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村镇规划考试必备 3

村镇规划考试必备 3

村镇规划考试必备 3
村镇规划考试必备 3

一 名词解释

村镇用地:用于建设满足村镇功能的土地,既包括已经利用的建筑用地,也包括列入规划区范围待开发建筑的土地

村镇建设规划图:建筑规划的各项用地位置及各类建筑的详细布置,并明确分期建设项目

村镇道路红线:是村镇中道路用地与其他用地的界线

村镇道路宽度:指村镇道路中横断面中各组成部分用地宽度的总和。

横向安全距离:指车行驶时摆动、偏移的宽度及车身与行道两侧边缘的安全间隙。(与车速、路面质量、驾驶技术、交通秩序)

车道的通行能力:指一条道路在单位时间内正常气候和交通条件下,保证一定速度安全行驶时,可能通过的某种数量(某条道路) 干道系统密度:指干道总长度与所在地段面积之比

曲度系数:街道起终点间实际交通距离与两点间空中直线距离的比。

分流制:分流制排水系统在村镇有时仅设污水管道系统,雨水沿地面或道路边沟排入天然水体这种称不完全分流制

截流制:截流制排水是沿村镇用地低坡或临河岸边布置一条截流干管,在截流干管上设置溢流井,并建污水处理设施。

河流流量:是选择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水源的重要因素,也是城镇防洪工程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洪水淹没线应在用地评定图上标出) 耕作半径:居民点中心据耕地边缘的最远距离。

中心村:是村镇从事农业,家庭副业和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一般是一个行政村管理机构所在地。

交叉口视距:为保证交叉路口上的行车安全,司机在进入交叉路口之前一段距离能看到相交道路驶来的车辆,以便安全通过,这段必要的距离应不小于车俩行驶时停车是距离。

居民点:是人们生活与经济活动的场所,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景观等多种体系构成的复杂综合体。

建制镇:建制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

村镇规划的内涵:村镇规划是乡镇人民政府为实现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定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在对村镇自然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其自身规划和建设要求,对村镇用地进行综合质量评定,以确定用地的适宜程度,从而确定工程技术方案和经济效益,为村镇建设用地提供依据。

规划的现状分析:主要对象是指村镇生产、生活所构成的物质基础和现有土地的使用情况,如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工程管线、绿地、防洪设施等,是在对村镇进行详细调查后所作的一种综合分析。、 村镇体系的概念:村镇体系是乡村一定区域内相互联系、协调发展的居民点群网络。村镇的性质:村镇的性质,是指一个具体的镇(乡)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及特点和发展方向。村镇性质决定着村镇建设的特点,村镇建设要为村镇性质服务。

确定村镇人口规模:村镇规模指的是村镇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但用地规模随人口规模变化而变化,所以村镇规模通常以村镇人口规模来表示。村镇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村镇人口的总数。村镇规划人口规模是指规划期末的人口总数。

村镇用地:指集镇建成区和已列入集镇建设规划区范围而尚待开发使用的土地。 建成区:是指某一发展阶段村镇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的客观反映,是村镇行政管辖范围内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筑地段,它包括镇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郊区,与集镇有着密切联系的具有基础设施的村镇建设用地,如机场、铁路编组站、通信电台、污水处理厂等。

村镇建设用地:是指村镇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生产建筑仓储、道路交通、公用工程设施和绿化等各项建设用地的总和,一般以公顷(ha)表示。 公共建筑:是为居民提供社会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机构和设施的总称。

公共建筑用地:一般包含有公共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内部的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公共建筑与居民生活和工作有着多方面的 密切联系,公共建筑网点的内容和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村镇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其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居民的使用, 也影响着村镇经济的繁荣和今后的合理发展。

村镇电力工程规划:电力工程规划即确定负荷(发电厂、变电厂或输出线路担负用户所需要的功率,单位为“W ”或“kW ”)、布置电源(发电厂、变电所都是电源)、布置供电网络等。在村镇规划总平面图上要定出发电厂、变电所和主要输电线路走向等大概位置,并解决它们的用地、用水、运输问题。

村镇电信工程:包括有线电话、有线广播和有线电视。电信工程的规划应由专业部门进行,涉及村镇建设需要统一考虑的,主要是电信线路布置和站点的选择问题。 村镇公共中心:是村镇主要公共活动场所,是村镇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活动比较集中地地方。

村镇广场:是提供人们活动的空间,是车辆和行人交通的枢纽,在乡镇道路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乡镇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场所。广场上一般布置一定的重要建筑物和设施,集中地表现乡镇的地方特色和风貌。

广场设计:是以村镇现状、发展规模、用地规划为基础的,还要很好地结合自然地理条件、环境保护、景观布局、地面水的排除、各种工程管线布置以及与主干道的关系等。

工业区规划:村镇工业区是有厂房、配套设施、绿地、建筑小品、道路、市政等实体和空间经过中和规划后形成的。村镇工业区规划的好坏将影响乡镇的空间形态和乡镇的发展。

绿化:村镇绿化对于改革村镇气候、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绿化又是村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村镇绿化是村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镇绿化水平和当地的思想认识、经济水平、地区环境、村镇性质、人口密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风向频率:在一定时间内把各个方向的风的发生次数用百分数来表示。 即:

=

100%

?某一风向发生次数

风向频率风向总观测次数

干燥度:是指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用以作为判断干旱的标准。

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

即:道路网密度=道路总长/村镇用地面积(km/km 2

) 村镇规划:是一定时期内村镇建设的蓝图和指导性文件。

竖曲线:为使路线柔和平顺,行车平稳、安全、舒适,在纵坡转折点处设置平滑的线,将相邻两条不同纵坡的直线坡段衔接起来的曲线。

曲度系数:衡量路线的短捷程度,又称非直线系数,指道路始、终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即:

=

λ道路始、终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曲度系数()两点间直线的距离

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道路总长/村镇用地面积,

2

=

(/)l km km F

δ∑∑。 是衡量道路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

安全行车视距:为确保行车安全,驾驶员能随时看到前面一定距离的路面,以便随时发现障碍物或迎面开来的车辆,能及时采取减速避让或刹车等措施,避免发生事故,保证这种必需的最短安全视距。 平面系数(技术经济指标):平面系数=居住面积/居住建筑面积×100% 耕作半径:以村落为圆心画一个圆,圆周便是这个村落中农民所能耕作的最大范围,圆的半径即为耕作半径,也叫劳动半径。 容积率:又叫建筑面积毛面积。

=

100%

?总建筑面积

容积率宅基地总面积

超高:指在平曲线段,为克服车辆受横向力或离心力作用产生滑移或倾覆,将路面做成向内侧倾斜的单项横坡的断面形式。(在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

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风向玫瑰图:用极坐标表示不同风向相对频率的图解。 田园城市理论:

1898年,英国社会改革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倡议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其实质是乡村田园与城市的结合体,母城与卫星城的结合体。 城市与乡村结合,城市周围永久性地保留绿地 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着中心城市

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放射出六条大道,由内向外依次为:中央公园——公共建筑物——公园——商场——住宅——林荫道(中间有学校、教堂等)——花园住宅

“门槛”理论:该理论基于影响城镇发展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城镇和工业区发展至一定阶段,常出现妨碍其向某一方向发展的限制因素。 包括:

①所在地区地理环境,特别是城镇用地自然条件对扩大范围和继续开发的影响; ②基本工程管线网设施(给排水、交通、电力等)及铺设技术; ③城镇结构及其改造的可能。

平曲线半径:当道路由一段直线转到另一段直线上去时,其转角的连接部分采用圆弧形曲线,这种圆弧的半径称为平曲线半径。

平曲线半径的相关知识点:车辆拐弯时乘客有被向外推的感觉,这就是离心力的作用。弯道半径越小,推力越大。车速越快,平曲线半径越小,车辆横向稳定性越差,耗能和磨损越多。对各个等级的道路,应尽可能的采用较大的半径,提高道路质量。对山区村镇道路,可采用设置超高的最小范围值。对于长直线的下坡尽头,不得采用小半径的平曲线,避免超速而发生事故。

自然环境状况的气候因素:太阳辐射、风向、温度、降水与湿度 居民点用地紧凑系数:

紧凑系数=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建成区总用地面积×100%

投资效益评价:就是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投资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赢利性以及进行此项投资的必要性做出相应的结论,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详见P381)

乡镇公共中心的空间布局的几种形式:沿街式布置、组团式布置、广场式布置。 居住建筑密度:居住建筑密度=居住建筑基地面积/居住用地面积×100% 居住建筑的朝向要求:

(1)冬季能有适量并具有一定质量的阳光射入室内; (2)炎热季节尽量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和居室外墙面; (3)夏季有良好的通风,冬季避免冷风吹袭; (4)充分利用地形和节约用地; (5)照顾居住建筑组合的要求。

当今世界上流行的几种居民点规划学说: 1)“门槛”理论 2)“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 3)多功能的综合区理论 4)多心开敞结构理论 5)带形城市理论

居民点的物质要素(组成):

建筑群(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与生产建筑等)、道路网、绿地、其它公用设施。 居住区居住建筑用地:在村镇中,居住建筑用地约占村镇总用地的30%-70%。 排水体制的类型分流制(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改良型不完全分流制) 合流制(直泄式合流制、全处理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 村镇用水类型:

1)生活用水,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水。 2)生产用水,即村镇农业、工业生产用地。

3)消防用水,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用于扑灭火灾的用水。

4)村镇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为保持村镇道路清洁,村镇绿化植被正常生长所需的用水量。除此之外,还有管网漏水量及未预见用水量等。 村镇给水系统总用水量:是各项用水之和与变化系数的乘积。 村镇给水系统组成:

(1)取水工程(2)净水工程(3)输配水工程 (2)村镇规划主要资料的方面: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社会经济资料,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

村镇规划的两阶段:总体规划、建设规划

二填空

村镇用地组织结构:紧奏型,完整性,弹性。

村镇布局形状:集中式,带状式,组团式,分散式

村镇设计原则:适用,经济,美观

设计因素考虑:朝向。通风,采光,住宅建筑间距,日照间距。噪音污染。

村镇住宅的组合形式:独立式,双联式,联排式

住宅建筑群平面的基本形式:行列式,自由式,混合式

厨房平面布置形式:室内设置,与住宅相连接,院中独立建

院落布置形式:前院式,后院式,前后院式,侧院式,天井院式

公共用地的基本内容:行政管理,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集贸设施

村镇公共建筑的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服务半径. 道路交通条件,用地和环境要求村镇学校布置:开敞式外廊,封闭式外廊,内廊式

村镇用地分类: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用地

村镇生产建筑分类:小型工业,农副业加工,饲养性,仓库建筑。

村镇生产建筑布置形式:远离村镇布置,在村镇边缘布置,布置在村镇内部

生产工艺流程:纵向排列布置,横向排列布置,混合排列布置

总平面布置形式:周边式,自由式,整片式

畜牧场建筑布置要求:地形,采光,防疾防火。

绿地作用:美化环境,改善气候,综合生产和创造财富,保护环境和净化空气

绿地分类:公共绿地,交通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

景观结构:景观系统主要以景观节点、景观廊道、景观片区形成景观结构

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村镇道路的分类: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卷路

道路断面的基本形式:一块板,二板块。三板块。

村镇道路网的形式: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混合式,

村镇用水主要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消防用水。

村镇用水量估算:在建设规划中用水应以最高日用水量及最高时用水量确定用水工程的规划设计

村镇用水量可用估算的方法

选择用水应从,水质,水量,取水条件,基建投资方面考虑

供水网布置:树枝状管网,环状管网

污水种类: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降水

污水的排污方法:分流制,合流制

大区域排水的沟管布置形式:截流式布置,平行式布置,分区式布置,分散式布置污水支管的布置形式:环绕式,贯穿式,低边式

长途通信网的结构形式:直达式,辐射式,汇接辐射式

各种地下管道线路的平行布置次序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管道,热力管道,供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

规划对象:村镇和集镇

规划工作特点:(1)综合性(2)长期性 (3)政策性(4)地方性

村镇的特点:(1)规模小,布局分散(2)村镇类型多样化(3)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大

我国村镇类型:(1)原始的集贸乡镇(2)工矿业乡镇(3)贸易型或市场型村镇(4)综合型乡镇(5)依靠型乡镇

我国村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土地浪费比较严重(2)资源利用差(3)基础设施落后(4)投资环境差(5)难以培育工业,商业文明(6)生产要素难以建立(7)环境污染难以治理(8)村镇自身特色逐渐丧失

村镇建设用地的原则:(1)提高效益(2)有利生活,方便生产

区域的基本情况:(1)、农业情况(2)、资源条件(3)、农村居民的概况(4)、对外交通联系

自然条件资源(1)、地形(2)、地质(3)、水文(4)、气象

缺水:(1)资源性缺水(2)管理性缺水(3)污染性缺水(4)工程性缺水

村镇建筑分类:非生产用地{居住用地、服务建筑和文教卫生建筑},生产性建筑{村镇小型工业建筑,农副业加工建筑,饲养性建筑,仓库建筑}

(1)完整均衡比例恰当(2)立面简洁,注意细部(3)注意建筑物内外设计

村镇建设用地布局的原则:(1)提高效益(2)有利生活方便生活

环境质量指数作为环境评价的一种工具(1)单一要数环境质量指数(2)综合环境质量指数

车行道横坡的类型(1)、凸形双向横坡(适用便利,是道路上采用的基本类型)(2)、凹形向横坡(用于村镇次要道路,街坊内部道路)(3)、单向横坡(雨水排除较慢玷污范围较大,宽度不大于9米)(4)人行道横坡

村镇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10—20年,近期建设安排3—5年

污水的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氧化塘处理法,污水的灌溉养殖邮电通信的分类:信函,包裹,汇兑,报刊,邮政储蓄,特快

村镇道路和平面交叉口类型:十字交叉口,T形交叉口,X形交叉口,Y形交叉,错位交叉,环形交叉

三,简答

第十一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一、城市用地概述

(一)城市用地的概念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二)城市用地的属性

1、自然属性

?其存在是自然的,具有不可移动性,既有明确的空间定向性,还有耐

久性,不可能生长或毁灭。每块土地各具有相对的地理优势或劣势,并

且各所具有的土壤和地貌特征。

2、社会属性

?权利表征:土地属于一定拥有土地的社会权力。

?经济表征:土地的经济价值已不是表现土壤的肥脊程度,而是更多的

表现在土地在城市的特定环境与地点所产生的地点价值,以及土地利用

本身经济潜力的差别。另外通过人为地对土地进行开发,可以提高土地

的可利用性,也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性。

?法律表征:有一定法律约束及保障,经立法程序而得到法律的认可和

支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是一项资产,有一定法律约束及保障。

(三)城市用地的价值

1、使用价值

?在土地上进行各种城市建设工程,通过人为加工,可以创造出各种不

同的活动场所,而具有使用价值。土地的地形、地貌、地质等影响土地

的使用价值。

2、经济价值

?当土地作为商品或者某方面权利的有偿转移而进入市场,就显示出它

的经济价值。这种价值转化以地价、租金或费用为其表现形式。因地质、

位置不同,影响土地的经济价值。

(四) 城市用地的区别

1.行政区划——按国家行政建制等有关法律规定的城市行政区划系列。如:市

区、郊区、市、区、县、乡、镇、街道等。

2.用途区划——按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土地利用的功能与性质,对土地作出的划

分。如:工业用地、绿化用地等。

3.房地产权属区划——由房产或地产所有权作出的权属土地划分。如国有土地、

集体所有制土地等。

4.地价区划——以地价形式体现土地的划分。

?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自然条件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包括地质、水文、气候、地形、植被,以及地上地下的自然资源等。

1、地质条件1)建筑地基2)滑坡与崩塌3)冲沟4)地震5)矿藏

2、水文和水文地质(1)水文条件2)水文地质条件

3、3、气候条件(1)大阳辐射(2)风象3)温度4)降水

4、地形条件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

1、用地评定的要求

城市用适用性地评定,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贸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其作用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置提供科学依据。

1.1城市用适用性地评定应注意的问题:

(1)评定内容及深度要根据规划阶段的需要拟定

(2)要注意用地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的可能影响

(3)用地评定要因地制宜,按用地的自然特性,抓住主导环境条件对之分

析与评价

(4)评定时不应只是各个环境要素单独作用的总和,而是要从环境的整体

意义上考虑它们相互的作用及其后果,综合地鉴定其利弊

1.2城市用地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

建设条件评价;

经济性评价;

这三方面在许多方面也是相互穿插在一起的而不是孤立的,因此必须以综合的思想和方式方法进行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就是以城市建设用地为基础,综合各项用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从自然条件出发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适用性进行评价,主要是在调查研究各项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按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对用地在工程技术与经济性方面进行综合质量评价,以确定用地的适用性程度,为正确选择和合理组织城市建设和发展用地提供依据。

2、用地评定的分类

1. 城市用地的适用性一般可分为三类

(1)一类用地

一类用地即适于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具有地形平坦、规整、坡度适宜,地质条件良好,没有被洪水淹没危险,自然环境条件较为优越等特点,是能适应城市各项设施的建设要求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简单的工程准备措施,就可以进行修建。其具体要求是:

?(a)地形坡度在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的要求;

?(b)土质能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c)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

?(d)没有被百年一遇洪水淹没的危险;

?(e)没有沼泽现象或采到简单的工程措施即可排除地面积水的地段;

?(f)没有冲沟、滑坡、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

(2)二类用地

二类用地即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由于受某种或某几种不利条件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其条件后,才适于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布置有一定的限制。其具体情况是:

?土质较差,在修建建筑物时,地基需要采取人工加固措施

?地下水位距地表面的深度较浅,修建建筑物里,需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排水措施;

?属洪水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不超过1~1.5米,需采取防洪措施;

?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土石方工程;

?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加以改善;

?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要采取一定工程准备措施等。

(3)三类用地

三类用地即不适于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说来用地条件极差,其具体情况是:

?地基承载力小于60千帕和厚度在2米以上的泥炭层或流砂层的土壤,需要采取很复杂的人工地基和加固措施才能修建;

?地形坡度超过20%以上,布置建筑物很困难;

?经常被洪水淹没,且淹没深度超过1.5米;

?有严重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若采取防治措施需花费很大工程量和工程费用;

?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埋藏,属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段,存在其他永久性设施和军事设施等。

?(二)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是指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与它们在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可能以及它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更强调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方面。除了新建城市之外,绝大多数城市都是在一定的现状基础上发展与建设的,不可能脱离城市现有的基础,所以,城市既存的布局往往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进行全面评价,可以对不利的因素加以改造,更好地利用城市原有基础,充分发挥城市的

潜力。

?(1)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方面,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即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合理、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城市用地分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结构的协调性、矛盾与潜力,以及城市用地结构是否体现出城市性质的要求,或是反映出城市特定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积淀的特色等等。?(2)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包括质量、数量、容量与改造利用的潜力等,都将影响到土地的利用及旧区再开发的可能性与经济性。

?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包括商业服务、文化教育、邮电、医疗卫生等设施的分布、配套及质量等,尤其是在旧区改建方面,土地利用的价值往往要视旧有住宅和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改建后所能得益的多寡来决定。

?在市政设施方面,应包括现有的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供电、煤气等的管网、厂站的分布及其容量等方面,它们是土地开发的重要基础条件,影响着城市发展的格局。

?(3)在社会构成方面,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的密度,以及城市各项物质设施的分布及其容量,同居民需求之间的适应性。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相应的就业结构都将影响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和各种用地的数量结构。

?对城市用地建设条件经济因素的考虑主要包括工程准备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等两个方面。其中工程准备条件将视用地的自然状态的不同而异,常有的如地形改造、防洪、改良土壤、降低地下水位、制止侵蚀和冲沟的形成、防止滑坡等。外部环境的技术经济条件主要有经济地理条件(如国家或区域规划对拟建新城或已有城市发展地区所确定的要求,区域内城镇群体的经济联系、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产业的分布等方面)、交通运输条件(主要是发展地区的对外运输条件,如铁路、港口、公路、航空港等交通网络的分布与容量,以及接线接轨的条件等)、供电条件(指区域供电网络、变电站的位置与容量等可供利用的条件)、供水条件(建设地区所在区域内水源分布及供水条件,包括水量、水质、水温等方面在城乡、工农业,以及风景旅游业等用水部门之间的矛盾分析)等。

?(三)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

?城市土地的经济评价是指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定土地质量优劣差异,为土地使用与安排提供依据。城市土地的经济评价主要通过分析土地的区位、投资于土地上的资本、自然条件、经济活动的程度和频率等条件,揭示土地质量和土地收益的差异,以便在规划中做到好地优用,劣地巧用,合理确定不同地段的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为用经济手段调节土地使用,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打下重要基础。

?(1) 城市土地经济评价中区位理论的应用

?区位理论在城市土地经济评价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根据区位条件对土地的作用方式,以决定土地质量优劣的区位因素为主要依据,采用土地分等定级即级差收益测算的方法建立城市土地评价的基本思路。

? b.从分析区位条件入手,取得土地评价的因素/因子体系。影响土地质量的区位因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般区位因素指对所有城市用地都发生作用的影响因素,如商业服务繁华程度、道路交通通达度、人口分布密度等;特殊区位因素指仅对某些城市用地有影响的因素,如高级商业服务和金融设施的分布、临海位置及条件等。

? c.根据区位理论中的某些原则,确定城市土地评价因素的作用方式、作用强度及其变化规律。

(2)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般而言,影响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因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基本因素层,包括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及其他因素等。(2)派生因素层,即有基本因素派生出来的子因素,包括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城市规划等子因素,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基本因素的作用。

(3)因子层,它们从更小的侧面更具体地对土地使用产生影响。

四、城市用地的选择

在对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进行评定后,就需要在适建区、限建区、和已建区范围中确定符合城市规模和性质的用地。

城市用地选择需有适用性评定的成果作为依据,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按照规划与建设的要求,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比选,以确定规划期限内城市的明确边界。

四、城市用地的分类

城市用地分类标准8大类35中类44小类

R 居住用地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M 工业用地W 物流仓储用地

G 绿地S 交通设施用地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U 公共设施用地

X 不确定用地(以控制为主的备用

地)

其中前八类为城市建设用地

1,村镇规划原则:(1)、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使各项建设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

(2)、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原有村镇用地潜力,严格控制占用耕地。(3)、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发展需要,确定各项标准,合理利用现有土地逐步改造完善。(4)远近结合,已近期为主,提高近期规划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

(5)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6)结合自然条件,名胜古迹和传统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具有现代乡土风格的村镇景观。

2,村镇总体规划的作用

(1)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2)为村镇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村镇总体规划内容

(1)确定规划年限。

(2)确定村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发展规模,选定各项技术指标

(3)充分考虑村镇的现状条件和远景的可能性,进行村镇总体布局(4)确定村镇间交通运输规划

(5)确定供水,排水,防洪,供电,燃气,消防,环保,环卫设施的发展规划和总体布局,并进行综合协调

(6)确定进行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针和步骤(7)确定村镇近期建设规划范围,提出近期建设的主要工程项目,安排近期各项用地

(8)确定对历史文化名镇有保留意义的历史文化古迹,革命纪念地活设施的保护措施,对处于地震威胁区的村镇则要编制抗灾规划

(9)估算村镇近期建设投资

4,村镇总体规划的方法步骤

1确定规划范围2收集有关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3分析研究资料4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构思规划方案5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6汇报方案,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7确定最终方案8绘制村镇总体规划图纸9编写村镇规划说明书

5,村镇建设规划的任务

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镇区和村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和用地规模,结构,进行用不布局,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安排主要建筑项目的时间顺序,并具体落实近期建设项目

6 村镇建设规划的内容

(1),确定人均建设指标,计算用地总量,确定各项用地的构成比列和具体数量

(2)进行用地布局规划,划清各项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限

(3)对规划范围的供水,排水,供热,供电,电讯,燃气等设施及其工程管线进行具体按排,按照各专业标准规定确定空中路线,地下管线的走向布置(4)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和控制点坐标标高,进行竖向设计,保证地面排水利水,尽量减少土石方量

(5)综合安排环保和防灾等方面设施

(6)确定就旧村村庄建造和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7)对中心地段和其他地段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提出原则性要求

(8)编制镇区和村庄近期建筑规划

7 村镇建设规划的步骤

(1),原始资料的调查分析

(2)确定村镇性质和发展方向,计算人口的发展规模

(3)提出不同用地方案

(4)在各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的分析比较,提出经济合理发热用地布局方案(5)在用地布局方案基础上进行各类建筑物的造型和空间布置景观设计(6)制定各种工程管线布局和用地竖向规划

(7)估算近远期工程发热投资(8)编制村镇建设规划说明书

8 村镇建设规划的方法

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进一步调查搜集基础资料,早综合分析各类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村镇各项不同功能的用地布局及道路系统和各项工程设施,然后在所确定各项用地上进行详细的布置,最后绘制村镇件黑色规划成果并写说明书

9 建设用地选择依据

(1)选址应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占地的数量,质量,现有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拆迁和利用,交通运输条件,建设投资和经营费用,环境质量和社会效益等因素经过技术比较择优选择

(2)易选择在生产作业区附近,并应充分利用原有用地调整挖潜,同基本农田保护相协调,当需要扩大用地规模时,易选择荒地薄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人工牧场

(3)易选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便于排水,通风向阳的地质条件适宜的地段

(4)应避免被铁路,重要公路,和高压线路所穿过

(5)应避开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地震断裂带等自然灾害的地段,并应避开自然保护区,油开采价值的地下和地下采空区

10 村镇住宅建筑设计设计因素考虑

(1)设计因素考虑 (1)朝向:住宅建筑争取朝南和南偏东朝向

(2)通风:一般将建筑物需要通风的门窗对着地方的主导风向门窗应取穿堂风为原则

(3)采光:一般房间进深尺寸大于房间尺寸因此窗户的高大于宽,采积的大小主要由房间总透光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的比值来确定。

(4)住宅建筑的间距

(5)噪音空气污染

11 院落的布置形式

○1前院式优点:避风向阳,适宜家禽,家畜饲料。

缺点:环境卫生差,一般北方采用较多

○2后院式优点:住房朝向好,院落比较隐蔽,阴凉,适宜炎热地区进行家庭副业生产,前后交通方便。

缺点:住房临街,一般南方地区采用较多。

○3前后院式优点:功能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清洁安静。

缺点:设置不当时占地较多,一般适合在宅基地宽度较窄,进深较长的住宅平面中使用。

○4侧院式优点:功能分区明确,院落净污分明

缺点:宅基地占地多,一般适用于于山区和村边地

○5天井院落:优点:节省占地缺点:功能分区不明确,卫生条件较差,通风采光也较差。一般适用于南方地区或土地较紧张的农村集镇用地。

12 在主立面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完整均衡,比例恰当 2里面简洁,注意细部 3注意建筑物内外部局

13 村镇生产建筑布局的原则

(1)要有足够的面积,地形较平坦

(2)合理布置工业生产在村镇中的位置

(3)生产建筑宜靠近水源,电源,对外交通方便

(4)生产建筑用地应预留余地,保证村镇生产工业的正常发展

(5)在矿场,埋葬区。采空区,文物古迹埋葬区,地下设备埋葬区不宜布置生产建筑用地

14村镇农机站布置要点:

(1)农机站宜选择在机耕中心,靠近乡镇府所在地的居民点,以便管理和减少福利设施的投资,但与居民点居住区应有适当的距离。

(2)农机站站址应位于居民点的下风向,或其平行位置,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选择地势较平坦处,并考虑扩建或发展用地

(3)农机站应尽量靠近水源电源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内部道路应采用灰土路面,铁石路面。

14 旧村镇存在的普遍问题

(1) 规模比较小且分布分散零乱

(2)村镇建设密度不合理

(3)过境交通严重干扰村镇内部的活动

(4)因水困难村道泥泞沟渠污染校舍危旧基础设施简陋不全

(5)粪便垃圾厕所农作物随处可见。

15 旧村镇改造的原则

(1)规划要远近结合,建设要分期分批

(2)改建规划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3)贯彻合理利用,逐步改善的原则

16坚守村庄整治的四底线

不破林,不破坏自然环境,不填池塘,不改造河道,不破坏自然水系,不盲目改造,不破坏村庄传统风貌

17绿地规划原则:

(1)均衡分布构成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

(2)因地制宜与环境相结合

(3)充分利用地形节约用地

(4)结合生产及用本地功能,创造财富。

18村镇环境保护的原则

(1)遵循生态学的规律,从实际出发,与周围生态系统相协调

(2)符合村镇性质和功能要求,与村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

(3)坚决贯彻执行现行的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和标准

19村镇道路交通特征:

(1)村镇交通结构中,来往机动车辆少,非机动车与行人少

(2)机动车交通中,客运交通少,货运交通多。

(3)货车交通中,外地多为快速机动车,本地多无为慢速机动车。

(4)道路性质不明确混行严重,技术标准地

(5)道路交通在时间和空间上呈非平衡性分布。

20影响道路红线宽度的因数

(1)、村镇性质和规划

(2)、交通情况和道路的性质

(3)、通风和日照

(4)、建筑艺术(南北向道路宽度约为建筑的二倍、东西向道路宽度为建筑物的三倍)

(5)、战备防震

(6)、绿化与地下管线的埋设

(7)、地形条件

21车行道的类型

(1)凸型双向横坡(适用,便捷,道路采用的基本类型)

(2)凹型双向横坡(减少土石方量,节省雨水口,车辆震动大,对排水管道震动大)

(3)单项横坡(雨水排出慢,玷污范围大

(4)人行道横坡

22村镇供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拟定规划期内各项用水定额和估算总用水量

(二)合理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构筑物的位置,规模和形式

(三)拟定净水方案(根据选定水源确定方案和用户对水质的要求)

(四)确定输配水管网的走向,估算管径和水泵扬程(根据村镇总体规划布局)23 水源的选择原则

(1)水量充足可靠

(2)水质良好

(3)考虑农业,水利,渔业综合利用

(4)取水,净化,输水设施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有利管道布置(5)水源位置应符合规划布局,卫生条件好,便于卫生防护

(6)注意地下水与地表水相结合,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24供电线路布置原则:

(1)按村镇规划的用电点,选择路线长度较短的关系

(2)村镇内送配电线的方向一般依据公路村镇内的干道,布置在道路的一侧。(3)线路尽量不应跨越易燃材料的建筑物或顶盖避开不良地质,长期积水处和经常爆破作业的地段,最好能离开人流集中的公共建设物,在山区应尽量沿起伏平缓的地形或较低的地段通过。

(4)线路应尽量避免跨越房屋建筑物。

25管线冲突:

(1)未建设管线让已建成管线

(2)临时管线让永久性管线

(3)小管道让大管道

(4)压力管道让重力自流管道

(5)可弯曲案的管线让不易弯曲的管道(沿路辅设的管线,应尽量和跌路线路平行;与跌路交叉时,尽可能成直角交叉)

26村镇规划的实施管理:用地规划管理,各项工程建设规划管理,村镇基础设施管理

用地规划管理:用地申请,合法建筑规划许可证,核发村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各项工程建设规划管理:可行性研究开发,选址定位阶段,落实用地与设计阶段,施工和竣工验收阶段

居民点依据其政治经济地位、人口规模及特征可分为城镇居民点和乡村居民点。

城镇型:城市(特大、大、中、小)和城镇(建制镇、一般镇)

乡村型:集镇(中心镇、一般集镇)和村(中心村、基层村)

村镇的特点

1.区域的特点(村庄、集镇):各地社会、自然、经济等特点不同决定了村镇的区域特点

2.经济的特点:农业经济的比重大,应适应农、林、渔、牧发展的要求

3.基础设施的特点:规模小、分布分散,基础设施不足

村镇规划的规模

村镇规划的规模分级,按其不同层次及规划常住人口,分为大,中,小三级。

村庄:基层村,中心村。集镇:一般镇,中心镇。

村镇规划的任务

村镇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一定的规划年限内,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从区域的角度,客观地研究和确立村镇各级居民点及相互间的联系,协调好村镇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确定村镇的性质与发展规模和方向,合理安排和组织各项建设用地,确定各项基础服务实施的规模,制定旧村镇改造规划,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项目而制定的综合布置和全面安排,使村镇能够科学,有计划的进行建设。村镇规划的内容

自村镇规划中,应针对下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村镇的规模,等级,性质和发展方向,它的合理经济联系范围;

2.乡镇的各种生产活动,社会活动;

3.村镇居民的各项生活要求;

4.建设资金的来源;

5.工程基础资料和村镇的现状等。

村镇规划的基本原则

1.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要求,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情况等,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村庄和集镇的各项建设;

2.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是村庄,集镇的性质和建设的规模,速度,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切不可求新过急,大拆大迁;

3.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各项建设应当相对集中,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新建,扩建工程及住宅应当尽量不占用耕地和林地;

4.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安排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布局,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绿化和村容镇貌,环境卫生建设,促进村镇的可持续发展,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村镇规划的编制准备

1.资料内容

1.地形图。

2.自然条件:地质:水文:气象:

3.区域概况

2.表格

(2)表格人口(2)表格工企业(2)表格仓库(2)表格非机关机构(2)表格医疗卫生(2)表格教育(2)表格商服务业(2)表格道路(2)表格给水(2)表格排水(3)图例——分类

村镇规划图例按照土地使用情况、图纸性质和管理方法来分类:

按土地及图纸内容分:用地图例和工程设施图例;

按村镇现状及规划意义分:现状图例和规划图例;

按表现方法和绘制特点分:单色图例和彩色图例。

图例——一般要求:

1.线条、形象、符号与彩色图例:

线条图例:粗细、间距适度,色调统一;

形象图例:比例适当、表达确切、简明易懂易画;

符号图例:大小统一、排列整齐、疏密适当;

色块图例:着色一致、涂绘均匀、对比适度、色调和谐

2.用地图例:

3.工程设施图例:

区位对村镇的影响因素

1.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与布局

2.县域城镇居民点体系

3、自然地理条件

4.资源分布条件

5、区域的交通条件

6.其他因素

村镇总体规划的任务

村镇总体规划是对乡域范围内村镇体系及重要建设项目的整体部置。其主要任务有:

1.确定居民点的分布和生产企业基地的位置;

2.确定村镇的性质、人口规模和发展方向;

3.确定村镇之间的交通、电力、电讯及生活服务等方面的联系。

村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和主要内容

村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应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一般为10-20年。

1.对现有居民点与生产基地进行布局调整,明确各自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

2.确定各个居民点及生产基地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明确它们的职能分工;

3.确定乡镇域及规划范围内主要居民点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

村镇总体规划的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主指导,以构建和谐新农村为基本目标,坚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村镇发展目标,促进村镇可持续发展;

2.立足于改善人居环境、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

3.节约集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4.符合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要求;

5.保护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和自然景观,保持地方与民族特色;

6.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

7.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村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步骤

收集和分析有关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县域规划、农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成果;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自然资源分布、村镇和人口的分布现状及存在问题;道路、电力、电讯工程设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

1.绘制现状分析图和编写规划纲要

2.绘制总体规划方案草图

3.规划方案比较

4.绘制村镇总体规划图

5.编写村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村镇总体规划的成果

成果包括:乡镇域村镇现状分析图、乡镇域总体规划图和说明书。

村镇体系的结构层次

(1)、基层村

(2)、中心村

(3)、乡镇

村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

村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镇域范围内,解决村、镇的合理分布问题。它要对规划范围内的现有村镇分布与分布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现有村镇分布的成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根据规划发展的要求,明确村镇的类型和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以及村镇的位置,确定哪些村镇要发展,哪些村镇要迁并,哪些要逐步被淘汰,及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

影响村镇体系规划的因素

(1)建设条件

(2)耕作半径

(3)生活需要

(4)迁村并点问题

村镇体系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1)搜集资料

(2)确定村镇居民点分级

(3)拟定村镇体系规划方案

检验村镇性质确定的标准

(1)村镇性质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区域经济对它的任务和要求。

(2)村镇性质的制定与村镇本身拥有的条件是否相符。

(3)要研究村镇区域上、下、左、右与村镇的关系并对村镇性质有影响的因素。

(4)检验村镇性质中主导部门的确定依据。

(5)村镇性质要充分考虑发展变化的因素,预测其发展的前景。

(6)制定村镇的性质要反映出村镇的特点。

(7)确定村镇性质要根据村镇的实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影响居住建筑用地分布的主要因素。

1)自然条件。

2)交通运输条件。

3)工业的性质与规模及其在布置上的特殊要求。

4)村镇建设的技术经济

公共建筑确定指标需考虑的因素

1)使用上的要求

2)各地生活习惯的要求

3)小城镇性质、规模及布局的特点

4)经济条件和居民生活水平

5)社会生活的组织方式

公共建筑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1)各类公共建筑要有合理的服务半径

2)公共建筑的分布要结合村镇交通组织来考虑

3)根据公共建筑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

4)公共建筑布置要考虑村镇景观组织的要求。

5)公共建筑的布置要充分利用村镇原有基础。

主要公共建筑的规划布置

1)商业、服务业和文化娱乐性的公共建筑大多为整个村镇服务,要相对集中布置,使其能形成一个较繁华的公共活动中心,并体现村镇的风貌特色。

2)行政办公机构一般不宜与商业、服务业混在一起。而宜布置在村镇中心区边缘,且比较独立、安静、交通方便的地段。

3)学校的规划布置

学校应有一定的合理规模和服务半径。小学的规模一般以6~12班为宜,服务半径一般可为0.5—1km。学生上学不宜穿越铁路干线和村镇主干道以及村镇中心人多车杂的地段。中学的规模以12~18班为宜,为整个镇域服务。校址宜在村镇次要道路且比较僻静的地段,要远离铁路干线300m以上。校门避免开向公路。设置符合国家教育部门要求的运动场地,也可以与村镇的体育用地结合布置。此外,学校本身也应注意避免对周围居民的干扰,应与住宅保持一定的距离。

4)医院的规划布置

医院是村镇预防与治疗疾病的中心,其规模的大小取决于村镇的人口发展规模。由于医院对环境既有一定的影响,如排放带有病菌的污水等,又要求环境安静、卫生,所以在规划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院址应尽量考虑规划在村镇的次要干道上,满足环境幽静,阳光充足,空气洁净,通风良好等卫生要求。不应该远离村镇中心和靠近有污染性的工厂及噪声声源的地段。适宜的位置是在村镇中心区边缘,交通方便而又不是人车拥挤的地段。最好还能与绿化用地相邻。同时院址要有足够的清洁度。另外,医疗建筑与邻近住宅及公共建筑的距离应不少于30m。与周围街道也不得少于15—20m的防护距离,中间以花木林带相隔离。

5)集贸市场的规划布置

集贸市场和人们的生活非常密切,是人们购买生活生产资料的主要场所,集贸市场的规划布置,应照顾人们的购买习惯和销售习惯。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交通便利,集散方便。

应根据商品的种类、货源方向和人流集散方向来选择场地。一般要靠近对外交通要道,以便于货物运输和人流集散,但不能妨碍交通干线。场地不要占用街道、车站、码头、桥头等地段,以免阻碍交通。

②、与公共活动中心联系方便。

集贸市场一般应靠近公共活动中心,以便于赶集群众就近使用村镇商业、服务业和文化娱乐设施。

③、便于管理。

规模小的集市,应尽量集中布置;规模较大的集市,宜按经营的品种分几处布置,以避免过于拥挤,搬运不便,影响镇容;有碍卫生和易燃易爆的商品市场,宜放在村镇边缘的下风处;互相干扰的物品,可利用绿化予以分隔。

村镇交通特点

1.交通工具类型多、行人多

2.道路基础设施差

3.人流车流的流量和流向变化大

4.交通管理和交通设施不健全

5.停车场所少、违章建筑多

6.车辆增长快、交通发展猛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满足、适应交通运输的要求

2)结合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合理规划道路网走向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3)满足村镇环境的要求;

4)满足村镇景观的要求;

5)有利于地面水的排放;

6)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7)应与铁路、公路等对外交通及田间道路密切配合;

8)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村镇道路的技术指标

1)村镇道路远景交通量

2)道路横断面3)平曲线半径

4)纵曲线半径

5)计算行车速度

6)行车视距

7)道路交叉口

8)村镇道路设施

村镇给水工程规划规划内容

1.确定各项用水标准、预测总用水量;

2.评估水资源利用状况、做好用水供需平衡;

3.合理选择水源,确定取水口位置、取水方式、卫生防护方案;

4.确定给水系统的形式和组成;

5.选择水厂位置,确定水厂规模和水质处理工艺;

6.合理布置输配水干管和主要供水设施;

7.确定水源地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8.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

规划原则

1.在设计年限内保证水量、水质、水压等要求。

2.正确处理各种用水关系,充分利用水资源;

3.要有弹性,远近结合,全面规划;

4.给水系统的配置要根据水源、地形、用水要求及原有给水工程条件综合确定;

5.生产工业用水应尽量重复使用、节约用水;

6.应优先采用节水技术、新技术、新工艺;

村镇排水工程规划

1 村镇排水分类

雨水(包括雪水)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2 规划任务

估算各种排水量; 选择排水体制; 确定污水排放标准; 布置排水系统; 确定村镇污水处理方式及处理厂的位置;估算村镇排水工程规划的投资.

2 基本要求

1.满足村镇各部门用电及其增长的需要。

2.保证供电的可靠性要求。

3.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特别是对电压的要求。

4.要节约投资和减少运行费用,达到经济合理的要求。

5.注意远近期规划相结合,以近期为主,考虑远期发展的可能。

6.要便于实现规划,不能一步实施时,要考虑分步实施

村镇广场空间环境要素:绿化设施色彩水体铺地

工业区规划的要求:

用地要求——工业区用地的自身要素

用地要求——交通运输要素

环境要求

居住区的功能是为村镇居民提供居住生活环境,是村镇功能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居住区规划则是确定居住区的总体布局、各主要功能部分的空间布置及其有机组合。

基本任务和编制内容

1.根据村镇总体规划确定居住区用地的空间位置及范围(注意与之相连的周边环境)。

2.根据居住人口数量确定居住区规模、用地大小。

3.拟定居住区内居住建筑类型(包括层数、数量、布置方式)、公共建筑的规模大小(商店、幼儿园、中小学校、居委会)、分布位置。

4.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及其连接方式。

5.拟定公共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大小。

6.拟定绿化用地、老人、儿童活动用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形式。

7.拟定给排水、煤气、供配电等相关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8.根据现行国家有关规范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以及预算、估算。

绿化的作用

1.遮阳覆盖,调节气候

2.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3.结合生产,创造经济效益

4.美化环境,为村镇添景生色

5.安全防护作用

绿地规划原则

1.绿化规划要结合其他规划的功能、布局统筹安排。

2.绿地合理分级、分布,满足村镇居民休息、游览的需要。

3.结合地形,少占好地和道路。

4.在发挥绿化主要作用的同时,应根据各地的地域特点,结合生产选择合适的品种。5.村镇内的绿地规划要与村外田间的护林带及其他各种防护林相呼应,全面规划,让各类绿地点、线、面邮寄结合起来,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系统。

6.绿地系统,要根据各地区特点、村镇性质、经济水平来制定。

7.旧村镇改造时,各地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绿地指标,并比较均衡地布置与村中。

绿地规划程序

1.基础资料调查:

2.确定绿化规划原则、标准。

3.绿化规划初步方案设计。

4.初步方案的优化、协调、调整,形成最终的村镇绿化规划。

村镇规划送审成果

村镇总体规划送审成果应当包括图纸与文字资料两部分。

文字资料包括:

镇区建设规划送审成果——图纸应当包括:

文字资料应当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基础资料三部分。

村镇规划的实施

建立机构,实施规划

制定制度,按章办事

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村镇(村庄)总体规划成果有哪些?(五图一书)答:(1) 村镇现状图(1:500~1:2000比例尺)

(2) 村镇用地评价图

(3) 村镇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图(4) 村镇总体规划图(比例尺:1:2000或1:1000)

(5) 村镇各项工程规划图(村镇道路及竖向规划图、村镇给排水工程规划图、村镇电气线路规划图、村镇绿化规划图、村镇近期规划图)

(6)村庄规划文件

4、我国居民点类型及农村居民点的特点?

答:我国居民点类型:城镇型居民点、乡村型居民点,

5、村镇的概念及特点?

答:村镇:乡村居民点的总称。

特点:1)经济主体:以农、收、副、渔业生产经济为主。

2)区域性:村镇在规模、分布、平面布局以及建筑形式、构造等方面也必然产生差别——平原和山区,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3)群体性:任一个农业区中分布有若干个居民点,这些居民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4)集中度:村镇与城市相比,其规模和居民点内的建筑密度,一般都相对较小

6、村镇规划的原则与步骤?

答:原则:1)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

2)珍惜土地原则;

3)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原则;

4)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原则;

5)创造舒适、卫生居住环境原则;

6)发挥集镇基地作用原则;

7)保护名胜古迹原则;

8)认真贯彻群众路线的原则;

9)可持续发展原则。

步骤:······

7、村镇总体规划的方法步骤是怎样的?

答:1)确定规划范围

2)收集有关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

A 收集村镇区域规划的资料

B 收集村镇总体规划资料

3)分析研究资料

4)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构思规划方案

5)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6)汇报方案,广泛征集各方面的意见

7)确定最终方案

8)绘制村镇总体规划图纸

9)编写村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8、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答:基本形式:一块板(单幅路)、二块板(双幅路)、三块板(三幅路)

特点:

9、村镇总体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与一般程序?

答:基本原则:

(1)全面综合地安排村镇各类用地

(2)集中紧凑,达到既方便生产、生活,又能使村镇建设造价经济,

(3)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体现地方性。

(4)村镇各功能区之间,既要有方便的联系,又不互相妨碍,

(5)各主要功能部分既要满足近期修建的要求,又要预计发展的可能性,

(6)对村镇现状,要正确处理好利用和改造的关系。

一般程序:

(1)原始资料的调查、分析、整理

(2)确定村镇性质,计算人口规模,拟定布局、功能分区和总体艺术构图的基本原则

(3)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提出不同的总体布局方案

(4)对每个布局方案的各个系统分别进行分析、研究和比较

(5)对各个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比较

(6)选择相对经济合理的初步方案

(7)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绘制图纸

10、村镇电力负荷的特点?

答:①地区性强。我国地域宽广,各地区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耕作方式。村镇企业特点、文化生活方式等相差较大。

②负荷的季节性强。在村镇经济中,由于农业生产占很大比重。而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所以村镇电力负荷也就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③负荷密度小、分布不均匀。村镇的负荷密度一般较小,而且负荷多集中在村镇周围和河川、渠道两侧。这样,送变电工程投资将相对增加,根据这一特点,仔细研究采用的供电电压和接线方式,对降低电网造价具有重要意义。

④最大负荷利用小时少。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是指年用电量与最大负荷的比值。农村电力网设备利用率不高。

⑤功率因素低。由于村镇用电的主要负荷95%以上是小型异步电动机,加之电网布局和设备配套不尽合理,自然功率因素比较低,又很少装设无功补偿设备,因此功率因素一般在0.6-0.7,个别地区甚至低至0.4-0.5。这是造成农村电力网电能损耗11、居住建筑用地面积指标/村镇各项用地比例指标分别有哪些及写出运算公式?答:居住建筑用地面积指标:

A 宅基地用地指标指平均每户占用宅基地的面积。

(宅基地用地指标=宅基地面积/总户数(m2/户)

B 居住水平

(居住水平=居住建筑面积/总人数(总户数)( m2 /人; m2 /户)居住建筑面积指居住建筑基底面积乘以层数。

C 居住建筑密度

(居住建筑密度=居住建筑基地面积/居住用地面积×100%)

D 居住面积密度

(居住面积密度=居住面积/居住用地面积×100%)

E 平面系数

(平面系数=居住面积/居住建筑面积×100%)

(居住面积又叫使用面积,指住宅居住的面积,不包括厕所、过道、厨房等面积)村镇各项用地比例指标:A 居住用地面积比例

(居住用地面积比例=居住用地面积/建成区总用地面积×100%)

B 生产区用地面积

(生产区用地面积比例=生产区用地面积/建成区总用地面积×100%)

C 公共建筑用地面积比例

(公共建筑用地面积比例=公共建筑占地面积/建成区总用地面积×100%)

D 街道系数

(街道系数=(街道用地面积+广场面积)/建成区总用地面积×100%)

E 绿化系数

(绿化系数=公共绿化面积/建成区总用地面积×100%)

竖向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1)分析规划用地的地形、坡度,包括场地的坡度、坡向、高程及纵、横剖面分析等;2)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

3)确定道路控制点的坐标、标高,以及道路的坡度、曲线半径等;

4)确定建筑的定位、正负零标高及室外地坪的规划控制标高;

5)结合建筑物布置道路、与工程管线;

6)确定挡土墙、护坡等室外工程的类型、位置、规模;

7)估算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进行土石方平衡

竖向规划设计的原则

(1)竖向规划应与用地选择及建筑布局同时进行,

(2)竖向规划应有利于居住区建筑的布局及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

(3)竖向规划应满足各项建设用地及工程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满足道路布置、车人交通要求,满足排水、防洪、排涝要求;

(4)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石方等防护工程量。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1)结合城市用地选择,分析研究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2)综合解决城市规划用地的各项控制标高问题;(3)使城市道路的纵坡度既能配合地形,又能满足交通上的要求;

(4)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地面排水;(5)合理、经济地组织城市用地的土方工程,考虑到填方、挖方的平衡;(6)适当考虑配合地形,注意城市环境的立体空间的美观要求。居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2)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6)拟定公共绿地、体育、休息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竖向规划的技术规定

一、台地划分

1、地面规划形式;一般将地面设计为平坡、台阶、混合等三种形式;

平坡:当用地平均坡度小于5%时,地形较平缓,地面常设计为平坡。

台阶或台阶与平坡结合的混合式:当用地平均坡度大于8%时,且单排建筑占地顺坡方向高差达1.5米左右时。

地形坡度分级与使用:

平坡0~2%

缓坡2~5%,建筑平行等高线布置

5~10%

中坡10~25% 建筑应结合地形设计

陡坡25~50%

急坡>50% 不适宜作为城市住宅用地

2、台地规划原则

用地分台应考虑地形坡度、坡向和风向等因素的影响以适应建筑布局的要求。

任务是确定台阶的位置、高度、宽度、长度。

居住区台地的划分,须与各类建筑与用地的规划布局相协调,将使用性质相

同的用地,或功能密切的建筑物,布置在同一台地或相邻台地内。

二、竖向工程设施

1、护坡:草皮土质,坡比值小于1:0.5

砌筑型,坡比值1:0.5~1:1.0

2、挡土墙:经济高度1.5~3.0米,不宜超过6米,超过6米时宜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小于1米。

排水:场地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场地高程高0.2米

道路与广场的竖向规划

一、车行道的纵坡与横坡

最小纵坡不低于0.3%~0.5%,最大纵坡不大于7%~9%,并对大纵坡路段进行

坡长限制。

道路车行道和人行道的横坡为1.0%~2.0%。

二、道路交叉口与广场

交叉口范围内的纵坡应小于或等于3.0%。广场坡度0.3%~3.0%。

三、梯道

坡比值1:0.35~1:0.40,梯道每升高1.21~5米(8~40步)宜设宽度大于1.2米

的休息平台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1、城市a.定义:按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一定地域组织起来的居民点,是该地域或更大腹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中心。

b.含义: ω聚集一定数量的人口

ω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

ω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心

ω用地相对聚集

ω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ω是根据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会实体

ω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延续发展的使命

c、城市的实质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

?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

?城市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方式

d、城市的特征:

?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产业构成)

?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人口数量)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职能)

?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2城市的发展

2.1城市与防御的要求

?防御:野兽的侵袭和部落之间的战争。

?形式:深沟,石头垒成的墙或木栅栏。

筑城,城外深沟。

两套甚至三套城墙。

?防御促进了城市的建设。

?兵器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变化。

2.2、《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前朝一夫。‖

―匠人营国‖,指丈量土地建设城市。

―方九里‖,为每边九里。

―旁三门‖,指每边设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市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也可能有三条直街,三条横街,每街有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

―经涂九轨‖,指道路宽为车轨三倍,可并排走三辆车。

―左祖右社‖,指左为祖庙,右为社稷坛。

―前朝后市‖,指前面为朝廷,后面为集市。

―前朝一夫‖,指市朝各方百步。

2.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央集权——集中,规模宏大。

?地方政权——分散,规模小。

?政治中心:

–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治统治的中心——宫殿、官府衙

门。

?神权中心:

–欧洲封建城市的中心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2.4 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

?欧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除了政治中心)。

?商路交通要地、河流的交汇点、军事要塞、生产重要地区(江浙地区)。

2.5近代城市的发展

第一次产业革命——农业产生——定居的居民点;

第二次产业革命——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

3、城市化的表现特征及城市化水平的度量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1)城市化的表现特征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它行业的比重不断变化。(见表1-4-1)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见表1-4-2)

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2)城市化水平的度量

PU = U/P

式中PU —城市化水平

U —城镇人口

P —总人口

4、城市化的阶段特征

(1)初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以下)

(2)中期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 ~ 70%之间)

(3)后期阶段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

比重在70% - 90%之间)

5、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1)城市化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6、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的发生和发展受着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三大力量的推动和吸引。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为城镇人口提供商品粮

②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

③为城市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④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⑤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生产性服务的增加

消费性服务的增加

7、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1、城市与防御要求

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防御。最初是防御野兽,后来是战争。

兵器技术的进步影响到城市建设。(城墙加厚或在土墙外包砖)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反映。统治阶级位于城中心位置,占据最好的位置,安全,环境。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

欧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神权统治的中心。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小农经济:中国是地主所有制: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

欧洲是封建领主制: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商路交通要地、河流的交汇点,商业发达,手工业集中,形成商业都会。都能长期兴盛不衰,虽屡受战火毁坏,但仍能原地重建,如,苏州、扬州、成都、广州。市场经济:

8、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论

城市进化理论认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各个城市发展具有相似的进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绝对集中―时期:在工业化初期,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

2、―相对集中―时期:随着工业化进入成熟期,在人口继续向城市集中的同时,开始向郊区扩展,但城市人口的增长仍然高于郊区。

3、―相对分散―时期: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化的初期,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郊区的人口增长超过城市的人口增长。

4、―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进入成熟期,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区域内部从城市到郊区的人口迁移,导致城市人口的下降和郊区人口的上升。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为君‖\―守民‖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为民。

1.1.文献

《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城市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代表封建社会以礼制为主导的皇权至上的规划理念。

《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阐述,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研究中区域城镇研究的先河。

《管子》:”凡立国都者,非立于大山之下,必立于广川之上,高勿旱而水用足,低近水而壕沟省,顺天时,应地利,故国都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打破《周礼》规划的单一模式思想,提出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代表了崇尚自然、自然至上的规划理念。

1.2 规划理念

a. 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

b. 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始终体现了农耕文化时代顺应自然与改造自然并重的整体观念。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c. 严格有序的等级制度

城市格局体现了农业社会时期以图腾崇拜为哲理思想的权力中心结构形态。

2、典型城市规划案例

(1)隋唐长安城:

隋朝定名为大兴城,唐朝取代隋朝后改名为长安城。曾经人口达近百万人。

长安城:中轴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里坊制。

(2)北宋开封(东京)

北宋都城开封(东京)在城市经济的发展、平面布局、城市面貌等方面颇具特色。

?规划特色:

?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北宋开封城的三套城墙、三套护城河、宫城居中、井字形干道系统等的

布局对以后都城规划的影响很大。

(3)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成的,(1260年开始建设,1271年完工,

规划整齐,规模宏大)的基础扩建的,有诸多特点。

?但更加雄伟壮丽。明北京城平面呈“凸”型,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和“关

厢”地区,内城包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每城周围又绕着宽且深的

护城河。

?有纵贯南北、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紫禁城沿中轴线的主要建筑从南往

北依次展开。外城南面正中的永定门是起点,皇城后门之北的钟鼓楼是终

点。

明清北京城规划特点:

明清北京城的布局,体现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

城市布局运用了强烈的中轴线手法,重点突出,造成宏伟的壮丽景象。

北京城内的街道,以纵横主干道为骨架,连接次要干道、支路,进而连接各院落式住宅构成的居民区。

北京的居民区在皇城四周。

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建筑十书》: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是西方古

代保留至今唯一完整的古典建筑书籍。在第一卷及第五卷中的―建筑师的

教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他公共建筑‖中提出不少关

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方面的论述。

?《按艺术原则进行城市设计》:西特(Camillo,Sitte)著。从城市美学和艺

术角度来解决当时大都市的环境问题、卫生和社会问题,是一本较早的城

市设计论著。

2.1规划理论

欧洲是封建领主制,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规划体现封建社会突出统治者地位的以图腾崇拜为主要哲理思想的权力中心结构。

3、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8世纪工业革命—圈地运动—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突进城市快

速发展时期的“城市病”—城市中住房短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

施严重匮乏—传染病流行。

?19世纪开始关注城市的未来发展,为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

想、理论、制度等方面的基础;

?(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

?(法律基础)英国1848年“公共卫生法”、1890年“工人住房法”

?(实践基础)巴黎改建(豪斯曼)、城市美化

4、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4.1空想社会主义城市

?A、乌托邦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1478—1535)著作《乌托邦(Utopia)》,提出理想之邦,有50个城市,距离一天为限,与乡村紧密结合。每户一半人在城市,一半人在乡村,二年轮换。街道宽200英尺。门不闭户,以废除私有财产观念。生产物资放在公共仓库,按需领取。公共食堂,公共医院。

?中国的《桃花源记》

?B、欧文的新协和村

?罗伯特?欧文(英1771—1858)主张建立崭新的社会组织,提出未来社会按公社组成,人数500—2000,土地国有,实行部分共产主义。1817年提出“新协和村”,人数300—2000,人均耕地0.4公顷。村内设公共设施,周围是住宅,附近有工厂。村外有耕地、牧场和果园。产品统一分配、财产共有。1825年,欧文带900人从英国到美国印地安那州,用15万美元购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新协和村。但不久就全部失败。

?C、傅立叶的“法郎吉”

?查勒斯?傅立叶(法1772—1837)1829年发表《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主张建立1500—2000人的公社,废除家庭小生产,减少家务劳动。建设可以容纳400个家庭(1620人)的巨大建筑(“法兰斯泰尔”)。

?1871年,戈定按照傅立叶的理论在盖斯建设了“法兰斯泰尔”。

4.2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的意义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把城市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一种社会现象

?提出将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相结合

?提出解决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5、田园城市

英国人霍华德(1850—1928)当过职员、速记员、记者,曾在美国经营农场。他了解、同情贫苦市民的生活状况,针对当时大批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在1898年发表《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再版时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产生的标志

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论点

a)“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城市土地应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

b)城市与乡村应结合,有乡村生活的气息及环境。

可以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c)应移植和控制城市吸引人口的“磁性”。

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有吸引人口的“磁性”,城市要不盲目膨胀,则要移植和控制城市吸引人口的“磁性”.

d)城市应拥有一整套公共绿地系统。

城市应拥有一整套公共绿地系统,城市周围永远保留一定绿带。

6、卫星城市

?1、卫星城镇

?(1)卫星城的理论基础:田园城市

?1922年,霍华德的追随者雷蒙.恩温出版了《卫星城镇的建设〉一书。

?1927年,雷蒙在作大伦敦规划时,建议用一圈绿带把现有的城区圈住,不让其再往外发展,而把多余的人口和就业岗位疏散到一连串的“卫星城镇”中去,卫星城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2)卫星城含义

?是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同时从属于某个大城市.

(3)卫星城发展过程:

?卧城\半独立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

(4)类型

a)初期形态,居住用途. “卧城”.生产、工作、文化生活均要到“母城”去

解决.

b)第二代,加入一定工业企业. “半独立卫星城”.

c)第三代,独立卫星城.二战以后在大伦敦规划中,主要是在伦敦的外围建

设卫星城镇,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实质上是独立的新城。

2、现代卫星城镇主要有两类:

?(1)为疏散大城市人口\工业或科学研究机构而建设。

?(2)为了在大城市外围发展新的工业或第三产业而建设。

7、新城

?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的统称,强调了新城市的相对独立性。它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一定的截流作用。

8、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雅典宪章》

8.1雅典宪章

?20世纪20末,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1928年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1933年,在雅典召开建筑师大会,商讨城市规划问题。制定了《城市规划大纲》。

?提出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提出城市规划应与周围地区整体考虑

?提出居住为城市的主要因素

8.2马丘比丘宪章

1978年,世界建筑师大会在秘鲁的利马集会,讨论城市问题。

?把城市与区域联系在一起研究,有效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

?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应和谐,应重视历史文化和地区特色

?指出过分追求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联系、忽视了人与人的多方面联系。应努力创造综合性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8.3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

?《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他们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9、“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

?(1)“邻里单位”

?1929年美国人 C.A.佩里提出.

?―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居住区的―细胞‖。这种思想应为适应了现代城市由于机动交通发展带来的结构上的变化,把居住区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对以后的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

?以小学的合理规模来组织一个居住区域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居住功能的重视) ?邻里单位理论

?邻里单位产生的背景

?道路密集,街坊地块小

?机动车发展,速度增加,车祸较多

?居住方式不适应,临街住宅不安宁

?邻里单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邻里单位为小区的“细胞”

?小学、托幼不穿越交通道路,以此控制邻里单位规模

?内部设置服务设施

?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在一起,改良主义

?(2)小区理论

?二战后,在城市的重建和卫星城规划建设中―邻里单位‖得到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小区规划‖理论。——将其规模扩大,不限于以一所小学的规模来控制居住单位,也不仅是由一般的城市道路来划分,而趋向于由交通或其他天然或人工的界线(如铁路、河流)为界。

?(3)社区规划理论

?20世纪60年代,社区规划的概念逐渐取代了小区规划的提法。规划师的责任重心更趋多元化,给予了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中的弱者以更多的关怀。

10、有机疏散理论

?为缓解因城市过于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芬兰建筑师E.沙里宁提出这一城市发展与布局结构学说。他在1942年写成的《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将来〉一书中作了系统阐述。

?沙里宁认为:城市结构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于人们过共同的社会生活,又不脱离自然,使人们居住在兼具城乡优点的环境中。

?城市作为有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内部秩序一致的,不能听其自然地凝聚成一大块,应将人口和岗位分散到中心以外地域,腾出大面积用地来开辟绿地。对日常生活区域可集中布置,偶然活动场所则作分散布置。

?―有机疏散‖理论追求的是现代城市社区两个最基本的目标——‖交往的效率与生活的安宁―(efficiency of traffic and quietness of living)。

?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理论作了大赫尔辛基规划。这一理论对二战后欧美各国建设新城、旧城改造、城市扩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1、广亩城市

?美国著名建筑师莱特(F.L.Wright)在本世纪30年代提出的“城市分散主义”的规划思想。他在1932年发表的著作《正在消灭的城市〉(The Disappearing City)以及随后发表的《广阔的田地〉(Broadacres)中有较详细的阐述。

?他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农村中去,每公顷土地的居住密度为2.5人左右,每个独户家庭周围有一英亩土地(约4047平),生产供自己消费的粮食和蔬菜;用汽车、飞机作交通工具,居住区之间有超级公路连接,公共设施沿公路布置。?上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一些州的规划中,曾把“广亩城市”思想付诸实践。

1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1933年《雅典宪章》1922年发表“明天的城市”规划方案。

?布局——中部为中心区;40万人—24栋60层高楼,60万人——板式住宅,200万人——花园住宅;三层道路交通——地下重型车、地面室内交通、高架快速交通。

?中心思想——提高城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足的绿地。

?1931年“光辉城市”规划方案——思想集中体现——大量高层建筑+人车分离高效率交通系统。

?规划实践——20世纪50年代昌迪加尔规划。

13、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1.聚集经济理论

?经济活动的聚集是城市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之一。聚集经济是城市活动集

中的主要原因。

2.大都市、巨大城市、大城市带

城市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大城市现象,这是由于聚集经济的使用而使大城市的中心优势得到广泛实现所产生的结果。

★大都市:

?即大城市地区,指由主要大城市和郊区及附近的城市群组合而成的城市区域,其中,主要城市发挥着主导经济、社会影响的作用。

★巨大城市:

?人口达800万人以上的城市。(《人类聚居的全球报告》)

★大城市带:

?被一群密集的、连续的聚居地所形成的轮廓线包围的人口居住区,它和城市的行政界线不尽相同。

★世界6个大城市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东京大城市带、英国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的英格兰大城市带、欧洲西北部大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大城市带、美国五大湖大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地区。

14、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

?14.1、城市全球化

?资本和劳动力全球性流动,产业的全球性迁移,经济活动中心的全球性聚集,促使全球城市体系的多级化,中心城市将更加发展,以实现其对全球经济的控制与运作。

?14.2、区域一体化

?城市和城市的发展竞争进入了更高的区域层次,没有一个城市可以独立于周边的乡镇而提升起发展的持续性。

?14.3、信息网络化

?工业革命使人们向城市聚集而疏远大自然,信息革命则使人们居住和工作空间扩散并亲近大自然。

?14.4、全球城镇化

?交通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有可能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城市先集中后分散的老路,探索更为合理的城镇化道路。

15、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1、由单向的封闭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开放型的思想方法

?单向的封闭思想方法两层含义:

?其一,思维的单向性;

?其二,封闭型。

?单向性否定了思维过程中的反馈作用;

?封闭型否定了系统外的作用。

?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

?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是指否定动态发展的思想方法,追求最终的理想状态,忽视发展过程中的协调,缺乏运行概念。

?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

?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即缺乏多种选择性。

?规划工作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优化的、可行的选择。

?需要明白城市发展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

?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

1、城乡规划体制是通过规划法规系统、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行系统共同构建的。

1.1规划法规系统

规划法规系统是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行系统的法律固化总和。

法规系统又构成了整个规划体制的基础,为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方面提供了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

规划体制的产生与发展常常是以法规系统的重大变化为标志的。

1.2规划行政系统是指从国家中央政府到地方城镇政府规划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以及各个层面上机构权责的界定。

模式:中央集权(英国)和地方自治(美国)

1.3规划技术系统:指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层面上规划编制的技术规划。

规划的技术系统是建立一个国家完整的空间规划系统的基本框架,包括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空间战略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建设控制规划等多个层面。

战略性规划是制定城市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则和空间策略、为城市各分区和各系统的实时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开发控制的直接依据。

如:英国的空间发展战略、美国的综合规划、日本的地域区划、新加坡的概念规划和中国香港的全港和次区域发展策略都是战略性发展规划。

实施性的开发控制规划是以战略性发展规划为依据,针对城市中的各个分区,制定实施性发展规划,作为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1.4规划运作系统

规划运作系统是指规划实施操作机制的总和。

包括如何编制、编制的规定前提条件,编制过程各阶段上的条件制约规定、公众参与的过程规定等等。

2、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运作体制

我国城乡规划运作体制的核心是程序合法、依据合法。

开发控制制度

“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1 对于城市规划区

2.1.1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阶段

2.1.2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阶段

在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经批准、核准、备案后,经建设单位申请,规划部门核发。

在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以前,规划部门提出要求,签订合同后,建设单位申请,规划部门核发。

2.1.3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阶段

在规划区进行工程建设的需要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2 对于乡、村庄规划区

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市县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1、城市规划的任务

为城市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这种空间安排意图从地域上分:

宏观: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

中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微观:建筑群体之间的空间设计

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有效、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及实现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

发展。

?2、城市规划的目标

?利维对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般目标进行了总结:

①健康:土地使用要有助于保证公众健康。

②公共安全:在城市的各个层面全方位地保障市民的安全。

③交通:为社区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④公共设施的提供:为社区提供诸如公园、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

⑤财政健康:城市开发要考虑社区的财政状况。

⑥经济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或维持现有经济水平。

⑦环境保护:限制城市开发和土地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⑧再分配的目标:将城市规划作为再分配的工具。

3、城市规划价值观的确立

?贯穿于城市规划所有环节和阶段,主要涉及:

?健康与安全;

?方便与效率;

?公平与平等;

?美观与有序;

?环境与资源

4、永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1、永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的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包含两个重要概念:

?需要:尤其是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放在优先位置

?限制: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2、永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由生态的永续性扩展到社会、文化、经济的永续性

?永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城市对永续发展意义重大

?永续发展的三个维度:

?社会维度:强调社会的融合与包容;

?环境维度:强调政府应致力于城乡自然与历史环境品质的保护与提升;

?经济维度:强调政府有责任推动稳定并富有活力的经济发展。

5、“和谐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

?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生态城市

?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城市中、城市间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和谐

?历史与未来发展的和谐——保持城市发展的延续性,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生活方式,促进新技术运用并为大众服务,追求文化遗产与新技术运用之间的协调。第五章生态与环境

1、城市化与资源和环境

?2、生态系统

?是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2.1、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

而成。

?2.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

而成。

?自然系统—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能源、淡水、土地、

阳光等自然资源;

?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

?社会系统—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之间的相互关

系。

?2.3特点:

①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

②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得生

态系统。

③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

④城市生态系统是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善性决定了她得脆弱

3. 城市环境质量

3.1.1 基本概念

3.1.2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

3.1.3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内容

3.2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3.2.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3.2.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1.1 城市的经济特征

?城市区别于农村的三个基本特征(经济视角)

①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②城市以农业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

础。

③城市是专业化分工网络的市场交易中心。

1.2 城市的空间范围

行政边界:是基于历史渊源,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经济区:一次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

1.3 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聚集经济及其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也是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2.1 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表现

a.可以用地区生长总产值(GDP)来衡量。

b.增长也反映在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

c.表现在城市总就业人数的增长和福利水平的提高。

?传统的、非地理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

①资本构成深化

?物资资本包括人类用以生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资资料。

?资本构成深化:常被定义为工人人均资本数量的提高,意

味着劳动生产率和收入的提高。

②人力资本增长

?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获取的,也

将促进劳动生产率和收入的提高。

③技术流程

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其结果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2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发生地

经济变迁对城市开发,城市增长,以及生产空间变化等方面的兴衰起到决

定性的作用。

2.3 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推动和塑造城镇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2.4 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最具效率的机制。

市场失灵证实了包括城市规划在内的公共政策干预的必要性。

市场失灵的各种原因

①市场运行的基本机制是竞争,但由于垄断行为存在,竞争失效。

垄断包括:规模经济造成的自然垄断和政策管制引起的垄断

②由于产品和行为存在外部性,成本和收益不对称,就会影响市场

配置资源的效率。

③市场失灵还涉及公共物品的提供。

④城市中各类经济活动均有赖于空间资源。

3、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

产业分类

3.1 统计上的分类

第一产业是指以利用自然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如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部门,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不生产物资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在国标中第三产业包括15个门类,计48个大类。

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3.2 从要素角度分类

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3.3 城市产业功能分类

主导产业:又称专业化产业,是决定城市在区域分工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的产业,对城市整体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辅助产业: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

服务产业:是为保证城市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发展以及满足城市生活需要而形成的产业。

3.4 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

基础产业:把以区外市场为中心进行生产活动的输出产业。

非基础产业:以区内市场为中心而进行生产的地方性产业。

基础产业是城市持续增长的保证。

4、区位商分析

城市或区域中任一产业的就业份额相对于该产业在国家就业份额的比例。

一个区域的区位商LQs:在给定的区域r中部门i的区域就业比例E,相对于在同一部门国家n的就业比率。

LQs=(Eir/Er)/(Ein/En)

5、最小需求法

最小需求法将城市或区域的就业结构与类似规模的其他区域相比,而不是与全国的就业结构相比。

MRLQir= (Eir/Er)/(Em/Eim)

M代表部门就业份额最小的地区。

6、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

6.1 关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

6.1.1 配第—克拉克定律

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发现并由克拉克经实证研究而系统归纳。

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加,亦即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从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

6.1.2 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库兹涅茨发现,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①伴随着现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②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且下降速度低于农产品比重的下降速度。

③在资本结构中,农业资本比例下降,工业与服务业资本比例增加。

④伴随着上述变化,农业由小规模分散经营向大规模专业化生产过

度;同时工业与服务业企业由小规模业主制企业向大规模法人制企业发

展。

⑤在工业内部,各产业的雇佣率与附加值同时增长,而采掘业的比

重下降。

⑥在服务业中商业的比重上升;家庭服务业比重降低;个人服务业、

专业服务业和政府服务业的比例提高。

⑦生产技术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变化起很大的作用。

⑧上述变动引发产业与产业间、工种间、区域间的劳动力转移,并

且导致人口的城镇化转移。

4.1.3 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

扩散效应论:

他认为,无论在任何时期,包括一个已经成熟并继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可归于为数不多的主导部门迅速扩大的结果;而且这种

扩大还会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重要,即主导产业产生的扩散效应,包括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

罗斯托设想的经济成长阶段:

①传统社会阶段

②起飞阶段

③向成熟推进阶段

④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⑤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6.1.4 霍夫曼工业经验法则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

霍夫曼系数:指消费品工业净资产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

工业化的四个阶段:

①消费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占统治地位,资本物品工业不发达,霍

夫曼指数为5左右。

②资本物品工业的增长速度高于消费资料工业,但消费资料工业在

制造业总产值中的所占的比重仍大于资本物品工业比重,霍夫曼指数为

2.5左右。

③消费资料工业所占比重与资本物品工业比重大致相同,霍夫曼指

数约为1.

④资本物品工业所占比重大于消费资料工业,霍夫曼指数小于1.

6.1.5 赤松要(日本经济学家)雁行形态理论

落后国家的产业结构要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

①进口阶段

②国内替代阶段

③出口阶段

该理论的基本结论是:落后国家的崛起要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

6.2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

参与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联系

①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整个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

②工业的内部结构逐渐由以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为中心演进。

③逐渐由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中心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再进

一步向以高、精、尖工业为中心演进。

④在向外输出产业的过程中,逐渐由低附加值产业向具有高附加值

的产业演进。

⑤在产业结构的要素密集程度上,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

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再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演进。

6.3 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①当第一产业比重大于10%时,表示尚停留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②当第一产业比重小于10%时,且二产比重高于三产比重时,表示

已处于工业化的加速阶段。

③当第一产业比重小于5%时,且二产比重与三产比重大致相当时,

表示已处于工业化的成熟阶段。

④当第一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且三产比重超过二产比重并达到

70%以上时,表示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

7、主导产业的选择

7.1 比较优势选择

绝对优势:指当A国生产某种产品比B国有更高的生产率时,A国在这种商品上就拥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指虽然B国在两种商品上生产效率都比A国要低,但在一种产品生产率上的差距没有另一种大,那么B国在这种商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结构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相对份额关系。

7.2 产业关联效应

各产业间存在着横向及纵向的复杂联系。

主导产业不仅自身要有较强的增长潜质,还应有较大的“前、后向”关联和影响,通过这种关联推动和诱导其他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并拉动市场需求,进而产生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

“前向”关联效应是指一个产业在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在这些方面的变化,表现为由于为导致新技术的出现、新产业部门的创建等。

“后向”关联效应是指一个产业在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吸收它的后向关联部门在这些方面的变化,表现为由于某产业自身对投入品的需求增加或要求提高而引起提供这些投入品的供应部门相应地扩大投资、提高产品质量、完善管理、加快建设进步等变化。

7.3 产业周期与发展波动

产业生命周期是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是指从产业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一般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四个阶段。

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

1. 初创期(也叫幼稚期)

2. 成长期

3. 成熟期

4. 衰退期

产业衰退类型

1.资源型衰退,即由于生产所依赖的资源的枯竭所导致的衰退。

2.效率型衰退,即由于效率低下的比较劣势而引起的行业衰退。

3.收入低弹性衰退。即因需求--收入弹性较低而衰退的行业。

4.聚集过度性衰退。即因经济过度聚集的弊端所引起的行业衰退。

8、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

8.1 增长极模式

增长极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初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所提出的。许多学者把佩鲁的增长极概念转换到地理空间上。

1966年布德维尔给增长极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起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增长极包括了两个明确的内涵: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增长极具有―推动‖与―空间集聚‖意义上的增长之意。

8.2 点轴开发模式

由波兰经济家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

点轴模式:是增长极模式的扩展。由于增长极数量的增多,增长极之间也出现了相互联结的交通线,这样,两个增长极及其中间的交通线就具有了样高于增

长极的功能,理论上称为发展轴。发展轴应当具有增长极的所有特点,而且比增长极的作用范围更大。点轴开发理论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空间线性推进方式,它是增长极理论聚点突破与梯度转移理论线性推进的完美结合。

实践意义:在于首先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即可能通过点与点之间跳跃式配置资源要素,进而通过轴带的功能,对整个区域经济发挥牵动作用。

因此,必须确定中心城市的等级体系,确定中心城市和生长轴的发展时序,逐步使开发重点转移扩散。

8.3 梯度模式和反梯度模式

梯度模式:是指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过渡的空间演变过程。

反梯度:在承认梯度模式的前提下,可跨越某些中间发展阶段。

8.4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模式

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出口导向模式

9、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9.1规模经济

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

9.2 范围经济

主要来源于可用于多种输出的共同要素的充分利用,由于共用要素具备不可分割性,把多种输出集中在一个企业生产就更为节约。

9.3 集聚经济

分为内部集聚经济,地方化经济和城镇化经济

9.4 自我强化机制

是指促使已经发生变化的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产生额外的变化。

第七章人口与社会

1、城市人口

1.1 城市人口界定

英文名称:urban population

定义:指城镇集中连片部分和它周围能够享受城镇各种生活的人口。(在2000年的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城镇人口采用建成区人口的概念。)

1.1.1城市社会要素的定义

A、城市社会:是指以城市为主体的社会空间组织,城市社会要素包括城市中

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结构、城市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社会心理、社会发展规律等。

主要研究内容有:

人类生态学

城市社区的划分

城市问题(如失业、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种族歧视、阶级冲突、贫富不均、犯罪等)对策与规划

城镇化

城市人口发展规律

B、人口规律体系:完整地反映人口发展过程中各个主要人口方面的联系和发

展变化的趋势,从不同侧面反映人口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

包括:人口经济规律、人口再生产规律、人口的社会变动规律、人口的地区变动规律、人口的自然变动规律等等。

1.2 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一般规律:存在于人类历史一切阶段并始终起作用的。如生产关系适合于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特殊规律:只在历史上某些阶段起作用的。如阶级斗争规律。

个别规律:仅在某一社会发展阶段起作用的。如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2、人口预测

人口预测可以用来测算居住用地、公共事业用地以及零售业用地的需求。

就业岗位预测可以用来测算包括商业在内的各种经济部门的用地需求。

居住、商业、行政办公以及工业用地的需求又是计算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

用需求的基础。

人口和社会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对自然资源、土地、基础设施、城镇设施和城镇服务设施的需求。

2.1 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

本质影响:城市发展中多方利益的互动和协调,以此保障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整体生活品质的提高。

城市规划中的主要社会目标:

物质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协调

社会群体内部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

保障社会底层群体的基本生活空间

改进空间环境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社会与经济、生态系统的统筹发展

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的民主决策

3、职业结构:

职业构成是指城市人口中的社会劳动者按其从事劳动的行业性质(职业类型)划分,各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

第二产业——采矿、制造、电力、燃气、水、建筑业

第三产业——交通、信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房地产、租赁、

商务服务、科研、水利、居民服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

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4城市人口预测

4.1综合增长率法:

是以预测基准年上溯多年的历史平均增长率为基础,预测规划目标年城市人口的方法。

适用于人口增长率相对稳定的城市,对于新建或发展受外部条件影响较大的城镇则不适用

4.2 时间序列法:

时间序列法:是对一个城市的历史城市人口数据的发展变化进行趋势分析,直接预测规划期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

适用于城市人口有长时间的统计,人口数据起伏不大,未来发展趋势不会有较大变化的城市。

4.3 增长曲线法:

适用于较为成熟的城市,不适用于新建城市或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城市。

多项式增长曲线、指数型增长曲线、逻辑增长曲线、龚伯兹增长曲

线

(逻辑增长曲线、龚伯兹增长曲线)存在“极值、拐点”

4.4劳动平衡法:

4.5职工带眷系数法:

适用于新建工矿城镇。

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

5 社会分析方法

5.1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法

技术性评估(Technical SIA):多准则分类法、成本收益分析法

参与性评估(Participatory SIA):数据分类法、焦点小组访谈法、情景分析法、人口情况研究等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5.2 社会指标分析法

5.3 常用社会指标:

关于社会组织系统的指标:基本人口特征、人口素质水平、社会结构、外来人口状况、社会公平、行政效率与城市政策、社会组织能力、公民意识

关于社会文化环境的指标:社会投资水平、物质生活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安全与治安控制、社会保障、社会整合、社区建设

关于主观评价的指标:城市环境评价、公共设施的供给和可达性评价、城市生活中的现状问题评价、公共事业的发展状况评价、政治和社会氛围评价、地方归属感

第八章历史与文化

1.1、城市历史的内涵与意义

城市史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分支,城市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以文明发展为线索,勾勒出城市萌生、发展与逐渐成熟的进程,并揭示出这一进程即人类社会架构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与变迁的规律性与阶段性。

城市史包括城市规划史、城市社会史、城市建设史、城市人口史等研究领域。

1.2、基于城市历史的规划分析内容

对城市历史沿革的认识和分析

分析城市格局的演变

分析城市历史发展中的自然与社会条件,物质、非物质性历史要素

具体工作方法:历史与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资源调查、自然资源调查和面向市民的社会调查等。

2.1 城市文化的内涵、类型与作用

广义:城市的主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城市的主人在城市发展中培育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城市精神、行为规范等精神财富的总和。

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

作用:形成城市个性的根本条件、构建城市公共心理的基础、提供经济支撑、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保存城市记忆、明确城市定位、决定城市品质、展示城市风貌、塑造城市精神。

2.2、城市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城市形态与规模,受到神人关系、君民关系、市民阶级文化的影响。

不同性质城市的形态与功能布局差异,如政治城市、宗教城市、商业城市、自治城市等。

历史变革期的城市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当代城市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城市文化对决策个体的意识形态的塑造

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的互相影响

2.3、基于城市文化的规划设计方法

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通过城市定位诠释城市文化形象

依据城市文化特征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

根据城市文化选择城市产业发展

在城市设计阶段通过城市肌理诠释城市历史文化

根据城市文化指导城市景观设计

通过城市环境要素诠释城市文化基调

第十章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

一、城市规划的工作的基本内容

?1、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收集和调研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

措施;

②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

术经济指标;

③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

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④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原则;

⑤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⑥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⑦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⑧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

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⑨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二、城市规划的工作的特点

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

①城市建设项目:涉及面广、建设项目多

②城市建设条件: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

③总体布局:注重城市空间组合,建筑布局形式,反映城市

的风貌、园林、绿化安排

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④法制性强——依据城市规划法

⑤涉及面广——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都

有密切联系

⑥经济发展和大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有关

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

因地制宜确定规划方案,因为不同城市有不同的风貌、特点和不同发展方向。

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根据近期建设、远景规划,要求规划要有现实性又有预见性,根据城市因素发展,不断修改或补充。

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三、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调查研研究是城市规划的必要的前期工作,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有三个方面:

现场踏勘

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分析研究

当现有资料不足以满足规划需要时,专项性的补充调查。

1、调研内容

1.区域环境调查

总体规划阶段

详规规划阶段

2.历史文化环境调查

(1)社会环境方面

(2)物质环境方面

3.自然环境的调查

(1)自然地理环境

(2)自然气象环境

(3)自然生态因素

4.社会环境的调查

5.经济环境的调查

6.市政公用工程系统调查

7.城市土地使用

?三、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

四、城市总体规划包括:

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标准,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

五、城市详细规划包括:

规划地段各项建设的具体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和高度等控制指标,总平面布置、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和竖向规划。

六、城市规划编制的组织

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由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由有关单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编制。

四、城市总体规划各个阶段的内容

?城市规划的编制

?一、城镇体系规划

?二、城市总体规划

?(一) 总体规划

?(二) 分区规划

?三、城市详细规划

?(一) 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 修建性详细规划

1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是对城镇发展战略的研究,是在一个特定范围内合理进行城镇布局,优化区域环境,配置区域基础设施,并明确不同层次的城镇地位、性质和作用,综合协调相互的关系,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城镇体系规划设计全国、省域、市(县)域以及跨行政区域等不同范围和层次。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发展和建设条件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3)确定本区域的城市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4)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职能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2、城市总体规划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建设和合理发展。

?总体规划纲要主要内容:(2006年新版)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内容包括: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2)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5)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8)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9)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2.1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1. 城市规划区范围

2. 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3. 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律,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容积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

4.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5.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葬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6.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7. 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2.2总体规划的期限

?城市规划的期限

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安排

根据城市发展的资源及其他条件,做出城市终极规模的预测。一般不设年限。

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建制镇总体规划期限为10—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为3—5年

3、中心城区规划主要内容:(2006年新版)

(1)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2)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4)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5)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它用地。

(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7)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等)。

(8)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

(9)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10)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确定岸线使用原则。

(11)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紫线),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12)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

(13)确定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

(14)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15)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16)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

(17)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18)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4、近期建设规划主要内容:(2006年新版)

(1)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2)确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3)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4)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5)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城市河湖水系、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和建设措施。

(6)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近期建设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以及包括相应说明的附件。在规划文本中应当明确表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5、城市详细规划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细分地块并规定其使用性质、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的控制功能,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2006年新版)

(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务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二)修建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在当前或近期拟开发建设地段,以满足修建需要为目的进行的规划设计,包括总平面布置、空间组织和环境设计、道路系统和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等。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2006年新版)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

(4)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5)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6、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和修改

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是指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按照

实际需要对已经批准的总体规划作局部调整。

局部调整的决定由城市人民政府作出,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

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是指城市人民政府在实施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发现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和框架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作出重大变更。

修改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进行,并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7、城市规划的审批

1.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2.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国务院指定城市的总体规划,由所在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3.其他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4.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市管辖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审批

5.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

名词解释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4.城市人口: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该城市的社会主体。

5.城市绿地: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6.城市用地区划: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7.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8.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9.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决定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城市各构成要素关系的合理性和运营的有效性。

10.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和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

11.城市景观规划: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景观布局的基本构思。

12.居住用地: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一般包括住宅用地、与居住生活相关联的各项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

13.对外交通用地:指铁路、公路、管理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及其附属设施等的用地。

14.城市公共中心:居民集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地方,是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而组合有序的地区或地段。

15.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16.城市开敞空间:是在城市的建筑实体以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自然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17.分质给水系统:取水构筑物从同一水源功不同水源取水,经过不同程度的交公过程,用不同的管理分别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不同的用户的系统。

18.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

19.住宅群体空间组合:运用建筑空间构图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20.干道网密度: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在城市用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表示。

21.城市用地选择:根据城市各项设施对用地环境的要求、城市规划布局与用地组织的需要,对用地进行鉴别与选定的活动。

22.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23.城市更新:将城市中已不适应一体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三.问答题:

1.“雅典宪章”对城市规划目的的界定。

雅典宪章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宪章认为:(1)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2)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3)新建居住区要多留空地,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

(4)应从整个道路系统入手规划交通,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要按照调查统计的交通资料来确定道路的宽度。

2.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意义)和基本任务。

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意义)是:(1)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2)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其正常经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3)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任务是: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鶳的社会环境。

3.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综合性;(2)法制性、政策性;(3)地方性;(4)长期性、经常性;(5)实践性。4.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2)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相和谐。

5.城市用地的属性。

(1)自然属性:土地具有不可移动性即明确的空间定着性;(2)社会属性:土地必然依附于一定的拥有地权的社会权力;(3)经济属性:城市用地在城市中的特定的环境与地点及土地利用本身经济潜力的差别,会转化为经济效益;(4)法律属性:土地的以上性质经过方法程序得到法律的认可和支持,会使土地具有法律的性质。

6.对城市用地自然环境条件分析的内容。

(1)地质条件,包括: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矿藏等;(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包括地面水体的面阔、水深、水位、流速、水质、流量等。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硫化度、硬度及动态等;(3)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温度、降水与湿度等;(4)地形条件,宏观上划分的地形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在小地区范围,包括山谷、山坡、冲沟、盆地、谷道、河漫滩、阶地等,与规划相关的地形条件还有:地面高程、各用地部位间的高差、坡度等。

7.进行用地评定时要注意哪些因素?

(1)用地评定的内容与深度要根据不同规划阶段的需要相应地拟订;(2) 要注意用地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的可能影响;(3) 要因地制宜,按照用地的自然属性,抓住主导环境要素进行分析与评价;(4)不只看各个环境要素单独作用的总和,而是从环境的整体意义考察它们的相互作用及后果。

8.城市用地的选择的影响因素

(1)建设现状。指用地内已有的建筑物、构筑物状态,如现有村、镇、或其他地上、地下工程设施,对它们的迁移、拆除的可能性、动迁的数量、保留的必要与价值、可利用的潜力以及经济评估等问题。(2)基础设施。用地内以及周边区域的水、电、气、热等供应网络以及道路桥梁等状况,即基础设施环境条件。(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所在国土管理部门制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该用地的用途规定及调整的可能性。(4)生态环境。用地所在的区域自然环境背景以及用地自身的自然基础和环境质量。(5)文化遗存。用地范围内地上、地下已发掘或待探明的文化遗址、文物古迹及有关部门的保护规划与规定等状况。

9.工业用地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用地的形状和大小。工业用地的外形和面积大小,因生产类别、机械化、自动化、采用的运输方式、工艺流程和建筑层数有关;(2)地形要求。工业用地的自然坡度要和该厂选用的运输方式、工艺特点和排水坡度相适应;(3)水源要求。工厂应靠近水质、水量均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水源;(4)能源要求。安排工业区必须有可靠的能源;

(5)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要求。工业用地不应选在7 级(及以上)的地震区,土壤的强度一般不应小于1.5公斤/平方厘米,地下水位最好低于厂房建筑的基础等;(6)特殊要求:某些工厂对气压、湿度、空气含尘量、防磁、防电磁波等有特殊要求,应在布置时予以满足;(7)工业用地应避开军事用地、水力枢纽、大桥,有用矿物蕴藏区和采空区,文物古迹埋藏区,生态保护与风景旅游区和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10.居住用地组成的内容。

居住用地因城市的规模、自然条件、居住生活方式以及建筑水平等差别而有不同的组成形态,可以概括为四类:

(1)住宅用地,指不同类型住宅所占用地,包括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围所必要的用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居住生活所需要的学校、医疗、商业服务、文娱等设施用地;(3)道路用地,指居住区内各种道路、停车场地的用地;(4)绿地,指居住地区集中设施的公园、游园等用地。

公共设施分布规划的要求。

(1)公共设施的项目要合理配置;(2)各类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3)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4)根据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5)公共设施布置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6)公共设施的分布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7)公共设施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原有基础。

12.城市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1)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2)有利于环境保护;(3)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适环境心理;(4)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5)增加城市经济效益;(6)有利于城市防灾。13.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道路系统;(2) 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4)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5)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14.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1)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运营特点、货流条件与地区条件,综合利用它们的设备,使之共同发展、互相协作、互相补充、各尽其长、各尽其用。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运输;(2)为了发挥各种交通设施的效能,在布置时,应在城市总体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它们的技术经济要求;(3)充分照顾城市整体利益,尽量减少对城市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干扰,为城市的生产与生活创造便利条件;(4)保证城市与交通运输密切配合,有计划按比例共同发展。在布局上使城市与各类交通均具备发展的可能性,互不影响。

15.山区城市布局的形式及其特点。

山区城市的地形比较复杂,用地往往被江河、冲沟、丘谷分割,地形高差较大,城市布局受自然地形条件限制,形成分散布局。具体形式及特点主要是:

(1)组团式布局。城市用地被地形分隔,工业成组布置,每片配置相应的居住区和生活服务设施,片与片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这种布局形式虽然可以为城市创造一定的有利条件,但市政工程设施比较分散,各部分的交通联系不太方便。因此,每个组团不宜太小,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和配置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

(2)带状布局。沿河岸或谷地方向延伸形成带状布局。这种布局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平面结构与交通流的方向性较强,但其发展规模不宜过大,城市不宜拉得过长,城市中心宜布置在适中地段或接近几何中心上。

(3)有机疏散、分片布局。这是特大城市或大城市在山区地形十分复杂的条件下采取的布局形式。这种布局形式使劳动和居住联系密切,减少了城市交通压力和交通消耗的时间,同时可较好地解决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矛盾,使城市结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16.水源选择要考虑的因素。

(1)水量必须充沛,能满足城市近期和远期的需求,综合考虑生产、生活用水的问题和分配;(2)水质良好,处理过程可简化,即成本低;(3) 水源地的与城区的距离适当,既防止远距离供水,也便于保护水源地;(4)布局紧凑,地形较好的城市,可适当选择一个或几个水源集中供水。城市地形复杂、布局分散,宜采用多个水源分区供水。

17.城市管线工程的分类。

按性质用途,可分为:(1)给水管道,包括工业、生活、消防给水等管道;(2)排水沟管,包括污水管道、雨水管道;(3)电力线,包括高压线路、电车线路等;(4)电信线,包括电话、电报、广播电线、闭路、光纤等;(5)热力管道,包括热力、蒸汽管道;

(6)可燃或助燃气管道等。

按敷设方式,可分为:(1)架空架设;(2)地铺管线;(3)地下埋设,分深埋及浅埋两类。

20.合理、选择住宅类型应考虑的因素。

(1)国家规定的住宅标准;(2)满足套型和套室比的要求;(3)确定住宅建筑层数和比例;(4)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特点和居民的生活习惯;(5)有利于节约用地、结合地形;

(6)符合城市建筑面貌的要求。

21.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基本要求。

(1)根据居住区的功能组织和居民对绿地的使用要求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形成完整统一的居住区绿地系统,并与城市总的绿地系统相协调;

(2)尽可能利用劣地、坡地、洼地进行绿化,以节约用地。对建设用地中原有的绿化、水面等自然条件要充分利用。

(3)应注意美化居住环境的要求;

(4)以价廉、易管、易长为原则选择花木。

22.城市广场的类型和广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按城市广场的功能要求,广场的类型有:

(1)市民广场;(2)纪念广场和建筑广场;(3)商业广场及市场;(4)生活广场;(5)交通集散广场。

广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有:(1)广场的面积与比例尺度;(2)广场的空间组织;(3)广场上建筑物和设施的布置;(4)广场的交通流线组织;(5)广场的地面铺装与绿化;(6)城市中原有广场的利用改造。

23.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内容。

(1)城市规划法;(2) 城市规划实施性行政法规;(3)地方城市规划法规;(4) 城市规划行政规章;(5)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6)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7) 城市规划文本。

24.城市设计的内容和类型。

城市设计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交通和停车系统、建筑的体量和形式及开敞空间的环境设计。

土地利用的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细化,安排不同性质的内容,并考虑地形和现状因素。建筑体量和形式取决于建设项目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要考虑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体量、尺度、比例及建筑风格等。

交通和停车系统的功能性很强,技术复杂,占用城市很大空间,对城市整体形象的影响也很大。

开敞空间包括广场、公园绿地、运动场、步行街、庭院及建筑文物保护区等。环境设计要适应城市生活方式和市民心理,形成建筑地段和建筑群体的内涵和形式特征。

城市设计不仅是组织物质空间,而且要创造有吸引力的活动空间环境,特别是要把购物、餐饮、观光游览、休息和娱乐等各种活动结合起来。

根据设计对象的用地范围和功能特征,城市设计可以分为下列类型: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开发区设计;城市中心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城市干道和商业街设计;城市居住区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旧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大学校园及科技研究园设计;博览中心设计;建设项目的细部空间设计。

总体

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

分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统筹城乡发展战略

对城市发展的全面部署与各子系统的

协调

满足进一步的规划和控制管理需要,与详细规划协调

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作为城市土地开发管理的依据,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对于当前建设地区必须编制,用于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需要

城市规划

2018年村镇建设工作要点

2018年村镇建设工作要点 XX年主要工作任务是:加快集镇建设步伐,推动7个镇各建1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10个生态示范村;新启动5个宜居村庄建设,完成村庄整治20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00户;加强村镇规划管理,村镇建设规划管理覆盖率100%,办证率100%;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达到50%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一、加强村镇规划管理,科学引导村镇建设 1、加强村镇规划管理机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管理能力。 2、规范办证流程,全面推行网上审批,使村镇规划管理覆盖率达到100%,办证率100%。 3、加大规划调控力度,启动居民点规划调整,研究拆村并点长效机制,优先将基础设施项目安排集中居民点建设,引导农民集中建房。 4、编制新农村示范点修建性详细规划,科学指导居民点建设。 5、推广现有特色民居,控制公路沿线建房风格。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集镇面貌 1、加强重点镇、特色镇建设指导和推进,继续抓好河溶镇新农村建设“整镇推进”工作。 2、推动7个镇各建1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实行以奖代补,重点支持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3、加强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指导每镇各建一个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压缩站,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4、实施一批人行道改造、路灯更换、绿化补植、小街小巷硬化、环卫设施配套等小项目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形象。 三、加强村庄综合整治,推进建设美丽乡村 1、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引导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指导建设10个生态示范村。 2、继续抓好宜居村庄示范点建设,建立完善“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工作机制,启动王店镇双莲村、河溶镇前合村等宜居村庄建设。同时,积极谋划项目,通过3年建设,每个镇(处)建有一个以上宜居村庄示范点,示范带动新农村建设。 3、结合“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由点及面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完成村庄整治20个,并继续巩固整治成果,“十二五”末全面完成村庄整治任务。 4、抓好荆宜高速、汉宜路、皂当路、远当路等“四线”沿线的民居改造,重点打造一条示范线汉宜路、一个示范镇草埠湖镇。 四、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农村居住条件 1、突出抓好土坯房改造,制定实施计划,争取“十二五”末消除全市土坯房,XX年消除公路沿线土坯房。

科目三考试需要注意什么-科目三考试口诀

科目三考试需要注意什么-科目三考试口诀2017科目三考试需要注意什么-2017科目三考试口诀 靠边停车路线过长 科目走完,电脑发“靠边停车”的口令,几乎就是胜利的前奏了,这时候出错实在是前功尽弃,只要不是路口和实线处,停车应果断些,听到口令看清路况,没有实线或太接近路口就赶紧打右灯,看 后视镜刹车减速并线,人到路中偏右的位置,回左轮(要多回一些),在靠惯性能滑动到把车回正时就踩下离合,车正将轮向右回正停车。 红绿灯前犹豫 绿灯变红灯前会闪几下,这时根据离路口的距离和车速,距离近车速没降下来就踩油门过去,要不就果断刹车停住,一犹豫弄不好 就过了停止线。 右脚放到该放的.地方 这条不光是考试的时候需要注意,就是拿到驾照后也必须注意。在不用踩油门的情况下,脚一定要放到刹车上。新手遇到紧急情况 容易紧张,这样做能防止误把油门当刹车踩。 低头看档 这一条驾校应该都教过,一开始再别扭也要控制自已,在考试时更要注意,这个错误最容易在准备起步时犯,开车时目光只能向前看,这是一个基本的习惯。 行车时车身太偏右 车身偏右在很多学员甚至司机身上都很常见,但是车身偏右很不好,右边常常会有行人和自行车、电动车等车辆,是行走路线随意

性比较强的群体,很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按车道保持车身正规规距距走还是安全的。 下车 车停稳后,轻拉手刹到位→回空档→抬离合器→抬刹车→关转向灯→下车前观察后面是否安全→再开车门,注意轻关车门。 上车 一挂(一档)二转(向灯)三喇叭,四看(左后视镜)五放(手刹)六行走。 行车 一关(转向灯)二看(左右后视镜)。 路口、及拐弯和调头 一松(油门)两踩(踩离合、踩刹车)再挂档(挂抵档)。 靠边 一松(油门)两踩(踩离合、踩刹车)三到边四手刹五空档六转向。

很全的三笔字考试题

一,填空题 1 书法的表现对象是汉字,汉书的构造“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2“五字执笔法”指按,押,钩,格,抵, 3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4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5“天下第一行书“是指《兰亭序》 6书圣是指;王羲之 7我国最早的书法作品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出师颂》 二,选择题 1《史晨碑》属于(D)什么作品?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 2下列文房四宝产生于安徽的有(C)?A端砚B湖笔C宣纸D夹江纸 3执笔的原则是(B)?A紧而实B虚而宽C虚而紧D实而宽 4下列书法家以草书著名的是(D)?A钟繇,B欧阳询C李阳冰D张旭 三,判断题 1,清代书法家智能光,王文志号称“淡墨探花”,刘墉被称为“浓墨宰相” (对) 2,蔡襄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代表作是《蜀素帖》(错) 3,魏碑指三国曹魏时期的碑刻作品(错) 4,《艺舟双楫》的作者康有为是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对) 5,学习钢笔书法,首先要求正字,正字就是使汉字形体标准化,使用规范字(对) 6,根据《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范,《简化字总表》中繁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错)四,谈谈你在练习毛笔字时是如何进行临摹的?(要求120字以上) 五,钢笔字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从(2001年)开始实施 2,熟悉钢笔字时,正确的书写姿势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3,钢笔的字法的用笔包括(执笔)和(运笔) 4,书写钢笔时,对基本壁画的要求至少要做到有(力感)和(动感) 5,基本笔画的运笔过程包括(起笔),(行笔)和(收笔) 6,临帖的基本原则是:始而形神兼备,终而写出自己的风格 7,不管是楷书还是行书,结构安排应做到:计白当黑,以中宫为精神挽结处,注意各字体的字形特征 8,钢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的根本区别在于:笔的构造的不同因而写法有差异 9,《简化字总表》的出版时间是(1964年),现在使用的《简化字总表》应该以(1986年)发表的为准

村镇规划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居民点: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2.居民点类型:⑴城镇型居民点①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②城镇:县城镇,建制镇 ⑵乡村型居民点①乡村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 ②村:中心村(行政村),基层村(自然村) 3.村镇:指建制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基层村 4. 城市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①人口规模和密度不同②职业和生产方式不同③设施水平不同④环境质量优劣各异 ⑤社会人际关系不同 5. 村镇的基本特点: ①区域特点②经济特点③基础设施特点 6. 村镇规划:对一定时期内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 7.村镇规划的内容: ⑴研究:村镇的规模、性质和发展方向,合理的经济联系范围; 乡镇的各种生产活动、社会活动; 村镇居民的生活要求; 建设基金的来源; 工程基础资料和村镇的现状等等。 ⑵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村镇的各项用地 研究各项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功能分区; 安排近、远期项目,确定先后次序,以便科学的、有计划的进行建设。【8.城市规划的工作阶段:(1)县以下建制镇:镇域规划,镇区总体规划,镇区详细规划(2)村镇:村庄、集镇总体规划;村庄、集镇建设规划:集镇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9,村镇规划的基本原则(5原则): ①从实际出发②高起点规划③坚持标准④节约用地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10,村镇规划资料收集包括哪些内容: ①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1)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气象资料 2)区域概况:资源条件村镇农业周围居民点概况对外交通联系 3)历史资料:解放前解放后地方特色 ②社会经济资料:1)人口结构2)村镇建设与管理情况3)村镇工业4)集市贸易 ③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1)居住建筑 2)公共建筑与绿地 3)工程设施: 村镇工程规划的依据 4)环境资料 11.村镇规划资料的收集途径:拟定调查提纲召开各种形式的调查会现场调查 ①向省、地、市、县有关部门收集。(区域经济、交通组织、居民点分布体系) ②向当地计委及有关部门了解现状与长远发展的计划资料(村镇建设、商业、工业、文化、教育、民政、卫生、交通、气象、电力、水利、环保、公安等) ③现场调查 . ========================== 第三章=============================================

科目三考试技巧之路考中最致命的细节

科目三考试中,因为是路考,但是,有一些人觉得很简单,有一些人就觉得很难了,那么,在科目三路考中,有一些致命的细节的,要是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的话,很有可能是没有办法通过科目三的。 1、道路练习。在考试之前,我们大家都会有实际的道路练习,所以,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就要开车经过考试场地,熟悉环境,要是在学车的时候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要及时的请教教练,起步规则,并线规则,还有注意事项,路口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还有控制好车速,路况加减档,平稳行驶,掉头,还有转弯的时候运用灯光。 2、考试流程。在考场的时候,要看好分组并且乘车在考试车子路边等候,上车路考,听清楚考官的指示,回到出发点,由考官评分,及格之后就签字下车,约考科目四并且取得驾照。 3、起步细节。在驾驶门口的地方,逆时针绕车走一圈,回到驾驶座们处,开门进车,调整座椅还有系好安全带,轻踩油门,检查仪表正常,然后打左灯,观察车后路况,挂上一档,缓慢抬起离合器让车子起步,轻踩油门提高车速,根据路况加减档。 4、运用刹车。有很多考生对速度有一些恐惧感,害怕车速过高最后出现情况,那么,在控制车速上,我们要记得松油门,轻踩刹车,这样的话,就能够解决问题,遇到路况情况有变的时候,要冷静的处理问题。 5、平稳驾驶。在加档过程中,保证车子行驶平稳,需要踩油门提速,右脚只接触油门,然后踩离合,依次加档。 6、路口以及人行道特殊情况的处理。在路口会车的时候,因为受到行人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在通过路口的时候,右脚需要悬空在刹车位置,养成提前预防的习惯,眼睛需要观察两边路况,离合器随时准备配合刹车而踩到底。 7、转弯以及掉头的技巧。转弯的时候,要根据路况,提前减速,大弯路一般用二档速度通过就好,路况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最好就是要停车,减速来等候,挂一档,防止车子起步熄火,并且有更加多的时间来观察路口的车子的情况,然后安全的通过。 8、靠边停车技巧。在即将回到出发点的时候,用离合器,刹车控制好车速,用右方向灯提醒后面的车子注意,然后拉手刹,摘空挡,完成考试。 2.路考口诀完整版 上车喊报告! 拉门出左脚,坐好叫考官,面带梨涡笑。 关门深呼吸,坐姿要摆好。 查看空挡位,点火要轻柔。 方向别忘了,挂挡要干脆,手刹要放掉 起步问考官,多看后视镜,喇叭来欢叫。 离合器放松,做好半连动,出发要稳当,别让考官晃! 换挡要及时,加挡要迅速,遇人要刹车,可别过了头。 转弯要减速,立即减下挡,多看多停顿,安全放心中。 肩膀要放松,双手放到位,神态要自然,莫因考官慌。 自己有信心,艰辛都不怕,胆大又心细,礼貌别忘了。 只要牢记着,考试准能过! 路考口诀解释版 上车喊报告!(表示自己正式进入考试) 拉门出左脚,坐好叫考官,面带梨涡笑。(给考官留下良好的印象) 关门深呼吸,坐姿要摆好。(调节心态很重要) 查看空挡位,点火要轻柔。(一不注意就会烧掉发动机)

c1科目三考试技巧口诀「」

c1科目三考试技巧口诀「」c1科目三考试技巧口诀「2016」 【科目三路考口诀】 报告考官来路考,检查车身再报告。 右看左看才上车,坐椅安全调整好。 查空档,打马达,压空油,求起步。 后视镜,警示灯,左转灯,左右看。 挂一档,鸣喇叭,半联动,松手刹。 加油换档至四档,安全平稳直线走。 弯道减速要鸣号,超车鸣号转向灯。 十字路,丁字路,减速鸣号左右看。 靠边停车细节多,诸位一定要记牢。 右转灯,头右看,压速度,打方向。 焖离合,松刹车,对点滑行踩刹车。 拉手刹,警示灯,谢谢考官才松带。 头出窗外查安全,开门下车关车门。 绕行车后再上车,通过路考笑呵呵。 【科目三C1考试流程和考试技巧】 1:考试上车准备

从车门开始用手摸着逆行绕车一周,到车门时往后看,用左手拉开车门,上车后关好车门,上车后调座椅,摸镜子(摸中间的'后视镜,倒车镜),系好安全带 2:起步 一踩二挂三转向四喇叭五手刹六倒车镜七起步(踩离合器,挂一档,打左转向灯,按两下喇叭,松下手刹,看左侧倒车镜,慢慢松开离合器,平稳起步,换二挡) 3:掉头 挺语音提示完毕后,打左转向灯,方向不动,转向灯闪六下,看左侧倒车镜和前方有无车辆 4:通过路口 点刹车左右看 5:路口左转弯 挺语音提示完毕后,打左转向灯,方向不动,转向灯闪六下,看左侧倒车镜和前方有无车辆 6:通过公共汽车站 点刹车左右看 7:加减挡 先把车速提到25语音过后上三档,35升四档,45上五档,松开离合点刹车,踩离合,35,减四档,25减三档,15减2档 8:路口右转弯 挺语音提示完毕后,打右转向灯,方向不动,转向灯闪六下,看右侧倒车镜和前方有无车辆 9:会车 不压线,不大于30公分

三笔字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书法的表现对象是汉字,汉书的构造“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2.“五字执笔法”指:擫( yè),押,钩,格,抵 3.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4.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頫 5.“天下第一行书”是指:《兰亭序》 6.书圣是指王羲之 7.我国最早的书法作品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 二,选择题 1.《史晨碑》属于(D)什么作品?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 2.下列文房四宝产生于安徽的有(C)?A端砚B湖笔C宣纸D夹江纸 3.执笔的原则是(B)? A紧而实B虚而实C虚而紧D实而宽 4.下列书法家以草书著名的是(D)? A钟繇,B欧阳询C李阳冰D张旭 三,判断题 1.清代书法家智能光,王文志号称“淡墨探花”,刘墉被称为“浓墨宰相”(对) 2.蔡襄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代表作是《蜀素帖》(错) 3.魏碑指三国曹魏时期的碑刻作品(错) 4.《艺舟双楫》的作者康有为是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对) 5.学习钢笔书法,首先要求正字,正字就是使汉字形体标准化,使用规范字(对) 6.根据《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范,《简化字总表》中繁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错)四,谈谈你在练习毛笔字时是如何进行临摹的?(要求120字以上) 五,钢笔字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从(2001年)开始实施 2.熟悉钢笔字时,正确的书写姿势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3.钢笔的字法的用笔包括(机笔)和(运笔) 4.书写钢笔时,对基本壁画的要求至少要做到有(力感)和(动感) 5.基本笔画的运笔过程包括(起笔),(行笔)和(收笔) 6.临帖的基本原则是:始而形神兼备,终而写出自己的风格 7.不管是楷书还是行书,结构安排应做到:计白当黑,以中宫为精神挽结处,注意各字体的字形特征 8.钢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的根本区别在于:笔的构造的不同因而有写法有差异 9.《简化字总表》的出版时间是(1964年),现在使用的《简化字总表》应该以(1986年)发表的为准

小城镇规划期末复习重点

小城镇 一、名词解释(5个15分) 1、小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由不同等级、不同规模、不同职能而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小城镇组成的有机系统。目前我国小城镇体系是由县城镇及县城镇以外的建制镇和集镇构成。 2、劳动构成:也称小城镇人口构成,指人口按分类在小城镇总人口中的比例。主要用于劳动平衡法的人口规模计算中。 年龄构成:指小城镇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性别构成:反映男女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直接影响小城镇人口的结婚率、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就业结构。家庭构成:反映小城镇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和别分组合等情况。职业构成:指小城镇人口中社会劳动者d其从事劳动的行业划分,各占总人数的比例。 3、基本人口:指在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不属于小城镇的行政、财经、文教等单位中工作的人员。 4、服务人口:指在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商业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 5、被抚养人口:指小城镇中未成年的、没有劳动能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 6、小城镇用地:是小城镇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镇建设和满足城镇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规划范围内尚待开发使用的土地。 包括2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行政管辖区划层面,对应的小城镇用地称为镇域或建成区; 二是规划建设层面,对应的小城镇用地称为小城镇规划区,包括建成区用地以及因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即规划确定的预留发展、交通运输、工程设施等用地,以及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 7、居民点(聚落):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聚居地点,是组织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场所,是由居住、工作、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园林等多种设施系统及其空间环境构成的综合体。 8、镇域村镇体系:是指在镇域范围内,由不同层次的村庄与村庄,村庄与集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而构成的相对完整的系统。镇(乡)行政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聚居点群体网络。 9、人口规模:是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人口规模的变化,主要受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影响。(1自然增长: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以一年内城镇人口的自然增加数与年初城镇人口数(或年平均人数)之比的千分率来表示增速,称自然增长率。2机械增长: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即迁入城镇的人口与迁出城镇的人口的净差值。) 10、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敞地率:就是旷地率,即敞地(空地)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容积率:是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部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容积率越低,居民的舒适度越高。绿地率:是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建筑高度: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冰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 二、简答(3个15分) 1、简述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 答:1)城市型居民点:城市指的是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其中市区和镇区即为城市型居民点。2)乡村型居民点:市区和镇区以外的农村地区一般称为乡村,

考驾照科目三路考步骤要点记忆口诀

考驾照科目三路考步骤要点记忆口诀 科目三路考的步骤要点很多,记忆起来比较麻烦,我们总结了这个科目三路考步骤要点记忆口诀给大家,总了路考中可能遇到的多种情况的应对步骤,希望这个科目三路考步骤要点记忆口诀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员换人及上车程序,学员换人要作到车尾下车右则绕,绕到左门喊报告。科目三路考步骤要点记忆口诀提醒打开车门要问好,右手扶手,左手门,左腿踏板右腿到,注意要把门关牢,调整座位来报到,左腿离合右腿油,轰声空油报仪表(考官同意起步走)。转向灯,后视镜,踏离合挂(一挡,二挡)。 上坡起步,油离配合放手刹,手刹跟着油门下。下坡起步,转向灯,后视镜,踏离合挂(一挡,二挡)注意要把手刹先放下,油离配合跟油走,科目三路考步骤要点记忆口诀让你达到平稳起步的目的。 科目三路考步骤要点记忆口诀在上坡、下坡行驶上最简单好记:要想加挡先加速,加速在先,加挡在后。要想减挡先减速,减速在先,减挡在后。下坡行驶,起步后,要跟油走,连续加挡不加油。要想减挡先减速,减速在先,减挡在后。 路面行驶科目三路考步骤要点记忆口诀总结一句:根据不同的路面情况,选择不同的车速,根据不同的车速,选择不同的挡位,拉开前后车的安全距离,达到安全平稳行驶的目的。路口行驶,进入路口之前三十米,减速选挡,观察路口情况,听从教练口令,抓住时机,随车尾通过,科目三路考步骤要点记忆口诀提醒不能迎车头走,随车尾通过体现让行,顺利通过。迎车头体现抢行,两车相遇,违章在先。 通过障碍,单边双边和井盖要注意自己的左膝盖。 苜蓿叶桥,教练发出右转弯直接右转上引桥,教练发出左转以两个右转达到调头目的,交叉路不准转弯。环岛桥看做是环岛逆时针方向绕环岛。不同的是环岛中间有条直行道,环岛四周有引桥。科目三路考步骤要点记忆口诀:环岛桥分成四等份90度右转180度,行270度,左转360度调头。环岛,以逆时针方向绕环岛进左,出右调头左转走里,直右走边,找路号。 弯道行驶,上坡转弯,弯前减速选择挡位,打方向弯中加油回方向,回正方向根据情况变换挡位,跟油走。下坡转弯的科目三路考步骤要点记忆口诀同理:弯前减速带着刹车打方向回正方向,根据情况变换挡位直行走。 上坡行驶中,教练发出停车令,科目三路考步骤要点记忆口诀要做到转向灯后视镜,作到选择挡位,跟油走,调整方位右,左,右靠边要把车放正,收油门备刹车,代刹车的同时,切断离合,再利用刹车控制速度到停车,拉手刹挡摘下,转向灯回位,抬离合放刹车,停车完毕。下坡行驶中,教练发出停车令,科目三路考步骤要点记忆口诀要做到转向灯后视镜,带着刹车,调整方位右,左,右靠边要把车放正,切断离合再去刹车,达到平稳停车,拉手刹挡摘下,转向灯回位,抬离合放刹车,停车程序完毕。科目三路考步骤要点记忆口诀方便好记,愿大家都顺利通过路考拿到驾照。 学驾之路(六):汽车路考操作要点(口诀) 起步口诀:一系二踩三挂档,四开五看六喇叭,七松八抬九关灯 一系:系安全带 二踩:离合器 三挂:挂一档 四开:开转向灯 五看:向左看(要有转头的动作) 六按:按喇叭 七松:松手制动

科目三考试口诀技巧,科目三路考注意事项

由南京驾校摘录整理,目的是为了广大考生了解南京学车及南京驾校的相关知识与内容 科目三考试口诀: 1、上车:一挂(一档)二转(向灯)三喇叭,四看(左后视镜)五放(手刹)六行走。 2、行车:一关(转向灯)二看(左右后视镜)。 3、路口、及拐弯和调头:需要减速减档。一松(油门)两踩(踩离合、踩刹车)再挂档(挂抵档)。 4、靠边:一松(油门)两踩(踩离合、踩刹车)三到边四手刹五空档六转向。 路考6个注意事项: 1、上车:从车右侧(同时观察车辆与路边停车线的距离)绕行到车头到左边,在车门外先喊“报告!”。 2、上车后:调整座椅→系好安全带→说:“报告!各仪表工作正常,是否起步”。 3、起步:踩住离合器,挂一档→打转向灯,观察左边后视镜(摆头幅度稍大) →按喇叭→松手刹→踩小油门慢抬离合器慢慢向左打方向盘(观察左边后视镜摆头幅度稍大);驶入慢车道,关转向灯,然后平滑、准确、快速加到五档行车(时速控制在40公里每小时)。 4、行驶:变更车道、超车须打左转向灯(观察左边后视镜摆头幅度稍大),然后要回车道先打右转向灯(观察右边后视镜摆头幅度稍大)离后车有一定距离后慢慢驶回车道。遇大路口时说,“报告:前方路

口,如何行驶?”。 5、停车:考官发出靠边停车口令,先打右转向灯(观察右边后视镜摆头幅度稍大) →轻点刹车踩下离合→找准停车点→控制车身离右停车线30公分(三拳头宽距离)缓踩刹车直至车停下来,(停车参考点)。 6、下车:车停稳后,轻拉手刹到位→回空档→抬离合器→抬刹车→关转向灯→下车前观察后面是否安全→再开车门,注意轻关车门,再由车前转到考官的右前门。喊:“报告!考试完毕,请指示,谢谢考官!” 本文来自: 南京学车 南京天勋驾校 南京天保驾校 南京天勋驾校

村镇规划重点

村镇规划:是村镇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是村镇政府为实现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定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村镇建设与管理的依据。 居民点: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村镇用地:是指用于村镇建设、满足村镇功能需要的土地,它既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村镇规划范围但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生态建筑: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结合体。 乡镇公共中心:是乡镇主要公共活动的集中场所,是乡镇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活动比较集中地地方。 村镇规划:是乡、镇人民政府为实现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而制订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公共中心是指自然村镇中主要供村民集体活动的场所,一般是村民广场或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根据保护人体健康、保证正常的劳动和生活以及生态系统正常循环的环境标准尺度,为污染状况作出客观的评定。 居住区规划是确定居住区的总体布局、各主要功能部分的空间位置及其有机组合。 村镇性质是指村镇在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即村镇的个性、特点、作用和发展方向。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村镇性质:村镇再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和化等方面所负担的任务和作用,即村镇的个性、特点、作用和发展方向。 村镇的功能分区:是把整个居民点用地,按其性质、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并决定它们的相互位置,伎它们之间协调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为生活、生产服务。功能分区有利于其内部互相的联系,有利于共同利用各项公用设施,并可避免不同功能区之间相互干扰和影响。 城市带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并且是对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最合理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 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宜确定为10~20年。 属于总体规划布局的思想方法有:局部与整体分解与综合新建与改造 居住用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使用要求(2)环境要求(3)安全要求(4)经济要求(5)美观要求 一个交叉口上交汇的街道不宜超过4~5条, 村镇规划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采用较多的有:典型剖析法随机变量的均计算法回归分析法“德尔斐”法

科目三考试必备口诀分解

科目三路考内容要领记忆口诀(图) 时间:2014-09-07 07:38:49 浏览次数:84 驾考宝典 路考到底考什么呢?科目三路考内容要领记忆口诀以下答案: 01.路考之道很轻松,牢记口诀基本功;36.车速已慢摘离合,闪油要快脚悬空。 02.镇定自若调心态,按步就班应慢弄。37.再次踏死离合器,稍等片刻吃档中; 03.参考先到车右侧,报告考官别心慌;38.加档减档沉稳事,稳扎稳打见奇功。 04.姓名身份表清楚,请示上车中不中。39.车行路上万千事,件件应在预料中; 05.考官叫君上车坐,饶过车前到左方;40.路口转弯以灯示,红灯立停绿直通。 06.左手打开左前门,右脚跨置油门空。41.变道行车看标记,行停头脑应灵光; 07.右手掌好方向盘,左侧身入车体中;42.限速行驶有规定,此时不宜加档冲。 08.调好座位前与后,安全带往身上弄。43.若遇弯道先减速,减速减档油全松; 09.检查手刹置空档,油门踏下车应嗡;44.减至三档稳住油,弯过再把油门轰。 10.若然熄火先报告,听令点火档先空。45.超车道上不减档,减档停车靠边弄; 11.脚踏制动找感觉,了解是紧还是松;46.紧急情况不受限,确保安全出万方。 12.车门是否已关严,再看仪表与灯光。47.弯道快行莫急刹,急刹方向必反弓; 13.观察周围车与人,没有异常心不慌;48.猛打猛回是大忌,两者后果似一桩。 14.报告考官所查事,请示起步再放松。49.行近坡顶油减半,判明路情通不通; 15.考官叫走先莫慌,左手鸣号拨灯光;50.路侧一险不近险,路侧均险走道中。 16.左脚压死离合器,右手推档左前方。51.前途不明莫急行,复杂路况别瞎懵; 17.左手掌好方向盘,左脚离合须慢松;52.转弯进洞均需慢,超车更要视野空。 18.右脚轻踏加油板,起步之时考真功。53.各种情形道不尽,四十码内走始终; 19.转速仪表指针降,发动机声不再空;54.东西南北道不同,本领高强通四方。

科目三灯光考试最新口诀

科目三灯光考试最新口诀 (1)夜间在没有路灯,照明不良条件下行驶; (开启大灯默认近光灯、示廓灯、和后位灯) (2)夜间在窄路与非机动车会车;(近光) (3)夜间同方向近距离跟车行驶;(近光) (4)夜间与机动车会车(近光) (5)请在前方路口左、右转弯(近光灯) (6)夜间通过急弯、坡路、拱桥、人行横道;或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远近光交替,先变远光再回近光,两次) (7)会车时要轻踩刹车并向右打方向盘,车速要降到30km/h以内。超车时的速度必须在30km/h以上。(8)夜间在道路上发生故障,妨碍交通又难以移动。(示宽灯、后位灯、危险报警灯又叫应急灯)(并口述:需要在车后50-100米处设置警告标志,高速公路上应在车后150米外设置警告标志,车上人员应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者应急车道内,并迅速报警。) (9)雾天行驶(雾灯、危险报警灯) (总结:没有灯光开大灯,跟车会车用近光,有通过二字就远近光交替) (10)开启夜间行驶灯光。(近光灯、示廓灯、和后位灯) (11)会车时距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正确变换使用近光灯。 (12)夜间超车时先打左转向灯,再正确交换使用远、近光灯提醒被超越车辆。(两次) (13)在有路灯、照明良好的道路上行驶时正确使用近光灯。 (14) (15)现在车辆驶入雾、雨、雪等低能见度条件的路段(雾灯、近光灯) 考试员下达口令 第一步、夜间行驶模拟使用灯光考试开始,请开启车辆灯光 ;(近光灯) 第二步、现在您在无照明道路上行驶,速度已经大于每小时30公里;(远光灯) 第三步、前方同方向近距离有车辆在您前方行驶;(近光灯) 第四步、您现在在有路灯、照明良好的道路上行驶(近光灯) 第五步、现在相对方向有车辆驶来,准备会车;(近光灯) 第六步、现在夜间在路边临时停车;(关闭前照灯,开启警示灯) 科目三考试实用口诀(背下来保过): 一、上车 口诀:打声报告逆时转,再打报告前后看,上车递证做五件,发动汽车问考官。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样本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一、城市的形成 第一次劳动分工: 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农业从畜牧业分出 第二次劳动分工: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 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 1、城镇化的含义: 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 象及过程。包括: 人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地域空间 的变化 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 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 生产水平尚低, 城镇化的速度较慢, 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加速阶段: 当城镇化超过30%时, 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经济实力明显增加, 城镇化的速度加快, 在不长的时期内,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 或以上( 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 稳定阶段: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一部分工业人 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一、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 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 1、秦: 相天法地, 强调方位, 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 布局灵活具体。规 模宏大。

2、汉长安: 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 强调皇权, 周礼制的规 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 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 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 心的规划思想 4、唐( 长安) : 以宫城为中心, ”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 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 5、宋: 里坊制逐渐被废除, 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希波丹姆模式: 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 以城 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寻求 集合图像与数之间的和谐以及秩序的美。 3、《建筑十书》古罗马维特鲁威的著作。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 的古典建筑典籍。 4、田园城市: 英国霍华德提出。意义: 提出发展极限的概念; 有机平衡的 原则; 动态管理的观点。 5、卫星城市: 昂温提出。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 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 务设施 6、柯布西耶: 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 想高层发展, 增加人口密 度。市中心空地, 绿化要多, 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 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 减少街道交叉口, 活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 7、《雅典宪章》: 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座位一个整体来研究, 指 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8、邻里单位: 要求在交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 使每一个邻里单位称

科目三考试:路考口诀

科目三考试:路考口诀 2016年科目三考试:路考口诀 上车喊报告! 拉门出左脚,坐好叫考官,面带梨涡笑。 关门深呼吸,坐姿要摆好。 查看空挡位,点火要轻柔。 方向别忘了,挂挡要干脆,手刹要放掉。 起步问考官,多看后视镜,喇叭来欢叫。 离合器放松,做好半连动,出发要稳当,别让考官晃!换挡要及时,加挡要迅速,遇人要杀车,可别过了头。转弯要减速,立即减下挡,多看多停顿,安全心中放。肩膀要放松,双手放到位,神态要自然,莫因考官慌。自己有信心,艰辛都不怕,胆大又心细,礼貌别忘了。只要牢记着,考试准能过! 【2016年科目三考试:扣分标准】 一、考试时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评判为不合格: 1、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或者戴安全头盔的; 2、遮挡、关闭车内音视频监控设备的; 3、不按考试员指令驾驶的; 4、不能正确使用灯光、雨刮器等车辆常用操纵件的;

5、起步时车辆后溜距离大于30cm的; 6、驾驶汽车双手同时离开转向盘的; 7、单手控制转向盘时,不能有效、平稳控制行驶方向的; 8、车辆行驶方向控制不准确,方向晃动,车辆偏离正确行驶方向的; 9、不能根据交通情况合理选择行驶车道、速度的; 10、使用挡位与车速长时间不匹配,造成车辆发动机转速过高或过低的.; 11、车辆在行驶中低头看挡或连续2次挂挡不进的; 12、行驶中空挡滑行的; 13、视线离开行驶方向超过2s的; 14、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影响交通安全的; 15、不按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或者民警指挥信号行驶的; 16、不按规定速度行驶的; 17、车辆行驶中骑轧车道中心实线或者车道边缘实线的; 18、长时间骑轧车道分界线行驶的; 19、争道抢行,妨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的; 20、行驶中不能保持安全距离和安全车速的; 21、连续变更两条或两条以上车道的; 22、通过积水路面遇行人、非机动车时,有不减速等不文明驾驶行为的; 23、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不停车让行,不主动避让优先通行的车辆、行人、非机动车的; 24、将车辆停在人行横道、网状线内等禁止停车区域的;

三笔字考试题型参考

三笔字考试题型参考 一,填空题 1 书法的表现对象是汉字,汉书的构造“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2“五字执笔法”指押,钩,格,抵, 3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4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頫 5“天下第一行书“是指《兰亭序》 6书圣是指;王羲之 7我国最早的书法作品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 二,选择题 1《史晨碑》属于(D)什么作品?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 2下列文房四宝产生于安徽的有(C)?A端砚B湖笔C宣纸D夹江纸 3执笔的原则是(B)?A紧而实 B虚而实C虚而紧D实而宽 4下列书法家以草书著名的是(D)?A钟繇,B欧阳询C李阳冰D张旭 三,判断题 1,清代书法家智能光,王文志号称“淡墨探花”,刘墉被称为“浓墨宰相”(对) 2,蔡襄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代表作是《蜀素帖》(错) 3,魏碑指三国曹魏时期的碑刻作品(错) 4,《艺舟双楫》的作者康有为是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对) 5,学习钢笔书法,首先要求正字,正字就是使汉字形体标准化,使用规范字(对) 6,根据《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范,《简化字总表》中繁体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错) 四,谈谈你在练习毛笔字时是如何进行临摹的?(要求120字以上) 五,钢笔字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从(2001年)开始实施 2,熟悉钢笔字时,正确的书写姿势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3,钢笔的字法的用笔包括(机笔)和(运笔) 4,书写钢笔时,对基本壁画的要求至少要做到有(力感)和(动感) 5,基本笔画的运笔过程包括(起笔),(行笔)和(收笔) 6,临帖的基本原则是:始而形神兼备,终而写出自己的风格 7,不管是楷书还是行书,结构安排应做到:计白当黑,以中宫为精神挽结处,注意各字体的字形特征 8,钢笔书法和毛笔书法的根本区别在于:笔的构造的不同因而有写法有差异9,《简化字总表》的出版时间是(1964年),现在使用的《简化字总表》应该以(1986年)发表的为准

科目三考试内容口诀

科目三考试容口诀 上车先要打报告, 超车要观左倒镜,慢踏刹车车要正. 确认身份一周绕,没人超车观察好. 然后你要拉手刹, 检查车况是否好。拔右转灯鸣喇叭, 慢松离合和脚刹. 教管同意把车上, 三秒以后把速加, 把档回到空挡上, 上车要领要记好, 安全进入超车道. 向灯回到正当中, 调对系摸打看好。你要看看右倒镜, 这时才能把机停. 起车要领要记牢, 安全距离已达到, 方可取下安全带 一踏二挂三转向,拔右转灯停三秒, 下车先看左倒镜, 四鸣喇叭五观察,才能进入右道行. 车门能开十公分, 第六就要松手刹,过红绿灯与弯道, 顺着车门向后看, 七要慢抬离合器,三档三十不能超, 面向车方把车下, 第八起步油少加。学校门前把速减, 左手轻轻把门关。 五公里后换二挡.千万不要把车超. 精精心心把车开, 二十公里三挡挂,停车先看右倒镜, 安安全全过科三。 三十左右挂四挡.无异常拨右转灯. 两脚离合要做到, 三秒以后打方向, 换挡不要油门蹋. 靠边二档要慢行. (说明;1调:调座椅. 2对:倒车镜. 3系:系安全带. 4摸:是否空挡. 5打:打开车. 6看:看仪表.)

最新科目三考试注意事项 1.上车准备 1)上车前应绕车一周检查车辆外观及安全状况; 2)打开车门前应观察后方交通情况; 2.起步 1)上车后关闭车门,并调整驾驶座椅、后视镜、检查仪表盘; 2)开始考试后,若发动机未启动,车载语音提示“请启动发动机” 3)发动机启动后,车载语音提示“下面将进行模拟夜间行驶场景灯光使用的考试,请按语音指令在5秒做出相应的灯光操作”。考试应按语音指令及时打开对应的灯光。模拟结束后,车载语音提示“模拟夜间考试结束,请关闭所有灯光,请起步继续完成考试”。 4)起步前,应通过后视镜并向左方侧头,观察左后方交通情况; 5)打开转向灯,挂1档,慢松离合器到半联动状态时,轻加油门,松驻车制动器后5秒起步。

农村发展规划复习提纲

农村发展规划 一、重点概念 1、农村 指以农业生产为主,由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组成,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实体,是社会的基层部分。主要是县以下的乡(镇)、村两个层次。 2、城镇 指人口比较集中、工商业比较发达、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区域,包括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设镇建制的镇。 3、中心村 是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的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 4、农村发展战略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农业发展的总体构想、道路选择和目标设定,即一个较长历史时期内农村的经济、社会、科技、生态发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5、农村经济结构 指农村各个经济部门、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分、各种经济组织之间以及农村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6、区域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7、村镇总体规划 是在一定的行政区域(乡镇政府的管辖范围)内,以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依据,以乡(镇)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为条件,对区域内的集镇、村庄和主要建设项目进行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安排。 8、村镇建设规划 是指在村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一个村庄或集镇内部的各项建设及其用地进行合理布局的具体安排。也可以称为村镇居民点内部规划。 9、区域环境规划 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10、农村发展规划 指各地区根据其当前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状况和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一种计划形式。 11、旅游规划 是针对一定区域的实际而制定的未来旅游发展优化方案和实施要求。 12、旅游地域系统 指一定地域空间的旅游要素综合体——目的地、客源地、中间环节各要素及围绕着旅游者行为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与关系。 13、农村产业结构 指一定时期的区域内农村各项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构成状况和相互关系,是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形态影响的产物。 14、环境容量 指环境容纳污染物的能力阈限,通常以区域环境目标值为衡量标准。该值是国家按环境

C1科目三路考考试技巧口诀

C1科目三(路考)考试技巧口诀 一、上车 口诀:打声报告逆时转,再打报告前后瞧,上车递证做五件,发动汽车问考官。 具体步骤:“报告!”→绕车逆时针瞧一圈→再“报告!” →前后观察,开门上车→递上身份证:“报告老师,这就是我的身份证。”→依次做5个动作:①查手刹、②踏离合摘空档、③调整座椅、④检查后视镜、⑤系好安全带→踏离合打火(夜间:开启大灯,关闭警示灯)→检查仪表→报告:“各仪表指示正常,就是否起步?” 二、起步 口诀:左脚踏,右手挂,拨转向,鸣喇叭,左右观察松手刹,慢抬离合把油加。 具体步骤:左脚踩踏离合,右手挂一档,向左(下)拨转向(夜间:变换灯光三下),鸣喇叭1—2声,左右观察后视镜,松开手刹,慢抬离合加油门。(夜间:超车、会车,必须变换两下灯光) 三、前进: 口诀:瞧左镜,挂二档,瞧镜变道增三档,拨回转向四五档,离油交踏把稳向。 具体步骤:瞧着左镜起步,踏油门,挂二档→瞧左镜,稍打方向换车道→瞧左镜,加油,挂三档,进入行车道后回拨转向灯→加油挂四档→加油挂五档→稳住方向与油门行驶。(注意:每次换档前都要瞧一下左后视镜,换档时先踩离合后摸档杆,踩离合时松油门,踩油门时松离合。换车道或拐弯时,车向哪拐向哪拨转向,瞧哪边的后视镜。行进中,眼睛前视80—100米处,随时调整方向,以左手为主,做到少转少回,预转预回,并随时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遇到路口要注意左右观察,减速慢行) 四、选位停车 口诀:松油门,拨向灯,内右镜,踏制动,变道稳盘减档位,二档观察一档停。 具体步骤:听到停车指令,松油门→拨转向→瞧右镜与车内后视镜,确认安全后→轻踏制动,稍打方向换车道,车的时速减到25公里时,松开刹车→稳住方向盘,保持车辆直行(不要太靠路边),依次减档,减到二档时,观察附近就是否就是路口、加油站、桥梁等禁停地方,选好点,顺正车,使后轮、前轮与路边不超过30cm,减到一档后,松踏离合,慢踩制动,把车停稳。 五、下车 口诀:拉手刹,摘空档,回向熄火别一档,报告松带瞧后方,下车顺时绕路旁。 具体步骤:依次做五个动作:①拉手刹,②换空档,③拨回转向,(夜间:开启警示灯,关大灯),④熄火,⑤别一档(注意:在做完前2个动作前,双脚不能松开离合与制动)→“报告老师,操作完毕!” →松开安全带,回头瞧左侧与后方,确认安全后下车→顺时针(从车前)绕到车的右边。 驾照科目三考试技巧 上车启动步骤: 1、开车门上车。 2、座位调适,系安全带。 3、仪器仪表检查,后视镜检查,晃一下变速杆,瞧变速杆就是否在空档位置。 4、抬头面对右前方的摄像头,自报姓名。 5、按照“一踩(踩离合)二挂(挂一档)三灯(开转向灯)四喇(按喇叭)五刹(松手闸)六视(瞧后视镜)”的程序,轻轻转动方向盘起步。注意:如果车子停在路右侧,起步时应当开左转向灯瞧左后视镜,轻轻转动方向盘使车子进入正常行驶车道;如果车子停在路左侧,起步时应当开右转向灯瞧右后视镜,轻转方向盘,使车子跨过中心线进入正常行驶道路。 5、踩离合,挂二档,回正方向盘,关闭转向灯。 6、三四档换挡。 停车步骤: 1、开右转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