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试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试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试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试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20 每小题2分)

1、下列做法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 .为了使很重的坦克车不至于陷入泥土中,要安装履带

B.铁路的铁轨要铺在枕木上,可以防止铁轨下陷

C.刀刃要磨得很薄,切菜才省力

D.书包带要做得宽些,背在肩上才舒服

2、站在物理学角度,请选出下面诗词中有关带点词句的正确解释;()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清澈的湘江,江水显得浅而见底,水天相映,嬉游的鱼儿,却似在蓝天中飞翔一般。

A、湘江水本来就浅,这是一种写实

B、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实像

C、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水底是虚像

D、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水底是虚像

3、投出的篮球能够继续在空中飞行,这是因为 ( )

A、篮球受到运动员的推力作用

B、篮球具有惯性

C、篮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D、篮球的惯性大于空气阻力

4、如图一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5、下列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A.自行车车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 B.自行车脚踏板与鞋之间的摩擦

C.自行车刹车时,刹车闸与车轮间的摩擦 D.自行车把手与手之间的摩擦

6、农民清除黄豆中夹杂的砂粒时,常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桌面滚下,而砂粒却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

A.砂粒比黄豆密度大

B. 砂粒比黄豆体积小,不易滚下

C.砂粒比黄豆对桌面的压力小

D.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所受滚动摩擦大

7、关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个不为零的力,其合力一定不为零。 B.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

C.求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就是把两个力的大小相加。

D.不论两个力的方向如何,合力的方向总是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8、一本物理书放在水平课桌上处于静止状态,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课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9、放映幻灯时,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那么幻灯片的正确放法应是 ( )

10、对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 )

A.鼓掌时,左手受到右手的作用力,右手同时也受到左手的作用力;

B.用手压弹簧,弹簧缩短了,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发生力的作用时,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D.用力踢球,球由静止变运动了,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填空题(29 每空格1分)

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照射到凸透镜的表面上,在镜后5cm远处的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若一物体距该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物体通过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胶片相当于_______,照相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该_____________焦距。

3、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它对太阳光的__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4、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近视镜属于______透镜,老花镜属于_______透镜。

5、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其中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镜头中的_____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立的实像。

6、人踢球时,是______与______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若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

7、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作用,F1=30N,F2=15N。则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

8、自行车是同学们常用的交通工具,请把对应题号填在横线上。

①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

②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

③通过加润滑油来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

④通过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

A.脚蹬子表面做的粗糙不平B.刹车时要用力捏闸

C.车轮做成圆形的D.要经常给链条上油

9、用20 N的力把重为8 N的物体紧紧地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__N。

10、装满沙的箱子总重为200N,在5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箱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N,要减小箱子与地面的摩擦力,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一种可操作方法)

11、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你就以上两点各举一例。(不要求解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5,第一题2分,第二题1分,第三题2分)

1、完成光路图

2、在方框中填上适当透镜

3、画出斜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所重力的图示

四、实验题(28每空格1分,作图题2分,第5题4分)

1、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调整蜡烛、凸透镜和

光屏的高度。点燃蜡烛应在这个步骤之_____(填“前”或“后”)。

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分别调节光

屏的位置。

①烛焰放在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②烛焰放在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③烛焰放在______点时,屏上出现最清晰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远;

④烛焰放在__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

⑤烛焰放在______点时,可以观察到放大的像;

⑥烛焰从a移到b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变____,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变__ ___。

2、如图所示,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为_____N ,其分度值为_____N 。图中的示数为________N 。

3、在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读出

钩码的质量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

①在右图中以质量m 为横坐标,以重力G 为纵坐标进行描点并连线;

②画出的图线是一条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___比;

③由图中可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实验中得到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______N/K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分别滑到铺有不同材料的

水平面上。

①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相等,说明了平面越_______,小车受到的阻力

越______,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_______;

③推理,若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_______(填“会”或

“不会”)改变,小车将做_____________运动而永远运动下去。

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在要求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

面谁更粗糙,请你利用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步骤以及可能的实验结论。

①实验步骤:

②可能的实验结论:

五.计算题(18第一题8分,第二题4分,第三题6分)

1、一个体重为65Kg 的高空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g 取10N/Kg )

①打开降落伞前,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多大?方向如何?(不计空气阻力)

②打开降落伞后,某时刻受到竖直向上的空气阻力f = 1000N ,此时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大小、方向如何?

2、一辆汽车重1×104N ,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所有阻力是其重量的0.06倍,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多大?

3、用钢丝绳系着一个重500N 的物体,

①当钢丝绳拉着物体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N ?

②当钢丝绳拉着物体悬在空中静止不动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N ?

③当钢丝绳拉着物体以2m/s 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是多少N ?

300 400 500

木板表面

八年级物理下册试题及答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试卷(物理) (考试时间:72分钟,满分90分)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28分,将答案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1、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会向前运动,推动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踢出去的足球由于___________向前运动,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了_________的作用;若运动的足球所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则它将做______________运动。 3、如图所示,两个重为20N的相同物块A、B叠放在一起,受到10N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B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___N,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N。 第3题第4题第5题 4、如图所示,物体重5N,当力F=10N时,物体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N;当F=20N时,物体在墙上静止不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N。 5、如图所示,对物体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6N,使物体B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N(不计绳重和轮子的摩擦) 6、将重为2.5N、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课桌桌面中央,该物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____N,压强为_____________Pa;若沿竖直方向将该物块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_Pa。 7、如图所示、两支相同的试管,内盛等质量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比较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的大小:p甲_______p乙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选出,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题号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8、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L2,如图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

(完整版)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总复习整理

透镜及其应用 1、区分透镜的方法: (1)、摸中间和边缘;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2)、汇聚光的是凸透镜,发散光的是凹透镜; (3)、看字时放大的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2、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用平行光平行于主轴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透镜的距离; 3、制造平行光的方法:将发光的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光通过凸透镜就变成了平行光; 4、会聚和发散的判断方法:将入射光线延长,看出射光线在延长线内是会聚,在延长线外是发散;5 ①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不改变方向②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透 镜后过焦点 ③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后 平行于主轴 凸 透 镜 凹 透 镜 6、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实验前,应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若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位置,在光屏上也得不到清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1)f≧u,(2)蜡烛、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高度. 物距u 像距v 成像特点应用像距 u>2f 2f>v>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物在外区,像在中区)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像分大小处;可测焦距f=u/2 2f>u>f v>2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物在中区,像在外区)镜头银幕的距离 u=f 不成像分虚实处 uv时,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u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二、透镜 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 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3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 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 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运动和力》知识点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物距减小 (增大) (减小)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增大)像变小 (变大)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篇一】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电磁继电器扬声器 1、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 一种开关。 2、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 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3、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固定的 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电动机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相关。 2、电动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 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 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这个功能是由换 向器实现的。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4、电动机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中。它在电路图中用M表示。电动 机工作时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篇二】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实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所以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章节知识点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目标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有关名词及性质,知道如何鉴别,了解常见的几种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近视、远视的纠正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会画凸、凹透镜的光路图。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凸、凹透镜光路图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章节内容第一节:透镜 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主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焦距越小的透镜,对光的会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 第二节:探究——凸透镜成像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v﹥f 放大镜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2018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含期中期末)

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测试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位于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下图所示中的() 3.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的 C.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D.投影仪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4 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5.下列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睫状体调节能力过强,远视眼睫状体对晶状体调节能力减弱 B.近视眼使来自于近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前方,远视眼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于视网膜后方 C.近视眼用发散透镜矫正,远视眼用会聚透镜矫正 D.近视眼晶状体太薄,远视眼晶状体太厚;近视眼眼球前后径太短,远视眼眼球前后径太长 6.使用显微镜时,下列操作中符合要求的是()

7.有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将物体从距凸透镜3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12 cm处,这个过程中() A.物距总大于像距 B.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像离凸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 D.像离凸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 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10 cm B.15 cm C.20 cm D.30 cm 9.如图所示,F和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 10.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 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 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 cm。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6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一、多选题 1.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通过平面镜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 C.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2. 如图所示的电路,R表示电路的总电阻,P 1 、P 2 与P分别表示R 1 、R 2 和R的实际功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已知R 2 、U 1 与P 1 ,则R=(U 1 2 /P 1 )+R 2 B.若已知R、P 1 与I,则R 2 =R(P 1 /I) C.若已知R 2 、U 2 与P 1 ,则P=(U 2 2 /R 2 )+P 1 D.只要已知其中任意三个量,就能求出其余所有的物理量 3. 小青和小山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9 中甲和乙所示则() A.小山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 B.小青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 C.小青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山的一样大,小青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后缩 D.小山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青的一样大,小山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前伸 4. 小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子距离测量仪,R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其每厘米长的电阻为0.5 Ω,电路各部分均接触良好。物体M只能在导轨上做直线运动,并带动与之相连的金属滑片P移动,电压表示数可反映物体M移动的距离。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中点,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1.5 V和0.2 A。由此可知

A、电阻丝的总电阻为7.5 Ω B、当电压表示数为2 V时,物体M向左移动了5 cm C、当电压表示数为1 V时,物体M向左移动了5 m D、若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某端点,可测量的最大距离30 cm 二、单项选择题 1. 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 6-4-8 所示,则奶奶的老花镜为图中的() 图 6-4-8 2. 以下光学元件中,没有用到凸透镜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近视眼镜 D.投影仪 3.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4. 眼睛前部的聚光部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起凸透镜作用的各部件是() A.角膜 B.虹膜 C.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D.晶状体 5. 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下教学计划 马圩中学韩振伟 1、教学依据: 《物理课程标准》所涉及的理念、目标、内容和要求。 2、本册教材的特点: (1)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特别是倡导探究学习方式"大探究" (2)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认知特点 (3)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增加新题材、新科技成果、图片(含照片),反映时代感。同时,增加联系生活、技术、社会的实际内容。 (4)适当地增加了一些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访问、小制作、小实验等。作业中也适当增加了上网查询资料和数据等,鼓励学生选做和相互交流。并适当增大了教材的弹性,在教科书中设立了“科学窗”“读材料”等栏目。 3、本册教材章节特点: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是光现象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光学仪器,重点是通过探究来认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第七章运动和力,在知识的深度方面,已从前几章研究物质的现象问题过渡到这一章研究物质的本质问题,因而许多概念也由具体转入抽象,可能较难理解,但是由于学生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已经培养了一定的物理思维能力,再加上这一章所研究的本质问题均是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作为研究的背景,能够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所有这些,都为学习本章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八章压强与浮力,从研究方法角度来看,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仍然贯穿在本章的教学中。本章几乎所有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由探究得来的。 从知识的深度角度来看,这一章中的概念和规律十分抽象,较难理解,但学生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尤其是第七章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物理抽象思维能力,这为学习本章的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九章机械和功, 主要是力学知识的运用。在介绍简单机械的时候,由于简单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得比较多。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呈现这些机械的工作过程;虽然这些机械我们经常见到,但是学生未必会明白其中的原理,可以顺势介绍这些机械的构造和原理。其中要利用到学生学过的旧知识,因此要多注意旧知识的复习。 4、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本人已了解了学生物理学习情况。从上学期期终考试成绩来看,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较好,以往教学中女生对物理学不太感兴趣的现象体现不是太明显,学习较认真学习较积极的主要是女生。她们学习较主动,课前预习认真,实验主动动手,这是以往在物理教学中不多见的现象。但物理成绩中后进生也主要还是男生,他们主要是学习不思上进,上课作业是为了完成任务。这需要在本学期中重点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督促。同时,物理到了第七八章,仅靠认真想学好物理学已不可能,这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学习,尤其是男生。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上下全册-略详)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 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 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 分子的运动加剧,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 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 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 分子运动更加剧烈,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 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 100度,把 0度到 100度之间分成 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 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 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2018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透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4)知道如何利用凸透镜产生平行光。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各种透镜,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注意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2)通过对如何利用凸透镜产生平行光的讨论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冰透镜对准阳光取火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教育,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 教学难点: (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 学生活动设计: 1、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截面图,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透镜。 2、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观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演示实验,并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什么是会聚,什么是发散。 4、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平行于玻璃三棱镜底边的光通过三棱镜以后的光路,从理论上弄清凸透镜为什么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为什么对光起发散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课题 列举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幻灯机的镜头、以及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幻灯打在幕布上,方便课堂教学。 2、新课教学 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截面形状,进而通过提问,认识这两种透镜;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引导同学先找出带有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什么? 再分析不同类别的透镜有什么不同特征。 用投影仪打出如下六个透镜的截面图, 使学生能明确辨别出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用投影仪打出下面的图,具体讲解薄透镜“薄”的含义。 教师介绍光具座等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应在演示台上边演示边讲解,讲述中应强调以下几点: (1)光源发出的光是平行光,从无穷远射来的光是平行光,前边所提到的太阳光也是平行光。 (2)让透镜正对着射来的平行光,这样入射光线将与主光轴平行,我们只研究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的现象。 (3)注意观察光线经过这两类透镜折射以后是否能会聚于一点。(指导学生注意调节光屏位置)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提问。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光的传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1)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3)光速 2.难点:(1)本影和半影的概念 (2)日食、月食的成因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荧光棒、小激光笔、果冻、半个大可乐瓶、一小段香、火柴、蜡烛、牙膏盒、一块10厘米见方的半透明塑料膜、棉线、三根大头针、一块纸板 教学器材:小烧杯、手电、日食和月食演示仪(三球仪)、瓦数较大的灯泡、多媒体课件、简易“针孔照相机”(制做方法:把一个大废纸箱的底面封好,在上面扎一小孔,去掉顶面,封上一张半透明塑料膜即可.) 教学过程设计:

光源概念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停电,特别是到了晚上,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 便.假设现在停电了,我们怎么办?” 教师关掉暗室里的灯,模拟“停电”场景.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用来照亮周围的这些物体都具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那些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老师板书光源概念. 投影片: 请你在以下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太阳 地球 月亮 萤火虫 蜡烛 电灯 桌椅 霓虹灯 “在这些光源里面,有些是自然存在的,例如:太阳、萤火虫.有些海洋生物也能发光,比如生活在深海中的水母.还有些光源是通过人工制造的,例如:蜡烛、电灯、霓虹灯等等.” 学生想出各种方法,用来照亮周围. 有的学生打出手电光,有的挥动荧光棒,有 的点燃蜡烛. 学生回答:“这些物体都可以发光.” 学生回答:太阳 萤火虫 蜡烛 电灯 霓虹灯 学生观看萤火虫、水母的照片 光的传播 规律: 提出问题 2.猜想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 6.评估 提出新问题 “光源发出的光是如何传播的呢?” “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看法.” “到底谁说的对呢?显然,科学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去检 验.” 老师用激光笔发出的光在墙上打出一个亮点,但看不到光从笔到亮点之间的传播路径. “当我们看不到光的传播路径时,可以 采用什么方法,让它能够很清晰地显示出来?请小组讨论一下,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刚才,几位同学提供了一些显示光传播路径的好方法,在下面的实验中大家可以参考.” 学生猜想:直线?曲线?折线?…… 学生小组讨论,由代表发言 在各种方法中,挑一种简单可行的让学生演示:利用空气清新剂喷出的气雾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 提醒学生注意:使用激光笔时,不能让激光 束直射眼睛,会对眼睛造成很大伤害. 学生探究实验:研究光的传播规律. 小组展示: (1)在半个大可乐瓶中,点上香,观察激光 在充满烟的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光通过气体) (2)让激光通过盛有水的小烧杯(光通过液体) (3)让激光通过果冻,观察光在果冻中的传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 册力教案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第一节力教学课题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②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 ③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④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⑤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录像或图片等,能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对力形成初步的认识. ②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③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 ②通过作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 仪器材料 实物投影仪、磁铁、铁钉、铁球、两个刷子、三角板 板书设计 §7-1 力 一、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符号:F 3.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力的单位:N 二、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三、力的图示:(作图略) 四、力的示意图:(作图略)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新课引入一、什么是力教师先投影图片“人压跳板跳 水,运动员踢球”:或观察教 材90页中前四幅图片(通过投 影或制作成电脑动画),从不 同侧面展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推、拉、提、压等情况. 演示:起重机吊起钢管,磁铁吸 引铁棒. 总结这些实例的特点:这些都 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作 用.从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说 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 的作用. 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关力 的一些现象 学生总结共同特点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分析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力是 由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 的,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 用,一个物体也不会产生力的 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一个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 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 受到力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 体,施加力作用的是施力物 体.不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受 力物体的力. 分析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演示:磁铁吸引铁钉 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 学生举例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总结(6-8章)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一、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主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光心:薄透镜的中心点叫做透镜的光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形成发散光,这些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虚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凹透镜的焦距。 焦距越小的透镜,会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 3、透镜的分辨方法 (1)手摸法: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 (2)聚焦法:用太阳光对着透镜照能得到细小亮斑的是凸透镜。 (3)放大法:看书上的字放大的是凸透镜。 二、凸透镜成像 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倍焦距。

3、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倍焦距。 4、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大于1倍焦距。 5、放大镜的使用: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使用时应使物体尽量远离透镜,但物距不得超过一倍焦距。 6.物距越小,像越大,像距越大。物与物距成正比,像与像距成正比。 7.焦点处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8.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三、生活中的透镜 1、幻灯机与投影仪:幻灯片或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屏幕的距离为像距。 原理: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 屏幕上要成正立的像,幻灯片必须倒放。要使屏幕上得到的像更大,应当使凸透镜与幻灯片或投影片的距离减小,同时使屏幕远离透镜,即应把幻灯机或投影仪远离屏幕。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景物到镜头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为像距。 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一些,应减小物距、加大像距,即照相机离景物近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大些。 3、显微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它是对物体的两次放大,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虚像。 显微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树及教材分析资料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树及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组 2012.3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树及教材分析 一、知识树 二、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与解读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对于凹透镜,只要求认识它的发散作用;对于凸透镜,除了会聚作用外,还要学习它的成像规律。关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也是既有过程性要求,又有终结性要求,即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学习这个规律,同时也要知道这个规律,并了解这个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凸透镜教学中应该强调实际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属于“知道”的水平,要求并不高。教学中要更侧重于定性的物像关系的了解。 2、学情分析 通过第五章光现象的学习,学生对光在传播过程中的现象及其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本章是光现象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光学仪器,重点是通过探究来认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有能力通过实验来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归纳和概括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已有了一定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已有的实验能力是学习这一章物理知识的优势。另外,通过前面物理课的学习,已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浓厚兴趣,有了对物理现象进行探究眼睛和眼镜 凸透镜成像 生活中的透镜 透镜 常见光学仪器

的欲望。而这一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大部分都接触过,这些都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建议 本章共有四节,第一节透镜是其他各节学习的基础,该节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教法上应综合运用实物展示、边学边实验、演示实验等方式,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有效地解决这些抽象概念难教难学的问题;第二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一节实验课,教师应让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清晰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强化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该节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演示、边学边实验或计算机模拟演示等,使学生在参与、投人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同时,对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等的原理、构造及调节方法等有较清楚的认识;第四节眼睛和眼镜,主要介绍了眼球的构造以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这一节体现出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重点对学生进行用眼卫生的教育。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总结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一、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主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光心:薄透镜的中心点叫做透镜的光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形 成发散光,这些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一 点,这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虚焦点到凹 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凹透镜的焦距。 焦距越小的透镜,会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 3、透镜的分辨方法 (1)手摸法: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 (2)聚焦法:用太阳光对着透镜照能得到细小亮斑的是凸透镜。 (3)放大法:看书上的字放大的是凸透镜。 二、凸透镜成像

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倍焦距。 3、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 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 的实像,像距大于2倍焦距。 4、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 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大于 1倍焦距。 5、放大镜的使用: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 同侧。使用时应使物体尽量 远离透镜,但物距不得超过一倍焦距。 6.物距越小,像越大,像距越大。物与物距成正比,像与像距成正比。 7.焦点处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8.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三、生活中的透镜 1、幻灯机与投影仪:幻灯片或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屏幕的距离为像距。 原理: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实验题及答案

答案 一、实验,探究题1、(1)能省力(2)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费距离(移动更多距离) (4)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5)例如:①计算动滑轮和定滑轮提起重物所做的功,发现使用动滑轮和定滑轮都不能省功;②计算动滑轮(定滑轮)的机械效率,发现使用动滑轮(定滑轮)的机械效率小于l。(能说出其中一个给2分。只说明结论,不说出分析计算什么数据的只给1分) 2、(1)66.7% 乙(2)增大物体的重力0.1 (3)不正确,比较第1 4次实验数据可知,第1次比第4次省力,但两次的机械效率却相同 3、(2)竖直匀速弹簧测力计示数物体上升的高度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3)66.7% (4)没有考虑到滑轮及绳子所受的重力没有考虑到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 4、(1)左水平力臂 (2)F1l1= F2l2不合理结论具有偶然性(结论没有普遍性) (3)杠杆自重的影响 5、(3)(2分)秒表,时间t 。 (4)(4分)①mg ;②___mgh_____, nmgh ,③nmgh/t 。 (5)(2分) A (6)(2分)加快跳绳频率、降低跳起高度、减肥等。 6、2 > 7、下降种类 8、受到向上的浮力物体受到的浮力;(2)排开液体的体积; (3)液体的密度;(4)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5)溢水杯小烧杯 简要步骤: 1.将溢水杯到满水,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和小烧杯的重力G0; 2.然后将物体完全浸没在溢水杯中,将溢出的水全部接入小烧杯中,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测出小烧杯和水的总的重力G1; 3.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F,和溢出的水的重力G水=G1-G0; 4.比较F浮和G水,得出相应的结论。 9、(1)1.4 (2)1.4 (3)B (4)排开液体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实验题及答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答案 一、实验,探究题1、(1)能省力(2)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费距离(移动更多距离) (4)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5)例如:①计算动滑轮和定滑轮提起重物所做的功,发现使用动滑轮和定滑轮都不能省功;②计算动滑轮(定滑轮)的机械效率,发现使用动滑轮(定滑轮)的机械效率小于l。(能说出其中一个给2分。只说明结论,不说出分析计算什么数据的只给1分) 2、(1)66.7% 乙(2)增大物体的重力0.1 (3)不正确,比较第1 4次实验数据可知,第1次比第4次省力,但两次的机械效率却相同 3、(2)竖直匀速弹簧测力计示数物体上升的高度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3)66.7% (4)没有考虑到滑轮及绳子所受的重力没有考虑到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 4、(1)左水平力臂 (2)F1l1= F2l2不合理结论具有偶然性(结论没有普遍性) (3)杠杆自重的影响 5、(3)(2分)秒表,时间t 。 (4)(4分)①mg ;②___mgh_____, nmgh ,③nmgh/t 。 (5)(2分) A (6)(2分)加快跳绳频率、降低跳起高度、减肥等。 6、2 > 7、下降种类 8、受到向上的浮力物体受到的浮力;(2)排开液体的体积; (3)液体的密度;(4)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5)溢水杯小烧杯 简要步骤: 1.将溢水杯到满水,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和小烧杯的重力G0; 2.然后将物体完全浸没在溢水杯中,将溢出的水全部接入小烧杯中,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测出小烧杯和水的总的重力G1; 3.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F,和溢出的水的重力G水=G1-G0;

八年级物理下册试题及答案(北师大版)

第第题第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选出,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后按如图所示的方向到达L2,则关于光线再经过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过L2的二倍焦距点B、过L2的焦点 C、平行于L2的主光轴 D、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 第8题第9题 9、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 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10、体重为490N的某同学用双手握住竖直的木杆匀速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 A、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 B、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 C、大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 D、小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 11、小华在卖场内水平地板上沿水平方向施力推购物车,第一次用5N的力,结果没有推动,第 二次用10N的力也没有推动购物车,后来妈妈用20N的水平力才推动购物车,则下列叙述最适当 的是() A、小华第一次推车,购物车所受摩擦力大于5N B、小华第二次推车,购物车所受摩擦力小于10N C、不论购物车内物重如何,推动购物车所需的最小水平力均相同 D、不论地面粗糙程度如何,推动购物车所需的最小水平力均相同 1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p与深度h的关系的图像。 设液体甲的密度ρ甲、液体乙的密度为ρ乙,则ρ甲、ρ乙的关系是()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确定 13、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块砖分别平放和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砖的长:宽:高为4:2:1,若砖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1,立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p1:p2等于() A、8:1 B、4:1 C、1:4 D、1:8 第13题第14题 14、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