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984》读书笔记

《1984》读书笔记

《一九八四》读书笔记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3014班

《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代表作,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小说深刻地描写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下的生存状态,假想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社会,揭示出极权主义必将导致人民甚至整个国家成为悲剧。同时这部小说也时刻提醒人们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

(一)

“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这是真理部大楼正面的标语,也反复在文章中出现。一开始,我为这三句话感到困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如此滑稽的标语。读完第一章,困惑就渐渐变成了对书中所描绘的社会的震惊。战争即和平,那是领导着国家的党一直都在制造着战争的气氛,向人民灌输着暴力思想,人民处在一种战争疯狂状态之下,在“仇恨会”上他们发了疯似的斥骂“电屏”上的叛徒。但至于事实上有没有战争、到底与哪个国家为盟与哪个国家交战都无从考证,因为新闻、战况每一天都在被改写。党用仇恨蒙蔽人民,分裂人民,从而达到他们想要的所谓“和平”,利于他们的统治。自由即奴役,在“大洋国”,只有群众是“自由”的,温斯顿曾写到过“自由就是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若此成立,其他同理。”而显然,群众的自由并非如此。他们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却没有相应的回报,总是挣扎在生死边缘,廉价出卖自己的财产与劳动力,这种“自由”是上层党员对他们的奴役。无知即力量,一旦人民有了任何不被党认可允许的自己的思想与知识,他们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蒸发”,就像是从不存在过一样,无一例外。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思想,而党的最终目的就是把所有人都变成没有思想的机器,让他们成为最有力

量的工具。

(二)

“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他们不到觉悟的时候,就永远不会造反;他们不造反,就不会觉悟。”“历史不是一面镜子,而是黑板上的记号,可以随时擦去,随时填补。更为可怕的是,一旦涂改了,你找不到证据去证明这是篡改历史的行为。”

在“真理部”工作的主人公温斯顿,每天工作主要内容就是修改历史,擦去“思想犯”曾经存在的一切痕迹,让党和老大哥所有行为和言语都成为“真理”。或许这就是“真理部”名字的由来。党每时每刻都在篡改历史以使每一个昨天都符合今天,就这样子控制着过去,亦控制着未来,人们也永远无法的到该有的觉悟。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要想知道过去,唯一的途径是历史,但又有谁能保证我们的历史真实可信,而不是历经几千年王侯将相篡改的结果?为人所知的有“焚书坑儒”、“文字狱”,为人所不知的到底有多少?今天的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

总结

这部小说给了我太多的感悟,无法一一写出,那就总结一下吧。看完后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绝望、无力和悲伤。同时也不得不为奥威尔在1948年就能深刻描绘出这样一个极权社会而折服。对于我们这些90后,只是泛泛的接受了那段历史的一代,这样的一个故事的描述也可以让人更加贴近文革的那段历史。

在那样一个极权独裁,毫无隐私感的世界里。生活中到处都是电屏,都是窃听器,无孔不入的思想警察,到处张贴的老大哥的海报,等级分明的无产者与党员,两分钟近乎狂热的仇恨会,一切的一切,让这个社会就如同一张大网一样,束缚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毫无自由与幸福感可言。人若是没有了独立与思想那还是人吗?就像书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

身就是死亡。”没有独立自由思想的人也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了而已……

主人公温斯顿一开始就和周围的党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敢于怀疑,敢于思考,敢于反抗。他鼓起勇气反抗了,只是还没有开始投入斗争却就这样妥协了。特别是最后一句“斗争已经结束了。他战胜了自己。他热爱老大哥。”,在承受了那么多身体上精神上的折磨之后,却没有战胜自己对老鼠的恐惧,可能看起来有些讽刺,可是就像奥勃良说的“在有些情况下,最可怕的东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东西,甚至不是致命的东西。”最终他是接受了二加二等于五,甚至可以等于党说的任何结果。这仿佛在说世上是不存在无懈可击的人,每个人都是有阿喀琉斯的脚后跟的。

书中最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奥勃良这个人物的设计。开始我坚信着他是将温斯顿拉出黑暗,带他找到通往战斗通往自由之路的使者,可是一转眼他却变成了一个对党忠诚对极权狂热的人,这样的突然转变让人有些不能接受。我似乎也没有找到什么伏笔,难道是为了营造这样一个对比,让人彻底的绝望?难道兄弟会真的不存在吗?

再说说朱莉亚,她对于党根本就不是一种反抗,也对政治毫无兴趣,她遵从的是只有她自己的本能而已,她只是追求自己渴望。可以说她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在这个腐败的社会中浑身散发着生命的气息,所以她可以想尽办法搞来美味的咖啡,假意的迎合党的要求,私下却勇敢的追逐自己的喜好。所以她不关心什么兄弟会,不关心果尔德施坦因的小册子,甚至在听温斯顿激动地读这本小册子的时候睡着了。这样的女子让人无法讨厌,反而是我在这个书里唯一喜欢的角色。

其实从一开始注定了结局不会是美好的,这点温斯顿、朱莉亚还有读者都是清楚的,不可否认爱情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温斯顿力量去反抗党。我一直都不

喜欢悲观主义的东西,所以我对温斯顿和朱莉亚乃至这个社会都还是抱着希望的,的社会。就如同我党的历史一样,就如同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一样——过程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书中尤其让我喘不过气来的是奥勃良对于温斯顿的改造,奥勃良对他和朱莉亚的处理,彻彻底底的让他们的爱情变质,让他们的思想变质……可以说这段改造的过程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了。它也彻底颠覆了我的思维和一些价值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