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2.3社工讲课内容 Microsoft Word 文档

12.3社工讲课内容 Microsoft Word 文档

12.3社工讲课内容 Microsoft Word 文档
12.3社工讲课内容 Microsoft Word 文档

年终岁尾,工作特别忙,各项检查特别多,百忙中请大家上来不是不了解基层的情况,更不是心血来潮,官方说法是为了急于贯彻省厅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帮大家的忙,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省2008年开始组织考试社工考试,三年来,鹤岗社工官方统计的数字是0,越考越难考,所以急于把有关社工的知识传授给大家。

11月份民政厅在青岛和哈尔滨办了两期培训班,社工培训和新当选的社区主任代表,但能参加省厅培训的全市只11个人,参加培训的受益非浅,根据我参加的青岛培训的学习的内容,我仓促准备了这堂课,但愿别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

讲课之前我先把鹤岗社区之家群号:106477065,龙江社工81357728,已经88人了,回去马上加入,方便工作。今后许多工作咱们都网上通知、网上交流。

今年课程内容:

1、什么是社会工作

2、为什么要开展社会工作

3、如何开展社会工作

4、社会工作的实践案例

什么是社会工作者?我上次讲过,是指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机构、家庭、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主要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

你是怎样理解社会工作的?

请用一句话说明____

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自助的服务活

动。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和公务员的主要区别,有个表:

工作性质:

帮助、辅导、协调工作性质:自愿、主动行为工作性质:

行政权力,监督、管理、执行。

组织形式:

根据需要设置岗位组织形式:

随意性、自由组织组织形式:

行政框架,固定编制

社工是一项助人自助的工作。做社工的目的在于协助个人、家庭、团体、社区

适应所在的社会环境脉络,增强或恢复其社会功能,以预防或舒缓社会问题。建议

有志于从事社工工作的市民都去报名参加考试,因为从事社工工作不但可以学到知识,可以帮助别人,还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对一个人的人生具有深远影响。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分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两个级别。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可报名参加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1、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2、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3、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4、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5、取得其他专社会工作师考试:1、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并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后,从事社会工作满6年;2、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3、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3年;4、取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1年;5、取得社会工作专

业博士学位;6、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其从事社会工作年限相应增加2年。

社会工作师考试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参加考试的人员应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

想报考的到市局人事科或社会工作者培训基地报名,在哈尔滨考试。

(1)义务工作者简称“义工”,也称“志愿者”,是指基于社会责任及义务,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为促进社会的改善和发展,无偿参与社会服务的人员。

(2)社区专职工作者是指专门从事社区居委会工作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社区专职工作者由通过社会公开招考的人员和社区居民中的离退休人员组成。

(3)心理咨询师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和工作岗位有哪些?

按服务人群的种类或场所划分,可以分为青少年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老年人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军队社会工作、城市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移民社会工作、灾民社会工作、危机干预等。

在我国社会工作涉及的部门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团体。其中政府职能部门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司法、公安等;群团组织有共青团、妇联、工会、老龄工作办公室、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

社会工作主要存在于社会服务领域。一方面是为困难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领域,服务对象有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贫困者、失业者、吸毒者;另一方面是在一些特定机构中开展的社会服务,如在大、中小学开展学校社会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医疗社会工作,调节医患关系,解决影响健康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在监狱和社区开展矫正社会工作,帮助犯罪人员回归主流社会;依托社区或非营利机构开展家庭社会工作,促进家庭和谐;在企业中开展企业社会工作,保护职工权益、协调劳资关系、缓解职业压力、促进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等。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岗位分成四类:一是公务员岗位系统,主要是指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司法、公安等职能部门中从事社会政策制定、执行等有关工作的岗位。二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相关岗位,包括老年人社会福利院、残疾人社会福利院、儿童社会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敬老院、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收养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光荣院、军休所等机构开展社会服务的岗位;三是与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相关的群团组织和相关民间组织的相关岗位,包括为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专业社会服务的岗位。四是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岗位,部分接受大专层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者,也可通过“选聘结合”的方式,进入社区居委会,成为专职社区工作者,从事动员社区资源、服务人民群众、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的工作。另外,社会工作者也可以经政府批准,建立独立的民间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工作服务。

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本科学生,在四年中学习的课程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教育部规定的所有专业学生都要学习的政治理论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等。

二是作为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性的训练课程,如外国语、计算机和体育课等。

三是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课程,如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理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等。

四是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8门主干课程):社会工作导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保障概论、社会福利思想、社会政策。除上述课程之外,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还可选修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城市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等课程,且必须完成800课时的专业实习。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为老年人、青少年、儿童、妇女、残疾人、病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专业帮助和解决社会问题,具有提供保障服务、促进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功能。

一、什么是社区社会工作?

广义的社区社会工作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因此,任何人或组织,包括政府、政党、各种社团以及企业等,只要在社区内从事的助人活动和服务,都可视为社区工作。

狭义的社区工作则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特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应用过程。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方法之一,社区工作主要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或服务对象,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旨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发掘社区资源,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实现自助、互助和社区自治,化解社区矛盾和社区冲突,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社区服务质量、福利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一、社区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1、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专业方法。社区社会工作与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并称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相对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较迟才获确认的一种介入方法。目前,专业社区工作的社会效能,社会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及其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已经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和社区居民的认可。

2、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坚持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前提的基础上,我们试图就社区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研讨,以有利于社区社会工作本质的认识,有利于社会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社区社会工作功能的发挥。

(1)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形式。

从概念上看,社会工作是以专业知识和手段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而社区社会工作则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对象,有目的地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区发展。社区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二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从功能上看,二者是完全一致的。二者都是要消弭社会问题,帮助居民适应社会,促进社区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同的是,社会工作是从整个社会的宏观角度,或是从学科与方法的综合角度,而社区社会工作则是从社区这一微观角度来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

(2)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深入和具体

一方面,社会工作把需要帮助的社会弱势群体作为基本工作对象,对他们进行物质的援助和心理的调适,发挥实施社会救助,提升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功能,这就是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整个社会是由许许多多的具体社区所组成,社会工作的实施和操作要建筑在个人(案主)、组织、社区等基础上,因此,社会工作实际上必须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加以深化和具体化。而以个人为对象的就是社会个案工作,以组织或群体为对象的就是社会团体工作,以社区为对象的,就是社区社会工作。就社区社会工作而言,其内容与目标完全是社会工作在社区内的延伸和具体化。

(3)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从范围或领域来说,社会工作是就整个社会而言,而社区社会工作则是就具体社区而言,二者在宗旨与性质上是一致的,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其功能,都是整体和部分的相互作用。社会工作的性质与宗旨规定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对象与任务,社区社会工作的具体操作实现着社会工作的总体目标并提出了新的工作内容和需求,二者之功能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第二、社区社会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其实质是社区工作的功能。

1、社会福利功能:是指立足社区居民的福利需求,开发和利用社区的社会福利资源,以解

决社区的问题,改善社区的生活,促进社区的进步。

2、社会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是现代社

区工作最基本的功能。社区工作是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管理服务、福利服务、生活服务等方式来实现其服务功能的。

3、社会行动功能:社区工作的行动功能,在于达到合力解决社区问题,维权与增权,争取

所需资源,改善社区环境及生活素质等目标。为此,社区工作者会与社区居民一起组织社会行动,向公众表达他们的问题及困境,并向政府或者侵权者施加压力,要求它们回应居民的呼声,解决实际的问题。

4、社会稳定功能:是指社区工作在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与社会冲

突、控制各种非稳定因素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另外,联系当前我国的社区发展实际,谈谈社区工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当前社区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凸现,社区建设中存在着的结构性缺陷(徐,P2)如行政全能主义、社区的单位化、社区工作尚未成为一种专业化、受人尊重的社会职业等,都意味着社区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三、第一阶段:社区工作的早期发展(产生)

1、德国的汉堡制:(周,93)

A、时间:1788年——1800年,共13年

B、背景:1772—1773年间,德国饥馑频仍,对贫民的救助成了燃眉之急,于是各城区纷纷组织“公爱协会”,与地方团体共同从事救助事业。如确定地方救济事务、筹集救济款项,设立强迫工作所以收容乞丐等,但收效不大。为解决乞丐列队街市并沿门乞讨的问题

C、理论的源泉:西班牙哲学家比维斯的理论

D、具体的措施:见教材P29 成效积极。

新汉堡制:1892年问世,特点是废除分段制度,由政府通过社会福利制度统一救助贫困者,社区负责社会福利制度的具体实施,同时发挥民间社会福利组织的作用。

爱尔伯福制——对汉堡制的继承和改进

E、总结:从社区社会工作的角度分析,较之于英国的新老济贫法,德国的这三个制度对社区贫困等问题的解决无疑具有更大的效果,这是因为德国的这三个制度把城市分成若干个区段,并有专门人志愿人员做细致的家庭访问和个案调查工作,采取措施以有利于树立被救助者的自立自信等。可以认为,通过这些制度,以社区服务和社区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工作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2、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对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甚至职业化的确立有着很大的贡献。第一,专职的调查员访问申请救济者,详细了解其社会经济背景,再根据调查结果按不同情况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救助。社区内的贫民和贫困现象往往有着不同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对他们的救助也要采取灵活的、因人而定的方式,这样才能在较大的程度上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虽然这是属于社会个案工作,但从合理分配社区资源,发动社区居民助人自助角度来看,同样也是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第二,在促进各个救助机构与慈善组织为解决问题上,慈善组织会社采取协调合作的方法,为社区组织工作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使社区社会工作具有了专业化和现代化的特点。

3、社区睦邻运动

以建立社区服务机构为标志,以知识界人士的广泛、深入参与社区生活,调动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服务于社区居民为特色,是社会工作萌发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服务方式,它是以整个社区为工作对象,由工作者深入社区,了解社区居民,发现社区需要,发动社区力量,为社区服务,它为社区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开辟了方向,对于社区工作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首创了以满足社区居民需要和解决社区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社会服务工作,注重开发利用和整合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二是建立了以社区为工作对象,深入到社区的社会工作和服务机构。三是开创了社区福利服务和与社会改革相结合的社区行动的先河。四是注重居民的社区参与精神和互助精神的培养,造就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五是将无私奉献的志愿活动与社会工作相结合起来,并置于社区机构的指导之下六是开展社会福利服务的同时,注重社区的文化建设,以促进社区的持久发展。社区睦邻运动是西方早期社区工作发展的一个高峰。

四、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

(一)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

1、人的价值与尊严

“人的价值”是指人的生命权,“人的尊严”是指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社会工作者应保护生命,预防和阻止对生命的伤害,相信人们不应当因为民族、性别、年龄、阶级以及相貌或能力而受到歧视,人们应当有平等的机会满足这些需要。

在人的价值与尊严这样一个价值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形成了一些具体的专业价值观:关怀需要受助者;尊重他们的个性等。社会工作者需要自觉地意识到人的价值和尊严,协助案主重新得到自尊和他尊。

2、社会正义、社会公正

教材49页:社会正义、社会公正:意味着保证人们的平等机会和权利,保证人的价值和尊严。而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就是通过扩展机会和资源来实现社会正义的理想,尤其是通过推动建立公正的社会和经济政策来提供充分的教育、扩大政治参与,实现经济自给、扩大福利保障。

加,周167: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是对真、善、美事物和现象的支持和爱护,又是对假、恶、丑事物和现象的反对和憎恶;既能平等面对社区群体,又能公正地解决社会问题,还能弘扬社会正气,这正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目的之所在。分析现实社会中的不公正不公平现象。有损于社区的稳定。

3、助人自助

教材49:助人即提供得他服务,这种利他服务的特征是非营利性服务。社会工作者帮助或协助受压迫和危机中的人,增进这些人改变自己和社会的能力,也是为了社会正义和人类价值、尊严。

助人往往被看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职业特征,我们应自觉地将其认为是社会工作最重要的基本价值之一。助人实际上属于社会工作价值的工具性价值观。

(二)社区工作的专业价值特征(教材50页)

第一,以集体取向的人的价值和尊严。社区工作以社区为介入单位和对象,它所关注的始终是社区共同体和人的环境,通过社区组织来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社区工作的价值目标是实现“集体增权”,当居民群体认识到他们相互负有责任,并由此创造了未来发展的“社会资本”时,他们取得了“集体增权”——提升了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

第二,以制度取向的社会正义。社区工作重视社会制度对社会成员提供的平等和福利责任。所谓制度取向,就是指把健全的公共政策视为在现代社会中帮助个体自我实现的合理的社会功能,将机会平等和社会福利看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如消除社会歧视、实现初中级义务教育和低收费的公共医疗服务等。社区工作者不赞同依靠自由市场力量来创造谋求私利和谋求集体福利间的和谐。

第三,以民主取向的社会参与。民主是一种社会关系,反映了一种平等、有序的权利和责任关系。民主参与体现了人的尊严和社会正义,也是实现人的尊严和价值的途径。社区工作者坚信,人民的民主权利需要通过社会参与来实现,参与制定涉及其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是不同社区成员的基本权利。民主参与本身具有丰富的社会功能,能提升个人、团体乃至于整个社区的政治意识、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以互助为取向的助人服务。社区工作注重社区成员、团体和组织之间的互动交往,强调居民建立邻里关系,强化相互照顾、建立和谐的社区的重要性。建立社区内的互助网络是

社区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文化教育和社会活动,促进居民对他人的正面态度,提高对他人和社区环境的关心,从而使居民获得更大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第五,以社会行动取向的工作策略。对制度化的歧视、剥夺行为采取某种社会行动是社区工作的重要操作性价值或工具性价值之一。

五、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以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1以解决社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为目标○2以人的发展为目标○3社区能力的建设(资源、资产增多)○4集体增权

(二)根据实际条件制订工作计划。计划性、科学性

(三)强调居民参与。参与制定计划、参与活动、社区发展的评估指标

(四)尊重社区自决。

(五)开展广泛的合作----资源

(六)加强和依靠社区自身领导团体的力量和作用。

参考,周218,吴131-:第一,社区发展的根本目标是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帮助社区成员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来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坚持这个原则,就是在社区社会工作实践中,要克服与和避免就事论事地扶贫帮困方式,把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与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事实上,脱离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失去社区的支持,也就无法孤立地做救济式的工作的。一方面,要输血,另一方面,更要造血。

第二、解决社区问题和满足社区需要是一个工作目标逐步实现的过程。从社区问题的实现和提出,到问题的解决,一般是要依据时间、地点、条件逐步实现的,而且问题是在动态中解决的,旧的问题解决了,还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因此,社区工作在解决社区问题时,其目标也必然是逐步实现和不断发展的。

第三、强调居民参与。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第四、社区自决。

六、社区工作的若干理论学说

(一)社区工作理论(把握每一理论的具体观点、该理论对社区工作的启发;p1)

A、实务理论和实践理论

B、社会系统分析

C、社会冲突理论

D、社会交换理论

E、社会学习理论

F、社会建构理论

G、社会资本理论

H、组织理论

I、西方马克思主义 J、新保守主义 K、社群主义 L、新女性主义M、环境保护主义(二)实践模式:

1、地区发展模式

定义:既表示一种地区为基础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实质内容的发展;也表示为一种发展理念,强调要从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当地的资源、环境和人口等协调、可持续发展;还表示为一种社会工作的介入手法,一种强调居民的参与、合作,集体组织起来控制、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福利需求,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的社会工作手法。(教材74)适用范围:

一是地域性的团体,不同团体和党派利益间可以调和,能说明、沟通,有潜力;

二是对理性良好的沟通和善意的说服能感应和理解,公民是有开发潜能式的,具有可教性;三是问题的成因之一就是社区成员间缺乏良好沟通,社区居民是孤独孤立的;

四是社区内领袖原本比较专制,对民主一无所知,较保守,所以可对他们进行改变。

假设:

1、关于个人的假设。随着现代化过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以及由于现代社会组织的科层结构化,个人渐渐倾向冷漠的、孤立封闭的状态,越来越缺乏传统社区中的密切交往关系,同时也缺乏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和动机,由此,居民也越来越得无助和软弱,个人和社区公共问题都很难得到解决。

2、关于社会构成的假设。社会正在越来越丧失传统社区的自然联系,变成一种现代正式的工具理性的制度化的组织关系和市场交换关系,认为这种关系会造成社会的分层和两极化。

3、关于行动动机的假设。个人倾向于团结、合作的而非竞争、对抗的,假设个人是愿意沟通交往,参与民主讲座的,认为这样比科层集中决策会更有效地解决社区问题。

4、关于发展和变迁的假设。有变化。早期,强调社区发展是在原来的欧洲殖民地或新兴民族国家复制欧洲中心的发展模式。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的内涵加入社区发展当中,强调通过小型的村舍为单位的合作社,使用劳动密集型技术等促进社区的发展,而不是寻求城市化发展;寻求的是以人为中心的,关心当地的需求,而不是满足市场需求和追求利润等。目标:

地区发展模式的工作目标应该说既包含实质性问题的解决,也包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当事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区共同体的团结合作精神等目标。

地区发展模式主要是以过程目标为导向的,当然,不是说不要具体的工作任务。

1、任务目标:

定义:是指在社区中要完成的具体的实质性的工作项目,或者是要解决的具体的社区问题。类型:社区经济开发;社区社会发展;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文化发展

2、过程目标:

定义:是指在社区具体项目的建设中,通过居民的广泛参与和社区工作者有目的的组织及教育,使社区当事个人、社区人际关系和社区整体等不同层面达到发展和增强的目标。

强调:过程目标既是达到任务目标的手段,其本身也是地区发展模式中一种追求的目标。

类型:如各种社会网络的重新建立;居民互动及交往的增加;邻里关系的改善;居民及团体之间重建紧密的联系;居民认识到参与的重要性,并愿意承担责任;居民对社区更加认同及投入。

策略:

(一)基本的策略方针

作为一种发展策略,社区发展模式的策略可以概括如下:

1、内部资源的动员、参与、行动为主,外界的资源帮助和技术引进是辅助;

2、内部以广泛的讨论、协商一致、团结合作为主,避免冲突,化解矛盾;

3、注重居民的组织和教育,培养居民的发展项目能力比社区引进成立一个具体的项目更为重要;

4、发动、动员居民、广泛讨论,自下而上地民主决定社区公共发展事务,而不是自上而下地由精英决策。

特点:居民自己解决自己问题,注重内因,助人自助

(二)具体的策略措施

主要是以协商一致策略为主,避免冲突和竞争。具体的措施有:

1、立足社区基层群众公共利益的扩大,通过沟通、对话和讨论促使成立不同居民小组;

2、社区组织之间的协商、妥协、合作;

3、对社区精英的争取、团结和支持;

4、对社区大众的争取、包容,并使其参与发展项目中来。

角色:(要求理解其含义及原因)

启发催化的角色;支持鼓励的角色;协调联络的角色;资源中介的角色。

方法:

1、进入社区阶段的方法:拜访关键人物;和居民进行街头接触或深入访谈;公共集会和公益活动;事件的介入和焦点小组

2、社区研究调查的方法:社区行走观察法(实地考察);文献分析法;深入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3、建立和发展居民组织的方法:清楚界定和大家共训组织的目标;功能清楚的组织内部结构和岗位分工;对组织成员的激励和组织领袖的训练;组织的财政资金支持;对外关系和公共关系

4、社区项目管理的方法:主要包含项目策划、获取项目资金、执行项目、项目评估等。

启发和讨论

着重讨论对中国的启示P95

我国的农村扶贫开发是一种地区发展实践。地区发展模式在中国农村也是一种积极的有启发的发展思路。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是一种生活服务体系建设、社区环境建设和社区管理体制建设的复合体,社区建设的手段主要靠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专职工作者和志愿工作者相结合,逐步过渡到社区自治建设为主导,政策相配合的模式。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忽略了社区的生活共同体的基本定义。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城市社区发展的策略方针,一是社区发展不仅仅是居民的生活环境,也是居民的合作生产的场所;二是社区经济不是市场的延伸,而是社区居民合作生产、消费的经济形态;三是社区发展主要靠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外界不是要管理社区,而是要靠社区自治;四是专职社区工作者不是社区的领袖,而只是在促进社区发展的工作人员,社区居民才是产生社区领袖的真正基础;五是社区发展不仅仅是提供福利服务项目,更重要的是居民在社区中的自主参与、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等。

2、社会策划模式/计划模式p99

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避免浪费时间资源和机会,充分利用资源。

含义:

社区工作是就某个微型地理社区或功能社区而开展的组织和服务工作,所以与社区工作相关的社会计划应用可能会在地区重建规划、社区问题的政策策划、社区服务的项目管理、社区居民组织的计划管理等方面。社区策划模式既是一种社区、社会展的策略,也是指具体的发展服项目的策划管理。

四种不同的定义:

一个定义强调的是社区存在问题,需要解决,因而计划、计划内容

第二个定义强调的是怎么做计划,西蒙的观点:多中选优(计划程序)

第三个定义强调的是范围,涉及范围:一个社区、地区(计划范围)

第四个定义强调的是中国实际,特殊,社区从无到有,就社区方方面面的建设做一个计划,然后选择实施。

概括定义如下:社会策划模式主要是针对社区中的问题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收集资料、制定服务方案、理性选择最优方案提供服务给社区。

适用范围:

社区中存在各种比较复杂的具体问题,而这种问题靠居民本身无法解决,而非得靠专家规划解决。因为,对现状的了解以及发展趋势的了解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所以并非每个人都有计划的能力,这样只能由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才能解决问题。

假设:

1、关于人的假设。人是理性的,人是理性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人际关系一般都是理性选择的工具性交换关系。在理性原则指导下的人际互动会带来社会活动效率的提高,个人满足手段的增多,个人需求的满足等。

2、关于社会的假设。认为社会系统是建立在个人之上,而又相对客观、独立的一个系统整体,有自己的边界,有自己的平衡机制,有自己的分化增长机制,各个子系统通过能量交换实现自己的功能。当有外部冲击的时候,会带来社会系统的失衡,但是系统会通过调整渐渐恢复平衡,并提升原来的平衡的水平。

3、关于行动动机的假设。人是理性的,有认识能力的和能动实践能力的,人会在价值、利益诱导下理性追求个人、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增长。人必须进行管理和规矩,这样才能带来社会的秩序和合力,否则人的理性自私的动机会带来社会的混乱和人际的冲突,甚至斗争。

4、关于变迁和变化的假设。主张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系统研究,掌握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然后统一计划、管理,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或者说是一种有组织、有组织的控制和引导社会发展的社会工程论。

目标和任务

1、社区策划模式的目标

在西方社会里,主要是指解决社区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在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规划中,则不但包括社会服务项目的规划,而且包括解决社区问题,还进一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规划建设:社区建设范围的规划;社区组织建设的规划;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规划;社区服务项目的规划;社区建设人员队伍的规划。

2、社区策划模式的任务

中国社区建设中的社区策划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是社区资源开发的规划;二是社区基础设施的规划;三是社区服务设施的规划;

四是社区组织建设的规划;五是社区文化价值建设的规划;

策略:

收集资料——订计划——实施计划——督促评估(控制指导)

具体做时有多种选择:专家全包还是和居民合作

渐进式的还是一次到位?改革式的还是革命式的?结合P107页四种传统分析

策略:从原则、从措施、从工作

社工的角色和方法:

项目的规划者角色;项目经理的角色;监督实施的角色;专业人员的协调角色;动员居民参与和反馈意见的角色。

如何订计划:

计划包括目标和实施手段

目标:原则是明确、系统(目标有联系、相关性)、文本(留存,以便监督和评估)

实施手段:原则是详尽具体;考虑到自身条件和社会整体发展;跟总体目标吻合;广泛征求居民意见

启发与讨论:

计划是否可行,理性很重要,但感情也很重要。处理好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平衡。

计划模式的实践模式:

地方性依托办学校、旧有活动中心,以民间社团为载体,合作社等

全国性大工程、福利中心、教育计划等。

3、社会行动模式

含义:

社会行动是组织社会上受到忽视、压迫或受政策不合理对待的低下层群体,通过集体行动,采用非正规的途径及较多运用冲突对峙瓣策略,争取第三者支持,以伸张居民权益,向当权者争取群体的本身利益,以期获得应得的资源,使社会权力、地位及资源得到合理的再分配,并在过程中提升参与者的社会意识,改变他们的无能和无助感,达成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定义的要点:一是社会行动的对象是一群处于弱势、劣势的人群;二是是冲突的方法(强势和弱势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强者不会主让权利,所以采取冲突的策略,如对话、抗议、静坐、暴力。)三是发动、组织弱势群体进行社会行动。

适用范围:

社区中的一部分人处于劣势的团体、个人如:对拆迁不满意的居民可以采用此方法

将社会行动控制在现有体制内,由社工主导发起。

西方和中国相比,西方使用更多,社会行动模式更适用于西方,西方的工作者更会使用。

假设:

1、对问题成因的分析:利益冲突

社会行动模式认为社会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社会上存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冲突。冲突的出现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可能处于当权地位的群体对资源贫乏的群体缺少了解和关注;二是可能彼此缺乏正常的沟通渠道,无法反映各自的需要;三是可能存在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及决策权分配不均。所有这些冲突或分歧并不容易通过协商或制度化渠道得以缓和,即不同利益群体为了自己的利益只有通过争取生对峙的方法来解决冲突。

2、基本假设:冲突假设

(1)社会问题产生于冲突,因此也要用局部冲突的方式来解决社区问题;(2)利益被忽视及受到剥夺的弱势群体,有权获得更符合社会公正与民主的资源和待遇;(3)因制度和政策不公正所形成的冲突和分歧,通过协商和正规途径不容易获得缓和。

目标:

社会行动的介入目标,有时强调过程目标,有时强调任务目标。

1、总的目标:改变不公平的政策,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

2、任务目标:争取权益及资源的重新分配。通过行动争取利益,获得应得的资源,改善环境,伸张居民的权益,并加强参与决策的能力。这个目标通常也是边缘群体的切身需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3、过程目标:一是提高自我意识:在争取的过程中,让参与者意识到社会的不公平,了解自己应有的权益,学会争取的技巧;二是提升社会意识:通过行动的过程,提升参与参与者

的社会意识,改变其无能和无助感,加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认识团结的重要性:通过集体行动,使参与的居民感受到团结的重要性及居民组织的作用;行动过后,继续将他们组织起来,关注自身面临的问题。

策略:

1、对话性行动。这是最温和的社会行动策略。主要形式有游说、请愿、宣传等。群众与当权者对事件的解决方法有不同的意见,但群众认为当权者有行使权力的合法地位,双方之间仍存在信任,并希望在正规的组织架构和制度下解决问题。

2、抗议性行动。用特别的、建制以外的方式将问题表达、处理、吸引传媒注意,暴露政府政策的不完善之处,争取其他民众的同情与支持,以此向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因尴尬、不安及良心责备而让步。主要形式有:签名运动、记者招待会、请愿和游行、静坐和群众集会等等。

3、对抗性行动。通过组织群众,用行动直接影响对方的利益或令对方不能够正常运作,迫使对方因有所损失而愿意与群众谈判。主要形式有罢工、拖欠或拒交有关费用、公开违背不公平的政策或法律等。与抗议性行动的区别在于其取胜之道不完全依赖于传媒及社会人士的支持,风险提高。

4、暴力性行动。这类活动大多缺乏严密组织,是情急之举,或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的反抗行为。主要形式有向有关部门人员抛掷物品、泼水、挥动武器或追打等。这类行动在华人社区较少发生。

原则:

渐进原则;争取让步而非破坏;行动的连串性;争取舆论支持,避免使用暴力;认真考虑有关因素,如群众的资源、群众的投入程度、社会气氛、事件的本质。

社会工作者的地位和角色:

在社会行动中,社会工作者不再局限于使能者的角色,而采用主导者角色。

1、倡导者:他们一方面做提升意识的工作,使群众认识到自己是政策不公平的受害者,另一方面采取较为主导的方法通过组织工作,鼓励居民团结起来,争取本身利益。

2、行动者:社区工作者经常与居民领袖并肩作战,帮助群众或团体既维护自己的利益又运用传媒的影响,向政府施加压力,影响正式组织的决策过程。

3、教育者。社会工作者协助人们认清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以及思考可能的解决办法;训练居民学习行动技巧及政策分析技巧;在面对当权者的威胁和操纵时,唤醒民众,教育居民进行反操纵。

4、资源提供者:提供社会行动组织过程中所需资源,如经费、人力、会场、宣传传单、刊物及研究等。

讨论

社会行动模式在中国是否适用?

对社会行动在中国的发展持谨慎态度。原因:

第一,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权力集中程度高,维护政权稳定则是主要的目标,而社会行动这类挑战制度和现行政策的活动,是当今中国政治体制难以接纳的;

第二,中国民众社会心理与文化取向。性格和合性,中庸之道,尊重权威,以和谐、息事宁人、容忍来应对周围环境的变化,较少用冲突方式来解决问题;

第三,在中国民众的意识者,社区意识淡漠,社区归属感不强,自然也难以形成对凝聚力要求较高的社会行动。

从发展的观点看,温和、适度、理智的社会行动模式也可以解决中国社区问题的一个途径。“冲突不是目的,冲突乃是手段”。在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应在专业伦理指导下,运用社会行动促进社区的团结,或通过化解冲突因素,来促进社区与政府的合作。

4、社区照顾:

含义、概念:

社区照顾是指在社区内对那些身体和精神不需要的人(如老人、儿童、弱能者和残障者),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服务系统对其给予援助性的服务与支持。

社区照顾分为三种类型:(教材中只提及两种,另补充一种)

1、在社区内提供照顾;

2、由社区提供照顾;

3、与社区一起照顾(国家要提供照顾,社区也要,实质上是国家与社区一起照顾)

基本假设:

1、服务对象生活的原环境优于机构。长期的院舍照顾会导致被照顾人士的个人生活能力下降。而在服务对象生活的原环境中,使之尽可能过着正常的生活,社区提供适当的照顾与支持,使其个人生活得到高度的独立自主性,并协助他们发挥最大的潜能,是有利于个人能力的保持和身心的健康。

2、社区可以有效地利用非正式资源对需要康复服务的服务对象实现支持和照顾。个人、家庭和社区蕴含着丰富的对服务对象提供支持和照顾的非正式资源。

基本环境要求:

(即教材中的社区照顾的目标,可能用社区照顾的基本环境要求这一标题更为合适。)

1、新公民社会意识。就是要加强居民在社区的义务参与,建立社区中互助互爱的关系,抗衡个人主义给都市带来的疏离与孤立的文化。

2、政府与社区建立伙伴关系。在社区照顾中,政府与社区的参与应该是相辅相成、互补长短的关系。

3、帮助服务对象正常地融入社区。社区照顾的目标应该是以协助服务对象正常地融入社区为主,使他们可以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关系。

4、使服务使用者参与表达他们的愿望,并能够承当倡议者的角色。

5、建立理想和关怀的社区。为此要有志愿团体在社区内形成有效的支持网络,将社区内松散的资源连接起来,通过居民的参与,发展自我潜能和对社会的影响力。

实践模式:

1、使服务对象在社区内得到服务(居家人员如老人由专人上门服务;还有智障、弱智、残疾人士虽不住这里,但有社区中心,如家居中训练计划、服务工厂为其服务)

2、社区为本的康复计划

3、社区支持网络及自助小组

支持网络:家人、邻居、朋友

社区紧急支援网络:预防突发事故;自助小组

4、为照顾者提供服务:提供具体与实际的协助暂托、日托协助照顾者利用服务资源

5、社区权益倡议

6、服务整合化

相关内容结合社区照顾的任务与策略分析P142——143

社工角色:

可以个案管理者的身份介入;也可以社区工作管理模式介入

讨论(适用性):

一是我国更多提社区服务,只有学界提社区照顾

二是社区照顾的背景是由院舍运动而来,而中国没有多少院舍背景

三是北京有一些探索模式

四是未来发展空间大,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

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比较

一是产生背景不同。前者是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要求,中国福利社会化(1986),后者是由院舍运动兴起;

二是目标和功能不一样。中国社区服务的目标注重服务设施的建设、投资和兴建;而社区照顾的目标是使照顾者能在社区里比较独立生活;

三是服务范围不同。前者是全体居民,后者是针对孤老残。

四是运作机制不同。中国社区服务还在讨论服务到底是由市场性还是政府性决定,社区照顾是整合各种资源。

七、社区工作者:

(一)什么是社区工作者:

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他们或者受雇于政府机构,或者在非营利性的社会福利机构,在社区中运用社区工作方法,组织社区居民,动员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进步和发展的专业社会工作者。

(二)社区工作者的特征:

一是专业性。国际社会工作界普遍认可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具有社会工作执业执照;二是具有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背景;三是受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约束;四是应为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成员;五是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生涯。

另有格林伍德认为:专业社会工作特征:系统理论;要得到社会认可;社区工作要成为一种专业需具备专业权威;职业内部有伦理和守则;有专业文化。

中国:非专业化、半专业化的状态(现状)

目标:社区工作的专业化

问题一:为什么要从非专业、半专业化到专业化?

客观需要、驱动力:

一是单位福利的社会化。使社区成为重要平台,同时关于社区工作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积累。二是在西方,社工的社会认可度很高,社会地位和要求都较高。

三是从我国需求和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家庭变化,因而需要专业社工。

问题二:如何进入专业化状态?

对在职人员培训;学校培养,让培养的人才进入社区;实行资格认证制度;修改、建立、完善评估标准。

二是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性。有别于一般业余时间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或社会服务的志愿工作者。

1、社会工作者就职的机构:

社会工作者大部分受雇于社会福利机构,这些机构或者是政府主管的,或者是独立的非营利组织。受雇于社会福利机构的社区工作者,其工作的场域主要在社区。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在社区中的服务设施中服务;二是在社区发展的项目中服务,即由机构将社区工作者组成一个项目工作组,深入到社区工作中,当项目结束时,社区工作者随项目小组撤出社区。在我国,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机构主要是两种:一是街道办事处;二是社区居民委员会。

2、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生涯:

其关键是不断保持一个高素质和高意愿的工作状态。为此,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活动,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烦琐的工作和多元化的需求,使之从工作成就中获得心理的满足,稳定事业目标;另一方面,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激励和督导措施,来减少工作倦怠感,维持其良好的工作意愿。

社会工作者职业的职称系列、经常受到培训

职业化方面的问题:缺少规范化,职业地位不明确职业教育专业性不够。

3、社区工作者职业保护与监管:

主要涉及的是如何从立法层面保护社区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权益。

(三)社区工作者的使命

包括价值;目的;策略;具体行动

社区工作者的使命和任务:

1、寻求社会公正。其基本目的是实现社会资源的再分配,缔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社区工作者的使命就是为建立这样的公平正义的社会而努力,包括改善不合理的制度、倡导更加公平的社会政策和资源分配等。

2、促进意识提升。即促进社区居民不断自我教育,不断拓宽视野、不断理性分析的过程,其中包括认识个人所面对的困难,也是生活在这个社区的其他部分居民同样面对的问题;认识到社区的问题不完全是个人造成的,社会结构和制度也是造成困难的重要因素等。

3、推动集体参与。社区工作者应帮助居民认识到每个人的思维方法是不同的,知识也是有限的,通过集体参与可以使大学交流意见,形成不同观点的碰撞,有助于拓宽个人的眼界,调整个人的私欲,也有助于根据集体的意愿作出决策。这种决策往往是大多数人愿意接受和施行的。

(四)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及教育

(一)道德伦理素质:

道德伦理素质对社区工作者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道德伦理可以具体地指导社会工作者如何应用观察、思考、感觉及行动来达成社会工作的目的;二是道德伦理具有促进社会转型的能力,可以将具有破坏性的社会结构改变成适合社会工作目的与价值的社会结构,而且还可进一步促进社会工作同僚及组织的成员向更高层次的道德方向发展;三是专业的道德伦理还具有改造文化的能力。

社会工作是助人的工作,这一本质决定了社会工作所注重的既不是为个人利益斤斤计较的利己主义,也不是合理利己的互惠模式,而是以奉献为中心的利他主义。

道德伦理素质的体现——工作态度。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的态度的要求:奉献精神;忍辱负重;敬业负责。

(二)社区工作者的知识结构:

有关社会的知识;有关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知识;有关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

(三)社区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社会交往能力;组织能力;行政与管理能力(在中国,我国的社区工作者更需行政能力)(四)社区工作者的教育与培训:

1、学校教育

(1)社区工作课程应配合社会的发展,学院应努力培养具备以下素质的社区工作者:具备社会政策的分析能力;具备基层动员的能力;具备社会综合服务的能力。

(2)学院教育应重视社区工作价值观的培养;

(3)提倡参与和反省的教学方法。

2、在职培训

一是对新加入社区工作的人员进行职前培训,让他们能够按部就班地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和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同时也帮助他们缩短学院教授的理论与实践工作的差距;二是机构有系统地安排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社区工作者进修,协助他们吸收新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更好地胜任工作。

八、社区工作方法与技巧:

(一)社区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

西方典型社区专业工作将社区工作方法看作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有这样几个阶段:介入和建立专业关系的阶段;社区分析和工作背景的界定;拟定工作计划;计划实施;对实施项目评估

与西方不同,中国的社区工作是一个连续性、经常性、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西方社区工作若实施取得效果,有一个撤出过程。而中国则是一个连续的循环过程和单项工作任务的交替过程。中国社区工作阶段性不明显。

共同点:中外社区工作具体到每件事都有一个过程。

(二)社区分析技巧

(一)社区分析

在社区工作中遇到的第一个课题便是“如何认识和分析社区?”只有更多地了解社区,才有可能做好社区工作。

要全面深入地分析、认识社区,首先要完成三项基本任务:探索社区背景、寻找工作方向、探索社区动力和建立社区关系。

1、探索社区背景

对社区背景的了解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社区的基本情况、社区居民及团体的关系与权力结构;社区问题和社区需要。

2、收集资料的方法

文献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访问法;社区普查法等。

(二)问题及需求分析:

社区的问题和需求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导向,对社区问题和需要的了解,可以为社区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指明方向。了解社区问题和需要成为社区工作的第一要务。

1、需要的概念、层次和类型: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伯列绍的需要类型论:感觉到的需要;表达了的需要;标准上的需要;比较性的需要。

2、社区问题分析:

有了对社区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对需要的认识,我们必须策略地将资料进行梳理,对社区的问题进行描述和界定,明确问题的范围、起源和动力,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即界入社区的角度。

描述问题是指“居民是怎么样感受这种问题的”;

界定问题是指居民所认同的问题是如何界定的?为何如此界定?已经是一种问题还是仅仅是一种状态?是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还是一种概念上的问题,亦或是有明确指标的问题?

明确问题的范围是指受问题影响的人数有多少?居民受影响的方式如何?状况持续的时间及居民认定为问题存在的时间有多久?问题集中的地点和人群?涉及的价值观冲突有哪些?改善这个问题对社区和个人会有什么得失和影响?

问题的起源和动力是指找出导致问题产生、渗透和加剧的原因,进而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动力因素。如是否有可以解决问题的人?行动的方向是什么?行动的方法如何?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行动?人们愿意为行动做哪些贡献?

(三)社区动力与资源分析:

社区动力是指可以对社区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的力量。从两个方面对社区动力进行分析:1、社区体系分析

指对存在于社区内众多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做个别的分析,以了解其特性,然后分门别类,并按其共同点归纳成不同的体系。在分析体系时,可以将注意力放在那些会影响体系和外界关系的因素上面。具体包括:目标:包括成文的或不成文的目标;信念:组织背后的取向和指导思想;构成:社区主要包括哪些人或组织,他们的背景、动机、阶层、投入程度、能力如何;资源及来源:直接或间接的权力、影响力、金钱、人力、资讯、网络关系、调动能力等;期望:在某些问题或事件上社区期望得到什么结果、获得什么益处;其他:组织在社区工作及活动中的活跃程度、发展阶段、组织风格、领袖的威望等等。

2、社区互动分析

对社区内各种群体的关系彼此之间的交往联系的程度及状况进行分析,进而摸清工作者可以利用和发展的关系和动力,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整合资源,推进社区工作。

介绍概念:社区利益;社区价值;社区局限性交换;概念性交换。

社区内经常存在五类互动关系:

交换关系;权力依赖关系;联合组织;授权式关系;竞争式关系

(四)工作项目与计划的制定

掌握活动的基本目标→衡量服务对象的特色、需要、兴趣→配合机构的宗旨、赞助团体的期望→评估本身拥有的资源以及可以动员的资源→制定初步的计划→评估可行性→建立

详细计划→预期困难及解决方法→检讨及总结

(三)社区工作关系建立和问题介入

1、社区工作关系建立与维系的原则:

掌握群众参与的动机,有针对性地进行动员;让群众看到参与带来社区问题解决的成效;为参与者带来个人的改变;注意选择动员对象;让参与者有成就感;减少参与者付出的代价;注意工作者自身素质对居民参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与社区居民的接触:与居民接触是做好社区工作的第一步,工作者要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真正地用心去了解他们的需要与心声,熟悉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心理特征,将爱与关怀传递给被访者,这比技巧和方法更重要。

与地区团体和政府部门的接触:很重要。

3、介入社区工作的策略:

阶段性介入模式是指将社区工作过程分为清晰和可行的步骤或阶段,每一步骤都规定了一系列应采取的行动,通常这一过程分为摸索期、巩固期、总结期。

○1工作前期的重点:

筹划工作机构的规模;建立人事管理制度;深入基层,建立信任关系;加强地区联络,搞好地区关系;了解社区需要。

○2进入基层,建立关系的关系:

开展全区性活动;举办大众化的参与性活动;宣传咨询活动;介入社区事件;经常深入社区;家庭访问;利用社区媒介展开宣传动员

○3介入社区问题的原则:能真正改善市民的生活;令社区居民感到自己有能力去改变处境;令居民觉得值得去花工夫争取;事件有胜算的机会;事件是很多社区居民广泛地感受到的;事件是社区居民深刻及迫切地感受到的;事件是很容易去了解及掌握的;事件针对的政府部门是相当清楚的;事件何时开始及何进结束是有清楚的时间表;事件不会令社区居民内部分裂及分化;事件能培养一些社区的居民领袖;事件能与一个美好社会的价值互相吻合。

(四)社区组织工作技巧

1、社区宣传教育与传媒利用:

制定媒体策略,发展媒介关系;制造媒介事件,吸引传媒报道;运用传媒的途径和技巧(邀请记者与撰写新闻稿;记者招待会;接受传媒访问;运用社区媒体)

2、居民组织活动:

群众发动:目的;步骤;方法;劝服技巧

召开组织会议:会议的作用;会议步骤;会议的组织要点

3、社区领袖的培训:

社区领袖是指能够抓住团体希望和要求的实质,代表团体意愿,为团体行动提供意见和方向的核心人物。

○1一个好的社区领袖有以下特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