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题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题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题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题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题

一、文言文《伤仲永》。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还家

..其父( ) ④明道中,从先人

( )

⑤不能称.前时之闻( ) 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⑦或.以钱币乞之( ) ⑧卒.之为众人(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泯然众人矣。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借旁近与之. A.余闻之.也久 B.不能称前时之.闻 C.忽啼求之.D.于舅家见之.

4.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5.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6.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引号内填原文)

二、文言文《木兰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木兰当户织()(2)惟闻女叹息()(3)愿为市鞍马()

(4)赏赐百千强()(5)出郭相扶将()(6)著我旧时裳()

(7)双兔傍地走()(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9)万里赴戎机() (10)旦辞爷娘去()(11).木兰不用尚书郎()

(12).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按要求默写:

(1)、《木兰诗》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句子:

(2)、《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木兰诗》中也含有?胡?字,其意思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诗句是:

(3)、《木兰诗》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

(4)、《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是:

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

3、翻译下列句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三、文言文《孙权劝学》。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权谓吕蒙曰()(2)孰若孤() (3)即更刮目相待()

(4)蒙辞以军中多务()(5)但当涉猎()(6)卿今当涂掌事()

(7)及鲁肃过寻阳()(8)见往事耳()(9)肃遂拜蒙母()

(10)蒙乃始就学()(11)非复吴下阿蒙()(12)卿治经为博士邪()

2、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蒙辞以军中多务。

4、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权是如何说服吕蒙学习的?

5、谈谈文中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何启示?

四、文言文《口技》。

1、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朝的。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屏.障()呓.语()齁.声()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

3、解释加点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施.八尺屏障()

3.众妙毕.备(

)4.会.宾客大宴() 5.众宾团.坐() 6.夫叱.大儿声(

)7.宾客意.少舒()8.虽.人有百手() 9.妇抚儿乳.(

)10.奋.袖出臂() 11.但.闻屏障()12.其夫呓语

..()4、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5、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

2.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3.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三节中?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几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6.①写出两个与?不能名其一处也?的?名?字用法一致的成语。___________ _____

②写出一个与?几欲先走?的?走?字用法一致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 ____

7.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A.少顷

B.既而

C.是时

D.一时

E.未几

F.忽

G.俄而

H.忽然

①表示突然发生:_____、_____②表示同时发生:_____

③表示相继发生:_____④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_____

⑤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_____。

1.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字,晚号;是北宋家、家和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还家

..其父( ) ④明道中,从先人

(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

6.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7.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8.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9.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引号内填原文)

第二单元《木兰诗》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

马,从此替爷征。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本文《》选自宋代编的一书。这首诗是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汗

..()()燕.山()胡骑.()辔.头()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⑵万里赴.戎机(赴:)

⑶出郭.相扶将(郭:)⑷策.勋十二转(策:)

⑸著.我旧时裳(著:)⑹关山度.若飞(度:)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通,意思是

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通,意思是

5.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

7.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答:

8.?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

答:

9.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

答:

10.画线的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写出了

11.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13.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画线的第二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答:

15.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答:

16.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答:

第三单元《孙权劝学》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时期的家、家。

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初(当初) 当涂(当道,当权) 多务(多事务)

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博士(知识高深的人) 辞(推托)

C.涉猎(粗略地阅读) 往事(历史) 过(到)

D.见事(认清事物) 及(到了……的时候) 非复(不再是)

3.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4.翻译句子。

⑴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⑵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方法:

目的:

6.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___________ _______ __;吕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鲁肃的话表现他_________ 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__ __;文末?_________ ___?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8.文中孙权善劝,请结合本文略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第四单元《口技》

1、本文节选自《》是清代编选的小说。作者,字,

人。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会.宾客大宴( ) A.适逢,正赶上 B.会议 C开会 D.会

(2)众妙毕.备( ) A.毕生 B.毕业 C全、都 D.完了

(3)宾客意少.舒( ) A.少量 B.稍微 C减少 D.年轻

(4)不能名.其一处也( )A.名字 B.名声 C.出名 D.说出

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3

分)

5.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你认为这可信吗?谈谈你的独到见解。(3分)

6.口技人在表演时,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动动脑筋,想想看,这有什么作用呢?(3分)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斥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妇抚儿乳()(2)既而儿醒()(3)一时齐发()(4)众妙毕备()2.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

第一层:

第二层:

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______ _、______ _的描写方法。

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

答:。

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是;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

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暴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

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

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

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虽人有百手()

(3)不能名其一处()(4)两股战战()

8.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

10.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

11.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 _。

12.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第六单元《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

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

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

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代小说家写的短篇小说集。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2)恐前后受其敌.()

(3)其一犬.坐于前()(4)一狼洞.其中()

3.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

①恐前后受其敌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③屠自后断其股④其

一犬坐于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

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

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

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

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止.增笑耳

D . 止.有剩骨

2.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 )(2分)

①久之,目似瞑②又数刀毙之③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④盖以诱敌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我能用?∕?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2分)

(1)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我能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2分)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5.我能根据题目要求填空。(4分)

(1)《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

、 (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

(2)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

6.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4分)

我认为:

7.文章结构分析

()是文章的开端,写屠夫狼

()是文章的发展,写屠夫狼,狼

()是文章的和,写屠夫杀狼

8.读完文章后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一、提示型默写: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3. :现在却经常是忧郁。(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4.一切都是瞬息,;而那过去了的,。(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5.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6. ,暮宿黄河边,不闻爹娘唤女声,。(《木兰诗》)

7.日辞黄河去,,不闻爹娘唤女声,。(《木兰诗》)

8.万里赴戒机,。(《木兰诗》)

9.朔气传金柝,。(《木兰诗》)

10. ,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11.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12.雄兔脚扑朔,。(《木兰诗》)

13.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14.爷娘闻女来,。(《木兰诗》)

15.小弟闻姊来,。(《木兰诗》)

16.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17.山际见来烟,。鸟向檐上飞,。(吴均《山中杂诗》)

18. ,弹琴复长啸。森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19.峨嵋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20.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21. ,散人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2.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3.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

24.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25.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滁洲西涧》)

26.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洲西涧》)

27.岐王宅里寻常见,。(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8.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9.苍苍竹林寺,。,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30.黄梅时节家家雨,。(赵师秀《约客》)

31.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32. ,至今已觉不新鲜。(赵翼《论诗》)

33.江山代有才人出,。(赵翼《论诗》)

二、理解型默写:

1.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告诫人们应该这样对待挫折和困难:,,!

2.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

悲伤,不要心急?的原因是??;?,?;??。

3.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侧重表现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几句是,,!

:。

4.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侧重表现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几句是;,;

,。

5.《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几句是,,,。

6.《木兰诗》中反映木兰出征路线,征程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神速的几句是,。,。

7. 《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是,。,。

8. 《木兰诗》中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两句是,。

9. 《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

10. 《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

11. 《木兰诗》中最能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

12. 《木兰诗》中表现父母对木兰荣归故里的喜悦之情的两句是,。

13.《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以及对自己用过得东西的亲切感、自豪感的几句,,,。

1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男?换女装的两句是,。

15.《木兰诗》中说明女子如有施展抱负或才干的机会,并不比男子逊色的比句是,;,?

16.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

17.《木兰诗》中运用妙趣横生的比喻讴歌和赞美木兰谨慎、机敏的名句是,;,?

18.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两句是,。

19. 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

20. 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富有情趣的两句是,。

21.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22.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23.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24.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25.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26.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27.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28.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29. 韦应物《滁洲西涧》一诗中,表达诗人恬淡胸襟的两句是,。

30. 韦应物《滁洲西涧》一诗中,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是,。

3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

32.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3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34.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且对仗工整的两句是,。

35.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两句是,。

36. 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季节清新幽静的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

37. 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

38. 赵师秀《约客》一诗中,常被用来形容江南梅雨季节的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的两句是,。

39. 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文字创作应有时代感和创造性的两句

40. 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一代有一代的诗人,后人可以超过前人,不必一味泥古守旧的两句是,。

41. 赵翼《论诗》一诗中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义相同的诗句是,。

42. 赵翼《论诗》一诗中有两句诗可以用来说明人才辈出,各个时代都有有才华有成就的新人出现,这两句诗是,。

三、语境型默写:(根据下列语境,写出相应的诗文语句)

1、南亚海啸牵动着全球民众的心!灾害发生后,国际红十字会及各国派遣的救援人员十万火急地奔赴灾区。用《木兰诗》中?,?一句来形容最为恰当。

2、站在长城脚下,遥想秦汉以来的战场: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想到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征夫们期待的仅仅是?回家?二字!就像《木兰诗》中所写的?,?。

3、小明暑假参加科技夏令营,眼界大开,增长了知识。回校后与同学谈起收获,同学打趣地说:?你就像《孙权劝学》中的吕下阿蒙,真是‘,’啊?。

4、我只喜爱那生长在涧边的幽幽青草,在茂密的树丛上黄莺频频鸣叫,把声音分送给野外各种有耳无耳的生物。挑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划线句子化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露台,我就有眺望的舒适,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的人渐行渐远,

在暮色溟

溟中消逝了。划线句子化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句话化用的诗句是。

7、六朝山水诗在大谢、小谢手中时,大多还是繁缛之作,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曾只用短短四句诗,已经很有唐人五绝的风味。就境界而言,写出了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请写出这首诗

8、园林与中国古典文学相互影响的的著名例子极多,比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许多

描写自己

?辋川别业?的诗歌,都兼在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两方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其中一首名句是?

。?

9、在四川乐山市北约23 公里的平羌小三峡是古代成都地区赴嘉州(今乐山)及经水陆出川的交通要道,峡区河道蜿蜒。自平羌峡以下至乐山一段江流,又名平羌江,沿江古迹甚多,久负盛名,站在此地你会想起李白哪句诗?。?

10、?插柳?和?折柳?都是我国的民俗,其中?折柳?有三重含义:一表惜别,因杨柳飘悠,似有依恋之情。《诗经》中?惜我往矣,杨柳依依?和无名氏《送别诗》中?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的句子,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二表挽留,因?柳?与?留?谐音,送客以柳枝表示挽留之意。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汉代文物专著《三横黄图》上有关?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的记述和唐代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中的??说的即是此意。三表祝愿,因柳遇水土就能生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故借此祝愿客人随遇而安。

11、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有一幅叫?马上平安?图案,也叫?马报平安?,古代交通不便,家人、行人,久未得书信,但得平安二字,以慰焦虑之情。此图表达时人对亲人或亲朋之良好祝愿。?马上?,匆促之意也。唐诗有??据《名臣言行录》记载:?胡安定读书泰山,十年不归,得家书,见平安二字,即投涧中,不复展读。?

答案:

一、理解型默写:

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2.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3. 第一节

4.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5.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6.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7.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8.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9.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0.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1.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2.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13.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14.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15.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事情错综复杂,难于分辨

17.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8.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19.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0.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1.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2.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3.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4.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5.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6.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7.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8.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9.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30.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1.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32.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3.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35.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3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7.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9.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4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语境型默写(或化用型默写)

1、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5、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7、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8、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1、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部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精编学案(新人教版) 一、伤仲永 王安石 背景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属江西省,临川镇于1955年设立抚州市)人。庆历进士。初知鄞县,借官谷给农民,试图减轻高利贷剥削,有成效。仁宗嘉 三年(1058)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被任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他积极推行青苗、均输、市易、免役、农田水利等新法,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由于保守派固执反对,新政推行迭遭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现在江苏省南京市),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其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所著《字说》《钟山日录》等,多已散失,现存的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又《老子注》若干条保存于《道藏·彭耜集注》中。 《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的随笔。通过方仲永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文章叙述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是“其受于人者不至”,通过生动的事例得出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金溪:地名,现在江西省金溪县。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隶,属于。○“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 凡,暗点下文其父“不使学”的一个原因。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生:生长。尝:曾经。书具:书写工具,指笔、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见过笔、墨、纸、砚,(有一天)忽墨、纸、砚等。啼:放声痛心地哭。○生五年, 然哭着讨要这些东西。点明其年龄尚小;未尝识却知啼求,神奇之极。 )诧异。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不 力突出的并非仲永言行举止之奇,而是才能之非凡。 。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 、团结。意:主旨。一乡:全乡。一,全。 :读书人。○以秀才之众衬仲永之神。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孙权劝学 一、课文提示: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鲁肃赞学)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二、重点字词详解 初:当初,最初。 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今:现在。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 掌事:掌管政事。辞:推托。以:用。 务:事务。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为: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语气词,后写作“耶”。但:只,只是。 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谁。若:比得上。以为:认为。 益:好处。乃:于是,就。 始:开始。就:从事。 及:到,等到。过:经过。论议:讨论,评议。 惊:惊奇。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复,再。士:有抱负的人。三:泛指多天。 更:重新。刮目:擦拭眼睛。 相待:看待。何:为什么。 见事:知晓事情。遂:于是,就。 拜:拜访,拜见。别:告别。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四、揣摩重点语言 1.“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和关心厚爱。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 1.《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辑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 3.《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字君实。《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全书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4.《口技》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顺治年间进士。代表作有《铁崖文集》《秋声诗》《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5.《夸父逐日》节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6.《共工怒触不周山》节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7.《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二.本册出现的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通“攀”牵、引。《伤仲永》 2.对镜帖花环“帖”(tiē) 通“贴”粘,粘贴。《木兰诗》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通“耶”语气词《孙权劝学》 4.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座位,这里指宾客《口技》5.止有剩骨只增笑耳“止”(zhǐ) 通“只”只有《狼》三.古今异义举例: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2.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泯然众人矣(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5.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6.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几欲先走 7.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副词。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但当涉猎 8.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 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10.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11.及鲁肃过寻阳(过——古义:到。今义:经过。) 12.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最高的一级。) 13.会宾客大宴(会——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聚在一起,合拢。) 14.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微——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小,细微。) 15.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1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古义:其中夹杂。今义:里面。) 17.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屁股)屠自后断其股 18.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表假设连词。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19.河、渭不足(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20.只增笑耳(耳——古义: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 四.一词多义举例: 1.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2.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3.其: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4.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宾客: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6.为: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卒之为众人(动词,成为)7.名:并自为其名(名词,名字)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8.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动词,完成)蒙乃始就学。(.动词,从事,做)9.于:贤于材人远也(.介词,此,)于厅事之东北角(.介词,在)

七年级下册Unit123综合练习题教案资料

七年级英语第一、二、三单元综合复习题 一、单选。 ( )1. –. –you are welcome. A. I’m sorry. I don’t know B. Thanks a lot C. Happy bi rth day D. Your handwriting is good ( )2. These two bedrooms are _____________________. A. Lucy and Lily B. Lucy’s and Lily’s C. Lucy and Lily’s D. Lucy’s or Lily’s ( )3. –What time is it? –. A. Sixteen past one B. Seve n teen to two C. Wednesday D. December 12th ( )4、We often eat breakfast _________ twenty past seven ________the morning. A. at; at B. in; on C. at; in D. in; at ( )5、Laura can’t drive the car, because she is only a ___________ girl. A: 12 year old B: 12 years old C: 12-years-old D: 12-year- old ( )6、Please be careful to _________ the road. A. go B. pass C. cross D. run ( )7、There are sixty _____ in an hour. A. hours B. days C. minutes D. seconds ( )8、Tom sits ____ Mary and Jane. A. among B. between C. on S. next 二、适当形式填空 1、If you want to________. You can join the __________club. (swim) 2、My sister likes singing and ________(dance). 3.Jim is good at (swim). 4. Let’s(clean) our classroom. 5. She wants (join) the children. 6. Xing Hui is a good (run). 7、She gets ________(dress) at 6:45. 8、We want two good __________(music) for our rock band. 9、Jack can play the piano, but he can’t play it ________(good). 10、Tom usually _________ (go) to school at 7:15. 11、What time do you brush your _________(tooth)? 12、Do you take a _________(show) every morning? 13、It’s a ________(fun) time for the radio show. 14、Mary eats _______(lot) of fruit and ________(vegetable) for lunch. 15、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these children ________(cross) the river. 16、The old woman can’t run _________(quick). 17、The oranges taste very _________(well). 18、There are over eight ________(hundred) students in Yu Cai Middle School. 19、Julie, are you afraid _________(take) a plane? 20、She is thinking of __________(visit) the Great Wall.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复习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卿言多务,孰若孤?

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 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孙权: 吕蒙: 鲁肃: 10.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11.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1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 译文:当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渊博的学者吗?只是粗略地阅读,让你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有我多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后来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有志之士分开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或指鲁肃愚钝)”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字词释义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过:到;拜访。 19、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不再是。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比得上。木兰诗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含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下册 1.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乡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天生聪明,像这样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多好处。”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议事,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综合练习题

七年级下数学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已知点P (m +3,m +1)在x 轴上,则P 点的坐标为( ) A .(0,2) B .(2,0) C .(4,0) D .(0,-4) 2.在下图中,∠1,∠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 3.为了了解某校初二年级4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这 个问题中,总体是指( ) A .400 B .被抽取的50名学生 C .400名学生的体重 D .被抽取50名学生的体重 4.以方程组2 34x y x y +=??-=? 的解为坐标的点(,)x y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5.下列各式中,正确的... 是( ) A.25=±5 B. 164-=- C.144=22 1 D.2 55= 6.不等式组211420x x ->??-? ,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7.在 22 7 ,22,39,3.1415926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七年级数学试卷 第1页 (共8页) 8.有2元和5元两种纸币共21张,并且总钱数为72元.设2元纸币x 张,5元纸币y 张,根据题意列方程组为( ) A .21,5272.x y x y +=?? +=? B .21, 2572.x y x y +=??+=? C .2521,72.x y x y +=??+=? D .5221, 72.x y x y +=??+=?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请写出一个在第三象限内且到两坐标轴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的坐标 . 10.已知样本容量是40,在样本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的高之比为3:2:4:1,则第 二小组的频数为 ,第四小组的频数为 .11.如果163+x 的立方根是4,则42+x 的算术平方根是 . 12.不等式4x -6≥7x -12的正整数解为 . 13.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2 1x y =??=-? ,则这个方程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14. 如果二元一次方程组?? ?=+=-0432y x y x 的解是???==b y a x ,那么a+b= . 15.如图,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ED 平分∠BEF ,若∠1=72°, 则∠2= °.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整理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整理 《孙权劝学》复习清单 一、重点字词 1、当涂:当道,当权。 2、辞:推托 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4、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5、邪:通“耶”,语气词。 6、但:只,只是 7、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8、及:到,等到。 9、今者:如今,现在 10、才略:才干和谋略。 11、更:重新。 12、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13、见事:知晓事情。 二、重点句子翻译。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和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啊! 三、问题探究。 1、本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 例:①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②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最终大有长进。这说明:“学习,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③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④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2、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

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3、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 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 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指 出其可行性。 《木兰诗》复习清单 一、重点字词 1.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4唯:只。 军帖:军中的文告。 9.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10.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11.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为了。市,买。 18.万里赴戎机:远行万里,投身战事。戎机,战事。 19.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的关塞山岭。度,越过。 24.策勋十二转:级最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25.赏赐千百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27.不用:不愿做。28.愿驰千里足:希望驰骋千里马。31.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5.帖花黄:帖,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3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38.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傍,靠近、临近。走,跑。 二、重点句子翻译。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花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③今:现在。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辞:推托。⑦以:用。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⑧但:只,只是。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孰:谁。?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②益:好处。③乃:于是,就。④始:开始。⑤就:从事。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太宗诲太子 (宋)司马光 上谓侍臣曰①:朕自立太子②,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③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侍:在尊长旁边陪伴。②太子:指唐高宗李治。③稼穑:泛指农业生产。稼,耕种。穑,收割。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饭/见往事耳 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 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 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 (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读了这段文字,你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 【答案】(1)C (2)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解析】【分析】(1)A.见其饭/见往事耳(见:看见/了解)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知:知道/了解)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曰:都是“对……说”的意思)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从:按照/跟从) (2)语句“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的意思是: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故正确的句读为: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从“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的启示;从“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可得到要尊重下属的启示;从“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可得到要懂得君与民之间的关系的启示;从“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可得到人要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要努力克服缺点的启示。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⑴C; ⑵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⑶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七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训练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本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①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②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喜闻乐见的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③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孕育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④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1)文段中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鲜明 B.喜闻乐见 C.孕育 D.盛行 (2)文段中划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C (2)C 【解析】【分析】(1)喜闻乐见:喜欢听,喜欢看。形容很受大众欢迎。把“喜闻乐见”改为“丰富多彩”。故答案为C。 (2)③处,省略号和“等”在表达列举未完时,是不能同时使用的。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C;⑵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⑵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九华山,山山相连,连绵起伏,山腰那曲折险峻的实木栈道,如缕缕飘带缠绕在青山绿水间,成为一道旖旎的风景;幽深的峡谷中氤氲的山气,如神奇的轻纱帷幔,绘成了一幅山水画卷。粗犷的山峦,敦实的栈道,别样的情趣,人在景中走,景随人流动。及至山diān,俯瞰栈道蜿蜒曲折,远眺山气撩绕缥缈,心中荡漾着回归的欢乐。真可谓人在天庭走,胸生万里云。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敦________实 ②山diān________

新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新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课内文言文复习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请再写一个古今义现象的词语。 “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各句。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着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A 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 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 3.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4.(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分)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资料

孙权劝学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ǔ)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渊博的学者吗?只是粗略地阅读,让你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情多,怎么能比得上有我多呢?我经常读书,认为读书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从此就开始学习。后来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议事,鲁肃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有志之士分开三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看待),长兄你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或指鲁肃愚钝)”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而后分别。 字词释义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15、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罢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时候。 18、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1)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给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 ________________ 山门圮于河棹数小舟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众服为确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当求之于上流/生于忧患 C.其反激之力/然则天下之事 D.如是在啮/如其言 (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沿河求之。(顺着河流寻找石兽) B.石必倒掷坎穴中。(用石头把坑洞填满) C.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D.竟不可得。(最终没找到) (4)请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寺僧们、讲学家和老河兵分别代表了哪三种生活态度? 【答案】(1)pǐ;zhào (2)C (3)B (4)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以反问的方式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不能片面的里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主题。 (5)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们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讲学家自恃博才,空谈事理,不切实际,代表的正是“据理整断”的态度。唯有老河兵能织合考虑各种因素,自信满满,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解析】【分析】(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