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实施意见(教改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实施意见(教改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实施意见(教改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实施意见(教改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实施意见(教改课程)

责任教师万平

一、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是广播电视大学(成人)小学师资教育(文史方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能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基本掌握古代语言及相关文化知识,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和语言修养。其具体要求是:中国古代文学是广播电视大学(成人)小学师资教育(文史方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能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基本掌握古代语言及相关文化知识,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和语言修养。其具体要求是: 1、本课程的教学以古代文学作品为主,重点是通过学习,读懂作品,能理解、分析作品,培养必要的鉴赏能力,能背诵教材上指定的背诵篇目。

2、理清文学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各阶段文学发展的总体概貌,主要文学样式,代表作家和作品,文学现象(包括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等),能比较系统、公允地对各时期文学作品作出正确评价。

三、教材及课时分配:

中国古代文学课共144课时,8个学分,分两个学期开出。本学期(一年级下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下),由沈惠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了解隋代文学在六朝至唐的文学发展中所起的过渡作用。掌握唐代的主要成就及其分期、代表作家。掌握唐代散文的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作家。了解唐五代词创作概况。了解唐代传奇小说的兴起及俗文学。

二、诗歌:

(一) 初唐四杰、陈子昂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四杰”对题材领域有所拓展,较能接触社会现实,倾吐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奠定五律基础,发展了七言歌行。王勃的《山中》抒写旅愁归思,情景交融。骆宾王《在狱咏蝉》借咏蝉寄托含怨入狱的郁愤,巧用比兴,比物喻人。杨炯的《从军行》则抒写书生投笔从戎,立功塞外的豪情壮志。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风格雄浑刚健。

陈子昂是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主张“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并创作了不少反映现实、感怀身世的作品,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都表现了鲜明的革新精神。其《感遇》(“兰若生春夏”)以兰若自比,隐寓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忧伤。使用比兴寄托遥深。《登幽州台歌》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孤寂的情怀,意境开阔,格调慷慨悲凉。

(二)山水田园诗派:

这是盛唐诗歌创作的两个主要流派之一,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为代表。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记叙乡间访友的情景,描绘田园风光的优美。生活气思浓郁,平淡质朴中蕴含深厚的情味。《宿建德江》抒写日落夜宿的羁旅之愁和江畔景色。情景相生,意境清新淡远。

王维的《山居秋瞑》描绘秋天傍晚雨后山林的景色,表现乐于归隐的生活意趣。取景典型,以声息、动态衬托宁静,诗情、画意兼具。《使至塞上》抒发只身赴边的抑郁心情,描写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鹿柴》以声衬静,以光见空,自然工妙。《送元二使安西》写景景中有情,抒情直中有曲。

(三)边塞诗派

盛唐几乎所有诗人都写过边塞题材,而代表人物则是高适、岑参,同属此派的还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李颀、崔颢等。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概括长期以来边境不宁、万里戍边的历史事实,表达渴望巩固边防的愿望,言约意丰,精警含蓄。《芙蓉楼送辛渐》抒写遭贬后送别友人时清泠孤寂的情怀和坚守廉洁的志向。以景寓情,比喻巧妙。

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描写边塞军队饮宴的场面,虽见豪情,难掩感慨。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描写边塞征戍生活的艰苦,使用了景物烘托、双关、比兴。

崔颢的《黄鹤楼》抒写登楼揽胜而勾起的乡思。景色明丽、境界开阔。

高适是边塞诗派的代表。其《燕歌行》描写战士慷慨赴敌,转战边塞的情景,揭露军中官兵的苦乐悬殊,抨击将帅的腐败无能,对广大战士寄予同情。出色地运用七言歌行的体制,对比鲜明,风格雄浑悲壮。而《别董大》用景物渲染气氛,开朗、乐观,不落俗套。

岑参与高适齐名,亦为唐边塞诗派代表之一。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雪地送别,用夸张、注意的手法描写北国的严寒和雪景,构思新颖奇特,抒情含蓄蕴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描写严冬季节险恶性环境中征战的艰辛及必胜的信念,夸张的描写,三句一转的韵律。

(四)李白与杜甫

李白与杜甫是唐代双峰并峙的两位大诗人。

李白诗歌内容:

①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

②抒写个人理想与当时社会现实的矛盾;

③以豪迈的气概,奔放的热情,高昂的格调,真诚坦露自己粪土王侯,傲视礼法,追求自由的心灵。

在艺术上,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

①想象卓异神奇,感情奔放炽烈,语言真率自然,风格豪放飘逸。

②其七言古诗淋漓酣畅,雄浑奔放;五绝蕴藉含蓄,意味深长;七绝明朗精练,明白如话。李白的《长干行》选材市民化,商妇独白口吻,叙事性强,富有鲜明形象的抒情手法。语言清新自然,民歌色彩浓。《古风》(西上莲花山)写对神仙生活的想往,对国家、民众命运忧虑,浪漫的遐想与现实描写结合,对游仙题材有所突破。《蜀道难》描写蜀道行走艰难、蜀中环境险恶,表现出对唐王朝政治前途的隐忧。形象雄伟、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夸张。《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梦境的描绘、抒写对自己生活的渴求,表现蔑视权贵的傲岸品格。别具匠心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写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感情复杂、强烈,结构跌宕富于变化,《登金陵凤凰台》通过登台所见所想,吊古伤今,抒发对现实和人生的感慨,全诗把历史典故、眼前景物和作者感受融为一体,意旨深远。《望天门山》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处的江山胜景,写景壮阔、优美、雄奇。

杜甫诗歌有“诗史”之美誉。

杜诗的思想内容:

①反映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在赋税剥削和不合理兵役制度压迫下的痛苦生活;

②关心国家命运,忧国悯时,流露出真诚感人的爱国热忱;

③勇于揭露弊政,抨击上层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和骄奢淫逸;

④在吟咏自然景物、怀念亲友、咏史怀古的作品中,也常倾注其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关

怀时政的思想感情。

①反映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在赋税剥削和不合理兵役制度压迫下的痛苦生活;

②关心国家命运,忧国悯时,流露出真诚感人的爱国热忱;

③勇于揭露弊政,抨击上层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和骄奢淫逸;

④在吟咏自然景物、怀念亲友、咏史怀古的作品中,也常倾注其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关

怀时政的思想感情。

在艺术上,继承发展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①其诗以精确描绘社会生活的画面为基本特征,其叙事诗长于写实,寓主观于客观;抒情诗善于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创造出动人的意境;

②风格多样,“沉郁顿挫”是其基本风格;

③兼长各体,尤精于律诗,其律诗格律谨严,章法整饬,对仗工整,技巧圆熟而多变,

代表了唐代律诗最高成就;

④其乐府诗不仅继承了汉乐府传统,而且创造了“即事名篇”的新形式。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描写个人的身世遭遇,今昔抱负和路途见闻,是作者长达十年困苦生活的总结,是描写唐王朝由盛转衰时代的史诗。做到了叙事、抒情、描写、议论有机结合,感情跌宕起伏,对比鲜明强烈。《新婚别》为其组诗“三吏三别”之一,写新嫁娘送别即将从军的丈夫时的独白,使用了比兴手法。《秋兴·其一》是对多难国事及飘零身世的忧虑、哀叹。工整的对仗,锤炼的语言,眼前的江间波浪与想象中塞上风烟互相映衬。《洗兵马》对即将平定安史之乱由衷喜悦,赞美郭子仪等英雄人物。内容丰富、主题明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表达了作者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惊喜

欲狂的心情。《春夜喜雨》体物细腻,描绘入微;《登岳阳楼》描绘洞庭湖的壮丽景色,抒发身世之感和忧国伤时的情怀。雄浑壮阔的景观与凄凉落寞的身世互相映衬。《蜀相》赞颂诸葛亮忠勤为国精神,哀悼其壮志未酬,写景抒情发议论。

(五)新乐府运动

中唐时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张籍、王建、李绅等为中坚的一场现实主义诗歌运动,他们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

白居易是以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其讽谕诗大胆揭露弊政,抨击权贵,反映人民的疾苦,主题明确,对比鲜明;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名篇。

(三)韩孟诗派:

中唐时,以韩愈为首,孟郊、贾岛为羽翼的韩孟诗派,尚古拙,求奇险,艺术上避熟就生,刻意求新,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特色,在唐诗中别开生面,如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左迁蓝关示侄孙湘》,孟郊的《游子吟》。

(七)独树一帜的刘禹锡、柳宗元、李贺

中唐诗坛除元白、韩孟诗派外,刘禹锡、柳宗元、李贺也独树一帜,自有其成就。

刘禹锡写诗注重立意,内容深刻,风格警拔,其怀古、咏史之作如《西塞山怀古》,往往借此言彼,小中见大;其借鉴民歌的抒情小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天然的风韵,如《竹枝词》。

柳宗元的写景诗大多寓情于景,通过模山范水抒发被贬远荒的幽情,显示清峻高洁的品格,

艺术上幽峭明净,自成一家,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江雪》。

李贺诗歌大多抒写怀才不遇的悲愤。出人意表的想象,奇特不凡的构思,以及瑰丽富艳的语言,使其诗以浓厚的浪漫色彩在中晚唐之交的诗坛上别开境界,如《梦天》、《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

(八)晚唐“小李杜”

晚唐诗坛,开始衰落。仅杜牧、李商隐,胸怀李白、杜甫那样的忧国忧民之心,在诗歌创作上也继承李白、杜甫的精神和手法,各自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人称“小李杜”。杜牧擅长七言近体,七绝常以唱叹有情的笔致,发警策透辟的议论,柔中有刚,给人以俊爽之感,如《过华清宫》、《赤壁》。

李商隐尤长于七律,或状时悯乱,或写身世遭际,爱情生活,表现手法更尚含蓄深蕴,特别是《无题》诗,使事典雅,对仗工整,脉络精细,语言富丽,创造出一系列优美生动的形象,深邃迷离的意境。

三、词

词是合乐歌唱的新诗体,起源于民间。中唐以后,文人填词渐成风气。张志和、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在写诗之余,都偶尔作词。晚唐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文人,其词主要写妇女的生活,也有写思妇怀念征夫的,如《菩萨蛮》,刻画精工,用笔委婉,风格浓艳。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中心,西蜀词以“花间派”为代表,赵崇祚所编的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就是该派词人结集,花间词奉温庭筠为鼻祖,以女色为中心,以恋情为内容,词风香艳,使词走上狭隘浓艳的道路。而该派中韦庄则形成清丽疏朗一路。南唐词人以冯延巳、李 、李煜为代表。李煜是五代时成就最高的词人。前期作品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糜。后期作品以咏叹亡国之痛,抒写对旧日生活的怀念为主,情真意切,感慨深远,语言朴素自然,其《清平乐》(别来春半)寓情于景,形象鲜明;《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写景凄寂,将难以言状的愁绪作了形象细致的揭示。最具代表性的是《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感情真切,形象鲜明;运用了比喻、象征手法。四、散文

散文创作在唐代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初唐的骈文流行,亦不乏佳作,王勃的《滕王阁序》,骆宾王的《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用典虽多而精切自然,真情勃发而气韵生动。陈子昂、萧颖士、元结等提出了一系列散文创作主张,为韩、柳古文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唐韩愈、柳宗元发起了推崇儒学,排斥佛老的儒学复兴运动,倡导古文,反对骈文。他们以继承和发扬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为号召,要求文章具备充实的思想内容。韩愈的论说文思想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说理精辟;记叙文塑造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抒情文情真意切,感慨深长。柳宗元的说理文逻辑严密,思想深刻,观点进步;记事叙事以社会下层人物为主;其重要贡献在于使寓言和山水游记两个散文品种获得了独立。唐末小品文也还发射出一些光彩。

五、小说

唐代传奇是唐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题材扩大,注重现实,有人物形象塑造,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比较完整的结构,有环境气氛的烘托和典型情节的描绘,《李娃传》、《莺莺传》均是名篇。

第五编宋代文学

一、宋代文学概述

宋诗学唐而能自成面目,诗人灿若群星,名家辈出。苏轼、陆游为代表,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江西诗派,范成大、杨万里成就卓著。

宋词代表宋代文学最高成就。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以柳永、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成就最大。贺铸、周邦彦,辛派词人,格律派也多有佳作。

宋代散文足以与唐抗衡。唐宋八大家有六家在宋。欧阳修、苏轼成就显著,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亦各有千秋。

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小说又有进步。

二、诗歌:

(一)欧阳修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其诗侧重于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直抒胸臆,语言浅白易懂,自然流畅,如《戏答元珍》。

(二)王安石

为官时,其诗多批判社会现实,评说历史人物,阐述政治见解,政论明显。直抒胸臆,慷慨陈词,纵论古今,题旨轩昂;罢相后,多吟咏景物,抒怀感旧,酬答赠别,构思新颖别致,语言精炼,含蓄婉转,清新爽丽。如《明妃曲》。

(三)苏轼

北宋诗坛重要诗人。其政治诗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其讽谕诗托物以讽,针砭时弊;其山水诗和风俗诗,情趣盎然,生动传神;其理趣诗别具一格,发人深思;其抒情诗忠实、坦诚。苏诗在艺术上风格独具:想象丰富,奇趣横生,体察入微,形神毕现;以文为诗,议论风发,景、情、事、理熔铸一体;古、近体兼备,尤以古体见长。其《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西湖晴日湖光和雨中山色,用字精当,比喻绝妙。《惠崇春江晚景》能再现惠崇所画江南仲春美景,融入作者的观感和想象,诗中有画,情趣盎然。《游金山寺》抒写由京外放途中游金山寺所见的江山胜景,抒发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归隐之念。笔意奇绝,景象瑰丽。

(四)江西诗派

该派因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以黄庭坚为代表。该派诗作务求争新出奇,倡导:“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崇尚瘦硬风格。黄庭坚的《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写遇赦返乡的欣喜心情和登楼所见的洞庭湖美景,抒情写景真切清新。

(五)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南宋前期以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为代表的诗人,使宋诗又能“中兴”。

杨万里诗既反映南宋政权辱国丧节,人民盼望恢复而不能,又以自然景物觅取素材,风格独特,人称“诚斋体”,如《小池》等诗。

范成大诗一是爱国,如出使金国时72首绝句,二是田园诗,如《四时田园杂兴》60首,该组诗使范成大在文学史上赢得了“田园诗人”的称号。

陆游是宋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其诗主要内容:

①抒发以身报国的慷慨情怀,表现壮志未酬的悲愤;

②揭露、批判统治集团投降政策的罪恶和危害;

③对沦陷区人民的苦难寄予关注同情;

④描绘祖国山河的美好。

在艺术特点上,植根于现实生活,不少诗中渗透着对理想的追求和乐观的情绪:

①陆诗的现实性,主要表现在善于抒写自己对现实的感受;

②以概括性抒情性见长;

③擅长运用丰富的想象;

④兼擅各体,以七律最为出色。其诗歌创作数量达9300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如《书愤》、《关山月》。

(六)南宋后期诗人

永嘉四灵学晚唐体,写自然小景;江湖派则因钱塘诗人兼书商陈起所刻印的《江湖小集》

而得名,戴复古、刘克庄为代表。宋元易代之际,诗坛涌现了一批爱国的遗民诗人,如文天祥、谢翱、汪元量、谢枋得、郑思肖。他们的诗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浩然正气,如文天祥的《正气歌》、《过零丁洋》。

三、词

词兴起于唐,发展于五代,到宋代进入鼎盛时,唐诗、宋词,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的双璧。(一)北宋前期词人

北宋前期词人以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为代表,受五代冯延巳影响;传统的男欢女爱,离情别绪,娱宾遣兴为主。

柳永主要从都市中下层人民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主要表现都市生活和风光、男女间恋情,江湖漂泊之感;大量创作了篇幅较长,结构复杂,音调繁复动听的慢词,其《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抒写羁旅之愁,以秋景烘托愁思,感受真切,想象丰富,层层铺叙中有曲折跌宕之妙。

苏轼的词代表了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

首先,苏轼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举凡吊古伤今,述志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阐说哲理等题材,都可写入词中;

其次,苏词风格多样,率先打破传统的婉约风尚,开创了豪放词风,也有一些词表现出清旷高逸、婉约缠绵的风格;

第三,苏轼将词从狭小的抒情范围中解放出来,促成了词的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

其《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通过描写出猎,抒发渴望卫国抗敌,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感情奔放,气概豪迈,被称为苏轼第一首豪放词。其《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抒写对亡妻的悼念,寄托仕途失意的感慨,采用白描手法,梦境与现实贯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咏月兼怀亲人,反映出世与入世,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意境清旷,想象奇逸,诗情与哲理交融。《念奴娇》(大江东去)借古代英雄感叹自身失意,写景、怀古、言情熔于一炉;意境开阔,最能代表苏轼豪放词风。《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借孤鸿自喻,表现初贬黄州的爱国心情与孤寂傲世的态度。含蓄蕴藉,意在言外。

(二)北宋后期词人

北宋后期词坛名家有秦观、贺铸、周邦彦。

秦观词内容多为相思、相恋、离愁、别恨等传统题材,感情真挚,其《踏莎行》(雾失楼台)抒发作者在郴州贬所寂寞孤苦,惆怅思乡的心情。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借景言情,含蓄深远。

贺铸词多咏叹闲情愁思,小词情思缠绵,为人刚直有侠气,故其词兼具婉约、豪放之长。其《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抒写相思和闲愁,寄托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寄情于景,比喻新颖。周邦彦是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的作家,内容上承袭柳永余风,表现男女恋情和旅思羁愁。妙解音律,能自度曲,其词音律精审,声调谐美,《兰陵王》(柳阴直)是其代表作,写旅中送客的沉重心情。运用回忆、想象和联想等表现手法,层层铺叙,曲折回环,写景抒情,细致入微。

(三)南宋前期词人

南宋前期词人主要有李清照、张元干、张孝祥等人。

李清照的创作生涯横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南渡前作品多写闺情相思;南渡之后,家国多难,作品也具有了深刻的社会内容。李清照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形象地反映生活感受,风格以婉约为主,又时有神俊豪爽的一面。语言清新朴素,自然谐畅,雅俗共赏。其《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抒写秋日怀念亲人的孤

寂心情,比喻新奇,言情含蓄。《声声慢》(寻寻觅觅)抒写家破人亡后的孤寂处境和凄苦心情,情感活动和自然景物、生活细节融合。叠字的运用有声情并茂之妙。而《永遇乐》(落日溶金)通过元宵节的今昔对比,抒发对故国的怀念和流亡的感慨,运用对比手法,语言平淡中可见精巧。

张元干和张孝祥的词均以感时伤乱,抒发爱国情怀为主调,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等豪放词先河,在词坛上起了承先启下的作用。

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其词作思想内容包括:

①反映山河破碎、南北分裂的现实,抒发了希望抗金统一的豪情壮志,表达了有志难骋的无限悲情;

②描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

辛词艺术风格多样:

①豪放为主调,兼具清丽、飘逸、缠绵妩媚;

②善于创造雄奇阔大和瑰丽奇伟的意境;

③继承《诗经》《楚辞》优良传统,常用比兴寄托手法;

④极具驾驭语言的功力。在词的发展史上,辛弃疾大大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其《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抒写故国沦陷的沉痛心情和抵御外侮、收复中原的决心。比兴达意,苍凉沉郁。《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用比兴手法,借对春老花残,后妃失宠的感叹,暗寓南宋朝廷的艰危处境和作者的遭妒被谗,壮志难酬。层层转折,章法绵密;柔中寓刚,风格沉郁。《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借元夕灯夜佳人的不随流俗,寄托作者政治失意而不改其节的品质,通篇采用了对比写法。《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表现抗金复国的理想与壮志成空的现实之间的尖锐冲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虚实相生。

(四)南宋后期词人

南宋后期词坛出现求典雅、重音律的词风,代表人物是姜夔、史达祖和吴文英。

姜夔的词以记游、咏物、怀人为主要内容,也有部分词作抒发身世寥落之感和故园沦丧之悲,艺术上刻意求工,其代表作品《扬州慢》(淮左名都)抚今追昔,抒发家园沦丧之悲。化用杜牧诗句浑然融合,即景抒情,曲折见意。

四、散文

宋代散文成就卓著,“唐宋八大家”就有六家在宋,他们是欧阳修、苏洵、苏辙、王石、曾巩。宋初文坛王禹纔、范仲淹、柳开、穆修倡导重道、致用、宗唐、崇散,反浮华,王禹纔的《待漏院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质兼美。

欧阳修是北宋初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他提倡朴实文风,内容丰富。其政论文大多立足现实;立意深刻。具有很强的致用性;记人叙事、写景以及其他题材散文,都能以流畅自然的笔墨作形象的描绘,委婉舒缓地渲染出浓郁的抒情气氛,其《丰乐亭记》紧扣“丰乐”两字,追忆北宋开国之功,虽为游记而多议论;今昔对比,忧深而思远。《秋声赋》写秋声凄且悲凉,秋景肃杀寂寥,抒发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而生活的迟暮之感及随遇而安的情绪。用多种比喻描摹秋声,多侧面地描绘秋状。

王安石主张文贵致用,其议论文成就最高,立意高远,思想深刻,简劲犀利,雄辩有力,如《答司马谏议书》。而一些短文如《读孟尝君传》见解新颖,言约意丰,通篇四句百余字,而三层转折,层层进逼,针针见血。

苏轼是宋代最有成就的散文家,各体散文都有很高造诣。其议论文主要包括政论和史论两种,史论如《留侯论》,紧扣“忍”字,驳斥旧说,论证斗争中运用策略和等候时机的重要,征引史实,反复申论,雄辩透彻。其记叙文挥洒自如,变化莫测,姿态横生;其书序、书简、题跋、杂记等随笔小品,信手拈来,自然、纯熟。

五、小说

宋代话本小说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又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话本小说多为白话短篇;讲史多用浅近文言,成为后世演义小说等的滥觞。

第六章元明清文学

一、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曲、明清小说堪称一代文学的辉煌代表。传奇作为戏曲中的一种,在明清进入黄金时期。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元杂剧前期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等;后期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前人把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末,南戏开始复兴,出现了高明的《琵琶记》和“荆刘拜杀”四大传奇。散曲作家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张养浩等;后期有张可久、乔吉、睢景臣、贯云石等。

元代诗文成就不高。前期有刘因、赵孟羒,中期有虞集、杨载等;晚期有王冕、萨都刺、杨维桢等。

小说是明清文学的代表。长篇章回小说明代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金瓶梅》;清代有《儒林外史》、《红楼梦》,《镜花缘》。白话短篇小说明代有《三言二

拍》,文言短篇小说清代有《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

戏曲在明清有新的发展,传奇兴起。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均为名作。

明清诗文总体成就不及唐宋。明初有刘基、高启、宋濂和“台阁体”;明代中叶有“茶陵派”、“前、后七子”与“唐宋派”;明代后期有徐渭、李贽与“公安派”、“竟陵派”;明末有陈子龙、夏完淳与张岱。清初有吴伟业、钱谦益与提倡“神韵说”的王士祯;清中叶有倡“格调说”的沈德潜,倡“性灵说”的袁枚,倡“肌理说”的翁方纲。散文有“桐城派”与“阳湖派”,词分“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

二、戏曲

(一) 关汉卿

关汉卿人称“元人第一”(戏剧家),其剧作多方面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尤其擅长刻划女性形象,同情她们在黑暗社会中的不幸遭遇,表现她们顽强抗争的精神以及善良机智的品质。《窦娥冤》是其代表作,而其中第三折《法场》更是全剧的高潮。窦娥不甘屈辱,不畏强暴的刚毅性得到了集中的表现,对天道、王法和官吏予以彻底否定并有力控诉,喊出了旧时代被压迫人民的共同呼声,做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二) 王实甫

王实甫的《西厢记》,以表现青年男女相慕相恋,歌颂反抗封建礼教的鲜明主张,和维妙维肖的形象刻划,优美清丽的语言,博得世人赞赏,其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抓住“暮秋天气”、“离人伤感”加以生发,将别恨离愁写得层次井然。景物描绘生动,心理刻划细腻,曲文自然华美。

(三) 汤显祖

汤显祖是明代最杰出的戏曲家,他的《牡丹亭》表现了反对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歌颂爱情的主题,是戏曲史上的杰作,第十出前半《惊梦》描写杜丽娘在美好的春光里慨叹深入闺阁的寂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曲辞优美,心理刻划细腻。

(四) 洪升与孔尚任

洪升与孔尚任代表了清代剧的最高成就,有“南洪北孔”之称。

洪升的《长生殿》铺演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情缘,其《惊变》一台,是全剧情节发展的关枢,全剧是写实和幻想的精湛结合。

孔尚任的《桃花扇》偏重写实。两剧都将描写的男女恋情跟社会政治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

大大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三、散曲

(一) 马致远

马致远乃元散曲大家。如李杜之于唐诗,苏辛之于宋词。他以丰富的思想情感注入散曲中,扩大了散曲的表现领域,加深了散曲的意境。其《天净沙·秋思》活似一幅秋郊夕照图,化景物为情思,于苍凉景色中反映出漂泊者的旅思羁愁。

(二) 张养浩与睢景臣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怀古伤今,揭示封建王朝无论兴衰更替都给人民带来灾难。立意精警,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制作新奇,讽刺辛辣,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四、小说

明清小说有以下总体特点:

1、从发展过程来说,明清小说是由大众的集体创作到文人的整理加工,进而到作家个人的创作。

2、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说,明清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极为宽广,按传统分类方法,即有历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英雄传奇等。

3、从文体特点来说,明清小说除了将文言系统内前代已有的传奇体和笔记体加以发扬光大外,又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创制了章回小说和拟话本。传奇体、笔记体、章回小说、拟话本

构成我国文言、白话两大小说系统的四种主要体制。

4、从艺术地反映社会现实来说,明清的优秀小说始终把塑造具有独特性格的典型人物作为中心课题,在“六大”长篇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的形象。

(一) 《三国演义》

了解该书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掌握其思想意义,艺术特色,熟悉几个主要人物形象,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

(二) 《水浒传》

了解《水浒传》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掌握该书思想意义,艺术特色,掌握几个主要人物形象:林冲、鲁智深、武松、宋江。

(三) 《西游记》

了解该书成书过程和作者,熟悉其内容梗概,掌握其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熟悉几个人物形象:孙悟空、猪八戒、唐僧。

(四) 《儒林外史》

了解吴敬梓生平、创作简况。掌握该书思想意义与艺术特色。熟悉几个人物:周进、范进、匡超人、杜少卿。

(五) 《红楼梦》

了解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和创作,了解《红楼梦》成书过程和版本,掌握该书思想意义与艺术特色,掌握几个主要人物形象:贾宝玉、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

(六)短篇小说

了解“三言二拍”,掌握《聊斋志异》。

附:近代文学(略)

关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关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内容摘要]作为职教的老师都知道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适应目前的新形势和新的要求。然而,怎样对课堂教学改革、度和量又是多少;怎样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为人处事的影响,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待我们及时加以解决。为此,教师除具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一定的基本素养外,还应该增加自我素质的培养,学生老师关系的再思考以及教学的及时反思。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为人处事、误区、反思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应该说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几乎每个教师都能脱口而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等等。但实施到具体的问题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和这些理念相矛盾实际情况,这时不禁有些茫然;有些困惑;有些误解;是不是还是应该沿用以前的传统教育模式?我们在积极实践的同时必须进行课堂教学上的反思,及时小结,及时调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相信终究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学院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走出误区,走向成功。 一、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误区一:课堂上只要有了“问题讨论”、“小组合作”就是改革了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过分强调知识传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学生只是作为纯粹的而且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为此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起能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发挥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如果在具体操作中不顾教学实际,专为讨论而讨论,并试图以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形式来渲染“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气氛的话,这就会容易走入误区,歪曲新课程的理念。记得我在上《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时,就犯过类似的错误。首先我把一个班级划分成四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回家预习下一次课要上的内容,等上课的时候,我从每个小组中抽一个学生上台说课十分钟,另外小组打分,最后一节课,我对学生刚才说课时出现的问题和差错进行讲解。本想这样的话,对于同一知识点,学生可以学五至六遍。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以及演讲水平。没想到的是学生在说课的时候,只是照着课本上的黑体字念了一遍。而且还为分数的高低争执。

【医学教育论文】慕课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慕课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将慕课在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临床基本技能教学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医学教育基本技能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出发,将慕课作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标准以及“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分析将慕课利用到现代教育技术、虚拟现实以及多媒体,通过音视频和计算机网络进行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慕课;医学教育;改革;探索 一、研究背景 越来越多的人将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称之为网络时代(Web时代),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网络越来越多的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通过互联网进行互动,了解彼此的信息,或者在闲暇时候进行娱乐,这已经变成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而作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教育,也受到了互联网的青睐,各种在线教育视频网站,网络公开课也已经渐渐深入我们的教育和学习中。自从2012年之后,人们往往将这种线上教学模式称之为“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音译过来就是“慕课”。

二、慕课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慕课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远程通信技术,从而能够有效地实现医生对于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创术、处理以及查询,从而有效的达到异地疾病的诊治、医学远程教育、卫生保健以及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等目标。利用慕课涉及到的远程医学教育主要有病理学、皮肤病学、内科学、外科学、精神病学、牙科学、医学影像以及咨询和会诊、手术示教等学科。慕课是医学院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走向医疗卫生岗位后终身学习知识的一个方便途径,也是医学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医务人员进行不断的学习、探索和更新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三、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探索慕课作为一种较为新潮的教育方法,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青睐和认可,也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来审视它给我国医疗领域制度变革、诊疗水平提升、就医条件改善,尤其是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带来的优势。 (一)远程医学教育领域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堂是学校教育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核心。为了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使全体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办学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理念 1、相信每一个学生能教好。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轻负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 20 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改革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应致力于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益;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级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并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实施策略 全体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学习和研究,大胆实践,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 1、成立由学校校长组长文彬,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各村校主任教师、骨干教师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引导课堂教学改革。 2、组建由分管领导、教导主任、各村校主任教师组成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小组,负责制订学校实施方案,并组织改革的日常工作。 3、抓实校本教研,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扎实开展研究,努力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4、坚持“自修+反思”型校本培训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小现象、现实真问题的反思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8515528.html,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题目 一、最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选题参考 1、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而奋斗 2、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为例 3、从技能竞赛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4、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探讨 5、工学结合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6、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7、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8、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9、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10、关于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1、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 12、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13、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脉络与变迁——基于教学政策文件的分析 14、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三维互动数字化教学 15、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难点思考 16、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17、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8515528.html, 18、《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之一 21世纪初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19、行业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 20、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3月18日) 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题目大全 1、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2、谈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考察德国巴符州职业院校的启示 3、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 4、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5、WTO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6、新阶段新起点新思路——我们眼中的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视点 7、新阶段新起点新思路——我们眼中的新一分界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视点 8、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9、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10、基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课程设计研究 11、积极推行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新教学大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12、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 13、企业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14、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对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检验也逐渐标准化、自动化、精确化、高效化。目前,医学检验已不再是以往的检测数据、检测三大常规的实验,而是逐渐发展为检验医学,符合现代化医疗的发展需求。 标签:新形势医院检验教育教学改革 1983年,我国开设了医学检验本科专业,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医学检验学也得到快速发展,我国有百所本科院校开设医学检验专业。 但是,医学检验学本属于交叉学科,发展速度过快,该专业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学制学位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阻碍了我国医学检验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11年,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指出,医学教育要努力为国家的医疗改革事业与卫生事业做贡献,加快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次年,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改革和调整了医学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制,让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有了正确的方向。 一、医学检验学人才培养模式与规模 现阶段,我国各高校的医学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规划培养规模,努力优化人才结构。医学检验专业市场需求旺盛,就业率高,发展状况良好,但是目前就业市场已出现饱和现象。所以,合理控制招生规模;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地域差异明显,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所以,现阶段,要不断满足城市社区、农村等地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目前,我国医学检验专业专科为三年制、本科为五年制,为了增强医学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可适当采取“5+3”的发展模式,详细点说,就是4或5年的本科教育加上3年的住院医师教育培训,培养出类拔萃的医生。 二、调整医学检验学人才培养目标及学制学位 我国尚未有明确同意的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目标、学制学位。1983年本科院校刚开始开设医学检验专业,5年制,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教学目标是培养检验医师。1998年,教学目标被改为培养医学高端人才,4年或5年制,毕业授予医学学士或者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出台,医学检验专业被改为医学技术类专业,学制为4年,毕业授予理学学位,致力于培养专业技能高、学习能力强、思维能力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科研能力强的高端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学制学位的调整是医学检验高等教育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医学人才需求的重要手段,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制学位的调整能有效提高人们对医学检验本科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与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与对策 摘要:文章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观点与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实践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它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生产建设和服务管理型人才的使命。在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经济建设对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急剧增加。但由于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时间不长,理论体系尚待健全与完善,教学经验也存在不足,因此,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 1.重理论知识轻技能教育倾向依然存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工学结合的办学目标,中国特色的课程开发初露端倪。在课程开发方面,先后经历了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即从普高学科体系到能力本位体系,再到工作过程体系。但是,多年来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对课程体系进行局部的调整,至今仍停留在对学科体系的改良上面。学科本位的思想在高职院校中依然存在,在教学实践中更

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体现出来。总之,“三段式”课程体系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整体的课程模式未能实现根本的变革,因而导致了人才培养存在系统性偏差的问题:重知识理论,轻能力和工作过程,学生毕业后不少所学的知识无法在专业对口的岗位进行运用,而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在学校却没有学。因此,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转变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观念,把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应该说,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核心课题,但影响这一项攻坚课程推进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我们应该认真总结高职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加深对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构建基于工学结合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思路。 2.培养实践型、适用型、发展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明显增强 只要留意目前的新闻即可发现,目前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社会要求高职院校提供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又有较高的实际技能的职业型人才,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往往具有一定的书本知识,而缺乏足够的实践能力,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社会所需要的并不是仅具有一个方面实践能力的人才,而是具有多方面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较广的适应面,又要有突出的特色、专长。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知识技能到数量等方面都是不断变化的、不断发展的。高职院校必须洞察和适应这种变化趋势。 二、积极探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 1、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是什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4、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的培养方案。 (3)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4)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关键。培养学生获得“多证书”。 (5)产学研结合,院企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 (6)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的办学方向。 5、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 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院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6、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更加讲求实效,减少相关课程内容重叠,注重改造重组,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专业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计算机应用、英语和人文等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柱。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专业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院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的机制。 7、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对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文化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进行简述,并提出几项改革措施,以期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改革机制;理论研究;师资队伍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教育改革步伐也随之加快。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现今职业教育学校中,大部分只注重专业课教学,忽视了文化课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重专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 一、职业教育文化课程的重要性文化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学校整体课程体系和学生全面发展有三方面意义:(1)完善知识结构,文化课和专业课都是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专业课以专业知识为主,而文化课以多样的素质教育为主;(2)培养能力,文化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3)丰富学习底蕴,文化课有将各种学习经验融合成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的作用,丰富学生底蕴,形成文化知识。

二、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因 (一)职业学校发展 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格,职业学校办学实力迎来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职业学校必须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文化课是职业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学校的发展前景,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成为职业学校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课程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职业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越来越重视,这也意味着教学课程也要跟上时代的要求。教学课程的内容是学生接受的知识,因此,学生素质培养的方向及结果来自教学课程的内容,教学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这两点才是教学课程内容的关注重点。所以,教学课程发展是文化课程改革的原因之一。 三、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文化课程改革的统筹者 职业教育的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必须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和指导,而教育行政部门在管理和指导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遵循我国文化课程管理政策,实行课程改革督导检查和课程成果申报评审两项机制,对教学方案、学习标准等及时评估审查;第二,为引导职业学校工作者亲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决定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继续在我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革方案如下: 一、课堂改革思路: 1、以设疑激趣为先导;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3、以揭示规律为重点; 4、以精讲精练为策略; 5、以学生参与为途径; 6、以整体教学为目标。 二、组织形式和改革范围: 在董事长、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由教科室牵头制定改革方案,并会同教研组长一起负责改革方案的落实。除音体美学科外,其余学科均参与这次改革。 三、课堂改革的基本模式: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突出主体 1、先学后教:先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后教,是指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的点拨、解疑、归纳和总结。 2、精讲精练:学生的自学、教师的讲授、学生的练习大致各占三分之一(根据学习内容灵活掌握)。 3、突出主体: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四、课堂改革的操作程序: 1、教研组下设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本年级本学科改革方案的实施。 (1)组织本组教师集体备课,确定各单元和每课的重点、难点、授课形式和方法,设计每课的预习题; (2)组织本组教师分工完成每课训练题的设计,做到资源共享; (3)负责课堂改革进程的安排、检查和记录。

2、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改革方案的督促、协调和管理。 (1) 负责“自测题”设计的检查、指导; (2) 组织组内的研讨课和研讨会; (3) 今后学校定期举办校级的研讨课和观摩课,组织形式每大周分两次举行:第一次单周四、第二次为双周三,每次一人;参与人员为本大组的所有本学科老师,参与办法为定期举行但不定人、不固定教研组和不定年级组的办法提前一天通知相关的教研组、年级组及相关老师。这样的目的是让老师把功夫花在平时,始终如一的专心备课、钻研教材加强教研组老师之间的教研氛围。 (4)、研讨课采用上课后立即点评形式,评课人员有校长室、教务处指定至少三名主评人和所有本学科老师全员参与的形式; (5)评课的标准:其他老师先评,主评老师后评;以提出该任课老师在本节课中存在问题为主,提出优点为次;坚决杜绝以往的那种蜻蜓点水、碍于情面和全是好话,套话;要讲真话提真问题和真缺点;目的是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我校升学率和社会知名度!办成真正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全县名校! 五、课堂改革中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课标,熟练把握教材和知识点的规律性; 2、自测题的设计要形式新颖、题型多样、重点突出、题量适当,要分出层次和梯度;教师要及时评判每课的训练题,并在自习课上对答题有误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 3、课堂上要突出学生主体,课堂活动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讨论题要有探讨的价值,讨论的形式要大、中、小结合,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4、作业当堂完成,中考学科可布置课后预习题和适量迁移作业,其他学科不许留课后作业; 5、把自习课还给学生,分给各科。教师在自习课只许答疑或个别辅导,不许把自习课当成讲读课。 7、备课组长填写备课记录。 8、自测题格式:由教研组长和教研组成员讨论决定。

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性教学管理课堂要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改革已是风起云涌。表面上看,无论是借鉴还是尝试,各级各类高职学院的教学改革均不甘落后,都有振臂高呼之意,但当我们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没有多少实质上的变化。 一、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高职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现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是什么原因导致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呢?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意到“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管理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取决于最差的[1];同样道理,改革成效好坏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面”上。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高职学院管理者偏重于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按照某个理论或某个模式规定教师应该怎样,学生应该怎样,这样就限制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有的高职学院鼓励教师创新,但不注重总结、完善,常常是“虎头蛇尾”,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收获不明显。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是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如此。根据“系统原理”,只有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整体联动,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当然,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考”似乎更是责任重大。“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对职业教育尤其重要。 由此看来,没有管理层的推动就不可能最大程度地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二、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2]。 传统的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量对应的是效率,质对应着效果,有效就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 但对高职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举例来说,某一堂课的教学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态”,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 所以对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 首先,高职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 意见 【法规类别】中等教育 【发文字号】京教职成[2009]2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9.03.12 【实施日期】2009.03.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京教职成[2009]2号) 各区县教委,各中等职业学校: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和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京政发〔2006〕11号),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整体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意见。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课程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北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快了职业的分化和综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变化迫切需要学校转变教育观念,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构建体现职业教育规律、具有职业特色、能够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 (二)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密切相关的一种教育类型,在人才观、课程观和教学观上与普通教育具有本质区别,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各方面也应该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多元智能的人才观、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职业教育应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具有真正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改革是学校特色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职业学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道路。特色不仅体现在学校的管理、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育人环境上,更应体现在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学校吸引生源要靠硬件设施、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专业,更要靠优秀的师资队伍和适应性、针对性强的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课程。 (四)课程改革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 革 戴士弘著

2007.4.

本书从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标准入手,育)的先进观念和微观改革的实践经验。单元教学设计,职教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与测评。 本书适合我国职业教育战线的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学习参考。 内容简介 全面论述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全书主要阐述了职业教育的基本观念,职教课程的职业院校的整体教学改革与教师职教能力的培训

苏志刚 本书内容根据作者的系列讲座整理。 近年来,作者在国内多所高职院校做过多次关于这个题目的讲座,全国各地听众反映热烈,纷纷要求文字资料。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机会成文,遗憾地未能满足多数听众的要求,现编写出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方便。 讲座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职业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听众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应,说明了该问题的普遍性和紧迫性。当前,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突破性发展。截至2006 年末,全国已有高职院校1145所,从人数和规模上看,早已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的教学改革已经从宏观(全国、省市地区的布局等)发展到中观(学院、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和微观(每门课程与每位教师)。教改的中观和微观问题已经成为高职业教育改的最紧迫问题。本书全部内容就是针对高职业教育改的中观和微观实际问题的。 书中所举的课程教学实例,都是实际课程,不是为说明某种观点而杜撰的。书中阐述的观点也不是单纯的理论探索,或凭空发发议论,而是经过实践证实有明显效果的。2005年起,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宁职院”)在全院以极大的力度,推行了本书所

说的“课程教学的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 以及“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及测评”工作(以下简称“培训及测评” )。宁职院苏志刚院长说:“这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院以来,规模最大、质量最高、影响最深、效果最明显的一次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活动” 。2006 年末,就在培训及测评工作的尾声中,宁职院迎来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评选工作。有了“培训及测评”工作的基础,两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院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和成果得到专家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 2002 年末开始,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培训及测评工作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在深圳技师学院(深圳高级技工学校)全面推行两年,取得了教改的明显效果。最早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培训测评工作的试验也取得成功,至今仍是该院新员工培训的保留项目之一。 随着宁职院教改成功经验的广泛传播,关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系列观念和做法,引起越来越多同行的高度关注。本书的内容,就是以近十年来上述实践经验为背景展开的。 本书内容的主线,是当前教学第一线大家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对涉及到的观念和理论只做了简单提示。事实上,书中介绍的所有工作,都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熟悉当代教育理论、认知心理理论的人都可以看出,书中的所有重要观点都是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性学习理论、行动引导教学理论等等为基础的。 全书分成上下两篇,分别对应“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和“职

医学教育及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现状

医学教育及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现状 医学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人类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医学,为了把长期积累起来的医疗经验传给下一代,便产生了医学教育。起初是以师带徒的形式,随着知识量的扩大和对医务人员需要量的增加,学校形式的医学教育便应运而生。中国早在公元 443年刘宋王朝已设立了官方的医学教育机构;公元9世纪,意大利萨列诺医学校开始闻名于世。 一定社会的医学教育要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且直接受到卫生和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与此同时,医学教育反过来又对它们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为社会培养医疗保健人才,保护社会劳动力;把医学知识和经验世代积累下来,传授下去,实现医学知识的继续和再生产。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欧洲出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认为教育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地学习的过程。在这种思潮的启发下,目前国际上医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一个医生接受医学教育也是一个终身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基本医学教育,即医学院校教育,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是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以后,在所学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接受专业化培训,使所学知识和技能朝着某一专业方向深化;继续医学教育,是在完成毕业后教育以后,为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继续不断掌握新知

识、新技术的终身过程。这三个性质不同的教育阶段应紧密地衔接,形成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过程。 中国医学教育的历史中国的医学教育始于南北朝,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以后,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外国教会在各地陆续办起医院,进而招收学徒,创办医学校,西方新医学教育引入中国。1866年美国教会在广州创办了博济医学校,1881年清政府在天津开设医学馆,继之,1903年在北京京师大学堂内增设医学馆。这以后全国各地建立许多医学院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上确立了初等、中等、高等、研究生和进修教育等形式的教育结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多层次的医学教育体系(见表)。在发展现代医学教育的同时,又奠定了中医药教育基础,发展了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学教育。 医学课程设置18世纪后,生物学理论、显微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奠定了近代实验医学的基础,以生物学为带头学科的生物医学模式形式并逐渐在医学中占据了统治地位,直接影响到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医学教育随之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包括:①公共基础课,包括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文化和品德教育;②普通基础课,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为学习医学打基础;③医学基础课,关于人体正常及异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以及治疗预防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学习临床医学打基础;④医学临床课。其教学安排是以学科为单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一般后医学,先基础后临床,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为医前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完整版)

方案编号:YT-FS-6861-68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完整版) Develop Detailed Rules Based On Expected Needs And Issues. And Make A Written Plan For The Links To Be Carried Out T 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完 整版) 备注:该方案书文本主要根据预期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步骤。并对将要进行的环节进行书面的计划,以对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确保方案的顺利执行。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真正把课堂教改模式抓到实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学生素质,提升自我教育科研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

发展新局面。 二、实施策略 (一)导学案设计 1.认真学习新课标,充分了解学情。钻研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准确把握每节课的目标及重难点。 2.多从学生角度思考,严格控制教师讲解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知识的生成,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的能力。 3.教师语言要以引导点拨评价为主。引导点拨要把握好深浅,组织教学要机制科学,评价更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4.程序设计要符合课型特点,形成科学的模式。新授课:情境-问题-策略研究-达标检测;练习课:回忆总结-练习巩固-达标检测;复习课:构建知识框架-方法梳理-典型题目训练-达标检测。 (二)课堂教学 1.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积极的发言中了解学情,适时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温岭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台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从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办学实际出发,努力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加快推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温 岭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增强选择性。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教育之本,尊重学生的可塑性变化,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的选择性需求和成长意愿,在教师有效引导的同时,赋予学生更多的课 程选择权、专业选择权、学制选择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突出专业性。将专业教育贯穿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始终,在夯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分别开发满足直接就业需要的课程系统和满足继续升学需要的课程系统,建设既能突出专业特点又能适合综合发展的多样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追求实效性。摒弃阻碍课程改革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改革与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注重灵活性。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灵活多样的资源,创新灵活多样的途径,不断充实和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形态。 坚持统筹性。做到近期和长远相统筹、局部和全面相统筹、点和面相统筹,整体规划,渐次推进。2015年上半年,由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在部分专业先行试点,积累经验.2015年下半年,全市全面推行中职课程改革。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多样化选择机制。

戴士弘教授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导读

戴士弘教授《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导读戴士弘教授是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专家,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课程的评价标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如何改造传统课程教学、如何进行课程的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理论建树,并且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一、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上篇) 目前,职业院校对课程进行评价,通常要靠督导或同行听课打分。听课打分表上的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专业内容熟练正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语言流利富有感染力、逻辑思路流畅、教态自然、板书精心设计。教学符合计划进度、教学文件齐全、多媒体使用得当。课堂管理效果好、能够教书育人等等。这种常规的评价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评价方式不合理,二是评价内容不合理。职业教育课程评价应设立新的标准:第一条就是,课程效果的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以教师为主体;第二条,是职业教育课程应当突出“能力目标”;第三条,是能否用恰当的任务进行能力训练。 传统大学课程教学以学科为导向、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应试为基础、以逻辑为载体、可以开出理论和实践分离的课程。但职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开出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职业教育课堂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不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种做法无视职业教育的职责和定位,把传统高校的一套做法直接搬到职业教育课堂中,形成普通高校课程的“压缩饼干”。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开出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当前职业教育院校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知识的盲目传授和盲目积累。职业教育课程必须首先确定明确的能力目标。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知识目标仅仅是第二位的目标。今天职业教育院校要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高技能的企业人,而不是面向考场的博学的读书人。所以,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就有以下几项: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在高职院校所

慕课时代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慕课时代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慕课(MOOC)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 ___,它实现了教与学的全程参与,带来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化。下面是搜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目的浅析慕课时代医学教育教学 ___与建设。方法慕课(MOOC)是一种能实现教与学全程参与的新型在线教学模式,能对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深化 ___,因此慕课也开始引起更多人的 ___和重视。结果作为现代医学教育教学来讲,应将慕课发展当成医学教育教学 ___的契机,对 ___的医学进行选择,并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面向医学教育工作人员、学生和国际建立科学的、符合医学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慕课。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慕课内容、特点的分析,探讨了慕课时代医学教育教学 ___与建设。 慕课时代;医学;教育教学; ___;建设 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更加成熟和完善,网络教育也开始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慕课的本意是大规模在线开放式课程,也就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1]。慕课将以视频为主,同时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课程发布到互联网上,让全世界范围内的学习者去学习,在我国真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后,慕课也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领域中的热点和重点。

慕课能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最广泛的教学资源共享和课程模式的互动。慕课课程可以分成线下和在线课程。线下课程具体包括学习社区、翻转课堂、讨论区、固定地点、时间的课程解答和其他形式的互动等。在线课程则包括教师制作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者参加构建的课程内容,具体包括考试题、简短测试题以及课程视频等。慕课不但 ___了现代教育技术,同时也改变了现代教育体制、观念、教育方法以及人才培养等。慕课的本质其实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 ___实现共享的现代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慕课能有效实现教与学的全程参与,慕课的在线课程能有效实现共享,同时学习内容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慕课的学习方式符合现代数字化时代的碎片化学 ___点,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时间[2-3]。 2.1建立完善的医学共享平台 在建立医学教育慕课资源共享平台前,应该对我国现阶段的医学高等教育现状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我国医学院校的优势和定位进行明确。通过相关 ___的统一协调,来建设医学教育的慕课资源共享平台。国内的医学院校之间应该要加强合作,形成完善的校际联盟,对医学教育慕课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设计和规范进行完善,加强医学院校之间的信息融通,并慢慢建立完善的医学教育慕课公共___资源共享平台,让医学院校之间的 ___教学资源能真正实现共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