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王棣华-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

王棣华-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

王棣华-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
王棣华-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

第12卷帮4期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V01.12No.42005年8月JOURNALOFHUNANBUSINESSCOLLEGEJun.2005

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展望

王棣华

(东北财经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5)

【摘要】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有所不同,对传统成本控制产生了较大影响,应当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加强其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控制效益。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107(2005)04--0032-03

一、高新技术企业对传统成本控制的冲击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不同于传统企业的特点,对传统的成本控制产生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控制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传统企业的成本控制主要围绕各责任中心的有形资产的耗费进行监控,重视实物资产的管理。高新技术企业更重视知识资产管理,表现为投资取向以智力投资为主体,人员组成以高智力员工为主体,资产组成以人才和知识物化的无形资产为主体。成本控制更应当体现“人本管理”思想,注重对人才知识的保护和充分利用,要求成本控制方法也应有相应的发展,即要力求做到数量因素与质量因素并重,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数量计算与综合判数相结合,讲究方法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2.成本控制战略发生了变化。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在成本再生策略的引导下,成本控制战略发生了变化,即开始由内向外,由局部到整体,由短期到长期,由静态到动态进行转变。其中,研究开发成本与收益、风险成本的衡量,以及全球化市场运行成本的分析等将不断受到重视。同时,从成本资源的配置角度看,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企业竞争力具有直接影响,人力资源成本将成为企业价值的重要影响因素,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将成为成本控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变化。与制造环境的变迁相适应,成本费用的分配面临挑战,正向作业成本的方向转变。以制造费用分配为例:长期以来主要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而随着高新技术的比重越来越大,直接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结构内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因此,若成本费用分配仍以工时为标准,必然会使产品成本信息失真,据此做出的短期经营决策和业绩评价就可能出现较大失误,也不利于成本控制。以作业为基础的作业成本管理将在未来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物流系统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存货控制模型正受到挑战,“零存货”控制模型将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得到普遍应用。传统企业责任会计中划分成本责任中心和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等内容,是与多层次分权式管理和大规模生产相联系的。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结构中间层次的减少和生产规模的小型化,这些内容就需要更新。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寿命周期短、小批量生产的高科技产品,其特点是着眼于创新,不断开发和引进高科技产品,同时接受顾客的特别订货并及时交货,即不仅要考虑产品定价的成本,还要考虑需求量。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成本控制方法必然要有新的发展,成本控制手段也要现代化,从人工处理信息向计算机处理信息发展。

4.成本控制评价正在向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融合

(收稿日期)2005--06-20

【作者简介]王棣华(1962一),男,江苏沐阳人,东北财经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研究员。

33

的方向发展。传统企业成本控制评价,主要考虑财务指标。高新技术企业资本主要以智力资本为主,成本控制评价和选优应以方案可能产生的全方位效益为出发点,高瞻远瞩,立足全局,企业的前瞻经济及其增加值备受重视。前瞻经济是企业的预期成长效益,是可以预测的未来收益的程度。这一目标在高新技术企业体现为通过产品销售、风险投资等充分实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收益最大化的可能程度。企业前瞻经济及“增长动力”、未来增加值的重要性将大于目前收益。未来成本控制评价体系中,如果没有反应客户满意度、员工成就感、员工投入程度、企业稳定增长等非财务指标,仅仅依靠财务指标是行不通的。企业成本控制评价还需要提供多种非货币性的综合管理考核表,比如新产品开发情况,产业结构调整对企业的影响等背景信息。综合计分卡、经济增加值、自由现金流量等广泛应用,就体现了企业评价方法发展的一种方向。总之,企业只有将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进行成本控制的综合评价,才能全面、系统地分析出每个企业成本控制的绩效情况。

5.成本控制中的风险意识迸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特性。为此,要求成本控制从预测、决策、计划、分析、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对风险有足够认识,采用正确的方法加以计量,以确定其对项目及企业的影响。成本控制风险预测模型主要由监测范围与定性分析、预警指标选择、相应阈值和发生概率的确定等方面内容组成。成本控制风险管理是一种主动的风险管理,它要求突出预见性,能系统辩认各种不确定风险,并能够以战略眼光强化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

二、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战略

1.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战略应围绕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制定。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技术战略关键在于培育和发展能使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的核心能力。所谓核心能力是指企业通过对其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有机结合与发挥,而能有效地获取、协调和配置各种资源和技术一体化的优势能力。核心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即企业特有的技术诀窍与技术状况,包括技术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管理体系,即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合理的激励机制、内部培养计划及管理方法等;技

术体系,即有形的技术系统和无形的知识系统;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即企业内占统治地位的态度、行为和规范。

提升企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基本战略,因为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成本控制战略等职能战略是企业外在和显性化的战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任何企业单是依靠某一项或几项职能战略,最多只能获取暂时的优势,唯有培育核心能力才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战略。具有核心能力是企业追求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成本控制战略应当有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技术创新。这是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要充分认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建立研究和开发机构,同时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二要瞄准国际先进企业,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和主导技术发展方向,找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差距,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创新规划;要重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三要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强高新技术研究,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并投放市场,增加收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高,核心能力不断加强。四要高度重视企业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应当高度重视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人尽其才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大环境。要重视全员培训。企业的创新是全方位的,仅靠少数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难以实现创新。通过培训,会极大挖掘出员工的潜力,不断产生各种创新活动,包括成本控制创新,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2)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提高核心能力的基础,今后,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高新技术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应该从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必然性要求和迅速提升核心能力的内在要求山发,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围绕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经济全球化,谋划和构建新的企业文化,形成良好的企业整体价值和品牌文化,为培养和提升核心能力提供全方位服务。

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文化创新,一要根据自身特

点,形成符合实际、独具特色、能为企业广大员工理解和接受、能容纳全体员工利益要求的企业价值观。二要塑造更具个性和特色的企业精神,体现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三要培养团队精神。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控制成本。四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要培养和造就企业家队伍。

2.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战略应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相一致。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结构较传统企业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成本控制战略应当与之相适应。这些变化可概括为:

(1)扁平化。就是减少中间层次,增大管理幅度,促进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其优势是:节省管理费用开支;高层领导可以较容易了解基层情况;有利于促进基层管理人员的成长;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程度;纵向沟通联系渠道缩短。

(2)小型化。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信息时代,压缩企业规模已成为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时尚,受到百般青睐和广泛推崇。在激烈竞争的今天,他们对“船小好掉头”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企业组织结构小型化,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减员增效、内涵发展应当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选择。

(3)柔性化。就是高新技术企业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把在不同领域工作的具有不同的知识和技术的人集中于一个特定的动态团体之中,共同完成某个项目,待项目完成后团体成员各归各处。这种动态团体组织结构灵活便捷,能伸能缩,富有柔性。目前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呼声越来越高。一种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职能的机动团队组织如同雨后春笋般遍地萌生。这种机动团队的优点是灵活机动、博采众长、集合优势,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且能够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还推动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4)虚拟化。高新技术企业虚拟组织将会大量出现。电脑软件及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将加快这一时代的到来。届时企业不必再去建造庞大的办公大楼,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形式的流动办公室。组织形式将由以往庞大的外壳逐渐虚拟化,流动办公、家庭作业必将受到广泛关注。随着组织结构的虚拟化和家庭作业人数的增加,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管理将成为企业领导和管理者需要认真解决的新课题。

(5)网络化。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形式集团化;经营方式连锁化;企业内部组织网状化;信息传递网络化。

互联网时代经济的一个根本特点在于削减高交易费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核心思想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降低交易费用,实现结构扁平化。这个思想中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实际问题是它本来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却因自己系统庞大反而带来更多交易费用。特别是很多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管理结构并不复杂,如果用这种成熟的、适合大企业的管理软件,肯定成本非常高,所以企业在进行资源规划过程中不能求大、求全。对于软件公司,其在设计和规划时结构可以大,但在提供给客户的时候未必大,原因在于它要帮助企业降低管理成本、交易费用,如果在这个环节上加大了管理成本或交易费用,就会与企业规划的初始设想背道而驰。

(参考文献】

[1]胡玉明.高级成本管理会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2]李兆阳.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产业化[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日]今井正明.现场改善一低成本管理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王又庄.现代企业成本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5]王棣华,新经济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J].会汁研究,2001,(8).

[6][美]爱德华.J.布洛切等.成本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周小红)

文献综述--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本科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专业班级:会计学11 学生姓名:曹彩云 指导教师姓名:章文芳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3 年 4 月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文献综述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以生产耗费发生事前与成本控制过程及事后分析,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管理者往往重心都倾向销售业绩的提高,而忽视了成本控制的工作。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成本的降低是增加利润的有效方法之一,降低成本已成为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成本控制已经是一门非常系统的课程。国外学者一直对成本管理进行研究,并且很早就认识到成本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技术、质量、服务、成本)的核心。他们将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视为企部管理机制的运行效果绩效指标。 1987年,库珀和卡普兰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品》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cost driver,成本驱动因子)理论,将成本比作因变量,各种独立或相互作用着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认为成本是各种独立或相互作用着的因素合力相互影响的结果。他们还是认为,业务量,比如产量,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动因。主要论述了业务量对成本的制约作用,但没有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按照这一动因决定思想,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于产量的弹性预算等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成本动因理论的提出,将成本控制从理论上提升到了系统的高度,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成本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 Roger J. Binder提出成本控制是通过降低成本以提高企业成本效率的一个广泛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活动。企业在具体产品生产领域运用成本控制方法,监测、评估并最终提高其在特定领域的效率,如:部门、生产线,及内部管理的操作过程。他提出成本控制的两种应用形式:行为的管理和监督,绩效评估。 厄休特·库恩(美)在《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控制》中提出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控制是事关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Robert W.Ingram博士(亚拉巴马大学会计学院讲席教授)提出了按成本-预算-资本支出-内部控制-业绩评价这条主线剖析管理会计,以企业经营的日常管理为背景讲解成本会计。这些都使成本控制这一课题更加丰富与详实。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浅析企业成本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浅析企业成本控制 【摘要】对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成本控制起着及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商品销售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企业的成本直接影响了产品的销售价格,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是企业更好的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分析了目前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成本控制;问题;措施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一、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滞后。目前我国在企业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其系统性差。我故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个成本管理方法,对于各方法之间的联系研究的较少,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缺乏联系,采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后与老的方法衔接不好,使成本管理缺乏连贯性,并加大了管理成本。传统成本研究局限于企业内部,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只重视生产成本管理,忽视供应成本管理。只重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视生产前的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 2.成本管理观念落后。对于成本管理的范围、目标和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理解不准确。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仍局限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忽视了企业内部其他成本的

管理。成本管理的目标局限于降低成本,且主要通过节约的方式,不关注企业的成本效益。不能应用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传统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规模效益和增强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谈判能力的途径降低产品成本。 3.企业成本管理方法落后。首先企业成本管理不全面系统,事前缺少科学的、可行的成本预算和成本计划,事中没有有效控制,事后的总结分析不科学,没有将成本管理切实贯穿于企业生产全过程。其次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没有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企业成本原始记录不完整,资产的定期和不定期盘点制度执行力度不强,预算管理和计量验收等基础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个别企业只求形式,不讲实效,制度完全失去了监督和考核作用。极个别企业成为“无收支计划、无正常审批手续、无领报制度”的三无企业。再次企业没有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和市场环境来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成本考核制度,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考核执行力度不大,不能充分的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4.企业成本管理的管理主体确定不全面。长期以来,企业都将成本管理作为财务部门和企业领导人的工作,没有将企业成本管理落实到各个发生成本和影响成本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出现了财务工作这不知道成本发生的过程,更不了解影响成本的原因,而发生成本的部门没有成本意识,不能主动的寻求减低成本的方法,企业的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了有效的成本发生主体的支持,严重影响了企业成本控制的效果。 5.成本信息资料失真。部分企业由于财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熟练程度较低导致了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对会计政策的误用;传统核算技术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甚至个别企业的财务工作者人为的伪造、编造成本记录或凭证;隐瞒或删除成本的实际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成本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来对成本进行不真实的核算和记录。显然,依据这些不准确、不真实的成本信息来做出的的成本预测、决策、计划就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也不可能使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提高,

2021年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2021年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完善,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过去的几十年,多选择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给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发展观念以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合未来的发展要求,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已经成为企业制定相关发展策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目前,对于环境成本的相关界定及核算和控制方法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规范,企业的环境信息也未列入强制性披露范畴,环境成本的控制动力不足,短期效益并不明显。另外,大多数企业实行传统型的事后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忽视了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反馈性的控制,忽略了环境成本全过程循环控制的重要意义,导致环境成本控制的效果不佳。PDCA管理循环包括:PLAN计划,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DO实施,实施行动计划;CHECK检查,评估结果;ACT处理,对不满意结果返回到计划阶段,或对满意结果的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鉴于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着复杂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将PDCA循环应用于环境成本控制,能够契合环境成本控制的特点,实现对环境成本的持续性、战略性及反馈性控制,有助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结合PDCA 循环理论,对于探寻全面性、系统性和反馈性的企业环境成本循环性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模糊 企业作为环境成本控制的主体,其对环境成本的所采取的态度直接决定其控制效果。大量公司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治理和控制的目标,或者目标未结合实际情况,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这种方式使环境成本控制存在较为严重的片面性,对于环境成本的重视并未从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环境成本控制并未立足于企业的长期战略的实现和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更多的将成本控制的目标设定于企业短期经济效益的增长。 (二)控制范围与方法不完善 从时间维度来看,目前,受传统成本观念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影响,大部分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主要集中于事后阶段,即集中于产生环境问题的阶段。通过采取措施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进行弥补性的事后控制,而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以及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并未重视环境成本的预防和控制。从空间维度来看,受环境成本的外部性特点影响,绝大部分企业只重视企业内部真正发生的环境成本并对其进行控制,而产生于企业外部的环境成本其控制和预防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综合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看,企业对于环境成本控制范围的界定普遍存在问题。此外,我国尚未建立起环境成本控制的方法体系,企业也缺少相应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从国家现有的会计准则以及当前的环境法律法规来看,在对企业环境成本计量与披露的要求方面,并没有明确规定。同时,企

勘察设计单位需要项目管理(1)

勘察设计单位需要项目管理(1) 项目治理确实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治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打算、组织、指导和操纵,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治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和谐和优化。 从70年代开始,项目治理作为治理科学的重要分支,对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组织形式,改善了对各种人力和资源利用的打算、组织、执行和操纵的方法,从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对治理实践做出了重要的奉献。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进展并成为支柱产业,项目的特点也发生了庞大变化,治理人员发觉制造业经济环境下,治理的重点专门大程度上在于过程的合理性和标准化。而在信息经济环境里,事务的专门性取代了重复性过程,信息本身也是动态的、持续变化的。灵活性成了新秩序的代名词。他们专门快发觉实行项目治理恰恰是实现灵活性的关键手段。他们还发觉项目治理在运作方式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内外资源,从全然上改善了中层治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纷纷采纳这一治理模式,并成为企业重要的治理手段。通过长期探究总结,在发达国家中现代项目治理逐步进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成为现代治理学的重要分支。 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项目治理不仅普遍应用于建筑、航天、国防等传统领域,而且差不多在电子、通讯、运算机、软件开发、制造业、金融业、保险业甚至政府机关和国际组织中作为其运作的中心模式,例如AT &T、Bell(贝尔)、US West、IBM、EDS、ABB、NCR、Citibank、Morga n Stanley(摩根.斯坦利财团)、美国白宫行政办公室、美国能源部、世界银行等在其运营的核心部门都采纳项目治理。

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企业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社会组织,其目的在于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其中,成本核算是中小企业获得利润乃至生存的关键。因此,在企业运营中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核算,寻找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国外成本核算的研究现和发展趋势状 国外的文献主要从成本核算的内容以及其对影响企业追求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这些研究都体现着成本核算对企业的重要性。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布洛克在《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中提出了成本核算在会计和管理领域中对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性:在这样竞争激烈的时代,平淡无奇的公司很难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每种组织或者每个公司都应该拥有各自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吸引较多顾客,而较低的成本或许成为某些公司的竞争优势。低成本是会计领域乃至管理领域比较注重的方面,这样才能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为顾客或者股东增加价值。 1987年,库珀和卡普兰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cost driver,成本驱动因子)理论,将成本比作因变量,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认为成本是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合力相互影响的结果。他们还是认为,业务量,比如产量,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动因。主要论述了业务量对成本的制约作用,但没有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按照这一动因决定思想,把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于产量的弹性预算等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成本动因理论的提出,将成本核算从理论上提升到了系统的高度,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成本核算对企业的重要性。 厄休特·库恩(美)在《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核算》中提出项目成本与进度综合核算是事关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Robert W.Ingram博士(亚拉巴马大学会计学院讲席教授)提出了按成本预算一资本支出一内部核算一业绩评价这条主线剖析管理会计,以企业经营的Et常管理为背景讲解成本会计。这些都使成本核算这一课题更加丰富与祥实。 在国外,成本核算已经是一门非常系统的课程。而在成本核算的研究上,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大

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一)

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一) 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相比,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下列特点:一、成本管理理念不同。传统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理念的主题是控制,即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要求,对各项资金耗费进行事前预计,确定控制的标准或目标,然后进行核算,对实际与标准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考核,并采取相应措施,旨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顺利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理念的主题则是创新,即不断地投入各种资源,尤其是对取得突破可能性较大的专项技术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局部压强,使其能够在该点上实现突破,形成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并利用这种优势来谋取具有高附加值的经济回报。可见二者的区别是,一个侧重于保证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另一个则侧重于保证实现战略经营目标。二、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不同。在传统工业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传统工业企业之间,在产品技术和质量方面的差异比起高新技术企业之间往往要小得多,这就决定了传统工业企业不得不把成本作为决定其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来对待。邯钢人在对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就是要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物耗、能耗和产品成本。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管理制度也是为了降低成本费用,保证经济效益。这表明对于传统工业企业,选择低成本战略是其成功的基础。而高新技术企业更注重于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和焦点集中战略,旨在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优势,以克服其人力资源高成本和销售、研究高费用的劣势。二、对成本形态核算与控制的需求不同。传统工业企业特别注重对制造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甚至将其视同为产品成本,著名的泰罗制和标准成本系统皆源于此。这不仅由于制造成本是企业在材料采购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项费用汇集的结果,而且还由于它在企业的总费用构成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决策当中所需求的成本形态也集中体现为制造成本。即使在市场条件、技术水难、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已今非昔比的情况下,传统工业企业仍然把对制造成本的核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高新技术企业核算制造成本、期间费用的主要目的是对外编制损益表、评价会计期间经济效益,由于这两项在成本费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低,所以对其加强控制的要求比传统工业企业要弱。而对于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物耗成本以及质量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与控制,高新技术企业对其需求强度日益加大。对于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核算需求强度加大,不仅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快、寿命周期短而在核算上更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而且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评价产品经济效益的模式也要求对其进行核算与控制,因为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在产品的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和小批试制方面有相当大的投入,另一方面又在产品的售后服务上有较大的投入,同时还要承担比传统工业企业更高的产品降价风险,所以仅仅遵循在很大程度上根据传统工业企业会计实践而制定的会计准则来计算产品成本,就会扭曲产品成本信息,使产品的相关成本内容不全,因而不能正确地评价产品在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谋求竞争优势。高新技术企业对物耗成本的核算与控制需求,更多地是出于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方面制度创新的考虑。这个意义是很深远的,不仅对于企业的微观管理是这样,而且对于国家的宏观管理也是这样。党的十五大确认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知识资本化”和“知识经济”问题,从成本信息服务的角度,需要对此作出必要的响应。近年来时兴的作业成本法和制造资源计划(MRP)等全新的核算与管理方法,都是针对这一变化趋势而出现的。四、对成本信息质量的要来不同。成本信息质量特征表现为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可否认,不同成本形态的信息,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标准也不一样。即使同一成本形态的信息,对传统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以产品成本为例,虽然传统工业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项目相同,但是构成成本信息质量的各项特征的重要程度和具体要求不同。对传统工业企业来说,其准确性是指在特定的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等)和特定的费用分配标准(材料耗用量、工时耗用量等)下所归集分配的成本是唯一的成本,

浅析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

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 摘要 成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经济指标,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反映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资及人力等的耗费。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尽可能的提高收益,降低成本。 成本控制是以成本为控制手段,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同时发现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素质,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也越来越完善,但是对成本控制本身的认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很多企业的成本控制停留在低级的阶段,缺乏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还存在着成本控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缺乏事前控制以及成本分析和考核不力等问题。本文从当前企业成本控制的实际情况着手,结合相关案例,对当前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成本意识、从战略角度进行成本控制、引入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等几点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价值链 Abstract Cost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indicator in the process of an enterpris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t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an enterprise, which also reflects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一、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一)经济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且 相互影响的关系。自然环境支持生产发展,在提供人类丰富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废弃物的回归。相关专家对各种污染物来源所作了分析,认为当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来自企业,并有持续增加的趋势。不过地球环境的承受水平却是有限的:一是资源的有限,尤其 是提供给企业作为原材料的物资及能源等是有限的;二是接受垃圾、 污染物排放,自然净化、恢复机能的有限。如果人类的生产发展超过 了地球环境的承受水平,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二)相关环境保 护的国际宣言、国际标准及世界各国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企业的 约束越来越严格。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有密切关系。 据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极大提升,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各种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约束。随着环境 保护政策、法规、标准的持续出台和严格执行,企业将逐步向“环境 保护导向性”过渡,其环境行为越来越受到约束。(三)企业要达到盈 利目标必须要承担环境责任。当前,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日益青睐,部分 国家已禁止无环境(绿色)标志的商品进入市场,我国也已于1992年 正式开始了产品环境标志认证工作,这将使对环境有害的产品终被排斥 在市场之外。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规定各级银行发放贷款时必须配合 环境保护部门把好关,对环境部门未批准贷款的企业一律不予贷款。(四)环境问题使企业成本增加、环境风险增大。主要表现在:预防性 法律法规大量增加,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国家对部分会严重污染环 境的原材料实施限制或禁止使用,直接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影响;企 业环保责任范围将扩大,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追究已不再停留在企业生 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而是扩大到产品使用过程和使用后回收利 用等方面。 二、企业环境成本及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内涵(一)企业环境成本的内涵。1998年2月,ISAR(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讨论了相关环境会计的

勘察设计单位的战略性薪酬管理理念

由于勘察设计行业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勘察设计单位传统的薪酬管理模式已经显示出较大的不适应性。本文从二级设计部门分配方式、设计人员的激励方式和职能管理人员的激励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勘察设计单位树立战略性薪酬管理理念的必要性。 Abstracts: Due to the change of market environment in the survey and design industry, the tradi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of survey and design work units isn’t unconformit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setting up a strategic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from that’s for secondary sector, for design staff, and for administrative staff. 关键词:勘察设计,战略性的,薪酬管理 Key Word:Survey and design, Strategic,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薪酬管理,对于我国众多从事业单位发展起来的勘察设计单位而言,曾经是很简单的工作,国家的统一标准省却了单位的很多烦恼;后来随着三项制度的改革,勘察设计单位在人员奖金的分配上获得了更多的自主空间,每家单位都设计了富有个性的奖金分配方式,特别是在生产人员的奖金分配上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式,也基本能达到激励目的。然而近几年却有越来越多的勘察设计单位发现:企业传统的薪酬管理模式变得很难继续满足需要,

采购成本文献综述

采购成本文献综述 会计 07-3 班关玉珍 4 号 国内研究现状 尽管国内对于采购历史悠久,但将采购视为新的战略性功能并提出,却是在20 世纪90 年代以后。过去,在许多组织机构里,采购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影响都比较低。直到进入21 世纪,人们的对采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降低组织成本的重要性才有了初步的认识,采购被视为企业价值链的源泉,采购职能从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变成管理的一个热点,人们也更深入的探求采购领域潜在的改进机会,在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我国管理学界开展采购的研究打开了新的局面。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有: 2004 年李雅萍编著的《采购物流》,2005年刘荔主编的《现代采购管理》,2006 年郭晖主编的《采购实务》,2007 年陶源、杨军主编的《如何控制采购成本》,2008年白世贞主编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系统》等。 文献方面有:李步峰、江勇和白庆华(2002)将Filip Roodhooft 和Jozef Konings (1996)的“供应商总成本”的计算模型与“所有权总成本”概念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与“所有权总成本”概念一致的计算模型。但这一计算模型比较简单,考虑到的成本因素比较少,无法全面地反映出采购物资在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对采购决策的影响。 郭思英在2003年的第 1 期《工作研究》的第21 卷发表的《把好材料价格关降低采购成本》中论述:材料价格在企业生产成本项目中能体现为直接材料成本,材料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价格,因此企业要强化物资采购管理,把好材料价格关,最大限度地追求最低的进料成本。 邵敬中、张帆(2003)认为TCC分析是战略采购的基本出发点,战略采购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业务供给渠道的过程,不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原料的简单交易。战略采购充分平衡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以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为宗旨,涵盖整个采购流程。此外,他们还认为所有权总成本等于价格、使用成本、管理成本三者之和。 郝皓、朱秋沅(2003)提出了面向需求链的战略采购。他们认为,面向需求链的战略采购是在需求链的拉动下,按订单制造的模式使采购运作更加贴近市场。面向需求链的战略采购能够更加有利于减少存货、节约成本以及加快供应速度。 刘晓、李海越、王成恩、储诚斌(2004)认为以往的介绍供应商选择方法的文献由于采购决策的不同,决定了所选用的准则、模型和方法不同,而许多文献并没有说明其模型与方法适用于哪一种采购模式,因此难以指导采购实践。他们采用分类的方法,系统地介绍和分析了自1973?2002年中公开发表的有关供应商选择的一些主要模型和方法,指出了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存在的问题,并且进一步指出未来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成本管理的比较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成本管理的比较 作者:卫汉明 作者单位:黄石高等专科学校,湖北,黄石,435003 刊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年,卷(期):2000,17(8)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2条) 1.蒋尧明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制度创新[期刊论文]-财经问题研究 1999(02) 2.陈卫星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 1998(1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梁莉丽.张雷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成本管理差异分析[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 2.刘凤学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优势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 3.王崇侠.WANG Chong-xia浅谈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期刊论文]-西北水力发电2006,22(4) 4.张如春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探讨[期刊论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3) 5.范宁.Fan Ning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矿山工程2006,35(3) 6.李炜刍议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8(17) 7.张传增.曲邵林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浅析[期刊论文]-黑龙江粮油科技2001,12(2) 8.蔡梅谈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期刊论文]-林业财务与会计2001(1) 9.赵刚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学位论文]2004 10.刘琴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探析[期刊论文]-现代商贸工业2010,22(6) 引证文献(2条) 1.刘松.高长元高技术虚拟企业运营模式及其成本管理研究[期刊论文]-工业技术经济 2006(4) 2.周汝构建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体系[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7c8527686.html,/Periodical_kjjbydc200008022.aspx

《浅析某企业的成本控制分析》论文提纲

某企业的存货管理分析论文提纲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成本在企业的营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它也是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在今天大多数行业尤其是制造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下成本控制工作的好坏更是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做好成本控制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自2008年以来,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制造企业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国外市场萎缩,而国内的生产要素市场的成本在进一步加大,企业面临着涅磐重生的机遇选择,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所以,成本控制重新被企业提升了高度,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特别是企业的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选择。基于此,本文通过选取一个典型的中国制造业公司,以企业的现实实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来揭示企业成本控制在企业成本管理、战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无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目标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案例研究法。通过对某制造公司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了解成本控制在企业中的影响和作用。 2、调查法,通过对成本控制的相关书籍和科研资料的研读、借鉴,增强个人的理论学习。 3、数据分析法,通过对该企业的采购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和服务成本等数据进行分析,来对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分析。 本论文最后的研究目标有以下三个: 第一,揭示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揭示成本控制在企业中的作用; 第二,通过对案例公司的分析,找出成本控制整体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 第三,通过论文得出的结论,给其他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三、论文主要内容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将重点分析论文问题的提出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本文的研究结构及研究方法。

勘察设计收入确认

勘察设计企业的收入核算分析 由于勘察设计行业的特殊性,其收入核算的内外部环境比较复杂,如何规范勘测设计企业的收入核算成了上级主管部门、审计、税务关注的问题,收入核算不规范会直接导致企业利润不真实。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1 勘察设计收入确认问题产生的根源 1.1勘察设计产品的特殊性 勘察设计企业一般都是知识密集型企业,主要是提供劳务,其最终产品是图纸,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当在完成劳务时确认收入,因此,对设计企业来说,图纸一旦交付使用,劳务即告完成,也应结转相应的收入。但实际工作中,设计企业图纸交付使用后,还有大量的后续工作,如变更设计、配合施工、设计复查、设计回访、技术控制、质量奖惩等不确定因素较多。图纸交付使用后,如果收到合同款全部确认收入,容易导致后续成本费用支出缺乏收入作支撑。 1.2劳务完成程度难以准确计量 勘察设计项目从勘测、初步设计、定测到最后设计完成,其中,有中间检查,室审、处审、院审等多个环节,其周期一般较长,有的需跨年度甚至几年,对一些正在进行中的设计项目到底完成了多少工作量很难准确的计量,提供劳务的结果不能准确的估计,即设计图纸在最终完成之前,很难准确地判断其完成程度。 1.3收支难以实现配比 勘察设计企业组织生产有其自身的特点,近年来,国家基本建设投入较大,很多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设计企业为了适应这一形势要求,很多项目的前期工作在任务下达之前都已进行,而这一部分前期工作发生的成本费用没有相应的收入配比;特别是有的项目前期工作已做,而项目因种种原因迟迟不能开工,等到企业消化掉这一部分成本费用,有的项目过若干年后又重新开工,使得项目的成本费用较少,导致收入与成本不配比。勘察设计企业成本构成中人工费占很大比重,有的设计人员一人身兼多个项目,其人工费支出很难准确归集到相应的工程成本中,相互挤列成本的现象比较普遍,项目成本核算不规范,有的项目只有收入没有支出等。 1.4收入的不确定性导致设计企业在确认收入时有所保留

物流成本控制文献综述教学总结

物流成本控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产业分化不断细化、产业链条逐渐拉长,物流时间和物流成本在产品总时间和总成本所占的比例显著提高。本文就从我国物流成本的构成、现状、衡量指标、控制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控制的途径和方法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 关键词:物流成本成本控制研究现状 1.引言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移动或时间占有中所耗费的各种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的说,它是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搬运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是在企业物流过程中,对物流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使物流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邓凤祥的《现在物流成本管理》也指出,研究企业的物流成本构成,合理控制企业物流成本,挖掘企业第三利润源成为现代企业经营发展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2.物流成本构成的理论研究 宋华的《物流成本的分析与控制》对物流成本的构成进行过具体的分析,他认为物流成本包括:物资流通费、信息流通费以及物流经营管理费。 (1) 物资流通费包括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包装费、流通加工费等。 (2) 信息流通费指处理和传送物流相关信息发生的费用,包括库存管理、订单管理、顾客服务等相关费用。

(3) 物流经营管理费用是指物流的计划、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方面发生的费用,不仅包括现场物流经营管理费用,而且包括本部的物流经营管理费。3.企业物流运营成本的现状研究 《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这本书,将我国企业物流运营成本的现状归结为一下三点: (1)物流运输成本高 李伊松和易华合写的《物流成本管理》中曾说过,运输在整个物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成本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5%-50%,占商品价格的4%-10%,所以运输费用的减少对物流总成本的节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运输过程中,返程或起程空驶、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和运力选择不当等不合理运输都会导致额外费用和消耗,打打增加物流运输的费用。同时,我国的运输业也现存很多问题,其中公路运输的低效率已成为物流业整体运营水平低下的关键原因,低效率的公路运输也抬高了物流成本。 (2)物流库存成本高 我国工业产品库存历年积累的数万亿元巨额存量难以消化,同时新生库存增量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之我见》这本书就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库存成本过高已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道障碍,它直接导致了经济节奏缓慢,运行质量变差、流通效率低下等种种恶果。 (3) 物流管理成本高 目前,我国物流业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也是企业物流成本偏高的原因。黎忠的《浅议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就将企业的物流管理成本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一下几点:

浅议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确保制造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我们大家都知道,利润大体上是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差,那么在销售收入和期间费用大体一定的情况下,只有降低成本,才能获得最佳利润。所以企业要严控成本管理,从而使企业利润最大化,进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2.增强制造企业的竞争力 众所周知,企业的竞争压力有外在的和内在的。外部因素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内部因素有全体职工的美好愿景。那么如果一个制造业如果使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在外部它可以击垮同行;在内部它可以满足职工较高的福利和工资薪酬,也能满足投资者的高额回报,那么企业的竞争力与凝聚力随之上升。 3.促进企业有效健康地发展 一个企业想持续有效地发展,那么它必须有一个足以它能够生存的利润保障空间,前面我们说过,无

论是让利、折价、折扣等方式销售是有一定限度的,之后制造企业就应该千方百计地寻求降低成本管理了,如不断地更新产品的设计,努力地从设计阶段就使产品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这样企业就会有持续的生命力,使企业蒸蒸日上。 二、当前我国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边的分析我们知道企业要想办的好,管理是关键;管理要想抓的好,成本控制是前提。制造企业,购进、生产、销售一条龙,所以更应该从最基础的成本控制抓起,下边我就谈谈实际工作成本管控过程存在弊端。 1.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控制机制不健全 首先主管领导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在他们的眼里,企业要发展,主要靠客户去生存,靠安全生产去保障、靠订单去发展,他们只顾眼前短期利润,忽略了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更忽略了对利润来源的详细分解,这是企业成本管理薄弱的主要原因。其次财务人员的监督机制不完善,财务人员每天做着简单的机械的流水作业,那就是事后用数据简单地对比,提供数据后上报,这种为了上报而收集数据所谓事后考核状况,是起不到有效的成本控制的,因为它缺乏考核的监督与评价,更缺乏有利的分析与升华。再有对生产

浅谈环境成本控制

浅谈环境成本控制 摘要:本文基于青岛爆炸案中油田企业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从环境成本控制的角度分析事故原因,结合中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论述了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环境成本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青岛爆炸案环境成本控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1月22日,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大事故,现场路面被掀起、车辆被掀翻,已造成55人遇难、9人失踪、136人受伤。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流入胶州湾原油燃烧。对海洋环境、生物、渔业、周边水产养殖产生直接影响。 综合经济性、安全性考虑,中国管道的使用年限是 30 年。国内油气管道在2003、2004 年之后大规模建设,大部分尚未超期服役。此次发生爆炸的东黄输油管道于 1986 年 7 月建成投产,至今已有 27 年。因此,管道缺乏定期检查和修理是一大原因。管道没有及时改道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根据《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 规定,原油及以上成品油管道与城镇居民点或独立的人群密集的房屋的距离不宜小于 15 米,与飞机场、码头、工厂距离不宜小于 20 米。一些石化企业在建厂之初,选址远离市区,甚至建在人口稀少的郊区。但是,随着城镇化发展,城市与这些工业危险源距离越来越近。 究其原因,是企业未充分考虑到未来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或者以节约成本为由忽略对防止环境污染的投入,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缺乏健全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因此有必要对环境成本控制进行深入研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是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才开始的。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层面的环境成本控制的实际应用更是鲜有。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的提高以及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企业面临的环境成本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这不仅关系这企业的盈利,而且也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及重要性

论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及重要性 成本控制是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流程中,是财务管理的关键部分。成本控制的实行是企业完成成本管理的重要保证,企业能否盈利,在其他条件因素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看成本控制的水平如何,产品成本的控制是企业竞争的关键之处,是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本立足点。具体而言,成本的控制还有以下的意义和作用: 1.加强对成本控制的实施能有效保证企业完成指定的成本管理目标。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为了达到预定的利润目标,一般都需要明确一个目标成本指标,以便对其进行深入的考核。企业加强对成本的管控,追踪成本指标在生产过程中的动向,如若脱离原始的计划安排,便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来减少这种偏差,从而保证了指定目标的如期完成。 2.成本控制的实施促进了企业生产的降本增效。 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价格是必须得考虑到的首要因素。通过有效的降低产品成本进而降低价格,也就相应增加企业的盈利。 3.成本控制的实施也为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减少了贪污盗窃等行为的发生。 成本控制是一项完整的系统性的工作,加强成本控制有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的管理和控制,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预防了贪污盗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4.成本控制在企业的各个领域运行着综合的协调作用。 成本控制运用统一的货币计量方式来反映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它也具备着很强的综合性,方便了企业的核算流程。因此它在整个企业的控制系统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5.加强成本控制,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得到改正,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意义。 6.成本控制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企业若要加强成本控制,就要加强对生产、材料、人力等各个方面的管理,从而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

勘察设计单位需要项目管理

勘察设计单位需要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和优化。 从70年代开始,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对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组织形式,改善了对各种人力和资源利用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的方法,从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对管理实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并成为支柱产业,项目的特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人员发现制造业经济环境下,管理的重点很大程度上在于过程的合理性和标准化。而在信息经济环境里,事务的独特性取代了重复性过程,信息本身也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灵活性成了新秩序的代名词。他们很快发现实行项目管理恰恰是实现灵活性的关键手段。他们还发现项目管理在运作方式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内外资源,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于是纷纷采用这一管理模式,并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经过长期探索总结,在发达国家中现代项目管理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

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项目管理不仅普遍应用于建筑、航天、国防等传统领域,而且已经在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开发、制造业、金融业、保险业甚至政府机关和国际组织中作为其运作的中心模式,比如AT&T、Bell(贝尔)、USWest、IBM、EDS、ABB、NCR、Citibank、MorganStanley(摩根.斯坦利财团)、美国白宫行政办公室、美国能源部、世界银行等在其运营的核心部门都采用项目管理。 我国应用项目管理的实践,是从1982年世行贷款建设的鲁布格水电站引水导流的工程开始的,日本建筑企业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对这一工程进行了有效的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人们确实看到了项目管理的作用。1987年,国家计委等五个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发出通知,确定了一批试点企业和建设项目,要求采用项目管理。1991年,建设部进一步提出把试点工作转变为全行业推进的综合改革,全面推广项目管理。 勘察设计业的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目前有勘察设计单位12000多家,从业人数80余万人。随着国家九十年代以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各勘察设计单位的发展非常迅速,经济效益也都有大幅度增长。但是,由于我国的勘察设计单位大都隶属于政府部门以及大专院校,从九十年代初推行的事业化编制、企业化管理,到世纪末呼声很高的改企建制,都未能改变该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