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运行机制

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运行机制

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运行机制
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运行机制

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运行机制口张魁伟1许可2

(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1;2.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本文分析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的类型年口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的积累、复制和流动,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的信任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交易费用降低机制,并分析了社会资本对于产业集群的资源配置绩效和创新绩效以及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运行机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关键词: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运行机制

中圈分类号:F12316文献标识鸦:A文章编号:1003—5656【2㈣7104一()《)59一[】6

一、产业集群内企业社会资本的类型和特征

(一)产业集群内企业社会资巾的类型

集群内企业外部社会资本是指企业与集群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被企业享用的社会性资源,它包括企业与外部的竞争与合作企、№、中介组织、政府等集群内行为主体问结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集群内产生的信任、合作规范、集群文化等”J。从集群内社会资本构建主体来划分,产业集群社会资本由个体层面、组织层面和集群层面三个方面社会资本构成,对于集群内企业来说,领导者是食业社会资本形成的重要个体。由于集群的地理集聚性,领导者4:富的亲缘、地缘关系是产生社会资本的基础。企、【p的其他管理者,如各职能部门的员_上也是构建企业社会资本的蕈要因素,他们也是个体层面的重要主体。这些个体在正式与菲正式的交流过程中,-方面构建了社会关系网络,另一方面,他们通过自己的声誉、个人人格魅力,形成了信任关系。通过个体获得的社会资本最终都将服务于企、忆对企、『k产牛积极影响。集群内行为主体在长期的交往过程rft形成错综复杂的横向、纵向关系构成了复杂的社会网络。横向的有企业与集群内中介组织、政府、金融机构、大学等科研机构之问的关系;纵向的有企、『k与其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关系,这些构成了组织层面的社会资本。集群内企业和政府、金融机构、人学、防会等组织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如企业从与政府的经常接触,f?町以获得某訾信息、资源,通过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使其在获得支持过程中降低交易成本。协会推动r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联系。大学作为企业高素质人/j。的培养基地,向集群内其他主体输出了大虽的人/j‘和人力资本的培训,且通过与企、『k合作进行技术与产品的课题研究和丌发提供智力支持。企业集群层面的社会资本,主要指集群的整体文化与人文环境、集群的

59

整体品牌等。集群在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生成的文化与人文环境对集群内的各行为主体产生重要的影响。对集群竞争优势原因的研究表明,企业集群独特的文化是其竞争力之一,它也是企业集群社会资本的重要构成部分。集群社会资本具有整体性的特征,集群社会资本对集群内的所有行为主体产牛作用,使得各行为主体成为一个共同体,彼此之问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

(二)产业集群中的社会资本的特点

(I)无形异质性和共亨性。集群社会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不同的集群社会资术的功能效用不同,从而形成各自的运行绩效。集群社会资本是以集群整体为基础的,存在于各成员形成的网络之中,体现在集群成员协同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整个集群成员拥有的伞部资源中发挥作用。集群社会资本更具有集体的特性,表现为集群成员与其他成员或多或少强化九均相互认可的关系,具有共享性,并通过彼此的相互联系而相互作用。这种共享性还体现在集群成员可以共享收益,体现在对集群利益的共同维持和促进。

(2)使用价值递增性和不平衡性。不同于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小会由于使用而减少,『盯会由于不使用而弱化,它具有可再牛性,其存量会通过使用而得到累积增加,会由于不断使用而增加其价值。集群社会资本能为利益相关者创造艮期性的竞争优势,带米更高的学习效率、更低的学习成本,从而取得更高而长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集群成员的地位和具体的范围或社会交往状况决定了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发展历史、学习基础、学习核心、管理水平等等方面的差异,使得集群成员之问存在社会资本存量方面的组成不同;而集群成员对社会资本利用的不同程度,也影响着其增量的变化。

(3)根植性和路径刚性。根植性是集群成员之间在长期的联系中形成相应的惯例和稳定的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结构影响集群中行为者所采取的行动或采取行动时的行为倾向。根植性构成集群的整合运行机制如集群文化、集体效率、规制、信誉等,为社会资本的效用发挥创造了必要条件。而日,社会资本是在集群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积累和优化而成,其一旦形成,往往呈现出路径刚性的特性。集群可以引导一种各方都从主观上愿意长期维持其存在的、狂体制上得到保障的持久稳定的_芙系,使社会资小得以确立,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再生产,且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环境中长期发挥效用,为学习注入能量。

二、社会资本的运行机制

集群成员的合作时间越久,信任水平越高,社会资本就越容易形成。合作过程中稠密的交互作用,有利于在合作中识别和判断对方潜存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具有早期合作经验的企业往往冈拥有合作的能力和信誉更容易建立新的合作关系,抑制对方机会主义预期的水平就会推动信任产生。在集群内部的氽业网络内,随着合作进程的发展,基于心理认识的作用和频繁的行为互动,机会主义行为会逐步减少,而信任产牛于过去的经历和以往的相互作用,它随着关系的成熟而逐步发展起来,从而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企业对其关系网络进行投资,形成关系性资产。投资于关系性资产使集群成员问的相互依赖性增强,有助于降低机会主义可能性,从而增加了信任水平,推动了长期合作和社会资本的形成。集群内部的中介服务组织处于企业关系网络的结构空洞关键结点位置,他们与供应商、销售商、组装商、科研机构、还有政府、新闻界、公众等方面建了广泛的联系,集群成员止是通过中介组织的联系和协凋才能形成紧{噼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本通过复制、重构和流动得到不断地发展和优化,推动了组织问的信

60—

任机制、知识共享机制和交易费用降低机制的发展,信任机制是知识共享机制和交易费用降低机制的基础,良好的信任机制推动了知识共享机制和交易费用降低机制的发展,从而使得产业集群内企业获得资源优化配置绩效和创新能力绩效,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运行机制如图J所示。

社会资本积累、复制和圈l产业集群社会资本运行机制

(一)社会资水的积累、复制和流动

(1)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复制

社会资本的积累导致企业依赖于小

断复制其已有的网络结构与特征而获取

资源。这种资源的获取途径受到社会资本数量的影响。企业的社会资本越丰富,即

它和其他企业和组织具有稠密的联系,就

越容易在成员间对关系模式的组织惯例

与特征相符合以及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获取资源。另一种社会资本积累的途径是改变网络结构,改变网络结构而使得网络中的企业获得新资源。但是在产业集群中,存在的大量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充当结构空洞核心节点。企业与这砦结构空洞核心节点发展关系,积累起社会资本,就可以得到资源。通过改变网络结构来获取资源,是对现有路径的打破,符合动态能力的观点。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资源往往创新性较强,能支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培育。社会资本的复制是以社会资本的积累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复制要求对现有主体关系结构的维持与重复投资,即企业为了维持已有的社会资本,会在构建新的社会关系、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时,存在复制现有关系模式的倾向。在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由于分工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集群中的企业相对于集群外的企_k来说处于关系稠密地带。可以通过社会资本的积累从不断地复制关系模式、扩展自己的关系网络来获取资源,复制现有关系模式带有路径依赖性,但是如果这种路径依然有效,那么获得的资源就仍然具有竞争性。

(2)社会资本的流动

社会资本充分流动是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键。产业集群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有利于社会资本在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充分的流动。社会关系网络作为集群组织内部以及集群组织与集群组织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不仅提高了信息流动的频率和效率,同时也推动'厂知识流、经验流、技术流、资金流以及人才流等要素流的形成。实践表明,一个集群组织的社会资本的稠璃彳程度与该组织内部要素的流动件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于产业集群组纵来说,内部的社会资本越丰裕,要素就越易于自由衙充分的流动。各种要素的充分流动反过来强化产业集群社会资本的形成。产业集群组织创造的这些接触机会正是社会资本形成的前提。因此,社会资本的流动机制就成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基f社会资本的产业集群中企业问的联系机制

(1)信任机制

企业中的每一项交易活动都包含有信任要素,网络的存在只是提供了渠道,而社会资本核心内容的主体间信任关系将在关系网络中起到润滑剂和粘合剂的作用,从『酊激活关系网络。信任是指行动者对他人是否遵守承诺或其行为是否具有善意的正向预期。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的信任程度和信任范围。信任程度和“信任半径”是衡量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它们可以决定社会成员的合作方式、合作范围、合作深度、合作成本。人们如果能够信守承诺、遵守处理相互关系的规则、避免机会主义

一61一

化效一办一

优绩~一能一源置

新型一]l厂易用低J面溉”望

行为,那么团体的形成就会史容易,[!形成的团体也将会更加有效地达到共同的目的。在产业集群组纵内,企业的信彳工比集群组织外的信任更为奄要。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由于区位的靠近和语言、习俗、家族等社会要素,使之具有高的同质性,因此较易形成或重建信任机制。

(2)信息共享机制

集群就是一个大的关系网络。m。1。地理位置靠近,交易行为大量发生在相互熟悉的企业之间、企业和知识生产机构之间,促进r相互问的信任,建立住信任基础上的非止式关系网络促进了合作,使得信息和资源在企业中能够共享。企业在相互的交往互动中有大量的信患在相互之闯流动、扩散。在信息的流动中会有一部分留在公共领域成为公共资源。有些信息的价值已经表现m来,从而直接为企、Ip带来益处;创新资源往往表现为或是来源于一些意会性高的隐性知识,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和转移障碍。集群企业的网络特征及其制度和人文环境有利于集群内隐性知识的扩散,来自不同企业的雇员能够经常地坐到一起,进行各种非正式的相互学习、交流和讨论,在同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内的不同班组之阈也会通过各种正式和菲止式的交流与合作,梃立.传递信息和学习技术。在关系网络中,通过社会资本的积累,有利于企业之间基丁二共同获益的目的来相互利用彼此的隐性知识来为自己的创新活动提供支持。高度的专业化和知识的互补性使得企业之问的知识形成了一条知识链。知识链中的成员之问可以理解的编码、符号等,使得隐性知识简单化,降低转移的障碍,进而成功地实现了知识共享。产业集群中的食业通过相互合作对米自各方的知识进行共享,促进了集体学习机制的形成。

信任关系促进了非编码化隐性知识的转移。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只可意会的非编码化豹知识对技术创新非常重要。而这些非编码化隐性知识的转移如果在没有良好信任关系的主体间进行,将使得成本较高。集群内主体间合作关系网络越完善,信任度越高,那么,企业间、科学家与工程师问就能更自由、更充分地分享和传播新技术知识。在企业集群中,由于存在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降低r企业的道德风险,使得企、『k以非契约的形式共同学习、交流和分享知识。这种长期化的集体学习有助于形成~个良性循环,进而带动整个集群技术能力的增长。

(3)交易费用降低机制

通过社会网络,产业集群的信任机制减少了产业集群组织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效地防止了机会主义、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了产业集群组掣{内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的交易效率。因此,社会资本的信任机制是促进产、Ik集群发展的基础。信任关系降低了交易成本。由于有限理性和时间空间距离存在,尽管是存产业集群内部,信息不对称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在机会主义存在的情况下,如果缺乏信仟与联系,就会陷人囚徒困境,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交易费用自然产生(包括信息搜寻、谈判、监督、偏差的纠止等)。如果企业无视社会资本刚络结构的约束,一意孤行,实施机会主义行为,那么其结果就是社会资本网络结点之间张力的增大和背信企业生存空间的缩小。而信任关系的存在使得上下厂家以及相关服务机构的关系较为稳定,这样nr以降低交易费用。对于产、Jk集群现象而言,交易费用的理论解释特别强凋企业的聚集减少交通与信息交流的费用、面对面交流机会的增多缓平u机会主义行为等南‘面的优势,但是这一切同样建市在相互信任基础上所实现的合作关系。

信任是一个经济主体评价另一个经济主体不采取某种特定的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观预期。产业集群特定的制度和人史环境会逐渐在某一区域形成特定的社会资本,从而引起区域内企业间的交易费用的降低。信任之所以能够降低交易费用,关键在于它町以大大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

道德风险等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集群网络有利十交易舣方彼此信任,增进合作,从而节省了协商、谈列、执行的时间和费用,减少了内部和外部交易的成本。在集群网络中,强关系使得企业相互,解,通过社会关系可以减少交易搜寻成本;弱关系和结构空洞所形成的稀疏的网络,减少了冗余的连接关系。

(三)社会资本的资源优化绩效和创新绩效

(1)资源优化配置绩效

企业作为资源以及在资源基础之上形成的能力的集合体,在获取到资源后需要对资源进行组合、利用和配置以形成能力,使得企业能更有效地为顾客提供价值。从集群内社会资本的本质内涵来看,关系网络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行为主体,包括关联企业、协会、提供教育、培训、咨询的大学和社会机构,还包括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机构。群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个体层面及企业层丽建立起的广泛社会关系网络,使得企业与这些行为主体之间更有可能进行业务行为和资源的共享。产业集群rp各个企业具柏各自不同的专业化的异质性资源和能力,资源和能力的互补性使得网络中的资源能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产生于夫系网络中的社会资本起着关键作用。在产业集群中位于价值链上二的节点上形成专业化优势,那么必然使其在价值链相应的生产环节或价值创造网络中的节点上集聚起相对集中的专业化资源,且由于企业受分T的影响,其资源配置也会显示出专业化特征,即某些特殊资源会在一些企业中相到集中。企业的整体流程同样具有专业化特征,资源进入企业的流程也会有推动程序规范化发展,从而简化了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环节,提升了能力形成的效率。企业生产流程、人员、技术等的专业化,使得企业对此类专业化资源的谚{别、吸纳、利用和配置能力具有相对优势,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从长期的专业化的生产rrI获得累积性知识,在特定领域内实现一般能力的提升,进而形成核心竞争力。社会资本为网络中的企业创造的信息通道极大地便利了资源在企业之间的分配,并通过相互学习,使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1生企业根据专业化优势识别出创新资源的潜在价值时,就可以迅速加以利用,并将这种创新信息通过关系网络迅速扩散H{去,从而促成合作伙伴的创新。

(2)创新绩效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产业集群所形成的网络关系又加速了创新与创意的产生。高信任度的社会,创新的可能性更大。在一个企业高度密集的产业集群组织内,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台作是组织创新的重要条件。在产业集群内,一方面,有为企、№提供人才供给的大学、科研机构、培训机构等;另一方面,产业集群乖身对人才的强烈吸纳能力造成大量人才慕名而来,也形成专业化人才的供给。I『d时,枉产业集群的相对狭窄的地理范围内聚集着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并进行着同类或相似产品的生产,集群内的竞争非常激烈。由于集群内的企、『k之问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差异很小,从而迫使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竞争压力激励着企业的技术创新,也迫使员工相互攀比,不断学习,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社会资本流动性加速创新,产业集群组织内,丰富的社会资本网络使信息流、知识流、技术流、经验流等高速流动,推动了共同的产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可以加强显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隐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并通过隐性知识的快速流动进一步促进显件知识的流动与扩散,隐性知识的传播’j拶散推动r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问邻近,带来了现场参观、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种学习、竞争的区域环境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可以共同利用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和通讯工具以及配套的生产服务设施等有形

63—

资源,有助f加强企业间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成本的降低,推动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三、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运行机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我国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较大的经济规模,我国的产业集群在经济开放度较高的地区如浙江宁波、温州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的环太湖地区和福建闽东地区等发展迅猛。产业集群为中小食、№集约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轻纺、电子等大部分传统行业在我国沿海地区显示出旺盛的产业活力。我困的产业集群发展中也面临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社会资本运行机制对于提升产、Jk集群的创新能力和nr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运行机制列于我国产、『k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够很好地推动知识共享的区域学习机制和降低区域内社会交易成水,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形成良好的资源配置绩效和创新绩效。利用社会资本运行机制培育产业集群优势为应对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家应从宏观上引导产业集群内的社会资本的形成和运行。I司时,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运行机制是个开放的系统,要素的配置效率和学习效率要充分利用外部系统良好的条件,国家应从宏观上进行政策引导国内外其他的社会资本融人产业机群的社会资本中,如利用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当地化策略和利用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的教育科研资源推动我国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的积累和扩大。

参考文献:

[1】BourdleuPierre(1980).I£o叩italsocial:note8p。ovisoircs[J1.ActesRecScjS0c30.

[2]B“Ⅲdieu,Plene,andIDicwa。quant1992AnInvitationtoRenexiveSociology[M].chic3印:TheunlversltyofChi。agoPress.

f3】P【ltnam,R.;L唧ardlR.andMeIfi,R,1993

Maki“gDemo唧ywork:Civil1'ad】1ionsinNonhemIlaly【M]I,…dun:PdncetmlUnivo珞itvPress.

『41BunRstnIctllralHoks:T}lesoclals【n】ct㈣fcoⅡ1petition[M】cambridgeMA:HaⅣarduniversityPrcss1992.【5Na|18pietJ,UhoshalssocialCapitaI,Intellectualc8pltd,a11dtheO唱anizanonalAdvan【89e[J】AcademyofMan89争memRevlew。1998,22(2):242—266

【6】AminA,ThnnTNG】oh【isatlon,lns…u【lol】sand代舀nnaldevelopIJlentinEumpe[M]Oxford0山rduniversll;yPr船s,1994.14—15.

f7】‰bbcr,c.(1993)Red㈤㈣ri”g£ksw瑚mfhee∞㈣】jcsofinc扎删reJatlons,油Gf;RABHER(Ed.)TheEm—bedded¨m[J]On山eSocioeconomicsn±Indu8tnalNe【works,PP3—31London,NewYork:Routledgef8]向希尧,朱伟民.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作用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6):4—7.

(收稿日期:2007—04—24责任编辑:蒋少龙)

64一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轨迹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轨迹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从建国开始就非常关注社会保障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第9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但是,正如《世界人权宣言》所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是受到国家的组织和资源情况制约的。新中国成立后50年来,实现宪法规定的社会保障权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49年到1969年。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成了当时的基本国策。政务院于1950年发布施行《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对减轻工人生活困难,保护劳动力,帮助失业者就业、转业,特别是对恢复各国营、私营企业的生产,扩大经营范围以及创办新企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颁布施行。由于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是在国家财政经济还没有全面恢复的困难情况下制定的,某些保险待遇较低,在实施范围上也只能采取重点试行的办法。随着国家财政经济状况逐步好转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1953年1月2日政务院修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进一步扩大了劳动保险的覆盖范围,又提高了若干劳动保险的标准,到1956年已扩大到商业、外贸、粮食、供销社、金融、民航、石油、地质、水产等部门,部分集体企业参照执行,经济条件差的集体企业可以订立劳动合同。 1957年国家对原有的保障制度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放宽退休条件,适当提高了退休的待遇标准,并实行了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职工统一的退休制度,从而解决了企业和机关职工退休办法不统一的矛盾。这段时期的养老保险,事业单位由人事部门管理,企业由劳动部门和工会共同管理。 这个阶段还修改、补充了干部和工人退休、退职的规定,加强了对女工的保护,在医疗保险中增加了对职业病的保障,进一步扩大了保障范围。 第二阶段 从1969年到1978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劳动保险管理机构被撤销。1969年2月,国家财政部规定国营企业一律停止提取劳动保险金,企业职工的退休金在营业外列支,劳动保险业务由各级劳动部门管理。这样,在整个70年代,社会化的劳动保险又被办成了“企业保险”。 第三阶段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一、运行机制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 所谓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 从广义上看,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是涵盖了社会政策行动所有阶段和环节的运行机制,包括社会政策主体的组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以及社会服务传递机制等各个方面。 从狭义上看,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一般是指社会服务的传递机制。所谓服务传递机制,是指政府的社会政策资金如何转化为一定的服务方式而传递到受益者。政府确定了福利预算以后,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社会福利资金转化为一定的服务,然后传递给服务的受益者。从内容上看,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服务传递机制包括在服务传递过程中的组织安排、资金运行方式、资金使用和服务活动中的各种规范等方面。 (二)社会政策行动运行机制的重要性 首先,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可以规范社会政策行动中各个行动者的行为。 其次,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社会政策行动公平与效率的目标。 最后,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公共服务方式与个人自由选择。 二、社会政策行动中的资金供应模式与服务传递模式 从其具体运行过程来看,大量的社会政策行动都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资金供应——服务传递”的过程。因此,分析一个社会政策行动的运行机制也主要从其资金供应和服务传递的方式展开。 (一)社会政策行动的资金供应模式 在实际的社会政策过程中,影响资金供应量的基本因素主要有社会福利需要和可调动的财政资源。但在不同的社会政策体系中,政府对这两个基本因素的反应是不同的,从而形成了社会政策行动中资金供应的两种不同模式:一是需要导向型,二是预算约束型。在需要导向型模式下,社会福利主管部门倾向于按照社会对福利的实际需要来计划社会政策行动方案及其所需的财政支出,然后要求政府财政部门提供相应的经费;而在预算约束型的模式下,则是政府财政部门事先在财政总支出的计划中给社会政策各个领域划分一定的数额,然后社33 会福利等部门在事先的预算总额内安排具体的行动及资金使用方案。 (二)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 从服务传递过程的角度看,社会政策行动中涉及服务受益者、服务机构和政府三个方面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这三个方面的角色分别是: 服务的受益者(如学生、病人、老人、残疾人等)是服务的需求方; 社会服务机构(如学校、医院、老人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是服务的提供方; 政府或民间资助者是服务项目的付费方。 这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社会服务机构向服务的需求方提供服务,以满足其需要,而这种服务所需的费用完全或部分由政府来支付。但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多种模式。 模式一:政府直接经营社会服务机构(付费方与服务供应方合一)。 在这种模式中,政府组建公立学校、公共医院、国办养老院等服务机构,由这些机构直接向应该获得服务的人提供相关的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一般根据需要来建设各种社会服务机构,并且给社会服务机构提供人员及其他运行所需的经费,以使他们能够担当起为社会成员提供福利性服务的任务。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政府养服务机构”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福利国家社会服务体系和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服务

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从1985年起在全国推行社会保险制度。15年来,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已经从养老保险推向失业、工伤、生育、医疗等各个领域,构建起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相互承担责任的关系,在社会保险方面改变了企业主导的状况,逐步建立起以社会主导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险新模式。虽然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从全面起步到现在仅有十五年的时间,但却取得明显的成效。就整体而言,在建设过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有: 一是现行社会保险制度难以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 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和全民人口意识的不断增强,妇女的生育不断下降,人口年龄结构呈老龄化趋势。 1999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到2003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10.59%以上.按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即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来衡量,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面临着白发浪潮的冲击。这就迫切要求建立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以应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是建立在工业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工业化所积累的财富为老龄化问题的缓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保险,如美国1935年建立社会保险体系,当时还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日本进入老龄化社

会时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1689美元,有较充裕的财力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而中国的老龄化是计划生育政策成功运用的结果,超前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中国在人均GDP也不过800美元的情况下,却面临着比发达国家还要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从我国人口金字塔所显示的发展趋势看,至少到2030年之前,人口老化的压力都不会减弱。因此必须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始终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险事业建设的一个客观背景,必须把当前的紧迫问题和长远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统筹兼顾、超前规划,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保险体系。 二是社会转型中的高失业问题,也向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力度的加大,失业人数不断上升。据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报告,我国目前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已经达到1.2亿多人。同时,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将进一步向社会释放大量冗员。如果我国的经济体制转轨能够在21世纪前10年基本完成,以1998年为起点,这期间国有企业应完成战略性改组和下岗分流任务,预计将向社会释放1/3以上的冗员,大致在3000万到3500万人。同期国家行政机关的改革要分流约400万人,事业单位的冗员按1/3估算,也有近1000万人。考虑到下岗分流人员中约有20%因年龄可

大师工作室的创立及运行实践

大师工作室的创立及运行实践 晋煤集团成庄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非常感谢省煤协会提供了这次难得机会,与煤炭行业的各位同仁,共同学习交流。我今天交流的创新成果题目是《大师工作室的创立及运行实践》。 成庄矿是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晋煤集团主力生产矿井、效益大矿。多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晋煤集团的正确领导下,矿井持续保持了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先后获得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行业特级高产高效矿井、国家安全社区、中国最美矿山、山西省首批现代化矿井等7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 一、大师工作室的创立背景 大师工作室的创立和运行是晋煤集团长远发展的需要、是晋煤集团实施人才战略的需要、是成庄矿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当前煤矿企业发展面临着矿井现代化建设,新设备、新机具、新技术大量应用,员工专业技能水平逐渐不能适应机械化大生产的需要,“技术断层”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晋煤集团制定出台了《中长期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10-2020)》,积极推进“3·4·5·1”人才战略规划,提出了“管理、专业技术和岗位操作”三大序列人才成长战略。为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为

广大岗位操作人员树立标杆,提供成才平台,2011年11月,成庄矿在晋煤集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建立了首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张晨光技能大师工作室”。 二、基本内涵和做法 (一)“大师工作室”概况 工作室以“技能大师”为引领,以“技能传承、经验交流、技能创新、技能转化”为目的,紧紧围绕“员工培训、小改小革和现场攻关”三大基本任务,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以更好的发挥岗位技能人才在矿井安全生产中的技术引领作用。2012年5月,“晨光工作室”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级大师工作室”,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全国委员会先后授予其“煤炭行业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2012年6月,我矿借鉴“晨光工作室”的创办经验,成立了通风技能大师工作室——“文兵工作室”。2013年11月“文兵工作室”荣获“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2014年4月荣获“山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 “晨光工作室”占地近1000平米,分理论教学区、多功能电子试验区和实操车间三部分。教学区包括多媒体教学区和办公区,主要用于开展理论教学;多功能电子试验区包括电子试验室、PLC 实训室和配电演示实训台等,主要用于技师、高级技师培养,教授学员PLC编程、变频器系统参数设定与调整、自动化控制设计和利用工业以太网对井下设备进行故障分析、远程诊断和故障处理等;

第三章 社会保险运行机制

第三章社会保险运行机制 第一节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与给付结构 一、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及其制约因素 (一)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 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一般是由国家以立法形式确立,对不同层次保障对象进行资格限定。它旨在明确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职业、阶层和各类劳动群体的具体对象。 一方面,社会保障的保障范围包括为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收入水平的劳动者提供最基本的收入保障;另一方面,社会保障的保障范围,可因不同险种而呈现出差异。 (二)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的发展路径 除实施普遍保障社会保险模式的国家外,大多数欧美国家的社会保险保障范围和保障对象的确定,主要是按照机器制造业加工业其他工薪阶层服务行业农业工人、农场主个体劳动者自营劳动者的路径发展。日本的社会保险保障范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最先在官员和军人群体中实施“恩给”抚恤养老金制度,然后在私营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阶层实施。 对于保险保障范围的确定,大多数国家一般是按照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路径先后提供不同保障内容的保险计划。 (三)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的制约因素 社会保险保障范围的确定受到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政策目标和经济社会结构、法律制度、文化历史传统以及社会保险运行模式等因素的制约。 提示:社会保险保障范围的扩大受制于诸多因素,因此,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既应多方面寻求扩大保障面的途径,同时也应当有步骤、分阶段,并通过不同保障方式来实现。如果将扩大保障面视为短期可以奏效的政策加以推行,势必给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带来麻烦,保障面的扩大意味着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险责任的增大。 二、社会保险给付结构的内涵和外延 (一)社会保险给付结构的含义 社会保险给付结构是指通过通过特定的技术机制和给付方式,为劳动者提供某一水平的社会保险待遇。 社会保险给付结构包括: 1、社会保险给付的范围和条件 社会保险给付的范围即规定具体获得某一类保险金的范围、以及获得保险金应当满足的基本条件。通常是制定有关社会保险法令法规。确定社会保险给付范围与条件。 2、社会保险给付的程度 给付程度是社会保险给付结构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保险制度体现国家、社会政策目标的主要标志。 保险金的给付程度主要指劳动者领取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所能获得的经济保障的程度,通常以社会保险金占收入的一定比例来表示。 社会保险金的给付程度取决于各国社会保险目标、经济发展状况、近期及远期资金供求状况。 3、社会保险的给付模式 社会保险的给付模式可以分为待遇确定制(DB)和缴费确定制(DC)。 (1)待遇确定制和缴费确定制的概念 在社会保险制度实施中,由社会保险失业管理机构依据特定的计算公式,预先确定每位参保人的社会保险金待遇标准,向参保人提供社会保险近给付承诺,这就是待遇确定制。

社会政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 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 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3.社会政策主体:社会政策的主体是指发起或参与社会政策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4.社会政策对象:社会政策对象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接受者。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专门 对象,以及普遍性对象和特殊服务对象。 5.社会政策资源: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包括资金性资源和非资金 性资源。 6.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包括社会政策主体的组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以及社会服务传递机制等各个方面。 6.价值: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作出不同点界定和划分,包括效用论价值和本质论 价值。价值的本质是指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接近。 7.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 看法。价值观是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体。 8.社会政策执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执行:某项社会政策、方案、决议、意见等 的具体贯彻、推行和实施。广义的执行:是指执行者为贯彻、落实社会政策指令,实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和整个过程。 9.社会政策评估: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应用特定的方法,对社会政策的科学性、可 行性及实施后的效果、效益、效率进行分析、比较与综合后所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并以此作为决定社会政策继续、调整或终结依据的一种管理行为。 10.社会政策效果:指由社会政策的实施所引起的社会政策目标团体和社会环境所达到的状 态。 11.社会政策调整:指社会政策制定者依据评估结论反馈的信息,对社会政策的内容和形式 予以部分改变或全部改变的行为。 12.社会政策终结:指经过由政府组织或社会自发的政策评估之后,社会政策决策者或制定 者采取一定措施,将过时的、无效的或多余的政策、计划、功能或组织予以终止或结束的一种行为。 13.社会政策周期:指社会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终结这几个阶段后形成的一个完整 的运行过程。 14.社会政策效力:指一项社会政策在运作过程中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强调(1) 客观性(2)社会政策效力不同于法律效力(3)社会政策效力不同于社会政策的有效性。包括正效力与负效力。 简答题 1.社会政策基本特征: 一、社会政策是由政治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政治措施。 二、社会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中间环节。 1)社会政策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社保中心工作中存在的机制风险和廉政风险

社保中心工作中存在的机制风险和廉政风险 一、社保中心工作职责 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承担着全县的社会保险业务管理服务职能,主要职责包括: 1、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县有关社会保险方面的方针、政策。 2、负责全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参保登记,承担全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金征缴。 3、负责办理全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险人员信息档案、基金台帐、个人帐户的登记、管理、核算及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变更和个人账户一次性支取手续。 4、负责全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审核、养老金发放和管理服务工作。 5、负责城镇职工医疗费用的审核、拨付工作。 6、负责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协议签定、监督检查、考核管理工作。 7、负责工伤医疗费用核算、拨付及生育费用、生育津贴的核算拨付工作。 8、负责全县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基金征缴和医疗待遇的审核、拨付工作。 9、负责全县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登记、基金征缴和待遇的审核、拨付工作。

10、负责社会保险计算机管理系统网络工程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和实施各项社会保险业务。 11、负责编制全县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计划、管理核算、预决算及会计、统计年度、季度、月报表和财务、统计分析报告,执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和统计制度。 12、承办县委、县政府及人社局党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社保中心当前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和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二、在履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机制风险和廉政风险 (一)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包括各项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养老保险待遇的审核及拨付工作,养老保险由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组成,具体工作由综合业务科、企业养老科、机关事业养老科、居民养老科、离退人员管理科、财务科承担。 1、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基层业务经办人员更换太频繁,对基层业务经办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导致业务经办能力不高,个别出现了居民养老保险信息录入不准确。 2、存在的机制风险和廉政风险 社会保险系统信息与公安、民政等部门的信息不能共享,一部分居住在外地的离退人员和享受遗属补助人员死亡后信息无法及时获取,同时在对其认定死亡时间依据的

试论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 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经济管理二班闫晓飞) 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详细论述了他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自己关于社会生产平衡的思想。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不断尖锐,经济产业结构需要不断调整,所以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学习,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的。 关键词: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主要内容现实意义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概述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当作个别的过程和再生产过程来分析,即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自身的生产。假定了资本在流通领域内所经过的形态变化,但未进一步考察它们。而这些未考察的内容,正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要研究的。 资本积累理论中考察的是个别资本,生产过程,这里考察的是社会总资本,资本运动的全部过程;前面考察的重点是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这里考察的重点是资本简单再生产。社会总资本亦称社会总资本,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交错、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单个资本与社会总资本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或者说是微观和宏观的关系。 (二)社会再生产的起点① 社会再生产为一切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但是,再生产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式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市场经济形态下,再生产的起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起点不是自给自足形态下和计划经济形态下的以多种必须的生产要素以实体形式的直接集中,而首先以资本积累特别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存在。 《资本论》对货币资本的作用、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媒介作用有专门的论述。马克思认为,货币的作用有二: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是商品生产为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货币形式的资本,即货币资本是整个生产过程的启动力,也是生产过程持续进行的动力,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流动资本上。全部预付资本价值,即资本的一切由商品构成的部分——劳动力、劳动资料和生产材料都必须用货币先去购买。第二,适应着生产资本的一定规模,必须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与它并存的货币形式的资本存在,以便在商品售出之前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支付工资,这是保证生产连续性和正常周转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货币作用的分析,进而对货币资本重要性的阐述,实际上揭示了市场经济形态下货币资本积累是再生产的起点这个一般规律。因此,鉴于市场经济以商品交换 ①马克思.资木论第一卷.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社会政策 重点

社会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是指某种政策行动相对于其他行动而言的重要性程度,这种相对的重要性不是纯粹由客观事实来决定的,而是在一定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由社会中的组织、利益群体或个人按其利益及价值观为基础做出的主观判断。 公共政策的目标: 1.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利益综合性原则而代表社会中大多数群体和个人的利益。 2.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利益分配原则兼顾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 3.公共政策应该通过合理的利益选择原则考虑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4.公共政策应该兼顾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和社会整体的利益。 5.公共政策应该注重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关系:许多国家和许多研究者所使用的“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这两个概念所指的行动领域可能是一致的,以至于许多文献中这两个概念可以互换使用。但是这两个概念在表达问题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1.这两个概念表达问题的角度仍有很大的不同。2.在不同的国家这两个概念所包含的外延也并不相同。 社会政策的学科特点: 经过100多年的演变,社会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如今,社会政策通常被认为是研究国家与其公民的福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把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纳入到个人的“福利组合”中去的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学科。社会政策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一系列与国家和社会相关的个人福利问题,因此,它必然会涉及政府财政、收入分配等领域,以及非政府部门对个人福利的影响。 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研究取向三长二短: 1.蒂特马斯肯定了价值在社会学科中的作用,认为社会政策研究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 2.蒂特马斯认为社会科学既不是价值中立的,也不能离开客观事实,因此主张把关于社会政策的研究结论与建议建立在事实和可以检验的证据基础之上。 3.对于蒂特马斯来讲,社会政策的论题比社会服务广泛得多。 1.单一价值取向。在强调价值和价值冲突在社会政策中的角色的同时,蒂特马斯非常执著于费边主义的价值观和他自己的福利观,以至于他总是拒绝其他的价值观点。 2.非理论的取向。蒂特马斯的社会政策分析取向是特别的、非系统的和非理论的。 艾斯平—安德森提出的“三个世界模型”: 第一个模型是具有自由主义特点的昂格鲁—撒克逊模式。在此模式中,公共福利的责任范围较窄,并主要是针对穷人;而大多数人更愿意通过私人市场去满足他们的需要。 第二个模式是欧洲大陆传统模式,其前提是就业和贡献相关联的公共社会保险计划。这一制度也具有相当大程度上的“家庭化”特点,因为许多福利要由家庭本身来承担。

社会政策复习资料

社会政策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2、社会保护:是指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3、公共政策:政府或者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4、伊丽莎白济贫法:1602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颁布的社会福利法案,该法在实行过程中建议应对不同类型的贫民采用不同的救济方法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体力健全的贫民需要送入劳动工厂,对不能工作的贫民送入救济院或者施以院外救济,为失依儿童安排学徒训练机会。 5、福利国家:是一种工业国家的国家形态,它不只是社会保险或公费医疗,也不只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助计划,甚至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综合。 6、公积金法案:是新加坡的一种社会制度法案,为了改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人民生活条件恶劣,失去工作能力的人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的状况。 7、剩余型模型:剩余型模型假定家庭和市场经济是满足个人需求的两个“自然”渠道和优先性的福利供给结构,当这些制度不能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社会福利制度才发挥作用,是一种补救性的制度,当正常渠道重新发会适当作用后,它就应当撤离出来。 8、制度型模型:制度型模型把社会福利看作是现代工业社会中帮助个人达到自我实现的一个适当的合法的功能。 9、社会需要:是指社会整体的需要,也即社会整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10、民间组织(民间非营利组织):按照非营利组织的原则建立的组织,其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他们向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提供福利性服务。 11、就业组织(雇主):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以及一些个体雇主,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向其雇主提供各种福利性服务。 12、普惠型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地给全社会或某些群体中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他们是否每个人都有没满足的需要。 13、选择型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更倾向于首先要界定社会中或一个群体中哪些人真正具有特殊困难,在此基础上将福利项目集中提供给那些最困难的个人或家庭。 14、社会政策受损者: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利益受到相对损害的个人或群体。 15、弱势群体:①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能力低下的群体。 ②弱势群体是指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群体。 ③弱势群体的概念是按照人群的某种外部特征来划分类别,它往泛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人。 16、社会支出:政府社会支出是政府在社会政策各个领域所做的财政投入量的总和,也是指政府财政总支出中用作实施社会政策的部分。 17、准市场模式:主要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 18、社会政策议程:一般特指政府根据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而安排的制定社会政策的计划。 19、社会政策评估:一是指对政策方案的评估;二是对社会政策具体行动及其效果的评估。 二、简答(书后习题) 1、什么是政策、公共政策、社会政策? 答:⑴政策:是指政府或政党有关行动的规则体系。 ⑵公共政策: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⑶社会政策: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第6章 社会总资本的运行(习题及答案)

第6章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一、单选题 1.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的基本公式是:A A.I(v +mx+△v)=II(c+△c) B.I(v+m)=II c C.II(c+m-mx)>I(v+mx) D.I(c+v+m)=II c+I c 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B.两大部类的平衡关系 C.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D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B A.生产绝对过剩 B.生产相对过剩 C.产品供过于求的危机 D.资金不足的危机 4.经济危机的根源是:B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产销脱节 D.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失调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A A.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D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绝对过剩 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7.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B A.萧条 B.危机 C.复苏 D.高涨 二、多选题 1.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态上分为:AB A.生产资料 B.消费资料 C.发展资料 D.享受资料 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BC A.I(v+m)II c C.II(c+m-mx)>I(v+mx) D.II(c+v)>I(v+m) 3.在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公式I(v+m)=II c中,其中的II c:AC A.其实物形式是消费资料 B.其实物形式是生产资料 C.是与第I部类交换实现的 D.是与第II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4.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BC A.I(v+m)=II c B.I(c+v+m)=I c+II c C.II(c+v+m)=I(v+m)+II(v+m) D.II(v+m)=I c 5.马克思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分析,阐述了反映社会再生产的一般原理是:ABCD A.关于剩余产品是积累的唯一源泉的原理 B.关于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原理 C.关于第I部类和第II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原理 D.关于在技术进步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

山大网络教育《社会政策》含答案

社会政策概论模拟卷(一) 一、填空题 1、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有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 2、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3按照社会政策行动的运作方式,社会政策的对象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 4、从政府或其他组织资源投入的方式上看,社会政策资源大致上可以分为资金性资源和(服务性资源)。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领域,是公共政策中关于公民福利、社会公平的政策,旨在满足人们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国民经济的二次分配,它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社区社会政策、公共住房政策、个人性社会服务政策等。 3、剩余性福利模式:是由维伦斯基和莱博提出来的社会福利的两种福利模型之一,也叫补缺型福利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只有在家庭和市场不能满足个人需要的时候,社会福利设施才介入运作,并且只该时暂时的。这种模式有种慈善和施舍的印迹,救助者被视为弱者,被贴上耻辱的标签。 三、简答 1、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客观方面: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社会政策的成本与效果、社会政策的信息系统、社会政策的制定机制。 主观方面:政府和政党的目标、政治领袖、政府职能部门、利益集团。 2、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有哪些主要环节? ⑴确立社会政策议程⑵社会政策的方案设计⑶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研究⑷社会政策的试点⑸社会政策的审批与文本发布 3、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有哪些责任和作用? 政府组织是一种公共性组织,它对福利领域的全面介入是现代社会政策产生的基础。没有政府部门对公共福利的干预,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社会政策。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是社会政策的发起者和实施者(2)政府为社会政策行动提供资源支持(3)政府直接提供社会服务 四、论述 1、分析下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的关系 社会政策的研究以福利为基本着眼点,因此可以把社会福利视为与社会政策重合的学科。 福利被作为社会政策主体的价值基础,因此,社会福利的变迁和福利的改变必然引起社会政策的变迁和发展。不同的福利观会影响社会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公司内部工作室组建方案

公司工作室组建方案 一、组建的目的 为了积极开拓市场,发展公司业务。调动本公司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员工的敬业精神。 在市场运营过程中,通过宣传专业工作室的形象来突出品牌团队。从而,使客户感觉有一支精干的专业的团队在为其工作。更加富有市场竞争力,也适合公司初期的小规模的投入与产出。 在公司内部管理方面,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责任到岗、责任到人、有奖有罚,达到完成善管理的目标。 二、组建的原则 工作室组建的主体是以个人名称代表工作室总体形象呈现的,所以,组建工作室的负责人,需要具备很强的敬业精神,很好的人脉及良好的社会关系。这点需要通过一段时期的考核才能实现。 公司组建工作室的主要原则是: 1、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公司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有能力的员工把公司作为自 己的公司,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提升员工的敬业精神。 2、通过对工作室的品牌宣传,能够在短期内、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品牌效应,实 现少投入多办事的目的。 3、规范化人员管理,奖罚分明。 4、通过工作室的运作锻炼出一只精干队伍。从而提高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5、工作室的组建需要在不损害公司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工作室不能损害公司的 信誉。 6、工作室的运作主体还是在公司管理范围内放权,在重点发展方向上,及大宗 资金流向上受公司股东会约束。 7、工作室人员受公司管理制度的约束。不能影响公司整体形象和正常的办公环 境。 8、工作室是公司的组成部分,必要时需保障以公司整体形象呈现在客户面前。 9、为了排除个人因素的干扰,便于工作室的正常经营,公司对工作室的约束, 主要通过股东会决议的形式书面传达。传达的决议工作室需无条件执行。其 他日常管理方面,由职能部门的管理制度辅助挟制。原则上对工作室个人只 有建议权,并没有直接干预权。 三、工作室的构架 工作室以个人名称形式组建,形成品牌工作室团队,由公司股东会决议通过选 定所聘用项目经理人选,全权负责品牌工作室的日常经营活动。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I(v+△v+m/x)==II(c+△c) ,此公式中字母x代表什么意思,m/x是什么意思? X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比例,m表示利润,可以用来投资和消费,m/x表示第二部类中的产品用于扩大消费的那一部分,m-m/x用于扩大投资。 在简单再生产中,我们知道,产品的价值可以划分成三个部分,即c,v,m.分别被分配为成本,工资,利润。我们假设,生产规模不会扩大,v,m全部用于消费,而c则用于补偿生产耗费。同时,由于第一部类不能满足自己的消费资料,第二部类也只能向第一部类购买生产资料,两者之间就形成了交换关系。为了保证生产和消费的顺利进行,必须满足公式I(v+m)=II(c),也就是两方保持合适的产量比例。 再简单再生产中,所有产品刚好全被用与生产和消费所需,没有积累,生产不能扩大。为了扩大生产,就要有多出来的产品,需要更多的生产资料,发更多的工资,这一部分的投资来自于利润,也就是m被分成两部分,m/x用于消费,x可以是任何数,表示几分之几m。于是就被划分为c,△c,v,△v,m-m/x,m/x。 同样的,两方要保持一个等量关系,于是就形成新的等式I(v+△v+m/x)==II(c+△c) 关于考研政治的社会资本的扩大大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怎么理解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其中有一个是I(V+M)>IIC,意思就是说生产资料部类所 生产的产品除了满足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要外,还有剩余。也就是说还要剩余一些多余的能实现再扩大生产,实现条件就是说,生产资料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刚好等于消费资料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这只是其中的几个式子,还有其他就不一一列出了,你可以多看看书,理解下,其实还是很好理解的,记住几个公式,其实最重要的是你能理解它,有机构成啊,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等等,不过你放心拉,这类题一般都出来选择里,还是很好做的,相信你考了大学,这点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应该是很快就能明白的。 答的好要加分哦,呵呵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与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的区别 简单再生产 (1) 社会再生产按规模是否发生变化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2)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本数量不变,再生产只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扩大再生产及其两种方式 (1)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必须有资本积累作为追加的资本投入生产,追加的资本包括追加的不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

社会政策概论考试重点-----精简版

名词解释 1.社会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在一定的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其社会性目标而采取的各种 福利性社会性服务行动的总和。 1)社会性价值:是指在社会中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价值体系,或者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价值述求,而不是只反映少数群体的价值立场。 2)社会性目标:是指它一般不是为了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或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多,而是为了通过更加公平地分配各种资源而满足大多数人(尤其是下层群体)的各种基本需要,以增强社会的整合和稳定,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3)社会性行动:是指社会政策是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行动。 2.社会保障政策: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 3.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是政府或其它组织开展的公共卫生事业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1)公共卫生:是指在向社会提供预防性卫生服务方面采取的公共性行动,其中包括疾病控制、预防接种和卫生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公共行动。 2)医疗服务政策:是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4.公共住房政策:是指由以福利性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住房或住房补贴的政策。 5.公共教育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兴办教育事业,向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政策。 6.劳动就业政策:一般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地分配就业机会、解决失业 问题和保护劳动者权利而采取的各种公共行动的总和。 7.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组织为提供社会福利服务而采取的政策。社会福利服务是 指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要的个人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8.社会福利:一般指不以直接商业性交换为原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 的制度。更具体说,就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抵偿提供物质服务或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9.社会保护:Social Protection,是指由政府或其它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 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10.社会保障:是指由社会(主要是政府)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其他一些社会福利的方式向失去 劳动能力和劳动机会的公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11.社会保护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 1) 预防性两大原则:基本权利保护和增能。增能,Empowerment,即通过教育培训、增大人力资 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能力等途径而增强弱势群体自身的能力。 2)治疗性两大原则:补偿原则和社会关照原则。 12.社会行政(Social Adminstration)一般指政府行政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在社会事务方面 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三层含义:1) 代表着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领域。2)代表管理社会事务的政府机构。3)代表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规则和程序体系。 13.完全积累制:智力20世纪80年代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资本为基础,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 制,并由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保险费完全由个人缴纳,雇主不需要承担供款义务。 14.社会行动政策的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体系,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合格的管理人员来保证社会 政策行动有序地进行,以便高效率地到达社会政策预期目标的过程。 三个层次: 1)社会政策行动的行政管理层次(即社会行政管理):是指政府对社会政策行动的宏观管理体系。 2),..行业管理层次:是指在与社会政策相关的行业中建立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3)…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层次:是指政府对社会服务机构(即向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机构,包括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建立的管理体系。

基本程序及其组织和运行机制

空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的基本程序及其组织和运行机制 抚顺市环保局孙绳武鲍翰斌 摘要空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建立坐标系、建立空气污染源数据库、编制排放清单和排放报告;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必须建立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空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工作程序;运行机制 Abstract The basic procedure of emissions inventory compilation includes building reference frame,establishing an emissions database and working out emissions inventory and report.The achievement of the above work requires establishment of necessary oper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the source of air pollution;emissions inventory;working programme; running mechanism 辽宁省环保局已经将空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完成,工作步骤的清晰和有序是前提,而有效的工作机制是保障。 1 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的基本程序 1.1建立坐标系 每个城市将城市控制区划分为6×6公里的网格,进一步将其中城区控制区划分为1×1 公里的网格。 城市控制区指城市行政管辖的所有地域,包括城市所有区、县在内。 城区控制区主要指城市建成区及其周边地域,是行政区划属性的闭合区,不应含有农村区域的隔离带。考虑到部分城郊正在建设或已发展成为工业园区,如这类园区与各城区距离较近(10公里之内),为加强统筹管理,也可合并到城区控制区。 排放清单要求每一个点源和面源都要注明准确的网格坐标,以便建立GIS数据库和进行环境质量的模拟。因而坐标系的建立是首位的技术性工作。 坐标系的建立有两种方式: 有行政区和市区电子地图的,由图形工作室建立统一的网格坐标系,分别绘制城市控制区和城区控制区分图。 如没有电子地图,要在足够大的行政区(含县域部分)地图、市区行政图(或街区图)上建立同一坐标原点的网格坐标系。要特别注意该类地图的图距与实距之比必须是正确的,否则在转换为经纬度坐标时,会产生错误。 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各类表征图时,需要依照公式法或经验式法把网格坐标转换为经纬度坐标。公式法如下: 纬度=180/π·(y/r)+原点纬度 经度=(x/r)·(180/π)/ cos(纬度?π/180)+原点经度 式中,r=6370·1000m,地球半径; π=3.1415926。 x,y-网格坐标,m。 经验式法为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别得到经度和纬度与网格坐标的关系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