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研究动态:功能翻译理论在国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赖斯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这种关系指的是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赖斯的文本类型分类,强调针对不同的文本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文本功能的实现。但其观点仍具有局限性,她的理论建立在对等理论基础上,认为原本与译本的功能不可改变。而实际上,译文和原文可以具有不同的功能。第二阶段以费米尔的目的论为标志,费米尔的目的论突破了对等论的限制,成为功能翻译派的核心理论之一。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人际间的行为和交际性的文化行为。过去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涉及三方面的参与者:原文作者、译者、译文接收者(读者或听众) 。功能派还加入了翻译过程的发起者,译文使用者和收受者等其他参与方。第三阶段,诺德将翻译规范和功能结合忠诚(function plus loyalty)的原则融入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框架之中。曼塔利翻译行为的提出,把翻译为一项为实现特定目的的复杂活动,着重分析了参与者(翻译的发起者、译者、文本的使用者、信息的接受者)各自的作用以及参与者行为发生的语境条件。发展丰富了费米尔的目的论,也弥补了目的论的不足。功能主义理论摆脱对等理论的束缚,认为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给以语言学派为主流的西方翻译理论界另辟了一条新的探索道路。

国内研究动态:国内对英语幽默翻译的研究主要以四大不同领域的理论为视角,运用相关的原则与方法,以解决英语幽默翻译过程中产生的障碍。它们分别是:一、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幽默翻译

认知语用学家Sperber 和Wilson 提出的关联理论认为: 人类的交际和认知活动都受制于关联。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 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明示指说话人明确向听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推理指听话人从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的意图。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对话语暗含意义的理解都以“关联性”为标准。关联性是关联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 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 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 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

准去理解话语; 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 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 何自然, 1997: 133) 。因此要确定说话者的暗含意义, 听话者就要寻找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optimal relevance) 。翻译也是一种交际行为, 是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过程。在对源语进行理解和再表达( 即翻译) 的过程中也必须依赖关联性。依据关联理论,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明示——推理过程或交际行为。国内学者认为翻译行为包括两个明示——推理过程。在第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中原文作者向译者示意其交际意图, 而译者根据原文的语境信息以及关联原则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理解。在第二个明示——推理过程中, 译者的身份转变为发话人, 在关联理论的制约下根据自己对译文读者的期待和接受状况的估计, 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和信息加以示意并传达给译文读者( 张新红等, 2001: 286- 293) 。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兼有交际者和接受者的双重身份。幽默言语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交际功能, 让读者体会幽默效果, 运用关联理论指导幽默言语翻译能更有效地实现翻译目的。

二、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幽默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人尤金·A·奈达(Eugene Nida)提出,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 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 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许多国内学者认为,在英语幽默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根据这一理论,英语幽默的翻译应追求功能等值的目标。功能等值度越高,译文越成功。因此可以采取直译,意译和直译(意译)加注法等方法进行英语幽默的翻译。

三、概念整合理论下的幽默翻译

概念整合理论的英文术语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Fauconnier在其专著《思维与语言中的映射》(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1997)中正式

提出了该理论。简言之,概念整合就是把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结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过程中,要不断理解或行动,会不断构建一些概念包,存储于虚拟的心理空间里。国内学者认为,翻译幽默的文本,需要着重考虑接受者的有关文化因素,同时要注意把握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心理。有关目的语言系统所固有的价值观念、文化取向和审美习俗等诸方面,都需要较为周全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制订适当的翻译策略,充分调动目的语有关文化、语句和修辞等方面的手段,从而在目的语言文本里准确有效地传递源语的幽默效果。王斌在?概念整合与翻译?一文中,从交织的角度来解释翻译中的隐喻结构,通过对隐喻结构的整合分析,再现翻译中意义转换的心理运作过程,同时也指出隐喻结构的局限性,为对交织系统内整合翻译的诠释打下基础(这里的“交织”实际上就是指“整合”)。传统的翻译观过于局限在两个概念域之间客观意义的单向投射上而忽略了人文的因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翻译就不被看作是隐喻,而是被纳入概念整合网络整合翻译的模型可以理解为:原语文本及其文化认知图式作为一个输入空间1 ,译语表达形式及其文化认知图式作为另一个输入空间2 ,它们共同投射至第3 空间:交织空间Blend。在类指空间( Generic space) 的制约下形成自己的新的层创结构( Emergent structure) 。这样就把翻译的动

态过程很好地描述了出来;同时,英语幽默字面背后的文化成分被很明显地挖掘出来,就可以使英语幽默的翻译较容易接近原文的真实表达。

四、社会符号学理论下的英语幽默翻译

美国哲学家皮尔斯(C. S. Peirce)提出了“符号学”的名称和第一个全面的符号学研究纲领。美国逻辑学家、哲学家莫里斯(C. W. Morris)对符号学的发展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莫里斯认为,语言符号系统涉及三种关系:句法的( Syntactic) 、语义的( Se2mantic)和语用的(p ragmatic)之间的关系。这三种关系对应到语言符号上就是指语言符号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这三类意义是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了词语和话语的总体意义,代表着所承载信息的形式、内容和功能。因此国内学者认为,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从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等三方面、三个层次语篇进行全面的理解。尤其是在翻译过程中,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换码”过程需要译者对两种语言分别进行三个层次的理解,不仅将原语的“所指”理解并传达,更需将它所承载的多种信息一并传达到译语中,才有可能用译语将原语的意义、风格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达到“形似、意似、神似”的境界。

语言与文化:奈达博士从不同侧面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联系,并进而从语境角度论述怎样处理翻译中的种种关系和问题。此外,他还在科学与艺术、理论与实践以及改革翻译教学等问题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作者在本书中提出应把描述翻译学列入翻译研究的分支学科,并认为该分支学科具有理论和应用并重的双重属性。本书对方法论探讨的同时对不同类型的个案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强调了上下文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彼得·纽马克:全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全面探讨了翻译所涉及的话题和问题:翻译过程、文本分析、翻译方法。篇章作为翻译单位,翻译程序、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格语法及成分分析法在翻译中的运用。隐语翻译等等。本书还单独辟出章节论述翻译批评、科技翻译、文学翻译。译文修改。交稿期限、翻译测试以及参考书的使用等。此外,还有段落专门讨论双关语、方言及歧义的翻译。本书的第二部分由13篇翻译练习组成,旨在分别说明如何从翻译的角度分析文本、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比较及翻译批评等。

基于语篇类型的翻译对等研究

本文提出了以语篇类型为基础的翻译对等的分析模式,把体裁制约、语域制约、互文性制约作为翻译对等的重要参数。在翻译过程中考虑这些因素,有助于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篇类型规范

本人的见解:尽管有无数学者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英语幽默翻译进行研究(现有国内外研究主要是从翻译策略和语用学角度对幽默翻译进行研究),却很少有人把它作为专门的翻译问题进行系统和理论的研究,特别是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在中国译界,学者们对此提供的策略包括直译,归化及注解等,而本人将在前人的基础上,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幽默翻译进行研究,主要在可译性的前提下探查运用该理论的相关策略解决由语言文化所带来的翻译障碍。

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毕业论文指导: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为什么要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为什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呢?不是为了让学生抄袭,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二、怎样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写之前,同学们要先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毕业论文时,对这些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还要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注意不要把研究现状写成事物本身发展现状。例如,写股指期货研究现状,应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而不是写股指期货本身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 二是要反映最新研究成果。

三是不要写得太少。如果只写一小段,那就说明你没有看多少材料。 四是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国内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综述精

国内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综述(精)

————————————————————————————————作者:————————————————————————————————日期:

思考|THINK 030 W ORLD 国内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综述 文/谢冽钟永德 摘 要:生态旅游标准能够规范生态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行为和生态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标准的概念,分析了近些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的内容、领域、主要成果等,提出我国生态旅游标准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生态旅游;标准;规范作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生态旅游标准能够规范生态旅游经营 者的经营管理行为和生态旅游者的消费行 为,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 国内外有关传统生态旅游标准的研究很 多,并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操作层面成果,对 传统的观法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 而,国内外对生态旅游标准的研究,不仅缺 乏系统性,而且至今尚未形成共识,尤其是 国内有关生态旅游标准的研究则处于起步 阶段。

一、生态旅游标准的概述目前在国外业界和学术界探讨生态旅游有关问题的学术文章中,生态旅游的标准分别以广义和狭义的形式与规范、原则、策略和认证同时出现。狭义的概念是指认证项目中的评估标准,如绿色环球21的/国际生态旅游标准0。相比狭义的概念而言,生态旅游标准更多时候是指广义的标准。广义的生态旅游标准包含两大类:生态旅游规范与生态旅游认证,它们之间的共性不仅在于都是生态旅游的相关准则,而且从国外遵循的方式来说,都是参与者自愿性的行为,而非政府强制要求。它们 的区别在于认证是一个如何遵循标准的动 态的过程,而规范是一些成文的标准。 二、生态旅游标准研究内容 (一国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内容世界旅游组织为进一步探讨旅游业贯彻51992年里约地球会议环境标准6的具体实践方式,在可持续发展的12条原则、以及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组织等执行可持续旅游的9条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可持续旅游的三个基本方法:制定新的规范、引入市场机制、建立行业导向的自愿性的法规体系。国际社会,包括联合国(U N、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 CN、国际生态旅游学会(T IES等,都一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指导生态旅游实践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国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主要集中在狭义的生态旅游标准、生态旅游管理框架、一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范和生态旅游标准的实践上。 11生态旅游标准 Dr iml,Connllo n 在可持续原则的基础 上提出可持续旅游的生态经济标准,并以 大堤礁和热带湿地世界遗产地为案例阐述 了可持续旅游和保护区的定义、可持续旅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一)数据情况 在中国知网中的“中国基础教育研究”栏目中输入主题“小学英语课堂学生展示形式研究”进行查询,结果如下:2004年的数据为1篇,2011~2019年的9年间,关于小学英语课堂展示形式的文章也只有90篇(见图1.1)。但对比2004年的1篇到2018年的27篇,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该数据说明国内老师们开始对小学英语课堂展示形式进行探索。 (二)关键词分布 从图1.2可以看出,451篇文章的关键词前六个依次排序为:小学英语、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提问、信息技术、教师话语、小学生。由此可以看出,文章作者的关注点大部分是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方面,但涉及学生的展示形式较少。由此可以说明,目前的研究尚停留在英语课堂教学法,并为有涉及学生课堂展示的研究。 (三)文章作者 文章作者所属机构大部分在江苏省(图1.3),由此可以看出,该生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暂时走在前面。其中来自教育期刊的有52篇,博硕士的有26篇(图1.4)。 (四)文章来源 文献来源排序为:校园英语,而这些期刊名称中几乎没有国内权威性的一级核心期刊(见图1.4),因此我们课题团队判断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核心期刊对小学英语课堂展示的研究不够重视;二是文章理论性欠缺,达不到应有的高度;三是由于学生的课堂展示还固守于传统教学,对学生不敢放手。 (四)主要研究内容 经过查阅大部分论文,发现国内对小学英语学生的课堂展示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老师在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一线的小学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研究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对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其代表性观点认为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种:故事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词汇教学、任务教学。 2.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课堂是贴近生活,因此教学内容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为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比如韵律诗、儿歌、游戏、会话表演等;教学的内容语言真实可见,学生可以在上课时通过边用、边学、边做,让他们在用中学、学中用,反复实践,学用结合能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记忆更加深刻。 3.教学模式 于海浩在《让小学英语课堂“活”起来——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一文中认为:小学英语课堂模式应强化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一是小组合作,带着期待进入英语课堂;二是小组合作,带着感情参与课堂;三是小组合作,带着创新延伸课堂,四是小组合作,带着欣赏分享课堂。其观点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启发性和实践意义,英语这一外语也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享、互动应该成为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之一,这样能让英语课堂“活”起来;但该观点从学生学习的多元层面而言,还是单薄了一些。 通过以上几个代表性的观点可以得出,目前我国小学英语课堂学生展示的研究有一下三个特点: (1)研究起步晚,时间短,主要开始集中研究也是近两年的事情,因此,研究还停留在表层。特别是目前我国小学英语课堂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开展仍然是素质教育的初级阶段,且主要集中在教育理念较先进的江浙地区。 (2)目前参与研究的绝大多数是一线小学英语老师,缺乏专家的理念和理论引领,科研能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_傅德荣

97 小城镇建设2006/7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开展,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被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20世纪后期,西班牙通过对本国近20年乡村旅游的研究总结,证明现代乡村旅游非常有利于推动西班牙农村地区的发展。在西班牙,现代乡村旅游者年龄多处于25-45岁之间,为社会文化水平高、购买力强的城市居民,他们对享受农村活动持积极的态度。主要乡村旅游活动包括运动、与农业相关的劳动和观光等方面,这些现代乡村旅游者多利用现有的设施,包括充满魄力的乡村小旅馆和农舍等。 英国Richard Sharpley先生认为乡村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缺少支持;缺少训练;旅游设施和旅游吸引物缺乏;淡旺季明显,利用率不高;营销效率低下等几个方面。 为了解决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采取积极对策,使乡村旅游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一、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发展的战略范畴,从政策层面进行有效推动 以英国为例,一百年前,许多农村家庭为摆脱贫 困迁移到城市,而目前人口开始向农村地区流动,农村地区人口的增长水平是全国平均增长数的两倍,其中以年老的有钱人居多。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约1100万。但是与增加了的人口不协调的是农村落后的社区基础服务。加之“疯牛病”的影响,以及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调整和改革,将逐步减少对农业的补贴,农村社区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农业和农民收入下降问题,农村的贫困问题,农村环境等问题突显出来。1/5人口的问题如不很好解决,无疑将是个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为了直接应对并解决上述特殊问题,英国在2001年大选后将原农业、渔业及食品部(MAFF)改为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增加了对“环境”与“农村事务”问题的重视,这一改动正是针对英国农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而为,其有的放矢已经初见成效。 为发挥乡村休闲农作和生态旅游一举多得的优势,“农村事务”采取了更加具有竞争性、灵活性,对环境更加负责的政策。全面推行:农村管理方案———提供给农场主和土地管理者费用开展管理活动,以此来改善和保持农村风光,野生动植物及生活环境;有机耕作计划———通过资助农场主从传统的耕作方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傅德荣 英国乡村旅游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 专门论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文献并不算太多,但是在研究中涉及到了小学化的文献并不算少,尤其是在对民办学前教育和农村学前教育的相关研究中,以较高的频率被提及,说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我国县域民办学前教育领域中乃至全国学前教育领域中都普遍存在,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现有的研究几乎都是以这样的逻辑顺序来展开论述,先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什么,它有哪些表现,具有什么样的危害,形成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是什么和对如何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给出建议。 从文献1我们可以看出,现有的关于小学化的文章几乎都是从单一的视角对存在小学化倾向的教育提出“高要求”,而没有从对方的视角来考虑这样的“高要求”幼儿园的教师是否有能力做到,实施起来是否具有自主性?幼儿园如何能在经济的压力下抛开家长的需求?这些研究较少深入了解当地的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环境、人们所持有的普遍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教育与地区文化和地区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意味着教育改革也将难以同步。’’2转变观念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转变小学化教育倾向的状况更是一个漫长而异常艰辛的过程,这不仅需要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的缓慢转变,还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支持和配合,绝不是喊几旬简单的口号,讲几条小学化教育的危害,提几条不具备操作性的措施就能轻易扭转的。 这些研究都是以单一的视角看待民办幼儿园,以“局外人”的身份去评论他们,较少听见“局内人”的声音。而一些教育问题仅仅只靠一些简单的数据恐怕难以说明,尤其是隐含在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更是需要听听当事人自己的理解和讲述。批判教育学论者认为“声音不仅要被听到、读到,还要被记录、使用”3,因此被压抑和忽视的弱势群体的声音应该受到重视。在我们秉承着“每一个声音都是真实的,没有哪一种声音优于另一种 1参见: 李兵.关于幼儿教育‘‘,J、学化”问题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8):46. 程路.不可忽视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阴.人民教育,1995(6):41.45. 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J、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64-167. 陶金玲.私营幼儿园的问题与对策[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3_4. 陶金玲.私营幼儿同课程小学化现象解析叨.学前课程研究,2007(1). 张云蕾.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 沙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冷思考[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李艳贞.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践与探索明.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8):741. 李兵.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J、学化”倾向的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3):37.彭晓铃.浅议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小学教育的负面影响[J].新课程(教师版),2007(1):16. 黄绍文.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蒙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9):10.11. 2华爱华.对我囝学前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文化观照明.社会科学,2007(10):87—95.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 摘要:在人类与环境冲突日益激烈的现在,旅游业开发问题是当前主要矛盾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粗放式的自然保护区开发模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正迫在眉睫。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这一新型开发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发展环境保护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而且必须是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向平等,既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的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认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是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二、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 1972年,第一次人类的环境会议在召开。会议首次将环境问题提到了国际议事日程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中首次初步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满足人类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合理利用,使之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改变了过去保护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点。1987年,在(MCED)在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主持下向联合国提交了《》的报告,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描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在自身需要的能力”,报

动态评价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简述

动态评价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简述 动态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是集评价与教学为一体的交互式评价法。历经几十年的时间,动态评价理论受到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关于其理论探索和实践操作的相关研究也层出不穷。因此,系统地梳理和整理已有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对未来更好更深入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动态评价理论;国内研究;国外研究 doi:10.193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0233186.html,ki.16723198.2016.25.022 0引言 动态评价概念最早由Luria于1961年使用,几十年来研究者们根据各自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设计论证了各具特色的动态评价程序,形成了多样多模态的动态评价研究范式。为更加准确地理解和剖析动态评价理论,我们有必要对其理论界定和研究历史做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1理论界定 我们首先按照时间顺序简要梳理下主要的有关动态评价的论述:Feuerstein (1979)指出“动态评价……是一种新颖的心理测量方法和技术,是一种动态交互的教学评估应用系统。”美国心理学家Lidz(1987:4)认为,“动态评价是一种测试人员兼干预者对学习者兼积极参与者之间的一种交互,旨在评估学习者的可塑程度,以寻求能够激发并维持学习者认知功能积极变化的途径”。Tzuriel & Kaufman(1999)则认为“动态评价是通过改变认知能力的教学和干预等,对儿童思维、认知、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看到,区别于传统的静态评价,动态评价把评价和干预结合起来,强调评价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重点考察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和认知能力的变化并关注学习者未来的发展。区别于形成性评价,动态评价以更科学完整的体系设计,以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方式,通过结合学习者不同反应状况的不断修正,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错误评价的风险,从而更高效地促进了学习者知识的内化和潜能的发挥。因此,笔者认为,动态评价是集评价与教学为一体的并融入心理测量与评估的交互式评价法,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评价的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提供介入式干预完成对学生的全过程动态监测,学生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评价互动主动建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简言之,动态评价以其独特的互动方式帮助学生不断挖掘潜能、走向卓越,同时实现教学相长。 2国外动态评价研究述评 目前,国外关于动态评价的介入研究在心理学和普通教育的领域取得了丰硕

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

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一)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趁势 (1)生态旅游兴起阶段(1960年—1980年)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各国因经济快速发展.观光旅游人口大增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对造访原始自然生态环境、体验原住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快速成长。这正是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生态旅游活动基本处于传统大众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变的调整时期,期间既有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也有在发展过程中走弯路的国家,这些国家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后期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生态旅游在世界部分地区和国家展开,还未形成规模;各国对生态旅游这个新兴的旅游形式还不够了解,人们对生态旅游也存在误解,把生态旅游等同于自然旅游。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游、海底观赏;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滨海旅游、观鸟旅游等;肯尼亚的野生动物之旅、土著文化旅游等。 (2)生态旅游蓬勃发展阶段(1980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环保的旅游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都根据各自生态环境特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是:政府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各国成立了生态旅游相关组织.旨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应;生态旅游地域范围越来越广,生态旅游活动规模越来越大,生态旅游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生态旅游对规模的限制和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热”产生矛盾;在生态旅游发达的国家已经出现官方和非官方的组织,目的是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建立生态旅游基金,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发展较快的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与当地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努力改善生态旅游发展和社区发展的关系,为社区发展谋福利。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美国的森林游憩、滑雪旅游;日本的环保之旅、观光农业、跨国生态公益旅游;澳大利亚的农场度假、滨海旅游、观鸟和动物巡游;新西兰的观鸟、海洋生物之旅、珊瑚礁之旅;法国的绿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等。 (3)生态旅游稳定成熟阶段(20世纪如年代中期。) 随着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进入了稳定成熟发展阶段。生态旅游市场的细分是根据生态旅游者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划分的,具体可分为观鸟、潜水、自然爱好者、考古学家、洞穴学者、徒步旅行者、登山者、环境保护主义者和自我价值实现者。学者彼得森把生态旅游产品分为9类,分别是包价旅游、节庆、住宿、导游服务、观光胜地、非营利性协会、餐饮服务、零售、交通运输。

国内外有关的研究动态

1.国内外有关的研究动态 施工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保证。 60年代我们的施工组织措施采用的苏联的管理模式,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增长,我们建筑业的发展,我们的施工项目管理也不断的更科学,70到80年代施工组织设计在我国全面的推广,经过我们不断的实践、探索、研究,使之我们现在的施工组织更科学更协调,经济上更合理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扩大深度和范围,对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做出评估,实现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一体化。施工企业要建立施工组织设计总结与工法制度,扩大技术积累,加快技术转化,使新的技术成果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得到应用。 现阶段国内外施工组织学科的发展特点是广泛利用数学方法、网络技术和计算技术等定量性方法,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行工期、成本、质量的控制,以达到工期短、质量好和成本低的目标。 目前已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中已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应大力发展与运用信息技术,重视高新技术的移植和利用,拓宽智力资源的传播渠道,全面改进传统的编制方法,使信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到核心的作用,逐步实现施工信息自动化、施工作业机器化、施工技术模块化和系统化,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使企业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2.理论及实际意义 在此工程设计中,施工组织设计的意义体现在:它是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它是该工程开工前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保证;它体现了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施工技术水平,机械设备装备能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对于库存管理的研究已经有多人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从文献检索来看,从2007年至2009年,核心期刊发表文献共计113 篇。本文重点收集了最近两年的21 篇相关文献,在研读文献后,根据文献研究的主要方向、主要观点和结论,笔者认为目前相关学者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基于零库存管理的研究;第二,基于库存管理系统、模式的研究;第三,基于库存管理方法、策略的研究。 1.1 基于零库存管理的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是结合实例对零库存管理的内涵、存在问题及实施零库存的方法进行研究。如:郑小强[1] (2009)对图书馆库存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对于图书管理要引入零库存的概念,建立图书库存控制系统,加强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互动,提高出版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图书配送中心、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可以使出版企业的库存量更加合理。吴玉红(2009)认为中国图书零售企业目前绝大多数都是采用传的仓储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使图书零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存货成本和存货管理成本,运营成本较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零售企业的订货成本又进一步降低。图书零售企业应该抓住机会,在存货模式上进行变革,由仓储式管理模式变革为零库存管理模式,文章给出了中国图书零售企业实施零库存管理的依据,并认为要在性爱供应商的选择、转变员工的观念、将零库存管理制度化方面下功夫。林芸竹,许群芬,曹幼红,张伶俐(2008)以华西第二医院药库管理经验为蓝本,探讨实施零库存理念管理的模式,认为建立适合院情的库存管理模式,应用零库存理念管理医院药库,对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大意义。王永祥(2007)在介绍零库存产生的历史渊源基础上对现在人们对零库存的误解做了详细的分析,认为要从企业、供应链和社会的角度去考虑库存数量上是不是最合理的,库存周期是不是最短的,库存成本是不是最少的,而不是零库存已经实现和没有实现,更不能从单个企业的角度以有或没有库存物品去判断是否实现零库存。最后得出结论——库存数量上看,零库存是指保持合理的库存量;从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库存时间上看,零库存是指物品的库存周期最短;从库存成本上看,零库存是指物品的库存成本最少。王建宇(2007)对实施零库存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委托保管方式,即接受用户的委托,由受托方代存代管所有权属于用户的物资,从而使用户不再保有库存,甚至可不再保有保险储备库存,从而实现零库存。协作分包方式;轮动方式,即轮动方式也称同步方式,是在对系统进行周密设计前提下,使每个环节速率完全协调,从而根本取消甚至是工位之间暂时停滞的一种零库存、零储备形式;准时供应系统,即,在生产工位之部或在供应与生产之间完全做到轮动,这不仅是一件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而且,需要很大的投资,同时,有一些产业也不适合采用轮动方式;水龙头方式,即是一种像拧开自来水管的水龙头就可以取水无需自己保有库存的零库存形式。 1.2 基于库存管理系统、模式的研究这一领域主要是针对库存管理系统、模式开发和设计进行研究,大多学者的研究都各种信息技术结合进行,研究有深度,成果丰厚。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 1.国外生态旅游研究. 生态旅游概念提出后受到国际旅游组织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专门讨论了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198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对厄瓜多尔等5个国家进行了专门研究,并于1990年出版《生态旅游:潜能与陷阱》的研究报告,对这些地区乃至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96年制订的《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21世纪议程》,在所确定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行动纲领和方案的优先领域中,都体现出生态旅游在旅游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实施生态旅游战略,将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运用于本国旅游开发中。1998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境保护会议上,生态旅游作为政府选择的发展战略得以确认。1999年10月在马来西亚召开了世界生态旅游专题讨论会,并发表了“沙巴宣言”。 根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公开发行的生态旅游研究的期刊就有几十种之多,主要有《旅游研究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旅游研究杂志》(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旅行研究杂志》(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及《可持续旅游杂志》(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等,在这些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有关生态旅游开发和规划方面的研究论文,其中《旅游管理》1993年第2期还推出了生态旅游专辑。各类研究专著也是举不胜举。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几部:Lindberg 等著的《生态旅游:规划者、管理者指导》,是由学者和实践家合力倾注的面向实践,为生态旅游实践开发者、专业和业余人士所必不可少的指导性综合集成著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

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了解,认为对方不会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或者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是小概率事件。Robert认为信任是一种资源,它以共同资产的形式存在,运用得当则可获得巨大竞争优势。McKean认为信任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如果在交易活动中缺乏信任,就必须花费大量资源,进行度量与监督以防受骗。 Sako把信任分为契约型信任、能力型信任和善意型信任,契约型信任是一种依赖契约的信任。契约越细致,越能形成交易当事人的信任。Margreet F. Boersma 等从公共信息考虑,把信任分为能力的信任、承诺的信任和友善的信任等类型[5]。 Nigel Slack等(2002)认为信任有一个过程,从计算的信任,经过认知的信任再到感情的信任[6]。Giddens认为信任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交易双方甚至更多方共同建构起来的;zucker认为信任的出现与这三个因素分不开:制度背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公园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初。《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海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是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目前国内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国家林业局的定义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湿地公园的湿

地往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大多数经过长时期的人为干预,因而往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正因为如此,国际湿地组织和世界各国专家都十分重视湿地的保护和文化的利用。而湿地保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水栖息地的保护。2002 年的主题是水生命.2005 年的主题是湿地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以此来增加文化内涵.可以弥补湿地自然景观相对单调的缺憾。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居全球各类生态之首.分别高出农业和生态用地很多倍。2003 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湿地的保护,并要重视对湿地合理的利用。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四个鼓励,第一即是鼓励在自然特性的生态下建立湿地公园.第二鼓励在湿地规划区采取有利措施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三鼓励在典型的地理地带特征规划建立生态湿地公园.第四鼓励在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加强规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同名37808)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 生态旅游概念提出后受到国际旅游组织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专门讨论了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对厄瓜多尔等个国家进行了专门研究,并于年出版《生态旅游:潜能与陷阱》的研究报告,对这些地区乃至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年制订的《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世纪议程》,在所确定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行动纲领和方案的优先领域中,都体现出生态旅游在旅游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实施生态旅游战略,将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运用于本国旅游开发中。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境保护会议上,生态旅游作为政府选择的发展战略得以确认。年月在马来西亚召开了世界生态旅游专题讨论会,并发表了“沙巴宣言”。 根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公开发行的生态旅游研究的期刊就有几十种之多,主要有《旅游研究期刊》()、《旅游研究杂志》( )、《旅行研究杂志》( )、《旅游管理》()及《可持续旅游杂志》( )等,在这些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有关生态旅游开发和规划方面的研究论文,其中《旅游管理》年第期还推出了生态旅游专辑。各类研究专著也是举不胜举。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几部:等著的《生态旅游:规划者、管理者指导》,是由学者和实践家合力倾注的面向实践,为生态旅游实践开发者、专业和业余人士所必不可少的指导性综合集成著作。此书收集了世纪年代以来的种不同出版物和多篇学术论文。《自然旅游经营者的生态旅游原则》是由生态旅游协会()编辑出版的,它提供了脆

弱生态旅游区开发旅游的最新准则,也是一本旅游和旅行专业人士必备的指导用书。的新作,在界定生态旅游和评述生态旅游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加拉帕戈斯群岛()、古巴、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非等个典型案例。 等研究伯利兹的论文,主要是揭示生态旅游业对当地社会或社区的积极正面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则实地调查生态旅游的收益分配。她对加拉帕戈斯群岛和的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表明,当地社区的生态旅游收入很少,而城市的大私人企业则控制和获取生态旅游的收益。从年以来,生态旅游协会()主席一直从事生态旅游评价、产业趋势和社区参与的研究。还有像、等都曾经为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为条件的关系做出过卓有成效的研究结论。主要的组织机构有:生态旅游协会()、自然保护管理委员会()、国际保护组织()、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组织()、旅游人类学委员会()等,都为生态旅游业在区域或全球尺度上的顺利开展做过很多工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生态旅游协会。从年以来就与华盛顿大学()合作,面向社会提供生态旅游的教育和培训服务,还通过创办论坛和专题讨论会,提供最新的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各种规划管理方法。 尽管国外生态旅游研究正从描述性研究向更为严格的理论化研究迈进,但目前大量研究工作和实践尚处于经验阶段。很多学者还在致力于理清生态旅游、可替代性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的真正含义的问题上。如加拿大环境顾问委员会()主席、等、和等从不同角度、立场给生态旅游下过不同的定义。在生态旅游概念界定上的分歧,导致对生态旅游类型划分上的多样化特点。一方面分为中坚的()和专注的()生态旅游,一方面又划分为主流的()或临时的()生态旅游。澳大利亚昆士兰()生态旅游战略划分为自助型生态旅游大众型生态旅游。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都是后来制定薪酬管理模式和薪酬体系设计的理论基础。激励是指管理者有意识地用外在刺激使被管理者产生自觉行为,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心理过程。大量的管理实践表明,激励理论作为西方行为科学理论的核心,在企业薪酬体系的制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较有影响的激励理论主要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人由低到高分为五层,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如果你要激励某个人,你需要知道他现在需要层次的哪个水平上,然后去满足这些需要及更高层次的需要[1]。同样作为美国心理学家的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以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类。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都属于低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层次需要,它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达成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保健因素不足必然导致员工不满意,但是保健因素再多也不会为员工带来满意,只有足够的激励因素才能让员工感到满意,从而激励绩效的产生。改善保健因素,然后在工作中建立激励因素,被认为是最好的激励人们的方法[2]。史坦斯·亚当斯1967 年在《奖酬不公平时对工作质量的影响》这一著作中提出公平理论,也叫做社会比较理论。公平理论基本观点是,一个人经过努力取得了报酬后,不仅会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还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所以,他要通过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得的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也会直接影响其工作积极性[3]。美国行为科学家维克·弗鲁姆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期望理论。期望理论公式为:激励强度(M)=效价(V)×期望值(E)。效价是指对这一目标的价值判断,其大小取决于个人需求的特点和价值判断的标准。期望值则是指个人对带来结果可能性大小的主观判断[4]。由此可以看出,效价和期望值两个变量任何一个较低都达不到好的激励效果,只有都达到一定的程度才可以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除了以上理论,激励理论还包括戴维·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等。 1.2.2 薪酬管理研究现状

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与问题(doc 9页)

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与问题(doc 9页)

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一)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趁势 (1)生态旅游兴起阶段(1960年—1980年)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各国因经济快速发展.观光旅游人口大增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对造访原始自然生态环境、体验原住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快速成长。这正是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生态旅游活动基本处于传统大众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变的调整时期,期间既有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也有在发展过程中走弯路的国家,这些国家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后期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生态旅游在世界部分地区和国家展开,还未形成规模;各国对生态旅游这个新兴的旅游形式还不够了解,人们对生态旅游也存在误解,把生态旅游等同于自然旅游。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游、海底观赏;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滨海旅游、观鸟旅游等;肯尼亚的野生动物之旅、土著文化旅游等。

古学家、洞穴学者、徒步旅行者、登山者、环境保护主义者和自我价值实现者。学者彼得森把生态旅游产品分为9类,分别是包价旅游、节庆、住宿、导游服务、观光胜地、非营利性协会、餐饮服务、零售、交通运输。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点是:生态旅游发展遍及整个世界范围,生态旅游规划更加规范.生态旅游市场针对性越来越强;政府的重视程度提高,扶持政策多样化,为生态旅游旅游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生态旅游的发展促进新兴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如社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等;生态旅游市场和产品的细分日趋合理。生态旅游的主要类型有:森林旅游、海洋岛屿、野生生物、草原和湿地旅游等。 2国际生态旅游的发展经验 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地措施,主要做法有: (1)立法保护生态环境。如1916年,美国通过了关于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法案,国家公园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在英国,1993年通过了新《国家公园保护法》,旨在加强对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制订旅游发展规划和战略。美国在1994年就制订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适应游客对生态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澳大利亚斥资1000万澳元,实施国家生态发展战略。墨西哥政府制订了“旅游面向21世纪规划”,生态旅游是该规划的重点推介项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