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情境-精品作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情境-精品作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情境

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已经全面展开的国家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在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制约下,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课堂教学多是老师讲,学生听,从课堂到课本,从课本到练习。这种现象反映了当前语文教学过程形式化,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面对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我认为要变“课堂语文教学”为“生活语文教学”,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对教材的处理是教学活动的蓝图,可以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课堂之上”。教材处理要未成曲调先有情,这个情就是以学生为本,联系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1. 内化教材。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中有一些内容题材老化,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陌生的内容熟悉化,把陈旧的内容时代化,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学会、

掌握、

运用新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外化教材。陶行知先生说:“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语文并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孤立的知识系统,它是人类生活的浓缩。语文教学的任务不应该只是双基教育,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绝不能把学生局限于课文、课堂之中,将语文学科孤立起来,而应该尽可能地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站在“大语文”的角度上,融合各门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语文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3. 活化教材。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文本将生活有机融合课堂中。如一年级教材中有篇课文《菜园里》,教学时我就将生活带入课堂。上课前,在教室四周摆放有关蔬菜的实物;上课时,让学生扮演菜园的小主人,走出座位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记它们的名字。这样的教材处理目的是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念一念的过程中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识字与学生的生活常识结合起来。

二、组织“生活化”情境的学习活动

如果说教材处理属于战略的范畴,那么课堂教学则属于战术

的概念。为达到战略目的,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创设“生活化”情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描绘生活。语文既是形象的,又是模糊的。很多语言由于主、客观原因学生难以感受,我们必须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积极诱导学生对于语文所表现的生活形象的感受,在此过程中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加以详尽描述,让学生间接感受周围的客观环境。

2. 贴近生活。我们常说:“要把生活搬进课堂。”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才具有真实性。

3. 模拟生活。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让学生走进文本演一演文中的人物,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再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4. 联系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别提出“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生活之树常青。生活就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使语文教学焕发生活的阳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