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原理选择判断题(第1章)

马克思原理选择判断题(第1章)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时间的无限性是指:( C )

A.时间是瞬息万变的 B.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

C.时间是无始无终的 D.时间是不可测量的

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C )的不同回答

A.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

B.物质本质

C.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D.意识本质

3.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 C )

A.机械、物理、化学、生命、社会

B.实践和社会

C.时间和空间

D.液体、固体、气体、等离子体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D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5.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B )的关系问题。

A.物质和运动

B.思维和存在

C. 存在和精神

D.主体和客体

6.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 D )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 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理论形式是( A )

A.古希腊的“原子论”B.中国古代的“五行说”

C.古印度的“四大说” D.中国宋明时期的陆王心学

8.近年来,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话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目前学生负担过重表现在:一是课程门类偏多,内容偏难;二是书本太多;三是作业多、补习多、办班多。这些都给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造成严重损害。从辩证法角度看,造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是( B )

A.忽视了量的积累 B.违背了适度原则

C.曲解了肯定与否定辩证关系 D.否认了物质的决定作用

9.不少农民习惯“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农产品走俏,今年就种什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10.“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C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1.对于同一棵古树,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和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D )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的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的制约和影响12.哲学理论上的“两个对子”指的是()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13.2001年11月10日,在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整个谈判历时15年,“黑发人谈成白发人”,几起几落。这表明( C )

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14.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时要认识到东西部的发展差距是由于一些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原因造成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西部面貌,需要几代人长期艰苦努力,决不能一蹴而就。这是因为( B )

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没有一定的量变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

C.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基础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

A.动力和源泉 B.状态和形式

C.道路和方向 D.方向和过程

16.据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大约有上千条的新词汇产生。比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电子邮件、信用卡、再就业、QQ等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B )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17.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又进一步指出:“人不能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B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C )

A.动力和源泉

B.动力和过程

C.道路和方向

D.状态和过程

19.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属于( A )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20.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 C )

A.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

B.大胆揭露、勇敢面对矛盾

C.科学区分主要和次要矛盾

D.平稳化解矛盾

21.农业的歉收既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也影响工业原料的来源和工业产品的销售,从因果关系看,这是( A )

A.一因多果

B. 一果多因

C.同因异果

D.同果异因

22.“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句话体现了( B )

A.折衷主义思想

B.朴素辩证法思想

C.诡辩论思想

D.二元论思想

23.客观唯心主义的极端形式是( A )

A.宿命论

B.古希腊的柏拉图哲学

C.中国宋代的程朱理学

D.近代德国的黑格尔哲学

24.“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论断表明( A )

A.运动的绝对性

B.静止的绝对性

C.运动的有条件性

D.静止的无条件性

25.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 D )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A.从抽象到具体法

B.归纳演绎法

C.分析综合法

D.矛盾分析法

2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来考察,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本质的可知性;

B.本原的统一性

C.形态的多样性;

D.客观实在性

27.意识的本质是( B )

A.各种感觉的综合

B.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D.“绝对精神”的体现

28.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 )

A.农民播种小麦

B.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法官审理案件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29.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 )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30.看问题“只见树林,不见森林”,是( C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不可知论观点

31.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

B.事物变化的显著不显著

C.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

32.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C )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生热

D.电闪雷鸣

3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盛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说的是( D )A.时间的持续性 B.时间的间断性

C.时间的重复性 D.时间的一维性

34.“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 C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35.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A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C.古希腊唯物主义、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D.古中国唯物主义、近代欧洲唯物主义、现代西方哲学

36.唯物辩证法的“扬弃”是指( D )

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

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37. 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形式是( A )

A.唯我论

B.唯心论

C.唯理论

D.经验论

38.科学证明,人脑是( C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39.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C )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40. 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用木马车送粮,而不是用汽车;《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能做到七十二变,可就是变不出计算机。这说明( C )

A. 人们的立场不同,所以认识就不同

B. 古代文学家思想保守,不善于联想,想象力不够

C.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D. 人们的思想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41.事物发展的“度”是指( C )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限度

4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43.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新事物的灭亡和旧事物的产生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4. 从哲学角度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 B )

A.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C.中国共产党具有科学的指导思想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4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D.十八、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46.“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种观点属于( A )

A.庸俗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47.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的形式说明时间具有( C )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可知性

48.2004年9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正式将“东突伊斯兰运动”列入安理会颁布的恐怖主义组织名单。长期以来,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在我国新疆制造了一系列爆炸、暗杀、绑架等暴力恐怖事件,是不折不扣、典型的恐怖组织。为了打击恐怖主义,维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公安部特别设立了反恐怖局,专门负责研究、规划、指导、协调、推动全国的反恐怖工作。这份材料包含的哲理是:( D )

A.辩证否定观点 B.劳动的观点

C.群众的观点 D.因果联系的观点

49.近年来,一些骗子打着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幌子,借科学术语把封建糟粕装扮起来,编造各种荒谬的理论,并声称发展了新科学。如曾经轰动一时的“水变油”骗局,使得不少人手受骗上当,其中不乏高学历者。一些高学历的人之所以受骗,是应为他们( C )

A.不懂得现象与本质之间存在区别

B.看不到理论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C.没有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D.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50.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A.生产劳动 B.语言的产生

C.物质文明的发展 D.人脑的形成

5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古语说明( A )

A.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发生质变 B.在新质基础上量的扩展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的无限性

52.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是( D )

A. 从抽象到具体法

B.归纳演绎法

C. 分析综合法

D.矛盾分析法

53.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B )

A.动力和源泉 B.状态和过程

C.道路和方向 D.方向和形式

5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C )的统一

A.物质运动是绝对性和相对性 B.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C.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D.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5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指的是旧唯物主义( C )

A.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是机械唯物主义

C.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57.(A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实践 B.运动 C.物质 D.意识

A.是普遍联系的 B.是永恒发展的

C.的运动是绝对的 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58.我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C )的关系。

A.内因和外因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普遍性和特殊性 D.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二、双向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AC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2.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B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B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4.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包括(BD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5.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完全是:(AC )

A.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B.人脑虚构出来的

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D.人们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6.在我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左”倾和右倾错误,在错误理论指导下,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遭受到极大的破坏。

由于19世纪建立了电磁理论,人们根据这一理论制造了发动机和电动机,是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从而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这两份材料说明:(AB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不同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不同

C.社会意识特殊情况下可以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7.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AB )

A.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史观

C.价值学说

D.阶级斗争学说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CD )

A.伸张性

B.广延性

C.持续性

D.顺序性

9.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CD )

A.看其形式,现象上是否新奇

B.看它表面是否完满强大

C.看它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D.看它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10.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时要认识到东西部的发展差距是由于一些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原因造成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西部面貌,需要几代人长期艰苦努力,决不能一蹴而就。这是因为(BC )

A.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寓于特殊性之中

B.没有一定的量变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1.有人说“龙年生贵子”,从因果关系看,这个说法犯了如下错误(BD )

A.倒因为果

B.歪曲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C.倒果为因

D.把没有因果关系的现象主观地联系在一起

12.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要把把握以下两点( BC )

A.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自然物的多样性

B.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的客观实在性

C.可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可知性

D.依赖于人的意识的派生性

1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CD )

A.运动是物质的必然结果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内容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和物质之间密不可分

14.下列活动中属于人所独有的意识活动有( AC )

A.三思而后行

B.饿了就要吃东西

C.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D.趋利避害的本能

15.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包括(AB )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16.矛盾的特殊性就是矛盾的差别性、个性。不同事物的矛盾是不同的,同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矛盾也是不同的,于是就形成(BD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17.在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问题上,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是(AB )

A.直线论

B.循环论

C.一点论

D.均衡论

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实现了( AB )的统一。

A.唯物论与辩证法

B.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

C.物质与意识

D.主观与客观

19.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有()

A.新事物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B.新事物扬弃了旧事物

C.新事物刚刚产生 D.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

20.下列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原理的观点是( AB )

A.一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要抓住主要矛盾,同时兼顾次要矛盾21. ( BC )属于量变的特点。

A.数量的增减 B.稳定性 C.连续性 D.场所的变更

22. 共性是( BD )的。

A.具体丰富 B.绝对 C.相对 D.抽象单一

23.量变的两种情况是( AC )。

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B.在度的范围变化

C.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和结构方式上的变化

D.事物的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24.坚持量变与质变辩证统一的原理,要防止割裂两者的( AD )

A.激变论 B.形而上学 C.诡辩论 D.庸俗进化论

25.把握因果联系原理,有助于( BC )

A.明辨是非 B.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C.总结经验教训 D.分清主次

三、判断题41

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C

2、一般情况下,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C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C

4、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C

5、马克思主义者绝大部分是可知论者C

6、列宁的物质概念从本质上反映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D

7、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永恒的。D

8、哲学上讲的物质是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D

9、平时我们讲的物质财富中的物质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D

10、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研究的物质概念是相同的。C

1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

12、在动物的心理发展成人的意识的过程中,语言决定性的作用。C

13、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C

14、物质的根本属性就是客观实在性。C

15、静止就是运动的暂时停顿。C

16、时间空间的根本特性和具体特性都是绝对的。C

17、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D

18、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物质的C

19、理解社会生活必须从实践出发。D

20、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相对的。C

2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分法和两点论。D

22、矛盾分析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D

23、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认识方法就是矛盾分析法。D

24、握适度原则,就是要防止“过”。C

25、联系的普遍性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C

26、规律不能创造和消灭,但可以根据人类的需要进行调整。C

27、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D

28、二元论者都是不可知论者。D

29、二元论的本质是唯物主义。C

30、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C

31、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具体科学的物质结构等同于物质。D

3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具体的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D

3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D

34、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彻底的唯物主义。D

35、意识依赖于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D

36、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D

37、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D

38、哲学上所讲的矛盾就是逻辑思维上的前后抵触。C

39、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只有矛盾的斗争性才能构成动力。C

40、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统一原理,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D

41、在一定条件下,肯定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肯定。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