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栈溢出漏洞攻击原理及防护技术

栈溢出漏洞攻击原理及防护技术

栈溢出漏洞攻击原理及防护技术
栈溢出漏洞攻击原理及防护技术

栈溢出漏洞攻击原理及防护技术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9日

?

o分享

?推荐

?打印

?收藏

文/H3C攻防研究团队

现阶段的安全漏洞种类很多,包括大家熟悉的SQL注入漏洞、缓存溢出漏洞、XSS跨站脚本漏洞等。而栈溢出漏洞作为缓冲区溢出漏洞的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在现实网络环境中比较普遍。本文将从栈溢出漏洞的原理、攻击形式及防护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栈溢出漏洞的原理

栈溢出(Stack Overflow)是在网络与分布式系统中被广泛利用的一种漏洞类型。在汇编中,以线程为线索的指令执行对函数的调用及局部变量的存取是依靠栈来实现的,黑客可以使用特定的脚本语言,通过网络远程向对外提供业务的服务器进行攻击,利用对栈中数据的填充越界,实现有效的漏洞攻击。下面的例子对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下面这段C代码的vulnerable_func函数用于完成对input字符串的临时存储及对变量isSafe的判断,同时主程序main中,分别对该函数进行正确及错误的参数输入,两相对比可以看出正常调用的栈处理赋值及不正常时的栈溢出情形。函数关键代码如下所示:int vulnerable_func(char * input)

{

int isSafe = 0;

char vulnerable_var[16];

strcpy(vulnerable_var, input);

if (isSafe == 0)

{

printf("Check error!\n");

return 1;

}

printf("Check Pass!\n");

return 0;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vulnerable_func("Hello World!\n");

vulnerable_func("Hello World!AAAAAAAAAAAAAAA");

return 0;

}

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调用查看两种情况下函数调用的栈处理过程,得到的栈参数赋值如图1所示:

地址0013FEFC开始的16个字节为vulnerable_var变量在栈中的存储空间;地址0013FF0C为isSafe 变量在栈中的地址;地址0013FF10为m ain函数EBP在栈中的地址;地址0013FF14为函数返回地址在栈中的存储地址

图1正常栈与溢出栈对比图

进一步分析可知,图1右图中超计划输入的数据覆盖了栈中isSafe变量、EBP和函数返回地址所在内存空间的内容,一般会引发数据混乱或程序崩溃。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来说,这只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诸多错误中常见的一种内存越界错误,而对于安全人员来说这可能就意味着一个非常危险的安全漏洞。因为黑客会利用这种漏洞巧妙的构造出攻击输入以跳出原程序的设计逻辑,甚至执行任何攻击者想要执行的代码。

二、栈溢出漏洞的典型攻击方式

栈溢出漏洞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上均有可能存在,攻击者主要通过网络以远程方式进行攻击。对于客户端的攻击一般受NAT及防火墙阻隔的影响,需要搭建伪装的服务器通过社会工程学引诱用户访问,在回应用户访问时构造数据进行攻击。传送伪造的数据文件引诱用户打开,以攻击处理软件中的漏洞也很常见,当然在局域网中的直接攻击也广泛存在。对于服务器的攻击则只需直接伪造对服务器访问,在连接或登录后构造报文或数据进行攻击。

黑客在远程利用网络实施栈溢出漏洞攻击时,其攻击报文将通过网络找到特定的服务器主机,并在主机进行函数调用时实施破坏性行为。典型的攻击行为主要有以下三种:

1)修改相邻数据

仍以前面的演示代码为例,假设此代码为服务器上的安全检查模块的一部分,input为远程用户的登录信息,isSafe为系统中的判断用户关键数据。如果第二次函数调用只修改栈中isSafe变量,就可模拟出一次远程用户的攻击,并绕过对isSafe变量的检查,造成一次非法用户绕过安全检查的成功入侵。由于这种方式受限于系统设计时的诸多因素,实际出现的机会相对较少。

2)修改函数返回地址

栈溢出更常见的一种利用方式是覆盖漏洞函数的返回地址。若演示代码中input输入足够长时,就会覆盖修改函数vulnerable_fun的返回地址(即图1中地址0012FF14的内容),如果此时输入为精心构造的shellcode(即实现攻击行为的一段机器指令码),准确地修改该返回地址,就可能跳转到shellcode中去执行,攻击者也就可能获取进程对应的权限执行远程植入的指令序列。

3)修改SEH(Structured Exception Handling)

windows异常处理是windows程序出错后自己处理错误并进行补救的一种机制, 包括SEH、VEH (Vector Exception Hander)、UEF(Unhandled Exception Filter)等技术简单来说,可以想像SEH

为栈中的一个单链表,如果函数中使用了__try、__except等异常处理宏,就会在该函数栈帧中压入SEH 结点并链接到单链表的头部。发生异常时就会从栈中自顶向底调用SEH链表结点中的异常处理函数。当栈溢出覆盖了后续需要处理的数据或破坏了栈的平衡,均会造成程序运行异常,引发SEH机制调用栈中的异常处理函数。这种情况下,如果SEH链表结点的异常处理函数地址也被覆盖成了shellcode地址或者可以跳转到shellcode的指令地址,一次修改SEH的栈溢出执行任意代码攻击就发生了。由于SEH覆盖的攻击方法比较高效,成为windows上栈溢出的经典攻击方式。

三、栈溢出漏洞的防护技术

在栈溢出的检查与防范方面,软件开发工具厂商及团体已经做了不少努力,如微软在Visual Studio系列中增加了栈溢出检查的编译选项。合理利用这些带安全特性的开发工具,可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在遭受攻击时检查出程序中的数据溢出中止攻击行为。在操作系统方面,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中增加了SEHOP (SEH Overwrite Protection) ,以阻止攻击者通过修改SEH来利用漏洞,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其它操作系统也有类似的机制来提升安全性。硬件方面,64位CPU中引入了NX(No-eXecute)硬件机制。其保护方法的本质,就是在内存中区分数据区与代码区,堆内存与栈内存都是数据区,程序代码部分则为代码区,当攻击使CPU跳转到数据区去执行时,就会异常终止。

对于大量用户已投资的现有软硬件资产,不可能都升级到最新的软硬系统上。即使经济允许,可以绕过防御机制的新漏洞会不断被挖掘与捕获,攻击方法也会推陈出新,成熟的节点软硬件防御机制总是在总结了攻击规律后经过相当长时间推出,因而不能及时对一些新漏洞与新攻击方法生效。所以网络防御措施相当必要,IPS设备就是比较典型的网络防御设备,可以采用各种技术进行针对性更强的防御。

1. 基于漏洞特征的检测

漏洞都有一定的触发条件,对漏洞的攻击过程就是构造外部输入使之既能满足触发条件又能使系统跳出原先逻辑执行攻击者设定动作的过程。显然针对栈溢出漏洞的攻击,也必须达到漏洞的触发条件——注入超过系统逻辑计划存储的数据长度。如前面代码所演示的,对于input输入超过16个字节就能触发演示漏洞。漏洞特征库就是基于已知漏洞的触发条件建立起来的特征信息库,当发现最新的漏洞触发特征,同步动态更新防御设备上的漏洞特征库,基于这个信息库进行网络流量的检测可以有效的发现与阻止针对已知漏洞的攻击,如图2为H3C IPS设备上漏洞库中缓冲区溢出漏洞的部分信息。

图2 H3C IPS T1000A设备上部分缓冲区溢出类漏洞信息

2. 基于攻击特征的检测

漏洞的产生到发现中间有段不确定的时间,有可能是几天也有可能是一年,甚至几年,不少漏洞都是被黑客首先发现并利用进行攻击时,被安全研究机构通过Honey Pot等系统捕获之后分析出来的。因此基于漏洞特征的防御受限于安全机构的漏洞发掘速度与研究范围以及未公布漏洞被利用的广泛程度。为了提高防御性能,有必要基于攻击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防御,如前述修改函数返回地址或修改SEH的攻击方法,栈溢出注入数据的长度与内容随漏洞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攻击使用的跳转地址却是常用的、比较固定易用的一些地址。另外shellcode的编写有相当的技术含量,各种平台下的shellcode一般都是尽量重复利用。加上常用的利用模式,使得攻击手法呈现出一定的特征,通过提取这些攻击中频繁出现的利用特征即时更新网络防御设备的攻击特征库,可以有效阻止黑客利用现有手段对各种漏洞(包括未被安全机构发掘的)的攻击。

3. 基于虚拟技术的检测

对于安全性要求很高、需要重点防护的系统,基于漏洞特征与攻击特征的防御难免还有漏网之鱼。就像Honey Pot系统可以用真实的系统做诱饵也可以虚拟一个诱饵系统一样,防御设备也可以虚拟一个跟真实系统相近的系统,用于检测对系统的访问是否存在攻击。以ftp服务器上栈溢出漏洞的防御为例,防御设备最理想的情况是可以虚拟出一个除了数据不同其它均相同的ftp服务器,当服务器被攻破时,系统的服务进程即使不异常中止其现场也会与正常访问的现场不一样。通过在虚拟系统中插入检查点,检查系统某一动作完成后的现场,以及监测进程的运行状态,可以检测出用户每次ftp操作是否含有攻击或攻击是否成功。如果用户的操作没有异常后台再把操作重定向到真实的ftp服务器上去处理,并把真实的数据返回给用户,否则可以直接阻断此用户对真实系统的访问。这样即使是以攻击者首创的未公布攻击方法对未公布漏洞进行攻击,也可以有效检测出来。

4. 基于模糊识别的检测

由于溢出类漏洞的填充数据对于攻击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即只是用来占位以达到数据长度的目的,这部分一般会被攻击者以习惯模式填充(如多个字符重复多遍),而这部分数据在正常访问情况下,是外部输入中有意义的部分。另外输入的shellcode和跳转地址部分与正常的输入一般情况下也有差别,基于这些差别可以建立起来模糊识别的模型,用于检测对未知漏洞的攻击。

结束语

栈溢出的攻防安全之争中,目前防御一方略占上风。本文提到的保护技术能有效阻止大部分针对栈溢出漏洞的攻击,但是出于性能成本等多方面的考虑,这些技术只被部分采用。另外攻防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之中,栈溢出漏洞在安全领域还有不小的舞台,值得安全研究与管理人员更多关注。

基于动态污点分析的漏洞攻击检测技术研究与实现

摘 要 当今软件系统不断增加的规模和复杂度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安全漏洞的出现。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缓冲区溢出漏洞、格式化字符串漏洞、SQL注入漏洞和跨站脚本漏洞等。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改变程序原来的执行流程,执行攻击者自己编写的恶意代码,破坏用户程序或者偷取用户敏感信息。鉴于漏洞攻击所造成的强大破坏力以及对信息安全的威胁,国内外在漏洞攻击检测方面已有了一些较深入的研究。然而目前这些技术存在诸多不足,基于编译时期动态跟踪污点信息的检测技术,不能检测针对用非类型安全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基于源代码分析的检测技术,不能检测针对第三方库的漏洞攻击,并且缺少运行时信息的支持,有较高的误报漏报率。 本文在对漏洞攻击原理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技术的大量调研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漏洞攻击检测技术—基于动态污点分析的漏洞攻击检测技术。该方法动态的跟踪程序运行时对数据的处理,并记录处理过程中数据的传播,找出目的数据结果与源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达到检测漏洞攻击的目的。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 (1)实现了基于控制流的污点信息传播方法。本文不仅实现了基于数据流的污点传播过程,同时也考虑到了信息流的控制依赖关系。提出了启发式的CFG动态构建,通过指令映射、基本块组合和postdominate树构造,建立起信息流之间的控制依赖关系,并且通过控制流分析算法实现了基于控制流的污点传播过程。 (2)实现了更为严谨的安全检测策略。本文通过对目前主流漏洞攻击原理的深入分析,提出使用MBSL语言结合正则表达式更为严谨的定义了安全检测策略,解决了宽松的安全检测策略所带来的漏报问题,能够检测出更多种类的漏洞攻击。 (3)实现了基于动态污点分析的漏洞攻击检测原型系统。该系统通过动态跟踪二进制目标程序运行时的信息流传播,检测并阻止外部不可信数据用于非安全的数据操作,从而扼制了攻击的源头。该系统不需要对目标程序源代码进行分析,能够适用于商业软件,并且在漏洞攻击检测上有着较低的漏报和误报率。本文最 I

安全防范白皮书

华为云服务 安全防范白皮书 文档版本0.8 发布日期2012-07-08

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2。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 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注意 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邮编:518129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7d8954342.html, 客户服务邮箱:support@https://www.wendangku.net/doc/7d8954342.html, 客户服务电话:4008302118

前言 概述 本文档主要描述了华为云公有云平台所有业务的简单说明、应用场景和客户价值。 为客户呈现了华为云服务产品功能全貌,便于客户理解和认识公有云服务。 符号约定 在本文中可能出现下列标志,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表示有高度潜在危险,如果不能避免,会导致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 表示有中度或低度潜在危险,如果不能避免,可能导致人员轻微或中等伤害。 表示有潜在风险, 数据丢失、设备性能降低或不可预知的结果。 表示能帮助您解决某个问题或节省您的时间。 表示是正文的附加信息,是对正文的强调和补充。

缓冲区溢出攻击实验

HUNAN UNIVERSITY 课程实验报告 题目: Buflab-handout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计科1403 (一)实验环境 联想ThinkPadE540 VM虚拟机ubuntu32位操作系统 (二)实验准备 1.使用tar xvf命令解压文件后,会有3个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bufbomb,hex2raw, makecookie。bufbomb运行时会进入getbuf函数,其中通过调用Gets函数读取字符 串。要求在已知缓冲区大小的情况下对输入的字符串进行定制完成特定溢出操作。 从给的PDF文件中我们得知getbuf函数为:

/ /Buffer size for getbuf #define NORMAL_BUFFER_SIZE 32 int getbuf() { char buf[NORMAL_BUFFER_SIZE]; Gets(buf); return 1; } 这个函数的漏洞在于宏定义的缓冲区的大小为32,若输入的字符串长于31(字符串末尾结束符)则会导致数据的覆盖,从而导致一系列损失;在此实验中,我们正是利用这个漏洞来完成实验。 2. hex2raw可执行文件就是将给定的16进制的数转成二进制字节数据。 Makecookie是产生一个userid。输入的相应的用户名产生相应的cookie值。 **我产生的cookie值为0x5eb52e1c,如下图所示: Level0: 实验要求:从英文的PDF文件中的“Your task is to get BUFBOMB to execute the code for smoke when getbuf executes its return statement, rather than returning to test. Note that your exploit string may also corrupt parts of the stack not directlyrelated to this stage, but this will not cause a problem, since smoke causes the program to exit directly.”这句话看出实验让我们在test运行完后,不直接退出,而是跳到smoke函数处执行然后退出,这点很重要!(本人之前一直没有成功就是错在这儿) Test源码: void test() { int val; // Put canary on stack to detect possible corruption volatile int local = uniqueval(); val = getbuf(); // Check for corrupted stack if (local != uniqueval()) { printf("Sabotaged!: the stack has been corrupted\n"); } else if (val == cookie) { printf("Boom!: getbuf returned 0x%x\n", val); validate(3);

缓冲区溢出攻击实验报告

缓冲区溢出攻击实验报告 班级:10网工三班学生姓名:谢昊天学号:46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缓冲区溢出的原理; 2、了解缓冲区溢出常见的攻击方法和攻击工具; 实验内容与分析设计: 1、利用RPC漏洞建立超级用户利用工具文件检测RPC漏洞,利用工具软件对进行攻击。攻击的结果将在对方计算机上建立一个具有管理员权限的用户,并终止了对方的RPC服务。 2、利用IIS溢出进行攻击利用软件Snake IIS溢出工具可以让对方的IIS溢出,还可以捆绑执行的命令和在对方计算机上开辟端口。 3、利用WebDav远程溢出使用工具软件和远程溢出。 实验步骤与调试过程: 1.RPC漏洞出。首先调用RPC(Remote Procedure Call)。当系统启动的时候,自动加载RPC服务。可以在服务列表中看到系统的RPC服务。利用RPC漏洞建立超级用户。首先,把文件拷贝到C盘跟目录下,检查地址段到。点击开始>运行>在运行中输入cmd>确定。进入DOs模式、在C盘根目录下输入 -,回车。检查漏洞。 2.检查缓冲区溢出漏洞。利用工具软件对进行攻击。在进入DOC模式、在C盘根目录下输入 ,回车。 3,利用软件Snake IIS溢出工具可以让对方的IIS溢出。进入IIS溢出工具软件的主界面. PORT:80 监听端口为813 单击IDQ溢出。出现攻击成功地提示对话框。 4.利用工具软件连接到该端口。进入DOs模式,在C盘根目录下输入 -vv 813 回车。5.监听本地端口(1)先利用命令监听本地的813端口。进入DOs模式,在C盘根目录下输入nc -l -p 813回车。(2)这个窗口就这样一直保留,启动工具软件snake,本地的IP 地址是,要攻击的计算机的IP地址是,选择溢出选项中的第一项,设置IP为本地IP地址,端口是813.点击按钮“IDQ溢出”。(3)查看nc命令的DOS框,在该界面下,已经执行了设置的DOS命令。将对方计算机的C盘根目录列出来,进入DOC模式,在C盘根目录下输入nc -l -p 813回车。 6.利用WebDav远程溢出使用工具软件和远程溢出。(1)在DOS命令行下执行,进入DOC 模式,在C盘根目录下输入回车。(2)程序入侵对方的计算机进入DOC模式,在C盘根目录下输入nc -vv 7788 回车。 实验结果: 1.成功加载RPC服务。可以在服务列表中看到系统的RPC服务,见结果图。 2.成功利用工具软件对进行攻击。 3.成功利用IIS溢出进行攻击利用软件Snake IIS溢出工具让对方的IIS溢出,从而捆绑

外国直接投资RD与溢出效应对四个高技术行业的分析

外国直接投资R D与溢出效应对四个高技术行 业的分析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国际经济学 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四个高技术行业的分析(初稿) 黄烨菁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内容摘要:论文在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外资溢出效应的文献,归纳出该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结论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论文采用面板数据的模型方法,选取了中国四个高技术产业下的18个小产业为分析对象,对这些产业从1997年至2002年的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生产率溢出效应作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指出外商投资企业的雇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比重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有正的影响,可见,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因素是外资溢出效应的来源。 关键词:外商投资溢出效应技术 一、有关溢出效应含义和相关的实证研究的文献回顾 对于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研究是近年来外资对于东道国经济发展间接效应研究中的一个主题。在有关外资给发展中东道国带来的间接效应的研究成果中,大量论文都分析了外商投资企业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各种类型的关联所产生的积极效应,这些在直接的外资投资收益之外的积极影响成为溢出效应的来源,主要表现在本地企业技术提升、出口渠道的扩大和企业管理模式等各个方面的改善。其中有论文从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角度对外资的这个间接技术效应作过分析(陈国宏,1997;李平,2001)。就外资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而言,由于对象和方法上的差异,有关溢出效应的存在和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从1974年到2001年期间国外学者正式发表的有关外资的生产率溢出效应的经验研究中,14项研究得到了溢出为正的结论,13项研究得出了溢出为不确定的结论,4项研究得出了溢出为负的结论。就中国利用外资的溢出效应问题,在许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增长与技术进步的研究,溢出效应都作为一个积极效应被提出,但是,同时也有论文分析了外资给当地企业带来的负面的间接效应。就相关的实证研究而言,不同的研究项目对于溢出效应的检验的视角、数据的来源和检验方法有着不同的观点,得出的结论也因此不同。 (一)有关外资溢出效应的内涵 首先,就外资溢出效应的定义而言,由于溢出效应的具体内容和发生机理是一个复杂的很难精确定义的过程,因此,它是伴随着外资为源头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而产

信息安全-深信服云盾产品技术白皮书

1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站系统成为了政务公开的门户和企事业单位互联网业务的窗口,在“政务公开”、“互联网+”等变革发展中承担重要角色,具备较高的资产价值。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黑客攻击行为变得自动化和高级化,也导致了网站系统极易成为黑客攻击目标,造成篡改网页、业务瘫痪、网页钓鱼等一系列问题。其安全问题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针对网站尤其是政府网站组织了多次安全检查,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据权威调研机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网站遭受篡改攻击呈增长态势。其中2018 年,我国境内被篡改的网站数量达到13.7万次,15.6万个网站曾遭到CC攻击。2018年共有6116个境外IP地址承载了93136个针对我国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共处理钓鱼网站51198个,平均每月处理钓鱼网站4266个。同时,随着贸易战形势的不断严峻,境外机构针对我国政府网站的攻击力度也不断的加强,尤其是在重要活动期间,政府网站的安全防护成为了重中之重。 为了帮助企业级客户及政府机构保障网站的安全,解决网站被攻陷、网页被篡改、加强重要活动期间的网站安全防护能力,深信服云盾提供持续性的安全防护保障,同时由云端专家进行7*24小时的值守服务,帮助客户识别安全风险,提供高级攻防对抗的能力,有效应对各种攻击行为。

2产品体系架构 深信服利用云计算技术融合评估、防护、监测和响应四个模块,打造由安全专家驱动,围绕业务生命周期,深入黑客攻击过程的自适应安全防护平台,帮助用户代管业务安全问题,交付全程可视的安全服务。 客户端无需硬件部署或软件安装,只需将DNS映射至云盾的CNAME别名地址即可。全程专家参与和值守,为用户提供托管式安全防护。安全防护设施部署在深信服安全云平台上,安全策略的配置和调优由深信服安全专家进行,用户仅需要将用户访问的流量牵引至深信服安全云。所有的部署和运维工作全部由深信服安全专家在云上完成,更简单,更安全,更省心。 3用户价值 深信服将网站评估、防护、监测、处置,以及7*24在线的安全专家团队等安全能力整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产业关联与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一)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产业关联与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一) 摘要:获得充分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产业关联则是跨国公司在我国技术扩散的一条有效路径。由于受种种因素制约,目前,跨国公司在我国的产业关联效应较弱,我们通过该路经来获得技术溢出效应十分有效。因此,如何有效吸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关联,提高我国利用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效果是我国吸引外资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跨国公司产业关联技术溢出一、产业关联对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必然参与该国的产业分工。由于跨国公司通常拥有技术或信息上的优势,当与东道国的供货商或客户发生联系,当地厂商就有可能从跨国公司先进的产品、工序技术或市场知识中“免费搭车”,于是就产生了溢出效应。跨国公司通过产业关联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称为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后向联系效应。跨国公司向当地企业购买加工原料或零部件是其间接影响东道国产业结构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后向联系,可以使东道国上游产业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能力得到加强。同时,为保证其产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跨国公司往往会为供应商提供诸如技术援助、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以帮助供应商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这种后向联系,可促进东道国上游产业技术重组,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二是前向联系效应。东道国企业通过购买跨国公司较先进的技术产品,能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跨国公司产品的相关技术(维修和操作等技术)也会向东道国企业转移,这种前向联系对东道国下游产业技术水平将产生影响。 产业关联在跨国公司技术溢出中的作用已得到理论和经验的证明。在理论研究方面,Markusen和Venable(1999)建立了一个包括两种产品(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和三类企业(东道国生产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企业以及仅生产最终产品的跨国公司)的局部均衡模型。在模型中他们分析了产业间的溢出效应,认为跨国公司创造了对国内生产的中间产品的需求,一方面增加了国内供应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促使新的国内供应商进入上游部门,从而增强了下游最终产品生产者的竞争力。这两个方面都对生产中间产品的国内供应企业的整体生产能力具有正效应。Blomstr和Kokko(1996)在研究企业间联系的情形也指出,当地企业可以通过与跨国公司建立前向或后向联系增强自己的生产能力。关于跨国公司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在东道国产生技术溢出的实证研究也较多。如Lall(1980)在研究印度卡车制造业时认为跨国公司通过产业关联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促进技术溢出的产生:如通过帮助当地潜在的供应上建立生产性设施;提供技术支持或信息帮助以提高供应商产品品质或促进创新;在组织管理上提供各种培训和帮助等产生产业关联效应,提升当地企业的标准,有助于技术溢出。Handfieldetal(2000)对日本、韩国、英国和美国各行业84家跨国公司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跨国公司的开发活动改善了当地供应商在成本、质量和交货方面的表现以及产品周期时间。Gorg和Strob(2002)在研究爱尔兰的制造业过程中,运用总进入率作为联系的衡量指标,结果表明下游部门的跨国公司的生产活动对处于上游部门的爱尔兰企业的进入和生产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 大多数的研究认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生产活动能产生正的产业关联效应,然而,也有一些文献认为这种产业关联效应并不明显,有的甚至存在负的关联效应。这表明跨国公司虽然能够与东道国的企业建立产业关联带来技术溢出,但这种效应是潜在的,是有条件的。Smarzynska(2002)在对立陶宛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的当地购买程度越高越容易建立产业关联,当地市场采购型的跨国公司比出口导向型的更容易发生关联效应,同时,产业关联效应要受到东道国供应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的制约。 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最为活跃的产业关联模式就是OEM合作和零部件配套生产合作。中国沿海的电子产业大都采用这两种关联模式。如沿海城市的一些小型IT企业已经成为跨国电脑厂商国际供应网络中一个最重要的来源,在上海IT业内,本土企业大约60%的生产

迪普防火墙专业技术白皮书

迪普防火墙技术白皮书

————————————————————————————————作者:————————————————————————————————日期:

迪普FW1000系列防火墙 技术白皮书 1 概述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攻击行为出现得越来越频繁。通过各种攻击软件,只要具有一般计算机常识的初学者也能完成对网络的攻击。各种网络病毒的泛滥,也加剧了网络被攻击的危险。目前,Internet网络上常见的安全威胁分为以下几类: 非法使用:资源被未授权的用户(也可以称为非法用户)或以未授权方式(非法权限)使用。例如,攻击者通过猜测帐号和密码的组合,从而进入计算机系统以非法使用资源。 拒绝服务:服务器拒绝合法用户正常访问信息或资源的请求。例如,攻击者短时间内使用大量数据包或畸形报文向服务器不断发起连接或请求回应,致使服务器负荷过重而不能处理合法任务。 信息盗窃:攻击者并不直接入侵目标系统,而是通过窃听网络来获取重要数据或信息。 数据篡改:攻击者对系统数据或消息流进行有选择的修改、删除、延误、重排序及插入虚假消息等操作,而使数据的一致性被破坏。

?基于网络协议的防火墙不能阻止各种攻 击工具更加高层的攻击 ?网络中大量的低安全性家庭主机成为攻 击者或者蠕虫病毒的被控攻击主机 ?被攻克的服务器也成为辅助攻击者 Internet 目前网络中主要使用防火墙来保证内部网路的安全。防火墙类似于建筑大厦中用于防止 火灾蔓延的隔断墙,Internet防火墙是一个或一组实施访问控制策略的系统,它监控可信任 网络(相当于内部网络)和不可信任网络(相当于外部网络)之间的访问通道,以防止外部 网络的危险蔓延到内部网络上。防火墙作用于被保护区域的入口处,基于访问控制策略提供 安全防护。例如:当防火墙位于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连接处时,可以保护组织内的网络和 数据免遭来自外部网络的非法访问(未授权或未验证的访问)或恶意攻击;当防火墙位于组 织内部相对开放的网段或比较敏感的网段(如保存敏感或专有数据的网络部分)的连接处时, 可以根据需要过滤对敏感数据的访问(即使该访问是来自组织内部)。 防火墙技术经历了包过滤防火墙、代理防火墙、状态防火墙的技术演变,但是随着各种 基于不安全应用的攻击增多以及网络蠕虫病毒的泛滥,传统防火墙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不 但需要防护传统的基于网络层的协议攻击,而且需要处理更加高层的应用数据,对应用层的 攻击进行防护。对于互联网上的各种蠕虫病毒,必须能够判断出网络蠕虫病毒的特征,把网 络蠕虫病毒造成的攻击阻挡在安全网络之外。从而对内部安全网络形成立体、全面的防护。

WindowsDNS服务器远程栈溢出漏洞的应用研究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8.10 学术研究 Academic Research 75 收稿日期:2008-03-17 作者简介:汤蕾,1983年生,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生,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 汤蕾,薛质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上海 200240) 【摘 要】文章介绍了系统安全漏洞和针对系统安全漏洞攻击的基本实现原理,通过对具体漏洞的分析,提出了Windows系统中基于DNS服务远程栈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具体实现方法,同时也给出了针对系统安全漏洞的一些防御和避免措施。 【关键词】DNS服务;寄存器;堆栈;缓冲区溢出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54(2008) 10-0075-02 Analysis of Stack Overflows on Windows DNS Server Tang Lei, Xue Zhi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Abstract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system security leak and provides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 specific leak, the paper provides an implement of an attack on Windows system, exploit-ing the stack overflow,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some means to avoid such attacks based on system security leaks.【Keywords 】DNS service; Register; Stack; Buffer Overflow Windows DNS 服务器 远程栈溢出漏洞的应用研究 0 引言 系统安全漏洞是在系统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是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缺陷,没有考虑一些特殊的异常处理,导致攻击者能够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以特定的权限访问甚至是破坏系统资源,包括操作系统及支撑软件、路由器、防火墙等。但是漏洞的存在具有实效性,系统漏洞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出来,相应的补丁软件也会不断地更新推出。在原有漏洞得到纠正的同时,一些新的漏洞和错误也会被引入。因此,漏洞问题将会长期存在,对漏洞问题的研究必须跟踪最新的系统漏洞,分析其安全问题的最新发展动态。 缓冲区溢出漏洞是系统安全中一个比较常见的漏洞,攻击者所使用的攻击方法虽然针对特定的漏洞有所不同,但是攻击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即利用堆栈和系统调用的特性,构造特定的、超过正常长度的数据包,造成缓冲区溢出,破坏程序正 常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他的指令,达到攻击的目的。因 此,对堆栈和系统调用的特性的掌握,对于攻击者来说至关重要,目前比较常用的两种攻击方法的比较如表1所示[1]。 1 缓冲区溢出漏洞实例分析 缓冲区溢出漏洞有很多,漏洞原理基本一致,MS07029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下面就这个具体漏洞的成因和利用方法加以介绍。 Windows DNS服务器的RPC接口在处理畸形请求时存在栈溢出漏洞。该漏洞出现在RPC监听端口代码段,该端口是为DNS服务器管理所用,在DNS服务主线程监听端口53的编码上没有出现问题。Name_ConvertFileName ToCountName ()函数使用固定的本地缓冲区转换Lookup_ZoneTreeNodeFromDottedName()字符串,尽管在写入缓冲区时进行了一些边界检查,但对于Name_ConvertFileNameToCountName() 表1 Unix方式和系统指令方式的比较

技术溢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他能够激励创新活动的发生,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动。关于技术溢出[1]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活动已经有了较为深入与完备的研究。例如2007年张倩肖等[2]证实:FDI知识溢出是促进本土技术创新的主要外部力量。2007年赵克杰等[3]以江苏省为例,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 计算出了各产业的工艺创新溢出效应和产品创新溢出效应, 并给出了技术进步综合溢出效应较大的产业。2007年张杰等[4]通过构建一个空间动态博弈模型,考察了集聚视角下领先企业与跟随企业间的多维技术溢出效应对双方企业创新动力的影响,发现在单向溢出效应和双向溢出效应不同情形下,对企业创新动力的激励有着根本不同的表现。2009年赵骅等[5]在考虑集群内企业拥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效率的情形下, 建立两阶段非合作博弈模型, 讨论当集群企业在不同时机创新时, 技术溢出对其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2011年杨秀文[6]基于Feder 两部门模型分析框架,采用静态面板数据门槛模型,从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经济结构五类吸收能力角度分析外资对我国省域创新能力溢出效应的门限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外资部门对创新产出的影响主要依赖于边际要素生产率优势,且存在微弱的负向溢出效应。除人力资本及人均GDP外,其他四种吸收能力与外资科技创新溢出效应之间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2011年宋宝香等[7]选取外部技术获取模式、转移技术特性、企业特性和技术学习过程四个方面,以苏州制造业本土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 在利用外部技术资源过程中,企业的技术战略、学习文化和技术学习

过程对提升技术能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2012年艾兴政等[8]提出一个基于一个供应商和生产可替代产品的两个竞争制造商的模型, 研究无合作创新、无技术溢出的合作创新和有技术溢出的合作创新3种模式的均衡绩效。研究结果表明, 强势制造商和供应商选择合作创新是占优策略。进一步还发现, 在下述3 种情况下强势制造商会与零件供应商达成技术溢出合作创新机制。范如国等[12]采用2004年至200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分析FDI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可行性,揭示FDI、R&D 经费投入和R&D人力资本投入3个投入要素之间以及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复杂关系。Young Bong Chang等[13]研究发现在IT服务行业从技术溢出效应获得的收益较大,有长期的影响作用。 [1]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8版)[M].萧琛译.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l:48~50. [2]张俏肖、冯根福.三种R&D溢出与本地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 工业经济,2007(11). [3]赵克杰,刘传哲.产业技术进步溢出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3). [4]张杰, 张少军, 刘志彪. 多维技术溢出效应、本土企业创新动力 与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基于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形态的研究 [J]. 南开经济研究, 2007, ( 3) . [5]赵骅,丁丽英.技术溢出对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09,(17).

蓝盾入侵防御系统(BD-NIPS)技术白皮书

蓝盾入侵防御(BD-NIPS)系统技术白皮书 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一、产品需求背景 (3) 二、蓝盾入侵防御系统 (4) 2.1概述 (4) 2.2主要功能 (5) 2.3功能特点 (8) 2.3.1固化、稳定、高效的检测引擎及稳定的运行性能 (8) 2.3.2 检测模式支持和协议解码分析能力 (8) 2.3.3 检测能力 (9) 2.3.4 策略设置和升级能力 (11) 2.3.5 响应能力 (12) 2.3.6管理能力 (13) 2.3.7 审计、取证能力 (14) 2.3.8 联动协作能力 (15) 三、产品优势 (16) 3.1强大的检测引擎 (16) 3.2全面的系统规则库和自定义规则 (16) 3.3数据挖掘及关联分析功能 (16) 3.4安全访问 (16) 3.5日志管理及查询 (17) 3.6图形化事件分析系统 (17) 四、型号 (18)

一、产品需求背景 入侵防御系统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动态安全防范技术,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系统中若干关键点数据的收集,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也许有人会问,我已经使用防火墙了,还需要入侵防御系统吗?答案是肯定的。 入侵防御是对防火墙及其有益的补充,入侵防御系统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在线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知识库内,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入侵。入侵防御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听,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有了入侵防御系统,您可以: ?知道是谁在攻击您的网络 ?知道您是如何被攻击的 ?及时阻断攻击行为 ?知道企业内部网中谁是威胁的 ?减轻重要网段或关键服务器的威胁 ?取得起诉用的法律证据

防火墙攻击防范技术白皮书

防火墙攻击防范技术白皮书

关键词:攻击防范,拒绝服务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常见的网络攻击行为和对应的防范措施,并且介绍了H3C防火墙攻击防范的主要特色和典型组网应用。

目录 1 概述 (3) 1.1 产生背景 (3) 1.2 技术优点 (4) 2 攻击防范技术实现 (4) 2.1 ICMP 重定向攻击 (4) 2.2 ICMP 不可达攻击 (4) 2.3 地址扫描攻击 (5) 2.4 端口扫描攻击 (5) 2.5 IP 源站选路选项攻击 (6) 2.6 路由记录选项攻击 (6) 2.7 Tracert 探测 (7) 2.8 Land 攻击 (7) 2.9 Smurf 攻击 (8) 2.10 Fraggle 攻击 (8) 2.11 WinNuke 攻击 (8) 2.12 SYN Flood 攻击 (9) 2.13 ICMP Flood 攻击. (9) 2.14 UDP Flood 攻击 (10) 3 H3C 实现的技术特色 (10) 4 典型组网应用 (11) 4.1 SYN Flood 攻击防范组网应用. (11)

1 概述 攻击防范功能是防火墙的重要特性之一,通过分析报文的内容特征和行为特征判断报文是否具有攻 击特性,并且对攻击行为采取措施以保护网络主机或者网络设备。 防火墙的攻击防范功能能够检测拒绝服务型( Denial of Service ,DoS )、扫描窥探型、畸形报 文型等多种类型的攻击,并对攻击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攻击防范的具体功能包括黑名单过滤、报 文攻击特征识别、流量异常检测和入侵检测统计。 1.1 产生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攻击行为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另外,由于网络应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使得各种网络病毒泛滥,更加剧了网络被攻击的危险。 目前,Internet 上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分为以下三类: DoS 攻击 DoS 攻击是使用大量的数据包攻击目标系统,使目标系统无法接受正常用户的请求,或者使目标 主机挂起不能正常工作。主要的DoS攻击有SYN Flood、Fraggle等。 DoS攻击和其它类型的攻击不同之处在于,攻击者并不是去寻找进入目标网络的入口,而是通过 扰乱目标网络的正常工作来阻止合法用户访问网络资源。 扫描窥探攻击 扫描窥探攻击利用ping扫描(包括ICMP和TCP )标识网络上存在的活动主机,从而可以准确地 定位潜在目标的位置;利用TCP和UDP端口扫描检测出目标操作系统和启用的服务类型。攻击 者通过扫描窥探就能大致了解目标系统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潜在的安全漏洞,为进一步侵入目标系统 做好准备。 畸形报文攻击 畸形报文攻击是通过向目标系统发送有缺陷的IP报文,如分片重叠的IP报文、TCP 标志位非法的报文,使得目标系统在处理这样的IP报文时崩溃,给目标系统带来损 失。主要的畸形报文攻击有Ping of Death 、Teardrop 等。 在多种网络攻击类型中,DOS攻击是最常见的一种,因为这种攻击方式对攻击技能 要求不高,攻击者可以利用各种开放的攻击软件实施攻击行为,所以DoS 攻击的威 胁逐步增大。成功的DoS攻击会导致服务器性能急剧下降,造成正常客户访问失败;同时,提供 服务的企业的信誉也会蒙受损失,而且这种危害是长期性的。 防火墙必须能够利用有效的攻击防范技术主动防御各种常见的网络攻击,保证网络在遭受越来越频

什么是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

技术溢出效应(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Overview) 1.技术溢出效应概述 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一项技术溢出是一个正的外在性的特定情况,它既不是在经济活动本身内部获得的利益,也不是由该项活动的产品的使用者获得利益。换句话说,这种利益对于经济活动本身是外在的,对社会产生了外部经济。 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发明了一项新技术,随之该技术被竞争企业复制或学习,表现为竞争企业通过搜集跨国公司新技术的基础知识,加上自身研究开发组合成与跨国公司相近的研究成果,一段时间以后,相关市场中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会体现这类技术,那么这些产品或服务使用者的利益将是外在的,由于是实现或产生利益的企业与产生技术的企业展开竞争,即技术产生了溢出效应。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早已不是陌生的词汇。尽管各界对其有不同的定义,但有一点是公认的事实: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高科技的应用和科学研究成果在20世纪中所获得的成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由于高科技的投入,在诸如计算机?生物和制药工程?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中,生产和就业的增加最快,对GDP的贡献的增长也最多。 而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用于高科技科研开发的支出无论在相对数上还是绝对数上都小得多。因此,显然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溢出对发展中国家的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而这种技术溢出又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所谓技术溢出是指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先进技术拥有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转让或传播他们的技术,包括国际技术溢出、国内技术溢出、行业间技术溢出、行业内技术溢出四种形式。在本文中主要指国际技术溢出。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以及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强化技术溢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2.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背景 1.阿罗最早用外部性解释了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认为新投资具有溢出效应,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生产率。 2.罗默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知识不同于普通商品之处在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这使任何厂商所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在罗默模型中总生产函数描述了资本存量K,劳动力L,以及创意技术的存量A与产出Y之间的关系。 如图片其中:a为介于0与1之间的数;A是介于0和1之间的一个参数。 3.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指出: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可以解释为向他人学习或相互学习,一个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更多的有利影响,提高周围人的生产率。但他并不因此得到收益。 4.帕伦特研究了技术扩散%边干边学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设计了一个特定厂商选择技术和吸收时间的边干边学模型, 他认为在前后各种技术吸收之间。厂商通过边干边学积累的专有技术知识为进一步的技术引进做好了准备。 5.科高认为技术溢出效应的发生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来源于示范%模仿和传播;其二来源于竞争。前者是技术信息差异的增函数,后者主要取决于跨国公司与当地厂商的市场特征及相互影响。 6.旺和布洛姆斯特罗姆比较全面地看到了当地厂商和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决策行为对溢出的影响。一方面,假定跨国公司子公司能意识到技术扩散的成本,另一方面,假定当地厂商也能意识到溢出的存在。在互为约束的前提下,可以求取各自的动态最优解。理论上,无论是跨国公司子公司还是当地企业都可能通过其投资决策影响溢出水平。跨国公司对新技术的投资越多,溢出越多。当地企业对学习的投资越多,其吸收溢出的能力就越强。可见,除了原有的溢出效应外!还存在着一种取决于当地厂商和跨国公司子公司投资决策的溢出效应,这种影响是累积的!具有正反馈性质。

产品说明&技术白皮书-天融信入侵防御系统产品说明

天融信网络入侵防御TopIDP系列 产品说明 天融信 TOPSEC?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华控大厦100085 电话:(86)10-82776666 传真:(86)10-82776677 服务热线:400-610-5119 800-810-5119 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d8954342.html,

1前言 (2) 2网络入侵防御系概况 (2) 2.1入侵防御系统与防火墙 (3) 2.2入侵防御系统与IDS (3) 3天融信网络入侵防御系统TOPIDP (3) 3.1产品概述 (3) 3.2T OP IDP体系架构 (4) 3.3T OP IDP主要功能 (5) 3.4天融信网络入侵防御系统T OP IDP特点 (6) 3.4.1领先的多核SmartAMP并行处理架构 (6) 3.4.2强大的攻击检测能力 (6) 3.4.3精准的应用协议识别能力 (7) 3.4.4实用的网络病毒检测功能 (8) 3.4.5智能的上网行为监控和管理 (8) 3.4.6立体的Web安全防护 (8) 3.4.7先进的无线攻击防御能力 (9) 3.4.8精确的QOS流量控制能力 (9) 3.4.9灵活的自定义规则能力 (9) 3.4.10丰富的网络部署方式 (9) 3.4.11高可靠的业务保障能力 (10) 3.4.12可视化的实时报表功能 (10) 4天融信网络入侵防御系统TOPIDP部署方案 (11) 4.1.1典型部署 (11) 4.1.2内网部署 (12) 4.1.3IDP.VS.IDS混合部署 (13) 4.1.4WIPS旁路部署 (14) 5结论 (15)

1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政府构建了自己的互联网络信息化系统,互联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工具,在网络带来高效和快捷的同时,网络安全形势也从早期的随意性攻击,逐步走向了以政治或经济利益为主的攻击; 攻击的手段从早期简单的扫描、暴力破解逐步过渡到通过缓冲区溢出、蠕虫病毒、木马后门、间谍软件、SQL注入、DOS/DDoS等各种混合手段攻击;攻击的层面也从网络层,传输层转换到高级别的网络应用层面;而很多黑客攻击行为也由单个个体转变到有组织的群体攻击行为上,其攻击行为有明显的政治或经济诉求目的,给政府、企业的网络信息业务系统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同时,大量的网络资源滥用充斥在整个网络通路上,各种基于P2P协议的资源下载工具、网络视频、网络游戏、IM视频通讯工具等造成企业网络带宽过度消耗,影响企业正常业务系统运行。 能否主动发现并防御这些网络攻击,规范终端的网络行为,保护企业的信息化资产,保障企业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企业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2网络入侵防御系概况 网络入侵防御系统,简称IDP(Intrusion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System ),是串联在计算机网络中可对网络数据流量进行深度检测、实时分析,并对网络中的攻击行为进行主动防御的安全设备;入侵防御系统主要是对应用层的数据流进行深度分析,动态地保护来自内部和外部网络攻击行为的网关设备。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功能 ●深层检测(deep packet inspection) ●串连模式(in-line mode) ●即时侦测(real-time detection) ●主动防御(proactive prevention) ●线速运行(wire-line speed)

栈溢出实验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系统应用安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团队成员: 注:团队成员贡献百分比之和为1 教师评语: 一.实验环境 ? 操作系统:windows xp sp3 ? 编译平台:visual c++ 6.0 ? 调试环境:ollydbg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缓冲区溢出的原理; 2. 掌握缓冲区溢出漏洞的利用技巧; 3. 理解缓冲区溢出漏洞的防范措施。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 缓冲区溢出漏洞产生的的基本原理和攻击方法 ? 缓冲区溢出模拟程序 由于拷贝字符串时产生缓冲区溢出,用“abcd”字符串的值覆盖了原来eip的值,所以 main函数返回时eip指向44434241,引发访问异常。 ? 运行命令窗口的shellcode 由于把main函数的返回eip地址替换成了jmp esp的地址,main函数 返回的时候就会执行我们的shellcode代码。该shellcode,运行命令窗口。 2. ms06-040 缓冲区溢出漏洞分析和利用 ? 溢出点定位 篇二:缓冲区溢出实验报告 缓 冲 区 溢 出 报 告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信息安全10-02班 1. 实验目的 掌握缓冲区溢出的原理 掌握常用的缓冲区溢出方法 理解缓冲区溢出的危害性 掌握防范和避免缓冲区溢出攻击的方法 2. 实验工具 溢出对象:ccproxy 7.2 (1) (2)调试工具: 使用vmware虚拟机,安装ccproxy7.2进行实验调试。 3. 实验步骤 了解ccproxy 7.2 代理服务器为大家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阻挡黑客攻击和局域网共享上网等。 ? 国内非 常受欢迎的一款代理服务器软件 ? 设置简单,使用方便 关于ccproxy6.2缓冲区溢出漏洞说明

缓冲区溢出攻击详细讲解

缓冲区溢出攻击详细讲解 缓冲区溢出(Buffer Overflow)是计算机安全领域既经典而又古老的话题。随着计算机系统安全性的加强,传统的缓冲区溢出攻击方式可能变得不再奏效,相应的介绍缓冲区溢出原理的资料也变得“大众化”起来。其中看雪的《0day安全:软件漏洞分析技术》一书将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原理阐述得简洁明了。本文参考该书对缓冲区溢出原理的讲解,并结合实际的代码实例进行验证。不过即便如此,完成一个简单的溢出代码也需要解决很多书中无法涉及的问题,尤其是面对较新的具有安全特性的编译器——比如MS的Visual Studio2010。接下来,我们结合具体代码,按照对缓冲区溢出原理的循序渐进地理解方式去挖掘缓冲区溢出背后的底层机制。 一、代码 <=> 数据 顾名思义,缓冲区溢出的含义是为缓冲区提供了多于其存储容量的数据,就像往杯子里倒入了过量的水一样。通常情况下,缓冲区溢出的数据只会破坏程序数据,造成意外终止。但是如果有人精心构造溢出数据的容,那么就有可能获得系统的控制权!如果说用户(也可能是黑客)提供了水——缓冲区溢出攻击的数据,那么系统提供了溢出的容器——缓冲区。 缓冲区在系统中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高级语言定义的变量、数组、结构体等在运行时可以说都是保存在缓冲区的,因此所谓缓冲区可以更抽象地理解为一段可读写的存区域,缓冲区攻击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系统能执行这块可读写存中已经被蓄意设定好的恶意代码。按照冯·诺依曼存储程序原理,程序代码是作为二进制数据存储在存的,同样程序的数据也在存中,因此直接从存的二进制形式上是无法区分哪些是数据哪些是代码的,这也为缓冲区溢出攻击提供了可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