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8.4 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8.4.1 检查评价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管理学将管理活动分成五大类:组织、领导、计划、协调和控制,评价活动是每一项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袁旭梅等2007)。检查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活动的基本环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开始于概念设计,贯穿于操作使用和支持阶段,结束于系统终结之时。评价的目的是通过综合测量、分析和预测等活动,确认真实的系统特性,为系统设计和系统改进决策提供有效信息,以保证系统能成功完成原定目的或使命。应急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活动,从系统设计开始,评价贯穿于全过程之中,是做出应急管理正确决策的基本依据。

应急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行应急管理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系统,以实现协调统一,合理配置的高效管理。

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建立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并完善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法规。通过几年的建设,我国已逐步建立了各级应急管理组织指挥系统、救援组织系统和物资储备系统,但是对系统性能的评估工作明显薄弱,这是导致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始终存在较大缺陷不能尽快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进行高效的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就成为改进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进而提高我国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的紧迫课题。进行应急管理评价的具体意义可以概括为(邓云峰等2005):

(1)加强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组织机构的专业化水平;

(2)定期检查应急准备工作,及时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应急准备系统,提高应急效率;

(3)提高各级各类应急组织机构的应急责任意识,明确自身在应对突发灾害时的优势和弱势,做好心理准备,保证应急响应效率。

8.4.2 国内外应急管理评价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

8.4.2.1 国外发展现状

现代应急管理是从美国发起的,多集中在政府管理部门,应用性很强,学者的研究多见于相关的报刊杂志上,没有形成像其它学科那么完善的体系(陈安等2007)。所以对于应急管理来说,实践早于理论。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方面也是如此。

通过实施国家应急能力评价加强政府的应急能力建设,美国是世界上做得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国家。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和全国应急管理协会(NEMA: Nation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ssociation)联合开发了应急管理准备能力评估程序(Capability Assessment for Readiness, CAR)。1997年到2000年,美国全部58个州、地方和海岛都应用该程序完成了应急能力准备状况评估工作(CAR评估报告1997)、(冯百侠等2006)。该评估着重于应急管理工作中的13项管理职能、56个要素、209个属性和1014个指标,构成了政府、企业、社区、家庭联动的灾害应急能力系统。其中13项管理职能分别为:法律与职权、灾害鉴定与风险评估、灾害管理、物资管理、计划、指挥控制协调、通信和预警、行动程序、后勤装备、训练、演习、公众教育信息、财政管理。每个应急管理职能分成若干个属性,每个属性又细分为若干个特征。

评分标准分为4种,分别为3分、2分、1分以及N/A。各分数定义为:3分:完全符合;2 分:大致上都符合;

1分:急需加强、改进;N/A:不需评估。将所有的评分取平均值,即可表示此项目的应急能力,另外,在评估报告中用红色、绿色以及蓝色3个区块来表示整个评估结果。红色区块代表1 ~ 1.5分(需要加强改进);绿色区块代表1.5 ~ 2.5分(具备基本能力),蓝色区块代表2.5 ~ 3分(始终满足标准)。

另外各州在此基础上都有自己的能力评估标准,每隔一段时间实施一次自评估,并且大都以评价表的形式进行(佛罗里达应急管理能力评估表),目的在于给CAR国家评估组提供数据,便于加快评估速度。

日本分别于2002年10月和12月,由消防厅消防课、防灾与情报研究所举办了“地方公共团体之地域防灾能力及危机管理对应力评估检讨会”,设定了地方公共团体防灾能力的评价项目,讨论日本防灾能力及危机管理应急能力评估问题(赵玲等2008)。评价项目主要包括:危机的掌握与评估;减轻危险的对策;整顿体制;情报联络体系;器材与储备粮食的管理;应急反应与灾后重建计划;居民间的情报流通;教育与训练以及应急水平的维持与提升。根据以上每一个项目设定具体问题,用表格形式进行评分,地方公共团体在客观的评估完自己的防灾与危机管理体制后,参考其结果,制定方针,进而评估地区的防灾与危机管理对应能力。

澳大利亚在2001年6月8日由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the Council of Australian Governments)委任一个由代表联邦、州、地区和澳大利亚地区政府协会的高级官员组成的高水平小组对国家自然灾害管理办法进行了一次审查(澳大利亚自然灾害报告2002),审查过程包括对澳大利亚自然灾害管理现行做法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1)与灾害有关的政策制定;(2) 备灾措施;(3)应急反应措施;(4)减灾措施;(5)灾后评估;(6) 灾害风险评估;(7)长期救济和恢复措施;(8)短期救济措施。通过评估分析得出当前自然灾害管理办法的优势和弱势,给出12条改革建议。

8.4.2.2 国内研究现状

A. 台湾的研究现状

2003年,我国台湾财团法人消防安全中心基金会提交了“灾害防救工作执行绩效评估”的研究报告,该研究借鉴美国和日本灾害应急评价方法的经验,结合台湾现行对中央部会及地方政府的灾害防救工作考评方法,提出了一套评估机制及标准(吴新燕等2007)。评估框架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 在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方面,将灾害防救工作分为4个层级:决策目标、防灾基本项目(包括减灾、整备、灾害紧急应变、灾后复原重建等4个项目)、主因素层级、次因素层级。

2) 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架构方面,灾害防救工作的4 个层级与中央一致,而防灾基本项目则分为危险评估的掌握、计划与方针、防灾体制之建置、相关救灾器材及紧急储金之确保与管理、紧急应变计划、民众信息传达与教育训练、灾后复原重建7个项目。

大体评估方法为:建立评估架构以后,利用专家问卷调查以及AHP层次分析法,得出各个基本项目和主因素的权重。评价时将主因素分成多个次因素,并以问题的形式转换成表格,评分时把每个问题分成:优、甲、乙、丙、丁5个等级,分别对应5. 0~4. 6分;4. 5~4. 1分;4. 0~3. 6分;3. 5~3. 0分;2. 9~0分。

B. 内地的研究现状

我国在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研究方面才刚刚起步。长期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以单项灾害管理为主,使得应急管理体制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致使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研究也偏重于单项应急管理评价,如李翔、周诚(1993)的我国灾害经济统计评估系统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邢大韦、张玉芳(1997)的陕西关中城市防灾抗灾能力评估,张风华等(2001)的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近几年,我国学者才开始对灾害综合应急能力进行研究。2002年7月和2003年12月,河北理工大学会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河北省社科院等单位,两次召开了“中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研讨会”,在国内明确提出了这个问题。王绍玉教授主持的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内容设定及其评价模型研究》可以说是这一研究领域的起点,“加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还被作为提案提交到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另外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梅颖(2004)代表民盟中央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常委会上提出了关于在我国实施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的若干建议,认为我国灾害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应包括: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评价、社会控制效能评价、居民反应能力评价、工程防御能力评价、灾害救援能力评价和资源保障能力评价。自此,国内城市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的大幕被拉开,一些研究单位和专家学者紧随其后开展类似研究。

在应急能力评价方面,冯百侠(2006)提出的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城市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集、城市易损性评价指标集、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集,进一步指出在管理能力评价指标集中又大致包括六个方面,即灾害预测与预警能力、社会控制效能、居民行为反应能力、工程防御能力、灾害救援能力和资源保障能力。从现实和理论的高度分析了开展应急能力评价是全面加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从而提出我国实施应急能力评价的框架内容。郑双忠、邓云峰(2005)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开展城市应急能力评估的目的和意义后,构造了城市应急能力评估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18个一级指标(称为类),分别是:法制基础、管理机构、应急中心、专业队伍、专职队伍与志愿者、危险分析、监测与预警、指挥与协调、防灾减灾、后期处置、通信与信息保障、决策支持、装备和设施、资金支持、培训、演习、宣传教育、预案编制。之后邓云峰等(2006)利用Kappa统计方法对城市应急能力评估体系的设置进行分析,并将此法在南方某城市应急能力评价中进行了实际应用(邓云峰等2006)。刘传铭、王玲(2006)从衡量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出发,充分考虑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应急管理特性,应用平衡计分卡构建了政府应急管理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使用AHP 多层次模糊评测法研究建立了政府应急管理组织绩效评估模型,并对评价指标关联因素进行了量化。为准确把握和评价我国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制定合理的提高策略与措施提供了有效的差距分析依据。铁永波、唐川、周春花(2006)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调查法合理地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起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模型。杨青、田依林、宋英华(2007)借鉴国内外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基于过程管理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评价体系,该系统包括灾前预警能力评价、灾中应急能力评价和灾后恢复能力评价等三个分系统以及12个子系统,并用综合评价表对政府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出,国外发达国家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实践方面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我国学者近年来在理论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我国进行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的时间比较短,理论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加之国外相关的、有价值的可参考文献不是很多,因此,具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确立方法还不太成熟,也没有形成稳定统一的评价模型。从现有文献及与国外经验相比而言,我国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大多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将影响因素考虑的比较全面,但却没有考虑应急管理过程的逻辑顺序,层次间逻辑关系显得不够明确,缺乏系统体系;2)在评价方法上,大多利用AHP法确定权重,计算比较繁琐;3)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内容上,多数研究的是事后评价,即灾害发生后的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没有考虑事前评价,即在无危机常态下准备系统的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将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国内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系统工程学原理和系统评价学中的层位评价理论,探讨建立以各级政府为对象的评价系统体系的基本方案。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找出应急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提供具体详实的依据,而不只是得出应急管理能力高或低的结论。

8.4.3 全国应急管理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职能

要进行应急管理能力评价,首先要了解整个应急管理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职能,据此才能进行全面、系统的评

价。因此,在第二节中给出的应急管理系统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学理论,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可以分为组织指挥管理系统、应急行动系统、辅助服务系统及外围系统四部分。从中央到基层,全国应急管理系统构成一个层次网络系统,覆盖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行动,包括了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结构图如图8-1)。

组织指挥管理系统包括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及其附属人员物资系统,应急评价组织机构属于其一。应急行动系统包括各种专业应急救援组织及其附属物资系统、应急临建救援队伍和应急征调资源系统。辅助服务系统包括新闻媒体系统、救援人员生活保证系统和安全保卫系统,以及其他为应急组织指挥管理系统和应急行动系统服务的相关系统。辅助服务系统是应急行动的二线系统,为一线系统提供支持服务。外围系统包括相关国际组织、非特定社会组织系统(如红十字会、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相关专业研究机构,等等)。外围系统根据自愿原则参加应急行动。有些外围系统一旦加入应急行动就成为应急行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接受统一的调度和指挥,如一些志愿者专业队伍。各部门应急职能见图8-2。

8.4.4 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模式理论

8.4.4.1 基本概念

目前对应急管理没有统一的概念,通过比较国内外学者给出的应急管理概念,我们认为: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爆发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全过程中,分别进行快速预警、有效控制和积极处理,以最大可能减小损失。

应急管理能力是对突发危险事件的控制能力的一种宏观描述(陈国华等2008)。借鉴国外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实践经验和我国的相关理论观点,我们认为: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是指,从应急管理和灾害处理的全过程考虑,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针对应急管理系统定期或根据特殊需要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应急系统的状态,发现问题,以通过改善活动提高实际的应急管理能力。

图8-1全国应急系统组织结构图

图 8-2应急系统功能结构图

其中: 为应急职能部门;

为应急职能; 为信息流

8.4.4.2 基本评价理论

从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概念可以看出,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高效评价的基础;运用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是确保得到准确评价结果的关键。考虑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我们建立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系统的理论基础是层位评价理论(刘新建 2007),采用的具体评价模式是关键指标评价模式。

A. 层位评价理论

层位评价理论是一种不刻意追求定量化的开放性评价理论,以人们实际的评价思维方式为基础,摆脱权重的束缚,追求有实际意义的评价过程和可操作性,其基本思想可以概括如下:

(1) 指标定义符合科学逻辑。每一个评价指标都应给出科学定义,具有确定的明晰内涵,必须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可以确定。在质的方面,评价指标的定义要符合定义的规则:应相称(即定义概念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相等)、不循环、一般不是否定判断、清楚确切。在量的方面,评价指标能够被量化。这里的量化是广义的,可以是绝对量

化,也可以是模糊量化或纯序量化。对于无法绝对量化的指标,如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各级指标,可以用“ 良好、可行、需要重大改进、无效” 等表示程度的词来进行模糊量化。

(2) 评价反映价值关系。在多属性层级评价指标体系中,总指标反映价值客体(即评价对象)与价值主体的价值关系,即客体以它的某些属性满足主体的特定需要的关系,这里的主体指要求进行评价工作的“人”,因此,进行评价活动的管理目的在评价判断中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评价应首先确定主体的价值需求。处于层级之中的各级指标,可以是包含价值关系的指标,也可以是纯客体的属性指标,但最低级指标最好是可以统计测量的指标,以保证事实资料的客观公正性。

(3) 指标测量原理。在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中,一个评价指标与其下属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三种模式:因果关系、果因关系或总合关系,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因果关系指从原因得出结果,即下级指标是上级指标的形成原因;果因关系指从结果推知原因,即下级指标是上级指标产生的一个结果;总合关系指下级指标是上级指标的简单结构分解,从而总指标的值是通过评价各级指标值的简单加总计算的。

(4) 层位原理。现在实际应用的评价方法都是连续评价模式,即在评价结果与评价指标之间是连续函数关系,但这并不符合人们或决策者的实际思维模式。层位原理指出,实际中,评价指标之间通常表现出优先级关系,在某些指标未能通过之前,其他指标免于考虑,如干部选拔中要德为先。所以,层位原理要求对每一层评价指标集首先制定一个位关系,反映优先次序。层位原理的最常见应用是体育运动会中不同国家的成绩排序。金牌最多者排第一,金牌相同者看银牌,银牌相同者看铜牌。另外,人们往往不能在评价对象间指出其差距的精确大小,但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通常是可以做到的,所以,层位思想偏好分类评价模式。

(5) 多维评价模式。在表现评价结果时,传统评价模式多通过线性加权等方法计算出综合分数,用一个一维实数来表示评价结果,但这个综合分并不能反映价值主体的思想或本意,因此,如果不是非要对评价对象排出严格的先后顺序来,可以用一个多维数即多维空间中的一个点来表示评价结果,在实际中这种多维数结果更有利于指导管理实践,利于评价对象认清自身差距的具体所在。对多维数可以根据价值标准和层位关系进一步分类排序。

B. 关键指标评价模式

基于层位评价理论,根据应急管理系统评价的特殊需求,我们提出了关键指标评价模式。关键指标模式是层位评价模式的一种特殊形式。

设一个评价指标体系由总指标G及其一级指标集{Y1,Y2,Y3…Y n}组成,对评价对象的整体评价和对每个指标的评价都可以分成一定的级别类,即评价等级从优到劣分别用A1,A2…表示,则评价工作采取以下程序:1)分析Y1,Y2,Y3…Y n对整体评价结果的影响作用是否存在大小、强弱的程度关系,将其中影响作用大、强的指标列为关键指标。关键指标可以通过对比法(对比国内外先进理论与经验)、问卷调查法、头脑风暴法等专家决策法确定。因为关键指标的评价结果会直接影响评价对象的整体评价结果,因此将关键指标设置在指标体系各层指标的首位(若有一个关键指标)或前几位(多个关键指标),评价时首先评价关键指标,然后逐一评价其他指标。

2)设一级指标集{Y1,Y2,Y3…Y n}中,Y1,Y2,Y3为关键指标,为方便起见,我们设对评价对象的整体评价和对每个指标的评价等级都为A1、A2和A3即优、次优、劣三个等级,则整体评价结果的得出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当Y1,Y2,Y3的评价等级均为A1,即最优等级时,其余指标大多在A2以上,则该评价对象的整体评价等级即为A1;

②当Y1,Y2,Y3的评价等级在A2以上时,若其余指标大多在A2以上,则该评价对象的整体评价等级即为A2;

③当Y1,Y2,Y3中任意一个的评价等级为A3时,则无论其他指标的评价等级如何,该评价对象的整体评价等级即为A3。

从最基层指标到总指标依次使用关键指标法,我们就可以做出对评价对象的整体评价结论。

作者:刘新建

载于:汪寿阳. 刘铁民. 陈收. 郑桂环主编:突发性灾害对我国经济影响与应急管,科学出版社,2010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应急管理基础知识 1.应急管理基本概念 (1)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应急准备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3)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4)应急救援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5)恢复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2.应急管理的四个阶段 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3. 应急管理各阶段的含义和任务 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化;第二层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来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严重程度。任何企业都应该在生产过程中对预防工作引起高度

的重视,防患于未然。预防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准备的目标是保障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主要集中在发展应急操作计划及系统上。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预案编制、建立预警系统、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响应的目的,是通过发挥预警、疏散、搜寻和营救以及提供避难所和医疗服务等紧急事务功能,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到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响应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情况分析、预案实施、展开救援行动、进行事态控制。 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它首先使事故影响地区恢复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继续努力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要求立即开展的恢复工作包括事故损失评估、事故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长期恢复工作包括厂区重建和社区的再发展以及实施安全减灾计划。恢复阶段主要工作内容为:影响评估、清理现场、常态恢复、预案评审。 4.应急救援体系的构成 应急救援体系主要有组织体系、运作机制、预案体系、保障体系、法规制度等部分组成。 5.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将应急预案体系为三级结构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应急预案)。 6.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概念

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

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心 得体会 根据组织安排,我参加了在国家行政学举办的“**省*州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通过为期十天紧张有序的学习,聆听了诸多专家教授的讲课,与学员们进常有效的讨论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使我在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及法治思维政策性修养等方面都有感悟和收获,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内容丰富。本次培训的主题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培训课程十分全面,我州62名学员(其中:厅级领导3名、正处级干部3名、副处级干部28名、科级干部28名,妇女干部5名数民族千部21名)先后聆听了九位教授关于《国家治理》《领导者的思维》《充分发挥信访和法律调控手段解决当前存在的群体性事件》《建立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中国应急管理形势、任务与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突发事件情景构建与预案管理》《系统科学与哲学思维应急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和《传统文化与人文素养提升》等多方面的知识。课程设置科学,有观、有徼观、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操作,教学案例生动、具体,可以说门门丰富,堂堂精彩。除此之外,为进一步帮助学员全面领会所学知识,这次培还安排了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操作教学,先后安排了《桌面推演》《案例教学》《模拟演练》《现场操作教学》和《结

构化研讨》等,对消化、理解所学知识帮助很大,深受启发。 第二,方式灵活。本刘锐教授所讲的《领导者的法治思维》,以深入浅出的道理、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解了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规则性思维、合法性思维、程序性思维、权义性思维和权责性思维等五个方面的法治思维能力。让我深入了解则性思维要求先立规矩后办事,立好规矩再办事;合法性思维合乎法律文本的具体规定,合乎法律的目的、原则和精神,正确对待“坏法”;程序性思维要求要有程序,并且程序权义性思维以权利、义务为工具去审视、调整社会关系,处理社会矛盾,认真对待权利,切实履行义务;权责性思维要求有权必有责,权责要相当。宝成研究员所讲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独到见解,让我对治理理论的兴起和基本内涵、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及其主要对策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使我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充满信心。李雪峰教授的《桌面演练:食品安全应急》,让我了解桌面演练方法,不仅使我积累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处理经验,而且让我提升了突发事件形势研判能力和决策能力。张志和研究员所讲的《传统文化与领导千部的文化修养》,让我深深感到作为当代领导干部不仅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要了解西方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等知识,而且深知当代领导干部比古代官员的眼界更宽阔,理应具备更高的文化修养;特别是使我真正领会总书记2013年12月在山东考察时对文化作用的重要指示;“文化作为国家系统中的协调性

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小结

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小结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一、自我评估 衡量自己的方法,包括了四方面——健康、技能、行动、身份,这四者是互相关联、互相依靠的。 1、知道自己,评估自己,不要失落了自己 我们早在从小开始上学的时候,大人就教我们有关其他人的事情,是什么使得其他人有这样的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哪些人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成就,哪些人的想法、理论, 和解说是怎样的。很少有人鼓励我们替自己着想,或者是想一想自己,找出我们自己的能力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弱点,有什么作为,什么成就,对于其他人有什么影响等等。 同样地,我们通常都受到这样的教导,别人比我们聪明,别人知道得比我们多,别人受的教育比较多,别人比较吸引人,比较会做人。简而言之,和其他人比较起来,我们应该贬抑自己。即使父母、老师、老板,和其他具有权威的人,其实并没有这样告诉过我们,我们还是很容易看轻自己,对于自己的形象、看法不佳。每当我们做的事情不尽如意,就准备接受批评。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喜欢受到批评,事实上,为了要更了解自己,必须接受正面的回馈,也必须接受反面的回馈。不过,真正重要的是,以什么态度来接受批评,知道了别人的批评 以后,要怎么办。自己能不能利用别人反面的批评,作为自己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或者,还要再让这批评使自己丧失信心,觉得自己多么没有用,多么不吸引人,多么差劲。

最后要谈到的是,我们要想成为真正的自己,经常会遇到许多阻碍,因此会觉得气馁。其他人(父母、老师、老板)都希望照着他们自己的形象来塑造我们,照着他们告诉你的方法 去做,照着这儿通行的往例去做,行为举止要正确,态度要对,要守规矩! 2.了解你自己 (1)自我测验 思考一下,前三、四次你有机会了解自己时的情形,你做了些什么?你有没有躲开哪些情形?如果有躲开的话,是怎样躲开的?为什么要躲开? 或者,你有没有趁机会了解自己,如果有的话,你是怎样反应的?建设性的或者是破坏性的反应? 就每一次机会来说,结果怎样?对于你、你的发展、和自 我管理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于其他有关的人又有怎样的影响? 你对于反馈有怎样的反应?有多大的影响?有什么异同?当然,关于反馈这方面有几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你也许会不喜欢那反馈;接受对于自己不好的评价,总是不愉快的,就是 因为这个缘故,我们许多人都想避免获得反馈的机会。同样地,我们得到关于自己的信息时,如果觉得不满意,总有许多不接受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了否决(那不是真的);逃避(我必须到什么地方去);找个理由来搪塞(没关系,因为……);攻击 信息的来源(反正那个家伙是个白痴;以及混合这些和其他方法,来逃避问题。你最喜欢采用的,是哪些方法? 如果你觉得那批评是正当的,或可能是正当的,就要听一听别人的批评,不要否认、攻击别人,或是逃避;宁可冒险和 批评的人沟通,要求对方说出更多想法,并加以澄清。 当然,有时候某些批评的确是没有道理的,不过无论如何,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防范和应对事故灾难能力.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防范和应对事故灾难能力 一、中国安全生产形势和任务 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历来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本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 原则,完善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安全生产纳入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之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安全生产的目标任务。经过上下各方共同努力,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加强。 (一)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呈现出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 主要表现在:一是从2003年开始,反映经济社会安全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逐年趋好。2003年至2006年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1%、0.2%、7.1%和11.2%,今年1月至8月同比下降13.7%。2006年与2002年相比,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从1.330下降到0.558,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从4.05下降到3.3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从13.7下降到6.2,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4.940下降到2.041。 二是煤矿安全状况得到改善,事故逐年下降。2006年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10.9%和20.1%。与2002年相比,2006年煤炭产量增长约9亿吨,达到23.3亿吨,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减少2249人,下降32.2%。今年1月至8月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7.1%和15.7%。 三是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2003年至2006年,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建筑施工、铁路交通、消防等领域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与2002年相比,2006年机动车增加了6500万辆,总量达到1.44亿辆,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51%和18.2%,今年1月至8月同比分别下降15.5%和12%。 四是2006年以来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2006年,一次死亡3人至9人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上年分别下降9.6%和7.6%,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上年分别下降30.1%和49%。今年1月至8月,一次死亡3人至9人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8.3%和10.6%,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分别下降14.7%和9.5%。 (二)符合中国国情的安全生产理论和工作体系初步形成。

公众应急管理知识与急救常识汇编

公众应急管理知识问答与急救常识 公众应急管理知识问答与急救常识 1.普及应急知识有何意义?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行为主体是什么? 掌握应急知识是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应急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人类在与自然奋斗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积累了许多应急知识和经验,普及应急知识,帮助广大公众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广大公众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行为主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坚持依靠群众。要引导群众掌握应急知识,学会保障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灾害损失。 2.发现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财产安全和扰乱公众正常工作、学习与生活秩序的案件时,怎么办? 发现斗殴、盗窃、抢劫、强奸、杀人等刑事、治安案件时,应立即拨打110报警。若情况紧急,无法及时报警,则应在制服犯罪嫌疑人或脱离险情后,迅速报警。发现溺水、坠楼、自杀,老人、儿童或智障人员、精神病患者走失,公众遇到危难孤立无援,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出现险情,均可拨打110报警。拨打110报警时,要讲清楚案发的时间、方位,您的姓名及联系方式等。如对案发地不熟悉,可提供现场附近具有明显标志的建筑物、大型场所、公交车站、单位名称等。报警后,要保护现场,以便民警到场后提取物证、痕迹。 未成年人遇到刑事案件时,应首先保护好自身安全。 3.发现火情,怎么办? 发现火情应及时拨打119火警报警电话。拨打119报警时,必须准确报出失火方位。 如果不知道失火地点名称,应尽可能说清楚周围明显的标志,如建筑物等。尽量讲清楚起火部位、着火物资、火势大小、是否有人被困等情况,同时应派人在主要路口等待消防车。在消防车到达现场前应设法扑灭初起火灾,以免火势扩大蔓延。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手提式干粉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可燃气体、电器设备等初起火灾,使用时,先打开保险销,一手握住喷管,对准火源,另一手拉动拉环,即可灭火。手提式泡沫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及一般物质的初起火灾,使用时,用手握住灭火机提环,平稳、快捷地提往火场,不要横扛、横拿,灭火时,一手握住提环,另一手握住筒身的底边,将灭火器颠倒过来,喷嘴对准火源,用力摇晃几下,即可灭火。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宜扑灭精密仪器、电子设备以及600伏以下的电器初起火灾,使用时,一手握住喷筒把手,另一手撕掉铅封,将手轮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打开开关,二氧化碳气体即会喷出。 4.发生交通事故或交通纠纷,怎么办?

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目录 一、背景 (2) 二、电力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分类 (3) 三、电力公司危险源分析 (5) (一)单位概况 (5) (二)危险源情况 (5) (三)危害程度 (5) 四、电力电力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6) 五、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8) 六、应急管理的主要应对对策 (9) (一)加强和完善电网建设 (9) (二)完善事故监测、预警、报告等制度 (9) (三)应急管理日常规章制度 (10) (四)电力应急队伍和协调联动机制的建设 (11) (五)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运工作 (12) (六)设立电力应急专项资金 (12) (七)完善预案机制、培训和演练 (13) (八)高度应急响应 (13) (九)做好宣传解释,消除舆情 (14) 七、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摘要】本文针对电力公司生产过程中会遇到的突发事件,从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分类、电力公司危险源分析、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应急管理的主要对策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电力;安全;应急管理 一、背景 电力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电力系统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核心内容。电力发展,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结果,也向人类敲向保护电力安全的警钟。任何一次事故,都可能给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特别是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这些年以来,国内外发生的数次较大停电事故,使其受到较为严重的社会影响。如2003年8月14日发生的美国和加拿大大面停电,影响约5000万人;2008年1月,大范围的暴雪低温,造成中国南方电网大面积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汶川8.0级地震大面积停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有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4.20地震等,这些停电事故,暴露出电力系统在应急处理方面存在着较多难题。 电力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百姓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目前,虽然在电力系统的电气安全运行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但是电力系统存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难免受到极端自

关于个人能力的自我评价_1

关于个人能力的自我评价 以下是关于关于个人能力的自我评价的文章! 在高中,我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有很大的提高,形成了一套比较我完整的学习方法,发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已基本具备,也在各类竞赛与活动中取得不省荣誉。高中生活中,我在学校的各类活动和其他活动中也很积极,参与各科的实验操作,培养了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为班级中同学作学习报告,共同探讨各类问题;在各种公益活动中也有我的身影;等等。我学会了抓住每一次机遇,因为那是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好机会。当然,更重要的是在高中生活中,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远大的高技术工努力为之奋斗。此外,我的爱国情操和文化底蕴也提高不少。 本人为人忠实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决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做事情始终坚持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肯学习,有问题不逃避,愿意虚心向他人学习;自信但不自负,不以自我为中心;愿意以谦虚态度赞扬接纳优越者,者;会用100%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平易近人。为人诚恳,性格开朗,积极进取,适应力强、勤奋好学、脚踏实地,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工作积极进取,态度认真。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性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组织。从高二以来担

当生活委员一职,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帮助同学打扫,组织一些大扫除等。参加学校的学校组织“学生会”。从中获得许多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为学校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三年的高中生活,不仅仅增长了自己的知识文化,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我以后出社会以后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生活中充满活力并且很幽默的人,智商一般。为人正直,爱憎分明,对他人比较宽容,但有时缺乏一些原则性。思维比较独特,具有创造力,遇事理性从容,好奇心强。自控力不好,比较敏感,想太多会伤自己,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比较纠结,总是举棋不定,充满着矛盾,有时候做事优柔寡断,在这方面,自己在努力改进,想到的事立刻就行动,不要总是犹豫,不要拖泥带水,希望培养一个干练的自己。

(完整版)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1.什么是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2.应急管理的具体内容:.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4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4个过程。应急管理也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4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 3.演习(Exercise )演习是为应对某种事件,让参加者在仿真的形势中按照所设想的步骤和方法,采取适当的、一系列行动的完整过程。. 4.应急演习含义:1)应急演习是指来自多个机构、组织或群体的人员针对假设事件,执行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各自职责和任务的排练活动,应急演习是检测重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好度量标准。我国多部法律、法规及规章都对此项工作有相应的规定。2)应急演习是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让参加者在仿真环境中,按照应急预案所提供的步骤和方法,采取适当的、一系列行动的完整过程。 5.演习依据:演习什么?演习哪些具体内容?包括演习的蓝图、

步骤,待实现的目标和指标等。 6.预案:是指根据预测,针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具有专一性、专业性、周密性、时限集中性 7.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 8.应急预案的结构应急预案体系1)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性预案,由国务院制定. 2)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订的涉及多个部门的应急预案,是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国务院批准3)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事件制定的预案,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备案,目前共有25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预案4)地方应急预案: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及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6)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应当指出:1)这些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别制定。2)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从

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途径

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途径 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途径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突发事件频发,加强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的应急管理制度日渐完善,但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领导干部;应急管理;途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公共突发事件也越来越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强政府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小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其中指出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十七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加强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主要表现在敏锐的洞察力、快速的反应力、有效的组织力和沉稳的内定力等方面,它是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综合反映。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任务,也是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国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提升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是我国特殊国情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因此导致很多矛盾和问题的产生,例如社会失序、结构失调、生态失衡等。另一方面,随着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强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成为科学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各地政府已逐渐建立起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但与我国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而言,应急管理体系仍有待加强。当前,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中存在的问

工作能力自我评价

工作能力自我评价 导读:本文是关于工作能力自我评价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工作自我鉴定书】 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用于承受压力,勇于创新;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纪律性强,工作积极配合;意志坚强,具有较强的无私奉献精神。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活泼开朗、乐观上进、有爱心并善于施教并行;上进心强、勤于学习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充沛的精力,刻苦钻研的精神来努力工作,稳定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与企业同步发展。 本人是设计专业毕业生,熟练手绘,熟练cad,3dmax,vray,photoshop等设计软件,熟练办公软件。懂画施工图,懂一定的对装饰材料和施工方法。本人乐观开朗,积极好学,健谈,有自信,具有设计的创新思想;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细心,能够吃苦耐劳,敢于挑战,并且能够很快融于集体。我虽刚刚毕业,但我年轻,有朝气,有能力完成任何工作。尽管我还缺乏一定的经验,但我会用时间和汗水去弥补。请领导放心,我一定会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能吃苦耐劳,为

人诚恳老实,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际,工作上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动手能力,集体观念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通过两年的社会生活,我成长了很多。,我对自己这两年来的收获和感受作一个小结,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思想方面,我追求上进,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我从事办公室文员工作过程中,感觉到了办公室文员这一职位在企业运转过程起着衔接与协调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办公室文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也要有甘当无名英雄的气概。办事要公道,忠于职守并在工作中努力掌握各项技能。 三年的军校生活,使我懂得了纪律得重要性,锻炼了我的意志;乐观向上,大方开朗,热情务实;善与人交流,人际关系良好,待人诚恳;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遇事沉着冷静,理智稳重,适应能力强,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注重团队精神、爱好阅读,上网,打羽毛球,旅游。 本人热爱生活,性格开朗活泼,乐观向上,乐于助人,乐于进取,积极勤奋,有团队精神,拥有充实的专业知识,也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工作态度认真,乐于与人交往,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小热爱绘画,热爱设计,在校期间曾参加过班级和校园的绘画展览,手绘能力强,熟练cad,3dmax,photoshop,coreldraw等设计软件.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绘画过许多大型室内空间效果图,本人的博客里有自己设计的3d效果图.希望能成为各大企业一份子,今后务必尽自己能力为贵企业出一份力。

公民应急基础知识

开展应急知识集中宣传活动提升公民应急处置能力 一、应急管理基本理论 1、什么是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有哪些特征?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衍生性、扩散性等特点。 2、我国突发事件是如何分级的? ◆在我国,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突发事件性质和可控性等因素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1、一般事件。预计将要发生一般以上的突发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2、较大事件。预计将要发生较大以上的突发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3、重大事件。预计将要发生重大以上的突发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4、特大事件。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在不断蔓延。 3、什么是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涵盖哪些活动?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公共组织,为了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在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所进行的预防、响应、处置、恢复等活动的总称。它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应急管理贯穿于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全过程,二是应急管理是事前、事后的管理和事发、事中的应急的有机统一。 4、应急管理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什么? ◆应急管理的基本任务有: 1、预防准备。要通过应急管理预防行动和准备行动,建立突发事件 源头防控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制度,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准备。 2、预测预警。采取传统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预测,将突发 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现不可消除的突发事件,及时向社会预警。 3、响应控制。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有效 的应急救援行动,防止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是应急管理的重中之重。 4、资源协调。应急管理机构应该在合理布局应急资源的前提下,建 立科学的资源共享与调配机制,以有效利用可用资源,防止在应急中出现资源短缺的情况。 5、抢险救援。确保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科学地实施现 场抢救和安全转送人员,以降低伤亡率、减少突发事件损失。

员工工作能力自我评价

员工工作能力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的发展一般规律是评价他人的行为到评价自己的行为再到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下面是员工工作能力自我评价,一起来看看。 员工工作能力自我评价一在网管项目部任职技术员以来,已经过去了半年多,回顾这半年来的工作历程,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更好的做好技术工作。 过去的半年里,很感谢公司及项目部的支持,在管网项目部中担任技术员职务,施工中,在项目部很多同事的关心帮助下,不管是技术方面还是质检与管理,使我工作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成绩只代表过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倍努力,争取做的更好。 在工程中,技术含量较高,这就要求作为技术人员对待工作不能人浮于事,做好人,要以踏实、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懂的东西要善于学习,已懂的东西更要精益求精,因为技术在不断进步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辅以求精务实,脚踏实地的作风,方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一切工程施工,技术和质检工作贯穿始终,在工作经验的积累中,逐步培养自己的预见性,方能起到技术先行的作风,建筑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它需要不断在现场检查、监督,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工作都在现场比较恶劣的环境下进行,这要求我不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工作中我不怕苦不怕累,放下管理人员清高的姿态,从

工程的实干中不断丰富自己所学才能,使自己的现场综合处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身为公司的一员,有机会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和锻炼,我感到无比的自豪,这种环境和外部的条件给了我一种自信和荣耀,但更多的是对我的今后工作的鞭策,就要求我在工作中时刻要以企业的形象来约束自己,我所有的言行要符合特级企业的标准,逐步培养自身的个人素质和修养,才能无愧于领导的信任和培养。 我通过半年来的工作,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同时还多看书,认真学习好规范规程及有关文件资料,掌握好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加强工作责任感,及时做好个人的各项工作。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当中,我将不断的总结与反省,不断地鞭策自己并充实能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以适应时代和企业的发展,与公司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我按照领导确定的工作思路,以微笑服务为己任,以顾客满意为宗旨,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扎扎实实地做好基层营业工作。 作为网通基层服务人员,我深刻体会到理论学习不仅是任务,而且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所以我坚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强化思维能力,注重用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来锻炼自己。 1、注重克服思想上的“惰”性。坚持按制度,按计划进行理论学习。首先不把理论学习视为“软指标”和额外负担,其次是按自己的学习计划,坚持个人自学,发扬“钉子”

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篇1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公司举办了为期5 天的培训班。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包涵核心要素为:一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必须借助于公 2 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第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第三,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

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答案

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第1部分:判断题 (共10题,共20.0分; 默认单题2.0分) 2.0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调查评估工有四大原则:客观公正、科学正面、公开透明以及目标合理。()(2.0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2.0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应当向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专项工作报告。()(2.0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适用于本省级行政区划内部,或超出事发地上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2.0 0.0 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0.0 4、《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2.0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0.0 5、救人最重要,因此在应急管理过程中,不需要注意应急管理的成本和收益问题。()(2.0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2.0 6、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不能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2.0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2.0 7、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2.0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0.0 8、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2.0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2.0 9、当前我国正处于突发事件的频发期、高发期,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非常严峻。()(2.0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2.0 10、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国务院规定。()(2.0分) 得分: A 正确

2015年应急管理知识在线考试试题和参考答案要点

2015年应急管理知识在线考试 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1.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为最高级别。(A)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2.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自起施行。(D) A 2007年10月1日 B 2007年7月1日 C 2008年10月1日 D 2008年7月1日 3.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C) A 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 B 专项应急指挥部 C市和区、县人民政府 D 现场指挥部 4.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组织、协调、指挥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A) A 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 B 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临时应急指挥部

C 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临时应急指挥部 D 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5.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负责制。(B) A 主要领导 B行政领导 C 党委领导 D 主管领导 6.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逐步实现与国务院及其部门突发事件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C) A 汇集、储存 B汇集、储存、分析 C汇集、储存、分析、传输 D分析、传输 7.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和准确,不得,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D) A 迟报、瞒报 B 迟报、谎报 C 迟报、谎报、瞒报 D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8.《办法》中规定,对事件本身比较重要或者发生在重点地区、特殊时间的突发事件信息,应当立即报告,法定节假日、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等特殊时期,实行制度。(B) A 每周报告 B 每日报告 C 立即报告 D 分时报告

提高应急能力强化应急管理

提高应急能力强化应急管理近年来,我国部分校园危机事件频繁,引起国人关注,也让很多人反思,尤其对当前学校校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园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加强对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和紧迫的。为了防患于未然,为了顺利应对我校校园突发事件,妥善处理校园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对师生学校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我校从实际出发,努力构建校园安全应急机制,建立相应的一系列的安全应急预案,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坚持把创建平安校园列入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学校基本情况 湖口县第二小学位于湖口县新城区学前路,是2010年创办的一所全新的小学,校园占地面积42亩,校舍建筑面积为1.68万平方米,学校绿化面积大,环境优美。学校现有59个教学班,学生3662人,教职工150余人。学校教学功能齐全,教学设备先进,建有实验室、计算机室、语音室、录播室、塑胶运动场、风雨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和兵乓球场、学校食堂和能容纳500余人的多功能厅。学校

以“学好人,做好事”为校训,以“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学习快乐, 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幸福”为办学理念,将“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作为自己的办学思想。近几年来,通过各级各部门 的努力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工作,学校荣获了“九江市教育技术(电教)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家庭教育工作和省家长函授学校办学工作先进教学点”、“第七届全国小学生阅读大赛活动中评为 阅读教学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校园电视校园评比银奖”、 “江西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江西省中小学校园电视奖评选 校园电视节目银奖”、“湖口县教学教研工作先进单位”、“湖口 县学校(幼儿园)目标管理考评优胜单位”、“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学校越来越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和欢迎。 二、构建校园安全应急机制的一系列措施 这几年来,我校以人为本,以解决事关师生安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建立了一系列的安全预警机制,为了安全预警机制持久顺利的开展,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的: (一)、成立安全应急领导小组

关于个人能力的自我评价

关于个人能力的自我评价 在高中,我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有很大的提高,形成了一套比较我完整的学习方法,发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已基本具备,也在各类竞赛与活动中取得不省荣誉。高中生活中,我在学校的各类活动和其他活动中也很积极,参与各科的实验操作,培养了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为班级中同学作学习报告,共同探讨各类问题;在各种公益活动中也有我的身影;等等。我学会了抓住每一次机遇,因为那是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好机会。当然,更重要的是在高中生活中,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远大的高技术工努力为之奋斗。此外,我的爱国情操和文化底蕴也提高不少。 本人为人忠实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决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做事情始终坚持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肯学习,有问题不逃避,愿意虚心向他人学习;自信但不自负,不以自我为中心;愿意以谦虚态度赞扬接纳优越者,权威者;会用100%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平易近人。为人诚恳,性格开朗,积极进取,适应力强、勤奋好学、脚踏实地,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工作积极进取,态度认真。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性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组织。从高二以来担当生活委员一职,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帮助同学打扫,组

织一些大扫除等。参加学校的学校组织“学生会”。从中获得许多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为学校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三年的高中生活,不仅仅增长了自己的知识文化,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我以后出社会以后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生活中充满活力并且很幽默的人,智商一般。为人正直,爱憎分明,对他人比较宽容,但有时缺乏一些原则性。思维比较独特,具有创造力,遇事理性从容,好奇心强。自控力不好,比较敏感,想太多会伤自己,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比较纠结,总是举棋不定,充满着矛盾,有时候做事优柔寡断,在这方面,自己在努力改进,想到的事立刻就行动,不要总是犹豫,不要拖泥带水,希望培养一个干练的自己。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史

中国应急管理发展史 一、发展简述 ?2003年下半年,总结抗击“非典”,提出“一案三制” ? 2004年9月,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2005年,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 二、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04----预案建设 ?第二阶段:2005----体制建设 ?第三阶段:2006----机制建设 ?第四阶段:2007----法制建设 三、发展详述: 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始于2003年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2003年春,我国遭遇了一场由非典疫情引发的从公共卫生到社会、经济、生活全方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党和国家及时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性和应急管理体系缺失等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的重大命题 2003年7月28日,在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表彰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政府管理除了常态以外,我们要高度重视非常态管理。“提出一案三制,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执行力的层面.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2005年1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共计106件。 2005年7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应急管理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作轨道。 到2005年底,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基本构建而成,这是第二个里程碑。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全文播发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总体预案》的出台使得政府公共事件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 2006年3月,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第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