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成都市南部新区起步区核心区地下空间综合规划_实例研究_结合城市设计方案

_成都市南部新区起步区核心区地下空间综合规划_实例研究_结合城市设计方案

_成都市南部新区起步区核心区地下空间综合规划_实例研究_结合城市设计方案
_成都市南部新区起步区核心区地下空间综合规划_实例研究_结合城市设计方案

[摘 要]《成都市南部新区起步区核心区城市设计及地下空间综合规划》方案征集活动是将城市设计与地下空间规划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在做城市设计时必须统筹地面和地下规划。《成都市南部新区起步区核心区地下空间综合规划》的总体构想是人为引导地下空间的“有机生长”,最终形成树枝状“生长型”的地下空间网络结构,通过与城市设计的结合,强化整体开发、依托轨道交通、分区控制的平面布局,确保地下空间开发的有序实施。

[关键词]城市设计;地下空间规划;成都市南部新区起步区核心区

Case Study on the Integrated Under-ground Space Programming of the Cen-tral Zone of the Starting Area of the New Zone in the South of Chengdu —A Stud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Urban De-sign Plan/Wang Lei

[Abstract] The plan solicitation campaign for Case Study on the Integrated Underground Space Pro-gramming of the Central Zone of the Starting Area of the New Zone in the South of Chengdu is a try in combining urban design with underground space programming and therefor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ground and under-ground planning in urban design. The overall idea of the Case Study on the Integrated Underground Space Programming of the Central Zone of the Start-ing Area of the New Zone in the South of Chengdu is to intentionally guide the "flexible growth" of the underground space so as to finally form an under-ground spatial network structure in the growth shape of arborization. By combining with the urban

《成都市南部新区起步区核心区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实例研究

 —结合城市设计方案

□ 王 磊

[文章编号]1006-0022(2006)11-0039-04 [中图分类号]TU984.16 [文献标识码]B

1.1背景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06)》中提出,成都市主城区的空间布局将逐步改变目前的“环状+放射型”的布局形态,突出双轴线发展的规划定位,形成南北展开的带状布局,沿南北轴线重点发展。

本次城市设计的规划范围为成都市南部新区的核心区域,总用地面积约为4.5 km2。基地位于人民南路南延线(即天府大道)及城市中轴线上,北接市中心地区,南连华阳卫星城,区位条件优越,是城市南部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图1)。

1.2规划方案编制过程

为了更好地指导南部副中心核心区的规划建设,2005年11月,成都市兴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成都市规划局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成都市南部新区起步区核心区城市设计及地下空间综合规划》方案,成都市规划

设计研究院联合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参加

了方案投标并获得了进行方案深入的机会。2006年3月,在原规划方案基础上进行修改后的第二阶段深化方案通过了成都市规划委员会专家的审查,并最终成为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地面空间的缩减,城市的地下空间正成为城市的第二度空间。成都市地铁1号线已通过国务院审批,部分线路路段已于近期启动实施。地铁1号线将南北贯穿本次规划的南部新区核心区范围,并且有3个地铁站点(由北至南分别为南三环站、新益州站和孵化园站)将位于该规划范围内。

为加强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实现该区域空间利用的集约化和高

design and intensifying the layout of overall development, dependence on the track traffic and control by areas, underground space can be de-veloped in an orderly way.

[Key words] Urban design, Underground space programming, The Central Zone of the Starting Area of the New Zone in the South of Chengdu

效率,在本次南部新区核心区城市设计中特别将该片区的地下空间综合规划作为方案征集的重点。如何通过高效组织,在功能、交通、景观等方面实现地面与地下的融合,成为摆在设计人员面前的一项课题。

3.1功能定位

该区域是以总部办公、商务、商业金融为导向,拥有便捷设施、良好环境和现代景观,具有可持续发展、健康、智能化、创新进取特征的复合型新城。

3.2指导思想

(1)总量控制。在对比国内外11个城市的14个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强度后,我们可以大致确定南部副中心核心区的容积率大多在3~5的范围内,从而对开发总量进行控制。

(2)三轴并进。整个城市设计方案始终围绕天府大道城市拓展轴、地铁1号线沿线城市功能轴和锦江生态延续轴三条南北贯穿规划区范围的轴线展开。

(3)西密东高。结合航空限高要求,规划区整体上呈西密东高的空间形态,即天府大道以西的建筑密度较大,界面连续;以东的建筑则以高层、低密度为主,整个空间形态高低错落,疏密有序,呈非均质变化。

(4)弹性开发。本次城市设计方案提出弹性开发的原则,建议采取相近用地性质混合开发的方式,增强开发的灵活性(图2)。

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带动城市布局的优化及经济的发展,这已成为人们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共识。笔者希望借本次地下空间综合规划方案征集的机会,在成都市南部新区地下空间综合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由点及面扩展研究范围,延伸至对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的层面。

4.1总体构想:地下空间的有机生长模式—网络型结构体系

本次地下空间综合规划的主要对象为天府大道以西的轨道交通沿线的地下空间。对地下空间开发的总体构想为:人为引导地下空间的“有机生长”,最终形成树枝状“生长型”的地下空间网络结构(图3)。

地下空间通过最初的地铁1号线的3个站点产生集聚效应(阶段一),从而带动邻近地块地下空间的开发,同时也是强度最高的开发部分(阶段二);通过邻近地块向周边地块的辐射,等周边地块相继开发后,每2~4个地块相连形成单元,成为最基本的地下空间体系单元(阶段三);根据这些单元与地铁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地面的开发情况,划分出4个地下空间开发控制区(阶段四)。远期在有需求和有条件的前提下,将各个控制区相连,最终形成地下空间网络体系。各阶段地下空间的开发时序应根据地面的建设情况及各地块地下空间的连接需求而定。

4.2平面布局研究

4.2.1平面布局原则

(1)整体开发原则。由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不可逆性,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应进行整体统筹考虑,在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的指导下有序进行,保证功能与空间的连续性、已建设施的安全性和新旧设施的兼容性。

(2)依托轨道交通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是进行地下空间平面开发的基本骨架,而地铁站则是这一骨架中的重要“关节”。依托于地铁建设进行地下空间规划,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可将地铁站周边地下空间作为高强度开发的重点区域。

(3)分区控制原则。在进行整体考虑的前提下,根据地铁站点聚集效应所产生的开发价值差异,结合地铁1号线沿线特别是地铁站“有机生长”所形成的单元,划分出4个地下空间开发控制区(图4),并根据其区位的优劣和地面建设特点进行定位,通过采用城市设计导则的形式控制各单元内各地块地下空间的出入口位置和地下通道,明确开发性质和最小开发量等指标。开发控制区以外的地下空间属一般地下空间开发区,对其不进行硬性规定,各地块的开发者可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开发规模与性质。4.2.2平面功能布局

地下空间是对城市地面功能的补充和完善,根据规划范围内的地面功能,确定其地下空间以交通、商业、市政、人防等功能为主(图5)。

4.3竖向开发研究

4.3.1竖向开发原则

(1)功能对应原则。地面空间和地下空间应遵循功能对应原则,尽量做到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以地面的用地性质为主。

(2)分期、分层原则。对地下空间的分期利用应从浅层开始,在充分利用并发挥浅层空间优势的基础上逐渐向深层发展,并使浅层空间与深层空间的开发相协调。在建设开发的同时应考虑远期开发的可能,为深层开发预留空间。

4.3.2开发强度研究

4.3.2.1开发量预测

我们引用国内部分大城市中心区或副中心地下空间开发规模的一组数据作类比分析[1]:①北京王府井地区占地1.65 km2,总建筑面积为346万m2,地下开发面积为150万m2;②南京新街口地区占地1.0 km2,总建筑面积为40万m2,地下开发面积为20万m2;

③北京中关村地区占地0.5 km2,总建筑面积为100万m2,地下开发面积为50万m2;④深圳市中心区占地4.0 km2,地下开发面积为14万m2;⑤杭州钱江新城地区占地4.02 km2,总建筑面积为650万m2,地下开发面积为200

万m2~230万m2。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地下空间的开发

量与地面开发面积之间有一个相对应的比例

关系。除了将地面90%的停车量转入地下以

外,还要考虑到其他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的需

要,成都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可开发面积可

以大致控制在地面建筑面积的30%~50%。

通过与其他城市的类比和地面建筑面积

所得的估算值,预测可开发地下空间总建筑

面积为330万m2~550万m2。其中,地下商

业面积为25万m2,地下停车场(库)面积为

180万m2,地下通道、广场面积为80万m2,

地下综合区面积为45万m2。

4.3.2.2开发强度

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强度主要体现在竖向

的控制上。地下空间的竖向布局既与地面的

用地性质相关,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地下空

间的利用,其竖向上的深度控制也不相同。

分析成都市的地质结构,建议将主城区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控制在地表以下的浅层

范围(地下-30 m以上),并作为城市的重要

资源加以控制[2](表1)。

为了规划的有效实施,我们提出了“分

类管理”的原则,即将地下空间划分为公共

与非公共地下空间进行管理与控制。公共地

下空间包括地铁站、广场、绿地、道路下的

地下空间和地下通道空间;非公共地下空间

包括各地块内建筑地下-30 m以上的地下空间(图6)。

5.1公共地下空间

(1)公共停车场。原则上均位于地铁站周边,以满足地铁站人们换乘和周围地段人们的停车需求。

(2)地下商业街。根据对3个地铁站的人流出行目的的调查和预测,测算出各个站点的商业需求,其中南三环站和孵化园站均以交通、综合换乘为主导功能,商业需求不大;而在商业需求相对较大的新益州站,在其地下向南北各250 m处设置地下商业街,与地面的商业步行街相对应。

(3)下沉广场。在新益州站以西的绿地内布置小型下沉广场,广场东侧连接地下商业街,西侧则作为地铁站出入口。

(4)地下人行通道。鼓励采用地下通道连接同一开发控制区内的地下空间,通过导则控制地下通道的宽度和出入口位置。

5.2非公共地下空间

其他自主开发建设的地下空间原则上均作为地下停车场或设备区(规划设计条件中提出),如紧邻地铁站的地块有开发地下商业的必要,须经主管部门同意,根据实际需求量布置地下商业设施。

(1)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实施布骤和政策措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需求的预测,组织开展复合型地下市政设计研究,编制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2)由于地下空间使用功能的多样化,地下空间的开发主体也相应较多,如地铁办、人防办、地块开发商等,再加上建设上没有现成的、系统的程序和办法,因而管理上也存在许多职能交叉的问题。这些单位和部门必须在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的指导下,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的管理,并由有关部门统一进行协调控制,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地下空间建设。

(3)通过地下空间规划的实施,合理布局,辅之以政策杠杆作用,引导投资,可起到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高中心地区规模效益的作用。

(4)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协调新建地下空间与现有已建建筑地下层的关系,竖向标高上遵循主次避让的原则,要在充分了解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开发规划。

最近几年,许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空前发展期。

“据统计,全国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已有30多个城市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已建成通车的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7个城市,共15条线。”

[4]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设计项目都明确提出

在进行地面规划的同时也要对地下空间进行概念性的规划设计。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手段,引导和控制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这是人为地控制地下空间的“有机生长”,使地下空间

的开发朝着有利于我们使用的方向发展。

城市设计在划分地面功能、组织地面交通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引导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强度、功能及地下交通,因此,在设计时

“必须统筹地面和地下规划”[5]

城市设计是规划各层面中与建筑单体设计最接近的,在对地下空间的把握和控制上也是最为准确的,一般通过制定城市设计开发导则控制地下空间的开发。本次征集方案在划分4个地下空间控制区的基础上,通过细化各个地块的城市设计导则,落实对地下空间特别是对公共地下空间的控制。

综合性的地下空间开发是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危机的重要措施。目前,成都市的

地下空间规划才刚刚进入起步阶段,伴随着成都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必将进入“规模化、系统化、综合化”的高速发展期。

本次《成都市南部新区起步区核心区城市设计及地下空间综合规划》仅仅是利用方案征集的机会,针对城市设计中的地下空间规划方法所做的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探索。地

下空间的开发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真正通过规划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这一重要资源,是我们城市规划工作者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参考文献]

[1]陈志龙,王玉北.城市地下空间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 出版社,2005.

[2]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及概念 规划[Z].2006.[3]李 迅.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的战略研究[J]. 地下空间,2002,(9).[4]宋敏华,冯爱军,王新杰.依托城市轨道交通带动地下空 间开发[EB/OL].http://www.chinametro.net,2005.[5]王旭军,王胜利.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J].地下空间, 1998,(6).

[6]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5.[7]陈志龙,杨延军,杨红禹.杭州市钱江新城市核心区地下 空间概念规划[J].城市规划,2003,(10).[作者简介]王 磊,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助理工程师。[收稿日期]2006-09-08

上海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征求意见稿)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联合编研组 二零零七年五月

编制说明 近年来,随着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现代化规划建设的新领域、新热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日益庞大、功能日趋复杂,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和谐城市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城市规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空间规划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作为一项全新的规划领域,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不利于城市规划的衔接和统一管理。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主要是针对我国大中城市的中心城区以及重点规划建设地区编制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需求,借鉴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与最新科技,分析总结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建设的成功积累与经验教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等法规,并充分考虑与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衔接,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层次、内容、方法、深度、成果文件、以及编制与审批的程序等提出要求,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工作,并为正在研究制定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联合编研组 2007-05-18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 联合编制研究单位: 一.主编单位与负责人 同济大学束昱 二.参编单位与负责人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迅 2.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晓冬 3.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徐国强 4.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陈志龙 5.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瑶玲 6.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顾新 7.清华大学童林旭、祝文君 2007-05-18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1.3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著名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制订了21世纪议程,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必然选择,我国也已编制完成并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向世界做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此相随,我国的城市化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18.96%提高到2008年底的30.4%。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65%。经济与城市化水平的高速发展导致城市建设的急剧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3.1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我国城市发展沿用“摊煎饼”式的粗放经营模式,表现在城市范围无限制地外延发展。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据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判断和测算,1986年至1996年10年间,全国31个特大城市城区实际占地规模扩大50.2%。据国家土地管理局的监测数据分析,大部分城市占地成倍增长,图1.1位北京市1987年与2001年热岛分布图。根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设市城市将达到1060个左右,7亿-10亿人将在城市中居住生活。 据统计,1986年至1996年,全国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2963万亩。这比韩国耕地总和还多。平均每年占地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县的耕地,这是已经考虑了开发复垦耕地7 366万亩增减相抵后的结果,实际上开发复垦增的新耕地质量较低,3亩以上才能弥补原l亩耕地的损失这一现象到如今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还有日益加剧的趋势.以2008年为例,全国实有耕地面积18.257 4亿亩,加上复耕补充的耕地,仍净减少29万亩。由于城市一般位于自然条件较好区域,所以耕地减少中优质耕地损失十分惊人。如1991年至1995年,全国水田减1004万亩。按照城市化发展的相关分析,以目前人均城市用地100m2的水平计算,到21世纪中叶,我国的城市发展将再占地1亿多亩,按人口平均,中国是耕地资源小国,人均仅有1.44亩,仅及世界人均值4.65亩的31%,图1.2为北京市1987年与2001年城市绿地比较。图1.3为北京市1993年与2001年用地比较。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试卷.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近20年以来,上海地下空间建设的特点不包括()。 A.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平面布局 B.分层利用的竖向布局 C.人性化的构建形式 D.相互衔接的功能体系 用户答案:[C]得分:6.00 2.标志着国外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的世界上第一条地铁是在()建成并通车的。 A.巴黎 B.伦敦 C.东京 D.莫斯科 用户答案:[B]得分:6.00 3.上海市首部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法规是于哪一年审核通过的()。 A.2005年 B.2008年 C.2011年 D.2013年 用户答案:[D]得分:6.00

4.上海地下空间开发的区域总体框架是()。 A.以大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动整体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B.改善老城区的人口,交通压力 C.现有地下空间主要有地下店铺和步行街组成 D.以市中心为核心,并辐射到与其相邻的地区 用户答案:[D]得分:6.00 5.下面关于地下空间火灾防救的描述错误的是()。 A.防火分区设计面积必须超过500平方米 B.建立监测系统和自动喷水系统 C.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至少要两个 D.提高自救能力 用户答案:[A]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下面关于专业职能部门牵头管理模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不利于城市地下空间发展 B.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牵头部门的专业优势和控制作用 C.可应用于地下空间建设快速发展阶段 D.统筹协调管理能力得到强化,并兼顾了各职能部门的专业管理优势 E.目前表现出来的弊端较少 用户答案:[BCD]得分:0.00 2.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战略意义的是()。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复习内容

一,选择题 1,城市的含义和概念P1 古代:用于防御和剩余商品的交换,是从事商业交换活动并具有防御功能的居民聚集点从城市规划角度:城市是一个一人为本,一空间有效利用为特征,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城市建设而形成的集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文化于一体的空间地域系统。4个方面含义①城市的人本性,城市是为人的福利提供,人的能力建设而存在的;②城市的聚集性,城市是最节约的空间资源配置形态③城市规划的必要性,城市规划是实施科学管理的有效方式;④城市的多元性,城市是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三大宪章:《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北京宪章》。P4 3,城市空间资源的基本属性:P26 ①稀缺性和有限性②整体性③地域性④多用性⑤变动性⑥变动性⑦价值属性 ⑧不可逆性。 4,地下空间资源信息:包括资源的影响因素,资源分布,储备容量,合理开发容量,保护范围,开发价值,综合效益和资源动态发展规律。P27 5,地下空间资源的深度划分P28 评估范围: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 浅层:地表至地下10m,开敞空间和低层建筑基础影响深度。 次浅层。地下10-30m,中层建筑基础影响深度。 次深层:地下30-50m,特殊地块和高层建筑基础影响深度。 深层:地下50-100m。 6,地下空间适用范围:1-100m P28 7,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P12

①地下与地上相结合②保护和开发相结合③平时和战时相结合④近期与远期相结合。8,地下公共设施的分类P82 ①商业服务功能的地下公共设施(地下商场,餐厅,旅馆) ②地下办公设施(学生书店,大学办公室,档案保管室) ③地下文化体育设施(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图书馆,体育馆) ④城市地下市政管线设施系统(管道和电缆) ⑤城市地下防灾设施系统 ⑥地下城市综合体的公共空间(地下广场,地下中庭,地下商业街) 9,城市地下空间功能分类道路广场 将城市空间按层次不同:地面空间,低矮建筑物,上部空间,地下空间地下铁路水域 地下车库 地下公路P33(图好好看) 地下建筑 10,城市地下空间按其利用功能不同分类 居住空间,业务空间,商业服务空间,文娱体育空间,公共设施空间,工业空间,储存空间,防灾防护空间,高层建筑设备空间,P33 11城市灾害类型 ①震灾②洪灾③风灾④人为灾害。P198 12,地下储油方式P214 ①盐岩层洞室(在盐岩层中构筑洞室的储油方法)②无衬砌地下水封石油库③衬砌式储 油库④矿山废弃巷道储藏。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复习大纲.doc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 总复习知识点 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首先通过国内外城市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律,介绍了全世界城市经过四个阶段实现了城市化,丰富和发展着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功能。 城市的发展过程实质是一个城市化过程。全世界城市化的过程中按照发展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四个阶段。城市初期吸纳劳动力的聚集效应,使城市容量外延扩大,完成城市化的第一阶段。城市通过再开发市中心,内涵式扩展完成了城市化第二阶段。城市郊区化和再城市化发展了,外延式和内涵式并存过程完成了城市化第三阶段。目前的泛城市化现象,使世界进入城市化过程的第四阶段。 全世界城市发展过程都面临“城市化病”现象。但是不同的发展历史呈现不同的现状。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面临逆城市化现象,表现为城市郊区化和泛城市化。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是滞后城市化和超前城市化。前者表现为城市人口负增长和出现城市群;后者表现为城市工业化程度与城市化水平不协调。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展动力;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是城市化的关键;现代化的技术、信息及环境要求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 城市容量又称城市空间容量或城市环境容量,是指城市空间在一定时间内,对城市人口、静态物质(建筑物和各种城市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的综合容纳能力。理论容量是一个城市在一定发展阶段,根据城市性质、自然条件和经济地位、发展远景等因素综合确定的。实际容量是一个城市某个阶段实际存在的城市空间容量。城市容量包括人口容量,一般以人口密度衡量;土地容量,表现为各种用地指标。城市容量的计算方法。 理论容量与实际容量间的关系:理论容量大于实际容量,城市发展不充分、有发展潜力或空间。理论容量等于实际容量,城市处于发挥其机能的最佳状态,具有良好的发展活力。理论容量小于实际容量,城市出现恶性膨胀,城市病出现。 城市规划要解决城市的四大功能布局和协调: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城市规划的期限: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5-10年。 城市人口规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基数。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有产值推算法(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统计分析递推法,数理统计法,城市性质类比法。一般都要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辅助校核,再根据城市环境、最佳经济效益规模决定。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物质要素在某一时段的空间分布效应、外在形态和演化过程。城市空间结构层次上分为内部空间(城市各功能区)、外部空间(卫星城、郊区、飞地)、群体空间(城市间、城乡间)。城市空间结构内涵用密度、布局和形态评价。 城市密度表现城市内部不同地段土地利用的强度,反映城市不同地段经济活动聚集程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1 河南城建学院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程名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题目:河南某地下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开始时间: 2013 年 12 月23日 完成时间: 2014 年 01 月03 日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7) 一、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根据所分配的大致区域和具体方案参数情况特别是周围地面道路和建筑情况,设计地下停车场的总图设计,布置停车场的功能区划分。

1.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下: 1)场地的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2)是否有其它地下设施;3)周围环境状况;4)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 5)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侧有至少两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6)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7)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车库建成后面部分的规划。 1.2 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根据设计提供的原始条件,对于附建式停车场,附建式停车场受地面建筑的平面柱网的限制,利用的是它的地下部分,其平面布置受地面建筑的影响。 总图设计功能区包括:出入口、停车区、管理区、辅助区等; ⑴、出入口:进出车用的坡道、地面口部及口部防护等

此次设计准备采用直线双车坡道,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表4.1.7中规定,小型车坡度选用15%左右,高长比值约为1:6.67,并且采用由线缓坡道,坡道所占面积大约是170m2左右。地面中部设置挡水段,同时搭建拱形雨篷。 ⑵、停车区:停车间、行车通道、步行道等 此次设计是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设计停车场,因此辅助设施就占据很大的面积,停车区面积大约是1800m2。 ⑶、管理区:门卫、高度、办公、防灾中心、卫生间、楼梯间等 门卫、调度、办公、防灾中心在所提供的原始条件中找不到,可能设置在地面,卫生间所占的面积是30m2左右,楼梯二处。(见附图) ⑷、辅助区:风机房、送风机房、排风机房、低压配电室、防护用的设备间等 据原始数据可知,风机房:54 m2,送风机房:55m2,排风机房:47.5 m2,低压配电室:43 m2。 1.3 总的形状、建筑面积说明 此次设计的停车场的地面建筑的形状基本上是直角梯形,建筑方位台附图所示,停车场的建筑面积2841.1m2,坡道面积170m2,停车区面积1800m2左右,辅助区总面积800m2(包括行人通道) 1.4 防火等级划分、通道数量要求及说明(防火规范) 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表3.0.1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条文说明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 条文说明 目录 1 总则 (3) 3 基本规定 (5) 4 地下空间功能与设施 (6) 5 地下空间资源评估 (7) 6 地下空间需求预测 (8) 6.1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需求预测 (8) 6.2 地下空间详细规划需求预测 (8) 7 地下空间规划布局 (10) 7.1 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布局 (10) 7.2 地下空间详细规划布局 (10) 8 地下交通设施 (11) 8.1 一般规定 (11) 8.2 地下轨道交通设施 (11) 8.3 地下公交场站 (11)

8.4 地下道路设施 (11) 8.5 地下停车设施 (12) 8.6 地下公共人行通道 (12) 9 地下市政公用设施 (13) 9.1 一般规定 (13) 9.2 地下市政场站 (13) 9.3 地下市政管线及管廊 (13) 10 地下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和地下商业服务业设施 (14) 11 地下空间综合防灾 (15) 12 生态保护和环境健康 (16) 12.1 地下空间利用的生态保护 (16)

1总则 1.0.2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已开展地下空间相关的各类型规划, 主要涉及法定规划一一城市总 体规划层面、城市详细规划层面地下空间规划 (单独编制地下空间规划和地下空间规划作为 详细规划的组成部分)和非法定规划一一地下空间专项规划、 概念规划、城市设计等两大类 专项规划 槪念规划 城市设计 相关 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与地 面空间是一个整体, 地下空间规划体系不应当自成一体。 应转变城市 规划编制观念,充分融合地上、地下空间要素,建立符合城市立体化建设要求的城市规划编 制体系。未来地下空间规划应逐步成为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常规要素, 因此,根据地下 空间利用规划编制特点, 应在现行规划体系涉及地下空间规划内容的规划类别中, 将地下空 间相关要素纳入考虑,即: 现行规划体系 图:建议地下空间规划纳入现行规划编制体系 涉廉地下空间规划内容的规划类别 | ]家涉及地下空间规划内容的规划类别 也宦规划 图:我国现行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 修建性译细理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同济大学地下空间规划知识点摘要

地下空间规划知识点摘要 一.绪论 1.1 城市空间与城市地下空间 1.2 城市规划与地下空间规划 1.3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3.1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节约化的发展模式。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经验:把一切可以转移到地下的设施转入地下,城市发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地下空间是否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 1.3.2 节约城市能源和水资源 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的隔热性,热稳定性和封闭性,可用来贮热贮冷,贮藏水资源、电能和工厂精密生产。 1.3.3 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1)缓解城市交通矛盾:地下停车库容量大,用地少 (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建筑杂密,绿地减少(3)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抵御战争空袭,地震,风暴,火灾。地下救灾物资(4)有效解决“城市综合征”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二.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2.1 国内外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 2.2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和需求量研究 2.2.1 国外研究成果和实践 2.2.2 国内研究成果和实践 2.3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后发优势 三.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3.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原则 3.1.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 根本作用:作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和管理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 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手段之一。 核心任务: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地下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地下空间不同功能之 间的互相管理关系。 主要任务:引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布局,协调地下与地 上、地下与地下的建设活动,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提供技术依据。基本任务:保护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尤其是城市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地面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3.1.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 (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地下空间开发不可逆,一次到位,长远考虑,留有余地 (2)地上地下相互协调的原则:地下和地上空间形成整体 (3)远期与近期相呼应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落到实处,切合实际 (4)平时与战时相结合的原则:平时防灾和战时防护相结合 3.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3.2.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 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地下空间发展 规模,选择城市地下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 项地下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步骤如下: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掌握开发利用的现状,勘查地质状况和分析发展条件 (2)研究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提出发展规模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地下空间开发的功能,进行空间布局,综合确定平面和竖向规划 (4)提出各专业的地下空间规划原则和控制要求 (5)安排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位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6)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老城区以解决城市问题为 主,新城区以解决城市基础设施为主。 3.2.2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特点 (1)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系统性的工作 (2)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城市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前景探析及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

城市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探析 一、当前城市发展现状 1.1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和生态困境 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锐减,人均土地资源将越来越匮乏。而在进行城市土地开发过程中,有时为了取得更多的生产、生活用地,不惜牺牲绿色用地,不按规划要求的指标保留和建设绿化用地或拆迁破坏的绿化补偿不足,造成许多城市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面积的比例严重不协调,环境自净能力大为降低,导致城市尘土飞扬,噪音倍增,疾病增加,最终制约社会的发展。 1.2 资源集约型社会发展要求对城市空间充分利用 开发地下空间,鼓励土地综合利用,推动老城区地上、地下整体改造,减缓城区扩展速度,提高单位土地产值已成为土地资源,减少人均地面建设用地,将粗放型、平面外延式的增量发展模式转变为节约型、立体内涵式的存量优化发展模式, 正成为马鞍山市今后土地利用新的发展方向。 1.3 环境友好型城市已将地下城市空间的开发锁定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当前,中国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以现在的发展速度,未来的马鞍山势必面临交通、能源、生态等多方面矛盾。以城市交通为例,道路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使城市道路交通堵塞、停车供需矛盾等问题更加突出地下空间给各种市政基础设施提供空间,为城市提供安全有效的生命支持系统。同时地下建筑有助于保护自然植被,与地面

建筑相比,,更大程度上维护了生态的平衡。大力发展地下交通、地下物流、地下综合管廊、地下垃圾处理系统等地下基础设施, 对整合人类活动、保护城市环境的整体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开发地下空间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地下人防空间的建设与多样化空间的结合 2.1 地下人防空间的建设大多没有与市场开发相结合,造成人防空间在市场环境下的浪费; 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是出于备战目的的人防工程。而此类人防工程一般要求空间较小、尽量密闭,而平时状态下作为地下商业空间使用时,又希望空间越大越好、尽量开敞。因此,对现有的人防地下工程而言,尽管在建设前都经过了可行性论证,既考虑到战时防空的需要又考虑到平时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具有双重功能,但在实际情况下,平时利用和战时要求往往存在矛盾。目前的人防工程经常是花费了大量的投资,却无法满足平时的使用要求,人防工程遭遇野蛮改造的事例屡见不鲜造成人防空间在市场环境下的严重浪费。 2.2 部分城市已在尝试将人防空间与地下交通、地下商业等功能性建筑结合利用,扩大利用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人防工程已经改变了过去的面貌和形象。现在,新建的人防工程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从土建到装修都注重质量。建成投入使用后,取得了显著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许多大中型人防工程成为城市的重点工程,如哈尔滨奋斗路地下商业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间, 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运河文化第一村”。 ?08片区:北湖湾西片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起北湖路,西 至梁济运河。规划用地面积7.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8万人。是本区的核心区,重点建设北湖湾,以行政为中心,文化为亮点,北湖旅游度假为支撑,高等教育为补充,打造为济宁城市的新中心。 ?09片区:北湖生态新城,北起北湖北堤,南到南四湖,东起洸俯河,西至梁 济运河。规划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逐步迁出,重点发展以水为主题的旅游度假服务功能。建设为鲁西南知名的旅游休闲区。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城市的实质1)坡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2)城市是一定区城的中心3)城市是人数明的摇篮和砚库4)城市是一种桂会的活动方式 2. 城市的特征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3. .城市的职能1)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2)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交流场所3)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4)商品交易的场所5)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 4. 城市的性质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5. 城市化和现代城市空间的形成城市化是指在一定时期中,在特定地域中,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逐渐增多,而同时农村人口逐渐减少的一种现象,又称城市化运动。城市化同时是种经济发展过程,是劳动力从传统的自然经济产业到现代产业之间的转换,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或全世界居住在大城市中的人口占城乡总人日比例日益增大;(2)城市数目日益增加3)单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扩大 6. 城市化过程有两特征1)城市人口的增加(绝对数量,相对数量)2)城市数且的增加(绝对数量,城市密度) 7.城市化水平评价体系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指标1.)以城市人占地域总人口的比例(相对数量)2)当城市化水平超过50%,基本实现现代化3)当城市化水平超过70%,高度城市化

8.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年为第一阶段,英国基本实现了城市化,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超过50%的国家年是第二阶段,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城市化。城市人口总数从4000万增加到亿,城市化水平达到% 3. 1950一1990年为第三阶段,全世界基本实现 了城市化.世界城市化水平由1950年的%上升到1990年的50% 9.<<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将新中国的城市化大致分为6个阶段,包括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 )1958-1965年城市化曲折发展2)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3)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发展4)1985-1991年城市化稳步发展5)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 10.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历史短、.速度快.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可纳为三种模式: 1)控制型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如中国、南非和伊朗.(2)过度城市化.如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3)城乡高迁移率和低城市化攀并存的城市化,如印度 11. 所谓城市空间,一般是指城市建成区空间。是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规模的城市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人工空间,作为一定地域范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中心.城市空间包括开敞空间(如街道、广场、绿地等)和封闭空间(即建筑空间).地下空间是一种封闭的建筑空间. 12. 城市地面空间分布早期城市空间结构形成核心以宗祠、宫室、广场、市场等为中心..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以社会活动中心为城市空间的核心..中世纪初期,西方城市都以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复习 一、绪论 城市空间系统可以从各要素的空间位置、聚集程度以及城市空间形态几个方面分析。(P1)在评估一个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时机、开发规模、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与发展方向时,通常以经济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两个经济指标来衡量。 1、节约土地资源; 2、节约城市能源、水资源; 3、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1)缓解城市交通矛盾;(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4)有效解决“城市综合征”。 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发展综述 影响后发优势的现实因素及对策:1、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2、为过去埋单式的成本增长—密集建成区的问题;3、避免“后发劣势”。 三、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工作内容与编制程序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和管理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前提与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手段之一。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环境。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地下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地下空间不同功能之间的互相管理关系。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布局,协调地上与地下的建设活动,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我国现阶段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尤其是城市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地面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不可逆性,开发强度用一步到位;对地下空间资源要有个长远的考虑,为远期开发项目留有余地;尽肯能将能开发的地下空间尽量开发,弹性原则)2、地上与地下相协调原则;3、远期与近期相呼应原则;4、平时与战时相结合原则。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预测,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现状,预测需求规模;调查地质状况,分析发展条件;提出地下空间开发战略;提出发展规模;确定开发功能;规定主要技术指标和控制要求;规划开发层次、内容、期限;确定空间布局,综合平面和竖向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实施步骤;提出近期建设项目,实施措施和步骤。地下空间规划的特点:地下城市规划是系统性工作;地下空间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工作具有专业性。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调查研究的三个方面:现场踏勘;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基础资料包括:城市勘探资料(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城市测量资料;气象资料;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城市人防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城市交通资料;城市土地利用资料;城市公共设施资料;城市环境资料。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城市地下空间功能的确定;2、城市地下空间的需求规模预测;3、城市地下空间的布局形态确定;4、城市地下空间的近期建设安排。 四、地下空间资源评估 评估的依据和参考:区域地质构造;地下空间开发区域的岩石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建筑对地下建筑空间的影响;地下开发深度的影响。 地下空间资源数量包括:可合理开发量;可有效开发量和世纪开发量。 地下空间资源根据开发深度可以分成一下三个方面: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综述

关键词:地下空间规划 作者:孙卫无(广东启源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1概述 1.1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有一定的国际经验 国际上有学者预测21世纪是全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人类越来越多的活动将会转入地下;并认为这是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土地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塞、能源浪费、防灾安全等问题的战略性方向。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性发展趋势,并以此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不仅许多发达国家在积极展开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多地将开发地下空间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形成一定规模 我国地下空间利用最早始于西北黄土高原,有计划大规模的建设则是30年代的事。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始于人防工程。近几年有很大的发展,主要是在城市交通的改善方面。工程建设方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正在日益扩大,开发速度加快。一些经济发达、实力较强的大中城市,对地下空间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开发利用。全国已建成的防空地下室近3500万m2;规划方面,为适应市场的需求,许多城市开始编制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或专项规划。目前在大连、青岛、杭州、温州、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完成了地下空间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还有许多城市在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时,也都编制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利用(含人防)专业规划;科技研究方面,我国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上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如中国工程院1999年完成了《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又名:《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战略及对策》),是近几年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和技术进步的体现。 1.3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土资源,对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中心城市密度,疏导交通,扩充基础设施容量,增加城市绿地,保持历史文化景观,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有:①合理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能够缓解城市空间发展的突出矛盾与问题。②通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城市的总体防灾减灾能力。③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节约城市能耗。④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2我国现阶段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存在问题 地下空间规划,实质上是地面城市规划的延伸。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对地下空间开发起“龙头”作用和“协调导向”作用。我国多功能、综合性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经验。特别是如何协调处理地上、地下两个空间的关系,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地下工程建设具有不可逆性和难以更改的特点。因而比地面工程更需要有预见的统一规划和按规划有序的进行建设。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程名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题目:河南某地下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开始时间:年 12 月23日 完成时间:年 01 月03 日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20) 一、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根据所分配的大致区域和具体方案参数情况特别是周围地面道路和建筑情况,设计地下停车场的总图设计,布置停车场的功能区划分。

1.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下: 1)场地的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2)是否有其它地下设施;3)周围环境状况;4)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5)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侧有至少两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6)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7)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车库建成后面部分的规划。 1.2 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根据设计提供的原始条件,对于附建式停车场,附建式停车场受地

面建筑的平面柱网的限制,利用的是它的地下部分,其平面布置受地面建筑的影响。 总图设计功能区包括:出入口、停车区、管理区、辅助区等; ⑴、出入口:进出车用的坡道、地面口部及口部防护等 此次设计准备采用直线双车坡道,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表4.1.7中规定,小型车坡度选用15%左右,高长比值约为1:6.67,而且采用由线缓坡道,坡道所占面积大约是170m2左右。地面中部设置挡水段,同时搭建拱形雨篷。 ⑵、停车区:停车间、行车通道、步行道等 此次设计是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设计停车场,因此辅助设施就占据很大的面积,停车区面积大约是1800m2。 ⑶、管理区:门卫、高度、办公、防灾中心、卫生间、楼梯间等 门卫、调度、办公、防灾中心在所提供的原始条件中找不到,可能设置在地面,卫生间所占的面积是30m2左右,楼梯二处。(见附图)⑷、辅助区:风机房、送风机房、排风机房、低压配电室、防护用的设备间等 据原始数据可知,风机房:54 m2,送风机房:55m2,排风机房:47.5 m2,低压配电室:43 m2。 1.3 总的形状、建筑面积说明 此次设计的停车场的地面建筑的形状基本上是直角梯形,建筑方位

城市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前景探析(王士花)

“百年梦想,强我人防”征文活动城市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探析 一、当前城市发展现状 1.1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和生态困境 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锐减,人均土地资源将越来越匮乏。而在进行城市土地开发过程中,有时为了取得更多的生产、生活用地,不惜牺牲绿色用地,不按规划要求的指标保留和建设绿化用地或拆迁破坏的绿化补偿不足,造成许多城市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面积的比例严重不协调,环境自净能力大为降低,导致城市尘土飞扬,噪音倍增,疾病增加,最终制约社会的发展。 1.2 资源集约型社会发展要求对城市空间充分利用 开发地下空间,鼓励土地综合利用,推动老城区地上、地下整体改造,减缓城区扩展速度,提高单位土地产值已成为土地资源,减少人均地面建设用地,将粗放型、平面外延式的增量发展模式转变为节约型、立体内涵式的存量优化发展模式, 正成为马鞍山市今后土地利用新的发展方向。 1.3 环境友好型城市已将地下城市空间的开发锁定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当前,中国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以现在的发展速度,未来的马鞍山势必面临交通、能源、生态等多方面矛盾。以城市交通为例,道路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使城市道路交通堵塞、停车供需矛盾等问题更加突出地下空间给各种市政基础设施提供空间,为城市提供安

全有效的生命支持系统。同时地下建筑有助于保护自然植被,与地面建筑相比,,更大程度上维护了生态的平衡。大力发展地下交通、地下物流、地下综合管廊、地下垃圾处理系统等地下基础设施, 对整合人类活动、保护城市环境的整体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开发地下空间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地下人防空间的建设与多样化空间的结合 2.1 地下人防空间的建设大多没有与市场开发相结合,造成人防空间在市场环境下的浪费; 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是出于备战目的的人防工程。而此类人防工程一般要求空间较小、尽量密闭,而平时状态下作为地下商业空间使用时,又希望空间越大越好、尽量开敞。因此,对现有的人防地下工程而言,尽管在建设前都经过了可行性论证,既考虑到战时防空的需要又考虑到平时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具有双重功能,但在实际情况下,平时利用和战时要求往往存在矛盾。目前的人防工程经常是花费了大量的投资,却无法满足平时的使用要求,人防工程遭遇野蛮改造的事例屡见不鲜造成人防空间在市场环境下的严重浪费。 2.2 部分城市已在尝试将人防空间与地下交通、地下商业等功能性建筑结合利用,扩大利用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人防工程已经改变了过去的面貌和形象。现在,新建的人防工程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从土建到装修都注重质量。建成投入使用后,取得了显著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摘要:随着徐州市经济连续五年经济发展增速位居江苏省第一的位置,徐州市很快获批建造城市轨道交通。本方案立足于近期(2020年)对徐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作了较为详细可行的规划方案,该方案中共规划了三条线,并且从总体说明、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必要性分析、徐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车站及主要换乘节点以及其他方面对本方案作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对徐州的详细研究分析表明,该方案的实施将为徐州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提供长久不衰的动力,通过重点分析线网规划以及车站设置,认为此方案具备较强的可行性。 关键词:中心城区城市走廊纵断面设计功能分析 1 总体说明 1.1 徐州基本情况 徐州,古称彭城,苏北最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东端一个人口超过三百万的特大城市。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北邻山东省,西接安徽省、河南省,东连连云港市,南邻宿迁市。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 201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76.66万人,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党政军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态势,实现GDP4016亿元,增长13.2%,居全省第五位,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位,城市经济总量入围全国30强。 1.2 建设轨道交通的基本条件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文件,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应达到四个基本条件: 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 二、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三、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四、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项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 截止2010年底,我市市区人口312.79万人(包括主城区、贾汪区和铜山区);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1.65亿元,财政总收入555.3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18.42亿元。 对照上述标准,我市条件全部具备:其中市区人口超过建设地铁标准12.79万人,

论述现代城市新区规划设计

论述现代城市新区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16-01-13T10:13:20.6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4期供稿作者:叶志新 [导读] 浙江嘉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瑞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如何做好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叶志新 浙江嘉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瑞安 325200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代表和标志,也是人类生活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城市已经成为人类进步和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和核心动力,目前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在加速,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普遍趋势和潮流,是社会文明程度进步的标志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则更加令世人瞩目。 本文对现代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从城市的长期发展战略出发,做好城市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 关键词:城市新区;规划设计;结构;绿化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如何做好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非常关键的一步。一个良好的城市规划才能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的利用,同时也能有效的确保城市居民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因此,为了切实实现城市的发展,有效的保护环境和解决各种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应从城市的长期发展战略出发,做好城市的规划设计。 1.新城区规划设计构思 (1)绿地景观 在城市新区规划设计中,在布置绿化植被的时候,应该努力朝着园林化的方向发展,这样的话必须把绿化用地与绿地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为了实现这一特点,在新城区的规划设计中,主要是通过大规模的秩序化格局和优美的绿化环境来实现的。 (2)绿色设计 在现代城市新区规划设计中,“绿核”和“绿网”是绿色设计的两个关键点,通过对这两个核心点进行有效的组合,在确保整体绿化形象得到充分体现的基础上,构建整个新城区的街坊格局。 (3)新城区形象的展现 规划中的新城区为了体现城市核心的效果,道路方面的规划设计主要是采用环形道路进行布置,通过采取环形道路的设计方式就可以表现出强烈的张力,从而使得新城区从整体宏观结构上突破了以往道路格局平淡的感觉,不仅仅从整体上有效地体现出新城区核心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体现城市公园与居住区的围合关系,从空间上凸显出了新城区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 1.2规划结构分析 城市的基本形态主要有两种,分别为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根据新城区的特点对城市选择集中紧凑式的基本形态,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基本形态 在进行新城区的规划设计中,采取公园和商业商务中心、行政中心互为对景的结构形式,在规划中,公园在新城区中是作为标志性的中央绿轴。沿着公园轴线的两侧分布着商业商务中心,同时与行政中心结合在一起,作为新城区的公共核心。在公共核心的外围则环绕着居住区。对于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居住用地的规划分析主要如下。 1)工业用地。在新城区的规划设计中,工业用地的面积占全部面积的29.25%。新城区工业用地主要是采取一类工业。主要规划布置的工业类型为现代创意工业,严禁在新城区内布置污染和废水的工业。在进行工业用地的布置时,还应考虑工业配套的附属用房,主要包括办公楼和食堂。对于附属用房面积的选择,应根据规范标准进行。当工业用地的总建筑面积在1万m2以下时,附属用房的占地面积应控制在20%以下;当工业用地的总建筑面积在1万m2~2万m2之间时,附属用房的占地面积应控制在15%以下;而当工业用地的总建筑面积超过2万m2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的降低附属用房的占地面积。并应根据图则的要求,确定具体地块供应用地的建设指标。 2)公共设施用地。在整个新城区的规划范围内,公共设施用地占到了9.68%的面积。公共设施用地主要是采取集中布局的方式,并且在进行公共用地设施的布置时,主要是考虑将其与新火车站的商业服务设施结合在一起,这样在满足新城区内部配套的商业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又充分实现了新火车的使用功能。新城区的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兼顾了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公共停车场等多项设施。主要将公共设施布置在园区的核心区域内以及新火车站旁。在核心区域中南部布置有一块中学用地,在新城区的长远规划目标中,该块中学用地在未来将作为中小学建设用地。同时中学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对外开放。 3)居住用地规划。在整个新城区的规划范围内,居住用地占到了19.22%的面积。根据新城区交通便利的特点,新城区主要发展旅游地产,因此居住用地不仅作为市民居住生活空间,还承担着旅游区的后勤服务和保障功能。同样的,应根据图则的要求,对具体地块供应用地的建设指标进行确定。 1.3绿化规划分析 1)新城区的规划主要考虑的一个要素是绿化规划,成功的新城区规划应当是合理有效地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新城区,通过城区规划与绿化规划充分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绿色园林的发展与城区的建设相同步,这样在城区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可以使得绿色园林发挥其协调促进的效果。 2)新城区的绿色建设应与整体的绿化景观为背景,实现以点带线、以轴带面积的绿化效果,同时将之与周边大环境的绿色生态背景结合在一起,共同构建一个协调、完整的绿化格局。绿地建设能够满足新城区的多项服务功能,可供娱乐游玩、观赏散步,同时其更具有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