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段考试题(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精品!)

段考试题(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精品!)

段考试题(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精品!)
段考试题(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精品!)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4分)

1. 云南省牟定县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风俗各异。就民族节日而言,主要有五类:以农事生产为主的农事节日,以祭祀神灵祖先为主的祭祀节日,以欢庆丰收为主的庆祝节,以歌舞、娱乐为主的社会娱乐节日。以大年初一到三十,一年十二个月,牟定县月月有民族节日。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这是因为民族节日( )

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蕴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③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④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百花园。据此回答2-3题。

2.上述材料表明( )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是民族的,其多样性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③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异的④只有最独特的文化才是正确的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世界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

A.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B.各民族之间性格的差异C.各民族之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D.各民族之间不同的历史传统4.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要( )

A.发展先进民族的文化,反对落后民族的文化B.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和统一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把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

5.奥运圣火的传递,实质上就是不同文化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可以说,奥运圣火是促进世界变“平”的引子--只有和平友好的交流,才能让世界真正大同。要实现这种大同世界的梦想,就应当立足于世界不同民族和种族的相互尊重和理解。这是因为( )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6.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自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名言强调了( )

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B.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D.文化具有继承性

7.下列关于大众传媒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传播媒介就是大众传媒 B.大众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C.仅限于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D.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8.羊是广州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仙羊赠穗的美丽传说一直流传至今。广州亚运会创作的吉祥物“满满”,便采用了“羊”和“穗”这个能给大家带来幸运的吉祥之物,羊手里握着谷穗将神话故事再次重现在人们面前。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继承性②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途径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

9.2009年4月7日,北京日报报道,在北京市22所中小学试点一年后,“京剧进课堂”进入推广阶段。最快今年年底,京剧艺术将成为本市的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教材《京剧》也将完成研发。上述做法 ( )

①有利于文化传承与教育的结合②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③发挥了教育的文化传承作用④表明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唯一方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09年5月初,重庆市市民收到由重庆市市委书记薄熙来发来的“红色短信”。请回答10-11题10.最近,重庆一千三百多万手机用户都收到了一条特殊的短信:“我很喜欢毛主席的几句话:‘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些话很精干,很实在,也很提气。(薄熙来)”短时间内,重庆一千三百多万手机用户都收到了这条特殊的短信,这是因为大众传媒能够( )

①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②最大程度地实现文化传递、沟通与共享③彻底消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差别与冲突④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确保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1.“红色短信”对流行的“灰段子”、“黄段子”、“黑段子”等不良短信能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从我国文化发展上看,发送“红色短信”( )

①可以维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与特色②可以丰富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满足每个人的精神需求③使文化得以发扬,促进其发展④符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的要求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2.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诗》、《书》、《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这表明(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B.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C.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 D.文化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

13.前几届世博会的主题分别是:“海洋?未来的财富”;“人类?自然?科技?发展”;“水与可持续发展”;今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世博会的这些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既继承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达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这体现了( )

①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②世博会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文化创造的主体

A.文化工作者B.新闻、出版、图书、电视行业人员C.先进人物D.人民群众

15.鲁迅先生在谈到如何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时说:“此所谓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较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午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金复古,别立新宗…”这段话告诉我们对外来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必须A.坚持拿来主义,全盘吸收B.坚持排外主义,全盘否定

C.辩证对待,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D.区别对待,吸收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文化

16、2010年5月17日闭幕的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成交活跃,总成交额达到1084.34亿,合同成交额达到348.72亿,文博会在推动出口和交易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说明

A. 文化对经济具有决定作用

B.文化与经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推动经济发展

17、()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理想、信念、价值

B、道德、文化、法律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科学观、社会观、道德观

18.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底,国家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国家开展此活动的依据是

A.文化会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

B.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C.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2010年8月28日,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汉办主办的第三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总决赛在京落下帷幕,共有来自32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参与决赛阶段的角逐。

19.“国家强则文化盛,国家强则文化强。”当今全球的“汉语热”是与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上升密不可分的。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②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0.《明朝那些事儿》最初流传于网络,随着网络的传播,作者当年明月心灵历史的写作手法受到了人们的认可,该书出版后销售量突破百万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这启示我们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够很快被人们认可和接受

C.文化产品具有极大的商业性

D.只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上海世博会共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国际参展方数量创造了世博会的历史纪录。

21.千姿百态的外国和国际组织馆,是上海世博园的亮丽风景,本次世博会展示了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了世界文明精华,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上海的窗口。上述材料说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③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统一④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朝鲜的歌剧《红楼梦》于2010年5月到7月在中国12个城市巡演,深受观众欢迎。朝鲜歌剧《红

楼梦》的中国巡演,不仅是在艺术文化上的交流,而且更加深了两国的友谊。材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

B.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C.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D.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主流

23、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

A、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排斥外来文化

B、否认本民族的文化,推崇外来文化

C、既要否定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否定外来文化

D、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

24、传统文化具有的特征是()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2)传统文化具有可变性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4)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性

A、(1)(2)

B、(2)(3)

C、(1)(4)

D、(1)(3)

25、关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1)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3)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4)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1)(2)(3)

B、(2)(3)(4)

C、(1)(2)(4)

D、(1)(3)(4)2010年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8月13日至14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对文化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工作进行部署。

26.我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

A.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B.把文化力作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C.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D.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27.费孝通先生说:“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人为”的文化必须源于生活,“为人”的文化能够更好地造福生活。没有生活的哺乳,文化创新难免营养不良,乃至枯萎败亡。材料说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进行文化创新必须要博采众长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 : 6—10:

11—15: 16—20:

21—25: 26—27:

二、非选择题

28.材料一:2010年11月12日是广州亚运会开幕日。右图是广州亚运

会文化活动标志。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

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

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标志设计表达

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

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

标志的设计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15分)

29. 2009年10月7日,山东省首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博物馆——山东青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开馆。新规划建设的山东青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以“保护、传承、研究”为主题,按照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分类方式,结合青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共划分人生礼俗、民间习俗、传统医药、传统美术、手工技艺、综合演艺六个展厅,每个展厅达180平方米。该博物馆以收集实物为主,采用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实物和资料毁弃或流失、传承后继乏人、过度开发破坏等问题,对其加强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材料二: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内容和形式的陈旧,发展环境艰难。在一次《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上,某班同学对如何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甲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必须全面继承。

乙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落后于时代,应丢掉这些历史包袱。形象化、立体化的展示形式,收藏和展示了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

材料一:目前,

(1)结合材料一回答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何重要意义?(6分)

(2)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材料二观点进行评析。(10分)

30.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每天都有数十万人来到这里,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经验;每天又有数十万人离开这里,带走人类智慧文明的火花。一个月来,世博会作为全民大课堂的作用初步得到体现。上海世博会,将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带到了我们身边,许多过去只在地图上存在的地方原汁原味地还原到我们眼前,许多过去只在新闻报道中耳闻的案例生动地在展馆中再现。在5.28平方公里的园区内,世界东西方各具特色的文明争相绽放,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世界文明的绚烂多彩。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看待上海世博会所展现出的各国文化特色的不同?(15分)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答案

1.C

2.C

3.A

4.C

5.A

6.C

7.D

8.D

9.A 10.C 11.B 12.B 13.A 14.D 15.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5 27

B C B A B A C D D A C D

28、①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立足于广东社会文化生活的实践。②文化创新必须要继承传统。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着眼于文化的继承,文化活动标志设计融入岭南文化特色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正确的把握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体现了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

29.(1)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2)①继承与创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创新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要做好传承和保护工作,坚持批判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适应时代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

③甲的观点没有做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因而是片面的;而乙认为应彻底抛弃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30.(1)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2)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4)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借鉴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⑸在文化交往过程中应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文化生活第二、三单元综合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010年,大事件层出不穷,网络新词也海量增长,产生更迅速,变化更快,传播更广。像“蒜你狠”、“犀利哥”、“给力”、“秒杀”等“雷词”(很有震撼力的词语)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完全同步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网络经营者

2.第三届山东文博会于2010年9月27日至30日在济南举行。本届文博会充分发挥了齐鲁文化的资源优势,全省共征集各类文化产业项目1376个,投资总额达4841亿元。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在于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山东经济发展②提升山东综合实力,实现文化强省目标

③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们文化需求④促进企业开拓市场,确保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某校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举办“歌唱祖国”校园合唱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庆祝祖国61华诞,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这样做是基于()

A.弘扬爱国主义 B.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

D.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接受的

4.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这样做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应该像金字塔一样,塔尖是最民族的,也就是文化遗产等部分,国家应该下大力气保护。据此回答5-6题。

5.文化遗产之所以是最民族的,是因为文化遗产

A.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6.国家应该下大力气保护塔尖文化,这启示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A.承认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行。在184天时间里,来自246个国家、国际组织的参展方,通过展示、论坛、表演等形式,共同谱写了一曲人类文明和谐共生的激情乐章。回答7-9题。

7.闭幕式上,各国家馆馆长、政府总代表、参展参演人员,共同演唱了包括《茉莉花》在内的多首中外经典名曲。可见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上海世博会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④各国文化在相互融合中走向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8、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也是各国文化交流借鉴的舞台。中国元素在中国馆和许多

外国馆不断推出,为世博会文化添上了浓浓一笔,也折射了不同文明间“没有取代,只有互补”

的理念。不同文明间“没有取代,只有互补”体现了( )

①各国文化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②各国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我们要

反对文化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④中国的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9、世博会上中华文化异光流彩,赢得中外游客的赞许。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意

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①文化交流与综合国力②文化传播与文化发展

③文化传媒与文化发展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举行。回答10-11题。

10.千年前的“五羊衔谷”传说使“五羊”成为广州最为知名的标识。创意于“五羊衔谷”传说的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乐羊羊”,既传承了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文

化,又注入了时尚、动感、可爱的元素,展示了广州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活力和魅力。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继承性②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③文化创新是社会

实践的根本途径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演出分序曲、上篇《大地之水》和《海洋之舟》、中篇《白云之帆》、下篇《花城之邀》三个篇章,着力阐释了“水”在岭南文化中的深刻含义。这表明

A.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就是中华文化 B.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C.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基础上发展 D.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010年9月16日,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北京开幕。艺术节活动主旨为“汉字艺术,源远流长”,旨在传承汉字文化,推广汉字艺术,继承发扬中华文化。回答12-13题。

12.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用电脑打字方便、快捷,有人提出可以放弃汉字的书写。但学者指出,在电脑时代,我们还是要多写字,写好字。当汉字逐渐地在我们的手下变得生疏的时候,也许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遗失的时候。这是因为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②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③汉字具有象形和表意的特点④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3.两岸汉字艺术节旨在通过两岸共同搭建汉字艺术交流平台,繁荣两岸汉字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情意。这说明

①传统思想是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②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归属感

③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④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这标志中国探月工程迈出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为月球“软着陆”和更远的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基础。回答14-15题。

14.嫦娥二号在借鉴嫦娥一号的经验基础上,大胆创新,比嫦娥一号更聪明、更能干,不仅可以更准确、更快速地进入月球轨道,还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艰巨的任务,拍摄更清晰的月球照片送回地球,为未来的探月、登月行程创造更安全、更有利的条件。这说明

①实践是创新的源泉②创新可以推动实践的发展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④我们完全可以不需

要借鉴任何外来技术,独自发展我们的航天技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月亮从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她负载着悠悠的神话传说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嫦娥奔月演绎了一则美妙的神话。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文化具有多样性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

16、2010年9月7日,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15名渔民和渔船,并将船长扣押至9

月24日。这一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中国公民人权的行径,激起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愤怒和强烈的爱国热情。由此可见 ( )

A.爱国主义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B.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C.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D.爱国主义是中国特有的精神风貌

17.“杀出一条血路”、“时间就是生命”、“实干兴邦”、“三天一层楼”……30年来,无数口号从深圳叫响全国,这些热词快语铭记着这片土地上那些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历史事件,见证了一代人打拼、奋斗、奉献的燃情岁月,体现了深圳精神是探索者的精神遗产。深圳精神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②中华民族在革命时期的精神体现

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体现④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体现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看漫画《不问苍生问鬼神》,回答18-19题。

18.漫画反映的现象说明

A.文化的多样性不利于传播优秀文化

B.大众传媒商业化是腐朽文化产生的重要原因

C.带有迷信、愚昧、颓废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腐朽文化

D.落后文化还在借各种机会蔓延

19. 要解决我国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

A.奏响主旋律,统一各种文化思想

B.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消灭封建残余思想,净化文化市场

D.依法取缔各种传播腐朽文化、落后文化的行为

20.2010年10月16日,河北大学生官二代李启铭违法醉驾撞死撞伤2人,居然喊出“我爸是李刚”这样威胁性的话来。现在官二代、富二代道德的沦丧,发人深省,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加强道德建设采取的措施是

A.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B.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C.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

D.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

21. “山寨”文化以其通俗性、娱乐性广为群众所接受,市场空间巨大,但良莠不齐,某些内容雅俗共赏,某些内容却低级粗俗。这说明

①必须加强对大众文化发展的管理和引导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发展大众文化必须坚持提倡多样化与弘扬主旋律相统一④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应当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0年6月20日,以“聚焦民生,惠泽两岸”为主要议题的第二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海峡厅举行。回答22—24题。

22、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说明()

A.大陆和台湾有共同的传统习俗

B.祖国的统一没有障碍

C.文化具有民族性,在两岸的文化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D.只要有文化认同,就能实现祖国统一

23、福建和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法缘相循。其中,对“文缘相承”的理解正确的

是()

A.台湾文化继承了福建文化的优点

B.福建文化与台湾文化相互传承、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C.两岸文化具有相同的文化渊源,文化同根

D.台湾文化与福建文化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4、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两岸民间交流是两岸关系发

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增进同胞感情、扩大共同利益的最好方式。”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因为()

A.文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国力的精神纽带

B.中华民族精神是联系各民族人民的精神纽带

C.两岸在经济上存在互补、相互依赖的基础

D.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25、2010年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重庆主持召开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调研座谈会时强调,着力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因为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②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③创新体制就能推动文化繁荣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10年6月20日,以“聚焦民生,惠泽两岸”为主要议题的第二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海峡厅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出席本届论坛大会的致辞中指出:“当前,扩大和深化两岸民间交流,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同时也具有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特别是两岸正在积极商签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必将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带来新的机遇,有利于两岸经济长远发展。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必须更加积极有力地推动两岸民间交流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地开展下去。”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扩大和深化两岸民间交流的意义。(9分)

27.谁也不曾料到,这是如此艰难的一年。2010年,南方的持续旱灾、继甘肃玉树地震后又发生了舟曲特大型泥石流------然而,中国在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它不屈的脊梁!全民一心,共同抗灾!此刻,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1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2分)

(2)中国为什么必须“挺起不屈的脊梁”?(8分)

(3)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

27.各类大型活动的理念与口号在表达组织者对活动的愿景和祝福的同时,也具有国际性、新颖性、互动性、亲和力、感召力等特征。诸如:

①2010年8月14日—8月26日,首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新加坡举行,理念与口号——“运动使身体更健康!”

②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2014年将在中国南京市举行。申办宗旨为“让青年走进奥运,让奥运拥抱青年”。理念与口号——“与青奥共成长”。

③2010年11月12日—11月27日,第16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举行。理念与口号——“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有人认为活动“理念与口号”的提炼、确定,就是一次文化元素的创新。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应怎样实现文化元素的创新。(12分)

29.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

材料一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相对于高考而言,自主招生是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下面是部分高校2010年自主招生面试试题,这些试题体现了高校选拔人才的价值取向。

☆何为软实力,如何构建国家软实力?

☆《阿凡达》很火,欧美大片、日本动漫也很受欢迎。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发展中国文化?

☆谈谈雷锋精神的内涵理解,现在社会该不该提倡雷锋精神?

☆给你一张厚纸、一根铁丝,怎样煮熟鸡蛋?

☆"范跑跑"现象你如何看待?

(1)材料一所述试题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哪些要求? (6分)

材料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在京召开,会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2)根据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4.D

5.B

6.C

7.C

8.C

9.A 10.D 11.B 12.D 13. B 14.B 15.D

16.B 17.A 18.D 19.B 20.C 21.C 22.C 23.C 24.B 25.B

二、非选择题

26、(1)有助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文化的交流与合作。(2)是两岸同胞增进了解、融合感情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唤起民族情感,增进文化认同。(3)凝聚两岸同胞意志,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7、 (1)“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3)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8.“理念与口号”提炼和确定的过程,实际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元素创新的根本途径。(3分)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注入时代精神。(3分)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3分)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体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是文化元素创新的必由之路。(3分)

29.(1)(1)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2分)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2分)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2分)(2)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分)②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4分)③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2分)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发展教育,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2分)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常回家看看》、《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等歌曲唱出了中国人对春节的特殊情感。无论富有或贫穷,人们总是早早准备春节的到来,而外出的游子总千方百计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这体现了()

A.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继2006年5月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之后,2008年6月国务院又批准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这些文化遗产()

①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对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只属于中华民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有人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翻译成“If you want to watch more, please go upstairs”。显然,后者已经没有前者的意韵。这表明()

A.英语属于落后文化,无法表达深刻的感情

B.文化之间有差别而无优劣,各有千秋,无法替代

C.人们应当统一语言,避免文化差异

D.中文是最美好的语言,不应该再学其他语言

4.“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胡锦涛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的这段演讲,从文化角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D.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5.温家宝总理在访问西班牙时指出:“中西两国文化交流从未中断,近年来更趋活跃,形式不断丰富。双方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活动。不久前,互办‘中国文化节’和‘西班牙年’,分别向两国人民展示了精彩纷呈的传统和现代文化。中西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广泛进行。”中西两国的文化交流()

①有利于促进中西两国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②有利于促进中西文化的融合与走向统一

③有利于促进中西两国文化的传播

④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借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随着中外经济贸易不断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文化也日益渗透进我们的生活。这说明()

①我国进一步向世界开放②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经济发展必然推进文化进步④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7.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人际口语交流的出现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D.互联网的出现与推广

8.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因素是()

A. 教育方式的变革

B. 科学技术的进步

C. 思想运动的发展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9.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7天解读《论语》心得。她以白话诠释,使传统文化回归大众,满足了当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7天迅速“红”遍全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进而形成了文化上的一种“于丹现象”。“于丹现象”启示我们()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财富

②弘扬传统文化要与时代和实践相结合

③广大民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现实需求

④现代传媒在文化普及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对于本国文化,正确的态度是()

①尊重认同、继承发展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④封闭守旧、敝帚自珍

⑤唯我独尊、自我陶醉⑥全盘否定、打倒一切

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④

11.“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丧失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是没有前途的。中华文化要进行创新,就必须()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立足实践,服务于实践④借鉴他人,为我所用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近几年,“韩流”吹遍世界,在国内,也有大量的“哈韩族”。而韩剧中普遍流露的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对仁、义、礼、爱等文化的大力弘扬,正是我国一些国产剧所抛弃的。这启迪我们()

A.传统文化不能抛弃,要全盘继承

B.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C.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是完全成功的

D.我国文化产品应该尽量模仿韩剧

13.历史上中韩两国交往密切,同属于儒家文化圈。韩国在大量学习和引进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本国国情加以吸收,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韩国文化。这说明()A.学习他人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C.对外来文化既要博采众长,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学习外国文化贵在全盘引进、全面吸收

1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

A.继承传统B.社会实践C.借鉴他人D.灵感和直觉

15.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应对西方文化的挑战

B.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C. 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D. 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竞争力

二、非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

16.1990年12月,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进行演讲时,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

根据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各美其美”?

(2)怎样做到“美人之美”?

(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了什么?

17.辨析:中国文化创新的出路在于全面向西方学习。

18.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应该加以抛弃。”请你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A

解析:文化遗产既是本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又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3.B

解析:文化存在差异,却各有千秋。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4.B

5.D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融合,但不能说“同一”“统一”等,故排除②。

6.B

7.C

8.D

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包括文化的发展。

9.D

解析:“于丹现象”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意义,又体现了现代传媒的作用。

10.A

11.D

12.B

解析:“韩流”的盛行启示我们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13.C

14.B

15.C

解析: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实践,而非文化发展本身。

二、非选择题

16.(1)“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17.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世界文化是多样的,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长。因此,实现文化创新,就应该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取长补短,从而丰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精神纽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前提。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因此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⑤文化创新,要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⑥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18.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这要求我们必须面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这要求我们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③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发展和创新。

④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

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创新就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⑤加强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善于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

⑥总之,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部分选择题部分(80分)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是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并工整地填写在答题栏中。每题2分,共56分。)

1.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的是

A.宋明理学 B.秦的统一 C.春秋百家争鸣 D.汉代儒学独尊

2.古代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是在

A.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 B.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

C.宋明理学产生后 D.文化开放氛围浓郁的隋唐时期

3.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

动出现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4.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唯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

5.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A.孔子的“仁政”思想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者所借鉴

B.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 C.文化具有继承性

D.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

6.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①文字②史学典籍③邮票④瓷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7.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提高,国外学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人,学语言的同时,他们也为中国的文化所深深地吸引,从而向往中国。这说明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是A.汉字 B.薪火相传 C.一脉相承 D.特有的独创性

8.我们从小就跟文字打交道,关于文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B.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见证D.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9.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 B.世界至尊 C.博大精深 D.居于世界前列

10.1405年(明永乐三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开始了第一次远航。郑和的船队的大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能够对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都作了合理解决,船队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这是因为我国当时的科技文化 A.处于世界的前列 B.达到世界中等发展水平

C.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 D.受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冲击

11.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那里河网纵横,吴越文化自然与水有密切关系。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含有特定的多样化民族个性。上述材料说明A.吴越文化开放性、流动性强,滇黔文化更具内敛性、多样性

B.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统一国家

C.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D.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12.造成上题材料中情况的原因是

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②不同区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③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④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差异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包容性

14.上述现象启示我们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传统文化的内容要因时因地而变③对各地文化不能轻率地加以否定④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文化的差异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日本人服从。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C.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D.各民族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

16.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横吹、鼓、腰鼓等,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A.中华文化源远才能流长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

D.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17.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是因为

A.薪火相传 B.一脉相承 C.特有的独创性 D.特有的包容性

18.公元1世纪,诞生于南亚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佛教作为外来的,与儒、道异质的文化,在经过彼此冲突、相互融合后,于东晋时代融入了中华文化之中。此后,中华文化形成儒、道、佛三大脉络,三家(传统说法称为“三教”)共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佛教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说明了

A.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19.鲁迅先生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先生的话强调了

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B.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C.有这种精神的人就是“中国的脊梁” D.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20.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个重要的原因是

A.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C.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D.中华民族优秀于任何民族

21.1988年,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聚会,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在闭幕会上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说明A.孔子的思想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 B.孔子的思想是永恒的真理

C.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替代西方文化 D.西方学者对自身文化没有研究

22.在每年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国各地都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

A.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B.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为艰苦奋斗精神 D.民族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23.下列诗词格言不能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位卑未敢忘忧国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4.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碑文记叙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土尔扈特蒙古部族重返祖国的壮举展现了

A.蒙古民族的凝聚力 B.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C.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 D.—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25.“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典故集中体现了

A.古人的思想僵化,缺乏创造性 B.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C.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D.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

26.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对载人航天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载人航天精神

B.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突出表现

C.载人航天精神是航天工作者独有的精神财富

D. 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顶峰

27.在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险境下,以拼字当头,连扳三局战胜俄罗斯队,实现了绝地重生和时隔20年再圆金牌梦,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女排夺金有利于

①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②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③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④激发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

A.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④

28.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文化生产力,不断将其文化精神产品向其他地区传播,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力日益增强,一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威胁。这表明,发展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

A.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B.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对国际挑战的客观要求

C.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D.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并工整地填写在答题栏中。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每题3分,共24分)

29.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奥秘。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的人生写照。这说明

A.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文化生活》一、二单元综合训练

《文化生活》一、二单元综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09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 A.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B.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语言和文字部分 D.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11年1月18日—21日胡锦涛主席访美 ②2010年11月广州亚运会召开 ③泰山的碑刻 ④西安举办的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 ⑤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3、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孩子和年轻白领中迅速走红,有人喜欢临危不乱的懒羊羊,说做人要做懒羊羊;有人喜欢灰太狼,说要学习灰太狼屡败屡战的精神。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这说明( ) A.文化是人所创造出来的一种价值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D.文化环境决定人的思维方式 4、农历“兔”年到来之际,不少商家推出各色产品展现传统生肖“兔”文化,深受百姓喜爱。这说明( )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物质载体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5、福建省首个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大红袍》于2010年1月24日起在武夷山上演。《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剧的演出,改变以往“登山观景、泛舟漂流”的传统旅游方式,增加了全新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游客蜂拥而至,再次推动了武夷山旅游经济的增长。这表明( )

①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高雅的文化产品一定会有较好的市场 ③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④文化产品生产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6、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标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为防止黄色信息通过手机传播影响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2009年8月以来,公安部牵头,会同8个部门,在全国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3个多月之后,公安部再次部署在全国展开新一轮打击淫秽色情手机网站专项行动。这告诉我们( ) A.网络文化是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B.网络文化对学生起消极影响,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C.上网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政府应禁止学生上网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8、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比较注重“实在”“直来直去”“实事求是”“大恩不言谢”“刀子嘴豆腐心”的价值。在西方,即使是朋友间也信奉“不批评、不抱怨”的价值。对西方人的赞美之辞,不必沾沾自喜,那很可能是他对你礼节性尊重的表示。这说明( )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的交往方式 B.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C.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D.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实践活动 9、“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人的成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或“非典”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 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 D、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③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④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我国的象形文字告诉我们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4、“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它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5、20世纪的社会发展现实已经向我们展示:光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而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的精神境界,只会导致社会发展的失衡,导致精神疾病和道德危机,甚至伴随吸毒、色情、性病泛滥等。所以说,“文化战略就是人

类的生存战略,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失去文化的建设,人类必然走向灭亡 B、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C、文化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D、对人类社会而言,文化与经济同等重要 6、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个观点肯定了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教育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7、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段话对你的启示是: A、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 B、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C、文化决定了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D、没有文化,国家和民族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8、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决策越来越民主化和科学化,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越来越广泛、多样和直接。如人大立法向市民征求意见等。这表明 A、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迅速 B、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是由文化发展决定的 C、我国公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D、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公民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9、上题材料还表明 A、在时代的发展中,文化与政治日益融合 B、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日益融合 C、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 D、政治活动就是文化活动 10、不同的民族,往往待人的礼节各不相同。这表明 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 B、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肯定不同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2)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4 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5分,共33分)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定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各国政府正在大规模破坏文化遗产 ③各种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各种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⑤各国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这是因为 ①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②民族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世界因不同而 精彩”强调的是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 4、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 C、广播的出现 D、网络技术的推广 5、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主要原因是

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6、“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形象地说明了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B、世界必须形成统一的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D、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7、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 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这表明 A、文化产品贸易就是为了进行文化传播 B、文化产品贸易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C、只有文化产品贸易才能进行文化的传播,其他贸易形式不具有 D、我们必须拒绝美国电影 8、近代中国接受西方新的人文思想、艺术等,主要是经过日本传入的。当时留日学生之众,不亚于今天的留 美潮。这说明 A、文化交流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今天的日本文化已经落后美国文化 D、日本的文化属于西方文化 9、要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则必须: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促进不同民族文化 的相互交流④用欧美文化来同化落后民族的文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下列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 ①具有民族的特色②一旦形成永远不变③具有强大的继承性④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12、20XX年4-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率团访问大陆,受到大陆民众的热烈欢迎。

人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核心知识点总结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必背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作用?【宏观上:对经济政治、综合国力;微观上:对个人】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3.文化文多样性?【表现?为什么?如何对待(态度)?】 4.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含义?途径?媒介?为什么交流?如何交流?】 5.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共性与个性关系】 6.传统文化?【含义?表现?特点?如何对待(态度)?】 7.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8.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根本途径?两条基本途径?错误倾向?】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涵:(选择题) 其 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选择题)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同的区域,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3.文化的形式: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1.文化的总体作用【P9】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 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强调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趋的(非同步的)。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强调文化的反作用)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记关键词)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随着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B.世界围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容。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1)地位和作用: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地加深,文化的经济含量日益提高,文化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 (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注意区分这两种表现) (3)特点:①潜移默化;(强调过程,无形中,无时不刻,无处不在)②深远持久(强调结果,经年累月,难以抹去,常考的有:习惯、习俗、三观)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分)48分,共2小题,每题24一、单项选择题(“文延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文化,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主题是:1. 2014 ) (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A .人们受教育的程度B .文 学艺术和科学知识.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 .语言和文字部分C1.:D 解析 ) (.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2 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2014② 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乐羊羊”20114①③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④在山东省梁山县举办“水浒文化节” ⑤参 加读书俱乐部.①③④B .①②③A .①②④⑤D .①②③④C D .解析2.福州三坊七巷传承了榕城的历史文化的内涵、人杰地灵,她承载着地方历史人文的鲜活3记忆。福州市举行多次关于“文中、画中、 歌中、影中”的三坊七巷活动,同时用文化优势带动 ) (经济发展,工艺 品业、旅游业、房地产等行业蓬勃发展,由此可见 A .文化与经济相互 交融B .文化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变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政府的中 心工作D .文化走商业化道路才有生命力C B.解析32014.为防止黄色信息通过手机传播影响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4月以来,8年个多月之后,3个部门,在全国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8公安部牵头,会同 ) (公安部再次部署在全国展开新一轮打击淫秽 色情手机网站专项行动。这告诉我们.网络文化是腐朽文化,必须坚 决抵制、依法取缔A .网络文化对学生起消极影响,需要加强管理、正

确引导B .上网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政府应禁止学生上网C .文 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D D 解析选择 4.“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 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5 ) (斗……”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8 / 1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②人的成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文化可以塑造人生.②③④C .①②④B .①②③A .①③④D C 解析选择5.年,两岸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民俗文化节、龙舟赛、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经2010.6两岸之所以高度重 图书交易会以及两岸文化论坛等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相继展开。贸文化论坛、 ) (视文化交流,是因为文化交流在两岸交流中 具有如下功能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本身具有经济功 能②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有服务两岸经济的功能③文化 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有决定思维方式的育人功能④文化对政 治有反作用,具有增强政治互信的功能.①②④B .①②③A .①③④C .②③④ D B 解析选择6. ) (这一主题表明年“世界读书日”活动的主 题是“让我们一起走向阅读社会”。2014.7 .人创造了文化 A .文化塑造着人 B .只要读书就能获得健全的人格 D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同步的C B 解析:.7”要教会孩 子感动。“儿童文学应该引领儿童心灵的健康成长,儿童文学作 家杨红樱说:.8 ) (她主动用优秀的儿童文学缔造快乐的“童心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2017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盐城自古因盐设城,因盐得名,两千余年海盐文化是盐城地域文化的精髓。其中,盐雕艺术品晶莹圆润,蕴含东方美学的优雅意境,作为城市名片,为“盐城八珍”工艺品之首,凝练了海盐文化之魂。这说明 A.作为精神力量的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B ?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具有相应的物质载体 C.自然环境的不同决定着文化的差异 D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 2、山东籍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扎根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农村是他写作的主战场。其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用狂欢式的语言诠释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心灵的嬗变。这启示我们 A .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丰富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 C.民间文化元素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D.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3、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是什么”的话题时,说道:“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 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A .①② B .①③C.②④ D .②③ 4、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①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 .①②B.①③ C .②④D.③④ 5、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精髓。“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在城市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表现在 ①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②精神力量可以为城市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③精神力量可以增强北京在世界城市中的国际竞争力④北京精神体现了首都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从“蒜你狠” “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接力不断,新词也层岀不穷,再到“辣 翻天”、“棉花掌”、“药你苦”,涨你没商量……在对物价的戏说中,透露着网民的无奈。这说明: A.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 .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C.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D .外来文化严重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7、2012年一些商家根据“航母style”、“江南style”等网络热词衍生出的文化衫、玩具等产品,赚了盆满钵满。这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8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 ?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 .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9、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 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J ? K ?罗琳的经典儿童小说《哈利?波特》中的故事被引入到了表演中。从1997年《哈利?波

2016年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卷)

2016年《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一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总分48分) 1.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 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C.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D.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 2.(2010高考卷)我国之所以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821)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15卷21)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 ③ D.③④ 5.(2016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6.清明期间,文明祭扫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一些地方倡导文明新风,推出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居家祭扫等“低碳”祭扫方式,给清明增添了不少清新气息。可见()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传统文化总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融入新的容 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清明文化也具有包容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081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8.(2011高考卷)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全国Ⅰ卷.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B)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④ 2.(卷.26)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卷.20)“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C)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5.(卷.16)说: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一论述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B)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汉归根归根到底是由文化决定的 ③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④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阅读材料,回答第1~3题。 1.在“除夕”,不管是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还是旅居海外的华人,都有与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守岁的习俗。这种现象说明() A.传统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B.传统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C.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础D.传统习俗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2.著名作家、民俗专家冯骥才先生认为,春节应该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的本质是精神的,看似一些民俗形式,实则是人们在高扬心中的生活情感与理想。”在冯骥才先生看来,民族节日是() A.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D.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3.新春佳节,北方冰城哈尔滨有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南国广州则用姹紫嫣红的花市接春,北京人则喜欢在庙会上感受新春的热闹。这表明文化具有() A.同一性B.稳定性C.多样性D.持久性 4.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段话主要阐述了() A.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B.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D.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5.继2006年5月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之后,2008年6月国务院又批准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这些文化遗产() ①是我国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对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对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财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获得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谈到建筑文化时强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

徐闻县实验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4分,共60分)1.被誉为“农民艺术象征”的武强年画,造型精美技艺超群的定窑、磁州窑瓷器,生动逼真的民间剪纸,美轮美奂的河北古建筑,它们既是燕赵文化鲜活的物态存在,又是燕赵儿女多彩的文化生活写真。这说明( )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后天培养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011年3月的“两会”中,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有代表认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这一做法( )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的经济效益 ④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D.②④ 3.有代表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该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建设好自己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对我们保持民族凝聚力、培育和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义重大。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一个民族必须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③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张家界将自己最著名的景点“南天一柱”改名为“哈利路亚山”。原因是美国人拍了一部电影《阿凡达》,景区就慌忙把祖宗留下的真山名改为电影里虚幻的山名。在广大网民的强烈反对下,这个闹剧才算收场。这件事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思考是( ) A.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应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 B.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斗争日趋激烈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D.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湮灭不可避免 5..封建社会的韩非子推行的“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1-5课) 一、选择题(共50分) 1、2010年5月17日闭幕的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成交活跃,总成交额达到1084.34亿,合同成交额达到348.72亿,文博会在推动出口和交易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说明 A. 文化对经济具有决定作用 B.文化与经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推动经济发展 2、()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理想、信念、价值 B、道德、文化、法律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科学观、社会观、道德观 3.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底,国家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国家开展此活动的依据是 A.文化会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 B.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C.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4、2010年1月24日张艺谋团队打造的“印象大红包”在武夷山实景公演。武夷山著名的大王峰,玉女峰及九曲溪水,大红袍茶树等被演绎得活灵活现,使人们对武夷山有了深刻印象,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这告诉我们 A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 健康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 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D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2010年8月28日,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汉办主办的第三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总决赛在京落下帷幕,共有来自32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参与决赛阶段的角逐。 5.“国家强则文化盛,国家强则文化强。”当今全球的“汉语热”是与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上升密不可分的。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②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回答6-7题。 6、奥巴马从故宫的建筑上领略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并在胡锦涛主席为其安排的欢迎晚宴上,观赏了从商周青铜器到清代九桃瓶的七件文物,使奥巴马近距离体验中国历史的厚重。这说明()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1 用心爱心专心. 7、登上八达岭长城,奥巴马感叹:“长城太雄伟了,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可见,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每年的6月13日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我们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1.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一些旅游景区,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天坛、鸟巢、兵马俑、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山寨景观多次-现。对此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C.发展了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 D.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 3.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③中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 A.文化平等文化差异文化交融 B.文化影响文化传承文化自信 C.文化借鉴文化包容文化繁荣 D.文化传播文化市场文化自觉 6.本报讯密蜂鸡、民族鸡、粉萌鸡、项链鸡---50余种、近2000只造型各异的超萌玩偶鸡

完整word版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 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 时不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文化现象 D .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2.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 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C?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3.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Z水的喷泉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 4.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 A.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B ?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 .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來的 5.在下列现象屮,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农民生产致富 B.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C.游客在云南丽江观赏《丽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 D ?黄山秀美的自然风光 6?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_________ 文化。 A.社区 B. 都市C ?校园 D ?民族 7.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人们将愈来 愈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将大踏步地进人市场,经济性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基本性质之一。这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 A.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的特点更加突出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卷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分,共分)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①②.①④.②③ .③④ .年月西沙群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巡查和执法督察工作已结束,考古人员新发现水下文化遗产处。我国之所以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 .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是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自利玛窦把《四书》翻译成拉丁文,至今的多年间,中国几乎所有的文史经典都被翻译成了各国文字,成为全人类的财富。同时,中国也翻译出版了大量国外书籍。这说明( ) ①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②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渐趋融合 ③不同民族文化有差异,但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①②.②③.①③ .③④ .年月,在中德对话论坛上,论坛中方主席徐匡迪表示,中德对话论坛是两国非官方高级别论坛。论坛成立七年来,议题涵盖了中德关系的方方面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为促进中德关系的深入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①中德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色彩②中德文化差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中德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能促进中德文化的繁荣发展④中德文化交流是中德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①③.①④.②③ .②④ .曾获世界杂技界最高荣誉“金小丑奖”的山东杂技《蹬人》在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演出,向世界展示东方杂技的精彩魅力,得到了观众的尊重与喝彩。这一活动表明( ) ①文化交流能提升文化竞争力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尊重和认同各国文化促进共同发展 .①③.②④ .①② .③④ .年巴塞罗那游泳世锦赛于月日至月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进行。在世锦赛期间,很多商家都适时地推出了各类展现西班牙传统文化的体育纪念品,深受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这同时也让西班牙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西班牙体育纪念品的热卖说明( ) ①商品交换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④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①③ .②④ .①④ .②③ .目前,中国进口的国外电视剧中,来自东盟国家的作品约占,每年有大量东盟国家的演艺人员来华参与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制作,东盟各国也成为中国电视作品的重要市场。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华文媒体也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这充分说明( )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电视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唯一手段.中国与东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20XX年月日,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暨年度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在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隆重举行。来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二)一.选择题 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 化现象无时不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文化现象D.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2.庐ft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ft”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C.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3.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 4.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 A.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B.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来的 5.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农民生产致富 B.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C.游客在云南丽江观赏《丽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D.黄ft秀美的自然风光 6.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文化。 A.社区 B.都市C.校园D.民族 7.21 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人们将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将大踏步地进人市场,经济性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基本性质之一。这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A.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的特点更加突出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C.文化将逐渐取代经济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客观题检测卷+答案及部分解析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客观题检测卷+答案及部分解析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石狮八中2013—2014学年第一期入团积极分子结业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 1.目脑纵歌即目脑节。“目脑纵歌”,景颇语音,意为“大伙跳舞”,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庆祝目脑节是( ) ①景颇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景颇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④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近年来,一些文艺创作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创作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表现之一是以偶然性、模糊性、荒诞性去解构历史,随心所欲地胡编乱造,戏说风盛行,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描绘成一笔糊涂账。这种倾向属于( ) ①守旧主义②封闭主义 ③民族虚无主义④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

莫言、篮球巨星姚明等十位个人与孔子学院总部一个集体获此殊荣。这是目前国内最高规格的文化盛事,更是一场汇集了全球华人文化精英的文化盛典。此举( ) A.有利于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 B.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 C.有利于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D.反映了中华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12.作为中外交流的港湾,香港人创造了一大批中英混用词汇,“hold住”就是其中一个。“hold住”是指面对各种状况都要控制把持住,坚持,要充满自信,从容应对。该词语2008年就开始出现,2011年随一档节目而爆红网络,成为新的流行词汇。以上材料体现了( ) ①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来源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有重要作用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我国福建、台湾两地闹元宵的风俗礼节一脉相承、大致相同,都是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的习俗。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