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8马克思主义哲学分章复习题汇总

8马克思主义哲学分章复习题汇总

8马克思主义哲学分章复习题汇总
8马克思主义哲学分章复习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哲学是: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B、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C、人人都有的世界观

D、终极真理的理论体系

2、世界观是:

A对社会发展的根本看法B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

C、人民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辩证思维的基本

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辩证法和唯心主义

D、为理论和经验论

4、划分为五之一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B、世界是否运动和发展的问题

C、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古今中外知识的总汇

B、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科学哲学的终极真理

6、否认特纳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是

A、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

C、不可知论

D、绝对主义

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物主义观点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9、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A、地质学和胚胎学

B、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

C、机械力学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1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C、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关系

D、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1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A、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B、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群众学习

15、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A、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B、原子论唯物主义、气本论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列宁的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

A、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

B、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C、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D、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

17、唯心主义的基本和客观唯心主义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二元论唯心主义和一元论

C、唯理论唯心主义和经验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18、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理在其中,理随事变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立在事先,事随理变

D、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B、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到了顶

C、为人类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

D、绝对真理体系的建立

20、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

A、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

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C、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D、事物是否有相对稳定性的

21、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当是

A、绝对信仰,一切照办

B、看其是否有用

C、既要信仰,又要怀疑

D、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22、对待唯心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A、无情批判,全盘否定

B、抛弃其无用的,吸取其有

C、具体分析,去其糟柏,取其精华

D、抛弃其内容,利用其形

二、辨析题

1、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4、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特点。

三、简答题

1、简述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它们的基本形态或形式

5、简述唯心主义产生存在的根源

6、简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8、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9、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时间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0、简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D;

5、C;

6、C;

7、D;

8、B;

9、C;10、B;11、D;12、C;

13、A;14、C;15、D;16、C;17、A;18、B;19、C;20、C;21、D;22、C。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哲学派别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

A、实物性

B、可知性

C、客观实在性

D、运动的绝对性

3、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客观性

B、实体性

C、运动

D、相对性

4、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唯心主义

B、二元论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5、设想脱离物质的物质必然导致

A、诡辩论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7、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和唯一特性

B、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C、感性直观形式

D、整体认识材料的工具

8、时间的无限性是指它是

A、瞬息万变的

B、不可测量的

C、一去不复返的

D、无始无终的

9、空间的无限性是指它的

A、存在是永恒的

B、三维广延性是无限的

C、体积是不可度量的

D、存在是绝对空虚的

10、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它的

A、可逆性

B、不可逆性

C、无限性

D、转续性

11、从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因素是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1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适应于物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规定

D、辩证唯物主义规定

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15、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A、实践

B、主观努力

C、客观规律

D、先进的物质手段

1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B、集体智慧的调动

C、解放思想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17、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是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18、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B、世界是精神的世界

C、世界是统一的世界

D、世界是发展的世界

19、哲学上的二元论是

A、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

B、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C、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一种派别

D、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必然陷入唯心主义的哲学

20、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A、二者是互不相关的

B、二者是绝对对立的

C、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D、后者是前者的形式,前者是后者的内容

21、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

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B、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C、机器尚未最终超过人类思维

D、对人脑机能的认识已经完成

22、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是

A、庸俗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23、“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4、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A、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

B、能动地改造客观规律

C、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

D、自由地改造社会规律

25、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

A、摆脱客观世界的制约

B、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

C、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D、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A、把客观事物当作世界的本质

B、否认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不懂得物质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

D、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2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性是

A、直线论、循环论、宿命论

B、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

C、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

D、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

28、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

A、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分歧是关于

A、意识有无能动性的分歧

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

C、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分歧

D、世界是否可知的分歧

30、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一切从原则出发,客观要符合主观

C、一切从多数人的愿望出发

D、一切从科学的理论出发

二、辨析题

1、世界统一于存在。

2、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3、正确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成为意识不反映客观世界。

三、简答题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极其伟大意义。

2、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其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4、简述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

5、简述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6、简述劳动对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的决定作用

7、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

8、简述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9、简述意识的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条件和途径

10、简述时间、空间极其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1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

四、论述题

1、试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试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4、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意义

第三章

一、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4、下列命题中不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是

A、森林覆盖的大小影响气候

B、认可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要爆发战争

5、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6、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准在于它们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势的特点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的承认

7、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其根据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8、世界上的事务千差万别的原因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有主次之分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有简繁之分

9、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是同该企业干部队伍的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工人的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需求直接相关。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A、一因多果 B 、一果多因C、同因异果D、同果异因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因素联系的是

A、白天过去,黑夜到来

B、冬去春来,夏尽秋来

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11、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转化的过程

D、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

12、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C、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下列说法中揭示了事物发展规律的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水往低处流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力发展的要求

D、国家是调和阶段矛盾的工具

14、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1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7、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追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

D、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

18、解释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展规律

1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发展的总趋势

20、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肯定和否定是相互区别的

B、肯定和否定是相互排出的

C、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客服

D、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2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2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主义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其他工作。这种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A、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

23、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有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和斗争

D、矛盾双方相互离异和冲突

2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的基本属性是

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斗争性和统一性

25、“金要足赤“人要完人”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6、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A、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去执行的统一

27、系统是指

A诸要素相互联接的统一整体B、事物的普遍联系

C、同事物有关的诸要素的总和

D、事物前后的相继联系

28、“一切以地点、时间、条件为转移”的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否认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29、具体问题分析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统一性原理

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3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1、因果联系所揭示的是

A、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B、前后相继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C、一切先后相继现象之间的关系

D、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关系

32、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

A、可有可无的作用

B、破坏性的作用

C、促进和延缓的作用

D、决定性的支配作用

33、必然性是由事物的

A主要矛盾决定的B、次要矛盾决定的C、外部矛盾决定的D、根本矛盾决定的

34、可能性是指

A、主观现象的种种目标

B、一定会实现的东西

C、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D、已经产生和存在的食物

35、抽象的可能性是指

A、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

B、实际上是一种不可能性

C、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的东西

D、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

36、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内容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B、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C、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

D、内容相对稳定,像是活跃易变

37、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决定的

C、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D、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

38、事物的本质是

A、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总和

B、事物诸矛盾的总和

C、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D、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

39、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由

A、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B、矛盾的统一性决定的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

D、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40、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是

A、教育和惩罚

B、民主和专政

C、对抗和非对抗

D、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辨析题

1、新生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2、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3、偶然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只起破坏作用。

4、假象是一种错觉。

三、简答题

1、简述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意义。

2、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怎样?

3、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4、简述规律及其特点。

5、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简述质、量、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

7、简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8、简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9、简述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10、简述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1、简述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2、什么是现实性与可能性?如何把握可能性?

13、简述量变与质变的复杂多样性。

14、简述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5、简述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6、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四、论述题

1、试述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

2、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阐明我国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

要意义。

3、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

要意义。

4、阐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5、试述辨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并说明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历史(、、、)外国

文化。

6、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阐明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事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A;

4、D;

5、D;11、A;12、D;13、C14、B;15D;1

6、D;1

7、C;

18、C;19、D;20、D;21、A;22、B;23、B;24、D;25、C;26、B;27、A;28、

B;29、C;30、D;31、B;32、C;33、D;34、C;35、D;36、B;37、A;38、C;

39、B;40、C。

第四章

一、选择题

1.实践是指人们

A.本能活动

B.适应环境的生物活动

C.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D.精神活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D.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反映的观点. B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4.认识的主体是指

A.一切有生命的人

B.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

C.一切有知识素养的人

D.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5、认识的客体是指

A、一切客观实在

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C、一切社会存在

D、人的意识活动的产物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客观摹写

D、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

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直接性和形象性

B、间接性和抽象性

C、客观性和实在性

D、具体性和历史

9、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

A、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

B、理性认识是抽象的,感性认识是具体的

C、理性认识是绝对的,感性认识是相对的

D、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

10、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A、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绝对的永恒的统一

D、相对的暂时的统一

11、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

C、科学实验活动

D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12、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客观真理

B、客观事实

C、客观规律

D、社会实践

13、真理是指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

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

C、对人们有用的理论

D、先进阶级的进步观点

14、客观真理是指

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B、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正确认知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D、正确认知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形式

15、绝对真理是指

A、它的客观性

B、它的永恒性

C、它的不变性

D、它的终极性

1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关系是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真理的两种不同形式

D、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17、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A、客观规律

B、科学理论

C、社会实践

D、对人们是否有用

18、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它是

A、具有普遍性的活动

B、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C、具有直接能动性的活动

D、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19、感觉、知觉、表象是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20、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属于

A、感性认识的范畴

B、理性认识的范畴

C、认识的基本形式

D、认识的基本方法

21、一切真知归根到底来源于

A、天资聪明

B、读书万卷

C、名师传授

D、社会实践

22、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A、直接性、形象性

B、客观性、综合性

C、间接性、抽象性

D、主观性、分析性

2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导致

A、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的错误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

C、先验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D、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24、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

A、经验论的错误

B、不可知论的错误

C、唯理论的错误

D、唯心主义的错误

25、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者

B、所有唯物主义者

C、所有唯心主义者

D、机械唯物主义者

2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实践—认识—时间

B、个别—一般—个别

C、群众—领导—群众

D、民主—集中—民主

27、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

A、是否对人们都有用

B、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拥护

C、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D、是否具有不证自明的性质

28、真理多元论错误的实质在于

A、强调真理的相对性

B、夸大真理的多样性

C、承认真理的具体性

D、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29、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

A、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B、认识的方法只有一种

C、认识的条件只有一个

D、认识的手段只有一种

30、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C、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的因素

二、辨析题

1、一个人所有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2、生产实践是基本的实践活动。

3、“有用就是真理”。

4、真理有阶级性。

5、多数人拥护的就是真理。

三、简答题

1、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

2、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含义及其关系是怎样的?

4、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区别。

5、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6、简述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

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标准关系是怎样的?

8、怎样理解真理的客观性、一元性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9、实用主义的真理观为什么是错误的?

10、怎样理解真理和谬误的相互关系?

11、为什么说实验室检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12、怎样理解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2、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3、试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4、试述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及

5、试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

2、D;

3、D;

4、D;

5、B;6 、B;7、B;8、B;9、A;10、B;11、B;12、D;

13、B;14、C;15、A;16、B;17、C;18、B;19、C;20、B;21、D;22、A;23、B;

24、C;25、B;26、A;27、C;28、D;29、A;30、C。

第五章

一、选择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

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问题

C、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动力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问题

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

A、不懂得社会存在觉得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相信思想动机的作用,相信英雄人物的作用

C、宣扬上帝创世说,否定进化论

D、不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理论贡献是

A、唯物论

B、辩证法

C、实践观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4、下列观点正确表达社会生活的本质的是

A、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们的经济生活

D、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复杂多变的

5、在社会存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口因素

B、自然因素

C、社会心理

D、生产方式

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生产、变化和发展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7、生产力范畴反映了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生产工具之间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

8、在全部社会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血缘亲族关系

B、政治思想关系

C、社会生产关系

D、阶级利益关系

9、生产关系的性质取决于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

C、人们在生产交换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D、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统一

10、生产方式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统一

C、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料的统一

D、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统一

11、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政治制度演变史

C、生产劳动发展史

D、宗教信仰变迁史

12、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是

A、思想观念和信仰不同

B、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C、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不同

D、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所造成的经济地位不同

13、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

B、生产关系个方面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14、上层建筑包括

A、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

B、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C、思想上层建筑和文化上层建筑

D、历史上层建筑和现实上层建筑

15、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意识形态

B、精神文明

C、政治制度

D、国家政权

16、国家本质上是

A、社会秩序的维持者

B、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

C、社会生活的领导者

D、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17、社会意识形态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C、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

D、社会意识形式的全部内(……)

18、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19、下列各项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A、哲学

B、法学

C、理论学

D、语言学

20、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统一

二、辨析题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积极基础即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3、阶级起源于暴力掠夺。

4、国际本质上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

三、简述题

1、简述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简述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3、简述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4、简述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5、简述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6、简述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7、简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8、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9、简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0、简述国家的职能。

四、论述题

1、论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及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2、论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试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意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D;

4、B;

5、D;

6、D;

7、A;

8、C;

9、A;10、A;11、C;12、D;

13、C;14、B;15、D;16、D;17、C;18、A;19、D;20、C。

第六章

一、选择题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的矛盾

B、自然与社会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阶级矛盾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可能与现实的关系

3、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或指导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D、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规律

5、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

A、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B、决定生产力的变化

C、或促进或阻碍生产力发展

D、解放生产力

6、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发展

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7、“社会形态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的根本含义是

A、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的影响

B、社会发展是一个自发的(……)

C、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

D、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

8、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经济基础的

A、决定作用

B、支配作用

C、没有作用

D、服务作用

9、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党和会发展的规律

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规律

10、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社会革命

C、科学技术

D、社会基本矛盾

11、阶级斗争是指

A、本阶级内部的斗争

B、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

C、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

D、思想观点根本对立的(……)

1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直接动力B、根本动力C、唯一动力D、最终动力

13、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杰出人物是指

A、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B、历史上被压迫阶级的领导(……)

C、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D、无产阶级的领袖任务

14、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中去从而转化(……)B.科学技术可以直接实现对自然界的改造

C、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必要要素

D、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要素

15、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

A、历史是英雄创造的

B、历史是人们群众创造的

C、历史是影响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D、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6、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人民群众是指

A、全体劳动者

B、被剥削阶级与被压迫阶级

C、处领导以外的普通百姓

D、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

17、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8、我国先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先进的制度同落后的科学文化的矛盾

C、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根本上是因为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劳动群众是生产力的主体

D、人民群众掌握了科学技术

20、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二、辨析题

最新第八章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5分,共75分) 1.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选择一项: 对 错 2.一些法律、法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同宪法相抵触。() 选择一项: 对 错 3.宪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宪法规范始终,集中体现宪法的基本精神,统率宪法的基本内容,对宪法的制定、修改、实施、遵守等环节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 选择一项: 对 错 4.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宪法制定或者修改时确定宪法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的理论基础,是宪法的核心和灵魂。() 选择一项: 对 错 5.公民所享有的为宪法确认并保障的各项权利,叫做宪法权利,也称为公民基本权利。() 选择一项:

对 错 6.1982年宪法作了五次修改和补充,形成了五十二条修正案。但宪法条文仍然是原来的138条。() 选择一项: 对 错 7.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选择一项: 对 错 8. 宪法宣誓仪式可以采取单独宣誓或集体宣誓的形式。() 选择一项: 对 错 9. 新中国成立后,1954 年宪法首次专章规定了“国旗、国徽、首都”。() 选择一项: 对 错 10.为落实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先后于1990年、1991年和2017年颁布《国旗法》、《国徽法》和《国歌法》三部单行法。()

选择一项: 对 错 11. 特别行政区的制度和政策均以基本法的规定为依据。() 选择一项: 对 错 12. 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选择一项: 对 错 13.基层政权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提供指导、支持和帮助,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协助基层政权开展工作。() 选择一项: 对 错 14.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包括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选择一项: 对 错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2009-06-20 14:21:0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指_______ A、世界的本原性 B、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C、世界的物质性 D、世界的精神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_______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_______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_______ A、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B、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5、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_______ 1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6、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_______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低级到高级转化 D、由坏向好的方面转化 7、“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_______ A、人的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_______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本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9、社会运动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 A、自然环境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10、社会形态是 A、存在与意识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选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第八章 模拟试题

第八章模拟试题 一、是非题 1. 任何需要处理的数据,均必须存放到计算机的主存储器内。A A. 对 B. 错 2. 运算器是完成算术和逻辑操作的核心部件,通常称为CPU。B A. 对 B. 错 3. 程序必须送到主存储器内,计算机才能执行相应有指令。A A. 对 B. 错 4. 在第二代计算机中,以晶体管取代电子管作为其主要的逻辑元件。A A. 对 B. 错 5. 现在所说的第五代计算机属于智能型计算机。A A. 对 B. 错 6. 键盘和显示器都是I/O设备,键盘为输入设备,显示器为输出设备。A A. 对 B. 错 7. 在同一磁盘的不同目录下,子目录可以重名。A A. 对 B. 错 8. 删除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就意味着删除了该应用程序。B A. 对 B. 错 9. 在Windows中,软盘上的文件删除后,不能使用“回收站”还原。A A. 对 B. 错 10. 剪贴板是基于Windows应用程序和文件之间用于传递信息的临时存储区,它位于硬盘上。 B A. 对 B. 错 11. 选择“视图(V)/工具栏(T)”命令,可以在打开的子菜单中看到“常用”和“格式”前面没有打勾,这说明这两组工具栏都显示在屏幕上。B A. 对 B. 错 12. 在Windows中,当按住垂直浏览滑块进行拖动时,会在文档窗口显示相应的页码提示信息,表明将要在屏幕上显示哪一页的内容。A A. 对 B. 错 13. 对于中文字号来说,字号越大表示的字符也越大。B A. 对 B. 错 14. 在“段落”对话框中选择“缩进和间距”选项卡,可以完成设置首行缩进的操作。 A A. 对 B. 错 15. 要查看页眉和页脚,应先切换到页面视图或打印预览方式。A A. 对 B. 错 16. 增加缩进量按钮将段落的左边界向右移,以减少段落的缩进量。B A. 对 B. 错 17. Excel不仅数据计算功能强大,还可以连接各种流行的PC机数据库,如 VFP、dBase、Access等。 A A. 对 B. 错 18. 在Excel中编辑输入数据,只能在单元格进行。 B A. 对 B. 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带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 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 )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 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 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 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在强调(B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 A.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B.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 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16.在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多数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定是非

第八章测试题

填空题 1、无筋矩形截面混凝土构件在扭矩作用下的破坏,首先在其( )中点最薄弱处产生一条斜裂缝,然后向两边延伸,形成( )开裂、( )受压的一个空间扭曲的斜裂缝,其破坏性质属于( )。 2、通过对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扭曲截面承载力的分析可知,抗扭纵筋一般应沿截面周边( )布置。 3、剪扭相关性体现了由于扭矩的存在,截面的抗剪承载力( );由于剪力的存在,截面的抗扭承载力( )。 4、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根据所配箍筋和纵筋数量的多少,构件的破坏有四种类型,即( )、( )、( )、( )。其中当( )和( )时,钢筋强度能充分或基本充分利用,破坏具有较好的塑性性质。 判断题 1、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时,其所需要的箍筋由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所得的箍筋与纯剪构件承载力计算所得箍筋叠加,且两种公式中均不考虑剪扭的相互影响。( )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于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采用的计算模式是混凝土和钢筋均考虑相关关系。( ) 3、在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设计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应不受限制( ) 4、弯剪扭构件当扭矩较大、弯矩与剪力较小时,发生扭型破坏。( ) 选 择 题 1、均布荷载作用下,弯剪扭复合受力构件当满足( )时,可忽略剪力的影响。 A 、0.175t t T f W ≤; B 、0.35t t T f W ≤; C 、00.35t V f bh ≤ 2、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为0.6 1.7ζ≤≤,当构件破坏时,[ ]。 A 、纵筋和箍筋都能达到屈服强度; B 、仅纵筋达到屈服强度; C 、仅箍筋达到屈服强度; D 、纵筋和箍筋都不能达到屈服强度。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于剪扭构件所采用的计算模式是[ ]。 A 、混凝土承载力及钢筋承载力均考虑相关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D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 习题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1、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 (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 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第八章试题

书据结构课程(本科)第八章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无向图中定义顶点的度为与它相关联的()的数目。 A. 顶点 B. 边 C. 权 D. 权值 2.在无向图中定义顶点v i与v j之间的路径为从v i到达v j的一个()。 A. 顶点序列 B. 边序列 C. 权值总和 D. 边的条数 3.图的简单路径是指()不重复的路径。 A. 权值 B. 顶点 C. 边 D. 边与顶点均 4.设无向图的顶点个数为n,则该图最多有()条边。 A. n-1 B. n(n-1)/2 C. n(n+1)/2 D. n(n-1) 5.n个顶点的连通图至少有()条边。 A. n-1 B. n C. n+1 D. 0 6.在一个无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等于所有边数的( ) 倍。 A. 3 B. 2 C. 1 D. 1/2 7.若采用邻接矩阵法存储一个n个顶点的无向图,则该邻接矩阵是一个( )。 A. 上三角矩阵 B. 稀疏矩阵 C. 对角矩阵 D. 对称矩阵 8.图的深度优先搜索类似于树的()次序遍历。 A. 先根 B. 中根 C. 后根 D. 层次 9.图的广度优先搜索类似于树的()次序遍历。 A. 先根 B. 中根 C. 后根 D. 层次 10.在用Kruskal算法求解带权连通图的最小(代价)生成树时,通常采用一个()辅助结构,判 断一条边的两个端点是否在同一个连通分量上。 A. 位向量 B. 堆 C. 并查集 D. 生成树顶点集合 11.在用Kruskal算法求解带权连通图的最小(代价)生成树时,选择权值最小的边的原则是该边不能在 图中构成()。 A. 重边 B. 有向环 C. 回路 D. 权值重复的边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 1、解放思想体现着()。 A.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C.唯心主义与认识论的统一 D.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统一 2、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3、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先后相继现象是()。 A.必然联系 B.偶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间接联系 4、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了的总和 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了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 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5、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A.间接经验 B.社会实践 C.人的意识 D.客观事物 6、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 B.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互相调和的结果 D.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7、真理就是()。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8、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它们的实现都是元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 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 9、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 A.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 B.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 10、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含义()。 A.把实践归结为纯主观的、纯精神的活动 B.把实践看成个人的生活实践或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 C.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把实践看成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的活动 11、所谓系统是指()。 A.组成事物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 B.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C.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 D.事物之间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12、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点在于()。 A.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的二重性 B.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客体 C.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主体 D.只具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 1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联余的观点 C.发展变化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单选)D A联系发展的观点 B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人民群众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单选)A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单选) D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单选) 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单选) D A求实创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包括(多选)BCD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 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史的两大贡献是(多选)AC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科学社会主义 C 剩余价值学说 D 辩证唯物主义 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多选)(BCD)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D) A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单选)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2、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多选)ABD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单选)D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多选) AD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意味着(多选)ABCD A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绝对不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可能的

第八章 练习题

第八章绩效测量与信息管理 一、选择题 1、【2011年7月】14.“需要时数据和信息容易访问或获得”属于数据和信息特征中的( ) A.及时性 B.完整性 C.可用性 D.可靠性 2、【2011年4月】15.一旦明确了测量系统运行的前提条件,便可计埘测量活动, 这一步骤的输出结果是() A.测量对象 B.测量方法 C.测量时间 D.测量规程 3、【2010年7月】16.确保在数据和信息处理过程中没有危险,这是指数据和信息的( ) A.可靠性 B.安全性 C.保密性 D.准确性 4、【2010年7月】17.以下测量组织绩效的指标中,属于财务和市场方面的指标是( ) A.顾客抱怨 B.交货期 C.减少废气 D.业务增长 5、【2010年4月】23.以下测量组织绩效的指标中,属于监管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指标是( ) A.顾客满意B.投资回收C.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D.产品与服务质量 6、【2009年7月】16.在绩效测量指标中,缺陷率、可靠性、反应速度、技术支持等属于( ) A.以顾客为中心指标B.财务和市场指标 C.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指标D.监管和社会责任指标 7、【2009年4月】14.日常运营绩效信息如产量、生产周期、生产率等,属于 绩效测量指标的() A.执行层面 B.过程层面 C.组织层面 D.计划层面 8、【2008年7月】30.以下测量组织绩效的指标中,属于组织有效性的测量指 标有( ) A.运营利润B.生产的灵活性 C.产品与服务质量D.周期时间E.投入市场时间

9、【2008年4月】14.信息管理好的组织,其数据和信息都很容易访问或获得, 这表明数据和信息具有( ) A.及时性B.可用性C.完整性D.准确性 10、【2008年4月】29.绩效测量的步骤包括() A.明确前提条件B.计划测量活动C.对新的测量指标进行试 验 D.收集数据E.分析、综合、阐明结果并展示结果与建议 11、【2007年7月】14.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A.测量 B.计划 C.控制D.评价 12、【2007年7月】30.测量规程的主要构成包括() A.测量什么数据B.在何处进行测量 C.测量时间、方法、频次D.数据的储存和访问 E.实施人员 二、名词解析和简单题 【2010年4月】 33.信息管理 【2008年7月】37.绩效考核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2007年7月】34.测量

马克思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九 一、单项选择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为准确的答案。每题1分,计20分) 1. 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概念、计算、试验 D.概念、范畴、规律 2.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C.古希腊唯物主义、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D.古中国唯物主义、近代欧洲唯物主义、现代西方哲学 3.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是() A.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 B.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C.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4.中国宋代著名哲学家陆九渊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辩证法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5.认识的本质是()

A.人的精神的自我创造 B.是主体对于客体的直观反映 C.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是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特殊物质 6.唯物辩证法的“扬弃”是指() 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 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8. 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形式是() A.唯我论 B.唯心论 C.唯理论 D.经验论 9.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B.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C.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D.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10.“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根本的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分析与综合 C .归纳与演绎 D.历史与逻辑的方法 17.从( )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A.创造者 B.继承者 C.主要内容 D.阶级属性 18.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 )时代 A.自由资本主义 B.垄断资本主义 C.和平发展 D.资本主义 19.马克思恩格斯的( ),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A.高尚人格 B.崇高理想 C.奋斗精神 D.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 20.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 )的统一。 A.科学性与革命性 B.世界观与方法论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政治与经济 2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章测试题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测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下列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1 + y =4 x 4x+ 3y =6 (A)) x- y =1 x+ y= 4 (B)2x+ y =4 3x+ 5y =25 (C)) x- y=1 (D) x+ 10y =25 2 =1,可以得到用x表示y的式子( 2x-2 (A ) yp 2x (C) y= 3-2 3、方程组3x+2y=7 4x-y=13 (A) x=-1 y=3 x=-1 (A) y=2 (C) x=1 y=2 - 填空题(每小题 2x 1 (B) y=T -3 (D) y=2-2x 的解是( 的解是( (B) (D) (B) (D) 6分,共24分)5、在3x+4y=9中,如果2y=6,那么x= 6、已知 x=1 匚y=- 8 是方程3mx — x=1 7、若方程mx+ ny=6的两个解是y=1 x=3 y=-1 x=-1 y=-3 x=2 y=-1 x=2 y=1 则血=

&如果 I x — 2y+1 I = I z+y-5 | = | x — z-3 | = 0,那么 X= _____ 解下列方程组(每小题8分,共16分) 四、综合运用(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用16元买了 60分、80分两种邮票共22枚。60分与80分的邮票各买 了多少枚? 12、已知梯形的面积是 42 cm 2 ,高是6叫 它的下底比上底的 2倍少1 cm, 求梯形 的上下底? 13、《一千零一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一群鸽子,其中一部分在树上欢 歌, z = _____________ 「3( x+y )-4 9、 Y x+y x-y ~2~+ ~6~ (x-y ) =1 =4 x+2y+3z=14 2x+y+z=7 10、和 3x+y+2z=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2017ITE第八章题目及答案

? ?Item Feedback Report IT Essentials (Version 6.00) - ITE 第8 章 Below is the feedback on items for which you did not receive full credit. Some interactive items may not display your response. Subscore: 1 用户注意到用户计算机中千兆位网卡的数据传输速率比预期要慢 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正确响应您的响应 网卡双工设置不知何故已经设为半双工。 休眠模式导致网卡意外关闭。 网卡LAN 唤醒设置配置错误。 网卡配置为同时使用IPv4 和IPv6。 为了获得最佳的性能,千兆位网卡应该在全双工模式下运行。两台设备之间的双工模式不匹配可 全双工传输允许在每个方向上实现1000 Mb/s 的传输速率。 此试题参考以下领域的内容: IT Essentials ?8.1.1 网络卡 2 通常网卡上有两个LED。这些LED 的两个主要用途是什么?(选择两项 正确响应您的 响应 表示网卡已连接到家庭组或工作组

表示存在连接 表示存在数据传输活动 表示有来自另一邻近无线设备或电子设备的干扰 表示网卡已连接到DHCP 服务器 以太网网卡通常有两个LED,有时两个都呈绿色,有时一个呈绿色,一个呈琥珀色。一个指示灯表示存在与活 如路由器或网络交换机。另一个LED 闪烁表示有数据活动。 此试题参考以下领域的内容: IT Essentials ?8.1.1 网络卡 3 用于在Windows PC 上建立新网络连接的网络配置文件 的作用是什么? 正确响应您的 响应 提供可能用于Internet 访问的ISP 列表 消除连接网络时对IP 地址的需求 提供一种轻松的方法,根据要加入的网络类型来配置或应用网络功能 配置网卡设置,实现最快的网络 配置新网络连接时需要选择一个Windows 网络位置。网络位置配置文件是一个网络设 置集合,默认已为每类位置创建了该文件,这种文件可帮助用户轻松地加入一个网络。 此试题参考以下领域的内容: IT Essentials ?8.1.2 无线和有线路由器配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机考复习题

9、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 B、一种方法 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 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案:D】 17、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答案:C】 20、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 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 D、矛盾有无同一性 【答案:A】 25、二十世纪初以来流行美国的、以杜威、詹姆士为代表的一个哲学流派是 ()。 A、人本主义 B、实用主义 C、科学主义 D、历史主义 【答案:B】 29、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 A、阶级矛盾和阶层矛盾 B、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C、生产矛盾和生活矛盾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答案:B】 36、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C】 39、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体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 C、一切自然现象 D、客观实在性 【答案:D】 4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或本质是()。 A、原子 B、物质 C、精神 D、运动 【答案:B】 4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 B、静止 C、规律性 D、可知性 【答案:A】 44、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诡辩论

【答案:B】 4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主义 【答案:C】 46、承认相对静止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 【答案:A】 47、静止是指()。 A、同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绝对的不运动 D、静止是无条件的 【答案:B】 49、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在于()。 A、无论何时何地运动无条件存在 B、物质运动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答案:A】 51、形而上学认为静止()。 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存在运动之中 C、不包含运动于其中 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

第八章试题库

向量法 第1章试题库 一、填空题(建议较易填空每空0.5分,较难填空每空1分) 1、与正弦量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复数电压、复数电流称之为相量。最大值相量的模对应于正弦量的最大值,有效值相量的模对应正弦量的有效值,它们的幅角对应正弦量的初相。 2、单一电阻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 R;单一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 j X L;单一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 -j X C;电阻电感相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 R+j X L;电阻电容相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 R -j X C;电阻电感电容相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阻抗Z= R+j(X L-X C)。 3、单一电阻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导纳Y= G;单一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导纳Y=-j B L;单一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导纳Y= j B C;电阻电感电容相并联 -B L)。 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复导纳Y= G+j(B C 4、按照各个正弦量的大小和相位关系用初始位置的有向线段画出的若干个相量的图形,称为相量图。 5、相量分析法,就是把正弦交流电路用相量模型来表示,其中正弦量用相量代替,R、L、C电路参数用对应的复阻抗表示,则直流电阻性电路中所有的公式定律均适用于对相量模型的分析,只是计算形式以复数运算代替了代数运算。 6、有效值相量图中,各相量的线段长度对应了正弦量的有效值,各相量与正向实轴之间的夹角对应正弦量的初相。相量图直观地反映了各正弦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相位关系。 7、电压三角形是相量图,因此可定性地反映各电压相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及相位关系,阻抗三角形和功率三角形不是相量图,因此它们只能定性地反映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8、R、L、C串联电路中,电路复阻抗虚部大于零时,电路呈感性;若复阻抗虚部小于零时,电路呈容性;当电路复阻抗的虚部等于零时,电路呈阻性,此时电路中的总电压和电流相量在相位上呈同相关系,称电路发生串联谐振。 9、R、L、C并联电路中,电路复导纳虚部大于零时,电路呈容性;若复导纳虚部小于零时,电路呈感性;当电路复导纳的虚部等于零时,电路呈阻性,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电压相量在相位上呈同相关系,称电路发生并联谐振。 10、R、L串联电路中,测得电阻两端电压为120V,电感两端电压为160V,则电路总电压是200V。 11、R、L、C并联电路中,测得电阻上通过的电流为3A,电感上通过的电流为8A,电容元件上通过的电流是4A,总电流是5A,电路呈感性。 12、复功率的实部是有功功率,单位是瓦;复功率的虚部是无功功率,单位是乏尔;复功率的模对应正弦交流电路的视在功率,单位是伏安。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答案

1、世界观就是( )。 A 、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 B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C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 、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 的看法 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 A 、唯心主义 B 、相对主义 C 、不可知论 D 、反映论 3、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 A 、头脑中自生的 B 、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C 、“绝对观念”固有的 D 、从书本上学来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B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 、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D 、人类各种知识的总汇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 系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在于( )。 A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C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 D 、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 E 、世界观也就包含着人生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潮流 B、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全部优秀成 果,推进哲学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是行动的指南 D、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提供了研究和解决当今一系列全球 问题的正确方法 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最正确的哲学 3、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它们分别是( )。 A、人本主义思潮 B、存在主义思潮 C、科学主义思潮 D、实证主义思潮 E、唯心主义思潮 4、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分别是( )。 A、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B、社会革命理论 C、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理论 E、历史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 A、它做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B、它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 C、它使得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它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变化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