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用通讯录统计表格

常用通讯录统计表格

常用通讯录统计表格
常用通讯录统计表格

通讯录

简版通讯录

表格资料汇总常用统计方法

分类数据常用统计方法 在科研数据的统计分析中,经常会遇到分类数据。分类数据包括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两者都是将观察指标分类(组),然后统计每一类(组)数目所得到的数据,区别是如果观察指标的分类是无序的则为计数资料,也叫定性资料或无序分类变量;如果观察指标的分类是有序的,则为等级资料,也叫有序分类数据。如调查某人群的血型分布,按照A 、B 、AB 与O 四型分组,计数所得该人群的各血型组的人数就是计数资料(因为A 、B 、AB 与O 血型之间是平等的,并没有度或量的差异);观察用某药治疗某病患者的疗效,以患者为观察单位,结果可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四级,然后对该病的患者,分别计数治愈、显效、无效、好转的人数则为等级数据(因为无效的疗效最差、次之为好转、治愈的疗效最好,它们之间有度或者量的区别)。分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要列成表格,根据表格中分组变量和指标变量的性质、样本含量(n )和理论频数(T )的大小以及分析的目的,所用的统计方法是不一样的。下面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来介绍分类数据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2×2表 2×2表也叫四格表。在实验研究中,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进行实验,实验只有2种可能的结果,如阳性与阴性,故叫2×2表;因为基本数据只有4个,所以也叫四格表。根据不同的实验安排,四格表又分为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和配对设计四格表。 表1 某抗生素的人群耐药性情况 用药史 不敏感 敏感 合计 耐药率(%) 曾服该药 180(174.10) 215(220.90) 395 45.57 未服该药 73(78.90) 106(100.10) 179 40.78 合计 253 321 574 44.08 表1 为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其目的是要比较曾服该抗生素的人群和未曾服过该抗生素的人群,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无差异。表格中的四个基本数据(也叫实际频数)分别为180、215、73、106;括号中的四个数据(174.10、220.90、78.90、100.10)为四个理论频数(T ),因40574>=n 且四个理论频数(T )均大于5,故应用Pearson 2 χ检验。经(SPSS 11.0,以下同)计算2 χ=1.145,P =0.285>0.05,故可认为曾服过该抗生素的人群和未曾服过该抗生素的人群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无差异。 表2 两个年级大学生的近视眼患病率比较 年级 近视 非近视 合计 近视率(%) 四年级 2(4.67) 26(23.33) 28 7.14 五年级 5(2.33) 9(11.69) 14 35.71 合计 7 35 42 16.67 表2也为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虽4042>=n 但有两个格子的理论频数比1大比5小,此时需对2 χ 进行连续性校正(因为理论频数太小,会导致2 χ增大,易出现错误的有差异的结论)。经计算,连续性校正的c 2χ =3.621,P =0.057>0.05,可认为大学四年级与大学5年级学生近视眼的患病率无差异。如果不用 连续性校正的2 χ检验,则2 χ=5.486,P =0.019<0.05,则会得出五年级大学生近视眼的患病率高于四年级大学生的错误结论。 表3 两种疗法对腰椎间盘脱出症的疗效 疗法 治愈 未治愈 合计 治愈率(%) 新疗法 7 2 9 77.78 保守疗法 2 6 8 25.00 合计 9 8 17 52.94

表格汇总常用统计方法

分类数据常用统计方法 在科研数据得统计分析中,经常会遇到分类数据。分类数据包括计数资料与等级资料,两者都就是将观察指标分类(组),然后统计每一类(组)数目所得到得数据,区别就是如果观察指标得分类就是无序得则为计数资料,也叫定性资料或无序分类变量;如果观察指标得分类就是有序得,则为等级资料,也叫有序分类数据。如调查某人群得血型分布,按照A 、B 、AB 与O 四型分组,计数所得该人群得各血型组得人数就就是计数资料(因为A 、B 、AB 与O 血型之间就是平等得,并没有度或量得差异);观察用某药治疗某病患者得疗效,以患者为观察单位,结果可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四级,然后对该病得患者,分别计数治愈、显效、无效、好转得人数则为等级数据(因为无效得疗效最差、次之为好转、治愈得疗效最好,它们之间有度或者量得区别)。分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要列成表格,根据表格中分组变量与指标变量得性质、样本含量(n )与理论频数(T )得大小以及分析得目得,所用得统计方法就是不一样得。下面通过一些有代表性得例子来介绍分类数据常用得统计分析方法。 一、2×2表 2×2表也叫四格表。在实验研究中,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进行实验,实验只有2种可能得结果,如阳性与阴性,故叫2×2表;因为基本数据只有4个,所以也叫四格表。根据不同得实验安排,四格表又分为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与配对设计四格表。 表1 某抗生素得人群耐药性情况 用药史 不敏感 敏感 合计 耐药率(%) 曾服该药 180(174、10) 215(220、90) 395 45、57 未服该药 73(78、90) 106(100、10) 179 40、78 合计 253 321 574 44、08 表1 为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其目得就是要比较曾服该抗生素得人群与未曾服过该抗生素得人群,对该抗生素得耐药率有无差异。表格中得四个基本数据(也叫实际频数)分别为180、215、73、106;括号中得四个数据(174、10、220、90、78、90、100、10)为四个理论频数(T ),因40574>=n 且四个理论频数(T )均大于5,故应用Pearson 2 χ检验。经(SPSS 11、0,以下同)计算2 χ=1、145,P =0、285>0、05,故可认为曾服过该抗生素得人群与未曾服过该抗生素得人群对该抗生素得耐药率无差异。 表2 两个年级大学生得近视眼患病率比较 年级 近视 非近视 合计 近视率(%) 四年级 2(4、67) 26(23、33) 28 7、14 五年级 5(2、33) 9(11、69) 14 35、71 合计 7 35 42 16、67 表2也为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虽4042>=n 但有两个格子得理论频数比1大比5小,此时需对2 χ 进行连续性校正(因为理论频数太小,会导致2 χ增大,易出现错误得有差异得结论)。经计算,连续性校正得c 2χ =3、621,P =0、057>0、05,可认为大学四年级与大学5年级学生近视眼得患病率无差异。如果 不用连续性校正得2 χ检验,则2 χ=5、486,P =0、019<0、05,则会得出五年级大学生近视眼得患病率高于四年级大学生得错误结论。 表3 两种疗法对腰椎间盘脱出症得疗效 疗法 治愈 未治愈 合计 治愈率(%) 新疗法 7 2 9 77、78 保守疗法 2 6 8 25、00 合计 9 8 17 52、94

wps表格统计常用公式详解

wps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来源:郭志煌的日志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 =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 =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 =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 =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 =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6)=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60~6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 (7) =COUNTIF(K2:K56,"<60")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说明:COUNTIF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 如:=COUNTIF(C2:C351,"男") ——求C2到C351区域(共350人)男性人数;

wps表格统计常用公式详解

wps表格统计常用公式详解

wps Excel表格公式大全 来源:郭志煌的日志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 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

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 =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 =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 =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

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 =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 =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表格资料汇总常用统计方法

表格资料汇总常用统计方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分类数据常用统计方法 在科研数据的统计分析中,经常会遇到分类数据。分类数据包括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两者都是将观察指标分类(组),然后统计每一类(组)数目所得到的数据,区别是如果观察指标的分类是无序的则为计数资料,也叫定性资料或无序分类变量;如果观察指标的分类是有序的,则为等级资料,也叫有序分类数据。如调查某人群的血型分布,按照A、B、AB 与O四型分组,计数所得该人群的各血型组的人数就是计数资料(因为A、B、AB与O血型之间是平等的,并没有度或量的差异);观察用某药治疗某病患者的疗效,以患者为观察单位,结果可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四级,然后对该病的患者,分别计数治愈、显效、无效、好转的人数则为等级数据(因为无效的疗效最差、次之为好转、治愈的疗效最好,它们之间有度或者量的区别)。分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要列成表格,根据表格中分组变量和指标变量的性质、样本含量(n)和理论频数(T)的大小以及分析的目的,所用的统计方法是不一样的。下面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来介绍分类数据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2×2表 2×2表也叫四格表。在实验研究中,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进行实验,实验只有2种可能的结果,如阳性与阴性,故叫2×2表;因为基本数据只有4个,所以也叫四格表。根据不同的实验安排,四格表又分为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和配对设计四格表。 表1 某抗生素的人群耐药性情况 用药史不敏感敏感合计耐药率(%) 曾服该药180(174.10) 215(220.90) 395 45.57 未服该药73(78.90) 106(100.10) 179 40.78 合计253 321 574 44.08 表1 为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其目的是要比较曾服该抗生素的人群和未曾服过该抗生素的人群,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无差异。表格中的四个基本数据(也叫实际频数)分别为180、215、73、106;括号中的四个数据(174.10、220.90、78.90、100.10)为四个理论频数(T),因40 n且四个理论频数(T)均大于5,故应用Pearson2χ检验。经(SPSS 574> = 11.0,以下同)计算2χ=1.145,P=0.285>0.05,故可认为曾服过该抗生素的人群和未曾服过该抗生素的人群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无差异。 表2 两个年级大学生的近视眼患病率比较 年级近视非近视合计近视率(%) 四年级2(4.67) 26(23.33) 28 7.14 五年级5(2.33) 9(11.69) 14 35.71 合计7 35 42 16.67 表2也为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虽40 42> n但有两个格子的理论频数比1大比5小,此 = 时需对2χ进行连续性校正(因为理论频数太小,会导致2χ增大,易出现错误的有差异的结论)。经计算,连续性校正的c2χ=3.621,P=0.057>0.05,可认为大学四年级与大学5年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