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陈肖依)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陈肖依)

读吴非《不跪着教书》有感

(涪江路小学陈肖依 2014,2)刚拿到《不跪着教书》这本书时,觉得书名很新奇,看了作者简介之后真心被吴非老师的教育成果所吸引,再进一步读下去,更为其教育理念所折服。吴非是王栋生老先生的笔名,他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于南京师大附中。他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杂文家,获得过首届“林放杂文奖”,出版过好几个杂文集,著有《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用人术》、《污浊也爱唱纯洁》等。他把近几年来写的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汇集成一本书,取名就叫做《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记录了吴非老师对当前各种教育问题的思考。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来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证着他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不跪着教书"。从书的题目我们就可以知道王老师是主张做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个性风格的教师,这是教师教育生命的灵魂!“风格即人”,没有风格就没有自我。所以教师要“不跪着教书”,“像一个人一样站立着。”

在书中,吴非老师曾写下这么一段文字:“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这样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段文字可谓一针见血,切中了当今教育的要害。一个人,假如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他只能是一个活在别人影子里的人;一位教师,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那他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只能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的劳动,其工作完全没有创造性可言,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压缩饼干,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没有个人的立场观点,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成了名副其实的思想侏儒。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学习。“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智慧的源泉,而要获得知识就必须学习。学习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人文

素养和审美能力,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一生都将自己的阅读视野局限在几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上的人,又能给学生怎样的人文濡染和浸润?虽说教师不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如果你的基本的阅读视野都不比学生又怎么可以引领学生呢?因为你也不知道前方的路伸向何处。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需要学会创新。反思是为了超越,批判是为了建设。思考的目的不是作乌托邦的空想,而是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反思,捕捉自己点滴的思维火花,逐步让它明亮起来,指引着你的实践之路。创新不迷信权威。对于权威,我们可以学习之,景仰之,但那一定是经过我们的理性之光烛照的思维的精华。名师之所以是名师,是因为他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个性。如果简单的学习和复制,你只能是一个赝品。创新就是要梳理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创立自己的教学理论。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有时还需要勇气和胆识。年轻的教师经过一个循环之后往往都变得和老教师一样老成持重,这到底是让人高兴还是令人悲哀呢?获得了课堂评比的某个奖项有多少是自己个性的自由展示呢?是不是都是揣摩透了评委的评价标准之后,甘心做一个呆在孙悟空用金箍棒画的圈子里的唐僧呢?

中国人已经有几千年“跪”的历史了,在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今天,我们该学会“站立着”。新课程改革的精髓不是要我们创造一个什么新的模式,而是要最大程度张扬老师和学生的个性,最大程度地使每个人得到全面发展。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成为一个“站立着”的教师,成为“不跪着教书”的思想者,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保持独特而恒久的魅力,也才能培养更多的“站立着”的公民。果如此,乃民族之大幸也!“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读完《不跪着教书》,我想这句话应当成为中国教师群体每个人的心灵拷问。我想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问问自己怎样才能做好一个“站立着”的教师?怎样才能做好一个“不跪着教书”的思想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