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中国经济预测

2010中国经济预测

2010中国经济预测
2010中国经济预测

三、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与2009年相比,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欧洲、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相继复苏,中国出口贸易逐步增加。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具有连续性,经济增长动力仍然充足,经济有望实现稳定较快增长。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欧美日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其经济复苏速度及进口需求走势将对中国的出口前景将有很大影响。欧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经济复苏及企业投资回暖将进一步带动对中国进口的需求。欧洲大部分国家在经济刺激计划的激励下,经济形势和财政状况出现明显改善,一些经济指标也已经回升到本轮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市场信心正在重筑。美国占中国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其制造业的改善和再库存的启动将带动中国出口的复苏。2009年11月份,美国制造业进口指数超过临界值50,达到51.5,制造业进口萎缩周期已告尾声。未来几年,美国在“一揽子”刺激计划及新技术、结构调整的作用下,经济可望走向复苏。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央行通过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推出的10万亿日元新经济刺激方案,使得其金融环境更为宽松,经济增长出现积极变化。2009年四季度大型制造企业景气指数连续第三季回升,达到-24,且超过了此前-27的经济学家预期均值。日本制造业复苏将增加进口需求,拉动中国出口。

由于广泛而协调的经济刺激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各国经济普遍出现转好迹象,良好的外部经济发展环境也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明显好转。然而,世界各国经济主要靠政府投入推动,失业率普遍偏高,经济复苏十分脆弱,加之国际通胀预期不断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这都使得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

2010年中国经济内部环境将继续得到好转

。从供给方面看:一是资金供给潜力巨大,国内储蓄率一直维持在40%以上;二是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劳动力人口总量处于上升阶段,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红利仍然存在;三是科技进步加快,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四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供给质量将得以改善。

从需求方面来看:一是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中国尚有7亿农民,随着农民购买力的较快增加,农村消费将随之不断扩大,对耐用消费品需求将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二是城乡居民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消费潜力巨大,城镇就业持续扩大将带动内需的增长;三是汽车、通讯器材、计算机、住房及其装修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四是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需求仍然很大,非国有经济投资需求潜力将得到巨大释放;五是外商直接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从政策层面来看,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提出了五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010年,中央政府财政将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通过对重点地区和群体的结构性支持政策,内需增长空间会进一步扩大,而调整结构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后续动力。另外,政府加强中小城镇建设,切实解决农民工进城的户籍问题,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投资和消费前景。

三、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与2009年相比,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欧洲、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相继复苏,中国出口贸易逐步增加。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具有连续性,经济增长动力仍然充足,经济有望实现稳定较快增长。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欧美日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其经济复苏速度及进口需求走势将对中国的出口前景将有很大影响。欧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经济复苏及企业投资回暖将进一步带动对中国进口的需求。欧洲大部分国家在经济刺激计划的激励下,经济形势和财政状况出现明显改善,一些经济指标也已经回升到本轮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市场信心正在重筑。美国占中国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其制造业的改善和再库存的启动将带动中国出口的复苏。2009年11月份,美国制造业进口指数超过临界值50,达到51.5,制造业进口萎缩周期已告尾声。未来几年,美国在“一揽子”刺激计划及新技术、结构调整的作用下,经济可望走向复苏。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央行通过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推出的10万亿日元新经济刺激

方案,使得其金融环境更为宽松,经济增长出现积极变化。2009年四季度大型制造企业景气指数连续第三季回升,达到-24,且超过了此前-27的经济学家预期均值。日本制造业复苏将增加进口需求,拉动中国出口。

由于广泛而协调的经济刺激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各国经济普遍出现转好迹象,良好的外部经济发展环境也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明显好转。然而,世界各国经济主要靠政府投入推动,失业率普遍偏高,经济复苏十分脆弱,加之国际通胀预期不断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这都使得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

2010年中国经济内部环境将继续得到好转

。从供给方面看:一是资金供给潜力巨大,国内储蓄率一直维持在40%以上;二是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劳动力人口总量处于上升阶段,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红利仍然存在;三是科技进步加快,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四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供给质量将得以改善。

从需求方面来看:一是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中国尚有7亿农民,随着农民购买力的较快增加,农村消费将随之不断扩大,对耐用消费品需求将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二是城乡居民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消费潜力巨大,城镇就业持续扩大将带动内需的增长;三是汽车、通讯器材、计算机、住房及其装修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四是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需求仍然很大,非国有经济投资需求潜力将得到巨大释放;五是外商直接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从政策层面来看,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提出了五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010年,中央政府财政将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通过对重点地区和群体的结构性支持政策,内需增长空间会进一步扩大,而调整结构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后续动力。另外,政府加强中小城镇建设,切实解决农民工进城的户籍问题,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投资和消费前景。

三、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与2009年相比,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欧洲、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相继复苏,中国出口贸易逐步增加。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具有连续性,经济增长动力仍然充足,经济有望实现稳定较快增长。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欧美日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其经济复苏速度及进口需求走势将对中国的出口前景将有很大影响。欧盟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经济复苏及企业投资回暖将进一步带动对中国进口的需求。欧洲大部分国家在经济刺激计划的激励下,经济形势和财政状况出现明显改善,一些经济指标也已经回升到本轮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市场信心正在重筑。美国占中国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其制造业的改善和再库存的启动将带动中国出口的复苏。2009年11月份,美国制造业进口指数超过临界值50,达到51.5,制造业进口萎缩周期已告尾声。未来几年,美国在“一揽子”刺激计划及新技术、结构调整的作用下,经济可望走向复苏。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央行通过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推出的10万亿日元新经济刺激方案,使得其金融环境更为宽松,经济增长出现积极变化。2009年四季度大型制造企业景气指数连续第三季回升,达到-24,且超过了此前-27的经济学家预期均值。日本制造业复苏将增加进口需求,拉动中国出口。

由于广泛而协调的经济刺激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各国经济普遍出现转好迹象,良好的外部经济发展环境也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明显好转。然而,世界各国经济主要靠政府投入推动,失业率普遍偏高,经济复苏十分脆弱,加之国际通胀预期不断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这都使得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

2010年中国经济内部环境将继续得到好转

。从供给方面看:一是资金供给潜力巨大,国内储蓄率一直维持在40%以上;二是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劳动力人口总量处于上升阶段,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红利仍然存在;三是科技进步加快,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四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供给质量将得以改善。

从需求方面来看:一是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中国尚有7亿农民,随着农民购买力的较快增加,农村消费将随之不断扩大,对耐用消费品需求将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二是城乡居民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消费潜力巨大,城镇就业持续扩大将带动内需的增长;三是汽车、通讯器材、计算机、住房及其装修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四是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需求仍然很大,非国有经济投资需求潜力将得到巨大释放;五是外商直接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从政策层面来看,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提出了五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010年,中央政府财政将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通过对重点地区和群体的结构性支持政策,内需增长空间会进一步扩大,而调整结构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后续动力。另外,政府加强中小城镇建设,切实解决农民工进城的户籍问题,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投资和消费前景。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预测情况

一、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情况预测 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中国将持续8%增长率20年。中国的增长速度一直被西方社会称为“奇迹”,但这种8%以上的惊人速度到底还能保持多久呢?对此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倒是非常乐观。在2011年3月23日香港的活动上,他放言:中国还能以8%的年增长率发展20年,直到发展成两倍于美国的经济体。林先生指出,用所谓的“相对购买力指标”计算,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有可能在20年的时间内发展到美国的两倍。考虑上市场汇率,中美也很可能势均力敌,他补充说。中国在过去十年里以超过10%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发展,已经赶超了日本、德国、英国以及法国。林指出,中国的发展速度得益于“起点低的优势”,因而“有可能能在未来20年保持8%的增长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未来一二十年中国经济增长轨迹将是一条比较平稳的曲线,但是由于2020年左右的基数较大,整体来说,曲线会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他说“根据我的预测分析,中国经济年均8%左右的高增长,应该还能够持续20年,即一直持续到2030年。”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对未来20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前景表示乐观。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大“利好”:劳动力存在长期比较优势、巨大市场规模、制度

改革仍存空间、国际环境趋向优化。这四个有利条件决定中国未来20年仍有希望以平均6%-10%的速度继续增长。他表示,市场规模在当代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日本等东亚经济体在高速增长后进入了缓慢发展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缺乏一个国内大市场。而中国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前30年主要依赖国际市场推动经济起飞之后,未来的二、三十年里,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国际经验表明,大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支撑。改革开放30年来,投资、出口和重工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转向国内需求拉动。2008年,美国、印度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分别为92%、88%。而同年中国这一比重仅为72.8%,空间和潜力巨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城和该院博士生韩蓓2009年通过HP滤波平滑参数的选择及应用方法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分析。根据其测算,1978年至2007年中国平均潜在经济增长率为9.6%,适度增长区间为[9%,10%]。自2000年以来经济在波动的位势上持续多年适度高位运行,经济周期由过去起伏剧烈、峰谷落差极大的波动轨迹,转变为起伏平缓、峰谷落差较小的波动轨迹。2009年由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需要萎缩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较大,实际经济增长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制度变迁作用的继续发挥,人力资本不断提高,管理和技术创新的

揭开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终极秘密

揭开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终极秘密 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世人皆惊。国內外的专家学者也极力去解读。但他们用尽了各种方法和手段,总是不得要领,隔靴搔痒所得出的结论更是连他们自己也说服不了,更遑论说服他人。 雾里看花,水中捞月-----洋专家及其弟子们不知中国经济的庐山真面目,乱开黄腔-----一致认为是市场经济和经济自由化及人口红利导致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据此为中国开出了私有化,城市化,消费(内需)驱动的三张药方,以促使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这三张按经典资本主义经理论开出的药方如果不是阴谋整垮中国的话,实际实施起来也一定会搞垮中国。 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与此毫无干系。 作为身处其中的中国人,这些年一直在用心领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秘密。经过大量的观察并用新哲学的方法分析-----得出的结论和西方学者的结论基本上相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秘密在于-------中国人的:勤劳! 就这两个字。字数虽少,但解读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请看下列数据:

指标年末 数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 额 826701 13.5其中:住户存 款 351957 15.5其中:人民 币 348046 15.7非金融企业存 款 313981 9.5各项贷款余 额 581893 15.9 其中:境内短期贷 款 217480 21.8 境内中长期贷 款 333747 11.8 这是我国单位居民截止到2011年年底的存款总量。如果情况正常的话至少到2013年年底,中国的存款总量将超过100万亿人民币。

就按82万亿算,这个总量和美国一年的GDP总量差不多;大约相当于中国GDP总量的两倍。 这么多的存款,在正常情况下投入到经济运行中去,就是它每年周转一次,所创造的经济规模和效益也是惊人的。有这么多钱,就是傻子使起来也能发大财。尽管我们比傻子还傻-----我们对单位和居民存款的运用很粗放很滥。但、正是这几乎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金来源,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特别指出的是:1,中国银行的存款利率极低,远低于同期的通胀率,而中国的借款利息很高。实际上国家银行不仅白用这些存款,而且从利差和通胀中,获得了巨额利润;2,中国老百姓的存款虽然有存有取,但总是存的多取得少。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些存款实际上等同于白给了银行。因为如果不出现国家信用破产的情况,老百姓永远也不会取走这些钱;而出现国家信用破产的情况------老百姓也沒法再取走这些钱。 以上数据仅是现象,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低消费,多创造,高积累是中国人民的基本特性。这个特性就是:勤劳。勤俭节约、勤学苦干、热爱劳动。 勤劳的特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是解放以来长期对人民进行勤俭建国,热爱劳动的教育的结果。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的最大的中国特色,也是中华民族具有的任何人都学不来的优秀品质。正是这个特质,使中华民族成为人类文明产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崔宝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三个年头之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抱有足够的信心和满心的期待。 下面浅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的个人见解。 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主要是依靠投资带动。而这种集中于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和厂房等方面的资本投入,不仅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同时也得到了市场认可。在参与全球贸易分工过程中,随着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劳动力和劳动技能的持续提高,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是资本投入与GDP产出同步增加的现状,而没有出现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因此我们不需过于担心世界经济放缓和外贸出口的下降会对中国GDP增长产生太大影响。 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约6万亿美元,美国约为15万亿,但人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十一分之一。主要因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延续“黄金发展期”态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的凸显、各种挑战日趋严峻的态势,社会、经济的整体转轨正在经受历史性的考验的缘故。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并没有改变。目前正处于调整和改革期,虽然增速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但也只是经济增速的短期回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衰退阶段。而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

经表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 首先,挤出了“泡沫”,缓解了通胀压力。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显示,上游产品价格涨势明显减缓。从目前来看,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回落到较低水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效益,对此企业要引起自身发展的关注点,不可以盲目扩张的方式获取利益。 其次,结构向优化改善方向发展。从PMI来看,当前第三产业发展好于第二产业。今年以来,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发展较为稳健。在第二产业当中,制造业发展势头好于采掘业。而在制造业领域,装备制造业又好于基础原材料加工业。1-5月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PMI平均为55.7%,明显高于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PMI平均为48.9%-52%之间。这些方面反映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优化,不断改善。 第三,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3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5月份为50.5%;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年初以来稳定地保持在50%以上。两组数据均显示出就业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提高公民收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使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动力。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由于经济增速回落、结构调整,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基础尚需巩固。另一个方面是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加。小企业受政策利好带动,年初曾出现短暂回升,最近三月持续回落,反映小企业在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50分)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有什么区别?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一般利润率有什么影响?(10分) 答:(1)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为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需要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相比较,由此产生了剩余价值率。其表示方法有两种:①物化劳动表示法: m m'==v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该公式表示在雇佣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②活劳动表示法:m'=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该公式表明,在工人的一个工作日的全部劳动时间中,有多大部分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多大部分用于无偿地给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用p '表示利润率,C 表示全部预付资本,则利润率为:p =m C '。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体现为:①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反映了工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无酬劳动与有酬劳动的比率。剩余价值率越高,工人的剩余劳动被资本家占有越多,受剥削程度越深;利润率是反映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一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就表现为资本的自我增殖,使资本关系神秘化了,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②两者的变化趋势不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不断地采用新的方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因此剩余价值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利润率会逐步趋于下降,这是部门间资本家竞争的必然结果;③二者计算的数值不

中国未来九大预测

中国大趋势:中国未来十年的九大预测 2012-03-05 字号:小中大 日前,由笔者撰写的《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上市,书中提出了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九大预测: 1、世界将从“海洋时代”回归到“陆地时代” 大家不要再预测第四次科技革命,因为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经来临,高铁就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主力,中国在第四次革命上已经占据先机,这点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领袖人物已经看的非常清楚,由于政治原因,他们很难对中国进行赶超,因为高铁是公共产品,没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是不可能建设成高铁的。在未来十年世界将掀起一股国家间修建高铁的热潮,这将标志着世界将由海洋时代回归到陆地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国是具有先机的,到时候亚欧大陆将结合的更加紧密,欧洲、亚洲、阿拉伯世界的地缘政治将重新改写,阿拉伯世界的重要性将被重新凸显出来。目前中国正在与17个国家协商关于建设亚欧高速铁路网络事宜,计划在十年内修建三条高铁线路贯穿南北,连通欧亚。届时,乘坐时速超过200英里的火车,从伦敦到北京只需要两天时间。这三条计划线路分别为,一条向北延伸经俄罗斯到德国,与欧洲铁路系统会合;一条向南延展连接越南、泰国、缅甸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另有一条线路将连接中国与英国、新加坡、印度及巴基斯坦。目前,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正就铺设高铁线与中国谈判,而东南亚方向的线路已经先期在云南省开工。在工程标准方面,中国希望所有线路规格与国内高铁保持一致,越南方面已表示同意,其他国家还在协商中。这项伟大的工程在未来十年将成为现实。 2、中国将面临最后一个“黄金十年” 很多人在看空中国的人很多,既有海外的,也有中国的,但是中国的发展大潮并不会因为这些人而消退,中国民众也不能听信这些带有政治性的忽悠,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仍然是“黄金十年”,当然这黄金十年,笔者主要指的是经济,而不包含民生,因为经济是经济学者可以预测的,而民生是政治,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我们,特别是商业人士过度恐惧,就会错判机遇,以至于丧失机遇。未来十年的机遇中国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有。与之前相比,将来十年中国经济增加的优势首要表现在量上,中国人均GDP从十几美圆增加到4000美圆,用了六十多年,可是再增加4000美圆,或许只需几年时间,从这个角度讲,将来十年的经济增加将远远超过以前几十年的增加;假如与今后比照,将来十年中国经济增加的优势则表现在速度上,这或许是中国继续经济高速增加的最后十年。中国人均GDP到达15000美圆今后也将进入一个低速增加期。从这两个方面本人们就能够看出,将来十年是一个何等的黄金时期,这必将是中国经济“从质变到质变”的十年。 3、世界将上演“日本行情” 日本自经济泡沫破裂后,在近20年的时间内除了在1997年前后实行适度从紧的政策外,日本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实行的低利率、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这是因为政府拥有大量的财政赤字,政府负债的同时,日本企业也背负了巨大债务,导致日本不能加息,因为一加息,政府和企业的还贷负担就会大大加重,从而导致经济恶化,萧条重新回归。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面临着较高的偿债任务,而从技术上看,日本、美国以及欧盟的不少国家都已经财政破产,他们要摆脱高额的债务,除了不断的平衡预算之外,就是开动印钞机稀释债务,这都会导致这些国家将长期处于极低的利率水平,而这些国家将会出现这些资本大出逃,将逃向高利率国家进行资本套利。 4、中国将“拯救式”崛起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崛起必然对其他国家构成挑战,但历史并不是这样的,因为除了“挑战式崛起”之外,还有一种崛起方式为“拯救式崛起”,同样美国的崛起也不是通过“挑战式崛起”实现的,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测试答案 (2012-02-16 17:21:09) 分类: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学习测试答案 标签:杂 谈 试卷名称: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 考试人员:滕修福 提交日期:2012-02-16考试用时:7分钟39秒 考试得分:100未评分试题:0 答对试题数:20正确率:100% 单选题:共10题,正确10题多选题:共5题,正确5题 判断题:共5题,正确5题问答题:共0题,正确0题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于经济增长年份出现(),其中,农民收入达到14%,高于经济增长。(分值:5/得分:5) 二五时期 四五时期 七五时期 六五时期 2“十二五”规划要求,战略性( )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分值:5/得分:5)支柱经济 新型经济 新兴产业 经济增产 3需求问题中,我国()过低,如2010年仅占34%,而中等收入国家是60%。(分值:5/得分:5) 居民消费率 工业消费 居民购买力 消费水平 4我国实际上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预计到2015年,老龄化率接近()。(分值:5/得分:5) 14.9% 15.1%

14.6% 12.5% 5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已经进入()收入国家的行列。(分值:5/得分:5) 脱离贫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中等偏上 6从外需看,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基本在()以上。而美国对外依存度20%,日本对外依存度30%。(分值:5/得分:5) 50% 54% 49% 61% 7未来5年,城乡居民将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特别突出以()的社会建设,提出其的十大行动计划。(分值:5/得分:5) 改变面貌 改善民生 改善生活 改进民主 8到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 )。(分值:5/得分:5) 56% 49% 54% 48% 9城市化是最大的(),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分值:5/得分:5)投资 消费 内需 外需

2012年中国经济的大幅下滑让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病彻底暴露

2012年中国经济的大幅下滑让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病彻底暴露,尽管有“小四万亿”投资计划之称的铁路大规模投资拉动,中国经济也仅在四季度有一个回光返照,经济下行仍难以阻止。 伴随经济调整,中国钢铁产业可能彻底结束了过去十几年的繁荣期,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2012年钢协统计的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利润仅有15.8亿元,较前一年的875亿元,大幅下滑98%。鞍钢、马钢、山东钢铁、华菱钢铁、安钢、韶钢……等等一大批钢企连续出现巨亏,反映出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困境极其严峻。 图一:大中型钢企利润变化 一、二次大战以后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 从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当前中国钢铁产业面临的困境较当时的主要产钢国的境遇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那些国家的钢铁产业面貌或将是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中国钢铁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上世纪四十年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各个国家重建需求的带动下,世界钢铁工业进入了一个长达30年的繁荣期,在此期间,全球钢铁产量持续增长,到六十年

代各主要产钢国钢铁产量更是大幅跃升,日本钢铁工业异军突起,实现飞跃,并成为世界钢铁强国,到1973年欧美日等主要产钢国的钢产量均达到历史顶峰。 图二:主要产钢国粗钢产量变化 然而,1973年10月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彻底结束了世界钢铁工业的繁荣。战争是短暂的,也以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然而,阿拉伯国家并不甘心失败,他们拿起石油武器,开始以经济手段来对付欧美等强国。在战争失败之际,欧佩克组织一致决定大幅缩减石油产量,将石油价格由3美元/桶上涨到5美元/桶,到1974年初,又将石油价格暴涨到12美元/桶,引发严重的石油危机,石油危机又进而演变成世界性经济危机。伴随能源供应的减少以及价格的狂飙,欧美国家的经济活动受到严重伤害,钢铁、汽车、化工等大量企业因缺乏能源而大幅减产、停产,失业率开始大幅攀升,1975年美国的失业率创出9%的历史高点,1982年再达到10.8%。与此同时,通货膨胀也大幅肆虐,1974年美国的通胀率达到12%,到1980年通胀率又攀升到14%,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由1973年石油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上世纪继1929年“大萧条”之后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其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对经济的伤害之深都极为罕见。1973年美国的钢产量达到1.37亿吨,为其历史的顶峰,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国钢铁工业彻底结束了其繁荣势头,产量持续向下调整,由于需求不振,到1982年美国的粗钢产量已降到6600

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2016年中国经济预测 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6%至6.8%,主要考虑是:第一,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在加快,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第二,全球贸易低速增长,外部需求疲弱态势仍将持续;国内投资基数已经十分巨大,投资增速将回归常态;消费总体仍将保持平稳。第三,国内将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力度,将加强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总之,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保持基本稳定,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二、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通货紧缩压力持续。在此形势下,2016年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十分必要。应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适当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基建投资方面的先导作用和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适度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加快构建新的地方税体系,适度扩大地方财政税源;做好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工作,认真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财政收入增速创新低,积极财政政策面临新挑战。 2015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速继续下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并非是一种短期、暂时的现象,而是同我国经济进入转型阶段有密切的关系。在历经30多年的长足发展后,当前我国的资源、环境、生态对发展的约束性空前加大,以往粗放式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必然。而中国庞大而复杂的经济要实现转型必然付出巨大的转型成本,财政收入增长受到较大影响是难以避免的。

在当前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客观上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迫切性进一步加强。财政收入增速显著下降,意味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难度在增加,因此积极财政政策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2、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 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的形势下,如何实现“稳增长”是关键性的问题。要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 要实现稳增长,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扩大内需。以“营改增”为主要核心内容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是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重点之一,“营改增”具有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活力及增加员工收入等多方面的积极效应,这些效应主要体现在供给方面。未来一段时期,为了稳增长、增效益、防风险,需要把供给侧管理与需求侧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特别要进一步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 为了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作用,重点可放在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对投资、收入和消费等领域的影响,以引导、启动和扩大相关的市场需求。在投资领域,加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公共产品投资。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镇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远没有完成,因此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需求是巨大的。这些需求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潜力。在收入领域,重点要加强财政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重要作用。 3、适当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基建投资方面的先导作用和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来源:宣讲家网站报告发布时间:2011-03-15 03:12 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重新洗牌,中国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发展好,把社会建设好,进一步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 现在我们到美国或欧洲去考察,会发现和30年前大不一样,和10年前都大不一样。我们到法国凡尔赛宫都有中文说明书, 10年前就没有,这说明中国到国外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的各种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也在加强,中国到国外去的人越来越多。外国人也要为中国服务,重要的旅游景点、场所都要补上中文说明书,他们欢迎我们去学习、考察,说明中国的力量越来越大。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际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在调整,中国应该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抓住机会,有所作为。一是2010年我们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虽然人均GDP还很少,撵上美国还要好多年的历史。但是总的GDP能在全世界由过去的几十位上升到世界第二,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大的事件。中国的地位也在上升,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都在上升,给我们提供了大的机会。二是西方强势国家现在面临大的挑战,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三是亚非拉国家、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非常希望跟中国建立友好的关系,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稳定,包括我们和这些国家进行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为我们争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战略空间。四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深远,整个全球经济出现大调整,围绕着市场、

(整理)-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010-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情况 1、中国GDP分析 初步核算,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上升0.8个百分点。 图3.3 2005-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情况 2、中国CPI指数分析 2009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2.4%。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6.7%,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9%。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2.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1.3%,二手住宅价格上涨2.4%;房屋租赁价格下降0.6%。

图3.4 2005-2009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表3.5 2009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3、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2009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4625亿元,比上年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2%;私营企业增长18.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9.7%,重工业增长11.5%。

中国未来十年的九大预测

中国未来十年的九大预测 作者:高连奎时间:2012-03-05 日前,由笔者撰写的《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上市,书中提出了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九大预测: 1、世界将从"海洋时代"回归到"陆地时代" 大家不要再预测第四次科技革命,因为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经来临,高铁就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主力,中国在第四次革命上已经占据先机,这点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领袖人物已经看的非常清楚,由于政治原因,他们很难对中国进行赶超,因为高铁是公共产品,没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是不可能建设成高铁的。在未来十年世界将掀起一股国家间修建高铁的热潮,这将标志着世界将由海洋时代回归到陆地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国是具有先机的,到时候亚欧大陆将结合的更加紧密,欧洲、亚洲、阿拉伯世界的地缘政治将重新改写,阿拉伯世界的重要性将被重新凸显出来。目前中国正在与17个国家协商关于建设亚欧高速铁路网络事宜,计划在十年内修建三条高铁线路贯穿南北,连通欧亚。届时,乘坐时速超过200英里的火车,从伦敦到北京只需要两天时间。这三条计划线路分别为,一

条向北延伸经俄罗斯到德国,与欧洲铁路系统会合;一条向南延展连接越南、泰国、缅甸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另有一条线路将连接中国与英国、新加坡、印度及巴基斯坦。目前,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正就铺设高铁线与中国谈判,而东南亚方向的线路已经先期在云南省开工。在工程标准方面,中国希望所有线路规格与国内高铁保持一致,越南方面已表示同意,其他国家还在协商中。这项伟大的工程在未来十年将成为现实。 2、中国将面临最后一个"黄金十年" 很多人在看空中国的人很多,既有海外的,也有中国的,但是中国的发展大潮并不会因为这些人而消退,中国民众也不能听信这些带有政治性的忽悠,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仍然是"黄金十年",当然这黄金十年,笔者主要指的是经济,而不包含民生,因为经济是经济学者可以预测的,而民生是政治,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我们,特别是商业人士过度恐惧,就会错判机遇,以至于丧失机遇。未来十年的机遇中国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有。与之前相比,将来十年中国经济增加的优势首要表现在量上,中国人均GDP从十几美圆增加到4000美圆,用了六十多年,可是再增加4000美圆,或许只需几年时间,从这个角度讲,将来十年的经济增加将远远超过以前几十年的增加;假如与今后比照,将来十年中国经济增加的优势则表现在速度上,这或许是中国继续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等待处理的问题: 1、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 过去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靠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再加上在发展过程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时至今日,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也接踵而来。很多地方都因为环境问题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当我们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没有根本性转变。 3、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改革开放后, 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不断加剧的局面。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调查显示中国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增幅一直在下降,粮食产品价格下降,即使收成增产了,但收入却不见增加,地方政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农业的关注。另外,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贫富差距问题的深化,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剧增,也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有所增加。除此之外,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距也较大。 4、就业和失业问题 中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个人口大国。虽然我国GDP水平已达世界前列,但人均GDP 水平在世界上始终居于落后位置。就业问题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受人民币升值,取消出口退税与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影响,沿海地区大量出口企业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情势进一步恶化。企业用工需求急剧下滑、现有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失业数量骤增。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生数目激增,求职者供过于求的现象,致使我国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除此之外,我国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以及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这都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这些都是中国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我国经济才可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同样存在着不少隐患: 1、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偏大 目前,中国CPI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在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上涨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同时,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

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预测

2017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但发展趋势会放缓 固定投资方面:房地产市场降温,加之国内多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会有所下降。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对房地产的调控,是长效机制,一年半载难以见效。长期来看,能促进房地产健康持续发展,而不是出现剧烈波动,我国房地产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会有太大的变动,趋势相对平稳:制造业投资会有小幅下降,如电力、化工等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抑制了制造业投资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基本稳定。 消费方面: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消费有拉动作用;城镇化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人口结构变化使劳动力供给增长放缓,就业压力的增加抑制消费需求;但随着电商等网络购物模式、物流网络的完善,减少了消费成本,居民消费倾向会进一步提高。 外贸方面:2016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3万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万亿元,下降1.9%;进口10.5万亿元,增长0.6%,扭转了2015年大幅下降的态势,预计17年发展趋势平稳;但国际政治局势动荡,对我国外贸形势严重不利。 货币方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平稳增加,短期来看,人民币有贬值压力,但中长期看没有贬值压力;2016年,央行不断通过降准、逆回购、MLF等货币政策工具弥补基础货币缺口,保证货币供给。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2017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

的货币政策。 物价水平;去产能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工业领域结构性通货紧缩缩得到明显缓解,工业企业盈利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的盈利大有改观;通货膨胀预期偏弱但会持续蔓延。 国际形势: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就任、韩国总统换届和“萨德事件”持续发酵、英国脱离欧盟等国外局势变动对我国影响巨大。 国内政策:“十三五”规划开局次年、习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亚投行战略。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势,认为: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平稳运行,但增速会有所放缓。

2012年中国经济如何运行

2012年中国经济如何运行 2010年的经济真的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中国经济面临内忧外患。欧债危机尚未结束,美国的经济陷入泥潭之中,国内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我们的出口要保持增长,经济的发展方式要进行改变。明年中国的经济是不是还会想以前一样,高速增长,这一切充满了疑问。 在明年的目标是能够保持8%的增长将是政策追求的目标。而在整体经济已经越来越受到金融市场影响的背景下,金融层面的风险为我们的前途带来不确定性。推荐一个群 号:35215449. 美国经济不会加快恢复 当2011年8月5日标普下调美国国债长期评级的时候,就意味着美国的经济已经不可能迅速崛起了。美元汇率将出现大幅贬值,但随着欧债危机的加剧,市场走势却和这一判断完全相反。美元指数至今已经突破80,欧元/美元汇率跌破1.30。欧债危机的长期化和恶性程度,让我们预期2012年上半年美元将继续升值,美元指数高看85。 上世纪的拉美债务危机、东亚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都告诉我们,对于全球经济的新兴市场、外围市场来说,美元升值就是噩梦。 2011年8月至12月中旬,作为“金砖国家”之一的印度,资本大量外流,其货币卢比贬值超过20%,货币汇率跌至过去10年最低水平。印度只是这一过程的代表,整体新兴市场均出现资本外流、股市下跌、货币贬值。 中国也未能幸免。2011年9月份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开始出现贬值,并在11月最终传至国内银行间市场。中国内地市场整体也在出现资本外流情况。 2012年上半年,欧债危机的继续发酵、欧洲银行体系对美元流动性的需求,将进一步推高美元汇率。高看85的美元指数,将给全球新兴市场带来深度影响,我们将继续看到新兴市场资本市场下跌、资本外流、货币贬值。 这将是中国2012年所面临的最大外部环境。 中国流动性形势严峻 2011年10月、11月,中国金融体系外汇占款单月分别减少249亿元、279亿元。外汇占款的净减少,在2003年这一轮人民币汇率升值热潮中就没有出现过(2007年曾因改革因素减少),外汇占款已经是中国基础货币投放的最主要形式,其投放规模甚至超过100%,多出的部分被央行所对冲。 外汇占款成为影响中国基础货币的最重要因素,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本质上是以美元为基础锚的,这种背景下如果出现美元资本外流,将反过来影响中国的货币供应机制。进入2011年9月、10月,中国狭义货币M1分别只增长了8.9%、8.4%,广义货币供应M2增长为13.0%、12.9%,即是这种逆向机制的表现。如果未来外汇占款持续低增长乃至负增长,过去多年中国的货币供应逻辑机制就要重新思考。 在美元升值、资本流出背景下,外汇占款的负增长、低增长在2012年上半年将会被继续放大。中国经济增长所长期依赖的过度宽松的流动性格局,将出现根本性变化。 外汇占款的低增长、负增长,还将通过减少存款、弱化银行体系放贷能力,增强对整体经济流动性紧缩的冲击。 在这一背景下,央行将不得不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其主要意义在于对冲外汇占款的负增长。 2012年的财政和信贷政策将首先确保在建项目的资金需求,这将导致民营类、中小企业类企业资金需求压力更为紧张。

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 2018年春季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18 年春季报告 今日,厦门大学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在京发布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18 年春季报告。报告预测,今明两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6.5%以上的水平。展望未来,金融与非金融部门降杠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今后三年内中央政府各项宏观政策的核心内容。 报告指出,2017 年我国GDP 实际增长6.9%,增速比上年提高了0.2 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筑底企稳的态势持续巩固。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同时,工业生产继续企稳、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以及进出口增速的反弹,成为2017 年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 报告称,2017 年外部经济的同步复苏,有力地拉动了中国的进出口,一带一路的推进也带动了中西部省份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由负转正,达到9.1%的水平,比上年提高了15.9 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我国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质量不断提升,2017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特别是民间投资整体回暖向好,自3 月份起各月增速均比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提高,与全部投资增速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2017 年,民间投资381510 亿元,增长6%,增速比1-11 月份提高0.3 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8 个百分点。 报告也指出,民间投资增速快速反弹已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一是今明两年外部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会拉动中国私营企业出口的扩张,进而激励其投资的增长;二是因国有企业降杠杆而释放出的信贷资源以及调整信贷资源结构使其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等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民间投资扩张的资金需求;三是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将降低以往长期存在的对民营企业的

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

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 多数中国的经济学家认为,无论是从GDP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还是工业生产的增长来看,中国经济基本上已经呈现比较明显的回落趋势,宏观调控效果明显。但是,根据谢国忠等人的分析,官方公布的GDP数据似乎与经济的总体表现不一致:三季度固定资产比上季度增长了%;商品贸易余额比上季度增加了104亿美元;M2供应量再次回升;人民币新增贷款加速增长;工业生产减速也很有限.过度投资、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不良反应开始出现,主要是企业拖欠贷款、产成品积压等问题。鉴于此,要说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软着陆还为时过早。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新一轮的经济过热,宏观调控的力度不能放松。 中国经济减速有限 GDP数据似乎表明今年中国经济会实现软着陆。2004年三季度GDP增长率为%,比预期的略高,但比2004年二季度和2004年一季度的%和%已有所下降。截止到目前,中国GDP年增长率为%,但仍远远高于过去五年平均8%的水平。鉴于上两个季度经济增长减速不明显,在我们看来,紧缩政策的效果有限,明年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增加。由于官方对去年GDP数据进行了向上修正,从%修正为%,我们调低了2004年GDP增长率的预期,从%下调至%。但对2005年的预测保持不变,GDP增长率仍为7%。 从名义值来看,2004年三季度GDP总计为万亿人民币,年增长率达到%,比二季度放慢了个百分点。然而,官方公布的名义增长率似乎与三季度的经济总体表现不一致:1)2004年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季度增长了个百分点,零售业仅下降了个百分点;2)三季度商品贸易余额达到了115亿美元,而二季度时仅为11亿美元,因此,四季度企业收入应会大幅增长。 再来看看三季度的工业情况,第一产业实际增长率为%,大概是自1990年以来增长最强劲的一个季度,主要原因是中央政府实行了农业改革政策。同时,三季度服务业增长率从二季度的%加速至%。但是,三季度制造业和建筑业总体增长率从二季度的%下降到%。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紧缩政策效果有限

马云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预测

马云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预测 经常有人问我怎么看金融危机,很多人觉得突然。我个性比较敏感,2007年初,我花了两周时间专门写了一封信,本来是想写给全国中小企业的,因为我感觉从阿里巴巴数据来看,经济形势相当严峻,但当时大家都盯着奥运会,唱冷调好像不搭调。我就给内部员工写信,提醒大家准备过冬,而且这个冬天会比大家想像的寒冷。那时候我在公司内外都讲,阿里巴巴不考虑上市。 商业离开了本质的东西,人们追求金钱的欲望几近疯狂,这种疯狂一定会付出代价。我的直觉告诉我,所有人觉得好的时候,一定是灾难形成的时候,人们对2008年期望值太高了。 这没有理论根据,这只是商业判断,假如商业都由数据来说话的话,那么所有的MBA都会成为伟大的企业家,事实上MBA只能成为经理人,不可能成为领导者。我在2007年做了一个判断——2008年将会是坏年。 到纽约下飞机当天我接到摩根斯坦利CEO的电话,他说你们太成功了,他没见过一个中国互联网公司居然有1000多亿美元无底价定购,你们价格肯定会很高。他认定是20元左右。我特别感谢我们当时所做的决定:我问我的团队“来的时候最高期望值多少?”“——12元。”“但是现在可以卖22元,干不干?”我们的看法是我们稍微增加一点,增加到13.5元,如果不增加,我们愚蠢,加多了,把股东的钱骗到我们口袋里,我们不值那个价。 所以这13.5元赢得了投资者的尊重,我想当时做了一个很好的决定,永远不要欺骗投资者,永远不要欺骗股东,也永远不要欺骗自己。13.5元开盘,后来冲到40元,市场出现了疯狂。 后来股价从40元掉到3元多,事实上这一年来,我们越来越强大,但是股价越来越下滑,是谁出了问题?不是我们出了问题,是股票市场出了问题。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