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 金川区宁远堡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探索

2 金川区宁远堡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探索

2 金川区宁远堡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探索
2 金川区宁远堡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探索

金昌市金川区宁远堡镇

城乡一体化建设资料

发展宁远繁荣农村

融入城市富裕农民

----金川区宁远堡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探索中共金川区宁远堡镇委员会金川区宁远堡镇人民政府

金川区宁远堡镇镇域面积960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8077户,辖区总人口40000人,其中常住人口28000人,暂住流动人口12000人,总耕地面积52144亩,人均1.8亩,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乡镇中名列前茅,2008年被省发改委确定为“全省第二批小城镇改革试点镇”。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利条件

(一)区位优势日趋显现。宁远堡镇地处城郊,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日趋显现。我镇白家嘴、高岸子、西坡、马家崖四村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全市“工业区东扩、住宅区北移”的总体规划要求,已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占据规划的中心位置,成为名副其实的城中四村。东片的山湾、龙景、宁远、中牌、西湾、东湾六村,按市区及金川公司新厂区扩展和农民在城区的从业状况以及和市区、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相对距离,已逐步发展成为以劳务收入和二、三产业收入为主的城郊六村。离城区较远的新华、下四分、新安、油籽洼四村,按耕地面

积、地下水资源情况,以及和市区的相对距离,随着农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已发展成为以农业收入为主的远郊四村。全镇14个行政村“4:6:4”的区域定位和发展优势已非常明显。

(二)二、三产业和劳务产业快速发展。宁远堡镇是金昌市及金川集团公司发展循环经济和接续产业的主要承接地,现有各类企业449家,有工商业户1200多户,初步发展起家庭餐饮、房屋租赁、基础建材生产、农产品批发、加工、建筑、运输等产业。同时,全镇从事二三产业和进城务工的人员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全镇60%的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和从事二三产业,特别是城郊六村尤为明显,农民已逐步脱离了对土地的依赖。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6200元中来自二、三产业收入就达到4622元,占到人均纯收入的75%。

(三)政策保障日益健全。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为下一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利用、制度建设等问题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宁远堡镇还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小城镇改革试点镇,也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不利因素

(一)分散经营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宁远堡镇人均耕地少,耕地经营以分散经营为主,农业难以达到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发展

要求。

(二)未利用的集体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低。宁远堡镇地域广,未利用的集体土地占到辖区面积的96%,但这些土地的开发利用效益低,农民不能从土地上直接受益。

(三)“空闲房”现象阻碍了新农村规划建设。由于宁远堡镇青壮年劳动力中入城务工和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较多,农村旧宅只有老人居住或无人居住的现象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并阻碍了村庄整体规划的建设。

(四)农民进城居住“门槛高”。长期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尽管有了一定收入,但由于城市房价不断上涨,大部分人仍然是居无定所,只能住狭小破旧的出租屋。

(五)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农民进城后由于收入不稳定,没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和养老保险制度,所以农民只能将自己承包的土地和旧宅基地作为自身生活来源的最后保障。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地处城郊,离城近,二三产业和劳务产业发达是宁远堡镇发展的区位经济优势所在,而人口多,荒滩多,山多,耕地少是宁远堡镇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因此我们审视镇情,扬长避短,提出“四六四”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即城中四村要融入城市核心区,建成与市区景观带相配套的景观辐射区;城郊六村要融入城中四村规划区,建成与城中四村规划相配套的二三产业服务区;远郊四村要融入城市生活区,建成与城市生活需求相配套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区,采取推进农村改革、整合土地资源、

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措施,全面推进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推进农村改革,高标准高起点规划未来。农村改革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助推器”,要把这项工作做好,首先就要从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上做起,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城乡发展,按照“发展宁远、繁荣农村、融入城市、富裕农民”的指导思想,实现“跳出农村建农村,融入市区促发展”的目标,具体要实现“四三二一”目标任务。

1、城中四村要实现“四个融合”,即把西坡村建设成为与龙泉景观带相融合的全市最大的农民花园小区;把马家崖村建设成为与绿色长廊相融合的特色餐饮小区;把高岸子村建设成为与金水湖景观带相融合的休闲娱乐小区;把镇政府所在地白家嘴村建设成为与北京路入口景观带相融合的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目前,正在进行的西坡城中村改造严格按照“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保”的要求,采取以地换房产和以地建保障的方式,坚持“统一制度,因地制宜,合理保障,强化机制,明确责任”的原则,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地换房产是指为了解决农民建设资金问题,在城市规划范围内的农民须用其原有宅基地和周边的土地换取相应房产,具体方法是人均1亩地可换取54平方米的房产(其中包括24平方米的住宅和30平方米的经营性资产)。同时,实行以奖代补的优惠政策,凡入住惠民新区的农户人均奖励1万元的暖气补助费和装修奖励金;以地建保障是指在年满16周岁的西坡村民中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政府从土地收益金中补贴30%,集体和农户自筹70%,年满60周岁的居民按规定领取养老保险

金。同时对种植养殖大户的生产用地进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出农业生产区。以此达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2、城郊六村要实现“三个集中”,即把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把住宅建设向中心组集中;把人口向城市集中。按照多元化发展的原则,集中建设适宜创业和生活的新型人口聚集区,集中发展二、三产业,逐步推进社区化管理。坚持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打破村域、组界,规划建设特色产业职能型中心村,形成合理的城乡分布格局。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普惠,和谐共享的原则,在两个自愿和两个支持,即自愿拆除旧宅,支持新农村规划建设;自愿对土地实行有偿流转,支持土地集约化经营的前提条件下,使长期进城务工的农民逐步从土地上分离出来,以成本价集资入住城市核心区,逐步实现农民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最大程度推进就业地与居住地的统一,使农民的职业转换与区域迁移能够同时实现。

3、远郊四村要实现“两个改变”,即改变村容村貌,建设高标准小康住宅;改变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调整种植适合城市人口生活需求的经济作物。

4、全镇要最终实现“分子要扩大,分母要缩小;收入有增长,吃穿要高档;城里有住房,农村有用房;住到城里安心,回到农村放心;城乡相互推动,共同促进繁荣”具有宁远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二)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农村土地经营收益。近年来,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城市日益向周边农村扩张,对整合土地

资源,提高农村土地经营收益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1、整合城中村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增加土地收益。宁远堡镇以服务城市的理念,采取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方式,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集中管理”的原则,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逐步建立有效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在城中四村整合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土地级差效益,优化配置,盘活存量,发挥土地资产性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土地综合开发,从而获得较强的资金支持,达到提高土地经营收益的目的。

2、整合镇区范围内未利用的集体土地,实行股份化经营,增加土地收益。

在宁远镇镇域范围内的未利用集体土地,按照“群众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的流转模式,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共同组建合作社,将镇区内的集体土地全部入股,不再有农户分散经营,由合作社统一整合集体土地予以储备。随着发展的需求,合作社将储备的土地有偿流转,按收益分红的方式,让农民得到更高的土地收益。

3、整合城郊村耕地,实行有偿流转集约化经营,增加土地收益。在城郊各村建立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机制,探索土地集约化经营模式,通过中低产田改造等方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增加土地收益。

(三)转变增收方式,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促进农民增收是关键。宁远堡镇地处城郊,服务城市的优势

较明显,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二、三产业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具体的工作中,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增收。

1、促进土地经营大户增收。按照宁远堡镇各村区域布局的宏观定位,把土地集约化经营作为农业持续增收的第一要务,政府争取政策补贴,项目推动,成立合作经济组织等形式,鼓励农户土地有偿流转,把不依靠土地作为主收入的分散种植户土地向大户集中,发展规模生产,抵御市场风险,从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经营大户的收入。同时经营大户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兼业化比重,能够带动富裕劳动力的转移。

2、促进二、三产业和劳务输转增收。借助各类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发展商贸物流、交通运输、房地产、餐饮娱乐业,拓展城市经济带,努力构建城镇发展产业支撑体系,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工资收入和经营收入。利用区位和房屋资产优势,引导农民创业型就业,积极发展家庭餐饮业、加工修理业、休闲观光农业;组织入住城市核心区的中青年妇女联合经营家政服务业和个体小商贸,鼓励其进入超市、市场等劳动密集场所,赚取工资性收入;在规划小区和城市核心区逐步发展物业管理、社会治安等公益性岗位,适当安排困难家庭成员就业。

3、促进房屋租赁和经营性资产收入增收。围绕城中四村生活安置区建设公共商业服务区和专业蔬菜市场,以分户租赁和集体租赁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加大房屋租赁业的资产规模,获取资产经营收入。以四口之家为例,以传统方式经营土地,每亩地人均年净收益为200元,合计800元,但若将土地经营收入转化成经营性资产收入,四口人可获取120

m2的商业门面房,按目前金昌市房屋租赁最低收费标准10元/m2计算,每月有1200元的收入;按商业网点最低收费标准20元/m2计算,则每月收入为2400元。显而易见,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后,经营性资产收入将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

(四)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进程。建立城乡均衡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

1、均衡发展城乡社会保障。建立城乡救助联动机制,实现资金来源制度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不断扩大救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

2、均衡发展城乡教育。根据“三个集中”的目标任务,坚持小学向中心村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高中向城市集中的原则,搞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实现城乡学校资源整合,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3、均衡发展城乡医疗卫生。积极实施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建立城乡医疗卫生交流机制,缩小卫生服务的城乡差距。

4、均衡发展城乡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普及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实现城乡信息一体化,加强城乡互动的文化交流活动,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水平。

总之,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政策措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而我们宁远镇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使全镇农民实现具有宁远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一)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一) 摘要: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可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要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县域规模。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追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更迫使我们认识到,原有二元体制架构下建立的城乡关系,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另外,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等问题,都进一步证明单纯靠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靠分散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经济多年内需不足的问题。进一步讲,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一方面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工农、城乡互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另一方面就在于实施和完善推进城镇化,从而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由此也大大地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也就是说一方面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但另一方面只有扩大城市,才能发展城市。为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一、城市化发展现状 以吉林省为例,改革开放前期,吉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均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却相对缓慢,2008年全省农村人口145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4%,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320万。也就是说还有一半多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二元结构分割现象较严重。其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不仅低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唐等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判断吉林省还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重工业占较大比重,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有限。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城市难以大量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阻碍了城市化的步伐。二是小城镇发展较为缓慢。吉林省的城市规模结构以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数量少、规模小,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基础薄弱,制约了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进程。三是吸引外资能力不强。 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就全国而言,在未来的10多年中,全国将有3.5亿农村居民离开农村,到城市定居,使城市人口从今天不足6亿增加到10亿,使我国成为有2/3城市人口的国家。新迁入城市的人口将主要分布在8个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的超级城市,和15个人口数量处于500—1000万的大城市中。另外,到2025年,全国至少会出现221个人口数量超过百万的城市。这一新的城市化进程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到2025年城市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目前的25%上升到33%。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是城市化推动了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未来20年也将是继续这样。满足城市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全国需要新建170个交通枢纽,需要新建总建筑面积超过400亿平方米的500万栋楼房,其中5万栋楼房的楼层超过30层。吉林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全面振兴,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政策、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从束缚他们的土地中解放出来,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像吉林省这样一个拥有2700多万人口的省份,又有着像长春、吉林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要让更多的农民经过培训,从黑土地当中走出来,进入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因此,有必要使城市化水平至少提高到70%以上。目前,长春市城镇人口(不含所辖县、区)358.1万,驻长高校学生约50万,合计408.1万人。3年内应该达到500万,7年内达到700万,到2020年实现900万,这样,将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长春。每个市(州)再发展到50—100万,这就有500~900万,再加上40多个县,农村人口就基本上转移到城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加快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思考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实践中,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问题也凸显出来,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城乡一体化内涵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 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阐述,但总体感觉深度不够,对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够清晰,很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明确。这些误区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误区一: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化。城市化发端于19世纪中上叶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是由于工业化引起的人口自发迁移到城市,是由工业“积聚效应”引起的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的人口集中过程。城市化是工业化和产业分工的结果。而城乡一体化是指统筹城乡这两个系统的经济社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不是忽视城市与乡村在空间发展和经济基础上的区别,盲目地把农民转非变为市民,把农村变为城市,不是简单地提高了“城市化率”就代表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这种认识不仅曲解了城市化,更

曲解了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必然会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简单地等同于城乡一体化。 误区二:城乡一体化就是新农村建设。纵观当前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措施、报道,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简单的城市反哺农村,在物质和资金上给农村大力支持,帮助农村修路盖楼,解决农民子女教育、生活、出行等就是在搞城乡一体化,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文件、措施稍加改动就变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文件、措施,这显然是片面的。城乡一体化与建设新农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城乡一体化包涵新农村建设,是整体和局部。城乡一体化发展了,新农村建设也必然发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得好,必定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者的区别在于,城乡一体化是更高层面更大范畴的旨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而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是“乡”,基本不包括“城”,主要是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要低于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乡”,应该通过提升“乡”的地位、作用,逐步打破分割壁垒,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分工优化,协调发展,而不能用新农村建设代替城乡一体化。 误区三: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这个观点主要体现为

城乡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一试题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下面说法正确吗?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也明显 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在长三角区域已经 正确 能够比较自由地流通。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2. 下面说法正确吗?双带就是指我们江苏这个沿海发展带 的和东陇海发展带,其中东陇海地区是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 域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3. 下面说法正确吗?要推进区域的一体化进程,一是要加快 基础设施一体化,第二个就是要加快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体系的 正确 一体化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4. 下面说法正确吗?主体功能区规划它具有约束性,既要约 正确 束市场主体的开发行为,不用约束政府的行为。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B

5. 下面说法正确吗?江苏省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不协调。区 域间功能服务和生态条件的差距还比较大,就是我们三大区域, 正确 分布还不够均匀,不够协调。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6. 下面说法正确吗?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江苏坚持一手 抓粮食高产制度的普及化,提高单产水平,稳定粮的食生产, 正确 一手抓高效农业规模化,大力发展适时农业,促进了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7. 下面说法正确吗?农业生产空间是叫两带三区。两带是指 沿江农业带和沿海农业带,三区是指我们的太湖农业区和江淮 正确 农业区、徐北农业区,就是苏北灌溉总渠,徐北农业区。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8. 下面说法正确吗?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地建设,要充 分发挥沿海深水港口、土地、岸线爱心资源比较丰富的独特优 正确 势,集中布局发展大型生化、钢铁、造船、汽车等联合产业, 形成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和积聚效应。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9. 下面说法正确吗?具有江苏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 的思路是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产业化提 升农业,我们努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大力 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就业保障这 五个一体化,这是工作思路。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正确答案:A
正确 √
10. 下面说法正确吗?继续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放宽城市 特别是中小城市的落户条件,鼓励和引导农民向城镇就近和异 地转移。 A. A.正确 B.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正确 √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旅游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模式调研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同时,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城乡之间的差距(包括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基础设施的差距、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等等)也正在加速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近年来,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广大农村应如何作为?本文以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生态旅游的实例,进行了调研和探索。现将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及重要地位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源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从而使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等方面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我国城乡之间的各种经济、文化等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一体化思想受到我国领导、学者和社会群众的普遍重视。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之后,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必

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 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多种措施,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而生态旅游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绿色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生态旅游以及农业体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即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 [提要]城乡发展不平衡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既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影响社会稳定和谐。造成城乡之间巨大鸿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城乡二元体制,要实现城乡一体化,主要是通过以下三大举措来推进。 关键词:推进;城乡一体化;举措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只有城乡“齐步走”,才能全国“一盘棋”。而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不仅导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而且公共服务水平过于悬殊。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对城乡二元体制进行改革。 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前提条件。我国户籍管理因有农业、非农业户口之分,让城乡之间产生了触目惊心的鸿沟。现存的户籍制度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打破“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户籍管理格局,势在必行。户籍制度改革需要付出巨额的改革成本,目的在于让转户农民都能享受到城市均等的公共服务,这是改革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在全国最引人关注的是重庆市2010年8月启动的户籍制度改革,以省一级为单位在全国户改还是第一次。重庆此次大手笔推出的两年300万、十年1,000万的农民进城计划,将成为几十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规模最大的一次实践。在重庆这次户籍改革中,土地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农民交出土地,换取城市户籍,从而可以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好处。由此可以看出,重庆做法的核心是农民拿土地交易公共服务,当然这种做法也引来很多争议。实行了户籍一元化并不代表就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怎样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正在考验着各级地方政府的智慧。 “十二五”期间是户籍制度改革最关键的时期,城市人口首次大于农村人口(常住人口)。现在已经有13个省市区宣布改革户籍制度,但大部分改革只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给农村人口提供与城市人口同等的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户籍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是把户籍的登记与公共服务的提供脱钩,将来的公共服务提供要与居住直接结合在一起。2012年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其中提到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做起,因为农民工要成为市民,首选的仍是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他们虽然在大城市打工,但最终还是想在就近的小城市或县城安家落户,毕竟成本要比大城市小得多。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就是寻找一个有效的融资机制,来渐进地把城市公共服务提供给那些已经进入城市、并以城市为主要收入来源和生活地的农村流动人口。但改革一定是渐进式的,不管是社会保障还是基本公共服务都需要国家大量财力来支撑,这些都需要逐步增加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 二、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改革土地制度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30多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城乡二元体制。土地过于分散和地块过于狭小,难以达到规模经济,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第一,改革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十七届三中全会宣布允许农民按照自愿有偿原则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正如小岗村分与合带给我们的启示,距离大包干将近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规划 几年来,为适应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市适时地启动了“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规划工作,完成了曹家营村、赵家营村、武银福村、甲尔坝村和陈户窑村等部分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哈业脑包镇域总体规划》、《新城镇镇域总体规划》、《兴胜镇镇域总体规划》、《麻池镇镇域规划》、《昆区南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二道沙河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村镇规划改造和长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使村镇建设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5年4月开始,根据自治区政府要求,我局开展了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对规划区内村镇现状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依据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包头市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各区、乡(镇)撤乡并镇工作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思路,以及村庄经济和区位条件,将城市规划区内147个村庄和2个农场在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划定了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三个区域,并明确了三个区域的范围及规划编制标准,即城中村:269平方公里,就地城市化,按城市社区标准进行规划;城边村:296平方公里,按其实际情况除部分城市化外,其余的按村镇标准进行规划;城郊村:320平方公里,

全部按照村镇标准进行规划。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四区改造建设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先后完成了昆区、九原区15个村庄的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并于2006年2月份通过了自治区专家组评审,2006年7月份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该规划。 2007年,指导各旗县区完成了包头市首批100个新农村、新牧区试点村庄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结合撤乡并镇工作的完成,指导九原区完成了五镇一苏木的乡镇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达茂旗、固阳城关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2、加快建设步伐 按照改造规划要求,近几年我们主要完成了下述建设任务,1998年完成了曹家营村、赵家营村搬迁任务;2001年完成了武银福村改造工作; 2004年完成了兴胜花园小区建设;2005年完成了甲尔坝4期改造工程、陈户村一期改造工程和卜尔汉图新村建设;2006年,完成建设的有南海子新村、陈户村二期工程、当铺窑新村等8个村庄;2007年,开始进行的有和平村、王大汉新村、臭水井村、昌福窑、井卜石等城中村改造建设工作。 3、制定法规、规范,严格规划管理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在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为保证各类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在规划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更好的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要

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材料

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总结及建议 200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发改委、一体化办等市直单位的协调指导下,该区紧紧围绕建设“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的工作目标,创新体制机制,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农民权益得到保障,加快了农民变市民步伐。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亿元,同比增长14.5%,地方财政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34.8%;农民人均纯收入5150元,同比增长15.2%。 一、城乡一体化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强力推进集中居住点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521”工程,凤凰新城土楼社区10.6万平方米安置房主体封顶,桥头社区18.5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开工建设,张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渠沟集贸市场建设加快。全市规模最大的采煤塌陷村庄搬迁项目仁和小区交付使用,2000多户居民民已搬迁新居,入住率达50%以上。总投资13.4亿元的64个城乡一体化项目全面完成年初既定目标,进一步拓展了城乡发展空间,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二是着力推进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去年我们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示范、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以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出台了“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高效作物规模种植”专项资金扶持办法,财政兑现补贴资金320万元。全年实现土地流转5070亩,新增优质蔬菜面

积3110亩,新建温室大棚967栋,鲁楼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加快建设,郭王食用菌、黄里石榴、油坊绿色蔬菜等七大基地初具规模。依托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凤凰山农贸城等平台,扶持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4家,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三是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坚持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着力建立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全年投入5486万元组织实施28项民生工程,其中涉农16项,投入资金3000万元,同比增长50%以上。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完善新农合保障制度,参合率达到97%以上;积极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新增就业岗位6620个;1.01万人的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完成,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全面实施;新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设施、沼气网点等项目31处;改造提升14家村级标准文化文体活动室和14家标准卫生室;实施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工程,推进区实验中学、土楼小学的标准化建设,我区被评为“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去年底又被确定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实验区。 二、主要做法 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变市民作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强力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凤凰新城”是农民聚集的新型社区,是全市城乡一体化试点的重点工程,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凤凰新城”等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从全区范围内抽调熟悉工程建设的人员集中办公,实行区级领导包保责任制、督察调度制度,确保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萧山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总体经济实力强劲,区域发展能力迅速,民生改善不断提高。基于这样一个现实,需要进一步科学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法路径,建立科学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具体要求。萧山结合实际,在2003年1月的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加快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实现由强县市型向都市型的转变的发展思路。这个思路的提出,使萧山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渐渐凸显。之后,在2003年7月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做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议,使全区基本形成(空间、经济、人口、社会、生态)五个一体化格局,并相继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按照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要求,以空间重组为突破口,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来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空间融合和社会进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萧山地处钱塘江南岸,为杭州南大门,东接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全区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户籍人口12022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929人。辖有22个建制镇,4个街道。城区4个街道总人口269964人,其中非农人口200953人。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88年萧山撤县设市时的7平方公里扩展到2001年撤市设区前的26平方公里,至2008年达到54.43平方公里,成为杭州实力最强、地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区域网络化大城区的框架初步形成。2008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6.5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达到4.1:64.1:31.8。全年财政总收入126.8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18亿元。2008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69元,恩格尔系数0.35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87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87元,恩格尔系数0.34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3.8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73.49平方米。城乡统筹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城乡统筹的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都比较高,全区城市化率超过了65%,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580.24亿元,成为萧山经济的支柱,尤其是民营经济占到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城市化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奠定了坚实基础,使萧山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有了现实基础。 二、路径选择

征地拆迁基本情况自查报告

金川区宁远堡镇2010至2011年 5月征地拆迁基本情况自查报告 金昌市国土资源局金川分局: 2010年以来,我镇征地拆迁工作主要围绕省市重点项目金阿铁路、金永高速公路北京路入口处、金昌市职业技术学院、市区南京路、天津路、北环路及天然气门站、母站、金昌监狱家属楼等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全部采取货币安置,用地单位与村组或农户签订征地拆迁协议,款项拨付后再进行征地拆迁。所有的征地拆迁补偿费都拨付到镇农村财务核算中心专户,待各相关村组分配方案确定后再将征地补偿费用严格按照征地拆迁相关规定足额兑付给村民。下面就以上重点项目工程的征地拆迁情况做简要汇报: 一、金阿铁路 金阿铁路是省发改委核准的铁路项目,途经宁远堡镇龙景、宁远、中牌、西湾、东湾5个村,经丈量占用耕地295.78亩,其中线路占用耕地213.73亩,无法耕种和灌溉的边角地82.05亩,需搬迁农宅20户,迁坟1000多座,共需各类补偿费13448370.73元,实际到账13195300.33元,已向农户兑付共计11731979.65元,其余款项待二次征地(边角地)款到账后兑付到农户手中。 二、金永高速公路北京路入口 金永高速高速公路北京路入口位于北京路于河雅路交汇处,征用白家咀村集体土地92.92亩,拨付征地补偿费3809720元,地上附着物补偿费2490148元。已向农户兑付共计5945993.77元,剩余款项待工程完工后兑付。 三、天然气项目

天然气门站征用高岸子村集体土地32.3亩(含边角地),需征地补偿费1491000元,现已全部兑付到农民手中。 天然气母站征用高岸子村集体土地33.3亩(含边角地),需征地补偿费2041000元,地上附作物补偿费159000元。现已拨付2200000元,兑付给农民补偿费2159613.03,剩余款项因村民分配方案未定,暂未兑付。 四、金昌市职业技术学院 金昌市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征用马家岸村集体土地7.13亩,征地补偿费292330元,项目拨款200000元,兑付给农民200000元。 五、市区天津路 天津路征用马家岸村集体土地8.06亩,共需征地补偿费322330元,已全部拨付到农户手中。 六、市区北环、西环路 市区北环、西环路占用西坡、白家咀、马家岸、新华四个村组的耕地。项目拨付征地补偿费27437880元,现已兑付给以上村民22572370.16元,剩余款项待村组议定分配方案后兑付。 七、金昌监狱家属楼 金昌建于家属楼占用马家岸一组集体土地86.58亩,需征地补偿费3982680元,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元,已全部拨付到农户手中。 八、市区南京路 市区南京路占用西坡村集体土地227.093亩,需征地补偿费7066681元,已全部足额兑付给村民。 以上项目没有发生一例强征强拆现象,也没有一项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情况

理清思路抓落实 真抓实干促跨越

理清思路抓落实真抓实干促跨越 ——宁远堡镇“推进四六四,实现新跨越” 思路决定出路,目标就是方向,思路不对,干劲越大,损失就会越大。近年来,宁远堡镇镇就什么是具有宁远特色的城乡一体化之路、如何实现这条特色之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在深入学习全国城乡一体化先行乡镇发展经验并充分分析宁远镇情的基础上,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发展相联”的原则,对全镇14个行政村按照城中四村、城郊六村、远郊四村三大区域“4:6:4”进行合理定位,提出了“发展宁远、繁荣农村、融入城市、富裕农民”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四六四”区域经济发展思路,确立了城中四村要实现“四个融合”,城郊六村要实现“三个集中”,远郊四村要实现“两个改变”,最终实现一条特色之路的“四三二一”目标任务。 三年多的实践证明,宁远堡镇的这种思路是符合宁远堡镇实际的,也得到了宁远堡镇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积极拥护。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思路确定后,如何落实至关重要。对此,宁远堡镇严格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采取“领导包片抓域、部门包村抓面、干部包组抓点”的工作机制,将各项系统工作细化、量化到各党政领导、各部门单位和每个干部职工,使得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肩头有责任。同时,围绕“团结、务实、优秀”的六个字准则和“平常时期能够看得出来、关键时期能够站得出来、危难时期能够豁得出来”的三句话要求,以及一种具有“愚公移山”宁远改革创新和拼搏精神的“六

三一”镇村组三级干部队伍建设标准,着力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面前无戏言”,切实俯下身子狠抓落实,真正把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土地集约化经营等各项工作中的小事当成大事来干,把易事当成难事来抓,注重在细节、小事上下功夫,将各项工作干好干实、干出成效。近期,宁远堡镇结合“七一”组织了一次以“理清思路抓落实、真抓实干促跨越”为主要内容的闭卷理论测试,通过测试,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对宁远堡镇镇情实际、发展思路、目标任务有一个更为清晰准确的认识,从而积极主动的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截至目前,天庆家园白家嘴新村拟建地点初步确定,待进一步研究论证后将规划建设;村级综合办公楼和镇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天庆家园西坡新村天润苑1#、3#楼和繁星苑2#楼建设已开始动工,预计年底前将完成主体工程;小区幼儿园、南京路经营性资产续建工程主体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建筑装饰、外墙粉刷;新华路经营性资产已完成方案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近期将动工建设;上海路西侧街景改造工作已拆除沿街农宅40套,并已开始清运建筑垃圾,待方案设计和图纸审查通过后,将动工改造。天庆惠民综合市场目前正在进行方案设计,新华路商住楼、上海路转角商场等项目已于5月份开始相继动工。集中生产区续建工程进展顺利,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已动工修建33套,现正在与市供电公司、区水务局等相关部门协调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天庆家园高岸子新村建设项目全面启动,目前,规划设计、方案审批和“三通一平”等前期工作及丹霞苑一期、二期招标工作全面完成,都已动工修建。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相关政策解读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相关政策解读》 是非题: 1.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预言:有两件大事将对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造成深刻的影响,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2.要扩大内需,必须走城市化的道路。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3.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是新型城市化内涵中提到的“六个更加注重”的内容之一。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4.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是新型城市化内涵中提到的“六个更加注重”的内容之一。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单选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最佳答案前点击选择。) 1.要实现新型城市化基本内涵中提出的发展路向,我们在管理方式上,要破除“()”的观念。正确答案是:(B) A 重增长轻环境 B 重建设轻管理 C 重经济轻社会 D 重城区轻农村 2.下列属于“五个明显的不足”内容的是:()。正确答案是:(C) A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B 发展空间不大 C 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能力不足 D 生态环境太差 3.在新型城市化发展中要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解决好问题有()。正确答案是:(A)

A 社会相对公平 B 建设轻管理 C 经济轻社会 D 城区轻农村 4.要实现新型城市化基本内涵中提出的发展路向,我们在区域关系上,要破除“()”的观念。正确答案是:(C) A 重规模轻结构 B 重洋轻土 C 重自身轻周边 D 重政府轻市场 多选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案前点击选择。少选、多选、错选,该题均为不通过。) 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预言:()将对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造成深刻的影响。 (正确答案是:AC) A 2000 B 2001 C 中国的城市化 D 中国的城市规划 2. 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达首次突破()%,达到了()%。 (正确答案是:CD) A 40 B 41.3 C 50 D 51.3

城乡一体化建设状况调研报告完整版_1

编号:TQC/K906 城乡一体化建设状况调研 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乡一体化建设状况调研报告完整 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党的xx届三中全会强调,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这对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有效途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1、城乡一体化的含义、重要性、目的、意义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宏观因素,城乡分离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的隔离,造成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两极分化的局面,从而产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而后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起来,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保证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生态一体化和信息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厉以林认为:城乡一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工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工作或经营企业。还有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

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的过程。总之,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1、城乡一体化过程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镇化水平既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和相当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滞后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十分突出。但是,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却在曲折中逐渐提高。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我国城镇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 一、1949年—1978年城乡不协调发展格局 1949年以来,结合自身国情,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户籍制度把农民和土地绑在一起,城乡之间缺少市场联系,城乡二元化开始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化三改”,优先发展重工业,强化了城乡二元化,而后随着工业发展的快速推进,导致了城乡差距逐步拉大,加剧了城乡不协调发展。 二、1979年—1989年城乡一体化起步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阶

7《宁远堡镇西坡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细则》

宁远堡镇西坡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细则(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甘肃省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省委办发[2008]9号)文件和全面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小城镇试点工作,现对《宁远堡镇西坡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办法》进行完善,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西坡城中村,是指纳入《金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的西坡村所属区域。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西坡村农户或村民,特指同意《西坡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办法》的西坡村三、四、五、九、十组的农户或村民。 第四条西坡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转变增收方式,实现城乡一体。 第五条宁远堡镇成立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宁远堡镇城改办),具体负责西坡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 第二章规划布局 第六条西坡城中村综合改造优先规划建设住宅楼和商用房、市场、出租公寓等经营性资产(以下简称经营性资产)。 住宅楼规划在西坡新村小区,经营性资产规划在西坡新村小区为主

的沿街路段。 西坡新村小区规划在上海路以西、南京路以东、华芳家园以北、新华西路以南。 第七条西坡城中村综合改造区域内的种植、养殖大户,政府将在城市规划许可的区域为其规划集中生产区。 第三章基础设施建设 第八条各级政府负责西坡新村小区以下方面的投入: (一)规划设计; (二)水、电、暖、路及环卫、绿化、亮化、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配套; (三)社区标准化建设; (四)社区服务管理。 第四章建设资金筹措 第九条西坡新村小区的住宅楼和经营性资产由宁远堡镇城改办组织建设,建设资金通过土地出让方式筹措: (一)愿意入住西坡新村小区的村民,人均委托处臵1亩土地以户为单位通过西坡村委会委托宁远堡镇城改办统一管理、处臵和经营,筹措建设资金; (二)委托出让的土地,宁远堡镇城改办要按组、户、人进行登记,并分别与村委会、村民小组签定土地统一管理、处臵和经营协议;

最新2020年镇文化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2018年镇文化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2020年,镇文化服务中心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文化部门的指导下,以金昌市旅游发展重点工作为主线,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为需求,创新文化活动载体为目标,着力推进全镇文化、旅游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一、2020年度工作总结 重点工作一 1、文化阵地建设工作 (1)已完成龙景村、西湾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装修改造项目配电工程前期申报工作,现正筹备招标工作,预计11月底可完工。 (2)完成省级四星级农家书屋(龙景村农家书屋)的申报及评定工作。 (3)镇政府笼式足球场建设项目及天庆家园西坡二期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正在实施,预计10月底可完工。 (4)定期或不定期配合区文广局对各村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2、组织制度建设工作完成情况 (1)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四室一厅管理制度上墙;建立免费公开制度,设置“四公开牌”制度牌等。

(2)规范、提升各村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服务标准和档次,建立健全各村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管理制度、服务标准。 3、文化队伍建设工作完成情况 (1)以“乡村舞台”引领农村文化建设,指导和帮助全镇14个村18支文艺社团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打造“一村一特色”文化品牌模式。积极开展乡村大舞台文艺演出,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2)重点扶持和培养西坡村、高岸子村、马家崖村、宁远村等人数较多,积极性较高,组织性较强的文艺团队4支,经常性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及组织参加各类文艺比赛,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组织各村文艺团队、文艺骨干、负责人及社区文化专干参加市、区文化、体育部门的业务培训,累计培训5场次230人次。 4、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1)开展了宁远堡镇2020年迎新春文艺汇演、宁远堡镇“展民俗风情·品宁远美食”地方特色小吃大赛。 (2)配合区文广局已在东湾、西湾村开展“送福·送春联“送文化下乡活动。 (3)龙景村“六点一线”徒步旅游线路已初具规模,现已完成以“宁远大桥→龙景野狐子湾→金蟾山奶驼场”线路为主的宁远堡镇“行走美丽乡村·环保在我心中”大型徒步健身活动。

城乡一体化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化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新形 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这 对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 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 有效途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加快推进。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长期 形成的城乡二元机构没有根本消除,工农关系不协调、城乡关系失衡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发展差距呈扩大趋势。十 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 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加 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格局。只有广大农民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农民各项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发展才能真正体 现以人为本;只有尽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状况,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 持续。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重大任务。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 障社会公平正义。当前,农村安定和谐局面面临许多压力,存在不少不稳定因素。农村富 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加大,农民养老等社会保障不健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政权建设需要 加强,一些农民权益受到侵犯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因素。只要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 发展,从法律、制度、政策上努力营造社会公平正义的环境,从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 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 实的利益问题,才能切实保障农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使广大农民安居乐业、 生活富足,使广大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因此,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村民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了良 好条件。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不平衡,差距主要在农村。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 平较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城乡面貌反差较大。近年来,随着工 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的明显加快,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失的速度也在加快,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更加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是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下来的, 有的是在现实发展中形成的,而且互相交织,解决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实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没 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国家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 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必须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