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庄子 天下》论墨考辨

《庄子 天下》论墨考辨

《庄子 天下》论墨考辨
《庄子 天下》论墨考辨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内容.

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1842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4、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5、中国海关税应与英国商定。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望厦条约》:1844 《黄埔条约》:1844 《爱珲条约》:1858 《天津条约》:1858 《北京条约》:1860 (1开天津为商埠;(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中英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签约后,英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并支持洋务派奕昕(此字为言字旁当政。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 《中俄改订伊犁条约》:1881 《中法新约》:1885

①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②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③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业者之人商办”。④此约签字后6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⑤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马关条约》:1895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后来日本以退归占领的辽东半岛为由,又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 ●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片面最惠国待遇。 《辛丑条约》:1901 (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中俄声明文件》:1912 《二十一条》:1915

品牌营销发展现状

品牌营销发展现状 一、引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果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进行计算,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与欧盟。如果按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进行排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占据世界第六,排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之后。不管何种排名,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却还处于较低水平。2006年5月12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公布了20(拓年国际竞争力排名,中国的竞争力水平由2(X)5年第31位上升到第19位,是61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排名中增幅最大的国家。但是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经济总量与国际竞争力在世界上的排名是不相协调的。造成这种不相协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中国缺乏众多的强势品牌,尤其是世界级品牌。从世界范围来看,强国(GDP总量高)、富国(人均GDP高)往往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是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的集中地。例如,在2(X巧年美国《商业周刊》与世界著名的品牌评估机构英国Interbrand公司联合发布的《全球最有价值100品牌》评估报告中,经济总量依次排名世界第一至第五的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分别拥有50个、8个、9个、5个和8个全球最有价值品牌。是否拥有世界级品牌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前中国不仅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且是世界上第四大制造大国,有17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却严重缺乏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为了尽快扭转这种局面,自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国自主知名品牌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纳人“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培育国内与国际知名品牌,发展品牌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主讲——冯聚才 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三条线的交叉” 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清王朝的衰落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结果: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典型人物:林则徐)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中-英法俄美《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政府表现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气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西方八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0年9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与主要矛盾 (1)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通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A、中国的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依然存在; 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E、近代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其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中国人民

民族品牌发展的现状

论民族品牌的维护和发展 摘要:随着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取得一席之地,站稳脚跟,就必须在国际上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要发掘中国企业品牌的优势和潜力, 扬长避短。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民族品牌发展的现状, 其次分析了民族品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民族企业品牌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民族企业品牌战略 民族品牌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创造了相当多的民族品牌,基本上完成了对洋品牌的模仿、借鉴,对民族品牌的认识、挖掘、独立创新的实践过程,很多民族品牌价值处于攀升状态。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民族品牌成长过程毕竟太短暂, 品牌价值, 品牌实际竞争力,品牌管理经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特色品牌相比还处于劣势,一些优质民族品牌正处于萎缩状态。许多有中国特色产品进入外国市场,却以该国品牌的面目出现。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被外资收购的民族品牌更是不计其数。其中不少民族品牌在被外资收购后已被人们遗忘,而外资品牌则趁机蚕食市场份额。 2民族品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1品牌意识淡薄,很多企业满足于贴牌生产 当前中国许多产业已经是世界第一,但很少有自己的品牌,中国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没有品牌的打工经济。我国的一些企业家缺乏长远的品牌战略意识。国内很多企业仍只处于贴牌生产的状态,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长远发展来看,贴牌具有局限性,必须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因为贴牌生产的利润空间较少,受委托的企业如果不创建自己的品牌,而是过于依赖委托方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中就没有名正言顺的市场地位,利润被压榨,而且企业也缺乏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2.2部分企业缺乏危机变革意识 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格局,我国许多民族企业跟不上世界经济革新的节奏。缺乏变革意识,认为“老牌即是名牌”,对一些优势已去的民族品牌盲目自恋,坚持以一些“老产品”和“老品牌”作为企业的产业支柱和形象标志,不愿积极地创新和变革,结果必然使企业也被市场所淘汰。一些过去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现在已倍受冷落,甚至已退出市场。如果民族品牌忽视产业升级,不去创新,而是因循守旧,注定企业永远长不大。 2.3外资加速并购,民族品牌流失严重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战略有输出产品、输出资本、输出品牌三种方式,输出品牌只动用本国少量的资源和资金,甚至根本不用资金,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人力和设备,生产他们的品牌,这样便可以达到消灭竞争对手,获取垄断地位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初,外资并购中国企业,首选的是有传统技术优势、国内市场比较广阔并且运行良好的传统产业,如纺织、印染,但后来外企对知名度高的企业及其品牌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知名品牌又是外企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于是,通过并购来消灭这些品牌便成为外企扫除障碍的利器。一旦外资取得控股权后,往往会把一个好端端的中国民族品牌逐渐冷藏、冰冻直至消失,最后用外国品牌取而代之。 2.4品牌基础薄弱 品牌的根基就是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质量包括产品本身的质量也包括服务质量。没有好的质量一切都是空谈。但我国有的企业并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以至于在国外一提起中国制造,几乎成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我国的部分产品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只能做最初步的加工,而剩下的精加工、包装、贴牌等部分只能由人家来完成,当然我们也就只能拿微薄的利润,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金融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金融政策 “金融”一词产生于近代,但明朝中叶之后我国就已出现比较广泛的金融活动,尤其是在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金融更是经历了动荡与混乱、统一与发展的历程。回顾与总结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国家金融政策及经验教训,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实施正确的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我国近现代史上金融发展进程的历史 从明末到1949年这段时期,我国经历了封建社会的落日辉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混乱与动荡以及前赴后继的民族抗争,中国金融也经历了重大波折与艰难发展。 旧式金融机构由盛而衰。钱铺和票号是旧式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钱铺产生于明代,在清代成为当时的主要金融机构,但因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未能发展成真正的银行。票号产生于明末,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在鸦片战争后发展到极盛,但在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败并最终消亡。 外商银行在华特权由小渐大,但最终被取缔。由于清政府的软弱与退让,外商银行于1845年进入中国,逐渐控制了进出口贸易,垄断外汇,控制中国金融与财政。抗日战争胜利后,外商在华银行的势力出现新变化,美国在华银行发展迅速。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在华银行的特权被彻底取缔。 中国现代银行业在曲折中前进。中国现代银行业诞生于1897年,辛亥革命后得到了很大发展,南京政府建立后逐步实现了官僚资本的金融垄断,而民族资本金融业却趋于衰落。在外部挤压、内部争夺以及阶级斗争以至战争的影响下,中国现代银行业始终在曲折中发展。 革命根据地的金融业由无到有,并最终掌握了全国金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合作金融机构始创于1924年,其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与壮大。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成立,在边解放、边接管、边建行和边办业务的过程中使中国金融从混乱走向统一,从动荡走向稳定。 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国家金融政策及其成效

中国近代史纲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为了广大同学的需求!~~~~~ 特此发表几造福同学们的答案!!! 考试么就没问题了~~~~~~~~~~~~~~~~~HAHAHHA ------------------------------------------------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中国汽车业民族品牌战略研究

中国汽车业民族品牌战略研究 内容简介:在当今这个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阶段,中国的汽车市场却仍然是市场份额中一块很大的蛋糕,而为什么国内的人却总是对外国品牌的车情有独钟,是崇洋媚外,还是另有隐情?下文将为大家介绍影响中国汽车业民族品牌的核心因素——人才培养。 要谈中国的汽车业民族品牌,那么首先肯定要了解中国汽车民族品牌的发展历史。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汽车民族品牌几乎一片空白,仅有解放作为汽车的品牌,而当时的轿车只有红旗,也是从苏联进口的。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汽车民族品牌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纵观中国汽车的发展历史,其实是一部合资史。从1983年5月5日成立的北京吉普之后,大众成了第二个争夺中国市场的合资方,如今,28年过去了,中国的合资汽车企业的确促进了中国汽车发展,圆了很多人的汽车梦,但同时也抛给国人一个问题,中国何时才能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呢? 在中国合资企业发展的同时,中国汽车业出现了一支新的生力军,那就是吉利,奇瑞,比亚迪,力帆,长城等一系列民族,民营汽车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起来,这些汽车企业为国人争了口气——中国有了完全自主品牌的汽车,可是吉利和奇瑞稍微发展壮大起来之后,都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个问题,中国国民普遍对民族汽车有着不好的印象,认为民族汽车起步晚,发展慢,尤其是自主民族品牌,在技术上更是落后,因此民族汽车企业的汽车就与廉价,低质量划上了等号,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国有民族汽车品牌确实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比亚迪,除了汽车的玻璃和轮胎,其他的原件都是由本公司自己生产,通过这样从而实现摆脱对其他材料供应商的依赖,然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在那些自己并不擅长的行业里的盲目发展,这两年来比亚迪企业的汽车市场份额年年缩水,而C-NCAP(第三方汽车碰撞测试评级机构)对比亚迪销量最好的比亚迪F3型轿车的测试中,完全正面碰撞测试大腿保护为0分。(满分2分)侧面碰撞碰撞测试胸部保护为0分(满分4分)。可见比亚迪车型的安全性已经很差,而汽车的质量当然没保证。当然,合资企业的条件也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改善,除了合资企业所带来的汽车消费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外,那些所谓的以市场换技术,市场换资金等目的都没有真正达到,唯有外资品牌控制了中国的汽车市场,中方赚到了一些小钱,而外方去瓜分更多的市场,技术专利费用和利润。由上面合资和独资的民族汽车企业发展问题不难看出,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一件多么影响是分大的问题。 的确,知识权是影响汽车业民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是背后的问题却不得不进行挖掘?为什么中国中国汽车民族企业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呢?起步晚,发展慢,这都不是一个合理的原因,在如今中国汽车市场销售份额已达到全球世界第一的环境下,汽车企业的利润不会差,甚至如同五粮液等其他行业的公司都纷纷以控股方式投入到汽车行业中,试想如果没有很高的经济利润,会投入吗?答案很明显。在这样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利润下,中国汽车不缺少资金,有了资金就可以和外资进行合并,就能产出更高质量的汽车,毫无疑问,这样必然能获得最大的短期利润,而正是由于很多技术国外有,而且本身研究的过程中必须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1) 1、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D )A.俄国B.日本C.美国D.美国 2、为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在1893年编成《四洲志》的是(A ) 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D.郑观应 3、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C) A.永安建制B.北伐失利C.天京事变D.洪秀全病逝 4、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D ) A.《原道醒世训》B.《原道觉世训》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5、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掌管洋务的中央机关是(A ) A.总理个管事务衙门B.京师同文馆C.江南制造总局D.外务部 6、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7,.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的起义,史称(B ) A惠州起义 B 黄花岗起义C 武昌起义D 湖口起义 8.在1911年爆发的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B ) A广东 B 四川C湖北D 湖南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质的法典是(B ) A 《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10,.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标志是(D ) 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的失败C 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D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11.1933年11月,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和蒋光鼎发动了抗日反蒋的(B ) A宁都起义B福建事变C 西安事变D二二八起义 12.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会议是(A )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13.1938年3月,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去的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B桂南战役C中条山战役D长沙战役 14.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以身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B ) A佟麟阁B张自忠C戴安澜D赵登禹 15.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的口号是(A ) A和平,民主,团结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D将革命进行到底 16.国民党军队在1946年6月挑起了全面内战,其起点是大举围攻(A ) A中原解放区B东北解放区C陕北解放区D山东解放区 17.1946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C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 18.1947年12月,在香港正式宣布成立的中国民主党派是(A ) A中国民主促进会B九三学社C中国农工民主党D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9、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上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C )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 20、新中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 D )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21、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A )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成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2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B ) A.加工订货B.公私合营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 23、在中共八大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C ) A.刘少奇B.薄一波C.陈云D董必武 24、毛泽东在1957年2月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B )

论中国民族品牌发展

1 中国民族品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首先从我国民族品牌的内在因素剖析中国民族品牌存在的问题。 1、1民族品牌意识淡薄 当前中国许多产业已经是世界第一,但几乎没有自己的品牌,中国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没有品牌的打工经济。我国的一些企业家缺乏长远的品牌战略意识。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法人代表没有树立品牌意识,只是一味地追求生产经营的绩效;有的企业虽然有品牌意识,但没有把品牌放在重要位置,没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只是说说而已,没有付诸行动;有的企业缺乏创造品牌的动力,一遇到技术上或资金上的困难就产生为难情绪,甚至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对品牌的追求;有的企业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在与外商的合资合作中轻易地出让自己商标的使用权,以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而丧失了长远的根本利益。 1.2 民族品牌缺乏创新力 民族品牌必须及时把握产业的变化,及时对产品技术和核心要素进行创新,才能赢得市场的持续性发展,如果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不能根据新的消费需求进行品牌价值的创新,很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我国很多民族品牌就是由于未能把握新的技术以及产业变动所带来的机遇而灭亡的。比如润迅寻呼没能及时应对手机时代的来临,小霸王学习机没能抵挡住电脑。这些事例充分说明,如果民族品牌忽视产业升级,不去创新,而是因循守旧,那么很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1.3 民族品牌商标权流失现象严重 我国许多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因而对民族品牌的商标权保护不利。改革开放以来,外商不断通过并购、控股等方式限制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导致大量民族品牌日渐萎缩甚至消亡。目前我国八大饮料公司已有七家被可口可乐或者百事可乐并吞,四大年产超过8万吨的洗衣粉厂已被外企吃掉3个。中国的合资合作企业,90%使用的是外国投资方的商标。当年人们耳熟能详的许多品牌如活力28、熊猫洗衣粉等都被外企打人了“冷宫”,民族品牌在外资并购中“蒸发”。 1.4 民族品牌经济价值较低 笔者认为,品牌的经济价值就是品牌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品牌的认知程度和信赖感所带来的持续不断的购买行为,从而使拥有该品牌的企业获得比同行更多的市场份额、更高的经济效益。 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中国民族品牌起步比较晚、起点比较低,以及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存在一些混乱因素。对此,我们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警醒。 2发展中国民族品牌的几点建议 长期以来,民族品牌的发展问题一直都是我国政府、专家学者、企业界仁人志士不断探索的重点问题。根据中国民族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遵循民族品牌的发展规律,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发展民族品牌的成功经验,笔者对如何加快发展中国民族品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尽快制定和完善中国民族品牌发展战略1、2 首先,中央政府要制定全国性的民族品牌发展战略。这个战略应当包括发展中国民族品牌的指

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变迁研究

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变迁研究 本文从金融功能演进的角度,讨论了1800-1937年中国金融机构的变迁问题,中心观点为: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变迁是近代中国金融功能演进的产物,金融功能演进本质上是一个功能不断分化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基本运行机制是协调机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基于两大目的。一是探明近代中国金融业不同发展阶段主要金融机构变迁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以更好理解中国金融机构的变迁规律。二是在此基础上为我国银行业的当前和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历史借鉴。 出于上述考虑,本文从理论推导和历史分析两个方面对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的变迁进行了研究。理论推导方面,尝试把金融变迁与社会经济变迁原理结合起来予以研究,通过梳理社会变迁理论中功能、结构、能动性等概念,提炼出“功能是系统复杂性化简的内在需求,结构是这一需求的实际运作状态,功能是结构变化的内在机理”这一分析社会经济系统变迁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之上解释了金融功能、金融功能的分化和实现、金融变迁等概念,分析了金融系统中功能和结构的关系、金融机构变迁的内在机理等重要问题,并对金融变迁相关理论进行了整合,提出了金融变迁的功能协调观点,认为金融功能本质上是对金融系统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化简需求,它的演进过程就是这一化简需求的不断分化和实现过程,围绕功能的分化和实现,金融体系的各要素、各制度进行变迁,其变迁的核心运行机制是协调机制。作为金融要素或金融制度中的一种,金融机构变迁的内在机理也是围绕金融功能的分化,金融机构对这一分化的适应过程或动态协调过程,即金融功能的实现过程。 本文也对引起功能分化和系统变迁的原始动因——能动性作了分析,认为一般情况下,自发性(诱致性)和计划性(强制性)两大动因共同作用于变迁过程,但在不同的阶段二者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有时自发性起主要作用,有时计划性起主要作用。按照金融功能协调观点,1800-1937年间的中国金融机构变迁也是一个对功能分化和实现的适应过程,从金融系统的服务对象看,金融功能的大致演进顺序为:商业金融服务-政府金融服务-工业金融服务,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考察。第一阶段1800-1840年,以金融机构的成长为主线展开分析。市场自发性动因——长途大宗商品贸易量的增加和复杂混乱的货币制度,共同推动商业金融服务功能从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体系中分化出来,围绕这一功能的实现,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中国民族品牌创新与发展的研究

中国民族品牌创新与发展的研究 摘要: 民族品牌是在品牌资质和民族文化理念两个方面具有民族特色的自创品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我国民族品牌的重要意义, 准确把握民族品牌建设的主要问题, 虚心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正确制定发展我国 民族品牌的战略决策。 关键词: 民族品牌创新品牌建设 品牌是企业的名片和标识,是消费者选购商品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因为一个优秀的品牌既是商品质量的象征,更是身份和地位的体现。进入21 世纪,民族品牌不仅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实力的象征 一、民族品牌的内涵及其意义 在各国相互依赖的全球化经济环境中, 人们也很难严格定义民族品牌。一般而言, 品牌是产品的实际功能、外观形态、市场开拓、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等所有要素的综合体现。品牌不仅蕴涵着产品的实际功能和科技含量, 而且还蕴涵着文化与人文理念。民族品牌是指由一国的民族企业开创出来的、在功能、价格、营销、心理认同和民族文化底蕴等方面具有独特影响和意蕴的自有品牌。民族品牌最重要的特质在于品牌资质和民族文化理念两个方面, 品牌资质是一个品牌 的内在性能, 而文化理念则是民族文化在品牌上的积淀。 “名牌”经过民族文化的提炼和世界市场的检验才能成为真正的民族品牌。“民族”是相对于“世界”而言的, 只有凝聚着民族文化特色的“名牌”, 即提到品牌名称就会联想到民族文化, 同时, 只有经受了世界市场的检验, 品牌 成为一个民族的产品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在这样的意义上, 一个品牌才是真正 的民族品牌。 面对未来, 品牌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营销战场中重要的竞争手段。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 知识经济不断发展, 品牌几乎可以被看成是企业进入21 世纪市场的“入场券”。只有自创品牌, 企业才能自强自立;只有依托品牌, 企业的发展才有生命力;只有发展自主品牌, 国家才能振兴。民族品牌是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激烈竞争的背景下, 质量、造型、价格等因素相同的两个商品往往由于其拥有不同的品牌而命运迥异。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根据它拥有多少民族品牌和世界品牌来判定, 发展中国家与发 达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及可持续发展“后劲”方面的差距,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品牌的差距上体现出来。因此,发展我国民族品牌, 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 并且关系到我国经济宏伟蓝图的实现, 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发展民族品牌, 已是如箭在弦, 势在必行。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曾经指出的那样:“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 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这个国家就没有希望。” 二、当前我国民族品牌现状 我国虽然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国内品牌培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品牌少,出口利润低,中国的产品处于国际产业链的最低端。根据商务部的数字分析,我国平均出口一件衬衣的利润是0. 3 美元,出口8 亿件衬衣的利润才能买1 架空客A380飞机。利润过低的恶性循环使我国难以积累雄厚的资金搞自主技术开发,不利于我国企业的产业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走过了品牌经济启蒙阶段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实践教学报告 题目: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经济掠夺 学院旅游与烹饪学院 班级食品1704 姓名朱江涵 学号172403426 实践时间.5.23-5.25

一.帝国主义对全中国的经济侵略1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中国的方式 2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对中国带来的影响 3中国人民对经济侵略的反击 结果 参考文献

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近代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 1.强迫贷款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入侵后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贫弱,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一直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下了大量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中大多都有强迫清政府赔偿“战争损失”的条款,而晚清政府国家腐败,国库空虚,由地主阶级所领导的洋务运动又在北洋战争后彻底失败,那么向帝国主义借贷就成了清政府必然的选择,而这些贷款往往又都有极高的利率。 以辛丑条约为例,清政府理应赔偿白银4.5亿两,但经过39年的借贷,本息共计为 9.8亿两,实赔了6.5亿两。 2.修建铁路,开办工厂 修建铁路也是必须要提的一条,帝国主义在华投资建造了几十条铁路例如滇越铁路、胶济铁路、安奉铁路、南满铁路、京汉铁路、正太铁路、京奉铁路、沪宁铁路、粤汉铁路、津浦铁路、广九铁路、道清铁路,可以说近代中国的主要铁路系统都是由帝国主义国家出资修建的,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开办各种工厂,直接将从中国掠夺的原材料加工成商品倾销到中国 3.建立矿场,掠夺资源 以918事变后的东北为例,日本在东北修建大量矿场,肆无忌惮的掠夺铁矿石等资源,日本在侵华期间大概累计掠夺煤炭约10亿吨,铁矿约1.8亿吨,铜矿约150万吨,铝约10万吨,镁约5万吨。 4.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市场营销学作业关于民族品牌分析 民族品牌双刃剑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民族品牌双刃剑 提到健力宝,印着绿色字体的白色易拉罐包装对于90后的我们肯定不陌生。“爱运动,爱健力宝。”“喝健力宝,喝出胜利,喝出精彩!”等广告词给少年时的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1988年到1997年这10年时间里,健力宝产销量均在全国饮料行业中位居第一,然而,2000年以后健力宝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到如今我们已经很少能看到健力宝的广告了。最近一次我看到健力宝的广告还是在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虽然包装和以往有很大的改变,但这一切都已无力回天。 健力宝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回避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正面冲突,悄然声息的发展策略使得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放松了对其的警惕。在这样一种平和的不十分引人注意的表象下,健力宝得以快速成长。同时,一旦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挑起市场战争,健力宝就会拿出民族品牌的杀手锏。这一杀手锏有助于增进健力宝的民族亲和力和感性魅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健力宝屡试不爽,一次次打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进攻。但长期使用这一手段却阻碍了健力宝在产品品质上的提升,延缓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最终,民族的大旗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下哄然倒下。 健力宝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了民族品牌这一大旗,但其最终的失败也和民族品牌这一鲜明旗帜有着必然关系。企业发展前期利用民族品牌的旗号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胜利的喜悦让他逐渐迷信民族品牌的威力,忘了自我能力的修炼,最终一败涂地。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企业打出民族品牌可以作为其经营期初的一种营销手段,在一定时期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企业不断发展,过分地宣传民族品牌这一优势却未能给企业带来收益,有时候更会适得其反,给企业带来损失。 “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大家应该记得前几年每逢过年电视广告中都会有这样一个广告:过年,北京四合院里面,一家三代人聚集在一起放烟火,接着吃年夜饭,然后镜头转到家人喝的饮料。广告语:过年就喝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首先,不得不说这个广告做的确实很喜庆,通篇的红色。但是如果去看非常可乐的包装,我们第一眼就会觉得眼熟,不错,很像可口可乐。我一直在想为嘛可口可乐不告非常可乐侵权?后来几年非常可乐销声匿迹,才恍然大悟原来可口可乐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啊!看来可口可乐早就知道非常可乐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安乐死”是迟早的事儿。 非常可乐作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不但没有在“两乐”(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占据绝对优势的中国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还被“两乐”无情地赶出了市场。看来民族品牌的旗号不是那么好扛的!非常可乐从进入市场一开始就打着民族品牌的旗号,而且一直坚持着。但从现在非常可乐的现状来看,其收效甚微。相比健力宝而言非常可乐是比较失败的,健力宝曾经风光一时,而非常可乐从一开始就注定其会以悲剧收场。因为健力宝的前车之鉴非常可乐并未吸取,而且走了健力宝的老路。同时非常可乐所处的时期市场环境要比健力宝时期的市场环境更为恶劣,健力宝发展时期国家有一定政策上的扶持。 广告宣传中不断地宣传自己是民族品牌,但国人未必会因为你是民族品牌而购买你的产品。即使你的价格相比于“两乐”要便宜那么一点点,但是顾客的口

中国近现代金融史及其政策发展

目录 一、我国近现代史上金融发展进程的历史..................................................................................... 二、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国家金融政策及其成效............................................................................. (一)明、清政府的重本轻末政策、“觅商汇兑”政策、封建压榨政策 .............................. (二)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对外商银行的退让与依附政策 ................................. (三)晚清政府与北洋政府实行有利于民族银行业自由发展的政策 ................................. (四)南京政府的金融垄断政策、对民族资本金融业的压制政策以及法币政策 ............. (五)革命根据地政府的独立自主的金融发展政策、审慎的货币发行政策以及严格的金融管理政策................................................................................................................................. 三、近现代金融史发展的经验与其借鉴意义................................................................................. 中国近现代金融史及其政策发展 摘要:“金融”一词产生于近代,但明朝中叶之后我国就已出现比较广泛的金融活动,尤其是在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金融更是经历了动荡与混乱、统一与发展的历程。回顾与总结中国近现代金融史上的发展、金融政策及经验教训,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实施正确的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字:近现代;金融;发展史;政策; 一、我国近现代史上金融发展进程的历史 从明末到1949年这段时期,我国经历了封建社会的落日辉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混乱与动荡以及前赴后继的民族抗争,中国金融也经历了重大波折与艰难发展。 旧式金融机构由盛而衰。钱铺和票号是旧式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钱铺产生于明代,在清代成为当时的主要金融机构,但因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未能发展成真正的银行。票号产生于明末,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在鸦片战争后发展到极盛,但在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败并最终消亡。 外商银行在华特权由小渐大,但最终被取缔。由于清政府的软弱与退让,外商银行于1845年进入中国,逐渐控制了进出口贸易,垄断外汇,控制中国金融与财政。抗日战争胜利后,外商在华银行的势力出现新变化,美国在华银行发展迅速。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在华银行的特权被彻底取缔。 中国现代银行业在曲折中前进。中国现代银行业诞生于1897年,辛亥革命后得到了很大发展,南京政府建立后逐步实现了官僚资本的金融垄断,而民族资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体会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我感触颇深。一方面,我对中国近代的这一段历史有了愈加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的近代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夜的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这是一段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第二个阶段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入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G_O_V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入入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耻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耻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这两次农夫运动都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入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实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颠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抵触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抵触;农夫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起来了,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曲折的斗争,颠覆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