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考场作答申论的十大经验技巧

考场作答申论的十大经验技巧


考场作答申论的十大经验技巧


各位坛友,大家好!

2010年的考试大纲中“申论”部分有了较大改动,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和把握,我在讲解之前先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申论新大纲。

一、对今年考试大纲的解读

我一直强调“把申论考试大纲那几句话背下来,每天默念十遍,细细品味,坚持一周。”大家做到了吗?无论如何,这一点,希望大家千万要做到!现在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知识比这几句话更重要的了。为了叙述方便,我们 把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称作A类职位,把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称作B类职位。
现看A、B两类职位的不同,A类职位招收的是中央国家机关各委办局、省级机构的公务员,说白了都是大机关、领导 机关的公务员。这些大机关都是管理全国性事务的,要求工作人员能够站在全局高度,看问题要深、要远,能够及时、准确、敏锐地发现问题 ,正确分析评估问题,进而提出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而B类职位招收的是下层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的公务员,这些部门都是直接面对基 层和群众的,要求工作人员能够正确地理解政策、文件和上级指示,结合实际具体实施好政策措施。再者,考试大纲第一句话就说“申论是测 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要注意这里说的是“基本能力”而不是“潜能”,也就是说考的是会不会干、能不能干好 的问题,而不是考有没有这方面素质和潜在能力的问题,这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不同的,申论测查的是你实际的工作能力,出的题就等同于 工作,你的作答就等同于让你完成工作,看你干的怎么样,能不能干好,这就是申论。所以说,无论是A类职位还是B类职位,其题目设计和作 答答案都与所报考的职位类型和部门要求相匹配,我们要懂得的是,A类职位必须着眼全国,安排部署,B类职位必须结合实际,贯彻落实,这 是出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也是我们作答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这是总方向,一定要清楚。
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两类职位没有本质区分,只不过是A类职位要求高一些、难一些。实际上,对于给定 资料,无论报考什么职位,都应尽最大努力把材料理解全、理解透,理解得更本质一些。值得注意的是,B类职位有对观点、事实进行解释的要 求,这在近三年的试题中都出现了,比如2007年是对存量土地和地荒进行解释,2008年是对G所长的话进行解释,2009年是对解决粮食问题对策 的一个观点进行解释(谈见解),解释的内容由词到一句话再到一个观点,难度逐年加深。

我想,今年解释类试题很有可能还出现,难度只能 增加,不会减少,大家千万要注意。
对于“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两类职位是有区别的,A类职位要求的是发现问题、界定问题、解决问题,记住这个 问题一定是全局的问题,本质的问题。对于“界定问题”,我们的理解应该是指:这个问题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发生在什么阶段、什么领域, 有什么特点、危害,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危害多大,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能否解决等等,也就是大纲说的“评估或权衡问题”。B类职位要求 的是判断问题、解决问题,这个问题会是个具体问题,要求的相对较低。还要注意A类职位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B类职位是“措 施或办法”,也就是在提出解决问题对策上A类职位要从全局、宏观上提,B类职位要从具体、微观上提。
对于“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这是A类职位单独要求的,如上所说,A类职位招收的是大机关、领导机关的公务员 ,所以题目设计一定教难难,我们作答时一定要从全国乃至全球的视野考量,多角度、多层面考虑,要善于运用哲学和辩证法的观点看待问题 ,对题目中的什么见解、观点、评价了等等,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一分为二地看,好的要看到还有哪些不足,应在哪些方面完善;不好的也要 看到合理因素,答出积极引导、变坏为好的意思。比如2009年试题中对“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口号谈见解,作答时就应该多角度分析, 既要从沿海地区分析又要从内地省区分析,既要看到为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地区经济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盲目引进落后产能的不利一面,既 要对内地省区发展经济积极性予以肯定和正确引导,又要对不坚持科学发展观盲目引进予以批评和纠正。只有这么答才行,这才是“全国思维 ”,才符合考国家机关公务员的作答要求。我在书中对此都进行了深入分析,大家要举一反三,由此及彼,掌握这种方法。
对于“贯彻执行能力”的要求,这是B类职位单独要求的,因为它们是执行机关,对于这类机关的公务员执行力是最 主要的。这两年我始终感觉到我们申论试题有个缺陷,就是缺少设定一个具体的工作场景(一项具体工作)让考生进入角色、实际去解决问题 这样的试题,就像面试中“文件筐”试题那样。实际上设计这种题目不难,比如2009年试题,完全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在东莞象林老板这样 的企业家为数不少,你作为东莞地区推进产业转移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怎么去工作(或者在细一些,比如怎么去做动员工作等等);再比如 ,你是粮食部门工作人员,“给定资料

11”给出了网上作者谈粮价的文章,假设领导让你调查核实此事,你应如何办理,等等。这都是直接面 对行政相对方的,测查执行力的好题目。但这些年都没有出过,今年考试大纲特别提出了“贯彻执行能力”,我认为今年很有可能出现这种试 题,大家一定要注意。正是因为我虑及到此,我担心哪年这类试题突然出现,所以在我书中多处设计了这样的试题,比如精讲第二课中第二问 第2小题、精讲第三课中第二问第1小题等等,大家要仔细研习这部分作答和讲解内容,以免万一出现此类试题措手不及。
二、考场作答的经验技巧 (核心)
实际上,说什么经验、技巧,尤其是“十大”什么的,是不符合做学问要求的,世界上没有万能的钥匙!这只是个 卖点,目的是为了吸引大家注意并能够及时下载它,我真的很想尽我所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担心大家忙于复习忽略了这点,所以用了这么 个吸引人眼球的题目,言过之处,请大家理解。
之一:考场上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要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正在工作的公务员。
坐在考场上,千万不要把自己当作是考生,你就是公务员,正在为国家、为社会解决出现(资料给出)的问题。我 在书中多次强调,申论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考试,申论考场就是一个公务员平时工作场景的再现,考生在考场答题如同在工作岗位工作。它是 一种实战性考试,我书第一次出版时的名字叫《申论实战宝典》,当时就是为了要突出这点。比如在考场上答2009年试题第一题时,你就把自 己当作国家发改委的一名工作人员,就设身处地给领导提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到底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我想你是个忧国忧民、有责任心的热 血青年,看了给定资料后把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绝对不难!另外,因为你站在国家机关角度看问题了,所以你也一定会对总书记总书 记的考察思考很多、很深、很远,第四问我想也能答得不错。再比如,答第三问第2小题时,你把自己当作国家粮食局的工作人员,假设有个人 写了这几条对策找你帮他改改材料,你也很容易、很快告诉他这些对策存在哪些问题、怎么修改、还应加上哪些内容吧。要知道,你把自己放 多高,把自己的责任加多重,你的视角和思维就会有多高。同样的汶川地震,老百姓看到的是惨,想做的是哭、是捐款,充其量是想做个救灾 自愿者或者领养个孤儿;而国家领导人想到的却是怎样救灾,怎样救助更多生命避免更大的损失,怎样预防次生灾害,怎样安抚受灾群众,怎 样筹款恢复重建,怎样完善防灾救灾体系,怎样更好地预防各类自然灾

害,怎样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等等。总之,在考场上,你不要把自己当作 接受测试的考生,要转变角色,把自己的位置站高,要胸怀大志,着眼大局,这样会极大地扩大你的视野,放大你的思维。
之二:认真审题,题目怎么问你就怎么答,题目要求全部达到。

对于每一道题,都要用朴素的思维、常识性的思维来审题、来作答,要简简单单答题,不要想复杂了。一个题目让 你答什么内容都会非常明白的告诉你,设计试题时不会在这方面做文章的。许多人自作聪明,想得太“多”,答非所问,最典型的是2009年试 题的第一问,题目问的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问题”,你就应该答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至于怎么解决不要答,这道题是测查考生能不 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还没到考查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一见到问题,都要写上几句怎么解决它,不写它好像就缺少东西似的。其实这也 不怨考生,是一些辅导书的误导。在考场上,大家一定要看准题,在作答之前想一下这个题目要测查我们什么,为什么出这个题,出题者需要 我们怎么答这个题,多想一会,多从公务员实际工作角度考虑一下,然后再答,不要匆忙下笔。对于如何审题、按要求作答,我在书中没少讲 ,许多“问题试卷”都是从没正确审题、没按要求作答方面设计的,大家对此要认真研究、总结。
之三:作答要尽量全面。
实际上,人的思想和学识经验是不同的,所谓“全”只是相对的。我们所要做的是,让自己的作答在思维范围上、 层次上让评卷老师感到你想得全。怎么做到这一点呢?比如,看问题,你要既看到好的一面又看到不好的一面;既要看到当前,又要看到长远 ;既要从国际看又要从国内看;既要从全国看,又要从某一地区或某一领域看。比如,分析原因,或从主观上、客观上分析,或从内因、外因 上分析,或从表面原因、深层原因分析,或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思想上等方面分析。再比如,解决问题,可以分别从国家、政府、社 会、企业、群众等方面多角度去提,也可以从当前到长远,从一域到全局来提,也可以按照发展过程从事前防范到事中控制到事后总结来提, 等等。再比如,谈意义或影响,可以从当前意义、长远意义来分别看,也可以从事件本身的意义到更广范围的意义来答。再比如,谈经验,既 可谈正面经验,又可谈反面教训,等等。能这么作答,答出这些层面来,即使不太全,给别人的感觉也是很全了。以上这些仅是举些例子,让 大家懂得这个“全”是怎么回事。要牢记这一点,不用祈求太全,只要比别

人多一点、深一点、远一点,别人没想到的你想到了,别人没答到 的你答到了,这就足矣!
之四:作答要尽量层次清,有条理,字迹工整,尽量不涂不抹,保持卷面整洁。
对于申论考试,给分受评卷老师的主观影响这一问题是短时期内解决不了的,答得不错可能分数不高在一定程度上 是存在的,所以大家作答一定要善于规避这种情况。今天只说“条理”这一条,几乎每道试题的要求都有“条理清楚”,条理在作答中很重要 。中国人的审美观念讲究对称、对仗,结构匀称,所以在作答时段与段之间、层次与层次之间大体上行数和字数应相当,主体部分与开头结尾 应协调,每段标题要对仗工整,这种结构上的、形式上的美会为你的作答平添亮色的。我是非常重视作答的结构和层次的,我在书中做的答案 都注意了这一点,尤其在综合论述试题的讲解中,我几乎是一段一段甚至一句一句地讲结构、讲层次。说实话,有些试题的答案,就本身来讲 是没有必要把层次硬性分得那么清的,比如2009年试题的第一题的答案,我在每一段前分别加上了“在经济发展上,在企业发展上,在粮食生 产上”。我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这是考场作文,需要这样,内容重要,形式有时更重要。你答得内容很全,层次不清楚地罗列在一起,得 分不一定会比答得不太全但层次很清的高。要注重这种细节上的修饰,多废几个字,多推敲琢磨一下,不会耽误太多时间、太多篇幅的。此外 ,要记住字迹千万不要潦草,字可以写得不好,但一定要让人看清楚。
之五:作答要紧密结合材料,善于运用材料,切忌大段引用材料。
所有作答都要紧紧围绕材料,依托材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材料就是你工作的全部信息和 内容,作答一定要忠实材料,切忌脱离材料,另起炉灶。对于材料,要运用而不要引用,有些考生大段大段地照抄或挑拣着抄用材料原文,这 是不妥的。因为评卷老师对材料都很熟,他们一眼就可看出你用的是材料中的原话。那么怎么样做到运用而不引用呢,如何把握呢?这有三招 :一是可以运用材料中给出的数字。比如2009年试题的材料,给出了几十个数字,有国内的、国外的、政府的、企业的等等,这些数字要用, 一篇文章要缺少了数字就缺少了灵性,要善于运用数字特别是材料中的数字说明问题,这样会使文章写得实而且与实际联系紧密。二是可以用 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材料都会列举许多人物,什么专家、政府官员了,比如2009年试题中就提到了总书记总书记、林老板、徐老板、国家粮食 局领导、潘

基文、稻盛和夫等。你可以引用他们的言论、观点或行为、事迹等等。三是可以用材料中的事例。把材料中给出的例子引用上,比 如2008年试题中就可以引用国外的正反两方面水电建设的例子。总而言之,要记住不能不运用材料,脱离材料论述是不行的,要学会巧妙地运 用材料。退一步讲,即使觉得材料哪一块写得好,想引用也不能照抄原文,要学会改动,体现出你加工的痕迹。
之六:概括得要全面、准确、有条理、有特点。
今年考试大纲没有单独提概括,但概括能力是申论的基本能力,它体现在每一道试题上,要答好题必须具备较强的 概括能力。别的我不多说,只讲一下概括要有特点的问题。许多考生答题包括许多辅导书上给出的答案,其实也没什么大毛病,主要内容也概 括出来了,就是太平实,没有特点,缺少吸引人眼球的东西。这样作答是不符合考场作答的。那么应该怎样作答才有特点呢?我举个例子,在 我书中2008年试题的第一题答案,我不是平铺直叙地把主张水电开发的理由、反对水电开发的理由罗列上,而是在开头我就答了主张水电开发 的理由可以概括为“四个有利于”,反对水电开发的理由可以概括为“四个不能”,然后一二三四地把内容概括出来。这样答就很有特点,一 方面“四个有利于、四个不能”本身就是一种高度的概括,显得很全面、有条理,体现了自己的加工和提炼,这完全符合申论评分要求;另一 方面是平中出奇,内容大体上都是这些内容,但有特点了,让人一目了然。这样的例子,在我书中还有很多,大家要仔细体会。
之七:对策提的要针对问题,切实可行,善于从多个主体多个角度考虑。
现在,我敢肯定对一个问题怎么解决,大家都知道什么加强宣传教育,什么加快立法,完善体制机制,什么加强监 督考核等等,都能提出几条来。大家就是不知道里边怎么去写,怎么把这条对策写丰满,我这里就讲一下怎么写对策。我在书中告诉过大家要 看《求是》,大家都认真看了吗?要知道,《求是》是党中央办的刊物,代表着我党最高的理论和文字水平,申论的一切东西都能在《求是》 中学到,每期的《求是》我都是仔细看、认真学的。我现在就举《求是》2009年第20期里的第一篇文章《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的一段话:“4.坚持齐抓共管,形成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 慧和力量。应当看到,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工作中还存在着各自为战、力量分散、重复建设等现象,使本来就有限

的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 用。要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 机制,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把各方面力量动员起来,形成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文明委要在党委领导下,发挥好组织协调作 用,建立完善督促检查机制、表彰激励机制,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宣传、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大力推动农村 文化阵地建设,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方面更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卫生、农业等 部门要结合各自业务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致富技能。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文联、作协、科协、 残联等人民团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工作做到各自所联系的群众中去。文明办作为文明委的办事机构,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认 真做好组织协调和联络服务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是一条对策,我们逐句分析一下:起笔是段小标题,采用的是“措施动作+目标结果” 。随后是写为什么要采取这一措施,这层有两句话(一句号为一句话),第一句是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项工作的特点来说的,体现了对策从 工作规律出发;第二句是从当前工作的不足来说的,体现了对策从工作实际出发。然后,以“要……”句式把这项对策措施细化、具体化,完 整地表述出来。接下来是写怎么齐抓共管的,用五句话,分别写各级文明委怎么办,宣传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怎么办、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 建设科技卫生农业部门怎么办,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等部门怎么办,文明办怎么办,从多个主体、多个角度写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整个对策 浑然一体,把“齐抓共管”写得有原因、有目标、有任务、有部署、有要求,有承担工作的主体。对此,大家要认真领会。B类职位的考生还要 注意,你们的试题中需要解决的一定是个具体问题,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还要视情况答上完成时限、注意事项、责任人等。
之八:最后一道综合论述题要注重“申”,不要在“多策”上立意。
从今年的考试大纲来看,作答综合论述试题,应该重点放在“申”上,就是要把你的思想观点申明、讲透,论述完 整、深刻,不要采取“多策”方式去写,也就是在作答时不要把多个不同的措施放在一起写出来,要集中一点而发,把你的主张、观点、建议 说清说透。打个比方,假设给定资料是个涉及群体事件问题的,作答时不要写成诸

如(一)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二)加强信访,建立 协调解决机制;(三)加强重点时期、重点部门防范;(四)转变工作作风,多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五)转变领导干部考核方式;(六 )加强干部教育,树立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工作理念……什么的,不要面面俱到,个个点到为止,要就一个措施去写,比如可以从齐抓共 管上去写,确定观点为解决群体性事件要坚持齐抓共管,把为什么采取齐抓共管,这么抓有什么作用,怎么样采取,应注意哪些问题,各部门 都负责哪些工作,目标是什么,任务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等等,往深挖,把一点写透了。此外,还要记住文章立意要有政治高度,要高扬科学 发展观、以人为本、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时代主题,在这些框架内谋篇立意。
之九:要拟一个吸引人、有视觉冲击力的标题。
一定要拟实标题,也就是中心观点上标题,不要拟诸如《对……的思考》、《浅析……》、《谈……》、《论…… 》之类的、没有内容的虚标题。对于申论的标题,我想:要么打感情牌,比如拟《做一篇温暖民心的好文章》、《把职工的利益捧在手心上》 、《监管缺位,谁给心灵一个温暖的家》、《读懂农民再制定政策》、《对待上访群众要用“心”贴近》、《建好弱势群体的精神家园》、《 学生教育要精耕细作》、《贵在思想无裂缝》、《公务员要脑中塞满民生事务》等等;要么打力量牌,比如拟《把安全责任贯彻落实到底》、 《解决“三农”问题:重在政策落实》、《保障食品安全尚需法律护航》、《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中国教育还需强本固基》、《做一篇 科学发展的水文章》、《提高扶贫的“精准度”》、《防控甲流善始更应善终》、《为创新之火添上产权保护之油》,等等。
之十:在整个作答中,要用短句、简单句,少用长句,不用复杂句式。
短句让人看了不累,简单句不容易出现病句。相反,长句、复杂句式由于没有时间仔细推敲容易导致语法错误。要 善于用标点符号,不能一逗到底,标点符号要占一空格,写得要规范,字可以写连笔,标点符号一定要写得清楚,不能点个点儿就拉倒。开头 、结尾和每段的第一句话要认真斟酌,写好。考试时间有限,完全打草稿是不可能的,但无论哪道题,每段开头两句话和结尾是一定要打草稿 的,尽量把这些写得漂亮些。

以上这些,仅是提纲挈领,提炼出的最主要的十点,远远不能涵括整个申论的要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有些说法是不符合“正经”的,有点投机取

巧之嫌,但这些对于目前 的考试体制、阅卷体制来说是有效的。我们主要讲实战,讲怎么样得高分,其他的也就不顾忌了。
申论十佳开头!开头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了!
古人作文,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那么,怎样巧饰“凤头”,以博得阅卷教师的青睐,让阅卷教师眼睛发亮,迅速发现你的才情、个性呢?文章是由语言构成的,积词成句,缀句成段,组段成章。构成文章,确定了观点、选择了材料之后,确实要为其穿上语言的外衣,才能呈现于读者面前。任何人做文章都是依据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认识而提炼出中心观点,以确定文章的主脑;其次是依据表达中心观点的需要,从生活素材中选取必要的典型的题材,以铸造文章的血肉;最后是选择相应的表达形式,形著于文字。由此可见,文章要素的观点是对写作规律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文章是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要素构成的,文章三要素缺一不可。没有来头,材料便失去了灵魂,没有主体,不但观点失去了成立的基础,连形式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没有结尾,观点和材料皆失去变为现实的载体,文章三要素按着一定思维方式的组合结合体。文章的开头是总的方向。高尔基曾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一篇好文章,注定要有个好的开头。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才有震撼力、吸引力,让人产生一种欲读之而后快之感。所谓“凤头”,亦是这个道理。然而,申论文章开篇的方法众多,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特归纳如下几类经典开头,仅供参考。
一、申论文章开头之铺开型
文章的开头采用铺开型必须根据题意要求和对议论事物的感受,有自己精辟的卓见,并形成判断,已提炼出了文章的论点。也就是说,下笔前已经成竹在胸,心中有底。第一段文字,作者对论述的中心已经十分明确。一点一点铺陈开来。此所谓“开门见山 落笔扣题”。
经典开头一:2007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命 脉》
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生存的保障。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而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未得到有效的保护,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土地是农民的命脉,土地征用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不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能否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解决好土地征用问题,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切实

有效保护农民利益,大力做好土地征用工作。
经典开头二:2007年北京市(应届)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我国听证会制度的出路 ——从我国听证会制度的发展说开去》
听证会制度的功能主要定位于决策的利益协调度、民主化方面。自从1998年,北京市政府实行价格听证会制度以后,各种听证会层出不穷,如:铁路票价上下浮动听证会、公园门票价格听证会、鞭炮禁放听证会、圆明园防渗工程听证会、个税起征点听证会等等。至此,听证会这种公众参与影响社会政策的实践模式,成为社会焦点。但是,近年来,在听证会制度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听证会制度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
点评:铺开式的文章就是为了让读者和阅卷人刚开始接触第一段就知道你在写什么开头第一句话用叙述语言,进而用议论语言,即是用表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意思的判断句,直接把政策性的内容放在文章的开头,然后在逐一打开“议论”的口子,所以,如果要用铺开式的方法写文章,必须开头要开的好,展开议论只要有三种方法:正面议论、反面议论和正反对比论。正面论证即平铺直叙、正面建立论点的方法,一般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常用套路。
二、申论文章开头之引用型
引用经典,彰显底蕴。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经典开头三:2008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人与自然》
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绿树掩映、清水环绕的村庄和小山村明亮的月亮却渐行渐远。曾几何时,“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人们的记忆。时至今日,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宝藏————怒江,又面临水电开发的争论。开发还是不开发?社会呼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妥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
经典开头四:2007北京市面向社会在职人员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
参考例文《关于北京市城市摊贩管理的思考》
马路摊点一直是北京市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每次治理的结果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路边摆摊的小商贩,他们以低廉的成本、微薄的利润经营,不但解决了自身生存的问题,而且满足着城市中低收入者的生活需求。但是,一些马路摊点的存在,也确实给北京市的市容市貌以及

百姓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过去,我们对城市摊贩管理,大都采取没收、罚款甚至取缔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摊贩问题,反而加剧了城市执法人员和马路摊贩之间的矛盾对立,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音符
点评:文章的开头采用了“引言式”,文章的开头一般要求就是要引人注目。引起评卷人员兴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的开头引用唐朝诗人杜甫《水槛遣心》和宋朝诗人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里的诗句,引用诗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例文二中引用了大家都烂熟于心的诗句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的文章表达显得通俗易懂而且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
三、申论文章开头之比喻型
文章的开头运用“比喻”,这样的开头会使得语言表达的精确贴切,拿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具体形象地告诉读者,使人消除晦涩之感,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这类比喻,大多着重于主、客体内部性质上的联系,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加清楚明白,概括的抽象原理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经典开头五:2005年北京市(应届)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如何打造“奥运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奥运会无疑是棵巨大的摇钱树,将给东道主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与此同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奥运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防止“奥运泡沫”的出现。奥运志愿者活动是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奥运会的成败,而且对改变中国传统的志愿者组织机制和社会观念的意义更为重大。从现在开始,有关志愿者的宣传、招募、培训、组织工作也要立即实施。
经典开头六:2006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创新是发展的源泉》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源泉,企业发展的关键。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加快自主创新,我们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新的超越。实践已经证明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点评:申论中的比喻说明和文学作品中的比喻有所不同。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例文中的“奥运会”比作“摇钱树”,“创新”比作“源泉”,这两个比喻它毕竟不是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它要求准确,但是不得夸张,虽然在文学作品中允许“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样的比喻夸张,在申论文章中运用比喻的目的是为了形象说明事物形态特征,夸张了,就不能确切地表现事物。
四、申论文章

开头之对比型
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它通常把好和坏、善和恶、美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鲜明地显示两种矛盾对立事物的差别,让人们在比较中得以鉴别。而新闻报道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常常用到这一修辞手法。若使用得当,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典开头七:2006年北京市(应届)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大力发展网络绿色游戏》
作为一柄双刃剑,网络游戏一方面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并且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游戏市场缺乏规范引导,网络游戏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网络游戏产品中存在淫秽、色情、赌博、暴力、迷信、非法交易敛财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等违法和不健康内容。二是经营模式雷同,产品类型单调,以打斗和练级为主的游戏产品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三是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缺乏自制能力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我国网络游戏市场的健康发展。网络游戏被许多家长指责为“电子罂粟”。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很多层面,净化网络游戏单凭某个部门或是某个环节是无法做到的。网络游戏制作商、网络游戏运营商、相关监管部门、玩家、教育部门等应从各个环节共同努力,促进网络游戏的健康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经典开头八:2006年北京市社会在职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完善传统文化遗产的管理措施》
我国世界遗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但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这些文化遗产给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拉力。另一方面,在带动经济法真的同时我们忽略了一些本质的问题。韩国抢注了“端午祭”,《无极》剧组破坏了天池、圆明园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生态,节日日渐被忽视,文化古迹遭到严重破坏,古长城遗址被破坏等等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传统文化,急不可待!面对传统文化遗产被忽视、被遗弃,甚至被破坏,人们大多会责备当事人的道德文化修养,但是,我认为传统文化保护不力,更多是政府的责任。完善传统文化遗产的管理措施是解决传统文化保护不力问题的根本保证。保护传统文化,政府部门要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从观念上给予重视,从物质上给以支持,给传统文化形式以展示的舞台。
点评:例文的开头都是对同一事物、现象的两面性进行对比,这样给文章开头,是读者和阅卷人看了,显得非常的客观,先

对比,然后在进行议论,哪个更好,哪个更坏。这样使观点更加鲜明,立意更加深刻!
四、申论文章开头之对比型
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它通常把好和坏、善和恶、美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鲜明地显示两种矛盾对立事物的差别,让人们在比较中得以鉴别。而新闻报道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常常用到这一修辞手法。若使用得当,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典开头七:2006年北京市(应届)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大力发展网络绿色游戏》
作为一柄双刃剑,网络游戏一方面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并且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游戏市场缺乏规范引导,网络游戏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网络游戏产品中存在淫秽、色情、赌博、暴力、迷信、非法交易敛财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等违法和不健康内容。二是经营模式雷同,产品类型单调,以打斗和练级为主的游戏产品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三是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缺乏自制能力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我国网络游戏市场的健康发展。网络游戏被许多家长指责为“电子罂粟”。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很多层面,净化网络游戏单凭某个部门或是某个环节是无法做到的。网络游戏制作商、网络游戏运营商、相关监管部门、玩家、教育部门等应从各个环节共同努力,促进网络游戏的健康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经典开头八:2006年北京市社会在职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完善传统文化遗产的管理措施》
我国世界遗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但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形势非常严峻。一方面这些文化遗产给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拉力。另一方面,在带动经济法真的同时我们忽略了一些本质的问题。韩国抢注了“端午祭”,《无极》剧组破坏了天池、圆明园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生态,节日日渐被忽视,文化古迹遭到严重破坏,古长城遗址被破坏等等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传统文化,急不可待!面对传统文化遗产被忽视、被遗弃,甚至被破坏,人们大多会责备当事人的道德文化修养,但是,我认为传统文化保护不力,更多是政府的责任。完善传统考,试大网站收集文化遗产的管理措施是解决传统文化保护不力问题的根本保证。保护传统文化,政府部门要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从观念上给予重视,从物质上给以支持,给传统文化形式以展示的舞台。
 

 点评:例文的开头都是对同一事物、现象的两面性进行对比,这样给文章开头,是读者和阅卷人看了,显得非常的客观,先对比,然后在进行议论,哪个更好,哪个更坏。这样使观点更加鲜明,立意更加深刻!
公务员、国考申论65、做了十份真题 的申论大作文心得
2011年国考申论大作文的写作方法
一、 开头
“现象+事例+后果+观点”的自由组合
“现象+事例+后果+观点”
例: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性公共事件,尤其是社会根源引起的突发公共事件正处于高发阶段,如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张海超开胸验肺连锁反应、校园刺童事件等。这些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如何科学、及时、有效得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维护社会各阶层的核心利益,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升级,是新时期对我党执政能力的新考验。(2006年国考)

现象+事例+观点
例: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海洋生物有两万多种,滨海沙矿、海洋石油等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为我国创造了创造了接近十分之一GDP的海洋经济。但是当人类大力开发海洋的同时,骇人听闻的日本水俣病、1998年长江洪水肆虐、南方某市因围海造田而遭来灭顶之灾等事件纷纷袭来,向人类敲醒了警钟,盲目开发海洋资源,忽视海洋保护,是不可持续的,是得不偿失的。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推进海洋开发与保护,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2010年国考)

现象+后果+观点
例: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据《财经时报》2004年报道,中国过去十年间转让的土地达1亿亩。在土地征收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了侵犯农民主体地位的事件,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导致农民的群体性上访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建设和农村的稳定发展。因此,保障农民主体地位,做好土地征收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2007年国考)

二、 分析
提醒:为了使分析更具体更详尽,可以用材料中的事例来佐证。
类型:原因--形成过程--本质--重要性--危害--科学发展观

方式1:原因
例: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速度非常快,很多时候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公共服务机制跟不上城镇化的推进进程,导致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受损,由此引发了社会根源类的突发公共事件。换而言之,就是某一社会群体的利益在社会活动中受到了损害,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团结起来采取行动,就引发了突发公共事件。例如三峡大坝的征地项目,相应的征地补偿机制跟不上三峡工程

的推进速度,导致失地农民陷入了“无地可种,无业可谋,无社保可享”的困境,由此引发了农民的集体性上访。(2006年国考)

方式2:形成过程
例:城镇化的规划做到哪儿,那土地就征用到哪儿,很多时候,农民的参与权被弱化,利益为村干部和地方政府“被代表”,导致征地“被自愿”得进行。同时,在土地面积核算,土地单位定价,土地的分类裁定,土地的补偿标准等各个征用环节中,农民丧失了发言权,处于“被告知”的角色,土地的转让收益大部分仍归政府和企业所有,农民大量失地,却没有获得应有的补偿,土地的收益权和发展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绝大部分农民在土地被征用之后,沦为了“无地可种、无业可谋、无社保可享”的“三无人员”,生产、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生存状态岌岌可危。(2007年国考)

方式3:本质
例:说一千道一万,盲目追求增长速度的背后,其核心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在一些同志,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头脑里,衡量本地区或本行业发展快与慢的标尺,依然是纯粹的GDP是否够高的思维定势。而通过靠扩大生产规模、铺摊子、上项目则是提高GDP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方式。错误的政绩观催生出来的“政绩”,其实质是危害深重的“政疾”。因前些年来投资迅猛增长而使如今的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就是惨痛的教训。(要追求有质量效益的速度)

方式4:重要性(常用)
例: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国民文明素质的高低不再是只关于公民的个人形象,而是折射出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关乎国家的国际形象与民族声望。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对于端正社会风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09年北京)

方式5:危害(常用)
例:征地过程中,农民丧失了生存的保障,又没有合适的补偿和安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农民的群体性对抗事件,造成了干群关系的极度僵化,严重影响到农村的长治久安。一家长期研究农村问题的学术机构的调查表明,2004年以来发生的130起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其中就有87起是因土地问题引发的。(2007年国考)

方式6:与科学发展观结合
例:协调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其本质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在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建设,寻求可持续发展。而科学发展观恰恰要求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它是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待海洋

做到科学开发、合理保护、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这对我国能够持续利用海洋,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10年国考)

三、 对策
技巧1:讲究公整
例:第一,从法制层面,完善海洋开发和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
第二,从操作层面,优化海洋开发的方式,加强海洋的综合保护。
第三,从长远保障,将海洋开发与保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2010年国考)

技巧2:讲究逻辑
例:第一,公共政策应维护好各阶层的利益,避免发生突发公共事件。
第二,政府应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及时化解突发公共事件。
第三,应加强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从长远角度保障社会和谐。(2006年国考)

常用对策
第一, 树立正确的政策导向。把好土地、信贷两道关卡,严格执行技术、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同时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新上项目。
第二, 完善鼓励和保护创新的法律体系。将鼓励和保护创新列入重要立法原则之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健全的法律体系激励、规范、协调、保护创新创业行为。
第三,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形成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把自主创新的战略重点放在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大问题上,重点支持事关国际民生、国家安全和长远利益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

“原因+方式+作用”的自由组合
“原因+方式+作用”
例:强化存量土地盘活,实现集约用地。存量土地有很大的再利用和再调整的发展潜力。要通过对存量土地的再调整,例如对旧城旧村、老工业区和老企业的改造,在已有土地上腾出新的用地空间,在不占或少占耕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存量土地的再利用和再调整,有利于缓建城镇化推进中的“地荒”现象,缓减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加和农民耕地被占用之间的矛盾,实现城镇化顺利推进和农民耕地得到保护的双赢局面。(2007年国考)

原因+方式
例:加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高耕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土地的退化进程,也决定着土地利用的持续性。在农业生产中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以实现短期的利益为目的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依靠科学投入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改变土壤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肥力,增加土地产出量。要建立既能保持土地增产,又不破坏水土资源环境的土地

利用管理方法,实现土地的可持续性利用。(2007年国考)

原因+作用
例:从长远保障,将海洋开发与保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海洋创造了近3万亿元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把海洋开发与保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从全国的大格局上来审视海洋的巨大作用,有利于整合利用各地海洋资源,突破重复建设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的“诸侯经济”,实现集中集约用海,建立资源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以实现海洋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战略目标。 (2010年国考)


四、 结尾
结构:事件+意义

结构1:事件+只有才
例:海洋的开发与保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做到海洋开发和保护的并重和双赢,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2010年国考)

结构2:事件+意义
例: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矛盾多发期,关心和保护农民工,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在劳动工资、就业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对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构3:事件+政府
例: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多种方式来维护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避免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激化升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
这些举的例子大多来源于我写的几篇国考的文章,文章在106楼
2010 走科学发展之路,实现海洋开发与保护双赢
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海洋生物有两万多种,滨海沙矿、海洋石油等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为我国创造了创造了接近十分之一GDP的海洋经济。但是当人类大力开发海洋的同时,骇人听闻的日本水俣病、1998年长江洪水肆虐、南方某市因围海造田而遭来灭顶之灾等事件纷纷袭来,向人类敲醒了警钟,盲目开发海洋资源,忽视海洋保护,是不可持续的,是得不偿失的。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推进海洋开发与保护,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协调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其本质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在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建设,寻求可持续发展。而科学发展观恰恰要求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它是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待海洋做到科学开发、合理保护、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这对我国能够持续利用海洋,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海洋兼顾开发与保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法制层面,完善海洋开发和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把海洋的开发与保护并重作为海洋立法的原则之一,完善包括《海洋保护法》在内的各种法律,明确海洋开发和保护的概念、范围、方式等,以健全的法律体系激励、规范、协调海洋开发与海洋保护。同时,不断完善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各项管理制度,在操作层面上协调好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南海某市制定的涉及了海洋海岛开发保护规划的编制、海岛开发项目的审批程序、属地对海岛的有效监控等内容的海岛管理制度,就为海洋海岛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二,从操作层面,优化海洋开发的方式,加强海洋的综合保护。禁止向海洋排污、过度捕捞、填海造地、盲目攫取海底能源等破坏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为。优化对海洋的开发方式,引进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项目,保障水电能等资源的有效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海洋的综合保护,建立资源防治与生态保护系统、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综合管理与整治系统等综合性、长期性的海洋保护战略。
第三,从长远保障,将海洋开发与保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海洋创造了近3万亿元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把海洋开发与保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从全国的大格局上来审视海洋的巨大作用,有利于整合利用各地海洋资源,突破重复建设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的“诸侯经济”,实现集中集约用海,建立资源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以实现海洋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战略目标。
海洋的开发与保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做到海洋开发和保护的并重和双赢,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00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总书记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总书记总书记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那如何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呢?

第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要通过多种方式,主要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基础。创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企业自觉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创新生态,有效实现技术创新的社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社会共创共享。
第二,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突破口,是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科技经济竞争力,建设经济强国的有效途径。必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形成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把自主创新的战略重点放在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大科技问题上,重点支持事关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长远利益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持,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完善鼓励和保护创新的法律体系。将鼓励和保护创新列为重要立法原则之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健全的法律体系激励、规范、协调、保护创新创业行为。
经济发展的观念、道路和环境都是对经济发展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我们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期,努力调动各方面科学发展的积极性,着力解决一切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问题,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7 保护耕地要多管齐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在全球范围内,土地资源正在大幅缩水,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耕地数量减少,土壤污染加剧,土地肥力减弱……一系列的事实警醒着我们,必须要加大力度保护耕地。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命脉。保护耕地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保护好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对于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如何才能保持耕地面积,不断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呢?
一是加大土地复垦力度,增加土地数量。对于排土场、尾矿库、“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等荒废土地,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攻关,采取不同方式开始土地复垦工作,使被整治的土地恢复为耕地。加强复垦土地的绿化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控制环境污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土地复垦,通过向废弃地要地,向涧滩要地,向荒山要地等多种方式拓宽开垦途径,同时用严格的制度保护耕地,减少耕地被占用现象的发生。宜兴原茗岭镇实施的“丘陵山区万亩土地综合开发整理项目”就是开垦耕地很好的例子。
二是强化存量土地盘活,实现集约用地。集约利用土地是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落实农田保护,延缓用地矛盾的必然选择。存量土地有很大的再利用和再调整的发展潜力。要通过对存量土地的再调整,例如对旧城旧村、老工业区和老企业的改造,在已有土地上腾出新的用地空间,在不占或少占耕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存量土地的再利用和再调整,有利于缓建城镇化推进中的“地荒”现象,缓减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加和农民耕地被占用之间的矛盾,实现城镇化顺利推进和农民耕地得到保护的双赢局面。
三是加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高耕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土地的退化进程,也决定着土地利用的持续性。在农业生产中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以实现短期的利益为目的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依靠科学投入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改变土壤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肥力,增加土地产出量。要建立既能保持土地增产,又不破坏水土资源环境的土地利用管理方法,实现土地的可持续性利用。
保护耕地应科学开发耕地,合理利用土地,提高耕地质量三管齐下,以确保耕地面积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耕地质量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空间。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保护耕地作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来抓,各地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做好保护耕地的各项工

2007 征地要保障农民主体地位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据《财经时报》2004年报道,中国过去十年间转让的土地达1亿亩。在土地征收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了侵犯农民主体地位的事件,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导致农民的群体性上访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建设和农村的稳定发展。因此,保障农民主体地位,做好土地征收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城镇化的规划做到哪儿,那土地就征用到哪儿,很多时候,农民的参与权被弱化,利益为村干部和地方政府“被代表”,导致征地“被自愿”得进行。同时,在土地面积核算,土地单位定价,土地的分类裁定,土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