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改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改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3题。

教学目标: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呼号激趣,揭示课题 快乐六加一,轻松来学习 二、明确目标,学前检测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636261 =++103

103103 计算

10

3

10310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三、精讲点拨,排疑解惑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每人吃92

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

一个人吃了92块,三个人吃了几个92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92

块。让学生

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

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92+92+92=9222++=96=32

(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

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3

2

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

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392

?。再启发学生

说出39

2?表示求3个92

相加的和。

(3)比较39

2

?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392

?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392?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92的和。板书:92+92+92

。学生

计算,教师板书:92

22++。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

32

96932==?(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32?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32?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

9

32?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92

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39

2

?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392?是用分数92

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

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392

?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

后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392

?按简便方法计算。

四、巩固训练,评价检查

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五、回顾重点,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六、适量作业,扩展延伸

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教学反思:

分数乘以整数学案

学习目标:在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课前检测:(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636261 =++103

103103 评价检查:

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呼号激趣,揭示课题

快乐六加一,轻松来学习 二、明确目标,学前检测

复习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52×4 87×4 73×2 14×21

2

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三、精讲点拨,排疑解惑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得出: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 ,也就是求12L 的3倍是多少。(2)问题二:

2

1

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2

1

提问:根据什么列示的? 启发学生思考:21桶就是半桶,求2

1

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 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12L 的

2

1

是多少。

(3)问题三:

4

1

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4

1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思考:求

41桶是多少?就是求12L 的4

1

是多少。 2、结合上面的几个问题,你知道“12×2

1”和“12×41

”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

是什么吗? 12×

21表示12L 的2

1是多少:12×41表示12L 的41

是多少。

3、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引导:这道题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3千克的10

3

是多少千克。 (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李伯伯家有一块

2

1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51,种玉米的面积占53

1、问题一: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提问: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示呢?

(实际上就是求

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列示是:2

1×51。)

(2)探究2

1×51

的计算方法。

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表示一公顷,先画出它的21,表示2

1

公顷。

②再涂出2

1公顷的51

引导理解:求

21公顷的51

是多少公顷,就是把2

1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

③观察交流。

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

2

1公顷的51

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得出:求

21公顷的51

是多少公顷,就是把2

1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

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即5×21×1=5×21×1=10

1

板书:21×51

==5×21×1=10

1(公顷)

2、问题二: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

1×53

提问:“

21×53”等于多少呢?你能用颜色表示2

1的53

吗?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5)份,不同的是要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21×53

==5×23×1=10

3(公顷) 3、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分母。(板书) 四、巩固训练,评价检查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五、回顾重点,课堂小结 六、适量作业,扩展延伸

1、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2、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5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12×3

想:求3个12L ,也就是求

12L 的3倍是多少。 ⑴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2×

21 21×51

==5×21×1=10

1(公顷)

想:求12L 的一半,就是求 ⑵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2L 的

21是多少。 21×53

==5×23×1=10

3(公顷)

1

分数乘法学案

学习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课前检测

复习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52×4 87×4 73×2 14×21

2

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评价检查: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的例4,练习四的第3、6、7、9题。

教学目标: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分数的约分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呼号激趣,揭示课题 快乐六加一,轻松来学习 二、明确目标,学前检测 复习

53×30= 12×32= 52×31= 87×4

3

=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 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精讲点拨,排疑解惑 1、出示例题。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

109

千米/分。 2、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45

4

。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得出:

乌贼的速度是

10

9

千米/分。 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109千米/分的45

4

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09×454=45×104×9=45036=25

2

(km ) 启迪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交流讨论。

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 3、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5

⑴学生独立解答,约分:

⑵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

4、试一试。

10

9×454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 四、巩固训练,评价检查

1、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五、回顾重点,课堂小结 六、适量作业,扩展延伸

1、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2、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109×454=45×104×9=45036=252

(km ) 109×454=45

×104×9=252(km )

分数乘法学案

学习目标: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重点: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学习难点:熟练掌握分数的约分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前检测:复习

53×30= 12×32= 52×31= 87×4

3

=

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评价检查:

1、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呼号激趣,揭示课题 快乐六加一,轻松来学习 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53×15 21×32 53×31 85×5

4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 0.4 3.5 1.25 85 54 53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三、精讲点拨,排疑解惑 1、出示例题5。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图中的信息。 组织交流。 2、解决问题一。

出示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2.1×4

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得出:以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是分数和分数相乘或分数和整数相乘,而这个算式是分数和小数相乘。

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计算呢?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汇报交流计算方法,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2.1×

43=1021×43=4063(dm ) 分数化成小数:2.1×4

3

=2.1×0.75=1.575(dm )

3、解决问题二。 出示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 分数化成小数进行计算。

4、观察比较,回顾反思。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

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明白: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合于所有小数化成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计算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四、巩固训练,评价检查 1、教材第8页“做一做”。

2、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题。 五、回顾重点,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适量作业,扩展延伸

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3、4题。

小数乘分数

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小数化成分数:2.1×

43=1021×43=4063(dm ) 分数化成小数:2.1×4

3

=2.1×0.75=1.575(dm )

教学反思:

小数乘分数学案

学习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课前检测:1、计算下面各题。

53×15 21×32 53×31 85×5

4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 0.4 3.5 1.25 85 54 53

评价检查:

1、教材第8页“做一做”。

2、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题。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呼号激趣,揭示课题 快乐六加一,轻松来学习 二、明确目标,学前检测 出示复习题。

5×6+7×3 15×(34-27) 16×4-7×9 (35+21)×28 70-4×6 36×2+15

不要求学生计算,只要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即可。

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三、精讲点拨,排疑解惑

出示例题6。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画框长

54m,画框宽2

1

m 。 求“需要多长的木条?”就是求画框的周长。 2、学生独立列式。 (

54+21)×2或54×2+2

1

×2 3、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指名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4、学生独立完成计算,交流汇报。

交流时,指名说说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在一个没有算式的括号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四、巩固训练,评价检查

1、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5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计算错在哪里,再进行独立改错练习。 2、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 五、回顾重点,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适量作业,扩展延伸

1、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7题。

2、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8、9题。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54+21)×2 54×2+21

×2 =1013×2 =5

4

×2+1

=513(m ) =5

13

(m )

教学反思:

分数混合运算学案

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学习重点: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课前检测:

5×6+7×3 15×(34-27) 16×4-7×9

(35+21)×28 70-4×6 36×2+15

评价检查:

1、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5题。

2、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6题。

第6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呼号激趣,揭示课题

快乐六加一,轻松来学习

二、明确目标,学前检测

1、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能举例说明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三、精讲点拨,排疑解惑

1、出示算式。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启发学生思考: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

2、知道观察,发现规律。

①第一组运用乘法交换律。

②第二组运用乘法结合律。

③第三组运用乘法分配律。

3、总结规律。

在分数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4、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出示例题7。

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独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指名板演:

)561(53?? 12)4

165(?+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四、巩固训练,评价检查

1、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讲评。 2、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先算“

100×50

1

”会使计算更简便。 五、回顾重点,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 六、适量作业,扩展延伸

1、出示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第10、11、12题。

2、出示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第1

3、1

4、15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13310)

(124

1126512

)4

165(=+=?+?=?+应用乘法分配律216

1×5×53)

(6

155356153==??=??)(乘法结合律)

(应用乘法交换律)()

(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