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篇 教育管理学总论

第一篇 教育管理学总论

第一篇 教育管理学总论
第一篇 教育管理学总论

第一篇教育管理学总论

第一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

育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的意义和特性

管理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

管理:在组织中,有关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适当领导、组织和安排,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管理的要素:一组织。二目标。三资源。四效率。

管理和行政很多情况,两者是交替使用的。

管理活动的意义

1、管理是一个组织能够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条件,缺乏管理的组织不过是一盘散沙。

2、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最主要的手段。

3、通过有效管理能够提高众人的士气,这对维护组织生存至关重要。

4、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能使组织成员职责分明,减少扯皮和推诿。

管理活动的特性

1、管理活动更多地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2、管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多方位的。

3、管理活动是一种过程。

4、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教育管理活动概述

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

1、现代教育已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事业

2、为了协调教育的发展

3、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资源

4、为了服务于教育

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比较

共同点:教育管理活动也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教育管理的对象,同样是人、财、物、事、时间、空间等成分;教育管理也表现为一个过程,并有其专门的管理职能;其管理方式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等。不同点(教育管理活动的特殊一面即特

性):一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人们难以

定论或把握,如教育目的、教学技能、

学习态度、学术氛围等。二教育完全是

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要受多

种因素制约,这就导致教育管理的很多

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到评判的标

准。三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所

以教育管理活动常常会碰到伦理、道

德、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四在教育系统

中,教学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五对教

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比对其他管理

工作的评价要复杂得多。六教育涉及千

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教育管理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果的统

一)

元价值就是超越其他一切价值的价值,

是最基本的价值。

个人元价值是生存,学术元价值是理

性,管理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用。

教育管理:蓬勃发展的事业

第三节教育管理学学科分析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以学校组织的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

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

和问题。

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一门学科,教育管理学产生于20

世纪初。

教育管理学与相关学科领域

政治学、社会学、哲学、行为科学、心

理学、行政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经

济学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1、教育管理学总论

2、教育管理

体制和机构3、教育政策和法律4、教

育人员及教育对象的管理5、教育实务

管理(上)(下)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

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比较研究

法、行动研究法

教育管理学的未来发展

国际研究与本土研究并重;理论研究与

应用研究结合;信息革命将对教育管理

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学科的分化趋

势。

1、管理活动的意义和特性是什

么?

2、如何理解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

管理活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试分析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和研究范围。

4、请说明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方

法。

二章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我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

思想

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

(1办学体制:官方出资,私家主持。

(2教育管理形式:其教学过程将讲学、

著述、育才等因素融合于一体。

(3教师管理制度:在教师管理上做到

学术不干涉、生活提供优厚待遇。

《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

之一。

(1)学制与学年的设想;

(2)教学管理的主张;

(3)教师管理。

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

(1)儒家孔子:以

“仁”为核心,通过关心、爱护和重视

人来实施有效的管理(要尊重管理对

象)。孟子:管理是发掘、顺应其内在

的自觉地过程。

(2)荀子:看重制度、

法令等对管理的重要影响,欣赏管理尊

严和管理的权威性。

(3)道家:管理要尊重个性,不要对

管理对象过于压抑束缚。

(4)法家:以法为教。

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

教学制度相当完善,从入学到毕业几乎

都有制度化的规定。

宋代教育家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

把受教育的过程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

阶段;德育管理方面主张将道德思想灌

输与道德行为训练结合起来。

书院的教育管理实践:

在教学上,以研习儒家经典为主,采用

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中讲解相结合

的方法;在管理上,带有自治色彩,管

理自主、经费自筹等。

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想

新式学堂的创办

近代教育督导制度的创设

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

主张根据各地的实际实施教育管理,其

教育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和法治。

陶行知的教育管理实践

为促进现代中国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以

及普及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节西方国家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

践和思想

古希腊:西方教育的起点

古代贤哲的教育管理思想

教育应由国家来管理,有必要设计一套

教育制度,重视教材的选择等。

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

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观

国家应担负起管理教育的责任;建立全

国统一的学校制度;学年制和学日制;

班级授课制;考试制度;学校人事管理;

学校纪律。

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

他在使教育心理学华、科学化方面做出

巨大贡献

杜威及其实验学校的管理实践

其教育理念: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组和

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教育即

生活。

欧美新教育运动中的学校管理

在学校设置方面,选址在乡村,贴近自

然,增加活动空间;在教学管理方面,

不硬性规定课程,不强制灌输知识,不

单纯强调智力成绩。在学生管理方面,

认为学校应该是学生自由、快乐的活动场所。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和教育管理发展

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

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韦伯;

行为科学,代表人物梅奥;

当代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西蒙、巴纳德。

古典管理理论:提倡制度化的教育管理(被看作“管理实践的最好的思想基础”)

基本主张:

一把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

工作的最高目标,认为“效率原则是衡量任何组织的基础”。

二认为分工和专业化是管理活动的最

基本手段。

三统一指挥。

四工作标准化。

五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

六看重经济上的奖励和惩罚制度。

七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

八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

人际关系学说:改善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代表人物梅奥)

强调员工的动机、工作满意度、非正式组织的意义等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价值。在人和组织之间,人际关系学说更看重人。人际关系学说理论家坚信,只有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改善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其影响:1大量的著作和论文推动了人际关系理论在教育界的传播;2学校行政人员对满足教师心理需要、提高教师士气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3有识之士呼吁学校在制定计划时倾听教师的

意见,作到民主参与决策;4部分教师开始有意识向学生灌输合作意识,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结构主义:学校组织性质的再认识(韦伯的科层制又叫官僚制)韦伯的科层制:注重组织内部的结构设

计;组织具有一些特征:分工和专业化,

权力等级体系,规章制度等。

韦伯的理论应用于学校有局限性,因为

学校不属典型的科层制,学校还有教学

的专业化。这导致了人们对学校性质的

讨论。

人们对学校性质的讨论中,科恩提出

“松散结合系统”理论,认为科层理论

解释教育组织不合适,因为教育组织具

有特殊性质:1教育组织的目标不是具

体明确的;2教育组织所运用的技术也

不清楚;3教育组织有“流动式参与”

特点,人员流动性大,决策过程复杂。

所以教育组织是一个观念上松散的结

合体,学校系统和学校是以结构松散为

特征,学校有很大的自主权和自由,教

师也是很一般地受到校长的控制和指

导。(主张)----评价为“现代教育组

织理论”。

行为科学:教育管理学从经验走向科学

行为科学: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政治

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探

讨人的行为问题。

(1)巴纳德的社会系统

理论。第一位将行政和行为科学加以关

联的人,最早运用行为科学方法研究组

织问题的人,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

能》。强调组织是一个内外协作、平衡

的社会系统。

(2)西蒙的决策理论。

当代行政学的代表人物,决策理论的创

立者。阐述了决策的意义、类型和过程,

并对组织决策的合理性问题作了深刻

分析。主张以行政行为的研究替代行政

学的传统研究方式。在组织决策研究方

面做出杰出贡献。

(3)领导行为的研究。领导行为描述

文卷、“以员工为导向”和“以生产为

导向”领导两维层面理论;“管理方格

理论”,“权变理论”,“情景领导理

论”等。

(4 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

论”,麦格雷格的“X理论,Y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

“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等。

1、我国古、近代教育家在教育管

理领域有哪些论述和活动?

答:(1)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

践的典范。稷下学宫的办学体制属官方

出资,私家主持性质。教学管理形式将

讲学、著述、育才等因素融合于一体。

教师管理制度上做到学术不干涉、生活

提供优厚待遇。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

理文献之一。学制与学年的设想;教学

管理的主张;教师管理。

(3)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荀子:欣

赏管理尊严和管理的权威性。道家:要

尊重个性,不要对管理对象过于压抑束

缚。法家:以法为教。

(4)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

管理。从入学到毕业几乎都有制度化的

规定。

(5)宋代教育家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

把受教育的过程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

阶段;将道德思想灌输与道德行为训练

结合起来。

(6)蔡元培:主张根据各地的实际实

施教育管理;提倡用民主的精神管理学

校;主张学生自治。

(7)陶行知:其教育管理活动为促进

现代中国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以及普及

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西方国家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

是如何演变的?

答:(1)古希腊:西方教育的起点。

(2)古代贤哲的教育管理思想。如柏

拉图、亚里士多德。教育应由国家管理,

要重视教材的选择;重视被教育者的身

体训练和理智发展。

(3)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

管理理念。

(4)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观:国家应

担负起管理教育的责任;建立全国统一

的学校制度;学年制和学日制;班级授

课制;考试制度;学校人事管理;学校

纪律。

(5)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

(6)杜威及其实验学校的管理实践。

其教育理念: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组和

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教育即

生活。

3、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主张有哪

些?它对教育管理的实践产生了哪些

影响?

答:基本主张:一把高效率地完成组织

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认为

“效率原则是衡量任何组织的基础”。

二认为分工和专业化是管理活动的最

基本手段。三统一指挥。四工作标准化。

五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六看重经济上

的奖励和惩罚制度。七重视正式组织的

作用。八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

影响:古典管理理论中的许多管理方法

在今天学校管理中运用;被看作是“管

理实践的最好的思想基础”。它给教育

管理人员这样一种观念上的启示:教育

管理活动是可以控制的,通过设计一个

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一套完善的规章

制度,遵循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原则,再

辅之以严格的奖惩手段,学校组织也能

像其他一切组织一样,在有限的条件下

实现最佳的管理目标。

4、行为科学的研究涉及到哪些领

域?它是如何影响教育管理理论研究

的?

答:领域:(1)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

论(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2)

西蒙的决策理论。(3)领导行为的研

究。(4)激励理论。(5)人际沟通、

组织发展和变革、角色冲突、组织文化、

参与决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影响:(1)理论角度。它改变了以往

抽象的哲学思辨和单纯的经验总结,在

教育管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化工

作。(2)研究方法方面。行为科学基

本的研究手段是实证研究,包括编制问

卷、访谈调查、实地观察、个案分析等,

使得教育管理的研究更为严谨和科学。

(3)学科建设方面。科学的成分大大

增强,学科的体系也日趋严密和完善。

第二篇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

第一章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管理体制的含义

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

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

(1)国家的政治体

制的制约;(2)社会的经济状况的制

约;(3)受本国教育和文化传统的影

响;(4)受国际改革潮流的影响;(5)

与管理主体有关。

教育管理体制的功能

(1)领导和指挥的功能。(2)权力

分配的功能。(3)分工协作的功能。

(4)提高效率的功能。

正确认识教育管理体制的意义

(1)理论层面:有助于澄清对教育管

理体制的一些模糊认识,加深对教育管

理体制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之间的

相互影响关系的认识,使我们更深刻理

解由教育管理体制所构成的各种教育

管理现象。

(2 实践层面:有助于理清教育管理体

制改革的思路,促使我们认真反思近年

来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经

验及所应吸取的教训,使今后的体制改革工作目标更明确,措施更可行。

第二节从宏观层面看教育管理体制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演进

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之一: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三种类型中最重要)

依据:中央和地方关于教育管理事权的分配关系。

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之二:从属制和独立制

依据:教育行政管理机关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从属制优点:有利于政府统筹规划,有利于加强教育行政管理的权威性。

从属制不足:易出现重经济、轻教育的情况;政府首长任期的限制导致追求短期效果。

独立制(用于地方教育管理)优点:避免外行领导内行,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独立制不足:不利于发挥政府办教育的积极性,不利于教育事业与社会其他事业的协调发展。

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之三:专家统治制和非专家统治制

依据:教育管理决策权是否由教育专家掌握

优点:有利于教育行政首长专业化,对教育事业进行科学管理。

不足:容易将注意力局限于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导致教育行政决策的片面性。

对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

改革重心:完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

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形式: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制度,即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适当结合的制度。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与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之间是上下级关系。

今后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1)要体现中央统一领导的精神;(2)

体现地方分级负责的精神;(3)应体

现调动有关各方积极性的精神。

第三节从学校层面看教育管理体制

校长负责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

核心

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职

工民主管理

岗位责任制和人员聘用制:学校内部管

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确定教职工的岗位数、岗位职责和任

务,根据有关原则实行聘任制,建立合

理的聘任程序

校内结构工资制的改革:学校内部教育

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校内结构工资组成:基本工资(基础职

务工资),补贴工资(车贴、书报费等),

岗位工资(按工作量,含基本岗位工资、

超工作量工资、兼职津贴等),奖励工

资。(在教工的收入分配上拉开了差距,

调动了积极性)

1、试分析教育管理体制的含义及

功能?

答:含义: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

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

度。

功能:(1)领导和指挥的功能。(2)

权力分配的功能。(3)分工协作的功

能。(4)提高效率的功能。

2、比较教育管理中央集权制和地

方分权制的异同。

答:相同点:(1)都有其存在的客观

基础。(2)从优缺点两方面来看,两

种体制各有利弊,绝非是轻而易举的事

情。(3)教育管理体制难以解决一切

教育问题,它更多影响的是国家政策及

管理层面的东西,而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则小得多。

不同点: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在教育管

理工作中,表现为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

政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整个国家的教

育事业,地方政府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主要以实施

3、请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

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答: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要体现中

央统一领导的精神;要体现地方分级负

责的精神;应体现调动有关各方积极性

的精神。

4、评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建立

和完善。

答:(1)校长负责制:学校内部管理

体制改革的核心(校长全面负责,党组

织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

(2)岗位责任制和人员聘用制:学校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确定教职工

的岗位数、岗位职责和任务,根据有关

原则实行聘任制,建立合理的聘任程

序)。

(3)校内结构工资制的改革:学校内

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完善:有很多新问题值得研究,如:如

何对现有的小学教师进行适当分流,如

何看待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等,需要广

大教育管理工作者进一步去分析和探

索。

第四章教育组织机构

第一节组织及组织理论概述

组织的含义组织是一个复杂、永远处

于活动状态、又不断在自我调整和自我

发展的综合系统。

组织的功能一实现组织机构的目标;

二满足其成员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三确

定每个成员的位置;四及时调整和完善

自身的结构。

组织的分类

(1)按照社会功能所作的划分:生产

经营性组织、政府机构组织、法院和政

党等利益团体、文化组织。

(2)按照谁是受益者来区分:公益组

织、企业组织、服务组织、互利组织

(3)按照对组织的顺从程度来划分:

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

(4)按照能否自由参加所作的区分:

自主的组织、半自主的组织、非自主组

织(监狱等)

所以,用过于强制性的教育手段,或用

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学校工作,都与学

校组织的基本特性不符。

组织的管理幅度(讨论如:一个人最多

能管理几个人----7个较为合适,一个

组织分几个层次为宜)

指组织结构的层次及管辖范围,研究它

可以使组织更合理地设计管理层次,提

高管理效率。

组织就是通过适当的分层来实现其有

效的管理的。

在一般的学校,一个校长下面设2-3位

副手较合适,学校规模大的,可安排

3—5位副手。

中小学的年纪组,教师不宜过多。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根据组织编制、章程或其他

正式制度、规范而建立起来的系统,它

是人们长时间置身其中,作用明显而且

直接的社会群体,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

重要载体。

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内部,由于部

分成员的性格、气质、爱好、兴趣等较

为接近,因而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结下

比一般成员更密切的朋友关系,并形成

特有的小团体,且这样的小团体有自己

特有的权威和领袖,甚至有自身不成文

的规范或章程。

两者关系:相互影响和关联,一个正式

的组织不可能完全排斥非正式组织的

存在,如果处理和协调地好,有助于正

式组织的目标实现。

组织的基本形式

(1)直线式组织。(2)功能式组

织。(3)直线及功能式组织。(4)

委员会式组织。(5)扁平的组织形式。

以上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改革,学校组织

机构的设计起到参考作用。

第二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建设

教育行政组织的性质

(1)从教育行政组织与国家行政组织

的关系方面分析。教育行政组织具有国

家性,代表国家行使对教育的行政管理

权。

(2)从教育行政组织的功能方面分析。

它是国家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专门

职能机构。

(3)从教育行政组织的内部系统方面

分析。它是由职权分明的、纵向和横向

诸多教育主管机构组成的网络体系。

(4)从教育行政组织的活动方面分析。

它既是教育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

客体。

教育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依法组建和按需设立的原则;完整统一

和合理分权的原则;精简机构和事权对

应原则;适应变革和自我完善原则(变

革是为了完善,完善又离不开变革)。

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及其意义

含义:教育行政组织内部的事务管理。广义:指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地规划、协调和运用组织内部的人员、经费和物材,来实现对教育事业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狭义:指各级教育行政组织中行政办公室职能范围的各项业务工作管理,包括文书管理、档案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

意义:1提高教育行政领导的决策水平;2提高教育行政活动的效率;3提高为基层学校教育服务的质量。

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策略

(1)必须根据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来转变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精简有关的机构。

(2)教育行政机构要根据学校工作的整体性来设置。

(3)教育行政机构应运用市场调节的手段,对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进行适当调节。

第三节学校组织机构及其建

学校机构设置的原则

(1)精简机构,讲求效率;(2)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实现岗位责任制);(3)分工协作(既有分工也有合作);(4)信息联系渠道畅通(注:我校利用校园网和走廊的公告栏,现代化与传统方式相结合);(5)因校制宜。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建设

两类:行政组织机构和非行政组织机构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包括: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组、年级组(很多学校并存)。

学校非行政组织机构建设

党支部;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研究性团体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架构模式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架构模式:校长办公室下设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教导处下设图书馆、机房、卫生室、文档室;总务处下设事务组、财务组和膳食组。教导处、政教处下设各年级组和教研组。

思考题:

1、请分析组织的含义和功能。含义:组织是一个复杂、永远处于活动

状态、又不断在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的

综合系统。

功能:一实现组织机构的目标;二满足

其成员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三确定每个

成员的位置;四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的

结构。

2、评述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原

则。

答:依法组建和按需设立的原则;完整

统一和合理分权的原则;精简机构和事

权对应原则;适应变革和自我完善原则

(变革是为了完善,完善又离不开变

革)。

3、评析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模式

及机构建设。

答:学校行政组织机构架构模式:校长

办公室下设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

教导处下设图书馆、机房、卫生室、文

档室;总务处下设事务组、财务组和膳

食组。教导处、政教处下设各年级组和

教研组。

机构建设:学校行政组织机构包括校长

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教

研组。学校机构的设立形式不可能千篇

一律,一并非所有中学都设有政教处,

二绝大部分的小学不设政教处,三有些

民办学校有特殊架构形式,如校董会,

四一些学校不设“两处”或“三处”,

设有关的委员会,五很多学校设教育科

研室,六部分学校成立校办工厂。

补充:学校机构的设置得从学校实际去

考虑机构,学校组织有其特有的超稳定

性特性。

新情况:小班化教学导致包班制老师,

直接受教导处或校方领导;学校间的合

并,分部制的机构管理形式就会增多。

第三篇教育政策和法律

第一章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

什么是教育政策

指政党、政府等各种政治实体在一定历

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而

协调内外关系所制定的行动准则。

教育政策的特点

指向明确;相对稳定;影响广泛;体现

统治阶段意志;不具强制性。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

关系: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律的依

据;教育法律一旦确定下来,又会对教

育政策产生影响和制约,以后任何新的

教育政策出台都不能与教育法律相抵

触。

区别:1制定主体不同。法律由特定国

家权力机关制定;政策可以是政党或政

府机构制定。2表现形式不同。政策通

过决议、决定、通知、意见等,法律以

规范性的法律条款形式出现。3实施方

式不同。政策的实施靠宣传教育,法律

的实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教育政策的社会制约基础

一政治因素;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种政

治行为,如政治因素影响教育政策目标

的确定、影响政策方案的选择,以及教

育政策的修订等。

二经济因素;经济实力影响教育政策的

实施,影响方案的选择。如发达国家选

择10-12年的义务教育方案。

三教育因素。教育传统和现状对政策的

影响。

第二节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

模式

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

认定教育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拟

订政策方案;选择政策方案等。

政策制定模式的涵义

指政策制定的机构和人员本着自己的

价值取向,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去应

对或解决面对的政策问题。

理性模式

定义:政策制定者根据一套近似完美

的、合乎理性的政策制定程序来制定政

策。

不足:政策目标难以操作化和量化,资

料难以收集齐全,任何国家不存在绝对

中立的价值。

渐进模式

定义:制定新政策时只对过去的政策做

局部的调整和修改,使新政策成为过去

政策的延伸和发展。优点:政策制定比

较稳妥可靠,不必做整体上的调整,执

行起来阻力较小。局限性:比较保守。

团体模式(=政治协商模式)

定义: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广泛听取

各政党、团体及不同职业的人的意见,

在充分讨论、对话和协商的基础上,协

调各方的利益关系,最终达成具有妥协

谅解色彩的决定。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

中,它是一种经常运用的方法。

第三节建国以来的教育管理

政策

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政策

改造旧教育的基本方针;接收原国民党

统治区学校的决定;进行学制改革的决

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管理政

确定党的教育方针;划分教育管理的权

限;规范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管理政策

全面恢复与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政策

第四节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的政策导向

教育政策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导向作

用:在社会转型期,教育政策常常成为

教育管理的指路灯;教育政策为协调教

育的内外关系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教育

政策直接或间接作为教育管理的手段

和方式;教育政策对课程管理的调控作

用。

教育管理实践检验和完善教育政策

8项成就:1正确处理基础教育、职业

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

教育的关系;2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

格局,逐步建立起以政府办学为主,社

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民办

教育得到迅速发展。3扭转了过去在教

育管理体制上高度集中、统得过死的局

面,初步形成了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

新体制,把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

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

办学积极性。4职业和成人教育在政府

统筹管理下取得成绩。5高等教育管理

体制改革的成功。6高校招生和毕业生

就业方面。7开展农村和城市教育综合

改革。8高等教育的办学自主权。

教育政策与校长工作

教育政策对校长工作的影响:1教育政

策是校长取得主管学校资格的重要依

据;2教育政策规范校长的办学行为;

3教育政策引导和启发校长制定学校的

规章制度。

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的错位

有了政策却不去执行,即教育管理工作

不到位;有了实践却没有相应的政策支

撑,即教育政策的滞后。

1、请分析影响教育政策的因素。

一政治因素;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种政治行为,如政治因素影响教育政策目标的确定、影响政策方案的选择,以及教育政策的修订等。

二经济因素;经济实力影响教育政策的实施,影响方案的选择。如发达国家选择10-12年的义务教育方案。

三教育因素。教育传统和现状对政策的影响。

2、评述政策制定的模式。

基本模式共有八类,理性模式、渐进模式、综合模式、组织模式、团体模式、精英模式、竞争模式、系统模式。

(1)理性模式。定义:政策制定者根据一套近似完美的、合乎理性的政策制定程序来制定政策。不足:政策目标难以操作化和量化,资料难以收集齐全,任何国家不存在绝对中立的价值。

(2)渐进模式。定义:制定新政策时只对过去的政策做局部的调整和修改,使新政策成为过去政策的延伸和发展。优点:政策制定比较稳妥可靠,不必做整体上的调整,执行起来阻力较小。局限性:比较保守。

(3)团体模式(=政治协商模式)。定义: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广泛听取各政党、团体及不同职业的人的意见,在充分讨论、对话和协商的基础上,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最终达成具有妥协谅解色彩的决定。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它是一种经常运用的方法。

3、论述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的关系。

(1)教育管理离不开政策的导向,教育政策又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2)教育政策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导向作用:在社会转型期,教育政策常常成为教育管理的指路灯;教育政策为协调教育的内外关系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教育政策直接或间接作为教育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教育政策对课程管理的调控作用。

(3)教育管理实践检验和完善教育政策(似理论与实践关系)。

(4)两者之间有时会发生错位。有了政策却不去执行,即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有了实践却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撑,即教育政策的滞后。

06年简答题:教育决策对校长工作具有怎样的影响?(C5) 1教育决策是校长取得主管学校资格的

重要依据。2教育决策规范校长的办学

行为。3教育决策引导和启发校长制定

学校的规章制度。

第六章教育法律与教育管

第一节教育与法律

教育的法律化

必然性(表现):由国家机关制定的教

育法律法规数量不断增加;法院越来越

多地参与审理教育方面的案子。

教育法的体系

包括: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教育基

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教育行政法规,

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

教育法律(06年名词解释题,第6章):

从狭义上说,在我国,教育法律指的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

定的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它又可以

分为教育的基本法律和教育的单行法

律两类。教育的基本法律是对一个国家

教育的基本方针、任务、制度的总体规

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

教育的单行法律是针对教育的某一领

域或某一部分而做出的法律规定,由人

大常委会制定并通过。

教育立法的意义

1通过教育立法确立教育的基础性地

位,保障教育的优先发展;2通过教育

立法协调教育系统的内外部关系,有效

地进行教育管理;3通过教育立法明确

教育关系主体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规范

教育行为。

教育管理:走向法制

第二节教育法与教育行政

国家教育权与教育行政

教育行政机关

含义: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

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专

门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国家机关。

教育行政行为

含义:教育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

对教育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

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特点:它由教育行政机关做出;它是教

育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履行其行政

职责的行为;它必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

行为。

教育行政行为的形式

1教育行政立法:指特定的国家行政机

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有

关教育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

2教育行政监督检查:具有教育事业管

理权限的行政机关对学校及其他教育

机构、教育者、受教育者或公民是否遵

守教育法规、执行教育行政机关的决定

等的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3教育行政许可:(04年名词解释题,

第6章):教育行政机关应教育行政管

理相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等形

式,依法赋予教育行政管理相对方从事

某种教育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

的行政行为。

4教育行政处罚:教育行政机关依照法

定的权限和程序对违反教育法律规范

的尚未构成犯罪的教育行政管理相对

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5教育行政强制执行

教育行政法律责任

含义:教育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

了有关教育的行政法律规范或不履行

相应的行政法律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

行政法律后果。

第三节教育法与学校管理

学校的设置

学校的权利和义务(内容很重要)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

种特定的职业许可证制度。教师资格是

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

最基本要求,它是公民成为教师的前提

条件。

教师资格的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2

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3必须具有教育

教学能力4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

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教师职务制度: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等

实际工作的需要而设置的有明确职责、

任职条件和任期的教育专业技术工作

岗位。

教师职务制度内容:1教师职务系列2

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3教师职务的评

教师聘任制度(04年,第6章):聘

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

者教育行政机关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而

设置的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

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制度。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教育的非营利性与学校收费管理

学校事故及其预防

事故的类型:1从诱发学校事故的主体

或其成因方面:与学校的设施设备有关

的学校事故;与教职员有关的学校事

故;与学生本身有关的学校事故。2从

学校事故发生的时间或场合来分析:运

动伤害;课余伤害;课内事故;校外活

动事故;上学或放学期间发生的伤亡事

故。

事故的特征

后果的严重性;原因的复杂性;处理得

特殊性。

学校事故的预防

1提供安全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2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禁止体罚或变相

体罚学生;3体育场地和器材应当符合

卫生和安全要求;4学校组织的文化娱

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有利于学生

的健康成长,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措

施。5学校应建立卫生制度;6对于残

疾、体弱学生给予特殊照顾,注意女学

生的心理特点。7应配备必要的处理伤

害事故的医疗用品。

1、谈谈法律与教育管理的关系。

答:1通过教育立法确立教育的基础性

地位,保障教育的优先发展;通过教育

立法协调教育系统的内外部关系,有效

地进行教育管理;通过教育立法明确教

育关系主体的法律权利和义务,规范教

育行为。教育管理走向法制。随着教育

法律的日益健全,教育管理活动必将越

来越多地接受法律规范的调整和制约。

(补:1教育法对学校管理工作有着直

接的影响,它规范着学校管理的行为,

督促学校在法令许可的范围内行事,推

动着依法治校精神的落实,并对提高学

校教育人员的法律意识起到极大的作

用。2学校、教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到

自己的权益,并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

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试分析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权

利及义务。

答:学校权利: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

或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

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对受教

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

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7管理、

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8拒绝任何

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学校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

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

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教师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机关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学生的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学生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评述教育行政机关应该如何依法行政。

答:1无论哪一级教育行政机关,都必须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事,充分、及时地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管理其权限范围内的教育事业。2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有实施、监督和管理本辖区内义务教育实施情况的法定职责。3教育行政机关通过教育行政立法、教育行政监督检

查、教育行政许可、教育行政处罚和教

育行政强制执行等教育行政行为实施

依法行政。3教育行政机关要有依法行

政的意识,要依法管理教育事业。

4、评述学校应该如何依法治校。

答:1依法治校的“法”有《教师法》

《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2

为了加强教师管理的科学和规范,国家

逐步建立一整套基本法律制度,如教师

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任用制

度、教师奖惩制度等。3学校依法对学

生进行管理。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是

学生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对中小学生

的管理要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

定。4学校教育活动是非营利性的,学

校通过依法举办校办产业、开展社会服

务、收费等方式得到的收入只能用于学

校机构自身的建设和发展。5对学校及

其他教育机构的收费管理也是依法治

校的一个重要内容。6学校安全管理工

作也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第四篇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管理

第七章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

第一节领导者与教育领导者

领导的界说:中西学者的见解

1领导是一种过程;2领导是领导者向

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3领导是领

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以实现组织

目标的过程。

领导者的角色

组织发展的导引者、组织运行的指挥

者、组织沟通的促进者、组织示范者。

科层化与专业化:不同的教育领导环境

教育行政机关是专门代表政府管理教

育事业的管理机构,是一种行政性组

织,其科层化倾向比较强烈/

学校是行使育人职能的专业化组织。

第二节领导理论与教育领导者

领导特质理论

其基本假设:成功的领导者与不成功的

领导者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通过科学

的方法可以测定并归纳成功领导者应

具有的人格特质,以便作为选拔领导者

的重要依据。

领导行为理论

对领导者动态研究

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的有效性既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

的人格特质,也不完全取决于某种领导

行为,而是取决于领导方式或领导行为

是否能与特定的领导情景相匹配,一成

不变的、普通适用的领导方式是不存在

的。

组织发展理论

第三节教育领导者的决策和沟通行为

教育决策的含义和分类

含义:广义,教育领导者对教育组织中

各种问题的处理或对各种方案的选择。

狭义,指教育领导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

育目的而对本组织未来实践的方向、目

标、原则和方法所做的决定。

分类:1依据决策的来源:居中的决策、

请求的决策、创造的决策。2依据所要

解决的问题的性质:程序性决策、非程

序性决策。3依据所选择的决策态度:

积极的决策和消极的决策。

古典决策理论和西蒙的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基本假设:决策的目标是

给定的;决策者必须审视所有的可能方

案;决策者必须审查所有的方案结果;

决策者可获得完整的信息;决策者是理

想化的。

西蒙决策理论的四个方面:

有限的最佳决策(每一次决策要寻求有

限制条件的最佳决策是可能的),

满意方案,

压力和决策的关系(压力过高与压力太

低都不利于有效决策的产生),

程序的合理性(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的

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领导者对参与决策程度与方式的

把握

教育领导者在教职工参与决策程度上,

把握三个原则:相关原则(看决策是否

与参与者的利益相关);能力原则(考

虑参与者的专业能力);权限原则(参

与决策者对所决定的事项是否有管辖

权)。

参与决策的方式:照会式,寻求意见式,

民主集中式,议会式,参与者共同决断

式。

教育领导者与组织沟通

教育领导者应掌握如何有效地利用非

正式沟通了解教育组织的气氛、群体的

士气、师生员工当前关注的焦点,并且

应当善于运用非正式沟通营造宽松和

谐的人际关系等。

第四节教育领导者的管理

彼得原理:甄选教育领导者的误区

彼得原理:领导者在其职位上取得了成

就,便被提升到高一级的职位,当其在

高一级职位上又做出成就时,就有可能

被提升到再高一级的职位。这样,领导

者就有可能被提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

职位,从而使领导者陷入尴尬的境地。

意义:它不仅告诫人们,甄选领导者不

能过于看重候选人以往的成就,而且也

提示人们,任何依据单一条件来挑选领

导者的方法都是不太可靠的。

评价教育领导者:四项基本选择

注:教育领导者包括校长和教育行政官

员如教育局的领导干部。

评价取向选择(两种取向“督”和

“导”,应做到两者有机结合),评价

目的选择(改进其领导工作,提高组织

的工作效益是教育领导者评价的基本

目的),评价者选择(对教育领导者进

行评价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和条

件,我国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评价

方法选择(问卷调查评价和座谈调查评

价法)。

教育领导者培训的失衡

注:主要是对教育行政人员(除校长外)

的培训失衡(少)

原因:观念上的失衡;观念失衡带来的

制度上的失衡;学术研究上的失衡;课

程建设的失衡。

失衡造成的后果:当校长面对观念陈旧

或思想片面的上级时,全面贯彻教育方

针和听从上级领导指挥有时会成为一

对矛盾。

校长职级制:校长管理制度改革的新视

校长职级制目的: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

环境,以激励校长积极进取,在教育改

革中有所作为。

实施办法:校长职位与行政级别脱钩,

重新规定一套校长职级系列;制定校长

职级工资系列,工资与级等对应;制定

各级等校长的任职条件;制定评审各级

等校长的指标体系;规定考评聘任各级

校长的工作程序。

成效或意义:1充分调动了校长的积极性,增强了校长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增强了校政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

的意识;3建立了比较公正的评价校长的标准和机制,4促进了校长队伍的合理流动和校级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

思考题:

1、现代教育领导者必须担当哪几种基本角色?

答:基本角色:组织发展的导引者、组织运行的指挥者、组织沟通的促进者、组织示范者。

2、在教职工参与决策的程度上应把握哪三条原则。

答:三个原则:相关原则(看决策是否与参与者的利益相关);能力原则(考虑参与者的专业能力);权限原则(参与决策者对所决定的事项是否有管辖权)。

3、简述彼得原理及其实践意义。

答:彼得原理:领导者在其职位上取得了成就,便被提升到高一级的职位,当其在高一级职位上又做出成就时,就有可能被提升到再高一级的职位。这样,领导者就有可能被提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从而使领导者陷入尴尬的境地。

意义:它不仅告诫人们,甄选领导者不能过于看重候选人以往的成就,而且也提示人们,任何依据单一条件来挑选领导者的方法都是不太可靠的。

补充:

1、 05年简答题:请分析实行校长职级制的意义(C7)。

答:1充分调动了校长的积极性,增强了校长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增强了校政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意识;3建立了比较公正的评价校长的标准和

机制,4促进了校长队伍的合理流动和校级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

2、( 05年名词解释题):领导权变理论(C7):领导的有效性既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也不完全取决于某种领导行为,而是取决于领导方式或领导行为是否能与特定的领导情

景相匹配,一成不变的、普通适用的领导方式是不存在的。

3、 05年名词解释题:教育决策(C7):广义,教育领导者对教育组织中各种问题的处理或对各种方案的选择。狭义,指教育领导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

的而对本组织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所做的决定。4、06年名词解释题:领导特质理论(C7)

(对领导者静态描述;“领导行为理

论”是对领导者动态研究):成功的领

导者与不成功的领导者具有不同的人

格特质,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测定并归

纳成功领导者应具有的人格特质,以便

作为选拔领导者的重要依据。

5、 04年简答题:简述西蒙决策理

论的基本假设。是西蒙提出的决策理

论。四个方面:有限的最佳决策,满意

方案,压力和决策的关系,程序的合理

性。

第八章教师管理

第一节教师管理概述

教师管理的基本功能

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成

功的重要保障,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条

件。

教师管理的基本内容

教师的任用、教师的评价、教师的培训、

教师的激励等。

教师管理理念的基础

(1)教师的职业性质:教师必须经过

长期的专门教育;教师必须享有相当的

独立自主权;教师应有反映其专业特点

的职业道德;教师必须不断地在职进

修。

(2)专业化要求:专业化精神、教育

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智慧。

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

对教师的日常管理要体现灵活性特点;

在教师管理的过程中要体现参与性特

点;在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上要体现重精

神轻物质的特点。

第二节教师的任用与评价

师资来源:从单一到多样

部分综合性大学建立师范学院;根据教

师资格认定制度招聘非师范院校的毕

业生;地区内教师资源的重新配置(流

动)。

教师的任用:着眼点的变化

包括:新教师的招聘和在职教师的岗位

聘任。

招聘新教师着眼点的变化:从看档案到

看候选人的动态表现(试教);从学科

对口到候选人的多科要求;从单一教学

能力到教学、科研、组织和人际等多重

能力。

在职教师的岗位聘任:聘任合同制(从

重资历到重能力转变,从重资格转向重

实绩)

教师评价与教师考核

教师评价目标:指向教师工作的改进与

提高;教师考核目标:指向教师的去留

升降。

趋势:教师评价取代教师考核。

教师评价的多维性与发展性

多维性:教育维度,学习维度,创造维

度。

萨乔万尼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多维性

和发展性兼顾的教师评价体系作了有

益的参考):考察教师know how(知

识), can do(能力), will do (未

来意愿), will grow(未来发展)。

教师评价中的三对关系

显性(教师的出勤、任课节数等)与隐

性(学生的品德教育等)的关系;定量

(工作质量通过一定工作数量表现出

来)与定性的关系;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第三节教师的培训

教师培训(指职后培训)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

教师培训的两种取向

知识本位培训(课堂教学和专题报告等

课程化途径),能力本位培训。

如何选择: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

目的确定。

研修培训:两种取向的结合

定义:是一种知识、能力两种取向并重,

课程化培训与非课程化培训相结合的

综合培训模式。

特点:1以一个研究专题为纽带,围绕

专题组织培训内容;2强调培训过程中

四个要素(信息、思路、观念和能力);

3定位于行动研究。

校本培训:教师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

(核心)

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

未来展望:教师培训的精致化

不仅要“有”,而且要“卓越”;不仅

要增加投入,而且要提高效益;不仅要

开拓,而且要完善;不仅要培训学员,

而且要培训教师;不仅要建设培训机

构,而且要建设社会化的培训辅助系

统。

第四节教师的激励

激励理论与教师管理

激励理论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

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

次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赫茨伯格

的双因素论、麦格雷格的X理论和Y理

论、麦克米兰的成就动机理论、阿德勒

的权利动机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激励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教师激励的策略

物质激励、目标激励、民主激励、情感

激励、榜样激励、环境激励、信息激励。

教师激励的着重点:群体激励

教师群体激励:骨干与全员的兼顾

建立骨干教师制度应注意:是选拔还是

鉴定(选鉴定);是终身制还是流动制;

是培养个人还是发展整体。

1、教师管理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特点。

基本功能: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教师成长发

展的重要条件。

基本特点:对教师的日常管理要体现灵

活性特点;在教师管理的过程中要体现

参与性特点;在教师管理制度建设上要

体现重精神轻物质的特点。

2、教师评价中应注意处理好哪些基本

关系。

显性(教师的出勤、任课节数等)与隐

性(学生的品德教育等)的关系;定量

(工作质量通过一定工作数量表现出

来)与定性的关系;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3、为什么说群体激励是教师激励的着

重点。

教师激励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调动教师

积极性,改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加速

实现学校预定的办学目标,而学校的教

育教学工作是由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共

同承担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改

善以及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也是以全

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为基础的。所以教师激励的着重点是群体激励。

4、06年简答题:精致化的教师培训应当具备哪些特征?

不仅要“有”,而且要“卓越”;不仅要增加投入,而且要提高效益;不仅要开拓,而且要完善;不仅要培训学员,而且要培训教师;不仅要建设培训机构,而且要建设社会化的培训辅助系统。

05论述题: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管理者应当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

性?(c 8)

有效的教师激励策略:1物质激励。通过普遍提高全体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福

利待遇来调动教师积极性,和通过建立一定的物质奖励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

2目标激励。将教师个人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目标相结合。3民主激励。发挥教代会的作用让教师有机会参与学校重

大决策和工作计划的制定。4情感激励。学校领导与教师谈心、家访、探病等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情感联系,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5榜样激励。通过领导者的以身作则和宣传校内先进人物

的典型事例来激发教师。6信息激励。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先进学校、请外校教师来学校传授经验或向教师推荐课改

信息资料等,促进教师抓住机遇、力争上游的积极心态。

第九章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一个需要认真审视的概念

1、学校不是学生管理的唯一主体

2、学生管理的时空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3、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需要重新厘定

学生管理的价值揭示

学生管理有个体价值(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性)、社会价值(学生是社会的一员,学生管理的成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

发展)、工具性价值(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支撑,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和本体性价值(学生管理是教育管理的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它能够为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学生管理的使命学生管理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

具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自治能力和独立

生活能力,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健

康地成长,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

和谐的发展。

各具特色的学生管理

让学生管理走向科学化

1、构建科学的学生管理的观念体系(学

生观、管理观、师生关系观等)

2、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制订完善的

规章制度。

第二节学生常规管理

学习常规管理:学习活动的基础性工作

1、开端管理

2、过程管理

3、终端管理

生活常规管理:为人处世的奠基性工程

1、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注重实际训

练;加强经常性检查;开展评比,树立

典型)

2、生活技能的习得

学校心理辅导:学生管理必不可少的组

成部分

1、认识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必要

性与紧迫性

2、把握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异

同(心理问题只能依靠心理辅导来解

决;心理辅导和德育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关系)

3、确立心理辅导在学生管理中的地位

与作用

第三节学生组织管理

纷繁复杂的管理对象(班级、共青团、

少先队、学生会、非正式群体)

班级管理的本质(班级管理是要求教师

完成多样业务的组织功能;包含一定的

价值要素的操作;在多样的场面;一定

价值的提高;通过解决多种矛盾)

班集体的建设

如何抓好班集体的建设:一是选派合适

的人担任班主任;二是确定班集体共同

奋斗的组织目标;三是建立强有力的班

级集体的核心;四是健全规章制度,培

育良好班风。

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

1、学生自治的好处:一是可以为修身

伦理的实验;二是能适应学生之需要;

三是能辅助风纪之进步;四是能促进学

生经验之发展。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一是

在教育组织活动中,加强正确的导向;

二是通过值周班制度、“一周班长”制

度、班干部轮换制度等措施,将班级建

设成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基本阵地;三

是运用教育评估手段,促进学生的良好

发展。

1、请给学生管理下一个定义。

答: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

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

它是学校教务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

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有目

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各种

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

到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的过程。

2、谈谈别国的学生管理给了我们哪些

启示?

答:英国:采用学舍制(为了便于在课

外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学级制两种学生

工作管理体制;日本:学生管理通过生

活指导来完成(为了帮助学生适应学校

生活,寻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美

国: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家长的参与

实现;法国:取消班主任,建立教师监

护制度(一老师负责12-15名学生)。

3、请分析心理辅导在学生管理中的地

位与作用?

答:在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总会遇

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

果能得到积极的解决,则能促进其成

长,否则就会妨碍发展的进程,导致心

理的缺陷。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顺利度

过心理危机、防止心理问题恶化的重要

途径。心理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指

导正常的学生做好心理问题的预防工

作,并且增进其心理健康、挖掘其内在

潜力。

4、在学生管理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

自我管理?

答:一是在教育组织活动中,加强正确

的导向;二是通过值周班制度、“一周

班长”制度、班干部轮换制度等措施,

将班级建设成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基

本阵地;三是运用教育评估手段,促进

学生的良好发展。

第十章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的涵义

教学管理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微

观层次指学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学校管

理者根据教育方针、教学计划、教学大

纲的要求,根据教学工作的规律,运用

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原则,通

过计划、组织、检查、总结等管理环节,

对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各个环

节,进行合理组合,推动教学工作正常

地、高效率地运转。)宏观层次指教育

行政机关对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

机构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指导。

教学管理的意义

它是学校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它有助

于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它能够促

进教师不断发展提高;它是教学质量提

高的有效途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质

量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教学管理的任务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

教育质量。(中心任务)

2、确保教学的正确方向。

3、建立和维护教学为主的工作秩序,

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4、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教

学工作体系。

5、加强教学科研工作,促进教学科学

化。

6、充分跳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节教学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组织系统的构建

教学管理组织系统由教育行政部门教

学管理组织系统(教学行政管理机构,

教学业务管理机构,教学督导机构)、

学校教学管理组织系统(教学管理行政

机构----年级组和教研室,教学咨询、

审议、监督机构)、反馈系统三个一级

子系统构成,各一级子系统又有若干二

级子系统构成。

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

1、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学生学

籍管理条例;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与管理

制度;教师教学常规;教材管理制度;

校、处、教研室的职责权限等的规定。

2、它应遵循哪些要求:规章制度的制

定要从人才培养、实现教育目标出发,

使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成为教育的过

程;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符合教师

劳动特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因此制定时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科学态

度,讲求科学性;制度制定后,既要在

一定时空条件下保持相对不变,不能随心所欲、朝令夕改,但稳定不等于僵化,还应该对其不断改进和逐步完善;制订规章既要严肃,也要讲究民主;规章制度的制订必须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规律、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法规精神,不得与之抵触。

校长与教学管理

1、校长应学习和掌握教学理论

2、校长应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自参加教学实践

3、校长应善于指导教学

第三节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对于学生,教师要指导他们制订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计划。

教学组织管理

1、内容:抓好教研组的建设,科学地安排课务,完善教务处的工作。

2、如何做好教研组的建设:一是要按照不同学科建立和健全教研组;二是要有相应的制度;三是要选好教研组长。

教学质量管理

如何加强教学质量:一是要对教学质量要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教学质量不仅仅指学生的考试成绩。二是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认识教学质量问题。三是教学质量管理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针对少数拔尖学生。四是教学质量管理要体现一种全过程的管理。五是确立全员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

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教学组织形式:它是关于教学活动应怎样组织、教学时间和空间应怎样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的问题。

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和发展

个别教学制;班级教学制;导生制(优秀学生教其他学生);“新教育运动”中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

“大、小、个”(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学)课堂教学形式

“小班化教学”的出现1、“小班”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联系在一起的。

2、优势/作用:教学活动在时间与空间

上得到重组;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密度大

大增加,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和睦;教学

手段的创新有了可能;因材施教的实施

有了条件。

小班化教学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实施小班化的困难:资金的投入;

教师难以适应。

1、简述教学管理的任务与要求。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

高教育质量。(中心任务)

(2)确保教学的正确方向。

(3)建立和维护教学为主的工作秩序,

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4)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

教学工作体系。

(5)加强教学科研工作,促进教学科

学化。

(6)充分跳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试述教学过程管理的内容。

答:抓好教研组的建设,科学地安排课

务,完善教务处的工作。

3、假如你是一名校长,该如何来抓好

教学管理。

(1)校长应学习和掌握教学理论

(2)校长应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自

参加教学实践

(3)校长应善于指导教学

第十一章德育管理

(1)德育管理概述

德育与德育管理

1、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广义的

德育泛指教育者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原

则、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

育者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一

种培养学生社会理想人格,造就优秀品

德品质,调节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社会

舆论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教育活动。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应分

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加强对学校德育

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学校德

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

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

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

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且通过对

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

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

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成。

德育管理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两者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

相作用,德育渗透于各育之中,贯穿于

各育始终,为其他诸育提供方向和动

力。学校中一切活动都应当有德育的意

义,德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

当代中外德育管理审视

在某种意义上德育对政权和社会发展

起到一定的保障和推进作用。

(2)德育管理的组织

确立目标:德育管理的灵魂

组建机构:德育管理的网络

1、校内德育管理机构(以校长为核心

的德育管理机构):校长(或分管德育

的副校长)、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或

政教主任)、政治教研组长、团委书记、

工会主席、少先队辅导员等。

2、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德育管理网络:

校外德育管理机构(家长委员会、社区

教育委员会)

组建队伍:德育管理的基础

1、学校德育队伍:校内能对学生思想

品德产生影响,并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

品德教育职责的所有人员。

2、如何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思想建

设;组织建设(选拔、规章制度等);

培训提高;考核评定。

制订制度:德育管理的支柱

学校德育管理制度的内容:从纵向看有

两个层面,国家颁布的法令、法规;学

校自订的规章制度。从横向看可分三个

类别:职责类制度;常规类制度;考核

奖惩类制度。

(3)德育管理的实施

学科渗透德育管理

学校领导如何开展学科渗透德育管

理?一是强化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使

得老师自觉地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学

科教育);二是提高各科教学的教育效

果;三是建立评估和激励机制。

德育活动的管理

学校德育活动管理主要体现在下列方

面:一是做好德育活动的规划工作;二

是给以人力、物力的保证;三是对德育

活动加以指导。

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4)德育管理的评估

德育评估的指标体系

德育评估包括对学校整体德育工作的

评估和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评估(学校

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学校德育大纲、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等测评

指标体系)。

德育评估的定性与定量

德育的定量化评估和定性化评估各有

利弊:

定量化:就是把学生操行通过评分产生

的具体的“数”记载下来,一定数所积

累的“量”,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

道德水平和行为发展的情况,因而它能

比较有效地克服定性评估中经常出现

的“表现一般”、“较好”、“有较大

进步”等随意性比较大的评语。同时又

能为以后的奖罚、升学提供比较精确的

参考依据;“量化”中所出现的“量”

还能激发学生道德动机的产生,从而促

使学生能比较自觉地矫正不良行为,使

得学风、班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

大的变化。

定量化的弊端:很难发挥它作为评价应

有的选择、导向、激励和教育作用。

只有定量和定性的有机结合,才能对德

育活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理想德育还是现实德育

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教

育过程是一个从底到高、由浅入深、循

序渐进、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要从最

基本的抓起,逐步提高(如“不妨碍别

人-----应该助人----乐于助人----助

人为乐);二、教育内容要考虑学生的

接受能力和行为能力;三、要掌握不同

教育过程发展的“度”,底乐,不足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了,做不到,也

伤害学生的积极性。

德育研究的开发与深化

1、解放思想,创造宽松氛围

2、积极倡导新的德育观

3、加强对受教育者的研究

4、建立起科学研究队伍,加强对

德育科学研究,开展广泛的实验活动,

并建立专家咨询机构,辅助学校开展相应的德育规划,而政府对德育的重大决策,都需经过专家的反复论证方可实施。

1、简述德育管理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

答:两者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德育渗透于各育之中,贯穿于各育始终,为其他诸育提供方向和动力。学校中一切活动都应当有德育的意义,德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

2、学校德育队伍的建设一般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思想建设:通过组织理论学习、讨论交流、工作实践等途径,统一德育工作者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德育思想,懂得德育工作的一般规律。

组织建设(选拔、规章制度等);培训提高;

考核评定: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免、评优晋级的依据。

3、举例说明德育评估中如何将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答:(1)如学校实行学生品行量化评分管理办法,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检查计分,它有利也有弊。

利:从效能来说,实行量化管理,并与惩罚和升学挂钩,对于刺激学生遵规守纪和使校风好转等方面的作用很大,且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但学校是育人场所,量化只重视结果,而不注意学生的行为过程,有悖于学校整体培养目标。

(2)定量化:就是把学生操行通过评分产生的具体的“数”记载下来,一定数所积累的“量”,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道德水平和行为发展的情况,因而它能比较有效地克服定性评估中经

常出现的“表现一般”、“较好”、“有较大进步”等随意性比较大的评语。同时又能为以后的奖罚、升学提供比较精确的参考依据;“量化”中所出现的“量”还能激发学生道德动机的

产生,从而促使学生能比较自觉地矫正不良行为,使得学风、班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

定量化的弊端:很难发挥它作为评价应有的选择、导向、激励和教育作用。

06简答题:如何抓好学校的德育活动管理。(C11)

1做好德育活动的规划工作;2给以人力、物力的保证;3对德育活动加以指导。

(3)只有定量和定性的有机结合,才能对德育活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十二章体育卫生管理

第一节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

意义和任务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义

有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使学

生各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有利于提高民族的素质,为国家的可持

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健康人才;

有利于发展人民体育事业,为国家输送

体育人才;

有助于从小培养卫生习惯,养成健康意

识。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任务

体育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身体,卫生的

最根本任务就是预防疾病。

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增进学生

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

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

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

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

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

敢、顽强、进取精神。

学校卫生工作的基本任务:监测学生的

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

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

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

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关于健康的认识

健康是人对生存于其中的环境或构成

环境的各种因素的良好适应,它实际上

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关

系。健康是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

素的综合反映,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

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

第二节学校体育卫生设施

体育卫生管理的物质基础------设施

学校运动场地校内卫生保健服务设

施教师卫生学校课桌的卫生标

第三节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

实施

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的原则

1、体育与卫生相结合

2、体、卫工作与品德、智力发展

并重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普及为主

5、因地制宜安排活动内容

课程与卫生健康服务

内容:体育课,早操和课间操,课外体

育活动,运动会和体育竞赛,运动队及

其训练,健康教育课,区域性的中小学

生卫生保健机构,卫生防疫站,健康检

查,学校卫生监督员。

学校体育卫生常规管理制度

体育锻炼标准制度,卫生监督制度,疾

病预防制度,生活作息制度,体育场地、

器材维修检查制度。

学校行政领导与教师的职责

学校行政领导(重视程度)、体育教师、

卫生教师、班主任、课任老师

1、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义和任

务是什么?

2、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体

现体育卫生管理的原则?

3、学校行政与教师在体育卫生管

理方面负有那些职责?

第六篇教育实务管理(下)

第十三章教育科研管理

第一节时代呼唤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的含义及意义

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人

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

径。

教育科研的意义是:一它可以促使教育

决策的科学化;二是它充当了教育理论

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为教育科学理

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提供了条件;三

它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

力手段;四它为未来有远见有抱负的教

育改革家提供了教育实验的舞台。

教育科研的基本分类之一:基础研究和

应用研究

1、基础研究(基本理论研究),

其特点:一研究的问题、结果和发现大

都具有普遍的意义;二研究的最根本目

的在于发展理论,扩充知识体系,完善

学科建设;三研究过程中往往先有某种

设想和假说,然后通过研究对此予以确

立和验证;

2、应用研究(目的是解决当下的

实际问题)

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教育科研的基本分类之二:定量研究和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特征:一主要解决总体特征问

题、各特征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不同

事物之间的比较问题;二油基本的研究

范式,由假设、调查、统计、结论、建

议等环节组成;三较倾向于以理论为基

础,通过演绎的方法,将普遍性的原理

推广到其他同质情形之中;四以抽样调

查为基本手段,通过问卷的形式,有代

表地抽取一定数目的事物进行研究;五

主要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展现来说明研

究结果。六强调研究者态度中立,注重

对事实的描述。

定性研究的特征:一是强调背景,二是

主张研究应在自然情景中进行,三是理

论在研究过程中渐渐形成,四没有固定

的研究模式,五研究过程本质上是一种

归纳的过程,六强调个人感受,认为事

实和价值不能分离。

教育科研: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教育科研管理的实施

教育科研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化

2、有利于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

3、

有利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科研积极性

教育科研计划管理

制定教育科研计划,确定教育科研课题

指南,组织科研项目申报和对申报项目

进行论证,核准和发放教育经费,协调

和检查教育科研实施情况。

教育科研经费管理

教育科研的情报与档案管理

教育科研成果管理

1、教育科研成果的鉴定(从两方

面入手,一是看其社会价值,二是看其

学术价值)

2、教育科研成果的奖励

3、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第三节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与

研究队伍建设

国外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与学术团体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教育研究和革新中心

我国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和学术团体

全国和地方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地方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科学群众性学术团体

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及其管理机构

教育科研人员的职业素养

(1)职业道德:在科研工作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2)知识结构: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

(3)能力结构:对研究项目的感染力,理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研究能力,评价能力。

教育科研人员的培训

脱产进修,业余轮训,自学,直接在基层学校学习。

2、请论述教育科研管理的具体内容。

答:教育科研计划管理,教育科研经费管理,教育科研的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科研成果管理。

3、试分析教育科研人员的职业素养及培训途径。

第十四章教育经费管理

教育经费

含义:包括国家或政府用于教育事业的费用,也包括私人用于教育事业的费用,而以政府花费为主。

教育经费管理:指遵循管理原理和有关法规制度,对教育经费进行筹措、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教育经费管理的主体和地位

在国家的教育管理活动即教育行政中,管理主体为教育、财政、计划、审计等政府职能机构;

在学校管理中,主体为学校法人和财务部门。

教育经费管理的功能(教育经费是用来做什么的)

筹资功能、导向功能、监管功能教育经费的衡量指标

(1)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比例。(2)教育财政预算占国家总预

算的比例。(3)生均教育经费指数。

第二节教育经费的来源

教育经费的来源

(1)财。财政拨款。(2)税。教育专

税。(3)费。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和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收入。(4)

产。校办产业和学校的勤工俭学、社会

服务收入。(5)社。社会力量捐资、

集资。(6)基。建立教育专项基金。

教育经费的来源与教育管理体制

集权型体制下中央政府负担教育经费

的比例较大,地方分权型体制下地方政

府分担教育经费的比例较大。

学校收入来源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

助收入、事业收入(学生杂费)、经营

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

第三节教育经费的分配和使用

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

均等性原则(不等于平均性);效益性

原则。

教育经费的分配方式

(1)协议拨款模式(考试真题)。预

算系根据上年基数、财政能力和发展要

求提供增长系数,主要反映历史趋势和

政治需要,对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缺乏有

效的激励机制。

(2)投入拨款模式。依据学生人数和

单位成本拨款,在拨款公式中增加加权

系数,以反映学校环境、学生层次及教

学质量的差别。

(3)产出拨款模式。拨款与毕业生数

量挂钩,以减少重读和辍学率。

(4)质量拨款模式。实施间接拨款计

划,对高中毕业生进行大学入学能力测

验,招收优秀高中毕业生的大学可获得

特别资助。

教育经费的分配与教育结构

教育结构是指教育事业中各级各类学

校的构成。

教育经费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分配反

映了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效益观。

教育经费的使用方向基本建设费和

经常费。学校经费的支出和使用事业

支出(工资等)、建设性支出、经营支

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第四节校园经济

研究校园经济的意义

校园经济:以学校为主体参与、从事或

举办的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

校园经济与教育教学活动

校园经济不能妨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

作,要想方设法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校园经济的类型

校内独立经营型、对外租赁承包型、校

外独立经营型、校外合作经营型。

校园经济的基本经验

(1)义务教育阶段开发校园经济应慎

重与适度。(2)不得从事风险性经营。

(3)明晰产权关系。(4)尽可能完善

独立法人地位。(5)体现校园经济特

色。

1、简述教育经费的主要衡量指标。

(1)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比例。(2)教育财政预算占国家总预

算的比例。(3)生均教育经费指数。

2、试述当前我国教育经费的主要来

源。

(1)财。财政拨款。(2)税。教育专

税。(3)费。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和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收入。(4)

产。校办产业和学校的勤工俭学、社会

服务收入。(5)社。社会力量捐资、

集资。(6)基。建立教育专项基金。

3、简述国际上教育经费的主要拨款

方式。

(1)协议拨款模式。预算系根据上年

基数、财政能力和发展要求提供增长系

数,主要反映历史趋势和政治需要,对

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

制。

(2)投入拨款模式。依据学生人数和

单位成本拨款,在拨款公式中增加加权

系数,以反映学校环境、学生层次及教

学质量的差别。

(3)产出拨款模式。拨款与毕业生数

量挂钩,以减少重读和辍学率。

(4)质量拨款模式。实施间接拨款计

划,对高中毕业生进行大学入学能力测

验,招收优秀高中毕业生的大学可获得

特别资助。

4、试述当前我国校园经济的基本经

验。

(1)义务教育阶段开发校园经济应慎

重与适度。(2)不得从事风险性经营。

(3)明晰产权关系。(4)尽可能完善

独立法人地位。(5)体现校园经济特

色。

第十五章教育设施管理

教育设施管理的涵义

是教育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

育事业所必需的物资条件的管理。

学校设施管理的任务

整建环境;完善设备;管好设施。

第二节校园环境建设与校舍管理

校园的选址

基本条件:占地面积达标、就学距离适

度、自然环境优美、公用设施齐全。

校园环境及其特性

校园环境包括学校的教学设施,其他辅

助环境,如校园的花圃、树木、道路灯。

理想的校园环境应具有教育性、艺术

性、整体性、情境性。

校园的规划设计

应考虑:学校各部分的用地规格、校园

规划的功能分区、校园建筑的朝向与间

距等。

校园环境的日常管理

(禁止。。。不允许学校门前摆摊设点

等)

校舍的配备标准

用房建筑标准和用地面积定额标准。

校舍的管理和维护

第三节校内设备的配置与管理

学校教学设备的配置

学校教学设备有:教室设备、实验室设

备、史地教室设备、书法教室设备、美

术教室设备、音乐教室设备等。

学校教学设备的管理

必须贯彻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管用结合,物尽其用的原则,还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设备的教育与经济效益。

学校教学设备的管理分为固定资产管

理和材料、易耗品的管理。

学生宿舍的设备配置与管理

学校食堂的设备配置与管理

学校食堂管理的主要措施:加强成本核算,努力减少成本支出;加强营养管理,增加饭菜品种,保证师生的营养均衡,尽量满足师生的消耗需要;加强卫生管理,保持食堂整洁。

学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表现在学校的教学设备通过招标方式

直接向市场购买、学校的食堂交给校外部门经营、学生宿舍让校外物业公司参与管理等。

1、教育设施管理的含义及主要任务是什么?含义:教育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育事业所必需的物资条件的管理。

任务:整建环境;完善设备;管好设施。

2、校园环境建设包含哪些内容?

校园环境包括学校的教学设施,其他辅助环境,如校园的花圃、树木、道路灯。理想的校园环境应具有教育性、艺术性、整体性、情境性。校园环境建设要通过校园的规划设计体现出来。

3、学校设备的标准有哪些?如何进行管理?

学校设备包括学校教学设备配置,学生宿舍的设备配置,学校食堂的设备配置等。

学校教学设备管理,必须贯彻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管用结合,物尽其用的原则,还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设备的教育与经济效益。

学校食堂管理的措施:加强成本核算,努力减少成本支出;要加强营养管理,增加饭菜品种,保证师生的营养均衡,尽量满足师生的消耗需要;加强卫生管理,保持食堂整洁。

第十六章社会工作管理

第一节社会工作管理概述

为改进教育系统的管理工作、提高其服务效能,政府和学校采取一定的措施,吸收学生家长、社会公众和社团组织介入教育系统的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以形成教育系统与社会各界良好的合

作伙伴关系。

社会工作管理的意义

(1)减少决策的随意性,提高

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化。(2)改变封

闭化的办学格局,促使学校教育适应社

会的实际需要。(3)打破单一的教育

资源获取途径,扩大教育经费的来源。

(4)改革应试教育模式,为素质教育

的实施创设适宜的外部环境。

社会工作管理的理论基础

系统论基础、教育学基础、社会学基础、

法学基础。

现代教育管理中的社会工作管理

社会工作管理是现代教育管理体系中

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社会工作管理的任务及其实施

社会工作管理的任务:

(1)争取办学资源(政府制订政策;

学校选择争取对象-----学生家长、基

金会、实业界;校长实施求助行动)。

(2)改进教育质量。(3)参与课程开

发(活动课、选修课)。

(4)改善教师队伍。利用社会各方的

人才优势,补充学校的师资缺口;利用

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优势,培训学校的专

业教师;利用实业界的财力优势,改善

教师的经济待遇。

(5)监控教学活动(家长接待日、开

放周)。(6)优化社区环境、加强家

校合作。

(7)参与教育决策(家长委员会)。

班级层面、学校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参与

决策。

第三节社会工作管理的观念和政策保

观念先导:为社会工作管理铺平道路

制订法规政策:为社会工作管理提供保

强化双向服务:为社会工作管理夯实基

1、请分析社会工作管理的意义和价

值。

良好的社会工作管理,有助于革除传统

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种种弊病,有助

于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管理

新体系。(1)减少决策的随意性,提

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化。(2)改变

封闭化的办学格局,促使学校教育适应

社会的实际需要。(3)打破单一的教

育资源获取途径,扩大教育经费的来

源。(4)改革应试教育模式,为素质

教育的实施创设适宜的外部环境。

2、评述社会工作管理的任务及其实施。

任务:(1)争取办学资源(政府制订

政策;学校选择争取对象-----学生家

长、基金会、实业界;校长实施求助行

动)。(2)改进教育质量。(3)参与

课程开发(活动课、选修课)。

(4)改善教师队伍。利用社会各方的

人才优势,补充学校的师资缺口;利用

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优势,培训学校的专

业教师;利用实业界的财力优势,改善

教师的经济待遇。

(5)监控教学活动(家长接待日、开

放周)。(6)优化社区环境、加强家

校合作。

(7)参与教育决策(家长委员会)。

班级层面、学校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参与

决策。

3、请分析实现社会工作管理的保障机

制。

观念先导:为社会工作管理铺平道路;

制订法规政策:为社会工作管理提供保

障;强化双向服务:为社会工作管理

夯实基础。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和答案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汇总课程代码(0458) 2004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过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管理学家【 A 】 A.法约尔 B.巴纳德 C.德鲁克 D.西蒙 2.教育质量分析分为两类:一是分层分析,二是【 C 】 A.状态分析 B.因果分析 C.状态分析和因果分析 D.系统分析和过程分析 3.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实际的【 A 】 A.行动过程 B.总结过程 C.实验过程 D.观察过程 4.县级人民政府设有教育局、 科或教育委员会,【 B 】 A.它是我国最基层的教育行政机关 B.它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单位 C.它的职责就是管理乡村教育事业 D.它主要承担着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任 5.校长负责制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制度,也是学校的一种【 B 】 A.监督制度 B.决策制度 C.法规保障制度 D.参与制度 6.教育发展战略是国家在一定时期为实现其社会发展总目标而做出的【 D 】 A.教育发展规划 B.教育发展计划 C.有关全局性的预测 D.有关全局性的发展对策 7.教育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是【 B 】 A.作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执行、告诫 B.作出行政强制决定、告诫、执行 C.取证、作出强制执行的决定、执行 D.间接强制执行、直接强制执行 8.教育经费构成主要包 括【 A 】 A.教育事业费、教育基本建设费、各种教育主管部门自身的事业费 B.教育事业费、基本建设费、人员经费 C.人员经费、公共经费、基本建设费 D.教学业务费、教师工资、 基建费 9.按照评价参照标准的不同,可将教育评价分为【 A 】 A.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B.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C.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0.教育督导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 】 A.计划准备、组织实施、总结处理 B.调查研究、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C.组织动员、调查研究、作出评价 D.深入实际、作出评价、总结指导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 从学科范畴看,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与心理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从学科性质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 学习的结构和分类 结构:1引起注意和告知教学目标2、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3、呈现有组织的信息 4、阐明新旧知识关系,促进理解 5、引出学生的反映,提供反馈与纠正 6、提供技能应用的情绪,促进迁移 分类:1、知识的学习:其中包括学习知识是的感知、理解等 2、技能和熟练的学习:主要指运动、动作的技能和熟练学习 3、智能的学习:智能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以思维为主 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学习 认知学派的学习观 苛勒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之一 所谓格式塔是指任何一种吧情景看作被分离的整体 知觉:由感觉组成认知:由多个知觉组成意识:有多个意识流组成 顿悟:突然察觉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学习者重新组织或重新构建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 顿悟学习的归因:格式塔的学习观(顿悟说)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他们强调刺激情境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因此在布置实验情境时,强调整个问题情境能让动物直接感知到需要的目的;另一方面,他们假定脑本身有一种组织的功能,能填补缺口或缺陷 学习动机的特点和作用以及能够给予学习的关系。 特点:活动性:可以促进机体进入活动状态 选择性:可以促进有机体选择性的指向某一目标 作用:1、激发行为2、行为定向3、维持行为 动机与学习的区别和作用 区别:动机是激发、定向和维持,它调节学习行为;而学习关系到信息和行为的获得与矫正作用: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方向较强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要通过认知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技能和方法等各种中介因素而实现。 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工作积极性愈高,潜能发挥的愈好,取得效率也愈大,与此相反,动机强度愈低,效率就愈差。 各种记忆及规律 按其内容分类:形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记忆 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语义记忆:又叫词语-逻辑记忆,是用词语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机能的记忆 以信息寻出的时间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按几分之一秒计算,一般有把视觉的瞬时记忆称为图像记忆,把视觉的瞬时记忆叫做声像记忆。特点:形象性容量大保留时间短 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依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内或是几分钟的记忆。特点: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即5~9个项目 长时记忆:外界刺激作用与人的大脑后所形成的印象,记忆时限以提取时间为界限的记忆。特点: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是数量都是无限的

教育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行政管理:是一种一国家权力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是政府机关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2.教育规划: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的需要,在确立教育发展总目标的同时,还要对教育发展的子目标,相关因素进行必要的划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合理方法和途径。教育规划既为教育事业确定了行动的指南,又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 组织发展: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妥善地运用、调整组织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从而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程。 4.跳板原则:是在需要沟通的两个同级部门之间建立横向沟通渠道,以使组织中不同等级中的相同层次的人员能在有关上级同意的情况下直接联系,以提高沟通效率。 5.松散结合理论:(loosely coupled theory),提出者:魏克(Karl E. Weick)。主要论点:组织内专业系统与行政系统的结合方式彼此联系并不严密各有特性。双核心(dual -core)现象:1 就权力而言,行政系统高於专业系统。2 就人数而言,专业人员多於行政人员。3 就变迁速度而言,专业系统反对由上而下的变革,变革阻力大,变革速度慢。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法约尔管理思想之主要内容? 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2、倡导管理教育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 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队精神。) 2、教育政策的意义何在? 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有助于我们提高依法从教、依法行政的素养,有助于我们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我们推动教育法学学科的发展。 3、教学管理的内容? 包括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档案管理。 4、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要程序? 开题、操作实施、结题准备、撰写报告、成果鉴定。

广州大学教育管理333教育综合918教育管理学参考书目备考技巧复习笔记

关于成功考研的经验 考研:选校、选专业、找辅导、买教材、买资料,一样不能少 由于选择了跨专业,如何学好专业课也是个问题。兴趣对于学好专业课有帮助,但只靠兴趣考不了高分。我根据考研目录买了专业课的教材,还买了一些参考书、习题。然而,自学,特别是一个人自学,没人答疑解惑是个大问题。跨专业学习专业课最郁闷的是:教材中有些内容,字都认识,连在一起看不懂;找遍参考书、习题答案也无法解惑。还有一个问题是分不清重点非重点。这样会走很多弯路,浪费大量时间。我花了很大力气才学会的一些内容,后来发现根本无足轻重,考试也不考。每天在学校漂着,自然想到去蹭课。两门专业这学校课都有,用的教材和也我的一样。蹭课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不大,还很费时间,转向专业课的辅导机构。 学校里充斥着各种考研辅导班的广告,从食堂到厕所,从教室到宿舍无处不在。我比较幸运,通过鸿知广大考研网找到了目标学校的直系学长,他的考研总分很高,400多分,无疑给了我一个定心丸,跟着他学肯定没错!他们做考研比较久了,资料和专业课的班也是信得过的。虽然整体上价格不菲,根据自己的第一次考研失败的经验和几年的工作经验认为,不怕花钱,就怕白花!只要找对了人,等于一脚踏进成功的大门了,起码学习的方向不会出错,只管跟着努力学习就行。事实也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专业课有了巨大的进步。 自我总结主要有几点: 1. 对自己能力的清醒认识。备考主要的学习时间有半年到十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时间太长太短都不好。自己底子怎么样,这段时间自己能提升多少,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感觉踮踮脚能过线,就可以规划考研。 2. 决心和毅力。这个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对考研来说,决心和毅力付诸实践就是: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每天学习12小时以上;夏天没空调也能学得进,冬天早上没暖气也能起得来;这样坚持半年到十个月。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 3. 明确的学习规划。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情况,制定长中短期学习规划,这样每天都有目标,学习也就有了持续的动力。如果没有规划,一天十几个小时坐在教室里无所事事,没人能坚持一星期。 4. 交流信息、经验。这点也很重要,可以避免闭门造车和走弯路。初试专业课的方向、复试时每个学校侧重点能否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可能直接决定了考研的成败。 5.运气。这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是自己能掌控的,但运气常常眷顾有准备的人。做好前几点,以积极的心态处理考研中的各种事情,也许就会有个好运气。 参考书目 333教育综合: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论教育管理学的性质 来源:《新华文摘》2005年第9期作者:杨天平 [字体:大中小 ] 一、教育管理学的科学性 长期以来,英美等国没有明确教育管理学的科学性,而是习惯于以school(education)administration(management)等概指之,并未在其前后加上science和discipline之类的词汇。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他们一直固守狭义的自然科学观,认为只有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实证方法为研究手段的实证研究活动及其知识体系才是科学的,而将包括教育管理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排斥在外。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教育管理学只是企业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套用,是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社会基础科学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一门以解决现实的教育组织中的管理问题为主的应用学科,而不是理论学科。 显然,这种对教育管理学的认识,已落后于科学发展的时代步伐,不能反映教育管理学发展的实际水平。19世纪中叶以后,人文社会科学异军突起,打破了自然科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这极大地丰富了科学的概念,把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显示了现代科学所应具有的广博胸襟和恢弘气度。如果以这种广义的科学概念来认识教育管理学,则它早就进了科学的行列。从教育管理学自身发展的角度考察,它也早就跻身于科学之列了。自19世纪末开始,一方面,它以教育为出发点,沿着传统的经验管理及其研究之路向前发展,至20世纪50年代,逐步建构起教育管理学的经验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它又以管理为始发点,沿着科学管理及其研究之路向前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它也达到了简单的应用研究水平,其后则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两条道路分别代表了现代教育管理学演进的两大源流,又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管理学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说教育管理学是一本书的话,那么写这本书的是经验研究和移植研究两支笔。前者将教育管理的经验归纳成书,荟萃成教育管理学的经验知识体系;后者将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演绎成书,汇集成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现代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当然,上述这两条道路都还是以实证主义的理论框架作为其思想基础的,在以自然科学研究规则为内核的科学主义的旗帜之下,特别是经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教育管理学发展史上那场“理论运动”,它们殊途同归,致力于教育管理本质的追问和教育管理科学化的探求。此后的教育管理学虽未完全突破传统科学的界域,但却在尝试。自19世纪人文社会科学诞生以来的另类研究传统,并高扬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标帜,以现象学、解释学、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考试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考试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13、校本培训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全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培训者基本上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 二、单项选择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美)佩恩《学校行政》1875年,(美)达顿、斯奈登《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年]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全文仅1200余字,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如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办学——“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教学活动安排多样化——“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即有课堂授课也有自习和课外活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文教政策:“崇儒兴学、兼用佛道”; 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中央设立“国子监”专门负责管理教育事业,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祭酒负责,地方官学由地方官长史领导); 教学管理制度:已相当完善,从入学到毕业几乎都有制度化的规定。(如中央官学规定,14岁到19岁开始入学;每年举行旬考、岁考和毕业考;每年有旬假和长假等放假形式;对教师实

大学管理学期末重点复习

复习纲要 名词解释 1、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综合定义: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三类10种 (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规划。它是人们主观对客观的认知过程。包括5W1H( What to do it ? \ Why to do it ? \ When to do it ? \ Where to do it ? \ Who to do it ? \ How to do it ? ) 理解计划的含义:计划是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计划是一个连续的行为过程、计划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计划需要修正 4、目标管理:设定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认可的目标并使用这些来评估员工绩效的一个过程。 5、宏观环境(PEST):是分析宏观环境的一种工具,通过政治要素(Politics)、经济要素(Economics)、社会要素(Society)、技术要素(Technology)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 6、SWOT分析:是对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分析 内部环境: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外部环境: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7、统一指挥:形成等级链:包括等级链必须是连续的,不能中断;任何下级只

教育管理学(完整版)

教育管理学(完整版) 第一编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1、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2、为何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在什么社会积极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激法教育中的激励因素,改变制约因素,此外,在评价教育管理的质量时也是以其社会效益的大小为准蝇的。 3、为何社会科学也是科学? ①社会是一个开放系统。存在于开放系统中的教育,常常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确定性因素,一类是不确定因素。②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人是主体,人又是按照利益不划分为若干个群体。③社会科学的整体性。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因此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4、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之一呢? 因为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如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等等。当这些教育因素各自处于孤立的状态时,它们形成不了教育过程,更达不到教育的预期目标。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组合。因此教育管理学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5、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呢? 因为管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存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管理者这种活动适合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但是教育管理又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管理。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6、教育管理学的性质: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③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7、教育管理学的特点: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8、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是受着三种因素的影响: 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③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9、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 10、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教育管理就要从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入手。以下几个方面是普遍需要关注的问题:①学校管理者的影响力场。为了不断地扩大自己在组织和群体中的影响力,就必须从自己是否善于正确的使用权力、自己的智能结构完善程度和本人的品德修养等方面来研究和改进。②学管理者的类型。③学校管理者智能结构。大致有五个方面:概念的能力、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自我反省和评价的能力。 11、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用处?为何要学教育管理学? ①丰富和充实智能结构。②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管理者。③通过学习可以获得一种学历证书、文凭,以改变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地位。 所谓有用,一种是职业技能性的知识如教育调查、教育统计等,另一种属于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因为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知识可以应用到自己需要的时候,如当你被委任一个新的领导职务时,当你接受一项新任务时,当你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时,当你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当你工作中遇到麻烦感苦恼时。虽然教育管理学在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思路。 12、怎样才能教好教育管理学? ①教育管理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是通过教学活动唤起学习者对本学科有较高的期待。 ②教育管理学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学习者传授系统的教育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更为重要是使学习者学会思考。 ③教育管理学教学的难点不在于内容是否深奥,而在于如何把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学习者的信仰和追求。 ④教育管理学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⑤教育管理学教学中容易发生的错误:关于教育管理的标准环境与非标准环境问题、关于教育的常规管理和例外管理问题、关系教育管理中人与事的关系、关系权力在教育管理中如何应用的问题、教育管理学的教学起点问题。 13、为什么会产生:“理论上是正确的,而实际上又往往是办不到的”看法? 任何教育管理都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教育管理的实践是在非标准备环境下,而讲教育管理学的人无法针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只能构想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

教育管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

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13、校本培训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培训模式,其核心是培训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即培训完全服务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完全根据本校及本校教师的特点来编制设定,培训者基本上由本校的教师来担任。 二、单项选择 1、教育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美)佩恩《学校行政》1875年,(美)达顿、斯奈登《美国的教育行政》1908年] 2、《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全文仅1200余字,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如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

国家行政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丁文锋网络教育管理考博专业课真题参考书分数线考试重点复习经验

国家行政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丁文锋网络教育管理考博真题复习经验 一、专业的设置 丁文锋老师的网络教育管理方向是一个考博热门方向,一方面是因为丁老师在这一领域浸淫多年,很有造诣,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个方向本身有研究的学术价值。这一个方向属于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一个下设方向,导师是丁老师,由于该方向每年只招收一个博士生,在这里提醒各位考生,要想报考该研究方向,很有必要跟丁老师提前沟通。 二、导师介绍 丁文锋,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丁文锋,男,汉族,1957年6月出生,陕西杨凌人,经济学博士,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2011年任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兼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三、参考书目 公共管理学 1、欧文·E·休斯著:《公共管理导论》(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竹立家、李军鹏著:《公共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3、张国庆主编:《公共行政学》(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 1、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四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2、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8年。 四、国家行政学院考博英语 国家行政学院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由学院自主命题和阅卷。国家行政学院考博英语的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的考察。做阅读理解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翻译这一个题型很容易丢分,要想得高分,每一天都要遵循“八步法”练习三个句子。作文对于考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要做到“厚重、灵动和美观”,复习资料建议使用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编写的党校考博英语一本通。每年有大批的同学英语单科受限,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差的考生,建议大家早做准备。 五、国家行政学院考博专业课 考博就是考专业课,专业课定生死。对于专业课的复习,可不仅仅是看看参考书就可以的。我们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专业课的辅导一共有五轮,第一轮是对核心参考书的分析讲解,主要是理清学科的发展史,掌握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提出背景和评价,最终构建起完整的学科框架,第二轮在第一轮的基础上进行常考专题的讲解,是对一一轮和深化和凝练,第三轮是针对真题的难度深度广度灵活度和缜密度以及出题老师的特点,就出题老师的学科背景,研究重点,上课的笔记讲稿,论文,研究课题成果等进行深度讲解,第四轮是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最后一轮是模拟练习,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相信经过这五轮的立体化无死角的复习,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大家可以参照这五轮进行复习。

学校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校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决定学校管理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的是 A.学校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B. 学校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C.学校管理要依据客观规律 D.学校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不等同性2.研究者通过参加学校管理活动,对其活动中的原始事件进行记录,并分析记录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叫 A. 调查研究法 B.人种志研究法 C.比较研究法 D.案例研究法 3.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领导体制 D.学校管理原则 4.学校管理工作的导向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管理过程 D.学校管理手段 5.主要研究学校日常行政工作重要问题的会议是 A.校务会议 B.教学例会 C.校长会议 D.行政会议 6.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后勤事务工作的职能机构是 A.政教处 B.校长办公室 C.总务处 D.教导处 7.校长负责制的核心内容是 A.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 B.党支部保证监督 C.教职工民主管理 D.校长的职位内涵和职责内涵 8.自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曾实行过多少种领导体制? 种种种种 9.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 B.计划 C.实施 D.目标 10.检查阶段的管理活动可分为平时检查和阶段检查,经常检查和集中检查,其划分依据是

A.内容 B.主体 C.形式 D.时间 11.学校管理活动过程的一个周期的终结环节是 A.计划 B.实行 C.总结 D.检查 12. 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班级制度 B.管理例会制度 C.教职工代表大会 D.教学例会制度 13.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能时时体现教育性,处处着眼于育人的行为准则是指 A.教育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4.学校管理方法可分为基本的管理方法和特殊的管理方法,其划分依据是 A.对象范围的不同 B.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不同 C.管理对象的性质不同 D.所运用方法的主次不同 15.通过对学校成员进行政策、法律等知识的宣传和理想等信念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的学校管理方法是 A.思想教育方法 B.行政管理方法 C.法律管理方法 D.咨询参与方法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管理学》书评 姓名:姜佩文 学号:1016301006

《教育管理学》书评 摘要: 如果说西方国家把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管理“理论运动”(Theory Movement)的话,而我国把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则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在此期间涌现出大量研究这一领域的学者也出版了许多相关方面的书籍。本文以陈孝彬所著《教育管理学》为例,来评论和分析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陈孝彬评论 我国教育管理的研究从80年代起步,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十几年来出版了100余部有关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的著作和教材,但大都是以教育行政和学校部门任务管理为线索的工作体系,对教育管理活动尚缺乏规律性的揭示和深入的理论探讨。陈孝彬教授的《教育管理学》可以说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部教材。作者力图对教育管理学学科进行理论层面和体系结构的探讨。 本书共分为九章三编。三编分别是:教育管理的一般原理、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在第一编中包括第一至五章。着重从学科的纵向与横向的结合角度,介绍本学科产生、发展的历史;研究本学科同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同时分析了教育管理的本质,教育管理与环境、组织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按照三维空间理论建立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的初步设想。第二编是从宏观的角度,探索影响教育管理诸因素的特点及其内在关系。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对教育立法、教育制度、教育规划和计划、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教育经费、教育督导制以及教育行政组织和人员等问题,从概念的界定、分类、各国教育制度的比较,都作了一些研究,并对如何加强行政管理的建设与改革提出一些有益的设想;包括第六、七章。第三编包括最后两章,是从微观的角度,介绍与分析了学校中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以及公共关系的管理的意义、作用和工作程序。我们在吸收

管理学重点总结: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学重点总结: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学重点总结:管理与管理者了解: 1、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a、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形成社会生产力; b、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c、合理组织协调人员、政府、资源之间关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d、把局部目标引向组织目标,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 e、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改变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 3、管理学的内容体系(见教材) 4、管理学的重要性 对组织而言,管理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组织(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无论组织规模的大小,无论组织的各层次(高层、中层和基层),还是组织的各个领域,没有管理是难以想象的。通过学习,学会管理各种组织。 对个人而言,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对管理者而言,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地管理者的系统知识。通过学习,使管理者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对被管理者而言,学习管理可以更好的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 5、管理职能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6、组织管理层次 高层、中层和基层 理解: 7、管理的特性 1、动态性 2、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3、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4、创造性 5、经济性:机会成本、管理方式选择、资源有效整合 8、管理性质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所有者意志) 9、管理职能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教育管理学(陈孝彬主编)整理笔记

教育管理学(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2、教育管理学的性质 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③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3、为何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在什么社会积极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激法教育中的激励因素,改变制约因素,此外,在评价教育管理的质量时也是以其社会效益的大小为准绳的。 4、为何社会科学也是科学? ①社会是一个开放系统。存在于开放系统中的教育,常常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确定性因素,一类是不确定因素。 ②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人是主体,人又是按照利益不划分为若干个群体。 ③社会科学的整体性。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因此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5、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之一? 因为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如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等等。当这些教育因素各自处于孤立

的状态时,它们形成不了教育过程,更达不到教育的预期目标。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组合。因此教育管理学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6、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因为管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存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管理者这种活动适合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但是教育管理又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管理。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第二节教育管理学的特点 7、教育管理学的特点 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 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第三节现代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8、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是受着三种因素的影响: 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③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第四节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 9、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10、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教育管理就要从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入手。以下几个方面是普遍需要关注的问题:

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一种管理方法。 预测: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环境进行预先估计,并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估计和评价。 决策: 决策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即多方案择优。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是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激励: 激励是指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作用。 控制: 控制是指接受系统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对系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正确的措施使系统按预定的计划运行,或适当的调整计划,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C)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D)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B) A. 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A)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C)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 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C)

管理学教程重点

管理学教程重点 二、什么是管理 管理通常被解释为与他人及通过他人来有效地完成各项活动的过程。 管理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集体工作的人们能够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 管理人员需要三种基本技能,即技术技能、人文技能和构想技能。 (一)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对某一特殊活动(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程度,包括工作中运用具体的知识、工具、或技巧的能力。 (二)人文技能 人文技能又称人际关系技能,亦称人事技能,是指一个人能够以群体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的能力,并能在所领导的群体中发扬共同努力的协作精神。简言之,即理解、激励和与他人融洽相处的能力。这项技能不仅要求管理人员要善解人意,而且能创造一种使下级感到安全并能自由发表意见的氛围。 (三)构想技能 构想技能亦称思想技能或观念技能,是指把组织看成一个整体的能力,包括识别一个组织中彼此互相依赖的各种职能,部分的改变如何影响其他各部分,并进而设想个别企业和整个产业、社团间,以及与宏观环境中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力量间的总体关系。管理人员应能胸怀全局,认清左右形式的重要因素,评价各种机会并决定如何采取行动。 不同层次的管理对各管理技能的需求比例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制度又被称为泰罗制,是泰罗所极力倡导企业建立的一套以科学管理理念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它基于科学管理“四原则”。在具体运用时,泰罗又提出了作业管理原则、职能化原理、例外原则和精神革命。 (一)科学管理“四原则” 1.“一个最佳的方法”。 2.科学的挑选人员。 3.经济刺激。 4.职能上的分工。 (二)作业管理原则 1.高的日作业定额。 2.标准的作业条件。 3.科学地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 4.差别计件工资制。 (三)职能化原理、例外原则和精神革命

基础管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亨利·明茨伯格认为信息传递方面角色包括监听者、__传播者____和____发言人 __。 2.按计划的期限可将其分为___长期计划___、__中期计划 ____和短期计划。 3.职权设计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____纵向__与__横向___两个方面的职权关系,将不同类型的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和部门,建立起高度协调的职权结构。 4.领导行为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具有__示范性____、激励性、互动性和__适应性____的特点。 5.按沟通的范围,可将之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6.按计划制定的层次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7.从决策的起点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8.领导活动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9.路径—目标理论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______教授提出来的,它以______理论为依据。 10.按控制的时机,可将控制分为______、______和事后控制。 11.亨利·明茨伯格认为人际关系方面角色包括______、______和联络者。 12.按计划内容的明确程度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13.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14.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的______,领导的目的是实现______。 15.按沟通的方向,可将之划分为______、______和平行沟通。 16.管理程序学派主要研究管理的______和______。 17.从决策影响的时间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18.勒温认为,领导者采取的领导基本作风有三种,即______、______和放任式 19.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______、______、人际知觉和人际沟通。 20.冲突管理有各种方法,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强迫、妥协与合作。 21.管理环境一般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22.从决策的主体看,可把决策分为______与______。 23.组织文化主要是由物质文化、______和______等三个层次构成的。 24.“社会人”又称“______”,这一假设来自20世纪30年代的______实验。 25.预算是______的计划,是用数字表示的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预计结果,预算是使用最______ 的控制方法。 26.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大小,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______、良好的沟通和______。 27.从环境的可控程度可把决策分为______、______与非确定型决策。 28.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方式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和上下级关系。 29.按沟通的反馈性,可将之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30.强化理论认为强化的方式有______、______、自然消退和惩罚。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各种管理对象中,最重要的是[ ] A.人 B.财务 C.时间 D.信息 2.梅奥认为工人是[ ]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3.中层决策大多是[ ] A.战略决策 B.管理决策 C.业务决策 D.技术决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