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夏 教案

夏 教案

夏 教案
夏 教案

“361课堂模式”导学案

一、课题名称:1、夏

二、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

味富有魅力的语言,了解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

动者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第一段。

三、重、难点:目标2、3

四、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夏天图片或影像资料。学生课前阅读描写夏天的书籍。

五、导学过程:

(一)尝试体验

(1)激趣引入:

个性批注:

1、出示夏天图片,包括江南水乡、苍茫塞外、黄河流域的夏日图片,请学

生辨析哪一幅图片是本课描写的夏日情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自主学习:

1、人们爱吟诵春花秋月,冬雪的洁白也为人们称道,夏天却极少被提及。

一说到夏天,人们总会想到骄阳似火,

提出不明白的字词或不理解的问题。

2、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3、用横线勾出文章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

(二)导学体验

(1)展示交流:

1、文章从几方面赞美了夏?自由朗读课文,

2、感受夏天的气氛。

(1)夏天的气氛热烈得像什么?作者把“夏季、绿草、树林带”各比作什么?

在这沸腾的夏季、密密的绿草、茂盛的树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2)这一声声蝉鸣真是那样使人心烦吗?在这里,作者透过蝉鸣,想告诉

我们夏天怎样的特点?

(3)“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

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两句话蕴含着怎样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3、欣赏夏天的色彩。

(1)“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这”指什么?有怎样的道理?

(出示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

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比较研读,深刻体会。)

间,正是一个、的旺季。(春华秋实、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3)联系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4)田间长着哪些庄稼?它们的长势怎样?

4、感悟夏天的旋律。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根据搜集的资

料,说说诗句意思。(出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

季。”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2)用自己的话谈谈人们夏季的繁忙、紧张。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读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2)检测反馈:

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深化体验

(1)深化拓展:

1、引读文章最后一段,勾出写夏季特点的词语。

2、文中有许多句子把夏天的景象写得形象生动,读一读,抄一抄。

(2)总结反思: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对夏季的赞美之情。

2、背诵课文第一段。

课后反思:

高三语文 《夏本纪》精品教案

《夏本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记》中本纪的形式。 2、了解篇章的内容及相关的文化内容。 3、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本纪的形式。 2、了解夏禹的事迹及品质。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1、解题:《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史记》中共有本纪12篇。 2、课文说明: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这成了当时因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gǔn)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获得成功,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课文节选了大禹治水定九州的部分,约占全篇的五分之三。作者怀着虔诚的心情,向人们诉说着夏禹的业绩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3、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译文翻译全文。 4、文言知识积累: 1、文言实词: ⑴一词多义: 浩浩怀山襄陵:冲上,漫上 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败坏 摄行天子之政:代理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治理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比较、衡量 禹敏给克勤:敏捷给”与“敏”同义。 身为度,称以出:称量,权衡 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给……作表记;测定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致:送达,表达。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兴:发动。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察看,考察

幼儿园小班夏天教案范文三篇

幼儿园小班夏天教案范文三篇 《来自夏天的故事》 活动前言: 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学校里也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庆祝小朋友们过六一,通过此活动不仅仅可以增添六一的气氛,还可以使小朋友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同时也更加深了对夏天的认识! 活动目标: 1、学会念儿歌,掌握正确发音。 2、了解夏天的一般常识。 3、了解小动物和与它们相关的食物。 活动准备: 1、蛋糕,块数与幼儿一样多。 2、小猴、小猫、小兔、小鸡等小动物卡片,小草、肉骨头等动物食品卡片(每组幼儿一套) 3、其他动物和动物喜欢吃的食品头饰,个数与幼儿扮演的小动物数量一样多。 活动过程: 1、教师将活动区布置成"小猴的家",教师扮演小猴,对小朋友们说:"哈!夏天到了,我喜欢过夏天,因为我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看到美丽的彩虹;我还可以玩水,天天洗澡,最重要的是因为我的生日在夏天,今天是我的生日,很高兴请到大家来这里为我过

生日,我的朋友带来这么丰盛的礼物!"说儿歌,边说儿歌边出示图片。 2、当表演完第一段的时候,请幼儿讨论:"为什么'小猴见了吱吱叫,这些东西我不要'"? 3、当表演完第二段的时候,请幼儿讨论:"为什么这一次'小猴乐得哈哈笑'"? 4、请幼儿按照儿歌的提示进行分组表演:当教师说到每一个小动物和食物时,幼儿找出相应的动物食品的图片,放在相对应的位置。 活动延伸: 1、配对游戏: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将小动物和它们喜欢吃的东西进行配对,即将小动物和它喜欢吃的食物放在一起。 2、区域活动: (1)在手工区,请幼儿将儿歌中的食物用橡皮泥的形式表现出来或用绘画涂色的形式。 (2)在娃娃家表演小猴请客。效果分析:在活动中教师把活动区布置成"小猴的家"以"小猴"的身份出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感到亲切,轻松自如。这个语言活动巧妙的穿插进夏天的一般常识,与主题相呼应。需要幼儿学习的儿歌,故事性强,教具颜色鲜艳形象使幼儿很感兴趣,也容易接受。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学习主体性,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小猴请客小猴来请客,大家来送礼,小兔送青草,小猫送活鱼。小鸡送小虫,小狗送骨头,小猴见了吱吱叫,这些东西我不要。小猴来请客,大家来送礼,小兔送苹果,小猫送香蕉。小鸡送花生,小狗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霜、吹、落、降、飘”5个生字,学写“春、冬、雪”3个字。 2、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感受四季不同的特征。 3、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的音韵美。 教学重点: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8个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霜”情景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学习“春、冬” 1、说说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出示词语:春、夏、秋、冬。 2、学生认读“春、夏、秋、冬”。 3、书写“春、冬”二字。 (1)仔细观察“春”字,发现它由哪几个部件组成。 (2)老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先写三横,左低右高,间距均等,中间一横最短。再写一个“人”字,撇捺要舒展。最后,再写一个“日”字,贴住撇,不碰接。

(3)学生练习书写。 (4)教学书写“冬”字:横撇和捺交叉在中心点上。上点小,下点大,对齐写在中线上。教师示范书写后,学生练写。 4、齐读四季的名称。 二、借助插图,读词识字 1、出示插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有什么特征?引导说话:春天(秋天、夏天、冬天)…… 2、相机出示词卡: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 3、正音:请学生读词语,教师根据学情差异,指导生字读音。其中“风、霜”的读音重点正音。 4、去掉拼音,采取多种形式读词(自由读——指名读——领读——齐读) 5、认识秋霜。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见过的“霜”是怎么样的?(2))呈现画面,教师小结:在寒冷的清晨,树叶上,车窗上、地面上,常常会出现一层薄薄的结晶,这就是——霜。认读生字,巩固读音。 (3))3观察“霜”字,识记字形,认识“雨字头”。 (4))小结:霜常常在深秋出现,所以把它称为——“秋霜”。(5)、出现词卡,复现词语,巩固读音。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 提示:(1)距今约3万年。(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分析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在哪里? 提示: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幼儿园中班夏天教案:《夏天的歌》

幼儿园中班夏天教案:《夏天的歌》 教师:屈老师 设计意图: 诗歌《夏天的歌》以寻找美妙动听的声音为主线,以日常生活中 常见的小动物为主角,用动听的叫声表现独特的夏日景象。诗歌意境 优美,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内容生动有趣,深受幼儿喜爱;结构清晰、简单,句式反复,易于幼儿理解与掌握。诗歌有很大的想象空间,适 合幼儿仿编创造,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激发幼儿 探索大自然的欲望。诗歌中有“蝈蝈蝈”“咕呱咕呱”“哗啦哗啦” 等幼儿喜欢的象声词,不但给幼儿带来了学习的乐趣,也让幼儿感受 到了诗歌的音律美。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习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及其所营造的意境美。 2.学习诗歌中“×××,在……里”的句式特点,初步尝试仿编 诗歌。 活动准备: 反映诗歌内容的四张幻灯片,关于夏天自然景观和人们活动场景 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萌发学习兴趣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夏天。)师: 在夏天里,你听到过什么美妙的声音吗? 二、初步欣赏诗歌内容1.幼儿欣赏PPT。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教师带领幼儿欣赏幻灯片。

(3)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蝈蝈、知了、青蛙、戴帽子吃冰淇淋的 小朋友,大树、池塘、小草、雨伞……)2.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 欣赏。 (1)师:这些美丽的画面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歌。下面请你们仔细听。 (2)教师朗诵,幼儿欣赏。 (3)师: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夏天的歌在哪里? 三、学习诗歌1.分段出示幻灯片并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先提问,再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幻灯片引导幼儿欣赏, 并自然地按照诗歌内容给幻灯片排序。)(1)师:夏天的歌,在哪 里?(在草丛里。)师:(出示蝈蝈在绿绿的草丛里的幻灯片)谁在草丛里?它是怎么叫的呢?(蝈蝈在草丛里“蝈、蝈、蝈”地叫。)(2)师:夏天 的歌,还会在哪里呢?(在大树上。)师:(出示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的 幻灯片)谁在大树上?它又是怎么叫的呢?(知了在大树上“知了、知了”地叫。)(依次学习第三、四段诗歌。)2.结合幻灯片。用问答的形式 学习诗歌。 师:夏天的歌在哪里? 幼: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 师:夏天的歌在哪里? 幼: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 (用同样方式依次学习第三、四段。)3.带领幼儿边看幻灯片边朗 诵诗歌2~3遍。 四、根据诗歌的句式创编1.感受诗歌独特的句式结构。 师:你们想一想夏天的歌还会在哪里呢?夏天,我们还能够听到什 么美妙的声音?(小鸟叫,下雨的声音……)师:小鸟怎么叫的?下雨的

先秦史教案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先秦史》课程教案

《先秦史》课程教案 教材:无 主要参考书: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2.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人民出版社1982年) 3.顾颉刚《古史辨》(中华书局1981年) 4.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2、3、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5.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 6.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 7.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课时: 36课时 课程结构与课时分配: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与试卷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和讨论等情况,占综合考核成绩的30%;试卷成绩为期终书面试卷考试,占综合考

核成绩的70%。 第一讲导言 甲、教学基本要求 本讲是《先秦史专题》课程的首讲,通过本章教学,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专题课程,先秦史的内涵和研究的时间范围; 2、使学生认识开设《先秦史专题》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3、使学生深刻理解先秦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4、使学生了解先秦史研究的学术重镇、著名学者与本课程拟开设的专题内 容。 乙、时间分配 4学时 丙、思考题 1.试分析论述先秦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2.列举出先秦史研究的名家及其代表作品。 丁、教学内容 一、先秦史专题的名称 1、专题课与通史课的区别 通史:宏观全局面面俱到面宽而不够深 专题: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具体而微深入探索研究性教学 2、先秦史 Pre--Qin Dynasty 秦代以前(秦代与秦国的区别)前221年以前 时间跨度长:史前时代国家的早期阶段(战国以后进入到成熟国家阶段) 二、先秦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先秦史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1、国际学术界两大重要课题都是在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内 (1)人类的起源问题:人类从何而来;现代人类从何而来(人对其自身的思考) (2)国家(文明社会)是如何出现的:我们都生活在国家中世界上国家的出现是按同一个模式还是多种不同模式 人类发展史上的两个巨大变革 2、先秦史是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最早的一段历史的第一页源头源远流长 3、先秦文化是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先秦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态和价值趋向 (1)中国伦理社会的特征形成于先秦时期 伦理社会(家族孝悌)政治伦理化(家国同构由孝亲发展到忠君) 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现在中国依然重人情家本位重视家庭生活天伦之乐 (2)塑造中华民族共同心态的“十三经”主要产生于先秦时期 诗经尚书“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易经春秋(春秋三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在古人观念中先秦文化几乎是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以致有“书不读三代以下”的说法(3)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于先秦时期 《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历经内忧外患而生生不息,成为世界上唯一文化没有中断的民族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夏天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夏天教案中班语言活动夏天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内容,通过观察画面的主要线索,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蟋蟀的快乐夏天,能按照已有经验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对夏天的感受,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夏天教案吧。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的主要线索,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蟋蟀的快乐夏天。 2、能按照已有经验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对夏天的感受。 3、体验故事所体现的夏天的美好意境。 4、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播放蟋蟀的声音,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听!这是谁在唱歌?(蟋蟀) 幼:幼儿讲述。 师:你们知道蟋蟀在什么季节会唱歌吗? 幼:夏天

二、通过观察画面的主要线索,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蟋蟀的快乐夏天。 1、幼儿欣赏故事开端,播放课件,知道蟋蟀带的礼物是三朵向日葵。 师:有一天,蟋蟀觉得很无聊,他决定去造访好伴侣,你瞧!他的手里拿着什么?(幼儿讲述“三朵斑斓的向日葵”,引导幼儿数一数。)于是,蟋蟀开始出发啦! 2、幼儿自由阅读幼儿用书《快乐的夏天》 (1)教师提问:蟋蟀要去找好伴侣,他的好伴侣是谁?蟋蟀带了什么礼物给她的好伴侣? (2)幼儿自由翻阅小书。 (3)教师小结:他找了三个好伴侣,别离是禅先生、青蛙、萤火虫;礼物是三朵斑斓的向日葵。 三、能按照已有经验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对夏天的感受。 1、和幼儿一起讲述故事《快乐的夏天》,重点出示三幅图片,与幼儿一起观察讲述。 提问:你喜欢哪一幅?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1)蝉先生的家 师:他找的第一个伴侣是谁?一起在做什么?蟋蟀和蝉先生一起觉得怎么样?为什么?(观察画面色彩和线条、理解故事)师:蟋蟀走呀走呀,你看!他的向日葵怎么了?(数量变少,枯萎了,说明天气很热) 教师小结:蟋蟀觉得好快乐!

美术教案《难忘夏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谈话导入 师:一年有四季,有人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有人喜欢硕果累累的秋天,有人喜欢银装素裹的冬天,也有人喜欢骄阳似火的夏天,对于我们正在经历的夏天,你们有怎样的记忆? 生:…… 师:说得真好,你们只说了关于夏天的一小部分,没关系,让我们听一首关于夏天的歌曲,我想听完以后,你们一定会对夏天有了更多的记忆。 2. 视频歌曲《夏天到》播放 夏天到 火红的太阳当头照 游泳场上好热闹 地里的庄稼长得好 金黄的麦子点头笑 点头笑,嘿啰啰…… 夏天到,嘿啰啰……夏天到 树上的知了大声叫 塘里青蛙蹦蹦跳 荷花扬起粉红脸 告诉我们夏天到 夏天到,嘿啰啰…… 夏天到,嘿啰啰……夏天到 师:听了优美的歌曲,看了优美的画面,你能从中找出关于夏天特有的事物吗?太阳、游泳、麦子、知了、池塘、青蛙、荷花。 师:除了这些,还有吗? 冰激凌、西瓜、萤火虫、夏夜、雷雨…… 师:这些词语的确都代表着你们对夏天的所有记忆,同时这些文字也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个生动的关于夏天的画面,夏天真的令人难忘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难忘夏天》。 3. 揭示课题“难忘夏天” 设计意图:用歌曲导入,既直观又切题,歌曲中的画面和歌词,激活了学生过往的记忆,那些关于夏的事物的词语,就是孩子对夏天的所有记忆,为下面教学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 二、引导观察,归纳总结 1. 作品欣赏,师生交流 师:关于夏天,诗人用写诗来表达对夏天的感受;画家呢,就用画笔来传达,你们看,小画家们是怎么来画的呢? 图1:《运瓜》夏天真是太热了,能吃口西瓜该有多解渴啊。你们看,这些小朋友都在忙着运西瓜呢,有的在搬;有的在抬;有的在摘,好不热闹啊! 图2:《瓜田》有卖瓜的,自然也会有种瓜的,爷孙俩在丰收的瓜田里,一边吹着夏日的微风,一边品尝着西瓜,心里该有多美呀。 图3:《游泳》碧蓝碧蓝的水啊,看着就清凉,在这里游泳一定很惬意。 图4:《炎热的夏天》夏日的眼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睛,用水粉中的柠檬黄画出夏天的阳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 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1 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制度。因为本课主要内容从元谋人一直讲到西周灭亡,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所以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应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部分内容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减少重复内容的教学时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本课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通过表格了解中国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文化遗存发展状况,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通过文献资料和表格掌握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石器时代中国境内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和三代政治制度。 难点: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和国家起源的推动作用。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都是什么吗? 生:人类。 师:那你们知道人类是怎么来的? 生:人类是从猿转变而成的。 师:人类是由猿转变而来。在由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有着决定性意义。直立行走塑造了今天人类的体态,同时也解放了人类的双手。而解放出来的双手可以制造出工具。人类依靠工具可以获取更多的食物。在此基础上,人类创造出各种文化、文明以及国家。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那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新课讲授: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 首先我们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大致的了解。第一点,把握石器时代的各个代表性遗址及其分布特点,第二,重点理解新旧石器时代更替带来的史前社会变化,特别是原始聚落与原始农耕出现的重要意义,最后在此基础上认识到中华文化多源性与统一性并存特征。 1、旧石器时代 (1)定义 同学们先来看一组图片,第一幅图上面显示两块石头,图二多了一块?显然没有那么简单,我上的不是数学课。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图二的石头不再是自然的光滑的,而是有棱有角,很显然是有意为之。准确的说,图一到图二,是石头到石器的转变,而石器,则是人类最早制作的工具。开始学会制作工具也是人转变为猿的根本标志。而这种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又被学者称为旧石器时代。图二其实就是当时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 (2)代表性遗址 3)遗址分布及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看ppt 上两张地图。左边是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重要古人类分布 图,右边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境内重要文化遗存分布图。同学们能看出其分布特点吗?

《夏天》教学设计之一

《夏天》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表达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夏天”。看到“夏天”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随机积累一些成语,如:汗流浃背挥汗如雨汗如雨下等)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4课夏天,看看文中写的是怎样的一个夏天? 二、初读课文 1、(1)自由读文一遍,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组长检查组员绳子的读音,比较难的字组员一起想个好办法记住。 (3)抽查各小组生字掌握情况。并当场书空听写:圈柳烤 2、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哪一段写下雷雨时的情景? (1)找。 (2)指名读,比赛读,读出雨的大。 3、理清课文 第1-2节写雷雨前 第3节写雷雨时 第4-6节写雷雨后 三、学习雷雨前部分

1、自由读,读后说说这是个怎样的夏天?(学生充分说) 2、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热”字,你从哪里感受到天气热? (1)学生充分说。 (2)读,读出雨前的闷热,比赛读。 3、如果要你给文中雷雨前画一幅画,你打算怎么画出那份闷热? (1)课文适当展开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 (2)再读,读出雨前的闷热。 (3)背雨前部分。 4、太阳像个大火球时,热得不得了。其实,雷雨前没有太阳的闷热也会让我们喘不过气来。 (1)出示茅盾名篇《雷雨前》片段。 (2)师范读,请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一起解决。 (3)学生自由读,这是个怎样的天气?你从哪里读懂的? (4)相机指名有感情读出来。 5、炎炎夏日,天气又闷又热,多么希望老天能下一场雨啊!茅盾《雷雨前》最后一句就是“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此时真的下雷雨了,而且哗哗哗下得很大,你的心情怎样? (1)学生充分说。 (2)再回头读雷雨时部分,此时除了读出雨的大,还要读出痛快高兴。 指名读,比赛读,齐读,背。 四、作业:《课堂作业》第2和第6题。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新授课 三、课时:2课时 四、教学方法 (1)直观图表演示法 (2)对话式谈话法 (3)集体讨论 (4)课后探究 五、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重点: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化内涵,夏商周的建立与政治、经济、文化内涵2.难点:禅让制到世袭制,商内外服制,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井田制六、教学过程 2

第1课时 (一)课前准备:学生通过对课本的阅读、资料的查询,对所学内容有大致框架上的了解。 (二)课前导入:在学习新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想下,我们最早开始使用工具是什么时候?最早的制造工具是什么? (三)新课教授 1.旧石器时代 ①概念: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的时代。 ②结合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讲解旧石器时代分化内涵: 时间代表性遗址文化内涵 (距今约200万年)重庆巫山人渔猎采集 群居生活 (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 用火 (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北京人 2.新时期时代 ①概念:距今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的石器。 3

②发展方向:对比新旧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了解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及发展方向。 ③原始农业: ④代表(结合遗址分布图): 分析: 原始社会组成: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二百万年的历史,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3个阶段。当人完全形成后,就产生了人类的社会组织。 母系氏族社会(旧晚):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享成果。因生产力低下,每位成员除从集体中获取艰难生活的必需品外,没有什么剩余,私有观念尚未出现。 父系氏族社会(新晚):贫富现象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权贵阶层出现。 贫富悬殊的变化是阶级产生的基础,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氏族社会开始走向瓦解,阶级社会开始出现。中国迈入文明的门槛。 (四)课后小结 (本节知识点梳理) 第2课时夏商周 (一)课前导入 我们都知道,夏朝由禹建立,禹因治水有功而接受舜的禅让,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即禅让制。尧舜禹三代皆为禅让制,让位于贤。那么禹死后由谁继位?是继续实行禅让制吗? 4

【幼儿园精品教案】中班夏天教案《你好夏天》

【幼儿园精品教案】中班夏天教案《你好夏天》 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你好,夏天 教师:屈老师 一、设计意图: 1、提起夏天,我们常常想到的是炙热的阳光和流不完的汗水,但 是小朋友却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对他们来说,夏天是可以尽情享受冰 淇淋的时候,是可以泡在游泳池里玩水消暑的时候,还有那么多知了 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夏天真是一个热闹的季节。 2、我们班就在操场边上,一下课孩子老爱往操场上、草地里去, 抓蟋蟀、抓蝈蝈、躺在草地上看天空,在操场上迎风奔跑,看着孩子 那么喜欢夏天,于是就生成了此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观察夏日天空的变化,学习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游戏中增加动作的敏捷性,体验迎风飞跑的感觉。 3、学习创意地运用材料制作天空中的云。 三、活动准备:长条皱纹纸、胶带;吹塑纸、玻璃纸、卫生纸、 棉花、手工纸等;剪刀、浆糊、笔。 四、活动过程 (一)寻找夏天 1、集体演唱《知了》。 2、谈话引出活动:夏天到了,知了来了,有谁知道夏天除了知了 先生来做客了,还有些什么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外面找找夏天。 3、带幼儿来到户外草地上,请幼儿自由结伴找找夏天。

师:请你和好朋友一起仔细地找一找夏天,然后告诉我们你在哪里找到了夏天。(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找寻)。 4、集中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 (二)观察夏日天空的变化 1、让幼儿躺下来观看天空中云的变化。 师:刚才我们找夏天找累了,躺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躺下来后,看到了什么? 师:噢,我也看到了,我看到了一条像大鲸鱼的云。你看到的云是什么样子的? 师:请你再仔细地看看,天空中的云还有什么变化? 2、感觉夏天的气味和声音。 师: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用你的鼻子闻一闻,告诉我夏天有什么味道? 师:那夏天有什么声音呢? (三)和风娃娃做游戏 1、师:又有一位小客人来了,正在和你们玩游戏呢,把你们的衣服、头发吹起来,他是谁呀?你们想和风娃娃一起游戏吗? 2、为幼儿在身体各部位固定上皱纸条,让幼儿在空地上不停地跑动,感受皱纸随风飞起来的变化。 (四)制作天空 1、讨论、分享观察天空时的感受,鼓励幼儿讨论如何将教室布置成天空。 师:夏天真好,有蟋蟀、蝈蝈、青蛙这些好朋友,也有风娃娃这么调皮的小客人,小草、小花也都展开了笑脸,舒展了身体,就连天空也和平时不一样了,不一样在哪儿呢?

《夏》教案教学设计

《夏》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修辞、关键词等方法品析文中的语言,能够说出文中夏的独特和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2、能够抓住“黄金”一词,说出作者所要赞美的夏的具体内涵,深化对夏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夏季的图片。请你用一个字或词或者是一个句 子来概括你心目中的夏。例如:我认为夏天是甜的,因 为我可以在这个季节吃到我最爱的冰激凌……那夏在作 家梁衡的心中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品梁 衡的《夏》,看他对夏的独特体会。 二、夏之初体验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完成这一任务:说说作者心中的夏有何独特之处?并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提示:第一条横线上填词语,可以是文中的词语,也可以是自 己概括的;第二条横线上填文中的原句。 梁衡心中的夏是,你看。 示例:梁衡心中的夏是金黄色的,你看火红的太阳

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大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 的舰船。 二、夏之再体验 1、(过渡)如果把同学们的回答归纳一下,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三个词语——紧张、热烈、急促来概括作者 笔下的夏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读读、细细品品这 些描写景与人的语句。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1、2处语句进行诵读、赏析。(提示:可以从修辞、关键词等角度进行赏析) 示例: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 赏析:这句话通过描写昆虫的变化,形象的写出了 从春到夏的过程。动词“潜”的意思是隐藏的,这一动 词生动的写出了蝉儿静静的伏在树上的状态,同时也暗 写夏天树木的枝繁叶茂; “一声声的长鸣”更使人觉得天气越来越炎热,唯 独蝉儿在享受这炎阳带来的活力,这就表现了夏的热烈 的特点。 (预设)分析“人勤”引导提问:(1)文中写“挥镰的农民只是想着快割快割、又想着快打快打”你能否 想象一下农民此时劳作的场景?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 夏本纪教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夏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史记> 选读》 "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记》成书的整体框架。 2、对司马迁创立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记史的形式要明确。 3、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4、分析《夏本纪》中的禹的人物形象,学习他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本纪的形式。 2、了解夏禹的事迹及品质。 3、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教时 一、解题: 《史记》中的“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史记》中共有本纪12篇。 二、了解课文有关知识 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约存在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 《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叙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 相传尧、舜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虽经大力整治,但由于时代和条件的限制,也由于当政者用人不当,长期未能把民众从灾难中解救出来。这成了当时因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夏禹,一个有抱负而且聪敏勤恳的青年出现了。他继承父业并吸取父亲鲧(ɡǔn)治水不成的教训,以他的健壮、精干和毅力,获得成功,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宏伟景象。 司马迁以极其虔敬的心情,向人们叙说了夏禹的业绩:他怀着励精图治的决心,新婚四天就离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夏天教案.doc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夏天教案 中班社会活动夏天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参考知识等内容,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夏天的特征──气温、天气、水文、植物动物的生活、农业生产、人的生活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比较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夏天教案吧。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夏天的特征──气温、天气、水文、植物动物的生活、农业生产、人的生活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比较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使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是不断变化的。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当地的气温、天气、河湖、池塘、植物生长情况、动物的出没、农业生产、人的衣着等,与春天相比有什么变化。 2.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天。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提问:谁能说一说春天有什么特征?(可以用歌谣回答。)

2.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 3.讲述: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夏天有什么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比较图中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大 (2)分组观察、讨论: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认识夏天的一般特点,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夏天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当地夏天的特征。 ①天空有什么不同?(夏天的天空多云。) ②树木有什么不同?(夏天的树叶茂密,桃树结出了桃子。) ③田野里的庄稼有什么变化?(玉米长高,小麦成熟,开始收割。) ④河岸、河水有什么变化?(河岸长满绿草;河水增多,水中荷花开放。) ⑤人的衣着有什么变化?(换了夏装。) ⑥孩子们在户外玩什么?(游泳)这说明夏天的天气怎样?(变暖。) (4)分组讨论:每幅图说明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5)教师小结:夏天与春天的不同。(可参照下表中的内容进行小结。) 2.比较当地的夏天与春天的不同 (1)讲述:课前,你们观察了我们这个地方在这个季节的自然情况,下面来汇报一下。

夏教学设计

《夏》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夏》被编排在了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的上册第四单元,而这一单元主题是:多彩四季,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所以本单元的课文则侧重于从景与物中感悟生活和生命的真谛。可以说是间接感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本单元教学最终还应该落实到怡情悦性上。 《夏》通过描写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概括写出夏季总体特点,中间三段从夏季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三个方面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但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于文本的感悟,仅停留在直接感受上。学生的认知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注意侧重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感悟的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通过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夏天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夏天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夏、对劳动者的赞美,并能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赏析。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对旺盛生命的赞美,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根据本文的特点,本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教法:1、提问法 2、朗读法 3、讨论法 学法:1、自主勾画法 2、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几位很特别的朋友!想不想知道她们是谁啊想知道她们是谁,同学们得自己来猜猜,好不好!.

幼儿园大班夏天教案:《夏天》

一、活动目标 1.欣赏化的散文诗,培养幼儿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2.通过、对比,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和含义,并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3.培养幼儿创造性和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带领幼儿观察过夏天的风景,并对夏天的天气特征有所了解。 (二)物质准备:有关夏天景象及天气变化的录像带、图片(人手一份)、实物投影机、字卡、散文诗录音带。 三、活动方法:观察分析法、直观表达法、激发法、辨别法。 四、活动过程 1.了解夏天的景象及天气特征。 让幼儿自由表述夏天的特征。教师指导语: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有什么感觉?小动物、植 物和天气又会是什么样子? 2.幼儿根据图片自编诗歌。 教师指导语:还记得前几天我们去找夏天吗?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图片,请你们用好听的话将它们编在一起。幼儿自由粘贴有关夏天的图片。打开实物投影机,请部分幼儿编排 讲述。 3.欣赏散文诗并进行比较。 肯定幼儿的创编成果。请幼儿对比和欣赏散文诗《夏天》并提出问题:这首散文诗和你 们编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它是怎样说夏天的?与录像带结合再次欣赏。 4.活动延伸学习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出示字卡,进行识字教育,用图片制成小书 《夏天》,进行创编活动。 五、各领域渗透 1.科学:云、闪电、雷、雨的形成;科学实验:缺水的花草等。 2.艺术:画夏天、歌曲《夏天的雷雨》。 3.健康:夏天到了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学游泳。 六、生活中渗透:户外散步时让幼儿感受和讲述夏天的气息。 七、环境中渗透:环境布置:夏天到了。 八、活动评价 附:散文诗夏天 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冒着热气,小鱼该不会煮熟了吧?啊!别急别急,蜻蜓 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转圈,它:好消息,就要下雨,就要下雨。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起来了。 下了一阵儿,风去了,云散了,闪电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天边挂起晚霞。 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 你闻闻连空气都是香的。 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小青蛙蹦上岸开始唱歌:咕呱!咕呱!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梁衡散文《夏》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作品抓住特征写景和通过典型景物表现夏的特点的写景方法。 2. 赏读语言,体悟本文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 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意,激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创造之美的情感认识。 【教学重点】读懂文意,理解作品赞美夏天、赞美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赏析本文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抓住特征写景和通过典型景物表现夏的特点的写景方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夏” 一年四季,春有春的妩媚,秋有秋的丰腴,冬有冬的庄严。而夏呢?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喜欢吗?谁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成语来谈谈夏天吗? (学生:七嘴八舌) 在大多数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 节。他们笔下的夏是" 毒恶的灰沙阵" ," 烫着行人的脸" ," 干燥炎热的风" ,"凶恶的嘶叫着"," 人像快干的鱼" ,"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 罗兰诸人作

品)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与众不同,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我们今天就跟随他到北方的黄河流域,去感受夏的紧张、热烈、急促!(板书:夏梁衡) 二、朗读课文,感受“夏” (一)初读课文,小组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字词或不理解的问题。 2、简介作家作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3、师生共同参与朗读课文,整体感受夏天的魅力。教师先读每段的第一句,学生一起读余下的文字。(朗读提示:声音洪亮,字正腔圆。) 4、用横线勾出文章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 (二)细读课文,深入思考 1、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画出最能体现夏季特点的句子。(紧张、热烈、急促)它们从哪两方面描写夏的? 2、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夏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三、析读语段,品味“夏” 1、感受夏的气氛。 (1) 哪些段落是写夏天的热烈的? ( 第2、3段) 夏天的气氛热烈 得像什么? 作者把“夏季、绿草、树林带”各比作什么? 第二节中哪一个词语紧扣住了第一节中的"热烈"一词?

【新教材】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方案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的制度。因本课学习内容从元谋人一直讲到西周灭亡,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所以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 中华文明起源部分,注意使用地图,尤其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培养学生时空观的同时,更好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特征。夏商周早期国家发展情况应删繁就简,引导学生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理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 通过列表比较了解中国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文化遗存发展状况,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发展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1 / 31

3.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4. 通过文献资料、图片资料,从整体上认识夏商周各朝代的基本情况和演变过程,了解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从时空角度,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从部落到国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石器时代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历史长河图展示从猿到人的演进过程 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境内分布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址和文化遗存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是研究从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转变规律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具体有哪些?又有什么特点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内容——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2 / 3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