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遇上特殊物品着火时,得用相应的方法灭火

遇上特殊物品着火时,得用相应的方法灭火

遇上特殊物品着火时,得用相应的方法灭火
遇上特殊物品着火时,得用相应的方法灭火

遇上特殊物品着火时,得用相应的方法灭火

时间:2010-11-13 09:01:35 来源:永康日报作者:王晓鸣

近日,经济开发区一家企业堆积在厂区围墙外的铝灰堆突然起火,情况危急。消防队员迅速用水泥、沙子等进行埋没,不过几分钟的时间,火势却直接从底部往上冒,越变越大。

近日,经济开发区一家企业堆积在厂区围墙外的铝灰堆突然起火,情况危急。消防队员迅速用水泥、沙子等进行埋没,不过几分钟的时间,火势却直接从底部往上冒,越变越大。

随后,管理人员调派挖掘机对铝灰堆进行层层刨掘,让烟火逐渐冷却散开。在消防水枪强有力的攻击以及企业员工的积极自救下,火魔渐渐失去了嚣张的气焰。3个多小时后,火势终于被成功扑灭。

起火前,有人正在铝灰堆附近抛光。抛光时有火星不慎溅到了外面的铝灰上。起火后,有员工立马展开自救,并用脚去踩明火,没想到火势却越踩越大。

我市企业众多,因生产需要,很多都存有大量性质特殊的物品。消防官兵提醒,发生火灾后,尤其是发现一些特殊物品起火时,不能擅自进行扑灭,要第一时间进行报警。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自救。

各种特殊物品的灭火方法:

1、易燃、可燃液体,如汽油、柴油、苯、酒精、沥青、动植物油、润滑油等一旦着火,火势凶猛,温度高并极易流散到其它地方造成蔓延。尤其是这些物品的重量都比水轻,能浮在水面燃烧,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用水扑救,扑救比较困难。扑救易燃和可燃液体火灾的主要方法是采用窒息法,使用的灭火剂主要是泡沫、二氧化碳、沙土、湿麻袋、湿被褥等。

油桶油罐起火时,对没被燃烧的桶、罐,可以用冷却的方法,防止由于辐射热引起燃烧或爆炸。

2、易燃固体,如红磷、黄磷、硫化磷、闪光粉、赛璐硌、硝酸纤维影片、硝化棉、固体火棉胶、镁粉、铝粉、硫磺、樟脑、苯、松香等。这些物品着火,可用水、沙、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镁粉、铝粉、樟脑、苯不能用水扑救,因为这些物质在遇水后会产生爆炸、燃烧)。

3、遇水易燃物品,金属钾、钠、镁、钛、铝粉、锌粉、保险粉、镁钾合金、氢化钠(钾)、电石、漂白粉、钙过氧化钠、过氧化钾等都是遇水燃烧的物品,这些物品遇水后能产生易燃气体或放出热量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这类物品着火,应用沙土、滑石粉进行扑救,绝不能用水。

4、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可燃煤气、氢气、乙炔气、沼气和助燃的氧气、氟气、氯气等。这类气体着火,应迅速关闭气体管道或容器的阀门,断绝气体的来源。扑救时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用大量的水冷却盛装气体的瓶、罐等容器。

公安部曾于1994年发布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公安部<1994>第18号令),办法中对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生产、使用、储存、经营、运输的消防监督管理作了具体规定。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往往危害大、影响大、损失大,扑救困难。如:1989年8月12日山东省青岛市黄岛油库油罐因雷击导致爆炸起火,大火前后共燃烧104小时,烧掉原油3.6万吨,烧毁大型油罐5座。这次大火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在大火扑救中有14位消防官兵牺牲,56人受伤;5名油库职工牺牲,12人受伤。1998年3月5日下午4时左右,陕西省西安市煤气公司管理站贮气罐区一座400立方米球型贮气罐底部阀门爆裂,导致液化石油气大量泄露,液化石油气站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载体堵漏过程中,由于处置不当,下午6时左右突然发生爆炸起火造成11人死亡(其中消防官兵7人),31受伤(其中9人重伤,在抢救过程中又有3人死亡),罐区内2座400立方米球罐爆炸烧毁,4座100立方米卧罐报废,7台液化石油气槽车烧毁。大量的事实和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从事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生产、使用、储存、经营、运输的单位、个人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其特性和必须的防火灭火知识。

第一节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是指储存于耐压容器中的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在钢瓶中处于气体状态的气体称为压缩气体,处于液体状态的气体称为液化气体。

一、特性

1.易燃烧爆炸

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品名表》中列举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超过半数是易燃气体,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易燃气体,遇着火源都能着火或爆炸,有的甚至只需极微小能量就可燃爆。易燃气体与易燃液体、固体相比,更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一燃即尽。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比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爆炸极限的范围分别为:4.1%~74.2%、12.5%~74%、5.3%~15%。同时,由于充装容器为压力容器,受热或在火场上受热辐射时还易发生物理性爆炸。

2.扩散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由于气体的分子间距大,相互作用力小,所以非常容易扩散,能自发地充满任何容器。气体的扩散性受比重影响:比空气轻的气体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重的气体扩散后,往往聚集在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不散,遇着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掌握气体的比重及其扩散性,对指导消防监督检查,评定火灾危险性大小,确定防火间距,选择通风口的位置都有实际意义。

3.可缩性和膨胀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热胀冷缩比液体、固体大得多,其体积随温度升降而胀缩。因此容器(钢瓶)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火、防晒、隔热,在向容器(钢瓶)内充装气体时,要注意极限温度压力,严格控制充装,防止超装、超温、超压造成事故。

4.静电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从管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时,由于强烈的摩擦作用,会产生静电。带电性也是评定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危险性的参数之一,掌握其带电性有助于在实际消防监督检查中,指导检查设备接地、流速控制等防范措施是否落实。

5.腐蚀毒害性

主要是一些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如氢、氨、硫化氢等都能腐蚀设备,严重时可导致设备裂缝、漏气。对这类气体的容器,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要定期检验其耐压强度,以防万一。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了氧气和压缩空气外,大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

6.窒息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都有一定的窒息性(氧气和压缩空气除外)。易燃易爆性和毒害性易引起注意,而窒息性往往被忽视,尤其是那些不燃无毒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氦、氩等惰性气体,一旦发生泄漏,均能使人窒息死亡。

7.氧化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氧化性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明确列为助燃气体的,如:氧气、压缩空气、一氧化二氮;一种是列为有毒气体,本身不燃,但氧化性很强,与可燃气体混合后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气体,如氯气与乙炔混合即可爆炸,氯气与氢气混合见光可爆炸,氟气遇氢气即爆炸,油脂接触氧气能自燃,铁在氧气、氯气中也能燃烧。因此,在消防监督中不能忽视气体的氧化性,尤其是列为有毒气体的氯气、氟气,除了注意其毒害性外,还应注意其氧化性,在储存、运输和使用中要与其它可燃气体分开。

二、消防注意事项

1.严禁超量灌装,防止钢瓶受热。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不允许泄漏,其原因除剧毒、易燃外,还因有些气体相互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爆炸。因此,内容物性质相互抵触的气瓶应分库储存。例如,氢气钢瓶与液氯钢瓶、氢气钢瓶与氧气钢瓶、液氯钢瓶与液氨钢瓶等,均不得同室混放。易燃气体不得与其他种类化学危险物品共同储存。此外气瓶应直立放置整齐,最好用框架或栅栏围护固定,并留出通道。

3.油脂等可燃物在高压纯氧的冲击下极易起火燃烧,甚至爆炸。因此,应严禁氧气钢瓶与油脂类接触,如果瓶体沾着油脂时,应立即用四氯化碳揩净。

4.仓库应阴凉通风,远离热源、火种,防止日光曝晒,严禁受热。库内照明应采用防爆照明灯。库房周围不得堆放任何可燃材料。

5.气瓶入库验收要注意包装外形无明显外伤;附件齐全;封闭紧密,无漏气现象;超过使用期限不准延期使用。

6.装卸时必须轻装轻卸,严禁碰撞、抛掷、溜坡或横倒在地上滚动等。搬运时不可把钢瓶阀对准人身,注意防止钢瓶安全帽跌落。搬运氧气瓶时,工作服和装卸工具不得沾有油污。 7.储运中钢瓶阀门应旋紧,不得泄漏。储存中如发现钢瓶漏气,应迅速打开库门通风,拧紧钢瓶阀,并将钢瓶立即移至安全场所。若是有毒气体,应戴上防毒面具。失火时应尽快将钢瓶移出火场,若搬运不及,可用大量水冷却钢瓶降温,以防高温引起钢瓶爆炸。灭火人员应站立在上风处和钢瓶侧面。

8.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应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向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拦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9.为了便于区分钢瓶中所灌装的气体,国家有关部门已统一规定了钢瓶的标志,包括钢瓶的外表面颜色、所用字样和字样颜色等,应按照规定执行。

10.各种钢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定期技术检验。钢瓶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严重腐蚀或其他严重损伤,应提前进行检验。

11.平时在储运气瓶时应检查:

⑴、气瓶上的漆色及标志与各种单据上的品名是否相符,包装、标志、防震胶圈是否齐备,气瓶钢印标志的有效期。

⑵、安全帽是否完整、拧紧,瓶壁是否有腐蚀、损坏、凹陷、鼓泡和伤痕等。

⑶、耳听钢瓶是否有“咝咝”漏气声。

⑷、凭嗅觉检测现场有否强烈刺激性臭味或异味。

第二节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是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

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按照闪点大小可分为三类:

1.低闪点液体指闭杯试验闪点<—18℃的液体

2.中闪点液体指—18℃≤闭杯试验闪点<23℃的液体

3.高闪点液体指23℃≤闭杯试验闪点≤61℃的液体

一、特性

1.易燃性

易燃液体的燃烧是通过其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达到一定的浓度后遇火源而实现的,实质上是液体蒸气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由于易燃液体的沸点都很低,易燃液体很容易挥发出易燃蒸气,其着火所需的能量极小,因此,易燃液体都具有高度的易燃性。

2.蒸气的爆炸性

由于易燃液体具有挥发性,挥发的蒸气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所以易燃液体存在着爆炸的危险性。挥发性越强,爆炸的危险就越大。不同的液体的蒸发速度因温度、沸点、比重、压力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3.热膨胀性

易燃液体和其它液体一样,也有受热膨胀性。储存于密闭容器中的易燃液体受热后,体积膨胀,蒸气压力增加,若超过容器的压力限度,就会造成容器膨胀,以致爆破。因此,利用易燃液体的热膨胀性,可以对易燃液体的容器进行检查,检查容器是否留有不少于5%的空隙,夏天是否储存在阴凉处或是否采取了降温措施加以保护。

4.流动性

易燃液体的粘度一般都很小,不仅本身极易流动,还因渗透、浸润及毛细现象等作用,即使容器只有极细微裂纹,易燃液体也会渗出容器壁外,扩大面积,并源源不断地挥发,使空气中的易燃液体蒸气浓度增高,从而增加了燃烧爆炸的危险性。

5.静电性

多数易燃液体都是电介质,在灌注、输送、流动过程中能够产生静电,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放电,引起着火或爆炸。易燃液体的静电特性,在实际的消防监督检查中,可以确定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可以检查是否采取了消除静电危害的防范措施,如是否采用材质好且光滑的运输管道,设备、管道是否可靠接地,对流速是否加以了限制等。

6.毒害性

易燃液体大多本身(或蒸气)具有毒害性。不饱合、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和易蒸发的石油产品比饱和的碳氢化合物、不易挥发的石油产品的毒性大。

另外,石油产品还有沸溢喷溅性,即具有宽沸点范围的重质油品由于其粘度大,油品中含有乳化或悬浮状态的水或者在油层下有水层,发生火灾后,在辐射热的作用下产生高温层作用,导致油品发生沸溢或喷溅。沸溢性油品是指含水率为0.3%~4%的原油、渣油、重油等油品。

二、消防注意事项

1.闪点低于23℃的易燃液体,其仓库温度一般不得超过30℃,低沸点的品种须采取降温式冷藏措施。大量储存(如苯、醇、汽油等),一般可用储罐存放。储罐可露天,但气温在30℃以上时应采取降温措施。机械设备必须防爆,并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2.装卸和搬运中,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等危及安全的操作。作业时禁止使用易发生火花的铁制工具及穿带铁钉的鞋。

3.一般不得与其他化学危险品混放。实验室少量瓶装易燃液体可设危险品柜,按性质分格储放,同一格内不得混放氧化剂等性质相抵触的物品。

4.热天最好在早晚进出库和运输。在运输、泵送灌装时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运输易燃液体的槽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有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的静电。

5.绝大多数易燃液体的蒸气具有一定的毒性,会从呼吸道侵入人体造成危害。应特别注意易燃液体的包装必须完好。在作业中应加强通风措施。在夏季或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空气中毒蒸气浓度加大,更应注意防止中毒。

第三节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一、易燃固体的特性、分类、消防注意事项

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质。

1.特性

(1)燃点低,易点燃

易燃固体的着火点都比较低,一般都在300℃以下,在常温下只要有很小能量的着火源就能引起燃烧。有些易燃固体当受到磨擦、撞击等外力作用时也能引起燃烧。

(2)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

绝大多数易燃固体与酸、氧化剂接触,尤其是与强氧化剂接触时,能够立即引起着火或爆炸。(3)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

很多易燃固体本身具有毒害性,或燃烧后产生有毒的物质。

(4)自燃性

易燃固体中的赛璐璐、硝化棉及其制品等在积热不散时,都容易自燃起火。

2.分类

易燃固体按燃点的高低、易燃性的大小可分为两类:一级易燃固体和二级易燃固体。一级易燃固体的燃点和自燃点较低,容易燃烧爆炸,燃烧速度快,燃烧产物毒性大;二级易燃固体的燃烧性比一级易燃固体差一些,燃烧速度慢,有的燃烧产物毒性也小些。

3.消防注意事项

(1)有些品种如硝化棉制品等,平时应注意通风散热,防止受潮发霉,并应注意储存期限。(2)对含有水分或乙醇作稳定剂的硝化棉等应经常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发现损坏要及时修理;要经常检查稳定剂干燥情况,必要时添加稳定剂,润湿必须均匀。搬运时应特别注意轻拿轻放,防止包装破损。

(3)在储存中,对不同品种的事故应区别对待。如发现赤磷冒烟,应立即将冒烟的赤磷抢救出仓,用黄砂、干粉等扑灭,因赤磷从冒烟到起火有一段时间,可以来得及抢救。但如发现散装硫磺则应及时用水扑救;而镁、铝等金属粉末燃烧,只能用干砂、干粉灭火,严禁用水、酸碱灭火剂、泡沫灭火剂以及二氧化碳。

二、自燃物品

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自燃物品包括发火物质和自热物质两类。发火物质是指与空气接触不足5分钟便可自行燃烧的液体、固体或液体混合物。自热物质是指与空气接触不需要外部热源便自行发热而燃烧的物质。

1.特性

(1)遇空气自燃性

自燃物品大部分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接触空气中的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达到自燃点而着火、爆炸。

(2)遇湿易燃易爆性

有些自燃物品遇水或受潮后能分解引起自燃或爆炸。

(3)积热自燃性

2.分类

根据自燃物品发生自燃的难易程度,自燃物品可分为两类:一级自燃物品、二级自燃物品。

3.消防注意事项

自燃物品种类不多,在化学结构上无规律性,同时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不同,又导致性质的不同,因而引起自燃的原因和如何防止自燃也就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不同自燃物品的不同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物资的安全。有关要求,有下列几点:

(1)黄磷在储运时应始终浸没在水中;忌水的三乙基铝等包装必须严密,不得受潮。(2)应结合自燃物品的不同特性和季节气候,经常检查库内及垛间有无异状及异味,包装有无渗漏、破损、及时妥善处理。

(3)运输时应按各类品种的性质区别对待。铁桶包装的一级自燃物品(黄磷除外)与铁器部位及每层之间应用木板等衬垫牢固,防止磨擦、移动。

三、遇湿易燃物品

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甚至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1.特性

(1)遇水易燃性——这是这类物质的共性。

(2)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这种化学反应比遇水的反应更剧烈,危险性更大。(3)自燃危险性

(4)毒害性和腐蚀性。

2.分类

遇湿易燃物品可分为两个危险级别:一级遇湿易燃物品、二级遇湿易燃物品。

3.消防注意事项

(1)此类物品严禁露天存放。仓库必须干燥,严防漏水或雨雪浸入。注意下水道畅通,暴雨或潮汛期间必须保证不进水。

(2)库房附近不得存放盐酸、硝酸等散发酸雾的物品。

(3)钾、钠等活泼金属绝对不允许露置在空气中,必须浸没在煤油中保存,容器不得渗漏。(4)不得与其他类化学危险品,特别是酸类、氧化剂、含水物资、潮解性物资混储混运。(5)雨雪天如无防雨设备不准作业。运输车、船必须干燥,并有良好的防雨设施。

(6)电石桶入库时,要检查容器是否完好,对未充氮的铁桶应放气。

(7)此类物品灭火时严禁用水式、酸碱、泡沫灭火剂;活泼金属火灾还不得用二氧化碳灭火。

第四节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剂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化合物,对热、震动或磨擦较敏感。

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磨擦极为敏感。

1.特性

氧化剂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在8个方面:

⑴强烈的氧化性;⑵受热撞击分解性;⑶可燃性;⑷与可燃物质作用的自燃性;⑸与酸作用的分解性;⑹与水作用的分解性;⑺强氧化剂与弱氧化剂作用的分解性;⑻腐蚀毒害性。有机过氧化物的特性:

⑴分解爆炸性;⑵易燃性;⑶伤害性。

2.分类

氧化剂一般分为两个级别:一级氧化剂、二级氧化剂。

3.消防注意事项

⑴仓库不得漏水,并应防止酸雾侵入。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混存混运。

⑵不同品种的氧化剂,应根据其性质及灭火方法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库房分类存放以及分类运输。

⑶储运过程中,力求避免磨擦、撞击,防止引起爆炸。对氯酸盐、有机过氧化物等物更应特别注意。

⑷仓库储存前后及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清扫、清洗。严防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第五节毒害品和腐蚀品

一、可燃助燃毒害品是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变化,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具有可燃性或助燃性的物品。

大多数毒害品遇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或烟雾。其中有机毒害品具有可燃性,遇明火、热源与氧化剂会着火爆炸,同时放出有毒气体。液态毒害品还易于挥发、渗漏和污染环境。毒害品按其毒性大小分为一级毒害品(剧毒品)、二级毒害品(有毒品)。根据毒害品的化学组成,毒害品还可分为无机毒害品和有机毒害品两大类。根据储运中毒危险程度,将毒害品包装划分为三个类别:Ⅰ类、Ⅱ类、Ⅲ类。

毒害品的主要危险性是毒害性。毒害性则主要表现为对人体或其它动物的伤害,引起人体或其它动物中毒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造成人体或其它动物发生呼吸中毒、消化中毒、皮肤中毒。可燃毒害品的危险特性除了毒害性外,还具有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在:⑴遇湿易燃性;⑵氧化性;⑶易燃性;⑷易爆性。

二、可燃助燃的腐蚀品

可燃助燃的腐蚀品按化学性质分为三类:

1.可燃助燃的酸性腐蚀品。

2.可燃助燃的碱性腐蚀品。

3.可燃助燃其它腐蚀品。

可燃助燃的腐蚀品的危险特性:

1.腐蚀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对人体的伤害;二是对有机体的破坏;三是对金属的腐蚀性。

2.毒害性。在腐蚀性物质中,有一部分能挥发出有强烈腐蚀和毒害性的气体,如Br2、HF 等。

3.火灾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氧化性;二是易燃性;三是遇水分解易燃性。

燃烧与灭火单元练习(附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X处表示的过程不包括() A.动植物的呼吸B.煤的燃烧 C.使用氢气作燃料 D.生物遗体的腐烂 2.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宜的方法是() A.煅烧石灰石B.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C.燃烧木炭D.燃烧煤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的性质是() ①难溶于水;②无色气体;③都能与氧化铜反应;④都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A.②B.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4.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既与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制干冰B.制化肥C.灭火D.制汽水 5.如图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A.不能燃烧B.一般不支持燃烧 C.密度比空气大D.不能供给呼吸 6.现有下列仪器,其中在制取二氧化碳时不需用到的是() A..锥形瓶B..酒精灯C.导管D..集气瓶 7.下列行为中,不符合“绿V客(Green Week)”环保活动主题的是()A.缩短城市景观灯亮灯时间B.周末呆在家里上网看电视 第1页(共7页)

C.尽量使用可降解方便袋D.步行或骑单车上下班 8.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环境.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 A.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 B.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C.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D.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9.实验室中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A.水B.食盐水C.澄清石灰水D.木条 10.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下列对二氧化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可用来作灭火剂、制泠剂 B.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可以进行人工降雨 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不利 D.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1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见图),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A . B . C . D . 12.1996年7月柳州市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全市军民奋勇抗洪,谱写了一曲抗洪救灾的凯歌.有人认为造成这次洪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大气层中,因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 B.由实验室扩散的二氧化碳增加 C.由于森林绿化面积迅速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D.由于大量燃烧含碳燃料 第2页(共7页)

稀释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稀释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稀释剂 二、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 主要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No 甲基异丁基酮 0--5 108-10-1 甲苯0--10 108-88-3 醋酸乙酯0—15 141-78-6 醋酸丁酯15--40 123-86-4 二甲苯20--50 1330-20-7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0--40 697-82-5 三、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易燃、有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有刺激性气味,长期接触其高浓度蒸气可引起头昏、头晕,对皮肤、黏膜有剌激、致敏作用。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有泄漏时应特别注意不得排入下水道。 燃爆危险:易燃。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五、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包装容器若遇高热,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CO、CO2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扑救。 灭火注意事项:用水灭火无效。 六、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切断火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带,尽可能切断污染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 消除方法:将泄漏液体回收至密闭容器内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用砂土等惰性材料吸收清理现场残液。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防护用品。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通风系统和设备。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容器损坏。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八、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TJ36-79)mg/m3

word完整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与灭火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与灭火》测试题一、填空题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做了以下实验,1、某同学在学习“燃烧和灭火”内容时 2_____ 实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实验 _______ _____ _。(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___________。 (2)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________。 (3)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

头斜向下(如下图所示)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_________ ,原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 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①②③④⑤ 5%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 55% 95% 65% 15% 酒精酒精酒精烧烧烧不燃完, 完, 完, 实验现象烧棉布棉布棉布无损无损 烧坏 。请你推测实验⑤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 ____ ,棉布无 损”的原因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2)结合所学知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时,4将灭火毡从套、使如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 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毡是由羊毛及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 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稀释剂安全操作规程

1

一、目的: 对本公司印刷稀释剂的领用、存放、标识进行有效管理,避免油墨的混用及浪费,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印刷用稀释剂的管理。 二、职责: 3.1仓储部负责天稀释剂的收发、存放、保管和标识。 3.2生产部负责稀释剂的领用、标识和存放。 3.3安全生产管理专员,负责日常安全监管。 四、内容 4.1一般作业内容 4.1.1作业员上班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不准擅自拆除防护装置,维修机器或更换 皮带等要切断电源。 4.1.2资材部负责原装稀释剂的收发、存放、保管和标识管理,对检验合格原装油墨进行分类存放, 有效标识,达到目视化管理,并做到先进先出。 4.1.3印刷室按要求领用当天需用的总量,并对余量有效标识,按规定保存。 4.1.4印刷过程中因稀释剂挥发,需要加到油墨槽中的量要合适,并依据实际适时适量加入。 4.1.5剩余余量存放时,必须密封并标示, 4.2安全管理内容 4.2.1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 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4.2.3消防措施: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4.2.4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4.2.5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4.2.6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4.2.7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 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4.2.8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 处置。 1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达标自查 1.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 ④汽油、煤油。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用扇子扇炉火,炉火更旺,其原因是()。 A.空气流动使蜡烛接触的氧气减少 B.空气流动带走燃烧的热量使烛火的温度低于蜡的着火点 C.炉中燃烧物量大,放热多,空气流通不致使炉温降低很多,却使供给的空气增加 D.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3.下列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① ② ③④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其原理是。 5.甲、乙、丙三个试管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着火点为40℃),如下图所示: 问:试管甲内白磷能否燃,其 原因是。 试管乙内白磷能否燃烧,其原因是。 试管丙内白磷能否燃烧,其原因是。 6.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把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请你再举两种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

能力提高 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 C.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8.下列情况所采用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B.电器因短路起火,立即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 D.图书档案室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拓展探究 9.根据你所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下列空格 燃烧反应的特 征可以归纳为: 。 10.现在许多家庭使用石油液化气做燃料,为使人们警觉,通常在其中加入少量有恶臭味的硫醇。某居民回家后,闻到屋内充满了“液化气”气味后,他立即去厨房检查,当他旋转灶台上的开关时,自动打火装置进出火花,引起了剧烈的爆炸。如果是你,首先应该做的是;如果是夜晚,能否开灯检查?为什么? 。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练习题

主备:九年级化学日期:11月 内容:燃烧与灭火练习题课型:复习 1下列气体相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CO,H 2 B.N 2 ,CH 4 C.CO,CO 2 D.CH 4 ,O 2 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剧烈的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D、燃烧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3、下列因素与可然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A.可燃物本身的性质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跟空气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着火点低 D.纸比煤密度小 5、根据你生活的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的是() 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C、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D、做菜时不慎油锅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6、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与空气中的氧气隔绝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的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7、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1)气(2)汽油蒸气(3)液化石油气(4)煤气(5)天然气 A、(1) B、(1)(2)(5) C、(1)(2)(3)(5) D、(1)(2)(3)(4)(5) 8、在实验室中将酒精灯碰倒,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最合理、最简单的灭火措施是()A用嘴吹灭B用泡沫灭火器扑灭C用湿抹布盖灭 D、用水冲灭 9、下列燃料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氢气 B、煤 C、天然气 D、石油 10、下列不能燃烧的气体是()A、氧气 B、石油液化气 C、天然气 D、氢气 11、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空气增加 C、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D、达不到着火点 13、扑灭油井大火的方法有:①使炸药在大火上爆炸②用液态氮。试回答: (1)方法①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2)方法②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 14、物质燃烧应具备三个条件,人们形象地称为“火三角”。如图。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括号中分别填写三个条件。灭火时只要消除其中个条件,即可灭火。 ( ) 15、“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的锅, 薪:指柴火)这句成语中的化学原理 是: ( ) ( ) 16、某生产烟花爆竹的工厂,为了提高工人的防火意识,保证生产和安全,想制定一个安全防火制度,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帮他们提几点建议(答出三点即可)。 (1) . (2) . (3) . 17 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气,但是 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把一小快银白色的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可以看到钠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小球,甚至会使 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如果在上述 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 (a) (b) 蒸 馏 水 馏 水

2020届中考化学第一轮科学探究能力《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测试试题(word版有答案)

科学探究能力《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3、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和镁条燃烧产物都是固体,因此,可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验纯,因此,可燃性气体泄漏遇明火一定会爆炸 C.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因此,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D.燃烧需要氧气,因此,只要有氧气可燃物一定能燃烧 4、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通常保存在冷水中,铜片上的白磷要进行干燥处理 B.此组实验中烧杯里的热水只起提供热量的作用 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着火点的高低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的现象 5、小睿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6、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7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8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燃烧与灭火测试题

4.1燃烧与灭火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S:32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变成冰 B、爆炸 C、燃烧 D、工业上制氧气 2、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的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 B、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 C、燃烧一定有火焰产生 D、发光发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 3、厨房中油锅起火,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向油锅内加水 B、迅速盖上锅盖 C、把油倒掉 D、熄灭锅下的火源 4、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的原因是() A、无色无味 B、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而死亡 C、会与氧气结合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碳 D、燃烧后会生成有毒物质 5.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不同,这种变化是() A、燃烧 B、生锈 C、蒸发 D、液化气爆炸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都会产生热量 B、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 C、井中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遇到氧气不一定燃烧 B、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 C、自燃不一定有缓慢氧化引起 D、剧烈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A、木炭 B、一氧化碳 C、蜡烛 D、酒精 9、下列气体有毒的是() A、一氧化碳 B、氢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10、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自燃、发生缓慢氧化、爆炸的共同点是() A、放出热量 B、发光 C、温度达到着火点 D、都属于剧烈氧化反应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可燃烧 B、燃烧、自燃、缓慢氧化都发光和放热 C、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通风,并严禁烟火 D、CO混有空气或氧气一定会发生爆炸 12、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后只生成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碳元素和硫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碳、硫元素 C. 该物质一定含碳、硫、氧元素 D. 该物质一定含碳、硫元素,不含氧元素 13.下列不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A、氮气 B、汽油 C、面粉 D、酒精 14.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 A、二氧化碳 B、氢气 C、一氧化碳 D、天然气

九年级化学7.1《燃烧和灭火》同步课时练习(有答案)

九年级化学7.1《燃烧和灭火》同步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2、防火安全重于泰山,每个公民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很有必要。下列有关灭火措施处理不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进行灭火 C.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 D.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3、(2020·上海)盖沙灭火的原理是() A.降低温度B.取走可燃物 C.隔绝氧气供应D.降低着火点 4、下列各组混合气体点燃时,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氧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 B. 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C. 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D. 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5、下列因素中,不是燃烧必要条件的是() A. 可燃物 B. 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C. 气压 D. 一定浓度的氧气 6、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遇到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时面逃离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8、2019年11月9日是第28个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主题是“防范火灾风险,建设美好家园”。下列有关防火、灭火做法正确的是() A.油锅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B.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 C.在大火蔓延的前方砍伐出一条隔离带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 D.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9、这是实验小组的同学制作的“纸火锅”(如图)。“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 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 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10、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A.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 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D. 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11、下列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 ) A.酒精 B.白糖 C.橡胶水 D.白磷 12、(2020·东营)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 B.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 C. 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燃烧和灭火 练习题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在空气中,物质发生燃烧与油罐遇明火爆炸,它们的共同点有( ) ①都产生热量②都要发光、发热③都属于氧化反应 ④都很缓慢⑤都需要物质与氧气接触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 D.④⑤ 2.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常用的家庭燃料,泄漏时如果处理不当,常常会酿成悲剧。如果报警器显示有液化气泄漏,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A.赶紧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找出漏气部位 B.关闭气源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 C.迅速跳窗,逃离现场 D.在厨房内及时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 3.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易发生爆炸,而点燃任何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则不发生爆炸 B.稻草、秸秆堆放在不通风的房间内易发生火灾 C.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D.发现室内液化气或煤气泄漏,应赶紧打开排气扇把气体排出去,或打电话报警 5.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6.(2012·淮安中考)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稀释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GHS产品标识符:丙烯酸漆稀释剂 产品类型:液体 推荐用途和限制用途:仅用于专业的车辆油漆。 供应商的详细情况:增城市瀛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地址:增城市石滩镇长江岭边 邮编:511330 国家应急电话: 营运时间:24H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质或混合物的分类:易燃液体 - 3 急性毒性: 口服 - 5 急性毒性: 吸入- 4 皮肤腐蚀/刺激 - 2 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 2A 吸入危险– 1 危害水生环境—慢性危险- 3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 2 化学品分类和标记全球协调体系(GHS)标签要素 危险象形标记: 警示词:警告 危险性说明:易燃液体和蒸气。吸入有害。吞咽可能有害。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命。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戴防护手套。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使用防爆电气、通风、照明和所有的物料操作设备。禁止排入环境。 事故响应:如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如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水冲洗皮肤或淋浴。 贮存:保持阴凉。 废弃处置:不适用 不导致分类的其他危险: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职业暴露限制, 如果有的话, 列在第 8 节中。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注明必要的措施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眼睛,并不时提起上下眼睑。检查和取出任何隐形眼镜。冲洗至少十分钟。寻求医疗救护。 吸入: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如果仍怀疑有烟存在,救助者应当戴适当的面罩或独立的呼吸装置。如没有呼吸,呼吸不规则或呼吸停止,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进行人工呼吸或给氧。如使用嘴对嘴呼吸方法进行救助,可能会对救助者造成危险。如有害的健康影响持续存在或加

燃烧与灭火练习题

燃烧与灭火练习题 1下列气体相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CO,H2 B.N2,CH4 C.CO,CO2 D.CH4,O2 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剧烈的燃烧都会引起爆炸 C、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D、燃烧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3、下列因素与可然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A.可燃物本身的性质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跟空气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着火点低 D.纸比煤密度小 5、根据你生活的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的是() 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C、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D、做菜时不慎油锅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6、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与空气中的氧气隔绝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的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7、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1)气(2)汽油蒸气(3)液化石油气(4)煤气(5)天然气 A、(1) B、(1)(2)(5) C、(1)(2)(3)(5) D、(1)(2)(3)(4)(5) 8、在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最合理、最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A、用嘴吹灭 B、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水冲灭 9、下列燃料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氢气 B、煤 C、天然气 D、石油 10、下列不能燃烧的气体是() A、氧气 B、石油液化气 C、天然气 D、氢气 11、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A、供给的氧气减少 B、供给的空气增加 C、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D、达不到着火点 12.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初三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测试题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燃烧与灭火 知识要点 1、燃烧的概念 燃烧是指可燃物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现象是发光、发热并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但发光发热未必都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与可燃物的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一般条件下,只能降低或升高温度但却不能降低或升高着火点。 3、燃烧的条件 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有:(1)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2)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时,只要满足其中一条就可以 针对灭火原理可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覆盖沙子、洒水、用灭火器等都是针对灭火原理而采取的方法。 5、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由于燃烧的剧烈程度是由同一时刻,一定体积内相互碰撞的分子数决定的,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方法有两种:(一)增大氧气的浓度;(二)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两种都能增加相互碰撞的分子数也就能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 6、可燃物完全燃烧与能源和环境的关系 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的气体污染环境,同时也浪费了能源,例如:含碳元素的燃料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污染空气,可燃物的完全燃烧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7、燃烧和爆炸的关系 燃烧又分为: (1)燃烧引起的爆炸,实质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有限空间内急剧膨胀,引起爆炸,是化学反应。

(2)有限空间内气体受热膨胀引起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例如车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 8、爆炸极限 任何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1)浓度范围,是指可燃性气体占总体积的体积分数; (2)并不是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遇明火就一定能爆炸,必须达到一定的体积分数,遇明火才能发生爆炸。 9、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消防知识 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到水可以燃烧的固体,如金属钠,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如白磷(通常保存在水中),酒精,汽油等物质。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硝酸钾,鞭炮等。 〖典例引路〗 例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发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 D、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分析:燃烧是指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光通电发光、放热等,可燃物不一定能产生火焰,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无火焰,且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答案:B 例2食用油在锅内不小心着火,将火熄灭的最好方法是() A、把油倒掉 B、立即将火熄灭 C、迅速关闭火源 D、盖严锅盖 分析:灭火的条件有两个:一是隔绝空气,二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这两个条件只要满足一个就可以灭火了,油在锅中着火,从灭火的原理及实际操作来看,选D为最好。 答案:D 例3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B、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C、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分析:本题考查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是无法降低的,只能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D 例4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A、仓内氧气不够 B、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宇宙飞船上的温度低 D、达不到着火点 分析:宇航员能在飞船上长时间生活,说明船内供氧条件和温度与地球上差不多,既是然仓内有氧,而且火柴也划着了,那么为什么不能继续燃烧呢?应该从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火柴划着后因供氧不够而熄灭,这个方面去理解。

稀料安全说明书

稀料产品安全说明书 产品:稀释剂或稀料、溶剂油 1.物理和化学特性: 无色透明液体。 稀料不溶于水,是石油的直接馏分,它同汽油一样,属易燃易爆危险品。 稀料的冰点为零下116℃,沸点为 34.6℃,闪点为零下45℃,爆炸极限为~%。 极易挥发。 腐蚀皮肤。 2.危险性: 绝缘性较强,很容易产生静电。如果用塑料桶装稀料,反复摇晃后,内部可产生高达15000伏的静电,一旦放电,即可酿成火灾 稀料对塑料还有软化作用,盛装稀料过久,塑料就会软化破口而渗漏出稀料,因而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就更大 稀料极易挥发,在短时间内挥发的油气可以扩散到数米以外乃至数10米,如果遇到火种,即可着火 当油气着火后,火焰会沿着气流相反的方向回火,从而引起猛烈的大面积燃烧。如果油气在较严实的房间 3.使用与保护: 运输和使用时使用乳胶手套等防护用品,禁止接触皮肤。 4.防护措施:

稀料使用场所,应该严格控制油气在空中的浓度,不得超过毫克/升。一旦发现油气超标,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通风换气,降低其浓度,使之达不到爆炸浓度极限。 运输稀料时,不得野蛮装卸,应轻装轻卸,防止摩擦、震荡。利用汽车运输时,应在贮罐尾部安装金属链条接地,以导除静电电荷,防止火灾的发生。在使用、贮存稀料的场所,不得有火源,安装的电器设备必须是防火防爆型的。不要用塑料桶盛装稀料,应用金属容器。输导稀料的导管不宜用塑料管,金属导管必须有良好的接地措施。利用稀料清洗涂装工具时,应格外小心,防止摩擦产生静电而引发火灾。 5.安全处理 运输、储存仓库、使用场所应配备足够的灭火设备,如干粉、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器等。发生稀料火灾,不可用水扑救,只能用化学灭火剂扑救。当灭火剂不够时,也可用沙土扑救。

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与灭火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与灭火》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某同学在学习“燃烧和灭火”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实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_____ _______ _____ _。 (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___________。 (2)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 ________。 (3)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 头斜向下(如下图所示)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 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大小相同的若干棉布在五份不 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 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①②③④⑤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 烧 完, 棉布 酒精 烧 完, 棉布 酒精 烧 完, 棉布 不燃 烧

烧坏无损无损 (1)请你推测实验⑤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从 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毡是由羊毛及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 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 _ 。 5、化学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燃烧就是我们人类最早应用的化学反应之 一,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就发掘出50多万年前北京人使用火的痕迹。 (1)北京猿人使用自然火时,需要不断地向火焰中添加木柴和兽骨,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木 柴和兽骨”是。到了三万多年前,山顶洞人就会“钻木取火”,他们用动物的绒毛用 力摩擦木柴的目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随着人类对燃烧认识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燃烧完成一些不可思议的事,如火箭升 空。现代火箭加注的燃料主要是偏二甲肼(C 2H 8 N 2 ),燃烧后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氮气,写出此 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3)当然我们也要学会控制火,否则就会发生危险。在家中若发现天然气泄漏并在小范围内被引燃,可采取哪些简单办法熄灭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二、选择题 6、认识各种图标对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图 标指的是( ) A.腐蚀品 B.有毒品 C.当心爆炸 D.禁止烟火 7、“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 是因为( ) A.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提 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8、“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国家对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贮存、运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下作业 1.(2008年安徽肇庆)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滿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A.草料舱没有氧气B.草料舱通风不好 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 2.(2008年山东烟台)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 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 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D)淋湿衣服爬出 3.(2008年江苏南通)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2008年山东泰安)从防止空气污染的角度考虑,下列实验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 5.(2008年黑龙江哈尔滨)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白色干粉来灭火。这种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其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 钠.它受热后生成苏 打、水和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碳酸氢钠的性质有 (2)灭火时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6.(2008年福建福州)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1装置对“可燃物 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12装置进行实验。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40道(附参考答案)

1、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高 C.火柴梗着火点低 D.火柴梗接触不到氧气 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3、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4、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C.森林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 D.贵重设备失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5、下列各组混气体中,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 是() A. CH 4和O 2 B.H 2 和CO C.CO 2 和CH 4 D.CO 2 和O 2 6、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只有点燃火药才能发生爆炸现象 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才可能发生爆炸 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 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 7、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8、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C.焊割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D.做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9、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稀释剂安全技术说明

稀释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稀释剂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稀释剂 化学品英文名称:Thinner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04 生效日期:2009年8月15日 国家应急电话: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稀释剂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No.: 稀释剂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吸入1000ppm以上会抑制神经系统,严重时会昏厥,100ppm会刺激眼鼻喉,250ppm会催泪。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正常储存下安定,高温下会放热分解及燃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下受污之物并使用肥皂与清水清洗接触部位,若刺激感仍未消除,请快速就医。 眼睛接触:使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并快速就医。吸入:移至新鲜空气并快速就医。 食入:立即饮用大量开水并快速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消防人员应配戴安全手套、安全护目镜、安全衣物。使用适用之灭火器材,但应严防密闭空间中救火作业人员缺氧。灭火剂:二氧化碳,化学干粉、泡沫。 灭火注意事项:灭火时可能遭遇的特殊危害,氧化剂、火花、雾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个人应配备使用适当防护具,无适当防护具勿碰触外泄物。保持通风,隔离热源、火源及氧化剂,防止氧化物流入下水道或密闭空间。 消除方法:在安全情况下设法阻漏,少量泄漏可用吸收物吸收,再臵容器密闭标示,大量泄漏应通知环保单位及供应商。 第七部分操作处臵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储存容器应于密闭并加标示,应隔绝火源、热源及不相容物-氧化剂。 储存注意事项:适存温度-10~30℃以下,应避免阳光直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