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 Ovarian Cancer

2011 Ovarian Cancer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要点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要点 一、概述 胃癌是指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胃癌治疗的总体策略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溃疡病的症状,主要有:①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②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黑便等。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①体重减轻、贫血、乏力。②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可能存在胰腺和腹腔神经丛受侵。胃癌一旦穿孔,可出现剧烈腹痛的胃穿孔症状。 ③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贲门部癌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④出血和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

出血。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⑤其他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转移灶的症状等。晚期患者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黄疸和恶病质。 (二)体征 一般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常无明显的体征,进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现下列体征:①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肌抵抗感,常是体检可获得的唯一体征。②上腹部肿块,位于幽门窦或胃体的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女性患者于下腹部扪及可推动的肿块,应考虑Krukenberg瘤的可能。③胃肠梗阻的表现:幽门梗阻时可有胃型及震水音,小肠或系膜转移使肠腔狭窄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④腹水征,有腹膜转移时可出现血性腹水;⑤锁骨上淋巴结肿大;⑥直肠前窝肿物;⑦脐部肿块等。其中,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腹水征、下腹部盆腔包块、脐部肿物、直肠前窝种植结节、肠梗阻表现均为提示胃癌晚期的重要体征。因此,仔细检查这些体征,不但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也为诊治策略的制订提供了充分的临床依据。 (三)影像检查 1. 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定位诊断优于常规CT或MRI,对临床医师手术方式及胃切除范围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2. 超声检查(US):因简便易行、灵活直观、无创无辐射等特点,可作为胃癌患者的常规影像学检查。

病理标本取材的注意事项

1、活检组织包括:子宫内膜诊刮、浅表或深部组织穿刺物、皮肤组织、内镜钳取粘膜、微创手术切去不完整组织等 ?应描述标本的数量、大小(mm、cm、多量时聚堆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小量小标本,应全部取材 ?多量小标本,取材后剩余者应保管好备用 ?粘膜和皮肤应“立埋”以便观察各层结构 2、大标本取材 记录标本的手术类型 描述和记录标本大小(三维长度、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标本可测直径 切面:沿大面切开,描述和记录其特点,如实性或囊性,各占比例,色泽、质地、出血坏死,囊壁厚度,内容物颜色等 前列腺、甲状腺、胰腺等脏器应间隔一定距离做多个平行破面,以免漏掉微小肿瘤. 取代表性区域,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取材 完整瘤体要带包膜,如甲状腺、乳腺 取材块的大小2cmx1.5cmx0.3cm 编号:数量、剩余组织记录“留”,全部取材时记录(全包)一包等,微小组织试做 重取材要记录 描述和记录标本大小(三维长度、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标本可测直径 切面:沿大面切开,描述和记录其特点,如实性或囊性,各占比例,色泽、质地、出血坏死,囊壁厚度,内容物颜色等 前列腺、甲状腺、胰腺等脏器应间隔一定距离做多个平行破面,以免漏掉微小肿瘤. 取代表性区域,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取材 完整瘤体要带包膜,如甲状腺、乳腺 取材块的大小2cmx1.5cmx0.3cm 编号:数量、剩余组织记录“留”,全部取材时记录(全包)一包等,微小组织试做 重取材要记录 3皮肤和皮下组织 肉眼观察:形状、大小、测量、三维 皮肤表面:平滑、粗糙、水肿、水疱、毛发附着、色素、白斑、疣状物、乳头、结节状隆起、皮下结节、硬度等全部描述 取材的组织块大小、方向、切缘等 4肿瘤 整体观察:肿瘤位置、数量、大小、形状、色泽、质地、活动度、生长方式等 溃疡病变:数目、部位、直径、形状、色泽、边缘、深度、底部、穿孔等 切面:最大径破面观察囊性、实性、囊实性

水产病理切片组织标本选择和固定注意事项

组织标本选择和固定的注意事项 组织标本的选择非常重要,不能随意切取组织来制作组织切片,否则病理检验的结果是不会令人满意的。切取组织块时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一愈新鲜愈好: 为了使组织切片的结构清楚,组织块必须争取时间及时固 定,组织的固定以愈新鲜愈好。水产动物最好选择病重但还 没死的样品。 较大的标本不能及时检查时,可暂放在冰箱内,以减低 死后变化的速度,但应注意发生冰冻的变化。水产动物上一 般不采用暂放在冰箱内的方法。 二切勿挤压或损伤: 在切取各组织块时,切勿挤压或损伤,以免造成人为的 “病变”,肠粘膜组织上沾有少量粪便,亦不应以手拭去或以 水洗去。 产生压力的原因甚多: 1.所用的刀过钝或过短,致使切块时不得不依靠下压的力量, 这样难免把组织挤压。故作切块的刀要长而快,切时勿将 刀下压,应从刀根起向后拉,在拉的同时徐徐向下切,直 至切到刀尖时,组织的全后方被切开。 2.亦应避免其它形式的挤压,如镊子的钳夹,剪刀的剪切等。 3.避免摩擦、固定前不要用水过多地冲洗。 三切下的组织块,应尽量防止其弯曲扭转 如胃肠等组织,应先平展于草纸上,粘着以后,慢慢地放于 固定液中(故应在动手剖验之前做好准备工作)。为了携带方 便、可备带50毫升的广口瓶,瓶装置适量10%甲醛液。固定 液的量要充足,应为固定组织体积的10倍。其他固定液如纯酒 精或Zenker氏液等亦需准备齐全,以便需要时即可应用。瓶上 应先贴上一个标签,记录水产动物种类、组织名称、地点等情 况。 四组织切块的选择和切法: 1.若标本各部的病变不同,则应从各个不同的部位以及从病 变部与正常部相接处采取切块。 2.凡有层次结构的组织,如皮肤、胃、肠壁、主动脉壁等, 切块的切面应包括组织的所有各层,而且与各层的平面相垂直。 3.若标本为细的管状物,如血管等,则切块应为该管状组织的 横切面。 4.如为肌肉、神经等组织,则横切纵切都需要。 组织块的厚度以0.3厘米为宜,最厚不应超过0.5厘米,这样较易固定;至于长度和宽度,则无硬性规定,一般为0.3—1.0厘米(人蓄上,其大小不应小于1—3平方厘米,以便使病变可以看得全面些,又便于以后切取镜检组织块时修削)。在典型病变部分不妨多切数块,以备日后研究的需要。 五各组织块应包括各脏器的重要结构: 如肾脏组织应包括前肾、中肾(也可分开固定)。在有浆膜的脏器组织块中,要有一块带有浆膜。

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一、概述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我国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

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二)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2)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

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3)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活检确诊为浸润性癌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浸润深度,报告为癌前病变或可疑性浸润的患者,建议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后选择治疗方案。 (1)胃镜活检标本处理。 ①标本前期处置:活检标本离体后,立即将标本展平,使粘膜的基底层面贴附在滤纸上。 ②标本固定:置于10%-13%福尔马林缓冲液中。包埋前固定时间须大于6小时,小于48小时。 ③石蜡包埋:去除滤纸,将组织垂直定向包埋。 ④HE制片标准:修整蜡块,要求连续切6~8个组织面,捞取在同一张载玻片上。常规HE染色,封片。

组织标本采取及处理的正确方法

组织标本采取及处理的正确方法 近年来从国外引进许多先进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和诊断方法,但是临床病理诊断仍然是最重要的“定性诊断”方法,是临床制定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由于医学的发展使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有时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别,从而影响了对患者的治疗,甚至产生不良结果,也可因标本的采取部位和处理不当,直接影响病理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1标本的固定 正确的病理诊断需要有高质量的切片,正确的标本固定是制成高质量切片的第一步。如果组织自溶、结构破坏、细胞变形,就无法诊断,而且这是无法补救的一步。 常用的固定液有10%福尔马林,80%酒精、丙酮、戊二醛、醋酸。10%福尔马林的渗透组织能力为1 mm/h,所以一般标本均需固定数小时,较大标本(直径大于6 cm)沿最大径切开后应固定24 h,腔状器官剪开后铺平(粘膜面向上),在大的容器内固定,表面覆以侵有固定液的湿纱布或湿棉花。小组织(直径小于2 cm)装在小瓶内固定以防丢失,囊性标本勿剖开以防上皮脱落。盛标本的容器口径应大于标本的直径。固定液的体积应10倍于标本的体积。 较大标本的固定方法:消化道沿系膜和胃大弯剖开;肺沿支气管树的冠状面剖开;子宫应从前面剖开宫腔固定内膜,以最大径剖开子宫的肿物;从外缘向肾门方向剖开肾脏;肝脾可沿最长径平行切开;眼球应开窗固定,在巩膜处剪开一小口,使固定液流入眼球内。 10%福尔马林配制:市销36%福尔马林1份加9份蒸馏水。用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化研究的标本应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 2关于快速冰冻问题 2.1快速冰冻的用途决定病变的性质;确定切除肿瘤边缘是否有残留的癌组织;辨认组织;确定有无淋巴结转移。 2.2快速冰冻有下列局限性①切片质量差,准确性可达97%〔1〕。②不适用于骨、脂肪和淋巴结非转移性病变的诊断。前两者因为组织坚硬和难以冷冻不能切片。淋巴瘤在石蜡切片上诊断都很困难。③疑难病变和变界性病变在石蜡切片上都很难诊断,需借助于免疫组化和电镜来诊断,因此要延缓诊断。 2.3临床医生在送检标本时注意事项①组织忌放在生理盐水、福尔马林或水中,应该用干纱布包裹组织,尤其脑组织,否则在制片中形成冰晶使切片上有大量空泡和网状结构无法诊断。②尽可能提供全面的临床资料,尤其是肿瘤的确切部位。如脑肿瘤位于髓内还是髓外,病理诊断大不相同。③认真填写手术所见。因为临床医生手术所见实际上就是病理医生的大体检查。需要描写的内容有:病灶的大小、形状、质地、颜色、有无包膜、包膜是否完整,与周围组织是否粘连,是否有出血、坏死、渗出、钙化、囊性变等。④手术送检组织尽可能取靠近病变中心的组织。例如,临床疑为乳腺癌送检冰冻时,病变中心可能是典型的癌,而周围的组织可能是导管上皮高度伴不典型增生。有些器官或组织的肿物尽可能将肿物全部切除送检。 2.4病理医生延迟冰冻诊断报告的原则一些疑难病例当缺乏足够的组织学改变依据时;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有原则性分歧时;病理医生们存在原则性分歧时;发现有特殊疑点时,应与临床医生讨论,待石蜡切片再做出诊断。

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1 概述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我国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2 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1 临床表现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2 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2.3 辅助检查 2.3.1 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2)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对拟施行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内镜下黏膜下层切除(ESD)等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3)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3.2 组织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活检确诊为浸润性癌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浸润深度,报告为癌前病变或可疑性浸润的患者,建议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后选择治疗方案。 (1)胃镜活检标本处理 ①标本前期处置:活检标本离体后,立即将标本展平,使黏膜的基底层面贴附在滤纸上。 ②标本固定:置于10%~13%福尔马林缓冲液中。包埋前固定时间须大于6小时,小于48小时。 ③石蜡包埋:去除滤纸,将组织垂直定向包埋。 ④HE制片标准:修整蜡块,要求连续切6~8个组织面,捞取在同一张载玻片上。常规HE染色,封片。 (2)病理诊断标准 ①低级别上皮内肿瘤:黏膜内腺体结构及细胞学形态呈轻度异型性,与周围正常腺体比较,腺体排列密集,腺管细胞出现假复层,无或有极少黏液,细胞核染色浓重,出现核分裂象。 ②高级别上皮内肿瘤:黏膜内腺体结构及细胞学形态呈重度异型性(腺上皮原位癌),与周

胃癌根治术的解剖学基础

胃癌根治术的解剖学基础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其主症不同,在中医学中可分属于“噎膈”、“反胃”、 “症瘕”、“积聚”、“心腹痞”、“胃脘痛”等病证范畴。旨在使病人获得治愈的根治术理应包括:1.原发病灶所在器官的部分或全切除,切端须保证阴性; 2.彻底清扫可能被子肿瘤所胃及之 区域性及有关远处淋巴结。简言之,切除范围应宽余地大于肿瘤所波及的范围。如月所周知, 在包括在内的所有癌肿中,淋巴结的受累与否将直接影响治愈率。淋巴结阴性与阳性病例各自的五年生存率可相关数倍之多。然而,即使在早期中也12.4?30.0%病例发生区域性淋巴 结转移,而在进展期中,总体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80%以上。因此,有效地处理受累淋巴 结乃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之一。此外,在手术时,还应努力贯彻“无瘤”操作法和“整块切除”等肿瘤外科的基本原则。 为对上述诸要求的合理性有进一步认识,并能用以指导具体一手术操作,宜从与手术有关的解剖学和上腹部内脏的胚胎解剖学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胃的分区及与有关的淋巴结分组和分站 为便于以统一方式进行讲座拟先简要介绍日本研究会制订的胃分区法及与有关的淋巴结分组、分站法。 将胃大弯及胃小弯各分为三等分。连接其对应点后即得胃的三个分区,它们是:上部、中部及下部癌浸润只限于一区者,以C、M 或A 表示之。如累及两个或三个区时,则先写 主要分区,再写被浸润到的分区,如如MC、AM 、MCAD 等。如上部癌延及食管,下部癌 浸润到十二指肠,则分别以CE、AD 表示。 与有关的淋巴结可分为18 组,它们是:1.贲门右淋巴结;2.贲门左后淋巴结;3.小弯淋巴结; 4.大弯淋巴结; 5.幽门上淋巴结; 6.幽门下淋巴结; 7.胃左动脉干淋巴结; 8.肝总动脉干淋巴结; 9.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10.脾门淋巴结;11 脾动脉干淋巴结;12.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13.胰后淋巴结;14.肠系膜根部淋巴结;15.结肠中动脉周围淋巴结;16.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17.胸下食管旁淋巴结;18.横膈膜淋巴结。 二、与手术有关的上腹部内脏的胚胎解剖学 旋转前的上腹部脏器布局。旋转前,胃的背侧系膜固定于后膜壁,在背侧胃系膜孕育着胰体尾及脾。而胃的前方则由腹侧胃系膜加以固定,后者被肝脏分为镰状韧带及小网膜。同样地,脾脏将背侧胃系膜分为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 手术时,如欲游离脾脏与胰体尾,可沿此虚线进行分离,使背侧胃系膜复原至胚胎期状态而不损伤任何主要血管及其他组织。 脏器旋转后,胰头与胰体尾部以肠系膜上血管为轴心进行合拢。至成年时,犹能观察到二者间不同发育来源的遗迹,如各有本身的外分泌导师管和动脉血供等。 由此可见按胚胎解剖学观点,肝、胃、胰及脾都是由前肠延伸而来,且包裹在同一系膜中。虽然在发育过程中经历旋转和重新排列而形成出生后的解剖状态,但它们的淋巴引流仍是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

第13版胃癌处理规约

1999年第13版胃癌处理规约 12版以前,均为日本胃癌研究会编著,1997年“胃癌研究会”改为“日本胃癌学会”。13版出版者亦相应地改为“日本胃癌学会”。本次修订是本着继承既往规约的基本原则,又充分考虑了国际上的应用情况,力图内容简明、实用,记载方法与用词与国际统一的精神,做了一些修改。增加了内镜治疗的客观评价标准与腹腔脱落癌细胞诊断项目。对淋巴结亚组名称与淋巴结清除站属做了较大改动。 一. 记载方法原则 所见用英文大写字头表示,即T(肿瘤深度),N(淋巴结转移),H(肝转移),P(腹膜转移),M(远隔转移)。所见大写字母后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程度,不明者用x表示。诊断所见分为4种,即临床、手术、病理与综合所见。在所见大写字母前用小写英文字母c、s、p、f表示(表1)。 表1记载方法的原则与内容 临床所见(c) clinical findings 手术所见(s) surgical findings 病理所见(p) pathological findings 综合所见(f) final findings 体检开腹的术中所见内镜切除左记三项的综合诊断X线·内镜诊断腹腔镜切除的术中所见开腹 影像诊断术中影像诊断腹腔镜 腹腔镜检查 活检·细胞学诊断 术中细胞学诊断手术 生化·生物学检查快速切片诊断取得材料的病理学所见 其它 二. 原发癌的记载 1. 胃部位划分英文缩写的改变见表2。胃壁断面划分,无改变。 表2胃部位划分英文缩写的改变 胃部位12版13版 上1/3 C(Cardia) U(Upper) 中1/3 M(Middle) M(Middle) 下1/3 A(Antrum) L(Lower) 2. 早期癌·进行期癌大体型的记载未改变。早期癌:仍为Ⅰ、Ⅱa、Ⅱb、Ⅱc、Ⅲ,复合型(Ⅱc+Ⅲ等),Ⅰ型和Ⅱa的区别是隆起高度小于正常粘膜2倍为Ⅱa型;大于2倍为Ⅰ型。进展期癌:为Borrmann 1、2、3、4、5型。 3. 癌浸润胃壁深度的记载仍为M、SM、MP、SS、SE、Si,第13版未改变。但将SM又分为SM1:癌越过粘膜肌不足0.5 mm。SM2:癌越过粘膜肌超过0.5 mm。 T1癌局限于粘膜(M)或粘膜下组织(SM); T2癌越过SM组织,但局限于固有肌层(MP)或浆膜下组织(SS); T3癌越过SS组织,达到浆膜或穿破浆膜; T4癌直接侵及其它脏器(癌浸透浆膜,波及大、小网膜者,不称为T4。侵及横结肠系膜,达系膜后者,称为T4); Tx癌浸润深度不明。 三. 转移的记载

胃癌诊疗规范

1.1.1.1.1.1 '. 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一、概述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我国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 遗传易感性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1.1.1.1.1.1 '.

(一)临床表现。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二)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2)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 1.1.1.1.1.1 '. 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3)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组织病理学诊断。

胃癌诊疗规范

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一、概述 胃癌就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胃癌的发生就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我国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遗传易感性就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所称的胃癌就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二)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2)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2019胃癌根治术标本规范淋巴结送检及操作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19胃癌根治术标本规范淋巴结送检及操作中国 专家共识(完整版) 准确判定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影响胃癌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对于胃癌根治性手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已经达成共识。D2淋巴结清扫成为进展期可切除胃癌和部分早期胃癌(术前诊断伴有淋巴结转移)病人的规范术式操作程序,但能用于病人预后评估和协助病人术后辅助治疗策略选择的依据仍以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提出的胃癌术后病理学分期(pTNM分期)为主[1-2]。自1997年开始,AJCC 采用淋巴结转移数目(pN分期)作为评估胃癌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并在不断更新,已被全世界肿瘤学界所接受,并证实了其可行性、通用性、便利性和可重复性[3-6]。转移淋巴结数目是胃癌病人根治性手术切除标本中已发生转移的淋巴结总数,是术后病理学检测重点内容之一。尽管可能受到病人自身条件(体重指数、免疫反应及疾病分期)、手术清扫范围、送检淋巴结数目和病理学切片诊断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迁移,转移淋巴结数目仍被认为是相对于其他淋巴结转移分期方法更具有准确评估病人疾病分期和预后转归的优势[7-8]。现阶段对于我国的各个胃癌治疗中心而言,在诸多影响淋巴结转移数目准确评估的因素中,最易被忽略的是术后淋巴结送检。由于国内长期缺乏胃癌淋巴结送检相关的共识或指南,使得很多外科医师误认为淋巴结送检应由病理科医师完成,进而导致我国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送检的平均数目远落后其他国家(或地区)[9]。这一现状直接导致我国胃癌病人根治术后分期(AJCC,

pTNM分期)的迁移率增高,很多病人的分期可能被低估,术后辅助治疗策略的制定和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可能受到影响,5年存活率则可能持续低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更为遗憾的是,进展期胃癌病人仍然是我国胃癌的主体,其中pN3b期病人比例高于全球任何国家(或地区)[9]。因此,规范的淋巴结送检是目前我国开展胃癌规范化诊治及精准治疗的先决条件和必要依据。 规范的胃癌淋巴结送检应以完成规范的胃癌根治性手术为前提,以提供充足的淋巴结数目为目标。事实上,AJCC从第5版胃癌pTNM分期起就已经推荐送检淋巴结数目≥15枚的要求,而现行AJCC第8版胃癌pTNM分期推荐送检淋巴结数目≥16枚[3-6]。我国多数医疗中心送检淋巴结数目仍难以达到AJCC推荐要求,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术后未能及时对胃癌切除标本中淋巴结进行分拣,待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组织蛋白变性后会使得本就缺乏胃周解剖知识的病理科医师更难以区分淋巴结和周围软组织。而在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多数医疗中心,胃癌根治术后标本的淋巴结送检工作均由外科医师在标本离体后立即进行,而病理科医师仅完成后续的淋巴结逐一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制作和读片等工作。这样的操作流程明确了分工,便于淋巴结在组织变性前的识别和分拣,也减少了在病理科医师行淋巴结切片检测中软组织等因素的干扰作用。 为了普及和规范我国胃癌根治术后标本中淋巴结规范送检的理念及操作细节,降低胃癌病人术后分期迁移率,并进一步客观反映我国胃癌的治疗效果,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2019胃癌诊疗规范版

胃癌诊疗规(2011年版) 一、概述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我国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本规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二)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三)辅助检查。 1.镜检查。 (1)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镜或放大镜。 (2)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对拟施行镜下粘膜切除(EMR)、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3)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活检确诊为浸润性癌的患者进行规化治疗。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浸润深度,报告为癌前病变或可疑性浸润的患者,建议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后选择治疗方案。 (1)胃镜活检标本处理。 ①标本前期处置:活检标本离体后,立即将标本展平,使粘膜的基底层面贴附在滤纸上。 ②标本固定:置于10%-13%福尔马林缓冲液中。包埋前固定时间须大于6小时,小于48小时。 ③石蜡包埋:去除滤纸,将组织垂直定向包埋。

早期胃癌手术切除标本的处理

临床上对早期胃癌手术切除标本的处理方法 早期胃癌手术切除胃后,对切除的胃标本如何处理呢?随意的扔掉吗?当然不是了,★西安国医肿瘤医院★给大家介绍临床上对早期胃癌手术切除标本的处理方法: (一)基本原则 对切除的整个胃标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作全面细致的检查并记录,避免疏漏。取材的部位、方法和数量应包括癌灶主体并能代表全胃的情况。 (二)胃周围淋巴结的检查和取材 将外科摘取并分组标记的淋巴结逐个做组织学检查,沿淋巴结长轴包括门部进行取材,较小的淋巴结可整个取材。此外,病理科医师对胃周围淋巴结应再做检查以发现外科遗漏的淋巴结。方法如下:在未剖开标本前,将胃按一定方位置于检查台上,沿胃的大小弯侧系膜及网膜仔细检查,尽可能取下所有能发现的淋巴结,按胃小弯、幽门上、胃大弯、幽门下和贲门旁五组进行标记后固定、包埋、制片。将淋巴结作CK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微转移灶的发现。 (三)胃的检查 1.胃的剪开 原则上沿大弯剪开,如病变位于大弯侧则沿小夸剪开,切线勿通过病灶中心,保证全部黏膜的充分暴露。 2.黏膜的肉眼检查 将标本展平,观察并记录大弯、小弯长度,如附有食管或十二指肠,观察并记录其长度。肿瘤的位置按贲门胃底小弯、大弯、前壁、后壁,胃体小弯、大弯、前壁、后壁,胃窦小弯、大弯、前壁、后壁,侵犯两个部位或全胃等记录。测量肿瘤边缘至切除断端的距离。肿瘤大体类型分为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肿瘤大小按长×宽(cm)记录。除观察肿瘤本身外,尚须注意合并病变、息肉(带蒂或广基)、溃疡、糜烂以及疣状胃炎等。观察并记录这些病变与癌灶边缘的距离。 观察记录后,最好将标本绘图或照相保存。 (四)固定 将标本按自然状态展平,勿过紧或过松,钉于木板或蜡上,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浸泡,固定液的量以能将标本完全没过为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