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码流计算

码流计算

码流计算

IPC监控存储计算

1.720P 百万像素摄像机

正常码流: 2Mb/8 *3600S≈900MB 1小时约900MB空间

最大码流: 3Mb/8 *3600S≈1350MB 1小时约1350MB空间

2.1080P百万像素摄像机

正常码流: 4Mb/8 *3600S≈1800MB 1小时约1800MB空间

最大码流: 6Mb/8 *3600S≈2700MB 1小时约2700MB空间

3.D1 模拟摄像机

正常码流: 1Mb/8 *3600S≈450MB 1小时约450MB空间

最大码流: 1.5Mb/8 *3600S≈675MB 1小时约675MB空间

1080P(超高清)压缩码流按4M码流计算,分辨率是:1920*1080

960P(准高清)压缩码流按3M码流计算,分辨率是:1280*960

720P(高清)压缩码流按2M码流计算,分辨率是:1280*720

D1(标清)压缩码流按1.5M码流计算,

HD1 压缩码流按1M码流计算,

CIF 压缩码流按0.5M码流计算,

压缩码流不一样,所需要的配置会有很大区别,

一个720P的球机,占用2台普通720P枪机的带宽,

一个720P的枪机,一个按2M码流计算,一个月占用0.6T硬盘空间

空间计算公式:

码流/8*3600秒*24小时*1台=一天占用的空间/0.9=一天实际占用的空间

视频监控行业常用标准带宽计算

1、首先计算 720P(1280×720)单幅图像照片的数据量 每像素用24比特表示,则: 720P图像照片的原始数据量= 1280×720×24/8/1024=2700 KByte 2、计算视频会议活动图像的数据量 国内PAL活动图像是每秒传输25帧。数字动态图像是由I帧/B帧/P帧构成。 其中I帧是参考帧:可以认为是一副真实的图像照片。B帧和P帧可简单理解为预测帧,主要是图像的增量变化数据,数据量一般较小。 极限情况下,25帧均为I帧,即每帧传输的图像完全不同。则: 720P活动图像的每秒传输的极限数据量= 2700 KByte×25 = 67500 KByte/s 转换成网络传输Bit流= 67500×8 = 540000 Kbit/s,即528M的带宽。 在实际视频会议应用中,由于有固定场景,因此以传输增量数据为主(传输以B帧和P帧为主),一般在10%-40% 之间,40%为变化较多的会议场景。计算如下: 增量数据在1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10%×24 + 2700 KByte =9180 KByte/s = 72 Mbit/s 增量数据在2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20%×24+ 2700 KByte =15660 KByte/s = 123 Mbit/s 增量数据在4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40%×24+ 2700 KByte =28620 KByte/s = 224 Mbit/s 3、H.264压缩比 H.264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是MPEG-2的2倍以上,是MPEG-4的1.5~2倍。举个例子,原始文件为88GB,采用MPEG-2压缩后为3.5GB,压缩比为25∶1,而采用H.264压缩后为1.1GB,从88GB到1.1GB,H.264的压缩比达到惊人的80∶1。 4、采用H.264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视频会议中都对原始码流进行编解码压缩。采用H.264,压缩比取80:1。计算如下:在1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72/80 = 0.9 Mbit/s 在2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123/80 = 1.6 Mbit/s 在4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224/80 = 2.8 Mbit/s 5、采用H.264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加上网络开销,传输数据量= 净荷数据量* 1.3 在1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0.9 * 1.3 = 1.17 Mbit/s 在2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1.6 * 1.3 = 2.08 Mbit/s 在4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2.8 * 1.3 = 3.64 Mbit/s 6、厂商情况 部分厂商宣传的1M 720P超高清应用,有诸多使用限制。 如宝利通在其《HDX管理员指南》P56中明确指出:“在将视频质量设置为“清晰度”

视频监控中常用码流计算

视频监控中常用码流计算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简单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假如比特率越少则情况恰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往,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

摄像机码流与硬盘存储时间的关系

摄像机码流与硬盘存储时间的关系 720P 即100万网络摄像机的码流一般为2.2Mbit/s 960P 即130万网络摄像机的码流一般为2.8Mbit/s 1080P 即200万网络摄像机的码流一般为4.5Mbit/s 经过计算, 每个100万网络摄像机1天约占用24G硬盘空间。 每个130万网络摄像机1天约占用28G硬盘空间。 每个200万网络摄像机1天约占用48G硬盘空间。 假如您想了解更多的内容,请继续往下看。 根据录像要求(录像类型、录像资料保存时间)计算一台硬盘录像机所需总容量 计算方法:

(1)计算单个通道每小时所需的存储容量q,单位Mbyte。 q=d÷8×3600÷1024 其中d是码率(即录像设置中的“位率/位率上限”),单位Kbit/s (2)确定录像时间要求后单个通道所需的存储容量m,单位Mbyte m=q×h×D 其中h是每天录像时间(小时) D是需要保存录像的天数 码率是512时候,正常录像每小时单通道文件大小225M;每天(24小时)大概5.3G 码率是384时候,正常录像每小时单通道文件大小168.75M;每天(24小时)大概4G 码率 码率就是数据传输时单位时间传送的数据位数,一般我们用的单位是kbps 即千位每秒。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取样率,单位时间内取样率越大,精度就越高,处理出来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但是文件体积与取样率是成正比的,

所以几乎所有的编码格式重视的都是如何用最低的码率达到最少的失真,围绕这个核心衍生出来的cbr(固定码率)与vbr(可变码率),都是在这方面做的文章,不过事情总不是绝对的,从音频方面来说,码率越高,被压缩的比例越小,音质损失越小,与音源的音质越接近。 码率计算公式基本的算法是:文件体积=时间X码率/8。这里时间单位是秒,码率除以8,就不用说了。举例,D5的碟,容量4.3G,考虑到音频的不同格式,占用一定的空间,姑且算为600M,视频文件应不大于3.7G,视频长度100分钟(6000秒),计算结果:码率应为4900K。 码率几点原则 1、码率和质量成正比,但是文件体积也和码率成正比。这是要牢记的。 2、码率超过一定数值,对图像的质量没有多大影响。 3、DVD的容量有限,无论是标准的4.3G,还是超刻,或是D9,都有极限。这也是废话,但是就有人记不住或忽略这点,漫天讨论。 视频码率 计算机中的信息都是二进制的0和1来表示,其中每一个0或1被称作一个位,用小写b表示,即bit(位);大写B表示byte,即字节,一个字节=八个位,

传输带宽计算方法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 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 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 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 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咼。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X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 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 地方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 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10(摄像机的路 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 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 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 20Mbps; 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 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视频监控行业常用标准带宽计算

1、首先计算720P(1280×720)单幅图像照片的数据量 每像素用24比特表示,则: 720P图像照片的原始数据量= 1280×720×24/8/1024=2700 KByte 2、计算视频会议活动图像的数据量 国内PAL活动图像是每秒传输25帧。数字动态图像是由I帧/B帧/P帧构成。 其中I帧是参考帧:可以认为是一副真实的图像照片。B帧和P帧可简单理解为预测帧,主要是图像的增量变化数据,数据量一般较小。 极限情况下,25帧均为I帧,即每帧传输的图像完全不同。则: 720P活动图像的每秒传输的极限数据量= 2700 KByte×25 = 67500 KByte/s 转换成网络传输Bit流= 67500×8 = 540000 Kbit/s,即528M的带宽。 在实际视频会议应用中,由于有固定场景,因此以传输增量数据为主(传输以B帧和P 帧为主),一般在10%-40% 之间,40%为变化较多的会议场景。计算如下: 增量数据在1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10%×24 + 2700 KByte =9180 KByte/s = 72 Mbit/s 增量数据在2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20%×24 + 2700 KByte =15660 KByte/s = 123 Mbit/s 增量数据在40%的情况下, 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40%×24 + 2700 KByte =28620 KByte/s = 224 Mbit/s 3、H.264压缩比 H.264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是MPEG-2的2倍以上,是MPEG-4的1.5~2倍。举个例子,原始文件为88GB,采用MPEG-2压缩后为3.5GB,压缩比为25∶1,而采用H.264压缩后为1.1GB,从88GB到1.1GB,H.264的压缩比达到惊人的80∶1。 4、采用H.264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视频会议中都对原始码流进行编解码压缩。采用H.264,压缩比取80:1。计算如下:在1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72/80 = 0.9 Mbit/s 在2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123/80 = 1.6 Mbit/s 在4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净荷数据量= 224/80 = 2.8 Mbit/s 5、采用H.264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加上网络开销,传输数据量= 净荷数据量* 1.3 在1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0.9 * 1.3 = 1.17 Mbit/s 在2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1.6 * 1.3 = 2.08 Mbit/s 在40%的情况下,压缩后的传输数据量= 2.8 * 1.3 = 3.64 Mbit/s 6、厂商情况 部分厂商宣传的1M 720P超高清应用,有诸多使用限制。 如宝利通在其《HDX管理员指南》P56中明确指出:“在将视频质量设置为“清晰度”时,系

影片文件码率与大小计算

音视频文件码率与大小计算 编码率/比特率直接与文件体积有关。且编码率与编码格式配合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视频文件是否清晰。 在视频编码领域,比特率常翻译为编码率,单位是Kbps,例如800Kbps 其中, 1K=1024 1M=1024K b 为比特(bit)这个就是电脑文件大小的计量单位,1KB=8Kb,区分大小写,B代表字节(Byte) s 为秒(second) p 为每(per)以800kbps来编码表示经过编码后的数据每秒钟需要用800K比特来表示。 1MB=8Mb=1024KB=8192Kb Windows系统文件大小经常用B(字节)为单位表示,但网络运营商则用b(比特),也就是为什么2Mb速度宽带在电脑上显示速度最快只有约256KB的原因,网络运营商宣传网速的时候省略了计量单位。 完整的视频文件是由音频流与视频流2个部分组成的,音频和视频分别使用的是不同的编码率,因此一个视频文件的最终技术大小的编码率是音频编码率+视频编码率。例如一个音频编码率为128Kbps,视频编码率为800Kbps的文件,其总编码率为928Kbps,意思是经过编码后的数据每秒钟需要用928K比特来表示。 了解了编码率的含义以后,根据视频播放时间长度,就不难了解和计算出最终文件的大小。编码率也高,视频播放时间越长,文

件体积就越大。不是分辨率越大文件就越大,只是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清晰度,较高的分辨率需要较高的编码率配合,所以使人产生分辨率越大的视频文件体积越大的感觉。 计算输出文件大小公式: (音频编码率(Kbit为单位)/8 + 视频编码率(Kbit为单位)/8)× 影片总长度(秒为单位)= 文件大小(MB为单位) 这样以后大家就能精确的控制输出文件大小了。 例:有一个1.5小时(5400秒)的影片,希望转换后文件大小刚好为700M 计算方法如下: 700×8÷5400×1024≈1061Kbps 意思是只要音频编码率加上视频编码率之和为1061Kb,则1个半小时的影片转换后文件体积大小刚好为700M。 至于音频编码率和视频编码率具体如何设置,就看选择的编码格式和个人喜好了,只要2者之和为1061即可。如可以设置为视频编码格式H264,视频编码率900 Kbps,音频编码格式AAC,编码率161 Kbps。 与文件体积大小有关的码率是指的平均码率,因此,不论是使用固定比特一次编码方式还是使用二次(多次)动态编码方式,都是可以保证文件大小的。只有使用基于质量编码的方式的时候,文件大小才不可控制。

码流计算

各种分辨率下采用什么样的码流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 DS-8000HC嵌入式网络硬盘录像机NVR支持多种分辨率,我们一般使用CIF、DCIF、D1三种。在不同的视频分辨率下,我们建议用户采用如下码流设置方式CIF:512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DCIF:768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D1:2M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如何进行硬盘容量的计算 bps是bits per second的缩写,一般是指传输速度,表示为: 比特/秒。 bps=bits/s=bytes/8s (1Bps每8秒传送1Byte数据) bytes是字节的意思,是个大小单位,简写B 1GB=1024MB 1MB=1024KB 1KB=1024B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计算公式:码流大小×3600÷8÷1024= MB/小时 硬盘录像机硬盘容量计算遵循以下公式: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每天录像时间×硬盘录像机路数×需要保存的天数 例如:8路硬盘录像机,视音频录像,采用512Kbps定码流,每天定时录像12小时,录像资料保留15天,计算公式如下: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512×3600÷8÷1024=225MB 硬盘录像机所需硬盘容量=225×8×12×15=324000MB≈320GB 音频码流为固定16kbps,每小时所占容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采用两种分辨率:CIF和D1。 硬盘录像机常见的路数有1路、2路、4路、8路、9路、12路和16路。最大可以连接8块2000GB的硬盘,总容量可高达1.6T(目前市面上最大的硬盘在1000GB左右),如果采用CIF分辨率,通常每1路的硬盘容量为180MB~250MB/小时,通常情况下取值200MB/小时;如果是D1的分辨率每小时录像需要的硬盘容量为720MB~1000MB/小时,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硬盘的容量可以按照500MB/小时计算,帧率智能设

监控存计算公式

视频监控存储空间计算方法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介绍。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 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 情况刚好相反。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 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 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 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地方监控点:CIF 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 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 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 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 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 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 2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监控中心:

视频会议-系统带宽的计算方法

客户端带宽: 下行带宽=接受视频路数*视频码流+音频带宽 上行带宽=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音频带宽 服务器带宽: 下行带宽=视频带宽+音频带宽=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发言人数*音频带宽 上行带宽=视频带宽+音频带宽=(客户端数量-1)*广播视频路数*码流+(开会人数-1)*音频带宽 举例:假设20个点的会议,广播2路视频,1人发言。(视频码流150K,音频带宽24K。)计算如下: 客户端(下行)=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音频带宽=2*150K+24K=324K 客户端(上行)=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音频带宽 服务器(下行)=广播视频路数*视频码流+发言人数1*音频带宽=2*150K+1*24=324K 服务器(上行)=(客户端数量-1)*广播视频路数*码流+(开会人数-1)*音频带宽=19*2*150K+19*24K=6M 上面是理论值,实际会高一点,还需考虑其带宽利用率和损耗。

相关小知识: 文件大小的最小单位是byte字节,我们一般说文件都多少兆(字节) 算带宽的时候是按位算的;流量最小单位是bit 位 1Byte=8bit 在计算机网络、IDC机房中,其宽带速率的单位用bps(或b/s)表示;换算关系为:1Byte=8bit 1B=8b ---------- 1B/s=8b/s(或1Bps=8bps) 1KB=1024B ---------- 1KB/s=1024B/s 1MB=1024KB ---------- 1MB/s=1024KB/s 在实际上网应用中,下载软件时常常看到诸如下载速度显示为128KB(KB/s),103KB/s等等宽带速率大小字样,因为网络带宽单位是:位/每秒(即:bit/s),而内存等带宽单位却是:字节/每秒(即:byte/s)。我们可以按照换算公式换算一下:128KB/s=128×8(Kb/s)=1024Kb/s=1Mb/s即:128KB/s=1Mb/s 理论上:2M(即2Mb/s)宽带理论速率是:256KB/s(即2048Kb/s),实际速率大约为80--200kB/s;(其原因是受用户计算机性能、网络设备质量、资源使用情况、网络高峰期、网站服务能力、线路衰耗,信号衰减等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4M(即4Mb/s)的宽带理论速率是: 512KB/s,实际速率大约为200---440kB/s。

视频监控中常用码流计算

视频监控中常用码流计 算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视频监控中常用码流计算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简单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假如比特率越少则情况恰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往,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 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关于如何计算视频监控录像存储空间

关于如何计算视频监控录像存储空间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关于如何计算视频监控录像存储空间 随着广西分公司公司摄像头监控点的不断增加,录像存储时间越来越延长,因此存储系统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保证视频画面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利用存储空间就显得及其重要。下面就视频存储空间大小的计算做简单介绍。 在此之前先了解个概念: 视频码流包括单码流、双码流、三码流,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画面质量就越高。 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视频格式及码流大小合理设置 格式类型CIFD1720P1080P 比特率大小512kbps1.5Mbps2Mbps4Mbps 码流大小64KB/s192KB/s256KB/s512KB/s 根据上面表格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视频格式的摄像头一段时间内录像存储的大小,具体对于摄像头的存储空间大小的计算方式如下: 所需存储大小=码流大小(单位:KB/s;即比特率/8)X3600(单位:秒;一个小时的秒数)X24(单位:小时;一天的小时数)X保存天数X监控通道数(需要存储的摄像头的数量)(注:存储单位换算1T=1024G;1G=1024M;1M=1024KB) 例如:公司保卫部有30个摄像头,视频格式分别为CIF,720P,视频录像要求存储30天,分别需要的存储大小为多少? CIF格式:存储计算=64KB/秒x3600秒x24x30x30≈4746G=4.63T 720P格式:存储计算=256KB/秒x3600秒x24x30x30=18984.375G≈18.5T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根据用户的监控需求(例如:录像保存天数,视频画面质量等等),来计算出不同格式,不同码流的视频所需要的存储空间,然后通过计算出来的所需存储大小,合理购买硬盘数量,合理分配磁盘空间。通过这个方式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存储资源和金钱的浪费。

码流换算

例如:8路硬盘录像机,视音频录像,采用512Kbps定码流,每天定时录像12小时,录像资料保留15天,计算公式如下: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512×3600÷8÷1024=225MB 硬盘录像机所需硬盘容量=225×8×12×15=324000MB≈320GB 各种分辨率下采用什么样的码流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一般的硬盘录像机都支持多种分辨率,我们一般使用CIF、DCIF、D1三种。在不同的视频分辨率下,我们建议用户采用如下码流设置方式 CIF:512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DCIF:768K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D1:2Mbps,在变码率设置下图像质量选择“较好”或“次好” 如何进行硬盘容量的计算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计算公式:码流大小×3600÷8÷1024= MB/小时 硬盘录像机硬盘容量计算遵循以下公式: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每天录像时间×硬盘录像机路数×需要保存的天数 例如:8路硬盘录像机,视音频录像,采用512Kbps定码流,每天定时录像12小时,录像资料保留15天,计算公式如下: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512×3600÷8÷1024=225MB 硬盘录像机所需硬盘容量=225×8×12×15=324000MB≈320GB 音频码流为固定16kbps,每小时所占容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注:为什么除以8,其实很简单,我们计算的是硬盘容量,硬盘容量是以多少兆字节为单位的,而“码流大小×3600”计算出来的是多少比特,一字节(byte)等于8比特(bits),换算成兆字节就要÷8÷1024了。 目前国内主流的硬盘录像机采用两种分辨率:CIF和D1。 硬盘录像机常见的路数有1路、2路、4路、8路、9路、12路和16路。最大可以连接8块2000GB的硬盘,总容量可高达1.6T(目前市面上最大的硬盘在1000GB左右),如果采用CIF分辨率,通常每1路的硬盘容量为180MB~250MB/小时,通常情况下取值200MB/小时;如果是D1的分辨率每小时录像需要的硬盘容量为720MB~1000MB/小时,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硬盘的容量可以按照500MB/小时计算,帧率智能设置比25fps 少一些,码流也要少一些!相信大家可以计算出一台装满8块500GB的16路硬盘录像机可以录像多长时间了? 计算举例:8路CIF格式24小时不间断录像30天所需硬盘容量? 8路×200M×24小时×30天÷1024M = 1125G (注:1G = 1024M) 硬盘占用时间计算:以正常画面质量计算,每路每小时 200M。例如16路硬盘录像机,同时录像的情况下每小时共占用硬盘 3.2G。根据不同应用场所,可以采用动态录像等方式进行录像,这样保证录像资料均为有效部分。 硬盘录满后将自动对前面的录像资料循环覆盖。可用光盘刻录机将需要长期保存的录像内容刻在光盘上。 有些情况下为减少硬盘投入,可按每路每小时100M设置录像质量,但画面质量不能保证。建议只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使用。

视频监控码流计算

视频监控码流计算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简单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假如比特率越少则情况恰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往,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

关于视频存储容量的计算

视频存储总容量的计算 视频存储容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容量 = 码流/8 ×视频路数×监控天数× 24小时× 3600秒 注:码流是以Mbps或Kbps为单位,码流除以8是把码流从bit 转换为byte,结果相应的是MB或KB。 按计算公式,以一个中小规模的例子计算: 500路监控路数,2Mbps D1格式,数据存储30天,需要的存储容量: 2Mbps/8 × 500路× 30天× 24小时× 3600秒/1024/1024 ≈ 300TB 存储空间单位换算:1TB = 1024GB = 1024 × 1024MB = 1024 ×1024 × 1024KB = 1,073,741,824Byte 硬盘容量单位换算:1TB = 1000GB = 1000 × 1000MB = 1000 ×1000 × 1000KB = 1,000,000,000Byte

基本的算法是:【码率】(kbps)=【文件大小(字节)】X8/【时间(秒)】/1024 码流(Data 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他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所以应该是一样的,只是称谓不同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20.7.307.30.202011:2411:24:54Jul-2011:24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七月三十日2020年7月30日星期四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11:247.30.202011:247.30.202011:2411:24:547.30.202011:247.30.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7.30.20207.30.202011:2411:2411:24:5411:24:54 5、三军可夺帅也。Thursday, July 30, 2020July 20Thursday, July 30, 20207/30/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11时24分11时24分30-Jul-207.30.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7.3020.7.3020.7.30。2020年7月30日星期四二〇二〇年七月三十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11:2411:24:547.30.2020Thursday, July 30,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音视频文件码率与大小计算

音视频文件码率与大小计算 2009-08-08 10:26 编码率/比特率直接与文件体积有关。且编码率与编码格式配合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视频文件是否清晰。 在视频编码领域,比特率常翻译为编码率,单位是Kbps,例如800Kbps 其中, 1K=1024 1M=1024K b 为比特(bit)这个就是电脑文件大小的计量单位,1KB=8Kb,区分大小写,B代表字节(Byte) s 为秒(second) p 为每(per) 以800kbps来编码表示经过编码后的数据每秒钟需要用800K比特来表示。 1MB=8Mb=1024KB=8192Kb Windows系统文件大小经常用B(字节)为单位表示,但网络运营商则用b(比特),也就是为什么2Mb速度宽带在电脑上显示速度最快只有约256KB的原因,网络运营商宣传网速的时候省略了计量单位。 完整的视频文件是由音频流与视频流2个部分组成的,音频和视频分别使用的是不同的编码率,因此一个视频文件的最终技术大小的编码率是音频编码率+视频编码率。例如一个音频编码率为128Kbps,视频编码率为800Kbps的文件,其总编码率为928Kbps,意思是经过编码后的数据每秒钟需要用928K比特来表示。了解了编码率的含义以后,根据视频播放时间长度,就不难了解和计算出最终文件的大小。编码率也高,视频播放时间越长,文件体积就越大。不是分辨率越大文件就越大,只是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清晰度,较高的分辨率需要较高的编码率配合,所以使人产生分辨率越大的视频文件体积越大的感觉。 计算输出文件大小公式: (音频编码率(Kbit为单位)/8 + 视频编码率(Kbit为单位)/8)× 影片总长度(秒为单位)= 文件大小(MB为单位) 这样以后大家就能精确的控制输出文件大小了。 例:有一个1.5小时(5400秒)的影片,希望转换后文件大小刚好为700M 计算方法如下: 700×8÷5400×1024≈1061Kbps 意思是只要音频编码率加上视频编码率之和为1061Kb,则1个半小时的影片转换后文件体积大小刚好为700M。 至于音频编码率和视频编码率具体如何设置,就看选择的编码格式和个人喜好了,只要2者之和为1061即可。如可以设置为视频编码格式H264,视频编码率900 Kbps,音频编码格式AAC,编码率161 Kbps。 与文件体积大小有关的码率是指的平均码率,因此,不论是使用固定比特一次编码方式还是使用二次(多次)动态编码方式,都是可以保证文件大小的。只有使用基于质量编码的方式的时候,文件大小才不可控制。 编码格式有很多种,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用途,产生了各种编码格式。不同编码格式的压缩率不一样,且有各自的特点,有些在低码率情况下能保持较高的画面质量,但在高码率情况下反而画面质量提示不大,有些适合在高码率情况下保持高清晰度画面,但可能在低码率情况下效果不佳。介绍常见的几种。 RMVB/RM在制定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网络传播,目的在于利用不快的网速传播视

视频传输带宽及码流换算

视频监控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计算方法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 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 地方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

视频带宽计算公式

视频带宽计算公式 码流 码流(Data 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或码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我们用的单位是Kb/s或者Mb/s。一般来说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码流越大,说明单位时间内取样率越大,数据流,精度就越高,处理出来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图像质量越好,画质越清晰,要求播放设备的解码能力也越高。 帧率 一帧就是一副静止的画面,连续的帧就形成动画,如电视图象等。我们通常说帧数,简单地说,就是在1秒钟时间里传输的图片的帧数,也可以理解为图形处理器每秒钟能够刷新几次,通常用fps(Frames Per Second)表示。每一帧都是静止的图象,快速连续地显示帧便形成了运动的假象。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每秒钟帧数 (fps) 愈多,所显示的动作就会愈流畅。 分辨率 视频分辨率是指视频成像产品所成图像的大小或尺寸。常见的视像分辨率有 352×288,176×144,640×480,1024×768。在成像的两组数字中,前者为图片长度,后者为图片的宽度,两者相乘得出的是图片的像素,长宽比一般为4:3 帧率、码流与分辨率之间关系

公式: 带宽 / (码流 * 8) = 同时在线人数 文件大小 = 时间×码率/8 比如优库 一个视频文件的大小为5.86M,播放时长为3分7秒 该文件对应的码流就是 5.86 * 1024 * 1024 * 8 / (3 * 60 + 7) = 262872.95657754 10M独享带宽能支撑的同时在线人数 10* 1024 * 1024 / 262872.95657754 = 39.889078498294 支撑1000人同时在线的系统最少需要的带宽数为 262872 * 1000 / (1024 * 1024) = 250.69427490234M

用码流和时间计算流媒体文件大小

用码流和时间计算流媒体文件大小 编码率/比特率直接与文件体积有关。且编码率与编码格式配合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视频文件是否清晰。 在视频编码领域,比特率常翻译为编码率,单位是Kbps,例如800Kbps 其中, 1K=1024 1M=1024K b 为比特(bit)这个就是电脑文件大小的计量单位,1KB=8Kb,区分大小写,B代表字节(Byte) s 为秒(second) p 为每(per) 以800kbps来编码表示经过编码后的数据每秒钟需要用800K比特来表示。 1MB=8Mb=1024KB=8192Kb Windows系统文件大小经常用B(字节)为单位表示,但网络运营商则用b(比特),也就是为什么512K 速度宽带在电脑上显示速度最快只有约64K的原因,网络运营商宣传网速的时候省略了计量单位。 完整的视频文件是由音频流与视频流2个部分组成的,音频和视频分别使用的是不同的编码率,因此一个视频文件的最终技术大小的编码率是音频编码率+视频编码率。例如一个音频编码率为128Kbps,视频编码率为800Kbps的文件,其总编码率为928Kbps,意思是经过编码后的数据每秒钟需要用928K 比特来表示。 了解了编码率的含义以后,根据视频播放时间长度,就不难了解和计算出最终文件的大小。编码率也高,视频播放时间越长,文件体积就越大。不是分辨率越大文件就越大,只是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清晰度,较高的分辨率需要较高的编码率配合,所以使人产生分辨率越大的视频文件体积越大的感觉。计算输出文件大小公式: (音频编码率(KBit为单位)/8 + 视频编码率(KBit为单位)/8)× 影片总长度(秒为单位)= 文件大小(MB为单位) 这样以后大家就能精确的控制输出文件大小了。 例:有一个1.5小时(5400秒)的影片,希望转换后文件大小刚好为700M 计算方法如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