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脑及周边神经的构造

脑及周边神经的构造

脑及周边神经的构造
脑及周边神经的构造

人体的司令部--脑及周边神经的构造

脑(encephalon)位于颅腔内,由大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所组成(参见图10—1)。通常把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也有把间脑併入脑干的。

在种系发生中,脑是由神经管的前端进一步发展演化而来的。三个原始脑泡的发展、演化与特殊感觉器官的发展紧密相关。在位听器的发展过程中,相应地发展了菱脑(以后分化为脑桥、延髓与小脑);在视器的发展过程中,中脑也获得了发展。前脑(大脑与间脑),尤其是大脑的发展,最初是与嗅器的发展相关联的。人脑除了上述因素外,人类由于劳动、语言、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大脑皮质获得了极度的发展。

我国成年男性平均脑重为1375.3g,女性为1305.14g,初生儿平均为455g,至1岁末几乎增加一倍,以后脑重的增加并不显著,至20—25岁时可达最高重量。现代人类都处于同一进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每个人的脑重也可有明显的不同,不能以此来衡量人们的智力。

(一)脑干(brain stem)

1.脑干的外形(图10—14,10—15)

1)延髓(medulla oblongata)为脊髓伸入颅腔的延续部分。下界平齐枕骨大孔,上界邻接脑桥下缘。延髓前面的结构与脊髓相近似,有前正中裂、前外侧沟,前正中裂两侧有纵行隆起为锥体(pyramis),是皮质下行的锥体束构成。在延髓的下半部,锥体束形成若干小束,左、右互相交叉,称锥体交叉(decussatio pyramidum)。橄榄体(oliva)位于延髓上半部前外侧沟的外侧,表面隆起呈卵圆形。在橄榄体的外侧从上到下排列着许多神经根丝,依次为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但三者根丝之间的界限不明显。舌下神经由许多小根组成,位于橄榄体内侧。延髓后面的下半部与脊髓后面相似,上半部则显然不同。后正中沟、

后中间沟、后外侧沟均为脊髓同名沟的延续。薄束、楔束自脊髓上延,到了延髓膨大成内侧的薄束结节(tuberculum gracile)和外侧的楔束结节(tuberculum cuneatum)。楔束结节的外上方为小脑下脚(pedunculus cerebellaris inferior),是一股进入小脑的纤维束。

2)脑桥(pons)前面为基底部,表面纤维横行,可与中脑及延髓相区别。下缘借延髓脑桥沟分界。沟中有三对脑神经根,自内向外为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脑桥上缘与中脑的大脑脚相接。在正中线处有浅而阔的基底沟(sulcus basilaris),为基底动脉的压迹。小脑中脚(pedunculus cerebellaris medius)为连接小脑的横行纤维,附近有三叉神经根。脑桥后面大半为小脑所遮盖。两侧为小脑上脚(pedunculus cerebellaris superior),是小脑与中脑相连的纤维束,在前端有滑车神经。

3)中脑(mesencephalon)前面两侧为粗大纵行纤维形成的隆起,称大脑脚(pedunculus cerebri),其间有凹窝。动眼神经由大脑脚之内侧发出。中脑后面最显著的为四叠体(顶盖)(corpus quadrigemina)。上方的一对称上丘

(colliculus superior),为皮质下视反射中枢。下方的一对称下丘(colliculus inferior),为皮质下听反射中枢。

4)第四脑室及其底部脊髓中央管延伸至延髓、脑桥、小脑之间扩大而为第四脑室(ventriculus quartus),向上与中脑水管相续(图 10—15)。

第四脑室顶朝向小脑,脑室底呈四边菱形,称菱形窝(fossa rhomboidea),是脑桥、延髓上半结构的背面所形成。在菱形窝的二侧角间可见数条白色髓纹(striae medullares)横行,脑桥与延髓的背面以此为分界线。正中沟的外侧为界沟,其间为内侧隆起。靠近髓纹上方的内侧隆起特别膨隆,称面神经丘(collicus facialis),因其深面含有面神经纤维包绕展神经核的缘故。下部的内侧隆起称舌下神经三角(trigonum n.hypoglossi),深部含有舌下神经核。舌下神经三角的外侧有一小三角区,为灰翼(ala cinerea),也称迷走神经三角(trigonumn.vagi),深部有迷走神经背核。界沟的外侧部分是三角形的前庭区(area vestibularis),其深部有前庭神经核群。前庭区的外侧有隆起的听结节(tuberculum acusticum),内藏蜗神经核。在内侧隆起的上端,界沟的外侧有蓝斑(locus aeruleus),因其深部的蓝斑核含有黑色素的神经元,故名。

2.脑干的内部结构在脑干内部,神经核与神经束的排列不如脊髓整齐集中,脑干的神经核可分三类:

第一类是直接与第3—12对脑神经相连的脑神经核。由于头部已不分节段,以及特殊感觉器官的发生与鳃弓肌的转化,因此,脑干部分与脊髓相应的神经核有:①一般躯体感觉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中脑核);

②内脏感觉核(孤束核);③躯体运动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④一般内脏运动核[动眼神经副核(EW氏核)、下泌涎核、上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除了以上四种外,脑干还有⑤特殊内脏运动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⑥特殊躯体感觉核(前庭神经核和蜗神经核)。这6种不同机能的核团分别呈纵向排列,称为机能柱,它们断续地存在于白质之中(图10—16)。

第二类是网状结构核团。

第三类是其它神经核团,如薄束核、楔束核、红核及黑质等。

1)延髓的内部结构延髓下部在结构上与脊髓有些相似,向上则渐趋改变。

延髓下部出现了锥体交叉与丘系交叉(图10—17,10—18),这样便把相似于脊髓灰质的延髓灰质分割成几段。橄榄体的出现和小脑下脚的形成(图10—19),不仅在外形上,而且在其内部结构上相应地有所搬迁。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中央灰质形成第四脑室底的灰质,并成为有关脑神经的核团(图10—19)。

锥体交叉:锥体束自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发出后,经过内囊、中脑的大脑脚、脑桥至延髓聚集为锥体,至延髓下端约有2/3的纤维越至对侧而成锥体交叉(图10—17),交叉后的纤维束为皮质脊髓侧束,未交叉的纤维继续下行,为皮质脊髓前束。

内侧丘系交叉:薄束、楔束的纤维分别终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二核分别发出纤维沿中央灰质的外侧向腹侧进行,在中线处左、右纤维互相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decussatiolemniscorum medialium)(图10—18),此交叉恰在锥体交叉的上端。交叉后的纤维即沿延髓正中线两侧上升,称内侧丘系(lemniscus medialis),止于丘脑。

下橄榄核和小脑下脚下橄榄核在橄榄体内,为一皱缩的袋状的核团(图10—9)。在人类特别发达,它接受纹状体、红核、网状结构等处来的纤维。它发出橄榄小脑束行向对侧小脑下脚进入小脑。小脑下脚在延髓的背外侧,主要为橄榄小脑束及脊髓小脑后束所组成。

(1)脑神经核

①舌下神经核(nucleus n.hypoglossi)由大型运动神经元集合而成,位于第四脑室底舌下神经三角的深部(图10—18,10—19),为一对纵行灰质柱,属躯体运动核。

②副神经核(nucleus originis n.accessorii)是起自疑核尾端延伸至脊髓的核团,属特殊内脏运动核。

③疑核(nucleus ambiguus)在橄榄体背侧的网状结构中。神经元分散成几个小组(图10—19),其纤维参与组成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分别支配咽喉肌、软腭肌的运动,属特殊内脏运动核。

④迷走神经背核(nucleus dorsalis n.vagi)是一个副交感神经的起始核,位于第四脑室底的迷走神经三角深面(图10—18,10—19)。其纤维为迷走神经的主要成分。

⑤下泌涎核(nucleus salivatorius medullae oblongatae)神经元散在网状结构中,亦属副交感神经起始核。

⑥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i)为一纵行索状神经核,位于延髓上半第四脑室底部迷走神经背核的外侧(图10—19,10—20),属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的终止核。

⑦三叉神经脊束核(nucleus tractus spinalis n.trigemini)在楔束核的外侧(图10—19,10—20),为脊髓中罗氏胶状质向上延续的结构,属一般躯体感觉核。

(2)传导束

①内侧纵束位于舌下神经核深部,为紧靠正中沟两侧纵行的纤维束(图10—19),向下行于脊髓前索,终于前角细胞。该束多半为前庭核的神经纤维所形成。

②顶盖脊髓束发自中脑顶盖,在内侧纵束的腹侧下降至脊髓,止于前角细胞(图10—19)。

③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沿脊髓前索、侧索上行,在延髓位于外侧(图10—17),向上终于丘脑。

2)脑桥的内部结构在横切面上,脑桥可分为两部,背部为被盖,是延髓的延续部分,腹部为基底部。被盖和基底部可借蜗神经核发出的横行纤维组成的斜方体为界。基底部在种系发生上较新,是随大脑、小脑建立联系后而出现的,也随着大脑、小脑的发展而增大。

基底部包含纵行、横行二类纤维及纤维间的灰质——脑桥核(nuclei pontis)纵行纤维内的锥体束是一些较集中的神经束,体积很大。皮质脑桥束(tactus conticopontini)是分散的,它们起自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横行纤维是由脑桥核发出的,它越至对侧聚集为小脑中脚,终于小脑。

(1)脑神经核

①蜗神经核(nucleus cochlearis)为延髓与脑桥交界处的两个核团(后核及前核),位于小脚下脚的外侧(图10—20),是蜗神经(听)终止与转换神经元处。属特殊躯体感觉核。

②前庭神经核(nucleus vestibularis)占有延髓与脑桥两部的位置,在第四脑室底的前庭三角区深部,小脑下脚的内侧背方,共分4个核,为前庭神经终止与转换神经元处(图10—20,10—21)。属特殊躯体感觉核。

③面神经核(nucleus facialis)位于展神经核的腹外侧网状结构内,其神经纤维先向内侧背方行进,绕过展神经核,再向腹外侧行进,于脑桥下缘出脑(图10—21)。属特殊内脏运动核。

④展神经核(nucleus abducentis)位于面神经丘的深面,神经纤维向腹侧进行,从脑桥下缘穿出。属躯体运动核。

⑤上泌涎核(nucleus salivatorius superior)为延髓的下泌涎核向上连续部分。属一般内脏运动核。

⑥三叉神经核包括四个核团,其中三个是一般躯体感觉核,一个是特殊内脏运动核。三叉神经脑桥核(nucleus pontinus n.trigemini)位于脑桥被盖部网状结构的外侧,是传导面部触、压觉的中继站。此核向下延伸为三叉神经脊束核,与痛觉及温度觉有关。此核向中脑延伸为三叉神经中脑核(nucleus mesencephalicus n.trigemini),一直可达中脑上端,管理咀嚼肌与表情肌的本体感觉。三叉神经运动核(nucleus motorii n.trigemini)在三叉神经脑桥核的内侧(图10—22)。发出的轴突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支配咀嚼肌。

(2)其它神经核

蓝斑核(nucleus locus ceruleus):核团不大,但发出的纤维却到达全脑,特别是大脑皮质、海马、小脑皮质以及下丘脑前份。蓝斑核为脑内含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神经元的主要集中部位。蓝斑核的功能为维持觉醒及为神经系统的其它活动创造背景条件。

(3)传导束

①斜方体(corpus trapezoideum)为来自蜗神经核的纤维,横行交叉到对侧形成斜方体,折向上行,与同侧不交叉的纤维合成外侧丘系(图10—22)。

②内侧纵束在被盖部正中缝的两旁中央灰质的腹面(图10—22)。

③小脑上脚为自小脑齿状核发出向中脑红核行进之纤维束(图10—22)。

3)中脑的内部结构中脑构造比较简单,在横切面上可区分为背部的四迭体或称顶盖,以及其余部分——大脑脚。

在种系发生上,中脑的演变与视器的发展有关。所有脊椎动物的顶盖都接受视束的纤维,这对隆起称视叶,相当于上丘。蛇、鳄以上的动物顶盖又分化出与听觉有关的下丘。但是由于大脑皮质的发展,原来终止于中脑的感觉神经纤维又通过间脑再转投向大脑,这样,使原来中脑的视、听中枢遂居于中间站的地位,在功能上从属于新生的大脑皮质。

(1)顶盖(tectum)自上、下丘发出的纤维,环绕中央灰质的外侧缘,并在其腹侧交叉而后下行,称顶盖脊髓束(参见图10—19),完成视或听反射。上丘和间脑交界处称盖前区,此区的细胞参与瞳孔对光反射。

(2)大脑脚(pedunculus cerebri)借黑质(substantia nigra)将其分为背面的被盖(tegmentum)与腹面的脚底(basis pedunculi)。

被盖部最显著的结构是红核和小脑上脚交叉。

①红核(nucleus ruber)(图 10—24)卵圆形,自上丘平面延至间脑的尾部,横切面呈圆形,肉眼也能分辨。红核为锥体外系中心之一。自小脑发出的小脑上脚在下丘平面互相交叉而后上升,一部分纤维终于红核,其余则向上止于丘脑。

②黑质(图10—23,10—24)是一厚层灰质,伸展中脑全长,且向上延至间脑的尾侧。横切面呈半月形,背侧分为密带,呈黑色;腹侧分为网带,新鲜时棕红色。根据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密带内的大色素细胞能合成多巴胺(dopamine,DA),通过轴浆流运至纹状体内的终末小泡贮存。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在动物的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是引起一切行为反应的基本条件。

脚底在中脑腹面两侧,为纵行的锥体束、皮质脑桥束所构成。锥体束为皮质延髓束与皮质脊髓束之总称,位于脚底中间3/5处,皮质脑桥束包含额桥束、枕颞桥束,它们分别位于脚底内侧1/5及外侧1/5处。

(3)脑神经核

①滑车神经核(nucleus n.trochlearis)位于下丘平面中央灰质的腹侧部分(图10—24)。神经纤维先沿中央灰质的外侧转向背侧行进,在下丘的后缘中央灰质的背侧,左、右相互交叉,至对侧离开中脑。属躯体运动核,支配眼球的上斜肌。

②动眼神经核(nucleus n.oculomotorii)位于上丘平面中央灰质的腹侧部分(图10—23)。神经纤维向腹侧行进,在大脑脚的内侧离开中脑,支配眼球的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和下直肌。另有动眼神经副核(Edinger —Westphal氏核),位于动眼神经核的背侧,它控制瞳孔的收缩和晶状体的调节。

4)脑干网状结构网状结构一般是指延髓、脑桥和中脑中央部位的一个广泛区域,神经纤维交织成网,并有大小不等的神经元散布其中。网状结构在脊髓已开始出现,而在脑干中则扩大,向上可延伸到间脑。

依据细胞构筑和纤维联系,大致可把网状结构分为三个纵长的核柱(区)(图10—25)

(1)旁正中区(paramedian raphe zone)或正中区由中缝核群所组成,由头端向尾端,依次可分为:中缝背核(nucleus raphe dorsalis)、中央上核(nucleus centralis superior)、中缝脑桥核(nucleus raphepontis)、中缝大核(nucleus raphe magnus)、中缝苍白核(nucleus raphe pallidus)、

中缝隐核(nucleusraphe obscurus)。人、猫、兔、鼠等哺乳动物,中缝核群的构成大体相似,但各核的大小和发育程度则稍有不同。中缝核群是脑内含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神经元胞体。(Dahistrom)等用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脑干内5—HT神经元胞体的分析,将其分为9群:

B1:大部分在中缝苍白核内,小部分在锥体束腹面。

B2:位于B1背侧。主要由中缝苍白核内的一些小细胞团组成,也可能包括一部分中缝隐核。

B3:为B1向头端的延伸。大部分在中缝大核内,小部分在锥体束腹面。

B4:在展神经核及前庭核背侧第四脑室室底灰质的深部。

B5:相当于中缝脑桥核。

B6:相当于中央上核。

B7:大部分在中缝背核内。

B8:大部分位于中缝背核向头端腹侧的延伸部位。

B9:与B8在同一平面,距中线稍远,位中脑被盖区小脑上脚背侧。

5—HT神经元的密集程度各有不同,如鼠的中缝背核(B7)几乎全部都是由含5—HT的神经元所组成,但中缝苍白核(B1)等含5—HT的神经元密度就较小。因此,中缝核群中的神经元并非都含5—HT,而含5—HT的神经元也并非全部局限于中缝核群内(图10—26),如猫的含5—HT神经元的分布较鼠更为分散,除中缝核群外,红核、动眼神经核等处也含有5—HT能神经元。

中缝核群与脊髓、脑的各级平面联系相当广泛,其传出纤维走向分上行、下行两部分。其机能也是多方面的。延髓和脑桥中下分的中缝核接受来自脊髓和皮层发出的纤维,传出纤维大部下行至脊髓。脑桥的中缝核与小脑间有着丰富的往返联系。中脑的中缝核接受多方面的纤维,传出则主要到前脑,也有一部分至小脑和脊髓。从功能来分析,中缝核与脊髓后角间的联系,属下行性中枢抑制通路;下丘脑联系的上行通路与调节升高体温有关;而与边缘系统、大脑皮质联系的上行通路则与精神活动,睡眠和觉醒有关;中缝核与纹状体、小脑、脊髓前角的联系则与锥体外系的运动调节有关。

(2)内侧区(medial raphe zone)位于中缝核群的外侧。自头端向尾端主要为:中脑楔形核(nucleuscuneiformis)、底楔形核(nucleus subcunei formis)、脑桥嘴侧网状核(oral pontine reticular nucleus)、脑桥尾侧网状核(caudal pontine reticular nucleus)、巨细胞核(nucleus reticularis gigantocellularis)以及延髓中央核的内侧部分。

(3)外侧区(lateral raphe zone)位于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全长的内侧。外侧区由小细胞构成,故又称小细胞区。由头端向尾端依次为:脑桥被盖网状核(pedunculopontine tegmental nucleus)、内侧臂旁核(medial

parabrachial nucleus),外侧臂旁核(lateral parabrachial nucleus),以及在脑桥和延髓统称为小细胞网状核(nucleus reticularis parvicellalaris)。

总体说来,网状结构的内侧2/3和外侧1/3有显著不同,内侧2/3的区域,具有较多的大型神经元,网状结构的传出纤维自此区发出一般认为是效应区。它们发出的轴突分支向上、下行走,远达间脑与脊髓,树突分布范围也较广,这种网状结构神经元的特点(图10—27),说明它们能从各上行的感觉束接受多方面的冲动,同时它能向上影响脑干其它部位一直到间脑,向下可影响脊髓。占外侧1/3的区域,其中细胞大多属中小型。一般认为,外侧区是网状结构的接受区,接受脑神经的传入纤维。小细胞发出较短的上升支与下降支,和内侧区发生联系。

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

①在躯体运动中的作用一般认为是通过皮质网状束,在网状结构内换神经元,再经网状脊髓束到达脊髓,影响前角运动神经元。

②对大脑皮质机能活动的影响脑干网状结构不断地接受来自身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再由网状结构经丘脑广泛地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处于觉醒状态,这种感觉传导的旁路,即非特异性传入通路。实验表明,如将动物中脑网状结构损毁,则动物即处于昏迷状态。

③对内脏运动的调节在延髓外侧网状结构中有心血管运动中枢;在延髓内侧网状结构中有呼吸中枢等等。损毁这些中枢则危及生命。

(二)间脑(diencephalon)

间脑与大脑均自前脑发生。由于人类大脑的极度发展而掩盖了间脑。间脑分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与底丘脑5部分,其中以背侧丘脑为最大。两侧间脑之间的不规则形的扁腔即为第三脑室,第三脑室下连中脑水管,上接侧脑室。

1.间脑的外形(参见图10—14,10—15)

1)背侧丘脑(thalamus)又称丘脑为卵圆形的灰质块,其内侧面形成第三脑室外侧壁的一部分,背面为侧脑室的底,外侧面与内囊相紧接,前端凸隆,称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露于大脑半球之外,称枕(pulvinar)。

2)上丘脑(epithalamus)主要结构为松果体。

3)后丘脑(metathalamus)分居在间脑背侧两旁。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图10—15)。内侧膝状体与下丘相连;外侧膝状体与上丘相连,它们分别是听、视的皮质下中枢。由内侧膝状体发出听辐射(纤维)到颞叶皮质的听区;由外侧膝状体发出视辐射(纤维)到枕叶皮质的视区。

4)底丘脑(subthalamus)只能在切面上看到,是中脑和间脑的过渡地区。

5)下丘脑(hypothalamus)包括视交叉、视束、视交叉后方的灰结节,灰结节向下移行于漏斗,漏斗的下端与垂体相接。灰结节的后方有一对乳头体。

2.间脑的内部结构

1)丘脑在丘脑切面上有一“Y”形的白质,称内髓板,将丘脑分隔为三部,即丘脑前核、丘脑内侧核和丘脑外侧核(图10—28)。在丘脑外侧核的外侧有一薄层白质,称外髓板。再向外侧的一薄层灰质,称丘脑网状核,它与内囊相邻(图10—29)。

(1)丘脑前核在背侧前方的前结节内。丘脑前核接受乳头体来的乳头丘脑束,发出纤维到扣带回,因此它是边缘系统中的一个中间站。

(2)丘脑内侧核在内髓板的内侧。它接受丘脑其它核群来的纤维,发出纤维投射到额叶前部的皮质。它可能是躯体和内脏感觉冲动的整合中枢①。

(3)丘脑外侧核位于内髓板的外侧,较最大。丘脑外侧核可分几个部分(图10—28,10—29)其腹侧部的腹后核是躯体感觉通路最后一级的中继站,它把皮肤感觉、本体感觉冲动传向大脑皮质中央后回。腹后核又分二部,即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核。来自躯干、四肢的脊髓丘脑束、内侧丘系投射到腹后外侧核,而来自头面部的三叉丘系则投射到腹后内侧核。

(4)其它核团丘脑核团中除了上述的以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核群。

①中线核群(nucleus of the midline)位于邻接第三脑室侧壁处。在人脑中甚小,但在低等脊椎动物中则较发达,它与板内核组成了丘脑的大部分,总称旧丘脑。是属于丘脑中最古老的部分。它接受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内侧丘系上行纤维的侧支,也接受中脑被盖区以及丘脑核团的纤维。发出纤维到下丘脑、基底神经节及丘脑内、外侧核等。一般认为它与内脏活动及痛觉的整合作用有关。

②板内核群(nucleus intralaminaris)为分散在内髓板内的一些小核团。较大的有中央正中核(nucleus centromedianus)、束旁核(nucleus parafasciculus)。中央正中核接受延髓网状结构来的纤维,鼠、兔等等哺乳动物不存在中央正中核,即使有也处于雏形状态,即和束旁核一起,合称中央正中一束旁复合体。猫的中央正中核和束旁核一样大,而人则中央正中核较大。中央正中核是丘脑联合中枢,束旁核则直接接受脊髓丘系来的纤维,是一个较古老的结构,功能上可能与痛觉有关。

十二对脑神经整理版

十二对脑神经的描述 感觉神经128/动346副舌下/57910为混杂 颅神经核团在脑内的分布 嗅入端脑视入间,动眼滑车出中脑,5678过脑桥,9101112延髓穿。 脑神经性质进出颅部位连接脑部位功能 Ⅰ嗅神经感觉性筛孔端脑(嗅球)传导嗅觉 Ⅰ嗅神经(olfactory nerve) 1、性质: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2、位置、行程、分布: 由上鼻甲以上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Ⅰ级神经元)中枢突聚20多条嗅丝(嗅神经)穿过筛孔和硬脑膜入颅前窝,进入嗅球(II级神经元)嗅束至外侧嗅纹嗅中枢(颞叶沟回、海马回前部及杏仁核) 一部分纤维经内侧嗅纹及中间嗅纹胼胝体下回及前穿质(与嗅觉反射联络有关)。

3、损伤后的表现: (1)嗅中枢病变:不引起嗅觉丧失,刺激性病变引起幻嗅发作(发作性的嗅到特殊的气味,如臭鸡蛋、烧胶皮的气味),见于颞叶癫痫的先兆期或颞叶海马附近的肿瘤。 (2)嗅神经、嗅球及嗅束病变:颅前窝骨折累及筛板时,可撕脱嗅神经,造成嗅觉障碍,同时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额叶底部肿瘤病变压迫嗅球、嗅束,可导致一侧或双侧嗅觉丧失。 (3)鼻腔局部病变:产生双侧嗅觉减退或缺失,与嗅觉传导通路无关,见于鼻炎、鼻部肿物及外伤等。脑神经性质进出颅部位连接脑部位功能 Ⅱ视神经感觉性视神经孔间脑(视交叉)传导视觉 Ⅱ视神经(optic nerve) 1、性质: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2、位置、行程、分布:

损伤后表现: 1.视神经损害:产生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常有视神经本身病变、受压迫或高颅压引起。 2.视交叉损害:视交叉外侧部:同侧眼鼻侧视野缺损;见于颈内动脉严重硬化压迫视交叉外侧不; 视交叉正中部病变,可出现双眼颞侧偏盲,常见于垂体瘤、颅咽管瘤和其他鞍内肿瘤的压迫等 3.视束损害: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偏盲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4.视辐射损害:全部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见于损伤内囊后肢时;部分视辐射损 害出现象限盲,下部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见于颞叶后部肿瘤或血管病,上部损害,出现两眼对侧式样同向下象限忙 5.枕叶视中枢:局限性病变,出现对侧象限盲,完全损害,引起对侧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 存在,有黄斑回避现象;刺激性病变,可使对侧视野出现闪光型幻视,枕叶前部受损可引起 视觉失认。 Ⅲ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1、性质:运动性神经,含一般躯体运动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2、位置、行程: 动眼神经起止中脑上丘的动眼神经核,此核较大,可分三部分 1.外侧核:为运动核,左右各一,位于中脑四叠体上丘水平导水管周围腹侧灰质中,发出动 眼神经的运动神经经过红核组成动眼神经由中脑脚间窝出脑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穿过,向前与后交通动脉伴行穿过海绵窦之侧壁经眶上裂入眶,支配5块肌肉(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 2.正中核:位于中线上,两侧E-W核之间,不成对,发出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到达两眼内

大脑结构与功能

大脑结构与功能 大脑结构详解

大脑(Brain)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 具体内容有大脑半球各脑叶、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半球深部结构、大脑半球内白质、嗅脑和边缘系统五大部分。 各叶的位臵、结构和主要功能如下: 1、额叶:也叫前额叶。位于中央沟以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额叶前端为额极。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嗅束向后分为内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央前、后回延续的部分,称为旁中央小叶。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2、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3、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中、下三条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隐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在颞叶的侧面和底面,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部分称为海马钩回。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在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5、岛叶:位于外侧裂的深方,其表面的斜行中央钩分为长回和短回。 6、边缘系统:与记忆有关,在行为方面与情感有关。 大脑的总结构 大脑皮质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各皮质的功能复杂,不仅与躯体的各种感觉和运动有关,也与语言、文字等密切相关。根据大脑皮质的细胞成分、排列、构筑等特点,将皮质分为若干区。 现在按Brodmann提出的机能区定位简述如下: ·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臵、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返回皮质运动前区: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皮质眼球运动区: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皮质一般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顶上小叶(5、

大脑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大脑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这也需要归功于右脑的记忆机能和自动处理机能。成人难以学好外语就是因为右脑没有处于优势地位,而左脑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耳朵和体内振动音是能力开发最重要的工具我们的大脑的构造是:声音通过听觉区到达大脑的深层部分,神经回路打开。耳朵的能力和振动音一直为们所忽视,但事实是它们是能力开发最重要的工具。人们相信声音疗法能够恢复听力、治愈自闭症和癫痫。这种疗法其实正是强调了听的适重要性。最近有很多研究都在进行,比如听声音治疗疾病和弱听,用声音疗法提高记忆力等等。朗读时声音的振动能够转化为大脑的运动。生物发出的声音一般都是向外发送的,但是朗读和背诵时,它所产生的振动音能够与大脑深层部分发生共鸣,从而在大脑深处引起变化。间脑(丘脑和下丘脑)处于大脑的深层部分,这里集中了所有的神经,它还控制着所有内分泌腺。当我们朗读时,间脑就集中能量变得很宽大,产生新的突触并打开新的回路。这时也就打开了最深层的间脑记忆回路。引发“无意识的力量”音乐、朗读和背诵无意识存在于大脑的深处。一般的时候只有大脑的表层意识来工作,处于深层大脑的无意识受到了压抑,所以无意识的力量不能够自由地发挥出来。但是,无意识中隐藏着巨大的力量,过目不忘或是能够创造出充满感性的优秀作品都是无意识的功劳。引发无意识的力量有很多方法,听觉刺激是其中比较

容易的一种。古典音乐刺激又是听觉刺激里的一种方法。虽然音乐分为很多种,但是古典音乐更适合进行听觉刺激。不光是音乐,朗读和背诵也都能够引发无意识。大量反复的朗读能够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无我状态,注意力完全集中,意识达到统一,无意识的回路打开。这就是大脑的秘密。下面来介绍一些跟大脑的使用方法有关的大脑生理学知识抑制理论:当大脑的回路集中于某一事物上时,其他刺激便不能传达到大脑皮层里。因为感觉神经回路中的突触(神经之间的连接点)阻止了信息的传递。从大脑皮层到脑干的毛状体之间的神经回路负责完成这种传递抑制。大脑里有一种神经回路,具有传达意识的辨别性感觉。当我们一直朗读或默读时,剩下的只是一些只传递声音的回路,其他的视觉、触觉、嗅觉、时间或空间等所有的感觉都被掩盖了,这就是抑制的工作。打开无意识深处的神经回路是大脑的一个秘密工作,这时通过大脑的浅层测头叶,传达到海马(大脑旧皮层)中与记忆有关的部分中去,听觉刺激就是这样打开大脑回路的。当你背诵文章时,你的大脑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来告诉你吧。不考虑意思、单纯大量背诵是重要的一件事。当你思考所背诵内容的意义时你就开始使用你的左脑了。如果你只是背,这时你的精神非常集中,听觉区开始兴奋,而语言区等其他区域的兴奋被抑制住了。当精神集中于一点时,以前到闹中各自兴奋的不同区域现在就都集中到了这个点上,这时听觉区出现最大的脑电波,在它的周围又有类型相似的波出

神经系统脑神经简表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脑神经简表 顺序及名称成分起核终核分布损伤症状Ⅰ嗅神经特殊内脏感觉嗅球鼻腔嗅黏膜嗅觉障碍 Ⅱ视神经特殊躯体感觉外侧膝状体眼球视网膜视觉障碍 Ⅲ动眼神经 躯体运动动眼神经核 上、下、内直肌,下斜 肌,上睑提肌 眼外斜视,上睑下垂一般内脏运动 (副交感) 动眼神经副 核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对光及调节反射消失 Ⅳ滑车神经躯体运动滑车神经核上斜肌眼不能外下斜视 Ⅴ三叉神经一般躯体感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头面部皮肤,口腔、鼻 腔黏膜,牙及牙龈、眼 球、硬脑膜 感觉障碍特殊内脏运动 三叉神经运 动核 咀嚼肌、鼓膜张肌、腭 帆张肌 咀嚼肌瘫痪 Ⅵ展神经躯体运动展神经核外直肌眼内斜视 Ⅶ面神经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背束核耳部皮肤感觉障碍 特殊内脏运动面神经核 面部表情肌、颈阔肌、 茎突舌骨肌、二腹肌后 腹 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口 角歪向健侧、鼻唇沟变浅一般内脏运动上泌涎核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 腺及鼻腔和腭的腺体 分泌障碍 特殊内脏感觉孤束核舌前2/3味蕾味觉障碍 Ⅷ前庭蜗神 经特殊躯体感觉前庭神经核群 平衡器的半规管、壶腹 脊、球囊斑和椭圆囊斑 眩晕、眼球震颤等特殊躯体感觉蜗神经核耳蜗螺旋器听力障碍 Ⅸ舌咽神经特殊内脏运动疑核茎突咽肌 一般内脏运动 (副交感) 下泌涎核腮腺分泌障碍 一般内脏感觉孤束核 咽、鼓室、咽鼓管、软 腭、舌后1/3黏膜、颈 动脉窦、颈动脉小球 咽后与舌后1/3感觉障碍、 咽反射消失 特殊内脏感觉孤束核上部舌后1/3味蕾舌后1/3味觉丧失 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脊束核耳后皮肤 Ⅹ迷走神经一般内脏运动 (副交感) 迷走神经核 胸腹腔内脏平滑肌、心 肌、腺体 心动过速、内脏运动障碍 特殊内脏运动疑核咽喉肌 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发呛、 吞咽障碍 一般内脏感觉孤束核胸腹腔脏器、咽喉黏膜 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脊束核 硬脑膜、耳廓及外耳道 皮肤 Ⅺ副神经特殊内脏运动 疑核(延髓 部)、副神经 核(脊髓部) 咽喉肌、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一侧胸锁乳突肌瘫痪,头无 力转向对侧;斜方肌瘫痪, 肩下垂、提肩无力 Ⅻ舌下神经躯体运动舌下神经核舌内肌和部分舌外肌舌肌瘫痪、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从端脑断层解剖学认识大脑结构试题答案

从端脑断层解剖学认识大脑结构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大脑皮层的细胞结构组成包括() ? A.分子层和外颗粒层 ? B.外锥体层和内锥体层 ? C.内颗粒层和多形层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不属于从大脑外侧面可看到的大脑分叶? A.额叶 ? B.岛叶 ? C.颞叶 ? D.顶叶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3 . ()不属于大脑白质的神经纤维 ? A.连合纤维 ? B.投射纤维 ? C.衔接纤维 ? D.联络纤维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 ()不属于内囊的组成部分 ? A.豆状核 ? B.前肢 ? C.后肢 ? D.膝部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5 . 与语言功能有关的皮质区包括() ? A.额下回的后部第44区 ? B.额中回后部第8区 ? C.角回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不属于大脑底侧面的组成部分 ? A.脑干、脑桥 ? B.中脑 ? C.小脑 ? D.延髓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 大脑皮质的第一躯体感觉区定位于()? A.中央后回 ? B.中央旁小叶后部3区 ? C.中央旁小叶后部1区 ? D.中央旁小叶后部4区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听觉皮质定位于() ? A.中央后回 ? B.颞横回 ? C.中央旁小叶 ? D.中央前回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属于连合纤维的组成结构 ? A.胼胝体 ? B.前连合 ? C.穹窿 ? D.以上都是

十二对脑神经(附图)

十二对脑神经 十二对脑神经 - 一、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 端脑:嗅神经- 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 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 三、脑神经及分布:- 1、嗅神经:- 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嗅神经- 嗅球(端脑)。嗅神经olfactory

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 -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 - 2、视神经:- 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 -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 -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 3、动眼神经:- 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上支细小,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下支粗大,支配下直、内直和下斜肌。由下斜肌支分出一个小支叫睫状神经节短根,它由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组成,进入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与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动眼神经麻痹时,出现上眼睑下垂,眼球向内、向上及向下活动受限而出现外斜视和复视,并有瞳孔散大,调节和聚合反射消失。- -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_性质和主要分布

十二对脑神经口诀|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和主要分布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划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走及副舌下全。 (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 (6)外展神经(7)面神经(8)位听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 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 #1、2、8是感觉,,5、7、9、10是混合,3、7、9、10含副交感,3、4、6、11、12含运动。 1、嗅神经 转导嗅觉冲动,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内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成15~20条嗅丝,穿过筛板入颅前窝,连于大脑腹侧的嗅球。BACK 2、视神经 传导视觉冲动,起于眼球视网膜,由眶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BACK 3、3、动眼神经 为运动神经,自中脑腹侧离脑,穿硬脑膜入海绵窦外侧壁继续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含一般体躯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后者即动眼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眶内睫状神经节,节细胞发起之节后纤维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BAC 4、4、滑车神经 为躯体运动神经于中脑背侧前髓帆处出脑,绕大脑脚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神经下方继续前行,经动眼神经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亦含本体感觉纤维。BACK 5、5、三叉神经 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纤维大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由节的前外缘分出3大支:(1)眼神经:是感觉神经,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居滑车神经下方,继经眶上裂入眶。(2)上颌神经: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3)下颌神经:最大,为混合神经,经卵圆孔 至颞下窝。BACK 6、展神经 是躯体运动神经,于脑桥延髓之间正中线两旁离脑,在鞍背外侧方穿硬脑膜进入海绵窦内,在颈内动脉外侧行向前出海绵窦,继而经眶上裂内端入眶,至外直肌。BACK 7、7、面神经 是混合神经,于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附于脑,经内耳门入内耳道,穿过颞骨岩部骨质内

神经系统口诀

神经系统解剖口诀——帮助你记忆人体解剖学歌诀(神经系统) 脊髓末端位置歌诀 脊髓何处定末端,男一女二小儿三; 终池底部对骶二,终丝尾骨背侧攀。 脊髓歌诀 柱状两臌大,下部是圆锥; 沟内前后根,向下成马尾。 脊髓横切面歌诀 白质包外灰居中,灰质断面似蝶形; 前角运动后感觉,侧角交感在腰胸; 前侧后索传导束,联络颈节上下行; 后索薄楔内外位,深感精触较固定; 前侧索内上下全,冷热触压和运动。 脊髓节与椎骨对应关系歌诀 颈节一四相齐,颈五胸四节高一; 下胸高三中高二,腰节平胸十十一; 骶尾腰一胸十二,定位诊断是依据。 脑干连脑神经根歌诀 中脑连三四,桥脑五至八; 九至十二对,要在延髓查。 四叠体及膝状体歌诀 上视、下听、外视、内听; 视听反射,务必记清。 内囊歌诀 内囊并非一个囊,交通枢纽恰称当; 豆尾与丘之间是,投射纤维聚多方; 水平切面拐角形,前后二脚膝中央。 正中神经歌诀 正中神经属臂丛,掌长肌腱外侧行; 此处浅表损伤,鱼际萎缩“猿爪”样。 手部神经分布歌诀 手掌正中三指半,剩下尺侧一指半; 手背桡尺各一半,正中侵占三指半。

肋间神经分布歌诀 二平胸骨四乳头,六对大约到剑突; 八对斜行肋弓下,十对脐轮水平处; 十二内下走得远,分布两列腹股沟。 前臂肌神经支配歌诀 桡神经不难记,全部伸肌肱桡肌; 尺神经也简单,前壁屈肌一块半; 名为尺侧腕屈肌,屈指深面尺则半; 其余正中神经管。 内质脊髓束歌诀 上下两级神经元,皮质兴奋向下传; 经过内囊后脚处,锥体下部多越边; 下行脊髓侧前索,终止前角神经元; 交叉前伤瘫对侧,交叉后伤瘫同边; 上损硬瘫下损软,定位诊断并不难。 脑神经名称歌诀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 脑神经性质歌诀 一二八对性质感,运动舌付动滑展; 舌咽迷走三叉面,感觉运动混合全。 脑神经出入颅部位歌诀 视管有视嗅筛板孔,眶上裂内眼滑展动;静脉孔中咽迷付通,面听内耳舌下管行;还有上颌圆下颌卵,也要记清。 脑神经连脑歌诀 一嗅额下嗅球中,二视离球间脑通; 脚间窝内三动眼,下丘下方滑车行; 桥腹两侧连三叉,桥延沟内展面听; 橄榄后沟上至下,舌咽迷走副神经; 锥体橄榄之间处,舌下神经看得清。 交感神经功能歌诀 怒发冲冠,瞪大双眼; 心跳加快,呼吸大喘; 胃肠蠕动慢,大便小便免; 骨脏血管收缩,舒骨骼肌血管;

简答题-解剖神经系统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简答题 1、神经系统的区分? 答: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前者包括脑和脊髓,两者都含有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中枢。后者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三者都包括躯体和内脏神经。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和运动系;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两种神经均含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其中内脏运动神经又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2、脊髓位于何处?其外形可见哪些结构? 答: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的下缘。 脊髓呈扁圆柱形,全长粗细不等,有颈和腰骶两处膨大,分别连有管理上、下肢的神经。脊髓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在其下端延为终丝,止于尾骨后面。在终丝周围有马尾。在前正中裂两侧有前外侧沟,在后正中沟两侧有后外侧沟。在前后外侧沟分别连有脊神经前后根。每一后根在与前根汇合前有膨大的脊神经节。 3、简述颈丛的组成?位置?及其主要分支分布? 答:颈丛由第1-4颈神经前支和第5颈神经前支一部分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始端前方。主要分支有: (1)皮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分布于枕部、耳廓、颈前区和肩部皮肤; (2)肌支:分布于颈深肌群、舌骨下肌群等。 (3)膈神经:混合神经,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膈下面部分腹膜。 简述臂丛的组成?位置?及其主要分支分布? 答:组成: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 位置:经斜角肌间隙向外侧突出,继而在锁骨中段后方行向外下进入腋窝,围绕腋动脉排列。 主要分支分布:尺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腋神经。主要分布到上肢。 简述腰丛的组成?位置?及其主要分支? 答:组成: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和第1-3腰神经前支及第4腰神经前支一部分。 位置:腰大肌深面、腰椎横突前方。 主要分支: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生殖股神经。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鲁德曼分区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罗德曼分区系统 布罗德曼分区是一个根据细胞结构将大脑皮层划分为一系列解剖区域的系统。神经解剖学中所谓细胞结构(Cytoarchitecture),是指在染色的脑组织中观察到的神经元的组织方式。布罗德曼分区1909年由德国神经科医生科比尼安·布洛德曼(Korbinian Brodmann)提出。根据皮质细胞的类型及纤维的疏密把大脑皮质分为52个区,并用数字给予表示。Brodmann Area 1, BA1 Brodmann Area 2, BA2 Brodmann Area 3, BA3 位置:位于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 和前顶叶区。 功能:分别为体感皮层内侧、末尾和前端区,BA1、BA2、BA3共同组成体感皮层; 具备基本体感功能(first somatic sensory area)接受对侧肢体的感觉传入。Brodmann Area 4, BA4 位置:位于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中央沟(central sulcus)的内侧面 功能:初级运动皮层(first somatic motor area),包含“运动小人”(motor homunculus )。 控制行为运动,与BA6 (前)和BA3 、BA2 、BA1、(后)相连,同时与丘脑腹外侧核相连。 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 ) 传入体感信息较多的身体区域获得的皮层代表区域较大。比如手部在初级体感皮层中的代表区域比背部的大。体感皮质定位可用“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来表示。Brodmann Area 5, BA5 位置:位于顶叶前梨状皮质区(梨状皮质piriform cortex为下边缘皮质的组成部分)。 功能:与BA7形成体感联合皮层。 Brodmann Area 7, BA7 位置:位于顶叶皮质顶部,体感皮层后方,视觉皮层(visual area)上方。 功能:将视觉和运动信息联合起来;与BA5形成体感联合皮层;视觉-运动协调功能。 Sensory Areas---------Somatosensory Association Area 位置:位于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后方(BA5、BA7) 功能:整合各种感觉传入触压觉、其它感觉;利用以往储存的感觉体验。 Brodmann Area 6, BA6

十二对脑神经-整理版讲课教案

十二对脑神经-整理版

十二对脑神经的描述 感觉神经128/动346副舌下/57910为混杂 颅神经核团在脑内的分布 嗅入端脑视入间,动眼滑车出中脑,5678过脑桥,9101112延髓穿。 Ⅰ嗅神经(olfactory nerve) 1、性质: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2、位置、行程、分布: 由上鼻甲以上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Ⅰ级神经元)中枢突聚20多条嗅丝(嗅神经)穿过筛孔和硬脑膜入颅前窝,进入嗅球(II级神经元)嗅束至外侧嗅纹嗅中枢(颞叶沟回、海马回前部及杏仁核) 一部分纤维经内侧嗅纹及中间嗅纹胼胝体下回及前穿质(与嗅觉反射联络有关)。

3、损伤后的表现: (1)嗅中枢病变:不引起嗅觉丧失,刺激性病变引起幻嗅发作(发作性的嗅到特殊的气味,如臭鸡蛋、烧胶皮的气味),见于颞叶癫痫的先兆期或颞叶海马附近的肿瘤。 (2)嗅神经、嗅球及嗅束病变:颅前窝骨折累及筛板时,可撕脱嗅神经,造成嗅觉障碍,同时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额叶底部肿瘤病变压迫嗅球、嗅束,可导致一侧或双侧嗅觉丧失。 (3)鼻腔局部病变:产生双侧嗅觉减退或缺失,与嗅觉传导通路无关,见于鼻炎、鼻部肿物及外伤 等。 1、性质: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2、位置、行程、分布: 损伤后表现: 1.视神经损害:产生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常有视神经本身病变、受压迫或高颅压引起。 2.视交叉损害:视交叉外侧部:同侧眼鼻侧视野缺损;见于颈内动脉严重硬化压迫视交叉外侧 不;视交叉正中部病变,可出现双眼颞侧偏盲,常见于垂体瘤、颅咽管瘤和其他鞍内肿瘤的压迫等 3.视束损害: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偏盲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4.视辐射损害:全部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见于损伤内囊后肢时;部分视辐射损 害出现象限盲,下部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见于颞叶后部肿瘤或血管病,上部损害,出现两眼对侧式样同向下象限忙 5.枕叶视中枢:局限性病变,出现对侧象限盲,完全损害,引起对侧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 存在,有黄斑回避现象;刺激性病变,可使对侧视野出现闪光型幻视,枕叶前部受损可引起视觉失认。 Ⅲ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十二对脑神经的记法

十二对脑神经的记法 关于“十二对脑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划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走及副舌下全。 我想这个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 但有一次我看到另一种记忆方法,也很实用,同时学习到了一种新的记忆方法——数字联想对应记忆法: 一(衣服)——嗅【联想到嗅衣服上有没有味道的动作】 二(儿子)——视(是)【联想到儿子很听爸妈的话,总是说“是!”】 三(三个和尚)——动眼(瞪眼)【三个和尚没水喝当然干“瞪眼”】 四(死)——划(滑)【“死”的情况很多,“滑”入山崖是一种】 五(吾-我)——叉(差)【“我”很“差”(这么多知识点都没去记住)】 六(六)——外展【“六”本来就是四肢外展的样子】 七(旗)——面【一面旗子】 八(爸)——听【爸爸的话,孩子要听的】 九(酒)——舌咽【好酒就先用舌品尝了后再咽下去】, 十(室)——迷走【进了密室就走迷了】 十一(十一黄金周)——副(富)【富人都出游啦】 十二(拾到一个儿子)——舌下(没孩子的穷人拾到一个儿子,放到舌下含着(比喻珍爱)】(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6 )展神经(7)面神经( 8 )位听神经(9)舌咽神 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 【脑神经的分类】 1.感觉性脑神经:Ⅱ、Ⅷ、Ⅰ ( 2.8.1 , 不用动) 2.运动性脑神经:Ⅲ、Ⅳ、Ⅵ、Ⅺ、Ⅻ 3.混合性脑神经:Ⅴ、Ⅶ、Ⅸ、Ⅹ(5.7.9.10混合型) 我想出的记忆方法是:2.8.1 ,不用动(儿爸衣,不用动);5.7.9.10混合型(我妻就是混合型)——儿子爸爸的脏衣服根本不用我动,我的妻子是混合型的(既美丽又勤劳),都就给我们洗了。当然,剩下的3.4.6.11.12就是运动性的啦 脑垂体激素记忆法 酸生乳,碱三促,中间黑色素,神经加压催产素。 这个口诀太精妙了!“垂体前叶嗜酸细胞分泌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嗜碱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垂体中间部细胞分泌促黑(素细胞)激素(MSH);神经垂体末梢储存有加压素(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缩宫素)。”全在这简单的口诀里了,真赞!

请按先后顺序写出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

请按先后顺序写出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 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第一躯体运动区、第一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在大脑半球的什么部位? 第一躯体运动区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第一躯体感觉区在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视区在枕叶内侧面的距状裂两旁。听区在颞横回。 各语言中枢在大脑半球的什么部位? 与语言有关的各种中枢位于优势半球上,听觉性语言中枢在颞上回后部、视觉性语言中枢在角回,书写性语言中枢在额中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下回后部。 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内的脉络丛产生,自侧脑室经室间孔入第三脑室,再经中脑水管至第四脑室,由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腔,最后经蛛网膜粒主要归入上矢状窦。 何谓兴奋性? 可兴奋的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兴奋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什么是内环境? 体液约占体重的60%。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内,称细胞内液,占40%;小部分分布在细胞周围,称细胞外液,占20%,细胞外液包括组织间隙液和血浆这些细胞外液统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何谓负反馈? 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减弱或抑制控制信息,从而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起到维持酚酞的作用,这类反馈调节叫负反馈。 例如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反馈抑制腺垂体,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反之亦然,从而起到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稳态的作用。 何谓稳态? 在外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机体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的成分、数量和性质所达到的动态平衡状态称谓稳态。 阈值和阈电位有何异同? 恰能引起组织兴奋产生动作电位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称谓阈强度或阈值。细胞膜由缓慢除级到快速除级而引发动作电位是临界膜电位称谓阈电位、只有阈值刺激才能使细胞膜除级达临界电位而引发动作电位。 肌肉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有何异同? 肌肉两端固定后进行收缩时,肌肉长度不断缩短但张力增加,这种收缩形式称等长收缩,如果肌肉长度缩短,张力不变,这种收缩形式称谓等张收缩。 血液有何功能? 运输物质:营养物质、氧、代谢产物、激素以及进入体内的药物等,都要通过血液运输。缓冲作用:血浆中有碳酸氢钠和碳酸,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蛋白质,以及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等缓冲物质,有缓冲诉案件的作用,血液的PH值不致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 防御功能:血液中的白细胞和各种免疫物质如免疫球蛋白、补体、抗毒素、蓉菌素等,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生理止血功能:血液中有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当毛细血管损伤后,血液流出自行您股,起到止血作用。 调节功能:通过运输激素实现体液行的调节。 物质交换功能:血浆构成机体内环境的一部分,借此进行物质交换。 血浆白蛋白由哪些物质组成?有何主要功能? 血浆白蛋白由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和补体、脂蛋白、糖蛋白、金属结合蛋白和酶等组成。

对大脑及神经系统的简单认识

对大脑及神经系统的简单认识 信息工程学院吕一坤 04015217 摘要:二十世纪是物理科学的世纪而二十一世纪则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尤其是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与人类健康农业发展以及生存环境密切相关而且还将对其它学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这样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人类大脑的研究也在不断前进,以前对于人类自身都显得非常神秘的脑部及神经结构正在这样的发展下逐渐被人们所了解。 一对大脑的认识 1简介: 大脑(brain)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是人类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脊椎动物的端脑在胚胎时是神经管头端薄壁的膨起部分,以后发展成大脑两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质、大脑髓质和基底核等三个部分。 大脑皮质是被覆在端脑表面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皮质的深部由神经纤维形成的髓质或白质构成。髓质中又有灰质团块即基底核,纹状体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在医学及解剖学上,多用大脑一词来指代端脑。 2 基本功能: 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语速→语言、平衡→行动、免疫、概念、数字、行动、免疫、概念、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 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语速→语言(因为语速比左脑快些再加上其他右脑功能配合,所以右脑适合声乐)、平衡→行动、免疫、图像、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综合等功能。 3 主要特点: 可塑性:加拿大科学家在对11位先天失明者和11位正常人进行研究后发现,大脑具有惊人的可塑性。正常情况下,与眼睛相连的视觉信息处理与空间感知脑区也能与声波信息进行重新连接。因此,一些先天性失明的盲人来感知空间,实现“以耳代目”。 相似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的《技术评论》杂志报道,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绘制出了两个迄今最完整的人脑基因图谱,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科学家表示,最新1“出炉”的人脑基因图谱提供的数据将被广泛用于与帕金森症、精神分裂症、多发性硬化症甚至肥胖等与神经障碍和认知功能有关的疾病的研究,以及探究健康的大脑如何工作。人脑相似度高达94%,至少82%的人类基因都会在大脑中表达。 4 大脑对信息的分析处理 脑对信息的处理 主要研究为脑对视觉信息处理、学习与记忆、意识产生等1、视觉信息处理机制是既平行又分级串行的信息处理机制 视系统组织成不同的通路对视觉信息的不同侧面进行传递和处理。2、学习与记忆 对学习的神经学机制研究主要是坎德尔对海兔的敏感化和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得到的。学习与连接感觉神经细胞和产生保护性反射肌群活化的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加强有关 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均发生在突触部位。 LTP和LTD的调节。3、意识。意识的本质是一种主观信息是人体感官眼、耳、鼻、舌、皮肤 接收事物的状况。通过神经系统输送到人的大脑,然后由大脑细胞对其进行存储、记忆、识别、联想、比较、重组、构建和创造所形成的 主观 信息。信息存储和记忆在人的大脑中就是意识表达出来还是信息。意识形成后由大脑储存、记忆或发出指令支配人的一切生命活动感知、认识客观外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发明新的客观事物等等。

十二对脑神经

十二对脑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走及副舌下全。 2:周围神经的分类 感觉神经128, 动346副舌下, 5、7、9、10为混杂。 3:颅神经核团在脑内的分布 嗅入端脑视入间 动眼滑车出中脑, 五六七八过脑桥, 9、10、11、12延髓穿。 4:脑干连脑神经歌诀 中脑连三四,前脑五至八; 九至十二对,要在延髓查。 5:十二对脑神经中的“特别小组” 组员1:嗅神经,嗅觉传导通路是唯一不在丘脑换神经元,而将神经冲动直接传到皮质的感觉通路。组员2:滑车神经,最细的脑神经。 组员3: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的脊束核是最长的脑神经核。 组员4:迷走神经,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脑神经。 6:四叠体计息状体歌诀 上视、下听、外视、内听; 视听反射,务必记清。 上丘的深面是皮质下视中枢, 下丘的深面是皮质下听中枢, 上视下听,眼睛在耳朵的上面呗! 7:正中神经歌诀 正中神经属臂丛,掌长肌腱外侧行; 此处浅表有损伤,鱼际萎缩“猿爪”样。 8:手部感觉神经分布歌诀 手掌正中三指半,剩下尺侧一指半, 尺神经占据一个半,正中桡神三指半。 9:胸神经前支分布口诀

二平胸骨四乳头,六对大约到剑突; 八对斜行肋弓下,十对肚脐轮水平处; 十二内下走得远,分布两侧腹股沟。 注解: 第2胸神经前支(T2)分布于胸骨角平面, 第4胸神经前支(T4)分布于乳头平面, 第6胸神经前支(T6)分布于剑突平面, 第8胸神经前支(T8)分布肋弓平面, 第10胸神经前支(T10)分布于脐平面, 第12胸神经前支(T12)则分布于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中点平面。 10:几种反射 反射12345678像数数字一样简单 踝反射:S12 膝反射:L34 肱二头肌反射:C56 桡骨膜反射:C78 11:舌的感觉神经支配 舌根苦、舌尖甜、舌背两侧尝酸咸; 尖体面、根舌咽、三叉舌咽管一般。 12:脑疝 脑疝、脑疝; 瞳孔散大,昏迷瘫痪; 呼吸不好,面色难看; 先给馒头,再把针穿。 13:神经与瞳孔 交感神经使瞳孔扩大,副交感神经使瞳孔缩小 交大附(副)小 14:语言中枢 书、说、听、阅。 除去阅读中枢不说,书写、说话与运动有关,而第一躯体运动区在额叶的中央前回,所以书写中枢与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叶。 听话与听觉代表区(颞横回)相连,所以在颞叶。而书写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这三个语言中枢是位于自上而下的三个相邻的脑回而且都位于这三个脑回的后部。所以只能是: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失写症 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 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感觉性失语 阅读中枢——顶下小叶角回——失读症 15:昏迷病因

大脑结构与功能

大脑结构详解 大脑(Brain)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 具体内容有大脑半球各脑叶、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半球深部结构、大脑半球内白质、嗅脑和边缘系统五大部分。 各叶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如下: 1、额叶:也叫前额叶。位于中央沟以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额叶前端为额极。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嗅束向后分为内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央前、后回延续的部分,称为旁中央小叶。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2、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3、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中、下三条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隐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在颞叶的侧面和底面,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部分称为海马钩回。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在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十二对颅神经查体

十二对脑神经,Ⅰ、Ⅱ、Ⅷ是感觉性神经;Ⅲ、Ⅳ、Ⅵ、XI、XⅡ是运动性神经,Ⅴ、Ⅶ、Ⅸ、Ⅹ是混合性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十一副十二舌下神经全。 (Ⅰ)嗅神经: 让病人闻气味——醋、酒精、白水,分两侧鼻腔检查。 幻嗅,闻到烧焦味——提示可能有颞叶占位。 嗅觉丧失——可发生车祸致颅底骨折的病人。 (Ⅱ)视神经: 1、视力:受试者距视标5m测定。 2、视野:正常单眼视野范围大约是颞侧90°,下方70°,鼻侧和上方各60°。 3、眼底:在光线较暗处,请患者背光而坐,或仰卧床上,注视正前方,尽量勿转动眼球,检眼镜与患者眼球的距离不能超过2.5cm。 视乳头:注意观察形态、大小、色泽、隆起和边缘情况。正常乳头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5mm,边缘整齐,色浅红。中央部分色泽较浅,呈凹状,为生理凹陷。 (Ⅲ)动眼神经、(IV)滑车神经和(VI)展神经 1、眼裂:观察两侧眼裂是否对称、一致、有无增大或变窄,上睑有无下垂。 2、眼球: (1)眼球的位置:观察眼球是否突出或内陷,是否存在斜视或偏斜。 (2)眼球运动:请患者向各个方向转动眼球,然后检查者将食指指于患者眼前30cm处,向左、右、上、下、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八个方向运动。 (3)眼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眼球震颤,按眼球的移动形式可分为摆动性、冲动性、不规则性。 3.瞳孔: (1)大小:在普通光线下,正常瞳孔直径3-4mm,儿童稍大,老人稍小,两侧等大,小于2mm为瞳孔缩小,大于5mm为瞳孔扩大。 (2)形态:正常瞳孔为圆形,边缘整齐 (3)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 (4)调节和辐辏反射:嘱患者注视正前方30cm处检查者的食指,然后迅速移动食指至患者鼻根部,正常时可见瞳孔缩小(调节反射)和双眼内聚(辐辏反射)。

总结十二对脑神经

一、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 端脑:嗅神经 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 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脑神经及分布:

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嗅神经 - 嗅球(端脑)。嗅神经olfactory 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

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3、动眼神经:

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为运动性神经,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上支细小,支配上直肌和上睑提肌。下支粗大,支配下直、内直和下斜肌。由下斜肌支分出一个小支叫睫状神经节短根,它由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组成,进入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参与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动眼神经麻痹时,出现上眼睑下垂,眼球向内、向上及向下活动受限而出现外斜视和复视,并有瞳孔散大,调节和聚合反射消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