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凭箜篌引教学案例 人教课标版新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学案例 人教课标版新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学案例

关键词:浪漫主义侧面烘托通感乐曲的高妙

案例摘要:这是一堂诗歌公开课,这节课师生互动研读中唐有着“诗鬼”之称的李贺的诗歌《李凭箜篌引》,重点讨论本诗作者是如何表现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的高超和乐曲的特点,从而了解李贺诗歌的特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已达到提高文学素养的目的。【教学设计】

.以诵读带动感知、体验、鉴赏。

.坚持个人的充分阅读与以个人阅读、感知、领悟、探究为基础的合作式阅读相结合,实现个性化学习水平和质量的螺旋式提升。

.力争在古诗词学习中达成“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渐进式的全面实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不仅诗歌空前繁荣,音乐也毫不逊色。诗的唐朝也是音乐的唐朝,诗与音乐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有三首诗歌一直为人们所称颂,它们就是被清人方扶南称为“摹写声音的至文”的三首诗: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唐诗人李贺的这篇浪漫主义珍品《李凭箜篌引》。

(一)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李凭箜篌引学习》,理解此词的思想内容,了解李贺作品的风格。

.学习这首诗中侧面烘托和通感的表现手法。

.了解这首诗浪漫主义特色。。

.通过诵读作品,感知内容,感知特色,感知情愫,并积累经典。

(二)明确操作步骤

继续运用我们创建的“三层级古诗学习法”:第一层“翻查词典,自读作品,圈点批注,寻疑勇探”,第二层“信息超链,沟通讨论,广探深究,互动提升”,第三层“美读积累,活用迁移,完善情智,升华生命”。

三、诵读作品

教师:按照我们创建的“三层级古诗学习法”的程序,第一环节是“翻查词典,自读作品,圈点批注,寻疑勇探”。课前预习时,同学们已经开始做这方面的工作。现在,我们先请一位同学站起来朗读一遍作品,好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一下作品。

.指名一个学生汪敏同学)朗读。

.指名另一个学生(毛东同学)对前面同学的朗读进行诵读方面的点评,并试着诵读作品。

.教师简单点评指导后,教师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遍作品,然后全体师生再朗声诵读一遍,不要求很整齐,但要放开读、放声读、纵情读、注意节奏感去读。

四、进入“三层级古诗学习法”的第二环节:学生讨论,教师巡堂管理、了解、指导并在必要时参加讨论。

教师:现在,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信息超链,沟通讨论,广探深究,互动提升”。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预习时所找出并记录在卡片上的问题,放到语文学习小组中来进行交流、讨论,同时讨论解决刚才上课时提出的学习目标中的问题。讨论中,大家可以广泛联系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信息超级链接”,并请各小组负责记录的同学将本小组提得好的问题和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简单写下来,讨论结束时迅速交到老师这儿来。讨论时间是八分钟左右。

师生讨论片断

哪位同学介绍一下搜集的关于李贺的资料。

吴奎: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传说他每次出门,跟随的书僮身上总背一只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在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学生自爆料有些是在上微机课时上网搜集的)

(三)老师声情并茂地背诵式朗读(带动课堂气氛)

鉴赏诗歌

教师:我们先替李凭设计一张演奏会海报,画面上应有什么?

汪敏:时间——晚唐,高秋(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 闵可:地点——国都长安(中国)

乐天意:乐器——箜篌(“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吴珊珊:演奏者——李凭(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关于他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精湛的技艺受到了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所以李贺才用他的如花妙笔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教师: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

熊子明:()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

()素女,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紫皇,“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被音乐打动。

陈林:()女娲,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远古时代,天裂地塌,灾凶四起,女娲采炼五色石修补苍天,又消除其他祸患,才使得剧烈动荡的宇宙安定下来。女娲听得入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斜

杨倩倩:()神妪,成夫人。神仙婆婆,好音乐,能弹箜篌。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老鱼、瘦蛟,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翩翩起舞。

刘莉:()吴质,吴刚,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彻夜不眠,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杨丽:()云,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十二门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人们陶醉在美妙的弦乐声中,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

教师:通过我们找到的诗中的对李凭“粉丝”们的描绘,我们的确可以体会到李凭的箜篌演奏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力量,那么这里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的呢?

李聪:侧面烘托。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

李思扬:极具浪漫主义特色,在诗人的笔下,时而人间,时而仙界,如:李凭中国弹箜篌是人间,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等是仙界时而现实,时而远古。如:十二门前融冷光是现实,江娥啼竹是远古等。叫人感到扑朔迷离。

张杰:还有一些兼具夸张手法的运用,如: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把箜篌乐声的高妙渲染到极致。

毛远志(补充):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就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教师:这种侧面描写的手法,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汉乐府诗歌《陌上桑》里写罗敷那一段,不是直接描绘罗敷的美丽,

高晨辉(抢先答):而是借助“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通过路人对罗敷的欣赏,达到侧面烘托罗敷的美丽的目的。《李凭箜篌引》也是从虚处着笔,让读者自己体会李凭所演奏的乐曲声是如何的优美动听,与《陌上桑》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师:说得太好了,看来以前学过的文章,同学们印象还是很深刻的,也学到了一些鉴赏方法,积累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衬托手法是从侧面落笔,通过渲染演奏的环境气氛,听众情绪变化来突出箜篌的音乐魅力,除此诗人是如何正面细致刻画音乐的呢?

石宏宇:昆山玉碎(壮其声之清脆) 有时激越得像昆仑美玉碎裂的声音,

凤凰叫(壮其声之和缓) 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对舞唱和的声音,

芙蓉泣露(壮其声之惨淡) 有时凄伤哀怨,像是带露荷花在哭泣

香兰笑(壮其声之冶丽) 有时又明快欢乐,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

教师: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提示:这种手法朱自清在《荷塘月色》这篇不朽的散文中也成功的运用过)来描摹声音?

代蒙:通感。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叶聪:“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教师:同学们给一点掌声鼓励(教室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教师:举出运用拟声手法描摹音乐得例子( 白居易的《琵琶行》)

让我们回顾《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思考:如此的比喻描写凸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徐子琪: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间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银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教师:李凭能遇上李贺这样的知音,因而名传千古,李贺能欣赏到如此高妙的音乐,并用生花妙笔把它描绘成诗歌,流芳百世,他们是又一对俞伯牙与钟子期。李凭能有幸遇上李贺这样的知音,此生足矣。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熟读成诵。注意诗歌之间的起承转合。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诵读。

请一位同学评价诵读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教师做适当点评。

教师再次范读并带动全班同学诵读。

教师:比较鉴赏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徐峥: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杨佳:风格迥异。

《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代表作《李凭箜篌引》,进一步了解了李贺诗风浪漫主义特色,在本诗中人间、仙界,现实、远古,乐师、神仙、动物等交织在一起,诗人成功地调用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乐曲的高妙,又不留斧凿的痕迹,对我们今后在作文中的写作会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反思:

(一)成功方面

.成功地尝试了新课标的精神,把其中的先进理念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课堂教学措施和步骤。

切实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使教师的合适的指导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知识能力及态度价值观建构、个性发展等有机结合,使经典作品的学习与学生的体验有机结合起来了。

.课前布置有价值、有目的的预习(寻找问题),这是在学生个人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思考结果再现,能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颇有价值的预习。课堂上,能根据时间的有限性,使学生的讨论、教师的点拨等基本上做到恰到好处、见好即收,从而保证了课堂效率。课后作业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能力。

.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结合:课堂大结构“三层级”是教师预设的,这是为了循序渐进学习探究文本并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成的需要;而学生在预习阶段提出的问题,则是学生自己生成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由于思维上的相互碰撞,也动态生成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课堂教学进程。

(二)不足之处和改进设想:

.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课前预习时在卡片上准备了一系列问题。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觉

得留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间还是太少了,应当留给分钟左右比较好,那样,学生的组内讨论就相当充分,探究的深度广度都会加大,学生能展示其学习成果的机会也更多,这会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在更大面积上增加学生的表现机会,对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良性心理培育是很有好处的。当然,那样的话,这首诗也许就要用接近两个课时来完成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充分的体现出来。出于教师的个人习惯(“话语霸权欲”偏强的习惯)和担心课堂教学进度太慢(对学生缺乏足够的信任和耐心),很多总结性的话都是教师来说的,这个环节其实应该指导学生来做,教师再进行必要的补充或订正,而且要长久坚持下去——因为这样做,开始时肯定觉得相当费时,但学生在熟练了之后,就会有量和质的飞跃!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新课标,必须理智地让自己退居二线,对课改必须有恒心,对学生群体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当然,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个人水平,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还是有些欠缺和吝啬,主要是针对性和深度、灵活性、艺术性不够。因为所面对的已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分清什么是廉价的表扬、什么是有分量的激励,他们能感到什么是敷衍性的搪塞、什么是真诚的回应。相当长时间以来,语文课堂冷漠化现象相当突出,原因很多,但课堂上缺乏真诚的师生交流及感情互促互悦,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此中,教师的情感投入不够恐怕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想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经常对学生真诚的激励,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赞赏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新课标提倡的人文精神在课堂中的一种体现。在这方面,我一定会进一步努力提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