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好妈妈必须教孩子四件事

好妈妈必须教孩子四件事

好妈妈必须教孩子四件事
好妈妈必须教孩子四件事

好妈妈必须教孩子四件事(图)

中国网滨海高新: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5424486.html, 时间: 2010-10-28 18:41:45

人生是一次次离乳的过程,独立是宝宝内在的需求。妈妈总以为宝宝很弱小,需要照顾得无微不至,实际上,这种照顾可能更多满足的是大人自己的心理需求。要做一个称职的好妈妈,就要从孩子的需求出发,给孩子提供独立生存、为人、处事及学习的各种机会。

好妈妈修为之一:让孩子学会生存

【自我照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笑笑刚上幼儿园小班,她不但能自己吃饭、穿衣,还能帮老师擦桌子,搬凳子呢。笑笑2岁起,妈妈就不厌其烦地教她使用勺子和筷子,让她学习自己吃饭。妈妈还鼓励笑笑自己穿衣服、叠被子。有时笑笑完成得不好,但妈妈总是耐心地鼓励她。现在,笑笑穿衣、吃饭、叠被褥都是自己来,有时候她还学着洗自己的小袜子。

笑笑妈妈从小就培养笑笑自己照顾自己,笑笑现在走到哪里都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集体。

建议一:支持孩子自己来

从两三岁开始,孩子常常会说:“我自己来”、“我自己吃”、“我自己走”,这表明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有了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要求。

这时,妈妈就要满足孩子的独立愿望,支持孩子“自己来”。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妈妈尽量支持他自己做,哪怕孩子一开始会做不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妈妈要不断扩大孩子“自己来”的范围,让孩子从自己照顾自己,慢慢向帮助做家务等事情扩展。

建议二:向孩子示范自我照顾的方法

训练孩子自我照顾时,妈妈应该坚持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穿脱衣服,应该先教孩子自己脱裤子、脱鞋子,然后再教孩子穿的方法。如果孩子暂时不会,妈妈不要呵护或责骂孩子,更不要为了省事而代劳,可以慢慢练习,而且要坚持天天学、天天练,直至孩子完全掌握。

建议三:强化孩子的独立自豪感

在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后,妈妈不妨多夸奖孩子,让孩子体验到独立的喜悦。比如:“宝宝今天能够自己穿衣服了,真棒!”“宝宝今天能够自己叠被子了,真能干!” 妈妈也可以用积极的情绪帮助孩子来描述这种感觉。比如:“今天,我能够自己吃饭了,我真高兴!”“我能够帮妈妈拿东西,我真快乐!”渐渐地,孩子会对自我照顾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更倾向于自己照顾自己。

好妈妈修为之二:让孩子懂得为人

【自信:树立孩子的信心】

班里排练《白雪公主》的表演剧,惠惠被老师选中演白雪公主,惠惠可高兴了,一回家就和妈妈练台词,很快就背熟了。可是在幼儿园排练时只要一上台,惠惠就会把台词忘得一干二净。没办法,老师只好换下了惠惠。惠惠很伤心,妈妈问惠惠说:“惠惠和妈妈在家把台词都背下来了,为什么一上台就忘了呢?是不是有点紧张?”惠惠点点头,妈妈抚摸着惠惠的头,说:“没关系,以后惠惠多练习在大家面前说话,这样就不会紧张了,下次排练节目,惠惠再参加好吗?”。惠惠点点头。

年幼的孩子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来自成人,需要父母给予肯定。惠惠在遇到挫折时情绪沮丧,妈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能让惠惠重新树立信心,并学习积极地看待每一件事。

建议一:正确看待孩子的成败

孩子一时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父母不要过于看重孩子的成败得失。如果孩子没有得第一名,如果孩子没有获得预期的成绩,父母不妨多点帮助和鼓励,帮助孩子查找原因,帮孩子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孩子会满怀信心的前行。

比如,孩子满怀信心地参加钢琴比赛却意外失利,妈妈不妨鼓励孩子,重塑孩子的

信心,说:“宝宝弹得很棒,只是第一次参加比赛有点紧张,没关系,第二次就不怕了,宝宝一定会有好成绩的!”

建议二:夸奖孩子要具体

表扬越具体明确,就事论事,孩子就越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表扬得越具体,孩子对哪些是好行为就越清楚,并且重复这一行为。

比如,当孩子起床后,主动收拾好床铺,然后去刷牙洗脸,妈妈表扬说:“你起床后能把床收拾得很整齐,真是太好了。”这样的表扬会让孩子知道究竟哪一种行为受到了表扬,孩子也好遵循和发扬好的行为。

建议三:批评孩子要恰当

批评的目的不是让孩子不高兴,更不是让自己生气,而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能够主动改正错误。因此,批评的语言不用太多,批评的语气不用太硬,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幽默的比喻,都可以是批评的有效方式。

比如,孩子把玩具扔了一地,妈妈可以说:“宝宝把玩具扔的满地都是,这样不珍惜,妈妈好伤心呀!”只要孩子能够接受批评,达到自我改正、自我激励,这样的批评都是有效的。

【自控:让孩子驾驭自己的情绪】

珍珍喜欢上好朋友玲玲的一个漂亮贝壳,但是玲玲也喜欢,不肯给珍珍玩,珍珍忍不住去抢,玲玲紧紧抓着贝壳,情急之下推了珍珍一下。珍珍没拿到贝壳,哭着跑到妈妈身边,说:“玲玲打我。”妈妈什么都没说,只是望着珍珍的眼睛,珍珍自知理亏,见妈妈不帮她就止住了哭声。妈妈这才对珍珍说:“妈妈知道你委屈,可是你知道自己错了吗?”珍珍点点头,妈妈提醒珍珍说:“那怎么办呢?是不是应该向玲玲说对不起呢?”珍珍望着玲玲,小声说:“对不起!”玲玲看看手里的贝壳,再看看珍珍:“我不应该推你,贝壳给你玩吧。”两个好朋友又和好了。

年幼的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总是会出现极大的情绪波动。许多父母总是习惯于帮助孩子去调节他的情绪,结果,父母越是干预,孩子越会哭闹,场面也会更加无法控制。珍珍的妈妈教孩子认清事实真相,鼓励孩子自己去调节情绪,孩子就会对负面情绪产生免疫力,从而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

建议一: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年幼的孩子经常因为得不到某个喜爱的东西而哭闹不已,许多父母为此也感到非常难办。这时,妈妈应该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愤怒还是悲伤,情绪都是孩子在生命中必须面对和处理的内容。妈妈可以陪伴孩子,等待孩子,和孩子共情,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悲伤。”“妈妈知道你现在很愤怒,因为你得不到你想要的小汽车。” 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虽然无法得到某个东西,但是自己是被理解,妈妈知道我的想法,他会好过一些。

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妈妈要告诉孩子,因为得不到某件东西不高兴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因此而去伤害别人的抢夺行为,是非常错误的。通过讲道理,让孩子忘掉刚才的不快,并尽快平静下来。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可以从中学会自我控制。

建议二:正视孩子的不满情绪

当孩子因为不满而出现哭闹、烦闷时,妈妈应该理解孩子的情绪,不要惊慌,不要急躁,更不要用打骂、呵斥的方式来制止孩子。强制性的手段往往会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容易让孩子养成孤僻的性格。

正确的方式是让孩子尽情宣泄心中的不满,从而在心理上找到平衡感。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后,妈妈可以再因势利导地告诉孩子:“你表示不满是正常的,但是……”只有用冷静、理智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不满情绪,才不至于让孩子在不满中失去理智。

【自省:让孩子不断完善自己】

莲莲从幼儿园回到家,向妈妈哭诉,说小朋友不喜欢她,不爱和她玩儿。妈妈问她:“你知道小朋友为什么不和你玩吗?”莲莲小声说:“是小朋友不好。”妈妈又问:“小朋友怎么不好了?”这次莲莲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小声说:“我想玩积木,月月不给我玩,我就把她搭的房子踢倒了。”妈妈这才说:“老师是不是说过,要学会等待吗?别的小朋友在玩,你就要等一会儿,等她不玩了,你才能玩呢,怎么能乱发脾气呢?”莲莲没有说话,“以后还会这样吗?”妈妈轻声问,莲莲摇摇头。

孩子的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正面的引导和鼓励,也需要从反面的惩罚中让孩子体验痛苦或失落,以引起孩子的自责情绪,让孩子自觉地自省自励。

建议一:让孩子学会总结经验教训

总结经验教训事实上就是对自我行为的一种反省。父母可以对孩子说:“怎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你好好想一想,如果用妈妈跟你说的方法去做,结果会怎样呢?”慢慢地,孩子就会学会经常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自觉地进行反省。

建议二:让孩子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单靠正面说理是不够的,不如让孩子体验由自己的错误行为导致的后果,让孩子学会反省自己的错误。比如,孩子已经和妈妈约定如果再乱丢玩具就一个星期不能玩这个玩具,当孩子破坏规则时,妈妈就可以说:“你已经答应再乱丢玩具,就让妈妈保管,一个星期都不能玩这个玩具,现在我要把这件玩具拿走了。”

好妈妈修为之三:让孩子懂得处事

【随机应变:自己学习解决问题】

倩倩和妈妈去楠楠家玩,倩倩很喜欢楠楠的音乐琴,妈妈看出女儿的心思,对倩倩说:“你去和楠楠商量吧。”两个妈妈聊着天,眼睛看着两个孩子。显然,倩倩遭到了拒绝,楠楠妈妈想过去,倩倩妈妈拦住了她。她们看到倩倩拿出了自己的口琴,对楠楠

说:“我给你玩我的口琴,你给我玩一会音乐琴,好吗?”楠楠答应了,两个小伙伴玩得高兴,妈妈们也放心了。

如果孩子凡事都需要父母来解决,一旦父母有事无法照看孩子时,孩子的生活将不堪设想。孩子的事总归需要孩子自己去解决的。

建议一: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和同伴的问题

如果孩子遇到问题了,妈妈可以这么说:“怎么办呢?妈妈也想不出好办法,你说怎么办好?”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想一想。妈妈可以鼓励孩子:“妈妈相信你会想出好办法的!”

如果孩子一时想不到好办法,妈妈可说:“妈妈和你一起想想,你觉得这样做好不好?”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相信孩子最终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建议二:教孩子明确“别人的”和“我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也应该在孩子头脑中强化一个概念:别人的东西不属于我,我要想玩,只有在人家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享用一会儿。如果别人不愿意,自己只能坦然接受。孩子在接受他人说“不”时,会联想到自己有喜欢的玩具,别人想玩,也得经过我的同意。这样,碰钉子与拒绝他人都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自主选择:让孩子自己作决定】

嘟嘟每天吃饭时,她总是对妈妈说:“我不要!”妈妈被她搞得不知所措,后来,妈妈就问她:“那你想吃什么?”嘟嘟说:“我今天要吃面条!”“我要吃紫菜包饭!”刚开始,妈妈觉得烦,总是需要另外为孩子准备饭菜,但后来,妈妈发现,嘟嘟每次吃饭都非常痛快。

穿衣服时,嘟嘟也总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要穿这件!”于是,妈妈把穿衣服的自主权也交给了嘟嘟,没想到,嘟嘟更加珍惜衣服了,不再随意把衣服弄脏了。

建议一: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不把自主权放给孩子,就是因为不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其实,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观念和判断。也许他们生活经验还不足,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判断,但这种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他们需要从中吸取教训。没有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没有足够的实践,将来需要孩子自己作判断的时候就很可能束手无策,毕竟谁也不会一开始就能自主判断。

建议二: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见

家中的一些事情,父母尽量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比如,房间的布置、家具的选择、布艺的装饰等,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筹划设计方案,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认真斟酌孩子的建议并加以以采纳。

在要求孩子做事时,家长不妨将命令式语气改为商量式语气,比如:“这件事能不能这样做?”等等,这种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从而引导孩子独立思考,按自己的意志主动处理好事情。

建议三:让孩子在限定范围内选择

当孩子自己选择做决定时,考虑到孩子知识、经验的缺乏,父母可以给孩子一定范围的选择权利,也就是让孩子在限定的范围中进行选择。比如,和孩子选择房间的窗帘,考虑到颜色的搭配,可以给孩子提供几种适宜的颜色,让孩子选择。

【自我负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小小喜欢上亮亮的小飞机,几次缠着妈妈买,妈妈都没有答应。小小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知道亮亮喜欢自己的遥控汽车,就跟亮亮商量,用小汽车换飞机,亮亮同意了。虽然妈妈知道遥控汽车比小飞机贵的多,但是没有阻止。可是才过了两天,小小就后悔了,因为他觉得小汽车更好玩。他又想着和亮亮换回来,可是这次亮亮不同意了。看着闷闷不乐的小小,妈妈没有安慰他,也没有责怪他,而是对他说:“换玩具是你自愿的,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呀!”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妈妈能做的,就是让孩子认清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并为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负责。

建议一:孩子的事让孩子负责

孩子做了错事,父母不要因为疼爱孩子而为孩子收拾残局。这样做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过失,更不能让孩子树立起对自己言行的责任感。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孩子犯错后,让孩子去承担他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当然必要的时候,妈妈可以给予孩子一些帮助、建议和指导。比如,“是你把小汽车弄丢的,妈妈不能因为丢了就再给你买。”或者“做错了就要吸取教训,也许你可以试试这样做……”

建议二: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孩子由于身心发育还不健全,做事情或者做决定时,往往更多地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结果。这时,妈妈要先提醒孩子,让孩子明白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如果孩子一意孤行,那就让孩子自己来承担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比如:“妈妈已经告诉过你了,如果你还要这样做的话,结果你自己负责,妈妈不会帮你的。”因为孩子自己愿意做出这样的选择,出现不良后果时,孩子会学会分析和思考,学会如何去承担责任。

【自我安排:做事有条理】

心心的玩具非常多,她总是拿起一个玩具,就把另一个扔一边。有时候,当心心想玩一个玩具时而总是找不着时,她就会大叫,然后妈妈就会帮忙寻找。如果一时找不着,心心就会发脾气,埋怨妈妈把她的玩具弄丢了。妈妈跟她说过几次,让她把玩过的玩具收起来,都不管用。

孩子做事情缺乏条理、没有计划是儿童时期的一种自然反应。只要妈妈正确引导,

给孩子提供做事的机会,注意引导孩子有条理地做事,就会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建议一:教孩子做事有条有理

不管是做什么,妈妈都希望孩子能做得有条有理。例如,房间摆设井井有序,玩过的玩具要放到相应的地方,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晚上睡觉之前,要教孩子把看过的书放到相应的位置、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这些归位的活动,都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好习惯。

建议二: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

妈妈可以向孩子示范或者和孩子讨论计划,比如,在周末的清晨,妈妈可以这样对你的孩子说:“今天妈妈先带你去公园玩,然后回来吃午饭,午饭后你先睡一会,起床后我们去少年宫学画画,学完画妈妈带你去王阿姨家玩,好不好?”如果孩子不同意,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议能够执行的计划和安排,这种示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计划的重要性,而且,他能够学着去安排自己的事情。

好妈妈修为之四:让孩子学会学习

【自由探索:在探索中学习】

妈妈对格格的要求很宽松,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周围的环境,就让她自由地去做。比如,妈妈和格格在公园散步,格格会忽然蹲下看很长时间的蚂蚁,妈妈从来不催她;格格捡来各种各样的叶子,妈妈从来不阻拦,还和格格一起分辨树叶的异同。这样的事情很多,只要格格感兴趣,妈妈都尽量满足她。

孩子天生具有探索精神,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就会产生摆脱各种束缚和依赖的独立倾向,他们会越来越喜欢探索活动,努力在生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格格妈允许孩子自由探索,孩子在探索活动中,不仅仅得到了探索的乐趣,而且思维能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

建议一:鼓励孩子的探索活动

孩子对周围的许多事物感到好奇,凡事都想弄个明白,他们是无所畏惧的,他们喜欢冒险,做一些危险的游戏,并能从中获得乐趣,父母不要抑制孩子的探索活动,而应该引导孩子大胆去想,允许他们创造性地尝试。当然,妈妈要教给孩子必要的防护方法和知识,防止孩子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建议二:“破坏”也是一种学习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具有破坏欲望。什么东西到了孩子手里,他都要看个究竟,有的东西就被拆成七零八落,让父母哭笑不得。其实这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表现,孩子在探索的过程当中学习思考、学会创造,家长要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孩子搞“破坏”。比如,孩子想知道闹钟为什么会定时而把闹钟大卸八块;为了了解机器人玩具是怎么动的而把妈妈刚买回来的价格不菲的机器人拆开。有心的妈妈不妨给孩子准备一个小小的

工具箱,给孩子对自己玩具“破坏”的自由。

建议三: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和社会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学习课堂,父母可以利用大自然和社会给孩子上一些精彩的课。节假日和双休日,你可带孩子到郊外游玩,也可带孩子到少年宫、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让孩子在观察事物中学会发现问题,接触的事物越多,产生的新想法就越多。

【独立思考:不做人云亦云的跟屁虫】

一次,浩然神秘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告诉你一个大发现。”

妈妈故作惊奇地看着儿子说:“妈妈很想马上知道。”

浩然让妈妈蹲下身来,在妈妈耳边说:“妈妈,你知道唾沫是什么味儿吗?”

“不知道。”妈妈答。

“唾沫是臭的!”浩然说。

“那你是怎么知道的?是有人告诉你吗?”妈妈问。

“没有人告诉我,我和小朋友玩积木,唾沫流出来了,我用手心一摸,然后一闻,哎呀,真臭!”说着,浩然还做了个示范。

浩然妈妈学着儿子的样,把唾沫添在手心,一闻,果然很臭,忙说:“儿子,这真是你的一个重大发现!唾沫在妈妈嘴里呆了这么多年,妈妈都没有想过,还是儿子小小的年纪就发现了。”

面对成年人司空见惯的事情,孩子却充满了好奇心,常常会提出父母没想到或者回答不了的问题,这正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家长如果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就等于扼杀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建议一:尊重孩子的想法重视孩子的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这样不行!”“我说的话没错,你得听我的!”而是要经常对孩子说“我认为……你觉得呢?”“我觉得这样不太好,因为……”“这事件,妈妈的意见是……”这种沟通方法能够充分尊重孩子,把孩子置于至于平等的地位,从而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虽然孩子的提问是天真的、幼稚的甚至可笑的。但是,聪明的父母会在这些看似幼稚的想法里,引导孩子发现有趣的现象,使他们尝到独立思考的乐趣。

在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哪怕是错误的,父母也应让他说完,然后再给予恰当的指导。对于孩子的正确意见,父母应该肯定、表扬,让孩子增强发表意见的信心。如果妈妈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最好直接告诉孩子:妈妈也不知道,还需要你去找寻答案。孩子好奇心强,自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

建议二:让孩子感受思考的乐趣不要拘泥于标准答案

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孩子遇到什么问题,这时,妈妈要耐心,不要马上帮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让孩子去体验思考的乐趣。

如果孩子实在想不出来,可以给孩子一点提示,然后鼓励孩子多方面的去尝试,孩子自己想出办法,会有一种成就感,这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法国有个教育代表团到北京的一所小学考察。他们看到学生的考试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雪融化了以后是什么?”有一个学生的答案是:“雪融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但是,这个答案却被老师判了个大大的“×”。

雪融化了以后变成水是科学的结论,但是,雪融化了以后是美丽的春天却是哲学的感悟。如果孩子以哲人般的感悟来挑战科学的标准答案时,难道我们要一棍子把孩子的这种独立思考精神打死吗?

关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心得体会: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

关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心得体会:如何正确 的教育孩子 生活好了,现在的我们很少拿我们父母教育我们的方式来教育我们了。不过我们做为家长的还是有很多教育的误区。有些误区直接导致教育孩子的失败。下面是总结的一些孩子教育心得体会,在这里分享给大家,请作为一个参考! 方法/步骤 1 对孩子的学习教育不能放松 对于孩子的学成绩,我个人认为只要孩子及格或者不要在最后10名就好了,就算成功,因为孩子走上社会做的事情没有完美的答案。而且我也不希望为了一点点分数把孩子弄得筋疲力尽。老师对成绩的重视是为了奖金,家长是为了炫耀和自我安慰。孩子学习中阅读和写作是最重要的,阅读是孩子学习任何知识的能力,写作可以让孩子参加工作后些方案、报告游刃有余。写作并不只是让孩子写作文,日记和读后感也是要跟上的,父母也要跟进和指导。 2 对于孩子情感的培养 创建一个尊老爱幼的家庭氛围是让孩子有一颗爱心的基础。多带孩子去一些福利院的地方,让孩子知道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多陪孩子参加一些公益轰动,让孩子学会在学校里面,多帮助别人,同时让孩子知道帮助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3 适当做些起点教育 在孩子进入幼儿园的之前,就培养孩子学习的情趣,我们在

平时陪着孩子的时候,就通过身边的事物交给孩子认识了;我们不时的给孩子灌输一点高年级的知识,让孩子升级了后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有一种优越感,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4 进行一定的特长教育 现在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远远不够,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一些特上的辅助课程,比如:钢琴、歌舞、乐器等。家长在让孩子学习一些特长技能的时候,要观察孩子的喜好,不能跟风,也不能强压给孩子。在孩子学习特长的技能的时候,也不要刻意职责孩子,以免让孩子失去信心和兴趣。

听教孩子做情绪主人有感

听《教孩子做情绪的主人》有感 我有幸在红黄蓝早教中心聆听了朱老师的讲课,题目是《教孩子做情绪的主人》。讲课的气氛融洽而又生动,现场互动和情景表演让我们这些家长更能深刻体会到情绪的内涵,最终的目的是让我们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可见慧心父母课堂的良苦用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朱老师的ABC理论,可能有些家长不知道这个理论,简单说一下,ABC理论也叫理性情绪疗法,这个理论认为触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是引起情绪或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直接原因是当事人对A的认知和评价产生的信念B(beliefs)。这个理论认为负面的情绪或行为后果C大多是由不合理的信念B造成的。所以意识且到不合理的信念并改变其不合理性将有助于情绪的控制。不可否认,大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从自身找问题,自己的看法态度能决定整件事的好坏。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所以,家长一定要把控好自己的情绪,做好情绪的主人,才能让宝宝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无论面对什么困境压力都会淡然处之、乐观自信。 作为妈妈,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深感愧疚,试想一下,你能让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按照大人的思维模式去做事吗?宝宝有自己的思维,他们还不能确认喜、怒、哀、惧等情绪,自我意识还未发展完善,孩子往往不能体会他人的心情,并不是故意惹父母生气或是其他原因造成(比如生病),有时我的孩子在哭闹不止的时候我也会焦躁,甚至动武,想想都自责不已,从来不考虑其他因素,以偏概全,以至于现在我在训斥他的时候他也会反击报复我,严重影响了宝宝情绪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不是一名合格的妈妈。但是,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控制自己不好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对待宝宝。同时也要和宝宝一起行动起来,当孩子产生不良情绪的时候要主动查明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允许孩子发泄不良情绪,只有消极情绪发泄出来才会产生积极的情绪,然后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走进孩子的心里。可以用拥抱的方式表达父母的爱意,引导孩子克服困难,建立信心。帮助宝宝合理发泄不良情绪,比如唱歌、出去运动等等。教育孩子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同时又是充满喜悦和泪水的,它就像一本百科全书,里面充满着许多神秘而又让我们想要探求的知识,会使我们有满满的成就感。总而言之,培养一个开朗、乐观、自信的孩子是我们每一位家长所要的终极目标,让我们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吧!!

小学数学打基础,须记住这6件事

小学数学想要打好基础,家长须记住这6件事 1、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 从在校学习的角度来讲,计算准而快是后续所有理科学习的重要基础,“会而做不对”、“会而来不及做”,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都存在负面影响的。家长和孩子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懂了运算法则就可以了,不需要做多少计算练习。 计算(包括运算律的使用)就是一个熟练工种,想要达到高水准,必须每天定量做练习。建议以当前学的计算法则和运算律为主,每天练习两个数的运算20道左右,三到五个数的运算10道左右,坚持做。通过持之以恒的计算练习,一方面能够逐渐培养数感——这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素质,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力。 空间想象力对孩子学习数学中“形”这部分内容来讲比较重要,但是空间想象力本身有一定的智商和遗传因素,从统计的角度说,男生可能要优于女生。但是空间想象力也可以通过多动手画图和制作实物模型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孩子一定不能“懒得动手”。 事实上,养成画图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在中学阶段学习稍复杂些的平面几何时,自己动手画一遍图,体验图形的生成过程,往往能够帮助形成题目条件使用方式的认识。 如果说计算能力是所有理科学习的重要基础,那么阅读能力就是所有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家长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2、面对孩子的"粗心马虎" 家长应该抱以什么态度 我想指出的是,家长一定不能认为“和没学懂相比,粗心马虎是小问题”,如果还将这种意识传递给孩子,就更要不得了。 为什么呢?老师圈里有一句话叫“粗心是个筐,啥都往里装”。意思就是,会但做不对的时候,孩子往往归因为“粗心”——我知道怎么做,就是某某地方出了点儿小纰漏嘛,下次细心就是了。

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优秀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自孩子上学以来,把孩子的教育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本着孩子教育无小事的理念,在家庭生活中,时时、处处、事事不忘对孩子成长的引导作用,积极创建有利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孩子的积极健康成长。 首先,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后,我就陪着孩子进行学习。除了完成作业,每天晚上要做优+作业本和密卷一到两套测试卷,一周基本上保持在五天以上。为了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我和孩子从前一段时间开始,每天坚持写日记,现在孩子已经把写日记当成了一种兴趣。 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的影响。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我首先要求自己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每天炒菜、做饭、涮碗,有时还让孩子一起干。现在,孩子已经学会了洗碗,自己热奶,有时还帮我打扫卫生,自己洗袜子,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了不让孩子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我在孩子面前尽量不玩电脑游戏,使孩子在上网玩游戏和看动画片问题上能够做到自制。 再次,积极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能力。除了给孩子报了散打班和书法班外,还在日常生活中,教给他与小朋友如何交往,如何做好班干部。在孩子准备学校演讲比赛的过程中,我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和忠实的“听众”,一直到孩子把稿子背好背熟。 另外,积极与孩子沟通和玩耍,创设良好的亲子关系。每天我和孩子一起去学校,一起刷牙,一起睡觉,晚上睡觉前给孩子讲故事。有时还和孩子一起下象棋或五子棋,现在孩子的五子棋下的还不错。 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名列班级前茅,并且是班长,成为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一天天的长大了。篇二: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教育孩子问题,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直以来就有一句话:世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世上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模式,我就把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与老师和各位家长交流一下。 一、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看学习、看特长,健康成长的心理,才是应对将来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的保障。自从孩子董事起,我们就刻意教育孩子要学会宽容、懂得礼貌,对一些做法能简单的判断出对错。上幼儿园之后就开始教育孩子要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以及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因此,孩子在学校里是非常遵守纪律,听老师话的学生。同时,我们还经常提醒他要做一个懂礼貌、爱劳动、有爱心的孩子,见到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记得有一次孩子的姥姥来家里,女儿拿出她自己喜欢吃的巧克力分给大家吃,可能老人都特别疼孩子,当时确实巧克力也只够家里人分的,她姥姥说:姥姥不吃,留着给蒙蒙下次吃。我当时就批评了妈的观点,小孩给你东西吃就一定要吃,要不养成习惯,她觉得反正给你也不吃,等她大了也不会懂得孝顺老人了。 二、充分发挥家长的表率作用,帮助孩子培养良好习惯 孩子的模仿性很高,很多性格和做法都是从自己的家长身上去学习、模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出生到上学,甚至到中学,可能接触最多的还是孩子的家长,他们时时在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还是孩子四岁的时候,我们一起坐公交车去市区,我和老婆坐了两个位置,我抱着小孩,后来上来一位年纪比较大的人,因为我们坐后面,老人站在前面,再加上我抱着女儿就没有让座,可我女儿的一句话让我触动很深,她说:爸爸,你怎么不给老爷爷让座啊,你不是说 看到年纪大的要让座的么?我当时心里真的非常高兴——我女儿董事了。我就告诉女儿,

引导孩子学会表达感受

?萨提亚女士说,“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父母是否重视孩子的感受表达,将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 ?1、情绪和感受不是可耻的,是正常的,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传统的教养方式中,父母常常压抑孩子的情绪,也就是当孩子哭的时候,就说不要哭,勇敢的孩子不能哭的。当孩子害怕的时候,就说不要害怕,警察叔叔来了,或者什么老虎来了。一方面是父母不能忍受孩子的哭勾起他自己内心的情绪,另一方面是一直沿袭以前的错误的管教方式。

?其实我们要教孩子认识有情绪和感受是正常的,没有对和错,喜,怒,哀,乐,是人的正常的情绪表现,并且我们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所以当孩子有情绪时,我们需要跟他共情,并且倾听他的诉说,而不是急于告诉他很多的道理。其实有时候孩子说完了事情,情绪好了。如果常常压抑,最终会爆发的,第一次爆发一般是在11岁-12岁,第二次危险年龄是18-19岁第三次危险年龄是25-26岁。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社会上有那么多孩子有问题,多动,迷恋网络游戏,杀害自己的父母,自杀等等。

?2、我们要教会孩子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负责,你的感受是你的,别人的感受是别人。这样当你有情绪的时候,你不是习惯的去指责别人带给你情绪。传统教育的方式下包括我们自己常常指责别人让我们自己不快乐,痛苦,难受。其实我们自己是自己的情绪主人,我们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和去调整自己的情绪。 ?

?3、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当孩子的玩具被抢了以后,可以教孩子跟对方说:我刚才看见我的玩具被你抢了,我心理很难受。这是我最心爱的玩具。希望你以后要玩的时候,请先跟我说一下。这样给人的感觉自然就舒服很多,全部都用到第一人称,而不是都是"你拿了我的东西,你让我很难过",焦点是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在别人身上。有一个前提是我们需要教导孩子当你表达完以后,不一定别的孩子会马上改正。对方改不改是对方的问题,我们只要做到我们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

养孩子最苦恼的6件事,你经历了几个

养孩子最苦恼的6件事,你经历了几个 12-30 老话说:养儿一百年,长忧九十九。的确,宝宝成长过程中,总免不了要遇到很多让家长担心的问题。今天,小康君就将大家问及频率最高的几大问题为大家汇总在一起,看看这几个问题是不是你想知道的?有没有解开你心中的疑虑? 添加辅食后宝宝开始厌奶 家长留言 因为我奶水不是很多,宝宝也不喝奶粉,所以四个月大的时候就给宝宝添加辅食了。可是现在宝宝母乳也不怎么吃了,换其他牌子的奶粉也还是不喝,辅食也吃得很少,感觉她是很饿了才会吃两口。宝宝出生就很小,现在快六个月了还是小小的,总是睡觉,我妈说宝宝是饿的没劲所以才爱睡觉。感觉自己很没用,小康君,宝宝这样我很担心,该怎么办啊? 一般,厌奶的问题会在宝宝添加辅食后出现,比如:宝宝4个月时添加辅食,到宝宝5个月时候,就很有可能会产生厌奶现象。这主要是该时期的宝宝,好奇心与日俱增,味觉也开始产生了变化,胃口也和从前不一样了。加上辅食的各种新鲜味道,都会让宝宝产生对食物的好奇,对长期吃惯的奶水味道产生些许的抗拒,因此很难把心思还放在吃奶上。 建议宝妈在喂奶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以免影响宝宝吃奶,这个时期的宝宝好奇心强,稍有点动静就会让宝宝忘了“要吃奶”这件事儿…另外也可以通过消耗宝宝体力的方法改善宝宝的食欲,平时要多和宝宝互动。 特别强调 不要因为宝宝不吃而使用强迫的手段,这种做法反而会让宝宝对吃奶产生恐惧,可以采取较为随性的方式给宝宝喂奶,以少量多餐为原则,等宝宝想吃的时候再吃。 牙没长全,怎么就不长了? 家长留言 我家宝宝不到8个月时一下出了两颗牙,后来紧接着又出了两颗。一直到现在都还是这四颗牙,都一岁多了,为啥不出了?是不是因为缺钙? 宝宝牙齿长长停停、时快时慢是很正常的。就像宝宝有些长牙早,有些长牙晚一样,这和很多因素有关。即便长到一半停了,三四个月都没动静,也没问题。很可能过了这段时间,牙齿就一下全冒出来了。 不管长牙早晚,只要1岁前出牙了就好,在2岁半到3岁之间长齐20颗乳牙就行。 说话为什么这么晚? 家长留言 小康君,我家宝宝都一岁六个月了还是不太会说话,平时都是用手指。教他说“妈妈”,他就指着我,说“爸爸”就指他爸,该吃饭了会指碗,问喜欢什么会指车。有时候急了会说出一两个字。我感觉他心里什么都懂,但为什么他就是

孩子教育方法及心得

孩子教育方法及心得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生而为人,结婚生子,转眼已在世间蹉跎三十余年,总的说来作为父母一生中应完成的任务,起来不过区区两件,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续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个老师,任职十年,我还是觉得自己不会教育孩子,特别是自己的孩子,我家大宝四岁半,正是狗都嫌的年纪,小宝才十个月,正是牙牙学语,满地乱爬的阶段,要说起好好教育孩子真的是感觉分身乏术,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使得我觉得自己发起脾气来分分钟变后妈。但是孩子的成长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立体、全方位式的教育。 作为老师的我深知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缺憾。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经常跟我调皮的女儿做游戏,读绘本,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也增强了他对父母的信任感。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游戏课和哪个小朋友一起玩了今天老师盖小印章吗”每当我这样问儿子的时候,他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一切,当他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与他商量办,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和自信。

教会孩子控制和表达情绪

教会孩子控制和表达情绪 乐乐看到妈妈来学校接他,会表现出特别地兴奋,在班上又跑又跳。妈妈越是阻止他,他越是高兴,边跑边跟妈妈嬉笑。乐乐在家还是一个很情绪化的孩子,高兴时抱着妈妈的腿使劲地拽来拽去,不高兴时使劲地哭,搂着妈妈的脖子不松手。总之,无论是高兴还是生气,乐乐较其他孩子会有很强烈的行为反应,让人觉得“过头”了。爸爸妈妈也经常拿他没有办法,只能对视一笑说:“谁让我们生出这么一个外向的孩子。 点评与解析 此类孩子的性格属于“热带型气候”,一会儿艳阳高照,一会儿大雨滂沱,表现友好时热情似火,愤怒时尖叫、咆哮、歇斯底里。这样的孩子感情充沛,充满激情,敢于表达,有着与生俱来的激情和勇气。 情绪的大起大落比较容易引起成人的注意,成为群体中被关注的中心。如他喜欢幼儿园里某个老师,见到老师后,会吊着老师的脖子,满嘴都是甜言蜜语;他讨厌某个小朋友,那痛恨的表情,像刀子一样刻在脸上。夸张的反应方式容易被人误解他的真意,惹来麻烦。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不急不躁的态度、不温不火的举止,是最好的教养方式。情绪夸张的孩子对任何事情反应都会比较强烈,不愉快时哭闹也特别厉害,此时父母如果因为他的声嘶力竭而乱了手脚,就会让他把自己的脾气当做胁迫大人的手段,从而变本加厉。孩子一开始哭闹和折腾,只是为了发泄而已,父母制止哭闹的妥协方式让他

尝到了甜头,哭闹的行为反而得以加强。所以,对一切胡搅蛮缠和威胁引诱,父母要持坚决的态度予以拒绝。父母不要被他们不适当的情绪行为吓住,也不要被激烈的反应表面现象所欺骗,只要坚持原则,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因势利导 ※教孩子学会更多表达和控制情绪的方式 如绘画、运动、唱歌。试试深呼吸,和孩子一起玩深呼吸的游戏,当孩子情绪反应强烈时,提醒他这样做。 ※在“山雨欲来风满楼”时,做些他意想不到的事,引起他的注意 发挥他的精力和热情,比命令他安静下来要容易得多。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哭闹不是他的法宝,不能争取到父母的同情。待其“风雨”停住之后,再若无其事地拉近他,不要让他误会父母对他不够关心。 ※面对孩子的哭闹要挟,父母的态度要保持一致 有研究表明:父亲怕孩子哭闹而投降的多,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会因此前功尽弃。 ※教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假如下次他放弃了哭闹,而改用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父母可立刻答应他的要求,使他认识好话好说比哭闹更有效。这类孩子感性多、理性少,所以,培养孩子的理性是重点。父母要耐心地与他交谈,使他明白情绪失控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给孩子制定规矩的六条准则

给孩子制定规矩的六条准则 每个家庭都有规则,它是所谓家庭文化的一部分,是无形中形成的。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态度、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规则定的好,孩子也更容易成功。 以下是几条家长给孩子定规矩时需要遵守的准则,请家长对照一下自己做到了多少? 规则不要太严厉 在给孩子订规则时,如果爸爸妈妈能用他愿意接受的形式进行,也许能避免很多矛盾。 用直接的而不要用会刺伤孩子的说法。如不要 说:“你的房间看上去真乱!”而是说“请你把玩具收拾好!” 用明确的而不要用含糊的说法。如不要说:“穿得暖和点!”而是说“把帽子戴上!”如孩子玩得高兴不想吃饭,要明确向他指出:“吃饭时间到了,我们一起收拾玩具、洗洗手准备吃饭。”你可

以答应饭后再和他玩。明确让他知道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用正面的而不要用负面的说法。如不要说:“不要跑到街上去!”而是说“在院子里玩!” 要学会称赞他而不是责怪他。如果他把玩具交到你手上,照你的话去做,就要称赞他,用亲吻拥抱表示鼓励,使他明白你喜欢他做什么,不喜欢他做什么。订规则时态度要严肃些,但不要责怪打骂。要多从正面鼓励,表扬他做对的事,不能引起他的反感。 如果孩子大哭大闹,可以冷处理,不去理他,也不要显得紧张,舍不得,你管你做事、吃饭。等他哭过了安静下来,可以再和他交流。 订规矩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撒网 爸爸妈妈们在订规则之前,要好好商量一下,制定出计划。一旦你定下了规则,就要坚持到底,必须让孩子做到,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你要知道,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主动权掌握在你的手里。如果你规定孩子每天睡觉前一定要把他的玩具整理好,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就必须这样要求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_3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下面就从自己的一些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中,分享一些树立孩子正确价值观的方法!今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欢迎 借阅学习,一起来看看吧!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1 万事德为先,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但是学校的,同时它又是家族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庭教育的施教着,正是通过家庭教育,家长将良好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孩子。为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觉得,做好家庭教育,关键应该根据孩子的特征“对症下药”。 孩子像春天的花朵,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真无瑕,分辨是非能力差,同时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极强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对孩子施教,作为家长绝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他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也用不完。”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平时必须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比如写作业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边做边玩;自己的作业自己检查,自己对自己负责,家长不得当老师;家长必须注重错题原因分析,不得只盯着分数。这样,让孩子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好的学习习惯,可事半功倍。 二、讲究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 作为家长应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朋友,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主体,和孩子交流尽量低下身子,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语言。多用“我们”,少用“你应该”等等,即使是批评,要让孩子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因为孩子的心灵很脆弱,如果家长经常教训孩子,势必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不敢亲近你,同时还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爱听你的话,就连学校也怕去了。 三、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 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家长言语要文明举止要得体。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孩子成长影响深远。当然,对于孩子我们要有极大的忍耐力和足够的耐心对待孩子。切莫在工作中遭遇到的烦恼时,把孩子当成发泄桶,作为家长是不能乱发脾气的,只能是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温 柔的说一声“你再这样,我真的生气了”,然后还是耐心地引导,说服。 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儿童情绪管理

儿童情绪管理 【篇一:儿童情绪管理】 ◆◆非回享用户暂时不能发布经验“有得”你还可以输入1000字 ◆◆如对这篇经验有疑问,可反馈给作者,经验作者会尽力为您解决! 你还可以输入500字 相关经验 02015.09.1112011.07.1302013.06.0642013.10.1702013.04.27相关标签 作者的经验如要投诉,请到,如要提出意见、建议,请到反馈。热门杂志第1期作文书写技巧802次分享第12期祝你好“孕”406次分享第1期当我们有了孩子304次分享第1期新学期新气象132次分享第1期孕妇饮食指导481次分享 2017baidu◆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 【篇二:儿童情绪管理】 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 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管理情绪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压制情绪。第二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善于把握表达情绪的分寸。 觉察情绪、表达情绪,以至于利用情绪被认为是情绪管理的要素。情绪是指感觉及伴随感觉而来的想法、生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同时它也蕴藏着表现某些行为的倾向。幼小的儿童已经是个情绪的个体,能表现出恐惧、愤怒、欢愉、惊讶等情绪,三至六岁的儿童对情绪已大致了解。儿童的情绪管理教育对其长大后的情绪了解及情绪表现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儿童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据儿童教育学最新研究指出: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孩子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急躁、易怒、悲观、具破坏性,或者孤独、焦虑,对自己不满意等,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其今后的个性发展和品格培养。而且,如果负面情绪常出现而且持续不断,就会对个人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发展。 所以,作为父母的你,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早重视孩子的情感要求并对孩子情绪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认识、了解和控制

家长教育的方法与心得分享

家长教育的方法与心得分享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可以说孩子的身体发育、知识的增长、智能的培养,尤其是品德的陶冶、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 的形成等等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获得熏陶与启迪的。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而作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生活中你的个人品德,知识和生活经验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教育的方法与心得分享 一、与孩子一起适应小学新变化 孩子上一年级以后,与幼儿园相比,生活习惯、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孩子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对于家长而言,孩子读一年级以后才发现,原有的生活秩序被完全打乱,每天得为接送孩子次数的增加而奔波,为孩子的一日三餐的安排而烦恼,为如何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还得大伤脑筋,与此同时,家长还得面对繁忙的工作和纷杂的应酬,可以说苦不堪言。然而,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能以此而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俗话说:“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我们既不能套用父母教育我们的老套路,更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要求和方法。要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的眼光和要求,重视对自己教育方法的总结和改进,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教育。 二、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 孩子的健康成长,最离不开祥和安宁的家庭环境。首先是和谐安宁的家庭氛围给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要让孩

子全面发展,和谐家庭至关重要。建立温馨的家庭,才能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学习。在家中,不但要给孩子和谐愉快的学习空间,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有爱心。再次,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和游戏。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游戏对孩子来说必不可少,父母要让孩子在学习和游玩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使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充分找到乐趣。让孩子觉得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给孩子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空间。 三、积极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家长,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但也要做好引导。女儿很喜欢画画,我就把她送到美术兴趣班,她喜欢玩电脑游戏,我就适度的让她玩益智健康游戏,同时还教她装扮自己的QQ空间、上传照片、种种农场、写写日志等等,让玩变得有新意。或许是受到了我的遗传的缘故吧,女儿更喜欢学习语文。为了积极培训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给她买了一套寓教于乐的数学学习软件,让她循序渐进的跟着电脑边学边玩。但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方面,我从不盲目跟风,也不强加给孩子,我想,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快乐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四、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 记得小雨在上学期期中考试得了双百分,孩子回来神采飞扬,全家都为她感到高兴。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没发挥好,孩子心里很难过,不敢告诉我成绩,怕我责骂她。面对女儿那不安的表情,我知道,在这个时候,鼓励和关爱是最重要的,我和爱人没批评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带她逛街、出去游玩,几天后和她好好的分析了考试的得失,鼓励她好好学习,争取下次考好。看到孩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我由衷的感到欣慰:在人生前进的路上,谁都会有失意的时候,更何况是孩子呢,

儿童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儿童情绪管理 ——新爱婴父母课堂 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 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管理情绪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压制情绪。第二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善于把握表达情绪的分寸。 觉察情绪、表达情绪,以至于利用情绪被认为是情绪管理的要素。情绪是指感觉及伴随感觉而来的想法、生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同时它也蕴藏着表现某些行为的倾向。幼小的儿童已经是个情绪的个体,能表现出恐惧、愤怒、欢愉、惊讶等情绪,三至六岁的儿童对情绪已大致了解。儿童的情绪管理教育对其长大后的情绪了解及情绪表现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儿童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据儿童教育学最新研究指出: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孩子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易怒、悲观、具破坏性,或者孤独、焦虑,对自己不满意等,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其今后的个性发展和品格培养。而且,如果负面情绪常出现而且持续不断,就会对个人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发展。 所以,作为父母的你,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早重视孩子的情感要求并对孩子情绪做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认识、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他人,即为孩子做好“情绪管理”,让孩子从小就拥有优质的情商。 这里所提到的“情绪管理”,是时下最流行的教育方式之一,即通过情绪管理教育,让孩子学会倾诉和表达快乐、悲伤、紧张、胆小等各种情绪。 同时,教育孩子学会聆听别人谈话、欣赏别人优点、对待生活中得失等。这不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人际关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这一切,也是奠定孩子成功人生的基础。 儿童在5-6岁时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简单的表现规则。在做了大人禁止做的事情后,为了逃避惩罚,掩饰自己的负罪感,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孩子会学会撒谎,但是他们的策略是简单的,很容易被成人发现。成人这时也不必发怒,要先检查自己的禁令是否合理,和孩子讲清楚道理,同时要记住,原先如果申明要惩罚的,就一定要执行。 此时的爸爸妈妈,更要细微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情绪应对方法,这样孩子的应对策略才会更加有效。 爸妈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

宝宝成长过程中六件必须关注的事情解读

宝宝成长过程中六件必须关注的事情 在育儿的生活道路上,每一个父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一步一步的踩着脚印慢慢的明白了一些孩子的心理,慢慢的体会出一些孩子的感受,慢慢的明白了怎么和孩子融洽的相处。这些是学问,更是育儿的生活。 我们从孩子还在母胎的时候就开始训练自己学习教育孩子,到孩子呱呱落地,艰巨的任务才算刚刚开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的个性越发的明显,独立的思想坚持的自我会让我们一度感到不爽,然而,无论你接受与否,这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 在教养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尽早知道几件事,会帮助我们在育儿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智慧和理性。 1、玩具越少孩子越聪明 不管你有没有钱,都不应该给孩子买太多的玩具,玩具多对开发孩子的大脑反而不好。为什么这么说呢?玩具多了,就会这个摸一下,那个看一下,缺少了研究的精神,更加不会执着的对待一个玩具,从而养成什么也不喜欢,什么也玩不过三分钟的坏习惯。玩具少了,孩子就会想着办法动着脑筋的折腾那一个玩具,花样百出,而且爱不释手,越是玩的花样多,对此玩具的喜爱也就越深。琢磨的多了,一个玩具可以想出无数个玩法,聪明的脑袋瓜就是这么不经意的培养起来的。

2、从小独立吃饭的孩子,做事情更专心 小的时候,孩子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很难被其它的事情所干扰。而吃饭是一个人雷打不动的事情,这是心理需求。吃饭,这个最为平常的事情,却是最可以锻炼孩子生活习惯和某些性格的好时机。 中国父母喜欢喂饭,其实最不可取。喂饭往往会让孩子三心二意,对食物挑剔。让孩子从小独立吃饭,不仅可以让孩子专心在于吃的这件事情,还可以开发孩子的手指灵活性,并且在专心对付怎么吃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对食物的喜爱,并且不会去挑剔食物。 3、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孩子身体健康的基础 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吃就是睡,父母对孩子可以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宠爱,但是唯独睡觉的习惯,必须持之以恒而且没有商量的余地。孩子在睡眠中成长,无论是身体的机能还是脑部的成长,都是在睡眠中快速的增长起来。 很多人认为只有睡够就好了,还喜欢半夜给孩子喂食或者让孩子很晚才睡,他们总认为睡觉是不需要一个时间规律。其实这个观点很错很错。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仅带给孩子身体上的健康快乐,不仅帮助脑部的最大化发育,还会带给孩子一生的好习惯,因为每一个人每一天至少会花去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上。 4、多经历一些小挫折可以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 很多父母都害怕孩子摔跤,怕孩子生病,怕孩子受委屈等等。你们有没有想过,小时候受到的这些小挫折,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学走路的时候跌倒几次甚至几百次,能怎么样呢?最多就是受点小

孩子教育方法心得体会

孩子教育方法心得体会 一.做诚信的孩子 二.良好的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从小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培养孩子学会独立和自立的关键.. 一凡又是一个非常好胜又心急的孩子.如果一件事情或一样东西他没研究明白的话他就会一直想弄明白为止,昨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跟我学叠被子,一直叠不好,于是我答应今天早晨再教他.今天早上我先起床准备去买菜,他说他也要跟我去,平常他是非要跟去的,可是今天很奇怪,等他穿好衣服他突然想了想说”妈妈.如果我跟你去买菜的话,等下被子就被爸爸叠光了”于是他留了下来只为能跟爸爸学叠被子. 在这里最关键的一点是,在孩子好奇的事物面前父母必须表现出耐心和热情,不要过多斥责浇灭孩子的求知欲,而是多加表扬和引导. 三.适当奖罚 每天早上儿子总是饭吃的很慢,一碗饭放着半天也没动,于是他爸爸就跟他说“我们现在来比赛好不好,谁最后一个吃完的要洗碗”说到做到,于是他为了赢我们两个,通常都会很快把饭吃完,孩子就是喜欢玩,喜欢赢.适当的奖罚有助于改善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 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爸爸和妈妈必须站在同一条线上,不能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这样有助于让孩子分辨对和错. 其实说了很多相信每个家长都深有体会也会有相同的感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真的很重要,除了要给他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还要树立他健康的性格,在他以后的人生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引导孩子,相信所有的父母最大的心愿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足够,这个心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明天加油吧!

作为父母,我们究竟要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为此,我请教过 孩子的老师和其他家长,也买过这方面的书籍、光盘,经过长期的 学习、摸索与总结,事实证明,这些方法在我的孩子身上起到了显 著的效果。在这里,我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教育孩子的一些粗浅看法,与孩子家长们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树立好的榜样 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为我们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科学、快乐 的成长空间。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长幼之间的关爱和互敬,家庭 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我们不能把 工作中的烦恼和不愉快带进家中,带给孩子。不要随意向孩子承诺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从小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加聪明、活泼,孩子在成长,我们家长也必须得不断的学习成长,汲取崭新的事物和知识。孩子的模仿 能力很强,他们时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模仿身边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二、培养行为习惯 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孩子长期 的努力,需要家长不断地督促和引导,还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 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直至良好的习惯形成。 三、多交流 针对孩子学习中的几项弱点,根据老师的提议,我做了一张“好孩子进步跟踪表”,当中列了“速度快”、“很自觉”和“无错字”三项,每日一评,有进步的画一颗红星,无进步的画一颗黑星。红 星可以用来换奖励,积满了十颗红星,我就给买一本她喜欢的课外书。几周下来,效果显著,女儿很开心,老师也表扬女儿进步明显。 正因为这样,我经常教导孩子尊敬老师,认真听取老师的教导,“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正是老师的伟大之处。

如何教会孩子情绪管理

如何教会孩子情绪管理 “情绪发生过程是,先有一个刺激,然后孩子唤醒某种情绪,并希望通过情绪的表达来自我释放、获得关注或者达到目的。孩子情绪管理的关键是,是情绪被唤醒之后的自我觉醒,因为一旦自我觉醒之后,孩子的情绪就会慢慢衰竭,然后再通过自我或者父母的情绪梳理,慢慢回归平静。”在老师看来,教会孩子情绪管理,并不是让孩子远离消极情绪,而是让孩子拥有情绪自我觉醒的能力。如果孩子没有情绪觉醒和衰竭的过程,那么孩子的情绪就会不断重复爆发,最终孩子可能会没完没了的发脾气或者哭闹。 在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过程中,应该把握两个原则,首先是不要给情绪设限,不管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都应该被认同。承认自己的感觉,才能更好地接纳自己,进而接纳他人。当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让孩子知道,这些感觉都是很自然的事,没有什么不对的,也没有什么可耻的。 当孩子感到愤怒时 被小朋友抢走了玩具,孩子的脸涨得通红,甚至有出手打人的冲动。此时作为妈妈,要做的不是责怪孩子不懂得分享,也不应表情轻松的对孩子说“这有什么好生气的”,而是应该先接受孩子有“愤怒”这些负面情绪的存在,并认同它。你可以跟孩子说:“如果我心爱的东西,被人抢走了,我肯定也会很生气。不过,其实我们可以跟小朋友讲讲道理,说不定可以玩具要回来或者你跟小朋友协商一下,你们轮流玩这个玩具或者一起玩这个玩具,说不定大家一起玩会更开心呢!” 当孩子感到悲伤时 孩子心爱的玩具坏了,孩子感到难过,这个时候妈妈最忌讳的是说“早跟你说了,要好好爱惜的嘛……”,也不要立马跟孩子表示“坏了没关系,妈妈再给你买一个新的。”此时,妈妈应该做的是倾听和同情。“妈妈知道你很难过,让妈妈好好抱抱你,或者你自己呆一会儿。”如果立马用拥有的快乐去代替失去的伤痛,会让孩子失去体验悲伤情绪的机会,也就无法领略驾驭悲伤情绪的喜悦。 当孩子感到害怕时 孩子可能会怕狗、怕黑,也可能会怕陌生人,当孩子感到害怕时,妈妈应该做什么妈妈应该先跟孩子共同体验一下情绪。“不仅小孩有害怕的时候,大人也有害怕的时候。害怕的时候,我们会想躲在爸爸吗的怀里或者找一个安全的

帮孩子阅读必须记住d三件事

帮孩子阅读必须记住d三件事 海燕教你如何成为孩子的导读员 (尊敬的孩子家长,老师,你们一定在读书学习上,为孩子的未来做着美好的憧憬与打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面就由海燕告诉你,关于孩子成长当中,怎样能更好的帮助他们读书学习,这也是海燕一直在关注的重中之重。) 第一件事——海燕让家长,老师知道: 为什么读 喜欢阅读,对一个孩子来说,他拥有的是人生中最主要的一种学习能力,让他能从书中体验到的丰富情感和多种多样的人生价值观。而最最重要的是,他和自己的朋友、家人在阅读同一本书的时候,从中体会到那种无可替代的分享和交流的乐趣。 【为什么说阅读要从零岁开始】 零岁阅读的概念是鲜有人可以理解。阅读,对于还不识字的孩子来说,他可以通过大人讲故事的声音、通过书籍中的插图,毫不费力地去感受到一本书带给他的快乐,并在他还没有开始认识书籍上的字句之前就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因此从孩子出生后到六岁前,正是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黄金年龄。 早期阅读教育的先驱留下的话,可以给家长及早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予以提示。 我们的教育体系错过了大好时机,因为人们忽视了孩子发展中最敏感、最能接受的时期,我们严重低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问题是我们没有倾听,我认为我们必须倾听孩子们的要求,这是至关重要的。

—(美)诺贝尔奖获得者遗传学家、芝加哥大学校长乔治·W·比德尔博士听说读写要从最小年龄起得到发展,不仅能对幼儿语言发展起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儿童智力、创造思维的发展。 —(法)教育与心理学院院长科思【为什么父母要和孩子一起阅读】 在父母参与阅读的情况下,孩子不仅仅能得到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在阅读中建立的情感交流,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营养成分。良好的读书习惯得以传承,这是所有的父母需要去努力。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让父亲和孩子共同阅读】 作为父亲,这个教育者的角色,在早期阅读中都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因为性别的不同会让父母选择的读物也有很大不同,比如,母亲往往会喜欢那些细腻动人的故事,而父亲会更偏向于选择那些幽默的、有知识的或是有思想内涵的故事。即便是选择同一本读物,父亲和孩子共读的方式也和母亲很不相同。对一个孩子来说,得到多种类型的阅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海燕提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两人共同参与到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上。 第二件事——海燕让家长了解: 读什么 在各位家长,老师,明白要给孩子读书这一点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必须给孩子提供阅读的材料——如果没有一本可读的书,孩子又怎么开始阅读呢? 【推荐童书的原则】 1、符合孩子的年龄:不要给孩子推荐超过他的适读年龄的书,不要让孩子觉得书是深奥难懂的,也不要去推荐那些文字多、图画少,让孩子看着就觉得枯燥乏味的书。 2、尊重孩子的兴趣:在推荐之前,要先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来选择合适的书。对还没学会说话的孩子,可以询问其父母,孩子喜欢玩什么等等。

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各位老师、家长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学校和王老师给我这个和家长、老师们共同交流的机会。站在这里,我心里满怀忐忑和不安,我认为教育好孩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作为现在的我们,做得真是远远不够。现在,我就和大家谈一谈自己平时的想法和做法,和大家一起共勉。 首先,要为孩子创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可以让孩子心情愉悦,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家庭成员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性格养成。为了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至关重要。比如夫妻关系要融洽、婆媳之间要和谐,孝敬长辈、关爱家人、讲话文明、遇事冷静、要有责任心、勇于承担、学会感恩等等,作为父母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因为身教胜于言教,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这是培养孩子具有良好道德行为的最好方法。 第二,父母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孩子的心声,通过与孩子交流来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是最有价值的一种沟通和教导方式。作为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遇到很多自己感到困惑、迷茫、难以排解的事情,在大人看来小事一桩,但是作为他们就是大事了,这时就非常需要父母的倾听、安慰、理解和帮助。平时,我们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和孩子交谈,要让孩子愿意诉说。不论孩子提出的问

题是大是小,这时一定要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来倾听孩子的心声,面对问题一起商量共同解决。时间长了,就会赢得孩子的信任,他会把更多的心里话告诉我们,既增进了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又教给了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少走弯路。 第三,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比如运动会上就算孩子不能作为运动员参加比赛,也要鼓励孩子积极地做一些班级服务工作或是参加啦啦队,为运动员加油助威,无形之中增强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意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对于不常运动的孩子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可以锻炼孩子的耐力和毅力;去社区和敬老院做志愿者,可以培养孩子尊敬老人、关爱他人的美德。当然,这也特别需要我们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第四,平时注重培养孩子兴趣要广泛。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现在大家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一定要让孩子多读书,多积累。只要孩子有时间,尽可能多地让他们进行体育锻炼,踢足球,打羽毛球,爬山等等,增强自身体质。父母要引导孩子观看《新闻联播》、《军事节目》,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观看《百家讲坛》、《我爱发明》、《动物世界》、《中国文艺》等节目,丰富知识,陶冶情操。作为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做这些事情,这样会更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大部分知识都是靠平时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第五,教育孩子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要让孩子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