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媒体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多媒体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多媒体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多媒体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目录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建设基础 (3)

(一)专业建设背景 (3)

1.产业发展分析 (3)

2.行业需求分析 (5)

3.人才需求分析 (7)

4.专业可行性分析 (7)

(二)专业建设基础 (10)

1.专业定位 (10)

2.师资队伍 (10)

3.实践教学条件 (13)

4.社会服务 (15)

5.存在的差距与问题 (16)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18)

(一)专业建设思路 (18)

(二)专业建设目标 (19)

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19)

2、课程体系建设 (20)

3.核心课程建设 (20)

4.教师队伍建设 (20)

5.实训项目建设 (20)

6.社会服务建设 (20)

(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1)

1.人才培养目标 (21)

2.专业对应岗位表: (21)

3.人才培养规格 (21)

三、专业建设内容 (24)

(一)创新体制机制 (24)

1.立足首都、发挥行业办学优势 (24)

2.完善校企共建机制 (24)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5)

1.确立人才培养规格 (26)

2.明确企业岗位职责,确定教学典型工作任务。 (26)

3.“教学做”一体人才培养 (26)

4.“基于项目教学”建设进程 (27)

(三)“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28)

1.建设目标 (28)

2.建设模式 (28)

3.建设任务 (29)

3.建设进程 (30)

(四)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建设 (31)

1.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31)

2.“学做合一”课程教学改革 (32)

3.课程改革工作进程 (32)

(五)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33)

1.建设模拟性、生产性、开放性的实训基地 (33)

2.校企技术联合体建设 (33)

3.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监控 (34)

(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35)

(七)质量监控体制建设 (35)

1.内审制度 (36)

2.外审制度 (36)

四、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37)

(一)创新体制机制 (37)

1.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37)

2.完善校企合作 (38)

3.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创建工作室化教学模式) (39)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40)

1.吸收借鉴国外经验 (40)

2.探索服务终身职业教育改革 (41)

(三)建立“工作室化”教学运行模式 (42)

1.优化政策环境 (42)

2.改革财政投入政策 (43)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44)

(五)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44)

1. 订单培养 (44)

2. 委托培养 (45)

3. 工学交替 (45)

五、绩效考核指标: (47)

(一)完善校企合作委员会运行机制 (48)

(二)形成“基于项目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48)

(三)深化“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 (48)

(四)建设高水平“双师结构“的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49)

(五)建成具有“深层次项目技术应用”的实训基地 (49)

(六)建立“多方面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 (49)

(七)全面提升“特色引领型”的专业技术社会服务 (49)

六、专业建设预算 (51)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建设基础

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媒体设计的进步。设计作为新兴行业的兴起得益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加剧了市场竞争,社会对设计从认知到认可。经历着萌芽、发展、成熟、发达的进程。设计与经济和商业互动,商业的繁荣突出了设计的竞争,设计也是文明社会对高品质生活质量的需要。作为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体,媒体设计更能体现现代文化多样性和人性的多元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的多元化和市场的发展,中国社会与经济赋与新兴产业新的机遇和挑战。媒体设计行业作为知识型的服务产业和新兴交叉学科,在企业竞争中扮举足轻重的作用。日益成熟的消费市场对品牌服务、产品包装、广告和形象设计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设计崭露端倪。随着消费的观念正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转化。媒体设计更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和人性化。

(一)专业建设背景

1.产业发展分析

目前北京平均每天有数百家企业、公司成立,北京大小设计公司多达3000家。在深圳为先导,许多设计工作室和公司已形成一定规模,并树立了设计产业化的典范。顺应经济发展,从地域上自南向北,从沿海到内地,特别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汇集了大批设计师。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深圳、上海、宁波、厦门、山西、桂林、武汉、黑龙江、东北、华东等各地平面协会如雨后春笋成立起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不断参与国内外设计交流、参加国际展览和出版并获奖。中国设计师不再闭门造车,而更为开放并走向国际。今年来在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中,中国设计师的入选数量已经跃居设计前列,也涌现出一大批国际顶尖的设计师。近几年留学欧、美、日的大量中国设计学子也将会对设计在中国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国际设计界同仁已预见中国设计的时代已经到来。

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我国设计产业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同时对我国各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品牌竞争的白热化市场竞争中,中国产品和服务将面临消费者的选择。无论从初级产品到强档品牌的形成、

企业形象的形成到新市场的开拓,设计在产品设计和品牌形象、环境设计、新媒体中都起着影响甚至决定市场的关键作用。尤其是随着关税的降低,国内商品的价格优势将会逐渐消失。因而强化品牌意识、注重设计质量,正被更多明智企业家所意识到。设计的价值和设计师的作用可见一斑。设计在商业、文化、社会中的价值正逐步体现。

多媒体作为最经济的交流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广电、电信、邮政、电力、消防、交通、金融系统(银行)、科研院校、旅游、广告展示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业事单位。这些行业对多媒体的需求巨大,主要应用于交流信息文化、提供公共信息、反映民生需求、应对突发事件、推广品牌形象。

多媒体技术是指运用多媒体技术及相关IT技术,结合应用行业的特点,以信息网络(广电网络、互联网、电信网)为主要传播载体,构建多媒体制作、管理、发布、互动平台,满足行业用户对多媒体交流互动需求;多媒体技术解决方案充分挖掘多媒体的最大价值,可广泛应用于广电系统、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广告展示等领域。

随着通信网络带宽增加及普及,以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而产生的多媒体产业,正在世界各地高速成长,多媒体产业已成为英国的重要产业,每年产值占英国GDP的8%,多媒体产业在美国已发展成重要的支柱产业,美国内容产业(包括多媒体内容) 每年营收超过4000亿美元,占GDP的4%。多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多媒体技术不断突破产生的引领和支持。

发展多媒体产业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调整改造我国产业结构、提升全民文化教育素质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科技部在“十五”期间批准在北京、上海、成都、长沙等地组建“国家多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并通过863计划。“文化为体,科技为酶”是多媒体的精髓,多媒体产业与文化产业息息相关,多媒体是数字化的文字与视音频等,而文字与视音频承载着的内容与核心精神就是文化,文化产业是我国战略产业,仅2009年度我国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就近8 000亿元人民币,文化消费市场也已经达到了GDP 40%的水平。绚丽多彩的人民精神生活需求,以及原来就非常发达的影视、广告、娱乐、出版、展示业等文化产业,形成了多媒体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基础。数字文化、数字艺术促进了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多媒体内容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促使多媒体传播、管理、应用等系统需求

迅速扩大,从而促使多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行业迅速成长。

据分析,2010年我国多媒体技术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99亿元,在多媒体产业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快速发展、下游行业市场强劲需求的推动下,多媒体技术行业发展空间巨大,预计2011年-2014年该行业市场规模迅速增长,2014年将达到250亿元。如图1所示。

2008-2014年多媒体技术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2.行业需求分析

专业的设置需要有相应的行业存在作为未来发展的可靠保障,有快速发展的产业作为支撑和大量人才的需求,才能为专业开拓良好的前景。为了解北京市多媒体技术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动向,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进行调研,对多媒体行业协会进行咨询。调研企业包括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水晶石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天际多媒体技术科技公司、北京派纳广告公司、北京伟景行多媒体技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视童天有限公司、北京科影动画制作公司、华毅司马展览展示有限公司、土人景观集团等企业。此次行业企业调研涉及30余家企业,发放问卷260份,提取100余个岗位样本,重点调研多媒体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人才需求、职业岗位分布及人才规格需求情况等,并进行了全面分析。

目前,多媒体技术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影像、多媒体、图形、声音等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媒介为载体,内容涵盖信息、传播、广告、通讯、电子娱乐产品、网络教育、娱乐、出版等多个领域,涉及计算机、影视、传媒、教育等多行

业的产业集合,被称为是 21 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是继 IT 产业后又一个经济增长点。有关专家预测,2012年中国展示产业值将达到15000亿元人民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产业的发展必将带来人才需求的发展。

根据调研结果和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人才需求报告,多媒体技术及周边行业未来人才需求在150万左右。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旺盛的人才需求为我们专业设置和发展到来了良好的机遇。在国家的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下,我国的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及周边行业大力发展,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大量的人才缺口。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隆重召开,成为中国多媒体技术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水晶石数字科技公司为北京奥运会提供包括演示、视频资料、出版物、场馆地图、宣传片和网络宣传的制作等方面的专业设计与支持服务,将多媒体技术在大型国际盛会的运用推向全新高度。 2008北京奥运会作为一个巨大的传播舞台,深刻影响着中国多媒体技术产业的发展。无疑已成为中国多媒体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力催化剂。

2010年,中国多媒体技术产业的规模与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产业的产值规模已经与传统媒体基本持平,占据了整个传媒产业的半壁江山。在传统媒体报纸、图书、期刊、电视、广播、电影等媒介形态不断寻求突破和变革的同时,多媒体技术的产业形态也在迅速变化,并逐渐形成其基本架构,在文化传媒、网络游戏、动漫娱乐、数字电视、多媒体技术、移动娱乐、数字印刷等方面形成新的增长点。

进入“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将立足于首都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和科教、人才资源禀赋优势,整体塑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着力培育重大的标志性的城市功能区,推动多媒体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多媒体技术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领域的优先发展方向,是我国未来新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具有极其巨大的发展前景。未来北京多媒体技术有望成为全球多媒体制作重要基地。目前,北京以多媒体技术和数字表现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手段进行创作和生产的企业有几十家,从业人员几千名,每年为北京创造数亿元产值。未来多媒体技术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部分,成为北京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3.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多媒体技术市场正飞速发展,户外展示、公交信息、地铁传媒、楼宇展示以及3G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不断涌入,让原本人才紧缺的行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多媒体制作人才短缺的现状与当前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场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制约数字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全国2000家电视台、5000家多媒体制作公司和近万家网站平台急需大量媒体制作人员。业内人士估计,多媒体制作行业急需约150万从业人员。由于人才紧缺,从业人员的薪水水涨船高。网站视频编辑月薪为3000-5000元,视频短信制作人员达到5000-9000元/月,而具有创造性思维及实践能力的数字影视制作人才年薪可达十万元以上。据美联社调查,有一半以上的网民观看或下载过视频。另据不完全统计,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网以及51job等著名人才招聘网站于2008年12月发布的影视职位需求信息为1928个,招聘人数超过10000人。2009年初的北京人才招聘会上,不降反升的职位就是媒体行业,目前据权威组织统计,到2010年底,市场上多媒体制作人才的缺口已经突破150万,其中多媒体展示人才与制作人才尤其匮乏。

根据企业调研和数据,我们发现该产业的发展迅猛,但各技术岗位人才缺口很大,人才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也良莠不齐,急需相关岗位的培训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补充。针对这一行业调研结果,我们认为这一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

4.专业可行性分析

多媒体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专门化人才。其人才可分布于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出版、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媒体、桌面视窗、数字影视制作、多媒体远程医疗、多媒体展示、游戏制作、触摸媒体和在线培训等等领域,这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机遇。

1)北京市分级制试点专业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字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日益成熟,极大地推动了多媒体技术产业的兴起。目前,多媒体技术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影像、多

媒体、图形、声音等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媒介为载体,实现数字城市、数字展馆、数字博物馆、规划展示、数字影院、数字沙盘、...,奥运会、世博会的多媒体技术,激发了在多媒体技术领域的一场革命,它涉及计算机、影视、传媒、教育等多行业的产业集合,被称为是 21 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是继 IT 产业后又一个经济增长点。多媒体技术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意、设计、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现有的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动漫设计与制作、产品造型设计等专业不能适应多媒体技术技术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我院提出开设多媒体技术专业,设置为目录外艺术类新专业。多媒体技术专业培养能够在第一线从事规划设计、展示策划、展示创意设计、影视拍摄、互动程序开发、互联网图像加工、展厅集成和安装维护等数字视觉技术及服务方面工作的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就业方向主要是数字多媒体行业,展示设计公司、数字科技公司、数字博物馆和数字沙盘制作公司等。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专家论证,多媒体技术专业服务面向清晰,定位准确,易形成鲜明特色,就业市场已经形成,且需求量大,适合了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紧缺人才的迫切需要,也符合学院的发展规划和特色办学要求。2011年上半年,北京市吸收该专业作为多媒体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的试点专业,并于6月份组织实施了市级专家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得到进一步完善。

2)学院拟定重点建设专业

同时,多媒体技术专业是学院拟定重点建设专业,也是学院“十二五”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学院充分依托北京电控公司和行业办学的优势,密切与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社会各界的合作关系,树立先进的教育服务理念,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培养适应生产、经营、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教育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充分体现高职特色,努力为社会输送品学兼优、一专多能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努力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行业办学特点色,开展订单培养和企业实习等职业教育学院对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力争打造精品专业,发挥专业特色,在人力和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先后建成798数字传媒中心、多媒体中心、摄影中心、动画实训基地等配套设施,资金达3000余万元。并且,积极从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东京学艺大学和企业引进各类专业人才,为能够开设好专业建设,

给予了大力支持。

通过对行业的调研分析和我校的专业办学分析,我校开设多媒体技术专业是可行的,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学院和上级主管单位的支持下,已经具备良好的条件和优势。必将为北京首都的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和多媒体行业发展提供大量优秀的技术人才。

3)国内外相关或相近专业的比较分析

随着世界媒体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紧紧依赖多媒体并结合文化资源,以新的姿态迅猛发展。在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多媒体在创意产业中突显了其作用。以IT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像是创意产业的发动机,极大地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发展,其范围涉及影视制作、动画创作、广告制作、多媒体开发与信息服务、游戏研发、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人工智能、系统仿真、图像分析、虚拟现实等领域,并涵盖科技、艺术、文化、教育、营销、经营管理等诸多层面。多媒体已经成为普通高等学校新的热门专业,它是个跨学科的学术领域,是从各门学科中提取相关要素而综合起来的系统学科。多媒体学科包含美术、音乐、舞蹈、戏剧、雕塑、建筑等艺术基本素,还包含了出版、影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又用到了计算机和信息等工程技术,这些元素的合理搭配组合构成了多媒体的学科体系。

多媒体技术专业在国内各地也呈现多样化,各高等院校都根据自身的办学风格和专业优势来开办这一专业。多媒体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形态:以计算机为表达手段的技术专业,以创意艺术为目的的数字艺术专业,以及以实用工具为需求的数字应用院系。

在研究和分析国内外专业后,我们发现以职业教育和企业共同培养,针对企业需求为培养目标的学校较少,而多媒体技术新兴行业的专业院系几乎没有。因此,开办教育部专业目录以外的专业,具有必要的开创性与可行性,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也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极其广泛。针对,北京目前还没有类似专业的专门岗位培养这一情况,开设该专业符合北京市人才市场需求,符合北京市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

(二)专业建设基础

1.专业定位

本专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充分依托多媒体行业企业,798数字传媒基地和酷卡动漫公司,引导学生的参与各类社会服务和竞赛活动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制作能力。本专业面向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造、服务类企业以及与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及应用有关的一线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从事多媒体技术相关职业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可以从事多媒体领域的广告设计制作、媒体制作、网页设计、影视媒体制作、互联网图像加工等数字视觉技术及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岗位。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影视传播(传媒)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各级电视台、电教中心、各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个体多媒体和DV制作室等行业的专门应用型人才。能够操作使用非线性编辑设备及影视输出设备,适用于教育、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动画设计与创作、DV策划等工作岗位,备较强的技术性和操作性的多媒体影视技术专业人员。

本专业主要学习影视艺术基本理论、视音频媒体的基本知识、动画原理与技法、计算机图形图像制作、三维动画设计制作、数字特技合成等从事影视动画工作的必备知识,培养具有丰富的艺术修养和扎实的造型能力,熟练掌握影像造型设计的基本规律,能够从事影视节目的拍摄与制作、分镜脚本设计、栏目与频道的包装、动画形象、场景设计以及相关的视觉设计等工作的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按照影视专业培养方案,有计划的取得影视相关的职业证书,ADOBE影视制作设计师、影视短片制作师(Short Film Maker)、数字影视制作师(Digital Video Maker)、ACAA数字艺术教育认证。

专业建设努力充分发挥品牌作用,把品牌专业做强做大,精心打造品牌专业。

我院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定位如下:根据首都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2.师资队伍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师队伍是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实践操作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师21名,全部具有中级以上的职

业资格证书,达到了“双师素质”的要求,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23名,助讲2名,硕士学位18名,其中4名教师去德国参加职业教育教学的培训,并获得认证讲师,ADOBE认证讲师2人,稳定的兼职教师19名。

自2007年以来,参加或负责市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主持院级课题7项。公开发表专业科研论文15篇,其中2篇在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计算机三维动画设计》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多媒体专业的教师累计主编并出版《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十多本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其中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4本。

2010年教育部批准我院为首批“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之后,学院从资金投入、人力投入等多个更加强了该专业的建设,2011年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师团队申报“北京市多媒体技术专业创新团队”,并在2008-2010两个年度的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工程中,承担了全市职业院校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师培训工作,该专业在职业院校和社会上有一度的知识度。

3.实践教学条件

在学院“十一五”建设过程中,已初具规模,其中数字艺术设计中心下设8个实训室,所有实训室的设备不仅可满足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需求,也可以满足学生生产性实习以及进行毕业设计的要求。同时,一流的实训环境也为社会提供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服务,在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中我系作为多媒体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了北京市1200余人/次的教师培训任务,出色的完成了该项工程。

1)平面艺术设计实训室

两个平面艺术设计实训室。本实训室采用专业Apple图像处理设备-power Mac G5(G4),主要完成平面设计与制作的教学与实践。学生接受平面艺术设计的职业技能训练,通过设计创意能力和设计方法的培养,成为平面艺术设计行业的专门设计人才。

2)动画艺术设计实训室

两个动画艺术设计实训室。本实训室主要完成动画与三维设计的教学与实践。学生接受动漫艺术设计的职业技能训练,通过设计创意能力和设计方法的培养,成为动漫艺术设计行业的专业人才。

3)影视编辑与后期制作实训室

本实训室主要完成影视采集与编辑、影视后期制作、影视片头设计、多媒体创作的教学与实践。学生接受非线性编辑与多媒体制作的职业技能训练,成为影

视艺术设计行业的专业人才。

4)图形图像设计实训室

本实训室是学习平面艺术设计的基础实训室,学生接受平面艺术设计所需基本软件的技能训练。

5)三个工作室

数字艺术中心已建成《平面艺术设计》、《影视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工作室,其硬件条件与环境均高于设计公司水平。三个工作室的作用是与社会职业岗位接轨,承担实际设计项目,使学生在学校即可接触实际项目,并参与设计。

在上述硬件基础上,经学院批准,数字艺术中心还将建设“艺术摄影实训室”、“非线性影视编辑实训室”、集摄录编广播演播为一体的“演播中心”等。

学院骨干校建设,每年都会有北京市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批校企合建的实训基地正在按计划逐步地实施。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已在多媒体制作、广告设计、VI标志设计等课程教学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其中《平面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两门课程还被评为学院的精品课程。这些都为多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系目前有21名教师,全部具备“双师型”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每学期都有1-2名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锻炼,部分教师还参与了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科研和项目实施能力,学院的师资历水平和实践条件在同类学校中优势明显。

另一方面从企业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与他们签订课程教学或课程开发协议。同时积极探索校企深入合作,学院与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水晶石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天际多媒体技术科技公司、北京派纳广告公司、

北京伟景行多媒体技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视童天有限公司、北京科影动画制作公司、华毅司马展览展示有限公司、土人景观集团等企业开展了深层次的合作。

4.社会服务

1)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承担了北京市多媒体行业多种职业资格的培训及认证工作和北京市多媒体产业相关职业的技能比赛任务。

2)在课程教学中,引入竞赛机制,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和全国性大学生竞赛,指导教师和学生获得了多个项目的好成绩,学生获得,NOC大赛,全国广告大赛等奖项,附比赛证书。

3)由企业和企业教师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参加社会设计任务,网络投标设计等内容,承担项目的全部制作任务。以下是项目制作,生产性实训等项目的社会服务成果。

4)承担了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口支援任务,与内蒙古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新疆农业职业学院软件学院对口支援和院校合作,接受教师、学生到我院学习,培养了专业教师和学生。

5)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我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互建海外演习基地,2007

年、2008年每年有160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学生分4批来我校进行海外实习。

5.存在的差距与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得现代社会网络无所不在。除IT 企业的巨大需求外,信息化浪潮下传统企业对于网络人才的需求正呈爆炸式增长。未来10年潜在需求多,网络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并且已经渗透到传统企业开发、生产、经营、和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同时,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也面临着挑战,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距离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多媒体技术人才的专业要求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不断调整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分析岗位的技能培养目标,根据多媒体人才的技术方向不断变化,尤其是07年以来,国内大型企业都开始往制作全3D动画方面逐步转型,使得掌握了比较熟练的3D软件操作能力、具备相当的3D动画制作能力、经过系统化多媒体制作专业学习的技能型三维动画制作人才成为行业人才需求新的热点。

多媒体技术人才岗位及能力需求经过对部分制作企业的岗位分配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发现目前的行业所需的岗位人才情况有所变化。首先,在制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编剧和导演岗位,在人才市场中的需求并不大,并且应届高职毕业生参与竞争这两种岗位也不现实。这两种岗位在一个企业中往往只有那么寥寥几人,并且基本上都由有着非常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行业知识背景的资深人员担任。而另一个特点就是,原画人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程度仅次于编剧和导演。但是这方面的岗位,例如:角色原画师、场景原画师等,人才需求并不旺盛,并且由于该方面的岗位需要较强的绘画功底、较高的艺术素养、较敏锐的顾客心理把握能力,往往由正统艺术专业毕业的、拥有多年行业从业经验的人员来担任。这方面的岗位人才应该更加倾向于设计型人才,而非技术型人才。

1)人才能力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是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需要创新。在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组织结构设计、校企资源共享以及以企业需求为依据的开放方面还需改完善,把这种理念转化为行为规范和具体实施方案。例如,在课程建设中应加大企业参与的力度,包括企业的人员介入、企业标准的引入和职业证书的融合等。

3)加强毕业生的企业跟踪机制,提高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根据就业情况统计反馈来看,应提高专业的对口率,建立学生的就业跟踪反馈机制,建立企业的用人反馈机制。统计学生就业后5年内的发展情况,跟踪反馈专业建设的成果。

4)改善学生就业质量,改善对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思路

我院从2007年开始《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招生,并将该专业作为学院的骨干专业。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形成了由公司企业专家、学院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师队伍,学院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多名教师在公司企业兼职,并参与了大量设计工作,同时邀请公司企业专家来院兼职授课、讲座。教师与公司企业之间的交流,提升了教师的职业水平,促进了专业的发展。

为始终保持该专业的先进性与职业化,数字艺术系成立了由企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负责对专业的定位,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及课程建设进行指导,定期研讨专业的发展方向。

依据学院的GPTC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产学合作、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都有取得一定的成效,并借鉴国外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和课程开发方法,以能力为本位,采用基于职业分析的课程开发方法,构建课程体系。以核心技术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开发课程标准,并在教学中推行“教学做一体”模式,确保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能够胜任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积极探索与实践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从北京市中高端多媒体技术人才需求出发,分析企业中多媒体技术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落实学院“GPTC”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实施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形成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建成“师资一流、设备一流、管理运作模式一流”的开放性的校内外融通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打造精品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增强技术研发及培训能力,提高社会服务功能;辐射带动专业群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从而起到示范作用。基于以上思路,提出专业建设框架。

(二)专业建设目标

从北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发,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校企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核心课程;进一步完善通用能力+技术中心(GPTC)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艺术设计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将本专业建设成首都一流、国内领先、特色突出的品牌专业。

学院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科研创新,先后引入的德国以任务导向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中引入企业行业标准,将社会认可度高的企业取证内容纳入到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取证率和职业竞争力。在不断的专业建设改革中,多媒体技术专业建立了具有明显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在此框架内,学院确定如下建设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依托业内企业,根据人才需求及工作分析,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确定岗位类别及其能力,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基于项目实施”工学结合多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多媒体技术专业采用灵活的学习制度,实行学分制与完全选课制。学生入学后,通过注册取得学籍,并建立学分卡,学分卡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课程科目、考试考核、课程免修、学分奖励,以及学分获取等情况。它以量化的分值方式,通过学分来记录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

允许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和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全选课制,来完成全部课程修业要求。允许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分阶段完成学业,具备休学条件的,准予其休学。学生休学期满,应于开学前向学校申请复学,经审查批准后,编入原录取专业的相应等级学习。

2、课程体系建设

遵循“基于项目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多媒体行业岗位工作分析为基础,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完成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开发。

3.核心课程建设

在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两年内,建设4门校级优秀课程,其中包括2门市级以上精品课程,争取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开发特色精品教材2本;建成生产性实训项目库1个;创建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2门。

4.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教师培训、评价、人才引进与用人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高水平的双师队伍。两年内,聘用、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8人,聘请企业兼职教师15名,形成具有较强多媒体服务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确保企业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的比例超过1:1。

5.实训项目建设

建设完善的专业核心课程6门;吸引业内企业合作,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确保学生有1年的生产性实训。开发和转化工程项目,创建生产性实训项目库1个,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项目资源。

6.社会服务建设

提高学院技术服务水平,借助我院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培训全市职业院校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师,推进CISCO网络学院工作,同时为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员进行技能及认证培训,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当地劳动力市场需求,以信息产业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及选择性相统一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习者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根据本地区经济、技术、社会以及职业教育及培训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着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培训计算机网络型人才。本专业领域技能培养中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1.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科学的劳动观及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学校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2. 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 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积极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及培训的机制。学校有关部门要关注企业需求变化,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及培训方案,在设备、师资、课程开发上要加强及企业的合作,争取得到企业的支持。

3. 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学校要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弊端。要结合专业要求,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方向,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及先进性的统一。 4.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要根据当地经济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及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要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二、培养目标及规格 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修业年限:3年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培养目标:以IT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铸造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型中等技能人才为中心,着力设置社会急需的、能宽口径就业的专业方向,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及道德修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工程设计

单元三: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单元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发展背景 威海作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之一,借助比邻韩国、日本的地理优势,电子制造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到2006年6月,威海的电子企业已超过3000家。伴随着电子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国外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行业背景下,现有的和新诞生的电子生产企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严重不足,这就为我院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并为该专业培养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二)专业发展背景 2005年,我院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山东省制造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作为院级重点专业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多年办学过程中积累了高职教育的丰富经验,具有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优势。连续三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就业的对口率也在90%以上,就业地区大多位于山东省沿海发达城市,一些大中型中外资企业如青岛海尔、烟台福士康等连续3年

在我院招聘该专业毕业生,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受到了用人企业的广泛欢迎。通过该专业的建设,可进一步带动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中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形成示范效应,并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二、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重点建设,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成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国内一流的国家级示范专业。 在课程建设方面,三年内建设该专业网络课程5门,优质核心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 在实训条件方面,将校内电子与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能够满足专业理论和实习实训课“一体化”教学需要,具有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开放型的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建立8个稳定的能够充分满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需要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多媒体教室建设方案

多媒体互动教室建设方案

目录 1 现状及需求分析 (1) 1.1 现状 (1) 1.2 需求分析 (1) 2 系统方案 (2) 2.1 方案概念 (2) 2.2 方案组成 (3) 2.2.1 硬件设备 (4) 2.2.2 软件系统 (6) 2.3 方案优势 (8) (1)双重智能系统 (8) (2)交互式教学体验 (8) (3)便捷移动授课 (8) (4)即时互动反馈 (8)

1 现状及需求分析 1.1 现状 教育是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经过几千年教育方式的改变,当前主流的教育方式为老师在讲台上讲课、用粉笔书写,学生在台下听课、奋笔疾书,而在这授课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资源紧缺:老师难以获取各种形式的同步教学辅助资源。 (2)单向教学,互动不足:大部分老师只是单向地传授知识,“教”与“学”分离,缺少师生间互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无法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 (3)资源孤岛:学校之间、班级之间、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等都是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资源无法交流、共享,教与学的过程相对封闭。 (4)教学设备功能落后、独立、单一:投影,电脑各部分功能孤立,只可作为显示,且显示效果易受光环境影响,清晰度不佳;很多软件并非专为教学设计,未考虑教学的实际环境,使用效果不佳,且升级、扩展较难。 1.2 需求分析 (1)需要有一个整体、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教学的端到端提供信息化的硬件及软件。 (2)方案中的设备数量应尽可能少,设备的集成化、复用度更高。并且该设备的硬件、软件功能可扩展、可升级,以适应未来的变化。 (3)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通过网络互联互通,满足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内、外的随时随地教与学、并可进行管理活动需求。 (4)老师能方便地备课,灵活地授课,快捷地发布授课内容,提高备授课效率,降低老师的工作负担。 (5)老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及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6)教、学不分离,增强师生互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高

多媒体教室施工方案

多媒体会议工程实例 一、工程概述……………………………………………………………… 1.工程设计概况………………………………………………………… 2.多媒体方案设计……………………………………………………… (1)多媒体教室平面图 (2)多媒体教室功能要求 二、多媒体教室系统设计 1.设计依据标准………………………………………………………… 2.方案设计原则………………………………………………………… 3.设备选型原则………………………………………………………… 三、系统设计方案功能特点………………………………………………… 1.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构成……………………………………………… 2.主要设备清单………………………………………………………… 3.音响设备连接图……………………………………………………… 4.音箱布置效果图…………………………………………………………… 5.多媒体教室的系统功能……………………………………………… 四、施工计划与培训………………………………………………………… 1.工作小组及具体分工………………………………………………… 2.工程组织结构图……………………………………………………… 3.工程质量管理………………………………………………………… 4.现场培训……………………………………………………………… 五、工程施工、验收与使用…………………………………………………… 1.文件准备……………………………………………………………… 2.材料准备……………………………………………………………… 3 .现场施工准备…………………………………………………………… 4.开工报告………………………………………………………………… 5. 施工进行、设备安装及调试…………………………………………… 6.验收与使用……………………………………………………………… 六、技术培训与售后服务…………………………………………………… 1.人员培训……………………………………………………………… 2.售后服务体系………………………………………………………… 3.技术支持和服务承诺…………………………………………………… 一、工程概述 1、工程设计概况 石家庄市和平路小学多媒体教室工程,工程主要有18间普通教室、6间功能室、 2、多媒体方案设计 1)多媒体教室平面图:

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方案

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方案(V0.1) 二〇一九年八月

文档版本记录

目录 第1章背景 (5) 第2章需求分析 (6) 2.1在线教育基础环境 (6) 2.2外界了解学校的途径 (6) 2.3家长、学生、老师关心的问题 (6) 2.4在线教育 (7) 第3章总体设计 (8) 3.1设计思路 (8) 3.2建设目标 (8) 3.3设计原则 (8) 3.4设计依据 (9) 3.5总体框架 (9) 3.1建设内容 (10) 第4章网站站群服务 (10) 4.1建设目标 (10) 4.2总体架构 (10)

4.4网站站群系统 (12) 4.5网站界面 (15) 第5章基础数据服务 (16) 5.1系统概述 (16) 5.2系统架构 (16) 5.3功能设计 (17) 第6章在线课程服务 (17) 6.1系统概述 (17) 6.2系统架构 (17) 6.3功能设计 (17) 第7章成绩查询服务 (20) 7.1系统概述 (20) 7.2功能设计 (20) 7.2.1基本功能 (20) 7.2.2服务功能 (21) 7.2.3数据库功能 (21) 第8章在线支付服务 (22)

8.2功能设计 (22) 第9章信息安全 (22) 9.1建设目标 (22) 9.2建设内容 (22) 9.3总体框架 (24) 第10章运维服务 (25) 10.1建设目标和范围 (25) 第11章数据灾备 (26) 11.1.1灾难备份概述 (26) 11.1.2本地灾备 (27) 第12章实施进度计划 (29) 第13章项目组织实施及质量保证 (30) 13.1项目组织与管理机构 (31) 13.2项目实施管理 (31) 13.3过程定义 (32) 13.3.1定义方法 (32) 13.3.2阶段定义 (33)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的基础 (一)行业背景分析 1.全国及江苏省计算机网络技术产业现状 中国大力发展网络技术和开展网络服务已成定势。据分析,到2010年,网络服务创造的经济产值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达0.8-1.2万亿元;2020年为3%,达7.6-8.2万亿元。而从事网络服务的人员并不多,2004年全国只有20万多人。在今后的5年中,中国这部分人员的数量预计增加4-6倍,整个行业的需求将达到80-120万人。未来的网络行业将成为中国的“金领行业”。 近几年来,江苏省信息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超万亿元的历史性突破,达到1.2万亿元,产业规模是2002年的7倍,5年年均增速48.5%;信息产业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20%,占全国信息产业的比重达21%。而在信息产业中,计算机软件和应用技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一五”期间,江苏省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区信息化、教育信息化都将有很大的发展。截至2007年底,江苏省网民规模为1757万人,总量居全国第二,全省互联网普及率为23.3%,位列全国第七。江苏省互联网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根据江苏省的人才优势和计算机产业的特点,省委、省政府把计算机相关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第一优先鼓励的产业来加快发展。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计算机产业要实现销售输入上千亿元。 同时,江苏省重点建设“中国软件名城”、推进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等方案的实施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苏州市计算机网络技术产业现状 近十年来,苏州市经济突飞猛进,仅世界500强就有100多家落户苏州市,近年来每年要新增IT企业300多家,而苏州网络公司也有上百家。现在信息化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苏州市的信息化等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为此,苏州市人事局制定了《苏州市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将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列为苏州市紧缺专业人才培养项目。针对目前的实际状况,苏州市将用五年的时间,逐步构建一个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适应不同层次人才培训需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人才培养网络体系。 (二)需求分析 1、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急需企业网络化和信息化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是:92.5%的建设了企业内部网;76.3%的建设了财务管理软件;73.8%的建设了企业外部网站。根据国家人力资源部门的统计,2007年的江苏人才市场分析,需求量最大的是计算机应用和网络专业的毕业生约占总需求的40%,

培训中心建设思路及方案

辉县市职业中专 培 训 中 心 建 设 思 路 及 方 案 电器专业组

一、培训中心建设的整体目标 培训中心建设的目标是要建设一个电工电子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快电子技术人才培养周期,为国家的电子产业培养急需的大批职业技术人才,为农村和社会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基地。探索掌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的转变,培养大批掌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的中、高级层次的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满足社会日益紧缺的新型电子产业及现代电子产品维修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目标,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应用”为主旨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以“能力为主、需要为准”为原则,进行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培训中心的建设,达到培养的人才和社会、市场、企业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于国家建设的能力。 二、培训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 现代电子企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比较强的人,这些能力包括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一定的专业动手能力、处理不同任务的协调能力、处理偶然事件的能力、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有的岗位不一定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需要更多的是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需要的是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践操作训练是培养这些综合性的能力的最好手段和方法。改变传统的

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和实训操作能力训练为辅的模式,大胆采用以实训操作训练为主线,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训操作教学模式,即实训操作需要什么知识,理论教学才教什么知识。依据这个原则,对市场进行调查,再依据市场需求建设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培训中心。 三、我县发展概况 坚持“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思路,把工业发展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县级热电、重工、冶金工业基地。全县各大企业进入强势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下,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适应企业发展,许多企业职工、社会学员也来学校学习新知识,培训新技能。 四、培训中心建设及使用现状 学校现有的电工电子培训中心除了示波器、晶体管图示仪、函数信号发生器、频率计、直流稳压电源、各种仪表等以外,共有5个大型实训室,分别是: ◆电气装配实训室 ◆电工技术实训考核室 ◆维修电工实训考核室 ◆电视技术操作实训室 ◆制冷操作实训室

多媒体教室方案

多媒体教室方案 多媒体教室方案一 一、项目背景 作为新型的教育、培训模式,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计算机教学、视音频教学、视频展台替代黑板板书等现代教学方式又为教师提供了充分利用各种课件的条件。 这极大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和教学的内容,带给学生更加生动的课堂感受,是改革教学手段的必然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演示型多媒体教学方式作为现代教育手段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正受到学校的青睐和推崇。 众多因素要求多媒体教学系统应实现如下多种功能既能进行丰富的 多媒体教学,又能进行传统教学,同时可作它用,力求教室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 保靖县迁陵镇中心完小地处保靖城东,距县城13公里。 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学校占地总面积1334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9平方米,教学用房1128 平方米,学校 有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总数713人,学校共有校级领导3人,中层领导4人,专任教师37人,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23人,中师学历9 人,学历合格率达100,教师年龄结构合理。

2008 年秋季,在香港郭氏基金会的大力资助下,学校教师电脑室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教师充分利用15 台电脑上网学习。 为了尽快提高教师的电脑水平,先后两次从湘西州民族实验学校请来电脑专家为教师培训,使教师们制作课件的水平大大提高。 为了更进一步把课件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去,学校花5000 多元为每个教师配备大容量盘,以便存放教学资料。 从2009 年春季开始,我校开始集体备课,全部使用电子教案。 为教师方便教学,学校和郑州厂家联系,花了21000 元购进一台便携式多媒体数字教学展示平台,充分利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但由于有14 个教学班,仅此一台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急需建设学校多媒体教室一个,添置 6 台便携式多媒体数 字教学展示平台,一个年级一台方便教师的课堂教学、会议及集中培训学习等。 二、项目目标与策略 一充分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意识。 目标1-1 教师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电子备课。策略学校行政规定每位教师必须电子备课,教导处和教研组进行督促和检查。 目标1-2 使教师养成在课堂上经常使用多媒体的习惯,提高信息化应用的效率。 策略学校要求教师课堂开放,不定期地进行听课。 二加强行政管理。 目标2 学校保证信息化应用环境的正常运行,学校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策略2-1 经常对网络设备进行检查,维修要及时,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方案

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方案(V0.1) 二〇二〇年五月

文档版本记录

目录 第1章背景 (5) 第2章需求分析 (6) 2.1在线教育基础环境 (6) 2.2外界了解学校的途径 (6) 2.3家长、学生、老师关心的问题 (6) 2.4在线教育 (7) 第3章总体设计 (8) 3.1设计思路 (8) 3.2建设目标 (8) 3.3设计原则 (8) 3.4设计依据 (9) 3.5总体框架 (9) 3.1建设内容 (10) 第4章网站站群服务 (10) 4.1建设目标 (10) 4.2总体架构 (10)

4.4网站站群系统 (12) 4.5网站界面 (15) 第5章基础数据服务 (16) 5.1系统概述 (16) 5.2系统架构 (16) 5.3功能设计 (17) 第6章在线课程服务 (17) 6.1系统概述 (17) 6.2系统架构 (17) 6.3功能设计 (17) 第7章成绩查询服务 (20) 7.1系统概述 (20) 7.2功能设计 (20) 7.2.1基本功能 (20) 7.2.2服务功能 (21) 7.2.3数据库功能 (21) 第8章在线支付服务 (22)

8.2功能设计 (22) 第9章信息安全 (22) 9.1建设目标 (22) 9.2建设内容 (22) 9.3总体框架 (24) 第10章运维服务 (25) 10.1建设目标和范围 (25) 第11章数据灾备 (26) 11.1.1灾难备份概述 (26) 11.1.2本地灾备 (27) 第12章实施进度计划 (29) 第13章项目组织实施及质量保证 (30) 13.1项目组织与管理机构 (31) 13.2项目实施管理 (31) 13.3过程定义 (32) 13.3.1定义方法 (32) 13.3.2阶段定义 (33)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案(2018)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8-xx-xx

目录 1 安全体系发布令 (2) 2 安全体系设计 (3) 2.1 总体策略 (4) 2.1.1 安全方针 (4) 2.1.2 安全目标 (4) 2.1.3 总体策略 (4) 2.1.4 实施原则 (4) 2.2 安全管理体系 (4) 2.2.1 组织机构 (5) 2.2.2 人员安全 (5) 2.2.3 制度流程 (5) 2.3 安全技术体系 (6) 2.3.1 物理安全 (6) 2.3.2 网络安全 (8) 2.3.3 主机安全 (11) 2.4.4 终端安全 (14) 2.4.5 应用安全 (15) 2.4.6 数据安全 (18) 2.4 安全运行体系 (19) 2.4.1 系统建设 (19) 2.4.2 系统运维 (23)

1 安全体系发布令 根据《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范及指导要求,参照GB/T22080-2008idtISO27001:200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公司运营系统及办公系统的安全运行及防护,避免公司核心业务系统及日常办公系统遭受到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威胁,防止因网络安全事件(系统中断、数据丢失、敏感信息泄密)导致公司和客户的损失,制定本网络安全体系。 本网络安全体系是公司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公司各部门建立并实施信息安全管理、技术、运行体系的纲领和行动准则,用于贯彻公司的网络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实现网络安全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体现公司对社会的承诺,现正式批准发布,自 2018年 XX月 XX 日起实施。 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照本网络安全体系的要求,自觉遵循信息安全管理方针,贯彻实施本安全体系的各项要求,努力实现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 总经理: 批准日期:2018-xx-xx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1 现有基础与优势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质量监控、技术支持、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该专业已为社会培养电子信息人才335人,目前在校生269人。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和院级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带动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与应用、通信技术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优势共享、资源共享、良性发展的专业群,为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促进了日照等周边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专业现有基础和优势如下: 1.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校内专任教师3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5人,双师素质教师28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1人。骨干教师先后获得厅级、院级“优秀教师”、“师表奖”、“金牌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另外,在相关的企业中聘请10名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使专业具有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达到了21.7%。 2.建成了模拟生产现场环境的校内实训场围绕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维护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包括电子技术应用、单片机系统的开发应用、物流控制系统、通讯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在内的16个实训室,仪器设备价值1600余万元。学生的实训按企业实际生产流程进行,使学生得到了准实战锻炼。 3.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及时到位近年来,建立了包括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日照港通公司、东营盛泰集团、兖州太阳纸业、日照比特等大中型企业在内的2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各实训基地技术力量雄厚,装备先进,管理水平高,企业效益好,具备常年接受学生实习任务的能力。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学校与这些企业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实现了学生“顶岗实习”的目标,根据产学结合协议,这些企业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及教师实践锻炼场所,协助做好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4.“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成效显著根据培养目标、专业特点、专业方向及对应的素质与能力、技能要求,将整个教学周期分成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训练四大模块,各教学模块之间相互

多媒体教室设计方案

多媒体教室弱电系统 一、概述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着。丰富、精彩、多变的各种计算机文化扑面而来,这使得现代学校中的传统教育受到强烈的冲击。停留在“粉笔、教鞭和纸张”固有模式的传统教育体系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极大限制,已不能适应培养具有新技术、新知识密集型人才的需要。而且,传统教育所存在的缺少对教育对象的个性细分、潜力挖掘和能力培养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目前,计算机多媒体正渗透着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它将极大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改变人们的生活面貌。高性能的校园多媒体系统目前已经成为衡量学校能力和水平的一项必备的硬件设施。 多媒体投影系统包含了全部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演示的手段,是目前最受欢迎、最便于使用、效果最理想的教学演示系统。它将录相机、影碟机、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视频实物展台、多媒体投影机等先进的视听设备以及其他可遥控设备(如电动屏幕、电动窗帘、灯光等)有机地连接,构成现代化视听教学环境。系统由教师根据执教内容集中控制,能实现对各种设备常用功能的控制和音视频之间的切换操作,使教学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和具体化,克服了以往呆板的灌输形式,学生对于声像并茂的教学方式更易于领会和接受。系统充分发挥了现代教学设备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缓解了上课教师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各种设备的利用率。本系统适用于学校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例教学、专题演讲、报告会、国际学术交流会、演示及娱乐等活动。如果与校园计算机和互联网相连,则可以共享校园网和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 二、需求 根据虹桥幼儿园实际情况,以及经济实用性原则,考虑在虹桥幼儿园会议室安装一套固定的多媒体电教设备,另外配置一套移动式多媒体电教设备。从而满足虹桥幼儿园多媒体教学需求。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doc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2013-2015年) 一、建设背景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使得各行业都迫切需要建网、管网和用网的高素质技能型网络技术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面向高速发展的IT行业,面对技术性强、操作性强且技术更新速度快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与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一种计算机领域新型的技能型人才。为适应市场对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建设已刻不容缓。要根据市场不断变化需求及技术的发展,加强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建设,形成一个科学而规范的体系。 (一)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必将使本专业特色和优势将更加明显,教学基础能力加强,办学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升。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体系模式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在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具有示范作用,更好地发挥服务行业、企业、跨区域的职业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 1、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构建“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和“课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课证融通”

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IT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中坚,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通过对本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分析,以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为引领、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对接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岗位群实际优化专业,实现专业课程设计与项目工作过程紧密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以职场典型的真实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到课率很高,校内考核合格率98%以上,专业技能合格率95%以上,当年就业率达到95%,专业对口率在80%以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生的满意率达到100%以上。 2、通过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建成网络建设与管理1个院级精品课程群,完成1门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出版工作。在此基础上,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开放的形式逐步丰富各种教学资源。 3、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一个校内网络建设、管理与维护综合性实训基地,一个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基地,利用实训基地的优势开展对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形成本地区一流示范性实训实习基地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鉴定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4、实现师资队伍职称的稳步提高,保证三年内晋升3个副高级职称,晋升5个讲师职称,实现高、中、初合理的职称结构,通过校企合作,优化教师挂职锻炼模式,实现100%的教师能够在三年内挂职锻炼半年,利用行业企业一线的优质工程师队伍建立校内稳定的兼职教师师资库,

电子电工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电工专业建设方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思路与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背景: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电子产品对组成零件的加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电子制造方法已不能满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部门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开发设计一大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现代化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同时一些现代化的先进设备被引进和使用。开发设计、引进和使用这些现代化的先进设备,不仅需要科技开发的研究型、设计型人才,更需要一大批能在生产、制造、管理、维护和服务第一线懂技术、会管理、能操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面对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子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针对《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今后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作出修改调整: (1)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改进组织方式,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增加综合性、开放性、设计性、个性化实验内容和实践项目。 (2)为了满足人才的全面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适应学生就业、升学等多元化要求,适当增加文化科学基础及人文、社科类教学内容。 (3)为了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实际以及个性化发展的要求,适当增加教学计划的弹性,给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可以通过增加专业方向,采用模块式课程及模块化教学内容,配合弹性计划以适应学生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的需要。 (4)为更进一步突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从内容、体系、组织方式、训练模式、考评手段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实验、实践、实训教学。

多媒体教室建设参考与方案白板

x xxxxxxxxxxxxxxxx 多 媒 体 教 室 设计方案 二0一0年10月

方案设计 一、用户需求分析 1、主要用途: 该套系统主要应用于多媒体教室、多功能会议室, 多媒体教室以其功能的多样性(如:会议厅,视频会议厅,报告厅,学术讨论厅,培训厅等),特别适合信息时代的需要,并在这几年的时间得到迅速普及应用。在初期的建设投入上可能要高於单一功能的投资建设,并且从技术的角度上来看,对系统在设计和施工上都有一定的技术复杂度,尤其对用户方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这就需要一种技术来综合管理不同功能的A/V设备使其相互协调的工作,这种技术就是中央控制技术,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可以控制主要媒体设备。 中央控制管理系统主要特点如下: (1)、无需专人管理,所有设备集中控制。 (2)、容易操作,安全性能好。 (3)、教学互动,脱离黑板,白板电子板书,免除师生粉尘之苦,方便灵活。 (4)、功能强大,结构紧凑,该套一卡通系统将除投影机,前投硬幕以外的所有设备集中于钢制讲台,模块化控制,集成化程度高。预留各类接口,笔记本电脑等多种移动存储设备即插即用, 自动切换. (5)、性能稳定,安全可靠,该套一卡通系统采用低压供电,内置漏电保护装置,性能稳定。钢制结构,防盗防鼠防蚁,安全可靠。 (6)、升级方便,服务完善到位,对产品的升级是服务的延续,该产品根据需要及开发的步骤,为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而不断升级。先进的技术体系架构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降低服 务概率及层次,完备的技术保障服务及时到位。 2、用户需求 整个系统要求高效率的完成教课及会议任务,结合各个分支系统,充分发挥各个系统的功能,实现现代化的会议、教学、培训、学术讨论,采用电子白板为互交界面,可以形成教学互动。 3、系统可实现的功能 可实现全智能电子控制,多媒体智能互动教学,摆脱黑板,全面互动,一键系统开启,一键系统关闭,课件标注,课件保存,大屏显示,实物投放等等。

学校多媒体教室设计方案

学校多媒体教室设 计方案

学校多媒体教室、办公设备及计算机机房设备采购项目 技 术 方 案 (计算机机房篇) 第一章需求分析与网络建设目标 第一节概述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即将到来的21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加快初高中及高等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已成为当务之急。 展望新世纪,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互联网的发展,不但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今天,全球互联网上网用户人数已达3亿,比1994年的300万人整整扩大了100倍,网页达30亿页,每天还在以300万页的速度增加。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虚拟大学等应运而生。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人们听取世界高水平教授课程的要求已经或正在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需学习、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学术交流空前繁荣,合作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信息生产、传播和应用日新月异地高速发展;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但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教育部、提出了建设加快建设初高中校园网的工作,必将会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

2.1_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方案(2013年制修订)

2013 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013年制修订) 项目负责人:夏威 成员:徐国辉、袁伟伟 一、简要说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三个角度) 高职教育是技能教育和就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高职办学实践越来越表明,要突出我校高职教育特色,应努力在以下方面有所改变: 首先是改变单一的灌输教育转向互动式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体,两个主体只有互动起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为此,高职教学要在五种新课型(案例型、辩论型、研讨型、参与型、体验型)的基础上,做到五要五不要:要启发式、互动式,不要填鸭式、灌输式;讲课内容要高于课本、活于课本,不要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讲课要有实战内容,多讲案例,不要空对空、就理论讲理论;讲课要旁征博引,富有趣味性,不要枯燥乏味;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乐学,不要虐学而使学生厌学。只有建立乐学体系,把灌输教育变成互动式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应强化岗位技能教育。高职教育是岗位技能教育,必须认认真真给学生打造技能,实实在在搞“蓝领”教育。 二、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已经进入了网络经济的时代,各类现代通信特别是移动通信的发展向人们展示了新技术为我们带来的便利生活;通信与网络的逐步融合,下一代网络(NGN)、移动平台网已经实现了语音数据的IP承载;基于3G无线宽带的移动互联网时代ALL-IP将变成现实,基于手机的在线游戏、互动娱乐、移动电视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伴随着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信息化应急通信、区域合作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培训、信息化扶贫、信息服务产业链等服务工程迅速发展,网络让人民“生活更丰富、工作更生动、人生更精彩” 。 三、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我学院1997开设的信息类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于1997 年秋季开始招生,已为广东省及珠三角地区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近年,我系还拓展了招生范围,已经招收不少外省的生源。 3.1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专业教学团队已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梯队分明、教学经验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师15 名, 其中专任教师8名,企业兼职教师 5 名,实验师2 名。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2人,硕士研究生5人,“双师素质”教师9人。骨干教师都拥有一种以上的专业技能专长和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本专业采用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一对一的“双师”教学模式,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另外也有效地提高了兼职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和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现了”双师"的共同成长。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 调 研 报 告 九江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二零一六年四月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项目负责人:金春花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项目成员:李美长舒展熊凡陶炎芬

一、调研简介 (1) (一)调研的对象与范围 (1) (二)调研的专题内容 (1)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分析 (2)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总量需求分析 (2)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需求分析 (3)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信息产业发展适应性调查分析 (7)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和不足 (10)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六大优势 (10) (二)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 (10)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2) 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13) (一)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对产业和行业的依存度 (13) (二)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13) (三)积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切实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4) 五、调研总结 (10)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教学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体现“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自主学习、开拓创新和积极实践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较高质量的制定出具有九江职业大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好的进行专业建设和更准确的进行专业定位,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学生健康成长及终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及“九江职业大学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我院特组织专门的调研小组对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研简介 (一)调研的对象与范围 调研的对象主要以发达地区电子企业、九江地区电子企业、九江职业大学历届优秀毕业生代表、省内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电子教研室、省内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电子教研室等为主体。调研的对象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行业的人才需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需求、当前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存在的差距和办学优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调研的专题内容 1.企业专业调研内容 本次专题调研选择了广州世沃电子有限公司、九江旭阳雷迪高科技有限公司、海麟拓邦乐群(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对毕业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企业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企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需求等内容展开调查。 2.高职院校专业调研内容 本次高职院校专业调研选择了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两所省内的国家级示范级性高职院校和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的电子教研室作为学习对象,就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如何构建、校外实习实训如何安排、生源的复杂化专业教学如何展开、基于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如何培养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多媒体教室建设方案文档

多媒体教室建设方案文档 Multimedia Classroom Construction Scheme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多媒体教室建设方案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 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作为新型的教育、培训模式,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为 其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计算机教学、视音频教学、视频展台替代黑板板书等现代教学方式又为教师提供了充分利用各种课件的条件。这极大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和教学的内容,带给学生更加生动的课堂感受,是改革教学手段的必然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演示型多媒体教学方式作为现代教育手段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正受到学校的青睐和推崇。众多因素要求多媒体教学系统应实现如下多种功能:既能进行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又能进行传统教学,同时可作它用,力求教室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 保靖县迁陵镇xx中心完小地处保靖城东,距县城1.3公里。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学校占地总面积1334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9平方米,教学用房1128平方米,学校有14个 教学班,在校学生总数713人,学校共有校级领导3人,中层领导4人,专任教师37人,本科学历5人,专科学历23人,中师学历9人,学历合格率达100%,教师年龄结构合理。xx

年秋季,在香港郭氏基金会的大力资助下,学校教师电脑室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教师充分利用15台电脑上网学习。为了尽快提高教师的电脑水平,先后两次从湘西州民族实验学校请来电脑专家为教师培训,使教师们制作课件的水平大大提高。为了更进一步把课件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去,学校花5000多元为每个教师配备大容量u盘,以便存放教学资料。从xx年春季开始,我校开始集体备课,全部使用电子教案。为教师方便教学,学校和郑州厂家联系,花了21000元购进一台便携式多媒体数字教学展示平台,充分利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由于有14个教学班,仅此一台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急需建设学校多媒体教室一个,添置6台便携式多媒体数字教学展示平台,(一个年级一台)方便教师的课堂教学、会议及集中培训学习等。 (一)充分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意识。 目标1-1教师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电子备课。 策略:学校行政规定每位教师必须电子备课,教导处和教研组进行督促和检查。 目标1-2使教师养成在课堂上经常使用多媒体的习惯,提高信息化应用的效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