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决策复习资料

决策复习资料

决策复习资料
决策复习资料

决策

一、决策

1、决策的含义、主体、性质和目的

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二、决策的类型

1、不同分类方法的决策的类型

(1)从决策影响的时间看,决策可分为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①长期决策指有关组织今后发展方向的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又称“长期战略决策”如:投资方向的选择

②短期决策是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短期策略手段。又称“短期战术决策”如:物资储备、生产中资源配置等问题。

(2)从决策的生要性看,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①战略决策是涉及组织长远发展和长远目标的决策,具有长远性和方向性,如: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

②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③业务决策是日常生活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做出的决策,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3)从决策的主体看,决策可分为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①群体决策是指多个人一起做出的决策

②个人决策是指单个人做出的决策

(4)从决策的起点看,决策可分为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①初始决策是零起点决策,是在有关活动尚未进行情况下进行的决策。

②追踪决策是非零点决策

(5)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①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的“例行问题”

②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那些偶然发生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例外问题”

(6)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①确定型决策是指在确定可控的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决策中,每个方案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最终选择哪一个方案取决于对方案结果的直接比较

②风险型决策又称“随机决策”。在这种决策中,决策的结果有多种,决策者不知道会发生哪一种结果,但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已知。

③不确定型决策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不知道会出现多少种结果,也不知道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如何。

2、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的区别

(1)长期决策:指有关组织今后发展方向的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又称“长期战略决策”如:投资方向的选择

(2)短期决策: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短期策略手段。又称“短期战术决策”如:物资储备、生产中资源配置等问题。

3、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的区别

(1)战略决策:涉及组织长远发展和长远目标的决策,具有长远性和方向性,如:组织目标、方针的确定

(2)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是在组织内贯彻的决策,属于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3)业务决策:日常生活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4、例外问题与例行问题的区别

(1)例外问题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如组织结构变革、重大投资等

(2)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如产品质量、设备故障等

5、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的区别

(1)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的“例行问题”

(2)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那些偶然发生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例外问题”

三、决策理论

1、古典决策理论的内容

古典决策理论。——又称“规范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的假设提出的,盛行与50年代以前。观点: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主要内容:

(1)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2)决策者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3)应建立一个合理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命令的组织体系

(4)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是在于使得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不一定能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

2、行为决策理论的内容

行为决策理论: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中提出“有限理性”“满意原则”发现:影响决策者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个人的行为表现:态度、情感、经验等。主要内容:(1)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

(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判断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

(3)由于受决策时间和资源利用的限制,决策者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方案的情况,而不能做到全部了解。决策者的选择的理性是有限的

(4)在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很重要

(5)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

3、当代决策理论的核心内容

当代决策理论的核心内容: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策程序就是整个管理过程。

4、三种决策理论对管理中决策活动的影响

古典决策理论假设,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是完全理性的,决策环境条件的稳定与否是可以被改变的,在决策者充分了解有关信息情报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作出完成组织目标的最佳决策的。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这种理论不一定能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从而逐渐被更为全面的行为决策理论代替。

行为决策理论抨击了把决策视为定量方法和固定步骤的片面性,主张把决策视为一种文化现象。这说明,决策不能只遵守一种固定的程序,应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和补充。

当代决策理论对当今的决策者来说,在决策过程中应广泛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和规范化的程序,并以系统理论、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为工具,辅之以行为科学的有关理论。这就是说,当代决策理论把古典决策理论和行为决策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它所概括的一套科学行为准则和工作程序,既重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又重视人的积极作用。

四、决策的过程

1、决策的七个过程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

决策者必须知道哪里需要行动,从而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管理者通常密切关注与其责任范围有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外部的信息和报告以及组织内的信息。实际状况和所想要状况的偏差提醒管理者潜在机会或问题的存在。识别机会和问题并不总是简单的,因为要考虑组织中人的行为。有些时候,问题可能植根于个人的过去经验、组织复杂结构或个人和组织因素的某种混合。因此,管理者必须特别注意要尽可能精确地评估问题和机会。另一些时候,问题可能简单明了,只要稍加观察就能识别出来。

(2)识别目标

目标是指管理者在特定的条件下所要达到的一定结果,所想要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下来,因为目标的这两个方面都最终指导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能否正确地确定目标,是关系到决策成败的关键。确定正确而又明确的目标应符合以下要求:目标要有根据,要明确了解决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范围、特点和原因。

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决策目标的表达应当是单义的,可以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单位,这样执行者才会明确地领会目标的含义。

目标应分清主次。在进行多个目标的复杂决策时,在满足决策需要的前提下,要尽量减少目标的个数,因为目标越多,决策难度越大。

要规定目标的约束条件。对于有条件目标,所附加的条件就是约束条件,这可能包括人、财、物等客观存在的限制条件,也可能是一定的主观愿望。

目标的衡量方法有很多种,如我们通常用货币单位来衡量利润或成本目标,用每人时的产出数量来衡量生产率目标,用次品率或废品率来衡量质量目标。

根据时间的长短,可把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战略决策,中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战术决策,短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业务决策。无论时间的长短,目标总指导着随后的决策过程。

(3)拟订备选方案

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设计出的多个可行的供决策者抉择的方案,就称为备选方案。备选方

案至少需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决策者才可能从中进行比较,然后选出最理想的方案。一旦机会或问题被正确地识别出来,管理者就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这一步骤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提出备选方案时,管理者必须把其试图达到的目标牢记在心,而且要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

(4)评估备选方案

拟订出各种备选方案之后,就要根据已定目标的要求,对各方案进行评价、比较和选择。方案的评价、比较和选择有以下三个标准:

价值标准。方案的价值就是方案的作用、意义、效果等,用来衡量方案的好坏。

满意标准。决策方案要好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符合要求?现代决策理论提出了一个现实的标准,认为“足够满意”即可。

期望值标准。对于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一个方案在执行时可能产生几种结果,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标准通常采用最大期望值标准。

管理者起码要具备评价每种方案的价值或相对优势、劣势的能力。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使用预定的决策标准(如所想要的质量)以及每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排序。例如,管理者会提出以下的问题:该方案会有助于我们质量目标的实现吗?该方案的预期成本是多少?与该方案有关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有多大?

(5)作出决定

在决策过程中,管理者通常要做出最后的选择。但作出决定仅是决策过程中的一个步骤。尽管选择一个方案看起来很简单——只需要考虑全部可行方案并从中挑选一个能最好解决问题的方案,但实际上,作出选择是很困难的。由于最好的决定通常建立在仔细判断的基础上,所以管理者要想作出一个好的决定,必须仔细考察全部事实、确定是否可以获取足够的信息并最终选择最好方案。

(6)选择实施战略

方案的实施是决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方案选定以后,管理者就要制订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7)监督和评估

一个方案可能涉及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形势可能发生变化,而初步分析建立在对问题或机会的初步估计上,因此,管理者要不断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同时,连续性活动因涉及到多阶段控制而需要定期的分析。

由于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者要不断修正方案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定义新的情况,建立新的分析程序。具体来说,职能部门应对各层次、各岗位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掌握执行进度,检查有无偏离目标,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决策者。决策者则根据职能部门反馈的信息,及时追踪方案实施情况,对与既定目标发生部分偏离的,应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对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原先目标确实无法实现的,则要重新寻找问题或机会,确定新的目标,重新拟定可行的方案,并进行评估、选择和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管理者在以上各个步骤中都要受到个性、态度和行为,伦理和价值,以及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五、决策的方法

决策的方法包括:(1)集体决策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与德尔菲技术);(2)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包括: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与政策指导矩阵);(3)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包括:确定型决策方法(包括①线性规划②量本利分析)、风险型决策方法(包括决策树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包括①小中取大法②大中取小法③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1、集体决策的方法

(1)头脑风暴法——比较常用的决策方法。

方法: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

创始人:英国心理学家“奥斯本”

4项原则:

①对别人的建议不作任何评价,将相互讨论限制在最低限度内

②建议越多越好,在此阶段,参与者不要考虑自己建议的质量,想到什么就应该所什么

③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广开思路,想法越新颖越好

④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以使得它更具有说服力。时间1——2小时;参加者5——6人为宜。

(2)名义小组技术

方法:召集一些有知识的人,把要解决的问题的关键内容告诉他们,并请他们独立思考,要求每个人把自己的备选方案和意见写下来,然后按顺序陈述意见,再对所有方案进行投票。管理者最后仍有权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这一方案。

(3)德尔菲技术

兰德公司提出的当企业面临一个重大问题时,被用来听取有关专家对某一问题或机会的意见。

步骤:

①设法取得有关专家的合作。

②把要解决的问。题分别告诉专家们,请他们单独发表自己德意见并对实现新技术突破所需德时间作出估计。

③在此基础上,管理者收集并综合反映专家们的意见,再把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

④让他们再次进行分析并发表意见。如此反复多次,最终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运用该技术的关键:

①选择好专家,这主要取决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和机会的性质

②决定适当的专家人数,一般10~50人较好

③拟定好意见征询表

2、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和德尔菲技术的优劣

头脑风暴的优点是能很好的开发一群人的思维广阔度,让你改变以前业已形成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固定思维方式,用一个全新的眼光来看世界。其缺点是他不能像方案讨论这样,能很快的出方案,所以平时可以两者都坚持,相信对设计者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集体决策中,如对问题的性质不完全了解且意见分歧严重,则可采用名义小组技术。

在这种技术下,小组的成员互不通气,也不在一起讨论、协商,从而小组只是名义上的。其优点是这种名义上的小组可以有效地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其缺点是管理者最后仍有权决定即为所要的方案,是接受还是拒绝这一方案,不能有效的利用名义小组技术的成果。

德尔菲技术的优点是面临着一个重大技术问题时,管理者可收集并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获得有权威性的方案。德尔菲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易受专家主观意识和思维局限影响,而且技术上,征询表的设计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较大。

比较管理学中的三种集体决策方法的异同

共同点:

(1)有效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投票决定备选方案为所需方案;

(3)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广开思路;

(4)群策群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不同点:

(1)头脑风暴法——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注重点子的数量而不是质量;

(2)名义小组技术——个人独立思路被放在首位,适合在领导高层决议分歧严重、僵持不下时使用。

(3)德尔菲技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请公司外部专家参与决策,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头脑风暴法:

①时间成本不好控制;

②考验会议主持人的领导力与执行力;

③主题容易偏离目标;

④由于中国的“文化”(圈子、面子、关系)复杂,需考虑是否适用于本土企业。

(2)名义小组技术:

①参与决策的人的能力与岗位是否相称;

②参与决策的人的权利与责任是否相称;

③任何议题最后都由管理者拍板决定,如果管理者习惯“一言堂”,小组讨论则形同虚设。

④民主决议产生的决策并不直接等于好的决策。

(3)德尔菲技术:

①聘请专家参与决策的费用与决策效果是否成正比;

②公司管理者与专家分歧严重时应该如何协调;

③如果经常由专家参与决策,公司高管层的权力间接被削弱,是否会因此影响管理层情绪,进而对公司不满呢。

3、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方法

该法由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建立,其基本思想是,大部分企业都有两个以上的经营单位,每个经营单位都有相互区别的产品一市场片,企业应该为每个经营单位确定其活动方向。

该法主张,在确定每个经营单位的活动方向时,应综合考虑企业或该经营单位在市场上的相对竞争地位和业务增长情况。相对竞争地位往往体现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上,它决定了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和速度,因为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可以为企业带来较高的销售量和销售利润,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多的现金流量。

业务增长率对活动方向的选择有两方面的影响:

(1)它有利于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因为在稳定的行业中,企业产品销售量的增加往往来自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下降;

(2)它决定着投资机会的大小,因为业务增长迅速可以使企业迅速收回投资,并且取得可观的投资报酬。

根据上述两个标准——相对竞争地位和业务增长率,可把企业的经营单位分成四大类:

“金牛”经营单位的特征是市场占有率较高,而业务增长率较低。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为企业带来较多的利润和现金,而较低的业务增长率需要较少的投资。“金牛”经营单位所产生的大量现金可以满足企业的经营需要。

“明星”经营单位的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都较高,因而所需要的和所产生的现金都很多。“明星”经营单位代表着最高利润增长率和最佳投资机会,因此企业应投入必要的资金,增加它的生产规模。

“幼童”经营单位的业务增长率较高,而目前的市场占有率较低,这可能是企业刚刚开发的很有前途的领域。由于高增长速度需要大量投资,而较低的市场占有率只能提供少量的现金,企业面临的选择是投入必要的资金,以提高市场份额,扩大销售量,使其转变为“明星”,或者如果认为刚刚开发的领域不能转变成“明星”,则应及时放弃该领域。

“瘦狗”经营单位的特征是市场份额和业务增长率都较低。由于市场份额和销售量都较低,甚至出现负增长,“瘦狗”经营单位只能带来较少的现金和利润,而维持生产能力和竞争地位所需的资金甚至可能超过其所提供的现金,从而可能成为资金的陷阱。因此,对这种不景气的经营单位,企业应采取收缩或放弃的战略。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的步骤通常如下:

(1)把企业分成不同的经营单位;

(2)计算各个经营单位的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

(3)根据其在企业中占有资产的比例来衡量各个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

(4)绘制企业的经营单位组合图;

(5)根据每个经营单位在图中的位置,确定活动方向。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以“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增长和利润”这一假设为前提。对拥有多个经营单位的企业来说,它可以将获利较多而潜在增长率不高的经营单位所产生的利润投向那些增长率和潜在获利能力都较高的经营单位,从而使资金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利用。

4、政策指导矩阵

具体来说,从市场前景和相对竞争能力两个角度来分析企业各个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并把它们标示在矩阵上,据此指导企业活动方向的选择。市场前景取决于赢利能

力、市场增长率、市场质量和法规限制等因素,分为吸引力强、中等、弱三种;相对竞争能力取决于经营单位在市场上的地位、生产能力、产品研究和开发等因素,分为强、中、弱三种。

管理者可根据经营单位在矩阵中所处的位置来选择企业的活动方向。

处于区域1和4的经营单位竞争能力较强,市场前景也较好。应优先发展这些经营单位,确保它们获取足够的资源,以维持自身的有利市场地位。

处于区域2的经营单位虽然市场前景较好,但企业利用不够——这些经营单位的竞争能力不够强。应分配给这些经营单位更多的资源以提高其竞争能力。

处于区域3的经营单位市场前景虽好,但竞争能力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区别对待这些经营单位:最有前途的应得到迅速发展,其余的则需逐步淘汰,这是由于企业资源的有限性。

处于区域5的经营单位一般在市场上有2—4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应分配给这些经营单位足够的资源以使它们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发展。

处于区域6和8的经营单位市场吸引力不强且竞争能力较弱,或虽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企业对这些经营单位进行了投资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但市场吸引力较弱。应缓慢放弃这些经营单位,以便把收回的资金投入到赢利能力更强的经营单位。

处于区域7的经营单位竞争能力较强但市场前景不容乐观。这些经营单位本身不应得到发展,但可利用它们的较强竞争能力为其他快速发展的经营单位提供资金支持。

处于区域9的经营单位市场前景暗淡且竞争能力较弱。应尽快放弃这些经营单位,把资金抽出来并转移到更有利的经营单位。

5、线性规划与量本利分析方法的运用

在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时,如果未来情况只有一种并为管理者所知,则须采用确定型决策方法。常用的确定型决策方法有线性规划和量本利分析法等。

(1)线性规划是在一些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的约束条件下,求解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方法。运用线性规划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是:首先,确定影响目标大小的变量;其次,列出目标函数方程;再次,找出实现目标的约束条件;最后,找出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的可行解,即为该线性规划的最优解。

(2)量本利分析法又称保本分析法或盈亏平衡分析法,是通过考察产量(或销售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以及盈亏变化的规律来为决策提供依据的方法。

在应用量本利分析法时,关键是找出企业不盈不亏的时候的产量(称为保本产量或盈亏平衡产量,此时企业的总收入等于总成本),而找出保本产量的方法有图解法和代数法两种。

A、图解法。图解法是用图形来考察产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的方法。在应用图解法时,通常假设产品价格和单位变动成本都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销售收入曲线、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都是直线。

B、代数法。代数法是用代数式来表示产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的方法。

6、决策树法

在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时,如果未来情况不止一种,管理者不知道到底哪种情况会发生,但知道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则须采用风险型决策方法。常用的风险型决策方法是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是用树状图来描述各种方案在不同情况(或自然状态)下的收益,据此计算每种

方案的期望收益从而做出决策的方法。

7、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和最大最小后悔值法的比较

在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时,如果管理者不知道未来情况有多少种,或虽知道有多少种,但不知道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则须采用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常用的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有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和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等。下面通过举例来介绍这些方法。

(1)小中取大法

采用这种方法的管理者对未来持悲观的看法,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差的自然状态,因此不论采取哪种方案,都只能获取该方案的最小收益。采用小中取大法进行决策时,首先计算各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并找出各方案所带来的最小收益,即在最差自然状态下的收益,然后进行比较,选择在最差自然状态下收益最大或损失最小的方案作为所要的方案。

(2)大中取大法

采用这种方法的管理者对未来持乐观的看法,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好的自然状态,因此不论采取哪种方案,都能获取该方案的最大收益。采用大中取大法进行决策时,首先计算各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并找出各方案所带来的最大收益,即在最好自然状态下的收益,然后进行比较,选择在最好自然状态下收益最大的方案作为所要的方案。

(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管理者在选择了某方案后,如果将来发生的自然状态表明其他方案的收益更大,那么他(或她)会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就是使后悔值最小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决策时,首先计算各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某方案在某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该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该方案在该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并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然后进行比较,选择最大后悔值最小的方案作为所要的方案。

管理基础知识重点复习

管理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对管理定义的理解: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管理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的特性: (1)管理具有两重性: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科学性和艺术性(2)管理具有目标性(3)管理具有组织性(4)管理具有创新性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职能的发展:决策和创新 管理的类型: (1)公共管理—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以公共组织为依托,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公共管理具有独占性 公共管理接收公众监督 (2)企业管理—管理目标相对单一管理具有竞争性 管理具有典型的经济理性 管理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 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关系—挂名领导、联络者、领导者(2)信息传递—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制定—企业家、故障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的类型:

按层次分—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作业人员 按领域分—综合管理者、专业管理者 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环境:一般或宏观环境、具体或微观环境、组织内部环境 (1)组织的一般环境:政治、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自然 (2)波特认为,影响企业内竞争结构及其强度的主要有:现有企业、潜在竞争者、替代品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用户等5种环境因素。 两种环境分析方法介绍:1、识别环境不确定程度的方法 2、内部环境综合分析:SWOT分析是最常用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技术。 管理理论的发展:国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威尼斯兵工厂马基艾维利-《王子》-领导者原则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儒家:仁义礼智信 道家:无为而治 法家:法治 商家:积著之理-范蠡;治生之学-白圭 产业革命后的管理思想—查尔斯.巴贝奇(科学管理者的启蒙者) 亨利.普尔提出三条基本管理措施

行政决策学考试真题+答案

行政决策学 一名词解释 1 决策: 是指个人或者群体,针对特定问题并为达到某种目标,从若干可供选择的、有关未来事件设想中所作出的一种抉择或决定。 2 问题: 是指理想目标与工作现状,或应该做到的事与实际做到的事之间的差距。 3 行动计划: 是指人们为了实施最终决策方案而对未来行动过程所做的一种安排部署。 4 公共行政问题: 是指政府在管理国家、社会工作中发生的行政目标、法制需求、社会协调,与政府工作现状、法制建设现状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5 公共行政决策: 是专指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履行行政职务时做出的处理公共事务的决定。 6 政府形象: 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府政策、工作目标、行政效率,领导人人格、能力、仪表,公务人员行为水准乃至政府建筑物等诸多印象的总和。 7 行政决策最高通用原则的基本特点: 具有最广泛的时间性,其内容普遍适用于历史决策、现实决策和未来决策,不受时间界定的制约;在政府工作范围内具有最广泛的空间性,其内容普遍适用于国务院、省、直辖市、自治区、县乡镇村、国家部委办及各种行业,不受行政区域、行政级差和行业部门界定的制约;在国家公务人员内具有最广泛的主体性,不受决策者行政职务、工作资历、年龄、性别、民族、党派等界定的制约。 8 假设: 是指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一定的事实材料,对未知事物的普遍规律性、因果性或未知事实出现的可能性所做出的假定性解释。 二判断题 1 行政决策是一个逻辑过程而不是一个公共过程。(×) 2 风险性决策是指决策带有风险的决策。(×) 3 决策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国家公务人员。(√) 4 假设等于想象、幻想和联想。(×)

5 决策就是拍板。(×) 6 问题是一种差距。(√) 7 最终决策方案的形成意味着行政决策过程的结束。(×) 8 行政决策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者国家公务人员。(√) 9 行政决策即是一个逻辑过程又是一个公共过程。(√) 10 拟定行动计划是行政决策过程的终点。(√) 11 行政决策不需要非逻辑思维活动。(×) 12 差距即问题。(√) 13 以决策者为标准。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14 行政决策的哲学原则包括全面具体性准则、公平与效率制衡的准则、对立互补性准则和能动实践性准则。(×) 15 问题是一种差距,但差距不一定是问题。(×) 16 以决策结果所呈现的状态为标准,决策可分为突破性决策和追踪性决策。(×) 17 非逻辑思维活动在建立假设中的作用包括启发作用、桥梁作用和扩展作用。(√) 18 复合问题可以分为并列式复合问题、链条式复合问题和网络式复合问题。(√) 19 信息的特点包括有限性、可传递性、时效性、可开发性和共享性。(×) 20 众多决策设想向最终决策转化的基本形式有逐步淘汰式和综合互补式。(√) 21 从形式上分,问题可区分为单一问题和复杂问题。(×) 三简答题 1 为什么说发现问题是逻辑论证的起点? 答:1 问题是促使领导者制定决策的根本原因; 2 问题制约着制定决策过程中的其他环节; 3 问题决定了制定决策过程所涉及的范围及其基本性质。 2 简述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三个环节。 答:1 公众对政府筛选问题的确定议题的参与; 2 公众对决策方案设计和选择的参与; 3 公众对行政决策实施的参与。 3 简述行政计划与最终决策方案的区别。 答:第一,从产生的时间上看,确定最终决策方案在前,拟出行动计划在后。 第二,从工作的需要上看,确定最终决策方案要求深谋远虑、科学可靠、获益多且迅速;拟定行动计划则要求细致、准确、简便、可行。 第三,从构成的内容上看,最终决策方案主要作出概括性的原则规定;而行动计划包括作出具体的规定。 第四,从发挥作用上看,最终方案作出大致规,发挥原则的指导性能;而行动计划则是作出严格规定、详细的规范,发挥管理职能。 4 简述假设的基本特征。 答:1 假设要以已有事实和科学知识为依据; 2 假设具有猜测的性质;

管理决策分析复习资料解析

决策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在若干个可行方案中经过分析、比较、判断,从中选择并赋予实施的过程。决策者,决策者是决策系统中主观能力的体现者,亦称为决策主体。决策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决策目标,是决策者希望达到一定的状态的具体表示.行动方案,实现决策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自然状态,决策环境客观存在的各种状态. 条件结果值,采取某种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所出现的结果。决策准则,选择方案所依据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 确定型决策:在完全掌握未来状态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决策者掌握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面临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但每种方案只可能有一种后果。当可供选择的方案不多时,对这种问题很容易作出决策。风险型决策:知道未来状态的分布时做出的决策;决策者面临多种方案可供选择,每种方案面临多种后果,每种后果出现的可能性 可以预测。这时,决策者即可根据概率论和统计学的知识,作出统计意义下的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未来状态的分布未知;决策者只知道各种方案可能出现的后果,但不 知道每种后果出现的概率。对抗型决策:对竞争对手将要采取的策略的分布未知。 决策分析的步骤决策系统 行动空间:所有方案或策略的集合。A=(a1,a2,…,am T 状态空间:所有可能状态的集合。Ω=(θ1,θ2,…,θn T 决策系统:由状态空间Ω、行动空间A以及定义在Ω、A 上的决策函数所构成的系统,记为(Ω,A,F 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基本条件:存在一个明确的目标;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 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可以计算或估计各方案在不同状态 下的益损值。 问题特征:每一种状态发生的概率未知 常用准则:乐观准则;悲观准则;折衷准则;后悔值准则;等可能准则.

行政决策学_模拟试题_1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狭义的决策专指决策者对()选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最终“拍板”。 2、经验决策总的说是来和()方式相适应的. 3、行政决策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为()收集、处理和传输信息,它是行政决策体制中的“神经系统”。 4、行政决策体制包括3大系统: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和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5、依据行政决策()划分,可分为宏观决策者和微观决策者。 二、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经验决策总的说是来和()相适应的。 A. 小生产方式 B.社会化大生产 C . 科学技术 D.个人经验 2、行政决策的主体是行使( )的行政组织及个人。 A.国家司法权 B.国家外交权 C.国家立法权 D. 国家行政权 3、中国共产党在行政决策中枢系统中的政治领导的地位由()决定的。 A. 国体 B.政体 C.国情 D.历史 4、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不仅是国家重大事项的决策者,而且还是本级行政机关决策行为的()。 A.执行者 B.策划者 C.组织者 D.监督者 5、领导集体的知识结构,从总体上说,应该是高水平的文化知识结构,同时,还应具有:()A.互补性 B.全面性 C.差异性 D.创新性 三、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l.决策活动具有的基本特征除了预测性和可行性之外,还有( )。 A.针对性 B.目标性 C.实施性 D.选择性 E.优化性 2. 依据行政决策主体地位的不同,可分为() A.国家决策 B.地方决策 C.基层决策 D.战略决策 E.战术决策 3、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职责主要有:() A. 考虑决策目标的确立。 B.组织决策方案的制订。 C. 负责决策方案的抉择。 D. 负责决策方案的调查。 E. 领导决策方案的实施。 4、属于我国行政咨询机构的组织有:() A.政策研究室; B.各类专业研究机构; C.学会、研究会等学术性咨询机构; D.民间咨询公司; E.专家顾问委员会。 5、行政决策者素质的特点主要有:() A.综合性 B.动态性 C.层次性 D.单一性 E.复杂性 四、词语解释题 (每小题5分,共15分) 1、经验决策 2、行政决策体制 3、能力素质 五、判断说明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 1.经验决策就是“不科学的决策”。 2、行政咨询研究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以执 行领导人的指示为前提。 3、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行政决策者能力素 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六、简答题 (每小题6分,共24分) ? 简述决策的基本特征 2、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职责有哪些? 3、简述行政决策者素质的重要性。 4.合理的行政领导智能结构是怎样的? 七、论述题 (13分) 1、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明行政决策在行政 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 . 案例分析题 (13分) 【案例正文】改革之初小岗村人的风险决策 1978年冬,当“史无前例”的那场运动结束两 年多,党的工作还在“两个凡是”指导思想下 徘徊的时候,尽管在这一历史的转折关头由《光 明日报》发起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 讨论打破了思想僵化,但经济改革的行动还在 坚冰冻土下缓缓涌动。这一年,安徽凤阳县小岗 村这个全县最穷的村子,夏收之后每个劳动力 分到3.5公斤麦子。据说小岗村18户人,只有 两户没讨过饭,一户是当教师的李学桐,每年大 约有几个零用钱可勉强度日,一户是在县银行 工作的严宝才,由于吃的是公家饭,微薄工资在 那个年代完全可以养家糊口。区区3.5公斤麦 子,再加上微不足道的一点秋粮何以活命?小岗 村当时并不出名,但“凤阳花鼓"却是尽人皆知 的。“左手锣,右手鼓,打起那锣鼓唱一路。人 家的丈夫作威又作福,我家的丈夫只会打花 鼓……” 这年秋天,严俊昌当上了队长。这个倔犟的汉子 几经琢磨,在冬末的一个晚上硬是把18个户主 集中在家里,开了个“无声的会议”。会议的中 心内容就是一张条子:“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 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不在(再)向国家伸手 要钱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 (甘)心。大家社员们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 18岁。”就是这么一张条子,标点符号是后加 上的。错别字不少,在18个人手中传来传去, 不识字的就由别人在耳朵边悄悄嘀咕一番。满 屋子里,除了十几个旱烟袋吧嗒吧嗒地冒烟儿, 再没有别的声响。最后,严旗顺这个全村德高望 重的老汉第一个在条子上摁了手印,大家随即 仿效。把个白纸条上摁了红红的一片。就这样, 大包干誓言在严俊昌主持下秘密诞生了。 小岗村人为了保命,偷偷地将土地包产到户,这 个秘密并没有维持多久。当时村里许多人为严 俊昌捏着一把汗,担心这样下去会犯事;周围的 村民也很快发现小岗人干活尽是一 家一户 ,他们莫不是分田了?终于纸包不住火, 小岗村一下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引得各级 领导都跑来了。由于历史原因,领导们态度自然 形成了四种情况:一种是不打招呼,看完了就走 人;一种是也看了,也听了,临走时靠眼神说话, 使足劲同严俊昌握手告别;再下来的不是公开 支持便是非常恼怒,当时公社书记一气之下,把 给小岗村的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也给扣下了。 县`地区和省里不少领导均以不同方式支持了 大包干,默认便是一种最好的支持。不过他们感 到忐忑不安的是,一旦老天不帮忙,收成不及上 年,大包干就会被一棍子打死,政治生命也就跟 着完了。 1979年秋天,县委书记陈庭元满面春风,将一 份统计数据交到省委:1979年全县的粮食产量 比上年增产67%,油料增产1.4倍;小岗村粮食 总产6万多公斤,相当于1957年至1970年14 年粮食产量总和,自1956年合作化以来第一次 向国家上缴粮食12488公斤。秋末的时节,在陈 庭元的积极倡导下,省委决定在凤阳召开一次 “不讲话的现场会”。与会的全区四级干部不 听报告、不讨论、不总结,包括小岗村在内实行 大包干的几个村子,你愿看哪家就看哪家,愿找 谁谈就找谁谈。结果在这次“会议”之后,分歧 统一了,争议平息了,犹豫者坚定了,等待观望 者“披挂上阵”了,大包干在整个安徽很快推 开了。 【案例思考】 本案例蕴含着什么道理,通过案例得到什么启 示? 一、填空题:1、行动方案的最终; 2、小生 产; 3、行政决策者; 4、行政决策的咨询 系统;5、内容的范围 二、单项选择题:1、A ;2、D.; 3、A ; 4.D ; 5.A 三、多项选择题:l.ABCDE ;2.AB; 3.ABCE; 4.ABCD; 5.ABC 四、名词解释 1、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凭个人经验和智慧 制定决策的活动。 2、行政决策体制——是指用制度加以固定的 承担行政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的职权、结构 以及相互关系的总称,具体包括行政决策各项 职能由哪些机构承担,哪些人员参加,各个机

行政领导学 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行政领导学 1、行政领导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方法等。[了解] 答:从一般意义上说,行政领导学的研究对象是行政领导活动特有的矛盾、特点与规律。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行政领导活动的主体,也就是指各级各类行政领导者。 二是行政领导活动的结构,包括行政领导活动赖以展开的体制与组织形式,行政领导环境与文化,行政领导关系。 三是行政领导活动的过程,行政领导决策,行政领导选才用人,行政领导权力,行政领导方法与艺术。 四是行政领导未来发展的趋势性研究,包括行政领导效能与发展,行政领导与电子政务。 研究行政领导学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方法,生理研究方法,心理研究方法,行为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等。 2、行政领导权力的作用。[掌握] 答:从行政领导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来看,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巩固政治统治 治的工具,因此,政府的任何行政领导权力都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服务的。二是政府的任何行政领导权力都是从统治阶级或全体人民的“政 治意志”转换而来的。 (二)调节政府职能的平衡 ,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社会职能分工 的体现。政府的行政领导权力除了具有政治统治的作用外,还具有管理社 会、服务社会和平衡社会职能的作用。而调节政府职能平衡,始终是政府行 政权力其他作用赖以存在的基础。 (三)优化行政领导权力本身结构 (四)解决治理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理社会问题,是基于它管理社会的职能,而这一职能的 实现,是通过行政权力的行使来保证的,它为稳定社会的需要所决定。 化发展、人的素质发展,在上述每一方面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行政权力始 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3、领导权力的制约。[掌握] 答:行政领导权力制约,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对行政领导权力的限 制与约束。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权力制约关系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权力才能形成,单独的权力无法形成制约。其次,权力制约关系是横 向的,各种权力的地位是平等的或同层次的,而不存在隶属关系。最后, 权力制约的关系是双向的,各种权力之间的限制与约束是双向的。行政领 导权力制约的本质要求主要体现在:权力制约主体活动的独立性;权力制 约对象活动的公开性;权力制约关系的对等性;权力制约手段的强制性; 权力制约机构的协调性。领导权力制约的基本功能是对权力正常运行的肯 定和保护,是对权力偏离轨道的防范与矫正,是对权力的补充与完善。它 具体体现为权力制约的导向功能、保障功能、防范功能、矫正功能、惩戒 功能、调整功能。要对行政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必须建立完善合 理的制约机制,主要体现为三种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权力制约机制,以 权力制约权力;道德制约机制,以道德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机制,以权利 制约权力。 4、行政领导文化的功能。[掌握] 答:行政领导文化的功能:①内化功能,a、为个体行为提供理性支持, 提供判断和选择行为方式的内在依据;b、决定个体行政活动的动机和热 情。②维持功能,有助于建立和保持稳定、有序的领导环境,对于保证 领导活动的健康运转和行政组织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③调适功能:a、 在领导活动中调节个体行为;b、在领导活动中催发个体行为;c、在领导 活动中帮助个体克服挫折。 5、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熟悉] 答: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集权制 与分权制,根据行政领导系统中各层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职责 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可以将行政领导体制划分为集权制与 分权制。(2)一长制与委员会制,根据行政领导机关中最高决 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行政领导体制划分为一长制和委员会 制。(3)完整制与分离制,根据上级行政领导机关对下级行政 领导机关的指挥、控制方式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行政领导体 制划分为完整制与分离制。(4)层级制与职能制,根据行政组 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责权限的性质与范围的不同,可以将行 政领导体制划分为层级制与职能制。 6、中国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结合现实情况论述中国领导 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掌握] 答: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主要弊端:(1)权力过分集中。(2) 组织结构的设置不科学。(3)行政领导法规的缺失。我国行政 领导体制改革的原则:(1)行政领导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相适应的原则。(2)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3)效 能与效率原则。(4)统一原则。(5)精简原则。(6)权责相称 原则。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内容:(1)按照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转变政府管理模式,理清政府职能。(2) 按照统一、精简的原则构建政府的组织结构,精简机构。(3) 按照权责相称原则确定职权体系,理顺职权关系。(4)按照政 企分开、两权分离原则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开。 我国行政领导体制改革的建议:(1)实现行政领导权力划分的 科学化。(2)建立合理的政府组织机构,实现行政领导机构设 置和人员编制的法制化及其运行活动的程序化。(3)建立高素 质专业化的政府公务员队伍。(4)实现行政领导行为方式、方 法及手段的现代化。(5)努力树立良好的政府领导形象。(34-36 页) 7、行政领导关系中领导者角色的特征。[熟悉] 答:领导角色的特征:1、导向性,领导角色的主要特征是 率领和引导下属朝着一定目标前进,即发挥导向性作用;2、服 务性,领导角色的服务性特征,不仅要求领导者全心全意为本 群体成员服务,而且要求领导者通过为下属完成任务创造有利 条件来实施领导;3、感染性,领导者的领导效力,不仅取决于 权力的运用、才智的发挥,而且领导者的一些习惯、嗜好也会 在群众中产生很大影响。领导角色的感染特征,一方面要求领 导者必须敏于行、镇于行、善于行;另一方面也要求领导者时 时努力提高自己的索质,借以形成自己的人格凝聚力、渗透力、 组合力和向心力。4、非我性,领导者要想胜任领导角色,必须 首先完成自我的超越。领导角色要求他在才能、气质、作风等 方面,都必须超过以往的“自我”,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 对领导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做出科学的反应。5、多重性,领导角 色的本身,是一个“角色丛”:当他与下属成员发生联系时,他 的角色是“领导”;当他与其他社会成员发生联系时,他的角色 是“公民”;当他与上级发生联系时,他又成为“被领导者”。 每种角色对领导者都有着为社会心理所接受的独特的规范要 求。10、行政领导关系与行政领导体制的关系。 8、行政领导关系与行政领导体制的关系[掌握] 答:行政领导关系与行政领导体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 方面,行政领导关系不受行政领导体制的影响而在各种体制下 普遍存在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行政领导关系又常常在成熟 的行政领导体制下受到基本的框定,反过来,行政领导体制也 受到行政领导关系的影响。但从根本上说,行政领导关系是行 政领导体制的源头行政领导体制是行政领导关系的权威表现形 式。行政领导关系是解决很多领导问题的根本所在。 9、行政领导个体素质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熟悉] 答:行政领导个体素质的主要内容:一、政治素质。主要 体现在:1、政治理论;2、政治知识;3、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 4、政治理想与政治信念; 5、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 6、政治作 风;7、法律修养;8、政治阅历和政治经验;9、政治技能与艺 术。 二、道德素质。主要包括:1、事业心和使命感;2、进取 心;3、胸怀宽阔;4、公正;5、自身廉洁。 三、能力素质。主要包括:1、政治能力;2、科学决策能 力;3、选才用人能力。;4、计划规划能力;5、组织协调能力; 6、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 7、控制与自控能力。; 8、应变与解 决复杂矛盾的能力;9、开拓与创新能力;10 、学习能力。 四、知识素质。主要包括:1、宽广的知识面;2、熟悉现 代管理知识;3、一般的科学知识;4、本职专业知识;5、丰富 的社会实践知识。 五、健康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1、乐观的情绪;2、坚 强的意志;3、广泛的兴趣;4、开朗的性格。 行政领导个体素质的作用:1、行政领导素质是一种重要的 竞争力。二十一世纪竞争空前激烈,而各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 才的竞争,更是领导人才的竞争,领导人才的素质高低关系到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以及我国 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2、行政领导素质是一种重要的领导力。领导力是在领导活 动中领导者影响被领导者所产生的作用和结果的叠加。而要达 成既定目标,优化并提高领导力,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具备优秀 的领导素质,如树立先进正确的价值观,具备渊博的学识,以 及娴熟的领导艺术等。 3、行政领导素质是形成优化高效领导班子的基础。集体领 导是现代领导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基本规律,任何领导集体 都是由若干领导者个人组成的,只有个体的领导素质达到良好 状态并在个体之间形成优化组合,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领导集体 的整体优化高效。 10、行政领导群体结构的内容。[掌握] 答:行政领导群体结构的内容:1、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与 智能结构。(1)年龄结构,是指一个行政领导群体中不同年龄 成员的比例构成及相互关系。(2)知识结构,是指在一个行政 领导群体中,不同知识积累和背景的成员之间的搭配组合状态。 (3)智能结构,是指一个行政领导群体中,不同智能优势的人 才个体的构成比例及其相互关系。2、心理素质结构,主要是指 一个行政领导群体中,不同气氛、性格的成员的构成比例及相 互关系。(1)气质,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 征,也是人在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关 于速度、强度、稳定性等方面的心理综合特征。(2)性格,是 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也就是一 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行政领导群 体的心理素质结构应当是成员在气质和性格上能够互补的合理 结构群体。 11、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熟悉] 答:这是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提出的一种领导方式理论,又 称俄亥俄模式。他们从两个维度即“关心人”(关怀维度)和“关 心组织”(结构维度)研究领导行为。1、“关心人”的领导方式, 是指领导者注重与下属建立互相信任的人际关系,尊重下属的 意见,鼓励和支持下属的工作,关心下属的生活等等。2、“抓 组织”的领导方式,就是以工作为中心,指领导者注重工作的 组织和计划,明确规定员工的工作职责,建立明确的组织形态、 信息沟通渠道、工作目标以及工作程序方法等等。 关心人和关心组织虽然是互相独立的两种领导行为维度, 但领导功能的两个维度并不互相排斥,它们可以任意搭配。 12、理性决策模型、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渐进理性决策模型。[掌握]87-89 页 答:理性决策模型受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人”的假设的影响,认 为决策者应该具备绝对的理性,拥有完备的知识和掌握充分的决策信息, 能够设计所以的备选方案并预测所有的决策后果从而求得最优方案。它的 基本内容是:1、决策者面临一个既定的问题; 2、引导决策者做出决定的各 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并且按重要性排序;3、决策者能,寻找到 所有的决策方案;决策者能准确预测每个方案的后果并按优劣排序;4、决 策者能正确地选择最优方案,从理想的角度来看,理性决策模型的确很科 学,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由于受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理性决策模 型并不能确保以纯理性的方式来进行决策,但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限制决 策的主要障碍,帮助决策者更为清晰地回应决策环境的限制。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是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在对传统的理性决策 模型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比较符合实际的模型。西蒙认为,现实 生活中决策者的理性是界于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他们的价值取 向和目标是多元性的,由于每一项决策的制定,都要受到决策者主观条件 和特定的客观条件的影响与限制,因此经常处于变动状态而且表现出冲突 特征。西蒙认为,决策不可能达到一种理想化的模式,而只能在现实中追 求有限理性,他提出用满意原则代替最佳原则,并认为决策研究不仅应注 重结果,更应往重过程,并提出决策过程可分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 择活动,审查活动四个阶段。 渐进决策模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针对传统理 性决策模型的缺陷,建立了一套有特色的渐进决策模型,其特点是:摸着石 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渐进主义,积小变为大变,稳中求变。推行渐进 决策的原因是:现实政治是渐进的,很难有大的变革; 技术上的困难及现行 政策的巨额成本决定决策是渐进的。林德布洛姆认为政府决策目标是逐渐 明确的,是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决策过程中,把现有的 方案同以往的政策进行比较,然后不断地对决策进行补充和修改。渐进决 策的过程实际是不断地摸索和实验、不断地学习和反馈、不断地协调和调 节的一个稳健的连续决策过程。渐进模型要求政府在制订政策的时候不要 好大喜功,在决策目标尚未明确之前,先制定和实施与现实政策能够连续 的大致方案,然后在摸索前进的实施过程中逐渐明确目标。这一模型一方 面具有灵活性和现实可行性,但同时又失之于保守性,不适应剧烈变革的 社会。 13、现代行政领导决策的程序及主要方法。[掌握] 答:现代行政领导决策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发现问题。(2) 确立目标。(3)拟定方案。(4)分析、评估与优选。(5)决策的实施与反 馈。现代行政领导决策的主要方法有:1、头脑风暴法:在会上可以自由畅 想随心所欲地发言,不受限制;无批评原则,对他人的任何发言、见解和意 见不做反驳和否定的判断; 欢迎与会者杨所欲言,多提意见或建议,多多 益善; 充分发挥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广开言路,以便集思广益; 与 会人员地位相同不分尊卑,有同等的发言权; 禁止会上私下交谈,以防止 受他人的意见相左,破坏个人独立性。2、德尔斐法:有如下特点,(1)意 见具有独立性。(2)匿名性。(3)多轮反馈沟通。(4)预测结果的量化特 征。3、鱼缸法:鱼缸法是一种通过领导者宏观智能结构效应的发挥来进行 决策的方法。运用这个方法时,所有决策人员围成一个圆圈,通过某个中 心人物同其他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进行决策。因其形似鱼缸,故得名“鱼缸 法”。4、模拟决策法:模拟决策法是人们为取得对某种客观事物的准确认 识,通过建立一个与所番要研究和领导的关系系统的结构、功能相似的模 型,即同态模型,然后运行该模型,并对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模拟运行结果 进行评价、分析和优选,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5、决策树法:“决策 树”法就是把决策过程用树状图来表示。树状图一般由决策点(常用方块 表示)、方案枝(常用细线表示,一个方案枝代表一个方案)、状态结点(常用 圆点表示)、概率枝(常用细线表示,每条概率枝代表丫~种自然状态)、结果 点(收益值或损失值)几个关键部分组成。决策树分析步骤为:(1)绘制决 策树图;(2)计算收益期待值;(3)修枝。

《行政决策学》在线作业100分

1.第1题 行政决策的主体是行使( )的行政组织及个人。 A.国家司法权 B.国家外交权 C.国家立法权 D.国家行政权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4题 领导集体的知识结构,从总体上说,应该是高水平的文化知识结构,同时,还应具有: () A.互补性 B.全面性 C.差异性 D.创新性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5题 以下那种情况是科学的决 策?()

A.目标背道而驰的 B.部分达到目标的 C.偏离决策目标的 D.能实现决策目标的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6题 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不仅是国家重大事项的决策者,而且还是本级行政机关决策行为的()。 A.执行者 B.策划者 C.组织者 D.监督者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7题 我国国务院及其各部委负责处理全国性以及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问题的决策,其决策者即 为: () A.高层决策者 B.中层决策者 C.基层决策者 D.低层决策者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8题

政党监督的主体是 指:() A.共产党 B.民主党派 C.中国民主同盟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9题 质疑头脑风暴法的最大特点 是:() A.对其他专家提出的设想进行质疑 B.与其他专家背靠背地提意见 C.对其他专家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 D.提出自己的设想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10题 立法监督的主体是 指:()

系统工程 思考与练习题

第一章 1、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系统问题说明:(1)系统的功能及其要素;(2)系统的环境及输入、输出;(3)系统的结构(最好用框图表达);(4)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环境的关系。 2、说明系统一般属性的含义,并据此归纳出若干系统思想或观点; 3、管理系统有何特点?为什么说现代管理系统是典型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4、请总结系统工程(学)的特点(结合第二、三章内容)。 5、结合系统工程应用领域,说明系统工程在你所学专业领域的可能应用及其前景。 第二章 1. 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2. 控制论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意义。 3. 系统结构有哪些特点? 4. 简述控制论对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启示。 5. 功能模拟法与传统模拟法的区别有哪些? 6. 信息概念的特点有哪些? 7. 申农信息熵与物理学中的熵有什么关系? 8. 信息方法论与传统方法的区别,以及信息方法的意义。 9. 简述一般系统论的产生背景及其基本观点。 10.什么是耗散结构?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有哪些?以及耗散结构理论的意义。 11.协同学与耗散结构理论在研究上的区别有哪些? 12.突变论较以往的数学理论有什么突破?其主要观点有哪些? 13.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14.钱学森提出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有哪几个方面的层次含义? 第三章 1. 什么是霍尔三维结构?它有何特点? 2. 霍尔三维结构与切克兰德方法论有何异同点? 3. 什么是系统分析?它与系统工程关系如何?

4. 系统分析的要素有哪些?各自是何含义? 5. 你如何正确理解系统分析的程序? 6. 初步系统分析有何意义?如何做好这项工作? 7. 请通过一实例,说明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 8. 请总结近年来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新发展及其特点。 第四章 1.系统模型有哪些主要特征?模型化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 2.简述解释结构模型的特点、作用及适用范围。 3.请依据下图建立可达矩阵。 P 4. 已知下列可达矩阵,求结构模型。

2017自考行政管理学重点复习资料与考题

自学考试0277《行政管理学》总复习重点资料提纲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1. 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是:行政管理。(单选) ·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行政的三种含义: 第一,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行政:就是政府的行政机关实施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动。 第二,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 第三,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美国学者古立克认为,行政是由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等功能构成的一个过程。(七功能) 2. 西方学术传统对“行政”的解释。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著《政治学》一书中,把当时城邦的职能划分为:议事、行政和审判三种职能。 ·英国洛克在《政府论》中,首次将政府(国家)权力分为:①立法权、②行政权、③外交权。(多选) ·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或称“分权制衡”原则的是:孟德斯鸠。(单选) ·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指的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单选)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古德诺主张研究行政学的起点是:行政与政治分的分离。(单选) 3. 简述行政管理的特点。(简答)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行性活动 ·一种管理活动是不是行政管理,首先应看其:管理主体。(单选) 4. 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既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 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单选) 5.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①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②行政机关对其内部事务的管理。(多选)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的活动过程和规律的科学。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 行政管理学的产生。 ·最早使用“行政学”一词是:史坦因。(单选) ·“行政学”一词,最早是徳国学者史坦因提出来的,当时主要是指:行政法学。(单选) ·行政管理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单选) ·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威尔逊。《行政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单选)怀特:第一次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学理论的大学教科书《行政学导学》,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 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 2. 简述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简答) (1)从理论上看,西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既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西方管理学兴起的理 论产物。 (2)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同时,也是由于西方行政实践发展的需要。 3. 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 1.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在行政管理学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学派主要有: ①官僚制组织理论、②科学管理理论。(多选)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罗。(单选) ·美国学者泰罗提出的著名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单选) ·法国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的创始人,提出著名理论:管理过程理论。(单选) ·认为管理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基本功能的是:法约尔。(单选) ·“官僚制组织理论”的提出者是:韦伯。(单选)·为传统行政组织理论奠定基础的是:官僚制理论。 1.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西方行政管理学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 ①行为科学学派②决策理论学派、③系统理论学派。(多选) 2. 行为科学学派。 ·早期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以“经济人”假设理论基础,提出“自私 的动机,私有的企业,竞争的市场”的自由经济制度三要素(单选) ·梅奥的“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进而建立了行为科学的管理学说:人不仅仅具有物质方 面的需求,还有多方面的其他需求(单选)

《行政决策学》在线练习 3

1.第1题 根据决策对象的不同以及各个决策方案的特殊性而订立的评估标准是 属于() A.一般性标准 B.特殊标准 C.事实标准 D.价值标准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第2题 用专家预测法,征询5名专家对某事件的发生,以主观概率的形式,分别提出自己的预测数据。第一位专家推出的数据是0.8,第二位专家推出的数据是0.75第三位专家推出的数据是0.66第四位专家推出的数据是0.7第五位专家推出的数据是0.82。这一事件发生的主观预测概率为:() A.0.72 B.0.78 C.0.76 D.0.75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第3题 人为危机是指由()所造成的危机。()

A.与领导活动有直接关系的人的行为 B.自然灾害 C.事故灾害 D.其他人为因素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7题 经验决策总的说是来和()相适应的。 A.小生产方式 B.社会化大生产 C.科学技术 D.个人经验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14题 我国国务院及其各部委负责处理全国性以及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问题的决策,其决策者即为:() A.高层决策者 B.中层决策者 C.基层决策者 D.低层决策者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6.第22题 决策过程的关键步骤是( ). A.明确问题,确立目标 B.集思广益,拟定方案 C.分析评估,选择方案 D.实施方案,完善决策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7.第25题 政党监督的主体是指:() A.共产党 B.民主党派 C.中国民主同盟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8.第26题 科学决策的前提是( ) A.科学的程序 B.可行性分析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 1、系统 2、工程 3、模型 4、工程系统 5、系统工程学 6、系统工程 7、反馈 8、系统模型 9、系统评价 10、价值工程 二、填空题 1、工程系统的特性包括:()()()()()()()() 2、Hall系统工程三维形态的第一维是逻辑维,包括()()()()()()()七个步 骤 3、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和实施。 4、系统的属性主要有()、()、()、()、()、()、() 5、Hall系统工程三维形态的第一维是时间维,包括()、()、()、()、()、()、()七个阶段, 6、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弄清问题、()、()、()、()、()、() 三、判断题 1、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不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运筹学”等() 2、控制论的发展经历了: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控制论三个时期。() 3、信息论可分为狭义信息论、一般信息论、广义信息论三种不同的类型。() 4、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和“学习”。() 5、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先总体后详细的设计程序、综合即创造的思想、系统工程的“软科学”性。() 6、系统工程方法论是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是系统工程考虑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 7、从提出或建立一个系统到该系统停止运行或为其他系统代替的这段时间,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8、系统分析是一种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各个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为达到费用和效益最佳的辅助决策的方法和过程。() 9、决策分析的类型主要有:确定型决策分析、不确定型决策分析、风险型决策分析、对抗

教育行政学练习题库与答案

《教育行政学》练习题库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出版的单独的教育行政学著作及其作者是( B ) A.《行政学》施泰因 B.《学校行政》佩恩 C.《美国的教育行政》达顿、斯奈登 D.《教育行政学》林文达 2.我国唐朝时期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是( C ) A.崇文馆 B.太学 C.国子监 D.弘文馆 3.世界各国的教育行政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导型,另一类是( D ) A.计划型职能………… B.服务型职能…… C.经营型职能 D.监督型职能 4.教育管理机构改革的核心是( C ) A.统一……… B.效能…… C.精简……… D.分工 5.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时间是(A ) A.1995 B.1993 C.1996 D.1999 6.教育预测的原理包括延续性原理、因果性原理和( C ) A.逻辑性原理 B.有效性原理 C.相似性原理 D.相关性原理 7.教育财务行政的根本任务是( A ) A.合理地安排和使用教育经费 B.监控教育经费的合法使用 C.监控其他教育资源的有效使用 D.筹措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 8.当前我国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行的是( B ) A.任命制 B.公务员制 C.聘任制 D.选派制 9.教育督导有三大职能,即沟通评价职能、检查督促职能和(D ) A.决策职能 B.改进职能 C.规划职能 D.指导推广职能 10.下列与对教育行政工作人员惩处方式不符 的是(C ) .. A.警告 B.记过 C.罚款 D.降级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 教育人事行政基本原则的是(C ) ...

A.量才适用 B.选贤任能 C.因人设岗 D.合理流动 12.校园、校舍的新建扩建费属于(A ) A.教育基本建设费 B.公用经费 C.人员经费 D.交通费 13.教育行政咨询的三大特性是独立性、自由性及(D ) A.专业性 B.强制性 C.求实性 D.科学性 14.教育评价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C ) A.启发功能 B.检验功能 C.改进功能 D.发展功能 15.西方教育行政学的两大理论源流是德国的行政学和(A ) A.美国的行政学…… B.法国的行政学…… C.英国的行政学 D.日本的行政学 16.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教育行政的特点是学在官府、官师不分和(B ) A.政教分离…… B.政教合一 C.重视教育政策 D.形成选士制度 17.世界各国的教育行政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监督型职能;另一类是(B ) A.计划型职能……… B.指导型职能 C.经营型职能……… D.服务型职能 18.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是(C) A.宪法 B.教育行政法……… C.教育基本法 D.义务教育法 19.教育机构中的教育实施机构主要指( D) A.各级各类教育行政机构 B.学校内的管理机构 C.教育管理机构 D.各级各类学校 20.在我国,教育政策制定的主体是( A) A.国家 B.教育行政机构……… C.执政党 D.学校 21.教育行政人员的选拔与任用的标准是( D) A.革命化 B.年轻化……… C.专业化和知识化 D.以上三项都是 22.按照统一的标准,公开向社会招聘教育行政人员的制度是( C) A.委任制 B.考任制……… C.聘任制 D.选举制 23.教育人事行政的对象是教育人员,教育人员指( D)

相关文档