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秀美拱墅生态文明添新景 杭城第二十里琅珰现城北

秀美拱墅生态文明添新景 杭城第二十里琅珰现城北

秀美拱墅生态文明添新景  杭城第二十里琅珰现城北
秀美拱墅生态文明添新景  杭城第二十里琅珰现城北

秀美拱墅生态文明添新景杭城第二十里琅珰现城北

半山龙山虎山三大公园连通大半山森林公园开放

本版撰稿记者刘伟通讯员贺瑛拱墅报道组黄群摄影记者李忠

秀美拱墅,“秀”字何来,生态环境改善是应有之义。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拱墅动作频频,前两年,半山公园、虎山公园对外开放,杭州城北多了一个大型山地公园;今年,连接半山、龙山、虎山三大公园连通工程基本完成,将三大公园连接起来,杭州城北,将现第二条“十里琅珰”,向世人展示依山傍水的生态景观,杭州城北一个世外桃源。

“一河穿城过、碧水青山满城绿”的秀美生态新拱墅,犹如一幅优美的画卷正在铺陈。如今的拱墅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生活在画中的拱墅百姓,怡然自得,乐在其中。

【三山公园连通大半山森林公园呼之欲出】

半山,本名皋亭山,因半山有娘娘庙一座,世人便称为半山,延续至今,是杭州城北惟一的大块山体。

清晨,登上半山之顶,放眼远眺,烟雾缭绕间,可一览全城景色;东望皋亭山、黄鹤山等远近诸山,静谧地躺在晨曦温柔的怀抱中;南眺钱塘江蜿蜒如带,古城新貌尽收眼底;西瞭逶迤曲折,满目苍翠;北览田畴如井,河道如肠。纵目四望,真是“眼前好景画难真”,令人大开眼界,心旷神怡。

拱墅区境内的半山,由半山公园、虎山公园、龙山公园以及三个公园之间的山体组成。

整治前的半山、虎山、龙山三个公园之间的连接线区域,森林覆盖率高达93.8%,每立方米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平均4000个,公园内植物种类丰富,山林植被保存完好,阔叶林郁郁葱葱,多条山坞苍翠清幽。森林公园内白颈长尾雉雀鹰、苍鹰、林雕、乌雕、游隼、勺鸡、白鹇、白枕鹤和银杏、水杉、野乔木、香樟、野大豆等动植物种类丰富。不过,整治前,这一恰似原始森林的连接线区域内,荆棘丛生,缺乏一条像样的上山道路。

●三山公园连通区工程概况

今年初,拱墅区启动了半山、虎山、龙山等三大公园连通整治工程,将整个拱墅境内的“三山公园”连接了起来,成为一个无缝隙的有机整体。从最西边的半山公园进入,就能从最东边的虎山公园走出。

整个连通工程由半山公园、虎山公园、龙山公园及三个公园之间的山体组成,东至虎山公园,西至半山公园,北靠半山山麓,南临半山镇居住区和田园地块,面积约172公顷,相当于4个半山公园大小。连通半山、虎山、龙山三大公园,主要通过新建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步道来完成。在充分尊重自然,保护现有天然、幽野山林绿地的同时,拱墅区还对遭破坏的山体、水域、绿地进行生态恢复,新增绿地以常绿植物为主,形成以黑松、马尾松、毛竹等为主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区,以广玉兰、香樟、冬青为主的栽培植被区和以构树、枫杨为主的天然植被区三大片区,并营造“半山观桃”景观带,形成以桃贯景、以桃映山、以桃引人、以桃叙事的意向。

●三山公园连通区景点一览

※绛雪亭:位于娘娘庙广场西侧,清光绪年间,“皋亭之桃”成为杭城湖墅三胜地之一。据《湖壖杂记》载:“湖墅有三胜地,西溪之梅,皋亭之桃,河渚之芦花。河渚芦花名曰秋雪,西溪之梅名曰香雪,则皋亭之桃亦可名曰红雪、曰绛雪矣。”

※流风洄雪:从娘娘庙广场向东,见九曲长廊一座,周围遍种樱花,清明之前,樱花绽放,春色无边,轻风掠过,落英如雪。

※千林流素:位于山脊高处,明朝“嘉定四先生”之一李流芳诗《过皋亭龙居湾宿永庆禅院同一濂澄心恒可诸上人步月》云:“每多方外游,见僧即如故。灯明一龛下,夜长惬深晤。不知山月上,千林已流素。出门寻旧溪,爱踏松影路。气和空宇澄,寒魄如春露。幽泉洗我心,微钟杳然度。”踞高山之巅,但见月光如练,千顷银色。

※慕云阁:建在山脊之上,为二层亭阁,上书对联:“潮声连澉浦云气荡沙田”,这是清人朱枫诗《游皋亭山》中的诗句。此处是仰观浮云,俯察群山的最佳处。

※绿云探骊:广济路入口和娘娘庙广场各设一垂花门,匾额为林峦苍翠、绿云探骊。骊龙凶猛,得其颌下宝珠十分不易。此处取半山深广,欲观其中佳境,需要艰辛付出之意。

※溯芳桥:桥下溪水长鸣,桃花夹岸,缘溪而上,景色优美。我们还会像晋人乱花迷眼,误入桃源而忘路之远近吗?

※浴龙桥:龙山水库北侧竹林幽深,一座小桥横卧碧溪之上。翠谷深潭,陶然忘机,何须再寻仙气龙迹。

※吟风亭:“珍卉含葩而笑露,虬枝接叶而吟风”(纳兰性德《金山赋》)。好山好景正适合歌风颂月。

【半山龙山虎山三大公园勾勒秀美拱墅华彩乐章】

住在拱墅,老百姓是幸福的,他们呼吸在城市天然大氧吧里,享受着山涧田园风光。住在拱墅,生活是惬意的,漫步于山林之中,少了城市中心区域的喧嚣,多了一份内心的平静和坚守。

在环境生态化战略的指引下,拱墅区通过再造环境,梳理景观,相继开放了半山、虎山公园,今年与三山公园连通工程,同步开放的还有龙山公园,处处人间美景勾勒出秀美生态新拱墅的精彩乐章。

●半山公园:半山公园占地41公顷,集生态、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开放式市政公园,成为杭州城区内最具独特山水资源和丰厚人文资源完美结合特色的山地公园之一,2008年建成开放。三山公园连通,进一步拉近了市民游客与公园内的景点的距离。

※层峦叠翠:由仿古牌坊、叠石花坛、玉兰亭和文化雕塑等构筑物组成的主入口,形成了一道靓丽的景观。

※绿溪滴翠:绿溪滴翠景点有绿漪桥、绿溪亭、绿溪廊桥、临溪轩和积翠亭,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栈道寻幽:在山谷开辟的一条石栈道,夹道藤萝缭绕,树草交掩,曲径通幽,营造了山林的野趣。

※半山楼:半山楼为游客休闲品茗之处,左侧有仿古建筑翠微轩。

※休闲乐园:有望山亭、友梅轩、岁寒亭、室内娱乐室、廊架以及室外健身活动室等建筑设施。

※云锦亭:云锦亭,曾建于南宋,清代,亭中有石碑,题“古云锦亭”四个大字,刻有文学家毛先舒的《云锦亭》诗。

※丹心台:由文天祥全身塑像、文天祥《自叹》诗刻和丹心亭组成。

※博文苑:进入博文苑山门,沿溪拾阶而上,走入文化陈列室,可饱览古代先人留下的一份宝贵的半山非物质文化遗产。

※雨花听泉:由“雨花岩”山体石刻,雨花泉、雨花亭、雨花桥组成。

※隐云飞天:由隐云亭,观景远眺平台组成。

※翠峰揽秀:登上翠峰阁,放眼远眺,令游客大开眼界,心旷神怡。

※半山观桃:由桃树、梅树,寒香亭,仙源,景观墙组成。

※庙址瞻礼:为“半山娘娘庙”遗址,建有娘娘亭。

●龙山公园:位于半山田园地块北端,东至虎山路,西侧比邻龙山水库,南至依山路,北至半山山麓,绿化建设面积约为6.8公顷。现有保存完好的水库、溪流、山体和丰富的原生态植被。

※水竹居:位于龙山水库的北端,此处竹影婆娑,鸟鸣婉转悦耳,舒适自得,在尽量不破坏整体空间环境下设置此亭,取名“水竹居”,供途经于此游人休憩小坐之用。

※问樵处:位于公园保留的原始森林的山顶之上,此处空间相对比较开阔,是游人登上休憩和集会的好地方,此处修建小屋,取名“问樵处”,寓意此处乃是一樵夫居所。

※瞻碧亭:立足于此可远观虎山水库,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瞻望碧水青山。

※锦园:一茶园,其间种植了大片的茶树,并有一些小的建筑物散布其中,整个区域就像一个绿色的锦带,中间的几个小建筑也便是锦带上的绣花,游人可以在此亲身体验制茶工艺,领略其中的奥妙,趣味无穷。

※鱼跃鸳飞:在锦园南端有一水塘,为原来田园人养鱼之用,经过适度开挖后加大水域面积,引北部山体泉水汇集于此,形成开阔水面,池中设有二岛,岛上植有大量水生植物,吸引鸟类驻足,沐浴着江南的绵绵细雨游人跨过知鱼桥见得此处鱼跃鸳飞,与不远处的锦园茶园和后面深山袅袅云烟,不免陶醉其中。

※水乐榭:通过对山体雨水的收集,水自北向南层层跌落,并有栈道穿梭其中,伴随着旁边的沙沙作响,人行其中仿佛驾御云层之上,飘飘欲达仙境。

●虎山公园: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沿虎山路慢慢向前走近虎山水库,视野豁然开朗,青山依依、绿水迢迢,仿佛走进陶渊明的桃花源一般舒适悠然--这便是虎山公园。

整个公园以虎山水库为中心,周围青山绿树环绕,总面积约13.4万平方米,其中虎山水库就占约三分之一,绿化覆盖率接近7成。

虎山公园采用“渔樵耕读”的田园生活布局手法,力求达到虽由人做、宛若天开的意境。“渔”为延续虎山水库的原有功能,为市民提供垂钓平台。“樵”为保留原有山体植被,倡导全民爱山护山,沿部分山道放置历史古物或其仿制品。“耕”即在公园相对开敞平坦区域,营造半山特色的农耕文化和桑蚕文化的田园景观。“读”为解读半山田园的文化,设置一些反映半山生活和文化的雕塑,并在公园内建设一座半山历史文化展览馆。

虎山公园共有15个景点,分为卧虹桥、柳影绿屏、白鹭岛、迎柳桥、千步廊桥、撒金古道、卧龙揽胜、摩崖石刻、东亭迎朝、西亭夕照、山下迎宾、车水排云、望湖台、绿影青谷、情人谷。

【金秋十月走走杭城第二条“十里琅珰”】

金秋时节,很多人想出去爬爬山,放松一下身心,很多人会选择走西山游步道,走走“南起五云山、北至天竺山”的十里琅珰。不过今年市民朋友也可以换换口味,转道城北半山森林公园,杭城的新“十里琅珰”。

半山公园、虎山公园内原有各级游步道13公里,今年三山公园连通工程和龙山公园又建设了约10公里的游步道,整个半山森林公园内共有23公里的各类游步道。

●三类游步道串联起三山公园

一级游步道宽3.6米,除了从半山公园博文苑到半山公园东入口娘娘庙前年已建成,今年所建的一级游步道从半山娘娘庙向东,穿过连通区域,与龙山公园和虎山公园相连。

二级游步道宽2米到2.4米,分布在三山公园及连通区域内,适宜休闲及家庭小型聚会。

三级游步道宽1.8米,为上山道路,其中,半山公园内共有两条,半山娘娘庙、龙山水

库、仙人谷各有一条上山道路。

●各类路径满足不同登山爱好者需求

整个三山公园游步道系统分为单车越野路径、健身类路径、科教类路径和休闲类路径四大路径。从半山公园内原有的登山道开始徒步,沿着新增的半山山顶连接龙山、虎山公园的山路走,难度逐步增加,一路上,满眼原生态的山野林地,正适合不同级别的登山爱好者前去体验。

三山公园内的一级园路以及环龙山公园的二级游步道,形成完整的自行车环道系统,适宜举办自行车比赛和单车越野,为单车越野路径。

半山、龙山、虎山三山公园上山的4条三级游步道,为健身类路径,总体难度逐步递增,爬爬山,出出汗,减减肥,也可以作为初级驴友的训练通道。

从半山公园入口进入,沿着山顶至泼翠亭、慕云阁为科教类路径,在这里,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写着半山森林公园动植物种类、气候知识的石碑,让游人在行走的同时了解更多的科普常识。

休闲类路径存在于每个公园内,有一些景观平台和儿童游乐设施,适宜全家放松,一家几口,携老扶幼,野营聚会,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五条上山路径供你选

上个星期天,记者和拱墅区建设局的有关负责人一起先后两次爬山,冒着霏霏细雨,亲身体验了半山森林公园的野趣和幽静。记者再综合其他常登半山的朋友的建议,推荐读者几条上山线路。

※线路1 广济路入口—半山娘娘庙-娘娘庙旧址-千林流素-慕云阁--倚云亭--仙人谷--虎山路

上个星期天,我就是和随行的拱墅区建设局的人员从半山娘娘庙出发上山的,上山的青石板为2008年半山公园改建时铺设,宽只有1.8米,有的甚至不足1米,上山通道曲折蜿蜒,台阶紧凑,不一会儿就出了一身汗。不到500米有一半山娘娘庙旧址,上修一亭子,附近村民还有来此祭奠半山娘娘,祈祷幸福,过了千林流素,山路渐宽,有些平缓,早上8点20分从山下出发,到达山顶慕云阁用时45分钟,不到10点即下山到达仙人谷,耗时一个半小时。

※线路2龙山水库——千林流素——慕云阁——仙人谷

上上个星期天,记者早晨8点30分从龙山水库这段山路上山,拱墅区建设局的人员介绍,这段山路要更难走,沿途是一片毛竹林,初次上山者没有1个小时是到不了的,沿途山道两侧密不透风,如果是来此登山的驴友最好结伴而行。下山道路既可以走仙人谷,也可以走娘娘庙旧址。山林里,清脆的鸟鸣便不断在耳边响起,时而短促,时而悠长,如管弦合奏,似笙箫共鸣,或高歌或低诉,或絮语或呢喃,余音袅袅,韵味绵长。屏气凝神,倾听夏日的鸟鸣,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便会在心头回旋,让人沉醉。

※线路3 仙人谷—虎山路龙山公园东入口——锦园——龙山水库——闲居轩——溯芳桥——流风洄雪——林峦苍翠——半山娘娘庙——半山公园入口——博文苑这段路程,长约5公里,宽度达到了3.6米以上,除去少数地方有些高坡外,地势非常平坦,非常适合老年人早晨晨练需要。在慢走的同时,沿途还能欣赏风景。从位于虎山路的龙山公园东入口,就能看到虎山水库那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沿途还有大片大片的栽种的竹林和锦园的茶园,闲居轩、溯芳桥、流风洄雪、绛雪亭、博文苑等处处景点让你在散步的同时领略沿途的风景,一举两得。这条路线也是走完线路1、线路2后返回半山公园或广济路的推荐路线。

※线路4雨花听泉——博文苑——翠峰阁

半山公园入口,位于杭钢生活区公交总站斜对面,与半山综合市场正对。沿着一条林荫

大道进去,远远就能望见公园大门内的一座牌坊,上书“层峦叠翠”四个大字。

这里是半山公园的西入口,在山脚就能看见“雨花听泉”景点。一条山涧蜿蜒曲折而下,很有“水落石出”的感觉。从“雨花听泉”景点向西北方向走,数十米处就是“半山森林公园展示馆”和“博文苑”。继续往东北方向上山,平整的游步道,明显看得出来是新修不久的。半个小时不到,即可到达“翠峰揽秀”景点。

站在“翠峰阁”的平台前,杭城全景尽收眼底。继续登山五分钟,就到达半山山顶。

※线路5 雨花听泉-山楼品茗-皋亭集粹-半山观桃-栈道寻幽-雨花听泉

如果你不想登得太高,想走一条比较悠闲、健体、景点多的线路,还可以走一条从“雨花听泉”出发再回到起点的环线。

走这条线路的好处是,游步道两旁集中分布半山公园的核心景点。“雨花听泉”、“山楼品茗”、“皋亭集粹”的北面,分布着“丹心映照”、“隐云飞天”等景点。从“皋亭集粹”往回到起点,南面环线内分布着十二生肖广场、“半山观桃”、“绿溪滴翠”、“栈道寻幽”、“怡神静雅”、友梅轩、云锦亭等诸多景点。

这条环线上,仿古亭台楼阁、木桥和回廊隐匿在山林之中,百年参天古树上布满青苔,青色的石板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曲径通幽,万籁俱寂,不失为悠闲养生的绝佳之所。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探索半山森林公园管理长效机制】

在新修不久的广济路上,有一主入口,上有一牌匾,曰:“半山森林公园”。

半山、虎山、龙山及三山公园连接线区域,构成了大半山森林公园。去年9月,被省林业厅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最近,半山森林公园正在全力冲刺国家级森林公园。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拱墅区正在统一半山森林公园标识标牌,新建一批公厕、旅游接待中心等配套用房,安装果壳箱以及路灯等城市家具,并计划在一些重要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力求按照市级公园的标准管理半山森林公园。

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和意见

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和意见气候变暖、沙尘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人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种原因,这也将是人类能够长久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保障。在人类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解决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如此文明的原因。但是,正是由于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一种新的问题出现在人们面前,那就是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问题表现得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人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去解决。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保卫祖国大好河山的使命,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如下看法和意见。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的,也是根据我国的发展现状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主要内容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让社会健康发展,让自然自由生长。人是生态文明的享受者,也应该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否文明直接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关键是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道德观。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大力培育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把保护生态文明落实到实处。大学生只有在理论中充分理解生态文明,才能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观。 从某种意义上看,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启迪人的心灵,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情感,树立和增强生态文明的信念。因此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要坚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方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方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方案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拥有秦岭火地塘林场这一独特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以此为依托,在全国高校率先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既是我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培育新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化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必然选择,对彰显我校产学研办学特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背景与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不断克服人类活动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十七届六中全会也把生态文明纳入新的文化建设任务。这是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我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和合格接班人的重任,不论是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还是认知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培养,都需要迫切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 秦岭横贯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被尊为华夏文明之龙脉。其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以及环境特征成为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的重要基地,成为我

国生态资源保开发试验的重点区域。对秦岭资源与文化的开发利用必然成为开展生态 文明教育的最广阔、 有效而乂独具特色的教育场所。 我校火地塘林场,承担着生态环境监测、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重任,历经50 余年发展,訂前已有能力和基本条件承担生态文明教育的任务。以此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造就了诸多的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如牛春山教授对秦岭林业资源的研究、周尧教授对秦岭昆虫资源的发掘……等等,后继的一大批学者也对秦岭的历史文化资源、动植物资源、林业环境及文化资源开展了深入研究,为立足火地塘基地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以此为依托,建设“秦岭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不仅可以促使广大青年学生接近自然、热爱自然,培养他们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和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感。同时,也能提升我校学科建设创新能力、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二、生态文明教育目标 深度挖掘现有秦岭自然与文化资源,加快建设一批生态文明教育系列课程,将火地塘试验林场建设成大生物学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大基地”、非生物类学生生态文明教 育的“新课堂”、陕西乃至海内外高校师生和领导干部开展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教育 的“新学校”。形成一套特色化的教学模式、一个功能完备的教学基地、一系列精品 化的课程和一套优质网络教学资源。 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学到生物科学与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学生自然与生态环境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切身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感知生态环境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认知秦岭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其热爱自然,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情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三、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设置

最新当代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建设

大学生在当代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应怎样有所作为 人来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所有人来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保护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为祖国的建设做些一些力所能及的的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着民族未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作为一位合格的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

为生态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应有计划地设置有关环境保护的专业或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环境教育只有使学生懂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才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提高生态文明的素质。 二:利用节日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每年有许多节日与环境有关,如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2日的世界水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利用这些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环境问题受到全人类的关注,人人应关心。 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在新形势下培育生态环境文明意识,必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找寻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要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华丽,进行适度消费。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学生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学校环境,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世界,关心整个宇宙。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绿色”公民“其实, 四:现在的互联网相当发达,大学生也是每个人有一手电脑本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理解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理解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过去一、二百年中遇到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在短短30年的发展中就集中暴露出来。可以说,口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己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随着中国工业化、加快,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迅速扩大。2013年,“雾霆”成为中国的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霆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霆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在生态方面,上世纪80年代,沙漠化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到90年代,每年扩展达2460平方公里,其损失难以估量;同时,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我国己有15}至20%的动植物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至15%的平均水平;湿地丧失和功能退化的速度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它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把发展的速度和生态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其必须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特殊的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它的目标涵盖了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使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即必须立足于当前的生态环境、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社会政治制度和人口状况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彻底转变传统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字发展理念,其次,大力推进文明生产,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再次是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独辟专章集中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其“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关键词:生态文明,科技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本次盛会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领会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文明建设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人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本世纪以来,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 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南北差距扩大等日益突出, 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严重的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生态危机的根源通常被人们归纳为三大问题: 人口增长、技术影响、消费方式。这些影响因素虽然重要, 却往往被误解或夸大, 从而掩盖了其根本性问题。快速增长的人口通常被列为环境破坏的头号原因。而人口爆炸多出现于发展中国家, 可是多数的环境破坏, 尤其是那些具有全球性后果的环境破坏, 却是由人口已相当稳定的工业国一手造成。人口增长同环境破坏只不过是同一根本疾患的不同表征而已。 科学技术。无可否认, 对于造成当今生态危机的现状, 科学技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8 世纪纺织机器、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号角。在短短100 年里人们就创造了过去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进入20 世纪中叶, 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激光通讯、海洋开发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出现, 标志着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可是, 生态环境已经在在科技的穷追猛打下千疮百孔。因此,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利剑”, 在为人类带来充分舒适的同时也为人类埋下了一颗危险的炸弹。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特殊国情的必然抉择,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全面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速度也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的产生量大幅度上升,这就使我国本己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

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立”

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怎样有所作为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已经内在地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因此,从现实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是有生命力、现实性的哲学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国家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根据中国国情条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洞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国际化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庄严承诺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所作为呢?虽然很多大学生自身并没有做到保护生态文明,但是大学生自身具有他们在这一方面的优势。就是大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强,容易接受并自觉遵守生态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影响面大,易于

传播生态建设;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高,可以广泛开展文明劝导工作。 那么通过网络调查的结果可以知道现在大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了 解等分为三个方面:(一)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不够充分,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二)学生对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效果不太满意。(三)生态文明建设多停留在口头上,实践少,资金不足。 那么通过以上三点,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可以从这些调查中来完善自己,先从不足的地方做起,才能对环境保护有个着重点,才不会泛泛而谈。 第一点,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不够充分,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大学生是国家高素质群体,若这个群体对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理解都只是停留在表面,那么知识水平较低的群体的整体生态文明理解将会更低。所以作为高素质的群体,大学生首先要从自己的认识做起。要先树立好自己的生态价值观。更多的区关注一些涉及环境问题的新闻。并且应该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要义。要坚决反对西方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思想。培育生态环境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生态环境意识是发展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基础。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大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完整版】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 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x年x 月 1 日,运用问卷的形式对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20 份,回收问卷 117 份,其中有效问卷 117 份,回收率 97.5%,问卷容量为 117。 (二)调查问题分析 1. 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十分担忧,但只有百分之三十不到的同学经常关注生态环境bdquo;bdquo;偶尔关注的占百分之五十左右bdquo;bdquo;百分之五十以上认为环保与大学生有关但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对身边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但很少能够去考 虑去付出行动,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极少数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性差。 2. 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81%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60%同学对当今世界生态资源环境状况十分担忧,可见他们对环境十分关心。 三、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对策 1)学校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践行能力 1:学校切实加强宣传力度。 2:取消食堂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3:建立一定的奖励制度和惩罚措施。 4:学校以身作则,决策要符合生态文明。 5:增加垃圾桶等基础设施的数目。 6:积极参加生态环保活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标志着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再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更加提醒我们要关注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马克思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来源于他们共同的辩证自然观。辩证自然观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承认自然的客观优先性;自然规律体现在人的社会活动中;人在自然生活中认识理解改造自然价值;自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人只是其中一个部分,所以人必须尊重自然规律。马克思强调实践活动作用于自然界的调控力量,肯定了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历史唯物主义本身蕴含着人与自然内在有机统一的生态思想。他提出需要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合理调节”,原则是“消耗最小化”,“合乎本性”,这是一种认为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相统一的思维模式。劳动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通过劳动,人和自然达到了统一。“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对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实现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改变事物的现状,……特别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下,生产的目的不是使用价值,人类为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与发展,无休止地扩大再生产,资本在运作中不断加大负面作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键是明确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建立合理化的社会制度。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必须取代资本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也就是才能展现出“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 综上,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的见解对于当代社会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状况具有很强的预见性,他的观点对我们缓解生态危机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对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当然,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个全球问题,不论是对我国还是全世界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专题研究 摘要: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生态文明看做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关乎人类生存,是人类和其他文明的基础。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采取的相关对策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字: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前言 21世纪,我们的生活是生态文明的时代,全球生态危机表明,工业文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并正在走向衰落;生态文明作为新文明正在兴起。十八大报告和新修改的党章规定,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发展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环境污染或生态危机是当今时代最为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党和政府为了解决环境生态问题,很早就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构想,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胡锦涛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从这以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明确的政治方针。 一、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

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其基本含义是: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但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又具有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经验的优势。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二、我国目前存在的生态问题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

大学生应当如何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已经内在地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因此,从现实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是有生命力、现实性的哲学问题。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前,中国社会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入到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大生态文明作为高校德育的新内容,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程度和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成果,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要站在民族振兴和国家兴旺的高度认识和审视大学生参与和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学生承担着开拓创新,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历史已经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赋予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要光荣地承担起这项任务。只有将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联系,大学生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历史使命并为之努力和奋斗。 在思想上,大学生应该深入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指导,借鉴中西方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成果,不断关注和研究我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敲响警钟,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在理论上,要把关于生态文明的一系列思想加以总结提升,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提高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 在生活中,要将理论付出实践。落实点滴,从小事做起。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将每一件与环保相关的事都落到实处,并非简单喊喊口号。比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不践踏草坪;节省用纸,废纸再利用;节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等。其次,要用自己去影响他人,向他人也积极的传播环保观念,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知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环保建设中来。 最后,希望我们当代大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深入思考,不断实践,勇于创新,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处自己的一份力!

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建设

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建设 气候变暖、沙尘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人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种原因,这也将是人类能够长久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保障。在人类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解决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如此文明的原因。但是,正是由于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一种新的问题出现在人们面前,那就是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问题表现得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人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去解决。 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不断探索之后,目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对人类的重要性,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建设和发展首要任务。何谓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的,也是根据我国的发展现状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主要内容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让社会健康发展,让自然自由生长。人是生态文明的享受者,也应该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否文明直接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这是我们党在

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大学生是肩负着国家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是长久之计,必须从大学生抓起,而且,生态建设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而且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大学生必须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要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关键是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道德观。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大力培育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把保护生态文明落实到实处。大学生只有在理论中充分理解生态文明,才能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观。 从某种意义上看,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启迪人的心灵,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情感,树立和增强生态文明的信念。因此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实践育人,引导大学生养成“绿色”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践活动中提升生态文明素质。同时,要通过高校校园文化影响、辐射社会文化,逐步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自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行动,影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彰显我国生态文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明确的方向、严格的原则和明显的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从整体性、全局性、系统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视野展示了中国特色, 它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了世界先进文明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融为一体。它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深刻内涵和本质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全新价值取向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具有有机整体性的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仅具有生态文明的一般内涵,还有其独特的科学含义。它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文明成果, 它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生态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及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更明确地说, 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的和谐统一, 彰显了我国生态文明的系统整体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统领全局的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上升为“五位一体”,不仅彰显了我国生态文明的有机整体性,还彰显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全局性。自然界的生态文明固然重要,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更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仅指自然界的生态文明,还指生态经济、生态政治和生态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历史发展性的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人类生态文明成果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吸收了全人类的文明成果, 它是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 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又一次理论飞跃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秉承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的历史超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历史发展性的生态文明。 第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立志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处处体现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四个结合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四个结合 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各有其优势与不足。显性教育的目的明确,具有正规性、直接性、系统性的教育优势,但也有单一化、灌输性、呆板性等教育弊端,单纯开展显性教育,其教育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而隐性教育具有间接性、多样性、持久性等教育优势,但也有非正规性、复杂性、目的不够明确等弊端,单纯依赖隐性教育,也不可能完全达到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因此,必须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生态文明理论显性教育的同时,加强生态文明的隐性教育,从而克服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弊端,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优势,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目前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两种倾向:有些高校片面强调显性教育,忽视了隐形教育,不重视课堂之外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有些高校则片面强调隐性教育而不重视显性教育,连一门专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都没有开设。这两种倾向都是片面的,都不利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必须克服这种错误倾向,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二、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1.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理论教育具有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等特点。首先,理论教育是由概念、判断和一定的推理方式构成的,具有逻辑性。在生态文明理论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逻辑性,发挥理论逻辑的力量,让大学生

掌握生态文明理论的内在逻辑,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理论教育不是具体的事实陈述,而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阐述,具有抽象性。在生态文明理论教育中,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解决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问题,以提高他们的理论层次。最后,理论教育是一种系统的知识传授,具有系统性。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理论的系统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理论水平。所谓“实践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深刻教育,以巩固他们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创造能力。实践教育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历史性和自觉能动性等特点。首先,实践教育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通过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可以使生态文明理论见之于现实,使之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其次,实践教育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通过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最后,实践教育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点。通过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可以发挥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创造能力。 2.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方法。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必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才能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目前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片面强调理论教育的作用,而否定实践教育的作用。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 (**大学,****学院,****,******) 摘要:生态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的重要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中心,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基本内涵和建设理论,并指出了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因素以及其本质要求是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后,就这一问题我们能能做些什么提出了笔者的一些看法。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引言 纵观历史,人类的发展过程就是对自然的改造过程,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近现代的工

业革命,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恣意利用之上的。近20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在取得了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的同时,我们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许多甚至是不可修复的永久损害。08年中国南方的冰雪灾害,近几年越来越频繁的洪涝灾害,全球气候变暖,土体荒漠化,水土资源流失,垃圾成灾,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逐步显现。这些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是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反对漠视自然、糟践自然、滥用自然和盲目干预自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2]生态文明建设,实质上就是要求人类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超过环境的承载力,做到不破坏自然,主动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积极改善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即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中国化,要求我国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不要重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历程,要有意识地做到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遵循自然规律,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获得发展。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的使命责任

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学生的使命责任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相提并论,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国家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水平”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独立成章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那么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过程中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实际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有以下原因 ⑴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公害和污染事故,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日本水俣病事件,海湾战争油污染事件等。这些事件对大自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污染,导致了许多正常人以及动物的死亡,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⑵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虽然是一个地大物博,资源富饶的国家,但是因为我国经济这种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以及人民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导致了如今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改革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把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我们大学生该如何做 ⑴大学生是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者。大学生是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和思想的一个群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宣传,来带动社会公众去积极地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要求。在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在校园,网络等方面来积极表示对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见解和呼吁,对一些破坏环境,随意污染环境的行为,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否定这种行为,为社会公众做出一个大学生该有的表率。从而使公众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我们国家的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使全民族,全社会在实际生活实践中主动投入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中。 ⑵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创新的推动者。大学生是一个富有创造力,对事物的看法总是有自己的独见解的群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生态文明的建设的理念,内涵,方式等层面上加以完善创新。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在科技方面的创新来表现环境保护理念,通过自己的一些小创新,小发明来表达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加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元素,不仅可以加深对生态文明观念的理解,也可以从不同的领域来挖掘对环境保护的深层内涵,使生态文明建设更符合经济建设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⑶以实际行动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可以开展宣讲会,向师生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例如通过一些小游戏来说明生态建设的重要性,通过讲述个人经历来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观看相关的影片来了解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惨痛教训以及之后做出的反应策略。积极开展保护环境的志愿者活动,我们不应只是在表面上去感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粗糙棱角,我们更应该在实质上有所突破。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前往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做考察调研,收集可靠真实的信息,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总而言之,大学生代表的是一个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国家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我们应该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善于去表达自己对未来发展的祈望,只有这样,生态文明建设才能顺利地走下去。

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98345602.html, 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李刚 来源:《东方教育》2014年第12期 【摘要】大学生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是否具有生态文明对于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生态文明综合素质与以往比较出现较大程度的改善,然而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探讨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等给予相应的处理对策是高校教育及建设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战略明确提出,标志着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及党重视的重要问题。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态文明观念直接影响着国家、民族等发展,本文主要对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处理对策。 1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是相对积极、开化、进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必然成为更为高级的文明形态而取代,相对于工业文明,其是人、自然、社会统一和谐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具体方面,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等共同形成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目前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与高校日渐重视生态文明素质有着直接关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亦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1高校忽视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教育是改造人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论学习能够引导人们正确的认知,之后改进自身的行为。社会成员生态文明素质的普及及实现,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进行整合,结合教育、管理去实现。生态文明素质的普及是关系到每一位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发展的重大问题,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对高校而言,具有重要的引导责任,而对管理而言,高校与其他社会部门之间共同配合支撑。高校是社会文明的宣传阵地及重要的诞生地,因此在社会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中,高校需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技术支持、精神引导及示范引领三个功能指导学生,加强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将绿色思维渗入学生教育中,从而体现思想的号召力。高校在进行科学研究及学科建设中时,需要不断的努力探索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模式及先进技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实。 1.2管理不严格,重理论,轻实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