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1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1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1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1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

手型

拳:○1手型的一种。拳的部位包括:拳眼、拳心、拳面、拳背、拳轮。○2四指并拢卷

屈,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拳紧握,拳面平。这种拳型称为四平拳、平拳或卷心拳。

空拳:拳型之一。亦称半握拳。从食指到小指四指并拢,卷屈松握,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的指甲上,拳心虚空。

阳拳:拳型术语之一。亦称仰拳。泛指拳心朝上,拳背朝下的拳型。

阴拳:拳型术语之一。亦称俯拳或平拳。泛指拳心朝下,拳背朝上。

立拳:拳型术语之一。拳眼朝上、拳轮朝下。

反拳:拳型术语之一。手臂内旋,向后上抬起,拳心翻向上,拳眼向内。

掌:手型之一。掌的部位包括:掌心、掌背、掌指、掌根、掌外沿。通常拇指弯曲扣于虎口处,其余四指并拢伸直。这种掌型亦称为柳叶掌。

阳掌:掌型方位术语。亦称仰掌。泛指掌心向上掌指朝前,伸指直腕的掌型。手用于砍、穿、托等掌法。在掌法组合中,在上、主攻的一掌亦为阳掌。

阴掌:掌型方位术语。亦称俯掌。泛指掌心向下的掌型。在掌法组合中,在下、主攻的一掌亦为阴掌。

立掌:掌型术语之一。泛指掌指朝上,立腕,腕向掌背一面上屈的掌型。○1侧立掌:掌指朝上,掌外沿朝前,腕朝拇指一侧上屈。○2直立掌:掌指朝上,手腕伸直。此掌用上屈肘举掌或伸臂上举掌。

横掌:掌型方位术语。以左手为例,直腕,掌心向下,掌指朝右,掌外沿朝前。反掌:掌型方位术语。五指并拢,直腕,手臂内旋在体后上举、掌心朝上、掌

指向后或向外。用以反撩、反插等手法为多。直臂俯掌,以肘关节为轴,前臂由前向下向内向前上立圆绕转,俯掌随翻转,以掌背向前下反击之,亦为反掌。

勾:手型之一。亦称勾手。勾的部位包括:勾尖、勾顶。分○1五指勾:屈腕,五指第

一指节捏拢在一起。○2三指勾:屈腕,拇指、食指、中指相撮,无名指、小指卷屈于手心。○3二指勾:屈腕,拇指、食指相撮,中指、无名指、小指卷屈于手心。

芍手:勾型之一。亦称刁勾。拇指、食指、中指第一关节交错撮拢,无名指、小指合拢内屈、贴于掌根部位。

正勾手:勾手手型方位术语。亦称顺勾手。勾尖向下,勾顶朝上。

反勾手:勾手手型方位术语。亦称倒勾手。泛指勾尖向上,勾顶朝下,手臂反手后摆。

步型

弓步:武术主要步型之一。两脚前后开立,前脚脚尖微内扣,全脚着地,屈膝

半蹲,大腿成水平,膝部约与脚尖垂直;另一腿挺膝伸直,脚尖内扣斜

向前,全脚着地。上体正对前方,目向前平视。

马步:武术主要步型之一。两脚平行开立,相距约为脚长的3倍,全脚着地,脚尖正朝前,屈膝半蹲,大腿成水平。

虚步:武术主要步型之一。两脚前后开立,全脚着地,后脚尖斜向前,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前腿微屈,脚面绷平,脚尖稍内扣虚点地面。

仆步:武术主要步型之一。两脚左右开立,一腿全蹲,大腿和小腿靠紧,臀部

接近小腿,全脚着地,膝与脚尖稍外展;另一腿挺直平仆,脚尖内扣,

全脚着地。

歇步:武术主要步型之一。两腿交叉靠拢全蹲,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后脚脚跟离地,膝部贴近前腿外侧,臀部外侧紧贴后小腿。

坐盘:武术步型之一。两腿交叉叠拢下坐,臀部和后腿的大小腿外侧及脚面均着

地,脚跟接近臀部;前腿横跨于后腿上方,全脚着地,脚尖朝前,大腿

贴近胸部。

丁步:武术步型之一。两腿并拢半蹲,一脚全脚着地,脚尖朝前;另一脚与支撑脚内侧相靠,脚跟翘起,脚面绷平,脚尖里扣并虚点地面。

并步:武术步型之一。两腿伸直并拢,全脚着地,脚尖朝前。

叉步:武术步型之一。两腿前后交叉,前腿屈膝半蹲,大腿成水平,全脚着地,

脚尖外展约45°;另一腿挺膝伸直,前脚掌着地,脚尖正朝前。挺胸塌

腰沉髋。

横裆步:武术步型之一。两脚左右开立,约同弓步宽,全脚着地,两脚尖正朝前,一腿屈膝半蹲,大腿水平;另一腿挺膝伸直。挺胸立腰沉髋,目视前

方。

点步:武术步型之一。两腿伸直,两脚前后开立,一脚前出或后撤半步以脚尖虚点地面。前出者为前点步,后撤者为后点步。

半马步:武术步型之一。两脚左右开立,距离同马步,前腿稍屈,脚尖微内扣;

后腿半蹲,大腿略高于水平,脚尖向外,体垂略偏于后腿。

高虚步:武术步型之一。其式基本要求同虚步,惟后腿半蹲变为直立。

三角马:武术步型之一。又名三角步。两脚前后开立成半马步姿势,前脚脚尖和膝关节微内扣,后脚尖外展约45°,重心略偏于后腿。

三七步(或四六步):武术步型之一。亦称三七马(或四六马),不丁不八。

两脚前后错立,前脚尖微向里扣,后脚尖外展约30°,体重大部分落于

后腿,小部分落在前腿,即前三后七,或前四后六。

独立步:武术步型之一。一脚独立支撑,另一腿提膝离地,膝部不低于腰。现代武术运动一般将此系动作归入平衡类。

平行步:武术步型之一。两脚左右开立,脚尖向前,两脚掌平行,间距约同肩宽。

开步:武术步型之一。两脚左右开立,相距约同肩宽,脚尖向前外撇成八字。平行马:武术步型之一。两脚左右开立,一脚稍前,脚尖微内扣;后脚尖略外展。两腿屈膝微蹲,重心在两腿之间,上体正直。

平步:武术步型之一。两脚开立约同肩宽,脚尖向前;屈膝半蹲至膝盖与脚尖垂直;上体正直。

四平马:武术步型之一。长拳步型:两脚平行开立,相距约三脚长,屈膝平蹲,

要求身正头直,膝撑趾抓,心平气沉,其式讲求顶平、肩平、腿平、心

平,故名。

错步:武术步型之一。两脚前后站立成交错状,两脚尖正对前方,前后脚相距约1~2脚掌长。左脚在前为“左错步”;右脚在前为“右错步”。

丁字步:武术步型之一。两脚直立,全脚着地,一脚跟与另一脚足弓相靠,成

“丁”字形。左脚跟靠右脚弓为“左丁字步”;右脚跟靠左脚弓为“右丁

字步”。

丁八步:武术步型之一。两脚错步站立,前脚微内扣。后腿微屈;后脚尖内扣直对前方,重心为前三后七或前四后六。微屈;后脚尖内扣直对前方,

重心为前三后七或前四后六。

绞剪步:武术步型之一。亦称叉步。两腿交叉,前腿屈膝前弓;后腿微屈,上体向前腿一侧拧转,重心偏于前脚。

子午步:武术步型之一。两脚相距约尺余成错步状,前脚尖正对前方,后脚跟斜向前

平衡

前提膝平衡:武术直立平衡动作之一。支撑腿直立站稳;另一腿在体前屈膝高提近胸,小腿斜垂里扣,脚面绷平内收。

侧提膝平衡:武术直立平衡动作之一。支撑腿直立站稳,上体正直或侧倾;另

一腿在体侧屈膝高提过腰,髋关节外展,小腿斜垂内收,脚面绷

平或脚尖勾起。

朝天蹬:武术直立平衡动作之一。支撑腿直立站稳;另一腿用手经体侧上托,脚尖勾起,脚底朝上,高与头平。

扣腿平衡:武术屈蹲平衡动作之一。支撑腿屈膝半蹲;另一腿屈膝外展,脚尖绷平或勾起,踝关节紧扣于支撑腿的膝后腘窝处,挺胸塌腰。

盘腿平衡:武术屈蹲平衡动作之一。支撑腿屈膝半蹲;另一腿屈膝外展,小腿

收提,脚面绷平或脚尖勾起,踝关节盘放在支撑腿的大腿上,挺胸

塌腰。

前举腿低势平衡:武术屈蹲平衡动作之一。支撑腿屈膝全蹲;另一腿挺膝伸直平举于体前,脚面绷直挺胸立腰。

探海平衡:武术俯身平衡动作之一。支撑腿直立站稳,上体前俯略低于水平,

挺胸抬头;后举脚伸直,高于水平,脚面绷平,异侧(或同侧)手

臂想前下方探出;同侧(或异侧)手臂向后上举。

燕式平衡:武术俯身平衡动作之一。支撑腿直立站稳,上体前俯略高于水平,挺胸展腹;后举腿伸直,高于水平,脚面绷平双臂分别向两侧平展。仰身平衡:武术平衡动作之一。支撑腿伸直或稍屈站稳,上体后仰接近水平;

另一腿伸直向体前上方举出,脚面绷平,挺胸抬头,双臂分别向两

侧平展。

望月平衡:武术拧身平衡动作之一。亦称蝎子倒卷尾、犀牛望月。支撑腿伸直

或稍屈站稳,上体前倾拧腰向支撑腿同侧方上翻,挺胸塌腰转头回

视;另一腿在身后向支撑腿的同侧方上举,小腿屈收,脚面绷平,

脚底朝上。

侧身平衡:武术俯身平衡动作之一。支撑腿直立站稳,上体侧身前俯成水平;

另一腿挺膝伸直平举于体侧,略高于水平,脚面绷平或脚尖勾起。

双臂分别向前下方和后上方展出。

拳法

冲拳:武术拳法之一。拳从腰间(臂由屈到伸)直向某一方向冲击,力达拳面。

依臂型分有旋臂冲拳和直臂冲拳;依拳型分有平拳和立拳;依方向分有

前冲拳、侧冲拳、上冲拳和下冲拳。此拳法主要用于正面击打对方之面、胸等部位。

贯拳:武术拳法之一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击打,臂微屈,拳眼斜向下,屈

腕,力达拳面。分上贯、下贯及单贯、双贯。主要用于击打对方之头部

太阳穴、耳等部位。

砸拳:武术拳法之一。一臂上举,尔后屈臂并迅速有力地向下砸击,拳心向上,

力达拳背。在长拳、陈氏太极拳中常有此拳法,主要用于自上面下砸击

对方某一部位。

横拳:长拳拳法。直臂自侧面向前、向后平扫横击,力点在前臂及拳背或拳轮、

拳眼。

插拳:武术拳法之一。拳向前、向侧等不同方向插击,动作迅速,力达食指、

中指、无名指的第二、三节指骨。

斩拳:武术拳法之一。长拳拳法。竖肘握拳,由外上朝内下斜向斩击。该拳法

用于斩击对方进攻的手臂或对方的下腹部等。

截拳:武术拳法之一。握拳屈肘,由胸前向同侧斜下方截击(亦有向上方截者),

力达拳轮。出拳要求截猛收疾,发力用弹劲。

假拳:武术拳法之一。伪法之意,亦称虚拳。泛指声东击西的各种拳法。

抖拳:武术拳法之一。亦称弹拳。由腰、肩、肘及腕发出一种弹力,使拳向前

或向左、右抖动击出,力达拳背或拳面。

抄拳:武术拳法之一。臂微屈,拳心向内,拳高不过头,自下向上方抄起击打,

力达拳面。主要适用于击打对方之面、下颌、胸、腹等部位。

栽拳:武术拳法之一。因其拳动作似“栽插”而得名。臂由屈到伸、自上向下

或前下方迅速栽插,力达拳面。主要适用于击打对方的腹、裆等部位或

解脱被抓之手臂顺势击打对手的下半身。

劈拳:臂伸直自上向下劈击,力达拳轮。劈拳分前劈、侧劈和抡劈。抡劈要抡

成立圆劈击。

撩拳:武术拳法之一。由下向前上或后上弧形撩击,高不过腹,力达拳心、拳背或拳轮。主要撩击对方之阴部。

扫拳:武术拳法之一。拳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扫击。动作要求臂伸直,力达拳

背或拳眼、拳轮。主要用于扫击对方之头、颈、胸等部位。依手臂运动

方向及路线不同,分向里横扫、向外横扫、向里斜扫、向外斜扫。

撞拳:武术拳法之一。肘屈或微屈,拳短促用力向前撞击,力达拳面。主要用于攻击对方之胸、腹等部位。依撞拳距离分长撞、短撞。

掌法

推掌:武术掌法之一。由腰间向前旋臂或直臂立掌推击,速度要快,力达掌根或掌外沿。推掌分单推掌、双推掌、横推掌和工字双推掌等。

挑掌:武术掌法之一。臂由下向上、翘腕、挑指成立掌,手腕迅速下压,力达

四指。挑掌分直臂上挑、屈肘上挑两种。常与沾、带、领动作相结合,

形成积极防守或解破对方的防守。

穿掌:武术掌法之一。臂由屈到伸,沿身体某一部位穿出,力达指尖。适用于

攻击对方之眼、喉、肋等要害或薄弱部位。依穿掌方向的不同分前穿、

后穿、侧穿与上穿。

插掌:武术掌法之一。沉肩。臂由屈到伸,直腕,掌指向某一方向插击,力达指尖。多用于解脱被拿手臂,顺势插击对方的腹、肋等部位。

撩掌:武术掌法之一。臂直、抖腕、掌心向前,自下向前上方弧形撩击,力达掌

心,速度快,高不过腹。主要用于撩击对方的阴部,多与掤架、搂格等

动作配合使用。,

劈掌:武术掌法之一。直臂由上向下侧掌劈击,力达掌外沿。

按掌:武术掌法之一。小臂内旋翻肘,手掌自外向内向下,或自上向下按压至腹前,手心向下,力达掌心。主要用于按压对方进攻的拳、臂或脚、腿。亮掌:武术掌法之一。垂臂微屈,松腕,掌心朝下,自下向外上方摆起,突然抖腕、翻掌,举于体侧或头上。常用于套路中的定势。

砍掌:武术掌法之一。仰或俯掌向左或向右砍击,其力点在掌外沿。主要用于砍击对方的颈部。

切掌:武术掌法之一。俯掌沿另一臂上(下)方向前切出,力点在掌外沿。主

要用于隐蔽性攻击。切掌分下切、单切与双切。

托掌:武术掌法之一。沉肩垂肘,仰掌由下向上托,力达掌心。托掌常与带、引等动作结合,用于防守中化解对方的劲力。另亦指手型之方位。

伏掌:武术掌法之一。屈臂内旋,掌心下按。属防守性掌法,主要用于阻挡、化解对方的进攻。

抹掌:武术掌法之一。俯掌沿另一臂上方向前柔劲抹出,力达掌外沿。抹掌常

同勾踢脚法组合使用,抹对方的头面、颈或肩等部位,使对手失去平衡

而跌倒。

肘法

顶肘:武术肘法之一。○1前顶肘;屈肘,肘尖向前顶;○2侧顶肘;屈肘,肘尖向侧顶。顶肘,力达肘尖,主要用于顶击对方的胸、肋等部位。

架肘:武术肘法之一。屈臂,前臂内旋上架于头上,主要用于防守对方由上面下或头部击打的拳法或掌法,保护头面部。

盘肘:武术肘法之一。亦称平肘。前臂由外向内屈肘,肘高与肩平,肘尖朝正前。主要用于夹击对方的颈部,或摔之、拿之。

挎肘:武术肘法之一。臂由下向上屈举,手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夹角略大于90°。

主要用于挎起对方手臂,或拐之或反其余关节拿之。

压肘:武术肘法之一。屈臂担肘,由上经体前或体侧向下压,力达肘尖。常与拿法结合使用。

砸肘:武术肘法之一。前臂上屈,握拳抬肘,肘由上向下砸击,力达肘尖。主要用于以高打低,砸击对方的头、胸、背、腰等部位。

格肘:武术肘法之一。亦称格挡。屈肘握拳,立臂横拨。○1里格:前臂上屈、外旋,由外向里横拨;○2外格:前臂上屈、内旋,由里向外横拨。

撞肘:武术肘法之一。握拳屈臂,以震颤劲用肘尖撞击,发力短促,力达肘尖。

依撞肘方向不同,分横撞、后撞、斜撞、侧撞等。撞肘主要用于击打对

方的胸、肋等部位。

横肘:武术肘法之一。屈肘,由内向外横击。一般多结合上步转体动作,加大力度,击打对方的胸、肋等部位。

撑肘:武术肘法之一。双臂屈肘置于体前,两肘关节同时由内向外、由下向两侧既挑又撑,力达肘尖,高不过肩。主要用于解脱被对方从背后搂抱。拐肘:武术肘法之一。屈肘,肘尖由上向下向后顶压至腋下,继而微向外格。

常与拿法结合使用。

腿法

劈叉性腿法:

竖叉:两手左右扶地或两臂侧平举。两腿前后分开竖伸直成一线,前后腿侧着地,脚尖勾起;后腿的内侧或前侧着地。

横叉:两手在体前扶地或两臂侧平举。两腿左右分开成一线,两腿内侧着地。跌叉:两腿在空中成竖叉向地面跌下,落地时腿、臀同时着地,两腿保持直线。直摆性腿法:

正踢腿:直摆性腿法。支撑腿伸直,全脚着地;另一腿膝部挺直,脚尖勾起,向前额处猛踢。动作轻快有力,上身保持正直。

斜踢腿:直摆性腿法。又称“十字腿”。支撑腿伸直,全脚着地;另一腿膝部挺直,脚尖勾起、踢向异侧耳部。动作轻快有力,上身保持正直。

侧踢腿:直摆性腿法。支撑腿伸直,全脚着地,体侧转;另一腿膝部挺直,脚尖勾起,经体侧踢向同侧耳际。动作轻快有力,上身保持正直。

里合腿:直摆性腿法。支撑腿自然伸直,全脚着地;另一腿从体侧踢起经面前向里作扇面摆动落下。动作轻快有力,上身保持正直。

外摆腿:直摆性腿法。又称“摆莲腿”支撑腿伸直全脚着地;另一腿从体侧起经面前向外作扇面摆动落下。动作轻快有力,上身保持正直。

后撩腿:直摆性腿法。支撑腿伸直,全脚着地;另一腿的脚跟用力向后上方撩踢,上身前俯,抬头挺胸。

后踢腿:直摆性腿法。支撑腿伸直;另一腿脚面绷平,膝部稍屈向后上快速倒踢,脚掌接近头部与后仰的上身结成环形。

击响性腿法:

单拍脚:支撑腿伸直,全脚着地;另一腿脚面绷平向上踢摆,同侧手在额前迎

拍脚面。击拍准确响亮。

摆莲拍脚:支撑腿伸直,全脚着地;另一腿做外摆腿动作,两手在额前依次迎拍脚面外侧,击拍准确响亮。

里合拍脚:支撑腿伸直,脚跟翘起,脚掌着地;另一腿做里合腿动作,脚掌内扣,异侧手在额前击拍脚掌,击拍准确响亮。

屈伸性腿法:

弹腿: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向前弹出,高不过腰,膝部挺直,脚面绷平,小腿弹击快有力,力达脚尖。

蹬腿:脚尖向上翘起,脚跟用力向前由屈到伸猛力蹬出。蹬出后膝部挺直,脚高过腰、低于胸;支撑腿稍屈,站稳。

踹腿:侧踹腿;支撑腿伸直站稳;另一腿脚尖勾起,脚外侧朝上,脚掌用力向体侧踹出。踹出后膝部伸直,脚与髋同高,上体倾斜。

扫转性腿法:

横扫:扫转性腿法。一腿支撑;另一腿伸直,脚掌贴地在身前横扫。动作快速、干脆。直身前扫:上身正直。支撑腿(一般为左腿)屈膝全蹲作轴;扫转腿(右腿)伸直,脚尖内扣,脚掌擦地,逆时针迅速扫转一周以上。

伏地后扫:上身前俯,两手推地。支撑腿(一般为左腿)全蹲作轴;另一腿(右腿)伸直,脚尖内扣,脚掌擦地,顺时针迅速后扫一周。

跳跃

腾空飞脚:武术直体跳跃动作之一。亦为腾空腿法。○1原地式:左腿伸直向前

上摆踢,右脚遂蹬地腾起。待接近最高点时,右脚迅即向前上方弹

踢,脚面绷平。同时双臂上摆,右手背迎击左掌后,再向前下拍击

右脚面;左手摆至侧上方变勾手。左腿屈膝控于腹前。○2上步式:

双臂上摆,右脚向前一步蹬地起跳,左腿屈膝提至胸前,继而起跳

腿尽量向前上弹踢,脚面绷平,至高点时左手掌拍。○3助跑式:为

击步或垫步后起跳。落地方法有自然落地和单起单落。

腾空斜飞脚:武术直体跳跃动作。亦为腾空腿法。右脚向前上一步,左腿伸直

上提,右脚遂蹬地起跳腾空。至近最高点时,右腿迅即向前上方弹

踢,脚面绷平。同时左掌向前下迎击右脚面,左腿伸直后摆。

腾空双飞脚:武术直体跳跃动作之一。亦称双飞燕。腾空腿法。双脚原地或上

(并)步起跳,屈膝腾空待近最高点时,迅即想前上方弹踢,脚面

绷平。同时上摆之双臂向前落下,双手迎击同侧脚面。

腾空连环飞脚:武术直体跳跃动作之一。为腾空腿法。右脚上前一步,左腿伸

直上摆,右腿遂蹬地起跳腾空,并直腿向前摆踢,脚面绷平。同时

上摆之两臂向前下落下,两手依次迎击同侧两脚面。

腾空摆莲:武术旋体跳跃动作之一。右腿上步,脚尖稍外展,身体微右倾;左

腿里合摆动。右腿遂蹬地腾起,在空中做外摆腿动作,脚面绷平,

上身随之向右拧转。同时两手在头上击响(右手背击左手掌)后,

再迅速分别向右向左弧形回摆,依次拍击外摆腿之脚面。自然落地,

抑或单起单落。

腾空箭弹:武术直体跳跃动作之一。亦为腾空腿法。右腿上前一步;左腿伸直

(或稍屈)上摆。右脚蹬地腾空,待近最高点时,脚尖急向前上方

弹踢,脚面绷平,力达脚尖。同时,两手左右分撑或拗势冲拳、推

掌,左腿屈膝提控腹前。其势分左右,方法相同。

腾空蹬腿:武术直体跳跃动作之一。亦为腾空腿法。右腿上前一步;左腿伸直

(或稍屈)上摆。右脚蹬地腾空,待近最高点时,脚尖勾紧,急向

前上方蹬出,力达脚跟。同时,两手左右分撑或拗势冲拳、推掌,

左腿屈膝提控腹前。其势分左右,方法相同。

腾空侧踹:武术直体跳跃动作之一。腾空腿法。并步半蹲,两腿同时起跳腾空,

一腿屈膝上提,另一腿以脚底向同侧方向疾速踹出。脚为水平(或

略高)。上体稍倾,两手分撑或架推。此势左右皆可用,方法相同。旋风脚:武术旋体跳跃动作之一。两腿开立,两臂向左上方用力抡摆。左腿伸

直或屈提亦向左上摆动;右腿遂蹬地腾起伸直,上身借势向左上翻转,

脚掌内扣贴面里合。身体在空中转动约270O时,左手于头左上方拍击

右脚掌。拍击后身体继续旋转至360O,两脚依次落地。身体急速旋转

卷地而起如旋风状,遂得其名。其做法有原地、上步、助跑三种。

旋子:武术旋体跳跃动作之一。两腿开立,上体右转前俯并猛向左后摆头甩腰。

两臂遂自右向左后弧形平抡。继而,左脚蹬地腾起。右左腿先后向后上摆挑。同时抬头挺胸,身体在空中呈反弓形平转360O,两腿依次落地。套路演练中有原地、开步、插步、连续旋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