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论柳宗元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论柳宗元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论柳宗元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论柳宗元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论柳宗元诗歌的艺术特色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0711班

作者:常瑞娜

指导教师:袁媛

职称:

摘要:一代大师柳宗元,身处走向衰落的中唐晚期,在大家辈出、百家争鸣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当时一位杰出的诗才。柳宗元诗歌在表面的恬淡、冷峭之中,潜藏了诗人孤寂、抑郁的情怀;加上佛学思想在诗人身上的渗透及具有对比特征的抒情方式,使其作品展露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与韵味。

关键词:柳宗元;诗歌;幽冷峻峭;佛学理趣;恬淡;对比性

Discusses Liu Zongyuan poetry shallowly the artistic style Abstract: A generation of Master Liu Zongyuan, places moves towards the decline the Tang later period, pours forth on the Tang Dynasty poetic world in everybody which, hundred school of thought contends, saves poem few one, but has actually is handed down for generations work. He in oneself unique life experience, in the thought feeling foundation, profits from predecessor's artistic experience, displays own creation talent, creates one kind of unique artistic style. Became at that time,an outstanding poetic talent. Liu Zongyuan poetry in surface indifferent to fame or gain, cold in, has hidden the poet alone, the despondent mood; Adds on the Buddhist studies thought and has the contrast characteristic on the poem person body seepage to express feelings the way, causes its art show to reveal the out of the ordinary artistic value and the flavor.

Key words:Liu Zongyuan;poetry;Quiet cold steep;Buddha scientific theory interest;Indifferent to fame or gain;Relative property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在唐代文坛上,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也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诗人。他留下的诗歌作品共计160多首①。存量虽不多,但在体裁上,其诗以五言为主,皆有古诗、律诗和绝句,尤其是律绝,精妙异常,备受后人称赏;在题材上,对咏史、叙事、山水、抒情和酬答赠别之作均有涉猎。凡此大都作于诗人贬谪之后,确知为贬谪前作的仅有《省试观庆云图诗》、《韦道安》和《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三首而已,由此可以看出,柳宗元诗歌的大部分均作于贬谪永柳州时期。诚如《新唐书》卷168传云:“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逐,地又荒疬,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数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柳宗元的诗作也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中涣射出特异的色彩,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韵,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研究柳宗元的诗歌,今天我们很有必要对其诗歌的艺术特色整体上作一论析。

一、幽冷峻峭的格调

真正的艺术是创作者情感凝注的产物,它源于苦难的现实,正是人生中难以排遣的矛盾冲突及主体内心骚动不宁的苦闷情绪,构成了创作的动力;柳宗元面对那场导致自己终身沉沦的悲剧始终无法释怀,这使得他内心压抑,情感郁结;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形,才会形成其沉郁峻峭的诗风;这也正是其内心情感物化到艺术上的外在表现。总之,他抑郁的性格气质、悲剧性的遭遇、苦闷深沉的情感,构成了他悲剧的人生,也构成了他诗歌艺术风格的核心—幽冷峻峭。

“幽冷”主要表现为柳诗寂寞幽深的意象与意境;“峻峭”则表现为柳诗清峻峭洁的语言风格;它们是形成柳诗独特风格的两大要素。

柳宗元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有识之士,他那救时济世的炽热情感与身遭贬谪的残酷现实形成强烈的冲突。地处偏远的南荒,身为孤囚的处境,使性格孤独的他长期体验着痛苦的现实,于是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揪心的寂寞便浸入其深层意识之中,而这种意识又往往不经意地外现于他的诗歌当中,所以,他笔下的“孤”、“独”、“寂寞”等字眼用的很多,如:“孤生易为感”(《南涧中题》);“孤赏白日暮”(《戏题阶前芍药》);“况我万里为孤囚”(《放鹧鸪词》);“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夏初雨后寻愚溪》);“独钓寒江雪”(《江雪》);“日午独觉无馀声”(《夏昼偶作》);“羁囚阻平生”(《首春逢耕者》)等,诗人就是把孤独、忧郁、羁囚这些情绪结构起多层次的寂寞幽深的诗的形象,诗的王国。

(一)寂寞幽深的意象与意境

柳宗元在诗歌意象的选取上,对色调清冷幽暗、充满落寞孤寂意味的物象往往给予较多关注,表现出“幽冷”的一面。诗人笔下多是深秋严冬的景物,少有鲜艳的色彩和蓬勃的生机,呈现出一派荒芜凄凉、凋残寂寞的气象。如水是寒水;花是寒花;松是寒松;露是寒露;月是寒月、残月;泉是寒泉、幽泉;野是寒野;村是荒村;木是古木;叶是黄叶……所有的景物都着上了寒、黄、幽、荒的冷调色彩。此外还大量出现枯桐、疏竹、枯干、幽谷等充满凄冷意味和峭拔之感的意象。例如: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朔云吐风寒,寂历穷秋时。(《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南涧中题》)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秋

晓行南谷经荒村》)

以上诗句不是一般的客观景物描写,而是把诗人主观情感移之自然物象,使之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客观事物也随之灵化了。总之,意象偏于冷、幽、暗是柳宗元诗的总体特征,也是诗人孤独内心世界的反映。这些充满凄冷的情调,幽暗的色彩和落寞趣味的意象聚集在一起并反复出现,无疑大大强化了柳宗元诗歌的幽冷风格。

与柳宗元诗歌在意象选择上偏重色调清冷幽暗相对照,在艺术造境上,诗人自然会重视幽静深邃境界的创造和清冷凄迷氛围的渲染。如《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深夜,万籁俱静,月露都是寒的,泠泠声响的泉声和山鸟偶尔的一声清脆鸣叫穿过萧萧竹林发出,越发衬托出寒夜的清冷静寂。

又如《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诗人在此诗中更是具体描写了清晨行经山村时所见的景物,以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点缀贯连,构成一幅宁静的自然图景,这一清冷幽谧的境界,正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意绪,也表现出了幽冷的一面。

(二)高洁的人格和峭拔的语言

从遣词造句,用笔行文看,柳宗元特别注意字词的精当选择与笔法的深刻锻炼,充分体现

了其诗歌峻峭的特点。对此,前人也有所论及,如胡应麟说柳诗“清而峭”②;清代姚莹说柳诗“绝嶙峋”③。如果说创造寂寞幽深的意象与意境形成了柳宗元诗歌色调幽冷的一面,那么诗人不屈的个性及使用峻峭嶙峋的语言则形成了其诗歌骨力峭拔的一面,二者紧密糅合,共同构成了柳宗元诗歌的典型风格。柳宗元诗歌清峻峭洁的格调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清峻高洁的人格精神

柳宗元是一位坚持正义的政治家,在永贞革新失败之后,他连遭贬斥,为此他孤独徘徊过,也消极悲观过,但从本质上来讲,他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这也有意无意地体现在其诗歌作品当中,如那首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最佳者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期间,它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在诗里,作者采用了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的气候和景物,只数语便点染出了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在加上“孤”、“独”二字,很好地显示出了诗人远离尘世的处境,也折射出作者顽强不屈、傲然高洁的精神品格。沈德潜评此为“淸峭已绝”。

再如《笼鹰词》: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云披雾裂虹蜺断,霹雳掣电捎平冈。砉然劲翮翦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歌以笼鹰自喻,抒发了作者当年参加政治革新时的豪情,以及失败后遭到迫害摧残的悲愤,并渴望有朝一日能实现其宏伟抱负,结尾两句“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充分展示了柳宗元的期望与自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不屈不挠的个性特征。

2.峻洁峭拔的语言风格

柳宗元在诗歌作品中极力追求想象的奇特和文字表现的峭拔,如《界围岩水帘》[1](277):

界围汇湘曲,青壁环澄流。悬泉粲成帘,罗注无时休。韵磬叩凝碧,锵锵彻岩幽。丹霞冠其巅,想像凌虚游。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

《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1](298):

发春念长违,中夏欣再睹。是时植物秀,杳若临悬圃。歊阳讶垂冰,白日惊雷雨。笙簧潭际起,鹳鹤云间舞。古苔凝青枝,阴草湿翠羽。蔽空素彩列,激浪寒光聚。的皪沉珠渊,锵鸣捐佩浦。幽岩画屏倚,新月玉钩吐。夜凉星满川,忽疑眠洞府。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有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并以比喻、夸张、词序颠倒以至文字的怪异等方式,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奇特瑰丽的世界,使诗的锋棱毕现,给人以陡峭的感觉,且其中“清壁”、“凝碧”、“垂冰”、“青枝”、“阴草”、“翠羽”、“素彩”、“寒光”等意象多尖利瘦硬,其修饰语的选用,如“青”、“凝”、“垂”、“翠”等,是他心境的结果。至于柳宗元诗歌中形象尖利的词语,更是屡见不鲜。如“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笼鹰词》)[2](17);“左右六翮利如刀,踊身失势不得高”(《跂乌词》)[2](15);“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2](354);“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2](357);“奇疮钉骨状如箭,鬼手脱命争纤毫。今年噬毒得霍疾,支心搅腹戟与刀”(《寄韦珩》)[2](361);“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负弩啼寒狖,鸣枹惊夜狵”(《答刘连州邦字》)[2](389);其中的“剪”、“利”、“戟”、“剑铓”、“割”、“劈箭”、“刀”、“崩云”等无不尖利峻刻,使柳宗元诗歌呈

现出峭拔的风格。

柳宗元诗歌在用字方面也表现出很高的艺术修养。如《南涧中题》中的“秋气集南涧”句中的“集”字就极为精当。深秋时节,诗人独游到此,满目凄凉,百感交集,怎不悲从中来,一个“悲”字将景之冷落,心之悲凉表现的淋漓尽致。

又如《重别梦得》中“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一个“忽”字,点出了诗人对光阴转瞬即逝的惊异;再如《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中的“宦情羁思共凄凄”,一个“共”字,把诗人遭贬与思念双重凄凉之感沉重地表现出来。

还有《江雪》[2](43),诗中的“绝”、“灭”、“雪”等文字极为简洁,不可移换,它们均属“皆”部入声,短促斩截,读来有劲峭之感,而其意义也都有通向峭拔寒冷的一面,从而有力地烘托了诗的肃杀气氛。

总言之,柳宗元诗歌的特点在于意象幽冷、语言峻峭,人格高尚,并善于从幽冷峻峭的意境中表现沉重的感情,从而形成诗歌的一大特色。

二、诗歌与禅趣的摄融

柳宗元诗歌特点的形成,一方面同他的才情秉赋,遭际阅历有关,同时,他的哲学思想、生活情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创作。每每拈来柳宗元诗歌细细品读,就会深感其中幽幽透出一股盎然的禅意,呈现出鲜明的禅学理趣。众所周知,柳宗元虽不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可他也并不拒绝佛教思想,在他漫长的被贬抗争过程中,他就是借助佛教思想来抚慰心灵的。我们知道,柳宗元好佛,他自谓:“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于零陵,吾独有得焉”(《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3](567)。柳宗元认同并接受了佛学理念,这些理念又会反过来影响他的审美意识,从而使其诗歌作品打上了禅趣的烙印。

(一)宁静空寂的境界

佛家重自然,追求平静、空幽的境界。这对柳宗元的审美趣味影响很大,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而柳宗元却非常偏爱或者说只偏爱静寂荒冷、色彩幽暗的景物,他对清冷幽寒的事物非常敏感。如: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新植海石榴》)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这些诗句,不需外在的刻意渲染,就已弥漫着清寒幽冷的气氛,表现了“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境界。

贬谪中的柳宗元虽然在主观上依旧处于压抑与寂寞的氛围中,但在客观上,他毕竟远离了官场倾轧与政治纷争的污浊,与释门高僧的频繁交往,进一步拉开了他与现实的距离。他同高僧们参禅论道、谈玄说佛,佛教的出世法慰藉着诗人孤独寂寞的灵魂,在诗中虽看不到佛教的教义,却可以根据作者的“情”去体味蕴含在其中的禅意。

佛家讲出世,追求的是一个宁静的世界,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柳宗元晚年的山水诗里,从中我们常常可以体味到那种超然尘外的“空寂”,如著名诗篇《江雪》,此诗作于宪宗元和九年,即柳宗元被贬至永州的第十个年头,在那里,诗人的内心充满了苦闷和忧虑。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内心充满痛苦,无子绝嗣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忧虑,在这种心情的驱使下,他感到万事皆空。《江雪》一诗的意境就是大自然的“千山”、“万径”和渔翁寒江独钓,除了漫天的大雪,周围再没有生命存在,这是一个严峻、幽静、寒冷的世界,是一种空寂的境界,使全诗给人一种超尘出世之感。

再如《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此诗也同样表现出一种暂时忘却人生的恩怨得失,泯灭了是非荣辱观,得到了“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的愉悦与满足,因而作品也更好地表现出宁静空寂的意境。

再如《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永州后定居愚溪时所作,诗中写自己厌倦长期官场的拘束,认为这次贬谪南荒反是幸事。诗人通过对晨出夜归田园生活的描写,展示了一副优雅清淡的图画,表现了作者悠闲惬意的心境。诗中船桨撞溪水中的石块发出响亮的音响及诗人的引吭长歌,衬得山中更加幽寂。因为这些声响正是以“来往不逢人”夜的宁静为背景,诗最终还是导向静谧的,在意境的创作上,也着意追求一种无人之境的宁静。

又如《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宿云散洲渚,晓月明村坞。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全诗清空恬淡,没有世俗的喧嚣扰攘。诗人以“无事”之心造宁静之境,描写了雨后愚溪北池早晨的景色:云散日出,溪景明丽,高树临池,诗人置身其中,闲适的心境与清幽的景物浑然相契。全诗的景物平凡、自然,丝毫看不出诗人主观情绪的涉入,从文学范畴而言,柳宗元与佛教关系的启示,重要的不在于其悟道的深度,而是在于禅学思维方式对诗歌创作构思的渗透与影响。还有《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作者以素描的手法,用浅淡的笔墨勾画出一副幽雅淡美的水乡风光图,漂泊的渔翁,清澈的江水,袅袅的炊烟,初升的红日,构成了一副闲适恬静的画面,使人产生一种柔和秀美的感觉。诗的末两句正是禅宗“不于境上生心”的形象表现。又如:

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构法华寺西亭》)

平野春草绿,晚莺啼远林。(《零陵春望》)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旦携谢山人至愚溪》)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首春逢耕者》)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夏昼偶作》)

旷野少行人,时闻田鹳鸣。(《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与崔策登西山》)

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在一瞬间直觉地发现大自然澄江如练,夕照临轩的画面,感受到雁鸣高天、莺啼远林、童敲茶臼、旷野鸣禽的清音,静中有动,喧中有寂,这种寂静气氛的捕捉与传达,正是诗人心中那“无念”、“无往”禅境的外化,是禅境的融入,这也是柳宗元诗歌别有一番天地的原因之一。

(二)浓厚的佛教意识

“永贞革新”的失败,是柳宗元一生的重大转折。之前,他是封建王朝最高行政机构里的一位要员,之后,他作为“罪官”而被放之永州、柳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苦闷、寂寞、黑暗的时期;加之家庭中先后丧母、丧女使其精神萎靡不堪,于是就写下了不少禅理诗,其中流露出了“我法皆空”、“生死轮回”等浓厚的佛教意识。如《巽公院五咏》[4]其三“禅堂”:

发地结菁茅,团团抱虚白。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万

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

柳宗元在这首诗里主要阐发的是佛教“我法皆空”的观念。诗人借诗谈禅,表现心静如一的境界。天台宗创始人智觊大师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说:“能了解一切诸法皆由心生,因缘虚假不实空故,以知空故,即不得一切诸法名字相,相体真止也”,柳宗元在诗中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诗中“如”即“真如”事物之性,也即空义,能够体悟到客观世界由心而生,虚假不实就是达到真正禅定的要求了;诗的结尾以众鸟高飞,杳无遗迹来比喻,更能让读者形象地体会到这种浑然一体的禅境。

还有《巽公院五咏》其一“净土堂”:

结习自无始,沦溺穷苦源。流形及兹世,始悟三空门。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清泠焚众香,微妙歌法言。稽首愧导师,超遥谢尘昏。

全诗表现了佛教精神不灭和生死轮回的思想。诗人认为:人所经受的各种苦难都是由无始的“结习”和“生死轮回”所导致。人只有一心向佛,才能使精神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往生西方净土。《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一诗也是借佛教教义来宣泄内心的苦闷,其中写到:“结构罩群崖,回环驱万象。小劫不逾瞬,大千若在掌。体空得化元,观有遗细想。喧烦困蠛蠓,跼蹐疲魍魉。寸进谅何营,寻直非所枉”,在这里,诗人融合了天台宗“一念三千”的教义,只要一念正确就没有是非人我而得到解脱了,进而领悟到退避、消极的人生哲学。

他的《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也流露出较浓的佛教思想,“真源了无取,妄还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写了诗人对经义与修身关系的理解:学禅即须直探真源,而不能像世人那样空逐妄迹,内心的感受也许有望与佛祖相契合,但修身养性却难以达到圆熟之境。这是在说理,理不艰深,却说的透彻,不独学禅,启示任何事物都是行难于知。所以元好问赞其“深入理窟,高出言外”(《木庵诗集序》),可见柳诗中的禅学思想较为浓厚。

三、呈现出一种恬静淡泊之美

任何一位诗人都会因其生活经历和艺术修养的差异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一旦这种独特的趣味和追求物化于诗歌当中,便形成了其鲜明的诗歌美学特点。柳宗元的诗歌就充分显示出了恬静淡泊之美。试看《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5]: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贬谪失意之愁,在历代文人笔下,总是显得郁闷曲迂,但在本诗中,作者却将笔力放在景物的渲染上。夜半时分,四野空寂,繁露满天,夜不能寐的诗人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月色清凉,照射疏竹,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这清冷的明月,泠泠的水声点染出一种幽寂的意境。“石泉远逾响”中的“逾”字,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加上山鸟的时而一鸣,更加反衬出夜的静谧。诗人将眼前所见之景,尽收笔端,似乎漫不经心,但又自然地将贬谪荒地、寂寞失意、孤苦彷徨的愁绪融入景中;结句写诗人依柱谛听,一直到天明。“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面对如此清冷之景,孤独的诗人能说什么呢?全诗的景物没有浓艳的色彩,芳华尽去,诗人只是淡淡地涂抹,又淡淡地了结,显示出柳宗元诗歌淡美的一面。

再如《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就诗人而言,眼前的花尽叶落之境与心中的凄伤迷茫之情是相通的,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这时,政治的希望,还乡的希望都破灭了,联系他去柳州写的“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与浩

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及“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岭南江行》)等诗句,就可以觉得“宦情羁思”是什么滋味,而这种羁思积累在诗人心中已非一朝一夕,诗人在这里没用浓彩重墨渲染,只用“凄凄”两字轻描一笔,就足以表明一切了。整首诗语调平缓,然而在平缓的语调后面却隐藏着诗人一颗不平常的心,也就是说诗人的忧怨之情潜藏在其诗作的恬淡之中。

又如《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诗人摆脱“簪组”之累,寄情与山水泉林之间,将呈现在眼前的农圃、山村、露草、溪石、楚天、清湘、白云等一组组优美的自然风景有机地构织起来,形成一幅恬静淡远的画面。从京城的朝官沦为荒远之地的逐臣,本是人生的一大不幸,但诗人却放开一步想,认为自己长期为仕宦生涯所累,如今来到永州这地方,诗人因闲暇无事,便与农家为邻,周围都是农田菜园,偶行山林间,便像一位超然于俗外的隐士,清晨耕作于田间,翻动满是露水的杂草,夜晚划船而归,在溪石间发出悦耳的声响,这真可算的上是一件幸事啊!由此也可见出诗人对世界的一切都很淡泊,他不再为改革失败而痛心,也不再为被贬而失意。诗人在饱览自然美的同时,将自己的经历处境和主体意识移于自然物之上,将个体精神与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心灵上的种种郁闷也被大自然涤荡一空。诗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交融形成了它独特的这种美学特点—恬静淡泊。柳宗元诗歌之所以能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也源于他这种恬淡的审美追求。

四、抒情方式的对比性特点

柳宗元诗歌在抒情方式和情感表现上具有鲜明的对比性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遣词造句层面上的对比

柳宗元诗歌抒情的对比性首先就体现在其诗歌中遣词造句及景物场面上。如: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时回。(《再上湘江》)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读书》)

徒言万事有盈虚,终朝一掷知胜负。(《龟背戏》)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种柳戏题》)

这些诗句中“去”与“回”,“南”与“北”,“巧”与“拙”,“智”与“愚”,“盈虚”与“胜负”,“覆地”与“参天”都是遣词造句,意义层面上的对比,这不是近体诗要求对仗所包含的普通修辞对比,而是诗人情感表达方式的抒情性对比。

有些对比会因诗人特定的宇宙时空,人生经历,思想感情而蕴涵独特的意义。永贞元年九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再贬为永州司马,诗人沿湘水南下,经过十年的贬谪沉沦生活后终于在元和十年奉召回京,心情十分喜悦,“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汨罗遇风》),理想再次燃烧,“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汨罗遇风》),自以为可以重展才华,建功立业,情绪也由抑郁悲伤的低谷上升到饱和快乐的顶峰;然而“疑比庄周梦,情如苏武归”(《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诗人无意中的庄周梦化蝴蝶,苏武归汉重新进入政治中心却落空,几个月后诗人又被贬到更加荒远僻静的柳州,便发出了“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的慨叹。诗人情绪的悲欢离合、心境的冷暖,所处时空的变化都深蕴一种必然的对比性。又如《夏昼偶作》: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这里也包含了字词和场景的对比。首先是“南”、“北”地理方位的差异性比较,正因为南州太热,故北牖敞开,突出空间的距离性和地方性特色;其次是“无馀声”和“敲茶臼”无声与有声的

对比;最后是熟眠诗人之醉和天真无邪的山童之醒的对比。再如:“上苑年年占物华,飘零今日在天涯”(《种木槲花》),此句在写法上从对往事的回忆,借助今昔对比,表现心里落差。正是在层层对比却又浅近自然、豪华落尽中凸现诗人少有的开朗欢娱和恬淡自得之意。又如诗人叹息时光流逝,则写到:“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郊居岁暮》),其中“今”与“昨”也是字面上的对比;在其赠答送别中也不忘对比,如“君子尚容与,小人守竞危”(《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其咏史诗中也处处可见对比意义或对比场景的字句,如“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就是以育人为公的屈原和种橘千株为子孙计的李衡两种不同的生命境界作对比,表明自己去私为公的殷殷期望之情。“刷毛伸翼和且乐,尔独落魂今何为”(《跂乌词》),它以群乌得意与歧鸟孤独落魄对比,寄托了自己坎坷曲折的仕途感受。

(二)主观愿望舒适之情与客观作品悲怨之情的对比

主观情感期待舒适之情与客观情感上忧怨之情互动形成的对比性,主要反映在柳宗元诗歌中所体现的悲喜交集、哀乐相生的情感对比上,如《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

隐忧倦永夜,凌雾临江津。猿鸣稍已疏,登石娱清沦。日出洲渚静,澄明晶无垠。浮晖翻高禽,沉景照文鳞。双江汇西奔,诡怪潜坤珍。孤山乃北峙,森爽栖灵神。洄潭或动容,岛屿疑摇振。陶埴兹择土,蒲鱼相与邻。信美非所安,羁心屡逡巡。纠结良可解,纡郁亦已伸。高歌返故室,自罔非所欣。

诗人由于“忧倦”之情而难以眠,遂踏雾登临江津以求“自乐”。宁静中缓缓日出,澄明晶莹,上有飞禽高雾,下有鱼影潜沉,双江汇合,奔涌西流,更有不知名的怪物在浮游,潭心荡漾,早鱼为邻,这些美好清新充满活力的景物使诗人得到一点解脱和慰藉,即纠结可解,抑郁得伸。然而毕竟是贬谪荒远之地,去国怀乡之情经过短暂的消释后又自然生发“信美非所安,羁心屡这巡”的感慨,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忧乐交接、悲喜交集之情的融合。

再如《南涧中题》[6]: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由“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四句看,诗人耳闻幽谷鸣禽,目观清流寒藻,入深探奇,竟忘记了疲劳,心境是愉悦的,可是诗人这种得意却是有条件的。得意之前,便将先有的失意之感暂时下沉到潜意识层中;在得意之后,这种失意之感便越发浓烈地涌上心头,更何况他所游之南涧是那样寂寥清冷,秋气也是那样凛冽肃杀,所闻之声又是羁禽的幽谷哀鸣。所有这些,作为触发他内心深层悲感的媒介,不得不使他得意未终便忧从中来,在对“孤生”、“失路”的联想中,生发出“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的凄怆感受。

又如《构法华寺西亭》开始写:“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诗人满腔热情期望登高愉悦身心,也确实放松了身心,随着探幽访胜的人骋目四望,有“割如判清浊,飘若升云间。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这样的美景,这种开阔宏大宁静清远的佳景暂时同化了诗人,舒适了诗人,便有了“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孱。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的感慨。然而,志虽适却不能久适,颜旋开却又闭,“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羁旅思乡贬谪不遇之情瞬息又产生了。这些都体现了诗歌中忧乐交替的对比性特点。

(三)抒情风格淡泊与深沉的对比

柳宗元诗歌在抒情上还具有淡泊与深沉对比的一面,并很好地体现在其诗歌当中。如脍炙人口小巧绝伦的《江雪》,全诗语言清新平淡,不加雕琢。千山沉寂,飞鸟绝迹,大雪飞扬,大地、人和物都归于隐退,万物浑然一体。后两句刻画的人为之景中寄托和隐喻着诗人孤傲执着的性格和追求,可见,这不只是一首写景小诗,还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情感,诗人寄深情于淡景,完美地体现了其抒情风格上淡泊与深沉相互对照的特点。

再如《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的标题点明时间、地点及原因是半夜西园望远,繁露的坠落是悄无声息的,但作者却能闻到,这种敏锐细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是寂寞难眠的,此时他不能虚静也不能忘怀,于是揽衣起床,只见冷月高悬,如水的月光静静流泻,勾勒了一个冷寂空旷的境界,然而诗人又点之以泉声缀之以鸟鸣,以有声衬无声,使清冷之境更清冷,随之诗人自己的心也变得清冷起来了,自己的内心也融入到这夜景当中。全诗表面上记叙的是诗人午夜难眠起床独望这一件小事,语言浅显,平淡,实际上,却寄寓了诗人被贬后深沉的哀怨寂寞之感。

又如《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樽。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这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饮酒诗。开篇即点出了饮酒的缘起,因“少愉乐”、“驱忧烦”而“开清尊”,继而写饮酒后的感受,不仅心情变得不一样了,就连天地山水在作者眼中都觉得热闹、温润起来了,然而正当烦扰既逐,情绪稍转舒畅之时,诗人却触景生情,那蔼蔼的树木尚能自庇而保全旺盛的生命,而自己又能如何呢?虽没说出自悲身世的弦外之音,但已让读者感受到了,如闻如现;随后诗人又以超旷淡泊之语,将悲情一笔荡开,写到:“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喝醉了便倒在芳草地上偃卧休息,此中之趣,在诗人看来,即使是那些富翁也未必真正了解。诗人最终得以宽解和超脱,表现出其对外物淡泊的一面,然而他又对饮酒恣意之乐的赏心和体悟表现出了蔑视世俗,看破社会黑暗腐朽的深沉情感。

总观柳宗元的诗歌,我们可以知道,一代宗师柳宗元之所以能够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主要源于其诗歌的独特性。柳宗元有才华兼具志略,曾满怀激情地以朝官身份参与了“永贞革新”运动,但时世弄人,“永贞革新”及其失败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因之而被贬至荒蛮之地永州和柳州,进而便陷入苦痛孤寂之中。永州和柳州地处边远,且巉峻陡峭、峰头林立、环境险恶,在表层物象和深层情感的双重作用下,作者在诗歌中便表现出一种幽冷峻峭的格调;黯淡的时势,“愚”不谐俗的性格,兼之以“古来才命两相妨”的集体意识,终使怀抱济世之志的他处在了深深的孤寂之中,为了摆脱现实困扰和心灵重压,为被现实苦痛孤寂折腾的够呛的灵魂寻找到支撑点,诗人曾做了走近佛禅、转向历史、怀土思归、走向自然的努力,这就使得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摄融了浓厚的佛学理趣,同时也透露出作者恬静淡泊的审美追求;诗人走近佛禅、走向自然等举措虽然在消弭诗人孤寂情感、缓解生存与环境之冲突、维持精神与心里平衡方面,确乎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这只不过是让其心灵得到一定的舒慰与解脱,而无法从根本上让他超脱、达观起来。因为他始终不能彻底抛开俗世的生活和贬谪的骚怨幽愤,心灵固执地胶粘在过去的某些事情上,这就使得作者在诗歌的抒情方式上表现出对比性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柳宗元诗歌的几大特色。

注释:

①据王国安的《柳宗元诗笺释》所载诗统计:柳宗元现存诗138题,共164首,贬谪前仅三首,元和十年返京期间作诗十三首,赴柳途中作诗九首,柳州任上作诗三十三首,其余皆作于永州,即115首.

②参见明代胡应麟(1551-1602)著《诗薮》.外编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校本第534页.

③参见清代文学家姚莹(1785~1853)著《论诗绝句六十首注》第十八首,合肥黄山出版社1986年第220页.

参考文献:

[1]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68-71.

[2]尚永亮[编].柳宗元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4-15.

[3]柳宗元.柳河东全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37-63.

[4]吴在庆.历代名家精选集-柳宗元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41-42

[5]张炜.论柳宗元诗歌风格[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5):9-12.

[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6-145.

谢辞

本论文的设计是在袁媛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袁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袁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袁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几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较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我还要感谢同宿舍的各位姐妹们,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她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她们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辛勤地抚育着自己的女儿,不辞劳苦,不知疲倦,默默地寄予着无限的希望。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和磨难,他们都在背后给我支持和鼓励,时刻做我可以依靠的温暖臂膀,使我不断成长……

(全文12857共字)

柳宗元描写春天的诗句

柳宗元描写春天的诗句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下面一起来欣赏欣赏柳宗元描写春天的诗句,希望你喜欢。 首春逢耕者 作者:柳宗元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 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此诗写的是诗人来到永州第一年即公元806年(元和元年)早春的情景。 一天,诗人独自出游到永州郊外,目睹到一幅在长安做京官时不曾有过的春意盎然的田园图景。原野上清泉涌流,草木萌蘖,鸟语花

香,更有农人春耕正忙。诗人倍感新奇与兴奋,以饱蘸深情的笔,记下了这赏心悦目的幕幕景象;身为“僇人”,羁留异地,触景生情,勾起了诗人对故土的不尽思念,以及对不幸人生的无限感慨。 全诗以第五联过渡,由所见所闻转入写所思所感。诗人看到一派宜人的早春景象后,引发的不是美好的憧憬、宏大的志愿,而是强烈的思念故土之情。正如近藤元粹《柳柳州诗集》卷三所言:“贬谪不平之意片时不能忘于怀,故随处发露,平淡中亦有愤懑,可压也。”由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联想到北方旧居已人去楼空,昔日田园因无人料理而杂草丛生,沦为荒地;由此又进一步引发对人生的感慨,感到无可寄托——政治前途既已渺茫,沉闷之情又无以排遣,精神的家园不知安在。惶惶不可终日,诗人对这种无所事事的无聊生活,极度地不适与不满,甚至羡慕起隐士来——尽管他们功名无所成但还有所寄寓。无意间诗人遇到了田间劳作的老汉,于是找到了倾诉的对象,诗人向这位素昧平生的老汉一吐衷肠,一泄为快。于此,也正是辛勤劳作的农民给了他以莫大的慰藉,使他舍不得离开田头,无限眷恋地抚摸着农夫的犁耙,交谈中已不知天色已晚,猛回头,发现炊烟已弥漫天空。 在身为“羁囚”的情况下,农夫已成为柳宗元倾诉的对象,与农夫倾心交谈已成了他精神解脱的最好方式。柳宗元之所以那般热爱永州山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永州人的信赖和感激。 但诗歌尾联,诗人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落寞,思念故乡,但在他眼前的仍是烟云横断。这意境与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009届毕业论文题目: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点:青海贵德函授站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06级 姓名:王春燕 指导教师:陈良煜 教研室主任:高斌 成教院院长:蒋东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摘要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而盛唐诗则是这高峰的顶点。李白是中国最深入人心的伟大诗人之一。他最让人诗兴焕发,才华灵动,神气飘逸,心胸俊爽。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李白,正是站在这顶峰上的一颗奇松。 就个性而言,李白是酷爱自由、任侠放纵,崇尚自然,蔑视权贵的人,他的思想较复杂,儒、佛、道、仙、侠等对他有影响。他又是一个极为自负的人,对自己的才能极为自信,这就使他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奔逸、洒脱不羁的特点。 他运用诗较多,且最有个性的是古题乐府,歌行及绝句。李白的乐府虽用古题,却又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借古题写现事,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二是用古题来抒写自己的情怀,这类诗中李白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与情绪融入诗中。除了古题乐府外,李白写得最能体现其特点的还有歌行体(或称七言歌行)。李白的歌行体诗歌将叙事与抒情结合,把抒情诗的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其特点是感情强烈,一气直下,纵笔挥洒,淋漓酣畅。李白的绝句,大都写得清新自然,而又含蓄丰富,有无尽情思。 关键词:浪漫主义;意象;清新

目录 一前言―――――――――――――――――――――――――1 二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1 三想象与喷发式的感情表达相结合―――――――――――――3 四意象的壮美和优美―――――――――――――――――――5 (一)李白诗的壮美意象――――――――――――――――5 (二)李白诗的优美意象――――――――――――――――6 五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7 参考文献―――――――――――――――――――――――――9

分析柳宗元的寓言

分析柳宗元的寓言 柳宗元的寓言在寓言文学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他发展了先秦寓言的传统,使寓言由以说理为主转变为以讽刺世态为主。 中国古代寓言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灿明珠。它作为一种文学体栽,在文学史上确立正式的历史地位,获得了独立的生命,为此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唐代的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朝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二十一岁登进士,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里行。贞元时期,在科名和仕途上是比韩愈得意的。顺宗即位,参加了王叔文的集团,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不到七个月遭到宦官和旧官僚的联合反对而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改为柳州刺史。宪宗元和十四年,死于柳州,年四十七岁。他的寓言作品主要是在被贬永州后创作的。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人民,从而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方面。 柳宗元创造性地将寓言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完美的、更富文学意味的新文体,因而可以说柳宗元是中国寓言文学的真正完成者。以下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论述。 一、内容丰富,寓意深远。直讽世态 柳宗元的寓言发展了先秦寓言的传统,使寓言由以往说理为主转变为以讽刺世态为主,比较广泛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各种流弊与病态,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先秦时期,寓言主要是为阐述哲理和政治主张服务。寓言在这一时期往往成为阐理说教的手段,如《孟子》的“攘鸡”,宋国的大夫戴盈之在跟孟子的谈话中,表示愿意取消部分捐税,但又说今年只能减轻,明年才能取消,其宣扬的是儒家的“仁政”;《庄子》的“庖丁解牛”,则提倡道家的“顺应自然”,说明他的养生哲学:《尹文子》的各篇寓言,全是阐述名家关于“名”、“实”的见解;《墨子》的几段寓言,则是推行墨家“兼爱”的主张。《韩非子》的寓言更是如此,被用来系统地、完整地、全面地反映法家思想服务,“守株待兔”讽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人,反映了进化的历史观:“董阏于”,宣扬了治理国家要实行法家的“必罚明威”的主张,严厉实行法制,才能政绩卓著;“自相矛盾”,是“贤”、“势”不两立的形象勾勒。《战国策》成篇累牍地记录了纵横家的言论,这些政客们运用和编造了大量寓言,为他们的“纵横捭阖”服务,在现实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苏代为了制止赵国攻打燕国,在赵王面前说了“鹬蚌相争,渔父得利”的故事,他把燕赵比作鹬蚌,把秦国比作渔父,给想入非非的赵王当头喝棒,使他从这浅显的故事中猛然醒悟,终于放弃了战争的计划。 在先秦寓言里,说理是第一位的,讽刺是第二位的,或可有可无的。讽刺的特点一直到柳宗元的寓言里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因而极有思想性与战斗性。 柳宗元寓言里反映的生活,可以说是唐末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次动乱虽然最后被平定,

2020年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带答案解析】

重难点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 (建议用时:30分钟) 【命题趋势】 诗歌,尤其是近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类文本的重要一环,已经走出“学得不考、考得不学”的误区,登上了山东等地新高考的模考试卷中,给广大考生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也给学校的教与学工作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以考促教,希望考生重视近现代诗词的复习备考工作。 除了思想内容的答题技巧之外,现代诗歌的手法运用也是重要的知识点,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 【满分技巧】 在现代诗歌鉴赏中,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考生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反复、排比、双关等。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的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修辞手法;(2)分析其表达作用。 例如:艾青《太阳的话》: 打开你们的窗子/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全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容易与读者亲近。 2.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等。 现代诗歌表现手法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表现手法;(2)阐述其表达作用。 例如:纪弦《一片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这两句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 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虚实结合;(2)虚写对祖国的那份思念,实写诗人肯定这片槐树叶来自祖国。这片叶子并不是代表某一个具体地方,而是祖国的很多地方。如果说在某地捡的,就把他思念的地方具体化了,就缩小了。诗人思念的不只是捡到叶子的江南,或江北,而是江南江北都思念。这就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祖国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 3.篇章结构。包括首句领起下文、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前后呼应、卒章显志、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 现代诗歌篇章结构解题技巧:(1)指出诗歌结构如何;(2)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阐述。 例如:纪弦《一片槐树叶》: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柳宗元诗歌鉴赏

柳宗元诗歌鉴赏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代:柳宗元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译文及注释译文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注释⑴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氓(méng):民,百姓。⑵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译文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 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 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 注释

⑴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氓(méng):民,百姓。 ⑵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⑶异服:不合礼制的服饰;奇异的服装。《礼记·王制》:“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郑玄注:“异服,若聚鷸冠、琼弁也。”殊音:异音。特殊的乐音或声音。《后汉书·西南夷传论》:“夷歌巴舞殊音异节之技,列倡于外门。” ⑷青箬:箬竹的叶子。箬竹叶大质薄,常用以裹物。宋周密《武林旧事·进茶》:“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蜡茶……护以黄罗软盝,藉以青箬。” ⑸趁虚:即“趁墟”。赶集。宋钱易《南部新书》辛:“端州已南,三日一市,谓之趁虚。” ⑹御腊:就是御寒的意思。腊,腊月,即阴历十二月,是天气很冷的时候。山罽(jì):山民用毛制作的毡毯一类的织物。这里指用鹅毛缝制的被子。元倪瓒《次韵曹都水》:“萧闱馆里挑灯宿,山罽重敷六尺床。” ⑺鸡骨占年:鸡的骨头。古时或用以占卜。宋苏轼《雷州》诗之一:“呻吟殊未央,更把鸡骨灼。”水神:水域之神;司水之神。《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 ⑻公庭:公堂,法庭。唐王勃《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怀道

寓言故事的特点

寓言故事的特点 一、寓言故事的概念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 二、寓言故事的特点 1、篇幅短小、语言精炼。 2、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3、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4、故事情节多为虚构,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5、通过激烈的词语碰撞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情节对比也更加分明,道理的呈现会更加浅显易懂。 6、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7、读者众多, 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

古代诗歌赏析柳宗元《岭南江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岭南江行①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②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述,潭心日暖长蛟涎③。 射工④巧伺游人影,飓母⑤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 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诗人因谗言被贬赴柳州途中。②黄茆:黄茅草。③蛟涎:蛟龙的口液,这里指水蛭。④射工:射工虫,传说能含沙射入影以杀人。⑤飓母:南方秋夏间,一种象征飓风即将来临前的云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描写瘴气弥漫的江水蜿蜒南去隐入云烟,想象遍地黄茅的尽头是大海。 B.诗歌中间两联将所见所感和神话传说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C.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含蓄反映了作者被贬的复杂心情,为尾联抒情蓄势。 D. 本诗将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语言冷峻奇诡,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 16.本诗意蕴深婉,没有直接抒发迁谪之意而迁谪满纸,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当理想遭遇现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屈原在人生抱负不得施展的时候,却能 ①“,”(司马迁《屈原列传》),自动远离污浊泥水,摆脱污秽环境;陆游在怀才不遇、时不我待之际,却仍旧以诸葛亮来激励自己,②“,”(陆游《书愤》),以典明志,追慕先贤;王安石游览褒禅山时,用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告诫人们只要尽了全力,即使无法达到目的,也无怨无悔。 14.①朱嘉肯定王安石的文章、品行,才杆,而否定他在变法中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首要事务以及用人不当造成恶果的做法。 ②梁启超高度赞美王安石,认为他是盖世英杰, ③我赞同朱嘉的观点,客观公正,因为王安石变法多用自己门生,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失败。或:我赞同梁启超的观点,王安石心存经国济世之志,不畏人言。勇于变法,是著名的改革家。(每条要点1分,第三条只要意思对,酌情赋分。) 15. D (尾联语言浅显直白,面非冷峻奇诡。) 16. (1)首联写隐人云烟、充满瘴气的江水,极目远眺,想象长满黄茅的大地尽头应该就是大海了。暗指贬滴之地偏僻荒凉。 (2)中间两联用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四种事物,曲折反映出当地的荒凉落后和自己处境的险恶,含蓄表达了诗人贬谪南来充满忧俱的复杂心情。 (3)尾联写虽因谗言被贬忧虑之事很多,但诗人不想虚度光阴,想在被贬谪之后有所建树。(共6分,每点2分。) 17.①自疏深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②出师- - 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③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共6分,每空1分)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苪城一带)。唐朝诗人、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代表作品: 《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 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溪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翻译】 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渔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翻译】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一声木橹声响,忽见青山绿水。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小石潭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是中国继屈原之后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在李白的诗歌作品把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采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他的诗歌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因此我们在学习、研读、欣赏李白的诗歌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抓住李白诗歌的特色。李白诗歌有哪些方面的艺术特色呢? 一、李白诗歌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 李白诗歌除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喻可已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要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足见其气势不凡,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出傲世独立的气概和人格力量。他在《行路难》中说:“行路难,行路难”说明作者面对眼前的现实的时候,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岐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使作者感到自已前途一片茫然。但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由于他有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最终使他再次摆脱了岐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将会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此诗句在气势上波澜起伏,跳跃纵横,既显示了诗人对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苦闷、愤郁和不平,又突出表现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使李白诗抒情方式有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这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如《宣州谢眺楼饯别》: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流水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追求功名是李白一生的理想。在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中,腐败王朝的江河日下,李白被权贵排挤出朝来。诗人感到徒有回天之志,却毫无用武之地。只好在诗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郁愤情怀。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开始便把浓烈的情怀抒写出来。接着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喷发:“君不能狸膏全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满腔忿慨喷薄而出,滚滚滔滔。抒发了对当时社会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强烈愤慨。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李白应永王李璘的招聘加入永王幕府。本想以平叛立军功,却不料永王被肃宗认定为叛乱。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以“附逆”被判流放夜郎。在《与史郎中钦

柳宗元寓言故事

柳宗元寓言故事 导读: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翻译: 临江(今江西省樟树市)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 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忘记了自己是麋,以为狗真的是自

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外面的很多狗在路上,跑过去想跟狗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路上一片狼藉。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寓意: 作者对封建守旧势力及其爪牙深恶痛绝,采用寓言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作者通过这则寓言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倚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指出他们必败的命运。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 "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 怜与可悲.这则寓言故事在写法上突出的是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 麋至死不悟的原因是:它忘却了自己的种群本性,而且在养尊处优的情况下没有学会区分敌我。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题

生动隽美谱华章 ——诗歌艺术手法(二)之表现手法 一、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类别 (一)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3、议论。 4、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分为寓情于景、借用典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以景结情 例: 1、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托物言志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以乐景写哀情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5、以景结情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练习: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给分标准:由“山”、“雨”的角度评析出孤寂、凄怆等情感给3分;由“鸟”的角度评析出思乡之情给3分。 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之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三)表现手法: 1、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

柳宗元的诗全集

柳宗元的诗全集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那么,柳宗的诗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的诗全集,各位小伙伴有了解柳宗元的这些诗?欢迎赏析柳宗元的诗全集。全唐诗卷350_1 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柳宗元皇耆其武,于溵于淮。既巾乃车,环蔡具来。 狡众昏嚚,甚毒于酲。狂奔叫呶,以干大刑。 皇咨于度,惟汝一德。旷诛四纪,其徯汝克。 锡汝斧钺,其往视师。师是蔡人,以宥以釐。 度拜稽首,庙于元龟。既祃既类,于社是宜。 金节煌煌,锡质雕戈。犀甲熊旂,威命是荷。 度拜稽首,出次于东。天子饯之,罍斝是崇。 鼎臑俎胾,五献百笾。凡百卿士,班以周旋。 既涉于浐,乃翼乃前。孰图厥犹,其佐多贤。 宛宛周道,于山于川。远扬迩昭,陟降连连。 我旆我旗,于道于陌。训于群帅,拳勇来格。 公曰徐之,无恃额额。式和尔容,惟义之宅。 进次于郾,彼昏卒狂。裒凶鞠顽,锋猬斧螗, 赤子匍匐,厥父是亢。怒其萌芽,以悖太阳。

王旅浑浑,是佚是怙。既获敌师,若饥得餔. 蔡凶伊窘,悉起来聚。左捣其虚,靡愆厥虑。 载辟载袚,丞相是临。弛其武刑,谕我德心。 其危既安,有长如林。曾是讙譊,化为讴吟。 皇曰来归,汝复相予。爵之成国,胙以夏区。 度拜稽首,天子圣神。度拜稽首,皇祐下人。 淮夷既平,震是朔南。宜庙宜郊,以告德音。 归牛休马,丰稼于野。我武惟皇,永保无疆。 全唐诗卷350_2 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柳宗元 方城临临,王卒峙之。匪徼匪竞,皇有正命。 皇命于愬,往舒余仁。踣彼艰顽,柔惠是驯。 愬拜即命,于皇之训。既砺既攻,以后厥刃。 王师嶷嶷,熊罴是式。衔勇韬力,日思予殛。 寇昏以狂,敢蹈愬疆。士获厥心,大袒高骧。 长戟酋矛,粲其绥章。右翦左屠,聿禽其良。 其良既宥,告以父母。恩柔于肌,卒贡尔有。 维彼攸恃,乃侦乃诱。维彼攸宅,乃发乃守。 其恃爰获,我功我多。阴谍厥图,以究尔讹。 雨雪洋洋,大风来加,于燠其寒,于迩其遐。 汝阴之茫,悬瓠之峨。是震是拔,大歼厥家。 狡虏既縻,输于国都。示之市人,即社行诛。

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1、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主要内容: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 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三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着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艺术特点: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 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春望》诗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用“花溅泪”、“鸟惊心”描述自己的亡国之恨。无知的花、鸟尚且如此,诗人的痛苦不言而喻。诗人有关心

柳宗元描写柳树的古诗词《种柳戏题》阅读

柳宗元描写柳树的古诗词《种柳戏题》阅读 种柳戏题 唐代: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译文 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 人们当作谈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 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 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能够流传。 注释 戏:逗趣。戏题:以题诗作为消遣之意。在这里,柳宗元借种柳为题,以轻松的笔调,抒发感情,寄托理想。 柳江:西江支流,流经今柳州市。当时亦称浔水。 故事:过去的事情。推移:指时光的流逝。 昔年:往年,历史。这两句的意思是,今天的种柳会成为将来人们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成为一种史迹。

垂阴:指柳树遮阴。当:理应。覆地:遮盖大地。 耸干(sǒnggàn,即怂赣):高耸的树干。会:能够,一定能。 参(cān餐)天:高入云天。 思人树:《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乡邑,有棠对,决 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思召 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大意即召公有惠 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所种的甘棠树,还做了诗 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后世诗词中,遂用“思人树”作为赞 美官员有惠政的典故。柳宗元在此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努力造 福于民的愿望。 惠化:有益于民的德政与教化。 赏析 《种柳戏题》一诗,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之所 以说其“别具一格”,是因为柳宗元这位对待写作从来都比较严肃的 诗人,在此诗中,却一改自己平时的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将一个严肃的主题,用嬉戏的笔调表现出来。 首先可见到首联两句,先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仔细想来, 种柳劳动也含蓄地暗示了其时间自然在春季。其中所提到的柳江,即 西江的支流,流经柳州,此乃地点所在也。另外在语言上,诗歌一开始,柳宗元有意使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十个字,居然嵌 入了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 极度新颖,极度别致,自不过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人感到 妙不可言。 而颔联针对上联所写发了一番感慨,先想像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 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的一段佳话。这绝不是作者的自夸,实际上,作者心里非常明白,在他所处的时代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一首令人传颂的名诗。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柳宗元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一首《江雪》正是这样,柳宗元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柳宗元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柳宗元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柳宗元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一首先,柳宗元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柳宗元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出现的最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文学天才。李白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作为盛唐诗人中艺术个性最鲜明的一位,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下面我就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李白诗歌的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娴熟的浪漫主义手法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一)强烈的主观抒情性,是李白诗歌的重要特色 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一个阅历丰富的诗人,隐居读书、漫游山水、追求功名、求仙学道,伴随了他的一生。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不像杜甫、白居易那样长于细致客观的描绘,而是经常通过简练的语言来作直捷爽快的抒发,他的诗不是回旋掩抑,而是喷薄而出,奔腾直泻。 李白诗歌的强烈主观抒情性,不仅仅表现在那些直抒胸臆的作品中,在那些描写祖国山川的篇章中,同样跃动着胸襟远大、性格傲岸的诗人自我。 李白的浪漫主义是有其丰富生活为基础的。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 (二)丰富奇特的想象,是李白诗歌的又一重要特色 与强烈的主观抒情性相关联,丰富奇特的想象,最能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一方面,他善于借助梦境仙界,描绘一个瑰丽的理想世界,从而形成与现实的对比,揭露现实的黑暗与残酷。 (三)大胆的夸张与新奇的比喻,使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更加突出 李白诗歌运用夸张大胆又合理,而且往往与新奇的比喻结合运用使浪漫主义特色更加突出。

寓言 与 柳宗元

柳宗元与寓言 一 寓言,顾名思义就是寓“意”于“言”。“寓”的意思是寄托,“意”可以理解为作者所要说明的某个事理或哲理,“言”可以理解为故事。寓言作者把要说明的某个事理或哲理寄托在一个虚构的短小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领悟,从中获得教训。因此,寓言多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讽刺性,人们通常称之为教训。法国著名的寓言诗人拉?封丹曾对寓言作过十分形象的注解:“一个寓言,可以分作身体与灵魂两部分,所述说的故事,好比身体,所给予的教训,好比灵魂。”可见,寓言必须具备教训和故事两个方面,只有教训没有故事,不能构成寓言,至多是一个种譬喻;反之,只有故事而没有教训,也不能成为寓言,不过是一个故事而已。只有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说出一个明显教训的,才是寓言。如果对寓言的起源和发展,内容和形式作一些了解和研究,就可以看到:寓言是在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寓言作家们的长期努力,终于形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一种语言精练,篇幅短小、充满幻想、纯属虚构、寄托着深刻教训的故事。所以,人们常把寓言称作“理智的诗”或者“穿着外套的真理”。

寓言起源于民间,是从动物故事衍化而来的。远古人类生活与动物极为密切,对动物的形态习性非常熟悉。动物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进入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之中。人们的口头创作常常以动物为主人公。随着社会发展人与动物的关系日渐疏远,但人们仍然凭借动物展现自己的理想,传达要说明的事理,甚至把动物“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某种性格,从而表现人事方面的内容。这样,渐渐形成了一种有明显教训意义的文学样式——寓言。 寓言是一种有着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形式,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很盛行。当时的寓言,广泛地见之于诸子百家和《战国策》等书中,如《列子》中的《杞人忧天》、《愚公移山》、《邻人窃铁》,《庄子》中的《坎井之蛙》、《鲲鹏与蓬雀》、《庖丁解牛》。还有《战国策》中的《狐假虎威》、《鹬蚌相争》,《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郑人买履》,《孟子》中的《揠苗助长》,《吕氏春秋》中的《刻舟求剑》等等。春秋战时期各阶层知识分子活跃于各诸侯国政治舞台上,他们游说争鸣,著书立说,常运用民间寓言故事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以增强说服力。因此,许多民间寓言故事得以保存下来。在当时的不少著作中,特别是在《庄子》、《列子》、《韩非子》、《晏子春秋》等书中,就有大量宣传哲理的寓言故事,他们常常把寓言作为立论的有力助手。如庄子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

2013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教案

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教案 高三语文组 2013.3.29 语言特色 一、【解题指导】 这类试题题目一般设置为“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是:(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答题示例】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三、【风格解析】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 (1)含蓄含蓄凝练指意在言外,常常不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往往在于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情感,而是将情感融于所描绘的形象之中。含蓄的手法,可以使诗歌所表现的情更深、意更重、味更浓。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乘舟远去,而送行的作者却久久不肯回转,伫立目送,直到船帆在遥远的天际消逝无踪。这里借形象的图景表达诗人与孟浩然的感情之深。再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眼泪痕干。 这首诗采用“移情”手法,通过“遥怜”“未解”“湿”“干”等词,含蓄地表达了望月思亲的苦思之情。 (2)平淡平淡即质朴。其语言力求朴素,不加修饰,不追求词藻的华丽,在平淡平实之中蕴含着深意。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王维的《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写出门在外的人思念家中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