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洞庭湖综合治理的重大工程简介

洞庭湖综合治理的重大工程简介

洞庭湖综合治理的重大工程简介
洞庭湖综合治理的重大工程简介

洞庭湖综合治理的重大工程简介

根据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洞庭湖综合治理的重大工程主要包括洞庭湖城陵矶水利枢纽工程、以松滋口建闸为重点的四口河系综合整治工程、洞庭湖区河湖连通工程、洞庭湖区大型灌区工程4个。

一、洞庭湖区河湖连通工程

1、工程概况。湖南省洞庭湖区垸内现有撇洪渠304条长1299.3千米,内湖、哑河122处,水面面积806.7 平方公里,靠水闸与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相连。受泥沙淤积及江湖关系变化影响,垸内内湖、河流淤积萎缩,河湖阻隔,调蓄功能下降,水体交换不足,造成内涝渍灾加剧,灌溉供水困难,垸内水环境容量、水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洞庭湖区河、湖及垸内湖泊、哑河、渠系现状,结合区域水资源量状况及地势和地理位置,经初步研究,按分水系分区域的原则,初步拟定实施沅澧河湖水系等13处河湖连通工程。

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一是建设河湖连通工程,是提高水系调蓄能力,提高防洪调度和水资源统筹配置能力,恢复河湖生态功能,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河湖健康的有效手段;二是中央鼓励加快河湖连通工程建设。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都对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当前洞庭湖严峻的水资源、水生态形势要求加快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

3、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是挖掘现有水系、渠系、内湖、哑河的优势和潜能,实施清淤疏浚、内湖、撇洪河堤防整治和连通改造治理,配套新建一批引、提、蓄、调水源工程以及河、湖连通渠系、闸站工程,构建蓄泄兼筹、引排自如、丰枯调剂、多源互补、生态健康的河湖水系连通网络体系。具体包括以下13处工程:沅澧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松澧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沅南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松虎藕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华容河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岳阳市四湖水系连通工程;大通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民主垸八湖水系连通工程;烂泥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黄盖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鹤龙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南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珊珀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

二、洞庭湖区大型灌区工程

1、灌区概况。湖南省洞庭湖区现有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17处,隶属常德、益

阳、岳阳、长沙4市30县(市、区)、5个农场。分别为黄材、铁山、枉水、澧阳平原、洈水(湖南湖北共有)、青山水轮、黄石、桃花江、烂泥湖、南湖、华君、大通湖、屈原、沅江、澧水、长春及安南灌区。现有总耕地面积1044.4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83.29万亩,耕地现状灌溉率约为75%,灌溉工程灌溉水利用系数0.4~0.5,灌溉保证率60~70%。其中黄材、铁山、枉水、澧阳平原、洈水、青山水轮、黄石、桃花江等8处灌区跨山丘区和洞庭湖区,合计约81.02万亩设计灌溉面积位于洞庭湖区范围内,已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十一五”规划范围。而其余烂泥湖等总面积为922.73的9处纯洞庭湖区灌区,均未列入国家规划范围。

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洞庭湖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纯湖区的9处大型灌区未列入国家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从未进行过系统的建设和改造,灌区面临着灌溉水源不足、渠道工程淤堵与建筑物破损陈旧、排水沟渠淤塞、排水不畅、田间工程不配套及运行管理水平低下等诸多问题,因此,亟待列入国家规划,进行配套建设和节水改造。

3、建设目标和内容。根据农业发展需求及灌溉缺水情况,为确保粮食安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水源状况及水源建设规划,拟对湖区实施续建配套,至2020年使洞庭湖区现有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设计标准,灌溉率提高至95%,旱地灌溉保证率达到85%,水田灌溉保证率达到90%,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4~0.55提高至0.6。续建配套主要建设内容是对烂泥湖灌区、南湖灌区、华君灌区、大通湖灌区、屈原灌区、沅江灌区、澧水灌区、长春灌区和安南灌区等9处大型灌区进行骨干渠系与建筑物加固配套,信息化建设规划,管理建设等。规划建设总投资181.01亿元。

三、以松滋口建闸为重点的四口河系综合整治工程

1、工程概况。洞庭湖四口河系是指长江荆江河段南岸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调弦口等四口分流进入洞庭湖的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华容河(已于1958年堵闭)。涉及湖南、湖北两省,其中湖南包括岳阳、益阳、常德3市、6县(市、区),保护区总面积3016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217.13万亩,总人口215万人。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受三峡清水下泄影响,长江分流入洞庭湖水量大幅减少,太平口、藕池口断流时间骤增,造成四口河系在防洪问题未根本解决、面临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水资源和水生态问题又日趋严重。相对太平口和藕池口,松滋口口门水位变化最小,有利于分流,在三口中分流量减少率最小,建闸条件最优。松滋口水闸位于长江南岸新江口大口河段、湖北省松滋县境内。争取实施以松滋口建闸为重点的四口河系综合整

治工程已成为当前洞庭湖治理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为推进以松滋口建闸为重点的四口河系整治工程建设,2011年3月,我省已与中国水科院、长江委设计院共同启动了洞庭湖综合治理松滋口建闸前期研究论证工作。

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以松滋口建闸为重点的四口河系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实施后,可发挥以下作用:一是可有效避免长江洪峰与四水洪峰的遭遇,大大减轻洞庭湖区洪涝灾害威胁,对洞庭湖防洪格局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通过结合建深水闸,将长江水引入松滋河,可有效缓解松澧地区和四口河系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促进枯水季节四口河系地区水体交换,改善沿岸生态环境作用巨大。三是四口水系控支强干工程可缩短我省四口河系防洪堤线近600公里,大大减轻防洪压力;四是结合河道型水库建设,可为洞庭湖北部地区提供约2亿立方米的蓄水量,解决四口沿线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3、工程规模及建设内容。松滋口建闸为重点的四口河系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松滋口建闸工程。闸址初步选在长江南岸新江口大口,建闸规模为分洪流量10000立方米每秒,深孔引水闸引水流量500~1000立方米/秒。2、四口水系控支强干工程。就是将三口河道支汊上下游建闸控制,只保证干流河道长年通流,减轻防汛压力,使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3支10河,归并为3条主干,即松滋河控制东支、西支,只保留中支主干,藕池河对西支、中支和东支鲇鱼须河建闸控制,只保留藕池东支主干。3、蓄水工程建设。结合控制后的四口河道,建设藕池河东支鲇鱼须河、藕池河中支陈家岭河、藕池河西支和松滋东支大湖口河4处河道型水库,疏浚华容河、松滋河等四口河道和垸内大通湖等13座大型湖泊,改造引水、提水设施,完善灌溉、供水管渠配套。

4、实施引水调水工程。在松滋口建闸控制洪水的同时,结合河道疏浚,引长江水入洞庭湖;结合实施澧水、松滋河水东调工程和调弦口长江取水工程。

四、洞庭湖城陵矶水利枢纽工程

1、工程概况。洞庭湖汇集湘、资、沅、澧四水,接纳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堵闭)四口分泄的长江洪水,经过洞庭湖的调蓄,于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城陵矶水利枢纽位于岳阳市东洞庭湖出口,枢纽控制水位25.0米,与长沙综合枢纽多年平均枯水期下游水位衔接,具有供水、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拟利用城陵矶综合枢纽在枯水期1~4月份和11~12月份蓄水发电,5~10月份闸门全开接近天然状态。

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入洞庭湖水量减少,洞庭湖及四水各控制站枯水位时间提前、水位降低、蓄水量减少成为常态,迫切需要兴建城陵矶

水利枢纽工程。一是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枯水季节保持洞庭湖水位25米以上,维持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水面,是保护水资源、水环境的有效措施。二是有利于改善航运条件。增加了洞庭湖洪道和四水干流中下游航道枯水水深,极大地改善航道通航条件,使湖南主要经济发展区域均具备2000吨级的通江达海的水运主通道。三是有利于防治血吸虫危害。能够彻底歼灭25.0米水位以下的螺洲滩面积近130万亩,占洞庭湖区钉螺面积的50%。四是开发水电有利于节能减排。装机容量200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4.8亿千瓦时,可缓解湖南省电力供需紧张矛盾。五是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增强了洞庭湖区粮食生产水资源保障,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创造了有利条件。六是有利于湿地保护。湖控工程建成后,枯水季节处于裸露状态的高程17.0~25.0米之间的湿地将常年处于淹没状态,将改善这部分区域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

3、工程规模及建设内容。城陵矶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及总体布置,需要经过对各种可能性方案的比较和研究,并通过水力学、结构材料和泥沙等模型试验研究验证。初步拟定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挡水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通航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右侧电站坝段,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枢纽具有供水、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其中调节库容约20亿立方米,电站装机200兆瓦,为一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1级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船闸、专门建筑物等组成。

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

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 一、引言 湿地(wetland)通常是指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国际湿地公约》将湿地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伴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湿地在逐渐退化,具体表现为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因此,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洞庭湖湿地作为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中国仅7个),具有国际性地位。它不仅在维系洞庭湖区域生态平衡中有重大作用,对长江中下游其它地区的生态平衡也产生重要影响。洞庭湖湿地生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水资源充足,调蓄能力巨大,湖洲滩地面积辽阔,加之其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使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具备了自己的特征,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1]。但近百年来,洞庭湖湖泊面积逐渐萎缩,已退居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目前,人们虽然早已经认识到了洞庭湖湿地的重要性,但仍然以最先进技术、最大强度向洞庭湖索取着使用价值,使得洞庭湖湿地开发朝着破碎化、

陆地化的趋势发展。注重湖区的资源价值,忽视湿地的生态价值,注重当前的利益,忽视长久的发展,洞庭湖的资源日益枯竭,突发性灾害时有发生,加强湿地保护迫在眉睫[2]。 二、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与意义 有“中华母亲湖”之称的洞庭湖是“世界大湿地”,是地球的“氧吧”和“粮仓”,是中国最著名的大湖之一。洞庭湖自然环境优美,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集人文历史、自然生态、地质地理于一体的知识宝库。开发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对该省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一是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丰富。以水域风光、生物景观为特色的自然景观优美;以名人、名楼为代表的湖湘文化景观独具特色[3];二是区域内经济状况良好,岳阳市、益阳市和常德市在湖南省经济总体排名中靠前,洞庭湖区域面积广阔,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是湖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著名的粮油基地,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区域内服务、贸易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中岳阳是“湘、渝、豫、鄂四省的物质交流中心”,是“武汉经济协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4]。目前,洞庭湖区域规划逐步趋向合理,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接待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的发展为洞庭湖湿地旅游开发提供了强大的经

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介绍!

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介绍! 游览路线:汉寿西洞庭湖简介------青纱帐------绿岛仙草-----黑杨林------杨幺水寨 ------杨幺点将台--------洞庭烟云---------鸳鸯绿岛-------码头 汉寿、西洞庭湖简介:汉寿历史源远流长,建县1800年来,县名屡改,区域也有伸缩。春秋战国属荆楚之地,秦代属黔中郡,西汉为索县地,东汉阳嘉三年(公元134年)改名为汉寿县。“汉”指汉王朝,“寿”是指长久之意。汉寿地理位置优越,处洞庭湖南岸,东近省会长沙,西靠常德市区。古为“西楚唇齿、云贵门户”。如今,来汉寿交通也十分方便,319国道和1851省道及长张高速横贯县境,县境内有“太子庙”和“军山铺”两个高速出入口;石长铁路连接枝柳与京广两线在境内设站;水道接沅澧两水入洞庭湖通江达海;离县城60公里的常德机场能为八方宾客提供便捷的空中服务。汉寿总面积2034平方公里。除汉族以外,还有回族、维吾尔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总人口78万。汉寿同时也是中国南方最典型的鱼米之乡。有享誉国内外的“中国甲鱼之乡”、“中国苎麻之乡”、“中国珍珠之乡”、“中国黑杨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的美誉。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合云梦、三湘、青草、七泽,湖面辽阔,跨湖南湖北二省,自唐称八百里洞庭。湖域面积有4350平方公里。洞庭湖因水而闻名天下。它接纳湖南省湘、资、沅、澧和长江流域松滋、太平、藕池之水。是吞吐长江洪峰的湖泊,也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集水、蓄洪湖盆。洞庭之名起始于春秋战国,因湖泊中有洞庭山而得名。又因其名应用最盛而沿用至今。洞庭之名取之为神仙居住的洞府之意。这就是洞庭湖名称的由来。 由于自然变迁,现在的洞庭湖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三部分。我们现在游览的是位于汉寿县境内东部的西洞庭湖。主要特点是“水涨为湖,水落为洲”。这里物产丰富,湿地自然风光优美,处处是景,景景成诗,是游山玩水、开展生态旅游的最好去处。远

洞庭湖资料简介旅游胜地基本内容

洞庭湖资料简介旅游胜地基本内容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 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 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 陵矶注入长江。 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20世纪90年代末,据水利 部门测算,有面积2579.2平方公里(一说2740平方公里);但它还有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积(一 说1.878万平方公里)。两者合计,仍有3879.2平方公里。湖盆周 长为803.2公里,总容积22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积178亿 立方米,河道容积42亿立方米。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 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胜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是 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 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养殖基地。 洞庭湖,历史上有云梦、云梦泽、九江、五渚、五湖、三湖、重湖、太湖之称。 洞庭湖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地轴上的断陷盆地,形成于燕山运动,延续至喜马拉雅运动。白垩纪为盆地发展扩大时期,第四纪以来, 洞庭湖拗陷盆地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再次全面下沉,接受沉积, 成为湖南省第四纪分布最广、厚度最大、沉积层序最全的地区。存 在4次以上凹陷成湖、凸起成陆的演化过程,相应拗陷盆地解体, 形成断拗盆地。早更新世早期,在目平湖、澧县、沅江等凹陷成湖,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分析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分析 2011级地理科学班:姓名宋晓娟2011131116 摘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范围包括湖南岳阳、常德、益阳三市,长沙市望城区和湖北荆州市,共33个县(市、区),规划面积6.0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00万。洞庭湖区具有自然资源的同构性、环境功能的整体性、产业结构的相似性和社会文化的同源性,历经多年的保护和开发,推进生态经济区建设具备了良好基础。洞庭湖在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当下的洞庭湖区发展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在构想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时,应注重建立生态保护体系,加强环境保护;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加快经济发展;发展生态产业体系,突出产品环保;打造生态城镇体系,实现人居和谐。 关键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一、洞庭湖生态区概况 (一)范围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南岸(图一),地处湖南省北部和湖北省南部之间,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和最大的调蓄洪湖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仅存的自然通江湖泊之一。洞庭湖区是以洞庭湖为中心的广大河、湖冲积-淤积平原和环湖丘岗及外围低山区,土地总面积37360平方千米。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包括岳阳、常德、益阳3市,长沙市望城区和湖北省荆州市,共33个县市区。规划总面积6.05万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2200万。现有22个商品粮基地县、9个商品棉基地县、13个水产基地县、5个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棉花、油料、淡水鱼产量均在全国占加大比重,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 图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位置示意图 (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内涵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生态功能旺盛区、是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长株潭、武汉腹地经济区、是“两型”试验区。

洞庭湖简介

洞庭湖简介 洞庭湖简介(一):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四大湖,仅次于青海湖、兴凯湖和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820平方千米(1998年),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透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湖水由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由于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 洞庭湖简介(二): 洞庭湖简介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古人描述的“潇湘八景”中

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暮雪”等,都是此刻东洞庭湖的写照。 历代文人墨客都对美丽的洞庭湖作过热情的吟咏。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岳阳楼的视角(居高临下)对洞庭湖变化多端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至,脍炙人口。洞庭湖的气势雄伟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丽。即使是在阴晦沉霞的天气,也给人别致、谲秘的感觉,激起人们的游兴。碧波万顷的洞庭湖不愧为“天下第一水”。泛舟湖间,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滨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文庙、龙州书院等名胜古迹。在西洞庭湖与长江的接界处——城陵矶,有一块名为三江口的地方。从此处远眺洞庭,但见湘江滔滔北去,长江滚滚东逝,水鸟翱翔,百舸争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伟壮观。刘海戏金蟾、东方朔盗饮仙酒、舜帝二妃万里寻夫的民间传说正是源于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风景秀丽。它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那里每一天有渡轮来往航程大约一小时。游览群山需要用一天时间,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又可畅游洞庭

关于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提案讲解

关于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 0296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案由 :关于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家发改委会同农业部 , 水利部 , 交通运输部 , 环境保护部 , 国家旅游局办理 提案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题词:发展 , 规划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一、环洞庭湖地区基本概况及重要地位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目前湖泊总面积约 2625平方公里。它是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性湖泊,担负着调蓄长江、湘、资、沅、澧四水洪峰和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重要任务, 也直接关系到洞庭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洞庭湖的湿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面积达 61.2万公顷。它作为首批代表中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 6大自然保护区之一, 在国际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拯救世界濒危珍稀鸟类的主要希望地”,已载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因此,洞庭湖区对于维护我国中部腹地生态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环洞庭湖地区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基地,素有“湖广熟、天下足”和“鱼米之乡”美誉,是我国最大的水稻种植区和重要的商品粮、棉、油、麻、渔主产、加工区。它也是我国中部的战略要区, 北接武汉城市圈, 南连长株潭城市群, 位于长江产

业带与华南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区的交汇中心。交通枢纽优势明显,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京珠高速公路和 107国道平行穿越, 长江黄金水道 通江达海。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该地区已形成石化、食品、循环经济、造纸、纺织、机械、建材、电力、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其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航运物流和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发展。 二、环洞庭湖地区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1、洞庭湖水位持续多年偏低。自 2003年以来, 洞庭湖持续 9年出现枯水期提前、延长, 水位较常年同期大幅降低现象。水位持续偏低,导致洞庭湖自净能力下降, 加剧了水质污染和水环境恶化,取水用水困难,严重影响环湖地区农作物灌溉和生活用水的安全。 2、洞庭湖洪水调蓄功能大幅衰退。由于长江上游、湖南境内“四水”上游来的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影响, 目前洞庭湖面积不到 1825年全盛期 6200平方公里的一半, 调蓄滞洪功能相应降低。目前,调蓄能力仅相当于 20世纪 50年代的50%左右。 3、“天下粮仓”粮食安全面临威胁。近 50年来, 洞庭湖湖床年均增高 3.5厘米, 共增高 1.8米, 部分湖床已高出堤垸内耕地 1-3米。由此导致垸内地下水位升高, 肥力下降, 农作物生长环境遭受破坏,加上重金属污染,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4、洞庭湖湿地面积和物种明显减退。近年来,因低水位枯水期延长,湿地减少 速度加快, 东洞庭湖湿地 1989— 2001年间, 水体泥沙滩地减少 106平方公里, 减少 20.1%。致使部分珍贵鸟类到洞庭湖越冬量呈下降趋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几乎已灭绝, 江豚由 1993年的 2700头减至目前不足 110头。而东方田鼠等有害物种则泛滥成灾, 严重影响湿地的保护。 5、环湖地区民生问题突出。湖区农民负担重、增收慢。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信息网络和供电能力建设欠账较多,水利排灌设施陈旧,饮用水不达标,用水困难。洞庭湖区还是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最为集中的地区,直接流行区人口 336万,慢性血吸虫病人 8.3万。

中国水利年鉴2009_地方水利-湖南省-洞庭湖综合治理

目的清理整顿三全省 四无 电站清理整顿力度加大,2003座 四无 电站已有1616座整改到位三出台了‘湖南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导则“二‘湖南省水利项目资金管理若干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了水利建设市场管理和水利工程稽查三(许泽奇) ?水资源管理?2008年,湖南省全面实施了取水许可和有偿使用制度,并颁布实施了‘湖南省用水定额“,全面推广用水定额管理三完成了长株潭区域发展水资源论证二长株潭区域 两型社会 建设水利发展咨询报告二湘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的市级协调和成果评审三加强水利规费征收,全年征收各项水利规费7.6亿元(不含农业水费),其中水资源费1.3亿元三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全省万元G D P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指标同比下降12%三加强水资源保护,监测站点增加到155个三加强涉水公共应急处理,妥善处置了郴州苯污染和资水砷污染等事件三(许泽奇)?基本建设?2008年是湖南省水利基本建设投入较大的一年,全年争取国家投入38.75亿元,列全国第二位三各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效益显著三①洞庭湖治理实现新突破三‘洞庭湖治理近期实施方案“通过水利部审查和中咨公司评估,确定总投入达128亿元三层山安全区建设试点启动,新一轮洞庭湖治理正式拉开序幕三②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取得新成效三兴建各类供水工程5028处,解决169.1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超年度任务目标19.17万人三③病险水库治理全面推进三完成进入国家规划的634座大中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前期工作,实现了全省完成1200座病险水库治理的年度目标三④农田水利建设再掀高潮三完成投资58.4亿元,开工建设57.5万处,移动土石方4.1亿m3,新建小型水源4500多处,新增蓄水能力4918万m3三⑤灌区续建配套取得新进展三完成了全省21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方案二审查批复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韶山二铁山及六都寨等三个中英合作项目二期建设三⑥农村电气化步伐加快三新增农村水电装机200处共61万k W,总装机容量达到534万k W三(许泽奇)?洞庭湖综合治理?2008年,洞庭湖区治理工程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2亿元,主要实施了二期治理三个单项工程,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围堤湖二澧南二西官二民主二城西等5个蓄洪垸应急工程,层山安全区围堤加固和移民迁建二水利血防建设等项目三 (1)洞庭湖二期治理三个单项工程三工程主要包括11个重点垸堤防加固二南洞庭湖洪道和藕池河系洪道整治工程三工程从1996年开始实施,截至2007年底共完成投资32.99亿元三2008年度计划共下达国家投资1.53亿元,改造11个重点垸涵闸36处,大堤培修12处共35.6k m,护坡护脚102处共50.82k m,基础防渗54处共24.42k m,堤身灌浆12处共75.38k m,防汛公路硬化13处共66.8k m,管理设施建设18处三 (2)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三2008年度计划共下达国家投资5.46亿元,更新改造泵站129处804台,总装机功率21.487万k W,总装机流量1861.41m3/s三计划完成土方129.24万m3,石方12.68万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21.3万m3三 (3)围堤湖二澧南二西官二民主二城西等5个蓄洪垸应急工程三2008年共下达国家投资4925万元,安排大堤培修12处32.43k m,整修穿堤建筑物9处二护坡护脚12处13.57k m,填塘固基7处4.11k m,大堤灌浆5处5.63k m,防汛公路硬化8处24.58k m,修建转移道路7条50.44k m,转移桥梁7座二管理设施6处三( 4)层山安全区围堤加固和移民迁建三2008年共下达国家投资3.42亿元三其中新建堤防9.87k m,护坡12.39k m,基础处理5.51k m,填塘固基7.06k m,堤顶路面硬化12.39k m,加固安全区围堤16.7k m,涵闸改造3处,完善5个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搬迁15154户近5万人三 (5)水利血防建设三2008年共下达国家投资1.1亿元,省级配套资金160万元,主要用于藕池河等4条河流整治和13个节水灌溉工程三安排护坡68处131.98k m,抬降洲11处14.29k m,护堤平台8处26.95k m,修建沉螺池153座,修建渠道沉螺池51座,渠道护砌156.4k m,计划完成土方1018.96万m3,砂石垫层24.22万m3,浆砌石28.54万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75.6万m3三(李志军)?防汛抗旱? 1.防汛工作一2008年汛期,湖南全省平均降雨816m m,较历年同期均值(941m m)偏少13.4%三4 -9月,由于降雨量偏少,河流来水相对偏少,全省主要江河二洞庭湖水情总体上比较平稳,仅湘江二澧水13站次超过警戒水位三其中湘江上游于6月中旬出现较大洪水,湘江支流潇水江华站二道县站出现超历史洪水,洪水重现期超50年一遇;湘江干流老埠头二归阳站出现了超20年一遇的洪水三澧水干流8月中旬及下旬两次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其上游出现了20年一遇的洪水三虽然在总体上全省大江大河汛情平稳,但局部暴雨山洪突出,部分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一批工农业设施被损毁,并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三全省因洪涝灾害造成14个市(州)89个县(市二区)1249个乡镇873.3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71.25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33.46亿元;工业二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 7 2 3 湖南省

洞庭湖的变迁

洞庭湖的变迁 北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的文字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目前的洞庭湖,包括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和东洞庭湖三大湖泊及穿插于其间的密集河网,南有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汇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1959年调弦口封堵以后为三口)接纳长江分泄的来水来沙,通过洞庭湖调蓄后在城陵矶注入长江。 1、面积与容积的变化 据资料记载,1852年洞庭湖天然湖面近6000平方公里。 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影响,至1949年湖面缩小为4350平方公里,容积293亿立方米(按城陵矶水位33.5米计,下同)。此后30年间,由于大规模开发和垦殖等原因,湖面与容积迅速缩小。20世纪80年代之后,情况得到控制。 至1995年,实测湖面为2623平方公里,容积167亿方米。 2、入湖泥沙淤积量 据水文资料统计,洞庭湖多年平均(1956至1995年)入湖年输沙量为1.6 7亿吨,其中1.32亿吨来自长江的入流,0.3亿吨来自湘、资、沅、澧四水。由

城陵矶注入到长江的年均沙量为0.43亿吨。由此所得洞庭湖年均泥沙淤积量约1.24亿吨。 洞庭湖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湖底平均淤高了1.7米,年均淤高3厘米多,淤积最厉害的澧水尾的七里湖最大淤高13米,完全淤积成了平原,作为湖泊从版图上彻底消失,半个世纪以来,洞庭湖区淤积而成的洲土面积将近2000平方公里,湖面因此迅速萎缩,湖容急剧下降,调蓄洪水的能力只有初期的56%。 3、洞庭湖的人工围垦 在湖区的浅滩荒州上围成的民堤堤内洲滩经过耕作,渐渐变成肥沃的良田熟地,范围大的有几万亩,小的也有几千亩,里面有村庄、集镇,看上去与普通的村庄并无不同,这种地方,在湖南、湖北的平原湖区叫“垸”。这种民垸,到2 0世纪40年代,最多时仅湖南部分就将近1000处,垸堤总长6000多公里。 1949年后,由于修堤并垸,进行围垦,以扩大耕地面积,仅五十年代,洞庭湖即萎缩了1209平方公里。20世纪6、70年代,在“以粮为纲”“人定胜天”的旗号下,湖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围湖垦田活动,湖面不断蚕食。原来位于湖滨的常德、澧县、安乡、益阳等城市,现在距湖远的已有十余公里,近的也有三四公里。 人工围垦的结果是侵占了水面,降低了防洪蓄洪的能力,导致水灾频繁发生。 4、水患治理举措 鉴于洞庭湖这一长江的天然调蓄水库的蓄洪能力下降,水灾频繁发生,如何延缓它日趋萎缩以至消亡的过程?必须汲取教训,不能继续与湖争地、围湖造田,有必要采取退田还湖措施,但也不能不讲条件地一律“废田还湖”,毕竟洞庭湖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水库总容量393亿立方米。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45米,预留的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现在洞庭湖容积的1.33倍,到2010年全部建成后,可削减长江洪峰,使荆江防洪标准由不足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保护荆江南北1500万人口和2300万亩耕地,防止在遭遇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洪水时大量人口的毁灭性伤亡。

天津市红桥区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地理试题

……○…………装………学校: ___ ___ _ _ __ _姓名:___ _ __ … … ○ … … … … 装 … … … 绝密★启用前 天津市红桥区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地理试题 试卷副标题 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2019年3月30日17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由于风向突然转变,在扑火行动中造成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风对火灾蔓延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大风会造成“飞火”,将燃烧物带到火场外部,产生新的火源,迅速扩大林火面积。读某次森林火灾边界线变化监测图。 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因“飞火”而产生新火源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我国西北林区的防火紧要期是 A .1月-3月 B .4月-6月 C .7月-9月 D .10月-12月 2018年11月初,《天津市中心城区子牙河两岸地区城市设计》方案面向全市

○…………线…… ○…………线……公开征求意见。设计中显示,红桥子牙河两岸地区规划定位为集历史、文化、生态经济为一体的综合发展带,但近几年,经常有市民反映,有人擅自在红桥区子牙河子牙桥至天河桥之间的河道滩涂上圈地种菜。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居民在此地违规种植蔬菜最主要是因为 A .河道滩涂土壤肥沃,蔬菜品质好 B .河道滩涂有可利用土地 C .蔬菜需水量大,此地灌溉水源充足 D .市场广阔,取得经济效益 4.相关部门铲除河道滩涂上的蔬菜和其他农作物,主要是因为其会 A .破坏城市景观协调性 B .施农药化肥带来环境污染 C .给城市防洪带来安全隐患 D .遮挡道路影响居民通行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一2020年)里规划确定了到2020年天津市人口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到2020年,天津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50平方公里以内,天津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350万人左右。这“1350万”是让天津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5.天津提出的“1350万”被称为“临界点”,“1350万”是指 A .环境人口容量 B .人口合理容量 C .环境承载力 D .土地承载力 6.针对天津市的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A .挖掘自然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七年级下册历史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历史才子 雄壮浑厚确是盛唐诗的风貌特征。南朝以至初唐诗风,大抵绮靡柔弱,雕琢词句,缺乏雄浑之气,它被盛唐诗人扬弃了。盛唐以后的中晚唐诗,有的偏于平易柔弱,如大历十才子、白居易、贾岛、姚合等,缺乏雄壮;有的偏于雄健,如韩愈,但因刻意追求奇险,缺乏浑成自然,所以雄浑确是盛唐诗区别于初唐与中晚唐诗的突出特征。严羽最推崇盛唐诗,于盛唐诗中最推崇李白、杜甫两大家。《沧浪诗话?诗评》称道李杜等盛唐诗人诗“如金鳷〔鳷(zhī)传说中的异鸟、大鸟〕擘海,香象渡河”,是赞美其雄壮。严羽又强调诗歌应写得浑然天成,不露文辞斧凿痕迹,即所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沧浪诗话?诗辩》),并认为盛唐诗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严羽大力推崇提倡盛唐诗风,不但因为盛唐诗的确写得好,还有其时代背景。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其作品以杜甫晚年一部分刻意锤炼字句的篇章和韩愈、孟郊诗为学习对象,写得瘦硬刚健而缺乏自然浑成之美。南宋后期流行的永嘉四灵诗派,取法贾岛、姚合,气局狭小,缺乏雄壮阔大的气象。严羽竭力主张作诗应取法盛唐,寓有针砭当代诗风、补偏救弊之意。 盛唐诗 说盛唐诗雄壮浑厚,是就其总体风貌特征和主要倾向而言。大致说来,盛唐诗绝大多数是浑厚的,但有一部分诗篇特别是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篇,风格冲淡闲逸,虽也自然浑成,但并不雄壮。这类诗篇在盛唐诗中毕竟只占少数。盛唐气象是一种宏观性的概括。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陲奇伟的风光、紧张的战斗和自己的豪情壮志。他们追求“鲸鱼碧海”(杜甫《戏为六绝句》语)的壮阔诗境。这就形成了盛唐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doc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洞庭湖是我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7块重要湿地之一。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湖泊的面积逐年缩小,湖床不断淤积抬高,导致湿地大范围缩减,地势淤高,湿地功能和生态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为遏制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大幅度减轻洪涝灾害,推动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制定相应对策。 控制污染保护湖区水环境 洞庭湖为吞吐性湖泊,其水质状况与入湖径流量的大小和水质有很大关系。一般而言,丰水期水质稍好,平水期次之,枯水期较差。从采样综合评分来看,营养状况年际变化不显著。 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湖区周边工业尤其化工和造纸工业的迅速发展,水质恶化趋势日益明显,水体富营养化增强。 为此,要保护和改善洞庭湖区的湿地环境,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防止湖区湿地生态恶化。必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开展洞庭湖湿地周围污染源的类型、排污途径及其最大排污量的调查,并对其排污种类、时间、范围、总量进行规定和限制,对排污超标部门、企业和单位予以约束和处罚,并限期整改,对那些严重污

染环境的单位,要坚决实行关、停、并、转。②合理调整产业生产结构,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大的工业企业发展,制定严格的工业污水排放标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同时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③加快湖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控制生活污水向湖区湿地排放,禁止向湖区水域倾倒垃圾、废渣;④控制湖区船舶流动污染;⑤防治酸雨污染。 退田还湖确保分蓄洪功能 由于对洞庭湖区洲滩的大量围垦以及地势低平湿地的过度排水,导致洞庭湖区湿地面积逐年减少,同时,来源于“四水”、“三口”的泥沙大量淤积于湖底,湖泊水体萎缩,湿地结构改变,对洪水的调节能力也随之衰退,洪涝灾害连年发生。为此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对于那些临近江湖,地势低且防洪设施不配套的地方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田还湖,实施开发性移民搬迁,将影响行洪调蓄的民垸迁出,恢复和最大限度地维持洞庭湖湿地自然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以提高洞庭湖的调洪蓄洪能力;②应改变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淤积; ③加强生态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对湘、资、沅、澧四水上游地区实行封山育林,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减少入湖泥沙淤积量;同时区分不同地区、不同自然社会条件,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和农田基本建设进行流域综合治理,这也是减少泥沙淤积的最根本方法。 加快湿地保护立法

湖南风景简介

张家界 神农架 凤凰古城湖南名胜古迹总览 湖南,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秀的省份,同时也拥有着非常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北有洞庭,南有郴州、衡山,东接井岗,西容武陵、吉首、凤凰、猛洞河,居其中者,便是古城长沙。依托主要公路及京广线、枝柳线,根据自然与人文的分类,及行政地区的分隔,我们把湖南旅游资源分为十五大旅游区: 长沙旅游区: 长沙作为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旅游接待设施比较齐全,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比较周密。主要的景点大都与人文古迹有关。主要的景点有省博物馆(参观马王堆文物展),市博物馆(走马楼三国吴简),岳麓书院(千年学府),古麓山寺(湖湘第一道场),爱晚亭(停车坐爱枫林晚),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第一师范(毛蔡风神),开福寺(离我们最近的寺园),铜官窑(唐代的天下第一窑)......此外,在长沙市市区外的宁乡花明楼镇,还有刘少奇故居,刘少奇纪念馆。菊花石雕是比较高档的旅游纪念品。浏阳新开设的大围山旅游区,还不算一个真正开发好的旅游区。据说它的投资者是想要以狩猎为龙头,带动旅游业。因此它对外宾和高消费者,特别是狩猎爱好者的吸引力较大。我个人认为,比不上其它的景点。 湘潭韶山旅游区: 湘潭,古称潭州,有1400多年的历史。景点有昭山、云门寺、岱子山遗址。昭山,位于长沙、湘潭、株州的交界处。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到此,十分倾倒,即兴绘成《山市晴岚》,并配诗:“乱峰空翠晴犹湿,山市岚昏近觉遥。正值微寒堪索醉,酒旗从此不须招”。山顶还有一座始建于唐的千年古刹----昭山禅寺。看昭山,最好在太阳初升时,青山抹金镏彩,云蒸霞蔚,不愧为湘东名山!云门寺和岱子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湘乡市。云门寺建于宋代,其中的观音阁中奉有千手观音象,造型优美。汉白玉雕十八罗汉象,栩栩如生,是我国古代石雕艺术精品。岱子山遗址为龙山文化遗址,共有八十多座墓葬,出土了石铲、石锛及壶、盆、碗、杯等陶质生活用品,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韶山,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有故居、纪念馆、铜像广场及韶峰景区、滴水洞景区可供游览。参观韶山,要结合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进行。毛泽东故居很不错,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滴水洞是神秘的“西方山洞”,据说《我的一张大字报》就是从这里写出的(此消息未经证实),至今仍是军事禁区,驻扎有部队。湘潭乌石寨有彭德怀故居,修得不是很好,但还是可以一游。 岳阳洞庭湖旅游区: 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岳阳楼最早是三国鲁肃为操练水兵而建的阅军楼,东倚巴陵,西临洞庭,气势磅礴,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岳阳天下楼”!岳阳楼的结构非常有特色,特别是楼顶的“盔顶”式构造,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罕有的样式。君山中蕴藏了一个神奇的传说----二妃寻夫。因此而有了二妃墓、湘妃祠等古迹,并有宋代杨幺起义的遗址及柳毅井、传书亭等景点。君山被李白誉为“白银盘里一青螺”!南湖是国际龙舟节的会场,也是国家水上

中国水利年鉴1998_综述-勘测规划设计-湖南省洞庭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补充规划

制的“黄河西霞院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审查,基本同意该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工程基本坝型为土石坝,南陈坝址为选定坝址。审查意见认为,西霞院水利枢纽具有综合利用效益,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的后期,配套建设西霞院工程是十分必要的。1997年5月,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将对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上报水利部。(张立生)【洞庭湖区综合治理近期规划】该规划由长江水利委员会于1997年9月编制完成。洞庭湖是长江及湘、资、沅、澧四水的洪水通道与调蓄场所,对长江中游防洪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洞庭湖区是湖南、湖北两省也是全国的重要工农业生产基地,现有耕地1000余万亩,人口1000余万人,工农业总产值近700亿元。湖南省从1986年开始实施的洞庭湖区近期防洪蓄洪一期工程,使湖区抗洪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1991、1995、1996等大洪水年中,减轻了灾害损失,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效益显著。但由于泥沙淤积、洪道萎缩,湖容缩小,使洞庭湖泄洪和调蓄能力不断降低,防洪负担很重,洪涝灾害仍较频繁。此外,供水、灌溉、航运、水产、水资源保护、血吸虫病防治等问题也较突出。为使湖区有相对稳定的防洪安全保障,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加快全面治理的步伐,长江水利委员会重新进行了湖盆区地形测量,协调、综合了湖南、湖北两省有关湖区近期治理规划成果,进一步分析了江湖关系。在考虑三峡工程建成后可能变化的情况下,按照近期规划与远景规划相协调的原则,提出了以防洪治涝为主,包括灌溉、供水、航运、水产、水环境保护和血防等方面内容的近期综合治理规划,并着重对各方提出的一些影响较大的治理意见,进行了专题研究。 1997年12月,水利部主持在北京召开《洞庭湖区综合治理近期规划报告》审査会,会议基本同意该报告。(石海峰)【湖南省洞庭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补充规划】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湖南省水利水电厅在1995年4月长江委提出的《洞庭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研究了1995、1996年洞庭湖蓄滞洪区的运用情况和经验 教训,于1997年11月编制完成了补充规划报告。长江中下游洪水峰高量大,河道泄洪能力与此极不适应,是长江防洪的主要矛盾。根据长江流域防洪总体部署,必须建设洞庭湖蓄滞洪区,用以调蓄城陵矶附近超额洪水。即使三峡工程建成后,蓄滞洪区仍将长期使用。过去由于投入不足,蓄滞洪区内安全建设严重滞后,分洪口门也缺乏必要的控制措施,使蓄滞洪区很难按规划要求实行有计划的分洪运用。1996年长江中游发生大洪水,5处蓄滞洪区被动破口分洪,几十万人临时上堤转移,政府救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任务艰巨。为了今后能做到有计划地启用分洪,充分发挥蓄滞洪区作用,并能保障区内群众生命和主要财产安全,该报告对洞庭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的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相应的规划方案进行补充修订,将原规划转移为主,保区内人民生命安全的规划指导思想调整为:保障蓄滞洪区内人民生命及主要财产安全,提出了在蓄滞洪区采取安全区、顺堤台、安全楼、垸内台及外迁等措施安置区内人口的规划方案。 1997年12月,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湖南省洞庭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补充规划报告》审查会,会议基本同意该报告。(石海峰)【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水深面宽、水量丰富,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沿江地区工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大中城市密布,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和发展潜力大的经济走廊。但是,长江中下游一些河段河势不稳、主泓多变、主支汊兴衰交替变化,使沿岸设施不能正常运用;一些局部河段崩岸严重,堤防安全受到威胁,河道现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此,长江水利委员会自1992年开始,依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中确定的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向,吸取多年来长江河道观测研究和治理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反复征求有关部门和有关省的意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修改,于1996年5月编制完成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贯彻《长江流域规划》确定的“因势利导、全面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及“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近期力争重点河段现有河势得到控制,岸线基本稳定,远期干流河势得到改善和控制,并使河道水环境良好。提出了中下游干流河道河势控制总体规划及各河段治理开发方案,并提出了对控制河势的应急工程和重点治理河段的治理工程项目应优先安排的意见。规划报告还特别指出应重视并加强研究三峡工程建成后,如何保障中下游河势和岸线基本稳定,将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等新问题。 1997年11月水利部对该规划进行了审查。国家计委、国家防总办公室、交通部、建设部、国家环保局、三峡建委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的计委和水电厅等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基本同意该规划报告,认为该规划可以作为指导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和开发利用的基本依据。(李维涛)【汉江中下游近期河势控制工程规划】《汉江中下游近期河势控制工程规划报告》于1996年5月由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和汉江河道管理局勘测设计院共同编制完成。丹江口水库自1968年建成以来,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汉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另一方面使汉江中下游的水、沙特性发生了变化,河道展宽刷深,切滩撇弯,主流摆动,崩岸加剧,严重威胁着现有防洪工程设施和沿岸城乡的安全及供、排水工程的运行。该报告对丹江口水库建成以来汉江中下游河势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所制订的近期河势控制工程涉及49处控制性河段或迫切需要整治的重点险段,规划原则

苏州简介及名胜古迹

历史名城-苏州 苏州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当地部族自号“勾吴”,苏州称“吴”,由此而来。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都于此,其规模位置迄今未变,为世界少有。 苏州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鱼米之乡,面积8488平方公里。下辖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县市,人口57万。苏州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古城东西两侧工业区体现现代中国最先进的技术产业和管理水平。苏州的交通便利,高速公路、沪宁铁路、312国道东接上海1小时车程,北离南京2小时车程,并有机场路直通虹桥机场。大运河北接无锡,南抵杭州。 苏州的旅游业基础好发展快。既有众多可游览的旅游景观和项目,又有完备的旅游配套和严格的旅游管理。苏州至今仍保留着河街相邻的双棋盘古城格局,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以拙政园、留园、网狮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苏州的水色山光,景色怡人,自然环境悦目赏心;

苏州的街巷临河,“人家尽枕河”,水乡泽国,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与“苏州园林”并驾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

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

Tourism 旅游经济 138 2012年10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810842773.html, 浅谈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 ① 湖南女子学院旅游系 杨芳 摘 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更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可以促进景区经济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传承和保护洞庭湖湿地传统文化。洞庭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湖泊湿地,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但其文化内涵仍有待深入挖掘。立足于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深入其发展现状,进而提出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促进洞庭湖湿地旅游发展的对策,实现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洞庭湖湿地 文化内涵 旅游资源 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c)-138-03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指旅游资源所包含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情绪、民族性格、历史背景、时代特征等无形的精神文化和作为物质文化载体的文物古迹、民族服饰、生产工具、建筑、饮食、节庆活动、风俗习惯等有形的物质文化。挖掘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可提升洞庭湖湿地旅游产品品质,增强对游客的吸附力,在传承洞庭湖湿地周边地区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1 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1.1 名人文化 洞庭湖湿地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其中贤君名相、骚人墨客、文艺大家辈出不穷。他们为洞庭湖湿地留有丰富的遗踪胜迹,包括名人故里、名人足迹等,是洞庭湖湿地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例如,洞庭湖中间有个山岛叫赤山岛。此岛在洞庭湖的正中心,洞庭湖以它分东西南北。山岛为长条形,南北约30公里,东西约4公里;面积120平方公里,六个澳门大,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岛。自唐天宝年间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与西施隐居该岛,故改称蠡山岛。蠡山岛上有个湖称“蠡公湖”,一直为纪念范蠡而称其名。在《常德府志》和《沅江县志》上都有记载。此湖即是洞庭湖的“湖中湖”。蠡公湖上还有一座小岛,称“香炉山”。 香炉山山脚自东起,经北面,到西边止,有亭、榭、廊等仿古建筑环绕,情、景、物自然合一。显古朴大气、稳重协调之韵;没有那种结构怪异、色彩浮躁的气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美”。1.2 宗教文化 由于人类对洞庭湖湿地悠久的开发历史,洞庭湖湿地留有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资源。洞庭湖湿地周边地区的宗教文化是伴随着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而一起成长的。如常德津市的孟姜女文 化、药山惟俨禅文化、古大同福地文化。孟姜女的故事,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千百年以来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药山惟俨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以其为宗师的曹洞宗影响深远,远播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津市彰观山为道教第四十四福地。彰观山即关山,属武陵山系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山脉。位于关山猫儿岭的古大同寺是湘鄂边境千年古刹,古为具有传戒资格的选贤十方丛林,尊为九祖道场。开发、利用洞庭湖湿地的以佛道文化为主体的宗教文化,使它与旅游充分结合,进而实现“以旅游养宗教,以宗教促旅游,以旅游促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促进洞庭湖湿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3 民俗文化 环洞庭湖湿地周边地区的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基于生存环境和人类生存需要,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形态,反映了洞庭湖湿地周边地区人民的生存方式,影响着他们的文化性格和生活习惯。洞庭湖湿地周边地区民间的节日主要有端午、中秋等。在这些节日里,民间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庆祝祭祀活动,体现出各种不同的民俗习惯,闪烁着古老的文化传统。每到民间节日期间,都举办诸如龙舟赛等民俗节庆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活动唤醒了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巩固退田还湖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利用龙舟比赛这一载体,利用当地丰富的湿地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活跃当地旅游经济,并以此确立生态旅游在洞庭湖湿地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4 茶文化 洞庭湖湿地周边区域茶文化闻名天下,源远流长。龙窖山茶就是例证。龙窖山,属幕阜山余脉,位于湘鄂接壤处。龙窖山茶区包括湖南省临湘市的羊楼司镇、文白乡、龙源乡、壁山乡、詹桥镇、忠防镇、五里乡、聂市镇、坦渡乡和定湖镇,湖北省赤壁市的赵李桥镇、茶俺岭镇和新店镇,崇阳县的桂花泉镇、石城镇、沙坪镇、肖岭镇, 通城县的大坪乡与北港镇。该茶区是鄂南、湘北的主要产茶区,是中国黑茶的重要产地。龙窖山茶区是人工植茶的起源地之一。据瑶学专家考证,约在炎黄时代,蚩尤部落联盟(蚩为苗族自称,尤为瑶族自称),与炎黄部落联盟相战于涿鹿之野,战败后被迫南迁。春秋战国时,瑶族先辈过云梦古泽,迁于临湘的龙窖山。瑶人入湘不久,即开龙窖山种茶之先河。龙窖山从瑶民吃茶、种茶有近三千年历史。龙窖山茶区制茶起源于汉代。汉代以前,山民均采茶作药、充饥。汉代民间自制茶叶, 山民将茶叶采回后蒸热晒干,碾末后作饼,①基金项目:本研究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基于发展经济学视角 的湖泊湿地利用转型研究(12BJY056)、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基于社区参与的洞庭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2YBA178)和湖南省教育厅项目资助:社区参与东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12C0724)。 作者简介:杨芳(1979-),女, 湖南宁乡人,研究生,硕士,讲师,主 要从事旅游经济与生态旅游研究; 邝奕轩(1974-),男,湖南邵阳人,研究生,博士,副教授,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