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_氨基噻唑衍生物的设计_合成及对细胞凋亡的抑制活性_姜凤超

2_氨基噻唑衍生物的设计_合成及对细胞凋亡的抑制活性_姜凤超

2_氨基噻唑衍生物的设计_合成及对细胞凋亡的抑制活性_姜凤超
2_氨基噻唑衍生物的设计_合成及对细胞凋亡的抑制活性_姜凤超

22氨基噻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对细胞凋亡的抑制活性

姜凤超3

,成冲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30)

摘要:目的 研究22氨基噻唑衍生物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和构效关系。方法 以PFT 2α为先导物,设计并合成出相应的22氨基噻唑衍生物,利用M TT 法和FC M 法测定其对由过氧化氢诱导产生的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利用Cerius 2的QS AR +模块,求出其QS AR 方程。结果 合成了11个新型含22氨基噻唑母环的Schiff 碱化合物II ,利用I R,MS,1H NMR,13C NMR 等法对上述化合物进行表征。细胞实验结果表明,22氨基噻唑衍生物对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对由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优化QS AR 方程为Activity

=6194768-0108872דLUMO ”-01043018דA l ogp98”-01128752דRad0fGrati on ”+01018246דD i pole 2mag ”,上述方程的相关统计参数如下,r 2

=01970,F 2test =491149,r =01985,L se =01001。结论 22氨基噻唑衍生物

对由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部分化合物如I 26,I 29和II 26对于PC12细胞具有细胞保护和细胞凋亡抑制双重活性。QS AR 方程提示降低化合物的旋转半径以及化合物最低空轨道的能量有利于提高化合物的活性。

关键词:22氨基噻唑衍生物;结构修饰;神经细胞保护;QS AR 研究;细胞凋亡抑制剂中图分类号:R9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3-4870(2006)08-0727-08

收稿日期:2005212212.3

通讯作者 Tel:86-27-83692749,E 2mail:fengchao@mails .tj m u .edu .cn

The desi gn and synthesis of 22am i n othi a zole der i vati ves and

the i r i n hi bitory acti vity on apoptosis

J I A NG Feng 2chao 3

,CHENG Chong 2yun

(School of Phar m acy,Tongji M 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 uhan 430030,China )

Abstract:A i m T 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 ory effect of 22a m inothiaz ole derivatives on Neur o 2cell

apop t osis and QS AR.M ethods The 22a m inothiaz ole derivative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ased on

the lead compound of PFT 2

α,the p r otective acti on of the compounds I and II against and their inhibit ory acti on on PC12cell apop t osis induced by H 2O 2were deter m ined by MTT method and FC M method .The

QS AR equati on was obtained fr om Cerius 22QS AR +

module .Results Eleven novel 22a m inothiaz ole Schiff base compounds (II )have been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 II were

characterized by I R,MS,1H NMR,13

C NMR.Their p r otective acti on against and the inhibit ory acti on on PC12cell apop t osis induced by H 2O 2were f ound in this ex peri m ent .The op ti m al QS AR equati on obtained

fr om the Cerius 22QS AR +

module by using l og (1/EC 50)with corres ponding descri p t ors is Activity =6194768-0108872דLU MO ”-01043018דA l ogp98”-01128752דRad0fGrati on ”+01018246×

“D i pole 2mag ”.The correlati on statistics para meters of the above equati on are as f oll ows:r 2

=01970,F 2test =491149,r =01985and L se =01001.Conclusi on The 22a m inothiaz ole derivatives exhibited certain activity in inhibiting PC12cell apop t osis induced by H 2O 2.Some compounds such as I 26,I 29and II 26have the dual activities,the p r otective acti on against and inhibit ory acti on on PC12cell apop t osis induced by H 2O 2.The QS AR equati on indicated that it is favorable f or enhance the activity of 22a m inothiaz ole derivatives by the reducti on of “radius of gyrati on ”and the energy of “LUMO ”of the

?

727?药学学报Acta Phar maceutica Sinica 2006,41(8):727-734

compounds .

Key words:22a m inothiaz ole derivative;structure modificati on;neur o 2p r otective agent;QS AR;

apop t osis inhibiti on

某些年龄依赖性疾病如老年痴呆(A lzhei m er ’s

disease,AD )、帕金森病(Parkins on ’s disease,P D )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多数是由多基因突变相互作用或者基因突变与环境毒素如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紊乱、兴奋性毒性、体内钙离子浓度失调、炎症等共同作用而引起的。无论起因如何,神经退行性疾病的

最终结果是导致神经细胞的快速凋亡和死亡[1]

,因此细胞凋亡抑制剂和神经营养性物质有希望避免神

经细胞的进一步死亡[2]

具有增强神经细胞对缺血的耐受,阻滞神经细

胞凋亡等作用[3]

的神经细胞保护剂主要是通过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降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和延缓病情的发展[4]

。因此凡具有低毒性和强神经营养活性,对于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的物质,均可能产生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

Pifithrin 2α(PFT 2α,图1)是一种新型神经细胞保护剂,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5]

同时它可以选择性的抑制p53活性,常被用来作为

研究细胞凋亡和信号转导的物质[6]

。文献指出

PFT 2

α对于由谷氨酸和MG132诱导造成的DNA 损伤和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主要探讨

以PFT 2

α为先导化合物而设计的新型化合物及其对于由过氧化物诱导而引起的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标化合物及神经细胞凋亡模型的设计

对PFT 2

α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可以分为取代22氨基噻唑母环和N 2亚甲基芳基酮两部分,进一步分析发现,化合物中22氨基噻唑结构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广泛的生物活性以及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因此

在结构修饰中保留PFT 2α结构中的22氨基噻唑基

本结构是必要的。以22氨基噻唑为基本结构母环,

按照可以被修饰的功能基的不同,将其分为3个部

分:22氨基噻唑母环碳取代部位(A 区),环内氮取代(B 区)和环外氮(C 区)部位(图1)。Zhu 等[7]曾利用溴代甲基芳香酮取代了22氨基噻唑环内氮(B 区)上的氢原子,得到了一系列对于神经细胞具有不同保护作用的目标化合物。

为了研究22氨基噻唑母体和取代的支链氨基的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对活性的影响,对22氨基噻唑的A 区和C 区进行改造。鉴于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和神经保护作用与分子的共轭(芳香性)程度密切相关,设计新的化合物时以维持或增加化合物的共轭作用为主。首先只对A 区进行改造,利用芳

香基团置换PFT 2

α上的环己烷环,即将芳香基团引入到22氨基噻唑环的42位上,得到系列42取代芳基2

22氨基噻唑类似物I 。为了考查芳香环上取代基的不同对于活性的影响,取代基分别选择了具有给电子作用的基团[如42甲氧基(I 23),42甲基(I 25),42氨基(I 26)和42氯(I 24)等]或吸电子作用的基团[如42硝基(I 27)等]。在对A 区进行改造的同时,考虑到在不改变B 区的情况下,对C 区进行改造,有利于通过保留环内C =N 双键而维持氨基噻唑环的整体芳香性。同时将C 区噻唑环上的2位氨基以Schiff 碱的形式与相应芳香基团相连有利于维持化合物的构象并增加其共轭作用。尤其是芳香环上的邻位取代有利于控制Schiff 碱的C =N 双键和芳香环的空间位置,产生大的共轭体系。同时,为了研究芳香环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于活性的影响,也分别选择了相应的具有给电子作用的2Cl (II 27),2OH (II 21,II 29,II 211)等和吸电子作用的2F (II 23)等取代基团。具体合成路线和目标化合物见合成路线图1。

在体内的生化过程中,

产生的自由基和过氧化

F i gure 1 The che m ical structure and modificati on site analysis of PFT 2

α?827?药学学报Acta Phar maceutica Sinica 2006,41(8):727-734

物包括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

2

O2)、羟自

由基(?OH)及单线态氧(1O

2

),可通过引起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DNA分子、调节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可能诱导细胞特别是神经细胞的凋亡和死亡,从而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产

生[8,9]。H

2

O2诱导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作为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的介质,因此采用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对所合成的化合物(I和II)进行体外抑制活性实验。

材料与方法

仪器与试剂 利用泰克X25型微量自动熔点仪测定熔点,温度计未校正。1H NMR和13C NMR用Parian Mercury VX2300NMR仪测定,以T MS为内标,I R由FT2I R Spectr o meter one红外光谱仪测定。MS用Lcqdecax p p lus型质谱仪测定。细胞凋亡由Bect on D ickins on Facscalibur细胞流速仪以及Tecan GEN i os酶联免疫测定仪测定,肾上腺嗜鉻细胞瘤细胞株2PC12细胞,由同济医学院细胞工程平台提供。

22氨基噻唑类似物I的合成 按照文献[10]方法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由硫脲、碘和相应的酮在无溶剂条件下经微波辐射反应后再用碱处理后得到化合物I。

PFT2α的合成 参照文献[7]方法,在室温条件下,以苯作溶剂由I21与α2氯代甲基酮室温反应24h得到。产率83%,mp190~192℃(产率67%, mp182℃)[7]。1H NMR(CDCl3,300MHz)δ:81535 (d,J=316Hz,1H);7171(d,J=811Hz,2H);7132 (d,J=811Hz,2H);4191(b,2H),2146~2176(m, 7H),1190(s,4H)。

化合物II的合成 以N222(3,52二甲氧基苄亚甲基)242(42氯苯基)噻唑222胺(II26)的合成为例,将42(42氯苯基)噻唑222胺(I24)012g(0195mmol), 3,52二甲氧基苯甲醛012g(112mmol)、哌啶1~2滴溶于无水乙醇8mL中,将混合物在平行合成仪中,于80~90℃下震荡反应48h,冷却至室温,向反应混合物中滴加乙醚25mL,过滤所得的黄色固体,用乙醇2乙醚(1∶3)混合溶剂洗涤(3×3mL),以乙醇和乙醚的混合溶液重结晶,真空干燥得012g粉末状黄色固体II26,产率59%,mp120~122℃。

其余化合物II的合成方法同上,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见表1。

体外活性测试[11] 本文以H

2

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作为氧化应激损伤神经细胞的药理学模型。

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H

2

O2浓度和时间的确定 将PC12细胞培养24h后,分别以浓度为1000,500,100,10和1μmol?L-1H2O2进行处理,继续培养1,2,4和6h后分别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凋亡80%(细胞存活率低于20%)为限,

寻I21R1,R2=2CH2CH2CH2CH22,I24R1=p2Cl2C6H42,R2=2H I27R1=p2NO22C6H42,R2=2H

I22R1=C6H52,R2=2H,I25R1=p2CH32C6H42,R2=2H I28R1=22Thieyl2,R2=2H

I23R1=p2CH3O2C6H42,R2=2H I26R1=p2NH22C6H42,R2=2H I29R1=α2Naphthyl2,R2=2

H

II21R1,R2=2CH2CH2CH2CH22,R3=2OH,R4=2H,R5=2H II27R1=p2Cl2C6H52,R2=2H,R3=2Cl,R4=2H,R5=2H

II22R1,R2=2CH2CH2CH2CH22,R3=2H,R4=2OCH3,R5=2OCH3II28R1=p2Cl2C6H52,R2=2H,R3=2F,R4=2H,R5=2H

II23R1,R2=2CH2CH2CH2CH22,R3=2F,R4=2H,R5=2H II29R1=p2CH32C6H52,R2=2H,R3=2OH,R4=2H,R5=2H

II24R1=2C6H5,R2=2H,R3=2H,R4=2OCH3,R5=2OCH3II210R1=p2CH32C6H52,R2=2H,R3=2H,R4=2OCH3,R5=2OCH3 II25R1=p2Cl2C6H52,R2=2H,R3=2H,R4=2H,R5=2H II211R1=p2NO22C6H52,R2=2H,R3=2OH,R4=2H,R5=2H

II26R1=p2Cl2C6H52,R2=2H,R3=2H,R4=2OCH3,R5=2OCH3

Sche m e1 The synthetic r oute of22a m inothiaz ole derivatives

?

9

2

7

?

姜凤超等:22氨基噻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对细胞凋亡的抑制活性

Table1 The yield,mp,I R,MS and NMR data of compounds II

Compd.Yield

/%

ESI2MS

m/z

mp/℃I R(K B r)ν/c m-11H NMR(CDCl3)δ13C NMR(CDCl3)δ

II217225911

[M]+108-1092930,1627,1595,

1536,1494,1359,

1148,889,752

1189(m,4H),2178(m,4H),6196(m,

2H),7142(m,2H),9108(s,1H),

12132(b,1H)

II225130311

[M]+122-1242941,2839,1596,

1577,1452,1204,

1061,836,675

1189(s,4H),2179(s,4H),3185(s,

6H,),6161(s,1H),7119(b,2H),

81788(s,1H)

II237726113

[M+H]+79-813068,2932,2842,

1606,1543,1456,

1569,1277,815,

776

1189(s,4H),2179(s,4H),7113(b,

J=12Hz,1H),7124(b,J=12Hz,

1H),7149(b,J=12Hz,1H),8123

(b,J=6Hz,1H),9119(d,J=3Hz,

1H)

27100(CH2),23145(CH2),23115(CH2),

24106(CH2),15510(=C2N),149149

(=C2S),163150(=C),169120(N2C=),

116121(A ryl2C),123135(A ryl2C),

124182(A ryl2C),128148(A ryl2C),

129122(A ryl2C),134123(C2F)

II243432414

[M]+124-1263108,2959,2934,

1607,1585,1477,

1469,1374,1300,

1207,1062,1155,

1070,831,733,688

3187(s,6H),6165(s,1H),7116(d,

1H,J=118Hz),7126-7147(b,5H),

7196(d,2H,J=811Hz),8197(s,1H)

II254629914

[M+H]+113-1153126,3024,1617,

1598,1570,1472,

1402,1154,1091,

915,825,752,686

7126(s,1H),7140(t,3H,J=415

Hz),7160(t,2H,J=718Hz),7189

(d,2H,J=412Hz),8101(d,2H,J=

316Hz),9107(s,1H)

112132(=C2S),127176(2C,A ryl2C),

129112(A ryl2C),129119(A ryl2C),

129198(2C,A ryl2C),130118(2C,A ryl2

C),133110(A ryl2C),134124(A ryl2C),

134171(A ryl2C),135108(C2Cl),152179

(C=CH2S),164113(N=CH),172179

(S2C=N)

II265935812

[M+H]+120-1223113,2974,1601,

1584,1472,1375,

1301,1207,1063,

1157,836,829,669

31834(s,6H),61646(s,1H)71150

(s,1H),71264(1s),71374-71402

(m,4H),71886(d,2H,,J=415Hz),

81934(s,1H,N=CH)

55189(2C,OCH3),106109(A ryl2C),

107159(2C,A ryl2C),112131(thiazole ring

=C2S),127170(2C,A ryl2C),129113

(2C,A ryl2C),133100(A ryl2C),134124

(A ryl2C2Cl),136194(A ryl2C),152181

(C=CH2S),161124(2C,A ryl2C2OCH3),

164116(N=CH2),172157(N=C2N)

II273233210

[M+H]+111-1123122,1585,1471,

1402,1162,850,

819,748,692

7124-7140(m,4H),7145(d,2H,J=

115Hz),7188(d,2H,J=412Hz),

8134(d,1H,J=412Hz),9149(s,1H)

112125(A ryl2C),112181(=C2S),127

(2C,A ryl2C),127180(A ryl2C),129(4C,

A ryl2C),132124(A ryl2C),132194(A ryl2

C),133187(C2Cl),134132(A ryl2C),

137154(C2Cl),153101(C=CH2S),

160163(N=CH2),172145(N=C2N)

II283031716

[M+H]+128-1293124,1598,1572,

1467,1364,1203,

1151,1090,848,

829,756

7113-7190(b,8H),812(s,1H),914

(s,1H)

II296329411

[M+H]+175-1773431,3198,2932,

2841,1640,1613,

1455,1402,1360,

1277,1159,890,

828,753

9130(s,1H),6197-7183(m,9H),

4182,2140(s,3H)

II2105633916

[M+H]+127-1293117,2936,2843,

1605,1584,1476,

1453,1427,1301,

1204,1154,1061,

863,789,832,674

8194(d,1H,J=412Hz),7116-7185

(b,7H),6164(d,1H,J=112Hz),

3186(S,6H),2139(s,3H)

II2116832511

[M]+180-183

(dec)

3398,3154,3133,

1641,1596,1504,

1410,1539,1323,

1207,1038,845,

754

9133(s,1H),8132(d,2H,J=9Hz),

8111(d,2H,J=717Hz),7152(b,

1H),7164(s,1H),7126(s,1H),7104

(b,2H),4191(d,1H,J=715Hz)

找最低浓度和最佳时限。结果表明,当用浓度为500μmol?L-1H2O2作用3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至20%以下。

化合物I和II对PC12细胞作用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曲线 在PC12细胞培养24h后,分别用不同浓度(1×10-6,2×10-7,1×10-7和1×10-8 mol?L-1)的化合物I25或II26处理,继续培养4,8, 12和24h后用MTT法检测其存活率,以存活率

?

3

7

?药学学报Acta Phar maceutica Sinica2006,41(8):727-734

90%以上为限,确定化合物的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

结果表明,在低于1×10-6mol ?L -1

,24h 内可保证

PC12细胞存活率达90%以上,故给药浓度选定为

800,400和200n mol ?L -1

进行实验。

细胞培养及药物处理 取PC12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细胞数为2×106

?mL

-1

,每孔接种

200μL;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 M I 1640培养基配

制成单个细胞悬液,在37℃,5%CO 2及饱和湿度

条件下培养24h 。分别加入用5%血清稀释的不同浓度的药物或相应的溶剂(作为空白对照),继续培养18h,药物组和空白组分别加入H 2O 2溶液使浓度达500μmol ?L -1

,在上述条件下继续培养3h 用

MTT 法

[10]

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或者FC M 法检测细胞

的凋亡率。

结果与讨论

1 化合物II 的结构鉴定

[12]

对化合物II 分别进行I R,1

H NMR,13

C NMR 和

MS 等波谱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2 体外活性测定2.1 化合物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22氨基噻唑

衍生物I 和II 对于细胞生长的影响可用不同浓度的化合物处理时细胞的A 值与空白对照的A 值之比(E =

A c A n

×100%)来表示(图2),E 值越小,

说明化合物对于PC12细胞的毒性越大,如E 值近

似于1或大于1说明化合物本身对于细胞基本无毒性(E ≈1)并且具有细胞营养活性(E >1)。

由图2可见,化合物I 25(15612%,200nmol ?L -1),I 26(15510%,800nmol ?L -1),I 27(14314%,800nmol ?L

-1

),I 28(13514%,400nmol ?L -1

)和

I 29(10714%,400n mol ?L -1

)的细胞生长率E 大于

100%,表明它们对PC12细胞的生长具有营养活

性,然而化合物II 27,II 28,II 29,II 210以及PFT 2

α(200n mol ?L -1)的E 值小于60%,表明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它们对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2.2 化合物对于H 2O 2诱导引起的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利用过氧化氢和相应化合物共同处理PC12细胞后的细胞生存数的增加值与单用H 2O 2处理的细胞的生存数的比值(p )来评价化合物对细胞的保护作用。p 值越大,化合物对于经H 2O 2诱导产生的氧化应激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越强。

22氨基噻唑衍生物对于H 2O 2诱导的PC12细

胞的保护作用见表2。结果表明,化合物I 24,I 25,

II 23,II 26,II 27,II 28和II 29在任何浓度条件下对

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均大于PFT 2

α,表明这些化合物对于H 2O 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强的抑制活性。个别化合物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活性较高,

如在800nmol ?L -1

条件下,化合物I 22(p =4916%),I 29(p =6510%),II 26(p =7510%)和II 210(p =4117%),其次是I 21,I 22,I 23,II 21,II 24,II 210

和II 211,但化合物I 27和II 25的活性远低于PFT 2α。上述结果表明,22氨基噻唑衍生物对于过氧化

氢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是复杂的。化合物I 25,I 26,I 29以及II 26对于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细胞保护作用等双重活性,化合物I 27和I 28虽然在无过氧化氢存在时,对神经细胞具有一定的营养作用,但是,当利用过氧化氢诱发PC12细胞凋亡时,其不但不能保护细胞,还可能与过氧化氢有协同作用,使细胞死亡更多。而II 25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和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都较差。另外,虽然化合物II 27,II 28,II 29和II 210只有较弱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但具有

较显著的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F i gure 2 22Am inothiaz ole derivatives p r otect cultured PC12cells

?

137?姜凤超等:22氨基噻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对细胞凋亡的抑制活性

Table2 Pr otective effect(p)of the compounds I and II against PC12cell apop t osis induced by H2O2

Compd.

p/%

800

/nmol?L-1

400

/nmol?L-1

200

/nmol?L-1

Compd.

p/%

800

/nmol?L-1

400

/nmol?L-1

200

/nmol?L-1

Compd.

p/%

800

/nmol?L-1

400

/nmol?L-1

200

/nmol?L-1

I213416 612915I28 615 7182213II26751041124111 I22491625131114I29651041171419II27351432112317 I23371315191516II21151611151914II28351016153810 I24231322161915II221011914717II29251027164311 I25271324122214II23251316142410II210411720161313 I26811-113-210II24291418151316II211221416181119 I27-315-1181510II25-1619-4113161PFT2α61415101716

p=(A

all

-A H

2O2

)

A H

2O2

×100%,A

H2O2

=the A values of PC12cell treated with H2O2;A all=the A values of PC12cell treated with H2O2

in the p resence of compound

利用统计分析软件O rigin710,由相关的

ln

p%

100%-p%

对ln c作图得到对神经保护作用的

EC50(表3)。

Table3 EC50(n mol?L-1)values of22a m inothiaz ole derivatives(by MTT method)

No.EC50No.EC50No.EC50No.EC50

I21544I26478II22351II28158

I22382I27400II231243II29345

I23487I28342II24438II210443

I24345I29352II26500II211381

I25439II21194II27349PFT2α465

由表3可见,部分化合物I和II的EC

50

值小于阳性对照PFT2α(465n mol?L-1),表明它们对于H2O2诱导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强于对照PFT2α。

2.3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作用 利用流式细胞(FC M)试验进一步考察了22氨基噻唑衍生物对于PC12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判断MTT法所得结果是否具有假阳性。在22氨基噻唑衍生物存在下,经过氧化氢处理后的PC12细胞凋亡率见表4。由实验结果可知,化合物I29(A=0119,c=800n mol?L-1),II26 (A=0120,c=800n mol?L-1;A=0117,C=200 n mol?L-1),II210(A=0118,c=800nmol?L-1)和PFT2α(A=0121,C=800nmol?L-1;A=0125,C= 400nmol?L-1)的细胞凋亡率小于空白对照组

(0137),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对于H

2

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利用统计分析软件O rigin710求出的某些22氨基噻唑衍生物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的I C

50值,结果表明II26(127n mol?L-1),II210

(205n mol?L-1)对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强于

阳性对照PFT2α(338nmol?L-1)。细胞凋亡抑制

率和I C

50

表明某些利用MTT法处理的结果可能是

假阳性,这是由于MTT所显示的结果包括了细胞的

死亡而不仅仅是凋亡。化合物II26(200nmol?

L-1),II29(200nmol?L-1)以及只用H2O2处理和

空白对照的FC M分析图谱见图3。

Table4 I nhibiti on activity(%)of s ome22a m inothi2

az ole anal ogs against on H2O22induced PC12cell

apop t osis

Compd.C A I/%Compd.C A I/%

I298000119 98164II2880016173-20101

I29400016195162II2840020138-46120

I29200014097113II2820015148-11105

II24800216780185II210800011898171

II2440015186-13177II210400016395148

II2420017108-22153II210200114789145

II26800012098157PFT2α800012198150

II26400017894140PFT2α400012598121

II26200011798178PFT2α200110592147

B lank0137H2O201513194

C:Concentrat on of compounds(n mol?L-1);A:Apop t osis.

I:I nhibiti on rati o of apop t osis I=

(A

H2O2

-A all)

A H

2O2

×100%;

A H

2O2

:Apop t osis of PC12cell treated by H2O2;A all:

Apop t osis of PC12cell treated by H2O2and compounds

构效关系分析[13]

选取化合物I和II系列中的17个化合物作为

训练集,在SGI工作站利用Cerius2的QS AR+模块

进行处理,以探讨22氨基噻唑类衍生物结构与神经

细胞保护作用之间的关系。以相应的l og(1/EC

50

)

值为因变量(Y),选取相应参数作自变量(X),构建

?

2

3

7

?药学学报Acta Phar maceutica Sinica2006,41(8):727-734

F i gure3 FC M analytic map of PC12cell.A:B lank;B:Treat m ent by H2O2single;C:Treat m ent by II26 (200nmol?L-1);D:Treat m ent by II29(200nmol?L-1)

QS AR方程。参数选择时,以系统默认参数为主,添加部分与结构和神经细胞保护活性相关的参数,利用矩阵分析法删除一些相关性较大的参数,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functi on app r oxi m ati on,GF A)对X,Y 进行方程拟合,得到一系列QS AR方程,其中优化方程如下:

 Activity=6194768-0108872דLUMO”-

01043018דA l ogp98”-01128752×

“Rad0fGrati on”+01018246×

“D i pole2mag”

上述方程的相关统计参数如下,r2=01970, F2test=491149,r=01985,L se=01001。

由运算结果可见,利用QS AR方程得到的预测值和实测值非常接近,表明上述方程具有相应的可靠性和较强的预测功能。由QS AR方程分析可以看出,22氨基噻唑衍生物的生物活性与属于电子算符的LUMO(最低空轨道能量)和D i pole2mag(计算偶极矩)、属于热力学算符的A l ogp98(与原子有关的脂水分布系数)以及属于空间算符的RadofGyrati on (分子的旋转空间)等因素有关。

从算符作用分析来看,影响最大的是与空间因素有关的RadofGyrati on,其次是与电子性质有关的LUMO和A l ogp98,且RadofGyrati on的值和LUMO的值越小化合物的活性越大。由于药理模型是H

2

O2诱导的氧化应激导致的细胞凋亡,药物分子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电子接受体,能量比较低的LUMO

易于接受电子,有利于减少H

2

O2分解产生的相关离子,减少对神经细胞的毒害。同时可以看出,环外氨基反应生成Schiff碱后,由于共轭体系和分子中强吸电子基团的存在,导致化合物的LUMO下降,这与原来的设想相符合。但是由于HUMO不是影响活性的主要因素,如果改变基团,导致化合物的旋转体积增加,同样也会使活性下降,如化合物II211的HUMO最小(011319e V),但由于硝基的存在,使分子的旋转体积增加,活性反而有所降低。

将其中未参与建立QS AR方程的3个化合物I24,I25和II211的结构输入上述方程中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值也非常接近(I24:计算值354,实验值345;I25:计算值423,实验值439;II211:计算值399,实验值381),表明上述QS AR方程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本文设计、合成了11个新型的具有22氨基噻唑基本结构的Schiff碱化合物(II),利用MTT法并辅以FC M法测定了22氨基噻唑类似物(I)和上述化合

?

3

3

7

?

姜凤超等:22氨基噻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对细胞凋亡的抑制活性

物对于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由H

2

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PFT2α结构的四氢苯并噻唑母环和噻唑环上的N取代对于神经亲和性不是必需的,例如I21,II21,II22和II23的活性没有预期得高,在22氨基噻唑母环的42位芳基取代衍生物(如I23,I25,I28,I29等)和/或环外取代的亚氨基衍生物(如II26,II210)的神经亲和性已经被证实。

22氨基噻唑环的42位芳基取代和22位氨基取代的芳香基团均对化合物II的活性产生影响,在22氨基噻唑的42位取代相同的情况下,与22氨基相连接的苯环上的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均对活性产生影响。降低化合物的旋转半径以及化合物最低空轨道的能量均有利于提高化合物的活性。

致谢:本文的体外细胞实验部分由本校细胞工程平台协助完成。

References

[1]Masahir o N.Clinical phar macol ogy and neur op r otecti on in

Parkins on’s disease[J].Parkins onis m Relat D is ord,

2003,9:S55-58.

[2]Jenner M,O lanow C.Understanding cell death in

Parkins on’s disease[J].Ann Neur o,1998,44:S72-

S84.

[3]Estelle B,B rian L,Pierre L,et al.Novel22alkyla m ino2

1,42benzoxazine derivatives as potent neur op r otective

agents:structure2activity relati onshi p studies[J].J Med

Che m,2005,48:1282-1286.

[4]W illia m CK.Neur op r otective therapy f or Parkins on’s

disease[J].Exp Neur ol,1997,144:24-28.

[5]De Keyser J,Sulter G,Luiten PG.Clinical trials with

neur op r otective drugs in acute ischae m ic str oke:are we

doing the right thing[J].Trends Neur osci,1999,22:

535-540.

[6]Komar ov PG,Komar ova E A,Kondrat ov RV,et al.A

che m ical inhibit or of p53that p r otects m ice fr om the side

effect of cancer therapy[J].Science,1999,285:1733-

1737.

[7]Zhu XX,Yu QS,Cutler RG,et al.Novel p53

inactivat ors with neur op r otective acti on:syntheses and

phar macol ogical evaluati on of22i m ino22,3,4,5,6,72

hexahydr obenzothizole and22i m ino22,3,4,5,6,72

hexahydr obenzoxazole derivatives[J].J M ed Che m,

2002,45:5090-5097.

[8]Nakas o K,Yoshi m ot o Y,Yano H,et al.p532M ediated

m it ochondrial dysfuncti on by p r oteas ome inhibiti on in

dopa m inergic SH2SY5Y cells[J].Neur osci Lett,2004,

354:213-216.

[9]Coyle JT,Puttfarcken P.Oxidative stress,gluta mate,

and neur odegenerative dis orders[J].Science,1993,

262:689-695.

[10]Cheng CY,J iang FC.Solvent free synthesis of22

a m inothiazole derivatives under m icr owave irradiati on

[J].Chin J O rg Che m(有机化学),2005,25:826-

829.

[11]Du GH.Experi m ental Phar macol ogy(实验药理学)

[M].Beijing:Peking Uni on Medical College and 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ess,2004:106-107.

[12]N ing YC.Structure I dentificati on of O rganic Compounds

and O rganic Spectr oscopy(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

机波谱学)[M].2nd ed.Beijing:Science Press,

2002:26-140,322-364.

[13]Xu XJ,Hou TJ,Q iao XB,e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15911754.html,puter A ided D rug

Molecuar Design(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M].

Beijing:Che m ical I ndustry Press,2004:246-289.

?

4

3

7

?药学学报Acta Phar maceutica Sinica2006,41(8):727-734

药代动力-葛根素

葛根素药代动力学研究概述 【摘要】:中药的作用特点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是中药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为葛根素及葛根黄酮,本文从生物样品预处理、样品测定、葛根素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药动学参数等方面,较为系统地综述了近10 年来葛根素药动学研究概况。 【关键词】:葛根素; 药代动力学 葛根素( puerarin) 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干燥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化学名为8-β-D-呲喃葡萄糖-4',7'-二羟基异黄酮甙[1]。 葛根素主要药理作用为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降血糖、降血脂、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促进细胞代谢等,临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在眼科的应用和研究的报道日益增多,主要用于降低眼内压和眼底疾病的治疗。随着葛根素在临床的应用不断拓展,其药代动力学研究也日益深入,现将近年来葛根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情况概述如下[1]。 葛根素结构式 1. 样品处理 1. 1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药物代谢动力学样品预处理都需要沉淀去除样品中的蛋白,加入有机溶剂沉淀蛋白为常用方法,多加入甲醇、乙

腈、高氯酸、三氯乙酸等,血浆和溶剂的比随不同溶剂有所不同。罗承锋等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甲醇中加入一定量的乙腈后,其沉淀蛋白的效果更好,甲醇∶乙腈为9∶ 1 时,不仅可达到很好地沉淀蛋白的效果,而且葛根素的回收率最高。另外还有沸水浴法、在线固相萃取法[3]等方法。 1. 2 组织样品处理方法对于组织样品,可按1 ∶ 4 ( G/V) 加入生理盐水,匀浆后按1∶ 13. 5 ( G/ V) 加入无水甲醇,沉淀蛋白。房水和玻璃体按1∶ 1 加入0. 5mol /L 高氯酸沉淀蛋白。视网膜组织也按1∶ 1 加入0. 5mol /L 高氯酸沉淀蛋白 [3]。 2.检测方法 目前葛根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定量方法多采用RP-HPLC法,HPLC-UV 法,HPLC-FD 法,液质联用( LCMS)法,也有采用ELISA 法和毛细电泳法。HPLCUV法灵敏度较低,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LC-MS 法集色谱的良好分离性和质谱的高选择性于一体,其分离度、分析速度、灵敏度、专属性和通用性强,但设备昂贵,不易普及,且需进行柱后修饰,检测过程复杂。HPLC-FD 法灵敏度和异性优于HPLC-UV法,但异黄酮类化合物的荧光强度对pH 有较强依赖性,酸度对葛根素的荧光强度影响很大,酸性递质对其有淬灭作用; 在弱碱性条件下,葛根素分子上的羟基发生解离,生成荧光性较强的阴离子[4]。李力等通过实验发现在pH 9. 0 时,葛根素荧光强度最大,获得的峰响应值最大,采用pH9. 0 缓冲液作为柱后修饰溶液。罗承锋等认为葛根素在合适条件下可被激发出荧光,无需进行柱后修饰或柱前衍生化,血浆的处理直接使用蛋白沉淀法,可以简化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邹文光等采用双

细胞凋亡检测方法

细胞凋亡检测方法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 1 光学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 (1)未染色细胞:凋亡细胞的体积变小、变形,全面皱缩,细胞膜完整但出现发泡现象,细胞凋亡晚期可见凋亡小体,凋亡小体为数个圆形小体围绕在细胞周围。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脱落。 (2)染色细胞: 姬姆萨(Giemsa)染色、瑞氏染色等:正常细胞核色泽均一;凋亡细胞染色质浓缩、边缘化,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成块状和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坏死细胞染色浅或没染上颜色。 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细胞核固缩碎裂、呈蓝黑色、胞浆呈淡红色(凋亡细胞),正常细胞核呈均匀淡蓝色或蓝色,坏死细胞核呈很淡的蓝色或蓝色消失。 2 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一般以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为指标来评判细胞凋亡的进展情况。 常用的DNA特异性染料有:Hoechst 33342,Hoechst 33258,DAPI。三种染料与DNA 的结合是非嵌入式的,主要结合在DNA的A-T碱基区。紫外光激发时发射明亮的蓝色荧光。 Hoechst是与DNA特异结合的活性染料,能进入正常细胞膜而对细胞没有太大细胞毒作用。Hoechst 33342在凋亡细胞中的荧光强度要比正常细胞中要高。 DAPI为半通透性,用于常规固定细胞的染色。 PI和Hoechst33342双标:PI、Hoechst33342均可与细胞核DNA(或RNA)结合。但PI不能通过正常细胞膜,Hoechst则为膜通透性荧光染料,故细胞在处于坏死或晚期调

亡时细胞膜被破坏,这时可为PI着红色。正常细胞和中早期调亡细胞均可被Hoechst着色,但是正常细胞核的Hoechst着色的形态呈圆形,淡兰色,内有较深的兰色颗粒;而调亡细胞的核由于浓集而呈亮兰色,或核呈分叶,碎片状,边集。故PI着色为坏死细胞;亮兰色,或核呈分叶状,边集的Hoechst着色的为调亡细胞。 凋亡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分为三期:Ⅰ期的细胞核呈波纹状(rippled)或呈折缝样(creased),部分染色质出现浓缩状态;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Ⅱb期的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图1)。 3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凋亡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凋亡Ⅰ期(pro-apoptosis nuclei)的细胞核内染色质高度盘绕,出现许多称为气穴现象(cavitations)的空泡结构(图2);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细胞凋亡的晚期,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 二、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 V法)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正常位于细胞膜内侧,但在细胞凋亡早期,PS可从细胞膜内侧翻转到细胞膜表面,暴露在细胞外环境中。磷脂酰丝氨酸的转位发生在凋亡早期阶段,先于细胞核的改变、DNA断裂、细胞膜起泡。体内的吞噬细胞可通过识别

8-氨基喹啉

8-氨基喹啉化学品安全技术 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8-氨基喹啉 化学品英文名称:8-aminoquinoline 中文名称2:8-氨基氮杂萘 英文名称2:8-quinolylam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2082CAS No.: 578-66-5 分子式: C 9H 8N 2分子量:144.18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有毒。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人有致突变作用。受热分解释出氮氧化物。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其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8-氨基喹啉 578-66-5

青霉素的发现

1928年9月的一天早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实验室。 在实验室里一排排的架子上,整整齐齐排列着很多玻璃培养器皿,上面分别贴着标签写着:链状球菌、葡萄状球菌、炭疽菌、大肠杆菌等。这些都是有毒的细菌,弗莱明收集了它们,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制服它们,把它们培养成无毒细菌的方法。尤其是其中的一种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像葡萄球状的细菌,存在很广泛,危害也很大,伤口感染化脓,就是它在“作怪”。弗莱明试验了各种药剂,力图找到一种能杀它的理想药品,但是一直没有成功。 弗莱明来到架子前,逐个检查着培养器皿中细菌的变化。当他来到靠近窗户的一只培养器前的时候,他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道:“唉,怎么搞的,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原来,这只贴有葡萄状球菌的标签的培养器里,所盛放的培养基发了霉,长出一团青色的霉花。 他的助手赶紧过来说:“这是被杂菌污染了,别再用它了,让我倒掉它吧。”弗莱明没有马上把这培养器交给助手,而是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使他感到惊奇的是:在青色霉菌的周围,有一小圈空白的区域,原来生长的葡萄状球菌消失了。难道是这种青霉菌的分泌物把葡萄状球菌杀灭了吗? 想到这里,弗莱明兴奋地把它放到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青霉菌附近的葡萄状球菌已经全部死去,只留下一点枯影。他立即决定,把青霉菌放进培养基中培养。 几天后,青霉菌明显繁殖起来。于是,弗莱明进行了试验:用一根线蘸上溶了水的葡萄状球菌,放到青霉菌的培养器中,几小时后,葡萄状球菌全部死亡。接着,他分别把带有白喉菌、肺炎菌、链状球菌、炭疽菌的线放进去,这些细菌也很快死亡。但是放入带有伤寒菌和大肠杆菌等的线,这几种细菌照样繁殖。 为了试验青霉菌对葡萄状球菌的杀灭能力有多大,弗莱明把青霉菌培养液加水稀释,先是一倍、两倍……最后以八百倍水稀释,结果它对葡萄状球菌和肺炎菌的杀灭能力仍然存在。这是当时人类发现的最强有力的一种杀菌物质了。 可是,这种青霉菌液体对动物是否有害呢?弗莱明小心地把它注射进了兔子的血管,然后紧张地观察他们的反应,结果发现兔子安然无恙,没有任何异常反应。这证明这种青霉菌液体没有毒性。 1929年6月,弗莱明把他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他把这种青霉菌分泌的杀菌物质称为青霉素。 人们向他祝贺。英国一位显贵建议他申请制造青霉素的专利权,那样将来就会发大财。弗莱明经过考虑,写信婉言拒绝了那位显贵的建议。他说:“为了我自己和我一家的尊荣富贵,而无形中危害无数人的生命,我不忍心。”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似乎是偶然的,但却是他细心观察的必然结果。让人又感到遗憾的是,当时青霉素还无法马上用于临床治疗,因为青霉素培养液中所含的青霉素太少了,很难从中提取足够的数量供治疗使用。如果直接用它的培养液来治病,那一次就要注射几千甚至上万毫升,这在实际上无法办到。因此,弗莱明只好暂时停止了对青霉素的培养和研究工作。但是他的发现,为后来的科学家开辟了道路。

实验14-细胞凋亡的诱导和检测

实验14 细胞凋亡的诱导和检测 20世纪60年代人们注意到细胞存在着两种不同形式的死亡方式:凋亡(apoptosis)和坏死(necrosis)。细胞坏死指病理情况下细胞的意外死亡,坏死过程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细胞肿胀,核碎裂,继而溶酶体、细胞膜破坏,细胞容物溢出,细胞坏死常引起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apoptosis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花瓣或树叶凋落,意味着生命走到了尽头,细胞到了一定时期会像树叶那样自然死亡。凋亡是细胞在一定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守自身程序的主动死亡过程。凋亡时细胞皱缩,表面微绒毛消失,染色质凝集并呈新月形或块状靠近核膜边缘,继而核裂解,由细胞膜包裹着核碎片或其他细胞器形成小球状凋亡小体凸出于细胞表面,最后凋亡小体脱落被吞噬细胞或邻周细胞吞噬。凋亡过程中溶酶体及细胞膜保持完整,不引起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时的生化变化特征是核酸切酶被激活,染色体DNA被降解,断裂为50~300 kb长的DNA片段,再进一步断裂成180~200bp整倍数的寡核苷酸片断,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呈现“梯状”电泳图谱(DNA Ladder)。细胞凋亡在个体正常发育、紫稳态维持、免疫耐受形成、肿瘤监控和抵御各种外界因素干扰等方面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凋亡细胞具有一些列不同于坏死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征,据此可以鉴别细胞的死亡形式。细胞凋亡的机制十分复杂,一般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加以判断,同时不同类型细胞的凋亡分析方法有所不同,方法选择依赖于具体的研究体系和研究目的(表?)。

形态学观察方法:利用各种染色法可观察到凋亡细胞的各种形态学特征: (1)DAPI时常用的一种与DNA结合的荧光染料。借助于DAPI染色,可以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 (2)Giemsa染色法可以观察到染色质固缩、趋边、凋亡小体形成等形态。 (3)吖啶橙(AO)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活细胞核呈黄绿色荧光,胞质呈红色荧光。凋亡细胞核染色质呈黄绿色浓聚在核膜侧,可见细胞膜呈泡状膨出及凋亡小体。 (4)吖啶橙(A())/溴化乙啶(EB)复染可以更可靠地确定凋亡细胞的变化,AO只进入活细胞,正常细胞及处于凋亡早期的细胞核呈现绿色;EB只进入死细胞,将死细胞及凋亡晚期的细胞的核染成橙红色。 (5)台盼蓝染色对反映细胞膜的完整性,区别坏死细胞有一定的帮助,如果细胞膜不完整、破裂,台盼蓝染料进入细胞,细胞变蓝,即为坏死。如果细胞膜完整,细胞不为台盼蓝染色,则为正常细胞或凋亡细胞。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凋亡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核染色质固缩、边集,常呈新月形,核膜皱褶,胞质紧实,细胞器集中,胞膜起泡或出“芽”及凋亡小体和凋亡小体被临近巨噬细胞吞噬现象。 (6)木精-伊红(HE)染色是经典的显示细胞核、细胞质的染色方法,染色结果清晰。发生凋亡的细胞经HE染色后,其细胞大小的变化及特征性细胞核的变化:染色质凝集、呈新月形或块状靠近核膜边缘,晚期核裂解、细胞膜包裹着核碎片“出芽”凸出于细胞表面形成凋亡小体等均可明显显示出来。 DNA凝胶电泳: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其细胞DNA均发生断裂,细胞小分子 质量DNA片段增加,高分子DNA减少,胞质出现DNA片段。但凋亡细胞DNA断裂点均有规律的发生在核小体之间,出现180~200 bp DNA片段,而坏死细胞的DNA断裂点为无特征的杂乱片段,利用此特征可以确定群体细胞的死亡,并可与坏死细胞区别。

含喹啉基团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含喹啉基团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摘要】: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以8-氨基喹啉和它的衍生物8-氨基喹哪啶为原料,合成了几种锆的金属有机化合物;2)以8-氨基喹哪啶和苯乙酮、苯甲醛为原料,讨论合成其缩合产物。3)以芴和邻甲基苯腈为原料,合成了含芴基团的中性化合物。具体内容在以下四章介绍:第一章介绍了乙烯聚合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和前景。第二章分别以8-氨基喹啉、8-氨基喹哪啶为原料,合成了硅甲基取代氨基氢的锂合物2b8-NLi(SiMe3)-2-CH3-C9H5N和2b’8-NLi(SiMe3)-C9H5N,2b.2b’与二甲基氨基腈和苯甲腈进行加成反应,得到2c{[8-NC(Ph)N(SiMe3)(2-R-C9H5N)]Li}2,2f{[8-NC(N(Me)2)N(SiMe3) (2-R-C9H5N)]Li}2,2f{[8-NC(N(Me)2)N(SiMe3)(C9H5-N)]Li)2.以2c,2f,2f为配体分别与无水四氯化锆反应,得到了不含苯腈的金属配合物2d,和含有二甲基氨基腈的金属配合物2g,2h。通过用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2h进行了催化活性分析。第三章以8-氨基喹哪啶为原料,与苯乙酮和苯甲醛进行缩合反应得到了缩合产物,并就其平行反应进行了实验和分析。另外,以8-氨基喹啉为原料,通过二氯二甲基硅烷进行自身桥连反应,桥连后与四氯化锆反应得到金属化合物,通过用NMR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第四章以芴和邻甲基苯腈为原料合成的配体4b经由二倍水解之后得到了含芴基团的胺基中性配4c(C13H8)C(CH3Ph)NH2。所得化合物采用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关键词】:8-氨基喹啉芴金属化合物合

青霉素的发展历史

青霉素的发展历史 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配尼 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 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 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 一.青霉素的发现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亚历 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1928年2月13日英国伦敦大学圣玛莉医学院细菌学教授弗莱明在他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 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青霉菌。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 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 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弗莱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193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钱恩(Earnest Chain, 1906-1979)、弗洛里(Howard Florey, 1898-1968)及希特利(Norman Heatley, 1911-2004)领导的团队提炼出来。 二.青霉素的药效 1.青霉素的药理 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 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2.青霉素的分类 青霉素G类:如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长效西林等。 青霉素V类:(别名:苯氧甲基青霉素、6-苯氧乙酰胺基青霉烷酸) 如青霉素V钾等(包括有多种剂型)。 耐酶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新青Ⅱ号)、氯唑青霉素等。 广谱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

4-取代-2-氨基噻唑的合成研究任重而道远

4-取代-2-氨基噻唑的合成研究任重而道远 2-氨基噻唑及其衍生物由于有着广谱抗菌杀菌的生物活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其中,4-取代-2-氨基噻唑化合物常常作为医药、染料等的合成中间体,包括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合成,应用十分广泛,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合成方法也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但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4-取代-2-氨基噻唑化合物的经典合成方法是由Hantzsch[1]提出的。合成中以硫脲为原料,与α-卤代酮在溶剂中反应,得到4-取代-2-氨基噻唑化合物。硫脲与卤代酮也是2-氨基噻唑的合成底物。 但是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反应时间较长,大量使用挥发性有毒有机溶剂,且产率较低。同时α-卤代酮在制备时需要与卤素发生取代反应,如果底物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就会与卤素发生加成反应受到破坏,因此传统的4-取代-2-氨基噻唑合成方法对于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底物通常是不适用的。 针对挥发性有毒溶剂问题,张秀芹[2]等人进行了改进,用无溶剂法合成了2-氨基噻唑-4-甲酸。同样以硫脲为原料,先与溴代丙酮酸乙酯在无溶剂条件下先合成2-氨基噻唑-4-甲酸乙酯,然后经碳酸钾-甲醇溶液皂化反应,最后通过调节pH得到目标化合物。

此方法产率和效率有所提高,两步收率达到75%,产物的结构和纯度也均符合要求。但仍然存在不适合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底物的问题。 章国林[3]等人开发了一种新的适用于碳碳不饱和键的方法。烯烃叠氮类化合物在醋酸钯的催化下与硫氰酸钾发生反应,其摩尔比为20:1:60,反应温度为80°C,反应12小时,得到4-取代-2-氨基噻唑化合物,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该方法所用催化剂用量很少,经济高效;反应温度温和,不需要高温回流,安全方便;大部分产物收率在55%以上,对底物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情况同样适用,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点,但反应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且产率不高。

药学专业最新选题汇总大全

最新药学专业论文选题大全 第一部分(1~~70) 第二部分(1~~120) 第三部分(1~~70) 第四部分(71~~128) 第五部分(1~~70) 第六部分(71~~132) 第七部分(1~~25) 第一部分(1~~70) 1.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 2.硫杂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3.奥沙普嗪的化学结构修饰研究 4.分蘖葱头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5.新型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研究 6.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酶的研究进展 7.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8.呋喃酮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9.硫杂杯芳烃的研究进展 10.氯化镉对人体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1.某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12.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4.某院某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15.2011年我国抗生

素市场分析 16.某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17.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18.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19.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20.临床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21.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22.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23.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新进展 24.铂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5.某医院调查报告 26.某药厂调查报告 27.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 28.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9.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30.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31.药物分析在药学各领域的应用 32.某药检所调查报告 33.分析仪器公司调查报告 34.某医院药剂科参观报告抗生素类35.36.中国本土制药企业新药研究开发发展的研究 36.某药品的质量研究方法37.某中药制备工艺的研究 38.现代药品分析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进展 39.试论中药及天然产物在某领域的研究进展 40.关于加强中药质量控制的一点探索 41.唐松草研究的现状 42.西洋参中奥克梯隆型皂苷的研究 43.藜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44.人参皂苷的研究进展。 45.人参皂苷药理活性研究的概况。 46.绿色化学。 47.烯胺酮化合物简介。 48.天然药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方法。 49.藜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50.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51.甜菜树茎叶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 52.甜菜叶

青霉素的发现及其应用

青霉素的发现及其应用 【摘要】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是抗生素的一种,它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的、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青霉素的发现曾一时轰动了世界,它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本文主要通过对青霉素的发现、分类、制备、药理药效、应用、研究前景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概述,这对于人们更充分地了解和认识青霉素的发现过程、充分掌握其药理药效、研究现状和研究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青霉素,抗生素,弗莱明,杀菌 前言 青霉素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它的发现曾一时轰动了世界。青霉素帮助了无数二战的将军与士兵挽回自己的生命,它是被看作是与原子弹、雷达并列的二战三大发明之一。1944年,青霉素被中国科学家带回中国,译为“盘尼西林”,是有“一两黄金一支”之说的昂贵且珍贵的药品。神奇的青霉素是抗生素的一种,它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的、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青霉素的应用非常广泛,自从青霉素得到发现和大量生产,世界各地千百万的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等等当时被认为患上不久就会离开人世的疾病的患者的生命得到了及时的抢救。

1. 青霉素的发现 发现青霉素前 20世纪30年代以前,青霉素尚未被发现,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可以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当时人一旦被检测患了肺结核,毫无疑问的是他不久之后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但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弗莱明的意外发现[1][2] 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是长期从事抗菌物质研究的临床细菌学家,青霉素是在他转换研究课题时偶然发现的。在1928年夏天,弗莱明外出度假时,忘记了把实验室里在培养皿中正生长着细菌,当他3周后回实验室时,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霉菌。凭着敏锐的直觉,细心的弗莱明用放大镜发现这团青霉菌菌落周围的金色葡萄球菌菌落被溶解了。他紧紧地抓住这个细节,一步一步的研究,发现青霉菌能分泌一种物质杀死细菌,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但可惜的是他未能将这种物质提纯用于临床。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对青霉素的研究成果,但这篇论文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青霉素的再发现[1][2] 1938年,德国化学家恩斯特·伯利斯·柴恩(Sir Ernst Boris Chain)在旧书堆里突然注意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激起了他对青霉素提纯的兴趣,于是开始做青霉素的提纯实验。由于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下去,并于1939年将这些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学家柴恩。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亚历山大·弗莱明与恩斯特·伯利斯·柴恩及霍华德·弗洛里三人因对青霉素的研究取得突破而共同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此后,青霉素因其巨大的效用而影响着全世界。

葛根素及其衍生物抗炎、抗痛风作用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15911754.html, 葛根素及其衍生物抗炎、抗痛风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邢志华马誉畅李新萍张冰张梦迪万升敏杨鑫杨天凤姜婧雯包然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7年第19期 [摘要] 该文综述了葛根素及其衍生物在抗炎、抗痛风方面的研究进展。葛根素可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炎性因子、信号通路等方式起到抗炎作用;同时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清尿酸水平,达到抗痛风作用。虽然与临床使用的别嘌醇相比,其体内降尿酸水平活性较低,但葛根素能增强机体总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且抗炎作用较强,因此预测,以葛根素为先导化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修饰或改造以期寻找活性好、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痛风药物将是一个有一定前景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葛根素;葛根素衍生物;抗炎;抗痛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uerarin and its derivatives in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gout activities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Puerarin possesses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by affecting immunocyte, inflammation cytokines and signaling pathway. Puerarin also has anti-gout activity through inhibition of xanthine oxidase, promoting the excretion of uric acid to reduce serum uric acid level. Although its ability in reducing uric acid level was lower than that of allopurinol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puerarin can also enhance the total antioxidant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with stronger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so it will be a promising research direction to find new drugs with better anti-gout activity and less side effects by modifying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puerarin. [Key words] puerarin; puerarin derivatives; anti-inflammatory; anti-gout; 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 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化学名为8-β-D-葡萄吡喃糖-4,7-二羟基异黄酮,分子式为C21H20O9,相对分子质量为416.38,呈白色针状结晶,其化学结构式见图1。葛根素毒性小,药理作用明确且广泛,具有提高免疫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保护心肌细胞、抗肿瘤、抗衰老、促进血液循环、生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临床上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也辅助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及突发性耳聋等[1]。近年来,葛根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炎、抗痛风作用正逐步被关注。本文根据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做一简述,对葛根素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及优化,以期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炎、抗痛风药物提供参考。 1 葛根素的抗炎作用 炎症是机体常见的一种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其主要表现为炎区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3种基本病理改变。炎症本质上是机体与致病因素斗争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是机体对致炎因子

细胞凋亡的几种检测方法

细胞凋亡的几种检测方法 1、形态学观察方法 (1)HE(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光镜观察:凋亡细胞呈圆形,胞核深染,胞质浓缩,染色质成团块状,细胞表面有“出芽”现象。 (2)丫啶橙(AO)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活细胞核呈黄绿色荧光,胞质呈红色荧光。凋亡细胞核染色质呈黄绿色浓聚在核膜内侧,可见细胞膜呈泡状膨出及凋亡小体。 (3)台盼蓝染色:如果细胞膜不完整、破裂,台盼蓝染料进入细胞,细胞变蓝,即为坏死。如果细胞膜完整,细胞不为台盼蓝染色,则为正常细胞或凋亡细胞。此方法对反映细胞膜的完整性,区别坏死细胞有一定的帮助。 (4)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凋亡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核染色质固缩、边集,常呈新月形,核膜皱褶,胞质紧实,细胞器集中,胞膜起泡或出“芽”及凋亡小体和凋亡小体被临近巨噬细胞吞噬现象。 2、DNA凝胶电泳 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其细胞DNA均发生断裂,细胞内小分子量DNA片断增加,高分子DNA减少,胞质内出现DNA片断。但凋亡细胞DNA断裂点均有规律的发

生在核小体之间,出现180-200bpDNA片断,而坏死细胞的DNA断裂点为无特征的杂乱片断,利用此特征可以确定群体细胞的死亡,并可与坏死细胞区别。正常活细胞DNA 电泳出现阶梯状(LADDER)条带;坏死细胞DNA电泳类似血抹片时的连续性条带 3、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核小体测定 凋亡细胞的DNA断裂使细胞质内出现核小体。核小体由组蛋白及其伴随的DNA片断组成,可由ELISA法检测。 检测步骤 1、将凋亡细胞裂解后高速离心,其上清液中含有核小体; 2、在微定量板上吸附组蛋白体’ 3、加上清夜使抗组蛋白抗体与核小体上的组蛋白结合‘ 4、加辣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DNA抗体使之与核小体上的DNA结合’ 4、加酶的底物,测光吸收制。 用途 该法敏感性高,可检测5*100/ml个凋亡细胞。可用于人、大鼠、小鼠的凋亡检测。该法不需要特殊仪器,

葛根素综述

葛根素综述 一、绪言 葛根素是由中药葛根里面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其结构式为: 葛根现在在药品市场已得到广泛应用。葛根被国家卫生部认定为药、食两用植物,我国古代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对葛根的功用均有记载。此外,利用高新生物技术,葛根还可生产系列食品:葛根低聚糖、营养葛奶、葛根黄酮茶等。葛根集药用、食用、生态、绿化等功能于一,市场前景美好,开发潜力巨大。一吨葛根素(折纯)在市场上的售价可高达1200 万人民币/吨,纯利润大概在200-230 万左右。基本上它的投资回报数在40%到50%之间。很多研究机构也在对葛根素进行研究,开发其价值,所以葛根素的潜力也非常大。 二、原理 因为葛根素是异黄酮结构,故其水溶性和脂溶性都比较差,生物利用度低。因而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目前,临床应用的葛根素注射液大多需要加入PVP和高浓度的丙二醇才能达到该注射液要求的浓度,这样使药物的粘度较大,才给大规模生产造成过滤上的麻烦,

成本增加。因此,通过结构修饰改善脂溶性和水溶性及增强药理活性已成为葛根素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三、结构修饰进展 1、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葛根素具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及眼内压,改善微循环;保护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强造血系统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洛活性,降低血黏度;对肾炎、肾病肾衰模型均有保护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促进正常人和肿瘤病人的淋巴细胞转化;对干扰素系统有明显的刺激和诱生作用;对抗D-半乳糖的致老化作用,增强学习记忆能力;清除氧自由基和抗氧化性损伤;抑制蛋白非酶糖化;对抗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及脑水肿;降低血浆中儿茶酚胺及内皮素的含量;调节—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升高体内NO水平。目前葛根素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眼底疾病突发性耳聋、急性酒精中毒、拟菊酯类农药中毒及肿瘤的治疗。 2、剂型研究 葛根素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其临床使用的注射剂中需加入助溶剂,以提高溶解度。目前临床应用的葛根素注射液大多需加入高浓度丙二醇作为助溶剂,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因为药液黏度过大,给生产造成过滤上的麻烦。研究发现,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烟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能使葛根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1~2倍,可作为葛根素注射液处方中的助溶添加剂。 近年来,将天然活性成分与磷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复合从而获得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这种复合

氨基噻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用途

氨基噻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用途 2-氨基噻唑 2-氨基噻唑,黄色片状固体。微溶于冷水、乙醇和乙醚,蒸馏时易分解。分子中的氨基可与酰氯、酸酐、磺酰氯等进行酰化反应,其衍生物N-乙酰基化合物熔点208℃。可进行重氮化反应,生成的重氮盐可转换成Cl-、Br-、CN-、NO2-等基团的化合物。与硫酸反应,在5位引进磺酸基。用α-氯乙醛与硫脲反应制取。是合成2-取代噻唑的重要中间体。 1简介 结构式 中文名称:2-氨基噻唑 中文同义词:2-氨基-1,3-硫氮杂茂;2-氨基-1,3-硫氮唑;2-氨基噻唑;2-噻唑胺;2-氨基噻唑,97%;氨噻唑;2-胺噻唑;阿巴多 英文名称:2-Aminothiazole 英文同义词: 1,3-Thiazol-2-amine;2-Amino-1,3-thiazole;4-Thiazolin-2-onimine;Abadol ;aminothiazol;Aminothiazole;cp1585;RP 2921 CAS号:96-50-4 分子式:C3H4N2S 分子量:100.14 EINECS号:202-511-6 Mol文件:96-50-4.mol 2物理性质 熔点:91-93 °C(lit.) 沸点:117 °C (15.002 mmHg) 闪点:117°C/15mm 储存条件:Hormones 水溶解性:100 g/L (20 oC) Merck:14,479 BRN:105738 白色或浅黄色结晶。溶于热水,稀盐酸和20%硫酸中,微溶于冷水、乙醇和乙醚。2-氨基噻唑为白色或淡黄色的结晶,从苯和石油醚混合溶剂中析出结晶,其熔点为93℃。在0.4kPa下蒸馏不分解。2-氨基噻唑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乙醇和

喹啉及其衍生物开发与应用

喹啉及其衍生物开发与应用 喹啉又称苯并吡啶,系萘状含氮杂环化合物,为无色高屈光液体,有特殊刺激性味道,属于中等毒性,毒性为LD50460mg/kg,联合国编号:2656,国际海运危规页码:6246,在生产与运输过程中,应避免皮肤污染,注意呼吸道防护等,喹啉在医药和染料工业有着重要应用。 合成与应用文献报道喹啉合成路线有多条,其中工业化合成路线主要有, 一、煤焦油提取法,在萘油加工过程中,稀硫酸洗涤萘油时所产生的废酸中就溶有硫酸喹啉,一般含量约为20%,用二甲苯做萃取剂,抽提掉废酸中的中性油类后,用氢氧化钠中和游离酸,中和后粗喹啉进行精馏处理,理论上需要40块塔板的精馏塔可获得含量80%左右工业喹啉,工业喹啉进一步提纯则需要80块塔板的精馏塔精馏。 二、是Skraup法,将苯胺和甘油的混合物与硝基苯和浓硫酸一起加热,即可得到喹啉,该法是目前工业化生产主导方法,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芳香胺和取代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能够制取各种取代的喹啉和含有喹啉的稠环化合物。如2-甲基喹啉、3-甲基喹啉、4-甲基喹啉多用该法生产。 三、是Doebner-V on miller法,用芳香胺与一种醛类在浓盐酸存在共热,可以加入氧化剂,也可以不加,则生产相应取代喹啉,如2-甲基喹啉、2-苯基喹啉、2,4-二甲基喹啉、2-苯基-4-羧基喹啉等可以采取该法生产。 四、是Combes法,将芳香胺与β-二羰基化合物在酸性环境中进行缩合,可以得到喹啉环,如羟基喹啉、烷基取代羟基喹啉、乙酯基羟基喹啉等均可以采用该法生产。 世界上喹啉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西欧等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也有一定数量的喹啉生产,主要采取煤焦油提取法,如鞍钢化工厂、上海宝钢公司、石家庄焦化厂等。喹啉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医药、染料、农药和多种化学助剂。 医药工业,许多喹啉化合物都是重要医药中间体,而且近年来许多含喹啉环的新型药物被不断开发出来,喹啉本身最初也是从抗疟药物奎宁经过蒸馏而得到。主要应用合成抗疟药物,如补疟喹、磷酸氯喹、磷酸伯胺喹和胺酚喹啉等;解热镇痛药物辛可芬;局部麻醉药物盐酸地布卡因;抗阿米巴病药喹碘仿、氯碘喹啉、双碘喹啉等;抗菌素药物克菌定;由喹啉环及其他杂环可以合成扑蛲灵和克泻痢宁;许多取代喹啉N-氧化物都是重要药物,如4-氨基-5-硝基喹啉N-氧化物有抑制肿瘤生长的左右,甲基喹啉N-氧化物和它的4-硝基-3-氯喹啉衍生物都具有显著的抗细菌和抗真菌药效,美国新开发的强抗菌剂Utibid就是一种喹啉酮化合物。 染料工业,以喹啉及喹啉衍生物可以合成酸性染料黄3、直接黄22、溶剂黄33和Palanil 黄3G,这些品种都是黄色染料的主导品种;喹啉类花青染料目前仍是彩色照相的重要光敏物质,不同数量的喹啉环组成,可使光的敏感区域从紫外光到红外光或其中任意一段;喹啉经过硝化、还原得到氨基喹啉,主要用于纺织品染色辅助剂和毛发、毛皮染色剂。食品饲料添加剂工业,喹啉氧化可以得到烟酸,烟酸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可以合成多种烟酸系药物,如烟酸胺、强心剂、兴奋剂等,除了合成多种药物外,还广泛应用作食品和饲料添加剂,近年来国内烟酸发展非常迅速。 农药工业,喹啉许多衍生物为重要的农药品种,如7-氯喹啉N-氧化物可作为谷物种植中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取代8-氨基喹啉具有植物性毒素活性,可以制备除草剂;由N-取代的二硫化氨基甲酸的喹啉酯制得除草剂,活性可与2,4-D相比较,而且毒性和残留性较低;氨基甲酸的喹啉酯、喹啉-8-羧酸衍生物及其盐都具有较好杀虫性能;8-羟基喹啉的铜盐是非常有效的杀菌剂。 抗氧化剂,大多数含喹啉环的抗氧化剂都是1,2-二氢喹啉的衍生物,多种1,2-二氢烷基喹啉都是国内外早已生产与应用的优良抗氧剂,可以作为抗臭氧化剂、防老剂应用于橡胶加工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天然药物化学: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有效成分:天然药物中具有临床疗效的活性成分。 3、二次代谢及二次代谢产物:二次代谢产物:由植物体产生的、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不起重要作用的化合物,如萜类、生物碱类化合物等。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确切的答案) 1、波相色谱分离效果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A、压力高B、吸附剂的颗粒小 C、流速快D、有自动记录 2、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在水中形成: A、真溶液B、胶体溶液C、悬浊液D、乳状液 3、纸上分配色谱,固定相是: A、纤维素B、滤纸所含的水 C、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剂D、醇羟基 4、利用溶剂较少提取有效成分较完全的方法是: 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 C、透析法D、浸渍法 5、某化合物用氧仿在缓冲纸层桥上展开,其 R f值随 PH 增大而减小这说明它可能是 A、酸性化合物B、碱性化合物 C、中性化合物D、两性化合物 6、离子交换色谱法,适用于下列()类化合物的分离 A、萜类B、生物碱C、淀粉D、甾体类 7、碱性氧化铝色谱通常用于()的分离,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 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 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 二、判断题 1、不同的甾醇混合,熔点往往下降特别多 2、苦味素就是植物中一类味苦的成分。 3、天然的甾醇都有光学活性。 4、两个化合物的混合熔点一定低于这两个化合物本身各自 的熔点。 5、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为植物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 的物质,因此称之为一次代谢产物。

6、利用13C-NMR 的门控去偶谱,可以测定13C-1H 的偶合数。 7、凝胶色谱的原理是根据被分离分子含有羟基数目的不 同.达到分离,而不是根据分子量的差别。 三、用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 用聚酰胺柱层分离下述化合物,以稀甲醇—甲醇洗脱,其出柱先后顺序为()→ ()→ ()→ () O O OH OH HO O O OH OH HO OH OH O O O O O glu O Rha O O OH OH O O CH3 A B C D 四、填空 某植物水提液含中性、酸性、碱性、两性化合物若干。通过离子交换树脂能基本分离: 五、回答问题

常用的细胞凋亡检测方法

细胞凋亡与坏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细胞凋亡形式,根据死亡细胞在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别,可以将二者区别开来。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 根据凋亡细胞固有的形态特征,人们已经设计了许多不同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检测方法。 1 光学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 (1)未染色细胞:凋亡细胞的体积变小、变形,细胞膜完整但出现发泡现象,细胞凋亡晚期可见凋亡小体。 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脱落。 (2)染色细胞:常用姬姆萨染色、瑞氏染色等。凋亡细胞的染色质浓缩、边缘化,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 成块状和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 2 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一般以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为指标来评判细胞凋亡的进展情况。 常用的DNA特异性染料有:HO 33342 (Hoechst 33342),HO 33258 (Hoechst 33258), DAPI。三种染料与DNA的结合是非嵌入式的,主要结合在DNA的A-T碱基区。紫外光激发时发射明亮的蓝色荧光。 Hoechst是与DNA特异结合的活性染料,储存液用蒸馏水配成1mg/ml的浓度,使用时用PBS稀释成终浓度为2~5mg/ml。 DAPI为半通透性,用于常规固定细胞的染色。储存液用蒸馏水配成1mg/ml的浓度,使用终浓度一般为0.5 ~1mg/ml。 结果评判: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分为三期:Ⅰ期的细胞核呈波纹状(rippled)或呈折缝样(creased),部分染色质出现浓缩状态;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Ⅱb期的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图1)。 3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结果评判:凋亡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凋亡Ⅰ期(pro-apoptosis nuclei)的细胞核内染色质高度盘绕,出现许多称为气穴现象(cavitations)的空泡结构(图2);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细胞凋亡的晚期,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 二、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 V法)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正常位于细胞膜的内侧,但在细胞凋亡的早期,PS可从细胞膜的内侧翻转到细胞膜的表面,暴露在细胞外环境中(图3)。Annexin-V是一种分子量为35~36KD的Ca2+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能与PS高亲和力特异性结合。将Annexin-V 进行荧光素(FITC、PE)或biotin标记,以标记了的Annexin-V作为荧光探针,利用流式细胞仪或荧光显微镜可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 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 PI)是一种核酸染料,它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但在凋亡中晚期的细胞和死细胞,PI能够透过细胞膜而使细胞核红染。因此将Annexin-V与PI匹配使用,就可以将凋亡早晚期的细胞以及死细胞区分开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