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左传》“棫林”考

《左传》“棫林”考

《左传》“棫林”考
《左传》“棫林”考

第33卷第4期Vol.33 No.4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angfang Teacher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7年12月

Dec.2017

《左传》研究

《左传》“械林”考

杜勇,王玉亮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津300387)

摘要:《左传》有两个“械林”,异地同名,东西悬隔。对其地望,学者颇有争议。东械林在今河南叶县东北,方位 较为明确。西械林不少学者以为在陕西凤翔,则不可信。《左传》襄公十四年载,晋率诸侯之师伐秦,西渡泾水,进 军雍都,仅至械林而止,证明械林与雍都(凤翔)距离尚远。从相关文献和铜器铭文资料看,关中的械林当在陕西 扶风县东北,金文作械、域或下域,又称作“郑”。周宣王时,郑桓公初封于郑,亦即此地。

关键词:《左传》;械林;叶县;扶风

中图分类号:K225.0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210(2017)04-0075-03

《左传》中两个“械林”,异地同名,东西悬隔。其具体地望学者颇有争议,也直接影响西周

金文中相关地名的推考与落实。故拟略作探讨, 以明真相。

先说东械林的情况。《左传》襄公十六年(前 557年)载:“许男请迁于晋,诸侯遂迁许。许大夫不 可。晋人归诸侯。郑子嶠闻将伐许,遂相郑伯以从 诸侯之师。……夏,六月,次于械林。庚寅,伐许,次 于函氏。”杜注:“械林、函氏,皆许地。”当时许国的 都邑在叶(今河南叶县),其国君“许男”向晋国请 求把都城迁回许邑,以避楚国压迫,获诸侯同意。然许国大夫反对迁都,于是晋君让诸侯归国,决定 单独发兵攻打许国。郑、齐、卫、宋等国唯其马首是 瞻,亦出兵参战。诸侯之师在伐许过程中,曾驻扎 在“械林”。这个械林,杜预说是“许地”,必与许都 相距不远。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卷七之四《列国都 邑表》把“械林”定在叶县东北,方位更为具体,学 者无异辞。

东械林不仅见于《左传》,西周金文亦有迹可 寻。1975年,陕西扶风县庄白村发现一座西周墓 葬,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或簋铭云:

唯六月初吉乙酉……成率有司、师氏奔追 御戎于概械)林,搏戎害夫(胡)。(《集成》4322)

铭文中的“雕林”,唐兰先生读为“械林”,为学 界所认同。但他认为这个械林在陕西省泾河以西 的扶风、凤翔一带?,却是有问题的。铭文中“搏戎害

夫(胡)”之戎,本指淮夷,如同墓出土的或鼎有 云:“王用肇使乃子或,率虎臣御淮戎”(《集成》2824),即可为证。又如晋侯铜人铭称“淮夷伐格,晋侯搏戎”(《铭图》19343),翏生盪铭谓“王征南淮 夷……俘戎器”(《集成》4459),均其例。唐氏说“淮 夷从来不称戎”,把淮戎读作“濩戎”,认为是猃狁 的前身,显非是。既是征伐淮夷,战事当然不可能 在关中发生,故不能把这个“械林”说成是关中一 带的地名。铭文中“搏戎鈇(胡)”之胡,亦非戎胡 (犬戎)的合称,而是指当时居于河南郾城的妫姓 胡国。从这些情况来看,裘锡圭先生考证或簋铭文 中的械林在叶县东北?,无疑是正确的,故能为大

收稿日期=2017-08-1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周金文地名集证”(14AZD112)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先秦时期燕山南北长 城地带文明起源与趋同研究”(HB14LS0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杜勇(195^),男,四川旺苍人,历史学博士,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 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先秦史;王玉亮(1973—),男,河北廊坊人,历史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 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先秦史和西欧中世纪史。

① 唐兰:《用青铜器铭文来研究西周史—

—综论宝鸡市 近年发现的一批青铜器的重要历史价值》,《文物》1976年第6期。

② 裘锡圭:《说簋的两个地名一“械林”和“胡”》,《裘锡

圭学术文集》(第3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3-38页。

.75 .

论《左传》的战争叙述艺术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左传》的战争叙述艺术 学生姓名:熊君 学号:200563210226 班级:0502班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李彤 2009年5月

论《左传》的战争叙述艺术 学生姓名:熊君 学号:200563210226 班级:0502班 所在院(系):文法学院 指导教师:李彤 完成日期:2009年6月

论《左传》的战争叙述艺术 摘要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瞻的编年体史书,它工于叙事,尤善写战争,作者在叙述战争时,对战争有一个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把握,故而叙事有条不紊,结构严谨,又由于常常变化叙事角度,灵活运用各种叙述手法,恰当处理详略问题,因此把战争叙写得有声有色,独具一体,成为后世叙事文学效仿的典范。 关键词:左传;战争;叙述;艺术

N A R R A T I V E A R T O F T H E W A RS I N《ZUO ZHUAN》 ABSTRACT Zuo Zhuan is the annalistic style history book which our country first narrates in a detailed way gazes,it works in narrating,especially in the wars,When the author narrates the war,he has a vision to grasp the overall situation.The wars are often narratived in an orderly,well-structured,due to changing in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various narrative practices,level of detail appropriate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o Zuo Zhuan can be described splendidly,and becomes its own unique body,being the model which the later generation narrative literature imitates. Key words:Zuo Zhuan;war;narrative;art 目录

家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家》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家》塑造了高家兄弟三人的典型形象,历来为读者所称道,但小说中几位女性形象的作用也绝不容忽视。通过对家中的几位主要女性,瑞珏、梅、鸣凤、琴等人的命运的描写,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赤裸裸地揭示出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封建专制、封建礼教不仅从外部迫害人,更从思想上荼毒人,使人无路可走,只能无奈地接受荒唐可悲的命运。 【关键词】家;女性;悲剧命运 (一)《家》的女性形象概述 《家》是激流三部曲之一,是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家》描写了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但并不是局限于一个具体家庭的兴衰变化,而是通过高公馆的崩溃没落揭示出整个封建制度的不可避免的必然灭亡的命运,但同时也写出在这个统治极为严密残酷的黑暗王国里,正在挣扎着放射出一线光明来,使人们有了信心、希望和力量。(1) 小说的社会价值自然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但其社会价值的体现则是通过对小说的艺术结构的成功构架、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来实现的。《家》最大的成功在于不仅塑造了高家觉字辈兄弟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引起过强烈反响,更因为塑造了一批精彩的女性形象及对她们命运的构架赤裸裸地揭示了封建专制吃人的本质。可以说把《家》所要表现的腐朽的旧社会、旧制度毒害人的本质最深刻地揭露出来的是对小说中的几个女性人物思想命运的描写,没有对这些女性命运、思想、性格的描写,《家》就不够深刻。这些女性从丫环到小姐,从三从四德的传统女性到追求思想解放的新女性,把当时阴暗守旧又欲破蛹而出的挣扎的社会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 作者通过描写封建专制的腐朽、残酷对这些女性的迫害来揭露封建专制吃人的本质,但这仅是第一层,更深的一层在于封建专制制度下的纲常伦理对女性思想性格的毒害。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瑞珏、梅、鸣凤三位女性与琴同样都受到封建势力的压迫,但其结果却截然不同。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她们的思想性格不同。瑞珏、梅、鸣凤接受的是封建礼教对女性三从四德的约束,她们信命任命、逆来顺受,最终悲剧收场,即使鸣凤坚守爱情,以死相抗,她也只是用死来逃避厄运,而不是对这个社会对旧势力进行反抗。她们在封建势力的压迫残害下都是选择伤害自己,而不是站起来说“不”。而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熏陶的新女性——琴就不同,在高老太爷为觉民安排婚事,母亲又打算把她嫁出去的时候,她坚决地与觉民站在了同一战线上,帮助觉民抗婚,守护他们的爱情,最终高老太爷妥协,他们的爱情赢得了胜利。若不是如此,她可能会成为第二个梅,独守空房,含恨而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腐朽的封建社会不仅赤裸裸地迫害这些女性,更在思想上荼毒女性,性格悲剧与命运悲剧的交织把封建制度的阴暗与腐朽最本质深刻地揭露出来。 《家》中的这些女性美好纯洁、温顺善良,但这些美好的品质并没有给她们带来好的命运,甚至成为扼杀她们的侩子手之一。美好纯洁使她们认不清旧社会的阴暗和新社会的曙光,温顺善良则让她们包容一切的不公,逆来顺受。巴金对这些女性可敬又可悲的形象的刻画,让我们看到了那如牢狱般的环境是阴森的、凄厉的,许多人在这里面受苦、挣扎,没有青春,没有幸福,永远做着不必要的牺牲,最后不得不走向死亡。在“家”中,她们在最美

女性形象比较

《红楼梦》、《牡丹亭》、《西厢记》 女性形象之比较研究 一、三位女性对待爱情的态度之比较 莺莺是贵族小姐,从小生活在家风严谨的家庭中,受的是传统女德教育,这样的身份与成长环境使她不可能在追求爱情时能够随心所欲,在三位女主角中显得最为被动、拥有自我牺牲精神。她对张生是一见钟情,由爱而欲,并且她的爱与欲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莺莺被张生之才与貌吸引这一点被作品交代得十分凝练清楚,奠定他们爱情基础的就靠赖婚之前的三次见面,这三次见面与原著描述也基本一致,通过这三次见面,莺莺对张生的了解从外表到文采到能力、人品层层深入,最终在心中默默认定了这个伴侣。虽然在兵围普救事件后,她心中己认定张生,但相互之间还谈不上深入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少女心里有所顾忌所以并且作出一些反反复复的举动。后来经过进一步接触,张生还为她害了相思病,她才对他彻底信任。最后终于放下一切顾虑,做出自献行为。 与之不同的是,杜丽娘表现的最压抑闭塞。一直在人性自然欲望的驱使下追求爱的权利,由欲而爱而至情。与崔莺莺的循序渐进不同,杜丽娘的爱情来得猛烈而又突然,她是在毫无心理准备时突然梦里闯进一个书生,不经过一点恋爱过程便直接抱她到牡丹亭畔共度云雨之欢"莺莺爱的是张生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异性,杜丽娘则热衷于自己的爱情感觉更甚于柳梦梅这个人。与其说杜丽娘在梦中相识了一个-人.,不如说这个人,让她感受到了情的热辣辣的魔力。与其说梦醒后她要寻找这个-人,不如说杜丽娘要寻找那令她铭心刻骨的-情。 林黛玉作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形象刻画紧密宝玉、黛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本是一体:宝玉即黛玉,黛玉即宝玉,作者把他们一分为二,又通过爱情这条线把他们合在一起"他们的形象超越男女,我们可以发现宝玉身上有许多女性行为,比如说喜欢吃胭脂等。黛玉身上也有男性行为,最明显的便是以文为友。黛玉是三位女性形象中最具有性格魅力的一个,这个形象本身就有多种身份类型的重叠:她不仅是一个幽闺少女,还是一位诗人。诗人身份是另两位女主人公所没有的,虽然崔莺莺和杜丽娘也都有一定的才华,却不似黛玉“一生心血结成字”。黛玉不仅想把一腔情怀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更想通过作诗体现自我价值。宝黛爱情的发

四十年代女性形象研究(正文)

四十年代女性形象研究 ——以赵树理《孟祥英翻身》、路翎《饥饿的郭素娥》和于 逢的《乡下姑娘》为例

摘要 关于40年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过很多论述,但大多停留在那个时代,着眼于当时特殊的环境下产生的特殊形象,分析得出战争环境的历史局限性。本文以40年代解放区和国统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当时女性自身的抗争和解放区、国统区文学女性形象对比,剖析40年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变异及其局限性。同时结合后现代女性主义相关理论,既分析了当时时代的特征,又通过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当今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试图找出一种真正的语境分析。 关键词:女性形象自我意识人性

目录 第一章四十年代文学中女性的典型形象 (1) 1.1 解放区文学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1) 1.2 国统区文学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4) 1.3 解放区与国统区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对比 (6) 第二章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形象 (8) 2.1 启蒙与救亡下的女性形象 (8) 2.2 在男权批判下的女性形象 (10) 2.3 男权社会下的伦理道德与社会 (12) 第三章四十年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局限性 (13) 3.1 女性形象局限性的两方面表现 (13) 3.2 女性形象局限性的原因 (14) 第四章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抗争 (16) 4.1 女性自我意识的自身审视与剖析 (16) 4.2 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下的人性反思 (18) 注释: (20) 参考文献: (21)

第一章四十年代文学中女性的典型形象30年代末期和40年代是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的战争时期,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转折时期。战争与救亡影响到作家的创作心理、创作方式、题材、风格与审美选择,不同区域的社会状况与政治文化背景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文学的发展,决定了文学的潮流与趋向。所以这个阶段的文学区域化特征比较明显,可以分为:国统区文学(重庆、昆明为中心)、解放区文学(延安为中心)、沦陷区文学(北京为中心)以及上海为中心的孤岛文学。在这其中,又以解放区文学和国统区文学最为广泛,最具代表性。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除了最广泛的战争题材,也出现了一大批以女性为主的作品。这些女性作品,虽然继承了五四运动对个体意识的认识,同时也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舞台从单一的“逃出家门”到在“走入社会”并争取家庭地位,在心灵和灵魂上寻找解脱。但更多的是出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战争下民主主义思想。女性解放运动或者也多是从战时社会动员和战后文化重建两个方面为了证明“自然非有民主的内容不可”①而存在着。 1.1 解放区文学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与“五四”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相比,解放区政府十分注重女性的解放与发展,从政治和社会角度出台了很多政策女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从政治还是社会的角度看,女性地位得到了很大的

论左氏春秋对战争描写的特点

论左氏春秋对战争描写的特点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5000年的历史充分印证了这一点。经历了夏商周三代短暂的统一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立的现象也随之出现。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兄弟相残、母子反目、诸侯相争,它是一个天下失去秩序的时期,但也是中华文化在形成,在定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旧有的传统被颠覆,历史的中心在转移,新生的事物在萌芽。两百多年的春秋史,大事迭起,英雄辈出,激荡着血与火,交织着新与旧。回顾春秋这段历史,它在中华文明的坐标中,究竟有怎样的位置?我们又从何得知春秋这个乱世里所发生的一切?而左丘明所著的《左氏春秋》,给了我们部分的答案。 从社会生活的整体来说,战争是政治的集中体现,是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呈现为白热化的特殊形态,它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以军事争夺、武力兼并为主的春秋时代,战争就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它们是历史的血的涂染。《左传》以大量篇幅描写战争,冯李骅曾赞誉道:“左氏极工于叙战,长短各极其妙,……篇篇换局,各各争新。?”(《左绣·读左卮言》)左丘明所著的《左氏春秋》并不是简单地记叙了春秋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而是为战争描写确定了一种基本的叙述模式:战争结果的预先告知,以预言的方式先期透露结局,然后展开对战争胜负原因的追究,包括着重分析战争的起因、集中叙述战争双方胜负的缘由以及礼义道德、政通人和等综合因素对战争的牵掣。如此,战争过程就变得省略简洁,作者将重点落在交代与战争有

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或以战前的谋划、或以战后的说明替代战争过程,给予读者思考和反思。 《左氏春秋》对战争的描写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左传》对战争的描写有极高的故事性和完整性。其对战争的结果在文中会做详尽的铺垫,使得战争双方的成功或失败都有理有据,毫不突兀,像一篇故事完整地向读者娓娓道来。《左传》会对战争双方状况进行表现,如《城濮之战》中开篇充分说明了两国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国人才储备状况,显然晋文公与臣子齐心协力,意见一致。文公虚心听从意见,先轸才华横溢。而楚国君主与臣子意见不合,子玉更是为私利而失大义,心胸狭隘,没有远见。以及两国的军队状况,楚国军队人数极少,子玉对战争的态度又稍显轻浮。如“请与君之士戏。”而晋车七百乘,士兵少长有礼,且晋国对战争极其重视毫不轻狂。这些都为战争的结果做了铺垫。同时最后还描写了战争的余波。如《城濮之战》中子玉羞愤自杀,晋文公称霸中原且大喜,使得这场战争如故事般被完整讲诉。第二,《左传》对战争的描写有一定的戏剧性和神秘性。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其叙述中常常伴有神秘因素,通过一些神谕或卜示来预测事件的结局,如《城濮之战》中子玉不肯献出美丽的饰冠给神而战败。又如《殽之战》中借柩有声如牛而发动战争以及蹇叔对战争结果的预测:“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左传》记叙每战胜负必有预言或征兆,这些预兆有时是智者的言论,如蹇叔对战争结果的预测:“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女性形象研究

前言 女性是人类社会不可分割的一半。女性的形象总是既反映出这个社会的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这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又反映出这个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因此研究现阶段女性无疑可以帮助我们从社会学角度去认识和了解现代女性形象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女性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在思想、道德、意识、追求方面,还是在服饰、饮食、以及消费住房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变化。虽然描述女性的方法有很多,如文学家们一直在用他们的笔描绘着中国社会中不同女性的形象,如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金锁记》中的长安和七巧......这种对某一类型的女性的典型描述,可以让人们从质的方面感知和体会中国女性的角色形象。但要从总体和宏观上去研究中国社会中千千万万女性的主流形象还要从量的方面进行统计与概括,这样对女性形象的研究才可以帮助我们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认识和了解发生在我们社会中的重大变迁。 风笑天老师通过对《中国妇女》杂志的内容分析。对当时的女性典型形象的特征及其变迁做了深刻分析。在本文笔者主要通过对《中国妇女》探讨和分析,总结出我国当代典型女性形象是什么,现阶段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是什么,并通过这些特点与风笑天老师的“变迁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对《中国妇女》杂志的内容分析”中的女性特点做对比,找出女性形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从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变化中我们又可以得到哪些关于社会变迁的认识? 一、中国女性形象特点研究的原因和方法 (一)研究动机 女性的形象总是既反映出这个社会的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这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又反映出这个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因此研究现阶段女性无疑可以帮助我们从社会学角度去认识和了解现代女性形象的特点,以及与我国社会变迁的某些联系。 回首百年,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在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洪流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还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都活跃这千千万万的女性身影。宋庆龄、邓颖超等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的领导者就是她们中的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女性挣脱封建思想观念枷锁,走出家门投身革命,蓬勃发展的妇女运动成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女性教育、就业、参政、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妇女地位有了空前提高。亿万女性以主人翁的姿态和蓬勃的热情投身国家建设,各行各业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妇女人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极大地激发了女性们参与经济建设,参与公共事务的活动和创造力。女性事业获得了前所未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提供了有关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 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对两位女性作家进行比较,他认为张爱玲是重视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来不能居上的看法,与傅先生看重其对人性情欲的挖掘刚好相左。或许谭先生指出了张氏部分作品内容的某种局限,但评论者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必是没有局限的。不错,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等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正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说家。对于此方面,谭先生显然注意得不够。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一书,这是其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究生的论文集。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不少新锐敏捷的看法,但感悟多于理论,流畅却欠深透似为该书的共同点。 (二)选题意义: 我之所以选择《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个论题,是因为在阅读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后,感受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

禁锢下的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张爱玲在从贵族到平民转换的生活经历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在母亲与姑姑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寻求时代女性的归宿,再现时代女性的命运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本论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二、方案设计: 此论文旨在研究在张爱玲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通过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几方面因素,将她笔下的女性主要概括为典型的几种类型,以及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从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大纲: (一)1、简要概括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家庭因素) 2、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文化因素) 3、上海沦陷以及战争经历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社会因素) (二)张爱玲作品中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1、插翅难飞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心灵扭曲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漂泊不定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4、红颜薄命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张爱玲创作的出发点及其笔下女性的特点。 (四)通过张爱玲创作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左传中记录战争的篇章

左传中记录战争的篇章 《左传》是一部善写战争的历史著作,它记载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全过程。在郑庄公活跃的这22年中,((左传》也记载了大小战争无数,其中有郑国参战的就有十多次。除了其他诸侯国攻打郑国的几筑战役没写结果,《左传》中记载的有郑庄公参加的战役几乎都是郑国取得了胜利。如鲁隐公5年,伐燕大败之,伐宋,攻进了宋的外城,石年,“郑伯侵陈,大获”,9年,大败一北戎,10年,大败宋师;11年伐许,齐、鲁、郑联合用兵,也是郑兵率先登城萝同年,“郑、息有违言(口舌之争),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竞,息师大败而还”,鲁桓公5年又大败王师。如此等等,·《左传》中没有一字提到庄公用兵如何,但通过上述记载,郑兵几乎每战必胜,联系他当初对付共叔段时的沉着稳重,’以及所用的诱敌深入、欲擒故纵之法,郑庄公会用兵这一点是很清楚的。除此之外,郑国在经历了共叔段之乱后内部一直很安定。祭仲、子封等一批大臣围绕身边,积极为他出谋划策。太子和公子们也都相安无事,效力于国家,这不能说与郑庄公的领一导无关。说明郑庄公是颇懂治国安邦之术的。在他身上,具有一种较高的领袖的素质。当时,周王室权力日趋衰微,各国诸侯都在积极行动,谋为霸主。而郑庄公却一直也... [摘要]:左传善于写战争,全书共记录战争492起,记录详细的有14次。左传写战争有如下特点:首先,作者以全局气魄历史眼光把战争置于社会历史背景下来写,与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其次,大多数战争描写注重战争的前因后果,注重战争的因果关系和连续性完整性,略写战争过程,战前有预示性战后有总结性。第三,通过战争中描写各种各样的人物。第四,结构方面特点突出。最后,对以后军事战争及其题材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左传》战争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尤善于写战争,全书共记录战争492起,记录详细的有14次。比较著名的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齐晋鞌之战,齐鲁长勺之战,邲之战、齐晋鞍之战、鄢陵之战等。这些频繁的战争反映了当时战争的重要性,正如成公十年刘康公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正是《左传》记录的这些战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左传》描写战争很有特点,清人吴阎生在《左传微》中说:“左氏诸大战,皆悉心结撰而为之,声势采色,无不曲尽其妙,古今之至文也。”下面从五个方面来分析《左传》写战争的特点。 首先,作者以全局气魄历史眼光把战争置于社会历史背景下来写,而不只是单纯地孤立地写战争,把战争与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作者详细地写出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各国之间的关系,战争的起因,交战国的实力对比等等,也在许多战争中描写了精彩绝伦的外交辞令。 比较典型的有晋楚城濮之战,战争的缘由与重耳走亡有关,但也关系到两国之间的实力与关系,南方楚国不断向北扩展,渐次征服陈、蔡、郑、许等中原国家,国力日益强大,使北方诸侯受到威胁,晋文公即位后,励精图治,国力空前强盛,遂与楚国争霸,于是爆发了有名的晋楚城濮之战。如秦晋韩之战是发生在僖公十五年。而早在二年之前,作者就种下远因:僖公十三年,“晋荐饥”,秦救灾恤邻,输栗于晋。十四年,“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晋大夫庆郑当时就说:“背施幸灾,民所弃也”,“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至僖公十五年,秦果然伐晋。还有发生在成公二年的齐晋鞍之战,其原因是:晋大臣克使齐,受妇人耻笑。直接导火线是齐侵鲁、卫,孙恒子等如晋乞师。根子是齐晋争霸。又如宣公十二年的泌之战,主因是晋楚争霸,但却与郑国极有关系。郑国处于大国之间,是晋、楚威逼利诱,拉拢打击的对象。晋楚几次大战,皆起因于郑、陈等处于中间地带的小国。泌之战的先因可追溯到十年之前即宣公三年的之盟和宣公四年的楚王伐郑。这些战争都有其远由近因,并非

女性形象开题报告

女性形象开题报告 关于女性形象开题报告你知道怎么写吗?下面是整理的女性形象开题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题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 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对两位女性作家进行比较,他认为张爱玲是重视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来不能居上的看法,与傅先生看重其对人性情欲的挖掘刚好相左。或许谭先生指出了张氏部分作品内容的某种局限,但评论者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必是没有局限的。不错,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等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正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说家。对于此方面,谭先生显然注意得不够。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一书,这是其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究生的论文集。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不少新锐敏捷的看法,但感悟多于理论,流畅却欠深透似为该书的共同点。 (二)选题意义: 我之所以选择《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个论题,是因为在阅读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后,感受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张爱玲在从贵

族到平民转换的生活经历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在母亲与姑姑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寻求时代女性的归宿,再现女性的努力时代女性的命运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本论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 会反思。 二、方案设计: 此论文旨在研究在张爱玲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通过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几方面因素,将她笔下的女性主要概括为典型的几种类型,以及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从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大纲: (一)1、简要概括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家庭因素) 2、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文化因素) 3、上海沦陷以及战争经历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社会因素) (二)张爱玲作品中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1、插翅难飞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心灵扭曲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漂泊不定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4、红颜薄命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张爱玲创作的出发点及其笔下女性的特点。 (四)通过张爱玲创作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论《左传》中的战争描写

论《左传》中的战争描写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我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叙事体散文著作之一。《左传》擅长记言叙事,尤其擅长描写战争,虽然《左传》并不是一部专门的战争史,但是它对当时的战争反映之全面,以及对各次重大战争描述之详尽。《左传》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邲之战、安革之战、晋楚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 《左传》的战争描写,非常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注重战争前因后果的关系。由于《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为了做到故事完整性,作者是煞费苦心的。作者往往采用穿插,补叙,倒叙多种方法,突破编年体的局限,尽可能保持故事情节完。如晋楚城濮之战,作者即重在记录战争的酝酿,从晋伐曹,卫的外围战写起,继而写宋国告急,晋将设连环计,子玉治兵,晋师退避三舍,最后到晋文公占梦坚定出战信心,两国才正式兵戎相见。通过对双方内政、外交和军事上的一系列斗争过程的记叙和许多细节的点染,展现了一幅晋楚争霸的有声有色的壮阔图景。文章大体上依照时间顺序,对交战中的两大营阵的种种活动交错地进行叙述,而以晋楚两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关系作为主干,其他有关国家和有关的大小事件都有条不紊的穿插进来。通过许多不同的侧面,将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双方斗争的一些主要事件,以及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心态,都表现得非常生动和细致。一场规模宏大、场面壮阔、矛盾复杂头绪纷繁的大决战,在作者笔下表现的首尾完整,层次分明。 其次,人物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左传》中描写了各种人物,但《左传》的写人还不像纪传体历史著作在一个专章中叙述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也没有像后世小说那样塑造人物形象。由于它是编年史,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左传》中许多重要政治人物如郑庄公、晋文公、楚灵王、郑子产、齐晏婴等等,都是通过数年行迹的积累来表现的。《左传》中还有一些人物,并不是反复出现而形成的一个完整形象,而是仅在某一时、某一事中出现,表现的仅仅是其一生中的某一片断,反映的是其性格中的某一方面。这些形象往往非常生动传神,能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如晋秦殽之战中”蹇叔哭师“是贯穿全篇的主线。秦国出师前,蹇叔已经把不可”劳师以袭远“的道理分析得很透辟。出师时又把晋军必在殽山二陵之间击败秦军的预见说得非常具体,让读者看出秦国出兵的不义性质和它的失败的不可避免。其他情节,则是环绕着主线从不同侧面进一步揭示了秦国失败的原因。卜偃托言”君命大事“,说明晋国早有防备,秦国过周北门而超乘,说明其轻敌。末段秦伯素服哭师时说”孤违蹇叔“,又跟前面遥相呼应。文章结构严谨,并且善于捕捉重要细节,模拟人物性格化的口吻,用及简练的写法,把人物刻画的生动而传神。 《左传》战争描写情节往往跌宕起伏,并且非常注重细节描写。叙述者在叙述战争时善于抓住那些有代表性的,对情节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细节予以刻画描绘, 从而更形象更生动地表现主题。如在齐晋鞌之战中对双方的交战过程作了非常具体而细致的描绘,从齐候”灭此朝食“、”不介马而驰“开始,到齐候从徐关入、遇辟司徒之妻结束,中间加入许多精彩的细节;郤克”流血及屦,未绝股音“;解张“左并辔,右援枹而鼓”;晋军绕着华山追击齐军;韩阙如何俘虏假齐候等等,一个又一个的扣人心弦的情节,令读者目不暇接。 综上所述,《左传》作为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巨作,它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其文学价值,而突出在于其对战争描写的精妙绝伦,供后人研究探讨。 彭倩 2013213892 13级非师范3班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_刘伯红

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 刘伯红 卜 卫 内容摘要 本研究报告以全国10个城市电视台的1197个广告为样本,从社会性别 观念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发现:约1/3的电视广告有性别 歧视的倾向。主要表现为:角色定型和以女性作招徕。这类性别歧视广告的实质是对 女性独立人格的否定。 一、问题的提出 自八十年代以来,以电视为主体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又催生了中国广告业的复苏。1979年,中国的商品广告在销声匿迹10年之后重又出现,并迅速发展。从1983到1993年10余年间,全国广告营业额从2.34亿元增加到134亿元,人均广告费从0.23元增加到11.3元。而电视广告又以其形象逼真、接受感强、直接刺激消费等特点,倍受商家青睐,电视广告的营业额1993年已占全国广告营业额的22.0%[1]。 至1992年,中国女新闻工作者发现,在日益崛起的广告业中,女性形象越来越多地被利用。广告=商品+女人,女性成为广告创作中的一个“永恒主题”。于是,《中国妇女报》率先发起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的讨论[2]。讨论发现,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一种两极分明的定式:一极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另一极是超前消费、吃喝玩乐的“现代花瓶”。讨论提醒人们关注广告中的妇女形象,督促人们重新思考大众媒介与当今女性生存状态的关系。但这场讨论的声音,很快被强大的商业文化的力量淹没了。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高度重视媒体在消除性别歧视和推进妇女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妇女与媒体”列为“战略目标和行动”的12个关切领域之一。《行动纲领》认为,“在过去的十年里,信息技术的进展促进了超越国界的全球传播网,对公共政策、个人态度和行为,尤其是对儿童和青年人的态度和行为产生了影响。”但是,“媒体继续显示负面和有辱人格的妇女形象”,“大多数国家的印刷和电子媒介没有以均衡的方式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不同的生活和对社会的贡献”[3]。因此,国际妇女运动呼吁大众传媒树立性别意识,从而发挥媒体在世界各地的潜力,为提高公众的性别觉悟,为提高妇女

中外女性形象对比

绪论 从人类进入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社会后,女性的地位一落千丈,跌入了社会的最底层,女性不仅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与压制,而且还被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又反过来规范和压抑了现实中的女性。但由于中西方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人物性格等种种的不同,中西方悲剧女性的命运也各有特色。她们的不幸遭遇构成了中西方文学史中悲伤的主旋律之一。中国的女性因为受落后腐朽的封建专制度的束缚,思想保守落后,体现出了时刻遵从伦理道德的愚昧信念。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相对民主的环境氛围,随意即使悲剧中的女性仍然具有追求自由的信念与勇气,显示了西方女性特有的个体意识和极力推崇的个人价值。中国的戏剧作品—《雷雨》是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现状为社会背景,着重表现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各人物坎坷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雷雨》中女主人公侍萍和繁漪可以说是那个时代中国女性的典型:鲁侍萍是中国最为传统的女性的代表,她单纯、善良,纯真、淳朴,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最为普通的劳动人们的优良品质。然而,命运却没有眷顾这个善良的姑娘,年轻的对生活抱有太多美好希望的侍萍和当时的少爷周朴园倾心相爱,并为之生儿育女,但这样的真挚的感情却被金钱、利益、权利、等级观念所推翻,成了利益权势的牺牲品。单纯善良的鲁侍萍被赶出周家,为了生活,她被迫嫁给了鲁贵,如果说上次的有爱情的婚姻是悲惨命运的导火索,那么这次与鲁贵的婚姻更是侍萍悲剧的延续。面对着没有了爱情的婚姻,侍萍将所有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生活的无奈、苦痛与艰辛从来没有压倒过这个善良的女人,但让她看到孩子们的悲剧的时候,她再也不能隐忍的生活了,面对命运的无情的安排,她彻底的绝望了。如果说侍萍的悲剧是隐忍的沉默的悲剧,那《雷雨》中的另一个主人公—繁漪便是“雷雨” 式的悲剧。和侍萍不同,繁漪是受过一些新式的教育的女性,她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是《雷雨》中最具个性的形象。繁漪作为名门之女,被迫嫁给了大她十多岁的周朴园,虽然从年龄上、思想上,他们的结合貌合神离。在物质方面,周家的势力财产可以满足繁漪的虚荣心,在精神层面,繁漪将是一生的空虚。当资产阶级的革命浪潮掀起的时候,繁漪便不再遵从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规则了,她极力的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让自己想一个真正的人那样的生活。所以她死死的抓住周萍,进行犹如困兽般的斗争,这也体现了繁漪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女性勇于追求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一个普通农家的少女,在势利、虚荣的父母的安排下去投奔有钱的冒牌本家。我们将从侍萍、繁漪还有德北·苔丝的坎坷的命运对比中,分析在特定历史年代中西方女性的命运及异同,并探究造成这些悲剧及悲剧差异的成因。

《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参考目录)

《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参考目录) 宏大、精深、洗练、典雅--从《晋楚城濮之战》看《左传》的叙事特点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王庆民 从《城濮之战》看《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War Description Art in Zuozhu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engpu Battle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黎文丽 , LI Wen-li "城濮之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说刍论 Argue on Campaign of Cheng- Pu with less and weaker defeat much and stronger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College of Education] 刘锡娥 试论"齐晋鞍之战"--兼及《左传》的战争描写 On the Battle of An Between Qi and Jin [枣庄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ity] 邹庆浩 由《殽之战》的记叙看"春秋三传"的叙事艺术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College of Education] 陶运清 《左传·秦晋殽之战》章法分析 [甘肃高师学报 Journal of Gansu Normal Colleges] 武砺兴 历史的视点——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看史书的叙事角度 Views of History——The Narrative Angle from Zuozhuan · Zhengbo beat Duan at Yan[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熊晓平 大学教材《中国历史文选》研究 A Study of Selected Readings of Chinese History: A College Textbook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董立章 慎待"败将" Treating Subordinates Having Made a Mistake with Caution [领导科学Leadership Science] 黄家忠 《战国策》"以写人为主长篇叙事文"的艺术独创--从叙事方式的转变看其文学价值 The Creative Writing of " Long Narratives Centring Characters" in the Warring StatesTactics——Comments on the Literary Value by Comparing the Narrative Style [社科纵横 Social Sciences Review] 裴登峰 百步穿杨千米杀敌 [课堂内外(初中版A版)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胡不归 《左传》的叙事特色对《史记》创作的影响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xi College of Education] 吴美卿 从"支遁传"的成书看传奇体制在唐前的确立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yle of Tales of the Marvelous Before the Tang Dynasty According to the Evolution of "Zhidunzhuan"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凌宏发

时尚杂志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英语原创论文)

Representation of Female Images in Fashion Magazine: A Case Study of ELLE

Table of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Literature review (1) 3. Methodology (3) 4. Findings (4) 5. Conclusion (6) 6. Bibliography (7)

1. Introduction With the new round of market openness,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emale fashion magazines have rapidly and widely attracted a large amount of young females around the world. Through the promotion of female image, fashion and consumption, these magazines even become important “textbooks” for those female readers to gain gender identity and class identity. The researcher chooses ELLE, a Paris-based international magazine as a case study, to find out how fashion magazine represents female roles and gender implication, and what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is between media and social gender reflected by fashion magazine’s construction of female image. 2. Literature review From the broadest sense, cultural production in mass society is the production of symbols. The most common symbolic expression method of fashion magazines is metaphor. They play as the textbooks of middle class women’s gender technology and provide middle class identity imagination (Frith et al, 2005). The first key metaphor is female gender technology. Earliest female magazines existed in the 1760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female fashion magazines developed rapidly (Frith et al, 2005). For example,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in 1945, ELLE has always targeted at middle and upper class females (Cakir, 2014). Its contents cover fashion, clothes, communication with the opposite sex, travel, etc. ELLE usually presents as a professional fashion critic with elegant taste, and stresses the temperament of women, and define middle class female identity through specific image, fashion and lifestyle. Fashion magazines show great passion to fashion products such as clothes

《家》与《子夜》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摘要:巴金的著名长篇小说《家》和茅盾的成名之作《子夜》都创作于上个世纪30年代,一个以真实描写五四时期四川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崩溃而令人赞叹,一个以表现三十年代初期大城市经济崩溃而振聋发聩。一般看来,这两部长篇巨制在创作题材与表现主题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似乎可比的相同性很小,然而,转换视角,从人物塑造方面审视,这两位大手笔在深入挖掘女性复杂心理,表现豪门少妇人生遭遇和性格特征等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我们从这一艺术视角对这部小说的某些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也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女性;悲惨命运;封建礼教;反抗 1931年,巴金创作了《家》,在《家》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为作品砌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年,茅盾的《子夜》也开始面世,作品中也呈现了一些光鲜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是年轻美丽,但更多的是遭遇着红颜薄命的悲惨命运。一、妙龄少女的爱情心理 《家》中的鸣凤,与《子夜》中的四小姐吴蕙芳就是深受着封建礼教的毒害。 鸣凤,是高公馆的一个丫头,勤劳顺受,安于卑贱,可是即便如此,精神与肉体也是倍受折磨。白天却要做一个受苦受累忍气吞声的小丫鬟,即使比自己小几岁的小丫头,都可以对自己呼来唤去,只因为她是小姐,而鸣凤是丫鬟。这样的生活是封建的社会制度带给她的命运,因为家境不好就要被当物品一样被人买卖。吴蕙芳虽说是吴公馆中的四小姐,一直受着吴老太爷的保守封建礼教思想的束缚,乡村的生活是与世隔绝的,吴老太爷已成为“古老的僵尸”,失去了对外界生活的感应能力,耳濡目染的受着《太上感应篇》的熏陶,受到“金童玉女”封建伦理纲常的教诲。她的穿着打扮,透露的是乡村的土风俗,也是封建卫道士的道服,当她的二姐看到她是嘲笑她的打扮,她说“乡下女人的装束也是时髦的很呢,只是父亲不许我……”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封建礼教的毒害,连女子的穿着都要受到束缚。 鸣凤与四小姐的悲惨命运是封建礼教的毒害所造成的,她们正处豆蔻年华之际,生活应是美好的,充满阳光,可是,由于所处的封建社会和个人性格懦弱的原因,她们成为了牺牲品。 二、豪门少妇的二重性格 《家》中的梅和瑞珏,和《子夜》中的林佩瑶都是公馆中的上层人物,她们也同样有着各自的不幸爱情婚姻。《子夜》中的林佩瑶是最有悲剧性的女性形象,她是温文尔雅,风姿绰约的散发仙气的少奶奶,人前她是一位风光满面的吴少奶奶,人后她却承受着灵与肉分裂的痛苦。她所追求的,怀念的并不是整日的花天酒地,那种物质上的享受,她更渴望的是心灵上和精神上的慰藉,她怀念自己作为青春少女的那个时代,她渴望着古典的贵族浪漫。因从小接受过教育,从她喜欢的那本《少年维特之烦恼》就可以看出她所追求的爱情,是古典的、浪漫的。而对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对物质金钱的追求,她并不情愿,内心深处是对这种文明的反抗。因此,她的心灵总是寄托在那乌托邦的爱情上。? 《家》中的梅和瑞珏也是两个悲剧性的女性形象,她们是高公馆中的上层人物,但是她们却也都是不幸的,尤其在爱情和婚姻上,她们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是爱情中的牺牲品。 梅、瑞珏、林佩瑶,这三位女性,都是悲剧性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把爱情当成了全部,拜伦曾说: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中的一部分,是女人生命中整个的存在。梅与瑞珏都将觉新当做生命中的全部,二人在死之前心中口中也都念着觉新,而林佩瑶,她将精神贞洁的全部给了雷鸣,将身体的贞洁献给了吴荪甫,将爱情的全部献给了他们。可是吴荪甫对她的感情时有时无,对于林佩瑶的背叛毫无愧疚;雷鸣开场的时候就描写了他与徐曼丽的关系暧昧不清,又怎能说林佩瑶是他感情的全部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