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阳虚质

阳虚质

阳虚质个体化养生方案

(秋季版)

编号:141022093238

姓名:党鑫

性别:男

就诊日期:2014-10-22

体质辨识结果:阳虚质

本手册适宜亚健康人群

医师签名:

免责声明:仅作为养生建议,供医生参考,不作为疾病治疗方案

【第一部分:体质辨识评估报告】

体质类型:阳虚质

体质概述:由于阳气不足,失于温煦,以形寒肢冷等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第二部分:秋季养生要则】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秋为飧泄,奉藏者少。”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

根据我国传统历法,每年的秋季是从阴历七月开始,至九月结束。这三个月又可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这期间,将经历24节气中的六个节气的变换,它们分别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秋季是气候从酷热的盛夏到寒冷的严冬之间的过渡时期,三个月里前后温差变化较大,此时人体需要及时适应外界变化的特点,为保持身体健康顺利越冬做好必要的准备。

在经历了一个酷热夏季的长养之后,大地万物的繁茂生机都将逐渐开始敛藏。人体中也开始了一个阳气渐收,阴精渐长的过程。而对秋季人体功能起着主导作用的脏腑,则是肺脏。

在天高气爽的天气里,适当活动身体,打太极、游玩、赏花、登山;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一切烦恼,避免悲伤情绪;饮食上以甘酸、清润为主,以达到益肺、润肺的效果。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第三部分:个体化调养建议】

1.饮食调养:

《遵生八笺》中说:“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秋天中充满肃杀之气,酸味食物可以顺应天时帮助气血收敛,为脏腑补充津液,并且酸味入肝,有助于滋养肝阴,柔和肝气。此外,辛味食物发散泻肺,而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此类食物应尽量少吃。因此,秋季的养生原则就是:适当增加酸味食物,同时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

1.1养生食材:

开心果

《本草纲目》记载开心果:“气味辛,温,涩,无毒。主去冷气。”《本草纲目拾遗》亦记载:“能止痢,暖肾,……,能兴阳。”适量食用开心果,利用其性味辛温而能温阳散寒、行气通经的作用,达到改善阳虚体质状态的目的。

具体做法:开心果一般以食用干果为主,且越新鲜越好,在选购的时候就要注意区分新陈。判断开心果的新陈则主要依据颜色来区分:新鲜的开心果果肉多是绿色的,而陈的开心果果肉多是黄色的。

注意事项:开心果性味辛温,易生热,故体内有热者不宜食用。

淡菜

《本草纲目》记载淡菜:“气味甘,温,无毒。主虚劳伤惫,补五脏,益阳事。”阳虚体质的人适量食用淡菜,利用其味甘而能补益、性温而能温阳散寒的作用,在补养体内阳气的同时,增加身体的御寒能力,从而缓解精神疲劳、容易犯困、怕冷、面色白、手脚冰凉、尿频、尿多、遗尿等由于体内阳气虚衰引起的不适。

具体做法:将淡菜与韭菜一起烹煮,以加强温阳散寒的作用。

1.2养生茶:

姜红茶

具体做法:将生姜打碎,放入预热好的杯子中。将冲泡好的红茶趁热倒入放有生姜末的杯子中。加入红糖或蜂蜜调味即可。

功效:温阳散寒

1.3养生粥:

龙眼肉粥

具体做法:将粳米100克洗净,与龙眼肉15克同放锅内,先用武火煮沸,再用小火煮

成粥。

功效:温阳补血

1.4养生汤:

淡菜南瓜汤

具体做法:淡菜150克用清水浸片刻,清洗干净。瘦肉250克切片,姜切成5小片。南瓜500克去皮,切成小方块。所有食材倒入电紫沙锅中,加水慢火2小时。

功效:温阳益气

1.5 饮食禁忌:

阳虚体质的人宜少食性味寒凉等易损伤人体阳气的食物,如菱角、茄子、冬瓜、苦瓜、梨子、西瓜、蛏肉、海螺等。

宜少食生食冷食,以避免增加体内的寒气。

2. 经穴养生:

2.1 体质特效穴

足三里——强壮首选穴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具有理气活血、扶正培元、通经活络的作用,治疗虚寒腹泻,神疲乏力等症状有特效,被称为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又被称为“长寿穴”。经常刺激此穴,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所谓合穴,是指经络中的气血从肢端向经络主干道汇合之处。因此,足三里是整条胃经中气血最旺盛的穴位。经络是连通脏腑的通道,经络中的气血是脏腑得以滋养的根本。所以,我们刺激足三里穴,可以为脾胃提供大量的气血滋养,而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得到滋养,就可以为全身脏腑提供营养,从而促进阳气生发,改善气血不足的状况,并加强抵御外邪的能力。

取穴方法:隋唐时期著名医家杨上善这样注释足三里:“人膝如陵。陵下三寸,一寸为一里也”。他把人的膝盖比作山陵、山丘,膝盖以下三寸的地方就是足三里的位臵。取穴方法也很简单,将膝关节屈膝,可以摸到胫骨外侧有一个明显的凹陷,将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并拢,在凹陷往下大概四横指的位臵,胫骨外侧边缘约一中指宽的地方就是足三里穴了。

操作方法:找准足三里位臵后,可用拇指端按揉,轻重以自觉酸胀为度,次数不计,闲暇时都可操作。或用手空心握拳,左右交替击打足三里,轻重、次数同上所述。

2.2 秋季选穴

气海——阳气之海

气海穴具有生发阳气的作用,是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得名于“元气生发之海”。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做事的精力充沛与否,体质强弱,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阳虚体质可以借助气海穴激发阳气来补充其不足。阳虚体质是由于阳气不足所致,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气海是人体纳气的根本之处,可将中气吸引于脐下。我们可以通过艾灸气海穴来帮助阳气生发,并激发加强本穴的温煦功能,从而改善阳虚怕冷、手足不温等症状。

取穴方法:取仰卧姿势,在前正中线上,肚脐以下两横指即是此穴。

操作方法:可以采用艾条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距离皮肤约2-3厘米,进行艾灸,使局部皮肤感到温热而没有灼痛为宜,每次10-15分钟。

2.3 循经拍打经络

手太阴肺经

人体经络在一年四季当中,每季度都有不同的经络当旺,与人体阴阳气血的变化相对应。秋天手太阴肺经当令,此时天气干燥,气温逐渐降低,阳气逐渐减少宣散,并开始向内收敛。肺主肃降,又能帮助通调水道,输布津液于皮毛,起到滋润皮肤的效果,还能促进卫气抵御外邪。若肺经气血通畅,经气旺盛,可以使人脏气通顺,避免外邪侵袭。此时最好的保健办法就是拍打手太阴肺经。

具体方法:可平坐亦可站立,手握空拳,以掌根自肩膀前侧开始向下沿手臂内侧外缘拍打,过肘横纹桡侧,继续向下直至手掌大鱼际,以上为一次。每天循经拍打左右手臂各100次。力度要适中,可随时随地进行操作,不必拘泥。

3.下蹲运动

下蹲是最好的有氧经络运动,可活跃所有经络中的气血,加强足六经与督脉的活力,固肾精、强腰力,积蓄生命阳气,作为亚健康人群常规性养生方法,被称为超级健康法。对于糖尿病、免疫力低下、便秘等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每人的身体素质不同,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下蹲的姿势有四种,高蹲、半蹲、全蹲、直起直蹲。下蹲的次数,以每组蹲20到30次为宜,根据自己的体质,每天可做2至3组。

4.足浴保健

秋季泡脚,肺润肠蠕,养血润肤,益阴敛气,以助敛藏。秋季养生原则:滋阴润燥,补肺健脾,调养心肾,豁达情志。

在此推荐适合阳虚体质的泡脚方————温阳散寒汤

组成:桂枝15克,黑附片、参须各5克,紫苏、白术各10克,生姜30克。

原理:本方根据附子理中丸变化而来,保留附片、参、白术、姜等温阳祛寒,益气健脾。桂枝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紫苏发汗解表,理气宽中。诸药相合,可收到温阳通脉,散寒通络,健脾宣肺之效。

苏桂汤:可用桂枝20克、紫苏15克、生姜30克煮水泡脚,亦有一定效果。

注意事项:

1.时间不能太长,以身上微微汗出为宜;

2.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避免影响胃的消化吸收;

3.泡脚用具最好能让双脚舒服地平放,水位以浸泡到小腿为宜;

4.皮肤有外伤者忌用此方法;患有严重疾病者请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