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临床路径依从性分析

临床路径依从性分析

临床路径依从性分析
临床路径依从性分析

临床路径依从性分析

我院自年开始开展临床路径试行工作,由个科室个病种到扩展到28个科室62个病种。由于临床路径的实质内涵是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的规范性,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发现虽然制定有标准流程,但“医护人员的不依从”情况仍然是临床路径管理的难点所在。表现为医护人员对事先设计好的操作未执行或者未能进行正确的执行,从而导致路径变异的大幅度增加,影响临床路径的开展同时,更是对路径的标准化与持续改进产生重要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医院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对临床路径的依从性进行了调查,先分析总结如下:

一、依从性低的原因

根据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对我院100位医护人员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发现,依从性低的主要原因为:

1、对临床路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无所谓:医务人员的观念及行为成为临床路径推行的重要阻力,特别的一线的医护人员,由于对路径并不十分了解也不够重视,存在无所谓的态度,表现在对临床路径各种计划指令的不规范执行上,即实施过程中的依从性差。

2、操作不熟练、不规范:传统诊疗流程习惯对医务人员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治疗过程中不按入径评估标准,随意进入临床路径或不进入临床路径。

3、未按临床路径要求执行医嘱:入径后未按路径的计划运行,自由地实施医嘱或忘记临床路径文本上的医嘱。

4、步骤繁琐,增加临床工作量:存在较多的误操作。

二、针对依从率低的现实,依据头脑风暴法,列出所有可能的原因(鱼骨图)

表2:依从性低原因的问卷抽查结果1

原因占比对临床路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无所谓80%操作不熟练78%忘记医嘱78%步骤繁琐,增加临床工作量60%忘记路径30%我行我素,不听指挥20%新来员工不了解14%对临床帮助有限10%路径设计缺陷5%

三、改进措施

根据调查的结果,医院临床路径委员会及时作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1、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整改措施:①作好反复的宣传提醒,主要由科主任实施,每月科室质控会要有本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报,发现问题,包括依从性差及不规范操作人员,及时作出整改。②医院组织临床路径实行科室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包括临床路径的意义、实施流程及操作方法。

2、操作不熟练、不规范,整改措施:反复强化培训学习临床路径文件,由计算机中心首先培训个案管理员,再由个案管理员培训全科医务人员。

3、未按临床路径要求执行医嘱,整改措施:在主要位置如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及电脑旁、病历夹内张贴提醒标志或书写入径病种在办公室白板上。

4、步骤繁琐,增加临床工作量,整改措施:逐步在多科室实行电子病历及应用电子医嘱单,并加快软件的改进,以减少临床抄写的工作量。

四、整改后效果

整改三个月后对医护人员再次进行依从性调查,再次随机选择医护人员1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表3:依从性低原因的问卷抽查结果2

原因占比

对临床路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无所谓20%

操作不熟练60%

忘记医嘱46%

步骤繁琐,增加临床工作量55%

忘记路径21%

我行我素,不听指挥10%

新来员工不了解9%

对临床帮助有限8%

路径设计缺陷3%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发现,医务人员的观念及行为成为临床路径推行的重要阻力,特别的一线的医护人员,由于对路径并不十分了解也不够重视,存在无所谓的态度,表现在对临床路径各种计划指令的不规范执行上,即实施过程中的依从性差。从路径实施的流程分析,不规范操作的主要在于:1、不按入径评估标准,随意入径或不入径。2、入径后未按路径的计划运行,自由地实施医嘱。3、存在较多的误操作。其后果会导致1、路径运行结果变异增多,2临床路径工作浮于表面,不利于进一步深入开展,3、为路径而路径,应付领导及检查。所以,改善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是临床路径工作深入开展必要条件。通过三个月的临床路径各项整改措施,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明显提高,特别是对临床路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由原来的80%降至20%,其他如操作不熟练、忘记路径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操作不熟练由78%下降至60%,第二次调查中居首位,因此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是加强培训,包括医院及科室培训,个案管理员应及时对临床医师培训,深入临床一线监督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的奖惩措施也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增加临床路径的依从性。

2015年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报告

2016年度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报告2016年1-11月份全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如下:

1、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出径175人,变异97人,入径率为87.02%,出径率为96.69%,变异率53.59%,平均住院日7.34天。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出径175人,变异97人,入径率为87.02%,出径率为96.69%,变异率53.59%,平均住院日7.34天。 2、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年病种未入径27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年病种未入径27人 3、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2015年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6人(其中外三科4人[胆囊结石2人、腹股沟疝2人],外一科急性阑尾炎1人,内五科1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 二、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符合路径未入径6人:其中内科3人(住院号164175、主管医生张子陆,住院号164669、164745主管医生周胜利,漏入径),内六科1人(住院号164435、主管医生宋艳红,漏入径),内五科1人(住院号164534、主管医生周江敏,漏入径),外一科急性阑尾炎1人(住院号164834、主管医生黄根,漏入径)。 2、变异原因笼统,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或未做评估说明3人:其中产科12人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住院号分别是:164358、16477 3、164612、164275、164373、165380、16507 4、16471 5、164714、164748、164849、164919),儿科3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7 6、163903、164188),内二科16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45、163924、16400 7、164572、165046、163853、164815、164507、164437、164489、164610、164640、164753、164755、164756、165130), 3、变异情况统计分析: 181例入路径病种变异97例,变异率53.59%(其中产科24例,占77.42%;儿科18例,占56.25%;妇科2例,占50%;属患者因素69例(占71.13%),属医护因素4例(占4.12%),属系统因素19例(占19.59%),属出院因素5例(占5.15%)。 4、科室上报资料仍存在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 其原因是统计出错和入院诊断不符合ICD-10编码及标准诊断对应程序规定,医生自由录入所致,请各科室按照11月份全院临床路径病种月统计情况逐一核查。

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

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缺铁性(IDA)(ICD-D5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之南、悌主编,科学,2008年,第三版),《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血液病诊疗规》(王建祥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1.明确的铁缺乏病因和临床表现。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孕 妇低于100g/L;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小于27pg,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0g/L;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CHr)小于28pg/cell;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3.血清铁蛋白(SF)低于12ug/L。 4.血清铁(S1)<8.95цmol/L(50ug/d1),总铁结合力(TIBC)>64.44umol /L(360ug/d1),转铁蛋白饱和度(TS)低于15%。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5.骨髓涂片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或块团中可染铁(细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红 细胞少于15%。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去除病因应予营养知识教育和治疗基础疾病。 2.补充铁剂 (1)口服铁剂:宜选用二价铁盐,治疗剂量为元素铁100~150mg/d。常用的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及富马酸亚铁。疗程一般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服用2~3个月。如有条件可测定血清铁蛋白,在血清铁蛋白>30ug/L(女性)或50 ug /L(男性)后停药。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2)注射铁剂:如患者不能口服和不能忍受口服铁剂的胃肠道反应,或持续失血一时不易控制时,可用肌或静脉注射铁剂。用前应计算所需注射的总剂量。所需注射的总剂量(mg)=[150一患者血红蛋白(g/L)]*体重(kg) *0.3,分次使用。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3.输血缺铁性贫血一般不需要输血,仅在患者出现严重贫血而又有不易控制的出血或组织明显缺氧时应用。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D50.902 缺铁性贫血疾病编码。 2.临床表现及血液检查指标符合需要住院指征:血红蛋白<90×109/L,或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薔。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2-3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铁代指标、叶酸,维生素B12浓度、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严重贫血患者:血红蛋白<60g/L)、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筛查(同时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甲状腺功能、实体肿瘤免疫性标记物;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模板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 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源,因此,正确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传播、保护患者,避免交又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信念、行为现状,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我们对您的参与合作表示十分的感谢! 调查日期:年月日 一、一般情况 1. 姓名: 2.性别:①男②女 3.民族:①汉族②其他 4. 工龄:年 5. 文化程度:①中专或高中②大专③本科④本科以上 6. 岗位分类:①医生②护士④其他 7. 职称:①初级②中级③高级④其他 二、手卫生指征在临床工作中,出现下列情况时,是否需要用肥皂、洗手液等清洁剂在流动水下洗手(简称“洗手,’)或采用免洗手消毒的方法,即用酒精等消毒剂擦手(简称“擦手”)? 8.双手有可见的污迹或被血液,体液等污物污染时①需要②不需要 9.直接接触每一位病人的身体之前①需要②不需要 10.每接触一位病人完整的皮肤之后(如测量生命体征、搬运病人、体格检查等) ①需要②不需要 11.执行医疗、护理操作需戴无菌手套之前①需要②不需要 12.脱去手套后(包括一次性或非一次性手套) ①需要②不需要 13.静脉抽血或动脉采血之前①需要②不需要 14.注射之前(包括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①需要②不需要 15.放置中心静脉、周围静脉导管或动脉插管之前①需要②不需要. 16.进行其他侵入性医疗护理操作之前(如导尿,吸痰、内窥镜、气管切开、支气管镜等) ①需要②不需要. 17.接触病人的粘膜、不完整皮肤之后①需要②不需要. 18.接触病人的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或伤口敷料之后 ①需要②不需要. 19.在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手从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至清洁部位之前 ①需要②不需要. 20.每接触一位病人周围的物体之后(包括医疗设备) ①需要②不需要. 21.在处理完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物污染的被服、设备、物品之后 ①需要②不需要. 22.饭前便后①需要②不需要. 三、手卫生相关知识、信念情况(可多选,选此项则在此选项处填入“√”;不选不填,下同) 23.如果手套未明显污染.在为其他病人服务时是否需要更换? ①需要②不需要 24.未接触患者明显污染部位如伤口脓液等即是手未被污染,不需要洗手?①是②否

临床路径季度分析

临床路径季度分析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内二科2017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总结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目的是使医生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处置,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少病患住院时因医护人员处理程序不同而产生的各种变异情况,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缩短其住院天数,帮助患者加强对健康教育、所患疾病的了解,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治疗,并促使患者满意率上升。 本季度共计出院患者499例,进入路径列数338例,入径率为%,变异完成率:100%。 归纳其变异及退出的原因主要为:临床路径刚实行,临床医生的认识不足,科室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到位。临床医生的认识不足。临床路径工作培训不够到位。内科老年患者基础疾患多,导致应用其他疾患药物出现变异。临床医生的经验用药,以及传统的用药习惯,导致抗生素使用与路径规定有差别。 具体改进措施:继续组织专家审核我科病种和路径,进一步规范,加大宣传。我院将结合各科实际,进一步增加适宜病种,提高单病种的入径率,降低变异率及出径率。我科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大培训力度,突出中医特色,以临床路径管理为抓手,提高全院医疗质量。科室建立临床路径的实践小组,人员包括:科主任、主治医师、住

院医师、护士长、主管护师和护理小组长或个案管理者。人员应具体分工,制定出每个人的具体任务。必须在患者入院时就向其讲解临床路径的意义、方法,鼓励患者参与到这项新项目中。加强医护沟通与交流。 内二科 2017-04-12 内二科2017年第二季度临床路径总结

临床路径汇总分析

儿科临床路径2013年第二季度管理持续改进与分析 一、过敏性紫癜入径人数 时间2013年1月2013年2月2013年3月2103年4月2013年5月2103年6月入径人数114800 从2013年1月份我科开始系统统计分析以来,至2013年6月份(除5、6 月份无过敏性紫癜病人外),入径人数均逐步提高。2013年第二季度入径人数比 2013年第一季度入径人数提高了33.3%。 随着临床路径的逐步推行,一方面临床路径变得较前灵活,能初步做到因病 施治;另一方面科室不再认为临床路径会损害经济效益。我科将继续在临床路径 推行过程中,一方面积极进行培训教育,进一步消除相关人员对于临床路径的误 区;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奖惩力度,让科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了解临床路径 的优越性。

节点说明: 1、2013年第1个月:临床路径儿科开展中,科内人员对临床路径虽工作不熟悉,但临床路径相关制度对患儿家长告知不到位,患儿被动入径,加之过敏性紫癜病人数少,故入径率高; 2、2013年第2个月:通过临床路径联席会议要求儿科个案管理员对科内人员进行宣传教育; 3、2013年第3个月:通过临床路径工作在儿科的全面开展,认识到了临床 路径工作的合理性,入径人数继续大幅提升。 4. 2013年第4个月:随着临床路径工作在儿科的进一步深入,医护人员认可了临床路径工作的可靠性,加之本月过敏性紫癜病人增多,入径人数继续大幅提升。 5. 2013年第5个月:随着过敏性紫癜高发季节结束,本月无可入径病人住院。 6. 2013年第6个月:本月仍无可入径病人住院。 二、入径率

从2013年1月份我科开始系统统计分析以来,我科入径率继续呈现平稳趋势,能够做到有过敏性紫癜病人即能入径。2013年第二季度临床路径入径率仍持续在100%的高水平。 三、平均住院费用

临床路径分析总结

临床路径分析总结 4-6月份临床路径分析总结 目前我科在医院指导下进一步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目前4-6月份纳入临床路径病种仅为LC术,目前第二季度共有4人纳入临床路径,占LC术病人总数的10%左右。分析原因:(1)我科目前临床路径表有缺陷,医师在将病人的入路径时用药及治疗受限制;(2)纳入临床路径病例患者,退出路径的较多,经我科上级医师分析考虑,均不再纳入临床路径,将目前路径表的缺陷向医院汇报。 目前我前在开展临床路径时仍处于探讨阶段,对于临床路径表中的有关硬性规定我科上级医师建议修改后再执行,目前LC术病人住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10天左右,目前平均医疗费用9500元左右,与纳入临床路径的病例相比,住院天数及平均费用均无明显改变。 对于纳入临床路径患者,目前对于护理工作规范,及时有明显提高,对于病人而言,诊断、治疗规范明确,目前路径表中存在缺陷,对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不能及时规避,是目前临床路径开展不顺利的主要原因,已将目前情况向医院进一步汇报,拟调整路径表,明确医疗工作,规避医疗风险。 7-9月份临床路径分析 目前我科在医院指导下进一步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目前7-9月将纳入临床路径病例为4人,目前仅占LC术病人总数的10%左右。目前临床路径表经医院指导后,再以调节,我针对了临床路径开展仍处于摸索、探讨阶段,对于临床路径中存在的风险仍有一定顾虑,目前相关工作均在协调中。 目前我科仍然将LC术有关病例纳入临床路径,目前停止其它临床路经工作,拟得省卫生厅审查临床路径表后,再开展临床路径。目前拟将甲状性肿块(甲瘤)纳入临床路径相关病例,已将情况向医院汇报。

目前患者满意度好,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医疗工作开展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纳入临床路径相关病例均未发生变异。 关于39床蒋志祥病情说明 患者蒋志祥,男性,16岁,因转移性右下股疼痛3天,于2011年11月12日住院。 患者入院时病情:T38.5?、P86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神志合作,急性痛苦面容,腹平,腹肌稍紧张,右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明显,麦氏点为甚,腹部B超提示:急性阑尾炎,Blood—R提 9示:WBC12.4×10/L,中性0.92,入院时诊断考虑:急性阑尾炎并局限性腹膜炎,不排除阑尾穿孔的可能性。于2011年11月12日21:00在连硬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探查,阑尾根部变黑、有穿孔、有恶臭味,术中吸尽腹腔脓性液体约80ml,术后腹腔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腹腔引流管共引流2ml左右黄色渗出性液体,于术后第三天(2011年11月15日)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伤口换药,伤口无明显红肿及渗出,患者于2011年11月20日伤口疼痛,伤口换药时可见伤口有少许红肿,撑开伤口有淡红色液体引流,考虑伤口感染的可能大,于2011年11月21日行伤口折线、引流。 目前的病情:目前伤口已拆线、引流,伤口无明显黄色脓性液体,伤口线结反应严重,有渗液,目前治疗上给予抗感染对症处理、伤口换药Bid、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目前伤口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患者于2011年11月26日在局麻下行伤口II期缝合,目前正在治疗中。 患者本人无特殊不适,患者父亲对我院医疗行为提出异议:(1) 患者伤口感染是否是因为医生抗生素使用时间过短(患者于2011年11月16日停用抗生素);2、患者术后伤口换药次数太少。对于患者家属所提出的异议,我科医务人员反复向患者家属解释。(1)阑尾炎伤口感染的原因考虑阑尾化脓后、脓液

99 营养不良性贫血临床路径

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 (县级医疗机构版) 一、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缺铁性贫血(ICD-10:D5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和《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存在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 实验室检查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I,孕妇低于100g/L;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小于 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小于27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小于310g/L,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2) 血清铁蛋白(SF)低于12μg/l。 (3) 血清铁(SI)<8.95μmol/L(50μg/dl), 总铁结合力(TIBC)>64.44μmol/L(360μg/dl), 转铁蛋白饱和度(TS)低于15%。 (4)骨髓涂片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或块团中可染铁(细

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少于15%。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期为:1缺铁期(贮存铁缺乏):仅有 2或4项。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具备2、3或4项。3缺铁性贫血期:具备 1、2、3 或 4项。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邓家栋临床血液学》(邓家栋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和《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去除病因应予营养知识教育和治疗基础疾病。 2. 补充铁剂 (1)口服铁剂; (2)注射铁剂。 3.输血(必要时)。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天内。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50.902缺铁性贫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2天(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总结分析报告.docx

2016 年度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报告2016 年全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汇总评估分析如下: 一、全院临床路径病种月统计情况 序号科别 病种住院入径出径入径率变异平均路径病种名称 人次人次(%)数住院日 总人数 11212121007 4.08 2323232100187.28 合计 1、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 181 人, 出径 175 人,变异 97 人,入径率为 87.02%,出径率为 96.69%,变异率 53.59%,平 均住院日 7.34 天。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完成情况:路径病种住院总人数为人,入径181人,出 径 175 人,变异 97 人,入径率为 87.02%,出径率为 96.69%,变异率 53.59%,平均 住院日 7.34 天。 2、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 2015 年病种未入径 27 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未入径情况:2015 年病种未入径 27 人 3、骨伤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2015 年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 6 人(其中外三科 4 人[ 胆囊结石 2 人、腹股沟疝 2 人] ,外一科急性阑尾炎 1 人,内 五科 1 人)。 内科临床路径病种变异退出路径情况: 二、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符合路径未入径6 人:其中内二科3 人(住院号164175、主管医生张子陆,住院号164669、164745 主管医生周胜利,漏入径),内六科1 人(住院号164435、主管医生宋艳红,漏入径),内五科1 人(住院号164534、主管医生周江敏,漏入径),外一科急性阑尾炎 1 人(住院号 164834、主管医生黄根,漏入径)。 2、变异原因笼统,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或未做评估说明 3 人:其中产科 12 人变异代码和评估说明不相符(住院号分别是: 164358、164773、164612、164275、164373、165380、 165074、164715、164714、164748、164849、 164919),儿科 3 人 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76、163903、164188),内二科 16 人有变异代码,未做评估说明(住院号分别是:164145、163924、164007、164572、165046、163853、 164815、164507、 164437、 164489、164610、164640、 164753、164755、164756、 165130), 3、变异情况统计分析: 181 例入路径病种变异97 例,变异率 53.59%(其中产科 24 例,占 77.42%;儿

心源性休克的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及效果

心源性休克的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及效果 发表时间:2019-07-23T09:55:04.32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6期作者:朱明智 [导读] 探究心源性休克的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及效果。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和平医院内一科 161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源性休克的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科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处理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内科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有效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内科综合治疗;措施;效果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是指心输出量减少而导致的周围循环衰竭。由于心脏排血能力急剧下降,或是心室充盈突然受阻,引起心搏量减少,血压下降,造成生命器官血液灌注不足,以迅速发展的休克为其临床特征[1]。抽选我科收治的4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心源性休克的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及效果。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抽选我科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6例(占65%),女性患者14例(占35%),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7.3±1.4)岁。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措施,研究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发生并发症情况。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2.1一般治疗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镇痛、吸氧和补充血容量,同时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2]。心源性休克同时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可采用半卧位。注意保暖和安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剧烈疼痛对休克不利,剧烈疼痛本身即可导致休克,宜用吗啡、哌替啶等止痛,同时用镇静剂可以减轻患者紧张和心脏负担,防止血压进一步降低。 2.2药物治疗 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心排血量减低,心搏量亦减低,其周围血管阻力则可增高、正常或降低。心源性休克的死亡率很高,最好在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下积极治疗。 2.2.1镇痛: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剧痛对休克不利,剧痛本身即可导致休克,宜用吗啡、哌替啶等止痛,同时用镇静剂以减轻患者紧张和心脏负担[3]。 2.2.2纠正低氧血症:吸氧和保持呼吸道通畅,以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动脉氧分压,有利于微循环得到最大的氧供应,防止发生呼吸性酸中毒或因换气过度而发生呼吸性碱中毒。 2.2.3维持血压:如血压下降,应立即开始静脉滴注间羟胺,以10~20mg稀释于100ml葡萄糖液内,亦可同时加入多巴胺20~30mg。必要时在密切观察血压下,静脉内缓慢推注间羟胺3~5mg,使收缩压维持在12.0~1 3.3kPa(90~100mmHg),保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4]。 2.2.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当初次测量中心静脉压其读数即超过1.18kPa(12cmH2O)或在补充血容量过程中有明显升高而患者仍处于休克状态时,即需考虑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常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升压胺类和血管扩张剂。 2.2.5高血糖素的应用:高血糖素为多肽类物质,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系统,使三磷酸腺苷转变为环磷酸腺苷,使钙在心肌细胞内聚积,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快心率、增加心搏量和心排血量、升高血压而使周围血管阻力下降,适用于心源性休克。用3~5mg静脉注射半分钟内注完,等2~3分钟,如无反应可再重复注射,继而用3~5mg加入5%葡萄糖液1 000ml中静脉滴注,连用24~48小时。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低血钾等。 2.2.6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宜早期大剂量应用,其潜在有益的作用主要是与细胞膜的作用有关,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增加心排血量和减低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患者中也可考虑应用。 2.2.7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休克时必然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后者必然会促进血压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主要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高或低钾血症。休克较重或用升压药不能很快见效者,可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100~200ml,以后参照血pH值、血气分析或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测定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呼吸性碱中毒或酸中毒。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药物中,乳酸钠的缓冲能力较碳酸氢钠强,但需经肝脏转化后才起作用;在肝脏缺血的情况下,还可能分解出乳酸而加重乳酸血症[5]。此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亦可应用,有作用快、不含钠和具有渗透性利尿作用等优点,只宜用于有水肿或缺钾而不能多用钠盐,或代谢性酸中毒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的患者。每千克体重2~3ml的0.6mol/L(7.28%)溶液用5%葡萄糖液稀释一倍成等渗溶液滴注。最好滴入近中心静脉处。 2.2.8预防肾功能衰竭:血压基本稳定后,在无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可在10~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00~250ml利尿,以防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如有心力衰竭,不宜用上述药物静脉滴注,可静脉注射呋塞米40mg。 3研究结果 3.1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胃痛临床路径总结分析(2014)

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 一、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 胃脘痛(慢性胃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科继续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102例,完成98例,平均住院日8.9天/人次,平均住院费用2784.34院/人次,患者满意度达100%。完成临床路径的98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98.1%,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完成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路径的98例患者中,脾胃湿热证53例,肝胃不和证19例,脾胃虚弱(寒)证11例,胃阴不足证8例,寒热错杂证5例,胃络瘀阻证2例。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98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46例(46.94%),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74例(75.51%),针灸治疗25例(25.51%),中药热奄包治疗87例(88.78%),内科基础治疗84例(85.71%),其他疗法26例(26.53%)。 二、胃脘痛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疗效评价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临床路径的98例患者中,症状改善93例(94.9%),体征改善93例(94.9%);临床痊愈41例(41.84%),好转52例(53.06%)。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94.9%。 (二)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1)对症状体征的评价 包括对胃脘痛病主要症状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的评价。 (2)对胃镜下及镜检所见进行评价 采用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在大连制定的标准及《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进行评价。 (3)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的评价 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病残程度。 2.疗效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为评价指标。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 (1)改善症状 98例患者主症改善93例(94.9%);次症改善87例(88.78%),未改善5例(5.1%)。 98例患者改善的主症中,上腹部疼痛改善93例,腹胀改善87例,食欲减低改善88例。 (2)改善胃粘膜病变程度 因大多数患者症状好转后不再接受胃镜检查,故对胃粘膜病变的评价困难。 (3)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血液病科 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门诊患者。 一、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萎黄。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缺铁性贫血(ICD-10编码:D50.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张之南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萎黄(缺铁性贫血)协作组制定的“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 萎黄(缺铁性贫血)临床常见证候: 脾胃虚弱证 心脾两虚证 脾肾阳虚证 肝肾阴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萎黄(缺铁性贫血)协作组制定的“萎黄(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萎黄(缺铁性贫血)。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萎黄(缺铁性贫血)的患者。 2.必须符合HB>60g/L,并无严重脏器功能损害需要治疗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

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 (2)铁四项(转铁蛋白、血清铁浓度、不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 (3)肝功能、肾功能; (4)血细胞形态分类。 、叶酸、肿瘤标记物、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清维生素B 12 骨髓穿刺、妇产科彩超、腹部彩超、消化道造影、胃镜、肠镜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 (2)心脾两虚证:养心健脾。 (3)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 (4)肝肾阴虚证:滋补肝肾。 2.针灸疗法 3.外治法 4.食疗 5.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面色萎黄或苍白、倦怠乏力、心悸等症状明显好转。 2.血红蛋白比治疗前提升30g/L以上,接近或达到正常。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费用。 2.合并心血管、内分泌等其他系统疾病,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3.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急性心力衰竭等时,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整理).doc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 编号 您好! 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源,因此,正确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传播、保护患者,避免交又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院各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信念、行为现状,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我们对您的参与合作表示十分的感谢! 科室:调查日期:年月日 一、一般情况 1. 姓名:2.性别:①男②女3.民族:①汉族②其他 4. 工龄:年 5. 文化程度:①中专或高中②大专③本科④本科以上 6. 岗位分类:①医生②护士③医技人员④其他 7. 工作科室:①外科系统②内科系统③ICU ④急诊科⑤门诊⑥其他 8. 职称:①初级②中级③高级④其他 二、手卫生指征在临床工作中,出现下列情况时,是否需要用肥皂、洗手液等清洁剂在流动水下洗手(简称“洗手,’)或采用免洗手消毒的方法,即用酒精等消毒剂擦手(简称“擦手”)? 9.双手有可见的污迹或被血液,体液等污物污染时①需要②不需要 10.直接接触每一位病人的身体之前①需要②不需要 11.每接触一位病人完整的皮肤之后(如测量生命体征、搬运病人、体格检查等) ①需要②不需要 12.执行医疗、护理操作需戴无菌手套之前①需要②不需要 13.脱去手套后(包括一次性或非一次性手套) ①需要②不需要 14.静脉抽血或动脉采血之前①需要②不需要 15.注射之前(包括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①需要②不需要 16.放置中心静脉、周围静脉导管或动脉插管之前①需要②不需要. 17.进行其他侵入性医疗护理操作之前(如导尿,吸痰、内窥镜、气管切开、支气管镜等) ①需要②不需要. 18.接触病人的粘膜、不完整皮肤之后①需要②不需要.

临床路径汇总情况分析报告

儿科临床路径2013年第二季度管理持续改进与分析一、过敏性紫癜入径人数 从2013年1月份我科开始系统统计分析以来,至2013年6月份(除5、6月份无过敏性紫癜病人外),入径人数均逐步提高。2013年第二季度入径人数比2013年第一季度入径人数提高了33.3%。 随着临床路径的逐步推行,一方面临床路径变得较前灵活,能初步做到因病施治;另一方面科室不再认为临床路径会损害经济效益。我科将继续在临床路径推行过程中,一方面积极进行培训教育,进一步消除相关人员对于临床路径的误区;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奖惩力度,让科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了解临床路径的优越性。

节点说明: 1、2013年第1个月:临床路径儿科开展中,科内人员对临床路径虽工作不熟悉,但临床路径相关制度对患儿家长告知不到位,患儿被动入径,加之过敏性紫癜病人数少,故入径率高; 2、2013年第2个月:通过临床路径联席会议要求儿科个案管理员对科内人员进行宣传教育; 3、2013年第3个月:通过临床路径工作在儿科的全面开展,认识到了临床 路径工作的合理性,入径人数继续大幅提升。 4. 2013年第4个月:随着临床路径工作在儿科的进一步深入,医护人员认可了临床路径工作的可靠性,加之本月过敏性紫癜病人增多,入径人数继续大幅提升。 5. 2013年第5个月:随着过敏性紫癜高发季节结束,本月无可入径病人住院。 6. 2013年第6个月:本月仍无可入径病人住院。 二、入径率

从2013年1月份我科开始系统统计分析以来,我科入径率继续呈现平稳趋势,能够做到有过敏性紫癜病人即能入径。2013年第二季度临床路径入径率仍持续在100%的高水平。 三、平均住院费用

三级休克病人的抢救及护理

休克病人的抢救 与护理 2014年4月10日 张艳玲 三级护士抄写 幻灯片2 休克 一、概念 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症。 实质:微循环灌注不足 幻灯片3 二、病因 1.血容量不足 2.创伤 3.感染 4.过敏 5.心源性因素 6.内分泌性因素 7.神经源性因素 幻灯片4 三、病情评估 (一)资料收集 1.临床观察 ⑴精神状态 ⑵皮肤黏膜:面颊、口唇、甲床颜色、温度、湿度 ⑶脉搏:变弱变快,超过120次/分 ⑷血压:休克最重要、最基本检测手段。 (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 ⑸尿量:<17ml/h急性肾功能衰竭 ⑹呼吸 ⑺体温:寒战、高温、多汗 幻灯片5 2.血流动力学检测 ⑴中心静脉压(CVP):5~10cmH2O CVP<5cmH2O:血容量不足;CVP>10cmH2O:心功能不全;CVP>20cmH2O:充血性心衰 ⑵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0.8~2.0kpa ⑶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 CO:4~6L/min CI:2.5~3.5 L/(min.m2) ⑷休克指数:脉率与收缩压的比值 休克指数为0.5多提示无休克;>1.0~1.5提示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

3.实验室检查 ⑴血常规 ⑵血气分析 ⑶电解质测定 ⑷动脉血乳酸:1~2mmol/L,休克时若> 8mmol/L,死亡率在90%以上 ⑸凝血功能及酶学检查 幻灯片7 (二)病情判断 1.休克分期的判断 ⑴休克早期①口渴,面色苍白、皮肤厥冷,口唇或四肢末梢轻度发绀;②神志清楚,伴有轻度兴奋、烦躁不安;③血压正常,脉压差较小,脉快、弱;④呼吸深而快;⑤尿量较少;⑥眼底动脉痉挛。 ⑵休克中期①全身皮肤淡红、湿润,四肢温暖;②烦躁不安,神志恍惚;③体温正常或升高;④脉搏细,血压一般在60mmHg以上;⑤偶尔出现呼吸衰竭;⑥尿量减少;⑦眼底动脉扩张;⑧甲皱循环不良 幻灯片8 ⑶休克晚期①全身皮肤、黏膜发绀,出现紫斑,四肢厥冷,冷汗淋漓;②神志不清 (昏迷):③体温不升;④脉细弱,血压低或测不到,心音呈单音;⑤呼吸衰竭;⑥无尿;⑦全身有出血倾向;⑧眼底视网膜出血或水肿。 幻灯片9 2.休克程度的判断 幻灯片10 3.病因鉴别

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阶段小结与分析

外一科临床路径工作阶段小结与分析 我科于2011年1月来对临床路径进行试运行,通过部分病种近3个月左右的具体统计,对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自治区、市卫生局《关于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科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了实施方案,定期与医院个案管理员沟通、协调工作。 2.确定试点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自治区、市卫生局相关通知,及医院指导意见,结合各试点科室实际,确定我科病种。下面就近3月来我科腹股沟疝路径情况进行分析:7月份应进人数9人,实进5人,变异人数4人(原因:合并其他疾病、由于其他原因出院或转院);8月份应进人数3人,实进0人,变异人数3人(原因:合并其他疾病);9月份应进人数7人,实进6人,变异人数1人(原因:合并其他疾病)。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我科对实施临床路径的试点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织对相关病例进行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病种同比总费用、住院天数均较未进入路径者减少,提高了我科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科室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上述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经验及体会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一是治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同时有卫生部公布的规范文本及治疗程序为参考,可控性强。二是诊断及病情变化预见更为准确,进入路径后实施成功率较高。三是患者人数相对较多,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更好的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发生心室颤动时最主要的处理措施汇总

1.发生心室颤动时最主要的处理措施是: ( C ) A.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B.电复律 C.电除颤 D.安装起搏器 2.下列哪项不是肺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 D ) A.直接扩散 B.淋巴转移 C.血行转移 D.种植 3.为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常用的术前用药是 ( C ) A.吗啡 B.哌替啶 C.巴比妥类药物 D.阿托品 E.氯霉素 4.牙本质过敏的疼痛特点为 ( C ) A.自发性疼痛 B.烧灼样疼痛 C.激惹性疼痛 D.刺激除去后疼痛仍不消失 E.持续性疼痛 5.黄疸是由于血液中哪种物质升高引起的: ( A ) A.胆红素 B.胆绿素 C.血清转氨酶 D.碱性磷酸酶 6.关于心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A.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B.是一种持久和强烈的情绪状态 C.是针对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 D.由一种出人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 7.药物产生副作用的剂量是 ( E ) A.中毒量 B.L D50 C.无效剂量 D.极量 E.治疗量 8.大量不保留灌肠时灌肠筒的液面应高于肛门 ( D ) A.10~20cm B.20~30cm C.30~40cm D.40~60cm

E.65~80cm 9.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区别是 ( C ) A.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B.紫癜呈对称分布 C.血小板正常 D.下肢皮肤有紫癜 E.有过敏史 10.颅内压增高患者头痛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D ) A.持续性 B.阵发性加剧 C.低头时加重 D.清晨较轻 E.咳嗽或喷嚏时加重 11.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正确的是: ( C ) A.进食污染的食物 B.呼吸道传播 C.体液、血液传播 D.饮用污染的水 12.要素膳的特点不包括 ( E ) A.营养全面 B.易于消化 C.无残渣 D.使用方便 E.由肉类、蔬菜加工而成 13.灭菌速度快、灭菌效果好、经济、环境污染小的是 ( E ) A.环氧乙烷灭菌法 B.戊二醛浸泡灭菌法 C.辐射灭菌法 D.过氧乙酸浸泡灭菌法 E.压力蒸气灭菌法 14.立即执行的医嘱,在处方开出后多少时间内执行 ( A ) A.15分钟内 B.5分钟内 C.30分钟内 D.60分钟内 E.12小时内 15.下列哪种情况不需预防应用抗生素 ( D ) A.结肠手术 B.胃癌根治术 C.髂内动脉瘤手术 D.慢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 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6.急性胃扩张病人的呕吐物一般为: ( B ) A.宿食,不含胆汁

临床路径汇总情况分析报告

儿科临床路径2013 年第二季度管理持续改进与分析过敏性紫癜入径人数 时间2013 年1 月2013 年2 月2013年3 月2103 年4 月2013 年5 月2103 年6 月 入径人数 114800 入径人数 入径? 从2013 年1 月份我科开始系统统计分析以来,至2013 年6 月份(除5、6 月份无过敏性紫癜病人外),入径人数均逐步提高。2013 年第二季度入径人数比2013 年第一季度入径人数提高了33.3%。 随着临床路径的逐步推行,一方面临床路径变得较前灵活,能初步做到因病施治;另一方面科室不再认为临床路径会损害经济效益。我科将继续在临床路径推行过程中,一方面积极进行培训教育,进一步消除相关人员对于临床路径的误区;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奖惩力度,让科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了解临床路径的优越性。

节点说明: 1、2013年第1 个月:临床路径儿科开展中,科内人员对临床路径虽工作不熟悉,但临床路径相关制度对患儿家长告知不到位,患儿被动入径,加之过敏性紫癜病人数少,故入径率高; 2、2013年第2个月:通过临床路径联席会议要求儿科个案管理员对科内人员进行宣传教育; 3、2013年第3 个月:通过临床路径工作在儿科的全面开展,认识到了临床路径工作的合理性,入径 人数继续大幅提升。 4. 2013 年第4 个月:随着临床路径工作在儿科的进一步深入,医护人员认可了临床路径工作的可靠性,加之本月过敏性紫癜病人增多,入径人数继续大幅提升。 5. 2013年第5个月:随着过敏性紫癜高发季节结束,本月无可入径病人住院。 6. 2013 年第6 个月:本月仍无可入径病人住院。 入径率 时间 2013年1月2013年2 月2013年3月2103年4月2013年5月2103年6 月 入径率(%)100100100100---- 入径人数 入径人数 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 987654321 数 人径入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