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可爱的榆林 9、10 教学案

四年级可爱的榆林 9、10 教学案

四年级可爱的榆林 9、10 教学案
四年级可爱的榆林 9、10 教学案

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年级四班级课题9、灯影古城

主备教师任彩霞上课教师备课时间6月4日学

习目标1、了解榆林、米脂、府谷、吴堡古城;

2、培养学生对古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赞誉。

古城蕴含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图片

图文结合,自悟。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印象中的古城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1、榆林古城:

(1)地理位置:东依驼峰山,西临榆溪河,南带榆阳水,北镇红石峡。

(2)特点:南北长东西短,呈长方形,土墙。

(3)景观:“四寺夹一庙”(戴兴寺、关帝庙、洪济寺、青云寺)、“六楼奇街”(文昌阁、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

2、米脂古城:

(1)历史简介: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

(2)结构:主要以东大街、北大街为主骨架其他巷道呈不规则网状分布于大街两侧,形状保存基本完好。

(3)景观:窑洞(以四合院为特色,面积达2平方千米,皆依山就势而筑,庭院布局奇巧,工艺精湛。)

3、府谷古城:

(1)地理位置:黄河西岸海拔一千多米之上的一座石山之巅,依山临河,巍峨险峻,远望城郭,东临黄河,南为悬崖,西为巉岩,北若虎颈。

(2)景观:古城三绝:城墙、孔庙、书院。

4、吴堡古城:

(1)历史简介

(2)特点:石头垒就,简陋朴素。

(3)景观:窑洞

(4)思考:从吴堡古城的建筑材料出发,为什么吴堡古城能够保存得如此完整?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能让更多的古城保存下来吗?

四、小结

这些古城的遗迹,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人民的高超的建筑水平,古老的文化更加蕴含着人们对榆林的热爱之情,也渗透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课堂延伸从榆林看世界

欣赏更多的古城:凤凰古城、庞贝古城、帕尔米拉古城……

板书设计9、灯影古城

榆林

府谷

吴堡

米脂

教后反思

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年级四班级课题10、幸福榆林家乡的市场主备教师任彩霞上课教师备课时间2月24日学

习目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榆林人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榆林市场日益繁荣。学习家乡市场的多姿多彩,感受家乡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市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优点,又有哪些隐患。

学生课前观察身边都有哪些市场,想想这些市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感受身边的市场文化。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质疑:市场是什么?你们都见过哪些市场?它们有什么作用?(学生各抒己见)

二、板题示标

三、自学指导

走进榆林的商场、超市、酒店、饭馆、便利店和集贸市场,生活物品琳琅满目,生活服务温暖贴心。同时,繁荣的市场也促进了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下来,我们一起来感受榆林市场----家乡市场给我们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1、服装市场:琳琅满目,种类多样;保暖性、时尚性、功能性、品牌性……满足各种需求。

2、饮食市场:农贸市场和早夜市;放心早餐……更加注重饮食结构和营养;传统风味与外来美食相互融合。

3、购物市场:便利,普及;有综合性的百货商场,又有便利店和农贸市场。

4、家电市场:网络服务贴心;送货到家贴心……

(大型商场、超市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从高档时装、高档家电,到普通的电子产品、各类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应有尽有。)

5、思考:你和父母都去过哪些大型超市?身边有哪些知名的便利超市?你知道超市购物的文明礼仪吗?

6、图书市场:榆林新华书店等许多大小不一的书店,使街上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也让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书香榆林的气氛。

7、电子商城:种类齐全,技术先进。同学们都用哪些电子产品呢?你觉得它怎么样?

课堂延伸

从榆林看世界

榆林市场让我们感受到了榆林人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下来我们一起逛逛其他地方的市场。

1、义乌中国小商品城

2、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迪拜购物中心(世界上最大的室内黄金市场)

3、美国“旧金山地下市场”

板书设计10、幸福榆林家乡的市场

服装

饮食

购物

电子商城

图书

教后反思

《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设计 定边县第二小学杨海莲 第一课淳朴的榆林 教材分析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地道道的榆林人的性格特质,了解古代的和现代的榆林名人,将榆林人优秀特质传承下去。 2.学生能够独立总结榆林人的特质并互相交流名人故事。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地地道道的榆林人的性格特质,了解古代的和现代的榆林名人,将榆林人优秀特质传承下去。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独立总结榆林人的特质并互相交流名人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榆林人,你知道有哪些榆林人自己的节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插图:正在欣赏秧歌表演的榆林人,米脂婆姨扭秧歌。) 二、探索交流 1.榆林人爱过节,且有很多讲究,你们知道哪些?小组交流汇报。正月初一大拜年,初五送穷鬼、迎财神,初六小年,初七“人情”,十二老鼠嫁女,十五元宵节。到了元宵这一天,喜庆活动到了最高潮、闹秧歌、转九曲、观灯、垒火塔塔、放焰火,锣鼓鞭炮、哨呐秧歌,到处是火树银花,欢声笑语,红火热闹。正月十六“燎百病”,家家户户在院里燃火堆,燎衣物,大人小孩跳跃火堆,祈求吉祥。二月二

三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1)

神木县第十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三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材分析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榆林、认识榆林,发现榆林之美。 2.了解陕北人传统服饰的特点及功能,观察榆林的各种树木,欣赏绥德石刻,收集榆林民间故事和榆林小曲等。 3.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榆林的历史、文化、社会、自然、科技、非物质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4.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5.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

课的地方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地方特点。 6.学会观察事物的多种方法,形成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代的是三年级1、2班学生的《可爱的榆林》,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聪明可爱,课堂上表现的也很积极,和他们相处我也很开心。但是探明依赖性强,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差异。每个班都有个别学生存在先天智力障碍,自制力差,我将有针对性对他们多一些关爱和帮助,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我的帮扶下发现榆林之美,热爱家乡,为孩子们一生了解家乡榆林奠定基础。 四、教学方法 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的高效性。 在课堂上注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用普通话说说,让学生呢个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重视学法指导提倡学法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配额月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五、检测和评价的方法与手段 1.课堂教学中一个关键是充分了解学情,由实际调控教学内容,使全体学生能有效的进行学习。 2.检测内容注重基础,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3.评价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建立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六、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年级上册可爱的榆林全册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上册可 爱的榆林教案 第一课多彩榆林 课程目标: 1、寻找能够代表榆林色彩的物品和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交流和辩论等形式,了解多彩榆林的变化 和发展。 3、拓展讨论榆林还有哪些颜色,举例说明,激发学生热爱榆林、 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调查、访问、交流和辩论等形式,了解多彩榆林的变化和发 展。 教学难点 讨论拓展榆林还有哪些颜色,举例说明,激发学生热爱榆林、建 设家乡的情感。 教具准备 榆林的实景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浏览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级有关家乡的图

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出示榆林风光务图和物产图) 2、说说观后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今天,就让我来学习第一课《多彩榆林》,一起去了解家乡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地方吧。 4、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学习了解红色榆林的基本内容。 1、学生畅谈对红色榆林的理解。(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简介榆林革命历史。 榆林是革命老区,1923年初,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传播到榆林;1924年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央党组织,1934年建立了县级苏维埃政权;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2万多榆林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过渡:是啊,我们的家乡榆林如此美,我们能生活在这么一片富饶的土地上,让我们一起具体的认识我们的家乡吧。 三、学习了解黑色榆林的基本内容。 1、学生畅谈对黑色榆林的理解。(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简介榆林丰富的矿产资源。 榆林有54%的地哉域含煤,预测储量占全国储量的五分之一,居全世界七大煤田之首,榆林的煤具有低硫,低磷,低灰的特点,并且发热量高,是理想的环保用煤。 榆林还有黑色的金子一一石油,绿色的能源一一天然气,榆林石油储 量有3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四、阅读教材进步感受文本。

三下可爱的榆林教案

《可爱的榆林》教案 年级:三年级(下) 备课教师:张如梅 2015.3

第一课发现榆林之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自然之美 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和榆林境内的黄河水系,构成了榆林的骨骼和血脉,也早就了榆林的自然之美。 师:看书中图片,认识这些自然美景,并说说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阅读知识链接《黄土高原》看看文中的黄土高原和我们亲眼见到的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 二、人文之美 榆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黄土文化、游牧文化、边塞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在这里交织相融。陕北民歌、信天游、秧歌、

说书、道情、剪纸、石雕、木雕、泥塑、织毯等民间艺术在这里传承发展。 师:看书中图片认识掩埋不了的风景——统万城遗址;绥德的摩崖石刻;榆林四合院;米脂姜氏庄园。 生:自由观看。 师:带着问题看书,欣赏人文景观和欣赏自然景观,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都市之美 榆林的市区、县城,街道两边郁郁葱葱的大树,为人门当去夏日的烈阳,公路绿化带、广场绿地、花坛中的小花小草让人赏心悦目。这被花草树木覆盖的黄土地,就像穿上了一件彩衣,一下子生动活泼起来,整个榆林也变的美丽而充满生机。 二、从榆林看世界

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绥德第一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年级四班级 3 课题1、多彩榆林主备教师上课教师备课时间8月24日学 习目标1、了解榆林所处位置; 2、欣赏多彩榆林,感悟红色阵地; 重 点 难 点 红色榆林,文化韵味浓郁,让学生感悟红色革命阵地,深刻的了解榆林红色文化。课 前准备搜集榆林地图; 询问同学或长辈,有关榆林的红色故事。 学 法 指 导 观看图片,了解榆林。 导学过程 一、展示榆林地图 1、请同学在地图上找出榆林所在地; 2、想想榆林都包括哪些县; 3、你对榆林了解有多少。 二、革命圣地-——红色榆林 1、请同学们仔细看插图,说说红色榆林的红色标志是什么?(大红枣、红腰鼓) 2、老师讲述红色故事,学生注意倾听红色阵地,并说出榆林的红色阵地有哪些?(小河革命旧址、袁家沟、杨家沟、神权堡) 三、能源新都——黑色榆林 1、了解世界七大煤田(榆林神府煤田、俄罗斯的盾巴斯煤田和库兹巴斯煤田、德国的鲁尔煤田、美国的波德河煤田和阿拉契亚煤田、波兰的西里西亚煤田。) 2、请同学们观看插图,看看煤田是什么样子,你见过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3、你知道榆林地区的能源有多少?(神府煤田、延长石油集团公司榆林炼油厂、西气东输路线--天然气、锦界国华电厂。) 四、生态新都——绿色榆林 1、榆林绿色生态你了解有多少; 2、你看到榆林的生态怎么样,大胆的说一说。 3、小组之间讨论:你能为生态榆林做多少? 五、小结

课 堂 延 伸 你能说说榆林还有哪些其他颜色呢? 板书设计多彩榆林红色榆林黑色榆林绿色榆林 教后反思

大保当小学可爱的榆林教学案 年级四班级 3 课题2、美丽的秧歌场图主备教师上课教师备课时间8月29日 学习目标1、简单的了解秧歌的悠久历史; 2、初步了解什么是秧歌场图; 3、观看插图,欣赏榆林秧歌的欣悦与激情; 4、秧歌场图与“方胜”“盘长”的简单概念。 重 点 难 点 方胜、盘长与秧歌场图的精彩瞬间。 课 前 准 备 搜集身边你说知道的秧歌场图。 学 法 指 导 学会联系生活实际,观察身边具有特色的民间风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导学过程 一、视频观看激烈、热闹的秧歌。 二、学习秧歌场图的概念。 秧歌场图:在伞头的带领下,秧歌队伍利用扭、摆、走、跳、转的形式走出各种图案,这种图案就叫秧歌场图。 三、什么是秧歌伞头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秧歌队伍中的人员,发现那一个人是伞头?小组交流讨论,伞头的作用是什么? 四、秧歌中的吉祥 1、学生观察课本21页的插图,你发现了什么?(方胜、盘长、十二莲灯、双葫芦等图案都是象征着吉祥。) 2、学生阅读资料链接,了解方胜与盘长。 3、秧歌场图中的角子。

五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1)

五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材分析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美丽的榆林。 2、了解榆林特产马铃薯,谈谈自己对它的认识。 3、对榆林金秋的了解。 4、认识榆林特产糜子,说说它能做成那些美食。

5、了解榆林的美景以及风俗。 6、说说毛主席在美丽榆林的故事。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一班有学生52人,其中女生24人,男生28人。通过几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地方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家乡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艺术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地方课程浓厚、持久的兴趣,艺术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地方课程无所谓,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地方课程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艺术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进度 本教材共11课,每课分3课时。 第一课大美的榆林四季-----------------------3课时 第二课马铃薯的新美食主义-------------------3课时 第三课金秋扬扬-----------------------------3课时 第四课糜子做成美味的糕---------------------3课时 第五课钟爱“桃花水”-----------------------3课时 第六课打起横山老腰鼓-----------------------3课时 第七课生活在变,“年”未变------------------3课时 第八课燕燕雀雀,捏面塑---------------------3课时 第九课毛主席在榆林的小故事-----------------3课时 第十课装饰剪纸—窗花-----------------------3课时 第十一课幸福榆林·不一样的校园生活-----------3课时 五、教学内容检测及评价

可爱的榆林教案

第一课发现榆林之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自然之美 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和榆林境内的黄河水系,构成了榆林的骨骼和血脉,也早就了榆林的自然之美。 师:看书中图片,认识这些自然美景,并说说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阅读知识链接《黄土高原》看看文中的黄土高原和我们亲眼见到的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 二、人文之美

榆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黄土文化、游牧文化、边塞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在这里交织相融。陕北民歌、信天游、秧歌、说书、道情、剪纸、石雕、木雕、泥塑、织毯等民间艺术在这里传承发展。 师:看书中图片认识掩埋不了的风景——统万城遗址;绥德的摩崖石刻;榆林四合院;米脂姜氏庄园。 生:自由观看。 师:带着问题看书,欣赏人文景观和欣赏自然景观,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都市之美 榆林的市区、县城,街道两边郁郁葱葱的大树,为人门当去夏日的烈阳,公路绿化带、广场绿地、花坛中的小花小草让人赏心悦目。这被花草树木覆盖的黄土地,就像穿上了一件彩衣,一下子生动活泼起来,整个榆林也变的美丽而充满生机。 二、从榆林看世界 师:榆林的美景数不胜数,世界上的美景那就更多了,只要我们用心去欣赏,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接下来,我们一起环游世界,欣赏各地的美景。 三、我会这样做

三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三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计划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材分析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榆林、认识榆林,说说榆林人的性格特征。 2、了解榆林的四合院,在寻求古建筑保护与百姓生活的平衡点,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 3、了解榆林因地制宜的窑洞,能谈谈自己对窑洞的认识。

4、认识“大漠明珠”红碱淖,使学生明白要保护自然资源。 5、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 6、通过认识榆林土豆,学习他们的土豆精神。 7、了解陕北的名人名事以及各种民俗活动。 三、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4、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5、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6、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7、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别意识。 8、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教学进度 本教材共10课,每课分两课时。 第一课我家在榆林-----------------------2课时 第二课筑巢红碱淖的遗鸥 ----------------2课时 第三课千姿百态的窗棂图案 -------------2课时 第四课黄土高原上的彩花花 --------------2课时 第五课古老的摩崖石刻 --------------2课时 第六课枣香人家的红枣情-----------------2课时 第七课榆林人的唢呐音乐 ---------------2课时

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 (1)

三(1)班地校课程教案 刘国清 《可爱的榆林》作为一门综合性地方课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别确立课程目标。3—4年级,学会观察事物的多种方法,形成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榆林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习俗,增强学生热爱榆林,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教学要求及建议: 1、《可爱的榆林》课程由各年级品德教师担任。 2、该课程的学习方式主要以探究实践的方式进行,探究与实践活动以谈、论、讲、做为主。 3、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有意义的、生动活泼的行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尝试探究等,拓展课程的范围。 第一课发现榆林之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自然之美 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和榆林境内的黄河水系,构成了榆林的骨骼和血脉,也早就了榆林的自然之美。师:看书中图片,认识这些自然美景,并说说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生:学生自由

发表意见。师:阅读知识链接《黄土高原》看看文中的黄土高原和我们亲眼见到的一样吗?生:畅所欲言。 二、人文之美 榆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黄土文化、游牧文化、边塞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在这里交织相融。陕北民歌、信天游、秧歌、说书、道情、剪纸、石雕、木雕、泥塑、织毯等民间艺术在这里传承发展。师:看书中图片认识掩埋不了的风景——统万城遗址;绥德的摩崖石刻;榆林四合院;米脂姜氏庄园。生:自由观看。师:带着问题看书,欣赏人文景观和欣赏自然景观,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都市之美 榆林的市区、县城,街道两边郁郁葱葱的大树,为人门当去夏日的烈阳,公路绿化带、广场绿地、花坛中的小花小草让人赏心悦目。这被花草树木覆盖的黄土地,就像穿上了一件彩衣,一下子生动活泼起来,整个榆林也变的美丽而充满生机。 二、从榆林看世界 师:榆林的美景数不胜数,世界上的美景那就更多了,只要我们用心去欣赏,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接下来,我们一起环游世界,欣赏各地的美景。

三年级可爱的榆林教案

学期教学内容安排表第1---2周 第一课 我家在榆林(2课时) 第二课 筑巢红碱淖的遗鸥(2课时) 第3---4周 第三课 千姿百态的窗棂图案(2课时) 第四课 黄土高原上的彩花花(2课时) 第5---6周 第五课 古老的摩崖石刻(2课时) 第六课 枣乡人家的红枣情(2课时) 第8---9周 第七课 榆林人的唢呐音乐(2课时) 第八课 定边皮影道情曲(2课时) 第10---11周 第九课 杨家沟的红色记忆(2课时) 第十课 幸福榆林·广场上的笑脸(2课时)

第一课我家在榆林 课程目标: 1、学习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的为家乡现积出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未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教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 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汇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如何辨证地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何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 教具准备 榆林的形象图片、中国地图、陕西地图、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看图片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多媒体出示榆林各处的风光图) 2、说说这些图片都是哪里?这里曾经给你留下那些深刻的印象? 3、今天,就让我来学习第一课《我家在榆林》,一起去了解家乡的地理地貌及家乡引以自豪的地方吧。 4、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学习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况。 1、学生畅谈对家乡榆林的了解。(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简介榆林概况。(从地理位置、经济、交通、名胜古迹几方面进行总结。)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全市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 0.7℃,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为-24℃,年降水量412.4毫米。自然灾害多,有旱、霜、风、雹等。 河流:黄河沿榆林市东边直流而下,境内主要河流是黄河支流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和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等。长城以北有200多个内陆湖泊,其中最大的红碱淖海子面积6667公顷,储水6亿立方米,为陕西最大的内陆湖。 矿藏: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高岭土、铝土、石灰岩、石英砂等。全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8大类48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6万亿元以上。特别是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储量大,质量好,开发前景远大。 过渡:是啊,我们的家乡榆林如此美,我们能生活在这

可爱的榆林地方校本教材

第一课时我家在 备课人:宗鑫 一.课程目标: 1、学习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的为家乡现积出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未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教学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汇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2.如何辨证地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何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 三. 教具准备 的形象图片、中国地图、地图、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看图片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多媒体出示各处的风光图) 2、说说这些图片都是哪里?这里曾经给你留下那些深刻的印象? 3、今天,就让我来学习第一课《我家在》,一起去了解家乡的地理地貌及家乡引以自豪的地方吧。 4、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学习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况。 1、学生畅谈对家乡的了解。(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简介概况。(从地理位置、经济、交通、名胜古迹几方面进行总结。) 三、阅读教材进步感受文本。 1、学生自由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知识。 2、谈学习收获。 3、知道了家乡的地理概况,能说说和那些省相邻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 四、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回去在家里将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和父母交流。 3、搜集自己的信息,并找找自己所在的县区有

第二课时我家在 备课人:宗鑫 一、谈话复习引入新课。 1、请小导游简介地貌。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的一区十一县。 1、引语:全市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那你们知道的一区十一县都有哪些呢? 2、在地图上动手找找。 3、交流资料。说说自己家在哪个区县吗?在课本第3页用小旗子标画出来。 4、拓展学习:你知道你家的地址吗?在什么时候我们需要用到自己的家庭住址? 三、我为家乡自豪谈谈家乡有名的历史古迹。 1、引语:市人杰地灵,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居多,属旅游宝地。能说说都有哪些历史古迹吗? 2、学生介绍自己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3、多媒体出示图片:无定河湿地、道教圣地白云山、大漠明珠红碱淖、吴堡古城、自成行宫、统万城遗址、星明楼、镇北台、白玉山风光、鱼河峁、寺雄姿、家沟革命纪念馆。 4、说说家乡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美景令你自豪? 学生边述说,边记录完成第9页图表。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学期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课程的目的所在。 教材内容分析 《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家乡的历史、文化、特产、以及家乡的非物质文化等等都了解的还不是很多,地方教材《可爱的榆林》的开设将满足孩子们这一方面的渴望,同时在教学中也解除了难题。面对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依据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唤醒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使命感、责任感。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欣赏家乡民俗的同时,领会到家乡人团结一心、奋斗进取的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榆林、认识榆林,说说榆林人红色革命事迹。 2.了解榆林的文化遗址,在寻求古建筑保护与百姓生活的平衡点,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 3.了解榆林因地制宜的窑洞,能谈谈自己对窑洞的认识。 4.认识无定河,使学生明白要保护自然资源。 5.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天游。 6.通过认识和了解榆林的矿产资源。 7.了解陕北的名人名事以及各种民俗活动。

三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班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安全课程、心理健康课程、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教育等地方性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为他们高兴,现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心理健康课程、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教育等课程的知识都掌握不少,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古诗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3.认识一些文学巨匠,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4.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5.熟识中国传统文化,体会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6.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二)安全教育: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安全行为规范》等等为主要内容,进行探索与实践,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式。 (三)环保教育: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五)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下学期我会收进科学的教学模式,及时的解决本学期的问题,我们会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六)继续进行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教育,通过教育,学生们掌握了预防氟中毒的方法,并通过学生对家庭、对社会进行宣传。 总之,在本学期的可爱的榆林课程中,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固定的内容,加之自己经验不足,使学生学习较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克服这些困难,争取更好的效果。

可爱的榆林地方校本教材汇总

第一课时我家在榆林 备课人:宗鑫 一.课程目标: 1、学习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的为家乡现积出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未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教学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汇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2.如何辨证地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何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 三. 教具准备 榆林的形象图片、中国地图、陕西地图、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看图片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多媒体出示榆林各处的风光图) 2、说说这些图片都是哪里?这里曾经给你留下那些深刻的印象? 3、今天,就让我来学习第一课《我家在榆林》,一起去了解家乡的地理地貌及家乡引以自豪的地方吧。 4、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学习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况。 1、学生畅谈对家乡榆林的了解。(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简介榆林概况。(从地理位置、经济、交通、名胜古迹几方面进行总结。) 三、阅读教材进步感受文本。 1、学生自由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知识。 2、谈学习收获。 3、知道了家乡的地理概况,能说说榆林和那些省相邻吗?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 四、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回去在家里将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和父母交流。 3、搜集自己的信息,并找找自己所在的县区有

第二课时我家在榆林 备课人:宗鑫 一、谈话复习引入新课。 1、请小导游简介榆林地貌。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榆林的一区十一县。 1、引语:全市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356万,辖1区11县222个乡镇。那你们知道榆林的一区十一县都有哪些呢? 2、在陕西地图上动手找找。 3、交流资料。说说自己家在哪个区县吗?在课本第3页用小旗子标画出来。 4、拓展学习:你知道你家的地址吗?在什么时候我们需要用到自己的家庭住址? 三、我为家乡自豪谈谈家乡有名的历史古迹。 1、引语:榆林市人杰地灵,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居多,属旅游 宝地。能说说榆林都有哪些历史古迹吗? 2、学生介绍自己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3、多媒体出示图片:无定河湿地、道教圣地白云山、大漠明珠红碱淖、吴堡古城、李自成行宫、统万城遗址、星明楼、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总结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可爱的榆林》 教学总结 朱志华 本学年度,由我承担六年级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育教学工作,现对我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首先,在这一学期教育教学任务中,我认真对待这门课程的教学,开学初时,对教材进行了反复多次的研读,并及时制定了教学进度计划。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我区的风土人情特点,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在教学中,结合本校教学实际,用本地或身边的地理概况、发展变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更热爱自己的家乡。用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操。 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迅速崛起。如何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与课程目标有机结合,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我主要在课前安排学生先自己了解每课的知识,先激发他们的兴趣,有了兴趣,然后自己搜集自己所知道的资料,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堂展示出来。 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我学习的积累,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尝试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积累经验的同时也不

断反思自己,寻找一些更适合学生,更适合地方教材的教学方法。把教材中的素材与生活紧密联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体会家乡的美。 不管是什么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我觉得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还可以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们的地方课程自然少不了,比如有一课是《千姿百态的窗棂图案》,讲的就是榆林传统的剪纸艺术,这就需要学生动手来剪,所以我安排学生每人剪几个图案,在课堂上,学生展示出了自己各种各样的剪纸,有的学生甚至直接在课堂上开始表演。这一课下来,我觉得学生不仅对剪纸有了了解,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们对我们本地的传统手艺更加喜欢,相信他们能把这些很好的传承下去。 由于我们的地方课程开设时间并不长,我也是刚刚接触,可以说是处于教学的探索期,自然有很多的不足,有很多需要探究、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让学生能在这门课程中感受到榆林的可爱和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及传承本土文化。 2016.12.28

四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总结

神木县第十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可爱的榆林教学总结 贾海军 我校的地方课程教材是《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的与学生合作完成了本科目的教学任务。 本册地方课程内容丰富。有榆林各地的风土人情,也有传统文化教学。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榆林。在《可爱的榆林》里,我们会感悟到地方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榆林民歌的的荡气回肠。在“名人长廊”里,我们会看到,在榆林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榆林人曾经活的多么大气,多么苦难,多么圣洁!他们的人格是多么高尚!在“名胜佳境”里,我们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榆林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可爱的榆林》里,我们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榆林的民族艺术新时代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关系到我们榆林人的生存。 我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努力,现总结如下: 一,熟悉教材,自绘地图。 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对本地的情况一定要熟悉。我让学生自绘榆林地图。 二,结合专题教材,专门开设创建文明神木教育课。广泛向学生宣传并让学生向其他学生宣传,最终目的还是让广大市民将文明践行在日常生活中,让同学们切身感受着身边日益浓厚的创建氛围,将所

见所闻落实到行动中去,使创建工作真正能引导学生改变陈规陋习,树立良好风尚。 三,利用兴趣小组进行,开展我爱榆林的知识竞赛。榆林的风景美丽而独特,古老的镇北台,文化气息很浓的红石峡,风光自然优美的红碱淖,是每个榆林人的骄傲,也是游玩度假的好地方。我给学生出了结合榆林十二县各自的特色的竞赛题,激发学生了解和热爱家乡的兴趣。 总之,学习地方与学校这门课程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也要开拓创新,不断摸索属于我们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我们一直在努力。希望假以时日,能够成功。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案

六年级《可爱的榆林》教案 第一课淳朴的榆林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榆林人杰地灵,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资源优势,榆林迅速崛起。将这些鲜活的,学生可感知的课程资源传授给学生,是本教材的目的所在。《可爱的榆林》地方课程,立足本地区课程资源,以学生审美、认知、实践、创造能力的综合发展为课程目标,充分利用榆林市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本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创造,是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地道道的榆林人的性格特质,了解古代的和现代的榆林名人,将榆林人优秀特质传承下去。 2、学生能够独立总结榆林人的特质并互相交流名人故事。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地地道道的榆林人的性格特质,了解古代的和现代的榆林名人,将榆林人优秀特质传承下去。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独立总结榆林人的特质并互相交流名人故事。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讨论交流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榆林人,你觉得榆林人的性格有哪些性格特质呢?

你知道哪些榆林人自己的节日?这与榆林人的生活环境有哪些联系呢?(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插图:正在欣赏秧歌表演的榆林人,米脂婆姨扭秧歌。) 1、榆林人爱过节,且有很多讲究,虽有一些迷信色彩,但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祝福和追求美好的生活。正月初一大拜年,初五送穷鬼、迎财神,初六小年,初七“人情”,十二老鼠嫁女,十五元宵节。到了元宵这一天,喜庆活动到了最高潮、闹秧歌、转九曲、观灯、垒火塔塔、放焰火,锣鼓鞭炮、哨呐秧歌,到处是火树银花,欢声笑语,红火热闹。正月十六“燎百病”,家家户户在院里燃火堆,燎衣物,大人小孩跳跃火堆,祈求吉祥。二月二龙抬头,早上吃龙眼窝窝,室食清明吃“摊黄”。北部各县用面捏成青蛙、蛇、鱼、雀等动物,寓意万物复苏。五月端五吃棕子,门前插艾叶、菖蒲避邪。 2、六月六,新麦登场,农家尝新。七月十五中元节,农人携瓜果上坟,五更在地里选择庄稼长得最好的地块悬黄白纸幡,预示丰收。八月十五中秋节,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瓜果。九月九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十一月冬至熬猪羊骨头叫“熬冬”。腊月初八,吃焖饭称为腊八粥。腊月二十三送灶君,旧时用糖粘灶君牌位,以盼望灶君大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三过后,人们就开始筹备年货,忙碌地准备过年了。年三十除夕,早饭后祭祖上坟,回来后贴对联,挂红灯、垒火塔塔、点长夜灯、合家欢乐吃年夜饭守岁,给小孩枕下放压岁钱。 3、榆林人的性格如同毛乌素沙漠俯拾皆是的沙柳条,既能入得灶台,烧火做饭;深加工以后,又能编织成形状各异的筐,能盛五谷杂粮;还能作为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供人品鉴。 4、榆林人的性格如同塞上随处可见的白杨和柳树,白杨是高大挺拔的卫士,柳树是温柔体贴的护士;白杨是豪情大气、刚直不阿的男人,柳树是柔韧缠绵、婉约细腻的女子。曲直相扶,刚柔相衬,粗犷相依细腻,峻傲相伴多情。 5、榆林人的性格融合了草原游牧文化和黄土农耕文化大包容的精气神:粗旷豪放、热情率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 二、分小组交流,有关于榆林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 1、榆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以来英贤辈出,人才济济。在历史上做

可爱的榆林教案

教案 科目:可爱的榆林 年级:三年级 姓名: 课程分析 课程目标 《可爱的榆林》作为一门综合性地方课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别确立课程目标。 3—4年级,学会观察事物的多种方法,形成发现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榆林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习俗,增强学生热爱榆林,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教学要求及建议: 1、《可爱的榆林》课程由各年级品德教师担任。 2、该课程的学习方式主要以探究实践的方式进行,探究与实践活动以谈、论、讲、做为主。 3、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有意义的、生动活泼的行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尝试探究等,拓展课程的范围。

第一课发现榆林之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自然之美 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和榆林境内的黄河水系,构成了榆林的骨骼和血脉,也早就了榆林的自然之美。 师:看书中图片,认识这些自然美景,并说说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阅读知识链接《黄土高原》看看文中的黄土高原和我们亲眼见到的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 二、人文之美

榆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黄土文化、游牧文化、边塞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在这里交织相融。陕北民歌、信天游、秧歌、说书、道情、剪纸、石雕、木雕、泥塑、织毯等民间艺术在这里传承发展。 师:看书中图片认识掩埋不了的风景——统万城遗址;绥德的摩崖石刻;榆林四合院;米脂姜氏庄园。 生:自由观看。 师:带着问题看书,欣赏人文景观和欣赏自然景观,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和发现我们的家乡——榆林的美景。其中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都市之美,并可以从榆林看到世界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发现榆林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生不能亲眼看到和身临其境的体会榆林各地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都市之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