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报告

年级学科班次姓名

实验教师:年月日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学号:时间: 一、引言 速度知觉反应了每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速度知觉也是各项劳动实践中和各项体育运 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驾驶员超车要估计前面车子的速度,要估计对面来车的速度,要 估计前面横越车子、行人的速度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要对足球滚动的速度,其他运动员跑动 速度要做出敏捷快速的判断,所以准确掌握速度判断能力是很有用的。本实验是用平均误差 法来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不同状态下,被试者的速度知觉是否有不同。 平均差误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 最基本的传统心理物理法之一。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也可用于测量差别阈限。 平均差误法的比较(变异)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而产生的连续量的变化。接近 阈限时,被试可反复调整,直到其满意为止。被试调整到在感觉上相等的两个刺激值,其物 理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就是所求的阈限值。由于被试参与操作,也容易产生动作误差。 例如,从小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和从大于标准刺激调整到与标准刺激相等, 其结果就可能不同。其计算公式如下: ae=∑∣x-s∣/n 式中,|x-s|:每次测得的绝对误差 x:被试估计时间 s:标准时间 n:实验次数 用这个方法测得的阈限值比用其它两种方法测得的要小一些,因为其差别阈限处于上下 限之间的主观相等地带之内,而绝对阈限则50%次感觉到的强度之下。由于平均差误法获得 数据的标准和计算的方法与其他方法不同,它所测得的结果可以说只是一个阈限的近似值。 因此,用此法测得的阈限不能直接与用其他方法测得的阈限进行比较。 二、实验目的 运用平均误差法分析得出在不同状态下人的速度知觉。 三、实验方法 3.1 被试 1名被试,年龄21岁左右。 3.2 仪器 名称:ep509速度知觉测试仪器 组成:仪器的正面是由知觉箱、被试反应键和活动挡板组成。 仪器的背面是由控制操作面板、反应键插座和电源插座组成。控制操作面板上有许多开 关和按钮:计时器、位置选择开关(远和近)、速度选择开关(快和慢)、启动按钮、复位按 钮、电源开关和实验/演示切换开关。 3.3 操作 1.将电源线连接到220v交流电上。 2.将反映键的插头接到知觉箱的插座上。 3.打开电 源。 4.速度选择开关有快、慢两档供主试选择(慢:4s 5.位置选择开关有近远两档,挡板与开关选择同步移动,供主试选择。 6.主试按启动按 钮,灯光自右向左移动。 7.被试按下反应键后,计时器显示结果。 8、主试按复位键为下次 操作做准备。 3.4 测试方法 1.演示 2.被试坐在仪器正前方,眼睛平视右面的光点,注意前面光电的变化。 3.主试按下仪器 操作面左下方按键,使仪器工作在演示状态下。

测谎实验报告

测谎实验报告 篇一:测谎原理与发展现状 第20届“冯如杯”学术 科技竞赛参赛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 论文名称:测谎原理与发展现状 项目编号: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一○年四月制 作者承诺 我保证本论文的工作由我和项目组的成员独立创作,保证本论文中不存在抄袭、剽窃、侵权、伪造、故意夸大等各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我和项目组成员将遵守本届冯如杯参赛

的有关各项规定。并愿意承担因为个人原因而产生不良后果的责任。 (签章):XX年 04 月 03 申请者日 测谎原理与发展现状 摘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之中,说谎似乎就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事情。日常生活中,人们时不时会善意地说句谎话,“你长得真漂亮”,即使明知自己并不怎么好看的女子听到这样的谎话时,也会心花怒放。诸如此类的谎话当然无可厚非,但世间有善意的谎话,也就有恶意的谎话。偷盗者会说自己根本没有伸手,叛国者声称自己一身清白,杀人越货者也会拒不认账??谎言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在此暂不做讨论,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心理学和生理学今年来的飞速发展,世界上出现了种种具有相当科学依据,准确性高的测谎的方法和仪器。而这些方法和仪器,也被人们应用到了各个方面。 关键词:测谎,心理学,原理,发展,应用 Asract: In human development, lie seems to have become a kind of inevitable behavior. In everyday life, people will tell the lie from time to time, "You look really

时间知觉实验报告

时间知觉实验 10教科1 第9小组 余华、黄文静、吴芸、王红娥、钟建有摘要:本实验通过对上饶师范学院10级心理学专业第9小组的4名学生进行时间知觉测验,研究大学生对时间知觉的准确性,并通过采用不同的闪光频率检验闪光频率对于时间知觉的影响。 关键词:时间知觉闪光频率 1引言 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同时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反映。时间知觉分为时序知觉和时距知觉,时序知觉是指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的知觉,能告诉人们不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时距知觉是时间知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对客观事件持续性的知觉,能告诉人们某一事件延续的时间长短。相对于时序知觉而言,时距知觉的研究更多,主要围绕动物和人类被试展开。 研究时间知觉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范式:预期式研究和回溯式研究。预期式研究是指被试在实验前就知道,刺激时距呈现后,要对该时距进行估计;回溯式研究则是指刺激时距呈现后才要求被试对已呈现的时距进行估计,而在实验前被试是不知道要进行时距估计的。Block和Zakay(1997)对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元分析表明,对于同一时距的判断,预期式判断显著大于回溯式判断。回溯式判断的被试间显著大于预期式判断的被试间变异。而任务难度只影响预期式时距判断,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时距判断率(判断时距/标准时距)显著减小,而在回溯范式下,则没有影响。刺激的时距长度和刺激的复杂性和时距判断率则只对回溯式判断产生影响。刺激时距长度和时距判断率成反比关系,而刺激复杂度和时距判断率成正比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短时距刺激(5-14.9秒)两种范式的时距判断率没有显著的差异。然而不同实验范式涉及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预期式时距估计要求被试对正在流逝的时距进行时间信息的提取、编码和储存;而回溯式时距判断往往要求被试从短时记忆中提取刺激时距间的非时间信息进行编码,通常是对事件编码的提取,因而更多地涉及记忆因素。 本实验采取预期式研究检查了自我估计在估计时间中的作用,并检验了闪光频率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2方法与程序 2.1被试 上饶师范学院10级心理学专业第9小组学生4名,视力正常,年龄在19-20岁 之间,之前无相关实验经验。每个被试分别编号为被试1、被试2、被试3、被试 4。其中被试1、被试2和被试3为女性被试,被试4为男性被试。 2.2实验仪器 时间知觉测试仪、纸、笔。 2.3实验设计和程序 2.3.1主试按功能键,使显示F2-02S、即标准刺激时间为2S,按声/光键,使指 示灯在光处亮。按连续/始末键,使指示灯在两点均亮,此时闪烁频率为2Hz、 若在按两次则为8 Hz(手按时间稍长会显示频率),按开始键实验开始。 2.3.2被试手拿反应盒(键),据仪器刺激(闪光)时间,按任意键,复制(估计) 一个与刺激相同的时间,主试立即记下该数据,如此做20次。 2.3.3主试复位、重新设置,使闪光频率从2Hz到8Hz,同样做20次。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篇一: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研部:贾月娥 实验目的:学习速度知觉的测量方法,测定速度知觉的准确性。 1.引言 1.1 简介: 速度知觉是运动知觉的一种,与时间知觉也有一定关系。能否正确估计物体的运动速度,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意义。速度知觉的准确性可以作为职业测评的一个指标。 本实验以亮点实际运动到某处所用时间与被试估计时间之差来评定速度知觉准确性。2.实验对象与方法 1.2 方法与程序:本实验有两种运动速度(40点/秒和100点/秒),三种运动类型(水平、垂直和平面运动)。为克服方向带来的误差,每种运动类型又有两种相反方向(左右、上下和里外),这样就组合成12种任务,每种任务测两次,共24次。各类测定随机呈现。老师指导被试阅读指示语,说明反应方法(认为时间到了即按反应键),然后开始测定。每次测定之后都有反馈,被试可以对照调整自己以后的估计。时间估计精确到毫秒级。 1.3 结果与讨论:结果分数中列出了平均估计误差(相

对误差),由所有24次估计的误差的绝对值平均而来,代表被试的平均估计准确性,越小表示估计越准确。并列出了各种运动方向和速度下的平均估计误差。 详细结果分六列:第一列为运动速度;第二列为运动方向;第三列为实际运动时间;第四列为估计运动时间;第五列为估计绝对误差(正表示估计太迟,误差为负表示估计太早),三四五列均以毫秒为单位;第六列为估计相对误差,即:(估计时间-实际时间)/实际时间。 请统计检验运动速度、运动类型以及练习对速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2.研究方法 2.1被试 XX级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运动训练7班学生、女、23岁,。 2.2器材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选择速度知觉实验用按键器进行操作。 2.3步骤 1)被试进入实验室选择一台电脑坐下,打开实验操作系统,选择实验; 2)在组长的指导下打开速度知觉实验,认真阅读实验指导语,并点击开始进行实验;

(完整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习题(含答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 B.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C.误差是由于没有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可消除误差 2.如图四图分别表示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硬币直径、铜丝直径、海底深度的方法,其中测量原理相同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 C.乙、丙 D.甲、丙 3.一支新中华2B铅笔的长度约为() A.17.5mm B.17.5cm C.17.5dm D.17.5m 4.在测量学生用课桌高度时,下列各种刻度尺中应该优先选择() A.3米长的厘米皮卷尺 B.20厘米长的毫米直尺 C.1米长的毫米钢卷尺 D.10厘米长的0.1毫米的游标卡尺 5.某同学用一把分度值为1mm的直尺,先后测量同一木块的厚度,其结果分别是 3.12cm、3.14cm、3.12cm.下列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A.3.12cm B.3.1275cm C.3.13cm D.3.14cm 6.某同学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3.55cm、23.54cm、23.53cm、 23.72cm,那么更接近于物体真实长度的是() A.23.5cm B.23.54cm C.23.585cm D.23.59cm 7.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宽度.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小明测量了四次,测量结果记录如下:18.51cm、18.53cm、18.51cm、18.66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结果应该记为() A.18.52cm B.18.51cm C.18.517cm D.18.55cm 8.小明家买了一个摆钟,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每天快1min,则他应该的操作是() A.换用一个较重的摆锤 B.换用一个较轻的摆锤 C.将摆线缩短一些 D.将摆线增长一些 9.小明同学用同一把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书本的宽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18.50cm、18.45cm、18.5cm、18.49cm,那么更接近真实值的数据是()A.18.50cm B.18.48cm C.18.5cm D.18.485c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0.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是3.48cm、3.46cm、3.49cm、3.32cm,则此物体的长度为______ cm.

中考物理重要测量仪器机械秒表(停表)问题

专题02 机械秒表(停表)问练 一、用机械秒表(停表)测量时间问题学啥 1.机械停表的构造与用途 如图甲秒表的主要构造有:A.启动、停止按钮;B.回零按钮; C.分钟刻度:读取整分钟数(包括半分钟);D.秒钟刻度(读取秒数)。 甲乙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 对于甲图秒表,使用秒表前首先要上好发条,按压启动按钮,表启动,再次按下该按钮,秒表指针停止转动,按压回零按钮,分针与秒针都归零. 即三次按下按钮:一“走时”,二“停止”,三“复零”,对于乙图秒表,使用前,转动秒表上端带滚花的手轮,上紧发条 使用时,分为开始、停止、秒表清零三步。 (1)第一次按下手轮,开始记时,指针开始走动; (2)第二次按下手轮,停止记时,指针停止走动,读出时间,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与所读刻度; (3)第三次按下手轮,秒表清零,指针复位。 3.机械停表的原理与读数方法 秒表是利用周期性振动的等时性制成的.它的读数方法是:①首先读出小刻度盘中的整分钟数(包括半分钟);②然后读出大刻度盘的秒刻度数;③将两个读数统一单位后先后相加即将两个读数统一单位后相加即得最后读数。 4.会使用钟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使用停表时 (1)测量前:要注意小圈的指针所指数字的单位是min;大圈指针所指数字的单位是s,常用的停表秒针走两圈为1min,即分针走1格。要注意分针和秒针的分度值 (2)测量时:先读分针指示的示数,观察分针是否过半格,再秒针所指的示数。 二、用机械秒表(停表)测量时间问题考法 【例题1】下图所示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 【答案】579 s 【解析】秒表读数问题是难点,原因就是平时使用的次数不多,训练的少。要加大实践的力度就会突破这个难点。这个问题应该属于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素材。抓住秒表使用与读数规则是关键。首先读出秒表分钟数是9min=540s 然后观察剩余值是否已过半刻度,是。 再读出剩余部分的秒数39s。 最后将两个读数统一单位后相加即得最后读数为579秒。 【例题2】如图所示的机械停表,读数是_______。 【答案】1分10.8秒 【解析】机械秒表读数问题是难点。要知道在读大表盘的读数时,一般没有估读,读数只读到大表盘的最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研部:贾月娥 实验目的:学习速度知觉的测量方法,测定速度知觉的准确性。 1.引言 1.1 简介: 速度知觉是运动知觉的一种,与时间知觉也有一定关系。能否正确估计物体的运动速度,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意义。速度知觉的准确性可以作为职业测评的一个指标。 本实验以亮点实际运动到某处所用时间与被试估计时间之差来评定速度知觉准确性。2.实验对象与方法 1.2 方法与程序:本实验有两种运动速度(40点/秒和100点/秒),三种运动类型(水平、垂直和平面运动)。为克服方向带来的误差,每种运动类型又有两种相反方向(左右、上下和里外),这样就组合成12种任务,每种任务测两次,共24次。各类测定随机呈现。 老师指导被试阅读指示语,说明反应方法(认为时间到了即按反应键),然后开始测定。每次测定之后都有反馈,被试可以对照调整自己以后的估计。时间估计精确到毫秒级。 1.3 结果与讨论:结果分数中列出了平均估计误差(相对误差),由所有24次估计的误差的绝对值平均而来,代表被试的平均估计准确性,越小表示估计越准确。并列出了各种运动方向和速度下的平均估计误差。 详细结果分六列:第一列为运动速度;第二列为运动方向;第三列为实际运动时间;第四列为估计运动时间;第五列为估计绝对误差(正表示估计太迟,误差为负表示估计太早),三四五列均以毫秒为单位;第六列为估计相对误差,即:(估计时间-实际时间)/实际时间。 请统计检验运动速度、运动类型以及练习对速度知觉准确性的影响。 2.研究方法 2.1被试 2015级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运动训练7班学生、女、23岁,。 2.2器材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选择速度知觉实验用按键器进行操作。 2.3步骤 1)被试进入实验室选择一台电脑坐下,打开实验操作系统,选择实验; 2)在组长的指导下打开速度知觉实验,认真阅读实验指导语,并点击开始进行实验; 3)屏幕上将出现运动的小点,被试用按键器对运动的小点进行速度估计。 2.4 数据处理 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这组数据进行一系列描述性分析、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分析,得出个人结果、小组结果、总体结果及小组结果与总体结果的差异。 2.4 变量情况

初中物理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 ...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一、 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______ 用符号______表示。 2.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_____和 ______等 ,分别用符号_______和_______表示。 3.1h=_______min=________s 4. 如图3-4-1 是机械停表的实物照片。 (1)停表大表盘一周 量度的时间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 ;小表盘一周量度时间是_______,分度值是_____。(2)图中停表所示的时间是_____。 二、平均速度的测量 1.在室外量出 40m 的直线路程,每隔10m 作一记号,在各记号处各站一人记时,发令枪响,一同学开始起跑,各记时员同时记时,分别记下该同学经过他们记号处所用的时间,记录结果如表1所示,要求依据表1中的数据,填写表2中的各空表格。 表1 表2 史密斯的旅行 史密斯先生计划驾驶汽车从芝加哥去底特律,然后返回.他希望整个往返旅行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6O 英里(1英里=1.609千米).在抵达底特律的时候,他发现他的平均速度只达到每小时3O 英里。 为了把往返旅行的平均速度提高到每小时60英里,史密斯在返回时的平均速度必须是每小时多少英里呢? 答案: 求解这道令人困惑的小小趣题,并不需要知道芝加哥与底特律之间的距离。在抵达底特律的时候,史密斯已经走过了一定的距离,这花去了他一定的时间。如果他要把他的平均速度翻一番,他应该在同样的时间中走过上述距离的两倍。很明显,要做到这一点,他必须不花任何时间便回到芝加哥。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史密斯根本没有办法把他的平均速度提高到每小时6O 英里。无论他返回时的速度有多快,整个旅行的平均速度肯定要低于每小时60英里。 如果我们为史密斯的旅行假设一个距离,事情便会容易理解一些。比如说,假设往返旅程各为3O 英里。由于他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3O 英里,他将用1小时的时间完成前一半的旅行。他希望往返旅行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60英里。这意味着他必须在1小时中完成整个6O 英里的旅程。可是,他已经把1小时的时间全都用了。无论他返回时速度有多快,他所用的时间将多于1小时,因此他必定要用多于1小时的时间完成6O 英里的旅程,这使得他的平均速度低于每小时60英里。 1. 时间及其测量 (1)时间的单位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四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学习目标 课前预习方案 课堂学习方案

时间知觉实验报告

时间知觉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旨在检验各种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检查自我估计在估计时间中的作用,检查刺激不同方式对估计时间的影响,学习用复制法研究估计时间的准确性。实验表明,闪光的频率,光点刺激的方式是影响时间知觉的主要因素。预测快闪比慢闪的时间估计准确性要高,实时距比空时距的时间估计准确性高,短时间比长时间的时间估计准确性要高,但是由于被试提前知道时间长短,存在数秒数的情况,导致此实验未达到预期结果。 关键词:时间知觉空时距实时距闪光频率 1引言 时间知觉:个体对同时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反映。主要包括对时间顺序和时间间隔的知觉。时序知觉是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的知觉,能告诉人们不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时距知觉是对客观事件持续性的知觉,能告诉人们某一事件延续的时间长短。实验方法选择复制法。复制法是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按标准时间复制。复制时间与标准时间之差,为时间估计差。以此作为时间知觉的准确性指标。因只是仿制,不受过去经验影响,故能确切表达时间知觉的能力。本实验用复制法探究闪光频率,实时距空时距等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2实验一 2.1 实验目的 比较估计快闪光和慢闪光呈现时间的准确性 2.2 方法 2.2.1 被试 西南大学2014级心理学部本科学生名,其中男生5名,女生13名。所有被试均为右利手,视力和听力正常。

2.2.2 实验器材 EP405时间知觉测试仪,华东师范大学科教仪器厂生产。 2.2.3 实验程序 首先,主试按功能键,使显示F2-02S、即刺激时间为2S,按声/光键,使指示灯在光处亮。按连续/始末键,使指示灯在两点均亮。 接着,被试手拿反应盒(键),据仪器刺激(闪光)时间,按任意键,复制(估计)一个与刺激相同的时间,主试立即记下该数,做20次。 最后,主试复位、重新设置,使闪光频率从2Hz到8Hz,同样做20次。2.3 结果 被试在不同情况下估计时间误差绝对值数据汇总求平均值,结果见图1 图1不同闪光频率下2秒与10秒AE值比较(AE指时间估计误差绝对值)由图1可以看出闪光频率越高,时间估计误差越小,时间持续越快,时间估计误差越小 将实验一中时间估计误差的绝对值进行可重复性方差分析的表1,结果发现时间长短呈主效应,闪光频率对结果没有影响,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

(完整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要做些什么。教材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物理学后,通过安排学生人人动手的小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奇妙、有趣的物理现象就在身边,让学生从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的一些基本方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就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动手实验和进行测量。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具有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还没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能力弱。学生乐于动手实际操作,缺乏对规范操作规程的掌握,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理念】: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 本节的重点在于:(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本节的难点在于: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鉴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与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进入了物理学的世界,现在我们先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 1、隔掌吸钉 2、纹丝不动 3、成像奥秘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时间知觉能力测定实验的报告

时间知觉能力测定的报告 教科院10(5)班第四组黄超群 摘要本实验选取六名女大学生作为被试,掌握用复制法研究时间知觉。实验表明:时间知觉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被试估计时间的好坏与刺激呈现时间长短有关;被试估计时间与呈现刺激时间有显著差异,各呈现刺激的长短对被试估计时间是有影响的。 关键词时间知觉时间估计差异显著 1 引言 知觉是当前的客观事物对各个部分和属性在人脑中的综合反映。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反映。人类知觉到的世界具有时间上先后延续的性质,因此只有具备时间知觉,人们才能区分先后,理解连续的动作或行为。时间并不是为我们所能见的时针或分针,也不是任何具有实体的存在。时间和空间一起作为事物运动变化的尺度,人们因为知觉到时间而履行生活的规律。因为知觉到时间而持续或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可以说,我们对生命本身的知觉是建立在时间知觉基础上的。时间知觉又可以分为时序时间和时距时间。时序时间让我们分清楚不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时距知觉则告诉我们事件延续的时间长短。 从知觉的通道特点和知觉对象的时空属性划分,知觉包含了视知觉、听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目前还有无觉察知觉的实验。 在这里,我们将研究的是其中的时间知觉。时间知觉反映了每个人对时间感觉的差异,这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很大的作用和帮助。用复制法对时间知觉能力进行测定,复制法也可以称为平均差误法,具体做法是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复制出觉得和标准刺激一样长的时间,它操作时必须要求被试复制出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时间来,以复制结果与标准刺激的差别作为时间知觉准确性的指标,并区别被试是高估还是低估了标准时间。 2 实验方法 2.1 被试 6名在校大学生,应用心理学专业,21岁。 2.2 实验仪器 BD—II—121A型时间知觉测试仪 2.3 实验程序 (1)选择刺激方式:按“刺激方式”键,键上方的“光”灯亮,表示光刺激呈现;“声”灯亮,表示声音刺激呈现;声、光灯全亮,则声、光刺激同时呈现。 (2)选择实验次数:按“实验次数”键。键上方“10”灯亮,表示实验进行10次;“20”灯亮,表示进行20次。 (3)选择标准刺激信号类型:按“+”、“—”键,调整信号类型参数(第一位数码管),参数范围0-9,参数0表示连续信号,1-8表示间断的8个不同频率的信号,9表示信号为一段空的时间间隔,即仅仅开始与结束时有很短的刺激呈

时间知觉实验报告

姓名唐贤学号222010306011003 专业心理学(师)年级 2010 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 同组人姓名王俊、刘前旭成绩 时间知觉实验 摘要: 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在于检验各种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检查自我估计在估计时间中的作用,检查刺激不同方式对估计时间的影响,学习用复制法研究估计时间的准确性。实验分为实验1和实验2,分别检验闪光频率和不同刺激方式对时间知觉的影响。闪光频率分快闪和慢闪,刺激类型则用声、光刺激,以区别不同感觉器官对于时间知觉的影响,或以连续、始末、断续的几种方式刺激,以区别不同方法描述的刺激对于时间知觉的影响。 关键词: 时间知觉、闪光频率、时距 1、引言 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同时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反映。时间知觉分为时序知觉和时距知觉,时序知觉是指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的知觉,能告诉人们不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时距知觉是时间知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对客观事件持续性的知觉,能告诉人们某一事件延续的时间长

短。相对于时序知觉而言,时距知觉的研究更多,主要围绕动物和人类被试展开。 研究时间知觉的方法主要有两种范式:预期式研究和回溯式研究。预期式研究是指被试在实验前就知道,刺激时距呈现后,要对该时距进行估计;回溯式研究则是指刺激时距呈现后才要求被试对已呈现的时距进行估计,而在实验前被试是不知道要进行时距估计的。Block和Zakay(1997)对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元分析表明,对于同一时距的判断,预期式判断显著大于回溯式判断。回溯式判断的被试间显著大于预期式判断的被试间变异。而任务难度只影响预期式时距判断,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时距判断率(判断时距/标准时距)显著减小,而在回溯范式下,则没有影响。刺激的时距长度和刺激的复杂性和时距判断率则只对回溯式判断产生影响。刺激时距长度和时距判断率成反比关系,而刺激复杂度和时距判断率成正比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短时距刺激(5-14.9秒)两种范式的时距判断率没有显著的差异。然而不同实验范式涉及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预期式时距估计要求被试对正在流逝的时距进行时间信息的提取、编码和储存;而回溯式时距判断往往要求被试从短时记忆中提取刺激时距间的非时间信息进行编码,通常是对事件编码的提取,因而更多地涉及记忆因素。 通过实验我们检验了各种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检查了自我估计在估计时间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刺激方式对时间估计的影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课题:12.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 2.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以及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会进行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经历测物体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略估测长度的方法; 2.通过学生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用估测法去研究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热爱科学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组织、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体会刻度尺的使用和正确读数。 教学设施 直尺、三角板、卷尺、铅笔、钢笔、停表、手表、棉线、硬币、地图、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1 你听说过阿凡提量渠水的故事吗? 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说:“若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若桶有这条渠的一半大的话,那就有两桶水;若桶只有渠的十分之一,就有十桶水……”为什么同一条渠却不能确定到底有多少桶水呢? 1.体验活动:学生用手测量(拇指尖到中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课桌的长度。 教师:比较每个学生测的柞数是否相同?为什么同样的课桌却有不同的柞数呢?是因为作为测量标准不同,那如何才能获得确定的测量值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长度、时间及测量。(板书课题:长度、时间及测量) 引入2 利用书上的“想想议议”,体验人的直觉不可靠。若要准确测量帽檐直径和帽子的高度,你们觉得该怎么办?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长度的国际单位制 1.教师:通过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否则,即使是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值也是不确定的。这个选定的标准就是测量单位。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a.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2020年8.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似动现象

似动现象 XXX 应用心理学 X 班 摘要 该实验是在黑色背景下以两个红色亮点为研究对象,在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两个变量的影响下,观察两个亮点之间的关系是先后出现、同时出现还是由一点向另一点移动;根据实验结果来判断两点产生似动现象的最优时空条件。了解似动现象的时间和空间条件。 关键词似动现象 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引言 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静止刺激物,以适当的时间间隔先后呈现。观察者会产生刺激物由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似动现象。似动现象是指当某一物体实际上没有发生空间位移而被知觉为好像在运动,是一种对静止物体产生的运动错觉。 似动现象是由于先后呈现的刺激作用于感受野使机体产生了与真实运动相似的生理刺激。第一个刺激停止后,它所引起的神经兴奋还会持续一个短暂的时间,在这个短暂时间内,如果还出现第二个刺激,它所引起的神经兴奋就会与第一个刺激所引起的暂时持续的兴奋相连,所以感觉上第一个刺激就移动到第二个刺激的地方。 德国心理学家 M.韦特默,于 1912 年最早研究似动现象。电影、电视的摄制和放映就是利用了似动现象的原理。 2 对象与方法 1 被试 西昌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218 级应用心理学班 2 班同学 1 名,矫正视力正常,色觉正常,左右手正常。 2 仪器 实验仪器为计算机,PsyKey 实验平台,耳机 3 实验材料 黑色屏幕,红色小圆点 4 程序 在黑色背景上先后呈现两个红色小圆点(直径 .5cm)两个小圆点可在不同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条件下呈现。在每种空间距离的条件下按照 5ms、1ms、2ms、6ms、1ms、15ms、2ms、25ms、3ms、35ms、4ms、5ms 这 12 个时许的升序和降序做 24 次判断。在每种时距,空距条件下,演示一次从左到右的相继呈现

知觉实验-时间知觉(无反馈)

知觉实验-时间知觉(无反馈) 一、实验目的 1.比较通过不同感觉道估计时间的准确性,学习用复制法测定时间知觉的误差。 2.检验那个因素和不同刺激方式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二、操作过程 每次实验看(听)到一个灯发光(一段声音),注意其发光(发声)时间,灯灭(声音停止)后再按键复制灯亮(声音响)的时间。即从按下按键开始,一直按着不松开,直到操作者认为灯亮(声音响)的时间跟刚才看(听)到的灯亮(声音响)时间一样长再松开。实验进行15次。 附1:每人做两组实验,其中一组均为2s连续光,另一组互不相同,作为对比组。同时,4人互为对比,得出共性。 附2:表中加括号的数据为失真数据,加粗数字为更正数据。 四、实验讨论 1.分析讨论不同刺激方式(声或光)在相同呈现时间下被试复制时间是否存在 差异。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时间估计准确性。 由数据得,差异性是显然存在的。而影响时间估计准确性的因素也有很多,例如:活动内容、操作者情绪、操作动机及态度(证明能力或是新鲜猎奇)、周边环境的干扰(光线、声音)等。

2.分析讨论在相同刺激方式情况下,不同呈现时间对被试复制时间是否有高估 或低估现象发生,其规律如何? 在相同刺激方式下,由潘的数据可得,同为连续光的情况下,连续光(2s)时平均复制时间被低估了223ms,占2s的11.15%,而连续光(5s)时平均复制时间被高估了358ms,占5s的7.16%。但由于数据组有限,不能得出规律或共性。 3.本实验结果与前人的实验研究是否一致。 研究表明,对光刺激的复制有可能低估:实验中,除去潘连续光(5s)和李闪烁光(2s)的数据外,其他4组实验的确对光的复制有低估效应。基本与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表明,对声音刺激容易产生后效,可能高估:但实验中的两组声音实验均被低估,与前人研究结果不一致。 K.Von.Vierodt研究表明,约大于0.7s的时间间隔容易被低估,产生负的常误:本实验中8组数据均大于0.7s,而其中只有2组实验产生正常误,基本符合研究结果。 本实验尚不能与前人的实验研究结果完全达成一致,有部分原因在于实验数据采样不够全面,数据量过少,但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试说明用复制法测量时间知觉准确性的优点。 复制法与恒定刺激法的不同之处是需要被试者自己操作,这样被试者的注意力较易集中。 潘林1100203035 王瑶1100203036

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名称:速度知觉实验日期:12年10月10日 指导老师:刘洋学生姓名:陈润琪班级:心理11-3 学号:110724311 1、摘要: 本实验以亮点实际运动到某处所用时间与被试估计时间之差来评定速度知觉准确性。此次被试为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学系11级72名学生,有效数据59个,其中男性16名、女性43名。实验发现,男女在水平—慢上的误差上有显著差异,不同的运动类型对速度知觉有显著的影响,平面运动类型与水平及垂直三种运动类型对速度知觉有显著的影响。时间知觉与速度知觉相关性不大。男女在上有明显差异。 2、关键词: 速度知觉速度估计方差分析 3、前言: 速度知觉是运动知觉的一种,与时间知觉也有一定关系。能否正确估计物体的运动速度,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意义。速度知觉的准确性可以作为职业测评的一个指标。 速度知觉:人对运动速度的感知就是速度知觉。速度知觉是运动知觉的一种,与时间知觉也有一定关系。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 4、方法: 4.1研究对象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11级学生,学生人数72,有效数据人数59,其中男生数据16个、女生数据43个。 4.2具体方法 4.2.1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运动速度、运动类型、 因变量:各种误差值 控制变量:性别 4.2.2步骤 1、主试指导被试阅读指示语,说明反应方法(认为时间到了即按反应键) 2、被试开始测定。每次测定之后都有反馈,被试可以对照调整自己以后的估计。时间估计精确到毫秒级。 3、进行24次测试后,实验结束。 4.2.3试验材料 在psysley系统进行。本实验有两种运动速度(40点/秒和100点/秒),三种运动类型(水平、垂直和平面运动)。为克服方向带来的误差,每种运动类型又有两种相反方向(左右、上下和里外),这样就组合成12种任务,每种任务测两次,共24次。各类测定随机呈现。准备时间(毫秒)=1000 间隔时间(毫秒)=1000 5、结果: 5.1个人数据 5.1.1结果分数 测验耗时:245秒

1 时间知觉实验报告

时间知觉实验报告 专业: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班级:xx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x 实验室名称:基础心理学实验室实验课程:实验心理学 实验名称:时间知觉实验报告试验时间:2014-4-17 关键词: 时间知觉时距 一、引言 人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称为时间知觉。人类知觉到的世界具有时间上先后延续的性质,因此,只有具备时间知觉,我们才能区分先后,理解连续的动作或行为,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富有条理和秩序。时间知觉课分为时许知觉和时距知觉。时序知觉让我们分清楚不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时距知觉则告诉我们时间延续的时间长短。 时距可分为实时距和空时距两种类型,前者意指时间间隔包含着一个持续的刺激;后者则是指仅含起止刺激的间隔,时距之内不呈现刺激。 时间长度也是研究者常常使用的自变量之一。维耶罗特早在1868年就对时距进行了研究,他的实验要求被试复制一个与标准刺激间隔相等的时间,结果表明:大约在3s之内,估计时间比标准延时稍长,之后则明显变短,在3s附近时距知觉最为准确。 人们时间知觉的准确性往往受到活动内容、情绪、刺激的物理性质及接受刺激的感觉道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对较长的时间间隔往往低估,而对较短的时间间隔往往高估,且在时间估计的准确性方面听觉优于视觉。 时间知觉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儿童与成人在时间知觉的准确性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不同职业的人在时间估计的准确性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因而时间知觉可作为职业测评的一个指标。 二、试验目的 学习用复制法测定时间知觉的误差,分析估计时间的准确性。 三、方法与程序 3.1 被试

长江师范学院大二学生一名 3.2仪器和材料 实验室电脑一台心理学实验软件 3.3实验设计和程序 本实验采用复制法测定时间知觉的准确性,以刺激延续时间的久暂作为标准刺激的呈现方式。复制法也称为平均差误法,它要求被试复制出在感觉上认为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时间来,以复制结果与标准刺激的差别作为时间知觉准确性的指标,并区分是高估还是低估了标准时间。 四种标准刺激:0.5秒、1秒、2秒、4秒;两种感觉道可供选择:视觉与听觉。每种任务测4次。各类测定随机呈现。 呈现刺激后,要求被试按压指定键开始复制,直至感觉到复制的持续时间与标准刺激相等时,再松开按键。主试应强调:被试不要用数数、打拍子、数心跳等办法来估计刺激呈现了几秒,应完全按照自己对时间的感觉进行判断,觉得两次灯亮或声响的时间一样长就可以了。 注意,此实验可以自行编辑视觉刺激的实验材料,但是,如果实验参数选择“听觉”,将仍采用系统自带的听觉的实验材料。 3.3.1 打开心理学实验软件,选择时间知觉实验; 3.3.2 开始实验,阅读指导语 屏幕上将出现一个由暗变亮的灯泡,你记住看它亮了多久。等灯泡灭了后,鼠标将出现在秒表按钮上,你就按住鼠标左键,这是灯泡就又亮了,但你不要松开键。请注意,当你看灯泡量多久的时候,不要估计它是几秒钟,也不要数数、打拍子、数心跳等办法计算灯亮的时,而是凭自己看的印象,觉得两次灯泡亮的时间一样长就可以了。 3.3.3 明白指导语后,便按照指导语进行试验,用自己的感觉去复制灯泡亮的时间; 3.3.4 实验结束收集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为实验报告做准备。 四、结果 原始分数: 序号目标时间复制时间误差误差率 1 4000 3196 -804 -20.10% 2 2000 1575 -425 -21.25% 3 500 340 -160 -32.00%

时间的测量教案

时间的测量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时间的测量 科教091胡叶丹09081106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浙教版七年级第一章第六节内容,第一章《科学入门》是对七年级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引入,内容上贴近生活没有难度,主要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为目的。《时间的测量》这一节的内容非常贴近生活,是学生熟悉的知识,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弱,因此教学可以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多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增强教学趣味性,达到增强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几个古人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并知道其工作原理。 2.掌握任何周期性运动的事物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3.掌握时间的单位,会在分秒时之间进行转化。 4.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 5.学会使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工具: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实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得出科学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通过对测时工具发展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的使用方法以及读数。 分析:学生初次接触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在使用和读数上会遇到困难,教师需要仔细说明,结合趣味性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探讨法,实验演示法结合谈话法、讲授法以及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五.教具与媒体 多媒体课件、简易单摆、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时间安排上为3分钟) (二)新课教学 1.古人的测时工具(时间安排为12分钟)

安全人机心理实验

安全人机心理实验 学校:中国民航大学 学院:航空工程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专业 实验人:董洪铭 学号:100145207 班级:100145B 实验时间:第1—13周

目录 1.实验一.听觉阈限的测量 (2) 2.实验二.两点阈的测量 (3) 3.实验三.闪光融合频率测量 (3) 4.实验四.盲点的测量 (4) 5.实验五.空间知觉测量 (5) 6.实验六.时间知觉测量 (6) 7.实验七.速度知觉测量 (7) 8.实验八.学习与记忆测量(上) (8) 9.实验九.学习与记忆测量(下) (11) 10.实验十.注意力测量 (14) 11.感谢 (20)

实验一.听觉阈限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测量不同频率下的听觉阈限大小 二.实验仪器 1.听觉实验仪器 三.实验步骤 1.试验之前让被试者面对仪器坐下,戴上耳机,刺激的呈现有时从强到弱,有时从弱到强,被试分别报告听到声音和听不到声音。 2.实验时主试先使用64Hz,再顺序使用128、256、512、1000、2000、4000、8000、16000Hz。每种频率都交替进行递增、递减的测试。递增系列从远在阈限以下的声音强度开始增加,直到被试者刚刚听到声音时,记下这时的衰减数值。递减系列从远超于听觉阈限的声音强度开始衰减,直到被试者听不见时,记下这时的衰减数值。不论递增或递减系列,主试者必须随机改变相继系列的开始点。准备实验记录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数据 五.数据处理

六.实验结论 1.在频率相同时右耳的听力阈限普遍高于左耳 2.在听力频率范围(20~20000HZ)内,频率越高听力阈限越低 实验二.两点阈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测定皮肤某部位两点阈,探索了解身体不同部位肤觉两点阈的差异。 2.学习用极限法测量阈限。 二.实验仪器 1.两点阈测试器 三.实验步骤 1.双击桌面“心理实验系统”图标,弹出登录窗口。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双击“仪器实验”打开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两点阈”,右边呈现实验说明。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实验者可以单击“开始实验”按钮直接进行实验。屏幕呈现实验记录表。 2.主试先拟定好实验顺序,通过单/双击表格中的增、减方法,按ABBA法则即渐减系列和渐加系列排列。刺激的两点距离在0~15 mm范围内。对渐减系列先从15mm开始,每次变化1 mm,逐步减小刺激的两点距离,直到被试第一次报告“一点”,主试记录此时的两点距离(只能在报告一点的方格中记录),记录“-”;对渐加系列从0mm开始,也是每次变化1 mm,逐步增加刺激的两点距离,直到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主试记录此时的两点距离(只能在报告两点的方格中记录);记录“+”。共做20个序列。正式测试前,主试可以先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然后按事先拟好的刺激序列,顺序给予刺激。每次刺激前发出“注意”口令,测量计与皮肤接触不要超过2秒,两刺激间隔不得少于5秒,每做4个序列可稍事休息。 注意:增减序列也可以按随机原则排列。 四.实验结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