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医学重点

社会医学重点

社会医学重点
社会医学重点

第一章

一、掌握:社会医学的概念、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任务;基本理论

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社会医学医学与社会科学相互融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知识基础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医学科学,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另一方面是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和管理科学等。

3、(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进行社会医学诊断,找出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过劳死。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制定卫生政策;人群干预措施;社会处方。

4、(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上述定义表明,应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的角度维护和促进健康

(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伴随积极健康观的出现,一个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替代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

(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4)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

(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特殊人群是指处于高危状态下的人群,如老人、妇女、儿童、流动人口和有害作业职工;社会病是一种疾病的统称,如意外伤害、精神障碍、酗酒、吸毒、青少年妊娠、性传播疾病几艾滋病等

5、(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

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提供保障,提前和滞后都不利(2)经济与健康的双向作用

在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群健康水平提高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将“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卫生事业,卫生事业也同样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实践中认识到的一个基本真理

(3)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况。根据这个积极的健康观,健康可被理解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维组合(4)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

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研究并按照高危险性理论指导疾病的防治工作,使卫生工作有所测量地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危险性主要包括高危人群、高危环境和高危因素

(5)疾病预防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

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需要依靠社会措施。

许多其他疾病也离不开社会措施,如每天约4万儿童死于可以预防的传染病和营养不良

(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卫生事业本质是“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

了解:社会医学的发展史以及国外的社会医学状况

熟悉:社会医学的与卫生事业管理学、医学社会学、预防医学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

1.社会医学研究的人群是(D )

A、去求医的患者

B、已经有病,但自己尚未意识到,也没有去医院的潜在患者

C、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D、全体居民

2.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的作者是(A)

A、法国医师盖林

B、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C、德国医学家诺尔曼

D、病理学家魏尔啸

名词解释:社会医学,健康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况。根据这个积极的健康观,健康可被理解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维组合。

简答题: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一、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进行社会医学诊断,找出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如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过劳死等

三、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社会医学研究的目的不仅要通过社会卫生调查及社会病因分析找出当前存在的主要社会卫生问题及其严重程度,更重要的是针对存在的卫生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综合性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即提出改善卫生状况的“社会处方”

2)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一、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二、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伴随着积极健康观的出现,一个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替代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

三、改善社会卫生状况

四、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

五、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特殊人群是指处于高危状态下的人群,如老人、妇女、儿童、残疾者、流动人口和有害作业职工

社会病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如意外伤害、精神障碍、酗酒、吸毒、青少年妊娠、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等

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

一、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

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提供保障,提前和滞后都不利

二、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

在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群健康水平提高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人去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社会的完好状况。根据这个积极的健康观,健康可被理解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维组合。

四、关注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

资源的有限性,高危险性原则

高危险性包括高危人群、高危环境、高危因素

五、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

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需要依靠社会措施。

许多其他疾病也离不开社会措施,如每天约4万儿童死于可以预防的传染病和营养不良

六、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卫生事业本质是:“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

第二章

1、各种医学模式的定义、意义

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1、用超自然的理论来解释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医学模式

2、背景:生产力水平低下

3、认为人的健康与生命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与灾祸十天谴神罚;仍然影响着

现代社会

二、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1、以自然哲学理论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来解释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医学模式,具有整体的医学观念

2、这些自然哲学的思想和理论,起到了驱逐神灵医学,开拓启蒙医学的作用,尤其是对人的本身和人与环境之间的整体观念的深刻阐述,有力地推动了医学发展

三、机械论医学模式

1、以机械论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解决健康与疾病的医学模式

2、背景:西方文艺复兴、古典艺术、人文主义复兴

3、主要内容:用机械运动解释生命,把疾病比作机械故障,把治疗疾病比拟为维修机器

4、意义和影响:

(1)突破了思辨哲学和宗教神学的影响、把实验方法引进医学领域,使医学逐渐成为一门实验科学

(2)促进生物医学学科的发展

(3)它简单地把人比作机器,忽视了生命极其复杂的一面,也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生物特性

四、生物医学模式

1、定义:以生物学过程解释健康和疾病,将生物学手段当作保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主要、甚至唯一手段的医学模式

2、贡献:

(1)揭示了急性传染病的流行规律,有效地控制了急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奠定了试验研究的基础(杀菌灭虫、预防接种和抗生素)

(3)推动了特异性诊断及疗法的发展

(4)人类健康水平得以有效保障

3、缺陷:

(1)忽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活动,无法圆满解释和有效解决当今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所有问题

(2)忽视了对整个人群的预防与保健,是不全面的

五、现代医学模式

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含义

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2、贡献

(1)要求以综合思维方式处理问题

(2)扩大了医学研究的思路

(3)疾病预防提高到新的层次(社会、心理预防的应用)

(4)医药卫生人才的知识结构产生巨大变化

(5)中医学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2、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一、疾病谱和死因普的改变

二、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

卫生需求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次

三、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医学学科的广泛关联性

全方位、多层次、网络化的立体思维方式促进了医学模式的产生

四、影响健康的因素的多元化

(1)环境因素:安全用水和基础卫生设施、环境污染、社会环境;收入、教育、居住环境、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

(2)行为与生活方式:吸毒、酗酒、青少年妊娠等

(3)生物遗传因素:遗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布局是否合理;医疗服务是否购买得起;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五、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医学社会化:从个人分散的医疗活动转变为社会分工协作进行的系统医学活动的过程。促使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活的医学化;医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3、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影响

一、对临床医学发展的影响

(1)医学服务形式从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变。病因的寻找不仅仅停留于生物医学角度和如何治疗,更多的是考虑到如何综合预防。因此,医院、医生、护士都应该转变角色功能,医患、护患之间的沟通也应该转变模式

(2)医学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人为中心转变

1)医学服务对象是病人,提供的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2)病人有感情需要

3)病人拥有相同的尊严和权利

4)病人有自身的个性特征

(3)医学服务从针对个体向针对个体、家庭、社区的转变。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着眼于人群的疾病治疗与预防

二、对预防医学发展的影响

(1)推动了预防医学理论的研究

(2)建立三级预防策略: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

(3)许多预防工作是否奏效,社会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对健康服务的影响

卫生服务范围扩大

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城市、农村);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饮食指导、文体活动)

四、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1)重视人文社科的教育

(2)加强在职教育

五、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医学目的或者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学优先战略是:确立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解除疼痛和疾苦;治疗疾病和对不治之症的照料;预防早死和提倡安详地死亡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

重点:

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和

一、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

泛影响性即作用的发散性,是指一种社会因素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及系统发生功能性变化。

二、恒常性和累积性

社会因素总是相对稳定的,它对健康的影响是无形、缓慢而持久的。由于社会因素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加之人类具有强大的社会属性,社会因素对人类必然产生持久的作用。这种广泛性和持久性称为作用的恒常性。

社会因素作用的累积性是指社会因素以一定的时序作用于人体,可形成应答累加、功能损害累加或健康效应累加。

三、交互作用

社会因素作用于人类健康常常是以交互作用的方式产生效应。

2、经济因素与健康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通过教育间接地影响

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不良行为生活方式

社会负性事件增多

现代社会病的产生

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

三、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保护劳动力,创造更多的财富,工作时间延长,提高劳动效率

减轻卫生事业的负担:减少资源耗费;降低病伤缺勤损失

3、社会营养政策与健康

一、社会营养状况与健康

营养状况评价主要是从热量摄入和食物营养结构两方面进行;居民食物摄入量与平均期望寿命呈正相关

评价居民营养与健康的另一方面,即摄入的营养素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防止疾病,促进健康。人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3:4:15;中国P:F:C=2:3:15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非传染性疾病与饮食结构变化有关

二、社会营养政策与健康

(1)世界营养变化趋势

(2)粮食生产政策

(3)健康营养干预:政策与立法、营养监测、食品卫生监督、相关的农业政策扶持

(4)引导健康的食品消费观念:灌输健康信息和技能,提供必要的社会和环境支持。

4、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

5 、教育影响人群健康的途径

第十章医疗保障制度

1.我国卫生保健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的动态?

(1)主要问题:

一、资金筹集:缺乏合理的经费筹措机制,医疗费用没有稳定来源

二、费用控制:资金使用上医患双方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医疗卫生资源浪费严重

三、公平性差:覆盖面窄,公平性差

四、管理体制不健全:保健制度管理体制不健全,卫生服务效率低

(2)主要内容

一、建立合理负担的共同缴费机制

二、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制度

三、建立统帐分开、范围明确的支付体制

四、建立统一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制

五、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六、建立有效制约的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机制

2.选择一个国外的卫生保健制度模式,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谈谈其借鉴之处。

德国医疗保健制度

一、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

德国的医疗保险由法定医疗保险恶化私人医疗保险两大系统组成

二、三个原则

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体恤

享受医疗保险的人群,不仅限于投保人,还包括投保人的配偶和子女

在医疗费用上的“企业向家庭、资本家向工人的所得转移”的原则

三、对我国的启示

1、诊断与买药分离,是我们改革“以药养医”的重要借鉴方式

2、医疗费用合理分担,控制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

3、政府有严格的检查制度和问责制度

医疗保健制度的基本模式

一、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一)英国卫生保健体系

1、英国国家卫生服务制度(NHS)

(1)核心思想:根据病人的需要而不是支付能力向每个英国居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由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政府举办的公共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组织医疗卫生服务的分配和提供(2)原则:社会公平

(3)基本特征

1)政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直接承办者,医疗卫生系统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

2)医疗卫生事业由政府直接组织,政府卫生部门直接参与医疗保健服务的计划、管理、分配与提供

3)医疗服务体系由初级服务、社区服务和专科服务三个部分组成。初级服务主要由通科医生(GP)提供,社区服务和专科服务由三级医院提供,医院绝大多数由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管理参照政府部门,医务人员大多数是政府工作人员;

4)财政卫生资金一般直接下拨给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直接向本国居民提供免费服务,政府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又是医疗服务的购买者。

2、英国卫生服务体系

(1)通科医生(GP):医学院校学习获学士学位(5年)—住院医生(1年)全科医生培训中心(1年)—医院或社区学习(1年)—或GP证书—全科医生(GP):开业99%的居民都拥有通科医生

(2)医院:公立医院占主导地位,通常被称为NHS系统医院,由三类不同级别的医院组成,即大区或大区以上的专科医院、地区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医院

二、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一)

1、资金筹集方式是将社会与个人利益相结合而建立的,该模式通过法律手段,强制要求雇主和雇员向保险基金缴纳薪金税,以办理保险

2、对市场机制失灵的一种补救方式,同时也是社会促进卫生保健的公培训以及保护弱势人群利益的愿望的体现

3、在组织管理上,由保险基金管理部门与医院进行谈判,要求医院按一定的规定向参保者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失业人员、退休人员以及其他非就业人员也可以通过社会保险基金获得医疗保障,不同的是其保险费来自政府部门的有关基金。如国家失业基金、联邦养老基金等。

(二)德国医疗保健制度

1、三个原则

一是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体恤

二是享受医疗保险的人群,不仅限于投保人,还包括投保人的配偶和子女

三是在医疗费用上的“企业向家庭、资本家向工人的所得转移”的原则

2、对我国的启示

(1)诊断与买药分离,是我们改革“以药养医”的重要借鉴方式

(2)医疗费用合理分担,控制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

(3)政府有严格的检查制度和问责制度

3、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据说是全球最完善的,但是国家财政赤字以及人口老龄化、医疗设备高科技化使得医疗保险入不敷出。医疗需求的刚性和医疗经费的非个人量化形式的医疗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难以通过市场做到,因而从制度上进行医药费用约束是必要的。

三、商业保险模式

(一)主要特征

1、社会人群自由选择,自愿投保,共同分担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2、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签定合同,缔结契约关系,各自履行权利与义务

3、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根据社会不同需求划分不同险种,制定不同的保险标准,开展多层次业务,其供求关系由市场调节

4、商业医疗保险机构大多数以营利为目的,但也有一些非营利性保险组织,其结余资金主要用于扩大业务

(二)美国

美国的健康保险是构筑在市场运作为主,政府保障为辅的思想基础上,形成政府负责老者、弱者、军人的医疗保险,在职人员的医疗问题依托私营保险公司的体系模式医疗照顾计划:65岁及以上老人

医疗救助计划:低收入人群、生活贫困者

健康保健计划:退伍军人及其家属

在职人员参加由私营医疗保险机构提供的健康医疗保险项目

四、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一)新加坡卫生保健制度背景

1、储蓄保健:一直强调个人责任的政府补贴与个人医疗储蓄账户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

2、特点:

(1)提高个人自我保健意识和行为

(2)专款专用

(3)利用新加坡现有的中央公积金帐户管理

(4)为将来储蓄

3、制度

新加坡人口300万,面积639平方公里。医疗保健制度以个人责任为基础,政府负责部分费用并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以保证政府和个人都能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政府对全体国民的医疗服务给予了较多的补贴。病人在国立诊所接受门诊服务,只需要支付50%的费用,儿童和老人只付25%,政府负担其余费用。

患者负担比例因条件而异,条件越好,补贴越少。若在私立医疗机构接受服务,患者不享受政府补贴

主要卫生保健制度模式的比较

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险型储蓄保险型商业保险型筹资方式依法纳税法定参保缴费强制储蓄自由选购

运营机制财政二次分配横向统筹纵向积累,自保为主现收现付

办医模式国立为主公私并立公私并立公私并立

预算拨款合同结算合同结算合同结算

服务费用免费服务约定价格约定价格市场定位

费用共付自付为主费用共付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

一、主要形式与问题

(一)主要形式

1、自费医疗:费用完全自理

2、公费医疗:极少部分人,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就医范围有一定的限制

3、劳保医疗:对象主要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职工,城镇集体企业参照执行

4、集资医疗: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合作医疗

(二)主要问题

1、资金筹集:缺乏合理的经费筹措机制,医疗费用没有稳定来源

2、费用控制:资金使用上医患双方缺乏有效的费用制约机制,医疗卫生资源浪费严重

3、公平性差:覆盖面窄,公平性差

4、管理体制不健全:保健制度管理体制不健全,卫生服务效率低

二、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健制度改革

(一)任务和原则

1、任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2、原则

(二)城镇职工医疗保障的层次

1、统筹层次:以地级以上行政区为统筹单位;中央、军队和省属单位实行属地管理

2、保障种类层次: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健制度改革主要内容

(1)建立合理负担的共同缴费机制

(2)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制度

(3)建立统帐分开,范围明确的支付机制

(4)建立统一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制

(5)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6)建立有效制约的医疗保险服务管理体制

三、我国农村基本医疗保健制度改革

(一)基本做法

自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以家庭为单位按每人年10元(部分东、中部地区稍高)缴纳合作医疗基金,同各级政府每人每年补助的20元一起形成合作医疗基金,储存在县(市)的财政基金专户内;参合农民每次到县(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凭合作医疗证可直接按比例报销部分医药费用;定点医疗机构将为农民报销所支付的资金数额以及相关凭据,定期报县(市)或乡(镇)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经县级经办机构和财政部门审核并开具申请支付凭证,由代理银行或信用社直接将资金转入有关医疗机构的银行账户,做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

(二)问题

1、有些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认识不足,存有疑虑

2、许多试点县(市)没有建立合理、肩膀、有效的农民缴费机制,一些地方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

3、一些试点地区制订的试点方案不够科学、合理,影响农民的受益和受益水平

4、一些农村医疗机构服务不规范,药品价格偏高

5、合作医疗的管理能力薄弱

社会医学复习要点

一、选择题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p2):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p3): 1.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3.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开展健康弱势群体保健和社会病控制 3.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的学者(p5): 法国医师盖林 4.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p23):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5.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模型(p30): 达尔格伦和怀特海德建立的分层模型,被认为是一个经典模型。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个体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网络;社会经济地位;其他社会结构因素;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第一层代表不同的个体,第二层代表个体行为和生活方式,第三层代表社会和社区影响,第四层代表社会结构性因素,第五层代表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6.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p47): 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要;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求;经济发展与卫生费用 7.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p45): 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8.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p65): 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性、稳定性、民族性 9.健康行为的观点与理论(p74): 生物学观点 心理学观点:自我表达理论、心理压力缓解理论、情感激发理论、恐惧诱导理论 行为学观点:强化模式、时间价值期望模式、健康意识模式、个人控制力模式 社会学观点:社会主义功能观点、社会规范和社会影响观点、经济学观点 10.健康管理策略(p87): 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疾病管理、残疾管理、综合健康管理 11.社会卫生状况的评价指标(p166): 人群健康评价指标: 单一性健康评价指标(生长、发育统计指标、疾病统计指标、死亡统计指标) 复合型健康评价指标(减寿人年数、无残疾期望寿命、活动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健康期望寿命)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

绪论 一、预防医学 1、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作为工作模式,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探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目标的学科。 2、预防医学的特点:研究对象是人群,包括个体和群体,以群体为主,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突出预防为主观念,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研究重点是健康影响因素以人群健康的关系;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预防整合于临床实践中,强调疾病的积极预防作用,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重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3、医学模式: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体思维和方法及行为方式。(医学模式的转化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预防的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临床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4、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健康决定因素: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最主要>、环境及卫生服务) 5、三级预防策略与措施的主要内容(重点)答案见书第七页表格 6、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比较严重; 妇幼保健工作比较薄弱; 农村卫生发展依然滞后; 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1、环境: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和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且基本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至的荒漠等。原生环境存在着许多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因素,例如清洁的水、空气等都对健康起促进作用,但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有的地区的水或土壤出现某些因素含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次生环境:指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下,原生环境中的物质交换、迁徙和转化、能量与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如耕地、种植园等。 2、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由于地理地质原因,使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的地区土壤、植物、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少,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某特异性疾病。 3、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性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之间的比例,始终保

社会医学 期末复习 重点总结 完整版

第一章概论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4.医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社会化;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6.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四大类12小类 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 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1.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主要三因素:受教育程度、工种、收入;其他因素: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生活习惯,环境 社会阶层影响健康的机制 1)收入差距(相对贫困)而不是绝对贫困可能会直接影响健康。 2)收入差距大的社会化比收入差距小的社会显得更加亲善,有更少的暴力更低的信任度,更多的故意和对社区生活的不关心。 2.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等。 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和累积性;交互作用 四种因果关系(规律):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因果链 论述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 1.衡量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的指标 1)衡量经济发展:GNP、GDP、人均GNP、人均GDP、HDI、GPI、GHI。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HALE、PYLL、DALY。 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通过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3.健康对经经济发展的影响: 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有促进作用: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2.3点为经济发展和健康的双向作用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 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文章价值】无我享受【文章附属】医学美容教育网【文章属性】基务性理论研究【责任编辑】number one 【文章语种】汉语【起稿日期】2015-02-04 医学的基本任务是维护与促进人群健康,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社会医学重视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及疾病的影响,重视那些主要由社会因素引起的疾病,如社会病、意外伤害、精神疾病、性病、艾滋病及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重视社会病因研究及制订社会防治策略。 社会医学尤其重视某些特殊人群,如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及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企事业职工等“高危人群”。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还由于生理、病理及生产、生活方式容易受到健康危险因素的影响,需要对特殊人群的健康状况及其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社会卫生措施。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可以概括为:通过社会卫生调查,掌握社会卫生状况,特别重视人群健康状况及其变动规律,发现主要社会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即保护人群健康状况的策略与措施,为卫生事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包括为政府及相关的管理和决策部门制订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确定卫生工作重点、编制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科学组织卫生服务、加强卫生事业的监督和评价。

在我国,社会医学的主要任务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并解决中国的社会卫生问题。 同时,通过研究世界卫生状况及其发展规律,了解世界各国面临的社会卫生问题及全球卫生策略,借鉴世界各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追赶世界各国现代医学发展的潮流。因此,在社会医学研究内容中应该包括国际卫生保健的基本任务。 一、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概念是:该定义表明,应该从社会、心理和生理三方面积极维护和促进健康。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推动医疗卫生事业传统观念的转变、在疾病防治和医学教育计划中,需要强调影响人群健康既有生物因素,又有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对有些疾病来说,心理和社会因素往往要比生物因素更为重要。通过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等社会医学评价技术,采取综合性卫生措施,促进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 二、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社会卫生状况是由人群健康状况和人群健康影响因素两部分组成。通过系统分析社会卫生状况的现状、特征、变化及发展趋势,从

社会医学 人卫5版 自己总结整理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概念: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 自然课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社会病因学分析——制定社会卫生政策。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找出产生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社会医学"处方" 三次卫生革命: ●第一次: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对象。 ●第二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第三次: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实现WHO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社会医学的任务: ●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 ○健康的概念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 社会医学发展 ●萌芽:希波克拉底——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创立与发展: ○盖林【法】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提倡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法医学等构成一个整体,统称"社会医学"。 第二章医学模式 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过程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医学模式是指导医学实践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是医学实践的总结。 ●医学模式的演变【必考】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机械论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控制了疼痛、感染、失血三大医学难题 ■疾病与病因的关系已由单因单果向多因单果、单因多果和多因多果转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恩格尔【美】模式1977年) 是一种多因多果、立体网络式的系统论思维方式。生命是一个开放系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内部的调控能力决定健康状况。 ■产生背景 ●疾病谱和基因谱的转变 ●健康需求的提高 ●医学的社会化 ●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形式 ●布鲁姆的环境健康医学模式 ●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 ■涵义 ●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基础性和价值 ●全方位探求影像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 2.生活质量 3.生活方式 4.社会制度 5.初级卫生保健 6.专题小组讨论 7.初级卫生保健 8.人口老龄化 9.模式 10.健康危险因素 11.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3.健康老龄化

14.问卷调查 1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7.社会康复 18.文化 19.专题小组讨论 20.生活事件 21.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23.社会心理因素 24.行为方式 25.信度 26.效度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包括正确认识、和及时适应环境。

2.对健康有负面影响的家庭因素有__ ____、_____ __、____ _ ___。 3.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以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 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 4.社区卫生服务以人的健康为中心、_______为单位、_______为范 围、需求为导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5.促进健康的行为包括___ ___、___ ____、____ ____、。 6.对健康有明显影响的应激因素 有、、。 7.社会因素对健康的作用有、持久性、 的特点。 8.社会因素包括_ __、文明和。 9.健康状况指标主要有、疾病统计指 标、。 10.健康的概念包括___ ___健康、_ _____健康和___ ___。

11.生物医学模式的观点是两个理论,一个是,另一个是。 12.围产保健的目的①降低孕产妇和的死亡率;②降低孕产妇的和残疾儿的出生率;③提高 工作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中指出:以_________为主体,以___________作为补充。 14.环境危险因素包括、。15.问卷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和 三大部分。 三、选择题 1.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是() A.资料的可靠性较低; B.没有时间弹性; C.费用较高D.难获得“有说服力”的统计量,以致观察研究的结果不能外推E.观察研究的结果不全面 2.生活质量指数是由以下哪三个指标通过指数计算综合得到的()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社会医学笔记

社会医学笔记 第一章 重点 掌握社会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 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基本理论 人类的双重属性 社会属性、生物属性 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属性 定义 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指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保护和促进健康。) 性质 具有医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连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研究内容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研究对象 第一次卫生革命:传染病、寄生虫、地方病 第二次卫生革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第三次卫生革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 任务 医学基本任务:防治疾病,维护和促进健康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通过社会卫生调查,做出社会医学诊断,提出相应的社会医学处方 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3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

社会医学的特点 研究内容的广泛性 研究因素的复杂性 实践性与时代性 第二章医学模式 重点 掌握医学模式的概念 现代医学模式概念、内涵及影响 熟悉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医学模式 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中得出的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 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起着价值判断的作用,又对医学的发展起着激励作用 医学模式的特点 产生的社会性、存在的普遍性、作用的广泛性、发展的渐进性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概念: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所有疾病和死亡的原因归于四个要素 不健康的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产生背景 生物医学模式难以解释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健康问题 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 人类对健康需求的与日俱增 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第三章健康社会决定因素 重点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概念及理论框架 社会因素对键康的影响 将健康融入所有社会政策的理念及行动框架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概念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 2.生活质量 3.生活方式 4.社会制度 5.初级卫生保健 6.专题小组讨论 7.初级卫生保健 8.人口老龄化 9.模式 10.健康危险因素 11.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3.健康老龄化

14.问卷调查 1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7.社会康复 18.文化 19.专题小组讨论 20.生活事件 21.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23.社会心理因素 24.行为方式 25.信度 26.效度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包括正确认识、与及时适应环境。

2.对健康有负面影响得家庭因素有__ ____、_____ __、 ____ _ ___。 3.我国得卫生工作方针就是以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 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 4.社区卫生服务以人得健康为中心、_______为单位、_______为范围、 需求为导向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5.促进健康得行为包括___ ___、___ ____、____ ____、。 6.对健康有明显影响得应激因素 有、、。 7.社会因素对健康得作用有、持久性、 得特点。 8.社会因素包括_ __、文明与。 9.健康状况指标主要有、疾病统计指 标、。 10.健康得概念包括___ ___健康、_ _____健康与___ ___。

11.生物医学模式得观点就是两个理论,一个就是 ,另一个就是。 12.围产保健得目得①降低孕产妇与得死亡率;②降低孕产妇得与残疾儿得出生率;③提高工作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中指出:以_________为主体,以 ___________作为补充。 14.环境危险因素包括、。 15.问卷得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与 三大部分。 三、选择题 1.观察法得主要缺点就是 ( ) A.资料得可靠性较低; B.没有时间弹性; C.费用较高 D.难获得“有说服力”得统计量,以致观察研究得结果不能外推 E.观察研究得结果不全面 2.生活质量指数就是由以下哪三个指标通过指数计算综合得到得( ) A.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成人识字率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第一章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 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 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 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 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 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 琴纳(Jenner)——牛痘疫苗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 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Metchnikoff——细胞学说 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2、免疫反应性 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 T细胞决定簇B细胞决定簇 受体TCR BCR MHC递呈必需不需 决定簇构型顺序决定簇构象决定簇、顺序决定簇 决定簇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多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 决定簇性质多为加工变形后的短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 等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最新社会医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社会医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群体)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1)社会的卫生状况和人群的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 2)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 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 第二章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产生的原因:(不是重点)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2)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3)医学科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 4)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医学卫生服务因素意义:P20第三章 2.健康的社会性:健康是社会发展的资源,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体现,健康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3.疾病的社会性:病因的社会性,疾病结果的社会性,疾病防治策略的社会性。 4.健康、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健康,人群健康影响社会发展 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四章 5.“社会卫生状况”(social health status)是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6.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P45 社会健康指标:卫生政策、社会经济、卫生保健服务、卫生资源和卫生行为。 人群健康指标:个体健康指标;群体健康指标:人口、出生、生长发育、疾病、死亡、生命质量 社会健康指标 一、卫生政策指标 1. 政府政治承诺 2. 资源分配:卫生经费占GDP% ,卫生经费用于PHC的比例 3. 资源分配公平合理程度:(1)人均卫生经费(1192.2元)(2)医生数/千人口(1.62)、床位数/千人口(2.96) 4. 社区参与程度 5. 组织机构和管理完善程度 二、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指标 (一)经济指标 1.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per capita) 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

社会医学重点

社会医学重点(97k4b) 考试题型:单选(15到20分)名词解释判断简答(25分)论述(30分)名词解释 1.社会医学的概念: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 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2.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 疗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观和疾病观,是对医学重要观念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3.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概念(SDH):在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 社会地位和所拥有资源所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 4.社会资本:指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成为一种社会资源而被个体所用 5.倡导促动(advocacy):指向目标组织或个人提出主张并促使其采纳的行动 四个要素:倡议(proposition),联盟(coalition),宣传(publicity),行动(action) 6.信度(reliability):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即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 7.效度(validity):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8.健康危险因素(health risk factors ):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 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

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9.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factors appraisal HRA )是研究危险因素 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10.生命质量: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 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观满意度。 11.社会病(sociopathy)的概念: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 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这些现象与人群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12.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CHS):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 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 13.生活事件:是指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 14.卫生保健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所采取的综合 性政策和措施,包括卫生费用筹集,分配与支付方式以及卫生服务提供方式和管理措施等基本要素。 15.精神活性物质:在医学上,能够影响人类心情,情绪,行为或者改变意识形 态,并具有依赖性(成瘾)的物质。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s)(3)研究社会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术语 免疫(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的主要功能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 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分类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inn ate immun ity ): 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 线 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T细胞固有免疫效 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 作用特点: +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先(0?96小时) +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 +无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 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作用特点: +获得性(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 + 特异性(TCR/BCR) +记忆性 +耐受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术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 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 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的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MALT的功能及特点: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的功能: +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护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习题及答案

- 第一章绪论 一、重点难点 重点: 1.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伟大贡献;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护理学的主要任务、范畴及工作方式。 难点: 1.现代护理学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护理工作方式。 ) 二、考点测试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在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照顾家中伤病者,形成主要的照顾方式是 A.“自我保护”式 B.家庭式 C.宗教式 D.社会化服务 E.护理社团 2.中世纪护理仅仅限于简单的生活照料,其原因是 # A.生活经验缺乏 B.社会重男轻女 C护士分工不明确 D.护理工作繁重

E.宗教的束缚和影响科学 3.护理专业的诞生是在 世纪中叶世纪中叶 世纪中叶世纪初期 世纪中叶 4.南丁格尔接受短期的护理训练是在 ] A.凯塞威尔斯城护士训练班 B.圣托马斯医院护士训练班 C.英国伦敦护士训练班 D.佛罗伦萨护士训练班 E.战地医院护士训练班 5.南丁格尔扭转了英国朝野轻视护理工作的观念,其主要原因是 A.出身名门与上层社会交往密切 B.南丁格尔具有渊博知识 C.克里米亚战争中卓有成效的工作 D.撰写多篇着作指导护理工作 E.创立了科学的护理制度 6.国际护士节选定为每年的 \ 月12日月12日 月21日月5日 月12日 7.国际护士节时间的确定是根据 A.南丁格尔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的日期 B.南丁格尔诞辰纪念日 C.南丁格尔接受英国政府奖励的日期 D.宣布南丁格尔奖章的日期

】 E.南丁格尔逝世纪念日 8.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率领的护士团最终使士兵的病死率由42%降到 9.南丁格尔发表的论着中被认为是护士必读的经典着作是 A.医院札记 B.护理札记 C.护理福利札记 D.卫生统计札记 E.护理社会学札记 10.南丁格尔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是于 年德国年美国 - 年英国年英国 年意大利 11.“护理是一门艺术,需要有组织性、实务性及科学为基础”,提出此观点的护理学者是 A.奥瑞姆 B.罗伊 C.雷宁格 D.南丁格尔 E.纽曼 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 A.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 C.生物社会医学模式 D.生物-心理精神医学模式 E.生物一心理医学模式 1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特点不包括

社会医学每章复习考试重点人卫版

社会医学 第一章 概论 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 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 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 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 (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 3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 (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性的观点(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 4 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 (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 医学模式 1 医学模式的演变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式(4)生物医学的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 2 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 (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 1

(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 3 影响人群健康因素 (1)环境因素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 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4 医学优先发展战略 (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 (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 (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 5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 (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 (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 心 (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 6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 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7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背景 (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2)疾病谱与死因谱的改变 (4)医学科学认识论的进步和方法论的综合 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1 社会因素的定义(掌握)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环境、人口、文明程度(政治、经济、文化等) 2 社会环境指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以及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文化等。 3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掌握) (1)泛影响性(2)恒常性(3)积累性(4)交互作用 4 社会阶层:主要指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5 文化:即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 6 经济因素对健康的消极作用 (1)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 (2)不良行为和心理压力突出 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