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学问答题库(一)

中医学问答题库(一)

中医学问答题库(一)
中医学问答题库(一)

中医学问答题库

1、中医学有什么显著特点?

答:特点有二,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2、阴阳学说有哪些内容?

答:包括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混长转化,自和平衡等方面。

3、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则制定的治则是什么?

答:治则是补母深子。

4、相乘与相侮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是:相乘是顺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的克制太过,相侮是遍五行相克次序而出现的反克。

联系是: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出现相化的现象。同样,在产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出现相乘的现象。

5、阴阳学说概话人体病理变化的总纲是什么?

答:中医学把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称为病理总纳。

6、阳盛则热,与阴虚则热有何不同?

答:阳盛则热,“盛”指邪气盛,表现为实热证;阴虚则热,“虚”指阴虚,表现为虚热证;两者临床表现不同。

7、阴阳的特征是什么?

答: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湿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均属于阳。凡是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有形

的均属于阴。

8、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是什么?

答:是阴阳的互根互用,互藏互寓。

9、发生阴阳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答:是“重”和“极”。

10、阴阳学说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深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

11、如何运用五行母子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

答:是“补母”与“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12、如何用阴阳属性归纳药物的性能?

答: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性。寒凉属阴,湿热属阳。五味有辛、甘、酸、苦、咸五种。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药物有升降浮沉作用趋向,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13、如何对中药的五味进行五行的归类?

答: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七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

14、什么说必为“君主之官”?

答:主要是心藏神,能主官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15、哪一脏称为“娇脏”?

答:肺。

16、肺肋心行血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表现在一是全身三四通过百脉会聚于肺。二是全身三四在肺中进

行气体交换。三是肺生成宗气,宗气贯通心脉而肋心行血。

17、肝主疏泄与肝藏血的关系如何?

答:肝藏主血是疏泄气机的物质基础。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能正常的藏血。二者相互促进,共同维持肝的正常生理功能。

18、“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理论诊据是什么?

答:小肠的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清浊不分,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便会是下于大肠,出现肠鸣泄泻、小便知少的病症,可见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与粪便的形状和小便黄的多少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常用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方法就基于此。

19、好肠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

20、心与脾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形成何种病理变化?

答:心脾两虚。

21、人体之气是怎样生成的?

答:来源来:1、先天之精;2、水谷精气;3、自然界的精气。22、气的运动形式?

答:升、降、出、入。

23、血的功能?

答:1、营养作用;2、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24、气与血的关系是什么?

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25、津液的主要作用?

答:1、滋润和濡养作用;2、为血液的组成部分;3运输体内的代谢废物。

26、简述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答:手太阳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肾经——手阙阴心包经——手少阳之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27、简述奇经八脉总的功能。

答:A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B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C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28、简述经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答: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连属部分组成。

29、内风证有哪些证型?

答:热极生风,肝阳化风

血虚生风,阴虚风动。

30、常见反治法有哪几种?

答: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

31、三因制宜是指什么?

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32、形成淤血的常见原因?

答:气虚、气滞、寒邪、热邪、外伤等。

33、火等邪等最易伤何脏?

答:肺。

34、精气夺则虚、精气夺是指?

答:正气虚。

35、“邪气盛则实”邪气盛主要指?

答:六淫扑邪六盛。

36、气为血之帅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三方面即: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37、血为气之母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两方面: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38、与人体水液化关系电密切的脏是?

答:肺、脾、肾三脏。

39、与人体呼吸功能关系密切的脏是?

答:肺、肾两脏。

40、称为“刚脏”的脏是?

答:肝。

41、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基于什么?

答: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42、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答:化气和贮藏精气。

43、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答:受盛和传化水气。

44、五脏与六腑的区别是?

答:1、生理功能不同。

2、解剖形态不同。

3、阴阳属性不同。

45、六气转化成六淫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小什正气不足。

46、肺外合皮毛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什么?

答:室发正气。

47、肺通调水道主要依赖于肺的什么功能?

答:室发与肃降功能。

48、胆汁的分泌排泄主要依赖于哪脏?

答:肝的疏泄功能。

49、小便的排泄主要依赖于哪脏?

答:肾的气化功能。

50、称为“封藏之本”的是哪脏?

答:肾。

51、阳化气,阴成形:化气与成形,是物质的两种相反相成的运动形式。张景岳注:“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因此,这里的阳和阴是指物质的动与静,气化与凝聚,分化与合面等的相对运动,进而说明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作用。

52、壮火食气,少火生气:阳气过亢,火热内生,则形成病理之火,能耗损正气,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而正常的具有生气的火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有增强正气的作用。

53、肝体阴而用阳:“体”一般是指实体或实质,“用”则是指作

用和机能。肝的本体是藏阴血;内含生发之气而主疏泄,且病变多表现升发功能太过而成为阳亢之证,所以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

肺为水之上源:肺有促进和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人体内水液的正常运行,依赖于肺气的通调、脾气的转输、肾的气化及膀胱的排泄功能。肺气肃降,水道通调,则小便通利,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54、脾为胃行津液:“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也。”这是说胃在受纳饮食之后,还需要通过脾的输布作用,把富有营养的津液输送到其它脏腑和人体各个部分。

55、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亢者,亢逆,逆乱也;承者,承顺,承接正气也。五行学说认为,事物有生有化,有制有克,六气亢盛就会产生损害作用,所以要有相应的气来制约它。承接正气,以制亢逆,才能维持生化之机的正常生发与协调。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在人体里面,当它的精微的功能发生作用时,内可以温养神气,使精神爽慧;外可以柔养筋膜,使之丰硕壮实。张志聪说:“阳气者,水谷之精也,故先养于五脏之神;柔者少阳初生之气也,初出之微阳而荣养于筋,是以少阳主筋也。”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五脏之气为阴气,阴性恬静,静则精神内藏,躁则精神耗散。马玄台说:“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论卫气也,此节云云,论营气也。此乃至微之义。”有一定的道理。

56、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固然是营养身体的,但必须要有

一定的节制,如果暴饮暴食,或偏嗜某种食物,则足以损伤胃肠。

57、薄厥:指因暴怒等精神刺激,致阳气亢盛,血随气逆郁积头部,而出现猝然厥逆、头痛‘眩仆的昏厥重证。

58、百病皆生于气:由于气在人体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故许多疾病的发生,都可因气机失调需引起。

59、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意指由于中气虚而产生的形体虚弱,须用温气药补养中气,则脾能健运,营养增加,使肌肤形体逐渐丰满。如精血不足的当以厚味填补,使精髓逐渐充实,精血旺盛。“味”当指药物的味厚之品和食物的五味而言。

60、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是预防疾病的传变,控制病情发展的一种积极措施。

61、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是哪些?

答:“四大经典”前人多指《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四部古代医籍。

62、脏与腑的功能特点名是什么?

答:脏腑包括五脏和六腑两大类。五脏是心、肝、脾、肾;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灵枢·本藏篇》:“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一般说,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血、津液,特点是“藏而不泻”;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和转化、排泄糟粕,特点是“泻而不藏”。

63、脾主运化是包括哪两方面?

答: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散精)与运化水湿(输液)两方面。

64、简述肝疏泄与主藏血的生理及相互关系。

答:肝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人体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除了心肺之气的领率和脾气的统摄外,还须依靠肝的藏血功能调节血量。而这种藏血功能,实又赖于肝气条达舒畅,乃使血液流通无阻。也就是说,只有肝的疏泄与藏血功能协同作用,才能保持气机调畅而使血行不致淤滞。《血证论》所谓:“”

65、详述肾主水的生理功能。

答:肾藏精,肾主水,主要是指宏观世界在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肾阴和肾阳,是肾的概念中两个相对的内容。从阴阳属性来说,精属阴,气属阳。所以肾阴实指肾精,又叫“元阴”、“真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濡润、滋养的作用。肾阳乃喻肾气,又叫“元阳”、“真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组织起着温煦、生化的作用。

66、怎样理解肾阴、肾阳生理作用及相互关系?

答:六腑各自的功能是: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热水谷,是五腑六腑精气的发源地;胆为清净之腑,主决断,能贮藏与排泄胆汁,帮助食物消化。小肠为受盛之腑,泌别清浊,并输转其化生。大肠为传导之腑,能吸收水份,主传导排泄糟粕;膀胱为州都之官,主贮存排泄尿液。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总称,“上焦如雾”、“主纳”、“中焦如沤”、“主化”,“下焦如渎”、“主出”,故三焦总的功能是关系到

水谷的代谢,气血的通调。

67、怎样理解肾阴、肾阳生理相互关系?

答: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传化关系。饮食入胃,通过胃的腐熟传于小肠,胆汁疏泄下行以助消化,小肠泌别清浊,清者为精微以养其身,浊者为糟粕下注大肠入膀胱。渗入膀胱的,经气化作用排泄于外而为尿液。进入大肠的经燥化与传导,通过肛门排出体外是为粪便。可以,六腑传化水谷,需要不断地受纳排空,虚实更替,不能停滞,所以前人有“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

68、何谓命门?

答:命门有生命之门的含义。它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和维持生命的要素,为先天之气蕴藏所在,系周身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

69、何谓三焦?

答:三焦是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为六腑之一。因在人体十二脏腑中,唯它最大,故又有“孤腑”之称。正如《类经》所指的,三焦是“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藏,一腔之大府也”。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从部位而言,上焦一般是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病理生理的角度,还包括部位较高的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从功能而言,《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上焦如雾”(主要指心肺的输布作用),“中焦如沤”(指脾胃的消化转输作用),“下焦如渎”(指肾与膀胱、大肠的排泄作用)。这些功能实际上就是体内脏腑气化功能的综合,故三焦的功能,概括而言是

运化水谷精微,通调全身水道,调整全身气化。

70、什么叫经络,包括哪些内容?

答: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个部份。其中经脉分为正经和奇经两大类,为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奇经有八,即任、督、冲、带、阴跷、阳跷、阴维,合称奇经八脉。络脉有别络、浮络、血络和孙络等。别络较大,共有十五。其中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络脉之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称浮络,皮下的细小血管称血络,络脉的细小分支称孙络。此外,尚有十二经别和十二经筋。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的支别,十二经筋是十二经别以外的另一循环系统,均属于经脉的范围。

71、说明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答: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传至手太阴肺经,交接于四肢末端,如环无端。每一经脉都在一定部位上授受它经之气。一般来说,阴经与阳经交接于四肢末端,阳经与阳经交接于头面,阴经与阴经交接于内脏。

12、什么叫“辩证求因”?

答:中医对病因的人识,除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外,主要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出就是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及其所属,从而提供治疗用药的根据。这种方法,称为“辩证求因”、“审因论治”。因此,学习病因理论主要是掌握它们所致病

证的临床表现。

73、你怎样领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答: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正气旺盛,邪气一般下易侵入,或虽有邪气侵袭也不一定发生疾病。这就是“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含义。

74、“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意义?

答:当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不足以抗御外邪,邪气乘虚而入,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两虚相得”则发生疾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这种矛盾现象的概括。

75、七情内伤对气机的影响有哪些表现?

答:具体现表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76、何谓淤血?其成因?

答:淤血又称蓄血。凡血运不畅,或体内离经之血未能消散者,都可形成淤血。淤血既成之后,反过来又能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许多疾病。因此也属于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淤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与热邪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或因外伤及其它原因造成的内出血,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所致。

77、《中医基础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有: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困、发病、病机,以及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78、什么是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

答:中医学的独特理化体系,是以整体观念为其主导思想,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的生理和病理为其理论基础,辩证论治为其诊疗特点。

79、保谓“金元四大家”?

答:金元时期出现了以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故后人称作“金元四大家”。

80、“寒凉学派”由谁所创立?

答:“寒凉学派”由金·河间人刘完素(字守真)所创立。81、“攻下学派”由谁所创立?

答:“攻下学派”,又可称“攻邪学派”,由金·睢州考城人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所创立。

82、“补土学派”由谁所创立?

答:“补土学派”由宋金时期真定人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所创立。

83、“养阴学派”由谁所创立?

答:由朱震亨(字彦修)所创立,后人尊称丹溪翁。

84、中何理解中医学中“神”和“形”的关系?

答: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可反作用于机体的形质,正常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利于机体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异常的精神刺激或精神创伤,可影响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的生理活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即是“形”和“神”之间的辩证关系。

85、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与自然;

3、人与社会。

86、人体各组成部分是怎样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答:一是经络的“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二是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是精气、血、津液,充沛和运行全身。

87、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活动有何主要影响?

答:从中医理论上来说,四时气候变化主要是影响人体阳气的升腾或潜藏,从而导致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各种生理活动的改变。

88、季节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疾病有何主要影响?

答:一是季节气候的变化急剧或异常,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是由于各季节气候的特点不同,从而形成了某些疾病的好发季节和流行季节;

三是季节气候变化与某些慢性疾病的加剧和发作有关。

89、何谓阴阳?

答:阴阳是说明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相互对立着的事物和现象的相反属性。

90、何谓阴阳说?

答:阴阳学说,中国古代哲学属于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是阴阳的相反属性、阴阳之间的运动变化云认识自然,解释

自然的一种理论。

91、分析事物的阴阳属性有何标准?

答:具体地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温热的、明亮的,为阳的属性,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为阴的属性。

92、阴阳的属性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

答:相对的。

93、如何理解阴阳的对立和制约?

答:阴阳之间对立,是指阴和阳的属性是相反的,阴阳的制约,是指阴阳之间的对立,不是静止的相互对峙,而是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即阴可以制约阳,阳可以制约阴。

94、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和互用?

答:由于阴和阳的相互对立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相对立的一方而单独存在,任何一方都以相对立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条件。阴阳互用,是阴和阳之间不仅仅是相互依存,而且这两种相反属性的事物之间还存在相互为用,相反相成的关系。

95、如何理解阴阳之间的消长平衡?

答: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阴阳双方,始终处于此增彼减,此进彼退,此强彼弱的消长的运动变化状态。但是,阴阳之间“阴长阳消”、“阳长阴消”之中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这就是阴阳的消长平衡。

96、何谓阴阳的相互转化?

答: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各向其相

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97、发生阴阳转化的根据和条件是什么?

答: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是阴阳互根,即阴和阳都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条件。

98、为什么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答:凡是人体中有形质的各种组织结构,均可划分其阴阳属性。

99、怎么理解“阴在内,阳在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答:以人体的物质与功能而言,物质属阴,功能属阳,物质的活动产生功能,没有物质也就没有功能。“阴在内,阳在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机体的物质与物质之间、功能与功能之间、功能与物质之间的互根互用关系的高度概括。

100、阴阳学说对人体病理变化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阴阳学说,是以“阴平阴秘”的协调平衡状态来阐释人体的生理平衡,所以它对于人体病理变化的基本观点,也就是以正常的“阴平阳秘”协调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在机体阴阳之间出现“偏盛”、“偏衰”来阐释机体的各种病理状态。

101、阴阳学说用于治疗疾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阴阳学说用于治疗疾病的基本观点是补偏救弊,调整阴阳,采用“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方法,促使机体的阴阳恢复至“阴至阳秘”的协调平衡状态。

102、什么是五行?

答: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行。

103、五行的特性各有哪些?

答: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爱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104、确定事物的五行属性有哪些方法?

答:即取象类此法和推演络绎法。

105、五行“相生”、“相克”的基本涵义及其次序是怎样的?

答:五行之间的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相生,其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制约、克制、抑制的作用。五行之间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相克,其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106、保谓“生我”、“我生”、“克我”、“我克”?

答:“生我”、“我生”、“克我”、“我克”是五行生克关系中,用以说明其中一行与其它四行的联系方式。

107、什么是五行的“相乘”和“相侮”?

答:五行的“相乘”和“相侮”是说明五行之间的两种异常的克制现象。“相乘”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顺着相克次序的过度克制现象。108、五行学说在中医生理方面的应用主要有哪些?

答:一是以五脏配五行;二是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阐释机体的肝、心、脾、肺、肾之间的生理、病理相互联系;三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行归属。

109、五行学说如何确定人体脏腑等组织器官的五行属性?

答:五行学说确定人体脏腑等组织器官的五行属性,基本上采用

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另一种是采取推演络绎的方法。

110、确定五脏的五行归属有何依据?

答:五脏的五行归属,并不能完全归结于臆测,而是有一定的生理病理基础。如:肝属木,是基于肝喜条达而主升发,与木的特性相类似,故确定肝属木;心属火,是基于心阳有温煦之功,与火的特性相类似,故确定心属火;脾属土,是基于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与土的特性相类似,故确定脾属土;肺属金,是基于肺肃降为顺,与金的特性相类似,故确定肺属金;肾属水,是基于肾主闭藏、主水,与水的特性相类似,故确定肾属水。

111、如何以五行生克来阐释五脏之间的联系?

答:五行学说中“相生”和“相克”都是有序的,因此以五行生克来阐释五脏之间的联系,也必须是有序的“相生”和“相克”。如以“相生”关系来说,肝木生心火,说明肝藏血以济心;心火生脾土,说明心阳温运脾土;脾土生肺金,说明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金生肾水,说明肺通调水道以滋肾水;肾水生肝木,说明肾中精气涵养肝木。如以“相克”关系来说,肝木克脾土,说明肝气条达可疏泄脾土的壅滞;脾土克肾水,说明脾的运化可防止肾水的泛滥;肾水克心火,是说明肾的阴液可防止心火的上炎;心火制肺金,是说明心阳的温煦可防止肺气的寒滞;肺金克肝木,是说明肺之清肃可防止肝太升过。但必须说明,五脏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以五行生克的阐释五脏之间所有联系,是不够全面的。

112、如何以五行生克关系来阐释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

答: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弯,从五行生克关系来说,有相生关系传变和相克关系传变两类。相生关系的传变,有沿着五行相生次序的传变,称为“母病及子”,有反着五行相生次序的逆向传变,称为“子病犯母”。相克关系的传变,有沿着五行相克次序的传变,称为“相乘”,有反着五行相克次序的逆向传变,称为“相侮”。

113、何谓“母病及子”?

答:“母病及子”是五脏疾病时的一种传变方式,是指沿着五行相生次序的疾病传变。

114、何谓“子病犯母”?

答:“子病犯母”是五脏疾病的一种传变方式,是指反着五行相生次序的疾病传变。

115、何谓“传其所胜”?

答:“传其所胜”即沿着相克次序发生病情传变,所以“传其所胜”也就是五行“相乘”的“乘其所胜”。

116、何谓“传其所不胜”?

答:“传其所不胜”即是疾病传变反着相克次序的逆向传变。“传其所不胜”在五行相克关系中属于反向克制,故又称“相侮”。117、五行学说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可分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归纳患者的色泽、形态、声音、脉象等临床表现,以确定其属于何脏的病变。二是根据五行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传变及其预后。

118、五行学说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五行学说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主要可分为三个三面:一是按照五行相生的次序采取“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方法。“虚则补其母”,即是在一脏不足时,可用补其“母”脏的方法,以增强其“生我”的作用。二是按照五行相克的次序治疗其“克我”、“我克”、之脏。三是按照五行生克次序,采取抑强扶弱的两脏同治法。119、何谓佐金平木法?其适应范围是什么?

答:其实质内容是清肃肺气和泻肝相结合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肺失清肃,肝气肝火上逆等病证。

120、“藏象”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答:“藏象”是指居于体内脏腑的功能活动,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中药学问答题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 1.试述《新修本草》、《证类本草》的写作时代、作者、载药数、分类法和主要价值。 答: 《新修本草》成书于唐代,为苏敬、李等集体编撰。收药844种。采用自然分类法。 本书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最高成就,而且对我国后世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并很快流传国外;图文并茂,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政府颁发的药典。 《证类本草》成书于北宋,作者唐慎微。载药1558种。属自然分类法。本书除了系统地集录《本草》以下唐宋各家医药名著外,还收辑了经史传记、佛书道藏等书中有关的药学史料;是我国现存明代以前流传下来的最完善的本草学专著,为中药研究和临床工作者重要的参考书。 2.何谓中药? 答: 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1.药物炮制的目的是什么?举例说明之。 答: (1)消除或减少药物的毒性、烈性的副作用。如巴豆去油。 (2)改变药物性能,增强药物疗效。如生地制熟、延胡索醋制。 (3)矫嗅、矫味,便于服用。如水漂海藻。

(4)便于制剂、煎服和贮藏。如磁石烧煅。 (5)消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洁净。如枇杷叶去毛。 第四章药性理论 1.药物性能理论包括哪些方面?说明四性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答: 中药性能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内容。四气亦称四性,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其中寒与凉、温与热分属于同一种药性,仅有程度不同,寒凉药多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用治阳证、热证。温热药多有散寒、温里、助阳等作用,可用治阴证、寒证。掌握了四气理论,临床就可根据“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四气应用原则,有针对性地选用具有某种性质的药物,或将几种不同性质药物配合起来应用。 2.寒凉药、温热药各有何功效? 答: 寒凉药: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凉肝息风功效; 温热药: 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通经脉,回阳救逆等功效。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 5.试述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恶、相反的含义。 答: 相须: 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中药学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 答案:C A.《海药本草》B.《新修本草》C.《神农本草经》 D.《五十二病方》E.《本草经集注》 2.世界最早的药典专著是( )答案:D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海药本草》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3.“方药兼收”起自下列哪种书籍( ) 答案:B A.《本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E.《本草纲目拾遗》 5.最早增列“诸病通用药”书籍的是( ) 答案:D A.《海药本草》 B.《证类本草》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拾遗》 7.属于云南道地药材的是( ) 答案:B A.阿胶B.三七C.附子D.人参E.当归 8.可以随时采收的药材是( ) 答案:A A.矿物药B.动物药C.根类植物药D.叶类植物药E.树皮类植物药9.以下哪项是炮制“炙”的辅料( ) 答案:C A.土B.米C.蜜D.蛤粉E.滑石粉 10.以下哪项是炮制“炒”的辅料( ) 答案:B

A.酒B.土C.醋D.姜汁E.盐水 11.淡味药的功效是( ) 答案:D A.发散B.行气C.活血D.利水E.泻下 12.具有“补虚”功效的药味是( ) 答案:B A.苦B.甘C.咸D.酸E.辛 13.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功效的药味是( ) 答案:E A.苦B.甘C.咸D.酸 E.辛 14.酸、涩之味药的功效是( ) 答案:D A.利水渗湿B.清热解毒C.软坚散结D.收敛固涩E.缓急止痛15.具有“燥湿”功效的药味是( ) 答案:A A.苦B.涩C.咸D.淡 E.辛 16.咸味药的功效是( ) 答案:C A.活血行气B.降逆止呕C.软坚散结D.收敛固涩E.缓急止痛17.苦味药可以治疗( ) 答案:E A.自汗证B.盗汗证C.气虚证D.血虚证E.便秘证 19.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称为( ) 答案:D A.相须B.相使C.相畏D.相杀E.相恶 20.属于十八反的配伍是( ) 答案:A A.甘草与芫花B.大戟与海藻C.贝母与半夏D.瓜蒌与黎芦 E.白及与瓜蒌 23.入汤剂应当后下的药物是( ) 答案:D A.川乌 B.牡蛎 C.旋复花 D.白豆蔻 E.代赭石

中医养生问答题

1、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 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2、《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中医养生学问答题 1、上古的三大奇书是什么?如何认识周易? 答:(1)包牺氏、神农氏、黄帝、尧、舜 (2)《周易》着眼宇宙天地,立足人类自身,在认识宇宙运动变化规律中,探讨生命的奥秘,懂得生与死的缘由和规律。《周易》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穷天人之际,探讨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机理,进而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 2、道家养生思想是什么? 答: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及动形达郁的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儒家养生思想是什么? 答:儒家强调精神调摄(“心以体全,亦以体伤”、“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行则从礼、君子三戒)、注意身体护养(注意起居有时、劳逸适度、饮食有节等)、倡导饮食卫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则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贪。”) 4、佛家养生思想是什么? 答:佛家养生思想的传入:有调身、调气、息心静坐的方法,静坐气功,人体由地、水、火、风和合而成,地为骨肉,水为血液,火为人之体温、热量,风为呼吸。“四大调和”佛学讲求调理人与自然、社会的“互存关系”,重视环境调养,植树造林,行医施药等公益事业。佛家有很多戒律,如五戒、十戒、普萨戒等。 5、天年和寿命有什么区别? 答:(1)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人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古代养生家、医家认为在百岁到百二十岁之间。《素问·上古天真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 6、养生的基本观念有什么? 答: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互涵、协调平衡、正气为本。 7、养生的基本原则有什么? 答:畅通经络、协调脏腑、清静养神、节欲葆精、调息养气、综合调养、持之以恒。 8、环境如何进行分类? 答:(1)按环境的形成划分: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

三基中医内学科试题及答案(医师分册)

中医内科学 【A型题】 1.中风中经络之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宜选用 A.天麻钩藤饮B镇肝熄风汤C.半夏白术天麻汤D.地黄饮子E大定风珠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癫狂的病因病机 A.阴虚于下B邪陷心包C阳亢于上D.心神被扰E.神明逆乱 3.关格的病机多表现为 A.热证B心、肝、肾同病C实证D.脾、肾、心、肝同病E以上都不是 4.患者,男,58 岁。因失眠多梦半月余就诊。现不寐,入睡困难,心烦口苦,头重如裹,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治法是 A滋阴清热,镇心安神B疏肝泻热,佐以安神C.化痰清热,和中安神D益气镇惊,安神定志E. 补养心脾,以生气血 5.郁证的形成常以下列何者为先 A.血郁B气郁C.痰郁D.食郁E.热郁 6.黄疽早期治疗当祛邪以消除病源,通过除下列哪项之夕h 的治法,给邪以出路 A.清热B利湿C.通下D.解毒E.温化 7.患者腹大胀满不舒,早宽暮急,面色苍黄,院闷纳呆,神倦怯寒,四末不温,尿少不利,舌淡胖而紫,脉沉弦无力。其证候为 A寒湿困脾B脾虚湿困C.气滞湿阻D?脾胃虚弱E.脾肾阳虚 8.患者智能减退,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判断力明显减退,神情呆钝,词不达意,头晕 耳鸣,懈怠思卧,齿枯发焦,腰酸骨软,步履艰难,舌瘦色淡,苔薄白,脉沉细弱.可诊断为 A肝肾阴虚证B脾肾两虚证C痰浊蒙窍证D.髓海不足证E淤血内阻证 9.患者,女,47 岁。前晚不慎受凉,突然出现呕吐,呕吐胃内容物及清水,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口不渴,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濡缓. 应诊断为何证 A.外邪犯胃型呕吐B饮食停滞型呕吐C痰饮内停型呕吐D.脾胃虚寒型呕吐E.肝气犯胃型呕吐 10.呕吐吞酸,暖气频繁,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腻,脉弦。可辨为 A.肝气犯胃证 B.外邪犯胃证 C.胃阴不足证D?痰饮内阻证E.脾胃气虚证 11.胸痹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标实之证,除下列哪项外,均为常见 A.血癖 B.气滞 C.火邪 D.阴寒 E.痰浊 12.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门灼热,小便赤涩,苔黄腻,脉滑数。其治法宜 A.清热和中,化湿止泻B清热解毒,调气行血C.清热除湿,健脾和中D.清热燥湿,凉血解毒.E. 清热导滞,调气行血 13.“脑风”、“首风”之名首见于 A.《证治准绳》a《普济方》C.《内经》D.《丹溪心法》E.以上都不是 14.由精神刺激诱发,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呼吸气粗,口嗒握拳,舌苔薄白,脉沉弦.可辨证为 A.痰厥B血厥虚证C气厥实证D.气厥虚证E血厥实证 15.正式提出“胸痹”病名的是下列哪部著作 A.《内经》B《金匮要略》C《圣济总录》D.《世医得效方》E.《证治准绳》 16.朦胀的治疗,使用逐水法的原则,下列哪项不适宜 A.病延日久,胀甚撑急 B.精神委顿,嗜卧 C.水去其七八即止 D.调补脾胃,以善其后 E. 常规治法无效 17.不属于痰浊闭阻证胸痹症状的是 A.舌苔白滑 B.胸闷轻,心痛重 C.气短喘促 D.肢体沉重 E.形体肥胖

中医试题及答案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试题 一、选择题: 1、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C A、化生精气 B、储藏精气 C、实而不满 D、藏而不泻 E、满而不实 2、小肠的功能是:A、 A、受盛化物 B、排泄糟粕 C、受纳腐熟 D、运行水液 E、通调水道 3、胃的生理功能是:D A、受盛化物 B、传化糟粕 C、主持诸气 D、受纳腐熟 E、通调水道 4、“主液”的腑是:C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5、与血液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C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6、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E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7、元气运行的道路是:E A、心脉 B、胸腔 C、全身 D、脉外 E、三焦 8、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C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9、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经气 10、具有司呼吸作用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经气 11、血瘀致痛的特点是:B A、胀痛 B、刺痛 C、重痛 D、空痛 E、走窜痛 12、久病畏寒的主要病因是:D A、风邪袭表 B、寒邪内侵 C、湿邪外袭 D、阳气虚衰 E、阴液亏损 13、酸痛的常见病因是:C A、火邪窜至经络 B、寒邪阻滞经络 C、湿侵肌肉关节 D、气血亏虚 E、风邪窜至经络 14、脾胃气虚的面色是:A A、面黄虚浮 B、面色萎黄 C、面目一身俱黄 D、面色青黄 E、面色青灰 15、满面通红的病机是:C A、阴虚火旺 B、虚阳上越 C、邪热亢盛 D、真寒假热 E、阳气暴脱 16、面色发黑的主病是:B A惊风B、寒症C、气虚D、血虚E、热证 17、病人肢体软弱,行动不便属:C A、瘫痪 B、痹病 C、痿病 D、痫病 E、中风后遗症 18、囟填的原因是:B A津液亏损B、肾精亏损C、邪热亢盛D、外感风邪E、先天不足 19、按“五轮学说”心属:A A、血轮 B、风轮 C、气轮 D、水轮 E、肉轮 20、劳力过度主要伤及:A A、气 B、血 C、精 D、神 E、津液

最新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2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二 【A型题】 1.伤风表证病人常表现为 A.恶寒重,发热轻 B.发热重,恶寒轻 C.发热轻而恶风D.发热与恶寒并重E.寒热往来 2.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属于 A.湿温潮热 B.阴虚潮热 C.阳明潮热D.骨蒸潮热 E.气虚发热 3.患者寒热往来,发无定时,见于 A.表证B.半表半里证 C.少阴病证D.厥阴病证 E.疟疾病 4.患者前额部疼痛,属何经头痛 A.太阳经 B.少阳经 C.阳明经D.太阴经 E.厥阴经 5.阳热亢盛的病人,其面色常见 A.红黄隐隐 B.两颧潮红 C.泛红如妆D.满面通红 E.白里透红 6.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 A.苍黄 B.萎黄 C.黄胖 D.阳黄 E.阴黄 7.吐痰白滑,量多易咯,多属 A.寒痰 B.湿痰 C.风痰 D.燥痰 E.热痰 8.舌体软弱,屈伸无力者,称 A.短缩舌 B.痿软舌 C.吐弄舌 D.强硬舌 E.颤动舌 9.按五轮学说,上下眼睑属于 A.血轮 B.风轮 C.气轮D.水轮 E.肉轮 lO.观察病人面色的关键,在于区分 A.主色与客色 B.善色与恶色 C.常色与病色 D.客色与病色 E.主色与病色11.舌质淡胖而嫩,苔白而润,见于 A.气虚 B.血虚 C.气血两虚 D.阳虚 E.气阴两虚 12.重病患者,出现下列哪种症状,属于假神 A.言语失伦 B.两颧潮红 C.反应迟钝 D.突然能食 E.表情淡漠 13.面部口眼喎斜,或肌肤不仁,并无其他疾苦者,属 A.风中脏腑 B.热极生风 C.阴虚生风D.风中经络 E.血虚生风 14.病人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者,是 A.谵语 B.郑声 C.独语D.错语 E.狂言 15.燥咳的特点应为 A.干咳无痰 B.咳声重浊 C.咳声轻清 D.咳嗽痰多 E.咳声不扬16.脉象“有神”的形态是 A.从容和缓 B.不浮不沉 C.柔和有力D.沉取应指 E.尺脉明显 17.脉来迟而时止,止无定数者,是 A.促脉 B.结脉 C.代脉 D.涩脉 E.缓脉 18.下列属于弦脉形态特点的是 A.端直而长 B.脉来绷急 C.浮而搏指 D.沉按实大 E.状如波涛 19.下列症状中,诊断表证最具意义的是 A.脉浮 B.恶寒 C.头身痛 D.苔薄白 E.流涕 20.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盛格阳 B.阴盛阳衰 C.阳盛阴衰 D.真阴欲竭 E.阳盛格阴 21.“至虚有盛候”、“大实有赢状”均是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及药剂人员调配中药处方培训试题 科室: : 成绩: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本草经集注》新增的药物不可能见于(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2.解表药的药味多为( ) A.苦味 B.甘味 C.辛味 D.咸味 E.酸味 3.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解痉的药物是( ) A.荆芥 B.白芷 C.羌活 D.防风 E.藁本 4.具利水通淋、通乳作用的药物是( ) A.萆薢 B.木通 C.石韦 D.地肤子 E.泽泻 5.治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用利水渗湿药必须配用的药物是( ) A.温肾壮阳药 B.健脾利水药 C益脾滋肾药 D.滋补脾肾药 E.温补脾肾药 6.枳实除治疗食积脾胄气滞外,还常用治( ) A.肝气郁滞之胁痛 B.水湿停滞之水肿 C.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D.肾不纳气之气喘 E.肝郁月经不调 7.具温肾纳气作用的药物是( ) A.沉香 B.木香 C.干 D.吴茱萸 E.橘皮 8.莱菔子的功效是( )

A.消食和中、化痰除痞 B.消食化积、积血祛瘀 C.消食导滞、疏肝下气 D.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E.行气导滞、涩精止遗 9.雷丸用于驱虫,宜( ) A.研末服从 B.与其他药同煎 C.另炖 D.先煎 E.后下10.地榆与白茅根均能凉血止血,地榆又能( ) A.解毒敛疮 B.活血止痛 C.清热利尿 D.化瘀止血 E.祛痰止咳11.性味辛温的活血祛瘀药是( ) A.丹参 B.艾叶 C.半夏 D.川穹 E.郁金 12.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之证,应选用( ) A.桔梗 B.半夏 C.昆布 D.白芥子 E.白附子 13.脏不可持续服用,且忌“火锻”的药物是( ) A.龙骨 B.磁石 C.牡蛎 D.朱砂 E.石决明 14.旋覆花配伍代赭石同用,可增强( ) A.消痰行水之功 B.凉血止血之功 C.平肝潜阳之功 D.重镇安神之功 E.降逆下气之功 15.地龙可用于( ) A.冒寒呕吐 B.心悸失眠 C.肝郁胁痛 D.痰鸣喘息 E.肾虚尿频16.具有退虚热功效的药物是( ) A.黄连 B.黄柏 C.黄芩 D.栀子 E.龙胆草 17.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功效的药物是( ) A.石膏 B.知母 C.生地 D.玄参 E.栀子 18.具燥湿健脾、祛风湿功效的药物是(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 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中医基础理论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 2.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相互统一 3.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心。 4.“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理论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5.构成世界的本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精气。 6.精气概念源自于:水地说。气的概念源自于:云气说。 7.精气首见于着作:《管子》 8.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 9.《内经》所说的阴阳属性的征兆是:水与火 10.昼夜分阴阳,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中药三基试题

中药三基考核 科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四气是如何总结得出的( D ) A、是从人体的感觉总结出来的 B、是从机体的反应总结出来的 C、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 D、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E、是从药物药用部位、质地轻重等推导出来的 2、下列各项,不属苦味药作用的是( D ) A、降泄 B、通泄 C、燥湿 D、行气 E、清泄 3、五味的含义是( B ) A、全部味道 B、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C、指口尝味道 D、五类作用 E、不同的滋味 4、芳香药多具有的味是( A ) A、辛味 B、甘味 C、苦味 D、酸味 E、淡味 5、作用趋向属于升浮的是( C ) A、甘、辛,凉 B、辛、苦,热 C、辛、甘,温 D、甘、淡,寒 E、酸、咸,热 6、平行药的含义是( A ) A、寒、热之性不甚明显的药物 B、作用比较缓和的药物 C、升浮、沉降作用趋向不明显的药物 D、性味甘淡的药物 E、寒热之性均具备的药物

7、外感风热,应选择的药物性味是( A ) A、辛、温 B、辛、凉 C、甘、寒 D、苦、寒 E、甘、温 8、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B ) A、阴阳学说 B、脏腑经络理论 C、气血津液学说 D、药味理论 E、五行学说 9、人参配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这种配伍关系是( D )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恶 E、相杀 10、药物“七情”的含义是( C ) A、喜、怒、忧、思、悲、恐、惊 B、辛、甘、酸、苦、咸、淡、涩 C、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 D、寒、热、温、凉、平、毒性 E、温、通、补、泻、滑、湿、清 11、属于配伍禁忌的是( A ) A、人参与藜芦 B、人参与海藻 C、人参与大戟 D、人参与甘遂 E、人参与五倍子 12、下列配伍中属于“十九畏”的药物是( D ) A、大戟与甘草 B、贝母与乌头 C、乌头与瓜篓 D、官桂与赤石脂 E、芍药与藜芦 13、下列配伍中属于“十八反”的是( A ) A、大戟与甘草 B、人参与莱菔子 C、白及与甘草 D、丁香与木香 E、人参与五倍子 14、与海藻相反的药物是( D ) A、藜芦 B、昆布 C、大枣 D、甘草 E、细辛

中药学题库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C ) 答案:C A.《海药本草》 B.《新修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五十二病方》 E.《本草经集注》 2.世界最早的药典专著是(D ) 答案:D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海药本草》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3.“方药兼收”起自下列哪种书籍() 答案:B A.《本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拾遗》 5.最早增列“诸病通用药”书籍的是() 答案:D A.《海药本草》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7.属于云南道地药材的是() 答案:B A.阿胶 B.三七 C.附子 D.人参 E.当归 8.可以随时采收的药材是() 答案:A A.矿物药 B.动物药 C.根类植物药 D.叶类植物药 E.树皮类植物药 9.以下哪项是炮制“炙”的辅料() 答案:C A.土 B.米 C.蜜 D.蛤粉 E.滑石粉 10.以下哪项是炮制“炒”的辅料() 答案:B A.酒 B.土 C.醋 D.姜汁 E.盐水

11.淡味药的功效是() 答案:D A.发散 B.行气 C.活血 D.利水 E.泻下 12.具有“补虚”功效的药味是() 答案:B A.苦 B.甘 C.咸 D.酸 E.辛 13.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功效的药味是() 答案:E A.苦 B.甘 C.咸 D.酸 E.辛 14.酸、涩之味药的功效是() 答案:D A.利水渗湿 B.清热解毒 C.软坚散结 D.收敛固涩 E.缓急止痛 15.具有“燥湿”功效的药味是() 答案:A

中医内科学试题

南方医科大学 中医药学院2006 学年秋季学期考试 2004 级中医学本科 《中医内科学》试卷( A 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年级 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 2007-1-22 学时数:3 答卷时间:120 分钟负责人:马剑颖 单选配伍多选填空名词解问答病例分合题型题题题题释题析计满分100 得分 评卷 人 一、单选题 1、阴寒凝滞型心痛的主方为: A.瓜蒌薤白白酒汤 B .乌头汤C.当归四逆汤D.桂枝甘草汤 E.以上都不是 2、眩晕的主症是: A.头晕 B .眼花 C .头晕、耳鸣D.头晕、眼花 E .以上都不是 3、水肿的发病机制为: A.肺失通调 B .脾失转输C.肾失开合D.膀胱气化不利E.以上都是 4、哮病发作时症见喘咳胸满,但坐不得卧,痰涎涌盛,喉中哮鸣,咯痰粘腻难出,舌 苔厚浊,脉滑实。治宜选用: A.苓桂术甘汤B.五苓散合五皮饮C.射干麻黄汤D.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 E .以上都不是 5、心胆气虚所致不寐的主方是: A.安神定志丸B.琥珀多寐丸C.交泰丸 D.酸枣仁汤 E .养心汤 6、热淋的主方应该是: A.石韦散 B. 八正散 C.沉香散 D. 小蓟饮子 E. 程氏萆解分清饮 7、张某,女,54 岁。近 1 月来常有饥饿感,饭量明显增加,但体重反而下降 5 公斤,伴烦热口渴,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治疗主方应该是:

A.白虎加人参汤 B. 小承气汤 C. 金匮肾气丸 D. 沙参麦冬汤 E.玉女煎 8、消渴病的常见并发症是: A.中风B .视瞻昏渺C.胸痹心悸D.痈疽E.以上都是 9、五磨饮子适用于喘证之: A.上实下虚证 B. 痰浊阻肺证 C.肝气乘肺证 D. 表寒里热证 E. 痰热遏肺证 10、阳明头痛常选用的引经药为: A.葛根、白芷 B. 柴胡、川芎 C. 藁本、吴茱萸 D. 羌活、蔓荆子 E.苍术、细辛 11、证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白而稀,恶寒发热,肢体酸楚,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证属: A.风热犯肺 B.风寒袭肺 C. 燥热伤肺 D. 痰湿犯肺 E. 痰热蕴肺 12、便血鲜红, 大便不畅, 或有腹痛, 口苦, 苔黄腻, 脉滑数, 证属: A.下焦湿热 B. 脾不统血 C. 脾胃虚寒 D. 肠道湿热 E. 胃热壅盛 13、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淡,脉细。证属: A.气虚 B. 血虚 C. 气秘 D. 热秘 E. 冷秘 14、中风病中的中脏腑与中经络鉴别要点是: A.有无神志障碍 B. 有无口眼歪斜 C. 有无语言不利 D. 有无肢体瘫痪 E.有无口角流涎 15、对黄疸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特征是:: A.身黄 B. 苔黄 C. 小便黄 D. 目睛黄 E. 爪甲黄 16、鼓胀的病机重点是: A心脾肾功能失调 B. 脾肺肾功能失调 C. 肝脾肾功能失调 D. 心肝肾功能失调 E. 心肺肾功能失调 17、主张眩晕“无痰则不作眩”,提出“治痰为主”的学者是() A. 张景岳 B. 朱丹溪 C.张仲景 D. 孙思邈 E. 陈无择 18、“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出自() A.《内经》 B. 《金匮要略》 C. 《医宗必读》 D. 《丹溪心法》 E.《景岳全书》 19、某男,24 岁,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尤甚,伴有头晕目眩,心中烦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弦或细数。治疗方剂首选() A.芍药甘草汤 B. 化肝煎 C. 丹栀逍遥散 D. 一贯煎 E. 柴胡疏肝散 20、痢疾初起,兼有表证,首先选用() A.香连丸 B. 桃红饮 C. 白头翁汤 D. 芍药汤 E. 活人败毒散 21、下列哪一项不是肺痨的临床特征() A.身体消瘦 B. 咳嗽咯血 C.喉间痰鸣 D.潮热盗汗 E. 有传染性 22、下列哪项不是痉病的证候特征? A.项背强直 B .四肢抽搐C.意识丧失 D.角弓反张 E .以上都不是 23、提出“泻南方,补北方”痿病治法的是: A.《内经》 B. 《中藏经》 C. 《千金要方》 D. 《丹溪心法》 E. 《景岳全书》 24、痰饮内停型呕吐的最佳治疗方剂是: A.香砂六君子汤 B .理中汤加吴茱萸C.旋复代赭汤

中医三基三严试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中医三基三严考试试题 6号卷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5分,共50分) 1、五味是指五种味道。 2、朱砂能治疗心悸失眠,具有重镇安神之功,其归。 3、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是,反映药物作用趋势的是 。 4、一种药物的功效能够被另一种药物减弱或消除,这种配伍关系是配伍;两种药物合用,能够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这种配伍关系是配伍。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四气是如何总结得出的() A、是从人体的感觉总结出来的 B、是从机体的反应总结出来的 C、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 D、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E、是从药物药用部位、质地轻重等推导出来 2、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增强原有疗效的配伍关系是()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杀 E、相恶 3、下列各项,不属妊娠慎用药物的是() A、牛膝 B、白术 C、大黄 D、红花 E、枳实 4、宜饭后服用的药是() A、峻下逐水药 B、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 C、驱虫药 D、安神药 E、截疟药 5、生姜善治的呕吐类型是() A、胃热呕吐 B、胃寒呕吐 C、胃虚呕吐 D、虫积呕吐

E、食积呕吐 6、内服能够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火煅外用能够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药物是() A、知母 B、栀子 C、石膏 D、芦根 E、淡竹叶 7、治阳明腑实证常与大黄配伍的药物是() A、番泻叶 B、甘遂 C、芒硝 D、火麻仁 E、生地黄 8、既可用于风湿痹痛,又可用于诸骨鲠咽的药物是() A、五加皮 B、桑寄生 C、木瓜 D、威灵仙 E、羌活 9、具有清肺止咳功效的利水渗湿药物是() A、海金沙 B、石韦 C、萆薢 D、瞿麦 E、通草 10、用于治疗亡阳证,汗出清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者用() A、附子、肉桂 B、附子、干姜 C、附子、人参 D、附子、细辛 E、附子、吴茱萸

解剖问答题 广州中医药大学

答题:1、掌浅、深弓各自的位置及构成如何?答:掌浅动脉弓位于掌腱膜与屈指肌腱之间,一般由尺动脉的终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掌深动脉弓位于骨间掌侧筋膜与骨间肌之间,一般由桡动脉的终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2、上腔静脉入口处阻塞时,上腔静脉系的血液如何取側支径路流回心脏?上腔静脉入口处阻塞时,上腔静脉系血液取下列侧支经路流回右心房:上腔静脉左、右头臂静脉左、右胸廓内静脉左、右锁骨下静脉→左、右腋静脉→左、右胸外侧静脉→左、右胸腹壁静脉左、右腹壁上静脉脐周静脉丛、网左、右腹壁浅静脉→左、右大隐静脉→左、右股静脉附脐静脉左、右腹壁下静脉→左、右髂外静脉肝门静脉左、右髂总静脉肝血窦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上腔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左腰升静脉→左腰静脉左髂外静脉→左髂总静脉右腰升静脉右腰静脉右髂外静脉→右髂总静脉食管静脉丛→胃左静脉→肝门静脉→肝血窦→肝静脉脾静脉上腔静脉系椎静脉丛下腔静脉3、有一患者因外伤,造成第四胸椎骨折及脊髓右半横断损伤。请你推测病人脊髓受损的节段及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并解释其原因。答:①推测病人脊髓受损部位在第六节段胸髓。②脊髓半横断,可出现布朗-色夸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即病人在右侧下半身的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消失,出现闭目难立征,(因损伤右侧薄束)。左侧约在肋弓平面以下的皮肤痛、温觉消失(因损伤右侧脊髓丘脑束)。右下肢硬瘫,右侧膝反射及跟腱反射亢进,右侧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右侧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ki征(因损伤右侧皮质脊髓束)。4、试述参与手指运动的肌肉及其神经支配,手的皮肤感觉神经的分布。(1) 肌肉及运动神经肌肉名称运动神经拇长展肌、拇长伸肌、拇短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小指伸肌桡神经拇长屈肌、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正中神经拇对掌肌、指浅屈肌、第1、2蚓状肌指深屈肌尺神经、正中神经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拇收肌、第3、4蚓状肌、骨间肌尺神经(2)皮肤感觉神经①手掌及手指掌面: 手掌内侧1/3及小指与环指尺侧掌面尺神经浅支手掌外侧2/3、桡侧三个半指掌面及其中、远节指骨背面正中神经掌支鱼际外侧部桡神经浅支②手背及指背: 手背桡侧半、桡侧两个半指背(示、中、环指桡侧半中、远节指骨背面皮肤除外)桡神经浅支手背尺侧半、尺侧两个半指背尺神经手背支5、从胃癌病人的右侧足背静脉输入抗癌药,请问此药物经何具体的循环途径到达胃?答:右侧足背静脉→右小隐静脉/右大隐静脉→右腘静脉→右股静脉→右髂外静脉→右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及其分支→左、右肺毛细血管→左、右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腹腔动脉(1)经胃左动脉→胃(2)经脾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胃(3)经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胃(4)经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胃右动脉→胃6、口服过量Glucose,需经什么器官和具体血液循环途径从尿排出体外? 答: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回肠毛细血管吸收→小肠静脉→肠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血窦→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房室口→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及其分支→左、右肺毛细血管→左、右肺静脉→左心房→左房室口→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左右肾动脉→左右肾→左右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7、患者因两天前不慎挤压鼻根处的疖肿,出现高热,头痛症状。经检查:左侧眼球运动障碍,左眼直接和间接瞳孔对光反射均消失,而右侧瞳孔对光反射存在。临床诊断为“海绵窦炎”。试用所学过的解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为何鼻部疖肿会引起“海绵窦炎”?(2)为何“海绵窦炎”会导致眼球运动障碍?(3)为何出现左眼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答:(1)鼻部的静脉血由面静脉收集,面静脉在口角以上部分无瓣膜,可通过内眦静脉借眼上静脉与海绵窦交通。挤压疖肿,可导致细菌栓子沿上述交通途径达海绵窦,引起“海绵窦炎”。(3分)(2)眼外肌收缩使眼球产生运动。支配眼外肌运动的神经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它们经过海绵窦外侧壁或海绵窦內,再通过眶上裂达眶内。海绵窦炎可损伤上述神经,然

医学三基(中医)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七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七》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气滞证中出现疼痛,其性质一般为 ( )( ) A.胀痛 B.刺痛 C.隐痛 D.掣痛 E.空痛 2、血瘀证,中出现疼痛,其性质一般为 ( )( ) A.胀痛 B.刺痛 C.隐痛 D.掣痛 E.空痛 3、消渴患者口渴饮水的特点是 ( )( ) A.口不渴饮 B.渴不多饮 C.口渴多饮 D.饮不欲咽 E.饮人即吐 4、湿热内蕴患者口渴饮水的特点是 ( )( ) A.口不渴饮 B.渴不多饮 C.口渴多饮 D.饮不欲咽 E.饮人即吐 5、外感寒邪表证,常表现为 ( )( ) A.恶风 B.恶寒 C.寒战 D.畏寒 E.肢厥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6、真热假寒证的患者,常可见 ( )() A.恶风 B.恶寒 C.寒战 D.畏寒 E.肢厥 7、患者前额部疼痛,属何经头痛 ( )() A.太阳经 B.少阳经 C.阳明经 D.太阴经 E.厥阴经 8、患者巅顶疼痛,属何经头痛 ( )() A.太阳经 B.少阳经 C.阳明经 D.太阴经 E.厥阴经 9、患者视物昏暗,模糊不明者,多属 ( )() A.目眩 B.目昏 C.雀目 D.歧视 E.眼花 10、视一物为二物,模糊不清者,称为 ( )() A.目眩 B.目昏 C.雀目 D.歧视 E.眼花 11、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 ( )() A.苍黄 B.萎黄 C.黄胖 D.阳黄 E.阴黄 12、面目肌肤黄而色泽鲜明者,称为 ( )() A.苍黄 B.萎黄 C.黄胖 D.阳黄 E.阴黄

中药学及试题答案

中药学试题及答案 首先采用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答案:B 题型:单选题 除哪项外,均是苦味所表示的作用 A.清热燥湿 B.降泄肺气 C.苦温燥湿 D.降泄胃气 E.行气活血 答案:E 题型:单选题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是 A.药物的质地 B.药物的气臭 C.药物的炮制 D.药物的滋味 E.药物的形状 答案:C 题型:单选题 属于“十八反”配伍禁忌的药组是 A.大枣与甘草 B.白及与甘草 C.瓜萎与乌药 D.太子参与藜芦 E.川贝母与乌头 答案:E 题型:单选题 治阳明头痛(前额以及眉棱骨痛),最宜选用的药物是A.羌活 B.防风 C.白芷

D.细辛 E.藁本 答案:C 题型:单选题 尤善消除项背强痛的药物是 A.柴胡 B.蒲荷 C.菊花 D.葛根 E.升麻 答案:D 题型:单选题 治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证,柴胡最宜配伍的药物是A.黄芩 B.黄连 C.黄柏 D.栀子 E.金银花 答案:A 题型:单选题

. 石膏主要的归经是 A.脾、胃经 B.心、肝经 C.心、肾经 D.肾、膀胱经 E.肺、胃经 答案:E 题型:单选题 生地黄的性味是 A.苦、辛,寒 B.苦、甘,寒 C.苦、酸,寒 D.苦、咸,寒 E.苦、淡,寒 答案:B 题型:单选题 既退虚热,又解暑热的药物是A.地骨皮 B.桑叶

C.菊花 D.青蒿 E.白薇 答案:D 题型:单选题 治火升血溢,吐血、衄血,大便燥结,最宜选用的药物是A.黄芩 B.栀子 C.大黄 D.大青叶 E.贯众 答案:C 题型:单选题 既能泻水逐饮,又能祛痰止咳的药物是 A.莞花 B.甘遂 C.京大戟 D.红大戟 E.巴豆 答案:A

中医药法知识竞赛问答题题库

《中医药法》知识竞赛问答题题库 1、问a:关于立法目的的规定是什么,请叙述?答:(NO.1) 问b: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 答:一、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 二、现行医师管理、诊所管理和药品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适应中医药特点和发展需要; 三、中医药人才培养途径比较单一,中医药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四、野生中药材破坏严重,人工种植养殖中药材不规范,导致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 五、中医药科学研究能力不足。 2、问a:关于中医药定义的规定是什么,请叙述?答:(NO.2) 问b:中医药技术方法有哪些? 答:一、针法类(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等); 二、灸法类; 三、手法类(踩跷、推拿、捏脊、点穴等); 四、外治法(刮痧、灌肠、火罐、熏洗、外敷、蜂针、膏药等); 五、内服法(药膳、中药茶饮、膏方、中药雾化等); 六、中药炮制技术。 问c:本法名称为“中医药法”,有意见建议修改为“传统中医药法”或“中医药法与民族医药法”,但最终并没有采纳,为何? 答:主要考虑到:一、本条已明确规定了“中医药”的概念+ 法条2,是广义的概念,所以法律上不再

把中医药与民族医药的统称; 二、中医药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如果法律名称叫“传统医药法”,则难以体现中 医药运用科学技术不断进行发展创新的要求。 3、问a:关于中医药的地位、发展方针和促进中西医结合的规定是什么,请叙述?答:(NO.3) 问b:谈到的“继承”和“创新”分别是什么? 答:所谓“继承”就是要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全面系统继承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同时,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建议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保护名录和保护制度; 所谓“创新”就是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主要是发展中医药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工作,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升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同时,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等等。 4、问a:关于政府发展中医药事业责任的规定是什么?答:(NO.4) 问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加强对中医药服务的监督检查以哪些内容作为重点? 答:(NO.20) 5、问a:关于中医药工作管理体制的规定?答:(NO.5)

中医学三基题库

同症异治 D. 异症同治 E. 对症治疗 阳中之阳 D. 阴中之阴 E. 以上都不是 互根互用 D. 相互转化 E. 以上都不是 肝藏血 D. 脾统血 E. 肾藏精 D. 肾 E. 肝 E. 与肌肉、四肢的活动有关 A. 脾 B. 肝 C. 肺 D. 肾 E. 13.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错误的 A. 足太阴脾经 B .足阳明胃经 14.交接于头面部的经脉是 A. 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 B. D. 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 15.行于上 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A. 手少阴心经 B. 手太阴肺经 C. 手太阳大肠经 D. 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 足少阴肾经 E. 手少阳三焦经 C. 手三阴经与足三阴经 E. 任脉与督脉 C. 手厥阴心包经 D. 手阳明大肠经 E. 手太阳小肠经 中医学基础(全部是单选题) 1.下列哪一种说法不符合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A. 人体自身是一个整体 B. 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 C. 人 与社会是一个整体 D. 内脏的功能失调可从体表的某一部位表现出来 E. 中医治病只要抓住人体自身是一个整体即可 2.“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的证,则可采用相同的治疗”说的是下列哪种治法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 3.对一昼夜阴阳属性的划分,后半夜属 A. 阴中之阳 B. 阳中之阴 C. 4.寒可制热,动可制静,说明了阴阳的 A. 消长平衡 B. 对立制约 C. 5.下列哪 种说法是错误的 A. 心主血脉 B. 肺藏神 C. 6.称为“先天之本”的脏器 是 A. 肺 B. 脾 C. 心 7.下列哪项不是“肝主疏泄”的功能表现 A. 调节情志 B. 协助消化 C. 协助行血 D. 调理冲任 8.称为“仓廪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的脏器是 9.下列哪脏不耐寒热,易受外邪侵袭,被称为“娇脏” 10.下列哪项不是肾精的功能表现 A. 化生血液 B. 抵御邪气侵袭 C. 促进生长发育 D. 调节血量 E. 促进生殖繁衍 11.来源于后天水谷精微与自然界清气之结合,具有协助肺司呼吸和心主血脉功能的气是 A. 元气 B. 宗气 C. 卫气 D. 营气 E. 真气 12.用补肾的方法治疗脱发,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 发为血之余 B. 精血互生 C. 脾统血 D. 肝藏血 E. 气能生血 A.脾 B.心 C.胆 D. 胃 E. 小肠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题库

《中医骨伤科学》 一、中医骨伤科学问答 1.如何理解“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的含义? 明代薛己所著的伤科专著《正体类要》序中所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这说明局部外伤,可以导致机体的内脏功能失调,明确认识了外伤与内伤、局部与整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对伤病的诊治,应从整体出发,对皮肉、筋骨、气血、津液、脏腑、经络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加以综合分析,才能认识损伤的本质及病理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2.伤气的病理变化包括哪些?各自的病理特点是什么? 伤气的病理变化,概括起来包括有气滞、气闭、气虚、气脱、气逆等。 ①气滞:由于负重用力过度,或举重、迸伤,或跌仆闪挫等,导致气机流通发生障碍,而出现气滞现象,其特点为外无瘀肿,自觉疼痛,范围广泛,痛无定处。多见于胸胁部损伤。 ②气闭:多见于严重损伤而骤然导致气血错乱,气为血壅,气闭不宣。主要表现为卒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烦躁妄动,面赤,牙关紧闭,目瞑尿遗等。常见于严重损伤的患者。 ③气虚:是人体全身或某一脏腑功能不足或衰退的病理现象,系由伤损,或创伤后元气化源不足而致。主要表现有疲倦乏力、语言低微、呼吸气短,心悸耳鸣,胃纳不佳,自汗,脉虚细无力等。常见于某些慢性损伤病人,严重损伤的恢复期,体质虚弱和老年患者。 ④气脱:损伤后大量失血,气随血脱,出现本元不固的病理现象,主要表现有突然昏迷或醒后又昏迷,目闭口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浅促,大汗淋漓,脉微弱。多见于颅脑损伤,骨折合并内脏损伤有大出血者。 ⑤气逆:是因损伤而致内伤肝胃,可造成肝胃气机不降而反逆上。主要表现有嗳气频频,作欲吐或呕吐等症。 3.伤血的病理变化包括哪些?各自的病理特点是什么? 伤血的病理变化包括有血瘀、血热、血虚、血脱等。 ①血瘀:多因局部损伤出血,离经之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临床上常见局部损伤肿胀疼痛,皮肤青紫,疼痛如针刺刀割,疼痛固定不移,是血瘀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②血热:损伤后积瘀化热或肝火炽盛,血分有热均可引起血热,症见发热、口渴、心烦、舌红绛,脉数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高热昏迷,积瘀化热,邪毒感染,可致局部血肉腐败,酝酿成脓。 ③血虚:由于失血过多或心脾功能不佳,生血不足所致,表现为面色不华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手足发麻、心烦失眠、爪甲色淡、舌淡白、脉细无力等。 ④血脱:多出现在较严重的创伤失血后,表现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甚则晕厥等虚脱症状。 4.损伤与肝肾的关系如何? 肝藏血、肝主筋,全身筋肉的运动与肝有密切关系,运动属于筋,而筋又属于肝,肝藏血,肝血充盈才能使肢体的筋得到充分的濡养,以维持正常的活动。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出现手足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骨的生长、发育、修复,均须依赖肾脏精气的滋养和推动。肾之精气充盛,则骨质坚硬而不易发生骨折,即使发生骨折也易修复。若肾之精气不足,则骨软无力,发育迟缓,骨脆而易骨折或畸形,由于肾与骨的关系密切,骨折损伤必内动于肾,故对骨伤的治疗,必须采用补肾续骨法。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化。肾主骨,肝主筋,筋附于骨,筋骨相连。在损伤中,伤筋能损骨,而骨损亦能伤筋,筋骨损伤可内动肝肾而影响精血对筋骨的滋养。若肝肾之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