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东省产业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引语 (2)

二、浅析山东省三大产业 (3)

三、山东产业结构近几年的变化及现状 (4)

四、小结 (7)

五、未来的发展趋势及优化措施 (7)

参考文献 (9)

山东省产业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

摘要:

2011年,山东省地区总产值高达45429.2亿元,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山东人均GDP达到7273美元,从数字上看山东省已进入了工业化高级阶段。虽然山东的产业产值很高,但是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仍占有较大的比重;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化率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慢,短期内难以超越第二产业。三大产业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山东经济更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三大产业结构的初步分析,发现其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山东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

一、引语

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一般会随着一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依次经历“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和“三二一”四个阶段,以实现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升级会使生产要素由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从而更快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产业结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变化:1949到1970年为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的“一二三”阶段,此时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工业不发达,第三产业几乎没有;1970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1989年,20年时间处在“二一三”阶段,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山东省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制定了适合本省的经济政策,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逐步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1990年进入“二三一”阶段,即工业化初级阶段; 2000 年至2005 年经历了工业化中级阶段; 2006年以后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到2011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5429.2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同比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973.8亿元;第二产业产值24037.4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7418.0亿元。从经济总量看,山东省的经济确实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从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内部看,山东省与其他发达省市相比,存在着相对不合理的一面。这些不合理使得山东省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二三一”阶段。如果这些结构性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长期制约着山东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浅析山东省三大产业

下表是山东省地区三产业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结合表中数据,我来浅析下山东省三大产业概况。

农林牧渔业作为第一产业,产值在山东一直占有不俗的比重,总能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10%左右。农业,是指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产机能采取人工培育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持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山东的第一产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等。出产了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泽山葡萄、崂山樱桃、乐陵小枣、潍坊萝卜、章丘大葱、寿光蔬菜等著名农产品。可是,目前山东省的农业还不够稳定,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水平较低。农业生产受各种限制条件影响较大,常常遭受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所以山东必须大力加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来抵抗一些不利因素。

作为第二产业的工业,进入工业化阶段后产值比重在山东省一直是占第一位的。工业是指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社会生产部门。它包括重工业、轻工业、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等。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工业蓬勃发展,山东工业更是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纺织、食品等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山东的主要工业产品有黄金、纱、机制纸、塑料制品、水泥、平板玻璃、钢、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等。全省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628家,省重点企业集团136个,例如山东电力集团、齐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济南钢铁集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兖矿集团等。其中,海尔、海信、澳克玛、小鸭等家用电器、浪潮服务器、轻骑摩托车等产品驰名中外。工业作为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提

供各种消费品;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但目前部分产业素质较低,企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所以说,调整提高振兴支柱产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才是重中之重。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由此可见,第三产业是凭借一定的物质技术设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近年来,山东的第三产业也是增长迅速。目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凭借发达的公路运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水利管理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房地产业搭了炒房热的顺风车,得到了有些过度的发展;但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等发展不够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另外山东的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还有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发展的不错,形势喜人。兴旺发达的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城市繁荣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进度;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增加就业人数,保证社会稳定繁荣;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如此多的优势,所以山东省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三、山东产业结构近几年的变化及现状

大体了解了山东省三次产业大体形势后,由山东省地区三产业生产总值表中数据得到下表。下面将结合下表对山东省三次产业的发展做进一步分析。

下表是山东省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百分比:

数据变化不够直观,我们可以看由表中数据得到的一组折线图:

2005到2010年第一产业占地区产值比重走势图:

2005到2010年第二产业占地区产值比重走势图:

2005到2010年第三产业占地区产值比重走势图:

由图表中数据看出,山东省第二产业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连年超过50%,产值在缓慢增长,但是比重在减少,而且减速逐年加快;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也在下降,下降速度也在加速;而第三产业的产值在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产值比重也

在增长,而且产值比重增长的趋势略有加速。

从以上这些特征以及一些山东城市发展的表象来看,我们可以判定,山东省经济处于“工业化进程”形态的第三个阶段,即工业化高级阶段。但是,山东省的工业化进程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还很落后。从2005年以来,三次产业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基本稳定。由此,说明“我省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够,结构调整效果不明显,经济增长还是以传统的工业增长模式为主,经济增长效率比较低[2]。”

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卓有成效的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综合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文化基础加厚。山东省正以一个经济强省形象出现在中国舞台上。但是,还要深刻认识到山东省现在所达到的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生活。目前,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山东省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进一步全面加快山东省的工业化进程,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然而,长期以来,我们选择的道路主要是传统的工业化之路。这种工业化之路虽然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却忽视了物质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因此带来了不少的弊端,比如说:

一是这样的经济发展以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据初步调查显示, 2005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1.8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了24. 8%, 2005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达14亿吨,位居全国前列; 二氧化硫排放量将近200万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将达2.3亿标立方米,均位居全国前列[3]。

二是这样发展忽视和限制了第三产业发展,致使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上升缓慢,这使得精神文明水平发展缓慢,人民群众不能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单凭数据,我也不好过多评价山东产业结构现状。考虑到山东省的基本省情与山东省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这个现实,又要把握产业结构演进的客观规律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结论。据此进行评价,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基本判断:2005年到2010年6年间,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基本符合产业结构自身演变客观规律。从山东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际出发,可以判断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山东省将一直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在资源环境约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的条件下,在继续推进工业化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是优化山东经济的最优道路。另外,山东省还要加快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还要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继续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四、小结

通过对山东三大产业的分析,我们发现三大产业之间是密切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没有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需要第一、第二产业提供大量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及各种消费资料。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因为第三产业不仅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产、供、销服务,而且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知识、信息、资金、技术和人才,从而提高第一、第二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时,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又为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可是,第一、第二产业大量占用了劳动力时,也会制约第三产业的发展。

“大量实证研究和国内外产业发展实践表明,通过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在可持续道路上循环往复不断向前发展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些国家和地区推动经济振兴、实现赶超战略的必由之路与基本经验[4]。”产业结构往往处于经济发展的枢纽与核心位置,所以改善山东经济结构的根本在于改变山东的产业结构。

五、未来的发展趋势及优化措施

山东省目前这种产业结构不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错,而是我们选择的工业化道路出了些问题。

预计2010到2015年,山东的第一产业比重会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年增加,但增加速度有所放慢;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增加,而且增加速度有所上升。在未来几年中,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会逐渐有所成效,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将起一定的作用,第三产业有所发展。但是,预计在未来几年中,第二产业所占区总产值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相差很远;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依然比较慢,增长不够明显,想赶超第二产业是不太现实的。另外,“山东省的产业就业需求结构发展呈现出较明显的投资拉动模式[5]。”

迎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山东省的工业化进程必须改变传统的粗放型、数量型、低效率、低水平、污染环境的模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另外,我们还要防止产业结构的超前发展。在三次产业投资方面,要做好规划,有重点的加大第三产业的投资,增加第三产业吸纳新增劳动力的能力。总之,我们要坚持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使三次产业结构逐渐向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在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的时候,要避免出现只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而放慢了工业化进程的现象。因为这种现象会加速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但也会产生如下问题:不仅使第三产

业的深入发展失去了不断壮大的工业基础这一根基,而且造成产业结构超前发展, 使得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不符,并带来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矛盾。

所以说,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还要稳定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是决定人均收入和就业结构的关键产业,第三产业是围绕制造业的发展建立起来的,没有第二产业的物质基础,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将缺乏后劲。我省在未来应坚持产业集群方向和园区集约导向,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优传统产业。重点扶持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在保持传统产业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壮大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引进和扶持产业链配套项目,鼓励中小企业融入集群发展。完善工业布局规划,明确重点发展区域、优化发展区域和限制发展区域的梯次格局。“坚持发展品牌经济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加强品牌梯队建设,保障品牌安全,努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

最后,山东还存在着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协调、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下的问题。解决这两点,政府有许多事情可做。

从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方面来看,政府应加大西部地区的开放和开发力度,在财政上和资金上予以扶持,将招商引资工作向内陆地区推进,充分利用西部地区拥有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推进工业化,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发展的新突破,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从提高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方面来看,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使农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促使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农村市场的购买力,为第二、三产业的继续发展提供基础。

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东西部发展均衡,等等众多条件都是山东经济优化必走的路子。等山东产业结构达到“三二一”的完善阶段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崭新的山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三次产业划分规

定》,https://www.wendangku.net/doc/716475099.html,/tjbz/t20030528_402369827.htm,2003年5月28日.

[2]李兆庭,王卫平,王超. 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分析与总产值预测

[3]山东省经济普查年鉴

[4]李众宜;何光一;山军勇.山东产业结构特征定量分析. 《商业时代》2011年第03期

[5]李国锋,刘黎明,陈绪根.山东省三次产业就业需求结构分析与预测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28(3):386-394.

[6]吴鹏,潘秋鸿.青岛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协调发展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 10) : 14.

天津市三次产业结构

专业班级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1502班 实训报告 姓 名 彭鑫恬 学 号 150005071048 实训日期、时间 2016年5月11日 同组学生姓名 王燚(数据制图)、王志鑫(资料收集) 课程名称 经济地理学 指导老师 岳云华老师 实训地点 1B104 实训项目名 区域经济数据获取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数量分析 实训类型 实训成绩 _______ 内 容: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二、实训内容和原理 三、主要仪器设备 四、操作方法和实训步骤 五、实训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训结果与分析 七、心得 一、 实训目的和要求: 目的: 1.认识区域经济数据平台 2.掌握区域性经济数据获取与挖掘方法; 3.掌握三次产业结构的数量分析与图形编绘方法; 4.学会用动态数列分析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数量变化调整与分析原因,培养研究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要求: 1.以3人一组为单位,以天津市为对象,获取有效数据; 2.整理数据完成数据表格,并根据表格和图形得出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训内容和原理 内容: 1.按照指导书的提示,掌握相关数据平台的地址、熟悉界面、数据类型等 2.查找需要的区域性经济数据; 3.静态、动态相结合,分析某经济区域的三次产业结构并编制结构图; 4.对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进行特征分析与解释。 原理: (一)三次产业分类来源 三次产业分类源于西方经济理论。 (二)分类依据 根据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顺序将国民经济部门划分为三次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三)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标准 ……………………………装……………………………………………订…………………………………………线……………………………

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探讨.doc

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探讨 中小企业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且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成长。 摘要: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中小企业整体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健康发展的标志。解决好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速度问题,对城市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中国产业状况,着重对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及其现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中小企业;前景;现状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体系内产业的联系与联系方式、产业间的比例关系等。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且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成长。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速度加快。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产业结构现状 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1)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实现了战略性结构调整。十一五期间,全国大力实施农业创新工程,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发展创意农业,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农业己从单一生产功能向生态和生活功能拓展,农业生产规模逐步缩小,农业科技含量增大,效益提高。(2)第二产业结构明显改善,趋于合理化和高度化。近年来,第二产业比例稍有提高,且制造业内部结构更为合理。 十一五期间,围绕经济发展总目标,以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突出发展重点,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第三产业崛起,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跃升。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其经济总量、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在三次产业中的主体地位口益显现。现代服务业保持了旺盛的活力。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房地产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三大支柱行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和高度化,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加。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中小企业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吸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经济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经济结构的及时合理调整又是经济总量获得增长的必备条件。经过20余年的改革发展,湖南经济在发展速度及总量扩张上虽有很大突破,但经济结构尚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体制痕迹与传统内陆封闭型经济烙印;同时,由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一些改革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经济结构调整又碰到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属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国际背景下的开放性调整,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的升级性调整,短缺经济结束、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后的需求导向型调整,经济发展实现阶段性转变和体制转轨进入攻坚阶段后的战略性调整。尽管机遇和挑战并存,但结构调整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认清和掌握我省经济结构的演变规律,对加快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效应对加入WTO后的各种挑战尤为重要。本文就我省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作初步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 经济发展过程也是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层次就越高。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则随工业化的推进呈现倒U 型曲线,即当一国工业化由初级阶段进入加速阶段,其增加值比重上升较快;当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其比重则趋于缓慢上升继而停滞、缓慢下降;第三产业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目前我省产业结构总体上处于升级优化阶段,其演变的主要特点: 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6.99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3983亿元,年均增长8.8%,比全国同期平均速度高0.7个百分点。伴随而来的是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继续得到相应发展;工业落后的局面得到基本的扭转,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使湖南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迈进。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7:40.7:18.6,演变成2001年的20.7:39.5:39.8(见表1)。第一产业大幅下降20个百分点,且90年代下降的幅度大大高于80年代;第二产业的比重80年代有所下降,由1980年的40.2%下降到1990年的33.6%,但90年代又回升了近6个百分点,2001年为39.5。第三产业比重一路攀升,大幅上升近20个百分点,2001年达到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 析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 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 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 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 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临沂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其优化(1)

科 学 管 理
临沂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其优化
张登科 王 琼 李 震
(临沂师范学院数学系,山东 临沂 276005) 摘 要:文章针对临沂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研究,依据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立了经济模型,选 择临沂市年度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分析,得出临沂市目前产业结构的基本状况,并根据分析提出了临沂市产业结构调 整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贡献;经济模型 On Linyi C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Analise and Industrial Optimize ZHANG Deng-ke, WANG Qiong,LI Zhen (Linyi normal University mathematics ,shandong 276005,China) Abstract:The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ontrib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n analyzes annul data of Linyi city by establishes models.Some practical measures on Linyi c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re putforward accordingly. Key words:Industrial structure;Economical growth;Contribution;Economic model
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经济学界长期以来一直以生产 要素的贡献来解释经济增长问题。19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 学家库兹涅茨开始从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方面研究经济增 长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部门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是不一样的。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工业时代之后,产 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关注。 我国许多学者也开始研究相关的问题,刘伟、李绍荣 (2002)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 经济增长的方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是:“在中国 经济中,最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除建筑业外几乎 全是第三产业的部门,农业和工业排在最后”。还有许多 学者按省份对三次产业的经济贡献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 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产业结构调整建议,但对临沂市产业 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还比较少,尤其是涉及定量的 内容。由于经济危机的出现,临沂市正面临着产业升级与 结构调整的双重任务,对其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 究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利用 199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临沂市产业结构与经济 增长之间的关系,测算了第一、二、三产业增长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临沂市的产 业结构 调整提供参考 。 1 模型的构建 产业结构调整 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 力,这在经济学界已基本形成共识。新古典经济理论认 为,在竞争均衡的条件下,经济增长是资本积累、劳动力 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资本、劳动和 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
收稿日期:2009-08-08 修回日期: 2009-09-07
[2] [1]
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产出。如果产 业结构比较均衡,与技术发展相适应,而且主导产业是劳 动生产率增长较快的产业,那么资源配置是合理的,能保 证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3]。如果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 效率低下,经济增长必然是缓慢的、不稳定的。基于产业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假定总产出依赖于各个产业产 出,于是有: ——(式1) 其中Y代表总产出,Y代表第i产业的产出,i=1,2, i 3,A为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因素。 对式1中的Y求全微分: ——(式2) 式2两边同除以Y有: ——(式3) 表示第i产业的产出弹性记为 ,i=1,2, ,表示技术和制度变迁的产出弹性,于是
其中 3,令 =
式3可以转化为: ——(式4) 解式4微分方程有: ——(式5) 令 2 于是有: ——(式6) 数据选择与数据分析 2.1 数据选择
作者简介:张登科(1987-),男,山东临沂籍,本科,临沂师范学院数学系助教,研究方向为计量经济学。
59

中国韩国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

国际服务贸易作业组员:

题目:搜索劳动行业,三次行业结构等数据验证配第—克拉克定理 产业结构理论中,“配第-克拉克定理”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下面我们将从中日韩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的具体数据来验证此定理。 1.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 根据图4—1趋势图分析,不难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稳步上升。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也出现了若干年份的回调和波动。大致来看,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五个阶段(见表2.1),离结构类型最高形态"三二一"只差一个发展阶段。这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变

化虽有曲折,但总的来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产业结构处于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 与此同时,按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来衡量,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也十分明显。在此期间,我国的劳动力就业分布是从第一产业大量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流动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大幅下降,同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却大幅上升(见图2.2)。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1950年的84%下降到2004年的46.9%,下降了约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的从业人数比重由1950年的7%上升为2003年的22.5%,上升了1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从业人数比重由1950年的9%上升为2004年的30.6%,上升了21.6个百分点。如果仔细研究这种变动就会发现,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流动主要出现在1970年以后的工业高速增长期,1985年以后趋于稳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流动则主要出现在1985年以后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

基于区位商的山东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区位商的山东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区位商的山东省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山东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快速变动时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 优化来实现山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运用区位商分析方法对山东省三大产业的结构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定量分析,比较具体地阐明了该区域的产业现状特征,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区位商山东省产业结构 2012年山东省GDP首次突破5万亿元,同比增长9.8%,成为除广东、江苏外第三个5万亿梯队成员。随着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省内产业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与波动。区位商分析方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被学者广泛地运用于某地区、某行业、地区间的产业结构研究。如王子龙、谭清美对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其中就运用到区位商分析方法;胡序勇、陈闻君对新疆产业结构区位商的分析明确了新疆优势产业,提出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刘晓红、李国平用区位商分析法对陕西省的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采用总量分析,利用山东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山东省各产业的区位商进行计算,分析山东省的优势产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一、区位商及其计算方法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 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达式为:LQ ij = e ij ÷e it / E ij ÷E it ; 式中 e ij 是 i 地区 j 部门的产值,e it 是 i 地区的总产值,E ij 是全国 j 部 门的产值,E it 是全国总产值。 区位商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是:Li=e i ÷e t / E i ÷ E t ; 式中e i 为城市中i部门职工人数;e t 为城市中总职工数;E i 为全国i部门职 工数;E t 为全国总职工数。Li为区位商。 第一种形式是根据生产总值比重体现产业专业化程度,第二种形式是根据城市中某一部门职工人数体现基本活动部门范围,但是这种分析方法的假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在国家没有外贸出口和全国各城市都有相同的生产率和消费结构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对于重要的出口部门,用全国比重去衡量城市满足本地需要的部分,显然标准就偏高了。城市之间在同一部门生产率的实际差别和消费习惯的不同也会影响计算的准确性。综合考虑,本文采用第一种形式计算区位商。 在第一中形式中: Li> 1的部门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超过全国水平,意味着该产业在该地区生产较为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发展较快,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考察主导产业时,Li大于1的部门是具有基本活动部分的部门,可以为外地服务,是从城市以外的地区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也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我们把这部分部门叫做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Li< 1表明该产业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其规模比较弱势,意味着该地区该行业的产出不能满足本地区的需求,还需要由区域外供给产品或服务。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附件1: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努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双引擎、以现代制造业和基础服务业为双支撑、以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首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进退有序、松紧结合”。按照首都功能定位的要求,积极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端产业,推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的有序退出;研究探索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引导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综合运用产业、财政、规划等政策措施,建立“松紧结合”的政策引导体系,促进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加速发展。 “自主创新、循环集约”。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节约

型城市的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以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和首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和集约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扬长避短、重点突破”。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扬长避短地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将科技、人才、文化、信息、区位、市场、总部等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发展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根植北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产业融合、功能提升”。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首都的工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提升区域服务功能,使北京不仅成为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转移的承载地,更要积极成为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承载地。 “深度开放、双向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经济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双向服务”,一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改善服务环境,更好地为中央和全国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吸纳和争取中央在京资源,为首都产业的发展服务。 “明确定位,协调发展”。首都功能核心区着重发展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体育休闲、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总部经济规模;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为生产、生活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政策绩效如何,在新的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政策作用的空间有多大,其未来走向是什么,都是急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在对中国过去产业结构政策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WTO背景下未来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的走向。 一、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绩效分析 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当时中国基本上遵循了苏联模式,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政府利用严格的价格管制、强制命令等行政手段优先将稀缺资源配置到重工业部门,使得重工业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这在当时严酷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是符合历史和逻辑的必然选择,也为我国在短期内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奠定了经济技术基础。但是,重工业的超前发展也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制约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时,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为了矫正畸形的产业结构,协调各产业部分的发展,政府在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先后出台了轻纺工业优先发展政策、促进“短线”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的政策和限制“长线”的加工工业发展的政策。从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看,促进农业和轻纺工业发展的政策效果显著。到1982年,我国粮食和工业消费品长期供应紧张的状况已有根本改变;促进“短线”产业和抑制“长线”发展的政策效果就十分有限了。在整个80年代,尽管国家鼓励向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并在资金、物资、能源、交通等方面进行扶植,但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却始终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其“瓶颈”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相反,国家限制发展的生产能力过剩的加工工业却不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在产业结构失衡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之后,国家在继续坚持执行“促短限长”的结构调整政策的同时,开始重视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政府明确提出了“有重点地开发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产品,努力开拓新的生产领域,有计划地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及“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七五”计划执行的结果看,结构失衡问题依然严重,新兴产业的建立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的进展十分缓慢,产业政策目标基本没有达到,以至于“八五”产业发展规划与“七五”极为相似。90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加工工业因其经济技术特性成为主要的投资领域,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加工企业迅速大量涌现,“八五”产业发展规划不仅没有得到执行,而且加重了业已存在的产业结构失衡、产业低度化和分散化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被迫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以实现国民经济“软着陆”。 “九五”期间,我国在成功实现国家经济“软着陆”的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突出表现为一般加工工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技术相对密集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尤其是技术密集度高和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特征的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比重明显上升。1999年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在制造业的比重已高达8%。2000年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了33.7%。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基础设施、通讯设施和交通运输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家用电器已经成长

日本产业结构

战后日本产业结构特征分析 尹秀艳 (海淀走读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萧条之中,日本舆论界称之为"失去的10年"。据统计显示,在过去的10年中,尽管有个别年份经济增长速度回升,但都是昙花一现,10年来平均的经济增长率几乎为零,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达到战后创记录的5.4%的水平。人们开始淡忘了日本曾经在经济增长上的辉煌,淡忘了曾经创造世界经济史上的增长奇迹的日本,现在只要一说起日本就是零增长、政策失误、复苏乏力等。实际上,笔者认为这既不是国家政府的失误,也不是企业的失误,产业结构刚性却是影响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形成了高度加工贸易型产业结构特征,这种产业结构在战后初期发挥了积极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今天却已经开始阻碍经济增长。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增长乏力的原因,有必要深刻地剖析战后形成的产业结构的特征。 一、高度加工贸易型产业结构特征 高度加工贸易型产业结构是相对于低度加工贸易型产业结构而言,是以重化学工业中高加工度产业--机械工业为贸易和生产中心的产业结构,是以高度加工贸易型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在1955~1965年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期机械工业首先成为生产中的主导产业,后来又逐渐成为出口中的主导产业,形成了高度加工贸易型产业结构。它以机械工业占出口和生产的比重为具体表现,也以60年代中期出口贸易急剧扩大,出现大量的贸易盈余为标志。 日本的高度加工贸易型产业结构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首先,日本的高度加工贸易型产业结构具有垂直型加工贸易的特点。国际贸易可以分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状况可以用纯出口构成比(出口构成比-进口构成比)来表示。如果是正数,说明这个产业是出口型产业,如果是负数,说明是进口型产业,如果是零或接近于零,说明出口和进口几乎差不多,或既没有出口,也没有进口。日本产业结构中可以发现汽车、电器机械、一般机械的正数较大,从1985年的0.54,上升到1993年的0.57。而粮食、原料、燃料的纯出口构成比特别低,为-0.6(1985)和-0.69(1993)。所以说,日本是汽车、电器机械、一般机械、钢铁、精密机械等工业制成品方面属于出口型,而粮食、原料、燃料等方面属于进口型的国家。 德国和意大利是与日本相似的工业制成品的纯出口国和一次产品的纯进口国,但没有象日本那样偏重于工业制成品出口和原料进口。另外,美、法、英等国在粮食、原料、燃料中至少有一种是纯出口产业,而工业制成品则相对接近于零。发展中国家除了亚洲"四小",其他国家一般都属于工业制品进口、原料出口型。日本是发达国家中比较特殊的加工贸易型国家,产业间贸易的纯出口构成比正、负差距很大,是一个产业间贸易极其发达的国家。 同时,日本与其他国家相比是产业内贸易不发达的国家。产业内贸易指数为100,说明已经达到完全产业内贸易,如果产业内贸易指数等于零,就意味着没有产业内贸易。日本产业中纤维和化学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而其他产业的产业内贸易则不多。在7国中,日本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最低,1985年只有44.87,而其他国家均在75以上;1993年日本只有65.94,而其他国家均在85以上。通常所说的水平分工贸易和垂直分工贸易分别用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来说,可以概括为垂直分工贸易倾向于产业间贸易,水平分工贸易倾向于产业内贸易。可见,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是产业间贸易发达、而产业内贸易落后的特殊国家,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工贸易的特点。 其次,日本的产业结构以加工组装度高的机械工业为核心。日本作为资源贫乏国家,只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说明山东

【发展战略】三大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规律与趋势及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三大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规律与趋势及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作者:金元浦发布时间:2003-6-2 13:10:19 点击数:6419 经济的文化化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它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社会需要不断提高。在基本的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需要。因此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极大增加,比如人们对书籍、音像、影视、艺术产品的需求,对娱乐服务、旅游服务、信息与网络服务的需求。即使物质层次的衣、食、住、行需要也大大的文化化了。比如穿衣,不再讲究结实、耐穿、耐用,而更多地关注审美、时髦、品牌与流行等服饰文化的当代特征。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发展一直采用计划经济下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步调的事业型模式。国家财政统包,人员、资金、物资统分统配,一个“统”字将文化包容无遗。在过去的经济核算体制中,也只承认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而把非物质生产劳动的价值排除在国民经济收入之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变革,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日益增长的新的需求,使我国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鲜明地凸现出来,文化的经济化成为历史性的潮流。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正式采用了与世界多数国家一致的核算方式。即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来划分各个行业,以国民生产总值来核算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而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才开始了由事业模式向产业模式的重大转变。 从理论上看,三次产业结构理论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并创新的过程。 三次产业的分类 产业分类是建立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研究的基础。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是西方学者进行产业结构研究的最重要的分类方法之一。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的提出和应用,使产业结构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三次产业分类的主要原则,是把全部经济活动按照经济活动的客观序列与内在联系,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是欧美、日本和前苏联等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产业分类法。我国于1985年也首次对1984年的第三产业作出了统计,国务院并转发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①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指出建立这种分类法的必要性和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 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具体标准和范围如下。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了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确立,实际上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突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A.G.D.Fisher)完成的。本世纪30年代初,费希尔研究认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没有穷尽全部经济活动,于是,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外的所有其他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费希尔在当时的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杂志上发表了数篇论文,不仅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而且指出第三产业的本质在于提供服务。1935年,费希尔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对三次产业分类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他认为:综观世界经济史可以发现,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在初级生产阶段,生产活动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迄今世界上许多地区还停留在这个阶段上。第二阶段是以工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为标志的,纺织、钢铁和其他制造业的商品生产为就业和投资提供了广泛的机会。显然,确定这个阶段开始的确切时间是困难的,但是很明显,英国是在18世纪末进入这个阶段内……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劳动和资本不是继续流入初级生产和第二级生产中,而是流入旅游、娱乐服务、文化艺术、保健、教育和科学、政府等活动中。处于初级阶段生产的产业是第一产业,处于第二阶段生产的产业是第二产业,处于第三阶段生产的产业是第三产业。 费希尔虽然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但他没有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克拉克则在继承费希尔研究成果的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及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2004-04-28 10:40 张键杜晓力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也走向了国际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家要想谋得最大利益,就必须提高其国内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加入WTO后,面对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农业的发展更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一、相关理论与实践 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最早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一些著名学者、研究机构、政府组织和企业分别从国际竞争力产生的基础、评价方法和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1、关于国际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国际上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理论主要包括结构学派、能力学派、资源学派及新竞争战略管理理论。 结构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教授。他把产业组织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引入企业战略管理中,形成了经典的结构一一行为 一一效果(SCP)模式,即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决定了企业的战略和行为以及企业的绩效和盈利能力。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波特教授发表了其著名的竞争三部曲:《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他在著作中提出了不同产业环境下竞争对手分析的框架以及企业成功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产(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及决定因素,国家的竞争优势的决定及其对产(企)业竞争力的支持作用,并构建了著名的菱形模型(又称“钻石模型”),为企业竞争力分析提供了实践方法。 波特教授认为,有五种力量驱动企业竞争,即供方侃价能力、需方侃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生产者的威胁,企业若想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围绕三种基本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来组织资源和进行生产。在进行产(企)业竞争力分析时,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分析法和菱形模型分析法。 价值链分析法认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创造价值,通过对各个环节价值增值,纵向与横向比较来确定各个环节本身的价值,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异,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来源于企业与竞争对于在价值链上的差异。波特教授的菱形模型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出发来分析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各相关因素并解释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以及国际竞争力形成的条件和不足。菱形模型的六要素包括市场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产业链)、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战略、政府、机会,除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战略”这一要素属于企业内部条件(竞争力研究的微观基础)外,其他五个要素都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也可以看作是企业竞争力的宏观决定条件,各个要素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竞争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并相互促进。 与波特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研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同,20世纪80年代中期汉默尔

理性认识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及其调整方向

理性认识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及其调整方向 宋立 着力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竞争力提升 总体来看,虽然我国当前一产比例略高于理论预期值,二、三次产业比例略低于理论预期水平,但偏离程度处于合理区间。据此判断,我国现阶段三次产业结构已趋于基本合理,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十二五”后期到“十三五”时期,要将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从三次产业比例关系调整转变为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优化上来。面对世界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等问题和挑战,要在稳步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动二、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同时要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全球产能过剩背景下的竞争新优势。 积极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当前二次产业比例虽然基本适当,但其中包含了个别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虚胖现象和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等因素。下一步要加减法并举,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创新,保持动态竞争力。积极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型产业,着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推动过剩行业产能调整,适应全球化高峰期过后世界经济发展和分工与布局变化新特点,改造提升周期性过剩产能,加快转移成本制约型过剩产能,坚决淘汰绝对过剩型产能,在延续传统比较优势的同时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结构调整优化。近年来服务业比例缺口有所缩小,既包含了奢侈性生活服务业过度发展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生产性和人本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不足。推动服务业结构调整优化,一方面要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要加快发展电信、运输、金融等因受管制而相对滞后的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出口与走出去,努力改善服务贸易逆差局面。另一方面要在抑制个别生活性服务业过度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人本型生活服务业。要适应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发展需要,积极发展教育、养老、健康等人本型服务业。同时,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长期制度安排,从根本上抑制高档餐饮娱乐等奢侈性生活服务业的畸形发展。

山东省产业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引语 (2) 二、浅析山东省三大产业 (3) 三、山东产业结构近几年的变化及现状 (4) 四、小结 (7) 五、未来的发展趋势及优化措施 (7) 参考文献 (9)

山东省产业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 摘要: 2011年,山东省地区总产值高达45429.2亿元,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山东人均GDP达到7273美元,从数字上看山东省已进入了工业化高级阶段。虽然山东的产业产值很高,但是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仍占有较大的比重;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化率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慢,短期内难以超越第二产业。三大产业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山东经济更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三大产业结构的初步分析,发现其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山东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 一、引语 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一般会随着一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依次经历“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和“三二一”四个阶段,以实现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升级会使生产要素由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从而更快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产业结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变化:1949到1970年为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的“一二三”阶段,此时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工业不发达,第三产业几乎没有;1970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1989年,20年时间处在“二一三”阶段,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山东省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制定了适合本省的经济政策,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逐步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1990年进入“二三一”阶段,即工业化初级阶段; 2000 年至2005 年经历了工业化中级阶段; 2006年以后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到2011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5429.2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同比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973.8亿元;第二产业产值24037.4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7418.0亿元。从经济总量看,山东省的经济确实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从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内部看,山东省与其他发达省市相比,存在着相对不合理的一面。这些不合理使得山东省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二三一”阶段。如果这些结构性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长期制约着山东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岛市产业结构分析

青岛市产业结构分析 09经管系市场营销班赵婷102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一直坚持加工制造业,旅游业,海洋资源产业以及创新型工业相互融合的发展战略,现在已经形成依托海洋,海路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和科技先导的基本特征。作为蓝色搬到降级区的中心城市,青岛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海洋资源优势,海岸线长,具有见车深水大型码头的港口资源,海水质良好,海洋中海洋生物,矿产资源风骨。青岛还是中国海洋科研教育机构的聚集地,海洋科技资源优势突出,力量雄厚。青岛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还有那个科技开发机构,三分之二的海洋科技人才。 青岛经济主要靠大企业支撑名牌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或者国家控股企业。如海尔、海信等十大集团他们的贡献占整个青岛工业经济的50%以上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与活力而民营经济却不怎么发达。青岛的大企业以品牌产品为基础致力于实现国际化经营向世界品牌目标迈进。青岛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拥有实力极强的大企业。这些大企业的生产领域大多是高新产业企业开发能力强产品走出国门远销海外有融集外资、赚取外汇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乃至国际竞争中具有抗御风险的能力拥有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能在企业的经营中做出理性的决策等等。但就整个青岛经济而言其缺点是民营企业不发达市场经济活力不足人们受传统儒家的“重本抑末”、“官本位”思想意识的影响不愿脱离集体安于现状市场意识差因此青岛的打工者多老板少市场培育不成熟市场经济不发达。 纵览青岛市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 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但由于第三产业起步较晚, 资源配置集中在工业化方面, 经济发展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二三一模式。 1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低, 2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低,青岛产业结构合理性较低朝阳产业比重小; 产业整体竞争力较经济发达城市有较大差距, 产业体系中存在一定比例竞争力强的高端产业, 产业地位不断上升; 青岛的产业整体增长优势较弱。 3从三次产业构看, 青岛第一产业结构较完善, 但竞争力差; 第二、第三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水平落后于上海和深圳等经济较早发展的城市,但是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竞争力方面, 尤其是建筑业方面青岛竞争力较高; 综合各产业的整体增长优势, 青岛第一产业优势明显, 建筑业优势较大, 但其他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缺乏优势。 4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差, 青岛资源和能源集约化水平不高, 万元工业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