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音乐人教九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游击队歌》教案

音乐人教九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游击队歌》教案

音乐人教九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游击队歌》教案
音乐人教九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游击队歌》教案

《游击队歌》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内涵,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

2、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歌曲。教学准备:

1、钢琴、录音机、多媒体、部分打击乐器、纸、彩笔、教具(大刀、步枪、红缨枪)。

2、预习贺绿汀的生平及主要作品的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

1、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平原游击队》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2、师:很好,在抗日战争初期都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生: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等.

3、师:同学们对我国这段历史掌握得非常好。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资源,肆意蹂躏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但是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反映这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新课教学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2、观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版本的《游击队歌》(合唱)(整体感受)。

要求: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思考歌曲描述了怎样的一个音乐场景。学生可结合所了解的历史,谈谈歌曲的时代背景,游击队员的作战方式,学生眼中的抗日战争。

3、聆听男声四重唱版本的《游击队歌》。

要求: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节奏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4、学唱歌曲

(1)视唱曲谱。

教师完整视唱全曲。(轻声、慢速、划拍视唱)

学生随教师模唱。(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唱出来。)跟不上的同学可以用“啦啦啦”来唱。

(2)填唱歌词。

学生随歌曲录音,试着轻声填唱歌词。

(3)随琴完整演出全曲。

(4)歌曲处理。

师:我们用怎样的演唱力度和速度才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深刻内涵?

生:(讨论)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有弹性。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可以稍微强些。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伴奏,并指挥全体学生齐唱。

5、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师:通过反复学唱歌曲,同学们对《游击队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用其他的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创作、表现歌曲?大家分组讨论,要注意与音乐的有机结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物品(纸、彩笔、部分打击乐器如小鼓和双响筒、红缨枪及步枪的模型等),大家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1)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作。

(2)学生分组展示表演。

表演组:两个同学分别拿大刀、红缨枪等模型走在青纱帐里(要按照音乐的节奏走),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打击乐器组:四名同学分别用打击乐器如小鼓、大鼓、沙锤、双响筒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演唱。

图画组:投影仪出示画面,一位同学上前讲解图画。

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方式展示和表现了歌曲,丰富多彩,都非常有个性、有创造性。请大家考虑如何把我们的创作表演跟我们学习的歌曲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呢?

6、思考并讨论

总结:把学生图画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作为背景。表演组的同学拿道具表演,其他同学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齐唱歌曲。

7、完整演唱《游击队歌》,加入学生的创造性表演。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之间可相互补充)。

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歌》的深刻内涵。我相信,这节课同学们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找到了艺术审美的自信。最后让我们再听一首反映同一时代同样内容的抗日歌曲《保卫黄河》,大家回去之后再去查找资料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内容,下节课再一起交流,好吗?

3、欣赏合唱《保卫黄河》,并穿插吉拉尔德听黄河画黄河的录像片段,让学生从中感受这首作品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让同学们对查找资料感兴趣。

4、在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最新2018年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完整版)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备课教案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 X X X|XXXX X X |)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元素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元素 【学习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59—P60,完成下列各题: 1.元素是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称。 2.在地壳中含量相对较多的元素由高到低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_____而 生物体内(包括人体)排在前三位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和 _______ 。 4.元素符号由1—2个字母组成。它们的大小写方式是 _____________ 。 5.元素符号都能表示两个意义。以元素符号Fe 为例⑴(宏观)表示 ________ ⑵(微观)表示 __________。某些符号还能表示第三个意义 (金属元素或稀有气体或固态非金属),表示该元素的单质。如Fe 还能 表示⑶ ______________ 。 6.元素周期表最初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创立,是化学史上最重大的事 件之一。在元素周期表中,横排叫做________ ,竖列叫做_________ 。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建构】

《游击队歌》音乐教案

《游击队歌》音乐教案 《游击队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弱起及弱起小节。 2、能力目标: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并能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和急吸缓呼的换气方法演唱《游击队歌》。 3、情感目标: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并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 1、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 2、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处理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1、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的精彩片段(播

放电影《地道战》主题曲),你能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2、师:在这期间,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你知道他们是哪支队伍吗? 生:——游击队。 3、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聆听体验,激情感受: 1、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歌曲描绘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生:——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2、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师: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然后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 聆听歌曲,从拍号、节奏、风格、旋律等角度探讨) 师小结:《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3、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师:歌曲的音域、力度在哪里发生了变化可以将歌曲划分为几个

九年级上册化学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1.初学元素的概念,不少学生难以理解,为此,我就创设情景给予启发,通过观察牛奶的说明书,引出世界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而物质又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引出课题元素。而后由分析构成物质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引出元素的概念。形成元素概念后,通过具体的例子从反面加深理解,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它的依据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确只要质子数相同,不论中子数或电子数是否相同的原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2.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正确掌握这一用语,对学好化学有重要的作用。和西方国家不同,他们很多元索符号和名称是相对应的,当然比较好记。我国元素的汉字名称与元素符号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只有部分译音的元素名称如钠:Na,氟:F,锰:Mn,钡:Ba,钨:W等还有些关联)。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记忆元素符号、更多的时间应放在课外。在课外制作元素符号卡片,一面写元素名称,另一面写元素符号,同学间用此卡片互相提问,并互相校正。 课堂上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元素符号的特点,归纳元素符号的书写主注意事项。同时通过观察元素偏旁的造字规律,归纳出元素的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

素的简单分类。 2、初步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并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通过比较、归纳的方法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使学生初步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特点、分类;元素符号的写法、意义。 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元素性质的理解;元素符号的书写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同学们也许知道我们的这个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如我们喝的糖水是由糖和水两种物质组成的,你们知道牛奶中含有哪些物质呢?生答: 展示:牛奶的说明书 【学生活动】观察作答。 生答: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师:钠、钙、磷分别指什么意识呢?

《游击队歌》教案

《游击队歌》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的内涵,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 2、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歌曲。教学准备: 1、钢琴、录音机、多媒体、部分打击乐器、纸、彩笔、教具(大刀、步枪、红缨枪)。 2、预习贺绿汀的生平及主要作品的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 1、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平原游击队》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2、师:很好,在抗日战争初期都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生: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等. 3、师:同学们对我国这段历史掌握得非常好。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资源,肆意蹂躏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但是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反映这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新课教学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2、观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版本的《游击队歌》(合唱)(整体感受)。 要求: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思考歌曲描述了怎样的一个音乐场景。学生可结合所了解的历史,谈谈歌曲的时代背景,游击队员的作战方式,学生眼中的抗日战争。 3、聆听男声四重唱版本的《游击队歌》。 要求: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节奏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4下-人音版四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教学设计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跳起来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内容】《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 X X X|XXXX X X |)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 2/4 拍变为 6/8 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 6/8 拍摇曳的感觉。(2)欣赏第二乐段。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 6/8 拍又转回了 2/4 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歌曲《游击队歌》

歌曲《游击队歌》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 2、能够用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演唱《游击队歌》。 3、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掌握弱起节奏的演唱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结合历史谈谈自己眼中的抗日战争。 (二) 影片片段欣赏: 《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抗战影片的片段,了解游击队的作战特点,并语言和形体动作进行表述。 (三) 学唱《游击队歌》: 1、教师范唱《游击队歌》,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节奏特点——弱起节奏。 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指导学生掌握好弱起节奏的特点,唱好弱起节奏。 2、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和基本情绪。 《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3、聆听合唱《游击队歌》,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片段。 感受演唱特点,了解部分演唱形式和表现形式:混声合唱、男声小合唱、表演唱等。 4、用轻快有力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

在演唱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按正确的发声方法,清晰均匀的吐字,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表现作品。 (四)创造活动: 请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这首歌曲的内容和特点,利用身边的响器制造各种声势,创编一种能够充分表现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演唱方法和表演形式进行表演。 (五)课后总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本课的开始,安排学生谈自己眼中的抗日战争,观看抗战影片片段,可以引起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注意,激发学生了解历史,了解相关音乐文化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体验、感受、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完整版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 教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跳起来 【教学内容】《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 X X X|XXXX X X |)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 二、作曲家简介。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六、欣赏第二乐段。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 七、欣赏第二部分1、欣赏第一乐段。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 2、欣赏第二乐段。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 3、欣赏第三部分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 八、音乐家相册。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内容: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洋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形状、音色及演奏方式。 2、通过对《那不勒斯舞曲》的欣赏,能排列出乐曲的三个乐段;知道乐曲的三个乐段都是弱拍起奏;辨别乐曲的速度。 一、激趣导课:师导:今天陶是给大家带来几位有趣的大嗓门朋友,他们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二、介绍西洋铜管乐器 1、认识形状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其中那位朋友? 2、辨别音色下面我们来聆听一下他们的歌喉。听听他们的音色各有什么特点。 三、赏析《那不勒斯舞曲》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第1课时元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元素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及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的能力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元素的概念。 难点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课件、相关图片 一、导入新课 师:水中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吗? 生:前几节课做实验时用的药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都含氧元素。 师: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师: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生: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师: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师: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师: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生: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师: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2.特点 师: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

游击队歌教案

《游击队歌》教案 和舍中学王书婷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塑造的机制、勇敢、紧张、愉快的游击战士形象。 2、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形象地歌唱,生动表现歌曲内容。 3、借助歌曲展开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引发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 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卡片 教学方法: 欣赏,模仿,视唱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入 (一)、播放影片片段(借助影片熟悉战争年代的特定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期的影片吗?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游击队歌》。)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节奏型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节奏型 X X X X X 16分音符8分音符4分音符 请同学们分别用小朋友,大人和老人走路的速度来表现这三个节奏的速度。并模仿出来。 师小结:时值越高,速度越快,16分音符的速度比8分音

符快一倍,8分音符的速度比4分音符的速度快一倍。 (二)、节奏练习 4/4 O X X |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 X X | | 三、学唱歌曲 1、认识调式、调性(F调和4/4拍的意思) 4/4拍:以4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4拍。 2、作者简介 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阳人。18岁中学毕业后任小学音乐美术教员,后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1937年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队,进行抗日宣传。1941年到苏北新四军抗日根据地,1943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从事教学和创作。1985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作有钢琴曲:《牧童短笛》、歌曲《游击队歌》和管弦乐曲《森吉德玛》等。 3、初听歌曲——《游击队歌》。 4、学唱歌谱 5、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6、老师范唱,学生跟唱 7、跟音乐完整演唱(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8、歌曲背景简介 四、课堂延伸 欣赏《游击队歌》不同版本的表演形式,加深和巩固《游击队歌》在学生心中的印象,感受歌曲的艺术。 五、课堂小结 正是中国人们智慧的结晶,高潮的作战策略,将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的领土,歌曲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重温难忘的历史岁月。 全体演唱《游击队歌》,结束本节课。 2010-4-2

最新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1课跳起来 《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 X X X|XXXX X X |)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 (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 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 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2/4拍变为6/8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 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2)欣赏第二乐段。 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6/8拍又转回了2/4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 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 (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八、音乐家相册。 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教学反思: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教案

元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 2、初步形成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观念 3、知道元素与原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了解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教学重点难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小明的爷爷腰酸背疼腿抽筋,请大家当个家庭小医生来告诉爷爷爷该服用什么药呢?教师展示几种常见的补钙药物 【提出问题】请思考:这些药物名称中的“钙”指的是什么?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环节二、初步建构元素的概念 (2)氢原子和氧原子相比不同的是什么? (3)什么是元素呢? 同学们参考课本59页的内容来复述元素的概念 【讲解】教师讲解 环节三、深入探究元素概念中的“同一类指的是哪一类” 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 氧分子和硫原子是同种元素吗? 2.钠原子和钠离子是同种元素吗?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

【教师释疑】: 同一类指的是哪一类呢?(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或者是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 所以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环节四、归纳小结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1.氧气中含有()种元素。 2.氧气由()组成 3.一个氧分子是由个氧原子构成。 4.氧气由构成 环节五、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化学观念 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变化呢?请同学们交流讨论完成课本59页的讨论【提出问题】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以过氧化氢为列分析分子、原子、元素的变化情况 【独立练习】:思考:若用某种试剂制取氧气,则这种试剂必须 具备什么条件? 环节六、轻松自学 阅读课本并了解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环节七,突破难点 讨论交流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质元素 离子 分子原子 展示讨论并综合起来 环节八、小结 板书课题3 元素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是个宏观概念 3、一类原子指的是: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和元素都不变 5、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音乐游击队歌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游击队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2、能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与他人一起背唱《游击队歌》。 3、借助歌曲展开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引发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 1、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平原游击队〉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2、师:很好,在抗日战争初期都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生: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等。 3、师:同学们对我国这段历史掌握得非常好。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资源,肆意蹂躏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但是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反映这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新课教学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2、观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版本的《游击队歌》(合唱)(整体感受)。要求: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思考歌曲描述了怎样的一个音乐场景。学生可结合所了解的历史,谈谈歌曲的时代背景,游击队员的作战方式,学生眼中的抗日战争。 3、聆听男声四重唱版本的《游击队歌》。 要求: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节奏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4、学唱歌曲。 (1)视唱曲谱。 教师完整视唱全曲。(轻声、慢速、划拍视唱) 基本节奏讲解:X XX XXX XXXX(下划线画不起,希望能明白) (2)填唱歌词。 学生随歌曲录音,试着轻声填唱歌词。 (3)教师钢伴,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4)歌曲处理。 师:我们用怎样的演唱力度和速度才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深刻内涵? 生:(讨论)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有弹性。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可以稍微强些。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伴奏,并指挥全体学生齐唱。 四、音乐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1、简介《长征组歌》背景,曲作者。 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哼唱主旋律。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通过参与、讨论和学习,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歌》的深刻内涵。我相信,这节课同学

《游击队歌》教学设计

《游击队歌》教学设计 一、课程出处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唱歌曲部分。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音乐课本下册中的第二单元的学唱歌曲部分,以“战争”为线索,意在让我们牢记先烈们为今天的美好生活浴血奋战的历史,在歌声中重温那段难忘的烽火历程。明媚的阳光辉映这碧蓝的天空,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 三、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对音乐的了解和感知能力比较弱,所以以想象的方法通过老师描述来提高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能力。因学生中大多数对简谱的认识能力不够,所以教师加大力度在简谱学唱上,并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学生。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形象地演唱《游击队歌》,生动表现歌曲内容。 过程与方法:参与聆听感受教学法,让学生在熟悉旋律之后能够完整演唱,引发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对革命歌曲《游击队歌》感兴趣,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塑造的机制、勇敢、紧张、愉快的游击战士形象。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3分钟) 1、多媒体播放红色经典电影《扑不灭的火焰》片段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借助影片熟悉战争年代的特定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2、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期的影片吗? 生:回答。 3、师: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游击队歌》。 (大屏幕展示题目《游击队歌》,学生聆听) (二)了解新歌(约12分钟) 1、师:同学们,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节奏型 X X X X X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请同学们分别用小朋友,大人和老人走路的速度来表现这三个节奏的速度,并模仿出来。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教案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教案 风景如画(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我们能从《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 力。3 ?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 4 ?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和竖笛吹奏练习。 教学内容:《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欣赏:《森林的歌声》、《荫中鸟》》教材分析: 1?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秩鸡、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 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乐曲把我们带进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 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 2?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笛子演奏家刘管乐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北方风格的梆笛曲。 它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历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颤音等奏法,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纯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歌曲为二段体. 4.歌曲《茨黎花》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教案

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间的关系。 2. 观察:表格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你有什么新发现? 3. 这些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你能总结出元素的定义吗?学生讨论:都是碳原子,他们的质 子数一样都为6,中子数不同;而 氧原子的质子数也一样为8。 学生讨论,归纳 识出发“温故而知 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为形成元素概念打下 基础。 【板书】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 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学生理解,记忆投影】2.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 的关系 学生理解,记忆。及时巩固前面的知识,使知识网络化,条理化,清晰化。 【过渡】外国人可能不 认识汉字,所以要使用统一的符号。【提问】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符号采用的是文。2.元素符号书写的原则是什么?阅读课本61页“资料”,回答:拉 丁文,一大二小。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 能力和归纳能力。 下列两组符号能组成几种元素符号:(1)H N (2)a e l g 【投影】元素符号的意义:H: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思考:C表示什么? 6C呢?学生聆听、理解。 学生思考、理解 对知识进行深化理 解。 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观看、聆听。增进对科学史的了解,体会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

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活动与探究。活动 形式的建议: 1、小组抢答竞赛; 小组交流后由代表发言 人人参与活动。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提高学 习效率,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 力。 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那些收获? 跟大家说一说。(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 价,适时纠正、补充、表扬与鼓励。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 纳小结,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培养学生的归纳、表 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的同时进行思考,辅助练习题,加以理解知识点。 八、板书设计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固态、液态、气态)、稀有气体元素

初中音乐《游击队歌》教案2

《游击队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2、能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与他人一起背唱《游击队歌》。 3、借助歌曲展开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引发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 1、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播放电影〈平原游击队〉的精彩片段),你能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2、师:很好,在抗日战争初期都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生: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等。 3、师:同学们对我国这段历史掌握得非常好。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资源,肆意蹂躏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但是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反映这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新课教学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2、观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版本的《游击队歌》(合唱)(整体感受)。 要求: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思考歌曲描述了怎样的一个音乐场景。学生可结合所了解

的历史,谈谈歌曲的时代背景,游击队员的作战方式,学生眼中的抗日战争。 3、聆听男声四重唱版本的《游击队歌》。 要求: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节奏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4、学唱歌曲。 (1)视唱曲谱。 教师完整视唱全曲。(轻声、慢速、划拍视唱) 基本节奏讲解:X XX XXX XXXX(下划线画不起,希望能明白) (2)填唱歌词。 学生随歌曲录音,试着轻声填唱歌词。 (3)教师钢伴,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4)歌曲处理。 师:我们用怎样的演唱力度和速度才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深刻内涵? 生:(讨论)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有弹性。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可以稍微强些。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伴奏,并指挥全体学生齐唱。 四、音乐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1、简介《长征组歌》背景,曲作者。 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哼唱主旋律。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通过参与、讨论和学习,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游击队歌》的深刻内涵。我相信,这节课同学们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找到了艺术审美的自信。请大家回去之后查找一下抗日战争的一些小故事和相关的音乐,下节课再一起交流,好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备注 (设计目的、时间分配 等) 《3.3.1元素》课题:讲课教师: 科目:化学课时:1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过程 与方法 (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备注 (设计目的、时间分配 等) [复习提问] 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追问] 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引入] 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板书] 第1课时:元素 [设问]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讲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板书]一、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回答]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 氧元素组成的。 列举 回答 2′ 5′ 10′ 从前面讲过的知识入手 由浅入深,易与理解

欣赏 合唱《游击队歌》

《游击队歌》教学设计 一、课题:《游击队歌》 二、授课班级: 三、授课人:孙燕 四、课时数:1课时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塑造的机智、勇敢、紧张、愉快的游击战士形象。 2、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形象地歌唱,生动表现歌曲内容。 3、借助歌曲展开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引发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 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 七、教学难点: 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八、教学方法: 教法:欣赏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欣赏法、视唱法、练习法 九、教学媒体:多媒体 十、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播放影片《铁道游击队》片段(借助影片熟悉战争年代的特定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时期的影片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影片片段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革命题材的歌曲——《游击队歌》。(二)新课教学

1、作者简介 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阳人。他有许多著名的作品,被我们所熟知的有《天涯歌女》、《嘉陵江上》、《四季歌》、钢琴曲《牧童短笛》、管弦乐曲《森吉德玛》,还有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游击队歌》。 2、认识节奏型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节奏型 X X X X X X X 4分音符8分音符16分音符 请同学们分别用老人,大人和小朋友走路的速度来表现这三个节奏的速度。并模仿出来。 生模仿 师:如果我们把时值和速度用高低快慢来区分的话,时值越高,速度越快,16分音符的速度比8分音符快一倍,8分音符的速度比4分音符的速度快一倍。 3、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游击队歌》。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听这首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播放歌曲) 生:弱起 师:非常好,这首歌曲的第一小节是弱起小节,如果乐曲从小节的若拍或弱位置开始,而且第一小节的拍型总时值不完整,就叫做不完整小节或弱起小节。我们这首歌曲的第一小节就是典型的弱起小节。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下面这一条节奏练习。 (2)节奏练习 师:这条节奏中所包括的节奏型,我们都在以前的音乐课中分开学习过,先在就请同学们特别注意我们第一小节的弱起的节奏。 4/4 OX X |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 X X | | 3、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