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高职教育生态评价的改革与探索

试论高职教育生态评价的改革与探索

试论高职教育生态评价的改革与探索
试论高职教育生态评价的改革与探索

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析

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析 [摘要]文章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提出高职院校学生成绩的认定标准,明确考试改革的思路与方向,建议采用侧重考核学生能力的全新考评模式,进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考试改革,为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导航。 [关键词]高职教育考试改革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无论在教学方式和考试考核方式上,高职教育都应具有自己的特色。 一、高职院校学生成绩认定标准 1.等级标准。高职教育首先是高等教育,是大学教育,所以它的基础知识的等级应当是大学专科及以上的知识水平,至少它的大学数学、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以及人文知识水平不应当低于同层次普通高等院校。因此,考核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美学与艺术的知识水平是必要的,这些可以证明他们达到了高等教育的知识水平。 2.职业标准。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它是以职业知识结构、职业能力结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因此,学生成绩的评定,当然要包括职业知识、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因为,学生就业,用人单位最看重他们的职业能力。 3.行业标准。高职教育是技术教育,它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岗位特色的专项技能,还要按岗位或岗位群的内涵要求,决定专业知识的含量,决定技术、技艺、技能的含量,决定所具有的解决生产第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考核学生职业技能,考查学生的技术等级或任职资格达到的标准,也是必要的。 4.发展标准。高职教育是生存与发展的教育,它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还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社会意识及创新意识,能适应职业岗位发生的变化。所以,要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及个人发展能力等。

从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引发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思考.doc

从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引发对当今教 育改革的思考-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尤其是辛亥革命中南京临时政府的一些主张有效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对我国民国时期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从历史出发,简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背景及措施,批判性地探讨南京临时政府的某些教育改革措施对当代教育发展的启示,尤其是对于教育制度、教育方式、教育评价机制的思考。 一、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背景 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主要有四个部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大学教育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批判了封建教育把人驯服成了奴隶、改良主义的教育观念,建立了中国教育会,兴办了革命学校。南京临时政府在1912年1月9日成立临时政府教育部,之后开始对清末封建专制主义教育进行改革。 二、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内容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在临时教育会议上讨论和通过了新的教育宗旨,并于同年9月2日由教育部颁布施行。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成为了民国教育方针。同时,公布了《壬子学制》,将教育阶段分为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阶段。 三、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现实意义

当时的临时政府已经认识到学者,国之本也,振兴学校培养人才,而培国脉是时势不得不然。这样不仅更改了传统的忠君、尊孔的办学方针,而且还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指了方向。要振兴中华,就必须振兴教育。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的素质,达到人尽其才。 进行教育改革,正是确立国民教育的根本要求之所在。教育改革,首先要普及教育,使学校确立了学制,确保了基本的初、中、高等教育阶段和时间、年龄安排。这是进行教育的充分必要条件。五育并举,体现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伦理教育的特点。这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而且也是为教育事业、国民自身发展提供了保障与支持,最重要的是对当时的青年的思想启蒙作用。 四、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思考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当前教育改革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在当代教育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民发展这个战略目标,在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也都得到体现,特别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等。 1.道德教育为重的思想。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教育方针里,把道德教育放在重心,这完全否定了清末的封建教育宗旨,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教育关于人的智德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在当代的教育改革中,注重伦理教育,学习儒家名作的精华也应该是我们的应有之意。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学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与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与对策 摘要:文章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观点与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实践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它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生产建设和服务管理型人才的使命。在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经济建设对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急剧增加。但由于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时间不长,理论体系尚待健全与完善,教学经验也存在不足,因此,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 1.重理论知识轻技能教育倾向依然存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工学结合的办学目标,中国特色的课程开发初露端倪。在课程开发方面,先后经历了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即从普高学科体系到能力本位体系,再到工作过程体系。但是,多年来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对课程体系进行局部的调整,至今仍停留在对学科体系的改良上面。学科本位的思想在高职院校中依然存在,在教学实践中更

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体现出来。总之,“三段式”课程体系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整体的课程模式未能实现根本的变革,因而导致了人才培养存在系统性偏差的问题:重知识理论,轻能力和工作过程,学生毕业后不少所学的知识无法在专业对口的岗位进行运用,而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在学校却没有学。因此,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转变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观念,把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应该说,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核心课题,但影响这一项攻坚课程推进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我们应该认真总结高职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加深对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构建基于工学结合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思路。 2.培养实践型、适用型、发展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明显增强 只要留意目前的新闻即可发现,目前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社会要求高职院校提供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又有较高的实际技能的职业型人才,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往往具有一定的书本知识,而缺乏足够的实践能力,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社会所需要的并不是仅具有一个方面实践能力的人才,而是具有多方面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较广的适应面,又要有突出的特色、专长。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知识技能到数量等方面都是不断变化的、不断发展的。高职院校必须洞察和适应这种变化趋势。 二、积极探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

探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

探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 探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摘要: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工 ___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学特点,从如何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几点改革设想。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质量保障 引言 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满足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工 ___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从如何确定培养目标、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规范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做一点有益的工作。 一个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既需要大批优秀的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它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必要求学生掌握深奥的理论知识。明确

了这个目标,才不致于丧失自己的办学特色,迷失自己的办学方向,才不致于出现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而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又不能令用人单位满意的尴尬局面。 1.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方向分析 (1)加强课程开发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教学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点。计算机教学要求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选择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应该反映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什么课程应该开、什么课程不应开,恐怕很多学校都有过这样的疑虑。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课程的开设一定要体现实用的特点,如果一味追求面面俱到,使学生学得过多过杂,其结果是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材方面,必须避免同一本计算机教材连续使用的情况出现。对于过时、落后或者没有任何实际应用知识的教材,一定要舍弃。教材通常都是偏重于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即注重讲授知识产生 ___和体系背景,而忽视技术日新月异的突破和发展。教材的选用应以学用结合为着眼点,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教材。另外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他们的教材更新速度比较快,一般计算机教材每年都会更新版本,编写教材的人员会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加入其中。

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看法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看法和意见大塘镇里中小学刘廷美 2014年5月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其主要改革内容有:一、减免学生学杂费,严格执行一费制;二、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三、控制学生在校就读时间;四、严禁学校乱收费、乱办班;五、即将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办法;六、给予住宿生补助。七、开展农村学生营养午餐等等。 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当前基础教育为我们提出了四个信号:一、国家将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二、基础教育必须是政府全面承担的教育;三、基础教育必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四、学校的职能就是抓管理抓教学教育。 面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工作:一、构建新型的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学模式;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立足于课堂;三、全面营造和谐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班级的氛围,构建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体系;四、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和擅于学习,把学习转化成学生生存的自身需求;五、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 在这种新形式下,学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统领整个教育,更加关爱学生,更加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此适应教育的步伐。 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作为一线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对教育改革是有不同态度的。要进行改革,我觉得既是阻力,也可以变成动力。一般来说,多数老教师们往往是不认同的,因为长久的思维定势和教学经验影响着他们,改革意味着要抛弃很多过去他们一直引以为豪的东西,这在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对他们,需要先从观念上进行改革,在认同他们的教学经验前提下缓慢推行改革才是良方,绝对不能一夜之间改变所有一切,那样他们是无法接受的。而大多数新教师,是欢迎新课程改革的,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就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他们是很希望改革的。加上他们年轻有活力,对新事物都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只要利用好,是可以用他们来影响老教师的。但由于新教师对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等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在实施

浅谈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浅谈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开始加大改革力度,如何做好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促进高职教育更好的为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以及经济的发展服务,是目前高职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展开了论述和探讨。 标签: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对策 0 引言 在我国的教育结构体系当中,高职教育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我国经济建设和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经过二十几年的探索发展逐渐被人们熟知和认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目前,高职教育正面临改革的关键时期,为了促进高职教育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发展中切实发挥积极作用,高职院校要认真分析当前形势,找到改革的关键和突破口,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管理效能,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促进高职教育在新时期取得繁荣发展。 1 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内容 1.1 教材的改革 对于整个教育体系来说,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而对于高职教育这种地域性比较强的教育类型,教材选择存在盲目性、缺乏针对性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材过剩或不足。高职院校一般是春季征订教材,但是到了秋季由于招生人数及专业调整带来了学生数量的变化会导致教材过剩或不足,造成资源浪费或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第二,教材过时。高职教育说到底是为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的,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也会发生改变,教材更新不及时就会导致很多高职学生使用的是过时的教材,影响教学质量。第三,教材不适用。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突出的是岗位性和职业性,要求教材要充分显示专业及岗位的特点。但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没有自主编制适用教材的能力,又无法套用普通高校本、专科教材,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局限性。由此可见,对高职教育教材进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1.2 课程设置的改革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开始转向以市场为导向,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需要了。市场的发展要求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有知识、有技能、懂管理,因此高职院校要从课程设置上调整知识的结构和层次,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层次和规格的变化进行改革,优化和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从而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目标的实现。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概要: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的许多挑战,肯定有解决的方法和过程,作为学校和一线教师,必须学习科学发展观,走教育群众路线,善于修身、用权、律己,为教育可持续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质发展与生源问题产生了基本矛盾,而且变得越来越激烈。当前的就业现状表明,就业市场不仅是供过于求的数量问题,招聘单位不断增加的招聘条件说明新毕业生越来越不适应企业需求。面临着各种途径的学生,多数教师显得无所适从,还在探索寻找一套完整的教学思路体系,以实现既要保证大多数学生听得懂、愿意学,还要符合高职教育的本质需求。 一、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体系研究的重要性 (一)对于缓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严峻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的现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源数量急剧减少,各高等职业院校均面临着生源的问题;二是生源质量下降趋势明显,给教学带来挑战;三是高校就业状况不太乐观,企业用人条件增多,对教学质量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二)对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是一个大众化教育,对于培养数以千万计的社会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谨慎,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人才,问题的解决也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有推进作用,为构建有意义人生打下基础 不论学生的现实表现如何,他们还是希望自己有成功的人生,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家里的经济状况,这也是许多父母拼死累活愿意供孩子上学的唯一动力。所以,高校和教师不应歧视任何学生,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在沟通和交流中发现培养学生的钥匙,为有目的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体系研究 (一)专业设置必须基于一定的社会人才需求

浅谈如何进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浅谈如何进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发表时间:2009-12-29T16:48:00.31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1月下旬刊供稿作者:陶勇[导读] 在一个变化的世界里,课程内容的有效性是非常短暂的,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才是受教育者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陶勇(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逐步形成,社会对高级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职教育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此形势下,如何进行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呢?本文围绕这一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对我国当前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措施 0 引言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结构相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从此,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起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输送高级技术性人才的重任。跨入21 世纪中国,教育市场逐步开放和教育全球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这已成为人们关心重视的重大课题。 1 立足课程理念, “做人与做事双维度、社会与职业双向度” 课程理念的范围很宽泛,指人们对于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思想观念或哲学观点。传统的课程理念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题,已不适应高职教育课程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无法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课业及其进程。 当前,高职教育课程要在满足课程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改革发展之路,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的思想,确立“做人与做事双维度、社会与职业双向度”的基本理念。通过课程活动,教育者自觉地把学生的素质提高与能力培养、知识学习的过程融为一体,让学生学会做人;受教育者通过课程学习具备职业岗位任职需要的就业能力以及个人发展要求的就业竞争能力,让学生学会做事,实践“做人与做事双维度”。坚持课程教学不但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更是职业知识传授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实践“社会与职业双向度”。 2 立足课程目标,由岗位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课程目标是一定教育阶段的专业课程方案想要达到的标准或预期学习的结果,包括受教育者完成一定专业课后所拥有的知识、能力等。课程目标服务于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开发时最终确定了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这种以就业为导向性的培养目标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显著特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个别高等职业院校狭窄地认为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就是使个体掌握胜任具体岗位的技能。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终生只从事一项工作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只有一技之长的个体生存与发展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鉴此,终身教育视角下高职课程目标以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由原来的岗位技能培训转向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使受教育者具备一些综合性的技能或能力,应对岗位和职业的转换。具体操作时,打破狭隘的职业训练的壁垒束缚,向课程受教育者传授通用性的、可迁移的、工具性的技能,并能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目标有机地结合。 3 立足课程内容,将职业性与学术性整合 在一个变化的世界里,课程内容的有效性是非常短暂的,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才是受教育者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可是传统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相对滞后,没有形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课程内容,缺乏整体融合。 基于这方面的原因,高职教育课程实施职业课程与学术课程的整合,用与职业相关的主题来组织和促进学术课程的学习成为一种趋势。一方面,将更多的学术内容整合到职业课程中,使受教育者拥有核心的学术能力;一方面,在职业课程内容中充分体现本专业最基本的核心原则,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定的职业能力,通过这样的课程内容,受教育者就具备了较为宽泛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巧,能自如地应对未来就业时的频繁变化。 4 立足课程模式, “宽基础,活模块” 课程模式需要在课程观指导下确立,既包括对课程开发活动和课程本身的原则规定,也包括具体的课程开发活动及取得的成果。当前,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分类说法不一,但“人格素质本位”模式在国内外正逐步得到重视。 借鉴已有课程模式的成功经验,汲取我国传统课程模式的精华,并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理所当然成为最理想的选择。“宽基础”由德育课程文化课程、工具类课程、社会能力类课程及职业群专业基础课程四部分组成,不但侧重于“能力本位”模式强调的职业能力本位,还强调要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拓宽受教育者就业面和转岗的可能;“活模块”则强调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具体要求,特别注重上岗能力的训练。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包括该部分内容的培训目标、所需的相关材料及考核评估标准等;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操作时实行“单元学分+ 累积学分”制,能适应各种形式的高职教育专业的课程学习,最终提高受教育者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5 立足课程实施,注重教学多样化及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高职教育的课程实施就是要选择一些适当的教学策略组织一系列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在实施课程时要做相应的调整,使受教育者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需求。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所以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场所等也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学方法要一改过去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呆滞方式为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灵活方式;教学手段的““黑板+粉笔”要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取代;教学场所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向多功能一体化的“仿真”职场转换。课程实施的多样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与证书融合,教室与实训室整合,教师与师傅混合,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使教学与实践零距离、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使培养的人才达到职业要求和社会要求。这一过程的实现,也有赖于教师的角色从信息的给予者转变成为学习的管理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6 立足课程评价,构建及时反馈的多元整合评价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1、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是什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4、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的培养方案。 (3)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4)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关键。培养学生获得“多证书”。 (5)产学研结合,院企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 (6)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的办学方向。 5、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6、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计算机应用、英语和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柱。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院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的机制。 7、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教育改革的看法

教育改革的看法 为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我们的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否则国人将“自掘坟墓“,最终葬送了我们的未来。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应全面看待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历史文化的根源和现实的社会基础因素;中国教育机构内部因素和教育系统外部政治环境因素;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问题和现行制度政策的因素等。 首先进行教育观念的改变,树立传承中华文明之教育思想,吸纳西方教学经验,逐步确立新时代中国教育思想理念。读书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文化知识的教育是一方面,而思想道德却是重点。 其次对于教育机构进行深刻的改革,清正廉洁的教学机构方能教化出清正廉洁的学子。制定出科学合理并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教学体系,使传统的科举教育逐步过度到全民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 三是改革教育制度,整顿社会教学秩序。现代社会教学秩序十分混乱,公办与私立并存,而教学质量和教学环境却差别很大。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原则上应该不主张民办学校,即便是民办学校,也应纳入中国教育部门统一监督管理。而在另一方面,中国教育制度缺乏灵活性和教条,行政化的管理严重影响了教学思想的自由发展,同时也制约了中国教育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和变革发展。 四是重视传统文化思想,吸纳外部文化思想,展开学术争鸣和交流,从而在辩驳中找到适合或正确的思想或方法。西方对于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入侵不仅仅表现为枪炮和鸦片,再后来则表现为“大棒”和“美元”,而这些后面带给国人的却是糜烂堕落的生活方式,而当我们不小心误入陷阱时,西方人却抢走了我们的“黄金和白银”,当我们不情愿时,西方人送给我们的是血泪的屈辱。过去历史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将来也不会改变西方人这种本质属性——这是源自于西方人的思想文化内核所决定的。 总之,社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和众多的困难与不协调将相互交织,而这些问题的源头无外乎是思想文化和体制机构两个线头。我们坚信改革,坚信发展,那么改革虽然难,即便不理线头,我们可以把矛盾逐渐暴露,这样渐进方式,也是可能成功的,尽管很难。

论高职教学改革的方案

论高职教学改革的方案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尽完善,导致所培养的学生满足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必须全面认识和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以进一步培养一大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质量人才,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标签: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双师型;互动教学;考核指标 高职教育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为国家培养了数以百万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切正显示了它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人们真正认识到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然而,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跟不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因此,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要在社会上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就必须对其教学进行一定的教学改革。笔者通过到香港理工大学一个星期的学习,现就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浅谈几点意见。 1 改革和完善实训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应该是不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的是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实用性。高职学生应在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技术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然而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本专业技术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应大力提倡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可以让学生所学的实训内容就等同于毕业上岗后的工作内容。如何完成这一工作?笔者借鉴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经验,关键是相关部门必须动脑筋,想方设法建立一个多赢的校企合作平台。比如:在开设电子产品组装和焊接的实训时,相关部门应先联系相应企业,学生在教师或者企业相关人员的带领下给企业从事相关产品的组装和焊接工作,企业不给学校支付任何费用。最终的结果是多赢:企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今后人才招聘提供一个参考依据;学生掌握了以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同时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态度”;学校节省了学生实训的耗材费用和设备的维修费用,降低了处理大量电子垃圾的费用,同时也提高了院校竞争力;教师通过实训也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针对校内的实训基地,加大实验实训室的开放力度,增加开放性的实训内容。根据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经验,工业中心二十四小时面对学生开放,到凌晨二、三点钟还有学生继续在做实训内容是常见的事情。因此,学院可以从两个方面增加实验实训教学的开放工作:一是制定基础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如工程光学实验室、模电数电实验室;二是建立开放实训室和创新创业实训室的管理制度,学院不断完善实训室的管理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管理系统预约登

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如何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一种挑战。改变传统的、低效的、灌输式的应试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旨在培养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对于这样一项大动作的改革,我们每一位从教人员都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细致的研究,精心的准备,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去落实,去总结,去升华,得出符合本校本班学情的教学改革之路。在教学改革中教师是具体的执行者,所以,教师应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并开始尝试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从而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寻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结合教学改革的实践,理性地分析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优势和劣势,力求扬长避短,理性地思考如何让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力求使学生的群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行理性的思考将有利于我们深入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灌输式的班级授课模式由来已久,它之所以能发展至今,难以改变,必定有其存在的优势;这种授课方式单一,教师操作简单,准备什么讲什么,或者说讲什么准备什么,很少考虑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即使是有人提出问题也是少之又少,针对班容量大的现实情况,这种授课方式比较容易操作。同时应试教育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其主要面向少数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其它教育,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方法,妨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作为唯一标准,挫伤了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 教育发展至今日,提出课堂改革,也就成为必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个人和学生群体的作用,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2勇于放手,相信学生并充分地予以鼓励 传统的教学是一节课时间几乎完全由教师掌控,有时还要提前和错后,使一节

浅析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浅析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结构体系不合理,导致了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重中之重,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高职教育学生为主体 社会发展既需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也需要从事具体职业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但是由于高等教育的突破式扩张、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沿袭学历教育,教学计划和专业设置不合理,创新性不足以及职业教育的“非职业化”导致了我国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 传统的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出现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适应课程、吸纳课程,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和学都脱离了做,使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鉴于以上问题,高职教育改革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从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做起,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在实践中培养能力,以符合高职教育的目标和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点,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一、教、学、做一体化 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教学做一体化”就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创造出学生能看、能摸、能操作的教学环境,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产为中心,克服了传统教育中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重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教与学脱节、学与用分离的弊端。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做”一方面使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使学生用以促学.它把学与用很好地统一起来,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感性认识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教学效率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主人翁的地位,以具体的生产任务和岗位要求为载体,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以主体的地位自觉地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还应特别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讨论环节,多给学生以实际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 我校将“教学做一体化”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并根据教务系统的要求,组织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竞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步骤进行的。 例如在火电厂600MW仿真实训室中,要求学生启动一台给水泵,为锅炉提供给水。首先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如给水泵启动的条件,各种阀门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如

浅谈高职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

浅谈高职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 [摘要]高职教材建设是以高职课程改革为基础的,而课程改革的成果最终必定物化到教材建设上。文章从高职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联系,并对目前高职教材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材建设课程改革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方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其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也必须以社会职业的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保障学生就业为价值取向。 一、高职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更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社会职业的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笔者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课程,尽管近几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还是没有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的职教课程理论体系。 1.学科本位的思想在课程中的表现根深蒂固。调查发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动力并不大,尽管他们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与本科教育的差异已经有所认识,但对高职教育的课程理论还缺乏了解,也就导致了其对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视不够,部分教师甚至担心课程改革对已习惯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产生冲击。因此,课程很大程度上沿袭以往学科系统化的模式,课程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课程结构偏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忽视知识与工作实际的联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及行业技术进步有着一定的距离。 2.课程改革理论研究热,实践推广难。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理论支撑,更需要实践推广。目前围绕课程改革的一些理论,还只停留在概念层面,即使形成了一些成果,也未能在教学一线中得以推广应用,这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温岭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台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从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办学实际出发,努力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加快推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温 岭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增强选择性。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教育之本,尊重学生的可塑性变化,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的选择性需求和成长意愿,在教师有效引导的同时,赋予学生更多的课 程选择权、专业选择权、学制选择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突出专业性。将专业教育贯穿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始终,在夯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分别开发满足直接就业需要的课程系统和满足继续升学需要的课程系统,建设既能突出专业特点又能适合综合发展的多样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追求实效性。摒弃阻碍课程改革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改革与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注重灵活性。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灵活多样的资源,创新灵活多样的途径,不断充实和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形态。 坚持统筹性。做到近期和长远相统筹、局部和全面相统筹、点和面相统筹,整体规划,渐次推进。2015年上半年,由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在部分专业先行试点,积累经验.2015年下半年,全市全面推行中职课程改革。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多样化选择机制。

浅谈高职经管类数学课程改革

浅谈高职经管类数学课程改革 发表时间:2011-09-27T09:29:53.25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毅[导读] 数学中大量的概念、定理、理论、公式、演算、推理等抽象严密。 李毅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550008 摘要经济管理与数学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本文针对高职经管类数学课程,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到考核形式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高职经管类数学课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已经出台实施,其核心内容是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发展模式,大幅度增加第三产业比例,而高职经管类毕业生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岗位工作,如何贯彻育人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工学结合的途径,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为此,笔者就几年来如何对经管类数学课程进行工学结合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实践归纳如下; 一、数学与经管类学科的关系 经济管理与数学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数学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科来说,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不可少的工具,只有结合数学,才能使经济学从一个仅仅对表面现象进行肤浅的常识推理,流于表面化的学科,变为一个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理分析,再结合各社会学科的丰富知识,从而分析出深层次,更具有广泛应用性的结论学科。 二、结合职业岗位,经管类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 高职阶段的高等数学分为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大部分。它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中的西方经济学、财政学、保险学、市场营销策划、运输管理等学科密切相关。为了使教学设计切实可行,必须贯彻工学结合的理念,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情景。为此,在教学设计上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教学设计的调研 首先进行联系实际的企业调研。采用请企业专家、一线管理人员到学校进行“头脑风暴”法,请他们来谈在工作中如何应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老师深入企业进行了解调研,分析各岗位工作中数学知识点和怎样运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去思考问题,解决相关问题。再次,去各职业院校进行调研,了解各层次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具体掌握情况。通过几个方面的调研,确定工作领域,然后再进行分析。 2、学习领域的设计 在进行调研确定工作领域的基础上,聘请课程专家和企业专家再次进行分析,确定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要点是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一是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体现数学的基础地位;二是满足专业的需要,为专业服务,为职业岗位服务,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三是提升文化素养,教学的思路、思维的严谨、逻辑的严密是高职学生必经的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必须树立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意识,按照“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确定学习领域。在设计上注重高职教育的同时,应力求满足不同专业教学课程工具性和应用性的需要。 3、学习情景的设计 学习情景设计可以从模块化教学中展开,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设计上可以将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模块是各专业的必修模块。专业模块是根据各专业特点的建立,其特点是针对专业而立,为专业服务,为职业岗位工作服务,拓展模块是选修模块,其特点是对部分学生将来的深造持续学习奠定基础。主要是数学的建模能力的培养。 基础模块:函数的极限与连续、一元微分及应用、一元积分及应用。 专业模块: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初步、概率与统计初步。 拓展模块:线性代数的线性规划、数理统计、数据处理、数学建模。 各模块学习过程中均安排相应的数学实验课学习,其目的是掌握数学软件的使用,通过现代化工具,使数学运行变得轻松愉快,高校便捷。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实验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 4、评价方式 在设计上贯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想结合的原则,传统的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的方式已经不适应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适应课改的要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在实际中有许多弊端。为了适应高职数学可的教学改革,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可的考核内容及方式必须改革。为此,将考核方成:平时成绩(包括上课情况、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占40%),期末考试(包括开卷和闭卷,开卷考试是给出一个具体应用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可以借助软件上机操作占40%;闭卷考试主要是基础性的知识占20%)考核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上。这样既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高职学生的数学素质,有能提高教学效果,缓解学习压力,避免学生学习数学的枯燥、厌烦学习的现象,更主要的是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三、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因材施教是教学的重要原则,改革后的教学设计完成后,怎样去实施?用什么方法手段去达到目标,改革过去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中大量的概念、定理、理论、公式、演算、推理等抽象严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易掌握,而且普遍存在惧怕心理。但同时数学又是一门很强的应用工具类学科。传统的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的现象,使学生陷入大量的繁琐的证明、演算等习题中,去应付考试,而忽略其应用性,学生很茫然,也泯灭了学生的学习想法和兴趣,学生经常会问老师学习数学到底有什么用。我们毕业工作后能帮助多少?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有选择性地挑选内容,结合其岗位能力需求,用足够的课时量来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实际的专业问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变抽象为直观,增加知识的直观性、生动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有以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采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