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居环境征文

人居环境征文

人居环境征文
人居环境征文

积极参与共筑美好家园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高一五班解鸿林(女)

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共筑生态宜居家园,是所有泰安人的共同心愿,事关每个市民利益,事关幸福泰安建设,事关泰山在全国、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在我的理想中,生态宜居家园应该是自然人文景观和谐统一,文化遗产管理科学有效,环境保护持续良好,生活方式健康文明。而这些标准的实现,都与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在建设生态宜居家园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与矛盾,像破坏污染环境、乱扔乱倒垃圾、乱搭乱建乱占、违反交通规则、不讲文明礼貌等等,都是人们的文明素质不高造成的。因此,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必须提高人文素质,人人参与文明创建,人人争做文明市民。

昔日,我们泰安人民团结奋进、创新发展,荣获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一条条宽阔畅通的马路在市民脚下延伸,一个个整洁宜居的社区在百姓的期待中拔地而起,一场场文明建设活动感染着每一位市民,“勇攀高峰、自强不息”的泰安城市精神日益深入人心。徜徉在泰

安的大街小巷,扑面而来的是舒畅愉悦的文明之风,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真诚和谐的温馨氛围。

今天,我们正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向更高层次的文明城市迈进,共同构建幸福美好家园。共筑生态宜居家园。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目标,而是泰安形象的重生和再造,是泰安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的庄严宣誓。它需要我们每一个市民的积极参与,而文明共建活动是一个关键的支撑。自去年开展的“文明城市全民共建行动”活动,在全市上下掀起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热潮,招展着文明创建的旗帜,敲响了文明创建的战鼓,吹拂着全民参与的春风。

文明是一个微笑、一份关爱、一句良言、一次礼让、一种责任。在文明创建过程中,物质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形”,市民素质则是一座城市的“神”。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城是我们的家园。作为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一员,在共筑生态宜居家园的过程中,我们中学生应不断加强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修养,努力提高文明素质,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共筑生态宜居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分析现在城市规划 存在的问题 贾跃华 土木21班2120702010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过度解析、过度细化等问题,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给予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充分突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体系形成所起到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居环镜科学整体观城市规划人类聚居 引言“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及国家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人居环境的研究核心是人,倡导“以人为本,和谐人居”建设为目标。 1 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观”思想内 涵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强调从整体出发思考人居环境,追求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利益,其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整体观”。 1.1从概念解释看 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 ,以下简称道氏) 认为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根据这种宽泛甚至有些模糊的解释,只要是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聚居,而不论其位于何处、结构和形态如何,不论其尺度、层次如何,不论其设施标准、所包含的物质内容如何。简而言之,人居环境就是人类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整体概念。 1.2从内容构成看 “居住”是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住房本身,而是几乎包含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自然基础、人类生活其间的实体空间等物质层面内容,也包括人和社会因子活动产生的精神和社会层面内容,同时还牵涉到人与环境关系的价值取向。正如道2氏所指出的,人类聚居就是“我们的生活系统”。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往往会对人居环境构成内容进行划分,如吴良镛先生将其分解为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系统,但这只是一种研究的手段,人居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构成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1.3从层次构成看 层次观念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层次人居环境单元居民量和具体内容不同,更重要的是在复杂程度和发展变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造成人居环境出现种种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聚居的类型和规模缺乏统一的认识,常常出现概念上的混乱”。同时,现代人居环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不同层次人居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广泛,甚至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独立的人居环境单元已不复存在,人类生活在一个完整的世界人居环境体系中。 1.4从学科构成看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为核心的多学科群组,其外围学科涉及地理、环境、生态、哲学、艺术、民俗、历史、土木、心理、社会、经济、交通等领域,内容包含人类社会各个方面。 1.5从方法论思维看 人居环境科学不同于传统的多学科协作,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跨学科或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更不

人居环境整治情况汇报

凝心聚力谋新篇人居环境大整治 ——柯坦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今年以来,柯坦镇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抓早动快,全力以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点上突破、线上延伸和面上覆盖,成效初显。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柯坦镇下辖10个村(社区),482个村民组。截止4月7日,全镇已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组239个,完成“五清”村民组53个。清理渠塘126处,清理乱搭乱建、乱推乱放4159处,有序堆放柴草、杂物2065处;清理无功能建筑1656处。其中清理残垣断壁382处,清理废弃畜禽圈舍267处,清理废弃厕所(旱厕)795处,清理废弃房屋212处,面积12720平方。 二、基本做法 (一)坚持统筹谋划,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完成这项工程必须要统筹规划,久久为功。根据上级方案部署,柯坦镇迅速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和人大主席为副组长的领

导小组,统筹推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导组、督查(宣传)组和保障组,负责指导、宣传、督查、保障和考核验收等工作,研究制定了《柯坦镇2019—2020年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试行)》,做到四个明确: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根据省市县确定的2020年度全面完成村庄整治的工作目标,我镇将在2019年底提前完成镇域范围内所有村庄的“五清”整治任务。 二是明确整治要求。一般村庄以“五清一改”为主要整治内容,重点村庄要基本完成厕所无害化改造,达到净化、硬化、亮化和绿化要求,示范村庄在重点村庄的基础上增加美化要求,提升公共实施配套水平,塑造富有特色的村庄风貌。重点村庄和示范村庄的整治提升,要从完成“五清”、规划设计、编制工程量清单、改水改厕、硬化道路及公共设施、安装路灯、绿化美化等步骤逐步推进。 三是明确考核办法。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制订验收考评细则,2019年主要对完成“五清”整治任务的村庄进行考评打分,考评打分时间根据村组申报,兑现“五清一改”奖补配套。2020年根据村组申报对重点村庄和示范村庄建设情况进行考评验收,并对“五清一改”一般村庄长效管护情况进行考评验收。 四是明确奖标励准。对开展“五清一改”的村庄实行奖补,奖补金额为村庄人口×20元×考评得分百分比;对被列为重点村庄和示范村庄的,根据群众筹资(捐款)金额,镇财政按筹资(捐款)额1:1比例奖补配套,作为村庄提升整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落实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提升全市城乡整体卫生水平, 优化生产、生活环境,打造高质量的城乡人居环境”要求。结合我镇实际, 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市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三城 同创、城乡共建”活动,遵循“全民动手、科学谋划”的原则, 以环境 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努力 实现以清洁、优美的人居环境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二、工作任务和目标 1、乡村环境卫生 (1)、清理柴草垛。有条件的村屯, 农户家庭柴草全部远离村屯, 集中堆放;其他村屯和条件不具备的地方, 农户家庭柴草也要在房前屋离开街路进行堆放,设置固定围栏, 隔离火情和防止猪拱鸡刨。 (2)、清理垃圾、粪堆。彻底清理路旁、宅旁生产、生活垃圾, 每10 个农户设置一个垃圾箱, 每天清理一次垃圾并及时运出屯外, 放到指定垃圾堆放场;设置农家肥积造场,屯内禁止积肥,五月一日前原则上要求农家肥全部进地, 确实不能进地的要堆放在屯外积肥场;养禽数量超过200只、养畜数量超过20头的要集中在屯外牧业小区饲养, 逐步实现人畜分离的目标。 (3)、清理路障。全面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影响村容屯貌 的陈规陋习,特别是乡村沿路商户门前要重点整治, 达到乡(镇)、村、屯道路整洁、通畅, 道路两侧整齐、洁净的标准。

(4)、清理路边沟。要坚持常年清理路边沟, 重点是春秋两季,要对屯内路边沟彻底清理、达到干净顺水、无污物、无异味的标准。 (5)、清理庭院。商户、农户门前实行“三包” , 责任落实到户到人,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 房前屋后干净整齐。 完成时限:2014年6月1日, 常年坚持管理。 2、基础设施建设 (1)、建硬面化道路。有条件的村要达到户户达标准, 其他村要逐步达到屯屯通。 (2)、建排水沟。路边全部修建排水沟, 有条件的村屯屯中道路两侧排水沟要达到硬化、固化标准, 农户门前过板尽可能统一。其他村要达到排水顺畅。 (3)、建围墙或栅栏。成街基的村屯, 农户庭院围墙或栅栏尽可能整齐划一。生态村、环境村、新农村示范村要率先实现。 (4)、建垃圾堆放点。要根据需要建设垃圾统一堆放点(场), 以便统一掩埋、处理。配置必要的环卫设备设施, 设立村屯专职保洁员进行有偿服务, 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 (5)、建无公害化卫生厕所。生态村、环境村、新农村示范村要统一标准、统一区位、统一建设。其它村结合实际也要尽可能多建卫生厕所。 (6)、建牧业小区。生态村、环境村、新农村示范村要率先达到畜禽圈舍和农户住宅分离标准, 其它村也要逐步实现畜禽圈舍和农户住宅分离标准。实现畜禽养殖小区化, 推进生态健康养殖的目标。 (7)、建农民文化活动场所。加大推进镇、村公共活动场地、农民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地建设力度, 有条件的村要在今年实现公共活动场地的目标。 (8)、建标准化、实用性粮食仓储设施。逐步彻底消灭“地趴粮”。 (9)、建沼气池。加快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 棚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主要表现为: 一、村庄布局散落,土地资源浪费较大。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全乡先后历经过多次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但行政村的设置始终没有改变。全县大多村庄依地理位置分散居住,同时,新居落成占用了不少可耕地土地资源,旧院闲置却没有得到复垦,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空心村”,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也影响了整体村庄的视觉效果。 二、水源受到污染,人居饮水质量堪忧。特别是近几年来,受经济发展所迫,在利益最大化驱动下,一些企业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排污管理不达标,导致部分地区水源受到污染。全县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总量较大,规模不够,散养多,粪便随意排放,加之农药、化肥施用量增加,导致农村居民饮水不仅出现量的短缺,而且引发质的下降。农民环保意识较差,随意丢弃不降解垃圾,随雨水深入地下,地下环境日益恶化,10米以内水质水垢较多,严重影响群众健康。 三、公共资源短板,城乡“二元”差距明显。全县各方面专业型人才匮乏,引进机制不优,普遍呈现青黄不接问题。与城区相比,全县各乡镇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表现在:全县完全制中学基本集中在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偏远行政村许多家长放弃农活,专职陪同孩子上学;各乡镇医院和村级卫生室病源稀少、门庭冷落,县城以上医院排队就医、人满为患;农村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开展的文化活动有限,农民文化生活贫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较多,农民兼职化、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

较为严重。 四、垃圾随意堆放,卫生整治缺乏长效机制。当前的农村卫生环境整治,依然处于粗放管理阶段。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露天堆放较多,房屋周边乱搭、乱建、乱堆现象严重,个别试点村虽修建了垃圾中转站,但村民自觉性较差,清运垃圾过多依赖于政府集中整治,清运时也是拉送到沟渠地带,随意堆积,给临近河渠带来污染。厕所多以旱厕为主,就地挖坑,夏季蚊蝇到处乱飞,很不卫生。部分村庄养殖大棚建设在村子中间,畜禽粪便给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大气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对农民群众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五、房屋建筑传统,居住质量整体不高。除城区建筑住房有统一规定和质量标准要求外,全县各乡镇的农村房屋建筑都缺乏整体规划和可参照建筑质量标准,往往根据宅基地朝向和自己的喜好进行修建兴建,布局较乱。抗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能力差,美观性和建筑质量都有待提高。 六、村民出行不便,村内巷道硬化率低。全县虽然实现了“村村通”,但道路修建不归一个部门修建,各行政村的村内巷道硬化普遍参差不齐,标准不一,断头路较多,衔接性差。自然村村硬化率较低,部分自然村村内巷道没有硬化。一到雨季,泥泞的道路给广大村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二.对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对策与建议 还百姓一方碧水蓝天,留子孙一片青山沃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以对人民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 一、加强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布局调整。以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为目标,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情况调查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镇力求高标准规划设计,严要求科学统筹,在大力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以农村建筑、城镇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改善为内容的人居环境建设。特别是今年,我镇紧紧围绕市委五五战略、县委办好两件大事,统筹城乡建设美丽家园的目标任务,以超常的力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镇位于**县北部,南枕**山麓,北连**,东至**,**四面环山,沟壑纵深,气候适宜,环境宜人。全镇国土面积166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总人口13700人,农业人口12723人,耕地面积2.1万亩,林地面积5.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6.3%。平均海拔1534m,年降雨量为610毫米,无霜期120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谷子、马铃薯、小杂粮等。 境内交通便捷,汾屯线、王关线穿镇而过,具有黄金三角之称;境内矿产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铝矾土等,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930万吨,铝矾土资源储量1000万吨,发展潜力巨大。工业作为**的主导产业,现有煤炭企业5个,年设计生产能力达480万吨,铝矾土厂1个,建材厂3个。属于我县北部工业区。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紧扣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理清思路,审时 1 / 24

度势,以经济建设为主线,以多元发展为原则,以引资上项为手段,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在转型中实现了跨越,在机遇中实现了崛起。 村庄改造力度势头强劲。我们按照由各村自行组织,镇政府全力支持的村庄提升工程正在紧张进行中。其中,古寨村综合改造项目,已投资1000余万元,涉及周边绿化、污水排水系统建设、所坝和防洪渠修建、旧房拆迁等民生项目;铁水沟村综合改造工程于5月底开工,投资300余万元,对居民房屋外立面加固、进行新型环保节吊炕推广、污水排水系统建设等,目前各项工程也基本完工。农民培训工作持续跟进。积极为长期在村的农民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实施了农民就业培训工程,实现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环境整治工作强势推进。全镇总投资200余万元,对**、红莲、铁水沟、虎限、后沟、前西、太山沟、南坪、大栅、松树、前军、古寨、贾郭、王凤等14个村进行了危房改造;大栅村投资80余万元新修1.4公里的出村路;岩进石、道北、坡底、虎限、神灵、前西等16个村,都完成了节能路灯的安装。城镇建设阔步前行。铁水沟村投资200余万元在全镇率先进行了美好家园建设,收到良好效果。**、后沟等村累计投资452.5万元,完成211户美丽乡村改造工程;古寨村投资180万元,实施街巷整治,集中搬迁居民47户。生态绿化工作蓬勃发展。大栅、松树、西沟三村总投资75万元,种植了2500亩生态林;铁水、口头、大栅、古寨、松树、西沟、红莲七村总投资68.4万元,种植了经济林1200亩;铁水沟村投资60万元,种植了2000亩的油松;后军村投资120万元,种植了4000亩的油松。

改善人居环境倡议书3篇

改善人居环境倡议书3篇 为改善居住环境写一份倡议书,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善人居环境的倡议书,仅供参考。 改善人居环境倡议书篇一:镇区改善人居环境倡议书 尊敬的镇区广大商户及居民朋友们: 你们好!城镇面貌的巨大改变,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文明程度、塑造马峡新形象都具有重大意义。马峡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优美的人居环境靠你我共同创造。建设清洁镇区,营造文明风气,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为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清洁和谐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我们向镇区广大商户和居民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积极行动起来,人人争做镇区环境整治的示范员。踊跃投身镇区清洁卫生行动,自觉遵守"门前三包五不准",①包环境卫生:确保门前道沿以内卫生整洁,无烟头、纸屑、瓜果皮核、污水、杂物等。②包容貌秩序:确保无乱挖、乱堆、乱搭、乱建等现象,墙壁、门窗、店牌及各类设施整洁美观,临街两侧无晾晒衣物,阳台不外露破烂杂物。人行道平整,路灯、垃圾桶等公用设施完好无损。③包绿化管理:确保门前行道树无损坏、缺株和践踏,树坑内无塑料袋、纸屑、杂物等。五不准:不准乱倒垃圾、不准乱停车辆、不准乱贴乱画、不准私摆乱放、不准侮辱谩骂环卫工人。对责任单位、个人"三包五不准"不落实的依据《马峡镇xx年小城镇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给予罚款等行政处罚。对妨碍执行公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积极行动起来,人人争做镇区环境整治的宣传员。积极参加环境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自觉规范行为,倡导文明新风,推行绿色消费,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及良好公共卫生习惯,人人都想环境整治之法,人人都干环境整治之事,人人都谋环境整治之策,形成爱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优良风气,共同营造"马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最新版】

精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提升全市城乡整体卫生水平,优化生产、生活环境,打造高质量的城乡人居环境”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市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三城同创、城乡共建”活动,遵循“全民动手、科学谋划”的原则,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努力实现以清洁、优美的人居环境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二、工作任务和目标 1、乡村环境卫生 (1)、清理柴草垛。有条件的村屯,农户家庭柴草全部远离村屯,集中堆放;其他村屯和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农户家庭柴草也要在房前屋离开街路进行堆放,设置固定围栏,隔离火情和防止猪拱鸡刨。 (2)、清理垃圾、粪堆。彻底清理路旁、宅旁生产、生活垃圾,每10个农户设置一个垃圾箱,每天清理一次垃圾并及时运出屯外,放到指定垃圾堆放场;设置农家肥积造场,屯内禁止积肥,五月一日前原则上要求农家肥全部进地,确实不能进地的要堆放在屯外积肥场;养禽数量超过200只、养畜数量超过20头的要集中在屯外牧业小区饲养,逐步实现人畜分离的目标。

(3)、清理路障。全面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影响村容屯貌的陈规陋习,特别是乡村沿路商户门前要重点整治,达到乡(镇)、村、屯道路整洁、通畅,道路两侧整齐、洁净的标准。 (4)、清理路边沟。要坚持常年清理路边沟,重点是春秋两季,要对屯内路边沟彻底清理、达到干净顺水、无污物、无异味的标准。 (5)、清理庭院。商户、农户门前实行“三包”,责任落实到户到人,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干净整齐。 完成时限:XX年6月1日,常年坚持管理。 2、基础设施建设 (1)、建硬面化道路。有条件的村要达到户户达标准,其他村要逐步达到屯屯通。 (2)、建排水沟。路边全部修建排水沟,有条件的村屯屯中道路两侧排水沟要达到硬化、固化标准,农户门前过板尽可能统一。其他村要达到排水顺畅。 (3)、建围墙或栅栏。成街基的村屯,农户庭院围墙或栅栏尽可能整齐划一。生态村、环境村、新农村示范村要率先实现。 (4)、建垃圾堆放点。要根据需要建设垃圾统一堆放点(场),以便统一掩埋、处理。配置必要的环卫设备设施,设立村屯专职保洁员进行有偿服务,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 (5)、建无公害化卫生厕所。生态村、环境村、新农村示范村要统一标准、统一区位、统一建设。其它村结合实际也要尽可能多建卫生厕所。

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杭州的人居建设为例 城市环境是由那些与城市居民生活、工作等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物理(包括自然地、人工的)条件与社会、人文、经济、信息条件所构成。其中社会人文环境是指非物质的、无形的存在,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以及人的思想意识与深层结构之中,指导其行为与行动。城市环境若按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来分类,主要有居住生活环境、工作(学习)环境及其他环境。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生活品质的高低,是非常主要的。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就是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的现况下, 能够拥有一个舒适、安静的居住空间。对现在的人们来说, 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包含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舒适, 而且还包含精神方面的享受要求,尤其后者的优劣, 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等生活的效率, 而且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西方发达国家, 城市建设、人居环境开发日益强调环境效应,“绿色地球”、“绿色城市”、“森林都市”、“园林城市”等等设想和实践成为当今的主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新世纪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将呈现出三大趋势:(1)追求人文与自然的协调共存;(2)注重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开发;(3)强调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并重。 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有着比大多数城市要优良合理的人居环境,但是也同样难以避免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人居环境特色的日渐衰微。 近几年,杭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欣喜之余,我们也应看到杭州城市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正在付出高昂的代价,杭城的人居环境特色正在逐渐衰微、消失,我们的周遭正不断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恶俗的建筑物。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上,一个个用红油漆写成的“拆”字令人触目惊心。整个杭州仿佛是一个大工地,到处在拆房,到处在建房。在看到一派“欣欣向荣”的建设场面的同时,以牺牲杭州原有居住文化、人居环境特色为代价的“建设性破坏”也随处可见。杭州正在成为一个失去“记忆”的城市。

《【 县城镇人居环境改善情况的调查】人居环境改善》

《【县城镇人居环境改善情况的调查】人 居环境改善》 【摘要】 :编者按: 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克东县近年来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我们选取人居环境这个专题,深入到我县交通、建设、城市管理、供排水公司等有关部门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对走访调查情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形成了此篇调查报告。编者按: 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克东县近年来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我们选取人居环境这个专题,深入到我县交通、建设、城市管理、供排水公司等有关部门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对走访调查情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形成了此篇调查报告。 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近几年来,我县在抓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了以城市建筑、市政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改善为内容的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我县人居环境取得可喜变化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大幅度增加。xx年,全县人均居住面积仅为15.11平方米。到xx年年末,全县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7.33平方米,增加了14.7%。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1.47平方米,已经超过小康社会标准。楼房居住面积扩大。xx年住宅楼面积仅为276102平方米,到xx年末,住宅楼面积累计达到478670平方米,

人均楼房居住面积由xx年的4.7平方米增加到xx年的8平方米。其中有39万平方米实现了集中供热,占住宅楼面积的81.5%。 ----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城镇道路建设步伐加快。我县相继完成了克东镇、宝泉镇主次干道硬化改造项目13项,新增白色、黑色街路面积14万平方米,硬化面积为24万平方米,铺装人行步道板6万平方米,硬化率达到95.5%。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完成通乡公路107.8公里,实现了全线通车。 ----绿化、亮化工程同步推进。绿地面积由xx年的75公顷增加到xx年的135公顷,增幅达到80%;新安装路灯810盏,做到了路铺到哪里,亮化和绿化工作就做到哪里。同时,根据“依山建城,围山发展”的城镇发展战略,将二克山融入了城镇建设的整体规划,赋予了“生态县、园林城”建设目标的新内涵。 ----城镇供水能力得到提高。xx年以来,克东镇内新建水厂2处,新打机电井4眼,更新供水管线米,持续供水能力进一步增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环境保洁取得实效。xx年以来,克东镇更新改造公厕座,污水井个,垃圾清运设施个,清运车辆台,镇内道路保洁力度加大,环卫工人年均增加工资元。城内居民(包括住宅楼)垃圾清运和公厕及污水井的管理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居民保洁意识得到大幅度提升,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二、人居环境发生可喜变化的原因 (一)领导重视到位。县领导非常重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在基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策略研究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的策略研究 【摘要】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好乡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旨在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针对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现有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例如制定科学村庄规划、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等,通过这些措施来建设宜居、宜业、富裕、文明与和谐的美好乡村。 【关键词】美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策略 一、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概述 1、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的概念 (1)美好乡村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思想,而“美丽中国”的实现离不开美好乡村的建设。建设美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城乡人民的共同福祉。 美好乡村建设,顾名思义就是建设又“美”又“好”的乡村。所谓“美”,主要体现在乡村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具体表现为乡村的生活美、自然美、环境美、特色美;而“好”

则是内在的,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等措施,来最终实现乡村的宜居、宜业、富裕、文明与和谐。 (2)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人居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地,也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人居环境的关键在于“人”,农村人居环境是以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物质生产生活等相关活动的空间场所,包括农村环境、文化交流、生态保护、社区交往等方面的要素。它是以农村为特定区域,以农村居住人群为主体,以农业为对象的半人工化的人类栖息活动的地理空间;是由多个乡村空间聚落形态和多种生态环境要素、生产要素、生活要素、生态景观、人文景观等镶嵌于一体的生态与人文经济社会系统;是城市向自然过渡的半人工化生态环境。 2、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关系 (1)美好乡村建设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战略背景 美好乡村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通过美好乡村建设,可以保护农村原始山水田园生态资源,构建绿色乡

常熟市村庄人居环境两创建三优化

常熟市村庄人居环境“两创建三优化 文件三提升”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常233办发〔2019〕8号 关于下发2019年度全市“233”专项行动实施村(组) 入库清单(第二批)的相关通知 各镇(街道): 经各村申报,所在镇(街道)初审,市“233”专项行动领 导小组确认,现将2019年度“233”专项行动第二批272个实 施村(组)入库清单下发你们。请各镇(街道)接到通知后, 对上述村(组)按照项目化管理要求推进,尽快落实施工企 业,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同时对入库村(组)做好申报材料 的上报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清单目录 (一)同意实施“233”专项行动的户代表会议决议; (二)同意违法建筑拆除、“散乱污”整治和村庄人居环 境优化提升方案及实施的户代表会议决议; (三)农村住房规划定位方案及每户签字;

(四)推举产生的议事会和议事长等自治组织及负责人名单; (五)召开户代表会议现场图片资料(标注会议时间); (六)镇(街道)会办审核、现场踏勘相关照片(标注时间)及出具的审核意见。 二、上报要求及时间 请各镇(街道)以实施村(组)为单位,按上述清单目录整理成一村(组)一册,切勿缺失相关内容;相关纸质材料复印件请于5月31日前上报至市农业农村局415办公室。 附件:2019年度全市“233”专项行动实施村(组)入库清单(第二批) 常熟市村庄人居环境“两创建三优化三提升” 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5月6日 抄送:常熟市村庄人居环境“两创建三优化三提升”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常熟市村庄人居环境“两创建三优化三提升”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19年5月6日印发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与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与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分析 摘要:在城市发展中乡村是基础,发展乡村也是发展城市的动力,现阶段我国 非常重视乡村建设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与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鉴于此,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与人居环境优化提升进行分析。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庄规划;人居环境;优化提升 一、前言 乡村振兴与人居环境优化在很多方面都是紧密结合的,乡村振兴是乡村人居环境优化提 升的一种表现,乡村振兴不仅要对人居环境进行优化,还需要统筹兼顾城乡区域关系、乡村 治理体系以及乡村产业发展等,做好这些工作对优化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只有不断完善乡村设施、提升村庄面貌、改 善村民生活条件等,才可以提高整个乡村生活质量,实现乡村振兴。 二、乡村振兴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乡村振兴战略主要从经济方面提出“产业兴旺”的原则,从文化方面 提出“乡风文明”的原则,从生态方面提出“生态宜居”的原则,从政治方面提出“治理有效”的 原则,从社会方面提出“生活富裕”的原则。社会建设方面,从以往的“生活宽裕”转变为“生活 富裕”,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政治建设方面,从以往的“管理民主”转变为“治理 有效”,这就要求健全法制、德智以及自治相互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生态建设方面,从以往的“村容整洁”转变为“生态宜居”,这一内涵变化最大,在增加了生态建设的同时还要求对农 村人居环境进行全面提升;经济建设方面,从以往的“生产发展”转变为“产业兴旺”,其内涵 是促进农村的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村庄规划 第一,进行村庄规划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科学实用,应当对村庄的功能布局划分进行统 筹兼顾,对功能区的合理性与多样性进行充分考虑,从而确保村庄规划的实用性。第二,村 庄规划必须结合村庄的实际来进行设计,做到因地制宜,为了确保村庄的规划能够编制合理、科学,与村民的意愿相符合,必须让更多村民、村干部在编制工作中发挥作用,这样才能确 保村庄的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能够与村庄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第三,将村庄规划贯彻落实, 在村规民约中纳入村庄规划,同时不断加强过程控制过程中的检查、监督以及追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从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就村庄规划的编制程序方面,主要可以划分为7个步骤。第一是做好前期工作,包括准 备经费、准备相关技术、做好组织等。第二是进行村庄规划的基础调查与评价,包括①村庄发展分析,对村庄规划现存问题、村民需求、村庄的资源利用情况以及村庄特点等进行调查; ②现状调查:深入基层进行贮存调研,走访居民与大街小巷;③收集资料:将基础资料调 查表做好,向居民村委会、村党组织以及相关部门收集材料,将村域范围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地质灾害以及自然资源现状等基础资料收集到位,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是确定村庄规划的发展目标,包括建设项目安排、生态保护、整治人居环境、用地布局、选择主导产业以及村庄的发展定位等。第四是要编制规划方案。组建编制小组,充分调动社 会力量,灵活采取编制手段,充分利用各专业知识,同时与村庄的规划关键、要点、重点相 结合来进行文案的编制。第五是征询意见,依托村居民委员会以及村党组织来进行村民的意

人居环境

浅谈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生活水准的重要标志,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可以协调农村居住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之间的关系,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推进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关键字: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环境体系 一、概念: 吴良镛先生将其定义为:“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他认为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群1。 农村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农村人口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农村人口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是农村人口赖以生存的基地,是农村人口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2。农村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以满足“农村人口居住”需要为目的,是有充分的阳光、绿色、空气和水的健康安全居所;能有效避免噪音、大气和水质污染的居所;能在满足当前发展及将来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有利于农村人口身心健康的居所。而大多数人认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就是盖新房、建新楼,结果是“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并且,出于攀比的心态,农民们重视的往往只是自家所盖的住宅从外观上看与邻居相比是否更加气派,而不重视基础设施和农村整体居住环境的规划建设,出现“关门现代化、出门脏乱差”。 农村人居环境是由农村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组成的,农村的环境是由农村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组成的,是对农村的生态、环境、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是城乡人居环境中的重要内容,其规划对于指导农村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区下辖长风乡、新洲乡两个乡,共16个行政村,其中有3个行政村于2018年实施了棚改拆迁,还有1个行政村实施了引江济淮工程拆迁,目前只有12个,农村户籍人口3.5万人。 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专项工作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其纳入区委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在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统筹推进。同时建立三项工作机制,一是工作调度机制,由区委分管县干牵头,每两周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区委常委会每月听取一次工作落实情况汇报;二是投入保障机制,由区财政局牵头,根据年度任务,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财政专项资金x万元;三是督查考核机制,由区考核办牵头,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区政府对各乡、各区直有关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二)农村“三大革命”工作 1.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今年,全区农村改厕253户,其中结合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改厕x户,自然村常住户改厕

x户(省、市下达的任务)。在充分调研2018年农户改厕使用情况和群众认可度的基础上,今年我区继续参照2018年改厕模式,即采用装配式一体化三格化粪池模式,聘请了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组织改厕工程施工设计,制定技术标准,同步开展厕具招标采购工作。改厕具体任务分解到各乡、村,明确实施主任、责任人、完成时间进度表,同时加强工作落实情况跟踪调度。截止目前,各项工作正顺利推进中,计划于8月底前全面完工。 2.扎实开展农村垃圾治理。一是稳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农村垃圾保洁收集处理市场化机制,长风乡、新洲乡与安庆京环公司2018年签订协议,由京环公司统一管护。1-5月份共处理农村垃圾3238吨。二是强化村庄内日常保洁,加强保洁人员的配备,全区两乡共配备保洁员x名,配齐保洁装备,努力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三是探索性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在长风乡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建立垃圾分拣站3处,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力度,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3.稳步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一是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x万元,完成了对新洲乡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保证了污水出水水质达标排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今年在长风新义村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二是做好污水处理站的运管工作,目前,全区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已全覆盖,

优化人居环境专题报告

优化人居环境专题报告 全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优化人居环境专题协调组紧密结合专题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建言献策,共收到社会各界和居民群众的建议计策达900余条。专题协调组在梳理汇总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实践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工作,研究确定了优化人居环境31件拟办实事、10项创新工作机制、10项主要工作措施,形成了23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住房条件和居住品质改善方面 1、村庄改造进展不平衡。全区已完成改造和列入2008年改造计划的村庄主要集中在南城区长江路、薛家岛2个办事处,而北城区4个办事处村庄改造进展缓慢。 原因分析:我区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北部4个办事处,多数村庄所处区域因规划为工业用地,无法进行融资;少数村庄虽规划为居住用地,但土地市场价格偏低、安置房建设资金不足,加上国家用地指标的限制,致使北城区村庄改造进展相对缓慢。 2、住房保障供需矛盾突出。已建政策性住房不足,部分本区居民、搬迁单位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依然存在。 原因分析:一是停批宅基地后缺少住房的社区居民数量增多,红石崖、柳花泊、辛安、黄岛、薛家岛等5个办事处已建农民安置房不能满足需求;二是搬迁单位职工、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存在较大的住房需求;三是面向社会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限价)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尚未启动。 3、个别小区居住品质有待提升。个别居住小区环境景观不优美,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配套不完善,节能水平低,居住舒适度不高。 原因分析:一是个别居住小区设计水平不高,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环境景观、设施配套方面投入资金不足;二是政府在推广建筑节能方面缺少政策引导,太阳能、中水等节能降耗新技术应用率不高。 4、部分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与服务不到位。部分居住小区存在物业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等现象。 原因分析:一是物业价格机制有待完善,物业行业不能良性发展;二是物业企业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服务意识还不强。 (二)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态人文环境建设方面 5、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完善。供热方面,2007年我区实施了B区循环水供热工程建设,结束了辛安办事处区域无集中供热的历史,但是柳花泊、红石崖办事处区域目前尚未实施集中供热。供水方面,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有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一批大项目的陆续引进,未来水资源将存在供需矛盾。 原因分析:供热方面,投资与发展不匹配,科技手段与产品滞后,供热价格体系不完善,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推动力度不够;供热专项规划滞后,供热管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不同步。供水方面,地下水资源储量较小,水库库容有限且都已开发利用;再生水利用规模小,达不到大规模推广利用要求。 6、生态环境质量需进一步改善。城市部分区域“绿量”不足;个别山头、水域出现山体、植被、岸线等自然资源破坏现象。

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pdf

1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50年代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提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以来,人居环境随即成为建筑、规划、地理、环境等学科所关注的热点。人居环境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类居住的环境,但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研究价值。上世纪80年代初,吴良镛先生开始致力于“人类聚居学”的研究,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Thescienceofhumansettlements)的基础框架。这一框架并不只是单纯的建筑或城市问题,而是考虑了各种尺度、各种层次的人类聚居环境,涵盖了乡村到城市,是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1]。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学科,它是由人类居住、环境科学两大学科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景观建筑学的综合[2]。 2兰州市人居环境概况 兰州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属于北温带干旱大陆性弱季风气候,干旱少雨,气候干燥,黄土裸露,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春秋两季易受沙尘暴和浮尘天气的影响,自然扬尘严重。兰州市区南北两山对峙,城区常年以东风为主,而且静风率高。这种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极不利于城市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的输出、稀释和扩散,同时也是国内少有的受地质自然灾害困扰的省会城市。由于城区主要坐落于河谷地狭长地带内,城市用地基本分布于长 45km,宽2-8km的盆地内,南北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可供城市开发的建设用地明显不足,而人口和产业的迅速集聚又进一步加剧了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导致城市土地价格昂贵,人均居住用地面积较小,老城区人口承载力已经超出极限,公共绿地比例偏少,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降低,加之经济发展长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自然生态环境难以在短期内有效改善,严重影响了城市居住环境的建设质量。兰州市这种典型的区域条件的不利因素,决定了进行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长期性和必要性,必须重视构建生态环境空间扩充目标,实现人居环境空间布局的可持续发展。 3兰州市人居环境优化策略 兰州市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城市人文建设良性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兰州市未来发展战略的主攻方向应该是以实施自然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为主,进一步推进社会经济和人文建设的协调发展。 3.1保护、尊重、美化自然环境 河谷形态特征为兰州南北两山提供了丰富的绿化空间,部分山顶修筑了塔阁,具有天然的城市轮廓线。然而随着城市用地扩建,城区部分地段建筑已延伸到山前,风景区山麓地带的大量的高楼大厦,遮挡了山岭景观和公园的正面景致,尤其中山铁桥南桥头破坏景观的连片建筑,导致整个城市的立体画卷遭受到严重的视觉破坏。黄河流经城区构筑了秀丽的风景线,滨河道路、沿河带状公园已具备一定规模,这一得天独厚的主题尚需加强。黄河风景线应努力拓宽绿带,风景线上应在位置较好的地段开辟一系列主题公园,让滨河风景线越来越生动感人。要不断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及时公布环境质量信息,构建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 3.2结合交通道路建设,突出和强化轴线作用 随着兰州经济社会的逐年发展,城市空间、资源、生态、产业面临着中心城区山大沟深盆地小,交通拥堵出入难的发展矛盾。根据兰州滨河地区空间开发的一般规律,城市化空间发展应尽量采用以点轴开发模式为主的“节点——发展轴”的综合开发模式[3]。结合交通道路建设,强优城区整体轴线系统是保证城区景观建设,完善城市道路骨架的重要途径。兰州城区东西轴线可以分为六条:两条南北两山的山脉线,一条黄河绿色轴线(含南北滨河路),此三条基于自然的轴线,要通过绿优美化加以强调,另一条是皋兰山前过境交通轴线(南山路),和一条东起东岗东路、经庆阳路、中山路、西津路直通西固路,以及新建成的北环路。南北轴线在城关中心区内较分明,主要有天水路、皋兰路、酒泉路、静宁路、中山路西段等[4]。但因黄河上桥梁有限等因素,而其它各区的南北向道路不太明晰,要通过旧道拓宽、新路建设、桥梁修建和兰州西客站的修建进一步完善,并且各段轴线应通过邻街建筑立面、绿化、色彩等要素的强化突出地域特色。 4构建、扩充生态空间,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1兰州城区整体景观方向,注重湿地建设 兰州市的生态建设主要集中在南北两山和沿河两岸,河谷城市绿化必然是以山为重点,沿河绿化为骨干,通过市内干道、广场、洪沟边缘的绿化带与周边绿化相联组成"山水城一体"的生态环境网络。兰州城区整体景观建设要立足强化两山绿化保护管理,严格控制山体轮廓线,精心设计和布置各个制高点的风景建筑和纪念建筑。各区景观建设要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考虑塑造兰州城区整体形象,突出区域的个性、职能与文化特色。同时,湿地是城市之肾,湿地可有效改善对水资源的净化,对植物、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环境的改善。兰州要注重恢复湿地的原生态,实现湿地生物的多样性,进而提升整个市区的生态环境,对市民而言,则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4.2构建城市生态水系,切实打造“山水新城” 兰州作为滨水特征明显的省会城市,因受水资源指标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全市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742立方米,是国家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兰州干旱形态的河谷黄河文化形成的山水特征和市域的自然环境,肯定会涉及到城市色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