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前七章知识点

毛概前七章知识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中特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

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1)萌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深刻分析

(2)开始形成:土地革命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理论上阐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3)形成:遵义会议后,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科学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

路线和基本纲领

(4)确立:1945年党的七大

(5)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

5.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独立自主,就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

7.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8.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的前途命运日

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

根本宗旨。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发展成共有人民共

享。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方针

11.四个全面

内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时间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民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时间中国梦的”

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制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共同推动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几种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1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内容:(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其中最大实际就是我们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理论联系实际

(3)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第一次提出: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完整表述: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最基本的动力,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革命性,软弱性),如何对待: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争取它,对其动摇性和妥协性进行批评和斗争,在经济上是实行保护民族商业的政策,又斗争又联合,是合乎实际的,是争取革命胜利的需要。

(3)新民主主义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两步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正确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正确引导中国革命。

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贵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题中应有之意),保护民族工

商业(特色内容)。

(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的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必然性:①由中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一方面,中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另一方面,在中国开展斗争,必须充分的调动农民,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深入农村

②由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第一,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

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可能。第二,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第五,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2)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的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5.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由三方面决定: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状况做决定的。②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诸多矛

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

可能性。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手段。

(3)党的建设:中国革命胜利的必要保证。中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党领导的农民斗争。加强党的建设,必须①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②同时,

加强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必须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

(4)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现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

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三种主要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这三种基本经济成分及其相关连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

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内容:“一化三改”。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改造,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用和平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就是国家有偿的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只有初级和高级

之分。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力

4.对资本主义共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三个步骤

(1)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2)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3)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6.现在有一种观点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同当初的社会主义改造对立起来,质疑当初是否应对私有制进行改造。

没道理:原因:(1)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后来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没有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全面发展。

(2)社会主义改革在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不能巩固和发展。

(3)改革和改造性质不同

总之,对历史变革的评价,必须放在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社会条件。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两类社会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提出,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

型企业同时并举等。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

(4)其他理论成果

①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

的社会主义。

②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

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③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④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⑤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陈云提出要建立“适合与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

会主义的市场”的思想

⑥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⑦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工作

⑧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本质)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

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这里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进入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是由自然经济般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学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使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1)&(9)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结和概括

3.新阶段的特征

(1)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经济社会取得全面发展

(3)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十三大),这是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的要求。

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

要求。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有了保证。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①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②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必须全面坚持。

6.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

群众的幸福线。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

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改革开放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社会主义文化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必须正确处理和认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实现共产主义是最高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阶段的最低纲领。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1980年,邓小平,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理论性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突出强调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突出强调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3.(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原因: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②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科学技术史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相继提出了和人才强国战略。十八大以后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前,提高社会生产力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优先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①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②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③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两步走”战略,1964年周恩来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第一步是建成一个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是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

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三步走“战略,邓小平,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7年,我国在提前完成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是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十八大提出):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全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全面深

化改革破解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

党确保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共同绘制全面小康的宏图。

9.中国梦的核心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振兴,也会更好的造福于世界人民,共创世界美好的未来。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路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20世纪初,五四精神;20世纪30年代,抗战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面向未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大提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紧紧依靠人民。

3.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

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立国之本。

核心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党的十大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4.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要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系,

包括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等等。

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5.对外开放

开放也是改革,改革和开放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坚持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6.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1)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2)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

(3)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4)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打开就不会关,不但不会关上,而且会在更大的范围,更宽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6.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坚持从我国出发,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树

立世界眼光,更好的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是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7.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

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挥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做法:(1)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目前世界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深,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为此,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①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②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推动贸易平衡发展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④深化投资,贸易体制,完善法律法规,为各国在华企业创造公平经营的法制环境。

(2)以开放促发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通过利用国际有利条件发展对外贸易,合理利用外资等,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我国经济的政体竞争力。

(3)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做出更多的贡献。

(4)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